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1818A - 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1818A
TW201931818A TW107143881A TW107143881A TW201931818A TW 201931818 A TW201931818 A TW 201931818A TW 107143881 A TW107143881 A TW 107143881A TW 107143881 A TW107143881 A TW 107143881A TW 201931818 A TW201931818 A TW 2019318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oucher
user information
s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京
馮春培
楊文波
黃冕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1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81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46Cards serving only as information carrier of ser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51Virtual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G06Q20/38215Use of certificates or encrypted proofs of transaction righ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2Hotels or restaura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1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fastenings for doors; for turnst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2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certific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6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the source of the receiv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 H04L9/3268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using certificate validation, registration, distribution or revocation, e.g. 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 [CR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5Inheriting rights or properties, e.g., propagation of permissions or restrictions within a hierarch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57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where the code of the data carrier can be programmed
    • G07C2009/00865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where the code of the data carrier can be programmed remotely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07C9/0090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hotels, motels, office building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using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AAA] servers o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7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ina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說明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在獲得業務服務的過程中,第一用戶可使用終端藉由近距離通訊的方式與第二用戶所使用的終端進行資訊通訊,獲取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而,第一用戶便可以將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和第一用戶的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一併發送給提供電子憑證的業務伺服器,這樣一來,業務伺服器可以針對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行校驗,並在校驗通過後將相同的電子憑證下發給第二用戶,實現電子憑證的共享。

Description

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
本發明涉及電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資訊化、數位化的電子憑證(如:數位房卡)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業務提供方可以為用戶提供相應的電子憑證,以便用戶獲得由該業務提供方所提供的業務服務。以數位房卡為例:當用戶入住飯店時,飯店方可以將數位房卡發送至用戶所使用的終端設備上,該用戶便可以直接使用終端設備針對相應客房的智慧型門鎖執行刷卡操作,從而進入飯店房間。
但對於多個用戶共同入住同一房間的場景,往往只能使用唯一攜帶電子憑證的終端設備,較為不便。
基於現有技術,需要一種更為有效的電子憑證的資訊處理方式。
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用以解決在部分業務場景中基於電子憑證獲得業務服務較為不便的問題。
本說明書實施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在第一用戶側,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包括:
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所述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將獲取到的所述用戶資訊以及所述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在業務伺服器側,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包括:
業務伺服器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所述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當校驗通過後,根據所述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對應地,在第一用戶側,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包括:
操作接收模組,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所述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資訊獲取模組,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發送模組,將獲取到的所述用戶資訊以及所述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在業務伺服器側,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包括:
請求接收模組,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所述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校驗模組,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憑證發送模組,當校驗通過後,根據所述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對應地,在第一用戶側,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其中:
所述記憶體,儲存電子憑證的傳輸程式;
所述處理器,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電子憑證的傳輸序,並執行:
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所述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將獲取到的所述用戶資訊以及所述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在業務伺服器側,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其中:
所述記憶體,儲存電子憑證的傳輸程式;
所述處理器,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電子憑證的傳輸序,並執行:
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所述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當校驗通過後,根據所述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本說明書實施例採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獲得業務服務的過程中,對於已經獲得電子憑證的第一用戶可以針對電子憑證進行共享,具體地,第一用戶可使用終端藉由近距離通訊的方式與第二用戶所使用的終端進行資訊通訊,獲取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而,第一用戶便可以將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和第一用戶的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一併發送給提供電子憑證的業務伺服器,這樣一來,業務伺服器可以針對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行校驗,並在校驗通過後將相同的電子憑證下發給第二用戶,實現電子憑證的共享。正是藉由上述方式,既能夠實現對電子憑證的共享,以滿足多個用戶對業務服務的使用需求,也能夠較為有效地保證電子憑證的安全性。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圖式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在目前的業務場景中,業務提供方通常只會將與業務相關的電子憑證唯一地發送給發出業務請求的用戶,但對於某些業務場景,可能有多個用戶可以共同獲得同一業務服務,在此情況下,多個用戶只能使用一個電子憑證獲得業務服務,較為不便。
正如在用戶入住飯店的場景下,在辦理入住時,飯店方通常會將某一房間的數位房卡發送給預定用戶,也即,該預定用戶可藉由終端設備使用該數位房卡,針對相應房間的智慧型門鎖,直接使用數位房卡刷卡解鎖,以便進入房間。但如果是多人入住同一房間,則其他入住用戶只能夠使用該預定用戶的終端設備上的數位房卡進行刷卡操作。
為此,本說明書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基於電子憑證的資訊處理方法,用以在某些業務場景中,基於電子憑證持有者的共享操作,將相同的電子憑證發送給經過校驗的一個或多個用戶,從而使得多個共同獲得同一業務服務的用戶均可以得到相同的電子憑證。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電子憑證至少可以包括:數位化的門卡、公共運輸卡、銀行卡、會員卡、優惠券、電影票和/或折價券等等。電子憑證可由業務提供方的伺服器下發至用戶所使用的終端設備中。
如圖1所示,為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資訊處理方法所基於的應用場景示意圖。
在圖1中,所述的業務伺服器能夠為用戶提供電子憑證。通常而言,業務伺服器可以是業務提供方後臺的伺服器。這裡所述的業務提供方,可包括但不限於:商店、飯店、餐廳、咖啡館、加油站、電影院等商戶,或者是電信運營商、網站等服務提供商。
在本說明書中的部分實施例中,業務伺服器還可以是業務平臺的伺服器。換言之,各業務提供方的業務服務彙集在業務平臺上,用戶可以藉由該業務平臺獲得不同業務提供方所提供的業務服務。相應地,用戶所需的電子憑證由業務平臺的伺服器提供。
上述的業務伺服器可採用單一伺服器、集群式伺服器或分散式伺服器等架構,這裡不進行具體限定。
圖1中的第一用戶已獲得電子憑證,並可以向其他第二用戶共享。具體可藉由第一用戶所使用的終端實現。
圖1中的第二用戶,能夠接收第一用戶所共享的電子憑證,類似地,在具體實現時,第二用戶同樣可藉由其使用的終端接收共享的電子憑證。一般來說,第二用戶與第一用戶共同獲得同一業務服務,例如:與預定用戶(第一用戶)共同入住同一房間的入住用戶(第二用戶)。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用戶、第二用戶可以理解為用戶個人。而在本說明書的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用戶、第二用戶也涵蓋了用戶個人以及用戶所使用的終端設備、用戶所使用的帳戶等。這裡並不應該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
上述的終端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平板電腦或智慧型穿戴設備等。當然,在本說明書的部分實施例中,上述的終端往往具有諸如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藍牙通訊或者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等近距離通訊功能。
此外,在上述如圖1所示的應用場景中,第一用戶的數量通常是一個,而第二用戶可以是至少一個。
基於上述如圖1所述的架構,以下將詳細說明本說明書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基於第一用戶側,本說明書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基於電子憑證的資訊處理方法,如圖2所述,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1: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所述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所述第一用戶。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第一用戶對於電子憑證的獲得,可能存在多種方式,現以兩個較為慣常的實施方式為例:在一種方式中(線上方式),第一用戶可藉由相應的應用程式或瀏覽器等存取至業務伺服器的業務界面(通常是應用程式頁面或網頁的形式),並在業務界面中進行業務服務的預定。預定過程中,通常需要第一用戶提供手機號碼、業務帳戶等用戶資訊,從而,業務伺服器可基於第一用戶所提供的用戶資訊,將相應的電子憑證發送給第一用戶。
在另一種方式中(離線方式),第一用戶可以藉由離線的方式獲得業務服務(如:辦理飯店入住手續),相類似地,第一用戶可向業務提供方提供自身的用戶資訊,進而,業務提供方可將該用戶資訊上傳至業務伺服器中,以便業務伺服器產生電子憑證,併發送給第一用戶。
在第一用戶已獲得了電子憑證的情況下,便可以將電子憑證共享給獲得同一業務服務的其他用戶,即第一用戶可針對電子憑證發出共享操作。
對於發出共享操作的方式而言,第一用戶可以使用終端並進入相應的共享界面執行該共享操作,採用的方式具體可以包括:點擊、拖拽、滑動或按壓等等。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當第一用戶藉由終端進入共享界面的同時,該終端可觸發NFC、藍牙通訊或者RFID等近距離通訊功能。
步驟S203: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如前所示,第一用戶所使用的終端可以在上述近距離通訊技術的支持下,藉由第二用戶所使用的終端獲得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通常要求終端之間彼此處於通訊範圍之內)。這裡所述的用戶資訊,可認為是第二用戶的手機號碼、帳戶名、電子名片或身份證件號等資訊。
步驟S205:將獲取到的所述用戶資訊以及所述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本步驟中,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具體可包括:電子憑證的編號、ID或條碼標識位等等。一般來說,標識資訊由業務伺服器產生,且標識資訊能夠唯一地確定一個電子憑證。那麼,如果業務伺服器針對用戶資訊校驗通過後,便可以根據標識資訊,可以查詢到同一電子憑證,併發送給第二用戶。
正如前述內容,第一用戶針對電子憑證發出共享操作,需要在終端上存取至電子憑證界面,此時,終端會與業務伺服器之間建立網路連接,那麼,作為本說明書實施例的一種可行方式,藉由該終端便可將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和該第一用戶的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以校驗請求的形式,藉由該網路連接一併發送給業務伺服器。
