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3233A - 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3233A
TW201933233A TW107144998A TW107144998A TW201933233A TW 201933233 A TW201933233 A TW 201933233A TW 107144998 A TW107144998 A TW 107144998A TW 107144998 A TW107144998 A TW 107144998A TW 201933233 A TW201933233 A TW 2019332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shared
biometric image
biome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4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860B (zh
Inventor
冶秀剛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8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23Item investigation
    • G06Q30/0625Directed, with specific intent or strate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該方法包括: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Description

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本發明涉及資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希望能夠分享他人的資訊。例如,如果一個用戶在藉由一個交易平臺購買保險產品時,希望能夠參考其他人的選擇,這個用戶需要瞭解其他人購買的保險產品的類型,即需要分享其他人的保單。但保單通常涉及個人隱私,考慮到資訊的隱私性和安全性問題,保單的持有人可能只希望將保單分享給自己熟悉的人,但目前沒有合適的方法,能夠在保護資訊的隱私性和安全性的情況下,實現資訊的分享。
因此,需求一種資訊分享的方法,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能夠實現在保護資訊的隱私性和安全性的情況下,實現資訊的分享。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資訊分享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資訊分享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匹配單元,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處理單元,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處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所述可執行指令在被執行時使用所述處理器執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第四方面,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媒體,所述電腦可讀媒體儲存一個或多個程式,所述一個或多個程式當被包括多個應用程式的電子設備執行時,使得所述電子設備執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由以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實施例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並將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根據匹配的結果,確定是否向第一用戶展示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通常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需要第二用戶同意才能獲取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即只能將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分享給第二用戶希望分享到的用戶,因此能夠保護第二用戶的資訊的隱私性。並且基於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的匹配校驗結果確定是否向第一用戶展示第二用戶的分享資訊,能夠保證第二用戶的資訊的安全性。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資訊分享方法的流程圖。圖1的方法由資訊分享裝置執行。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案可適用於保單相關的資訊的分享。當然也不排除將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應用於其他資訊的分享,例如用戶購買的商品相關的資訊的分享。
如圖1所示出的,在S102處,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可以理解的是,在S102處的服務平臺可以是能夠為用戶提供服務的任何一個平臺,服務平臺的形式可以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APP可以安裝在終端設備上,終端設備例如可以是智慧型手機、電腦等。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用戶藉由密碼、指紋認證或者簡訊認證等方式登入服務平臺。以第一用戶藉由密碼登入為例,在第一用戶在服務平臺的登入介面輸入密碼之後,服務平臺驗證第一用戶輸入的密碼是否與第一用戶在該服務平臺註冊時輸入的密碼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認為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如果不一致,則認為第一用戶登入失敗。或者以第一用戶藉由指紋認證登入為例,在第一用戶在服務平臺的登入介面輸入指紋資訊之後,服務平臺驗證第一用戶在登入介面輸入的指紋資訊是否與第一用戶在該服務平臺註冊時錄入的指紋資訊一致。如果一致,則認為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如果不一致,則認為第一用戶登入失敗。
進一步地,可以根據第一用戶登入服務平臺時所使用的終端設備的ID確定登入服務平臺的是第一用戶,或者可以根據第一用戶登入服務平臺時所使用的服務賬號確定登入服務平臺的時第一用戶。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服務平臺上提供可供用戶選擇是否需要分享其他人資訊的選項,如果第一用戶選擇該選項,則提示第一用戶進一步選擇需要分享哪個用戶的資訊,如果第一用戶選擇需要分享第二用戶的資訊,則提示第一用戶需要對第二用戶進行驗證,此時可以讓第一用戶選擇對第二用戶進行驗證的方式,如果選擇藉由生物特徵圖像匹配認證的方式對第二用戶進行認證,則提示第一用戶輸入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通常這種情況下,第一用戶需要獲得第二用戶的同意,才能使得服務平臺獲取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例如,第一用戶和第二用戶面對面的場景下,第一用戶征得第二用戶的同意之後,第二用戶進行生物特徵圖像的輸入。由此,可以避免在第二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將第二用戶的資訊分享給第一用戶,保護第二用戶的資訊的隱私性。
可選地,作為一個例子,在S102處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為第二用戶的面部圖像。或者在S102處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為第二用戶的指紋圖像。
需要說明的是,在S102處的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可以是直接採集到的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的圖像,也可以是對採集到的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的圖形進行處理後得到的圖像,上述的處理例如可以是去雜訊處理。
