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028A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028A
TW201941028A TW107110163A TW107110163A TW201941028A TW 201941028 A TW201941028 A TW 201941028A TW 107110163 A TW107110163 A TW 107110163A TW 107110163 A TW107110163 A TW 107110163A TW 201941028 A TW201941028 A TW 2019410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application
input
interface
ic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2452B (zh
Inventor
林彥輝
張松節
Original Assignee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0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24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4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1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028A/zh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顯示器,顯示器顯示一解鎖介面,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第一輸入及第二輸入,檢查第一輸入是否符合解鎖條件,並判斷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應用程式,當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第一輸入符合解鎖條件,則啟動應用程式,且從解鎖介面跳轉至應用程式的介面;第一輸入和第二輸入的接收、第一輸入的檢查、第二輸入的判斷及應用程式的啟動均在解鎖介面上進行;當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第一輸入不符合解鎖條件,則繼續顯示解鎖介面,不啟動應用程式。還提供了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快速解鎖並直接進入應用程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在鎖屏狀態下需要通過畫解鎖圖案以解鎖進入桌面,再通過點選桌面顯示的應用程式圖標來啟動對應的應用程式,有時甚至還需翻頁來尋找所需應用程式,該解鎖過程不夠簡潔快速。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快速解鎖並直接進入應用程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解鎖方法。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處於鎖定狀態,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顯示器,所述顯示器顯示一解鎖介面,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第一輸入及第二輸入,檢查所述第一輸入是否符合解鎖條件,並判斷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應用程式,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啟動所述應用程式,且從所述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應用程式的介面;所述第一輸入和所述第二輸入的接收、所述第一輸入的檢查、所述第二輸入的判斷及所述應用程式的啟動均在所述解鎖介面上進行;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繼續顯示所述解鎖介面,不啟動所述應用程式。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包括:
顯示一解鎖介面;
接收第一輸入及第二輸入;
檢查第一輸入是否符合解鎖條件;
判斷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應用程式;
當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啟動所述應用程式,且從所述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應用程式的介面;所述第一輸入的接收及檢查、所述第二輸入的接收及判斷及所述應用程式的啟動均在所述解鎖介面上進行;及
當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繼續顯示所述解鎖介面,不啟動所述應用程式。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的所述第一至八解鎖介面均在單一解鎖介面中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來選擇性地直接進入桌面或任一應用程式介面,特別是可以跳過桌面,直接從解鎖介面進入應用程式介面,不僅加快了從解鎖步驟到啟動應用程式步驟的速度,也提供了較佳的用戶體驗。
請參閱圖1,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提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具有解鎖介面,通過解鎖可進入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作業系統的桌面,所述桌面上包括多個應用程式的圖標。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為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及PDA等。
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記憶體10、處理器20、顯示器30及相機模組40。所述記憶體10儲存有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觸控偵測模組104、指紋識別模組106、臉部識別模組108及眼部識別模組109。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觸控偵測模組104、指紋識別模組106、臉部識別模組108及眼部識別模組109均由指令碼與資料組成,並由所述處理器20執行。
所述顯示器30顯示使用者介面,所述使用者介面為解鎖介面、桌面或應用程式介面。所述解鎖介面、桌面與應用程式介面為不同的介面,其中所述解鎖介面為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作業系統處於鎖定狀態用於偵測解鎖操作的介面;所述桌面為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作業系統處於正常使用狀態用於顯示應用程式圖標以供使用者選擇並啟動應用程式的介面;所述應用程式介面為啟動應用程式後所顯示的介面。所述桌面及應用程式介面可由解鎖介面經過解鎖操作後轉至。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為觸控顯示器,通過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使用者對使用者介面的操作輸入。所述顯示器30還可包括指紋感測器(圖未示),用於偵測按壓至所述顯示器30的指紋。
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用於管理應用程式,包括設置應用程式圖標、提供應用程式介面等。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用於偵測使用者對使用者介面的操作,包括點擊、滑動、拖曳、離開等。所述指紋識別模組106配合所述指紋感測器識別用戶的指紋。所述臉部識別模組108配合所述相機模組40識別使用者的臉部。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配合所述相機模組40識別使用者的眼部聚焦及虹膜。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以只包括臉部識別模組108和眼部識別模組109其中之一。
