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378A - 治療癌症之前藥 - Google Patents

治療癌症之前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378A
TW201945378A TW108134937A TW108134937A TW201945378A TW 201945378 A TW201945378 A TW 201945378A TW 108134937 A TW108134937 A TW 108134937A TW 108134937 A TW108134937 A TW 108134937A TW 201945378 A TW201945378 A TW 2019453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mmol
compound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yclo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5841B (zh
Inventor
理查 畢席爾
安德斯 尹爾洛斯
柏裘恩 卡拉森
佛德瑞克 奧柏格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米迪維艾克提伯拉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15/06937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30335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米迪維艾克提伯拉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米迪維艾克提伯拉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841B/zh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下式之化合物,

R1 為OR11、或NR5R5'
R2 為H或F;
R5 為H、C1-C6烷基、OH、C(=O)R6、OC(=O)R6或OC(=O)OR6
R5' 為H或C1-C6烷基;
R6 為C1-C6烷基或C3-C7環烷基;
R13 為H、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或萘基,其中該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及萘基視情況經1、2或3個R22取代;
且其他變數如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
其係用於治療癌症,及相關態樣。

Description

治療癌症之前藥
本發明係關於曲沙他濱(troxacitabine)之磷前藥以及其衍生物,其用於治療癌症,尤其肝癌(諸如肝細胞癌(HCC))及繼發性肝癌。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包含此等化合物之組合物及組合,以及其用於治療癌症,尤其肝癌(諸如HCC)之方法。
原發性肝癌為全球第六大最常見癌症且為癌症死亡之第二大起因。佔所有原發性惡性肝癌之約85%且發病率升高之最常見肝癌為肝細胞癌(HCC),其係藉由肝細胞變成惡性而形成。另一種由肝細胞形成之癌症為肝母細胞瘤,一種多發於兒童之罕見惡性腫瘤,並佔兒童所有癌症之約1%且佔15歲以下所有原發性肝癌之79%。繼發性肝癌或肝轉移為一種在體內某處開始並隨後擴散到肝臟之癌症。繼發性肝癌之實例包括多種常見形式之癌症,諸如結腸癌、直腸癌、肺癌以及乳癌。肝癌亦可由肝臟內之其他結構形成,諸如膽管、血管及免疫細胞。膽管癌(肝膽管型肝癌及膽管細胞囊腺癌)佔原發性肝癌之約6%。
雖然對於早期HCC,手術切除及肝移植為可能具治癒性的療法,但20%以上的患者最終將復發或遇到其他問題,並且大多數HCC診斷出時所處之階段對於此等治療而言過於晚期。區域療法(諸如射頻消融)與大於60%之響應速率相關,但是其僅適於一定比例的患者且並不一直具有治癒性。迄今使用之化療對HCC有效性很小且響應速率不超過25%。目前,索拉非尼(sorafenib)為市面上用於治療晚期或不可切除之HCC之唯一有效藥物,因此,對HCC之其他治療以降低復發率並增加總存活率之需求很大。
發現多種核苷類似物具有抗癌活性並且其構成廣泛用於治療癌症患者之一類主要之化療劑。稱為抗代謝物之此類藥劑包括具有細胞毒活性之多種嘧啶及嘌呤核苷衍生物。
細胞核苷激酶將核苷磷酸化為其相應之5'-單磷酸鹽,5'-單磷酸鹽經進一步轉化為其二磷酸鹽並隨後轉化為醫藥活性三磷酸鹽。已知一些核苷因為不能被激酶有效地磷酸化或根本不為激酶之受質而活性弱。在磷酸化序列中,核苷類似物之第一磷酸化為限速性的,但第二及第三磷酸化對核苷修飾不太敏感。單磷酸核苷(核苷酸)本身一般在血液中不穩定並表現出不良的膜滲透性因此不適於用作藥物。由於核苷及核苷類似物之三磷酸鹽之高不穩定性及不良細胞滲透性,所以其亦不被視為可能的藥物候選。
曲沙他濱(β-L-二氧雜環戊烷胞苷)為一種具有非天然L-組態之細胞毒性脫氧胞苷類似物,其在活體外及活體內已顯示針對實體及造血系統惡性腫瘤之廣泛活性。特定言之,已觀察到針對人類癌細胞系及肝細胞源、前列腺源及腎源之異種移植物之突出活性(Cancer Res., 55, 3008-3011, 1995)。曲沙他濱已證實導致通常負責核苷之第一磷酸化步驟之激酶脫氧胞苷激酶(dCK)之突變,導致沒有或極少量曲沙他濱單磷酸鹽產生,進而產生抗性。
在2008年,曲沙他濱進入急性髓性白血病適應症之III期臨牀試驗,但未進展至註冊。中斷的曲沙他濱II期試驗包括乳癌、結直腸癌、胰腺癌、黑素瘤、NSCLC、腎瘤、前列腺瘤及卵巢瘤。曲沙他濱通常以靜脈內輸注之形式投與,進而使多種組織暴露於藥物,這與癌症的位置無關。
已證實曲沙他濱儘管其為親水性的但仍藉由被動擴散輸送到細胞中,但與其他(經載體輸送的核苷)相比,僅為極緩慢地積聚在癌細胞中。
在WO2008/030373中,揭示了在胞嘧啶鹼基部分上攜載前藥基團的曲沙他濱衍生物並評價了前藥之親脂性與其抗腫瘤活性之間的關係。該專利指出需要鹼基修飾以避免脂酶難以經5'-OH修飾。
D-核苷之5'羥基官能基之胺基磷酸酯前藥已成功用於抗病毒藥物,諸如用於治療HCV感染之索菲布韋(sofosbuvir)。
對索菲布韋前藥去遮蔽以在細胞內暴露單磷酸鹽為一個複雜的多步驟過程,其涉及呈特定序列之若干水解酶。
胺基磷酸酯前藥很少成功地用於癌症核苷。Nucana正開發Acelerin(Nuc-1031),一種用於治療胰腺癌之D-核苷吉西他濱(gemcitabine)之胺基磷酸酯前藥(對於結構:參見WO2005012327中第71頁)。然而,即使胺基磷酸酯被認為可提高化合物之親脂性及細胞滲透性,但Acelarin前藥必須仍以靜脈內輸注形式投與,因此將多種健康組織暴露於細胞毒性代謝物。
甚至很少利用L-核苷(例如曲沙他濱)之單磷酸鹽前藥。WO2008048128揭示了少量曲沙他濱單磷酸鹽前藥,包括實例14之化合物:

在WO2008048128說明書或學術文獻中其他處中,沒有揭示任何化合物之癌症或其他生物活性。沒有關於該種前藥進入臨牀試驗之報導。然而,WO2008048128之發明人公佈了以下各物之大致類似之前藥:D-核苷吉西他濱(Baraniak等人Biorg Med Chem 2014 2133-2040),其中前藥方法似乎在某些組織中起作用,以及D-核苷曡氮胸苷(Kulic等人Antivir Chem Chemother 2011 21(3) 143-150),其中前藥比相應的母體核苷之效力低2-20倍。Kulic推測曡氮胸苷前藥傾向於先去磷酸化為核苷隨後僅磷酸化為活性三磷酸鹽物質。鑒於前藥方法作用於吉西他濱(gemcitabine)(其藉由其經取代之2'官能基而類似於RNA)並不作用於曡氮胸苷(其為2'-脫氧,從而類似於DNA)中,假設WO2008048128中曲沙他濱之前藥與曡氮胸苷前藥一樣可能無活性。
Balzarini等人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225, 363-369 (1996)描述了CF 1109之HIV及HBV活性,CF 1109為一種L-核苷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之胺基磷酸酯前藥,其具有以下結構式:

Balzarini指出該胺基磷酸酯前藥對抗HIV比其母體核苷3TC的活性低~250倍,但前藥「在Hep G2.2.15細胞中對抗HBV幾乎等效」。換言之,此大(胺基磷酸酯甲酯)基團之添加不改善在肝細胞株中之抗病毒效力。Balzarini未分析前藥在磷酸化為活性三磷酸鹽前是否代謝為3TC。
本發明者提供了曲沙他濱之磷前藥,特定言之靶向肝之前藥,諸如胺基磷酸酯,其適於經口投與。此等前藥因相比於曲沙他濱自身之親脂性增加而具有改良之細胞滲透性,並因繞過限速性第一磷酸化步驟而更有效地形成活性三磷酸鹽。此外,本發明化合物在肝臟中主要代謝為活性三磷酸鹽,從而在靶器官中提供高濃度之活性化合物並同時將在其他器官中之因毒性所致之副作用保持在最低。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由式(I)表示之化合物:

R1 為OR11 、或NR5 R5'
R2 為H或F;
R5 為H、C1 -C6 烷基、OH、C(=O)R6 、OC(=O)R6 或OC(=O)OR6
R5' 為H或C1 -C6 烷基;
R6 為C1 -C22 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R11 為H或C1 -C6 烷基;
R13 為H、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或萘基,其中該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及萘基視情況經1、2或3個R22 取代;
R15 為H、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3 烷基、苯基、苄基或吲哚基;
R15' 為H或C1 -C6 烷基;或
R15 與R15' 連同其所連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 -C7 伸環烷基,其中各C1 -C6 烷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OR18 及SR18 的基團取代,且各C3 -C7 環烷基、C3 -C7 伸環烷基、苯基及苄基視情況經一或兩個獨立地選自C1 -C3 烷基、鹵基及OR18 的基團取代;
R16 為H、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3 烷基、苄基或苯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1、2或3個各自獨立地選自鹵基、OR18 及N(R18 )2 的基團取代;
各R18 獨立地為H、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各R22 獨立地選自鹵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氧基、苯基、羥基C1 -C6 烷基、C3 -C6 環烷基、C1 -C6 烷基羰基、C3 -C6 環烷基羰基、羧基C1 -C6 烷基、羥基、胺基CN以及NO2 ,或連接至相鄰環碳原子的任意兩個R22 基團可組合形成-O-(CR23 R23' )1-6 -O-;
R23 及R23' 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及/或溶劑合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由式I表示之化合物:

其中:
R1 為OR11 或NR5 R5'
R2 為H或F;
R5 為H、C1 -C6 烷基、OH、C(=O)R6 、OC(=O)R6 或OC(=O)OR6
R5' 為H或C1 -C6 烷基;
R6 為C1 -C22 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R11 為H或C1 -C6 烷基;
R13 為H、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或萘基,其中該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及萘基視情況經1、2或3個R22 取代;
R15 為H、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3 烷基、苯基、苄基或吲哚基;
R15' 為H或C1 -C6 烷基;或
R15 與R15' 連同其所連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 -C7 伸環烷基,其中各C1 -C6 烷基視情況經選自鹵基、OR18 及SR18 的基團取代,且各C3 -C7 環烷基、C3 -C7 伸環烷基、苯基及苄基視情況經一或兩個獨立地選自C1 -C3 烷基、鹵基及OR18 的基團取代;
R16 為H、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3 烷基、苄基或苯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1、2或3個各自獨立地選自鹵素、OR18 及N(R18 )2 的基團取代;
各R18 獨立地為H、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各R22 獨立地選自鹵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氧基、苯基、羥基C1 -C6 烷基、C3 -C6 環烷基、C1 -C6 烷基羰基、C3 -C6 環烷基羰基、羧基C1 -C6 烷基、羥基、胺基CN、NO2 以及三甲基矽烷基,或連接至相鄰環碳原子之任意兩個R22 基團可組合形成-O-(CR23 R23' )1-6 -O-;
R23 及R23' 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及/或溶劑合物。
式(I)化合物可視情況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形式提供。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係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提供。在第二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係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形式提供。在第三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係以其游離形式提供。
在本發明之代表性實施例中,R1 為NR5 R5' ,諸如NH2 或NHC(=O)C1 -C6 烷基。
R2 一般為H。
在較佳實施例中,R1 為NH2 且R2 為H。
在替代性實施例中,R1 為NH2 且R2 為F。
典型地,在式(I)化合物中,部分-NHC(R15 )(R15' )-C(=O)OR16 形成胺基酸酯殘基,包括天然及非天然胺基酸殘基。特別關注其中R15' 為氫且R15 為甲基、異丙基、異丁基或苄基之胺基酸殘基。在一典型組態中,R15' 為H且R15 為C1 -C3 烷基,諸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
在其中R15' 為氫且R15 不為氫之化合物中,不對稱碳原子之組態一般為L-胺基酸之組態,因此提供具有式(Ia)中所示之立體化學之化合物:

在式Ia化合物之一較佳組態中,R15 為甲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較佳組態中,R15 為苄基。
在式Ia化合物之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H;
R13 為苯基、萘基或吲哚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鹵基(例如溴)或C3 -C4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
R15 為C1 -C3 烷基;
R16 為C1 -C8 烷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H;
R13 為萘基;
R15 為C1 -C3 烷基;
R16 為C1 -C8 烷基或苄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H;
R13 為苯基,其4-位視情況經鹵基(例如溴)或經C3 -C4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
R15 為甲基;
R16 為C3 -C8 烷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H;
R13 為苯基;
R15 為甲基;
R16 為C3 -C8 烷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F;
R13 為苯基、萘基或吲哚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鹵基(例如溴)或C3 -C4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
R15 為C1 -C3 烷基;
R16 為C1 -C8 烷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F;
R13 為萘基;
R15 為C1 -C3 烷基;
R16 為C1 -C8 烷基或苄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F;
R13 為苯基,其4-位視情況經鹵基(例如溴)或經C3 -C4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
R15 為甲基;
R16 為C3 -C8 烷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代表性組態中,
R1 為NH2
R2 為F;
R13 為苯基;
R15 為甲基;
R16 為C3 -C8 烷基。
在另一組態中,R15 及R15' 連同其所連接的碳原子形成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環丁基。
R16 一般為C1 -C10 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R16 之代表性含義包括C1 -C3 烷基,諸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R16 之較佳含義為甲基,R16 之另一較佳含義為異丙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R16 為C3 -C10 烷基。
根據此實施例,R16 之代表性含義包括分支鏈C5 -C8 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R16 之分支點在C1 處。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R16 之分支點在C2 處。典型地,根據此等實施例,R15' 為H,R15' 所連接之碳原子之立體化學為L-胺基酸之立體化學,因此提供以下通式之化合物:

其中R161 及R162 為相同或不同的C1 -C3 烷基,且R163 及R164 為相同或不同的C1 -C3 烷基。
典型地,在式(Ia')化合物中,R16 為2-戊基,即R161 為丙基且R162 為甲基。
在式(Ia')化合物之另一典型組態中,R16 為2-丁基,即R161 為乙基且R162 為甲基。
典型地,在式(Ia")化合物中,R16 為2-丙基戊基或2-乙基丁基,即R163 及R164 皆分別為丙基或乙基。
R16 之其他代表性含義包括C3 -C7 環烷基,例如環己基。
R16 之另一代表性含義為環戊基。
R16 之另一代表性含義為苄基。
R13 一般為苯基、萘基或吲哚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1或2個R22 取代。
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R13 為苯基或萘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R13 為萘基。
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R13 為苯基。
R13 之代表性實例包括苯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2 取代,因此提供式(II-aa)化合物:

其中各R22 存在時獨立地選自鹵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及C1 -C6 烷氧基。典型地,苯環未經取代或經一個R22 取代。
在式(II-aa)化合物之一個組態中,苯環未經取代。
在式(II-aa)化合物之另一組態中,苯環經一個R22 取代。典型地,在此組態中,取代基R22 位於苯環之4-位。
在本發明化合物之一個實施例中,R13 為苯基,其4-位經鹵基(例如溴)或經C3 -C4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取代。
在式(II-aa)化合物之一個組態中,苯環經羧基C1 -C6 烷基取代。此組態之一代表性實例以部分式說明:

在式(II-aa)化合物之另一組態中,苯環經位於相鄰碳原子上之兩個R22 取代且兩個R22 組合形成-O-CH2 -O-,因此形成部分結構:

R13 之其他代表性含義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典型地,吡啶基部分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兩個各自獨立地選自鹵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羥基、胺基的取代基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典型實施例中,
R1 為NH2 或NHC(=O)C1 -C6 烷基;
R13 為苯基、萘基或吲哚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鹵基、C1 -C3 烷基、C1 -C3 烷氧基、C3 -C6 環烷基或C1 -C3 鹵烷基取代;
R15' 為H且R15 為C1 -C3 烷基或苄基;
R16 為C1 -C10 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在式(I)或(Ia)化合物之一典型實施例中,
R1 為NH2 或NHC(=O)C1 -C6 烷基;
R13 為苯基或萘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鹵基、C1 -C3 烷基、C1 -C3 烷氧基、C3 -C6 環烷基或C1 -C3 鹵烷基取代;
R15' 為H且R15 為C1 -C3 烷基或苄基;
R16 為C2 -C10 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另一典型實施例中,
R1 為NH2
R2 為H;
R13 為苯基;
R15' 為H且R15 為C1 -C3 烷基;
R16 為C1 -C3 烷基或環己基。
在式(I)或(Ia)化合物之另一典型實施例中,
R1 為NH2
R2 為H;
R13 為苯基;
R15' 為H且R15 為C1 -C3 烷基或苄基;
R16 為C3 -C8 烷基、環戊基或環己基。
本發明化合物顯示針對癌症(尤其肝癌,諸如HCC)之活性,並可用作治療患有癌症之溫血動物(尤其人類)之藥劑。化合物尤其可用作治療患有肝癌(例如HCC)之人類之藥劑。
為了避免所非需之副作用,尤其在其他器官中之毒性,將藥物遞送到腫瘤位置同時減少暴露於正常組織係至關重要的。因為本發明化合物在胃液中係穩定的但易被肝酶代謝,所以其可在胃中被吸收並以經遮蔽之細胞毒性劑輸送到肝臟,在肝臟中吸收、代謝及形成活性細胞毒性三磷酸。因此,本發明提供主要在肝臟中吸收及加工之化合物,因此最大程度地減少暴露於體內其他器官及毒副作用。
不希望受理論限制,本發明化合物之抗致癌活性可直接作用於癌症之快速作用的致瘤細胞之細胞過程,但是可額外地或替代地藉由調節腫瘤微環境發揮其作用,例如抑制血管生成,從而餓養供給之腫瘤,導致腫瘤生長之抑制。
本發明化合物亦適用於治療繼發性肝癌、肝轉移,即源自體內別處之器官(諸如結腸、肺或乳腺)並遷移到肝之癌症。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治療患有癌症,尤其肝癌(諸如HCC)之溫血動物,尤其人類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或其任意子組。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治療患有繼發性肝癌之溫血動物,尤其人類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或其任意子組。
用作藥劑或治療方法之該用途包括向癌症個體全身性投與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I)化合物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佐劑、稀釋劑、賦形劑或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癌症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I)化合物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佐劑、稀釋劑、賦形劑或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肝癌(諸如HCC)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I)化合物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佐劑、稀釋劑、賦形劑或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繼發性肝癌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式(I)化合物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佐劑、稀釋劑、賦形劑或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文中所述之醫藥組合物之方法,其包括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佐劑、稀釋劑、賦形劑及/或載劑與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充分混合。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如上所述之治療或抑制之醫藥組合物,其進一步包括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
雖然上述醫藥組合物一般包含有效量(例如,對人類而言)之式(I)化合物,但是當與其他藥劑組合使用或多劑量使用時式(I)化合物之亞治療量可能有價值。
在此上下文中,治療有效量為足以產生預期結果之量。治療有效量將視在各特定情況下之個人需求而變化。影響劑量之特徵為例如所治療疾病之嚴重程度、所治療個體之年齡、體重、總體健康情況等。關於抗癌效果,此效果可為抑制腫瘤進一步生長,減少轉移可能性或消除轉移或導致腫瘤之細胞死亡,導致腫瘤收縮或防止在患者腫瘤處於緩解期後腫瘤再生長。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作藥劑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癌症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肝癌(諸如HCC)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繼發性肝癌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如上所述治療之式(I)化合物,與一或多種額外癌症治療組合,諸如其他抗癌藥、手術、免疫療法及/或局部療法,如射頻消融。
在另一實施例中,另一抗癌治療為放射療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另一抗癌治療為一或多種表現出有效的抗腫瘤活性之其他核苷類似物。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合,其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及一或多種選自由化療劑、多抗藥性逆轉劑及生物應答調節劑組成之群之額外治療劑。
在此態樣之一個實施例中,額外治療劑為化療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製備藥劑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製備治療癌症用之藥劑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製備治療肝癌(諸如HCC)用之藥劑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製備治療繼發性肝癌用之藥劑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癌症之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之個體(例如人類)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肝癌(諸如HCC)之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之個體(例如人類)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繼發性肝癌之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之個體(例如人類)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如上所述治療之方法,與額外癌症治療組合,諸如其他抗癌藥、手術、免疫療法及/或局部療法,如射頻消融。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之方法,其包括投與醫藥組合,該組合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選自由化療劑、多抗藥性逆轉劑及生物反應調節劑組成之群之額外治療劑。
在此態樣之一個實施例中,其他治療劑為化療劑。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選自如下所示之化合物之式(I)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方法,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新穎中間物以及該等中間物之製備。
當術語『式(I)化合物』、『本發明化合物』或類似術語用於上文及下文時,其意指包括式(I)化合物以及式(I)化合物之任意子組,包括所有可能之立體化學異構形式,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四級胺及金屬錯合物。
可將本發明化合物調配成各種醫藥形式用於投藥目的。作為適宜組合物,可提及常用於經口投與藥物之所有組合物。為了製備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使有效量之作為活性成分之特定化合物(視情況以加成鹽形式或溶劑合物)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以均勻混合物組合,該載劑可採用多種形式,此取決於投藥所需之製劑形式。此等醫藥組合物宜呈適於經口投藥之單位劑型。舉例而言,在製備經口劑型之組合物中,可使用任意常見之醫藥介質,諸如,在經口液體製劑(諸如懸浮液、糖漿、酏劑、乳液及溶液)之情況下,例如水、二醇、油、醇及其類似物;或在粉末、丸劑、膠囊及錠劑之情況下,固體載劑,諸如澱粉、糖、高嶺土、潤滑劑、黏合劑、崩解劑及其類似物。錠劑及膠囊因為易投與所以代表最有利之經口劑量單位形式,在此情況下,顯然使用固體醫藥載劑。亦包括在臨用前轉化為液體形式製劑之固體形式製劑。
尤其宜調配單位劑型之上述醫藥組合物以便於使用及劑量均勻。文中所用之單位劑型係指適宜作為單位劑量之實體離散單位,各單位含有經計算以產生所需療效之預定量之活性成分以及所需醫藥載劑。該等單位劑型之實例為錠劑(包括壓痕或包衣錠劑)、膠囊、丸劑、粉末包、薄片及其類似物,以及其分開之多份。
一般而言,預期癌症日有效量為約0.01至約700 mg/kg體重、或約0.5至約400 mg/kg體重、或約1至約250 mg/kg體重、或約2至約200 mg/kg體重、或約10至約150 mg/kg體重。可能宜在一天內以適當的間隔分兩個、三個、四個或多個子劑量來投與所需劑量。所述子劑量可調配成單位劑型,例如,每單位劑型含有約1至約5000 mg、或約50至約3000 mg、或約100至約1000 mg,或約200至約600 mg,或約100至約400 mg活性成分。
本發明化合物可僅表現出抗癌作用及/或提高另一抗癌劑表現出抗癌作用之能力。
本發明化合物表現為定義之立體異構體。該等化合物之絕對組態可利用技術已知之方法確定,諸如,X-射線繞射或NMR及/或自具有已知立體化學之起始材料推斷。根據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將較佳包含所述立體異構體之實質上立體異構純之製劑。
文中所述之化合物及中間物之純立體異構形式定義為實質上不含該等化合物或中間物之相同的基本分子結構之其他對映異構或非對映異構形式。特定言之,術語「立體異構純的」涉及具有至少80%之立體異構過量(即,最少90%之一種異構體以及最多10%之其他可能的異構體)至100%之立體異構過量(即,100%之一種異構體不含其他)之化合物或中間物,更特定言之,具有90%至100%之立體異構過量之化合物或中間物,甚至更特定言之,具有94%至100%之立體異構過量以及最特定言之,具有97%至100%之立體異構過量。術語「對映異構純的」及「非對映異構純的」應以類似方式理解,但分別關於所討論之混合物之對映異構過量以及非對映異構過量。
本發明化合物及中間物之純立體異構形式可藉由應用技術已知程序而得到。舉例而言,可藉由利用光學活性酸或鹼選擇性結晶其等非對映異構鹽而將對映異構體彼此分離。其實例為酒石酸、二苯甲醯基酒石酸、二甲苯醯基酒石酸及樟腦磺酸。或者,對映異構體可藉由層析技術利用對掌性固定相分離。該等純的立體化學異構形式亦可由適宜起始物之相應的純的立體化學異構形式得到,條件為反應以立體特異性方式進行。較佳地,如果需要特定立體異構體,該化合物係藉由立體特異性製備方法合成。此等方法宜使用對映異構純的起始物。
本發明化合物之非對映異構外消旋體可單獨地藉由習知方法得到。宜使用之適宜的物理分離方法為例如選擇性結晶及層析,例如管柱層析。
當磷原子存在於本發明化合物中時,磷原子可表示對掌性中心。根據Cahn-Ingold-Prelog優先規則,該中心之對掌性表示為「R」或「S」。當沒有指出對掌性時,預期意指包括R-及S-異構體,以及兩者之混合物,即非對映異構混合物。
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包括磷原子具有S-組態之立體異構體。此等立體異構體表示為SP
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包括磷原子具有R-組態之立體異構體。此等立體異構體表示為RP
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包括非對映異構混合物,即磷原子具有R-或S-組態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本發明亦包括同位素標記之式(I)化合物,其中一或多個原子經該原子之同位素,即具有與自然中常見之原子相同的原子序數,但不同原子量之原子,置換。可併入式(I)化合物之同位素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氫的同位素,諸如2 H及3 H(亦分別用D表示氘以及用T表示氚);碳,諸如11 C、13 C及14 C;氮,諸如13 N及15 N;氧,諸如15 O、17 O及18 O;磷,諸如31 P及32 P;硫,諸如35 S;氟,諸如18 F;氯,諸如36 Cl;溴,諸如75 Br、76 Br、77 Br及82 Br;以及碘,諸如123 I、124 I、125 I及131 I。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中所包括之同位素之選擇將取決於該化合物之特定應用。舉例而言,對於藥物或基質組織分佈分析,其中併入諸如3 H或14 C之放射性同位素之化合物一般最有用。對於放射成像應用,例如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ET),諸如11 C、18 F、13 N或15 O之正電子發射同位素將為有用的。併入較重同位素(諸如氘,即2 H)可向式(I)化合物提供更大的代謝穩定性,此可例如增加化合物之體內半衰期或減少劑量需求。
本發明之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可藉由與下文中流程及/或實例中所述者類似之方法,利用適宜之同位素標記之試劑或起始物替代相應的非同位素標記之試劑或起始物,或藉由技術人員已知之習知技術製備。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加成鹽包含式(I)化合物之治療活性酸及鹼加成鹽形式。所關注的為式(I)化合物或其子組之游離(即非鹽)形式。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宜藉由利用該適宜酸處理鹼形式得到。適宜酸包括,例如,無機酸,諸如氫鹵酸,例如鹽酸或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及類似酸;或有機酸,諸如乙酸、丙酸、羥基乙酸、乳酸、丙酮酸、草酸(即乙二酸)、丙二酸、琥珀酸(即丁二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蘋果酸(即羥基丁二酸)、酒石酸、檸檬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環己胺磺酸、水楊酸、對胺基水楊酸、雙羥萘酸以及類似酸。相反地,該等鹽形式可藉由適宜鹼處理轉化成游離鹼形式。
含有酸性質子之式(I)化合物亦可藉由適宜有機及無機鹼處理而轉化為其等非毒性金屬或胺加成鹽形式。適宜鹼鹽形式包含,例如銨鹽、鹼及鹼土金屬鹽,例如鋰、鈉、鉀、鎂、鈣鹽及其類似物,與有機鹼之鹽,例如苄星、N-甲基-D-葡糖胺、海卓胺,以及與胺基酸之鹽,諸如,精胺酸、賴胺酸及其類似物。
一些式(I)化合物亦可以其互變異構形式存在。舉例而言,醯胺基(-C(=O)-NH-)之互變異構形式為亞胺基醇(-C(OH)=N-),其在具有芳香性之環中變得穩定。所述形式雖然在文中所示之結構式中沒有明確指出,但意欲包括在本發明範疇內。
在摘要、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術語及表述應按照如下定義理解,除非另外指出。各術語之含義在每次出現時係獨立的。此等定義無論術語單獨使用抑或與其他術語組合使用均適用,除非另外指出。文中使用之未明確定義之術語或表述應理解為具有其在該領域中所用之常見含義。化學名稱、普通名稱及化學結構可互換使用來描述同一結構。如果化合物使用化學結構及化學名稱兩者來指稱且結構與名稱之間存在歧義,則以結構為準。
「Cm -Cn 烷基」自身或在諸如Cm -Cn 鹵烷基、Cm -Cn 烷基羰基、Cm -Cn 烷基胺等之複合表述中表示具有指定碳原子數之直鏈或分支鏈脂族烴基,例如C1 -C4 烷基意指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烷基。C1 -C6 烷基具有相應含義,亦包括戊基及己基之所有直鏈及分支鏈異構體。用於本發明之較佳烷基為C1 -C6 烷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及正己基,尤其C1 -C4 烷基,諸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丁基及異丁基。甲基及異丙基一般為較佳的。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可能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基、烯基、炔基、芳基、環烷基、氰基、羥基、-O-烷基、-O-芳基、-伸烷基-O-烷基、烷硫基、-NH2 、-NH(烷基)、-N(烷基)2 、-NH(環烷基)、-O-C(=O)-烷基、-O-C(=O)-芳基、-O-C(=O)-環烷基、-C(=O)OH以及-C(=O)O-烷基。一般較佳的為烷基未經取代,除非另外指出。
「C2 -Cn 烯基」表示含有至少一個碳碳雙鍵並具有指定碳原子數之直鏈或分支鏈脂族烴基,例如,C2 -C4 烯基意指具有2至4個碳原子之烯基;C2 -C6 烯基意指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烯基。非限制性烯基包括乙烯基、丙烯基、正丁烯基、3-甲基丁-2-烯基、正戊烯基以及己烯基。烯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可能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基、烯基、炔基、芳基、環烷基、氰基、羥基、-O-烷基、-O-芳基、-伸烷基-O-烷基、烷硫基、-NH2 、-NH(烷基)、-N(烷基)2 、-NH(環烷基)、-O-C(=O)-烷基、-O-C(=O)-芳基、-O-C(=O)-環烷基、-C(=O)OH以及-C(=O)O-烷基。一般較佳的為烯基未經取代,除非另外指出。
「C2 -Cn 炔基」表示含有至少一個碳碳三鍵並具有指定碳原子數之直鏈或分支鏈脂族烴基,例如C2 -C4 炔基意指具有2至4個碳原子之炔基;C2 -C6 炔基意指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炔基。非限制性炔基包括乙炔基、丙炔基、2-丁炔基及3-甲基丁炔基、戊炔基以及己炔基。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可能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基、烯基、炔基、芳基、環烷基、氰基、羥基、-O-烷基、-O-芳基、-伸烷基-O-烷基、烷硫基、-NH2 、-NH(烷基)、-N(烷基)2 、-NH(環烷基)、-O-C(=O)-烷基、-O-C(=O)-芳基、-O-C(=O)-環烷基、-C(=O)OH以及-C(=O)O-烷基。一般較佳的為炔基未經取代,除非另外指出。
如文中所用,術語「Cm -Cn 鹵烷基」表示其中至少一個C原子經鹵素(例如,Cm -Cn 鹵烷基可含有一至三個鹵素原子),較佳氯或氟取代之Cm -Cn 烷基。典型的鹵烷基為C1 -C2 鹵烷基,其中鹵基宜表示氟。示例性鹵烷基包括氟甲基、二氟甲基及三氟甲基。
如文中所用,術語「Cm -Cn 羥烷基」表示其中至少一個C原子經一個羥基取代之Cm -Cn 烷基。典型的Cm -Cn 羥烷基為其中一個C原子經一個羥基取代之Cm -Cn 烷基。示例性羥烷基包括羥甲基及羥乙基。
如文中所用,術語「Cm -Cn 胺基烷基」表示其中至少一個C原子經一個胺基取代之Cm -Cn 烷基。典型的Cm -Cn 胺基烷基為其中一個C原子經一個胺基取代之Cm -Cn 烷基。示例性胺基烷基包括胺甲基及胺乙基。
如文中所用,術語「Cm -Cn 伸烷基」表示具有指定碳原子數之直鏈或分支鏈二價烷基。用於本發明之較佳Cm -Cn 伸烷基為C1 -C3 伸烷基。伸烷基之非限制實例包括-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CH3 )CH2 CH2 -、-CH(CH3 )-及-CH(CH(CH3 )2 )-。
術語「Me」意指甲基,「MeO」意指甲氧基。
術語「Cm -Cn 烷基羰基」表示其中Cm -Cn 烷基部分如上定義之式Cm -Cn 烷基-C(=O)-之基團。典型地,「Cm -Cn 烷基羰基」為C1 -C6 烷基-C(=O)-。
「Cm -Cn 烷氧基」表示其中Cm -Cn 烷氧如上定義之基團Cm -Cn 烷基-O-。特別關注的是C1 -C4 烷氧基,其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基、正丁氧基及異丁氧基。甲氧基及異丙氧基一般為較佳的。C1 -C6 烷氧基具有相應含義,擴展到包括戊氧基及己氧基之所有直鏈及分支鏈異構體。
術語「Cm -Cn 烷氧基羰基」表示其中Cm -Cn 烷氧基如上定義之式Cm -Cn 烷氧基-C(=O)-之基團。典型地,「Cm -Cn 烷氧基羰基」為C1 -C6 烷氧基-C(=O)-。
術語「胺基」表示基團-NH2
術語「鹵」表示鹵素基團,例如氟、氯、溴或碘。典型地,鹵基為氟或氯。
術語「芳基」意指苯基、聯苯基或萘基。
術語「雜環烷基」表示含有1-3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之穩定飽和單環3-7員環。在一個實施例中,穩定的飽和單環3-7員環含有1個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在第二實施例中,穩定的飽和單環3-7員環含有2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在第三實施例中,穩定的飽和單環3-7員環含有3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含有1-3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之穩定的飽和單環3-7員環一般為5-7員環,例如5或6員環。雜環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可能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基、烯基、炔基、芳基、環烷基、氰基、羥基、-O-烷基、-O-芳基、-伸烷基-O-烷基、烷硫基、-NH2 、-NH(烷基)、-N(烷基)2 、-NH(環烷基)、-O-C(=O)-烷基、-O-C(=O)-芳基、-O-C(=O)-環烷基、-C(=O)OH以及-C(=O)O-烷基。一般較佳的為雜環烷基未經取代,除非另外指出。
術語「雜芳基」表示含有1-4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之穩定的單環或雙環芳族環系統,各環具有5或6個環原子。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穩定的單環或雙環芳族環系統含有一個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各環具有5或6個環原子。在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穩定的單環或雙環芳族環系統含有兩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各環具有5或6個環原子。在第三實施例中,穩定的單環或雙環芳族環系統含有三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各環具有5或6個環原子。在第四實施例中,穩定的單環或雙環芳族環系統含有四個獨立地選自O、S及N之雜原子,各環具有5或6個環原子。
雜芳基之一個實施例包括黃酮。
術語「C3 -Cn 環烷基」表示具有指定碳原子數之環狀單價烷基,例如C3 -C7 環烷基意指具有3至7個碳原子之環狀單價烷基。用於本發明之較佳環烷基為C3 -C4 烷基,即環丙基及環丁基。環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可能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基、烯基、炔基、芳基、環烷基、氰基、羥基、-O-烷基、-O-芳基、-伸烷基-O-烷基、烷硫基、-NH2 、-NH(烷基)、-N(烷基)2 、-NH(環烷基)、-O-C(=O)-烷基、-O-C(=O)-芳基、-O-C(=O)-環烷基、-C(=O)OH以及-C(=O)O-烷基。一般較佳的為環烷基未經取代,除非另外指出。
術語「胺基Cm -Cn 烷基」表示經胺基取代之如上定義之Cm -Cn 烷基,即烷基中之一個氫原子經NH2 -基團置換。典型地,「胺基Cm -Cn 烷基」為胺基C1 -C6 烷基。
術語「胺基Cm -Cn 烷基羰基」表示如上定義之Cm -Cn 烷基羰基,其中烷基中之一個氫原子經NH2 -基團置換。典型地,「胺基Cm -Cn 烷基羰基」為胺基C1 -C6 烷基羰基。胺基Cm -Cn 烷基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甘胺醯基:C(=O)CH2 NH2 、丙胺醯基:C(=O)CH(NH2 )CH3 、纈胺醯基:C=OCH(NH2 )CH(CH3 )2 、白胺醯基:C(=O)CH(NH2 )(CH2 )3 CH3 、異白胺醯基:C(=O)CH(NH2 )CH(CH3 )(CH2 CH3 )及正白胺酸基:C(=O)CH(NH2 )(CH2 )3 CH3 及其類似基團。此定義不限於天然存在的胺基酸。
如文中所用,術語「(=O)」當連接到碳原子時形成羰基部分。應注意,當原子價允許時,一個原子只能攜載一個側氧基。
術語「單磷酸酯、二磷酸酯及三磷酸酯」係指如下基團:

如文中所用,定義中所用之任意分子部分上之基團位置可為該部分上之任意處,主要其化學上穩定。當存在之任何變數在任何部分中多次出現時,各定義係獨立的。
術語「溶劑合物」涵蓋式(I)化合物以及其鹽能夠形成之任何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所述溶劑合物為例如水合物、醇化物,例如乙醇化物、丙醇化物及其類似物,尤其水合物。
如文中所用,術語「前藥」表示向個體投與後在體內易於藉由代謝及/或化學過程轉化以得到活性化合物之藥物前驅體。
如文中所用,表述「肝靶向前藥」表示主要在肝內代謝成其活性物質之前藥。
如文中所用,表述「肝癌」意欲包括原發性及繼發性肝癌,即分別地為源自肝臟之癌症,以及來自其他器官之癌症之肝轉移。
相關術語應結合以上提供之定義及技術領域之常見用途理解。
一般而言,用於本申請案中之化合物之名稱係利用ChemDraw Ultra 12.0.產生。此外,如果結構或結構之一部分之立體化學未經例如加粗或虛線表示,則該結構或該結構之部分應理解成涵蓋其所有立體異構體。
一般合成方法
本發明可藉由多種方法製備,例如如以下所示以及所述之說明性合成流程中所述者。所有起始物及試劑可購自供應商或可根據參考文獻中所述之文獻程序利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方法製備。
流程1說明式(I)化合物之一般路徑。

流程 1
如上所述製備之市售曲沙他濱衍生物(1a)與所需胺基磷酸酯試劑(1b)(其中Lg為適宜的離去基團,例如鹵素(如氯)或活性苯酚(如五氯苯酚、對硝基苯酚、五氟苯酚或其類似物))在惰性溶劑(諸如醚,例如乙醚或THF),或鹵化烴(例如二氯甲烷)中,在鹼(諸如N-甲基咪唑(NMI))或格林納試劑(Grignard reagent)(如氯化第三丁基鎂或其類似物)存在下縮合得到胺基磷酸酯衍生物(1c)。
用於以上流程之胺基磷酸酯試劑(1b)(其中Lg為氯,即氯化胺基磷酸酯)可以三氯氧磷(POCl3 )為起始物按照流程2所述以兩步反應製備。

流程 2
POCl3 與所需醇R13 OH在惰性溶劑(如Et2 O)中縮合得到烷氧基或芳氧基二氯化磷酸酯(2a)。隨後與胺基酸衍生物(2b)反應得到其中R3' 為H之氯胺基磷酸酯(2c)。
如需要,可如流程3所概述,將獲得之氯胺基磷酸酯(2c)轉化為具有活性苯酚作為離去基團(例如五氟苯酚或對-NO2 -苯酚)之相應的磷酸化劑。

流程 3
此轉化宜藉由氯衍生物(2c)與所需之活性苯酚在鹼(如三乙胺或類似物)存在下反應由此提供磷酸化劑(3a)及(3b)進行。
用於以上流程之多種保護基(PG)之使用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為已知的,且其應用及另外替代物在文獻中詳述,參見例如Greene T.W., Wuts P.G.M.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第2版 New York: Wiley; 1995。
如文中所用,術語「N-保護基」或「N-經保護的」係指意欲保護胺基酸或肽之N-端或保護胺基酸免於在合成程序期間發生非所需反應之彼等基團。常用之N-保護基團如Greene中所揭示。N-保護基團包括醯基,諸如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特戊醯基、第三丁基乙醯基、2-氯乙醯基、2-溴乙醯基、三氟乙醯基、三氯乙醯基、鄰苯二甲醯基、鄰硝基苯氧基乙醯基、α-氯丁醯基、苯甲醯基、4-氯苯甲醯基、4-溴苯甲醯基、4-硝基苯甲醯基及其類似基團;磺醯基,諸如苯磺醯基、對甲苯磺醯基及其類似基團;胺基甲酸酯形成基團,諸如苄氧基羰基、對氯苄氧基-羰基、對甲氧基苄氧基羰基、對硝基苄氧基羰基、2-硝基苄氧基羰基、對溴苄氧基羰基、3,4-二甲氧基苄氧基羰基、4-甲氧基苄氧基羰基、2-硝基-4,5-二甲氧基苄氧基羰基、3,4,5-三甲氧基苄氧基羰基、1-(對聯苯基)-1-甲基乙氧基羰基、α,α-二甲基-3,5-二甲氧基苄氧基羰基、二苯甲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二異丙基甲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烯丙氧基羰基、2,2,2-三氯乙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4-硝基苯氧基羰基、芴基-9-甲氧基羰基、環戊氧基羰基、金剛烷氧基羰基、環己氧基羰基、苯硫基羰基及其類似基團;烷基,諸如苄基、三苯基甲基、苄氧基甲基及其類似基團;以及矽烷基,諸如三甲基矽烷基及其類似基團。偏好的N-保護基包括甲醯基、乙醯基、苯甲醯基、特戊醯基、第三丁基乙醯基、苯基磺醯基、苄基(Bz)、第三丁氧基羰基(BOC)以及苄氧基羰基(Cbz)。
羥基及/或羧基保護基團亦在Greene上文中詳述並包括醚,諸如甲基醚;經取代之甲基醚,諸如甲氧基甲基、甲硫基甲基、苄氧基甲基、第三丁氧基甲基、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及其類似基團;矽烷基醚,諸如三甲基矽烷基(TMS)、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TBDMS)、三苄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三異丙矽烷基及其類似基團;經取代之乙基醚,諸如1-乙氧基甲基、1-甲基-1-甲氧基乙基、第三丁基、烯丙基、苄基、對甲氧基苄基、二苯基甲基、三苯基甲基及其類似基團;芳烷基,例如三苯甲基以及甲哌啶基(pixyl)(9-羥基-9-苯基二苯并哌喃衍生物,尤其氯化物)。酯羥基保護基團包括酯,諸如甲酸酯、苄基甲酸酯、氯乙酸酯、甲氧基乙酸酯、苯氧基乙酸酯、特戊酸酯、金剛酸酯、菜酸酯(mesitoate)、苯甲酸酯及其類似物。碳酸酯羥基保護基團包括甲基乙烯基、烯丙基、桂皮基、苄基及其類似基團。
因此,本發明之多種實施例及中間物現將藉由以下實例說明。該等實例僅用於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並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化合物名稱係藉由ChemDraw Ultra軟體, Cambridgesoft, 12.0.2版產生。
除了以上定義,以下縮寫用於以上合成流程及以下實例中。若文中所用之縮寫未定義,則其具有其公認含義。
曲沙他濱之製備

