TW202006442A - 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 Google Patents

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6442A
TW202006442A TW107124382A TW107124382A TW202006442A TW 202006442 A TW202006442 A TW 202006442A TW 107124382 A TW107124382 A TW 107124382A TW 107124382 A TW107124382 A TW 107124382A TW 202006442 A TW202006442 A TW 2020064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olarization
light
liquid crystal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9508B (zh
Inventor
呂璐
付一勁
歐雷 亞羅許查克
凱文詹姆士 麥肯齊
王夢霏
阿裏禮薩 莫何齊
約翰 庫克
安卓約翰 歐德柯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菲絲博克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菲絲博克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菲絲博克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50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9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monitoring data relating to the user, e.g. head-tracking, eye-trac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2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guest-host intera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02F1/294Variable focal length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7Polarisation depend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透鏡組包含二個或多個偏振相依之透鏡及至少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且多個偏振相依之透鏡對線性偏振或是圓偏振敏感。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用以於開啟時旋轉線性偏振之光或改變圓偏振之光之旋向性。透鏡組可用於將顯示之影像投影在兩個或多不同的影像平面。舉例來說,當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關閉時,透鏡組於一第一影像平面投影顯示之影像。當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開啟時,透鏡組於不同於第一影像平面之一第二影像平面投影顯示之影像。

Description

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可調式透鏡,特別是一種用於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人造實境系統,例如頭戴式顯示器(heads-mounted display,HMD)或抬頭顯示器(heads-up display,HUD)系統,一般而言包含一近眼顯示器(near-eye display)(例如一頭戴裝置或一副眼鏡),用以藉由內部之電子或光學顯示器將內容呈現給使用者,舉例來說,近眼顯示器位於使用者眼前約10至20毫米(mm)之位置。近眼顯示器可呈現虛擬影像或將實體物件之影像與虛擬物件結合,如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或混合實境(MR)中的應用。舉例來說,於擴增實境系統中,使用者可一併看到虛擬之物件(例如電腦合成影像(CGIs))以及周遭環境,並例如可藉由可透明的顯示眼鏡或透鏡(通常稱為光學透視(optical see-through))或藉由觀看一相機所捕捉之周遭環境之顯示影像(通常稱為影像合成穿透式(video see-through))而看到周遭環境。
近眼顯示器可包含一光學系統用於將電腦合成影像之一影像形成於一影像平面上。近眼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可使影像源產生看起來遠離於影像源之虛擬影像,而不是產生僅遠離於使用者眼睛幾公分之影像。光學系統可將影像源放大而使影像顯得較影像源之真實尺寸大。許多近眼顯示器系統僅於離使用者眼睛二或三公尺之處具有一固定的影像平面。對於某些內容之影像而言,以距離使用者眼睛一固定距離之影像平面產生影像可能合適,但對於某些其他內容而言並不合適。在許多情況中,單一之影像平面可能造成眼部的壓力或眼睛的不適,舉例來說,能提供使用者較佳體驗之影像平面可能較固定之影像平面近或遠。
本發明係關於在一近眼顯示器中,於兩個或多之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之技術。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近眼顯示器可包含一顯示裝置及偏振敏感型透鏡的一第一組件。顯示裝置用以產生一第一影像以及一第二影像。偏振敏感型透鏡的一第一組件可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第一透鏡於光在一第一偏振狀態以及一第二偏振狀態下具有不同的光功率。第二透鏡於光在第一偏振狀態以及第二偏振狀態下具有不同的光功率。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用以於開啟後將於第一偏振狀態的光轉換至於第二偏振狀態的光。偏振敏感型透鏡的第一組件可用以於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關閉時於近眼顯示器之一第一影像平面形成第一影像之一虛擬影像,以及於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開啟時於近眼顯示器之一第二影像平面形成第二影像之一虛擬影像。第二影像平面以及第一影像平面與近眼顯示器之間具有不同的距離。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為主動式液晶透鏡或被動式液晶透鏡。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件可更用以於近眼顯示器之一第三影像平面形成由顯示裝置產生之一第三影像之一虛擬影像。
於近眼顯示器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偏振狀態可為一第一線性偏振狀態。第二偏振狀態可為一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且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一偏振方向正交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一偏振方向。第一透鏡對於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可具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且對於為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可具有一零光功率。第二透鏡對於為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可具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且對於為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可具有一零光功率。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包含一可切換式液晶半波片。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包含一可切換式液晶偏振旋轉器。可切換式液晶偏振旋轉器包含一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被置於顯示裝置以及第一透鏡之間。第一影像平面可對應於第一非零光功率,且第二影像平面可對應於第二非零光功率。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被置於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之間。第一影像平面可對應於第一非零光功率,且第二影像平面可對應於第一非零光功率以及第二非零光功率之結合。
於近眼顯示器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偏振狀態可為一第一圓偏振狀態。第二偏振狀態可為一第二圓偏振狀態,且具有相對於第一圓偏振狀態之旋向性之一旋向性。第一透鏡對於在第一圓偏振狀態的光可具有一第一光功率,且第一透鏡對於在第二圓偏振狀態的光可具有一第二光功率。第一光功率以及第二光功率數值相同但正負號相反。第二透鏡對於在第一圓偏振狀態的光可具有一第三光功率,且第二透鏡對於在第二圓偏振狀態的光可具有一第四光功率。第三光功率以及第四光功率數值相同但正負號相反。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包含一可切換式半波片。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被置於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之間。
於近眼顯示器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件可更包含一偏振器。偏振器用以使來自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之光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之光。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可更包含偏振敏感型透鏡的一第二組件,第二組件具有相反於第一組件之一光功率。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組件可包含一第三偏振敏感型透鏡、一第四偏振敏感型透鏡及一第二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第三偏振敏感型透鏡對於在第一偏振狀態的光具有相反於第一透鏡之光功率的一光功率。第四偏振敏感型透鏡對於在第二偏振狀態中之光具有相反於第二透鏡之光功率的一光功率。第二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於開啟後用以將光從第一偏振狀態轉換至第二偏振狀態。
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可更包含一調光裝置。調光裝置可於一第一狀態以及一第二狀態間切換。調光裝置可用以於第一狀態時傳送環境光,並於第二狀態時減弱環境光。於一些實施例中,調光裝置可包含一客-主液晶調光元件、一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元件或是一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元件。
於一些實施例中,一種近眼顯示器之透鏡組可包含一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一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一偏振轉換器。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對於一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對於一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且第二偏振狀態不同於第一偏振狀態。偏振轉換器可於一第一狀態以及一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偏振轉換器可用以於第一狀態時傳送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並於第二狀態時將第一偏振狀態中之光轉換成第二偏振狀態之光。
於近眼顯示器之透鏡組之一些實施例中,偏振轉換器可包含一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盒,且偏振轉換器可根據傳送於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盒之一電壓訊號於第一狀態以及第二狀態之間轉換。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可包含一主動式液晶透鏡或一被動式液晶透鏡。於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透鏡可包含一液晶平凸透鏡、一液晶平透鏡、一液晶繞射透鏡或一液晶幾何相位透鏡。液晶平透鏡包含傾斜的多個液晶分子。液晶分子於液晶平透鏡之不同區域可以不同之角度傾斜。液晶繞射透鏡包含多個區域。位於區域中之液晶分子可以不同之角度傾斜。
於近眼顯示器之透鏡組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可被置於偏振轉換器之同一側或偏振轉換器之不同側。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偏振狀態以及第二偏振狀態可包含於正交偏振方向之線性偏振或是左旋圓偏振以及右旋圓偏振。於一些實施例中,透鏡組可更包含一偏振器。偏振器用以將入射光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之光。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偏振轉換器可位於偏振器之同一側。
根據特定之實施例,一種以一透鏡組適應地於兩個或多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之方法被揭露。此方法可包含將來自一第一影像之光偏振成一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以透鏡組之一第一透鏡以及一第二透鏡於一第一影像平面形成第一影像之一虛擬影像。第一透鏡可對於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一第二偏振狀態中之光具有不同的光功率,且第二透鏡可對於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不同的光功率。此方法可更包含將來自一第二影像之光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以第一透鏡以及第二透鏡於一第二影像平面形成第二影像之一虛擬影像,第二影像平面以及第一影像平面與透鏡組之間具有不同之距離。於第二影像平面形成第二影像之虛擬影像之步驟中可包含利用透鏡組中之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將第一偏振狀態中來自第二影像之光轉換成第二偏振狀態之光。
此發明內容並不是要指出專利範圍中所保護之目標之關鍵或必要特徵,也不是要獨立地決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本發明必須藉由參照整個說明書、任何或全部圖式以及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來理解。以上之內容包含其他特徵及範例將更詳細地描述於以下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圖式中。
需先聲明的是,上述圖式僅用於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由以下敘述得知各實施例中之結構以及方法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原理及優點下被執行。
並且,於圖式中,相似之元件及/或特徵可有相同的標號。此外,同一類型之各元件可由標號後之破折號及不同於相似元件之標號之一第二標號分辨。若於說明書中僅用到第一標號,則此敘述適用於擁有相同第一標號之任何相似元件而無關於第二標號。
於此揭露之技術大致關於在一近眼顯示器中之兩個或多個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以優化使用者之體驗。在近眼顯示器中,於單一固定之影像平面顯示影像可造成眼睛的壓力及不適(例如因為視覺輻輳-調焦衝突(vergence-accommodation conflict)或扭曲之深度感知(distorted depth preception)),這也是虛擬實境(VR)的弱點的原因之一。根據一些實施例,一透鏡組包含可感測線性或圓偏振之兩個或多的偏振相依之液晶(液晶)透鏡(polarization-dependent liquid crystal lenses),且具有相同或不同之光功率而能於距離使用者眼睛不同距離之眾多影像平面中之其中一個影像平面投影一顯示影像。於一些實施例中,透鏡組也可包含一偏振器(例如為一線性偏振器或是圓偏振器)、及一偏振轉換器,偏振轉換器可旋轉線性偏振光或轉換圓偏振光之旋向性(headeness)。
於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透鏡可感測線性偏振光。一第一液晶透鏡可對於一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且一第二液晶透鏡可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零光功率,且對於一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第二線性偏振狀態可正交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舉例來說,第一液晶透鏡之對齊方向可為θ,此時第二液晶透鏡之對齊方向可為θ + 90°。透鏡組可包含一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switchable polarization rotator),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開啟(或關閉)時,可將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轉換成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反之亦然,例如將一線性偏振光旋轉90度。利用不同之電壓程度或極性對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施加不同的電場的方式可開啟或關閉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可置於偏振器(polarizer)之後,並置於第一線性偏振感測液晶透鏡以及第二線性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前。在透鏡組運作時,來自顯示影像之光可由偏振器偏振至第一線性偏振狀態。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關閉時(例如沒偏振旋轉),第一液晶透鏡可提供第一非零光功率(例如A)給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其對應於使用者眼前之一第一虛擬影像距離。第二液晶透鏡可提供一零光功率給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因此不會改變影像平面的位置。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開啟時,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偏振光可轉換成正交的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偏振光。第一液晶透鏡可提供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一零光功率,而第二液晶透鏡可提供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例如B),其可對應於使用者眼前之一第二虛擬影像距離。如此一來,藉由開啟/關閉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顯示影像可被投影於位於第一或第二虛擬影像距離之影像平面。