請參閱圖2a-2d,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一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一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一解鎖介面中,包括解鎖圖標32及應用程式圖標34。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4包圍於解鎖圖標32的週邊。所述解鎖圖標32及應用程式圖標34的排布方式均不限,在第一解鎖介面中,所述解鎖圖標32呈矩形排列,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4呈圓形排列包圍於所述解鎖圖標32的週邊。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使用者對解鎖圖標32的解鎖操作。本實施例中,所述解鎖操作為在解鎖圖標32上觸控滑動的第一路徑,如圖2b所示,所述第一路徑為沿解鎖圖標32的“1”“4”“7”“8”“9”“6”“5”滑動。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為“5”,當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一路徑完成後,所述第一路徑可在解鎖圖標32上以高亮顯示,以標示所述第一路徑,如圖2c所示。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繼續偵測第一路徑完成之後的觸控操作。若第一路徑完成之後的觸控操作為離開,即在第一路徑的終點“5”離開,則完成解鎖,從所述第一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所述離開是指用戶的手指或觸控筆離開所述顯示器30。若第一路徑完成之後的觸控操作為繼續滑動至任一應用程式圖標後離開,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二路徑及其終點,則啟動所述第二路徑終點所在的應用程式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式,從所述第一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如圖4d所示,在第一路徑的終點“5”繼續滑動至應用程式圖標App11後離開,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App11為第二路徑的終點,則從所述第一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App11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可以理解,當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觸控操作與預設的第一路徑不一致,則不會繼續偵測所述第二路徑。所述解鎖圖標32可為其他圖案,例如圓形、星形等。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4的數量及具體排布可為使用者通過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設置,也可以為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根據應用程式使用頻繁度或有未處理事項的彈性調整。例如,如圖2a所示的第一解鎖介面中,應用程式圖標App10至App12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使用頻繁度較低,則用戶可通過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將應用程式圖標App10至App12從所述第一解鎖介面中移除;或者,有未處理事項的應用程式,如有未讀郵件的電子郵箱應用程式,則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將這些應用程式對應的圖標添加至所述第一解鎖介面中。
請參閱圖3a-3c,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二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二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二解鎖介面中,所述解鎖圖標32及應用程式圖標34呈蜂巢式排列,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4包圍於解鎖圖標32的週邊。在第二解鎖介面中,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第一路徑及第二路徑與第一解鎖介面大致相同。如圖3b所示,所述第一路徑為沿解鎖圖標32的“1”“2”“7”“5”滑動,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為“5”。所述第二路徑為沿解鎖圖標32的“5”滑動經過應用程式圖標34的“App9”“App10”“App11”,第二路徑的終點為“App11”。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到第二路徑的終點為“App11”,則啟動應用程式App11,從第二解鎖介面跳轉至App11的應用程式介面(圖未示)。
請參閱圖4,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解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01,所述顯示器30顯示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在所述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中,包括解鎖圖標32及應用程式圖標34。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4包圍於解鎖圖標32的週邊。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
步驟02,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在解鎖圖標32上觸控滑動的第一路徑。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徑為預設的解鎖路徑,可儲存於所述記憶體10中。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在解鎖圖標32上的觸控滑動是否與所述第一路徑一致,當一致時,則執行下一步驟;當不一致時,可在所述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上提示解鎖錯誤,並繼續執行本步驟,繼續顯示所述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
步驟03,所述處理器20判斷所述第一路徑完成後的觸控操作是否為離開。當處理器20判斷第一路徑完成後的觸控操作為離開時,執行步驟04;當處理器20判斷第一路徑完成後的觸控操作不為離開時,執行步驟05。本實施例中,當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一路徑完成後,所述第一路徑可在解鎖圖標32上以高亮顯示,以標示所述第一路徑。
步驟04,所述顯示器30顯示桌面。解鎖成功後,顯示器30顯示的使用者介面從所述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
步驟05,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觸控滑動的第二路徑。所述第二路徑為從第一路徑的終點繼續滑動至任一應用程式圖標34後離開。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二路徑的終點所對應的應用程式圖標34。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路徑具體滑動經過任何解鎖圖標32及應用程式圖標34均無影響,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僅偵測所述第二路徑的終點所對應的應用程式圖標34即可。
步驟06,所述處理器20啟動位於所述第二路徑終點的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4對應的應用程式,所述顯示器30顯示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本實施例中,啟動所述應用程式後,顯示器30顯示的使用者介面從所述第一解鎖介面或第二解鎖介面跳轉至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進入所述應用程式介面後,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對所述應用程式介面的觸控操作。