步驟 1) ((2,2- 二甲氧基乙氧基 ) 甲基 ) (Tr-1)
在0℃下,將苄基溴(56.03 mL,0.471 mol)及NaOH(20.7 g,0.518 mol)添加至2,2-二甲氧基乙醇(50 g,0.471 mol)於DMF(2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並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6小時。反應完全後(TLC),添加飽和氯化鈉溶液(500 mL)並利用DCM(1 L)萃取反應混合物,使有機相乾燥(Na2 SO4 )並濃縮且所得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在60-120二氧化矽上利用4-6% EtOAc/己烷純化以得到呈液體狀之標題化合物(60 g,60%)。
步驟 2) (5S)-5-((4S)-2-(( 苄氧基 ) 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3,4- 二羥基呋喃 -2(5H)- (Tr-2)
將L-抗壞血酸(44.9 g,0.255 mol)添加至化合物Tr-1(60 g,0.306 mol)於無水乙腈(898 mL)中之溶液中,隨後添加pTSA單水合物(15.5 g,0.076 mol)並將反應混合物在90℃下加熱1小時。反應完全後(TLC),蒸餾掉一半體積之乙腈並重複該過程兩次。完全去除溶劑並得到呈立體異構體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91 g)。產物不作進一步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 3) (2R)-2-((4S)-2-(( 苄氧基 ) 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2- 羥基乙酸 (Tr-3)
在室溫下,將化合物Tr-2(91.7 g,0.297 mol)添加至K2 CO3 (86.3 g,0.625 mol)於H2 O(509 mL)中之攪拌溶液中。緩慢添加H2 O2 (80 mL,0.71 mol,30% v/v)並將溶液冷卻至0℃並隨後攪拌24小時。減壓下移除溶劑,添加EtOH(100 mL)並使混合物在迴流下加熱30分鐘,隨後過濾。添加EtOH(100 mL)以得到固體殘餘物並使混合物在迴流下加熱30分鐘(兩次)。使所收集之過濾物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90 g)。
步驟 4) (2S,4S)-2-(( 苯氧基 ) 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甲酸 (Tr-4a) (2R,4S)-2-(( 苯氧基 ) 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甲酸 (Tr-4b)
在30分鐘內,將次氯酸鈉(650 ml,0.881 mol,9-10%水溶液)逐滴添加至化合物Tr-3(90 g,0.294 mol)及RuCl3,xH2 O(1.22 g,0.0058 mol)在水(ml pH=8室溫)中之劇烈攪拌溶液中。藉由添加1 M NaOH溶液使pH保持在8。室溫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3小時,隨後在35℃下加熱12小時。反應完全後(TLC),在0℃下,將1.5 N HCl添加至該反應混合物中直至達到pH 6,隨後添加EtOAc(1 L)。利用鹽水(2×100 mL)洗滌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在230-400二氧化矽上利用20% EtOAc/石油醚純化以得到呈異構體混合物形式之化合物4a+4b。隨後,異構體藉由管柱層析在二氧化矽230-400上利用0.9% MeOH/DCM及0.1% AcOH作為溶離劑加以分離以得到2R異構體(20 g,28%)。
步驟 5) 乙酸 (2S)-2-(( 苄氧基 ) 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基酯 (Tr-5)
將吡啶(13.2 ml)及乙酸鉛(79.8 g,0.180 mol)添加至化合物Tr-4a(33 g,0138 mol)於乙腈(660 mL)中之溶液中並使該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反應完全後(TLC),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將殘餘物溶於EtOAc(500 mL)中,用水(100 mL)及飽和氯化鈉溶液(100 mL)洗滌並經Na2 SO4 乾燥。移除溶劑後,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在60-120二氧化矽上利用12-15% EtOAc/石油醚梯度加以純化以得到呈液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6 g,47%)。
步驟 6) 乙酸 (2S)-2-( 羥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基酯 (Tr-6)
將Pd/C(3.2 g,20% w/w)添加至化合物Tr-5(16 g)在無水甲醇(16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使該反應混合物氫化3小時。反應完全後(TLC),藉由矽藻土過濾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濾液並將所得粗製之標題化合物(10 g,97%)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 7) 乙酸 ((2S)-4- 乙醯氧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Tr-7)
在0℃下,將乙酸酐(8.22 ml,0.080 mol)添加至化合物Tr-6(5.74 g,0.0354 mol)在吡啶(107 ml)中之攪拌溶液中並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反應完全後(TLC),利用稀HCl(10 mL)淬滅該反應混合物並萃取至EtOAc(100 mL)中。分離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二氧化矽上利用10-15% EtOAc/石油醚梯度溶離加以純化以得到呈液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97 g,68%)。
步驟 8) 乙酸 ((2S,4S)-4-(4-( 苄胺基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Tr-8a)
使N-苯甲醯基胞嘧啶(12.1 g,56.3mmol)、硫酸銨(催化量)及六甲基二矽氮烷(HMDS)(67.4 ml,418 mmol)之混合物迴流1小時。在40℃下,減壓下移除HMDS並將殘餘物溶於無水1,2-二氯乙烷(57 ml)中並添加化合物Tr-7(5.7 g,27.9 mmol)在無水1,2-二氯乙烷(57 ml)中之溶液,隨後逐滴添加TMSOTf(10.2 ml,45.7 mmol)。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隨後添加NaHCO3 水溶液並使該混合物攪拌30分鐘。藉由矽藻土過濾出所得固體並將濾液溶於EtOAc(200 mL)中,利用水(50 mL)洗滌並乾燥(Na2 SO4 )。減壓下移除溶劑後,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二氧化矽上利用10-15% EtOAc/石油醚梯度加以純化以得到變旋異構體之混合物,該變旋異構體之混合物藉由SFC純化進一步分離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 g,30%)。
步驟 9) 4- 胺基 -1-((2S,4S)-2-( 羥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 嘧啶 -2(1H)- (Tr-9)
在室溫下,使化合物Tr-8a(3 g)、飽和甲醇氨溶液(180 ml)之混合物在密封管中攪拌16小時。反應完全後(TLC),減壓下移除溶劑且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二氧化矽上利用10-13% MeOH/DCM梯度溶離加以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5 g,85%)。
1 H NMR 400 MHz DMSO-d6 δ: 3.63-3.65 (2H), 4.04-4.07 (2H), 4.92-4.94 (1H), 5.18-5.21 (1H), 5.72-5.74 (1H), 6.16-6.18 (1H), 7.14 (1H), 7.26 (1H), 7.80-7.82 (1H)。
5-F- 曲沙他濱之製備

步驟 1) 苯甲酸 ((2S,4R)-4-(4- 苯甲醯胺基 -5-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5-F-Tr-1a) 苯甲酸 ((2S,4S)-4-(4- 苯甲醯胺基 -5-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5-F-Tr-1b)
使5-氟苯甲醯基胞嘧啶(9.1 g,39.5 mmol)、硫酸銨(催化量)及六甲基二矽氮烷(140 ml)之混合物迴流14小時。在40℃下,減壓下移除HMDS並將殘餘物溶於無水1,2-二氯乙烷(50 ml)中並添加化合物苯甲酸((2S)-4-乙醯氧基-1,3-二氧雜環戊烷-2-基)甲酯(7 g,26.30 mmol)在無水1,2-二氯乙烷(50 ml)中之溶液隨後逐滴添加TMS-OTf(11.6 g,52.6 mmol)。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隨後將NaHCO3 水溶液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並再將該混合物攪拌30分鐘。藉由矽藻土過濾所得固體並將濾液溶於EtOAc(500 mL)中,利用水(50 mL)洗滌並乾燥(Na2 SO4 )。減壓下移除溶劑且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二氧化矽上利用50-60% EtOAc/石油醚梯度加以純化以得到呈固體狀之純標題化合物(1.7g,18%)。
步驟 2) 4- 胺基 -5- -1-((2S,4S)-2-( 羥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 嘧啶 -2(1H)- (5-F-Tr)
在室溫下,使化合物5-F-Tr-1b(1.7 g)、飽和甲醇氨溶液(34 ml)之混合物在密封管中攪拌16小時,隨後減壓下移除溶劑且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二氧化矽上利用5% MeOH/DCM梯度加以純化以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0.8 g,68%)。
製備以下苯酚並用於製備本發明化合物之中間物。
苯酚 1

步驟 a) 1-(3-(( 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 ) 氧基 ) 苯基 ) 乙酮 (Ph1-a)
將咪唑(4.46 g,65.5 mmol)添加至3-羥基苯乙酮(4.46 g,32.8 mmol)在DMF(6 mL)中之溶液中。5分鐘後,添加TBDMS-Cl (4.69 g,31.1 mmol)於DMF(4 mL)中之溶液。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90分鐘,隨後傾入含有5% EtOAc之己烷(200 mL)中並利用1M HCl (60 mL)、水(60 mL)、飽和碳酸氫鈉(2×60 mL)、水(60 mL)及鹽水(60 mL)洗滌。有機層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並濃縮且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快速層析利用己烷/EtOAc溶離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5.7 g,69%)。
步驟 b) 第三丁基二甲基 (3-( -1- -2- ) 苯氧基 ) 矽烷 (Ph1-b)
在氮氣下,將甲基(三苯基鏻)溴化物(10.2 g,28.4 mmol)懸浮在無水THF(30 mL)中並將懸浮液冷卻至0℃。將正丁基鋰(17.8 mL,28.4 mmol)逐滴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並在室溫下使所得溶液攪拌30分鐘。將Ph1-a(5.7 g,22.8 mmo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並使反應在室溫下繼續進行60分鐘。利用碳酸氫鈉水溶液淬滅反應並利用乙醚(50 mL)萃取。利用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有機層,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塞利用己烷溶離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3.9 g,69%)。
步驟 c) 第三丁基二甲基 (3-(1- 甲基環丙基 ) 苯氧基 ) 矽烷 (Ph1-c)
在氮氣下,在10分鐘內,將二乙基鋅之己烷溶液(439.2 mmol)逐滴添加至烯烴Ph1-b(3.9 g,15.7 mmol)在1,2-二氯乙烷(60 mL)中之冷卻(0℃)溶液中。逐滴添加二碘甲烷(6.32 mL,78.5 mmol)並使所得混合物在0℃下攪拌30分鐘隨後使其達到室溫隔夜。將該混合物傾入氯化銨之冰冷溶液中並利用乙醚萃取。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滌有機層,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將粗產物溶於己烷中並將剩餘的二碘甲烷丟棄。將己烷層濃縮為粗產物,該粗產物未作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 d) 3-(1- 甲基環丙基 ) 苯酚 ( 苯酚 1)
將Ph1-c(3.45 g,13.1 mmol)溶於氟化四丁基銨在THF(20 mL,20 mmol)中之1 M溶液中並使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利用1M HCl(50 mL)淬滅反應並利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利用鹽水(2×50 mL)洗滌有機層,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殘餘物藉由矽膠快速層析利用2-丙醇、EtOAc及己烷之混合物溶離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0.56 g,29%)。MS 147.1 [M-H]-
苯酚 2

標題化合物係由4-羥基苯乙酮(6.0 g,44.1 mmol)利用苯酚1之製備所述之方法製備。產率為53%。
苯酚 3

步驟 a) 1-(3-( 苄氧基 ) 苯基 ) 環戊醇 (Ph3-a)
將利用鎂升溫之碘添加至鎂屑(1.29 g,52.8 mmol)在無水THF(50 mL)中之懸浮液中。使該混合物迴流並添加約5%之3-溴苯酚(13.9 g,52.8 mmol)溶液。當反應開始時,逐滴添加溴化物溶液並隨後使該混合物迴流一小時以上。將該混合物冷卻至約5℃並逐滴添加環戊酮(4.44 g,52.8 mmol)於THF(50 mL)中之溶液。使該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72小時,隨後利用冷卻的飽和氯化銨溶液淬滅反應並利用乙醚(×3)萃取。利用鹽水洗滌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EtOAc)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8.5 g,54%)。
步驟 b) 1-( 苄氧基 )-3-( 環戊 -1- -1- ) (Ph3-b)
將對甲苯磺酸添加至Ph3-a(8.4 g,28.2 mmol)於苯(100 mL)中之溶液中。用DMF阱使該混合物迴流3小時,隨後冷卻至rt,利用乙醚稀釋並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鹽水洗滌。乾燥有機相(Na2 SO4 ),過濾並濃縮。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EtOAc)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6.45 g,91%)。MS 249.4 [M-H]-
步驟 c) 3- 環戊基苯酚 ( 苯酚 3)
在22℃及40 PSI下,在10% Pd/碳(1.5 g)存在下,在帕爾裝置(Parr)中使Ph3-b(6.4 g,26 mmol)在EtOAc (75 mL)及EtOH(75 mL)中之溶液氫化隔夜。過濾出催化劑並利用EtOAc及EtOH洗滌。減壓下蒸發溶劑且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EtOAc)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3.6 g,82%)。MS 161.2 [M-H]-
苯酚 4

