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044A - 含有導引線電活性探針之導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含有導引線電活性探針之導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044A
TW201945044A TW108114845A TW108114845A TW201945044A TW 201945044 A TW201945044 A TW 201945044A TW 108114845 A TW108114845 A TW 108114845A TW 108114845 A TW108114845 A TW 108114845A TW 201945044 A TW201945044 A TW 2019450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ire
core
hollow
electrical connection
hollow tub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3386B (zh
Inventor
丹尼爾 金
申東石
米查 帕瑞
沈玲希
巴維克 帕托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艾克斯公司
美商美國德州系統大學評議委員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艾克斯公司, 美商美國德州系統大學評議委員會 filed Critical 美商艾克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3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5Guide wires extendable, e.g. mechanisms for exten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74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openable, closable, expandable or deform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58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an electroactive polymer material, e.g. for steering purposes, for control of flexibility, for locking, for opening or clo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16Design of handles or shafts or gripping surfaces thereof for manipulating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33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s or coatings;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mechanical behaviours, e.g. stiffness, strength to transmit torq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5Guide wires having features for changing the stiff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75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72Electro-active or magneto-active materials
    • A61M2205/0283Electro-active polymers [E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58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al means, e.g. by using piezo materials, electroactive polymers, magnetic materials or by heating of shape memory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導管,其包括:一中空護套;一導引線,其可延伸通過該中空護套,其中該導引線包括:一可控制彎曲探針部件,一中空管狀中間部件,其連接到該探針部件,一電連接部件,其連接到該中空管狀部件,至少一第一電線,其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第一端上連接到一第一環周導體及在其第二端上連接到該探針端的一表面,及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第一環周導體。

Description

含有導引線電活性探針之導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管腔內導引線和導管領域,更具體係關於採用電活性聚合物探針端的導引線和導管領域。
導引線用於引導輔助護套,其沿著並透過導引線進入身體,例如哺乳動物身體,例如人體,的預期位置。在一種應用中,導引線通過患者皮膚和腔壁並穿過切口導入體腔,即血管,並且導引線的導入端或遠端被引導到內腔中或分支到或來自內腔中預期的位置,該內腔中導入導引線。
導引線導入系統的一問題在於要讓導引線遠端順應曲折的管腔幾何形狀之能力有限,以及將遠端導入交叉腔或分支腔至該導引線遠端所在管腔之能力有限。為了將導引線遠端導入分支腔中,導引線遠端必須可控從與管腔對準的位置,其中其到達分支管腔位置,移動到對準位置,由此導引線進一步向體內移動將導致導引線進入並跟隨分支腔。在一些情況下,分支腔(其位置是導引線遠端的目標目的地)與管腔相交,其中遠端以大角度存在,例如超過四十五度,並且在某些情況下超過九十度。
一種用於控制導引線遠端方位的方法包括導入電活性聚合物,該電活性聚合物與位於該電活性聚合物上至少兩不同位置的至少兩個電導體接觸。通過選擇性偏置至少一電導體,導引線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之方位可相對於導引線其餘部件可控制變化。當偏置移除時,其中具有電活性聚合物的導引線部件返回其自由狀態。通過將導絲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定位在導引線遠端或作為導引線遠端定位。導引線遠端探針的位置可由導引線的使用者來控制定位。
目前的導引線系統由於其結構,而受到許多可靠性和功能上的限制。電活性聚合物部件遠端的運動範圍具備固有的有限物理範圍,這限制了與目前受引導導引線夾高入射角,將導引線遠端定位至交叉腔之能力。此外,由於用於致動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該等導體必須連接到至少電偏壓或電接地之一者,以建立通過電活性聚合物的偏壓,該導引線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硬線連接到電壓源和接地,並且因此限制使用者對導引線的旋轉致動。
此外,導引線的幾何形狀非常小,構成直徑為1至4mm的桿子或管。提供偏壓通過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導體必須沿導引線延伸,或在導引線中延伸,並且與電活性聚合物表面之連接,或與電活性聚合物表面接觸的電極之連接小且易碎,導致頻繁的斷路情況,使得使用者無法遙控導引線的遠端。
在此,提供一種併入一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導引線系統,其中導引線的遠端探針相對於導引線主體的定位範圍可通過大於90度的角度來實現,例如在WO 2017136729 A1及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39,346號中所揭示,其併入本文供參考。另外,該導引線系統設置用於無限旋轉,同時保持電壓源、電接地或兩者之間的導電路徑,從導引線所要導入的身體外部位置到該電活性聚合物的內壁或側面,例如,在導引線的近端或附近導入。此外,提供電導體和電活性聚合物之間改良的連接範例。
在一態樣中,該導管包括:一中空護套;一導引線,其可延伸通過該中空護套,其中該導引線包括:一可控制彎曲探針部件,一中空管狀中間部件,其連接到該探針部件,一電連接部件,其連接到該中空管狀部件,至少一第一電線,其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第一端上連接到一第一環周導體以及在其第二端上連接到該探針端的一表面,及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第一環周導體。
在另一態樣中,該導管包括:一可控制彎曲遠端部件,一中空管狀中間部件,其連接到該遠端部件,一近端電連接部件,其連接到該中空管狀部件,至少一芯體,其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一近端上連接到一近端電連接部件以及在其一遠端上連接到該遠端部件的一探針端之表面,及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近端電連接部件。