請參閱圖5a-5d,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三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三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三解鎖介面中,包括解鎖圖標36。所述解鎖圖標36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在第三解鎖介面中,所述解鎖圖標36呈矩形排列,如圖5a所示。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使用者對解鎖圖標36的解鎖操作。本實施例中,所述解鎖操作為在解鎖圖標36上的觸控滑動的第一路徑,如圖5b所示,所述第一路徑為沿解鎖圖標36的“1”“4”“7”“8”“9”“6”“5”“2”滑動。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為“2”,當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一路徑完成後,所述第一路徑可在解鎖圖標36上以高亮顯示,以標示所述第一路徑。然後,所述顯示器30移除所述第一路徑的顯示,並顯示應用程式圖標38,如圖5c所示。具體地,所述顯示器30在第一路徑的終點所在解鎖圖標“2”周圍顯示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8。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8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在第三解鎖介面中,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8呈矩形排列,包圍於第一路徑的終點所在解鎖圖標36的周圍。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繼續偵測第一路徑完成之後的觸控操作。若第一路徑完成之後的觸控操作為離開,即在第一路徑的終點“2”離開,則完成解鎖,從所述第三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若第一路徑完成之後的觸控操作為繼續滑動至任一應用程式圖標後離開,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二路徑及其終點,則啟動所述第二路徑終點所在應用程式圖標對應的應用程式,從所述第三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如圖5d所示,在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2”繼續滑動至應用程式圖標App8後離開,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App8為第二路徑的終點,則從所述第三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App8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可以理解,當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觸控操作與預設的第一路徑不一致,則不會繼續偵測所述第二路徑。所述解鎖圖標36可為其他圖案,例如圓形、星形等。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8的數量及具體排布可為使用者通過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設置,也可以為所述應用程式管理模組102根據應用程式使用頻繁度或有未處理事項的彈性調整。
請參閱圖6a-6c,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四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四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四解鎖介面中,所述解鎖圖標36呈蜂巢式排列,如圖6a所示。在第四解鎖介面中,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第一路徑及第二路徑與第三解鎖介面大致相同。如圖6b所示,所述第一路徑為沿解鎖圖標36的“1”“2”“7”“5”滑動,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為“5”。所述第二路徑為沿解鎖圖標36的“5”滑動至應用程式圖標38的“App6”,第二路徑的終點為“App6”,如圖6c所示。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到第二路徑的終點為“App6”,則啟動應用程式App6,從第四解鎖介面跳轉至App6的應用程式介面(圖未示)。
請參閱圖7,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解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1,所述顯示器30顯示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在所述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中,包括解鎖圖標36。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
步驟12,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在解鎖圖標36上觸控滑動的第一路徑。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徑為預設的解鎖路徑,可儲存於所述記憶體10中。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在解鎖圖標36上的觸控滑動是否與所述第一路徑一致,當一致時,則執行下一步驟;當不一致時,可在所述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上提示解鎖錯誤,並繼續執行本步驟,繼續顯示所述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
步驟13,所述處理器20判斷所述第一路徑完成後的觸控操作是否為離開。當處理器20判斷第一路徑完成後的觸控操作為離開時,執行步驟14;當處理器20判斷第一路徑完成後的觸控操作不為離開時,執行步驟15。本實施例中,當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一路徑完成後,所述第一路徑可在解鎖圖標36上以高亮顯示,以標示所述第一路徑。
步驟14,所述顯示器30顯示桌面。解鎖成功後,顯示器30顯示的使用者介面從所述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
步驟15,所述顯示器30移除所述第一路徑的顯示,並顯示應用程式圖標38。具體地,所述顯示器30在第一路徑的終點所在解鎖圖標36周圍顯示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8。所述應用程式圖標38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例如可為矩形或蜂窩式。
步驟16,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觸控滑動的第二路徑。所述第二路徑為從第一路徑的終點繼續滑動至任一應用程式圖標38後離開。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二路徑的終點所對應的應用程式圖標38。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路徑具體滑動經過任何解鎖圖標36及應用程式圖標38均無影響,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僅偵測所述第二路徑的終點所對應的應用程式圖標38即可。