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可置於第一線性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及第二線性偏振感測液晶透鏡之間。透鏡組運作時,來自顯示影像之光可由偏振器線性偏振至第一線性偏振狀態。第一液晶透鏡可提供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例如A),其可對應於使用者眼前之一第一虛擬影像距離。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關閉時(例如無偏振旋轉),偏振光可於通過第一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後保持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第二液晶透鏡可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零光功率,因而不會改變影像平面的位置。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開啟時,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偏振光可於通過第一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後,轉換成正交的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線性偏振光。第二液晶透鏡可提供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該第二非零光功率(例如B)。因此,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開啟時,透鏡組之總光功率為第一光功率及第二光功率之總和,且可對應於使用者眼前之一第二虛擬影像距離。如此一來,藉由開啟/關閉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顯示影像可被投影至距離為第一或第二虛擬影像距離的一影像平面。
於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透鏡可感測圓偏振光。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置於一第一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及第二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之間。第一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可對一偏振旋向性(例如左旋)之圓偏振光具有一第一光功率X並對一正交的偏振旋向性(例如右旋)之圓偏振光具有一光功率–X。相似地,第二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對於一偏振旋向性(例如左旋)之圓偏振光具有一光功率Y並對於一正交的偏振旋向性(例如右旋)之圓偏振光具有一光功率-Y。旋向性例如左旋之圓偏振光可通過第一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而改變其旋向性(例如變成右旋),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以(例如於開啟狀態)或不(例如於關閉狀態)改變通過其之圓偏振光之旋向性,且第二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可對於來自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之圓偏振光具有正或負之光功率(由圓偏振光之旋向性所決定)。因此,當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開啟(有偏振轉換)時,兩個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可接收具有相同旋向性之圓偏振光,且透鏡組之總光功率可為X+Y。當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於關閉(無偏振轉換)時,兩個圓偏振感測液晶透鏡可接收不同旋向性之圓偏振光,因此透鏡組之總光功率可為X-Y。
如此一來,可基於內容之位置(例如影像中物件之預期距離)以兩個或多個虛擬影像距離顯示影像,如此一來可降低視覺輻輳-調焦衝突並於觀看不同位置之內容時提供眼睛舒適之視覺體驗。
於一些實施中,為了於透視模式(see-through mode)使用相同之近眼顯示器(例如於近眼顯示器前觀看實體影像),近眼顯示器也可包含一第二透鏡組,第二透鏡組具有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且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之光功率相反於第一透鏡組之液晶透鏡之光功率。舉例來說,若第一透鏡組包含分別具有光功率A及B之二液晶透鏡,則第二透鏡組可包含分別具有光功率-A及-B之二液晶透鏡。因此,於第一或第二偏振狀態中,第一透鏡組及第二透鏡組之總光功率可大約為0,例如少於約±0.25屈光度(diopter)。如此一來,使用者可透過近眼顯示器觀看外界環境而彷彿該二透鏡組不存在。
於一些實施中,近眼顯示器也可包含一額外之可調式調光元件。可調式調光元件可包含一液晶材料層,該液晶材料層可藉由施加一電場而改變液晶分子之旋轉方向進而受到調整,因而可改變可調式調光元件傳送外界光之傳送速率。
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可更包含一光電材料層,該光電材料層可吸收不可見光(例如紅外光及/或紫外光)並轉換不可見光為電能提供給例如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及/或可調式調光元件。
於此使用之名詞「偏振轉換器」可代表用於旋轉線性偏振光束之偏振方向之一偏振旋轉器或是用於改變圓偏振光數之旋向性之一偏振轉換器。舉例來說,偏振轉換器可將具有偏振方向q之線性偏振光束轉換(例如旋轉)成具有偏振方向q+90之線性偏振光束。另一偏振轉換器可將一左旋圓偏振光束轉換成一右旋圓偏振光束,反之亦然。偏振轉換器可包含,例如,一波板或扭曲向列(TN)液晶單元。偏振轉換器可為彩色的(例如一波板)或非彩色的(例如以莫金原理操作之一扭曲向列液晶單元)。於一些實施例中,偏振轉換器可為可切換的。舉例而言,由液晶製成之波板或由扭曲向列液晶製成之偏振旋轉器可藉由施加電壓訊號於其中而可切換的。於開啟狀態時,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例如旋轉線性偏振光之偏振方向或改變圓偏振光之旋向性)。於關閉狀態時,可切換式偏振交換器可不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
下列敘述中,為了提供能完全了解本發明之範例之說明,特別說明特定之細節。然而,即使沒有這些細節,不同之範例也可被實施。舉例而言,裝置、系統、結構、組件、方法及其他組件可以方塊圖之方式呈現以避免不必要之細節模糊範例之重點。於其他範例中,眾所皆知的裝置、加工方法、系統、結構及技術可不秀出細節以防止模糊範例重點。本發明不以圖式以及以下說明為限。本發明說使用之用語及措辭用於描述而不是限定本發明,且上述用語及措辭並不排除本發明所呈現及描述之特徵或其部分之相等特徵。「範例」於此表示「當作一範例、例子或說明」於此以範例說明之任何實施例或設計不隱含有較佳或較其他實施例或設計佳之意思。
一、近眼顯示器
圖1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包含一近眼顯示器120之示範性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之簡化方塊圖。圖1中所示之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可包含近眼顯示器120、可選用之一外部影像裝置150及可選用之一輸入/輸出介面140。近眼顯示器120、外部影像裝置150及輸入/輸出介面140可各耦接於一可選用之主機(console)110。雖然圖1中呈現示範性之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包含一個近眼顯示器120、一個外部影像裝置150及一個輸入/輸出介面140,但任何數量之該些元件都可被包含於該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中,或任何該些元件都可被省略。舉例而言,可有由一個或多個外部影像裝置150監控之多個近眼顯示器120與主機110溝通。於一些實施例中,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可不包含外部影像裝置150、可選用之輸入/輸出介面140及可選用之主機110。於其他實施例中,不同或額外之元件可被包含於該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中。
近眼顯示器120可為顯示畫面內容於使用者之一頭戴式顯示器。近眼顯示器120之示範性畫面內容包含一個或多個影像、影片、音訊或一些上述訊號之結合。於一些實施例中,音訊可藉由自近眼顯示器120、主機110或兩者接收音源訊號之一外部裝置提供(例如揚聲器及/或耳機),且外部裝置根據音源訊號呈現音訊資料。近眼顯示器12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剛體。各剛體可彼此剛性或非剛性地耦和。剛體間之剛性耦和可使得相耦和之該些剛體被視為一單一剛體。剛體間之非剛性耦可使該些剛體相對彼此移動。於各種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20可以任何適合之形式中實施,包含一副眼鏡。近眼顯示器120之一些實施例於下文中參照圖2、圖3及圖20中詳細說明。此外,在各種實施例中,於此描述之功能可用於結合近眼顯示器120之外之環境光影像及合成實境內容(例如電腦合成影像)之頭戴式裝置。因此,近眼顯示器120可擴增合成內容(例如影響、影片、聲音等等)至位於近眼顯示器120外之實體且真實之環境中,以呈現擴增實境給使用者。
於各種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2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電子顯示器122、光學顯示機構(display optics)124及一眼動追蹤單元(eye-tracking unit)130。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20也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定位器126、一個或多多個位置感測器128及一慣性量測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132。近眼顯示器120可於各種實施例中省略該些元件或包含額外之元件任一者。此外,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20可包含結合多種綜合圖1說明之元件之功能的元件。
電子顯示器122可例如根據接受自主機110之資料顯示影像或使影像顯示。於各種實施例中,電子顯示器122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顯示面板,例如一液晶顯示器(LCD)、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一微發光二極體(mLED)顯示器、一主動式陣列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AMOLED)、一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TOLED)或一些其他之顯示器。舉例來說,近眼顯示器120之一實施例中,電子顯示器122可包含一前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一後顯示面板以及介於前顯示面板以及後顯示面板之間的一光學元件(例如一光衰減裝置、偏振器或繞射或光譜片)。電子顯示器122可包含多個畫素,以發出具有優越之色彩例如紅色、綠色、藍色、白色或黃色的光。於一些實施中,電子顯示器122可藉由二維面板創造一影像深度之主觀感知而產生立體效果,進而顯示三維(3D)影像。舉例來說,電子顯示器122可包含分別置於使用者左眼前及右眼前之一左顯示器及一右顯示器。左及右顯示器可呈現一影像之多個複製影像,這些複製影像彼此水平橫移而製造立體效果(也就是觀看影像的使用者對影像深度的感知)。
於特定的實施例中,光學顯示機構124可光學地顯示影像內容(例如用光學波導裝置及耦和器)或放大接受自電子顯示器122之影像光、校正有關影像光之光學錯誤及呈現正確之影像光至近眼顯示器120之使用者。於各種實施例中,光學顯示機構124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光學元件,例如,一基板、光學波導裝置、一光圈、一菲涅耳透鏡、一凸透鏡、一凹透鏡、一濾波器或任何其他合適之可影響電子顯示器122發出之影像光之光學元件。光學顯示機構124可包含不同光學元件以及維持結合之光學元件之相對位置及方向之機械耦和件之結合。光學顯示機構124中之一個或多個光學元件可具有一光學塗層,例如一抗反射塗層、一反射塗層、一過濾塗層或不同光學塗層之結合。
藉由光學顯示機構124對影像光之放大操作可使電子顯示器122更小、更輕且相較於較大之顯示器消耗較少之能量。此外,放大操作可增加觀看顯示內容之視野。光學顯示機構124放大影像光的程度可藉由調整、增加或移除光學顯示機構124之光學元件而改變。
光學顯示機構124也可設計來校正一個或多個類型之光學錯誤,例如二維光學錯誤、三維光學錯誤或上述兩者之結合。二維錯誤可包含發生於二維空間之光學像差。二維錯誤之示範性類型可包含桶形失真(barrel distortion)、枕形失真(pincushion distortion)、縱向色差(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以及橫向色差(transverse chromatic aberration)。三維錯誤可包含發生於三維空間之光學錯誤。三維錯誤之示範性類型可包含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慧形像差(comatic aberration)、光場彎曲(field curvature)及散光(astigmatism)。
定位器126可為位於相對於另一個之近眼顯示器120之特定位置上之物體,此特定位置相對於近眼顯示器120上之一參考點。於一些實施中,主機110可於外部影像裝置150捕捉之影像中認出定位器126而決定人工實鏡頭戴裝置之位置、方向或上述兩者。一定位器126可為一發光二極體(LED)、一角落方塊反射器、一標記反射器、對應於近眼顯示器120運作之環境之一種光源或一些上述各元件之結合。於一些實施例中,定位器126為主動元件(例如發光二極體或其他類型的發光裝置),此時,定位器126所發出之光可位於可見光頻段(例如大約380奈米(nm)至750奈米(nm))、紅外光(IR)頻段(例如大約750奈米(nm)至1毫米(mm))、紫外光頻段(例如大約10奈米(nm)至大約(380)奈米(nm))、電磁光譜之另一部分或電磁光譜之任何部分之結合。
外部影像裝置150可根據接收自主機110之校正參數產生慢校正資料。慢校正參數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影像,以秀出由外部影像裝置150偵測到之定位器126之觀察位置。外部影像裝置15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相機、一個或多個攝影機、任何能捕捉影像之裝置,其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定位器126或一些上述元件之結合。此外,外部影像裝置15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濾波器(例如可增加訊號之訊號雜訊比)。外部影像裝置150可用以於外部影像裝置150之視野內偵測定位器126發出或反射之光。於一些實施例中,定位器126包含被動元件(例如逆反射器(retroreflectors)),外部影像裝置150可包含照亮部分或全部定位器126之一光源,且定位器126可於外部影像裝置150中逆反射(retro-reflect)光至光源。慢校正資料可由外部影像裝置150傳給主機110,且外部影像裝置150可自主機110接收一個或多個校正參數以調整一個或多個影像參數(例如焦距、對焦、幀速率、感測器溫度、快門速度及光圈大小等等)。
位置感測器128可對應近眼顯示器120之動作產生一個或多個量測訊號。位置感測器128的例子可包含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磁力計、其他動作偵測或錯誤校正感測器或一些上述元件之結合。舉例而言,於一些實施例中,位置感測器128可包含多個加速度感測器以測量平移運動(例如前/後、上/下或左/右)及多個陀螺儀以量測旋轉動作(例如俯仰、偏轉或捲曲)。於一些實施例中,不同之定位感測器可彼此正交定向。
慣性量測單元132可為一電子裝置,且可根據接收自一個或多個位置感測器128之測量訊號產生快速校正資料。位置感測器128可位於慣性量測單元132外側、慣性量測單元132內側或一些以上敘述之結合。根據來自一個或多個位置感測器128之一個或多個測量訊號,慣性量測單元132可產生快速校正資料,以指出近眼顯示器120相對近眼顯示器120之初始位置之估計位置。舉例來說,慣性量測單元132可結合接收自加速感測器之測量訊號及時間估計速度向量,並結合速度向量及時間決定近眼顯示器120上之參考點之估計位置。另外,慣性量測單元132可提供取樣測量訊號給可決定快速校正資料之主機110。雖然參考點一般可被定義為空間中的一點,但是於各種實施例中,參考點也可被定義為近眼顯示器120中之一點(例如慣性量測單元132之中心)。
眼動追蹤單元13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眼動追蹤系統。眼動追蹤可指決定眼睛之位置,包含眼睛之相對近眼顯示器120之位置以及方向。眼動追蹤系統可包含一成像系統以眼睛形成一個或多個影像,且可選擇性地包含發光器,以產生直接投射於眼睛之光而使成像系統可捕捉被眼睛反射之光。舉例來說,眼動追蹤單元130可包含發出可見光或紅外光之一同調光源(例如雷射二極體)及捕捉使用者眼睛反射之光之相機。另一範例中,眼動追蹤單元130可捕捉微型雷達單元發出之反射無線電波。眼動追蹤單元130可用低功率發光器,而以不會傷害眼睛或造成身體不適之頻率以及強度發出光。儘管眼動追蹤單元130的整體耗能下降,眼動追蹤單元130可以特定方式安排而增加眼動追蹤單元130捕捉之眼睛影像之對比度(例如藉由發光器以及包含於眼動追蹤單元130中之一成像系統降低所耗能量)。舉例而言,於一些實施中,眼動追蹤單元130可以少於100毫瓦之功率運作。
近眼顯示器120可利用眼睛旋轉的方向而例如決定使用者之瞳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決定凝視方向、推測深度線索(例如將使用者主視線外之影像模糊)、收集使用者使用虛擬實境媒體之偏好(例如將消耗在任何特定目標、物體或幀上之時間設定為暴露刺激之函數)、一些其他部分根據使用者至少一隻眼睛之方向之功能或一些上述功能之結合。因為使用者雙眼之方向皆可被偵測,眼動追蹤單元130可具有判斷使用者在看哪裡的能力。舉例而言,決定使用者之凝視方向可包含決定使用者左眼及右眼之方向之收斂點。收斂點可為使用者雙眼之中心凹軸交叉之處。使用者之凝視方向可為通過收斂點及使用者雙眼之瞳孔之中心點之線之方向。
輸入/輸出介面140可為能讓使用者傳送動作需求至主機110的裝置。動作需求可為執行特定動作之需求。舉例而言,動作需求可為啟動或結束一應用或為在應用中執行之特定動作。輸入/輸出介面14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輸入裝置。示範性之輸入裝置可包含一鍵盤、滑鼠、遊戲控制器、手套、按鈕、觸控螢幕或任何適合於接收動作需求及交流動作需求至主機110之裝置。由輸入/輸出介面140接收之動作需求可被傳遞至主機110,而主機110可執行對應於動作需求之動作。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入/輸出介面140可根據主機110之指示提供使用者觸覺反饋。舉例來說,輸入/輸出介面140可於動作需求被接收時或於主機110已經執行動作需求並將指示交流至輸入/輸出介面140時提供觸覺反饋。
主機110可根據接收自一個或多個外部影像裝置150、近眼顯示器120及輸入/輸出介面140之資訊提供近眼顯示器120內容以呈現給使用者。繪示於圖1中之範例中,主機110可包含一應用程式儲存器112、一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一人工實境引擎116及一眼動追蹤模組118。主機110之一些實施例中可包含不同的或額外的模組,而不限於圖1之所示之模組。下面更詳細描述之功能不限於僅由此處說明之方式分佈主機110中之元件。