請即開始參考第一圖和第二圖,其中顯示第一圖中的一導引線系統10,其包括第二圖中完全顯示的一導引線12、圍繞導引線12的大部件長度之一護套20,及置放在導引線12的近端上之一電源連接器21。導引線12由形成其中間部件的一中空管狀轉軸14、形成其遠端的一電連接部件16(第二圖和第十六圖)及形成其近端的一可控制彎曲部件18所構成。在說明書中,顯示導引線12為沿大致直線路徑延伸,並且顯示處於自由狀態,即跨其上沒有施加電偏壓的可彎曲部件18具有曲線或彎曲22。第二圖中將彎曲22顯示為具有以點24為半徑中心的連續曲線,並且可通過在圓形或彎曲心軸上按壓該可控制彎曲部件,以使該可控制彎曲部件符合其彎曲表面而形成。或者,形成可控制彎曲部件18中預彎曲部件的彎曲22可僅沿著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一小部件,換句話說僅在一部件長度上形成,使得通常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筆直部件從該彎曲的一或兩側延伸。還可考慮其他彎曲,例如沿著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長度包括兩或多個彎曲角度之複合彎曲。
如第三圖所示,在一態樣中,可控制彎曲部件18由夾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34的相對側上直接形成或結合至此的電極36、38間之電活性聚合物部件34構成。
通過形成可控制彎曲部件18為包括在其自由狀態下偏離直線路徑,例如通過在其自由或未通電狀態下提供彎曲或曲線,在與第一圖所示中空、管狀轉軸14的連接位置上,切線32對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探針30之方位可位於與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切線33夾約0°與約90°之間的角度θ。在說明書中可預期,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探針30之切線32可於其與中空管狀軸14或其它中間構件的連接位置之切線夾大於90度的角度。例如,如果該可控制彎曲部件的探針30在其自由狀態下與中空管狀轉軸14的末端方位夾45度角,並且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末端30可通過其可電活性聚合物的電活性彎曲+/- 45度之角度,因此探針30可在操作者的控制下,相對於可控制彎曲部件18到中空管狀轉軸14的連接位置方位從0到90度,即角度θ的範圍在約0到約90度之間。如果可控制彎曲部件18可在+/- 60度之間以相同的預彎曲條件以控制方式致動,則角度θ以可控制方式建立在-15度和+ 105度之間。通過選擇該預先彎曲的彎曲角度及可控制彎曲部件的可彎曲性,導引線系統10的操作者或使用者可用可控制方式選擇探針30相對於中空管狀轉軸14所要的方位,以允許定位導引線12的末端30,而在曲折的腔內解剖結構中建立其定位,包括進入分支腔。
在本說明書,在一態樣中,可控制彎曲部件18構成具有條狀的電活性聚合物基底,在該條帶的相對側上具有相對的電導體。例如,如第三圖所示,電活性聚合物部件34的條帶40包括相對的寬面44、46和相對的窄面48,其中每一窄面48跨越兩寬面44、46之間。寬面44、46顯示成具有矩形輪廓,但是可想到其他輪廓,在平面圖中,例如三角形、截頭三角形多邊形,或其他多邊形或彎曲的側面形狀。在每一寬面46、48上設置一碳層42,通過將該層壓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34上並且在碳層42上方覆蓋金屬電極50,而將其壓並黏合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34上。通過在寬面44或46之一者上形成碳層42之一者比另一寬面44或46上的碳層更厚,碳層42中固有不同的應力使得可控制彎曲部件18沿其長度固有形成連續曲線,如第一圖和第二圖所示。碳層42的相對厚度決定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遠端54之切線32與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近端56之切線33間之總角度差(角度θ)。通過在從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近端56到遠端54或探針30之長度上,將不同厚度的每一碳層42維持為恆定厚度,該連續曲線將由於以下方式固有形成:兩碳層42的內部應力在從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近端56到遠端54之長度上具有恆定差異,其以點24為中心。每一金屬電極50設置在碳層42上,以形成高導電路徑,在每一寬面44、46的長度和寬度上分佈電力,從而在各個電極50上保持均勻的電壓電位。例如,電極50可由濺鍍或氣相沉積的金、銀、鈀或鉑層形成,其中每一電極都具有相同或幾乎相同的厚度。碳層42可包括碳基材料,例如碳化物衍生的碳、碳奈米管、石墨烯、碳化物衍生的碳和聚合物電解質構件之複合物,以及碳奈米管和聚合物電解質構件之複合物。
或者,電極50本身可由形狀記憶型材料形成,例如鈦鎳(NiTi)合金或NiTi基合金,通過濺鍍、氣相沉積或其他沉積或結合方法形成於可控制彎曲部件18上。在此態樣中,例如通過在處理室中同時濺鍍鎳和鈦目標而形成的NiTi合金薄層,沉積在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寬面44、46上。此後,在該可控制彎曲部件上施加所要的彎曲,例如連續彎曲或尖銳彎曲型彎曲。然後,將可控制彎曲部件18冷卻到足以引起合金內相變化的溫度,將內相結構從奧氏體改變為馬氏體,並且可控制彎曲部件18返回到直線或近似直線,如第三圖所示的構造,使得它可插入到輸送護套或其他護套中,並且允許加熱回到內相變回奧氏體的溫度,同時可控制彎曲部件18仍然在護套20內。形狀記憶型材料也可沉積在預彎曲的可控制彎曲部件18上。
在說明書中,該形狀合金記憶型材料當成電極材料。當護套的遠端插入體腔或其他身體區域時,一旦該可控制彎曲部件從護套的遠端向外推動,如果在電活性聚合物上沒有施加偏壓或電位,則其將在冷卻並彎曲回到扁平或直線輪廓之前恢復到其彎曲形狀。因此,通過在電活性聚合物上施加偏壓或電位,可以改變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輪廓。
請即參考第四圖和第五圖,顯示用於將諸如電容器或電池這類電源的+和-端子連接到相對電極50的連接範例。 在說明書中,導引線系統10包括導引線12、圍繞導引線12大部件長度的護套20,以及位於導引線系統近端的電源連接器21,如第一圖所示。導引線12如第四圖所示來設置,包括大致第一管狀部件60、可控制彎曲部件18,以及設置在第一管狀部件60的遠端64與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近端66之間並且互連之順應性構件62。在說明書中,順應性構件62構成一螺旋彈簧,其具有沿其長度在管狀第一部件60和可控制彎曲部件18之間,以大致相等間距間隔開的螺旋環部68。順應性構件62提供順應支撐,當導引線總成10被引導到腔的內部時,該順應支撐可順從體腔的曲折解剖結構。此外,為了將相對的電極50連接到電源,第一電線70(第五圖)連接到電極50與位於一般管狀部件60外表面上的第一端子72之一者並在其間延伸,並且第二電線71(第五圖)連接到電極50與位於一般管狀部件60外表面上比第一端子72更靠近一般管狀部件60的近端84之第二端子73之另一者並在其間延伸。
請即參考第五圖和第六圖,每一電線70、71都包括外絕緣塗層86以及終止於形成該等端子的大致平坦梯形部件90之內部導電芯體88。每一電線70、71之一者使用導電黏合劑92(例如金膏)連接到該可控制彎曲部件上電極50之一者,從而在電線70、71與端子90之間提供電流連接。如第七圖和第八圖所示,一旦端子90附接到可控制彎曲部件18中電活性聚合物兩側上的電極50,該電活性聚合物進一步塗上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和聚對二甲苯,並且電線70、71的相對末端穿過順應性構件62並連接到端子80、82之一者,以收納在電源連接器21中,例如通過使用導電黏合劑來將電線70、71的每一導電芯體88連接到端子80、82中相應的端子。這可通過在端子80、82或其他機構的管狀外殼內提供穿過端子80、82的孔,並使導電芯體88向內並穿過該孔來實現。端子80、82圍繞管狀部件60的周圍,並且在管狀部件60的長度方向L上彼此相隔。如第四圖所示,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近端用黏合劑94(例如聚醯亞胺或UV固化劑)黏合至順應性構件62的遠端,該黏合劑也涵蓋導電黏合劑92。
請即參考第九圖和第十圖,顯示電源連接器21到導引線12的可控制彎曲部件18之連接範例。在說明書中,電源連接器21包括外部、通常為右環形的殼體100和收納其中的插入件96,構成具有錐形入口孔102,該孔通像沿其長度具有槽開口108的管道104,以及懸臂部件98,其在槽開口108上延伸並與之相隔。錐形入口孔102的最大外徑略大於殼體100的內徑,並且懸臂部件98的側壁110彎曲,以模仿殼體100內徑的曲率,從而允許插入件96壓入殼體100並將插入件96在殼體100內置中。在懸臂部件98面向溝槽開口108的側表面上設置有彼此電隔離的第一端子112和第二端子114。管道104的尺寸設計成允許導引線12的近端進入其中,並允許殼體100和導引線12相對於彼此旋轉。在說明書中,電源通過鋼纜106連接到dc電源,例如連接到ac電源的可變輸出、使用者可控制AC到DC轉換器的輸出。鋼纜106包括在其中延伸的兩根電線116、118,並且每根電線116、118之一者連接到連接端子112、114之一者,以允許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電極50選擇性偏壓。