步驟17,所述處理器20啟動所述終點所對應的應用程式圖標38對應的應用程式,所述顯示器30顯示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本實施例中,啟動所述應用程式後,顯示器30顯示的使用者介面從所述第三解鎖介面或第四解鎖介面跳轉至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進入所述應用程式介面後,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對所述應用程式介面的觸控操作。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解鎖介面及第二解鎖介面的解鎖圖標32與應用程式圖標34在單一介面中分區及同時顯示;所述第三解鎖介面及第四解鎖介面的解鎖圖標36與應用程式圖標38在單一介面中不分區及分時顯示。所述第一、二、三、四解鎖介面中的第一路徑和第二路徑的觸控滑動是連續不間斷的,用戶的手指或觸控筆在所述第一路徑和第二路徑的過程中不離開所述顯示器30。
請參閱圖8,所述顯示器30包括一指紋識別區域42,所述指紋感測器對應設置於所述指紋識別區域42,用於偵測觸控的指紋。所述記憶體10儲存有指紋資料庫。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指紋識別模組106判斷觸控到所述指紋識別區域42上的指紋是否與指紋資料庫匹配。當偵測到的指紋與指紋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所述顯示器30維持在暗屏狀態下。當偵測到的指紋與指紋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五解鎖介面。在所述第五解鎖介面中,包括應用程式圖標44。所述應用程式圖標44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在第五解鎖介面中,所述應用程式圖標44呈矩形排列,包圍於指紋識別區域42的周圍。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觸控操作。若觸控操作為離開,則從所述第五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若偵測到觸控操作為從指紋識別區域42滑動至任一應用程式圖標44後離開的第二路徑,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所述第二路徑及其終點,則啟動所述第二路徑終點所在應用程式圖標46對應的應用程式,從所述第五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指紋感測器可以和所述顯示器30分離設置,也就是設置於所述顯示器30外部。
請參閱圖9a,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六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六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六解鎖介面中,包括影像識別區域52,用於顯示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記憶體10儲存有臉部資料庫。所述相機模組40對準使用者臉部以拍攝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影像識別區域52顯示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臉部識別模組108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當識別的使用者臉部影像與臉部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並停留在當前的第六解鎖介面。當識別的使用者臉部影像與臉部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所述第六解鎖介面切換顯示桌面圖標54及應用程式圖標56(參圖9b)。所述應用程式圖標56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在第六解鎖介面中,所述應用程式圖標56呈矩形排列,包圍於桌面圖標54的周圍。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對所述第六解鎖介面的觸控操作。當偵測到對桌面圖標54的觸控操作,則對應跳轉至桌面。當偵測到對任一應用程式圖標56的觸控操作,則啟動該應用程式圖標56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並跳轉至其應用程式介面。
所述解鎖是根據使用者的臉部識別。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解鎖可改為根據使用者的虹膜識別。所述記憶體10儲存有虹膜資料庫,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中的眼部及虹膜,當識別的虹膜與虹膜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此後的解鎖程式與上段大致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可以理解,所述臉部識別與虹膜識別可分別單獨執行,當其中一種識別匹配成功,則可完成解鎖。所述臉部識別與虹膜識別也可合併執行,當這兩種識別均匹配成功,方能完成解鎖。
請參閱圖10,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七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七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七解鎖介面中,包括指紋識別區域62及應用程式圖標64。所述指紋識別區域62設置於顯示器30的一端,所述應用程式圖標64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在第七解鎖介面中,所述應用程式圖標64呈矩形排列,間隔所述指紋識別區域62設置。所述指紋識別模組106偵測觸控到所述指紋識別區域62上的指紋,當偵測到的指紋與指紋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可以理解,當偵測到的指紋與指紋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並停留在當前的第七解鎖介面。解鎖成功後,所述相機模組40拍攝使用者眼部圖像,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是否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64上。當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沒有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64上,則從所述第七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當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64上,則啟動該應用程式圖標64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並從所述第七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請參閱圖11,所述顯示器30顯示一第八解鎖介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下,通過電源鍵或Home鍵(起始鍵)的觸發,使得顯示器30在暗屏狀態進入顯示所述第八解鎖介面的鎖定狀態。在所述第八解鎖介面中,包括影像識別區域72及應用程式圖標74。所述應用程式圖標74的數量與排布方式不限,在第八解鎖介面中,所述應用程式圖標74呈線形排列,間隔所述影像識別區域72設置。所述相機模組40拍攝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影像識別區域72顯示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臉部識別模組108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當識別的使用者臉部影像與臉部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可以理解,當識別的使用者臉部影像與臉部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並停留在當前的第八解鎖介面。