於一些實施例中,主機110可包含一處理器以及儲存可由處理器執行之指示之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處理器可包含平形執行指示之多個處理單元。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可為任何記憶體,例如一硬碟、一可刪除記憶體或一固態硬碟(例如,快閃記憶體或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於各種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之主機110中之模組可編碼為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中之指示,並於處理器執行上述指示時,導致處理器執行下述之功能。
應用程式儲存器112可儲存一個或多個主機110執行的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可包含於被處理器執行時產生呈現給使用者內容之一群指示。應用程式產生之內容可對應於接收自使用者眼睛之活動之輸入訊號或接收自輸入/輸出介面140之輸入訊號。應用程式之範例可包含遊戲應用程式、會議應用程式、影片回放應用程式或其他合適的應用程式。
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利用來自外部影像裝置150之慢校正資訊追蹤近眼顯示器120之活動。舉例來說,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利用來自慢校正資訊及近眼顯示器120之模組之被觀察定位器偵測近眼顯示器120之參考點之位置。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也可利用快校正資訊之位置資訊偵測近眼顯示器120之參考點之位置。此外,於一些實施例中,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利用部分快校正資訊、慢校正資訊或一些上述資訊之結合,以預測近眼顯示器120未來之位置。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提供近眼顯示器120未來位置之估計或預測至人工實境引擎116。
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藉由一個或多個校正參數校正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且可調整一個或多個校正參數以降低偵測近眼顯示器120位置之錯誤。舉例來說,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調整外部影像裝置150之聚焦以獲得近眼顯示器120上之觀察定位器之更精確之位置。此外,由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執行之校正也可算是自慣性量測單元132接收之資訊。此外,若跟丟近眼顯示器120(例如,外部影像裝置150找不到一臨界數量之定位器126之視線),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可重新校正一部份或全部的校正參數。
人工實境引擎116可於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00執行應用程式,並接收近眼顯示器120之位置資訊、加速度資訊、速度資訊、預測近眼顯示器120之未來位置或來自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4之上述功能之結合。人工實境引擎116也可從眼動追蹤模組118接收估計之眼睛位置及方向資訊。根據接收之資訊,人工實境引擎116可偵測提供給近眼顯示器120並用於呈現給使用者之內容。舉例來說,若接收之資訊顯示使用者凝視左方,人工實境引擎116可於虛擬環境產生鏡射於使用者眼部活動之內容給近眼顯示器120。此外,人工實境引擎116可於在主機110上執行之應用程式中執行動作,而對應於自輸入/輸出介面140接收之動作需求,並提供使用者回饋以表示上述之動作已經執行。上述之回饋可為近眼顯示器120產生之視覺或聽覺回饋或是為輸入/輸出介面140產生之觸覺回饋。
眼動追蹤模組118可自眼動追蹤單元130接收眼動追蹤資料,並根據眼動追蹤資料決定使用者眼睛之位置。眼睛之位置可包含眼睛之方向、位置或相對於近眼顯示器120之方向及位置或任何上述之元素。因為眼睛的旋轉軸根據眼睛於眼窩之位置改變,決定眼睛之眼窩眼睛的位置可使眼動追蹤模組118更準確地決定眼睛之方向。
於一些實施例中,眼動追蹤模組118可儲存由眼動追蹤單元130捕捉之影像以及眼睛位置之間的一轉換關係,以決定由眼動追蹤單元130捕捉之影像之參考眼睛位置。另外或此外,眼動追蹤模組118可藉由比較決定參考眼睛位置之影像以及決定更新眼睛位置之影像,決定相對於參考眼睛位置之眼睛更新位置。眼動追蹤模組118可利用來自不同影像裝置或感測裝置之量測決定眼睛位置。舉例來說,眼動追蹤模組118可利用來自一慢追蹤眼睛系統之量測決定參考眼睛位置,且接著由一快速眼動追蹤系統決定相對眼睛基準位置之更新位置直到下一個參考眼睛位置根據來自慢眼動追蹤系統之量測被決定。
眼動追蹤模組118也可決定眼睛校正參數以優化眼動追蹤之精準度。眼睛校正參數可包含可於使用者戴上或調整近眼顯示器120變化之參數。示範性眼睛校正參數可包含一組眼動追蹤單元130及眼睛之一個或多個部分之間之估計距離,且眼睛之一個或多個部分例如為眼睛之中心、瞳孔、眼角膜邊界或位於眼睛表面之一點。其他示範性之眼睛校正參數可位特別之使用者個別設計,且可包含一估計的平均眼睛半徑、一平均眼角膜半徑、一平均鞏膜半徑、一眼睛表面特徵地圖及一估計的眼睛表面輪廓。在近眼顯示器120之外之光可達到眼睛之實施例中(如同一些擴增實境的應用),校正參數因近眼顯示器120外之光變化而可包含強度之校正因數及色彩平衡。眼動追蹤模組118可利用眼睛校正參數決定是否眼動追蹤單元130捕捉之測量能使眼動追蹤模組118決定準確的眼睛位置(於此也指「有效測量」)。無效測量,也就是眼動追蹤模組118不能決定準確的眼睛位置。無效測量可因使用者眨眼、調整頭戴裝置或移除頭戴裝置而造成及/或可因外界光使近眼顯示器120承受之照度變化超過臨界值所導致。於一些實施例中,至少部分眼動追蹤模組118之功能可由眼動追蹤單元130執行。
圖2為實施一些於此揭露之範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立體圖,且此近眼顯示器以頭戴式顯示器(HMD)呈現。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為例如一虛擬實境(VR)系統、一擴增實境(AR)系統,一混合實境(MR)系統或上述系統之結合的部份。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一本體220及一頭帶230。圖2繪示本體220之一頂側223、一前側225及一右側227之立體圖。頭帶230可具有可調整或延伸之長度。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之本體220以及頭帶230之間可具有一足夠的空間,以讓使用者能將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戴於頭上。於各種實施例中,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額外的、較少的或不同的元件。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之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眼鏡架及架套,而不是頭帶230。
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呈現給適用者之媒體內容包含虛擬及/或擴增之結合物體及真實世界環境與電腦合成元素之畫面。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所呈現之媒體內容之範例可包含影像(例如二維(2D)或三維(3D)影像)、影片(例如二維或三維影片)、音訊或一些上述訊號之結合。影像及影片可藉由裝設於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之本體220內之一個或多個顯示組件(未繪示於圖2)呈現於使用者之眼睛。於各種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顯示組件可包含一單一電子顯示面板或多個電子顯示面板(例如,為使用者之每一隻眼睛設有一顯示面板)。電子顯示面板之範例可例如包含一液晶顯示器(LCD)、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一微發光二極體(mLED)顯示器、一主動式陣列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AMOLED)、一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TOLED),一些其他之顯示器或一些上述顯示器之結合。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兩個眼動範圍(eye box)區域。
於一些實施中,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不同的感測器(未繪示),例如深度感測器、動作感測器、位置感測器及眼動追蹤感測器。這些感測器中,一些感測器可利用結構化光圖案感測。於一些實施中,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一輸入/輸出介面以與主機溝通。於一些實施中,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一虛擬實境引擎(未繪示),其可於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中執行應用程式並由不同之感測器接收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之深度資訊、位置資訊、加速度資訊、速度資訊、預測未來位置或上述資訊之結合。於一些實施中,虛擬實境引擎接收之資訊可用來產生訊號(例如顯示指示)至一個或多個顯示組件。於一些實施中,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可包含定位器(未繪示,如同定位器126),位於相對於另一個之本體220上之固定位置且相對於參考點。定位器可各發出可被一外部成像裝置偵測之光。
圖3實施一些於此揭露之範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簡化立體圖,且此近眼顯示器300以一副眼鏡的方式呈現。近眼顯示器300可為圖1之近眼顯示器120的特別實施,且可用以操作虛擬實境顯示器、擴增實境顯示器及/或擴增實境顯示器。近眼顯示器300可包含一框架305及一顯示器310。顯示器310可用以呈現內容給使用者。於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310可包含電子顯示裝置及/或光學顯示結構。舉例來說,如上述關於圖1之近眼顯示器120之敘述,顯示器310可包含液晶顯示器面板、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面板或光學顯示器面板(例如波導顯示組件)。
近眼顯示器300可更包含為於框架305上或裡面之各種感測器350a、350b、350c、350d及350e。於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350a至350e可包含一個或多個深度感測器、動作感測器、位置感測器、慣性感測器或外界光感測器。於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350a至350e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影像感測器,且影像感測器用以產生代表不同方向之視野之影像資料。於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350a至350e可當作輸入裝置使用以控制或影響近眼顯示器300之顯示內容及/或提供互動式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混合實境體驗給近眼顯示器300之使用者。於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350a至350e也可用來立體成像。
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300可更包含一個或多個照明器330以投射光於實體環境中。投射之光可處於不同的頻段(例如可見光、紅外光、紫外光等等),且可用於各種用途。舉例來說,照明器330可於黑暗的環境中投影光(或於具有低強度紅外光或紫外光等之環境),以協助感測器350a至350e於黑暗的環境中捕捉不同物體的影像。於一些實施例中,照明器330可用於在環境中投影特定光圖案於物體上。於一些實施例中,照明器330可當作定位器使用,就像是上述提及之圖1中之定位器126。
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300也可包含一高解析度相機340。相機340可於視野中捕捉實體環境之影像。被捕捉之影像可被處理,舉例來說,藉由一虛擬實境引擎(例如圖1之人工實境引擎116)以將虛擬之物體增加至被捕捉之影像或修改被捕捉之影像中之實體物件,處理後的影像可由應用於擴增實境或混合實境之顯示器310呈現給使用者。
圖4繪示設有根據特定實施例之光波導顯示裝置之一示範性光學透視擴增實境系統400。擴增實境系統400可包含一投影器410以及一整合器415。投影器410可包含一光源或一影像源412以及一光學投影結構(projector optics)414。於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源412可包含呈現虛擬物件之多個畫素,例如液晶顯示面板或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於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源412可包含產生同調或部分同調光之一光源。舉例來說,影像源412可包含一雷射二極體、一垂直腔面發射型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及/或一發光二極體。於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源412可包含多個光源,且多個光源各發出對應於主色彩(例如,紅色、綠色或藍色)之一單色圖像光。於一些實施例中,影像源412可包含一光學圖案產生器,例如一空間光調變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光學投影結構414可包含能調節來自影像源412之光之一個或多個光學元件,而調節光源的方式例如為擴展、準值、掃描或投影來自影像源412之光至整合器415。所述的一個或多個光學元件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透鏡、液態透鏡、鏡子、光圈及/或光柵。於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投影結構414可包含一液態透鏡(例如,液晶透鏡),且具有多個電極而可掃描來自影像源412之光。
整合器415可包含一輸入耦和器430,以將來自投影器410之光耦合進整合器415之一基板420。輸入耦和器430可包含一體積全像光柵(volume holographic grating)、一繞射光學元件(DOE)(例如一表面釋放光柵(surface-relief grating))或一折射耦和器(例如一楔形鏡或稜鏡)。輸入耦和器430可具有大於30%、50%、75%、90%、或較可見光高之耦合效率(coupling efficiency)。於此,可見光可指波長約介於380奈米(nm)至約750奈米(nm)之光。耦合進基板420之光可例如介由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於基板420中傳送。基板420可以透鏡或一副眼鏡之形式呈現。基板420可具有平坦或撓曲的平面,且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類型之介電材料,例如玻璃、石英、塑膠、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晶體或陶瓷。基板420之厚度例如約小於1毫米(mm)至約10毫米(mm)或更大。基板420可為對於可見光為透明的。一材料可對於一光束為「透明」,是指只要光束能以高傳送速度通過此材料,而高傳送速率例如大於50%、40%、75%、80%、90%、95%或更高,且一小部分(如小於50%、40%、25%、20%、10%、5%或更小)之光束可被該材料散射、反射或吸收。傳送速率(transmission rate)(也就是透射率(transmissivity))可由通過在一定波長範圍內的光學加權或非加權之平均傳送速率,或在一定波長範圍內的最低傳送速率來表示,例如可見光波長範圍。
基板420可包含或可耦和於多個輸出耦和器440。輸出耦和器440用以抽取至少一部份之於基板420中傳導之光,並直接將抽取光460導入擴增實境系統400之使用者之眼睛490。如輸入耦和器430,輸出耦和器440可包含光柵耦和器(例如體積全像光柵或表面釋放光柵)、其他繞射光學元件、稜鏡等等。輸出耦和器440於不同之位置可具有不同之耦和(例如繞射)效率。基板420也可使位於整合器415前且來自環境之光450通過而些微衰減或無衰減。輸出耦和器440也可使光450通過而不衰減。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中,輸出耦和器440可對於光450具有低繞射效率,因此光450可折射或穿過輸出耦和器440而些微衰減,因而可具有較抽取光460高之強度。於一些實施中,輸出耦和器440可對於光450具有高繞射效率且可將光450繞射至特定之較好之方向(也就是繞射角度)而具有些微衰減。如此一來,使用者可觀看整合器415前之環境及投影器410投影之虛擬物件之組合影像。
圖5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500之剖面示意圖。近眼顯示器500可包含至少一顯示組件510。顯示組件可用以導引影像光(也就是顯示光)至位於一出射瞳(Exit Pupil)530之眼動範圍及使用者之一眼睛520。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圖5及其他本發明之圖式以說明之目的呈現近眼顯示器之使用者之眼睛,使用者之眼睛不為對應之近眼顯示器之一部分。
如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及近眼顯示器300,近眼顯示器500可包含一框架505以及一顯示組件510。顯示組件510包含一顯示器512及/或光學顯示結構514,耦合於框架505或設置於框架505內。如上所述,顯示器512可根據自主機,例如主機110,接收之資料電子地(例如,利用液晶顯示器)或光學地(例如,利用波導顯示器及光學耦和器)顯示影像給使用者。顯示器512可包含發出具有例如為紅色、綠色、藍色、白色及黃色等次要色彩之光的次畫素。於一些實施例中,顯示組件510可包含相堆疊之一個或多個波導顯示器,包含但不限於一堆疊之波導顯示器或變焦波導顯示器等等。堆疊之波導顯示器為一多色彩顯示器(例如一紅綠藍(RGB)顯示器),並由堆疊各具有不同單色光源之波導顯示器所形成。堆疊之波導顯示器也可為能投影於多個平面之多色彩顯示器(例如多平面彩色顯示器)。於一些實施例中,堆疊之波導顯示器可為能投影於多個平面之單色彩顯示器(例如多平面單色顯示器)。變焦波導顯示器唯能調整由波導顯示器發出之影像光之聚焦位置之一顯示器。於另外之實施例中,顯示組件510可包含堆疊之波導顯示器及變焦波導顯示器。
光學顯示結構514可相似於光學顯示機構124,且可光學地顯示影像內容(例如利用光學波導裝置及光學耦和器)、校正影像光之光學錯誤、結合虛擬物件及真實物件之影像及呈現對的影像光至近眼顯示器500之出射瞳530,也就是使用者眼睛520可處於的位置。光學顯示結構514也可使影像源產生看起來遠離於影像源之虛擬影像,而不是產生僅遠離於使用者眼睛幾公分之影像。舉例來說,光學顯示機構514可準直(collimate)該影像源以創造看似遠離影像源之虛擬影像,並轉換顯示之虛擬物件之空間資訊成角度資訊。光學顯示結構514也可放大該影像源以使影像顯得比影像源之真實尺寸大。更多光學顯示結構之細節於下方說明。
二、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在不同的實施中,近眼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例如頭戴式顯示器,可為光瞳形成(pupil-forming)或非光瞳形成(Non-pupil-forming)。非光瞳形成之頭戴式顯示器可不藉由中繼之光學結構(intermediary optics)顯示影像,因此使用者的瞳孔可視為頭戴式顯示器之光瞳。此般非光瞳形成顯示器可為放大器(有時指「簡化之目鏡」)之變化,其可放大顯示影像以於更遠於眼睛之距離形成一虛擬影像。非光瞳形成顯示器可使用較少的光學元件。光瞳形成之頭戴式顯示器可使用類似之光學結構,例如複合顯微鏡或望遠鏡,且可包含一內部光圈以及一些投影光學結構,以放大中間影像並將其傳至出射瞳。光瞳形成頭戴式顯示器之更複雜的光學系統可使影像源至出射瞳之路徑上容納更大量之光學元件,其可用來校正光學像差並產生聚焦線索(focal cues),且可提供頭戴式顯示器更高的設計自由度。舉例來說,數個光反射器(例如鏡子)可安插於光學路徑上,而使光學系統可被摺疊或捲曲以融入緊湊配置的頭戴式顯示裝置中。