步驟 a) 第三丁基 (3- 環丙基苯氧基 ) 二甲基矽烷 (Ph4-a)
在110℃下,使(3-溴苯氧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5.46 g,19 mmol)、環丙基酸(2.12 g,24.7 mmol)、磷酸三鉀(14.1 g,66.5 mmol)、三環己基膦(0.53 g,1.9 mmol)以及Pd(OAc)2 (0.21 g,0.95 mmol)在甲苯(80 mL)及水(4 mL)中之懸浮液攪拌隔夜。利用乙醚稀釋漿液並利用水及鹽水洗滌。乾燥有機相(MgSO4 ),乾燥並濃縮。粗產物藉由快速管柱層析(EtOAc/己烷)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1.94 g,41%)。
步驟 b) 3- 環丙基苯酚 ( 苯酚 4)
將1 M氟化四丁基銨(10.1 ml,10.1 mmol)添加至Ph4-a(1.94 g,7,81 mmol)於THF(25 ml)中之溶液中。使該溶液攪拌2小時,隨後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於EtOAc中並利用濃NH4 Cl(水性)洗滌兩次並利用鹽水洗滌一次。乾燥有機相(MgSO4 ),過濾並濃縮。粗產物藉由快速管柱層析(己烷/乙酸乙酯9:1,含有1%異丙醇)加以純化以得到稍微不純之標題化合物(1.24 g,119%)。
苯酚 5

步驟 a) 2-(4- 溴苯氧基 ) 四氫 -2H- 哌喃 (Ph5-a)
將4-溴苯酚(3.75 g,21.7 mmol)溶於3,4-二氫-2H-哌喃(16 ml,175 mmol)中,添加催化量之對甲苯磺酸(15 mg,0.09 mmol)並在22℃下,使該混合物攪拌45分鐘。利用乙醚稀釋該混合物並利用1 M NaOH (水溶液)×2、水洗滌,乾燥(Na2 SO4 )並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5.57 g,99%)。
步驟 b) 2-(4- 環丙基苯氧基 ) 四氫 -2H- 哌喃 (Ph5-b)
在15分鐘內,將0.5 M溴化環丙基鎂之THF溶液(6.5 ml,3.25 mmol)添加至Ph5-a(552.5 mg,2.15 mmol)、ZnBr(144 mg,0.64 mmol)、三第三丁基膦四氟硼酸鹽(35.6 mg,0.12 mmol)及Pd(OAc)2 (29.5 mg,0.13 mmol)於THF(4 ml)中之溶液中。在22℃下,將該混合物攪拌90分鐘,隨後在冰浴上冷卻並添加冰水(10 ml)。利用EtOAc×3萃取混合物並利用鹽水洗滌萃取物,隨後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石油醚/EtOAc)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292 mg,62%)。
步驟 c) 4- 環丙基苯酚 ( 苯酚 5)
將對甲苯磺酸單水合物(18.9 mg,0.1 mmol)添加至Ph5-b(2.28 g,10.45 mmol)於MeOH(15 ml)中之溶液中。在120℃下,使該混合物在微波反應器中加熱5分鐘,隨後濃縮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石油醚/EtOAc)純化。所得固體自石油醚中結晶,得到標題化合物(1.08 g,77%)。
苯酚 6

步驟 a) 1-(3- 甲氧基苯基 ) 環丁醇 (Ph6-a)
在0℃與10℃之間,將1 M 溴化3-甲氧基苯基鎂之THF溶液(2.11 g,99.8 mmol)逐滴添加至環丁酮(6.66 g,95 mmol)於乙醚(6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使該混合物在0-10℃下攪拌3小時,隨後將該混合物添加至冰冷飽和NH4 Cl溶液(300 mL)及水(300 mL)中。使該混合物攪拌10分鐘,隨後利用乙醚萃取三次。乾燥有機相(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EtOAc)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16.9 g,86%)。
步驟 b) 1- 環丁基 -3- 甲氧基苯 (Ph6-b)
將10% Pd/碳(2.5 g)添加至Ph6-a(15.4 g,86.1 mmol)於乙醇(200 mL)中之溶液中,並使該混合物在帕爾裝置中在60 psi下氫化。18小時後,添加另外10% pd/碳(1.5 g)並使該混合物在60 psi下再氫化18小時。過濾出催化劑並利用EtOH及EtOAc洗滌。減壓下濃縮溶液,並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EtOAc)加以分離以得到標題化合物(14.0 g,77%)。
步驟 c) 3- 環丁基苯酚 ( 苯酚 6)
在0℃下,將1 M三溴化硼(18.1 g,72.2 mmol)之DCM溶液逐滴添加至Ph6-b(10.6 g,65.6 mmol)於無水DCM(65 mL)中之溶液中。使該混合物在-5℃下攪拌2.5小時,隨後利用冷卻飽和NH4 Cl溶液淬滅反應並利用DCM萃取三次。乾燥有機相(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EtOAc)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9.73 g,88%)。
苯酚 7

步驟 a) 1-(4-( 苄氧基 ) 苯基 ) 環丁醇 (Ph7-a)
在迴流下,在約1 h內,將1-(苄氧基)-4-溴苯(2.63 g,100 mmol)於乙醚:THF 1:1 (10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鎂屑(2.43 g)及痕量碘在乙醚(5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完成時,使該混合物迴流四小時,隨後冷卻至約0℃。添加無水THF(50 ml),隨後緩慢添加環丁酮(7.01 g,100 mmol)於乙醚(50 mL)中之溶液並使該混合物達到室溫。攪拌兩小時後,添加冷卻飽和NH4 Cl溶液(500 ml)並攪拌該混合物15分鐘,隨後利用EtOAc萃取兩次。利用鹽水洗滌有機相,利用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12.5 g,42%)。
步驟 b) 4- 環丁基苯酚 ( 苯酚 7)
在氬氣下,將10% Pd/碳(2.55 g,21.5 mmol)添加至Ph7-a(12.4 g,41.4 mmol)於無水EtOH(110 mL)中之溶液中並在45 psi下,在室溫下,使該混合物氫化18小時。過濾出催化劑,利用乙醇洗滌並使溶液濃縮。該產物藉由矽膠層析(異己烷- EtOAc)純化。合併適宜溶離份並濃縮且殘餘物自石油醚中結晶以得到標題化合物(3.15 g,51%)。
苯酚 8

4-(1- 甲基環戊基 ) 苯酚 ( 苯酚 8)
在30分鐘內,將1-甲基環戊醇(2.00 g,20.0 mmol)及苯酚(2.07 g,22.0 mmol)在戊烷(5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新鮮AlCl3 (1.33 g,10 mmol)在戊烷(100 mL)中之懸浮液中。在N2 下,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72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入水/冰及HCl(12 M,20 mmol,1.66 mL)中。利用水(50 mL)及鹽水(50 mL)洗滌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MeOH – DCM)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426 mg,12%)。
苯酚 9

步驟 a) 2-(4- -3- 甲基苯氧基 ) 四氫 -2H- 哌喃 (Ph9-a)
將pTs(16 mg,0.086 mmol)添加至4-溴-3-甲基苯酚(4.0 g,21.4 mmol)於3,4-二氫-2-H-哌喃(16 mL,175 mmol)中之溶液。使該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隨後利用乙醚稀釋並利用1M NaOH(水溶液)及水洗滌。乾燥有機相(Na2 SO4 ),過濾及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EtOAc/庚烷)進行純化以產生標題化合物(3.32 g,57%)。
步驟 b) 2-(4- 環丙基 -3- 甲基苯氧基 ) 四氫 -2H- 哌喃 (Ph9-b)
將Ph9-a(3.12 g,11.5 mmol)、ZnBr2 (2.59 g,11.5 mmol)、三第三丁基膦四氟硼酸鹽(0.2 g,0.69 mmol)及Pd(OAc)2 (258 mg,1.15 mmol)置於燒瓶中並利用N2 沖洗燒瓶數次。在攪拌下添加THF(10 mL),隨後在5分鐘內逐滴添加0.5 M溴化環丙基鎂之THF溶液(35 mL,17.4 mmol)。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隨後經矽藻土塞過濾,利用MeOH溶離。濃縮溶液且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EtOAc/庚烷)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1.69 g,57%)。
步驟 c) 4- 環丙基 -3- 甲基苯酚 ( 苯酚 9)
將Ph9-b(1.70 g,7.30 mmol)溶於MeOH(20 ml)中並添加pTsxH2 O(318 mg,1.67 mmol)。使該混合物在22℃下攪拌30分鐘,隨後濃縮。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EtOAc/庚烷)進行純化以產生標題化合物(704 mg,65%)。
苯酚 10

步驟 a) 4- 環丙基 -1- 甲氧基 -2- 甲基苯 (Ph10-a)
根據Ph9步驟b中所述程序,使4-溴-1-甲氧基-2-甲基苯(4.39 g,21.9 mmol)與溴化環丙基鎂反應,得到標題化合物(1.54 g,43%)。
步驟 b) 4- 環丙基 -2- 甲基苯酚 ( 苯酚 10)
在N2 下,在0℃下,將BBr3 (5 mL,5 mmol)添加至Ph10-a(1.54 g,9.49 mmol)於DCM(7.5 mL)中之溶液中。使該反應物攪拌2小時,隨後利用MeOH(3 mL)淬滅並濃縮。將粗產物溶於EtOAc中並利用鹽水洗滌。乾燥有機相(Na2 SO4 ),過濾並濃縮。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826 mg,59%)。MS 147.11 [M-H]-
苯酚 11

4- 環丙基 -3- 甲氧基苯酚 ( 苯酚 11)
標題化合物係根據苯酚9之製備所述之程序由4-溴-3-甲氧基苯酚(1.11 g,5.49 mmol)製備。產率為40%。
苯酚 12

步驟 a) 3-( 二甲胺基 )-1-(3- 羥基苯基 ) -1- (Ph12-a)
將幾滴HCl添加至3-羥基苯乙酮(4.08 g,30 mmol)、多聚甲醛(4.05 g,45 mmol)及二甲胺鹽酸鹽(2.69 g,33 mmol)在無水EtOH(100 mL)中之溶液中並使該反應混合物迴流18小時。另添加二甲胺鹽酸鹽(0.55當量,1.22 g)、多聚甲醛(0.5當量,1.35 g)及HCl(0.5 mL)並使該反應混合物再迴流4小時,隨後冷卻至室溫。收集沈積之白色固體並利用冷EtOH(50 mL)及冷丙酮(10 mL)洗滌,隨後冷凍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2.59 g,38%),該化合物未作進一步純化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 b) 環丙基 (3- 羥基苯基 ) 甲酮 ( 苯酚 12)
在室溫下,將NaH(60%礦物油分散液)(1.13 g,28.2 mmol)分批添加至碘化三甲基氧化鋶(6.20 g,28.2 mmol)在DMSO(100 mL)中之攪拌懸浮液中。1小時後,在攪拌及冷卻下,分批添加固體Ph12-a(2.59 g,11.3 mmol)。使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0小時,隨後傾入冷水(200 mL)中並利用DCM(3×100 mL)萃取。利用飽和NH4 Cl水溶液(2×100 mL)洗滌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MeOH/DCM)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883 mg,48%)。
苯酚 13

步驟 a) 環丙基 (4- 羥基苯基 ) 甲酮 (Ph13)
在約30分鐘內,將對羥基-γ-氯丁醯苯酮(4.95 g)分批添加至NaOH溶液(8 mL,水溶液,50% w/w)中,隨後添加NaOH(35 mL,水溶液,25% w/w),隨後一次性添加對羥基-γ-氯丁醯苯酮(4.95 g)。使溫度降到140℃並添加NaOH(8 g)。90分鐘後,添加H2 O(10 mL),並再過60分鐘後,使反應混合物冷卻,利用H2 O稀釋並利用HOAc(約27-30ml)中和到pH約7。過濾所形成之沈澱,利用H2 O洗滌並真空乾燥。在40℃下,使固體在CHCl3 (200 ml)中研磨10分鐘,隨後在室溫下隔夜。在30分鐘內將漿液加熱到40℃,隨後過濾。乾燥濾液(MgSO4 ),過濾並濃縮至約70 ml。添加己烷並形成油狀物,油狀物最終變成晶體。過濾漿液,利用CHCl3 /己烷洗滌固體並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4.15 g,51%)。
苯酚 14

步驟 a) 3-(1- 羥基 -2,2- 二甲基丙基 ) 苯酚 (Ph14-a)
在30分鐘內,將t.Bu-MgBr(1.5當量)逐滴添加至3-羥基苯甲醛(2.00 g,16.4 mmol)在乙醚(20 mL)中之冷(-10℃)混合物中。添加期間,添加THF(20 mL)。使該混合物達到23℃並攪拌6小時。添加更多t.Bu-MgBr(0.7當量)並使該混合物攪拌隔夜,隨後冷卻並利用飽和NH4 Cl水溶液淬滅該反應。將EtOAc添加至該混合物中,隨後添加1 M HCl水溶液直至得到均勻混合物。分離各相並利用鹽水洗滌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1.1 g,37%)。
步驟 b) 1-(3- 羥基苯基 )-2,2- 二甲基丙 -1- (Ph14)
相繼將3 Å MS及氯鉻酸吡錠(PCC)(1.97 g,9.15 mmol)以及無水DCM(5 mL)添加至烘箱乾燥之圓底燒瓶中。使該混合物在20℃下攪拌5分鐘,隨後緩慢地添加AA8019(1.10 g,6.10 mmol)在DCM(5 mL)中之混合物。完全氧化後,經由矽藻土墊過濾混合物,利用乙醚洗滌墊子。濃縮濾液。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402 mg,37%)。MS 179.25 [M+H]+
苯酚 15

1-(4- 羥基苯基 )-2,2- 二甲基丙 -1- (Ph15)
根據苯酚14之製備所述之程序使4-羥基苯甲醛(3 g,24.6 mmol)反應,得到標題化合物(538 mg,17%)。
胺基酸 1