解鎖成功後,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使用者的觸控操作,若沒有偵測到觸控操作或觸控操作沒有點擊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則從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若偵測到觸控操作為點擊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則啟動該應用程式圖標74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並從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在第八解鎖介面中,所述相機模組40拍攝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影像識別區域72顯示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中的虹膜,當識別的虹膜與虹膜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可以理解,當識別的使用者虹膜與虹膜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並停留在當前的第八解鎖介面。解鎖成功後,所述觸控偵測模組104偵測使用者的觸控操作,若沒有偵測到觸控操作或觸控操作沒有點擊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則從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若偵測到觸控操作為點擊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則啟動該應用程式圖標74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並從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在又一實施例中,在第八解鎖介面中,所述相機模組40拍攝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影像識別區域72顯示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臉部識別模組108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當識別的使用者臉部影像與臉部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可以理解,當識別的使用者臉部影像與臉部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並停留在當前的第八解鎖介面。解鎖成功後,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中的眼部是否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上。當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沒有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上,則從所述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當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上,則啟動該應用程式圖標74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並從所述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在又一實施例中,在第八解鎖介面中,所述相機模組40拍攝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影像識別區域72顯示使用者臉部影像。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中的虹膜,當識別的虹膜與虹膜資料庫匹配,則解鎖成功。可以理解,當識別的使用者虹膜與虹膜資料庫不匹配,則解鎖不成功,並停留在當前的第八解鎖介面。解鎖成功後,所述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所述使用者臉部影像中的眼部是否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上。當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沒有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上,則從所述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桌面;當眼部識別模組109識別使用者眼部聚焦於任一應用程式圖標74上,則啟動該應用程式圖標74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並從所述第八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對應的應用程式的介面。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解鎖方法的所述第一至八解鎖介面均在單一解鎖介面中偵測使用者的操作來選擇性地直接進入桌面或任一應用程式介面,特別是可以跳過桌面,直接從解鎖介面進入應用程式介面,不僅加快了從解鎖步驟到啟動應用程式步驟的速度,也提供了較佳的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儘管為說明目的已經公開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只局限於如上所述的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明基本技術思想的範疇內,相關行業的技術人員可對其進行多種變形及應用。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記憶體
102‧‧‧應用程式管理模組
104‧‧‧觸控偵測模組
106‧‧‧指紋識別模組
108‧‧‧臉部識別模組
109‧‧‧眼部識別模組
20‧‧‧處理器
30‧‧‧顯示器
40‧‧‧相機模組
52‧‧‧影像識別區域
32、36‧‧‧解鎖圖標
54‧‧‧桌面圖標
42、62‧‧‧指紋識別區域
72‧‧‧影像識別區域
34、38、44、56、64、74‧‧‧應用程式圖標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能模組圖。 圖2a-2d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一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3a-3c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二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的流程圖。 圖5a-5d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三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6a-6c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四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的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五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9a-9b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六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七解鎖介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第八解鎖介面示意圖。