圖6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近眼顯示器之非光瞳形成之一示範性光學系統600。光學系統600可包含一投影光學結構610及一影像源620。投影光學結構610可具有放大器之功能。圖6秀出影像源620位於投影光學結構610前面。於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影像源620可位於使用者眼睛690之視野外。舉例來說,例如繪示於圖4中之一個或多個光反射器或方向性光耦和器可用來反射來自影像源之光,以使影像源看似位於圖6之影像源620的位置。影像源620可相似於上述之影像源412。來自影像源620上一區域(例如一畫素或發光源)之光可由投影光學結構610導引至使用者眼睛690。由投影光學結構610導引之光可於一影像平面630形成虛擬影像。影像平面630之位置可根據影像源620之位置以及投影光學結構610之聚焦長度決定。使用者的眼睛690可利用投影光學結構610導引之光於使用者眼睛690之視網膜上形成一真實影像。如此一來,位於影像源620上不同空間位置之物件可在不同的視角看起來位於離眼睛很遠的一影像平面上。
圖7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近眼顯示器之一光瞳形成之示範性光學系統700。光學系統700可包含一影像源710、一第一中繼鏡(relay lens)720以及一第二中繼鏡730。即使影像源710、第一中繼鏡720及第二中繼鏡730呈現於使用者眼睛790前,當例如一個或多個光反射器或方向性光耦和器用於改變光的傳送方向時,上述各元件其中一個或多個可物理性地位於使用者眼睛790之視野外。影像源710可相似於上述之影像源412。第一中繼鏡72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透鏡,且可產生影像源710之一中間影像750。第二中繼鏡73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透鏡,且可將中間影像750傳導至一出射瞳740。如圖7所示,位於影像源710不同空間位置之物件可於不同的視角看起來為遠離於使用者眼睛790之物件。來自不同角度之光可接著由眼睛聚焦於使用者眼睛790之視網膜792的不同位置上。舉例來說,至少一些部分之光可聚焦於視網膜792上之中央窩(fovea)794。
三、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三之一、輻輳-調焦衝突
於自然環境中,觀看者調整眼睛的聚焦能量(也就是調焦(accommodate))以保證視網膜上的影像銳利,並調整雙眼視線之間的角度(輻輳(vergence))以使雙眼能對到同一點。舉例來說,為了於視網膜上呈現銳利的影像,需要將眼睛調焦至接近物體之聚焦距離。可接受的範圍為聚焦深度,而聚焦深度在一般的環境下大約為±0.3屈光度(dipoter,D)。為了使物體看起來為單一物體(也就是融像)而不是兩個物體,雙眼的視線需要收斂於接近物體之距離之一距離。而可容忍之範圍大概為15至30角分(arcmin)之Panum融像區。因此,大於大約15至30角分(arcmin)之輻輳錯誤可導致雙眼融像失敗。為了清晰地將物體看成一個物體,調焦距離及輻輳距離必須緊密地結合。
圖8A繪示視線聚焦距離及視線聚合距離於一自然環境之結合。於自然環境中,輻輳及調焦反應神經地結合或相關。詳細來說,雙眼收斂之距離以及雙眼聚焦之距離通常會一致,無論觀看者往看哪。調焦的改變會激起輻輳的改變(指調焦式輻輳(accommodative vergence)),且輻輳的改變會激起調焦的改變(指輻輳式調焦(vergence accommodation))。而該結合之一個優點是為加快調焦以及輻輳之速度。如圖8A所示,當於自然環境看一目標點850,左眼810及右眼820之凝視方向及雙眼視線之角度(輻輳),可自然底調整而使雙眼對到同一點。同時,雙眼之聚焦能量也自然地調整而保證視網膜上的影像銳利(也就是調焦)。因此,輻輳距離830及聚焦距離840相同。
於人工實境顯示器(例如立體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顯示器)中,聚焦及輻輳距離之結合有時候可被破壞,因為聚焦距離固定於影像平面,而輻輳距離隨著模擬景象中觀看者注視之部分改變。因此,兩者之反應會因眼睛必須收斂於影像內容(可位於影像平面前或後)且必須調焦至影像平面地距離而出現差異。輻輳及調焦距離之間自然關聯的破壞時常指稱為輻輳-調焦衝突。
圖8B繪示視線聚焦距離及視線聚合距離於近眼顯示器環境中之衝突。當於一輻輳距離880觀看一預期點860,左眼810及右眼820之凝視方向及雙眼視線之角度,必須調整而使雙眼對至該預期點860。另一方面,因為真實影像呈現於一影像平面870,雙眼之聚焦能量必須聚焦在影像平面870上。因此,眼睛之聚焦距離890為影像平面870之距離,且此距離常常與輻輳距離880相異。舉例來說,現存之許多近眼顯示器中,影像平面位於使用者眼睛前大約2公尺(m)或3公尺(m)。然而,顯示之物體之預期距離可較2公尺(m)或3公尺(m)長或短。因此,輻輳距離可較聚焦距離長或短。
輻輳-調焦衝突具有許多負面影響。舉例來說,感知上的失真可因衝突之差異及聚焦資訊而發生。很難同時融合及聚焦一刺激(例如一預期物件)因為觀看者需要調整輻輳及焦距至不同距離。若焦距正確,觀看者可清楚地看到物體,但可能會看到兩個影像。若輻輳正確,觀看者可看到一融像之物體,但其可能為模糊的。視覺不適(visual discomfort)可於使用者嘗試同時調整輻輳及焦距時發生。可不造成眼睛不適的輻輳及調焦反應的組合即為帕希維爾舒適區(Percival’s zone of comfort),其寬度大約為清晰單一雙眼視覺區之寬度的三分之一。真實世界之刺激(例如目標物體)位於舒適區中,然而許多在三維顯示器之刺激卻沒有。為了融像並聚焦影像於三維顯示器中,觀察者可能需要抵抗一般的調焦-輻輳結合,而於長時間使用近眼顯示器做如此抵抗的結果可能會造成觀看者疲勞及不適。
三之二、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為了降低眼睛的壓力,近眼顯示器可需要能於多個影像平面顯示影像。影像平面之距離可能需要根據顯示內容之輻輳距離被改變。對於有較長輻輳距離之內容,影像平面可能需要與使用者眼睛具有較長之距離。舉例來說,當輻輳距離小於1公尺(m),影像平面可設於使用者眼睛前0.6公尺(m),而當輻輳距離大於1公尺(m),影像平面可設於使用者眼前2公尺(m)。如此一來,輻輳距離及聚焦距離便能相結合或關聯,以降低輻輳-調焦衝突,進而降低眼壓。為了得到收斂距離及聚焦之間更好的對應,可創造三個或多以上的影像平面。
根據特定之實施例,一透鏡堆(例如液晶透鏡堆)用來形成可切換透鏡組。可切換透鏡組可調整地投影影像至兩個或多個影像平面。透鏡堆可包含至少二液晶透鏡或其他能感測線性或圓偏振光之透鏡。上述的堆也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且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將線性偏振旋轉90度或改變圓偏振的旋向性。上述轉換器可放置於透鏡堆前面或介於這些透鏡之間,且可同時或不同時轉換以到多個影像平面。
圖9繪示於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二離散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之一示範性液晶透鏡堆900。於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透鏡堆900包含一第一液晶透鏡920、一偏振轉換器930及一第二液晶透鏡940。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可為偏振相依之被動或主動液晶透鏡。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可為線性偏振敏感型,且偏振轉換器930可為一偏振旋轉器。舉例來說,第一液晶透鏡920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例如以對齊方向q線性地偏振)之光可具有一第一(正或負)光功率(例如x)。第一光功率可對應於液晶透鏡堆之第一聚焦距離,因此而對應於顯示影像之一第一虛擬影像距離。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對於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例如以對齊方向q+90度線性地偏振)之光可具有一第二(正或負)光功率(例如y)。第二光功率可對應於液晶透鏡堆之一第二聚焦距離,因此而對應於顯示影像之一第二虛擬影像距離。第一液晶透鏡920可對於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零光功率,且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零光功率。偏振轉換器930可用以將顯示光由第一偏振狀態旋轉至第二偏振狀態,反之亦然。偏振轉換器930可位於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之間,或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可位於偏振轉換器930之同一側上。於顯示光(例如來自一波導顯示器)並沒有線性偏振之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透鏡堆900也可包含用以偏振顯示光之一偏振器950。液晶透鏡堆900可裝設於近眼顯示器之框架910。
於另一實施例中,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第一液晶透鏡920可具有一第一(正或負)光功率(例如x),且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具有一第二(正或負)光功率(例如y)。對於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液晶透鏡920及940皆可具有一零光功率。偏振轉換器930用以將顯示光由第一偏振狀態旋轉至第二偏振狀態,反之亦然,且可位於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之間。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無偏振旋轉),透鏡堆900之光功率為x+y,且其對應於一聚焦距離1/(x+y)。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開啟狀態,透鏡堆900之光功率為x,且此光功率對應於一聚焦距離1/x。
於再另一實施例中,對於一第一圓偏振狀態(例如右旋圓偏振(right-handed circular polarization,RCP))之光,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分別具有正光功率x及y。偏振轉換器930可為一偏振轉換器,且能將右旋圓偏振轉換成左旋圓偏振,反之亦然。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偏振轉換器930可包含一半波片且可位於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之間。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關閉狀態(也就是無偏振轉換),右旋光在通過第一液晶透鏡920之後,可變成左旋圓偏振(left-handed circularly polarized,LCP)光,且左旋光可接著通過偏振轉換器而不改變其偏振狀態。對於左旋光,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具有負光功率-y。因此,透鏡堆900之光功率為x-y。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開啟狀態,右旋光於通過第一液晶透鏡920之後,可變成左旋光,且左旋光可接著再通過偏振轉換器930而被轉換回右旋光。對於右旋光,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具有一正光功率y。因此,透鏡堆900之光功率為x+y。
圖9繪示液晶透鏡堆之一示範性結構或堆疊方式。位於液晶透鏡堆中之第一液晶透鏡920、偏振轉換器930、第二液晶透鏡940及/或偏振器950也可由其他方式排列。於一實施例中,堆疊方式可於顯示器之後依偏振器950(可選用的)、偏振轉換器930、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之順序堆疊。於另一實施例中,堆疊方式可依偏振器950(可選用的)、偏振轉換器930、第二液晶透鏡940及第一液晶透鏡920之順序堆疊。於再另一實施例中,堆疊方式可依偏振器950(可選用的)、第二液晶透鏡940、偏振轉換器930及第一液晶透鏡920之順序堆疊。
於偏振轉換器930位於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之間之一些實施例中,若來自顯示器(例如一液晶顯示器或波導顯示器)之光沒有偏振,可先由第一先藉由偏振器950偏振為如線性或圓偏振光。舉例來說,偏振器950可偏振顯示光以使通過偏振器950之顯示光可於一對齊方向q線性地偏振。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第一液晶透鏡920可具有非零光功率,且第一液晶透鏡920可投影顯示影像於一影像平面,此影像平面位於與第一液晶透鏡920之非零光功率相關之第一虛擬影像距離。偏振轉換器930可處於一關閉狀態(無旋轉)而因此不會改變通過偏振轉換器930之光之偏振狀態。對於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具有零光功率,因而不會改變影像平面之距離。因此,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關閉狀態時,液晶透鏡堆900形成之影像位於第一虛擬影像距離。當偏振轉換器930轉換為開啟狀態時(有旋轉),因此會改變通過偏振轉換器930之光之偏振狀態,例如由第一線性偏振狀態轉換至第二線性偏振狀態。對於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具有非零光功率,而因此會改變影像平面之距離。因此,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開啟狀態,液晶透鏡堆900形成之影像位於一第二虛擬影距離,且此第二影像距離有關於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之光功率之結合。
於第一液晶透鏡920及第二液晶透鏡940為線性偏振敏感型且位於偏振轉換器930(介於偏振器950以及二液晶透鏡之間)之同一側之一些實施例中,來自顯示器之光或經過偏振器950之光可處於第一偏振狀態,例如於對齊方向q線性地偏振。偏振轉換器930可處於關閉狀態(無旋轉),因而不會改變通過偏振轉換器930之光之偏振狀態。如此一來,第一偏振狀態之顯示光可到達第一液晶透鏡920。因為對於第一偏振狀態之光第一液晶透鏡920可具有非零光功率,所以第一液晶透鏡920可投影顯示影像於一影像平面上,且此影像平面位於有關第一液晶透鏡920之非零光功率之第一虛擬影像距離。對於第一偏振狀態之光第二液晶透鏡940可具有零光功率,因而不會改變影像平面之距離。因此,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關閉狀態時,液晶透鏡堆900形成之影像位於第一虛擬影像距離。當偏振轉換器930轉換為開啟狀態(有旋轉)時,其可改變通過偏振轉換器930之光之偏振狀態,例如自第一偏振狀態至第二偏振狀態。因為對於第二偏振狀態之光第一液晶透鏡920可具有零光功率,第一液晶透鏡920可不改變顯示光之波前。然而,由於第二液晶透鏡940對於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可具有非零光功率,所以第二液晶透鏡940會投影顯示影像於一影像平面,且此影像平面位於有關第二液晶透鏡之非零光功率之一第二虛擬影像距離。因此,當偏振轉換器930處於開啟狀態時,液晶透鏡堆900形成之影像位於第二虛擬影像距離。
如此一來,液晶透鏡堆900可形成可調整地投影影像至兩個或更多個影像平面之可轉換透鏡組。於各種實施例中,液晶透鏡之液晶可包含可於電場中轉換之主動液晶或被動液晶(例如反應性液晶元(reactive mesogen)),且其之層結構可於對齊結構形成後交互連結。於一實施例中,液晶包含向列型液晶。於一些實施例中,其他不是液晶透鏡的偏振相依之透鏡可被使用於透鏡堆中,以形成可轉換透鏡組。於一些實施例中,液晶透鏡可為一被動透鏡或可電性地調整的主動透鏡。於一些實施例中,位於透鏡堆中之一液晶透鏡可為被動透鏡,而另一位於透鏡堆之液晶透鏡可為主動透鏡。於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液晶透鏡堆可使用於近眼顯示器中以做為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之應用。舉例來說,兩個或多液晶透鏡堆可使用於近眼顯示器中,以達到多於兩個之不同的影像平面。
圖10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包含一可調式液晶透鏡堆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1000的分解圖。近眼顯示器1000可包含一框架1010、一波導顯示器1040及一第一透鏡堆1050。第一透鏡堆1050可包含一透鏡堆,其包含兩個或多個偏振相依之透鏡及如上述對應於液晶透鏡堆1000之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於一些實施中,波導顯示器1040可包含多個(例如三個)波導顯示器,且各波導顯示器可以單一波長(例如紅光波長、綠光波長或藍光波長)顯示影像。影像可藉由影像源產生,且例如結合至對應於上述圖4之波導顯示器400之波導顯示器1040內。於虛擬實境應用中,由波導顯示器1040顯示之影像可藉由第一透鏡堆1050投影於位於第一虛擬影像距離或第二虛擬影像距離之影像平面上,例如藉由切換如上述對應於圖10之轉換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之開啟或關閉狀態的方式。
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000可包含一第二透鏡堆1030。第二透鏡堆1030也可包含兩個或多個偏振相依之透鏡及如上述關於液晶透鏡堆1000之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第二透鏡堆1030中之兩個或多個偏振相依之透鏡之光功率可相對於第一透鏡堆1050中之兩個或多個偏振相依之透鏡之光功率。舉例來說,若第一透鏡堆1050之兩個線性偏振相依之透鏡分別具有光功率約為x及約為y(x及y可為正或負),第二透鏡堆1030之兩個偏振相依之透鏡可分別具有光功率約為–x及約為–y。如此一來,第一透鏡堆1050及第二透鏡堆1030之總光功率可接近零或少於約±0.25屈光度(diopter)。如上述關於圖4之說明,於一些實施中,波導顯示器1040對於外界可見光實質上為透明的。因此,於擴增實境之應用,第一透鏡堆1050、波導顯示器1040及第二透鏡堆1030可對於近眼顯示器1000前之外界環境光沒有或僅有些微的影響,因此使用者可以些微的失真或毫無失真的方式觀看真實世界環境。同時,波導顯示器1040及第一透鏡堆1050可用於顯示電腦合成人工影像給使用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000可包含一眼動追蹤系統,此眼動追蹤系統可包含一眼動追蹤元件1060及用於追蹤使用者眼睛之動作(如上述圖1所示)之一相機1070。舉例來說,眼動追蹤元件1060可導引紅外光至使用者眼睛,且導引使用者眼睛反射之紅外光至相機1070。相機1070捕捉之影像可被分析並決定使用者眼睛之動作。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000可包含一可調式調光元件1020。可調式調光元件1020可包含一液晶材質層,且此液晶材質層可藉由施加電場以改變液晶分之旋向的方式而改變,進而因此改變可調式調光元件之傳送速率。更多可調式調光裝置之細節將說明於下方例如對照圖16A至圖18B。於一些實施例中,近眼顯示器1000可更包含一光伏材料層(photovoltaic material layer),其可吸收不可見光(例如紅外光及/或紫外光)並轉換不可見光為電能給例如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及/或可調式調光元件。
三之三、液晶透鏡
如上所述,可調式透鏡組可包含偏振相依之透鏡。可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實施偏振相依之透鏡,這些方法可為主動或被動透鏡,且可為對線性偏振光或圓偏振光敏感。如上所述,於一些實施中,偏振相依之透鏡可包含一液晶透鏡。液晶透鏡可例如包含結合一平凹聚合物(plane-concave polymer)或玻璃透鏡之一平凸液晶透鏡,且液晶分子於平坦及彎曲邊界之對齊是由光定向(photo-alignment)、摩擦(rubbing)或其他合適之對齊方法所提供。於一些實施中,液晶透鏡可包含一平坦透鏡,且透鏡之非零光功率由透鏡不同區域之液晶分子之預傾角變化所造成之折射率梯度所提供。液晶分子之預傾角之變化例如可藉由光定向、微摩擦、結合不均勻表面聚合(non-uniform surface polymerization)及摩擦、製造表面聚合物網(surface polymer network)、易軸(easy axis)之梯度或錨定能量(anchoring energy)等等達成。於一些實施中,液晶透鏡可包含一繞射光學元件(例如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且繞射光學元件(例如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之區域可藉由液晶對準或參雜預聚合物(pre-polymer)之液晶層之向位分離圖案(phase separation patterining)所形成。對準圖案例如可藉由光定向所製造。於一些實施中,液晶透鏡可包含平坦且對圓偏振光敏感之一Pancharatnam-Berry相位(PBP)透鏡(也就是幾何相位透鏡)。所述的PBP透鏡或幾何相位透鏡是根據例如可由偏振全像(polarization holography)或直接光學寫入(direct optical writing)所誘發之透鏡中之幾何相位之梯度設計。