導引線12的近端經由錐形入口孔102插入殼體100中,由此導引線12抵住管道104的基底120接地。第一和第二端子112、114構成導電材料的條帶,例如銅,並且每一者都包括覆蓋溝槽開口108的凸起部件。第一和第二連接端子112、114彼此相隔距離124,使得其凸起部件的中心彼此相隔與第一和第二端子80、82中心之間距離相同的距離。這允許導引線12的近端稍微往殼體100向外與向內移動,而不會斷開電源與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34上電極50間之電路。同樣地,端子圍繞導引線12周圍延伸,導引線12的旋轉方向不會影響通過殼體100的電路。導引線12可以固定到殼體100,例如通過壓配至導管104中,或可在管道104的基底120與導引線12之間塗抹黏合劑。或者,導引線12不需要固定到殼體100,並且導引線12可在其中旋轉而不會破壞連接端子112、114與端子80、82的接觸。
請即參考第十一圖和第十二圖,顯示電連接範例至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電極50之替代構造。在說明書中,電線71在導引線12的中間部件14處從第二端子82延伸,並從此延伸並穿過導引線12的中間部件14、16(第二圖),並以相同於第七圖和第八圖所示的方式連接到可控制彎曲部件18上電極50之一者。相反,相較於第七圖和第八圖中的長度,電線70縮短,並且僅在電連接部件16的遠端上第一端子80與可控制彎曲部件18的電極50另一者之間連接。在說明書中,中間部件14、16均由導電材料構成,例如其他生物相容導電部件的不銹鋼。中間部件14的一部件126當成第二端子。電線70的末端128可以狗腿方式彎曲,使得其偏轉抵住中間部件14、16的內部部件,以允許其間的滑動電接觸。
請即參考第十三圖和第十四圖,顯示將電線70、72連接到端子80、82的連接範例,該連接範例的每一者都相同,但是沿著導引線12的長度間隔。在說明書中,導引線12的管狀轉軸14之近端包括電絕緣轉接器130,其包括在其中部件延伸的小直徑部件134、大直徑部件132,其中在小直徑部件134與大直徑部件132之間形成的環形凸緣140與導引線12的末端相隔。電線72之上包括絕緣體,其在小直徑部件134的外壁之間延伸,至形成於導引線12的環形端壁136與環形凸緣140間之間隙138中。剝離或移除電線72的該部件上延伸到間隙138中之絕緣部件,以露出其導電芯體。端子82構成圓柱形導體,並且其位於間隙138中。環形端壁136上包括絕緣塗層,在導電導引線的環形端壁和導電端子80之間置放單獨的絕緣墊圈。往導引線12方向按壓或推動大直徑部件132以固定端子,使電線72的導電芯體沿其內環周接觸,以完成電線70與端子的連接,如第十四圖所示。儘管已經以單一端子來說明連接範例,但是通過提供具有延伸通過其大和小直徑部件的孔之中空轉接器130,將第二電線72拉過其中,並將第二轉接器的第二小直徑部件往內插入具有第二端子的孔,第二端子82可電連接到第二電線72的導電芯體。
請即參考第十五圖至第十七圖,顯示含引導管150的導引線系統10之總成。一開始,在導引線12從電源連接器21移除的情況下,引導護套從導引線的中間部件16末端引導到導引線上,並沿方向152推動以覆蓋導引線12。引導管150在其近端包括操縱器156。引導管150和導引線12合在一起,使得中間部件16在其操縱器156末端處從引導管150向外延伸,如第十六圖所示。然後,將中間部件16插入電源連接器21的孔中。
在導入裝置的此態樣中,如第十八圖所示,導引線和基於電活性聚合物的導入裝置200之額外組態包括一控制和電力模組218,其包括一電源和控制盒220,一電引線部件222、其上具有柔性管狀保護覆蓋物234並且從控制和電力模組220延伸並終止於連接盒228,以及一導引線216,其包括由形成為中空微管(hypotube) 260的外部護套形成之中空護套240,其具有可收納於連接盒228的第二端264和遠離其第一端262,中空微管260選擇性從連接盒228延伸(請參考第二十圖)。如第二十圖和第二十一圖所示,中空微管260在其中包括由錐形芯體250形成的芯體,並且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從其第一端262延伸。在該導入裝置200組態中,線圈280定位在中空微管260內的位置上錐形芯體250的一部件上。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與控制和電力模組218的電源之連接通過導電錐形芯體250和中空微管260發生,導電錐形芯體250和中空微管260之每一者連接到電引線部件222中的單獨導體,並且線圈280與適當的絕緣塗層一起提供柔性支撐,在緊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區域處,將中空微管260和錐形芯體250彼此電隔離,其中可預期發生中空微管260和導絲250的顯著彎曲。例如,錐形芯體250電連接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並且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相對第二側274電連接到中空微管260。為了便於導入,中空微管260可包括從其第一端262延伸到第二端264的聚合物護套。
請即參考第十九圖,顯示錐形芯體250,其中沿其長度的部件被移除。錐形芯體250包括從其第一端254延伸的主要部件252,及在第一端254的方向上從其第二端256延伸的錐形部件258。在說明書中,錐形芯體250的長度中大約15%由錐形部件258形成,其在接合點「J」上從主要部件252連續延伸,其中發生在第二末端256之處的錐形部件258之最小外徑d,沿其長度約為主要部件258的外徑D之約30%。例如,在錐形芯體250的總長度「L」為例如200公分(或2米)的情況下,錐形部件258將從距離其第二端256的連接盒228之遠端延伸30cm的長度「l」到錐形芯體250的接合點J。另外,在主要部件252的直徑D例如是0.20 mm的情況下,錐形部件258從接合點J上主要部件252到其遠端、第二端256,以在外徑(D至d)的長度「l」上連續,即線性減小的方式逐漸減小,使得在導引線遠端256上的外徑「d」為0.064mm量級。 雖然錐形部件258的錐度在說明書中描述為隨錐形部件258的長度發生直徑線性減小,但是同樣可以考慮沿著從主要部件252到遠端256的長度「l」之直徑非線性減小。錐形芯體250中與其遠端256相鄰的錐形部件258之錐度降低了錐形芯體250在此處的剛性,並且還在錐形部件258與中空微管260的內徑之間產生間隙空間,用於將導電電線圈280收納其間。
請即參考第二十圖,以剖面顯示中空微管260,顯示錐形芯體250在中空微管260的內環周284之內並沿著延伸,並且線圈280圍繞錐形芯體250的錐形部件258與其遠端256鄰近之部件延伸,並且同樣在中空微管260的內環周284內延伸。中空微管260和錐形芯體250各自提供單獨的電流路徑,以支援電壓信號或電流選擇性地置放或維持在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相面對之第一和第二側面272、274上的薄電極上,例如金或銀層。在說明書中,導電引線300(第二十一圖)從錐形部件258的外環周表面延伸,以連接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如第二十一圖所示,導電引線300包括一第一大致扁平的第一部件302、一從此延伸並遠離錐形芯體250中錐形部件258的遠端第二端256之彎曲部件304、一延伸自彎曲部件304的引線部件306、及一第二大致扁平的部件310。扁平的第一部件302與導引線250的錐形部件258電接觸,例如通過點焊,並且第二扁平部件310連接到電活性聚合物構件270的第一側272,例如通過用第一導電層384彼此相黏。
在本說明書的中空微管260是第二十二圖所示的薄壁導電套管s,例如,生物相容的不銹鋼管,具有可收納在連接盒228中的第二管端264,及設置有一接收槽312,該槽具有高度或寬度314略大於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厚度316(第二十圖)之第一管端262。通過將接收槽312的寬度314設置為略大於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厚度316,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可與接收槽312的內壁隔開,並因此之電隔離。中空微管260還包括從其相對的環周側向內切割的多個橫切槽318(請參考第二十二圖和第二十三圖),以留下在某些成對槽之間沿環周延伸的一成對的相對腹板320。橫切槽318僅形成於中空微管260的一部件中,該部件與其第二端256相鄰並且與接收槽312的基底略微間隔開,並且在組裝之後沿著中空微管260的長度稍微比設置在其中的錐形芯體250中錐形部件258之長度還要遠,並且橫切槽318是漸進的,在腹板320的環周跨度尺寸上,以及橫切槽318彼此的間隔上。在說明書中,該等槽經過雷射切割成包括中空微管260的連續材料管,但是可用其他方式設置,例如物理切割或銑削、圖案蝕刻或其他機構。考慮到中空微管260處於未彎曲或未扭曲狀態,如第二十四圖所示並且具有中心線322,每對橫切槽318以與中心線322垂直(90度)的角度延伸通過中空微管260的壁324,其中從形成每一橫切槽318的環周跨度之中心所切割的深度,定義在中空微管260的外壁324上橫切槽318的環周跨度,以及剩餘環周跨度,其包括在每對直接相對橫切槽318的每一端之間環周延伸之腹板320。