步驟 a) (S)-(S)-2-(( 第三丁氧基羰基 ) 胺基 ) 丙酸第二丁酯 (AA1-a)
將L-Boc-丙胺酸(2.18 g,11.5 mmol)溶於無水DCM(40 mL)中並添加醇(R)-丁-2-醇(938 mg,12.6 mmol)。使該混合物冷卻至約5℃並一次性添加EDC(3.31 g,17.2 mmol),隨後逐份添加DMAP(140 mg,1.15 mmol)。使該混合物保持在室溫下並攪拌隔夜,隨後利用乙酸乙酯(約300 ml)稀釋並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有機相三次並利用鹽水洗滌一次。經硫酸鈉乾燥有機相並在減壓下濃縮。產物藉由矽膠層析利用異己烷及10%乙酸乙酯溶離進行分離以得到標題化合物(2.78 g,98%)。
步驟 b) (S)-(S)-2- 胺基丙酸第二丁酯 (AA1-b)
在65℃下,使AA1-a(2.77 g,11.3 mmol)及對甲苯磺酸單水合物(2.15 g,11.3 mmol)在EtOAc(45 mL)中之混合物攪拌16小時,隨後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自乙醚中結晶,得到標題化合物(3.20 g,89%)。
胺基酸 2

(S)-(R)-2- 胺基丙酸戊 -2- 基酯 (AA2)
根據AA1之製備所述之程序,但使用(R)-戊-2-醇替代(R)-丁-2-醇,得到標題化合物(4.6 g)。
胺基酸 3

(S)-(S)-2- 胺基丙酸戊 -2- 基酯 (AA3)
根據AA1之製備所述之程序,但使用(S)-戊-2-醇替代(R)-丁-2-醇,得到標題化合物(8.3 g)。
製備以下中間物並可用於製備本發明化合物:
中間物 1

步驟 a) (R)-2-(( 第三丁氧基羰基 ) 胺基 ) 丙酸 4- 氟苄酯 (I-1a)
將Boc-L-AlaOH(19.92 mmol)、DMAP(1.99 mmol)及(4-氟苯基)甲醇(23.9 mmol)溶於CH2 Cl2 (100 mL)中。相繼將三乙胺(23.9 mmol)及EDCI(23.9 mmol)添加至此溶液中並在N2 下,在室溫下,將所得反應混合物攪拌隔夜。利用CH2 Cl2 (100 mL)稀釋該反應混合物,利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2×50 mL),飽和NaCl水溶液(2×50 mL)洗滌,乾燥(Na2 SO4 )並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利用正己烷-EtOAc(95:5至60:40)溶離加以純化以得到呈白色蠟樣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44 g)。MS: 296 [M-H]-
步驟 b) (R)-2- 胺基丙酸 4- 氟苄酯 (I-1b)
將化合物I-1a(14.93 mmol)溶於4M HCl/二噁烷(4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並蒸發至乾,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標題化合物之鹽酸鹽(3.4 g)。MS: 198 [M+H]+
步驟 c) (2R)-2-((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 4- 氟苄酯 (I-1)
在-78℃下,將PhOPOCl2 (4.28 mmol)逐滴添加至化合物I-5b(4.28 mmol)之CH2 Cl2 溶液中,隨後逐滴添加三乙胺(8.56 mmol)。在Ar下,在-78℃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並保持室溫下隔夜。使反應混合物在矽膠上蒸發並藉由層析(正己烷/EtOAc(88:12)-(0:100))加以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769 mg)。31 P-NMR (CDCl3 ) δ: 7.85 (s)及7.54 (s) (RP 及SP 非對映異構體)。
中間物 2

步驟 a) (S)-(R)-2-(( 第三丁氧基羰基 ) 胺基 ) 丙酸第二丁酯 (I-2a)
將L-Boc-丙胺酸(2.18 g,11.5 mmol)溶於無水DCM(40 mL)中並添加醇(R)-丁-2-醇(938 mg,12.6 mmol)。將該混合物冷卻至約5℃並一次性添加EDC(3.31 g,17.2 mmol),隨後分批添加DMAP(140 mg,1.15 mmol)。使該混合物保持在室溫下並攪拌隔夜,隨後利用乙酸乙酯(約300 ml)稀釋並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有機相三次並利用鹽水洗滌一次。經硫酸鈉乾燥有機相並在減壓下濃縮。產物藉由矽膠層析利用異己烷及10%乙酸乙酯溶離進行分離以得到標題化合物(2.78 g,98%)。
步驟 b) (S)-(R)-2- 胺基丙酸第二丁酯 (I-2b)
在65℃下,將I-10a(2.77 g,11.3 mmol)及對甲苯磺酸單水合物(2.15 g,11.3 mmol)在EtOAc(45 mL)中之混合物攪拌16小時,隨後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自乙醚中結晶,得到標題化合物(3.20 g,89%)。
步驟 c) (2S)-(R)-2-(((4- 硝基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第二丁酯 (I-2)
在氮氣下,在-30℃下,將二氯磷酸苯酯(1當量)添加至化合物I-10b(3.15 g,9.92 mmol)在DCM(75 ml)中之溶液中,隨後逐滴添加三乙胺(2當量)。使該混合物保持室溫並攪拌隔夜,隨後冷卻至約5℃並以固體添加4-硝基苯酚(1當量,15 mmol),隨後逐滴添加三乙胺(1 eq g,15 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該混合物4小時,隨後減壓下濃縮,利用乙酸乙酯(40 ml)及乙醚(40 ml)稀釋並保持在室溫下隔夜。過濾出三乙胺-HCl鹽並在減壓下濃縮濾液。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利用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4.19 g,79%)。
以下化合物係根據製備I-2所述之程序利用適宜醇製備:
中間物 6 ,非對映異構體 -1 -2
利用SFC分離化合物I-6之兩個非對映異構體,得到I-6-非對映異構體-1及I-6-非對映異構體-2。
中間物 7

步驟 a) (S)-2- 胺基丙酸環辛酯 (I-7a)
將對甲苯磺酸單水合物(3.6 g,19.1 mmol)添加至L-丙胺酸(1.7 g,19.1 mmol)及環辛醇(25 ml,191 mmol)在甲苯(100 ml)中之漿液中。使該反應混合物在迴流溫度下加熱25小時並利用Dean-Stark分離器自反應中移除水。減壓下濃縮該混合物並使殘餘物保持在真空下隔夜。將乙醚(100 ml)添加至殘餘物(27 g)中。藉由過濾收集白色沈澱,利用乙醚(3×50 ml)洗滌並在真空下乾燥以得到標題化合物(4.84 g,68%)。
步驟 b) (2S)-2-(((4- 硝基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環辛酯 (I-7)
根據製備I-2步驟c所述之方法使化合物I-7a反應,得到標題化合物(4.7 g,76%)。
中間物 8

(2S)-2-(((4- 硝基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環庚酯 (I-22)
按照製備化合物I-7所述之程序,但使用環庚醇(27 ml,224 mmol)替代環辛醇,得到標題化合物(5.72 g,55%)。
中間物 9

按照製備I-2步驟c所述之程序,但使用(S)-2-胺基丙酸環己基酯替代(S)-2-胺基丙酸3,3-二甲基丁酯,得到標題化合物(10.6 g,82%)。
中間物 10

(S)-2-(( (4- 硝基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 2- 乙基丁酯 (I-10)
將(S)-2-胺基丙酸2-乙基丁酯(5 g,14.49 mmol)添加至氯磷酸雙(4-硝基苯基)酯(6.14 g,17.1 mmol)在DCM(50 ml)中之溶液中,在冰浴中使該混合物冷卻並逐滴添加Et3 N(4.77 mL,34.2 mmol)。15分鐘後,移除冷卻並在23℃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直至根據TLC顯示反應完全。隨後添加乙醚,過濾混合物並濃縮濾液且藉由矽膠管柱層析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2.05 g,82%)。
中間物 11

步驟 a) (S)-2- 胺基丙酸異丙酯 (I-11a)
在0℃下,將SOCl2 (29 mL,400 mmol)逐滴添加至L-丙胺酸之HCl鹽(17.8 g,200 mmol)在異丙醇(700 mL)中之懸浮液中。使該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隔夜,隨後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29.2 g,87%)。
步驟 b) (2S)-2-(((((S)-1- 異丙氧基 -1- 側氧基丙 -2- ) 胺基 )(4- 硝基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I-11)
在-60℃下,將二氯磷酸4-硝基苯酯(1.8 g,7 mmol)在DCM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胺I-11a (2.35 g,14 mmol)及三乙胺(7.7 mL,56 mmol)在DCM中之溶液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室溫,攪拌隔夜,濃縮隨後利用乙酸乙酯及乙醚稀釋並保持在室溫下隔夜。過濾出三乙胺HCl鹽,減壓下濃縮濾液且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利用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6 g,50%)。
中間物 12

步驟 a) (S)-2-(( 第三丁氧基羰基 ) 胺基 ) 丙酸新戊酯 (I-12a)
在-5℃下,將EDAC及DMAP分批添加至Boc-丙胺酸(18.9 g,100 mmol)及新戊醇(13.0 mL,120 mmol)在DCM(200 mL)中之溶液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在室溫下並攪拌72小時。添加EtOAc(700 mL)並利用飽和NaHCO3 溶液洗滌有機相三次且利用鹽水洗滌一次,隨後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利用己烷-EtOAc 90/10至80/20溶離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21 g,81%)。
步驟 b) (S)-2- 胺基丙酸新戊酯 (I-12b)
在-65℃下,將對甲苯磺酸(15.6 g,82.0 mmol)添加至Boc保護之胺I-12a(21.1 g,82.0 mmol)在EtOAc(330 mL)中之溶液中。使該反應混合物在-65℃下攪拌8小時,隨後保持室溫隔夜。隨後,過濾混合物並濃縮以得到標題化合物(21 g,78%)。
(2S)-2-(((((S)-1-( 新戊基氧基 )-1- 側氧基丙 -2- ) 胺基 )(4- 硝基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新戊酯 (I-12)
在-50℃下,在1小時內,將4-硝基苯酚二氯磷酸酯逐滴添加至胺I-12b(3.90 g,24.5 mmol)在DCM(100 mL)中之溶液中。使該反應混合物保持室溫,攪拌隔夜,濃縮隨後利用乙醚稀釋並於室溫下隔夜。過濾該混合物,減壓下濃縮濾液且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於利用異己烷-乙酸乙酯溶離進行純化以得到標題化合物(4.8 g,77%)。
中間物 32

(2S)-(R)-2-((( 全氟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第二丁酯 (I-32)
在-70℃下,在氮氣下,在15分鐘內將Et3 N(10.9 mL,78.1 mmol)逐滴添加至(S)-(R)-2-胺基丙酸第二丁酯之pTs鹽(12.0 g,37.7 mmol)在DCM(5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在1小時內,將二氯磷酸苯酯(5.61 mL,37.7 mmol)在DCM(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該混合物中。在-70℃下,使反應混合物再攪拌30分鐘,隨後在2小時內升溫至0℃並攪拌1小時。在20分鐘內,將五氟苯酚(6.94 g,37.7 mmol)及Et3 N(5.73 mL,41.1 mmol)在DCM(3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使粗製混合物在0℃下攪拌18小時,隨後濃縮。將殘留物溶於THF(100 mL)中,過濾出不溶物並利用THF洗滌多次。蒸發溶劑並來利用第三丁基甲醚研磨殘留物。過濾出不溶物並利用第三丁基甲醚洗滌。濃縮合併之濾液並利用正己烷/EtOAc(80:20;100 mL)超音處理粗製固體。過濾固體,利用正己烷/ EtOAc(80:20)洗滌,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之純磷立體異構體(2.3 g,13%)。
中間物 33

(2S)-2-((( 全氟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乙酯 (I-33)
標題化合物之純磷立體異構體係根據針對I-32所述之方法製備,但以(S)-2-胺基丙酸乙酯之HCl鹽(11.0 g,71.1 mmol)為起始物。產率為8.56 g,27%。
中間物 34

(2S)-2-((( 全氟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 2- 乙基丁酯 (I-34)
標題化合物之純磷立體異構體係根據針對I-32所述之方法製備,但以(S)-2-胺基丙酸2-乙基丁酯之pTs鹽(18.8 g,54.4 mmol)為起始物。產率為27.0 g,99%。
LC-MS 496.44 [M+H]+
中間物 35

(2S)-2-((( 全氟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丁酯 (I-35)
將二氯磷酸苯酯(12.4 mL,83.1 mmol)添加至(S)-2-胺基丙酸丁酯(26.4 g,83.1 mmol)在二氯甲烷(200 mL)中之冷(-20℃)漿液中。使該混合物攪拌10分鐘,隨後在15分鐘內逐滴添加Et3 N(25.5 mL,183 mmol)。在-20℃下攪拌該混合物1小時,隨後在0℃下攪拌30分鐘。使該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卻並添加全氟苯酚(15.3 g,0.08 mol),隨後逐滴添加Et3 N(11.6 mL,0.08 mol)。攪拌該混合物隔夜並緩慢升至20℃。添加乙醚並藉由矽藻土過濾該混合物,濃縮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利用石油醚/EtOAc(9:1 -> 8:2)溶離進行純化。合併適宜溶離份,濃縮並自石油醚/EtOAc(9:1)中結晶,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之純磷立體異構體(2.23 g,5.8%)。
中間物 36