液晶透鏡例如可包含,向列型液晶透鏡、高分子穩固式向列型液晶透鏡(polymer-stabiliz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lens)、高分子穩固式藍相位液晶透鏡(polymer-stabilized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lens)、高分子散射式向列型液晶透鏡(polymer-dispers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lens)等等。向列型液晶包含棒狀分子,且棒狀分子因其各向異性分子結構展現光學及介電各向異性。當適當地排列一液晶單元,向列型液晶分子之長軸大約彼此平行,而對齊方向稱為液晶指向器。沿液晶指向器(異常光(extraordinary ray))偏振之光具有異常光折射率(extra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ne ,而正交於偏振於液晶指向器(異常光(extraordinary ray))之光具有尋常光折射率(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no 。若光以一角度θ相對液晶指向器偏振,光之可具有一有效折射率neff ( q)
(1)
介電各向異性可描述為:
(2)Δε = ε⁄⁄ − ε
其中,ε⁄⁄ε 為分別沿著且正交於液晶指向器的介電常數(或相對介電常數)。液晶之雙折射(光學各向異性)可表示為:
(3)Δn = ne − no
圖11A繪示具有零光功率且包含均勻對齊之液晶單元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1100。液晶顯示器1100可包含一液晶單元1120及一偏振器1110。液晶單元1120中,一液晶1122夾設於二塗有表面對齊層(例如聚醯亞胺(PI))及可選用之電極(例如氧化銦錫(ITO))之二基板之間。該二基板可藉由可控制單元間隔(或厚度)的一間隔件而被分離。表面對齊層導致液晶指向器的對齊。液晶單元1120可為同質液晶單元,其頂基板及底基板可由非平行之方向摩擦,且液晶指向器沿位於基態之基板對齊。偏振器1110可為圖11A之範例中之一線性偏振器。當沿偏振器1110之摩擦方向偏振之光垂直入射在液晶單元1120上,其可於垂直方向歷經一光學路徑L =dne ,其中d 為液晶單元1120之厚度。如圖11A所示,因為液晶1122同質地對齊於液晶單元1120中,入射光之波前(wavefront)並不會被液晶單元1120修改。因此,液晶顯示器1100之聚焦長度為無限遠(也就是零光功率)。
圖11B繪示具有負光功率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1130。如同液晶顯示器1100,液晶裝置1130可包含一液晶單元1150及一偏振器1140。偏振器1140可為圖11B之範例中之線性偏振器。液晶單元1150可包含於液晶單元1150之不同區域對齊於不同方向之液晶分子。當沿偏振器1110之摩擦方向線性偏振之光垂直入射於液晶單元1150上時,光可於液晶單元1150之不同區域歷經不同的光路徑。於液晶分子對齊於入射光之偏振方向之區域中,入射光可歷經一光學路徑長L =dne 。於液晶分子垂直於入射光之偏振方向之區域中,入射光可歷經一光學路徑長L =dno 。當液晶分子之指向器與入射光之偏振方向夾一角度q時,入射光可歷經一光學路徑長:
(4)
其中有效折射率neff (θ) 可由前述的等式(1)所決定。
於液晶單元1150中,液晶分子之對齊方向為預傾斜的,因此預傾角q順暢地由與中心附近成大約90度(也就是垂直或直立對齊)改變至與液晶單元之邊緣成0度(也就是平面對齊)。因此,邊緣區域與液晶單元1150其他區域之光學路徑差(optical path difference,OPD)可表示為:
(5) d(ne -neff ( q))
因此,液晶單元1150展現折射率梯度,且因此展現透鏡狀相位輪廓。因此,液晶單元1150等於在不同區域具有不同厚度之各向同性介質之一透鏡。液晶單元1150之聚焦長度可為:
(6)
其中D為液晶單元1150之光圈尺寸(例如直徑)、λ為波長、Δδ為光圈邊緣及中心區域之相位差,且可表示為:
(7)
其中為光圈中心及邊緣區域之折射率差。因此,液晶單元1150之聚焦長度可被重新表示為:
(8)
其中r為液晶單元1150之光圈之半徑。當中心區域之折射率小於邊緣區域之折射率時(圖11B所示),為負且f 因此也為負。因此,液晶裝置1130對於來自偏振器1140之線性偏振光可為負透鏡。
液晶指向器之折射率梯度及預傾角之梯度例如可由不同質電場、不同質液晶型態、光定向、微摩擦、結合不均勻表面聚合及摩擦、製造表面聚合物網、易軸之梯度或錨定能量等所引起。
圖11C繪示具有正光功率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1160。液晶裝置1160可包含一液晶單元1180及一偏振器1170。偏振器1170可為圖11C之範例中之線性偏振器。液晶單元1180可包含於液晶單元1180不同區域中以不同方向對齊之液晶分子。於液晶單元1180之中心中,液晶分子之對齊方向為平面地且平行於入射光之偏振方向(並因此折射率大約為ne ),且其他區域之液晶對齊方向為預傾斜的,且由中心至邊緣具有漸增之預傾角q。在邊緣中,對齊方向實質上垂直或直立於入射光之偏振方向(並因此折射率大約為no )。因為液晶單元1180之中心區域之折射率(ne )大於液晶單元1180之邊緣區域之折射率(no )、為正,且因此由前述的等式(8)決定之f 為正。因此,對於來自偏振器1170之線性偏振光而言液晶裝置1160可為正透鏡。
三之四、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
偏振轉換器(例如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930),例如為線性偏振旋轉器或圓偏振轉換器,可以波片來實施。舉例來說,一半波片之軸與入射光之偏振方向夾一角度θ而可將入射光之偏振方向旋轉2θ。特別是,一半波片之軸與入射光之偏振方向夾45度可將偏振方向旋轉90度。
圖12根據一半波片繪示之一示範性線性偏振旋轉器。線性偏振旋轉器用以旋轉線性偏振光之偏振方向。一線性偏振器1210可沿一偏振方向1212線性偏振入射光。一半波片1220具有與偏振方向1212夾一角度q之一快軸(fast axis)1222,而可將線性偏振光之偏振方向旋轉2q。當角度q為45度,垂直偏振光可被轉換成水平偏振光1230。半波片也可改變圓偏振光之旋向性。
在光學系統中,偏振旋轉器(例如半波片)通常以石英延遲板來實施。石英板可具有高品質及好的傳送表現,但石英一般價格較高且不可轉換,此外石英僅可用於較窄的光波頻段(也就是色彩)且具有較小的視野(例如小於2度)。於一些實施例中,半波片可為具有半波延遲之一主動液晶,而使半波片可為可轉換的,但也可僅用於較窄之光譜頻段(也就是色彩)。舉例來說,具有均勻平面對齊之液晶之液晶單元可於平行及垂直於液晶單元之光軸之偏振光之間提供一相位平移。這些液晶單元可包含透明電極(例如氧化銦錫電極)以施加電場於單元之間並實現將液晶層之平面旋轉方向轉換至垂直旋轉方向。
根據特定實施例,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TN單元)可用於以一固定角度,例如45度或90度,旋轉線性偏振光之旋轉方向。當光穿越一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光之偏振方向可隨著分子之旋轉。向列型液晶單元具有較大的容忍角度,且可用於從可見光至近紅外光較大的光譜範圍,並比較便宜。此外,藉由於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施加電壓訊號,偏振旋轉可被開啟或關閉。相對於根據半波片設計之偏振旋轉器,以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設計之旋轉器可為消色的。
圖13A至13C由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繪示之一示範性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1300。於範例中,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為一90度扭轉向列液晶單元且以莫金原理(Mauguin regime)傳送光。圖13A繪示處於開啟狀態之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1300(也就是液晶單元處於場關閉狀態),且於開啟狀態時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1300用以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圖13B繪示處於關閉狀態之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也就是液晶單元處於場開啟狀態),且於關閉狀態時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不會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圖13C繪示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於開啟狀態時線性偏振光之旋轉。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1300可包含形成一空腔之二基板1310(例如玻璃基板)、一透明電極層1320(例如氧化銦錫)、一排列層1330(例如摩擦聚醯亞胺(rubbed polyimide))及包含液晶分子之一液晶層1340。藉由控制排列層中之摩擦方向,液晶層間之扭轉角度可被激發。如圖13A所示之90度的扭轉角度,扭轉向列性單元可被用於將線性偏振光旋轉90度。
當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achromatic LC polarization rotator)1300處於開啟之狀態(如圖13A所示),液晶分子形成之螺旋結構可將入射線性偏振光1360(例如垂直地偏振)旋轉90度而變成線性偏振光1370(例如水平地偏振)(如圖13C所示)。當電壓訊號1350施加於透明電極層1320,液晶分子可重新排列而使液晶分子之指向器皆平行於液晶層1340中之電場E 。如此一來,消色偏振旋轉器1300之偏振旋轉能量變暫時中止(也就是處於關閉狀態),且入射光之偏振狀態不會被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1300改變。偏振旋轉之效率可由液晶層1340之厚度及液晶材料之折射率之各向異性決定。
圖14A至14D繪示具有可轉換之光功率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1400。近眼顯示器1400可包含一顯示器1410(例如一光學或電子顯示器)、一可選用的偏振器1420、一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及一液晶透鏡1440。若顯示光沒有被線性偏振,偏振器1420可線性偏振來自顯示器1410之顯示光。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例如可包含上述以消色扭轉向列性單元組成之液晶偏振旋轉器1300。液晶透鏡1440例如可包含上述之液晶裝置1130或1160。於圖14A至圖14D所示之範例中,液晶透鏡1440可對於垂直偏振態(S-polarized)光具有零光功率,且可對水平偏振態(P-polarized)之光具有非零光功率。
圖14A繪示近眼顯示器1400,當可交換偏振旋轉器處於一開啟狀態以轉換入射光之偏振狀態,近眼顯示器具有零光功率,且近眼顯示器包含根據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之一偏振旋轉器及一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圖14B繪示一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於第一偏振狀態(例如一垂直偏振態顯示光1450)具有零光功率。圖14A至圖14B所示之範例中,來自顯示器1410之顯示光可被偏振器1420水平偏振。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處於開啟狀態,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可將一水平偏振態顯示光1460偏振為垂直偏振狀態顯示光1450。因為液晶透鏡1440為偏振敏感,且對於垂直偏振態顯示光1450具有零光功率,近眼顯示器1400可具有零光功率。
圖14C繪示當可交換偏光旋轉器處於一關閉狀態時,近眼顯示器1400具有一非零光功率。圖14D繪示一線性偏光相關液晶透鏡1440,線性偏光相關液晶透鏡於第二偏光狀態(例如水平偏振態顯示光1460)具有非零光功率。來自顯示器1410之顯示光可由偏振器1420水平偏振。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藉由於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中施加電場而設為關閉狀態時,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1430可如上述不旋轉水平偏振態顯示光1460。因為液晶透鏡1440為偏振敏感的且對於水平偏振態顯示光1460具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所以近眼顯示器1400可具有第一非零光功率。因此,近眼顯示器1400之光功率可由零轉換至非零之數值,或反之亦然。
具有不同於液晶透鏡1440之偏振敏感度之一第二液晶透鏡A可增加至近眼顯示器1400,以使裝置具有兩個可轉換的非零光功率。舉例來說,第二液晶透鏡可對於垂直偏振態光具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且對水平偏振態光具有零功率。因此,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處於開啟狀態時,近眼顯示器可因第二液晶透鏡具有第二非零光功率。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處於關閉狀態,近眼顯示器可因液晶透鏡1440具有第一非零光功率。
三之五、對圓偏振光敏感的可調式透鏡
如上所述,於一些實施中,液晶透鏡可包含至少一Pancharatnam-Berry相位(Pancharatnam-Berry phase,PBP)透鏡或其他平坦且對圓偏振光敏感的幾何相位透鏡。PBP透鏡或幾何相位透鏡是根據透鏡中之幾何相位之梯度設計,而此梯度例如可由偏振全像或直接光學寫入所誘發。PBP透鏡一般可包含半波片,其晶軸於空間上由特殊的方式變化,並因此能累積隨空間變化之相位。
詳細來說,左旋圓偏振光及右旋圓偏振光(LCP及RCP)之鐘斯向量(Jones vectors)可描述為:
(9)
其中J+ J 分別代表左旋圓偏振光及右旋圓偏振光之鐘斯向量。對於PBP透鏡,局部方位角可依據下式變化:
(10)
為了達到中心對稱拋物線相位分佈(centrosymmetric parabolic phase distribution),其中jωcrf 分別為相對相位、角頻率、真空中光之速度、鏡像座標及透鏡之聚焦長度。通過PBP透鏡後,鐘斯向量可變成:
(11)
其中R( 𝝍)W(π) 分別為旋轉鐘斯矩陣及延遲鐘斯矩陣。如前述等式(11)所示,出射光之旋向性相對入射光被轉換。此外,根據局部方位角變化之一空間變化相位被累積。此外,相位累積(phase accumulation)具有右旋圓偏振光及左旋圓偏振光的相反符號,因此PBP透鏡可以不同方式改變右旋圓偏振入射光及左旋圓偏振入射光之波前。舉例來說,PBP透鏡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正光功率,並對左旋圓偏振光具有負光功率,或反之亦然。
根據特定實施例,一個或多個對圓偏振光敏感的透鏡可使用於一可調式的透鏡中,以達到可改變的聚焦長度。舉例來說,一個或多個如上所述之被動式PBP透鏡可與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例如可轉換半波片)一起使用,以對不同的入射光達到不同的聚焦長度。因為PBP透鏡對不同旋向性之圓偏振光具有不同符號之光功率,可調式透鏡之總光功率可藉由開啟或關閉可轉換半波片而改變。
圖15A及圖15B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1500,示範性液晶裝置包含可感測圓偏振光之透鏡。液晶裝置1500可包含一第一PBP透鏡1510、一可轉換半波片1520及一第二PBP透鏡1530。第一PBP透鏡1510及第二PBP透鏡1530可為被動或主動式透鏡,並可於各種實施例中對右旋圓偏振光或左旋圓偏振光具有正或負光功率。於一範例中,第一PBP透鏡1510及第二PBP透鏡1530皆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正光功率,且對左旋圓偏振光具有負光功率。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PBP透鏡1510及第二PBP透鏡1530皆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負光功率,且對左旋圓偏振光具有正光功率。於再另一實施例中,第一PBP透鏡1510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正功率,而第二PBP透鏡1530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負功率。可轉換半波片1520可為可藉由上述之電壓訊號1550轉換開關狀態之一液晶偏振轉換器。當沒有電壓訊號施加於可轉換半波片1520,可轉換半波片1520可位於開啟狀態且可改變通過其之圓偏振光之旋向性。當電壓訊號施加於可轉換半波片1520,可轉換半波片1520可處於關閉狀態,且可改變經過其之圓偏振光之旋向性。
於圖15A中,一右旋圓偏振光束1540入射於液晶裝置1500,且沒有電壓訊號施加於可轉換半波片1520(也就是可轉換半波片1520處於開啟狀態)。第一PBP透鏡1510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一光功率D1,且第二PBP透鏡1530可對右旋圓偏振光具有一光功率D2。右旋圓偏振光束1540可進入第一PBP透鏡1510,並可藉由第一PBP透鏡1510轉換成左旋圓偏振光。左旋圓偏振光可再於通過可轉換半波片1520變回右旋圓偏振光。右旋圓偏振光可進入第二PBP透鏡1530。因此,入射光(右旋圓偏振光束1540)皆可以右旋圓偏振光入射於第一PBP透鏡1510及第二PBP透鏡1530,因此液晶裝置1500之總光功率可為D1+D2。
圖15B中,右旋圓偏振光束1540入射於液晶裝置1500,且電壓訊號1550被施加於可轉換半波片1520(也就是可轉換半波片1520處於關閉裝態)以關閉可轉換半波片1520(沒有偏振狀態改變)。右旋圓偏振光束1540可進入第一PBP透鏡1510,且可藉由第一PBP透鏡1510變成左旋圓偏振光。左旋圓偏振光可於通過關閉的可轉換半波片1520之後保持左旋圓偏振。左旋圓偏振光可進入對左旋圓偏振光具有光功率–D2之第二PBP透鏡1530。因此,液晶裝置1500對右旋圓偏振光束1540之總光功率可為D1-D2。
因此,藉由將可轉換半波片1520於開啟或關閉間轉換,液晶裝置1500之光功率可於D1+D2及D1-D2之間轉換。於一些實施例中,三個或多個被動的PBP透鏡及兩個或多個半波片1520可於液晶裝置中使用以達到三個或多個不同光功率值,進而產生三個或多個不同的影像平面。
四、可調式調光元件
如上參照圖10所述,近眼顯示器也可包含可改變外界光傳送速率之一可調式調光元件。於一些實施例中,可調式調光元件可包含一液晶材料層,此液晶材料層可藉由施加電場而改變液晶分子之旋轉方向,進而改變液晶材料層及外界光的傳送速率。由液晶組成之可調式調光元件可被實施使用,舉例來說,一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元件、一客-主液晶調光元件或是一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元件。於一些實施中,可調式調光元件可包含一電變色裝置或光變色裝置。
圖16A繪示處於一光關閉(或不透明)狀態之一示範性可交換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DLC)調光裝置1600。圖16B繪示處於一光開啟(透明)狀態之示範性可交換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裝置1600。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裝置1600可包含塗有透明電極層之基板1610。基板1610可形成一容納包含液晶分子及聚合物之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混合物之一空腔。混合物中之聚合物之濃度例如可大約為30%至50%。聚合物可於液晶/聚合物乳膠中固化而形成聚合物陣列1620。液晶分子之水滴1630可由聚合物陣列1620分離。當電壓訊號沒施加於透明電極(如圖16A所示),位於各水滴1630中之液晶分子可具有局部順序,但不同水滴可隨機相對其他水滴排列。因此,入射光可藉由液晶分子及隨機散射,且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裝置1600可處於光關閉(不透明)狀態。當電壓訊號施加於透明電極層,水滴1630便發生光電重定向(如圖16B所示),且可降低藉由單元散射之程度。因此,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裝置1600可處於一光開啟(透明)狀態。於一些實施例中,化學染料可添加至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混合物。化學染料可較佳地散熱或吸收例如紅光、綠光或藍光。