在S104處,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是第二用戶事先留存或註冊的生物特徵圖像。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是在第二用戶之前登入該服務平臺且進行身份認證時留存的生物特徵圖像。並且,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是可以更新的。例如,每次在第二用戶登入該服務平臺且進行身份認證時,如果身份認證通過,則將第二用戶在此次身份認證過程中輸入的生物特徵圖像作為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也就是說,可以用認證通過時輸入的生物特徵圖像替換生物特徵模板。由此,可以使得生物特徵模板最大程度反映第二用戶的最新生物特徵,提高對惡意攻擊的防控性能。
在S106處,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果匹配成功,則向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即如果匹配通過,將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分享給第一用戶。如果匹配失敗,則確定不向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由此,能夠保證第二用戶的資訊的安全性。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選地,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之前,圖1所示的方法還包括: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例子,可以將在系統中儲存的第二用戶相關的所有資訊確定為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作為另一個例子,確定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包括:接收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將根據所述選擇指令從所述第二用戶相關的資訊中選擇出的資訊,確定為所述待分享資訊。也就是說,系統中儲存有多個與第二用戶相關的資訊,可以根據第二用戶自己的選擇確定第二用戶希望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訊。
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根據第二用戶自己的選擇確定第二用戶希望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訊之後,可以判斷第二用戶希望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訊中是否有涉及第二用戶的隱私的資訊,如果有則對第二用戶希望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訊進行進一步處理。例如,可以抹除第二用戶希望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訊中涉及第二用戶的隱私的資訊,或者對第二用戶希望分享給其他用戶的資訊中涉及第二用戶的隱私的資訊進行打碼。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包括:在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時,接收所述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
具體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之前,圖1所示的方法還包括: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的第二生物特徵圖像;基於所述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進行匹配的結果,確定所述第二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其中,所述身份證資訊源中包括合法用戶的身份證資訊,所述身份證資訊中包括生物特徵資訊。
換句換說,可以藉由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並將獲取到的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進行匹配,根據匹配的結果確定第二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在這裡,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可以是從公安網上獲取到的身份證資訊。
舉例來說,第二用戶的第二生物特徵圖像為第二用戶的面部圖像,則將第二用戶的面部圖像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身份證上的頭像資訊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認為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否則認為第二用戶為非法用戶。或者,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為第二用戶的指紋圖像,則將第二用戶的指紋圖像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身份正上的指紋資訊進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則認為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否則認為第二用戶為非法用戶。
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所示的方法還包括:在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匹配成功時,保存所述第二生物特徵圖像;將所述第二生物特徵圖像確定為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也就是說,如果驗證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則將此次驗證過程中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儲存下來,作為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用於後續其他人需要分享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時進行匹配驗證的模板。
具體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為與第二用戶的保單相關的資訊,則所述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包括: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的保單中的待分享保單;將所述待分享保單中涉及所述第二用戶的隱私資訊之外的資訊確定為所述待分享資訊。例如,第二用戶有5份保單,但第二用戶只希望將其中3份保單相關的資訊分享給其他用戶,則根據用戶的選擇確定這3份保單,並進一步將這3份保單進行處理,提取其中與第二用戶的隱私無關的資訊,將提取到的資訊確定為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在這裡,對這3份保單進行處理的過程也可以稱為脫敏處理,與第二用戶的隱私無關的資訊例如可以包括保單所涉及的保險產品、保額或保險產品的具體套餐等資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選地,在向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之後,圖1所示的方法還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用戶基於所述待分享資訊輸入的購買指令,所述購買指令用於購買第二用戶的保單所涉及的保險產品;基於所述購買指令,產生所述第一用戶的保單。