可見,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並非由第一用戶直接將電子憑證共享給第二用戶,而是藉由業務伺服器將相同的電子憑證下發給第二用戶。
藉由上述步驟,在獲得業務服務的過程中,對於已經獲得電子憑證的第一用戶可以針對電子憑證進行共享,具體地,第一用戶可使用終端藉由近距離通訊的方式與第二用戶所使用的終端進行資訊通訊,獲取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而,第一用戶便可以將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和第一用戶的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一併發送給提供電子憑證的業務伺服器,這樣一來,業務伺服器可以針對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行校驗,並在校驗通過後將相同的電子憑證下發給第二用戶,實現電子憑證的共享。正是藉由上述方式,既能夠實現對電子憑證的共享,以滿足多個用戶對業務服務的使用需求,也能夠較為有效地保證電子憑證的安全性。
以上是基於第一用戶側的描述,在業務伺服器側,本說明書實施例中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如圖3所示,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301:業務伺服器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所述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正如前述內容,第一用戶可將獲取到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和該第一用戶自身的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通過校驗請求的形式發送給業務伺服器。
步驟S303: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業務伺服器中通常可預先根據用戶的業務請求,儲存相應的業務資訊,在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中,也就包含需要使用業務服務的各用戶的用戶資訊。
這裡所述的業務資訊,可以包括:業務類型、業務標識(業務單號、流水號)、業務提供方資訊、使用業務服務的用戶資訊等。
當然,在一種可能的方式中(業務預定方式),第一用戶可以預先進行業務預定(如:預定飯店、電影票、演唱會門票等),在業務預定的過程中,該用戶可以輸入相關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如:多個入住者的用戶資訊、多個入場者的用戶資訊等),進而,業務伺服器便可儲存上述的用戶資訊。
在另一種可能的方式中(非業務預定方式),在獲得業務服務之前,第二用戶也可以辦理業務註冊/登記,如:在入住飯店的場景中,第二用戶可以在飯店前臺進行身份登記,相應地,飯店方可以將該用戶登記的用戶資訊上傳至業務伺服器中。
藉由上述兩種方式,能夠獲得業務服務的用戶的用戶資訊,將被儲存至業務伺服器中,那麼,業務伺服器也就可以針對第一用戶所發送的校驗請求中所攜帶的用戶資訊進行校驗。具體而言,如果校驗請求中所攜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相匹配,則通過校驗,反之,則不通過校驗。
當通過校驗後,便可執行下述步驟S305。可以理解,如果校驗未通過,則業務伺服器並不會向第二用戶發送電子憑證。
步驟S305:當校驗通過後,根據所述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第一用戶的電子憑證由業務伺服器所產生,那麼,業務伺服器便可以根據標識資訊,查找到相應的電子憑證,併發送給第二用戶。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校驗請求中所攜帶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具體可以包括第二用戶的帳戶資訊、手機號碼等,因此,業務伺服器便可以根據該用戶資訊,將電子憑證發送給第二用戶。
在第二用戶側,第二用戶所使用的終端可藉由近距離通訊,將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發送給第一用戶所使用的終端,後續第二用戶可獲得業務伺服器提供的、第一用戶的電子憑證。該過程中具體可以參考前述內容,這裡便不再過多贅述。
下面以第一用戶和第二用戶入住飯店的場景為例進行說明:
該場景下,假設第一用戶已獲得了電子憑證,為了便捷地實現數位房卡(即,電子憑證)的共享,第一用戶和第二用戶之間可以使用手機並藉由NFC功能進行資訊通訊。
如圖4a所示,第一用戶可以使用手機進入數位房卡界面,並在該界面中發出針對數位房卡的共享操作(在界面上滑動該數位房卡),此時,第一用戶的手機可以在NFC功能的支持下,從第二用戶的終端上獲得第二用戶的手機號碼、帳戶名等用戶資訊。
此時,如圖4b所示,第一用戶所使用的手機可以將該數位房卡的標識資訊和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並由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記錄的業務資訊進行校驗。
如圖4c所示,在校驗通過後,伺服器可將第一用戶的數位門卡發送給第二用戶(既可以發送至第二用戶的業務帳戶中,也可以根據第二用戶的手機號碼,發送至第二用戶的手機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時,上述過程對於第二用戶而言是無感知的,也就是說,在近距離通訊的範圍內,當第一用戶藉由手機發出針對數位房卡的共享操作後,第二用戶所使用的手機上便可立即顯示獲得了數位房卡。
此後,第二用戶便可以藉由自身的手機使用數位房卡,也即,第二用戶使用手機可以針對相應房間的智慧型門鎖進行刷卡操作(基於NFC功能),並可以順利解鎖。
當然,對於其他可以進行共享的電子憑證(如:電影片、優惠券、折扣卡等),也同樣可以採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上述方法,這裡便不再具體贅述。
從上述內容可見,正是採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使得同一電子憑證可以在多個獲得同一業務服務的用戶之間便捷地共享,並且相較於傳統的近距離資訊傳輸,上述方法的共享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基於同樣的思路,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相應的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
具體而言,在第一用戶側,本說明書實施例中所提供的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如圖5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操作接收模組501,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所述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資訊獲取模組502,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發送模組503,將獲取到的所述用戶資訊以及所述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電子憑證處理模組504,向業務伺服器發送攜帶有第一用戶的用戶資訊的業務請求,接收所述業務伺服器基於所述用戶資訊產生並下發的電子憑證。
所述資訊獲取模組502,藉由近距離通訊,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其中,所述近距離通訊至少包括:近場通訊、藍牙通訊、射頻識別通訊或紅外通訊;所述用戶資訊至少包括:手機號碼或業務帳戶。
所述資訊獲取模組502,確定處於近距離通訊範圍內的用戶,作為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藉由所述近距離通訊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基於圖5所示的裝置,在實際應用中可由實體的設備(如:終端設備)所實現,具體而言,該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其中,
所述記憶體,儲存電子憑證的傳輸程式;
所述處理器,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電子憑證的傳輸序,並執行:
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所述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獲取所述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將獲取到的所述用戶資訊以及所述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所述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在業務伺服器側,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如圖6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請求接收模組601,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所述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校驗模組602,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憑證發送模組603,當校驗通過後,根據所述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所述校驗模組602,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中所包含的用戶資訊,對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行比對校驗,若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一致,則通過校驗;若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不一致,則不通過校驗。
所述憑證發送模組603,當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中包含手機號碼時,將所述電子憑證以簡訊的形式發送給所述手機號碼;
當所述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中包含業務帳戶時,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至所述業務帳戶。
基於圖6所示的裝置,在實際應用中可由實體的設備(如:終端設備/伺服器)所實現,具體而言,該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其中,
所述記憶體,儲存電子憑證的傳輸程式;
所述處理器,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電子憑證的傳輸序,並執行:
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所述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所述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當校驗通過後,根據所述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所述電子憑證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裝置、設備和媒體類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
至此,已經對本主題的特定實施例進行了描述。其它實施例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在一些情況下,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動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順序來執行並且仍然可以實現期望的結果。另外,在圖式中描繪的過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順序或者連續順序,以實現期望的結果。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多任務處理和並行處理可以是有利的。
在20世紀90年代,對於一個技術的改進可以很明顯地區分是硬體上的改進(例如,對二極體、電晶體、開關等電路結構的改進)還是軟體上的改進(對於方法流程的改進)。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當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進已經可以視為硬體電路結構的直接改進。設計人員幾乎都藉由將改進的方法流程編程到硬體電路中來得到相應的硬體電路結構。因此,不能說一個方法流程的改進就不能用硬體實體模組來實現。例如,可程式化邏輯裝置(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例如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就是這樣一種集成電路,其邏輯功能由用戶對裝置編程來確定。由設計人員自行編程來把一個數位系統“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請晶片製造廠商來設計和製作專用的集成電路晶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製作集成電路晶片,這種編程也多半改用“邏輯編譯器(logic compiler)”軟體來實現,它與程式開發撰寫時所用的軟體編譯器相類似,而要編譯之前的原始碼也得用特定的編程語言來撰寫,此稱之為硬體描述語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並非僅有一種,而是有許多種,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與Verilog。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清楚,只需要將方法流程用上述幾種硬體描述語言稍作邏輯編程並編程到集成電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實現該邏輯方法流程的硬體電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適當的方式實現,例如,控制器可以採取例如微處理器或處理器以及儲存可由該(微)處理器執行的電腦可讀程式碼(例如軟體或韌體)的電腦可讀媒體、邏輯閘、開關、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記憶體控制器還可以被實現為記憶體的控制邏輯的一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也知道,除了以純電腦可讀程式碼方式實現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藉由將方法步驟進行邏輯編程來使得控制器以邏輯閘、開關、專用集成電路、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來實現相同功能。因此這種控制器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硬體部件,而對其內包括的用於實現各種功能的裝置也可以視為硬體部件內的結構。或者甚至,可以將用於實現各種功能的裝置視為既可以是實現方法的軟體模組又可以是硬體部件內的結構。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具體的,電腦例如可以為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蜂窩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何設備的組合。
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裝置時以功能分為各種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發明時可以把各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和/或硬體中實現。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塊、以及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流程和/或方塊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藉由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儲存在能引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儲存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化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計算設備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CPU)、輸入/輸出介面、網路介面和記憶體。
記憶體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或非易失性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記憶體(flash RAM)。記憶體是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CD-ROM)、數位化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
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可以在由電腦執行的電腦可執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式模組。一般地,程式模組包括執行特定事務或實現特定抽象資料類型的例程、程式、物件、組件、資料結構等等。也可以在分散式計算環境中實踐本發明,在這些分散式計算環境中,由藉由通訊網路而被連接的遠程處理設備來執行事務。在分散式計算環境中,程式模組可以位於包括儲存設備在內的本地和遠程電腦儲存媒體中。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系統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S201~S205‧‧‧步驟