Claims (20)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顯示器,所述顯示器用於顯示一解鎖介面,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第一輸入及第二輸入,檢查所述第一輸入是否符合解鎖條件,並判斷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應用程式;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啟動所述應用程式,且從所述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應用程式的介面;所述第一輸入和所述第二輸入的接收、所述第一輸入的檢查、所述第二輸入的判斷及所述應用程式的啟動均在所述解鎖介面上進行;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繼續顯示所述解鎖介面,不啟動所述應用程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解鎖介面包括解鎖圖標及應用程式圖標,所述第一輸入為在所述解鎖圖標之間觸控滑動的第一路徑,所述第二輸入為由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觸控滑動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的第二路徑,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位於所述第二路徑的終點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當所述第一路徑與預設路徑一致時,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否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先在所述解鎖介面上顯示所述解鎖圖標,然後在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後在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周圍顯示所述應用程式圖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記憶體,用於儲存指紋資料庫,所述顯示器包括指紋感測器和指紋識別區域,所述指紋感測器對應設置於所述指紋識別區域,所述第一輸入為所述指紋感測器所偵測的指紋;當所述指紋與所述指紋資料庫匹配時,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否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指紋與所述指紋資料庫匹配之後,所述解鎖介面顯示應用程式圖標,所述第二輸入為由所述指紋識別區域觸控滑動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的路徑,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位於所述路徑的終點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相機模組與記憶體,所述記憶體用於儲存臉部資料庫或虹膜資料庫,所述第一輸入為所述相機模組拍攝的臉部影像或眼部影像,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臉部影像與所述臉部資料庫匹配或所述眼部影像與所述虹膜資料庫匹配時,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否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解鎖介面包括應用程式圖標,所述第二輸入為對所述解鎖介面的觸控操作,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所述觸控操作針對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解鎖介面還包括桌面圖標,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所述觸控操作針對所述桌面圖標時,則從所述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作業系統的桌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之後,所述解鎖介面才顯示所述桌面圖標及所述應用程式圖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相機模組,所述第二輸入為所述相機模組拍攝的眼部影像;所述解鎖介面包括應用程式圖標,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根據所述眼部影像判斷使用者眼睛聚焦的應用程式圖標,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所述使用者眼睛聚焦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1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方法,其包括: 顯示一解鎖介面; 接收第一輸入及第二輸入; 檢查第一輸入是否符合解鎖條件; 判斷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應用程式; 當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啟動所述應用程式,且從所述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應用程式的介面;所述第一輸入的接收及檢查、所述第二輸入的接收及判斷及所述應用程式的啟動均在所述解鎖介面上進行;及 當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則繼續顯示所述解鎖介面,不啟動所述應用程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顯示解鎖圖標及應用程式圖標於所述解鎖介面,所述第一輸入為在所述解鎖圖標之間觸控滑動的第一路徑,所述第二輸入為由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觸控滑動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的第二路徑,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位於所述第二路徑的終點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當所述第一路與預設路徑一致時,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否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先在所述解鎖介面上顯示所述解鎖圖標,然後在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上述解鎖條件後,在所述第一路徑的終點周圍顯示應用程式圖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存儲指紋資料庫,提供指紋感測器和指紋識別區域,所述指紋感測器對應設置於所述指紋識別區域,所述第一輸入為所述指紋感測器所偵測的指紋;及 當所述指紋與所述指紋資料庫匹配時,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否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在判斷所述指紋與所述指紋資料庫匹配之後,顯示應用程式圖標於所述解鎖介面,所述第二輸入為由所述指紋識別區域觸控滑動至所述應用程式圖標的路徑,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位於所述路徑的終點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存儲臉部資料庫或虹膜資料庫,所述第一輸入為一相機模組拍攝的臉部影像或眼部影像; 當判斷所述臉部影像與所述臉部資料庫匹配或所述眼部影像與所述虹膜資料庫匹配時,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否則判斷所述第一輸入不符合所述解鎖條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介面包括應用程式圖標,所述第二輸入為對所述解鎖介面的觸控操作,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所述觸控操作針對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介面還包括桌面圖標,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當偵測到所述觸控操作針對所述桌面圖標時,則從所述解鎖介面跳轉至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作業系統的桌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當判斷所述第一輸入符合所述解鎖條件之後,才顯示所述桌面圖標及所述應用程式圖標於所述解鎖介面中。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輸入為一相機模組拍攝的眼部影像,所述解鎖介面包括應用程式圖標,所述解鎖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眼部影像判斷使用者眼睛聚焦的應用程式圖標,所述第二輸入所選擇的所述應用程式為所述使用者眼睛聚焦的應用程式圖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