第二十二圖描述一組這樣的橫切槽318,其中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長度方向上之該槽頻率,相對於沿著中空微管260從其中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收納於接收槽312內的第一端262之距離而變化。在說明書中,存在四組槽318a-d,每一槽具有彼此不同的間距、不同的槽深度或兩者的組合,延伸通過中空微管260,其中最深的橫切槽318存在於槽318a的第一區域中,該區域鄰近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並與接收槽312間隔開,並且這些橫切槽318同樣在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長度方向上彼此最接近地間隔開。第二組槽318中的橫切槽318鄰近第一組槽318a設置,使得第一組槽318a位於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和第二組槽318b之間。第二組槽318b中的橫切槽318在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長度方向上交錯,使得在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處相同中心線322長度位置上該中空微管的四周相對側上,並不形成圍繞在中空微管260四周彼此相鄰的橫切槽318。相反,其在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方向上,與第一組槽318a中該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長度方向上內之相鄰槽318線性交錯相同的距離。在第三組槽318c中,橫切槽318再次沿四周彼此相對,並且在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長度方向上具有比第一組或第二組槽318a的間距b更大之間距,並且第二組槽318b設置在第一組槽318a與第三組槽318c之間。第四組槽318d設置在穿過中空微管比其第一端262更遠離第三組槽318c的位置,並且這些槽包括相對的橫切槽318之配對,每對槽往遠離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56之方向,在中空微管260的中心線322長度方向上相隔漸行漸遠。
另外,在一些槽組中,其相對於彼此角度分佈,沿著中空微管的長度方向變化。例如,第二十三圖顯示在中空微管260的長度方向上彼此直接相鄰的兩對橫切槽318、318'之側壁角度。在說明書中,槽318的基壁(實線)以角度A延伸到參考方向D1,並且第二組槽318'的基壁(虛線)相對於參考方向A以角度B延伸, 其中角度B小於角度A。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組槽318a-c中,每一相鄰橫切槽318以與參考方向不同的角度切割,並且在中空微管260長度方向內一個橫切槽318的角度與下一個橫切槽318的角度差異在每一槽組318a-c內都相同。這導致橫切槽318的方位往中空微管的長度方向推進,從而由腹板320形成的樞軸位置同樣在其長度方向上圍繞中空微管260四周推進,這允許更大程度的中空微管260彈性。在此中空微管中,在第一至第三組槽內中空微管長度方向上從橫切槽318到橫切槽318'之角度差相同,並且在10到11.25度的量級。在每種情況下,從橫切槽318到橫切槽,角度變化的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在第四組槽318d中,每對相鄰橫切槽318與相鄰對橫切槽318偏移大約90度。另外,在第一組槽318a的橫切槽318間距為0.0013英吋之情況下,第一組槽318a的第一橫切槽318沿著管長度與槽底部相隔0.200 mm,槽312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向內延伸0.400 mm,並且槽312的厚度約為0.120 mm。中空微管260例如由不銹鋼構成,並且具有0.0140英吋量級的外環周以及0.0100英吋量級的內徑。
如第二十圖、第二十二圖和第二十四圖所示,在第二十四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已移除第一組槽318a的一部件,中空微管260包括在槽312的基底與最接近基底的橫切槽318之間延伸的連續外表面部件326。錐形芯體250的第二端256在其長度方向上位於中空微管260的內側,並且導電引線300從此延伸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槽312包括相對的第一和第二側壁328、330,並且中空微管260通過導電黏合劑332或通過其他機構電連接到第一側壁328,並且使用一層絕緣貼或黏合劑334與第二側壁330電隔離。因此,中空微管不會在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中接收槽312之第一與第二側壁328、330之間形成短路,如第二十二圖所示。
為了將錐形芯體250和中空微管260連接到不同的電源,例如單個DC電源的不同輸出端子,錐形芯體250的第一端254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向外延伸。並且每個都可收納在連接盒228中的開口340內。請參考第二十五圖,第一介電套管342、中空連接帶344、第二介電套管346和假電極348按此順序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延伸。錐形芯體250的主要部件252之一部件延伸通過第一介電套管342、中空連接帶344、第二介電套管346和假電極348。錐形芯體250通過電連接到中空連接帶344的內部,而電連接到中空連接帶344,但是不與第一和第二介電套管342、346或假電極348中的任何一個電連接。連接盒包括第一端子350、第二端子352、第三端子354和第四端子356,每一端子沿著連接盒228中的開口340彼此間隔開,並且每一端子都包括延伸到連接盒228的開口中之一部件。第一和第二端子350、352從開口340向內延伸的部件間之距離至少與第一介電套管342的長度一樣大,第二和第三端子352、354從開口340向內延伸的部件間之距離至少與第二介電套管346的長度一樣大,並且第三和第四端子354、356從開口340向內延伸的部件間之距離為差異348。錐形芯體250的第一端254從假電極348向外延伸,並設定假設電極348的末端與開口340的基底間之間隔。
通過將假電極348、第二介電套管346、連接帶344、第一介電套管342以及中空微管260與其末端264相鄰並且錐形芯體250延伸通過的部件插入開口340, 並且將其推入直到錐形芯體250的末端254接合開口240的基底,第一端子350將與中空微管260的外部電接觸,第二端子353將與中空連接帶電接觸,並因此與其內的錐形芯體250電接觸,並且第三和第四端子354、356將與假電極348電接觸。通過從電源(未顯示)的一個端子將電流傳遞到第三和第四端子354、356之一者,並將第三和第四端子354、356另一者連接到電源的另一端子,電流將流過假電極348,以指示假電極並且因此連接至此的中空微管250、導引線260以及中空連接帶344正確置放在連接盒228內,以允許電壓分別通過錐形芯體250和中空微管260,選擇性出現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側272、274上。四條電線360-366從控制和電源模組220通過電引線部件222延伸到連接盒228中。第一電線360連接到第一端子350,第二電線362連接到第二端子352。例如,可通過第一電線360提供正電壓並且通過第二電線362提供負電壓或接地電壓,以使電活性聚合物部件沿第一方向彎曲。反轉這些電壓將反轉彎曲方向。如前所述,提供給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和第二側272、274的相對電壓,無論是極性(+或 -)還是大小,都控制其彎曲的方向和程度。第三和第四電線364、366分別連接到第三和第四端子354、356,並且其相對的末端連接到與連接第一和第二電線360、362的電源不同之電源(未顯示),例如相對的電池極性(+,-)。當第三和第四端子354、356與假電極348同時接觸時,這完成指示連接盒228正確連接到系統的電路,這可通過電路中的LED或其他信號元件的明滅來指示。
請即參考第二十七圖至第三十四圖,顯示導入裝置200的製造順序部件。為了防止錐形芯體250與中空微管260之間短路,錐形芯體的外表面覆蓋有絕緣塗層。例如,聚對二甲苯可沉積在錐形芯體250上,以通過使用黏合促進劑的氣相沉積在其上形成絕緣塗層370(第二十七圖),或者可將錐形芯體250浸入電絕緣環氧樹脂中以形成絕緣塗層,或可使用其他方法來形成絕緣塗層。然後,線圈280在錐形部件258直接鄰近錐形芯體250的第二端256之部件上滑動,並用非導電黏合劑372固定到其上,例如置於線圈280的內徑與錐形部件258的外環周之間以及線圈280之上的不導電丙烯酸黏合劑,如第二十八圖和第二十九圖所示。然後,引線300的第一通常扁平部件302在其第二端處連接到錐形芯體250的外表面,通過局部去除此處的絕緣塗層370,然後焊接或以其他方式將其結合在一起,如第二十一圖所示。
然後將錐形芯體250的第一端254(其具有附接其上的引線300和線圈280)饋送到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中,直到錐形芯體250的第一端254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向外延伸,並且引線部件306從彎曲部件306延伸出來,並且引線的第二通常扁平部件310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向外延伸。如第三十圖所示,不導電黏合劑用於在不導電黏合劑372與中空微管260的內表面之間形成至少與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262相鄰之不導電結合層376。這確保了錐形芯體250和中空微管260相對於彼此的位置。
現進行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與中空微管260的固定。黏合劑378的塗層設置在接收槽312的基底380上,並且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固定端插入接收槽312中並與黏合劑378接觸,使得在接收槽312中電活性聚合物的該部件與接收槽312中相對的第一和第二側壁328、330之間存在一間隙,如第三十一圖所示。槽312的第二側與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之間的間隙填充有絕緣填充物382,其中填充物382延伸超過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並且該填充物同樣覆蓋引線300的引線部件306,但是露出第二通常扁平部件310,如第三十二圖所示。然後,第一導電層384實體上覆蓋暴露的第二扁平部件310,並電連接扁平部件310與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第二導電層386填充在接收槽312的第一側壁328與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二側274之間,並且沿著中空微管260的第二側274向外延伸,以將中空微管260與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第二側274電連接,如第三十三圖所示。第一和第二導電層384、386由例如導電膏、導電環氧樹脂或另一種導電黏合劑材料構成。