也就是說,在向第一用戶展示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之後,第一用戶就能查閱第二用戶分享的與第二用戶的保單相關的資訊,如果第一用戶查閱到第二用戶的保單涉及的保險產品中有自己滿意的保險產品,則可以直接進入產品詳情,然後購買此保險產品,由此產生關聯購買,提高保險產品的銷售量和銷售速度。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資訊分享方法的流程圖。圖2的方法由資訊分享裝置執行。
如圖2所示出的,在S202處,採集用戶A的面部特徵圖像,並進行認證。
具體地,在S202中,用戶A在刷臉時,採集用戶A的面部特徵圖像,然後將獲取到的面部特徵圖像與公安網身份證資訊進行比對,如果比對通過則認為用戶A認證通過,將獲取到的用戶A的面部特徵圖像儲存下來。
在S204處,確定用戶A認證通過時,根據用戶A的選擇,確定用戶A希望分享的保單。
在S206處,對用戶A希望分享的保單進行脫敏處理,得到脫敏後的保單。
具體地,在S206處,對用戶A希望分享的保單進行脫敏處理可以是抹除保單中涉及用戶A的隱私的資訊,只保留不涉及用戶A的隱私的資訊。或者可以對保單中涉及用戶A的隱私的資訊進行打碼。這裡涉及用戶A的隱私的資訊例如可以包括用戶A的身份證資訊、用戶A的家庭住址資訊等。不涉及用戶A的隱私的資訊例如可以包括保單所涉及的保險產品、保額或保險產品的套餐等資訊。
在S208處,在用戶B登入服務平臺後,再次採集用戶A的面部特徵圖像,並進行匹配認證。
或者可以理解為,在S208處,用戶B需要刷用戶A的臉進行認證。
可選地,在S208處,用戶B藉由密碼、指紋認證或者簡訊認證等方式登入服務平臺。以用戶B藉由密碼登入為例,在用戶B在服務平臺的登入介面輸入密碼之後,服務平臺驗證用戶B輸入的密碼是否與用戶B在該服務平臺註冊時輸入的密碼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則允許用戶B登入服務平臺,如果不一致,則拒絕用戶B登入服務平臺。或者以用戶B藉由指紋認證登入為例,在用戶B在服務平臺的登入介面輸入指紋資訊之後,服務平臺驗證用戶B在登入介面輸入的指紋資訊是否與用戶B在該服務平臺註冊時錄入的指紋資訊一致。如果一致,則允許用戶B登入服務平臺,如果不一致,則拒絕用戶B登入服務平臺。
具體地,在S208處的匹配認指的是將在S208處採集到的用戶A的面部特徵圖像與在S202處儲存的用戶A的面部特徵圖像進行比對。
在S210處,如果匹配認證成功,則向用戶A展示脫敏後的保單。
在S212處,基於用戶B的購買指令產生用戶B的保單。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用戶A展示脫敏後的保單之後,用戶A就能查閱這些脫敏後的保單涉及的保險產品,如果有滿意的保險產品可以直接進行購買,由此產生關聯購買。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圖2所示的方法以保單為例進行描述,但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待分享資訊並不限於與保單相關的資訊。且在圖2所示的方法中以刷臉認證為例進行描述,但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認證方式並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是刷指紋認證。
以上結合圖1和圖2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分享方法。下面將結合圖3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參考圖3,在硬體層面,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可選地,包括內部匯流排、網路介面、記憶體。其中,記憶體可能包含記憶體,例如高速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還包括非易失性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個磁碟記憶體等。當然,該電子設備還可能包括其他業務所需要的硬體。
處理器、網路介面和記憶體可以藉由內部匯流排相互連接,該內部匯流排可以是工業標準架構(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匯流排、週邊組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匯流排或延伸工業標準架構(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匯流排等。所述匯流排可以分為位址匯流排、資料匯流排、控制匯流排等。為便於表示,圖3中僅用一個雙向箭頭表示,但並不表示僅有一根匯流排或一種類型的匯流排。
記憶體,用於存放程式。具體地,程式可以包括程式碼,所述程式碼包括電腦操作指令。記憶體可以包括記憶體和非易失性記憶體,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資料。
處理器從非易失性記憶體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記憶體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資訊分享裝置。處理器,執行記憶體所存放的程式,並具體用於執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上述如本發明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揭示的資訊分享裝置執行的方法可以應用於處理器中,或者由處理器實現。處理器可能是一種集成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藉由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包括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網路處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還可以是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分立閘或者電晶體邏輯裝置、分立硬體組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方塊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譯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譯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擦寫可程式化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儲存媒體中。該儲存媒體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資訊,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該電子設備還可執行圖2的方法,並實現資訊分享裝置在圖2所示實施例的功能,本發明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發明的電子設備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裝置抑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儲存一個或多個程式,該一個或多個程式包括指令,該指令當被包括多個應用程式的電子設備執行時,能夠使該電子設備執行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的方法,並具體用於執行以下方法: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圖4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資訊分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4,在一種軟體實施方式中,資訊分享裝置400可包括:獲取單元401、匹配單元402和處理單元403,其中,
獲取單元401,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匹配單元402,將所述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處理單元403,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資訊分享裝置,能夠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並將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根據匹配的結果,確定是否向第一用戶展示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通常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需要第二用戶同意才能獲取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即只能將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分享給第二用戶希望分享到的用戶,因此能夠保護第二用戶的資訊的隱私性。並且基於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圖像的匹配校驗結果確定是否向第一用戶展示第二用戶的分享資訊,能夠保證第二用戶的資訊的安全性。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之前,所述處理單元403:
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單元403:
接收所述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
將根據所述選擇指令從所述第二用戶相關的資訊中選擇出的資訊,確定為所述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單元403:
在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時,接收所述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在所述處理單元403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之前,所述獲取單元401: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的第二生物特徵圖像;
所述處理單元403:
基於所述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進行匹配的結果,確定所述第二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其中,所述身份證資訊源中包括合法用戶的身份證資訊,所述身份證資訊中包括生物特徵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單元403:
在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匹配成功時,保存所述第二生物特徵圖像;
將所述第二生物特徵圖像確定為所述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待分享資訊為與第二用戶的保單相關的資訊;
其中,處理單元403:
確定所述第二用戶的保單中的待分享保單;
將所述待分享保單中涉及所述第二用戶的隱私資訊之外的資訊確定為所述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處理單元403:
在匹配成功時,向所述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在向第一用戶展示所述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之後,所述處理單元403:
接收所述第一用戶基於所述待分享資訊輸入的購買指令,所述購買指令用於購買第二用戶的保單所涉及的保險產品;
基於所述購買指令,產生所述第一用戶的保單。
資訊分享裝置400還可執行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的方法,並實現資訊分享裝置在圖1和圖2所示實施例的功能,本發明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具體的,電腦例如可以為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蜂窩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何設備的組合。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CD-ROM)、數位化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系統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S102~S106‧‧‧步驟
S202~S212‧‧‧步驟
400‧‧‧資訊分享裝置
401‧‧‧獲取單元
402‧‧‧匹配單元
403‧‧‧處理單元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資訊分享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資訊分享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結構方塊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分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2)

  1. 一種資訊分享方法,包括: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該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該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該第一用戶展示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之前,還包括: 確定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該確定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包括: 接收該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 將根據該選擇指令從該第二用戶相關的資訊中選擇出的資訊,確定為該待分享資訊。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該接收該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包括: 在確定該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時,接收該第二用戶輸入的選擇指令。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在確定該第二用戶為合法用戶之前,還包括: 獲取該第二用戶的第二生物特徵圖像; 基於該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進行匹配的結果,確定該第二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其中,該身份證資訊源中包括合法用戶的身份證資訊,該身份證資訊中包括生物特徵資訊。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在第二生物特徵圖像上承載的資訊與身份證資訊源中的資訊匹配成功時,保存該第二生物特徵圖像; 將該第二生物特徵圖像確定為該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該待分享資訊為與第二用戶的保單相關的資訊; 其中,該確定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包括: 確定該第二用戶的保單中的待分享保單; 將該待分享保單中涉及該第二用戶的隱私資訊之外的資訊確定為該待分享資訊。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在匹配成功時,向該第一用戶展示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在向第一用戶展示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之後,還包括: 接收該第一用戶基於該待分享資訊輸入的購買指令,該購買指令用於購買第二用戶的保單所涉及的保險產品; 基於該購買指令,產生該第一用戶的保單。