TW107110163A 2018-03-23 2018-03-2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TWI662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0163A TWI662452B (zh) 2018-03-23 2018-03-2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0163A TWI662452B (zh) 2018-03-23 2018-03-2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2452B TWI662452B (zh) 2019-06-11
TW201941028A true TW201941028A (zh) 2019-10-16

Family

ID=6776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163A TWI662452B (zh) 2018-03-23 2018-03-23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24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343B (zh) * 2021-06-09 2023-02-1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式指紋驗證方法及利用其之觸控顯示裝置和資訊處理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32282B2 (en) 2019-08-21 2022-01-25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Control circuit, display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panel
US11551466B2 (en) 2019-08-21 2023-01-10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Control circuit and rela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7738B2 (en) * 2008-12-04 2015-11-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viding selected data through a locked display
CN103037064B (zh) * 2011-10-08 2015-02-11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个性化屏幕解锁方法及其系统
CN103425423A (zh) * 2012-05-25 2013-12-04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式屏幕的解锁方法
CN103413072A (zh) * 2013-07-27 2013-11-27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保护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09017A (zh) * 2016-03-03 2016-07-27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屏幕解锁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343B (zh) * 2021-06-09 2023-02-1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式指紋驗證方法及利用其之觸控顯示裝置和資訊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2452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4559B (zh) 一种误触识别及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US973375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83187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8136053B1 (en) Direct, gesture-based actions from device's lock screen
US20130129162A1 (en) Method of Executing Software Functions Using Biometric Detection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US9335925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keypad input in a portable terminal and apparatus
WO2011025642A1 (en) User interface methods providing searching functionality
TW201339917A (zh) 用於電子裝置中的操控方法及系統
KR20110098729A (ko) 소프트 키보드 제어
WO2011066343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sture recognition mode control
CN107045421B (zh) 屏幕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66245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US2018010733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4889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touch
CN104769601A (zh) 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677413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ouch recogni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2016034227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touch signal
US20130234997A1 (en) Input processing apparatus, input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nput processing method
US10642481B2 (en) Gesture-based interaction method and interaction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579945A (zh) 数字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63515B (zh) 一种加密应用的打开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15021272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599326B2 (en) Eye motion and touchscreen gestures
EP324987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ional sensing of object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153871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