然後,緊鄰其第一端262的中空微管260、及第一和第二導電層384、386及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緊鄰部件都覆蓋一薄密封劑層(例如矽氧烷),接著是黏合劑塗層,如聚對二甲苯,然後是第二密封劑,如矽氧烷(第三十四圖)。聚對二甲苯較佳以氣相塗覆在導入裝置的相關部件上,而矽氧烷可通過浸鍍塗覆其上。
為了使用導入裝置,然後讓第一介電套管342、中空連接帶344、第二介電套管346和假電極346在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延伸的錐形芯體250之該部件上滑動,並用黏合劑固定在其上。使用不導電黏合劑將第一介電套管342、第二介電套管346和假電極346固定到錐形芯體250,並且用導電黏合劑或壓配連接將中空連接帶344和錐形芯體250固定在一起,以確保其間的電連接。控制盒220配置有按鈕、撥動開關或其他觸覺元件,操作員可利用該元件通過移動或按壓觸覺元件,選擇性將所需極性和大小的電壓施加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第一側272和第二側274,以實現其相對於第二圖中可彎曲部件18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所示之效果。
請即參考第三十五圖至第四十九圖,顯示導引線裝置的其他構造,其使用控制和動力模組218,該芯體構成在中空微管260內延伸的錐形芯體250,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和該裝置的其他總成如第十八圖至第二十四圖所示並說明,其中電源至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相對第一和第二側272、274之電連接為通過由絕緣體包圍的專用導體所提供,因此錐形芯體250和中空微管260不需要彼此電隔離。
如第三十五圖所示,其中以剖面圖顯示中空微管260與其第一端262相鄰的部件,以顯示其內部細節,第一導體400具有導電芯體和周圍絕緣體,並且第二導體402具有導電芯體和在中空微管260內延伸的周圍絕緣體,其中第一導體400的導電部件電連接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並且第二導體402的導電部件連接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二側274。在說明書中,導體的導電部件由諸如不銹鋼的基底金屬構成並且以薄金層覆蓋,但是可使用其他導電材料覆蓋物,例如銀、銅、鈷、錸或釕當成導體。
第一和第二導體400、402分別通過導電黏合劑電連接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和第二側272、274。每一導體都從其連接電活性聚合物部件延伸通過中空微管260的內部並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向外延伸,其中其連接到電連接部件404的導體,該部件可收納在控制和電力模組218的連接盒228中,如前所述。
使用導體400、402作為載流路徑以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和第二側274上施加預期電壓,使得能夠相對簡單組裝由錐形芯體250、中空微管260、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導體400、402和連接部件組成的導管或導引線。為了組裝導管或導引線,具有與錐形芯體240的主要部件252相同直徑之接合體(fish)410(第三十六圖)延伸通過中空微管260,使得其末端412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一端向外延伸。導體400、402置放在錐形芯體上與其第一端254相鄰的徑向相對側上,並且熱縮管414在其上延伸,使得錐形芯體250的第一端254在其第一開口端416向內延伸,並且接合體410的末端412從其第二開口端418向內延伸。然後,將熱縮管414加熱,使其徑向收縮並實體上將導體400、402、接合體410和錐形芯體的第一端254固定在一起,如第三十七圖所示。 在此操作之前,可加工在熱縮管414與錐形芯體之間延伸的導體400、402之導電部件,使其變平以形成類似於導電引線300的平坦部件302之平坦區域,或端子(未顯示)可連接到每一部件。一旦已將導體拉過中空微管260並且從其第二端264向外露出,則也可執行這些操作。
然後,如第三十八圖所示,接合體410的末端412從第一端262朝向中空微管的第二端之方向上拉動,直到熱縮管410往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向外定位。然後將諸如丙烯酸的黏合劑注入到中空微管260的相對第一端第二端262、264中,以形成圍繞錐形芯體250的外部以及導體400、402延伸的第一結合帶420,並且中空微管260的內部恰好在其第二端264的內側,並形成圍繞錐形芯體250的外部以及導體400、402延伸的第二結合帶422,並且中空微管260的內部恰好在其第一端262的內側。導體400、402延伸通過第一結合帶420並沿著接收槽312的側壁延伸。
然後用絕緣管覆蓋錐形芯體250從中空微管260的第二端264向外延伸之部件,將該絕緣管加熱到高於其固相線溫度,並且允許回流並結合到錐形芯體250的外表面, 並且導體在此處為可拋棄式。然後通過去除導體400、402的末端406、408上之絕緣覆蓋物來形成電連接部件404。(第四十圖)然後,第一薄壁管狀絕緣體424在錐形芯體250的露出部件上滑動,諸如金膏的導電膏置於第一薄壁導體426的內部,並且當第一薄壁導體426在錐形芯體250的露出部件上滑動以鄰接第一薄壁管狀絕緣體424時,第一導體400的已露出導電部件通過膏連接。因此,第二薄壁管狀絕緣體428在錐形芯體250的露出部件上滑動以鄰接第一薄壁導體426,諸如金膏的導電膏置於第二薄壁導體430的內部,並且當第二薄壁導體430在錐形芯體250的露出部件上滑動以鄰接第二薄壁管狀絕緣體428時,第二導體402的已露出導電部件通過膏連接。然後,第三薄壁管狀絕緣體432在錐形芯體250的露出部件上滑動,並且具有與假電極348相同功能的薄壁偵測連接器434在錐形芯體250的露出部件上滑動到鄰接第三薄壁管狀絕緣體432,並用黏合劑結合其上。這完成了電連接部件404的組裝。連接部件404構成可收納至本文先前描述的連接盒228中並與之協同操作,當正確插入連接盒228的開口時,第一薄壁導體426接觸第一端子350、第二薄壁導體430接觸第二端子352,並且薄壁偵測連接器434接觸第三端子354和第四端子356,每一端子都沿著連接盒228中的開口340彼此間隔開,並且每一端子都包括延伸進入連接盒228中的開口之一部件。因此,施加到第一端子350的電壓會加諸於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272上,施加到第二端子352的電壓會加諸於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二側274上,及當薄壁偵測連接器434接觸第三端子354和第四端子356時,完成一連接偵測電路。
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通過將其一端插入接收槽312而固定在接收槽312內,其中第一和第二側壁328、330和接收槽314的基底已用黏合劑覆蓋,例如丙烯酸黏合劑,從而接觸黏合劑,其在固化時形成固定層440,當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末端插入接收槽312時,其扁平末端436、438 (第四十四圖)位於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相對第一和第二側272、274之上。然後,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側727和第二側274之部件與中空微管260的內壁(第四十四圖)間之開口區域442、444填充黏合劑,以形成塞體446、448。(第四十五圖)塞體可由例如丙烯酸黏合劑形成,其在固化時形成塞體446、448。然後,扁平端子部件436、438用導電嵌條456、452分別電連接並固定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側272、274。導電嵌條可包括例如固化的導電環氧樹脂,例如填充金的環氧樹脂。(第四十六圖)然後,中空微管260內第一端262的露出部件和嵌條456、452,以及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第一和第二側272、274之相鄰部件覆蓋一層密封劑454、456,分別由例如矽酮黏合劑組成。然後,不透輻射標記板460、462附接到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相對第一和第二側272、274,如第四十八圖所示。標記板460、462例如由鉑銥合金構成,並且在其相對的第一和第二側272、274上,略微向內設置在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探針464之內側。每個標記板460、462都置於距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0的探針464小於1毫米處,並且每個標記板的長度小於1 mm。例如,長度為半毫米。或者,除了標記板462、464之外或作為標記板462、464的替代,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2的探針464可塗覆有不透輻射層466,例如鉑銥合金或金層。此後,將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2、密封劑454、456和中空微管260的相鄰部件浸入待塗覆的矽氧烷分散體中,然後中空微管260以及浸塗的電活性聚合物和從此延伸的密封劑452、454都氣相塗覆有例如聚對二甲苯的塗層。氣相塗覆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272、密封劑454、456和中空微管460的相鄰部件浸入待塗覆的矽氧烷分散體中,中空微管260和浸塗的電活性聚合物以及密封劑452、454再次塗有例如聚對二甲苯的氣相塗覆,然後用親水塗層覆蓋聚對二甲苯塗層,以完成系統的導管或導引線部件組裝。