  10. 一種資訊分享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匹配單元,將該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該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處理單元,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該第一用戶展示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11.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處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該可執行指令在被執行時使用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該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該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該第一用戶展示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12. 一種電腦可讀媒體,該電腦可讀媒體儲存一個或多個程式,該一個或多個程式當被包括多個應用程式的電子設備執行時,使得該電子設備執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用戶成功登入服務平臺時,獲取第二用戶的第一生物特徵圖像; 將該第一生物特徵圖像與該第二用戶的生物特徵模板進行匹配; 基於匹配結果,確定是否向該第一用戶展示該第二用戶的待分享資訊。
TW107144998A 2018-01-25 2018-12-13 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TWI697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1589.2A CN108460263A (zh) 2018-01-25 2018-01-25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201810071589.2 2018-01-25
CN201810071589.2 2018-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233A true TW201933233A (zh) 2019-08-16
TWI697860B TWI697860B (zh) 2020-07-01

Family

ID=63238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998A TWI697860B (zh) 2018-01-25 2018-12-13 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0263A (zh)
TW (1) TWI697860B (zh)
WO (1) WO2019144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0263A (zh) * 2018-01-25 2018-08-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046313B (zh) * 2019-02-19 2023-09-22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分享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10070448B (zh) * 2019-03-08 2023-10-03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保单的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4345A1 (en) * 2001-05-17 2002-11-21 Patel Pankaj B. Remote authenticating biometr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s and the like
CN103379098B (zh) * 2012-04-19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享的方法、装置及其网络系统
US20150220931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Apple Inc. Use of a Biometric Image for Authorization
CN105025043B (zh) * 2014-04-17 2019-06-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60263A (zh) * 2018-01-25 2018-08-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0263A (zh) 2018-08-28
WO2019144806A1 (zh) 2019-08-01
TWI697860B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2894B2 (en) Identity verif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and non-invertible functions via a blockchain
JP6788697B2 (ja) 情報認証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00167775A1 (en) Virtual pos termi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02959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limiting the operation of trusted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suspicious programs
US20170053107A1 (en) Behavioral Stochastic Authentication (BSA)
TW201913489A (zh) 資源轉移方法、資金支付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US11757924B2 (en) Third-party application risk assessment in an authorization service
TWI697860B (zh) 資訊分享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CN105531709A (zh) 可执行对象在本地设备上的受信任的执行
KR20160006185A (ko) 이중 인증
US11392677B2 (en) Modifying application function based on login attempt confidence score
JP6034995B2 (ja) サービスを認証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2313983A (zh) 使用伴随设备的用户认证
CN113704826A (zh) 一种基于隐私保护的业务风险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365626B (zh) 防撞库的用户登录安全认证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7807A (zh) 检测用户登录风险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906516B2 (en) Security system for preventing further access to a service after initial access to the service has been permitted
US957149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ing push authentication spam
US20200111102A1 (en) Secure transfer of tokens between devices
US2014021559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CN110971670B (zh) 一种基于网证平台的网证调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TWI736919B (zh) 驗證以及確定驗證方式的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CN111209552A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706A1 (zh) 一种防止人机交互界面劫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00369A1 (zh) 一种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