步驟 a) L- 丙胺酸異丙酯鹽酸鹽 (I-36a)
在-7至0℃下,經30分鐘之時段,在冷卻下,將亞硫醯氯(80.2 g,0.674 mol,1.5當量)添加至2-丙醇(400 mL)中,隨後在0℃下,添加L-丙胺酸(40.0 g,0.449 mol)。將流量指示器及具有27.65%氫氧化鈉(228 g)與水(225 g)之混合物之洗滌器連接到出口。使該反應混合物在67℃下攪拌2小時,隨後在70℃下攪拌1小時並在20-25℃下攪拌隔夜。在47-50℃下,減壓(250 - 50毫巴)下自60℃浴中蒸餾出反應混合物。當蒸餾變得非常緩慢時,將甲苯(100 mL)添加至殘留油狀物中,繼續在48-51℃下,在減壓(150 - 50毫巴)下自60℃浴中蒸餾,直至變得非常緩慢。將第三丁基甲醚(tBME)(400 mL)添加至殘留油狀物中,在34-35℃下,在有效攪拌下,對兩相系統種晶。當觀察到結晶時,經一小時之時段將該混合物冷卻至23℃,藉由過濾分離出沈澱。利用tBME(100 mL)洗滌濾餅並在減壓下不加熱下乾燥到恆重,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67.7 g,90%)。
步驟 b) (S)-2-(((S)-( 全氟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I-36)
在0℃下,在氮氣下,將二氯磷酸苯酯(62.88 g,0.298 mol,1.0當量)添加至L-丙胺酸異丙酯鹽酸鹽(50.0 g,0.298 mol)在DCM(310 mL)中之溶液中,該添加藉由用DCM(39 mL)洗滌完成。使該混合物冷卻並經70分鐘之時段,在冷卻下,添加三乙胺(63.35 g,0.626 mol,2.1當量),保持溫度不超出-14℃,該添加藉由用DCM(39 mL)洗滌完成。在-15至-20℃下,將該混合物攪拌1小時,隨後加熱至-8℃並經42分鐘之時段,添加全氟苯酚(60.38 g,0.328 mol,1.1當量)與三乙胺(33.19 g,0.328 mol,1.1當量)在DCM(78 mL)中之溶液,保持溫度不超出0℃,該添加藉由用DCM(39 mL)洗滌完成。使該混合物在0℃下攪拌1小時,隨後在+5℃下攪拌隔夜。藉由過濾移除所形成之沈澱,並利用DCM(95 mL)洗滌濾餅。在5℃下,利用水(2×190 mL)洗滌合併之濾液。在32-38℃下,減壓(650 - 600毫巴)下蒸餾有機相,繼續蒸餾直至剩餘體積為約170 mL。得到部分結晶物。添加乙酸乙酯(385 mL),使所得之澄清溶液在43-45℃下在減壓(300 - 250毫巴)下蒸餾。繼續蒸餾直至剩餘體積為約345 mL。將澄清溶液冷卻至36℃,藉由添加根據J. Org. Chem., 2011, 76, 8311 – 8319所述製備之(S)-2-(((S)-(全氟苯氧基)(苯氧基)磷醯基)胺基)丙酸異丙酯之晶種(20 mg)誘導結晶。經1小時之時段,將該混合物冷卻至27℃,隨後經47之時段添加正庚烷(770 mL),再攪拌該混合物37分鐘。添加三乙胺(6.03 g,0.2當量),使該混合物在23-25℃下攪拌隔夜。藉由過濾分離沈澱。利用乙酸乙酯:正庚烷(1:9,80 mL)洗滌濾餅並在減壓(低於0.1毫巴)下不加熱下乾燥至恆重,得到呈白色結晶物狀之標題化合物(75.64 g,56%)。
1 H NMR (CDCl3 , 300 MHz) δ 7.38-7.32 (m, 2 H), 7.27-7.24 (m, 2 H), 7.23-7.19 (m, 1 H), 5.10-4.98 (m, 1 H), 4.20-4.08 (m, 1 H), 4.03-3.96 (m, 1 H), 1.46 (dd, 7.2, 0.6 Hz, 3 H), 1.26-1.23 (2xd, 6 H);
13 CNMR (CDCl3 , 100 MHz) δ 172.7 (d, J = 8.8 Hz), 150.4 (d, J = 7.1 Hz), 143.4-143.0 (m), 141.0-140.2 (m), 140.0-139.8 (m), 137.6-137.2 (m), 136.8-136.2 (m), 130.0 (d, J = 0.82 Hz), 125.8 (d, J = 1.4 Hz), 120.3 (d, J = 5.0 Hz), 69.8, 50.6, (d, J = 1.9 Hz), 21.8 (d, J = 1.9 Hz), 21.2 (d, J = 4.4 Hz);
標題化合物之結晶性質及NMR光譜資料與公佈資料(J. Org. Chem., 2011, 76, 8311-8319)一致,因此證實標題化合物之磷原子之S立體化學。
中間物 37

步驟 a) (S)-2- 胺基丙酸環己酯 (I-37a)
將乙醯氯(4.2 mL,59.3 mmol)逐滴添加至環己醇之攪拌溶液(50 ml)中,隨後添加L-苯丙胺酸(4.0 g,24.2 mmol)。將該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6小時,隨後減壓下濃縮,利用乙醚/己烷(1:1)研磨並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6 g,88%),該化合物未作進一步純化用於下一步驟。
步驟 b) (S)-2-(((S)-( 全氟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環己酯 (I-37)
在-70℃下,經30分鐘,將三乙胺(7.17 mL,51.5 mmol)逐滴添加至化合物I-37a(7.0 g,24.6 mmol)在無水DCM(42 mL)中之攪拌溶液中,隨後經1小時添加二氯磷酸苯酯(5.15 g,34.5 mmol)在無水DCM(21 mL)中之溶液。在-70℃下,使該反應混合物再攪拌30分鐘,隨後經2小時升溫至0℃並攪拌1小時。經1小時,將全氟苯酚(4.94 g,26.8 mmol)及三乙胺(3.74 mL,26.8 mmol)在無水DCM(28 mL)中之溶液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使該混合物在0℃下攪拌4小時,隨後在5℃下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並在減壓下濃縮濾液。將殘餘固體溶於EtOAc(300 mL)中,利用水(50 mL)洗滌,乾燥並在減壓下移除溶劑。利用20% EtOAc之己烷溶液研磨所得固體,過濾,利用己烷洗滌並乾燥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單一非對映異構體之標題化合物(3.0 g,21%)。
中間物 38

(2S)-2-(((4- 硝基苯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I-38)
在-78℃下,經30分鐘之時段,將苯酚(1.86 g,19.8 mmol)及三乙胺(3 mL,21.8 mmol)在無水DCM(5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二氯磷酸4-硝基苯酯(5 g,19.8 mmol)在無水DCM(4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使該混合物在此溫度下攪拌60分鐘,隨後在-5℃下,經15分鐘之時段,轉移到包含化合物(S)-2-胺基丙酸異丙酯(3.3 g,19.8 mmol)在無水DCM(40 mL)中之溶液之另一燒瓶中。在-5℃下,經20分鐘之時段,將第二份TEA(6 mL,43.3 mmol)添加至該混合物中。使該混合物在0℃下攪拌3小時,隨後減壓下移除溶劑。將殘餘物溶於EtOAc(200 mL)中並利用水(50 mL)洗滌,經Na2 SO4 乾燥並在減壓下移除溶劑以得到呈油狀之粗產物,隨後藉由管柱層析利用0-20% EtOAc/己烷梯度以及230-400目矽膠進行純化以得到約1:1比率之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藉由SFC分離非對映異構體,得到標題化合物,呈固體狀之異構體1(1.5 g,20%)及異構體2(1.5 g,18%)。
表1中所列之化合物利用適宜之胺基酸酯及苯酚,根據製備中間物1-38所述之程序製備,並分離非對映異構體。
表1
實例 1

步驟 a) 乙酸 ((2S,4S)-4-(2,4- 二側氧基 -3,4- 二氫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1a)
在125℃下,使化合物Tr-8(0.15 g,0.41 mmol)、1,2-二甲氧基乙烷(1.5 mL)及水(0.96 mL)之混合物在密封管中加熱48小時。反應完全後(TLC),將該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在減壓下移除溶劑。粗製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矽膠上利用3-7% MeOH/DCM梯度進行純化以得到呈固體狀之化合物1a(0.08 g,80%)以及呈固體狀之化合物1b(0.02 g)。
步驟 b) 1-((2S,4S)-2-( 羥甲基 )-1,3- 二氧雜環戊烷 -4- ) 嘧啶 -2,4(1H,3H)- 二酮 (1b)
在室溫下,使含化合物1a(0.08 g,0.31 mmol)之飽和NH3 之MeOH溶液(1.6 mL)在密封管中攪拌4小時。反應完全後(TLC),減壓下移除溶劑且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在60-120矽膠上利用5-7% MeOH/DCM進行純化以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0.06 g,90%)。
步驟 c) (2S)-2-(((((2S,4S)-4-(2,4- 二側氧基 -3,4- 二氫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1c)
在-5℃下,將氯化第三丁基鎂(0.57 mL,0.98 mmol,1.7 M THF)逐滴添加至化合物1b(60 mg,0.28 mmol)在DMPU(0.6 mL)中之攪拌溶液中。使該混合物在-5℃下攪拌30分鐘,隨後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在-5℃下,添加((全氟苯氧基)(苯氧基)磷醯基)-L-丙胺酸異丙酯(0.25 g,0.56 mmol)在無水THF(2.5 mL)中之溶液並在室溫下攪拌該反應混合物8小時。反應完全後(TLC),加水(15 mL)並利用EtOAc(30 mL)萃取該混合物。利用飽和氯化鈉溶液(10 mL)洗滌有機相,乾燥(Na2 SO4 ),過濾並濃縮,所得粗製物藉由管柱層析在230-400矽膠上利用4-5% MeOH/DCM梯度進行純化以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55 mg,38%)。MS (ES+) [484.0]+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 1.15-1.20 (10H), 3.73-3.75 (1 H), 4.11-4.27 (4H),4.84-4.90 (1H), 5.14 (1H), 5.51-5.53 (1H), 6.06-6.12 (1H), 6.26-6.27 (1H), 7.17-7.23 (3H), 7.36-7.40 (2H), 7.57-7.60 (1H), 11.37 (1H)。
實例 2

(2S)-2-(((((2S,4S)-4-(4- 胺基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2)
根據實例1步驟c所述之程序,使曲沙他濱(TR-9)(50 mg,0.23 mmol)與磷酸化劑I-36(0.26 g,0.58 mmol)反應,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0 mg,26%)。MS (ES+) 483.34 [M+H]+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 1.14-1.24 (9H), 3.32-3.38 (1H), 4.05-4.21 (4H), 4.84-4.26 (1H), 5.14 (1H), 5.68-5.70 (1H), 6.07-6.13 (1H), 6.23-6.25 (1H), 7.16-7.24 (5H), 7.34-7.39 (2H), 7.59-7.61 (1H)。
實例 3

(2S)-2-(((((2S,4S)-4-(4- 胺基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3)
根據實例1步驟c所述之程序,使曲沙他濱(50 mg,0.23 mmol)與磷酸化劑I-38(0.24 g,0.58 mmol)反應,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0 mg,35%)。MS (ES+) 481.0 [M-H]-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 1.14-1.20 (9H), 3.76-3.77 (1H), 4.10-4.18 (2H), 4.22-4.25 (2H), 4.84-4.87 (1H), 5.17-5.186 (1H), 5.69-5.70 (1H), 6.03-6.08 (1H), 6.24-6.26 (1H), 7.17-7.25 (5H), 7.36-7.40 (2H), 7.62-7.64 (1H)。
實例 4

(2S)-2-(((((2S,4S)-4-(4- 胺基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4)
根據實例1步驟c所述之程序,使曲沙他濱(50 mg,0.23 mmol)與磷酸化劑I-37(0.33 g,0.58 mmol)反應,得到呈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0 mg,22%)。MS (APCI) 599.47 [M+H]+
表2中所列之化合物利用適宜中間物,根據實例1步驟c所述之程序以純非對映異構體製備,I-編號非對映異構體-1或I-編號非對映異構體-2。
表2
類似地,表3中所列之化合物利用適宜中間物,根據實例1步驟c所述之程序以純非對映異構體製備。


表3
記錄所有示例化合物之NMR及MS數據從而確證其結構。
實例 35

(2S)-2-(((((2S,4S)-4-(2- 側氧基 -4- 棕櫚醯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異丙酯 (35 非對映異構體 1 35 非對映異構體 -2)
根據WO2008/030373中所述方法,利用棕櫚酸酐分別醯化化合物2及3,得到標題化合物。
實例 36

(2S)-2-(((((2S,4S)-4-(2- 氧基 -4- 棕櫚醯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氧基 )( 苯氧基 ) 磷醯基 ) 胺基 ) 丙酸甲酯 (36)
根據WO2008/030373中所述之方法,利用棕櫚酸酐醯化化合物27非對映異構體-2,得到標題化合物。
比較實例