360-366‧‧‧電線
10‧‧‧導引線系統
12‧‧‧導引線
14‧‧‧中空管狀轉軸
16‧‧‧電連接部件
18‧‧‧可控制彎曲部件
20‧‧‧護套
21‧‧‧電源連接器
22‧‧‧彎曲
24‧‧‧點
30‧‧‧探針
32、33‧‧‧切線
34‧‧‧電活性聚合物部件
36、38‧‧‧電極
40‧‧‧條帶
42‧‧‧碳層
44、46‧‧‧寬面
48‧‧‧窄面
50‧‧‧金屬電極
54‧‧‧遠端
56‧‧‧近端
60‧‧‧第一管狀部件
62‧‧‧順應性構件
64‧‧‧遠端
66‧‧‧近端
68‧‧‧螺旋環部
70‧‧‧第一電線
71‧‧‧第二電線
72‧‧‧第一端子
73‧‧‧第二端子
80、82‧‧‧端子
84‧‧‧近端
86‧‧‧外絕緣塗層
88‧‧‧內部導電芯體
90‧‧‧大致平坦梯形部件
90‧‧‧端子
92‧‧‧導電黏合劑
94‧‧‧黏合劑
96‧‧‧插入件
98‧‧‧懸臂部件
100‧‧‧殼體
102‧‧‧基底
102‧‧‧錐形入口孔
104‧‧‧管道
106‧‧‧鋼纜
108‧‧‧槽開口
110‧‧‧側壁
112‧‧‧第一端子
114‧‧‧第二端子
116、118‧‧‧電線
124‧‧‧距離
126‧‧‧部件
128‧‧‧末端
130‧‧‧電絕緣轉接器
132‧‧‧大直徑部件
134‧‧‧小直徑部件
136‧‧‧環形端壁
138‧‧‧間隙
140‧‧‧環形凸緣
150‧‧‧引導管
152‧‧‧方向
156‧‧‧操縱器
200‧‧‧導入裝置
216‧‧‧導引線
218‧‧‧控制和電力模組
220‧‧‧電源和控制盒
222‧‧‧電引線部件
228‧‧‧連接盒
234‧‧‧柔性管狀保護覆蓋物
240‧‧‧中空護套
250‧‧‧錐形芯體
252‧‧‧主要部件
254‧‧‧第一末端
256‧‧‧第二末端
258‧‧‧錐形部件
260‧‧‧中空微管
262‧‧‧第一末端
264‧‧‧第二末端
270‧‧‧電活性聚合物部件
272‧‧‧第一側
274‧‧‧第二側
280‧‧‧線圈
284‧‧‧內環周
300‧‧‧導電引線
302‧‧‧第一大致扁平的第一部件
304‧‧‧彎曲部件
306‧‧‧引線部件
310‧‧‧第二大致扁平的部件
312‧‧‧接收槽
314‧‧‧寬度
316‧‧‧厚度
318'‧‧‧槽
318‧‧‧橫切槽
318a-d‧‧‧槽
320‧‧‧腹板
322‧‧‧中心線
324‧‧‧壁
326‧‧‧連續外表面部件
328‧‧‧第一側壁
330‧‧‧第二側壁
332‧‧‧導電黏合劑
340‧‧‧開口
342‧‧‧第一介電套管
344‧‧‧中空連接帶
346‧‧‧第二介電套管
348‧‧‧假電極
350‧‧‧第一端子
352‧‧‧第二端子
354‧‧‧第三端子
356‧‧‧第四端子
370‧‧‧絕緣塗層
372‧‧‧不導電黏合劑
376‧‧‧不導電結合層
378‧‧‧黏合劑
380‧‧‧基底
382‧‧‧絕緣填充物
384‧‧‧第一導電層
384‧‧‧第一導電層
386‧‧‧第二導電層
400‧‧‧第一導體
402‧‧‧第二導體
406‧‧‧末端
408‧‧‧末端
410‧‧‧接合體
412‧‧‧末端
414‧‧‧熱縮管
416‧‧‧第一開口端
418‧‧‧第二開口端
420‧‧‧第一結合帶
422‧‧‧第二結合帶
424‧‧‧第一薄壁管狀絕緣體
426‧‧‧第一薄壁導體
428‧‧‧第二薄壁管狀絕緣體
430‧‧‧第二薄壁導體
432‧‧‧第三薄壁管狀絕緣體
434‧‧‧薄壁偵測連接器
436、438‧‧‧扁平端子部件
440‧‧‧固定層
442、444‧‧‧開口區域
446、448‧‧‧塞體
454、456‧‧‧密封劑
456、452‧‧‧導電嵌條
460、462‧‧‧不透輻射標記板
464‧‧‧探針
466‧‧‧不透輻射層
上面簡單彙總可從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而更瞭解本發明上面所引用特徵的方式可藉由參考附圖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而更明白。不過應注意,附圖只說明示範具體實施例,因此並沒有構成限制本發明的範疇,其他等效具體實施例認為有效。
第一圖為包括一外護套、一內導引線與一電連接的一導管之示意平面圖;
第二圖為第一圖中該導管的示意剖面圖;
第三圖為第一圖和第二圖中該導管的一可控制彎曲探針之等角視圖;
第四圖為第一圖和第二圖中該導引線的側視圖;
第五圖為第四圖中該導引線的部件視圖,其顯示導電電線至其該可控制彎曲探針的互連;
第六圖為第六圖的電線連接至該可控制彎曲探針端之前的端視圖;
第七圖為該可控制彎曲探針連接至該導引線的中間部件之放大等角視圖;
第八圖為該導引線的該電連接部件之放大等角視圖;
第九圖為供電給第四圖中該導引線的該可控制彎曲部件之該電源連接器的虛線等角視圖;
第十圖為第九圖中該電源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十一圖為連接該電源與該導引線的該可控制彎曲探針端之替代結構的部件區段放大側視圖;
第十二圖為該導引線的一替代電連接部件之放大側視圖;
第十三圖為該導引線的一替代電連接部件中已移除該端子之放大等角視圖;
第十四圖為該導引線的一替代電連接部件之放大等角視圖;
第十五圖為該導引線連接至該導護套內的等角視圖;
第十六圖為該導引線連接至該導護套內的等角視圖;
第十七圖為該導引線與該導管(包括該電源連接器)已備妥可用的等角視圖;
第十八圖為包括一外護套、一內導引線、與一電連接的一導管之其他態樣的示意平面圖;
第十九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一芯體或錐形芯體之平面圖;
第二十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該外護套之剖面圖,顯示其中置放該錐形芯體與其他總成;
第二十一圖為一導電引線的等角視圖,該引線從該錐形芯體延伸到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
第二十二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該外護套之平面圖;
第二十三圖為第二十二圖中該外護套的示意圖,顯示其內一些相鄰溝槽之間的相對角度差;
第二十四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放大端視圖,顯示將該引線連接至第二十圖中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
第二十五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外護套和內導引線的近端及電連接總成之平面圖;
第二十六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控制盒之端子配置平面圖;
第二十七圖為第十八圖中該導管的該錐形芯體之平面圖;
第二十八圖為結合至第二十七圖中該導引線的一線圈之一末端的等角視圖;
第二十九圖為結合至第二十七圖中該導引線的一線圈之一第二末端的等角視圖;
第三十圖為該外護套和內導引線的遠端及電連接總成之圖式,顯示該線圈結合至該外護套的內部;
第三十一圖為該外護套及延伸其中的該引線之遠端圖式,其中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附接至該外護套內的一溝槽;
第三十二圖為該外護套及延伸其中的該引線之遠端圖式,其中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附接至第三十一圖中該外護套內的一溝槽,在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第一側與該外護套之間具有一絕緣材料;
第三十三圖為該外護套及延伸其中的該引線之遠端圖式,其中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附接至第三十一圖中該外護套內的一溝槽,其中已經電連接至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第一側和該外護套的該引線已經電連接至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該第二側;
第三十四圖為該外護套遠端的圖式,其中該引線已電連接至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該第一側,並且該外護套已電連接至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該第二側,並且用密封劑覆蓋這些部件;
第三十五圖為一導引線的另一態樣的部件區段平面圖;
第三十六圖為第三十五圖中該導引線總成內的示意圖;
第三十七圖為第三十五圖中該導引線總成內進一步的示意圖;
第三十八圖為第三十五圖中該導引線總成內仍舊進一步的示意圖;
第三十九圖為第三十五圖中一部件組裝導引線的平面圖;
第四十圖為在其上構成該電連接部件之前的該導引線之一部件的連接部件平面圖;
第四十一圖為該電連接部件的一第一部件組裝在該導引線一部件的連接部件,用於電連接到與第三十五圖中該導引線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之第一側接觸的第一導體之後,該連接部件的平面圖;
第四十二圖為該電連接部件的一第二部件組裝在該導引線一部件的連接部件,用於電連接到與第三十五圖中該導引線的電活性聚合物部件之第二側接觸的第二導體之後,該連接部件的平面圖;
第四十三圖為該電連接部件的一連接偵測器組裝在第三十五圖中該導引線的連接部件之後,該連接部件的平面圖;