圖17A繪示處於一光關閉(非透明)狀態之一示範性可交換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圖17B繪示處於一光開啟(透明)狀態之一示範性可交換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可包含二基板1710,且二基板1710可形成容納包含液晶分子1720及染料1730(例如二色性染料)之混合物之空腔。於一些實施例中,客-主可為相位變化主客(相位變化-主客),其中,於光開啟狀態中,染料處與膽固醇液晶狀態,且膽固醇液晶之螺旋軸可垂直或平行於表面(兩個情況中染料因旋轉指向器以所有方向旋轉)。於一些實施例中,客-主模式也可為Heilmeier模式,其中位於單元前或後之線性偏振器被使用,且此單元之傳送軸平行於二色性染料分子之長軸或摩擦方向。液晶材料可具有正或負介電各向異性,且二色性染料可為正。液晶分子可具有同質或扭曲向列性排列。
同質排列的情況下,液晶分子及染料可於無電壓施加於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V=0)時具有平面排列。當未偏振光入射於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其將由線性偏振器以對齊於染料吸收軸之偏振方向線性偏振。因此,光可強烈地被染料吸收,且裝置可呈現由染料決定之彩色背景。因此,當無施加電壓時,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處於光關閉(非透明)狀態。當施加電壓於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V≠0),液晶指向器可旋轉至一垂直方向(如圖17B所示)。如此一來,染料之吸收變因染料之長吸收軸垂直於光之偏振方向而減低。因此,於施加電壓時,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處於光開啟(透明)狀態。
於一些實施例中,液晶調光裝置可包含負介電各向異性之液晶,其中當沒有施加電場時,液晶可具有直立或水平之排列。因此,當沒有施加電場時,液晶調光裝置可處於光開啟(透明)狀態。當施加電場於液晶調光裝置時,液晶及染料分子可重新定位旋轉方向而與電場垂直(平行於單元平面),且因此可增加染料吸收之光。如此一來,當施加電場時,液晶調光裝置可處於光關閉(非透明)狀態。
在一扭轉向列性系統中,當無施加電壓時,螺旋結構可當作式波導裝置且線性偏振光可強烈地被吸收,因為光跟隨扭轉液晶形變。因此,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處於光關閉(非透明)狀態。當施加電壓時,螺旋機構便被摧毀,且因為液晶垂新定位旋轉方向而降低液晶之吸收。因此,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00處於光開啟(透明)狀態。
圖18A繪示處於一光關閉(非透明)狀態之一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PSCT)液晶調光裝置1800。圖18B繪示處於一光開啟(透明)狀態之一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1800。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1800可包含二基板1810及一位於二基板1810之間之單體及膽固醇型液晶1820之混合物。當一高電壓施加於位於基板1810上之透明電極層1840時可發生聚合反應。聚合反應可傾向於展開膽固醇型液晶1820之膽固醇結構及使液晶分子之旋轉方向重新排列至直立狀態(垂直於基板)。聚合反應之後,具有垂直於基板1810之聚合物網1830之液晶單元可被形成(如圖18A所示)。當無施加一電壓訊號1850至透明電極層1840時,雖然聚合物網1830可嘗試保持液晶指向器平行於聚合物網,液晶分子可具有一螺旋結構(如圖18A所示)。這兩個因素之間的競爭可導致聚焦圓錐結構(focal conic texture)(如圖18A所示)。因此,液晶單元可具有多域結構(poly-domain structure),且可光學地散射(也就是於光開啟狀態中)。當一足夠高之電場施加於液晶單元之間,液晶分子可被轉換成直立結構(如圖18B所示)。如此一來,入射光僅可使液晶分子具有尋常光折射率而不會被散射。因此,液晶單元為透明且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1800處於光開啟狀態。因為聚合物之濃度可為較低且液晶及聚合物皆可排列於垂直基板之方向,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可於大範圍的視角中保持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適合用來調整光之液晶複合材料並不限於上述之範例。其他具有可電控光散射反應之液晶複合材料可被包含,舉例來說,反轉散射模式高分子散射液晶、操作於動態散射模式之液晶單元、充滿奈米微粒之液晶等等。
五、示例方法
圖19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示範性以一透鏡組適應地於兩個或多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之方法之簡化流程圖1900。於流程圖1900描述之操作係為了說明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於各種實施例中,可更改流程圖1900以增加或忽略某些操作。描述於流程圖1900之操作例如可以光學顯示機構124、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00、近眼顯示器300、液晶透鏡堆1000、近眼顯示器device1100或近眼顯示器1500等執行。
於方塊1910中,來自第一影像之光例如可被一線性偏振器或一圓偏振器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之光。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可包含具有第一偏振方向之線性偏振光或左旋(或右旋)圓偏振光。
於方塊1920中,第一影像之一虛擬影像可利用透鏡組之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形成於第一影像平面上。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可為偏振相依之的。舉例來說,第一透鏡可對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具有第一非零光功率,而第二透鏡可對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具有零功率。因此,第一非零光功率可對應於第一影像平面。於一些實施中,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為液晶透鏡。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之更多細節已例如參照圖10、圖12及圖15於上方說明。
於方塊1930中,來自第二影像之光可被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如上述方塊1910所述,光例如可藉由線性偏振器或圓偏振器偏振。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可包含具有第一偏振方向之線性偏振光或左旋(或右旋)圓偏振光。
可選用地,於方塊1940中,處於第一偏振狀態且來自第二影像之光可首先被第一透鏡處理。第一透鏡可對於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具有第一非零光功率。
於方塊1950中,處於第一偏振狀態且來自第二影像之光例如可藉由開啟狀態之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轉換成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可於關閉狀態不旋轉而傳送第一偏振狀態之光。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可包含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之線性偏振光或右旋(或左旋)圓偏振光。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偏振方向可正交於第一偏振方向。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之更多細節已例如參照圖13至圖15於上方描述。
於方塊1960中,第二影像之一虛擬影像可以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形成於第二影像平面。第二影像平面及第一影像平面與透鏡組具有不同的距離。第一透鏡可對於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具有零光功率。第二透鏡可對於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具有非零光功率。於一些實施例中,來自第二影像之光,再被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之後,在光從第一偏振狀態轉換至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前被第一透鏡加工(如方塊1940所述)。第二透鏡可於第一偏振狀態之光轉換成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後加工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因此,透鏡組對於第二影像之總光功率可為第一非零光功率及第二非零光功率之結合。於一些實施例中,來自第二影像之光,在被偏振成第一偏振狀態後,可於被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加工前轉換成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因為第一透鏡對於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可具有零光功率,透鏡組對第二影像之總光功率可為第二非零光功率。如此一來,虛擬影向可藉由開關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而形成於不同的影像平面。
發明之實施例可用於實施一人工實境系統或可與一人工實境系統一併實施。人工實境為一種呈現於使用者之前已被某些方法調整之實境類型,而人工實境例如可包含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混雜實境(hybrid reality)或一些上述實境之組合及/或衍生物。人工實境內容可包含完全合成內容或合成內容及捕捉(例如真實世界)內容之結合。人工實境內容可包含影片、音訊、觸覺反饋或一些上述訊號之組合,且上述任何訊號可於單一頻道或多個頻道(產生三維效應於觀看者之立體影片)中呈現。此外,於一些實施例中,人工實境也可有關於應用程式、產品、配件、服務或一些上述內容之結合,且其例如用於於人工實境製造內容及/或除此之外使用(例如執行行為)於人工實境中。提供人工實境內容之人工實境系統可於各種平台實施,包含連接於主電腦系統之頭戴式顯示器 (HMD)、獨立頭戴式顯示器、手機裝置或電腦系統或任何其他能提供人工實境內容至一個或多個觀看者之硬體系統。
圖20為實施此處揭露之範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例如頭戴式顯示器)之示範性電子系統2000之簡化方塊圖。電子系統2000可當作是頭戴式顯示器或其他上述之近眼顯示器之電子系統。於此範例中,電子系統200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處理器2010及記憶體2020。處理器2010可用以執行用於操作一些元件之指示,並例如可為一般用途之處理器或是和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實施之微處理器。處理器2010可交流地耦合於電子系統2000中之多個元件。為了實現此交換性耦合,處理器2010可藉由一匯流排2040與其他繪示之元件交流。匯流排2040可為任何適於在電子系統2000中傳送資料之次系統。匯流排2040可包含多個電腦匯流排及額外之用於傳送資料之電路。
記憶體2020可耦合於處理器2010。於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2020可一併提供短期及長期儲存,並可分為好幾個單元。記憶體2020可為揮發物,例如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及/或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及/或非揮發性,例如記憶基本程式(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及相似之元件。此外,記憶體2020可包含可移除儲存裝置,例如安全數位(secure digital,SD)卡。記憶體2020可提供電腦可讀取指示、資料結構、程式模型及其他供電子系統2000之資料之儲存。於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2020可分布於不同之硬體模型中。一系列之指示及/或編碼可儲存於記憶體2020。指示可為執行編碼之形式,且其可由電子系統2000執行及/或可為來源及/或可裝置編碼之形式,且其可由彙編及/或安裝於電子系統2000(例如利用任何之各種一般可取得之彙編器、安裝程式、壓縮/解壓縮程式等等。),而可為執行編碼之形式。
於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2020可儲存多個應用程式模組2022至2024,其可包含任何數量之應用程式。應用程式之範例可包含遊戲程式、會議程式、影片回放程式或其他合適之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可包含深度感測功能或眼動追蹤功能。應用程式模組2022至2024可包含由處理器2010執行之特定指示。於一些實施例中,特定應用程式或一部分之應用程式模組2022至2024可由其他硬體模組2080執行。於特定的實施例中,記憶體2020可額外包含安全記憶體,且其可包含額外的安全控制以避免安全資訊之複製或其他未授權之存取。
於一些實施例中,記憶體2020可包含承載於其中之一運作系統2025。操作系統2025可被操作而開始應用程式模組2022至2024提供之指示之執行及/或管理其他硬體模組2080以及具有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之介面,且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無線收發器。運作系統2025可適於執行電子系統2000中之元件之其他操作,包含線程、資源管理、資料儲存控制或其他相似之功能。
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例如可包含一紅外線通訊裝置、一無線通訊裝置及/或芯片組(例如藍芽裝置、一IEEE 802.11裝置、一Wi-Fi裝置、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裝置、手機通訊設施等)及/或相似之通訊界面。電子系統200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用於無線通訊之天線2034。天線2034為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之一部分或為耦合於系統任何部分之一分離元件。根據所需功能,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可包含分離式收發器以及接收器,且分離式收發器用以與收發基台及其他無線裝置交流。收發器可包含與不同資料網路及/或網路類型之交流,例如無線廣域網路(WWANs)、無線區域網路(WLANs)或是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s)。無線廣域網路例如可為全球互通微波存取(IEEE 802.16)網路。無線區域網路例如可為IEEE 802.11x網路。無線個人區域網路例如可為藍芽網路、IEEE 802.15x或一些其他類型之網路。於此描述之技術也可用於任何無線廣域網路、無線區域網路及/或無線個人區域網路之結合。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可允許資料於網路、其他電腦系統及/或任何於此描述之裝置中交換。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可包含利用天線2034及無線連接器2032之傳送或接收資料之一手段,例如頭戴式顯示器、位置資料、地理地圖、熱第圖、照片或影片之辨識。無線通訊次系統2030、處理器2010及記憶體2020可一起包含至少一部分之一個或多個執行於此描述之一些功能之手段。
電子系統2000之實施例也可包含一個或多個感測器2090。感測器2090例如可包含一影像感測器、一加速度感測器、一壓力感測器、一溫度感測器、一接近感測器、一磁力計、一陀螺儀、一內部感測器(例如結合加速度感測器及陀螺儀之模組)、外界光感測器或可運作而提供感測輸出及/或接收感測輸入之任何其他相似之模組,例如一深度感測器或位置感測器。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中,感測器209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內部測量單元(IMUs)及/或一個或多個位置感測器。內部測量單元可根據接收自一個或多個位置感測器之測量訊號,產生指出頭戴顯示器相對於頭戴式顯示裝置初始位置之估計位置之校正資料。位置感測器可產生一個或多個對應於頭戴式顯示器之動作之測量訊號。位置感測器之範例可包含,但不限於,一個或多個加速度感測器、一個或多個陀螺儀、一個或多個磁力計、另一適於偵測動作之感測器、一種用於校正內部測量單元之感測器,或一些上述裝置之結合。位置感測器可位於內部測量單元之外部、內部或一些上述位置之組合。至少一些感測器可利用結構光圖形做感測。
電子系統2000可包含一顯示模組2060。顯示模組2060可為一近眼顯示器,且可自電子系統2000圖形化地呈現資訊,例如影像、影片或各種指示給使用者。上述資訊可自一個或多個應用程式模組2022至2024、虛擬實境引擎2026、一個或多個其他硬體模組2080、上述各元件之組合或任何其他適於呈現圖形畫內容給使用者(例如藉由運作系統2025)之手段導出。顯示模組2060可使用一液晶顯示器(LCD)技術、發光二極體(LED)技術(例如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非有機發光二極體、微型發光二極體、主動式陣列有機發光二極體、透明有機發光二極體等等。),發光聚合物顯示(LPD)技術或一些其他顯示技術。
電子系統2000可包含一使用者輸入/輸出模組2070。使用者輸入/輸出模組2070可讓使用者發送動作需求至電子系統2000。動作需求可為執行特定動作之需求。舉例來說,動作需求可為開啟或結束一應用程式或於應用程式中執行特定動作。使用者輸入/輸出模組2070可包含一個或多個輸入裝置。示範性輸入裝置可包含觸控螢幕、觸控板、麥克風、按鈕、撥號盤、開關、鍵盤、滑鼠、遊戲控制器或任何其他適於接收動作需求並將接收之動作需求交流至電子系統2000之裝置。於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輸入/輸出模組2070可根據自電子系統2000接收之指示提供觸覺反饋於使用者。舉例來說,觸覺反饋可於動作需求接收或執行時被提供。
電子系統2000例如可為了追蹤使用者眼睛的位置,而包含可用於拍攝使用者之照片或影片之一相機2050。相機2050也可例如為了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或混合實境之應用,而用於拍攝環境之照片或影片。相機2050例如可包含具有幾百萬或幾千萬畫素之一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影像感測器。於一些實施中,相機2050可包含可用於捕捉三維影像之兩個或多個相機。