步驟 a) (2S)-2-(( (4- 甲氧基苯基 )( 苯基 ) 甲基 ) 胺基 )-N-(2- 氧離子基 -1,3,2- 氧硫磷雜環戊烷 -2- ) 丙醯胺
在氮氣下,將2-氯-1,3,2-氧硫磷雜環戊烷溶液(0.542 g,3.80 mmol)逐滴添加至(S)-2-((雙(4-甲氧基苯基)(苯基)甲基)胺基)丙醯胺(1.40 g,3.58 mmol)及三乙胺(0.60 ml,4.30 mol)在二氯甲烷(8 ml)中之冰冷溶液中。使反應維持在室溫並攪拌過週末。將該溶液冷卻至0℃並緩慢地添加(第三丁基過氧基)三甲基矽烷(1.16 g,7.17 mmol)之庚烷溶液。使該反應混合物攪拌90分鐘,隨後真空濃縮。使殘餘物懸浮在乙酸乙酯(10 mL)中,藉由過濾移除鹽酸鹽並真空移除溶劑。使殘餘物溶解在無水乙腈(10 mL)中且所得溶液未作進一步純化用於下一步。基於31 P-NMR確定定量產率及80%純度。
步驟 b) ((S)-2-(( (4- 甲氧基苯基 )( 苯基 ) 甲基 ) 胺基 ) 丙醯基 ) 胺基磷酸氫 ((2S,4S)-4-(4- 胺基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在氮氣下,將DMAP(229 mg,1.88 mmol)添加至化合物Tr-9(100 mg,0.469 mmol)在無水嘧啶(5 mL)中之溶液中,隨後緩慢地添加(2S)-2-((雙(4-甲氧基苯基)(苯基)甲基)胺基)-N-(2-側氧基-1,3,2-氧硫磷雜環戊烷基)丙醯胺(361 mg,0.563 mmol)在無水乙腈(2 mL)中之溶液中。在氮氣下,使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46小時,隨後濃縮。殘餘物藉由製備型HPLC在Gemini-NX 5m C18 (100×30 mm)上利用在17分鐘內20% B至80% B之梯度以35 mL/min之流速進行純化。溶劑A:95%水,5%乙腈(10 mM乙酸銨);溶劑B:10%水,90%乙腈(10 mM乙酸銨)。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並冷凍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80 mg,26%)。MS (ES+) 664.26 [M+H]+
步驟 c) ((S)-2- 胺基丙醯基 ) 胺基磷酸氫 ((2S,4S)-4-(4- 胺基 -2- 側氧基嘧啶 -1(2H)- )-1,3- 二氧雜環戊烷 -2- ) 甲酯
將水(50 mL)添加至來自先前步驟之化合物(80.5 mg,0.121 mmol)之二氯甲烷溶液中,隨後添加乙酸(500 mL)。室溫下,將該溶液攪拌12分鐘,隨後添加TFA(75 mL)並使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5分鐘,利用甲苯(10 mL)稀釋,濃縮至乾並真空下乾燥。將殘留物溶於含10%乙腈之水(10 mL)中並利用含10%己烷之第三丁基甲醚(2×10 mL)洗滌。收集水層並冷凍乾燥隔夜以得到呈雙-TFA鹽形式之所需產物(80 mg),該產物根據LC-MS具有約75%之純度。所需殘留物藉由製備型HPLC在Hypercarb(21.2× 100 mm, I=271 nm)上利用0%至35%乙腈/水梯度液進行進一步純化。合併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並冷凍乾燥。MS (ES+) 364.10 [M+H]+
利用1 H及13 C NMR證實結構。
所選擇之示例性化合物之NMR資料:
化合物 8 非對映異構體 -1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 0.81-0.84 (6H), 1.20-1.22 (11H), 1.59 (1H), 3.82-3.97(3H), 4.08-4.16 (2H), 4.22-4.23 (2H), 5.16 (1H), 5.67-5.69 (1H), 6.05-6.10 (1H), 6.23-6.24 (1H), 7.16-7.23 (m, 5H), 7.34-7.38 (m, 2H), 7.60-7.62 (m, 1H)。
化合物 8 非對映異構體 -2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0.81-0.84 (6H), 1.22-1.27 (11H), 1.57(1H), 3.81-3.89 (2H), 3.95-3.98 (1H), 4.05-4.07 (1H), 4.10-4.20 (3H), 5.128 (1H), 5.68-5.69 (1H), 6.13-6.14 (1H), 6.22-6.24 (1H), 7.16-7.21 (5H), 7.34-7.38 (2H), 7.58-7.60 (1H)。
化合物 9 非對映異構體 -1
31 P NMR (DMSO-d6 ) δ 4.354。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1.24-1.26 (3H), 3.98-4.01 (1H), 4.12-4.14 (2H), 4.27-4.29 (2H), 5.00-5.08 (2H), 5.16-5.18 (1H), 5.64-5.66 (2H), 6.25-6.27 (1H), 6.34 (1H), 7.17-7.22 (2H), 7.31-7.33 (5H), 7.45-7.46 (2H), 7.55-7.59 (2H), 7.63-7.64 (1H), 7.74-7.77 (1H), 7.95-7.97 (1H), 8.08-8.11 (1H)。
化合物 9 非對映異構體 -2
31 P NMR (DMSO-d6 ) δ 4.159。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1.25-1.26 (3H), 3.97-4.01 (1H), 4.08-4.16 (2H), 4.23-4.29 (2H), 5.04-5.16 (3H),5.65-5.66 (1H), 6.26 (1H), 6.36-6.42 (1H), 7.17-7.24 (2H), 7.326 (5H), 7.41-7.49 (2H),7.57-7.64 (3H),7.74-7.76 (1H), 7.95-7.97 (1H), 8.10-8.12 (1H)。
化合物 11- 非對映異構體 -1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0.23 (9H), 0.78-0.82 (3H), 1.08-1.12 (3H), 1.20-1.22 (3H), 1.44-1.49 (2H), 3.77-3.79 (1H), 4.09-4.23 (4H), 4.67-4.72 (1H), 5.16-5.16 (1H), 5.69-5.70 (1H), 6.04-6.10 (1H), 6.23-6.25 (1H), 7.15-7.24 (4H), 7.48-7.50 (2H), 7.61-7.63 (1H)。
化合物 11 非對映異構體 -2
1 H NMR (DMSO-d6 , 400 MHz) δ0.22-0.24 (9H), 0.78-0.82 (3H), 1.10-1.11 (3H), 1.22-1.24 (3H), 1.46-1.50 (2H), 4.05-4.07 (1H), 4.11-4.22 (4H), 4.70-4.71 (1H), 5.14 (1H), 5.69-5.71 (1H), 6.07-6.11 (1H), 6.23-6.25 (1H), 7.16-7.24 (4H), 7.49-7.51 (2H), 7.60-7.62 (1H)。
為了前藥靶向肝,前藥之正確處理係至關重要的。前藥應在腸液中穩定,並在肝臟中在首過代謝中經肝酶處理以形成單磷酸鹽。隨後,所形成之單磷酸鹽在肝細胞中經細胞激酶合成代謝為活性三磷酸鹽物質。此外,抗癌藥物應對增殖細胞應有毒性。評價化合物之此等性質之適宜方法為例如如下所述。
在人類腸 S9 部分 (HIS9) 中以及在人類肝 S9 部分 (HLS9) 中之穩定性
在DMSO中製備各測試化合物之儲備溶液(10 mM)並儲存在-20℃下。開始實驗前,使測試化合物在50%乙腈水溶液中稀釋至500 µM。在50 mM磷酸鉀緩衝液(pH 7.4)中以250 μL總體積製備含有5 mM MgCl2 、1 mM NADPH及5 μM測試化合物之反應混合物。藉由添加人類肝或腸S9部分使得最終濃度為0.4 mg蛋白/mL起始反應(Xeno Tech)。使反應混合物在定軌振盪器上在37℃下培養。在所需時間點(0、10、30及60分鐘),取50 μL等分試樣並藉由與150 μL含內標之乙腈混合停止反應。由500 µM溶液藉由將溶液在煮沸之人類S9(0.4 mg蛋白/mL)、5 mM MgCl2 及50 mM磷酸鉀緩衝液(pH 7.4)中稀釋至5 µM之最終濃度來製備各測試化合物之標準溶液。將標準及樣品置於冰上30分鐘隨後以3 000 g在10℃下離心20分鐘,隨後將10 µL上清液與200 µL 50%乙腈水溶液混合。將含0.5 µM各測試化合物之50%乙腈水溶液注入LC/MS-MS中以測定子離子、去簇電壓(DP)、碰撞能量(CE)及碰撞室出口電壓(CXP)以進行LC/MS-MS法。利用具有QTRAP5500系統之C18柱分離化合物。流動相係由溶劑A(98%水、2%乙腈、0.1%乙酸或10 mM乙酸銨)及溶劑B(80%乙腈、20%水、0.1%乙酸或10 mM乙酸銨)組成。藉由0%至100%之溶劑B梯度進行化合物之溶離。注入5 µL標準點及樣品以進行QTRAP5500分析。
基於各時間點之峰面積相比於設定為5 µM之標準測定母化合物之量。利用Excel軟體,由測試化合物之消失曲線測定固有清除率(CLint )及半衰期(t1/2 )。
細胞毒性分析
在添加化合物前24小時,接種細胞。將各測試化合物(自100 μM連續稀釋)添加至Huh7(1.5×104 個細胞/孔)或 HepG2(1.5×104 個細胞/孔)中,並在37℃下培養5天。僅培養基對照用於測定最小吸收值以及未處理細胞值。在生長期結束時,將來自Polysciences Europe GmbH之XTT染料添加至各孔中。在600 nM之參考波長下利用Sunrise(Tecan)讀取450 nm下之吸收值,將僅培養基對照用作空白。藉由比較對化合物濃度繪製之抑制程度(相對於細胞對照)確定50%抑制值(CC50 )。將稀釋系列之結果擬合成s型劑量-反應曲線。
在此等分析中評價本發明化合物以評價在人類腸S9部分(HIS9)及人類肝S9部分(HLS9)中之穩定性,以及在HUH7、HEP3B及HEPG2細胞中之細胞毒性。結果彙總在表B1中。
表B1
na =不可用
三磷酸鹽形式分析
分析中,以一式三份測試各化合物。
在12孔板中使用新鮮人類接種之幹細胞(Biopredic, France)。使各孔接種0.76×106 個細胞並與10 µM化合物(0.1% DMSO)之DMSO溶液在1 mL培養基中在CO2 培養箱中在37℃下培養8小時。將在具有抗生素及10%胎牛血清之DMEM中生長之Huh7細胞接種於12孔板中,2×105 個細胞/孔。24小時後,添加1 mL含10 µM化合物之培養基並再培養細胞6-8小時。
藉由利用1 mL冰冷漢克平衡溶液pH 7.2洗滌各孔兩次,隨後添加0.5 mL冰冷70%甲醇使培養停止。添加甲醇後,立即藉由細胞刮刀將細胞層自孔底脫離並利用自動吸管來回吸取5-6次。將細胞懸浮液轉移到玻璃瓶並在-20℃下儲存隔夜。
隨後,使樣品渦旋振盪並在10℃下以14000 rpm在Eppendorf離心機5417R中離心10分鐘,各樣品係由多種濃度之前藥、游離核苷、以及單-、二-及三磷酸鹽組成。藉由插片,將上清液轉移到2 mL玻璃小瓶中並根據以下進行生物分析:
將內標(印地那韋(Indinavir))添加至各樣品中並在耦合至QTRAP 5000質譜儀之兩個柱系統上分析樣品(10 µL注射體積)。兩個柱系統係由兩個二元泵,X及Y,兩個轉換閥及自動進樣器組成。所用的兩個HPLC柱為Synergy POLAR-RP 50*4.6 mm,4 µm顆粒及BioBasic AX 50*2.1 mm,5 µm顆粒。LC流速為0.4-0.6 mL/min(在再調節步驟中使用更高流速)。
用於POLAR-RP柱之HPLC流動相係由10 mmol/L乙酸銨之2%乙腈溶液(流動相A)及10 mmol/L乙酸銨之90%乙腈溶液(流動相B)組成,BioBasic AX柱之HPLC流動相係由10 mmol/L乙酸銨之2%乙腈溶液(流動相C)及1%氫氧化銨之2%乙腈溶液(流動相D)組成。泵Y之HPLC梯度以0%流動相B開始並保持2分鐘。負載階段期間,使流動相通過POLAR-RP及BioBasic AX柱,並在POLAR-RP柱上捕集前藥、核苷及內標;而核苷酸(單-、二-及三磷酸)溶離到BioBasic AX柱上並捕集在此。
在下一步驟中,將來自POLAR-RP柱之流切換到MS並將流動相C自泵X切換到BioBasic AX柱。利用在約兩分鐘內0% B至100% B梯度溶離POLAR-RP柱上之化合物並利用多反應監測模式(MRM)以正或負模式分析。在最後一步中,將來自BioBasic AX柱之流切換到MS並利用約7分鐘直至50% D梯度溶離磷酸鹽,並利用MRM以正或負模式分析。在最後一步中,再新調節兩個柱子。隨後,藉由與標準曲線比較確定各化合物之三磷酸鹽濃度,該等標準曲線係藉由分析具有已知濃度之三磷酸鹽之標準樣品製得。使標準在與測試樣品相同之基質上跑樣。因為肝細胞供體之間磷酸化水準之變化,所以各輪分析中需要內標化合物以將不同輪次之結果彼此排序。
在說明書及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否則單詞『包含(comprise)』以及其變化形式『包含(comprises)』及『包含(comprising)』應理解為暗指包括所示整體、步驟、整體組或步驟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整體、步驟、整體組或步驟組。
文中所述之所有文獻(包括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之全文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

Claims (15)

  1. 一種由式Ia表示之化合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 其中: R1 為OR11 或NR5 R5' ; R2 為F; R5 為H、C1 -C6 烷基、OH、C(=O)R6 、OC(=O)R6 或OC(=O)OR6 ; R5' 為H或C1 -C6 烷基; R6 為C1 -C22 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R11 為H或C1 -C6 烷基; R13 為H、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或萘基,其中該苯基、吡啶基、苄基、吲哚基及萘基視情況經1、2或3個R22 取代; R15 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3 烷基、苯基、苄基或吲哚基; R16 為H、C1 -C10 烷基、C2 -C10 烯基、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3 烷基、苄基或苯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1、2或3個各自獨立地選自鹵基、OR18 及N(R18 )2 的基團取代; 各R18 獨立地為H、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3 -C7 環烷基; 各R22 獨立地選自鹵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氧基、苯基、羥基C1 -C6 烷基、C3 -C6 環烷基、C1 -C6 烷基羰基、C3 -C6 環烷基羰基、羧基C1 -C6 烷基、羥基、胺基、CN以及NO2 ,或連接至相鄰環碳原子之任意兩個R22 基團可組合形成-O-(CR23 R23' )1-6 -O-; R23 及R23' 獨立地為H或C1 -C3 烷基。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 為NH2 或NHC(=O)C1 -C6 烷基。
  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 為NH2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5 為C1 -C3 烷基。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5 為甲基。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6 為C3 -C10 烷基。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6 為2-丙基戊基或2-乙基丁基。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6 為苄基。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6 為C3 -C7 環烷基。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3 為苯基或萘基,其中任一者視情況經一或兩個R22 取代。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中R13 為苯基。
  1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係:
  1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係:.
  14.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佐劑、稀釋劑或載劑。
  15.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或溶劑合物,其用於治療癌症。
TW108134937A 2015-06-22 2015-08-26 治療癌症之前藥 TWI695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550858-3 2015-06-22
SE1550858 2015-06-22
WOPCT/EP2015/069370 2015-08-24
PCT/EP2015/069370 WO2016030335A1 (en) 2014-08-25 2015-08-24 Dioxolane analogues of urid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378A true TW201945378A (zh) 2019-12-01
TWI695841B TWI695841B (zh) 2020-06-11

Family

ID=584010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035A TWI687431B (zh) 2015-06-22 2015-08-26 治療癌症之前藥
TW108134937A TWI695841B (zh) 2015-06-22 2015-08-26 治療癌症之前藥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035A TWI687431B (zh) 2015-06-22 2015-08-26 治療癌症之前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68743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6226A (ko) 2000-10-13 2003-12-24 샤이어 바이오켐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개선된 세포간 전달을 보이는 디옥소란 동족체
GB0317009D0 (en) * 2003-07-21 2003-08-27 Univ Cardiff Chemical compounds
KR20090057050A (ko) * 2006-09-01 2009-06-03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조지아 리서치 파운데이션,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암치료를 위한 트록사시타빈 전구약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7431B (zh) 2020-03-11
TWI695841B (zh) 2020-06-11
TW201700487A (zh) 2017-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5609B2 (ja) 癌の処置のためのウリジンのジオキソラン類似体
IL228169A (en) Use of Phosphoramidate Derivatives of 5-Floro-2-Deoxyuridine for Cancer Treatment
TWI695841B (zh) 治療癌症之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