第四十四圖為第三十五圖中一部件組裝導引線的之遠端部件的部件等角視圖,顯示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連接至其外護套;
第四十五圖為第三十五圖中一部件組裝導引線之遠端部件的另一部件等角視圖,顯示該護套內壁與該電活性聚合物部件之間的空隙填入填充物,該填充物進一步覆蓋該外護套的相鄰端;
第四十六圖為第三十五圖中一部件組裝導引線之遠端部件的另一部件等角視圖,顯示一導電黏著劑覆蓋電連接器及電活性聚合物部件的相鄰側;
第四十七圖為第三十五圖中導引線的遠端部件之另一部件等角視圖;
第四十八圖為電活性聚合物部件之一部件的示意側視圖,顯示其相對側表面上的一輻射不透射標記;及
第四十九圖為第四十八圖中電活性聚合物部件之一部件的示意側視圖,顯示其探針端上一輻射不透射標記。
為了幫助了解,已使用相同的參考編號來指定圖式中共用的相同元件。本說明書假設,一具體實施例的元件與特徵不需要進一步說明即可方便併入另一具體實施例內。

Claims (22)

  1. 一種導管,其包括: 一中空護套; 一導引線,其可延伸通過該中空護套,該導引線包括: 一可控制彎曲遠端部件; 一中空管狀中間部件,其連接到該遠端部件; 一近端電連接部件,其連接到該中空管狀部件; 至少一芯體,其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一近端上連接到一近端電連接部件,及在其一遠端上連接到該遠端部件的一探針端之表面;及 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近端電連接部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更包括: 一第一導電電線,其分別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近端上連接到一第一環周連接器,並且除了該芯體已連接的表面之外,在其遠端連接到該探針端的表面; 一第二導電電線,其分別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近端上連接到一第二環周連接器,並且除了該芯體與該第一電線已連接的表面之外,在其遠端連接到該探針端的表面;及 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第一環周導體和該第二環周導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導引線的探針端為預彎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可控制彎曲遠端部件包括: 一電活性聚合物芯體; 具有相對的第一和第二表面; 一第一碳層,其形成於該第一表面,及一第二碳層,其形成於該第二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導管,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碳層的厚度不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導管,其更包括在該第一碳層上的一第一金屬層,及在該第二碳層上的一第二金屬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中空管狀中間部件當成一第一導體,而該芯體則當成一第二導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中空管狀中間部件更包括圍繞其外表面的一圖案雷射切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芯體更包括圍繞至少一部件其遠端的一線圈管。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芯體更包括在其遠端上的一錐形部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管,其中該近端電連接部件更包括一第一環周導體及一第二環周導體。
  12. 一種導引線,其包括: 一可控制彎曲遠端部件; 一中空管狀中間部件,其連接到該遠端部件; 一近端電連接部件,其連接到該中空管狀部件; 至少一芯體,其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一近端上連接到一近端電連接部件及在其一遠端上連接到該遠端部件的一探針端之表面;及 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近端電連接部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中空管狀中間部件當成一第一導體,而該芯體則當成一第二導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中空管狀中間部件更包括圍繞其外表面的一圖案雷射切口。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芯體更包括圍繞至少一部件其遠端的一線圈管。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芯體更包括在其遠端上的一錐形部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近端電連接部件更包括一第一環周導體及一第二環周導體。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導引線,其更包括: 一第一導電電線,其分別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近端上連接到一第一環周連接器,並且除了該芯體已連接的表面之外,在其遠端連接到該探針端的表面; 一第二導電電線,其分別延伸通過該中空管狀部件並在其近端上連接到一第二環周連接器,並且除了該芯體與該第一電線已連接的表面之外,在其遠端連接到該探針端的表面;及 一電源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部件收納在該電源連接器中,並且該電源連接器中的一第一端子接觸該第一環周導體和該第二環周導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導引線的探針為預彎曲。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導引線,其中該可控制彎曲遠端部件包括: 一電活性聚合物芯體; 具有相對的第一和第二表面; 一第一碳層,其形成於該第一表面上,及一第二碳層,其形成於該第二表面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導引線,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碳層的厚度不同。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導引線,其更包括在該第一碳層上的一第一金屬層,及在該第二碳層上的一第二金屬層。
TW108114845A 2018-04-30 2019-04-29 含有導引線電活性探針之導入裝置 TWI723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64753P 2018-04-30 2018-04-30
US62/664,753 2018-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044A true TW201945044A (zh) 2019-12-01
TWI723386B TWI723386B (zh) 2021-04-01

Family

ID=6838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845A TWI723386B (zh) 2018-04-30 2019-04-29 含有導引線電活性探針之導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60310A1 (zh)
EP (1) EP3664882A4 (zh)
JP (2) JP7430633B2 (zh)
KR (5) KR102427916B1 (zh)
CN (2) CN114618069A (zh)
AU (1) AU2019261907B2 (zh)
BR (1) BR112020003746A2 (zh)
CA (3) CA3073748C (zh)
MX (1) MX2020002362A (zh)
TW (1) TWI723386B (zh)
WO (1) WO20192128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4727A (en) * 1986-06-05 1990-07-31 Catheter Research, Inc. Variable shape guide apparatus
US5178159A (en) * 1988-11-02 1993-01-12 Cardiometrics, Inc. Torqueable guide wir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functions,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rotatable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US4958642A (en) * 1988-11-02 1990-09-25 Cardiometrics, Inc. Guide wir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functions and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for use therewith
US5238005A (en) * 1991-11-18 1993-08-24 Intelliwire, Inc. Steerable catheter guidewire