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系統2000可包含多個其他硬體模組2080。其他硬體模組2080各可為電子系統2000中之物理模組。雖然各其他硬碟模組2080可永久地視為一結構,但是一些其他硬碟模組2080可暫時用以執行特定功能或暫時性地啟動。其他硬體模組2080之範例例如可包含一音訊輸出及/或輸入模組(例如麥克風或揚聲器)、一近場通訊(NFC)模組、一充電電池、一電池管理系統、一有線/無線電池充電系統等等。於一些實施例中,其他硬體模組2080之一個或多個功能可執行於軟體中。
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系統2000之記憶體2020也可儲存一虛擬實境引擎2026。虛擬實境引擎2026可於電子系統2000中執行應用程式並接收位置資訊、加速度資訊、速度資訊、預測未來位置或一些上述來自頭戴式顯示器各感測器之功能之結合。於一些實施例中,虛擬實境引擎2026接收之資訊可用於產生一訊號(例如顯示指示)至顯示模組2060。舉例來說,若接收之資訊指出使用者觀看左方,虛擬實境引擎2026可於虛擬環境中為頭戴式顯示器產生鏡射於使用者動作之內容。此外,虛擬實境引擎2026可對應於接收自使用者輸入/輸出模組2070之動作需求於應用程式中執行動作,並提供反饋給使用者。而反饋可為視覺的、聽覺的或觸覺的反饋。於一些實施中,處理器2010可包含可執行虛擬實境引擎2026之一個或多個圖形處理單元(GPU)。
於各實施例中,上述之硬體及模組可實施於可利用有線或無線與另一裝置交流之一單一裝置或複數裝置。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中,模組之一些組件,例如圖形處理器、虛擬實境引擎2026及應用程式(例如追蹤應用程式),可實施於分離於頭戴式顯示器之一殼體上。於一些實施中,一殼體可連結或支撐多於一個之頭戴式顯示器。
於另一構造中,不同及/或額外之元件可被包含於電子系統2000中。同樣地,一個或多個元件之功能可以不同於上述方法之方法分布於元件中。舉例來說,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系統2000可改為包含其他系統環境,例如擴增實境系統環境及/或混合實鏡環境。
上述之方法、系統及裝置為範例。各種實施例可忽略、替代或適當地增加不同成數或元件。舉例而言,於另外之構造中,上述方法之執行順序可改變及/或可增加、忽略及/或結合不同之階段。另外,參照特定實施例描述之特徵可於其他各種實施例中結合。實施例之不同方面及元件可由相似之方法結合。再者,技術發展及許多元件為範例,且不將本發明限定於那些特定範例。
描述中提及之特定之細節使實施例能被完整地理解。然而,實施例可不參考這些特定細節便能執行。舉例來說,眾所皆知之電路、處理程序、系統、構造及技術以不具不必要細節之方式呈現以避免模糊實施例。此詳細說明僅提供示範性實施例,且不傾向於限制本發明之範圍、適用性或配置。而是,前述之實施例將使具通常知識者能實施各種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下,功能及元件之排列可以各種方式改變。
此外,一些實施例以流程圖或方塊圖之方式描。雖然流程圖及方塊圖各可以依序之處理過程描述運作,許多運作可以平行或同步的方式執行。再者,運作之順序可被重新排列。過程中可包含不包含在圖式中之額外步驟。此外,方法之實施例可由硬體、軟體、韌體、中間體、微編碼、硬體描述語言或上述任何元件之組合實施。當於軟體、韌體、中間體或微編碼中執行時,執行相關任務之程式碼或編碼段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取媒介如儲存媒介中。處理器可執行相關任務。
任何熟知相像技藝者可輕易根據特定需求做大量的改變。舉例來說,客製化或特定目的硬體也可被使用及/或可於硬體中實施特定元件、軟體(包含可攜式軟體如小型應用程式等)或上述兩者。更進一步來說,可採用連接其他電腦裝置之裝置如網路輸陸/輸出裝置。
如圖式所示,能包含記憶體之元件能包含非暫時性機器可讀媒體。機械可讀媒體及電腦可讀媒體可指任何提供資料而導致機器以特定方式運作之儲存媒體。於此及以上提供之實施例中,各種機器可讀媒體可涉及提供指示/編碼至處理單元及/或其他裝置以執行。此外或另外,機械可讀媒體可用於儲存及/或攜帶上述指示/編碼。於許多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媒體為一物理及/或具體的儲存媒體。此媒體可以許多形式呈現,包含,但不限於,非揮發性媒體、揮發性媒體及傳輸媒體。常見之電腦可讀媒體之形式例如包含,磁性及/或光學媒體例如光碟(CD)或數位多功能光碟(DVD)、穿孔卡、紙帶、任何其他具有孔槽圖案之物理媒體、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PROM)、可抹除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快閃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FLASH-EPROM)、任何其他記憶體芯片或合式磁帶、上述之載波、或任何其他電腦能於其中讀取指示及/或編碼之媒體。電腦程式產品可包含編碼及/或可代表程序、功能、次程式、程式、規律行程、應用程式(APP)、次規律行程、模組、軟體組件、階級、或任何上述指示之結合、資料結構或程式敘述之機器可執行指示。
任何熟知相像技藝者會得知於此於此描述之嫆域交流之資訊及訊息可以任何不同的科技及技術代表。舉例來說,資料、指示、指令、資訊、訊號、位元、特徵及芯片可參照上述說明而可代表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微粒、光場或微粒、為任何上述之結合。
於此使用之用詞「及」和「或」,可包含根據至少一部分之上下文所解釋之不同意義。一般而言,「或」若用於聯合一清單,例如A、B或C,便傾向於意指A、B及C,此時為包含性意思,以及A、B或C,此處為排他性意思。此外,用於此處之「一個或多個」可用於描述任何單一特徵、構造或特性或可用於描述一些特徵、構造或特性之結合。然而,須注意的是,此僅為示範性範例,申請專利範圍並不限於此範例。此外,「至少一」若用於聯合一清單,例如A、B或C,可代表任何A、B及/或C之結合,例如A、AB、AC、BC、AA、ABC、AAB及AABBCCC等等。
再者,雖然特定實施例已利用硬體及軟體之特定結合描述,需理解的是,硬體及軟體之其他組合也是可能的。特定實施例可僅於硬體、軟體或其二者之結合中實施。於一範例中,軟體可與一電腦程式產品一起實施,此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之電腦程式碼,且此處理器用於執行描述於本發明之任何或所有步驟,運作或處理程序。電腦程式可儲存於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此處說明之各種處理程序可由相同或不同之處理器之任意結合所實施。
此裝置、系統、元件或模組描述為用以執行特定操作或功能,如此之配置例如可藉由設計電子電路而執行操作、藉由彙編可彙編電子電路(例如微處理器)以例如由執行電腦指示、編碼、處理器或設計為執行儲存於非暫時性記憶媒體之指示執行操作之核心或任何上述之結合而完成。處理程序可利用各種技術交流,包含,但不限於,傳統用於程序間通訊之技術,且不同對之處理程序可使用不同技術,或相同對之處理程序可於不同時間使用不同技術。
根據上述說明,說明書及圖式為示範性而非限制性。然而在不脫離實施範圍之廣義精神及範圍內,可輕易的增加、減少、移除及其他修改及改變。因此,雖然已描述特定實施例,這些並不傾向於限制本發明。各種修改已及相等皆位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中。
100‧‧‧人工實境系統環境110‧‧‧主機112‧‧‧應用程式儲存器114‧‧‧頭戴裝置追蹤模組116‧‧‧人工實境引擎118‧‧‧眼動追蹤模組120‧‧‧近眼顯示器122‧‧‧電子顯示器124‧‧‧光學顯示機構126‧‧‧定位器128‧‧‧位置感測器130‧‧‧眼動追蹤單元132‧‧‧慣性量測單元140‧‧‧輸入/輸出介面150‧‧‧外部影像裝置200‧‧‧頭戴式顯示器裝置220‧‧‧本體223‧‧‧頂側225‧‧‧前側227‧‧‧右側230‧‧‧頭帶300‧‧‧近眼顯示器305‧‧‧框架310‧‧‧顯示器330‧‧‧照明器340‧‧‧相機350a、350b、350c、350d、350e‧‧‧感測器400‧‧‧擴增實境系統410‧‧‧投影器412‧‧‧影像源414‧‧‧光學投影結構415‧‧‧整合器500‧‧‧近眼顯示器505‧‧‧框架510‧‧‧顯示組件512‧‧‧顯示器514‧‧‧光學顯示結構520‧‧‧眼睛530‧‧‧出射瞳600‧‧‧光學系統610‧‧‧投影光學結構620‧‧‧影像源630‧‧‧影像平面690‧‧‧眼睛700‧‧‧光學系統710‧‧‧影像源720‧‧‧第一中繼鏡730‧‧‧第二中繼鏡740‧‧‧出射瞳750‧‧‧中間影像790‧‧‧眼睛792‧‧‧視網膜794‧‧‧中央窩810‧‧‧左眼820‧‧‧右眼830‧‧‧輻輳距離840‧‧‧聚焦距離850‧‧‧目標點860‧‧‧預期點870‧‧‧影像平面880‧‧‧輻輳距離890‧‧‧聚焦距離900‧‧‧液晶透鏡堆910‧‧‧框架920‧‧‧第一液晶透鏡930‧‧‧偏振轉換器940‧‧‧第二液晶透鏡950‧‧‧偏振器1000‧‧‧近眼顯示器1010‧‧‧框架1020‧‧‧可調式調光元件1030‧‧‧第二透鏡堆1040‧‧‧波導顯示器1050‧‧‧第一透鏡堆1060‧‧‧眼動追蹤元件1070‧‧‧相機1100‧‧‧液晶裝置1110‧‧‧偏振器1120‧‧‧液晶單元1122‧‧‧液晶1130‧‧‧液晶裝置1140‧‧‧偏振器1150‧‧‧液晶單元1160‧‧‧液晶裝置1170‧‧‧偏振器1180‧‧‧液晶單元1210‧‧‧線性偏振器1212‧‧‧偏振方向1220‧‧‧半波片1222‧‧‧快軸1230‧‧‧水平偏振光1300‧‧‧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1310‧‧‧基板1320‧‧‧透明電極層1330‧‧‧排列層1340‧‧‧液晶層1350‧‧‧電壓訊號1360‧‧‧線性偏振光1370‧‧‧線性偏振光1400‧‧‧近眼顯示器1410‧‧‧顯示器1420‧‧‧偏振器1430‧‧‧偏振旋轉器1440‧‧‧液晶透鏡1450‧‧‧垂直偏振態顯示光1460‧‧‧水平偏振態顯示光1500‧‧‧液晶裝置1510‧‧‧第一PBP透鏡1520‧‧‧可轉換半波片1530‧‧‧第二PBP透鏡1540‧‧‧右旋圓偏振光束1550‧‧‧電壓訊號1600‧‧‧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裝置1610‧‧‧基板1620‧‧‧聚合物陣列1630‧‧‧水滴1700‧‧‧可交換客-主液晶調光裝置1710‧‧‧基板1720‧‧‧液晶分子1730‧‧‧染料1800‧‧‧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1810‧‧‧基板1820 1830‧‧‧聚合物網1840‧‧‧透明電極層1850‧‧‧電壓訊號1900‧‧‧簡化流程圖1910‧‧‧方塊1920‧‧‧方塊1930‧‧‧方塊1940‧‧‧方塊1950‧‧‧方塊1960‧‧‧方塊2000‧‧‧電子系統2010‧‧‧處理器2020‧‧‧記憶體2022-2024‧‧‧應用程式模組2025‧‧‧運作系統2026‧‧‧虛擬實境引擎2030‧‧‧無線通訊次系統2032‧‧‧無線連接器2034‧‧‧天線2040‧‧‧匯流排2050‧‧‧相機2060‧‧‧顯示模組2070‧‧‧使用者輸入/輸出模組2080‧‧‧硬體模組2090‧‧‧感測器ne ‧‧‧異常光折射率no ‧‧‧尋常光折射率θ‧‧‧角度neff( q )‧‧‧有效折射率L‧‧‧光學路徑d‧‧‧厚度E‧‧‧電場D1‧‧‧光功率D2‧‧‧光功率
示範性之實施例將參照以下圖式詳細說明。 圖1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包含一近眼顯示器之示範性人工實境系統環境之簡化方塊圖。 圖2為實施一些於此揭露之範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立體圖,且此近眼顯示器以頭戴式顯示器(HMD)呈現。 圖3實施一些於此揭露之範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簡化立體圖,且此近眼顯示器以一副眼鏡呈現。 圖4繪示設有根據特定實施例之光波導顯示裝置之一示範性光學透視擴增實境系統。 圖5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近眼顯示器之一示範性光學系統。 圖7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近眼顯示器之一示範性光學系統。 圖8A繪示視線聚焦距離及視線聚合距離於一自然環境之結合。 圖8B繪示視線聚焦距離及視線聚合距離於近眼顯示器環境中之衝突。 圖9繪示於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二離散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之一示範性液晶透鏡堆。 圖10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包含一可調式液晶透鏡堆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分解圖。 圖11A繪示具有零光功率且包含均勻對齊之液晶單元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 圖11B繪示具有負光功率且包含不均勻對齊之液晶單元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且不均勻對齊之液晶單元視為感測線性偏振光之透鏡。 圖11C繪示具有正光功率且包含不均勻對齊之液晶單元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且不均勻對齊之液晶單元視為感測線性偏振光之透鏡。 圖12根據一半波片繪示之一色偏振轉換器,且半波片可將線性偏振光旋轉角度2θ或可改變圓偏振光之旋向性(其中θ為入射光之偏振方向以及半波片之光軸之間的角度)。 圖13A至13C由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繪示之一示範性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其中:圖13A繪示處於開啟狀態之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也就是液晶單元處於場關閉狀態),且於開啟狀態時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用以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圖13B繪示處於關閉狀態之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也就是液晶單元處於場開啟狀態),且於關閉狀態時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不會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而圖13C繪示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於開啟狀態時線性偏振光之旋轉。於範例中,消色差液晶偏振旋轉器為一90度扭轉向列液晶單元(TN liquid crystal cell)且以莫金原理(Mauguin regime)傳送光。 圖14A至14D繪示具有可轉換之光功率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其中,圖14A繪示近眼顯示器,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處於一開啟狀態以轉換入射光之偏振狀態,近眼顯示器具有零光功率,且近眼顯示器包含根據扭轉向列型液晶單元之一偏振旋轉器及一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linear polarization-dependent LC lens);圖14B繪示一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於第一偏振狀態具有零光功率;圖14C繪示近眼顯示器,當可切換式偏振旋轉器處於一關閉狀態而不會改變入射光之偏振狀態時,近眼顯示器具有一非零光功率;而圖14D繪示一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線性偏振相依之液晶透鏡於第二偏振狀態具有非零光功率。 圖15A及圖15B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一示範性液晶裝置,示範性液晶裝置包含可感測圓偏振光之透鏡。 圖16A繪示處於一關閉狀態而阻擋或削減大部分入射光之一示範性可切換式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元件。 圖16B繪示處於一開啟狀態而實質透明之一示範性可切換式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裝置。 圖17A繪示處於一關閉狀態之一示範性可切換式客-主液晶調光裝置。 圖17B繪示處於一開啟狀態之一示範性可切換式客-主液晶調光裝置。 圖18A繪示處於一關閉狀態之一可切換式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 圖18B繪示處於一開啟狀態之一可切換式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裝置。 圖19繪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簡化流程圖以繪示於兩個或多的影像平面上適應性顯示影像的方法。 圖20為根據特定實施例之示範性近眼顯示器之示範性電子系統之簡化方塊圖。
100‧‧‧人工實境系統環境
110‧‧‧主機
112‧‧‧應用程式儲存器
114‧‧‧頭戴裝置追蹤模組
116‧‧‧人工實境引擎
118‧‧‧眼動追蹤模組
120‧‧‧近眼顯示器
122‧‧‧電子顯示器
124‧‧‧光學顯示機構
126‧‧‧定位器
128‧‧‧位置感測器
130‧‧‧眼動追蹤單元
132‧‧‧慣性量測單元
140‧‧‧輸入/輸出介面
150‧‧‧外部影像裝置

Claims (23)

  1. 一種近眼顯示器,包含: 一顯示裝置,用以產生一第一影像以及一第二影像;及偏振敏感型透鏡的一第一組件,包含:一第一透鏡,於光在一第一偏振狀態以及一第二偏振狀態下具有不同的光功率;一第二透鏡,於光在該第一偏振狀態以及該第二偏振狀態下具有不同的光功率;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用以於開啟後將於該第一偏振狀態的光轉換至於該第二偏振狀態的光;其中該第一組件用以於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關閉時於該近眼顯示器之一第一影像平面形成該第一影像之一虛擬影像,以及於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開啟時於該近眼顯示器之一第二影像平面形成該第二影像之一虛擬影像,其中,該第二影像平面以及該第一影像平面與該近眼顯示器之間具有不同的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為主動式液晶透鏡或被動式液晶透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組件更用以於該近眼顯示器之一第三影像平面形成由該顯示裝置產生之一第三影像之一虛擬影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偏振狀態為一第一線性偏振狀態,該第二偏振狀態為一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且該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一偏振方向正交於該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一偏振方向,該第一透鏡對於為該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且對於為該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零光功率,該第二透鏡對於為該第二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且對於為該第一線性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零光功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包含一可切換式液晶半波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包含一可切換式液晶偏振旋轉器,該可切換式液晶偏振旋轉器包含一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被置於該顯示裝置以及該第一透鏡之間,該第一影像平面對應於該第一非零光功率,且該第二影像平面對應於該第二非零光功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被置於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之間,該第一影像平面對應於該第一非零光功率,且該第二影像平面對應於該第一非零光功率以及該第二非零光功率之結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偏振狀態為一第一圓偏振狀態,該第二偏振狀態為一第二圓偏振狀態,且具有相反於該第一圓偏振狀態之旋向性之一旋向性,該第一透鏡對於在該第一圓偏振狀態的光具有一第一光功率,且該第一透鏡對於在該第二圓偏振狀態的光具有一第二光功率,該第一光功率以及該第二光功率數值相同但正負號相反,該第二透鏡對於在該第一圓偏振狀態的光具有一第三光功率,且該第二透鏡對於在該第二圓偏振狀態的光具有一第四光功率,該第三光功率以及該第四光功率數值相同但正負號相反,且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包含一可切換式半波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被置於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組件更包含一偏振器,用以使來自該第一影像以及該第二影像之光偏振成該第一偏振狀態之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更包含偏振敏感型透鏡的一第二組件,其中該第二組件具有相反於該第一組件之一光功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二組件包含一第三偏振敏感型透鏡、一第四偏振敏感型透鏡及一第二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該第三偏振敏感型透鏡對於在該第一偏振狀態的光具有相反於該第一透鏡之光功率的一光功率,該第四偏振敏感型透鏡對於在該第二偏振狀態中之光具有相反於該第二透鏡之光功率的一光功率,該第二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於開啟後用以將光從該第一偏振狀態轉換至該第二偏振狀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更包含一調光裝置,該調光裝置可於一第一狀態以及一第二狀態間切換,其中該調光裝置用以於該第一狀態時傳送環境光,並於該第二狀態時減弱環境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調光裝置包含一客-主液晶調光元件、一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調光元件或是一高分子穩固式膽固醇液晶調光元件。