US5517989A (en) * 1994-04-01 1996-05-21 Cardiometrics, Inc. Guidewire assembly
JPH0810336A (ja) * 1994-06-30 1996-01-16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医療用チューブ
US7091412B2 (en) * 2002-03-04 2006-08-15 Nanoset, Llc Magnetically shielded assembly
AU2003259064A1 (en) * 2002-07-25 2004-02-16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Medical device for navigation through anatom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313445B2 (en) * 2002-09-26 2007-12-25 Medtronic, Inc. Medical lead with flexible distal guidewire extension
JP2006334198A (ja) 2005-06-03 2006-12-14 Yamanashi Tlo:Kk ガイドワイヤ
US8187195B2 (en) * 2005-10-12 2012-05-29 Radi Medical Systems Ab Sensor wire assembly
JP2007125256A (ja) * 2005-11-04 2007-05-24 Terumo Corp 医療用具
JP2009515617A (ja) 2005-11-17 2009-04-16 マイクロマッスル、アクチボラグ 医療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US9370640B2 (en) * 2007-09-12 2016-06-21 Novasentis, Inc. Steerable medical guide wire device
JP5212119B2 (ja) 2009-01-05 2013-06-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キューム式吸着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ハンド
US8292881B2 (en) 2009-05-27 2012-10-23 Vivant Medical, Inc. Narrow gauge high strength choked wet tip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
US8721659B2 (en) * 2011-08-31 2014-05-13 Greatbatch Ltd. Adjustable wire length stylet handle
US9364640B2 (en) * 2012-05-07 2016-06-14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Medical device guidewire with helical cutout and coating
US20140200639A1 (en) 2013-01-16 2014-07-17 Advanced Neuromodulation Systems, Inc. Self-expanding neurostimulation leads having broad multi-electrode arrays
CA2910967A1 (en) 2013-05-15 2014-11-20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ip electrodes for lead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20150073391A1 (en) * 2013-09-12 2015-03-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with a movable tip
JP2015080500A (ja) * 2013-10-21 2015-04-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電気刺激装置
FR3013580B1 (fr) * 2013-11-22 2018-01-12 B.Braun Medical Sas Dispositif de derivation d'egg a partir d'un catheter
CN105934212B (zh) * 2014-02-06 2018-11-30 埃库贝雷特公司 用于自导消融的设备和方法
JP6245760B2 (ja) * 2014-09-16 2017-12-13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CN107924736B (zh) * 2015-06-01 2019-11-05 奥托诺米克斯医药有限公司 细长导体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US20180303537A1 (en) 2015-10-16 2018-10-25 U.S. Patent Innovations Llc Low Eletromagnetic Field Electrosurgical Cable
BR112018009258B1 (pt) * 2016-02-05 2023-02-07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Dispositivo médic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19263A (ko) 2023-08-16
KR20220119764A (ko) 2022-08-30
EP3664882A1 (en) 2020-06-17
MX2020002362A (es) 2020-09-25
KR102435076B1 (ko) 2022-08-22
KR20220003156A (ko) 2022-01-07
TWI723386B (zh) 2021-04-01
EP3664882A4 (en) 2021-06-09
CA3168424C (en) 2024-03-19
KR20200032735A (ko) 2020-03-26
CN111372640A (zh) 2020-07-03
AU2019261907B2 (en) 2020-09-24
BR112020003746A2 (pt) 2020-12-22
CN114618069A (zh) 2022-06-14
KR20220119765A (ko) 2022-08-30
US20210060310A1 (en) 2021-03-04
JP2021500939A (ja) 2021-01-14
CA3073748A1 (en) 2019-11-07
CA3168424A1 (en) 2019-11-07
JP2023025078A (ja) 2023-02-21
KR102427916B1 (ko) 2022-08-01
JP7482196B2 (ja) 2024-05-13
CA3228219A1 (en) 2019-11-07
CA3073748C (en) 2022-07-26
KR102565073B1 (ko) 2023-08-08
JP7430633B2 (ja) 2024-02-13
AU2019261907A1 (en) 2020-03-05
WO2019212863A1 (en) 2019-11-07
KR102565072B1 (ko)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39269C (en)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and the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JP5777000B2 (ja) ガイドワイヤのための雄型連結器
EP0539148A2 (en) Miniature biologically implantable cable assembly
US20030028128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axial guide wire
JP2020513863A6 (ja) 操向可能な医療機器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8579825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guide wire
WO2013074036A1 (en) Catheter component
CN114246711A (zh) 一种推送杆、解脱装置及医用装置
TWI723386B (zh) 含有導引線電活性探針之導入裝置
JP2017506090A (ja) 電気的に安定した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及び装置
EP4209245A1 (en) Guidewire and biological sensor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23196810A1 (en) Hybrid mapping and pulsed field ablation catheter
EP1266671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axial guide 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