  16. 一種近眼顯示器之透鏡組,該透鏡組包含: 一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對於一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一非零光功率;一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對於一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一第二非零光功率,且該第二偏振狀態不同於該第一偏振狀態;以及一偏振轉換器,可於一第一狀態以及一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其中該偏振轉換器用以於該第一狀態時傳送該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並於該第二狀態時將該第一偏振狀態中之光轉換成該第二偏振狀態之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偏振轉換器包含一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盒,且該偏振轉換器根據傳送於該90度扭轉向列型液晶盒之一電壓訊號於該第一狀態以及該第二狀態之間轉換。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該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包含一主動式液晶透鏡或一被動式液晶透鏡。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液晶透鏡包含一液晶平凸透鏡、一液晶平透鏡、一液晶繞射透鏡或一液晶幾何相位透鏡,該液晶平透鏡包含傾斜的多個液晶分子,其中該些液晶分子於該液晶平透鏡之不同區域以不同之角度傾斜,該液晶繞射透鏡包含多個區域,其中位於該些區域中之液晶分子以不同之角度傾斜。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該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被置於該偏振轉換器之同一側或該偏振轉換器之不同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其中該第一偏振狀態以及該第二偏振狀態包含: 於正交偏振方向之線性偏振;或 左旋圓偏振以及右旋圓偏振。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近眼顯示器,更包含一偏振器,用以將入射光偏振成該第一偏振狀態之光,其中該第一偏振相依之透鏡、該第二偏振相依之透鏡以及該偏振轉換器位於該偏振器之同一側。
  23. 一種以一透鏡組適應性地於兩個或多影像平面顯示影像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將來自一第一影像之光偏振成一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該透鏡組之一第一透鏡以及一第二透鏡於一第一影像平面形成該第一影像之一虛擬影像,該第一透鏡對於該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一第二偏振狀態中之光具有不同的光功率,且該第二透鏡對於該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該第二偏振狀態之光具有不同的光功率;將來自一第二影像之光偏振成該第一偏振狀態之光;以及以該第一透鏡以及該第二透鏡於一第二影像平面形成該第二影像之一虛擬影像,該第二影像平面以及該第一影像平面與該透鏡組之間具有不同之距離,其中於該第二影像平面形成該第二影像之該虛擬影像之步驟中包含:利用該透鏡組中之一可切換式偏振轉換器將該第一偏振狀態中來自該第二影像之光轉換成該第二偏振狀態之光。
TW107124382A 2018-07-11 2018-07-13 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TWI759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33,085 US20200018962A1 (en) 2018-07-11 2018-07-11 Adaptive lenses for near-eye displays
US16/033,085 2018-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442A true TW202006442A (zh) 2020-02-01
TWI759508B TWI759508B (zh) 2022-04-01

Family

ID=6914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382A TWI759508B (zh) 2018-07-11 2018-07-13 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18962A1 (zh)
EP (1) EP3788428A4 (zh)
CN (1) CN112313556A (zh)
TW (1) TWI759508B (zh)
WO (1) WO20200138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509B (zh) * 2020-09-15 2021-09-0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近眼式顯示器裝置及其顏色辨識度的增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2352B1 (en) 2010-06-24 2015-09-15 Gregory S. Rabin Interac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ndering an object
CN108957754B (zh) * 2018-07-27 2021-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设备及显示方法
WO2020036469A1 (en) * 2018-08-16 2020-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ffraction grating structure,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ffraction grating structure
US10839609B2 (en) 2018-10-05 2020-11-17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local dimming
US11029908B2 (en) * 2019-08-28 2021-06-08 Himax Display, Inc. Head 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90106930A (ko) * 2019-08-30 2019-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지능형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로젝션 타입의 정보 표시방법
US10712791B1 (en) * 2019-09-13 2020-07-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hotovoltaic powered thermal management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15136061A (zh) * 2019-12-30 2022-09-30 E-视觉智能光学公司 快速电活性透镜切换系统和方法
WO2021158679A1 (en) * 2020-02-06 2021-08-12 Valve Corporation Spatially and time varying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optic for scan beam systems
CN113448089B (zh) * 2020-03-28 2023-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KR102223621B1 (ko) * 2020-07-01 2021-03-05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가시광선 가시화 자동정합형 증강현실 글래스
EP4176307A1 (en) * 2020-08-19 2023-05-10 e-Vision Smart Optics Inc. Electro-active sporting glasses
US11314093B2 (en) * 2020-08-27 2022-04-26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Light guide display assembly for providing expanded field of view
JPWO2022049908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CN112051675B (zh) 2020-09-27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眼显示装置
US20220413324A1 (en) * 2021-06-29 2022-12-29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Compact imaging optics using liquid crystal (lc) for dynamic glare reduction and sharpness enhancement
CN113777788A (zh) * 2021-09-09 2021-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
WO2023116202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装置以及近眼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调节方法
CN114390181A (zh) * 2022-02-08 2022-04-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314846A1 (en) * 2022-03-31 2023-10-05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Configurable multifunctional display panel
US20240027804A1 (en) * 2022-07-22 2024-01-25 Vaibhav Mathur Eyewear with non-polarizing ambient light dimm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7536B2 (en) * 2007-05-09 2014-05-20 Reald Inc.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jecting polarization encoded imagery
TWI435116B (zh) * 2010-09-27 2014-04-2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器及其影像顯示方法
JP2012203274A (ja) * 2011-03-28 2012-10-22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402005B (zh) * 2011-12-06 2015-11-25 北京理工大学 自由曲面双焦面单目立体头盔显示器装置
US8754829B2 (en) * 2012-08-04 2014-06-17 Paul Lapstun Scanning light field camera and display
US9671612B2 (en) * 2014-01-29 2017-06-06 Google Inc. Dynamic lens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WO2016019123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Bragg liquid crystal polarization gratings
US9448415B2 (en) * 2015-02-25 2016-09-20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Spatially interleaved polarization converter for LCOS display
CN108474959A (zh) * 2015-12-22 2018-08-31 E-视觉智能光学公司 动态聚焦头戴式显示器
US10429639B2 (en) * 2016-01-31 2019-10-01 Paul Lapstun Head-mounted light field display
KR20180012057A (ko) * 2016-07-26 2018-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투시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043072A (ko) * 2016-10-19 2018-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시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74732B2 (en) * 2016-11-04 2019-04-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ologram focus accommodation
US10401630B2 (en) * 2016-12-20 2019-09-03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Multifocal system with polarizing elements
US10151961B2 (en) * 2016-12-29 2018-12-1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witchable bragg gratings for chromatic error correction of pancharatnam berry phase (PBP) components
JP7158395B2 (ja) * 2017-02-23 2022-10-21 マジック リープ,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偏光変換に基づく可変焦点画像デバイ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509B (zh) * 2020-09-15 2021-09-0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近眼式顯示器裝置及其顏色辨識度的增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8428A4 (en) 2021-07-07
CN112313556A (zh) 2021-02-02
US20200018962A1 (en) 2020-01-16
WO2020013829A1 (en) 2020-01-16
EP3788428A1 (en) 2021-03-10
TWI759508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9508B (zh) 近眼顯示器之可調式透鏡
US11002898B2 (en) Switchable reflective circular polarizer in head-mounted display
US10642048B2 (en) Reflective circular polarizer for head-mounted display
TWI769191B (zh) 具有奈米尺度圖案之液晶繞射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2547647A (ja)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拡散器ディスプレイとシースルー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と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US11175508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varifocal optical assembly
US11650429B2 (en) Thin liquid crystal stack fo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US11885967B2 (en) Phase structure on volume Bragg grating-based waveguide display
US1184677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varifocal optical assembly
US11709358B2 (en) Staircase in-coupling for waveguide display
EP4261574A1 (en) Pbp micro-lens for micro-oled beam tuning
US20230314846A1 (en) Configurable multifunctional display panel
US20240036316A1 (en) Highly efficient, ultra-fast pbp lens design and fabrication
Li et al. Dual-focal Plane Augmented Reality Near-eye Display Adopting 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
Yang Visual Experience Enhancement i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s
WO2022182831A1 (en) Thin liquid crystal stack fo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