S301~S305‧‧‧步驟
501‧‧‧操作接收模組
502‧‧‧資訊獲取模組
503‧‧‧發送模組
504‧‧‧電子憑證處理模組
601‧‧‧請求接收模組
602‧‧‧校驗模組
603‧‧‧憑證發送模組
此處所說明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圖式中:
圖1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所基於的實際應用場景示意圖;
圖2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基於第一用戶側的電子憑證的傳輸過程示意圖;
圖3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業務伺服器側的電子憑證的傳輸過程示意圖;
圖4a至4c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在實際應用時數位房卡的傳輸過程示意圖;
圖5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基於第一用戶側的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基於業務伺服器側的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結構示意圖。

Claims (16)

  1. 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包括: 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該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將獲取到的該用戶資訊以及該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該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該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第一用戶藉由以下方法預先獲得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的電子憑證: 向業務伺服器發送攜帶有第一用戶的用戶資訊的業務請求; 接收該業務伺服器基於該用戶資訊產生並下發的電子憑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具體包括: 藉由近距離通訊,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其中,該近距離通訊至少包括:近場通訊、藍牙通訊、射頻識別通訊或紅外通訊; 該用戶資訊至少包括:手機號碼、業務帳戶或身份證件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藉由近距離通訊,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具體包括: 確定處於近距離通訊範圍內的用戶,作為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 藉由該近距離通訊獲取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5. 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包括: 業務伺服器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該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該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當校驗通過後,根據該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該用戶資訊進行校驗,具體包括: 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中所包含的用戶資訊,對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行比對校驗; 若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一致,則通過校驗; 若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不一致,則不通過校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具體包括: 當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中包含手機號碼時,將該電子憑證以簡訊的形式發送給該手機號碼; 當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中包含業務帳戶時,將該電子憑證發送至該業務帳戶。
  8. 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包括: 操作接收模組,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該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資訊獲取模組,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發送模組,將獲取到的該用戶資訊以及該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該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該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裝置,該裝置還包括:電子憑證處理模組,向業務伺服器發送攜帶有第一用戶的用戶資訊的業務請求,接收該業務伺服器基於該用戶資訊產生並下發的電子憑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裝置,該資訊獲取模組,藉由近距離通訊,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其中,該近距離通訊至少包括:近場通訊、藍牙通訊、射頻識別通訊或紅外通訊; 該用戶資訊至少包括:手機號碼、業務帳戶或身份證件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裝置,該資訊獲取模組,確定處於近距離通訊範圍內的用戶,作為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藉由該近距離通訊獲取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12. 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裝置,包括: 請求接收模組,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該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校驗模組,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該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憑證發送模組,當校驗通過後,根據該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該校驗模組,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中所包含的用戶資訊,對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進行比對校驗,若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一致,則通過校驗;若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與預先儲存的用戶資訊不一致,則不通過校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裝置,該憑證發送模組,當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中包含手機號碼時,將該電子憑證以簡訊的形式發送給該手機號碼; 當該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中包含業務帳戶時,將該電子憑證發送至該業務帳戶。
  15. 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其中: 該記憶體,儲存電子憑證的傳輸程式; 該處理器,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電子憑證的傳輸序,並執行: 接收針對電子憑證的共享操作,其中,該電子憑證預先由業務伺服器發送給第一用戶; 獲取該共享操作所對應的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將獲取到的該用戶資訊以及該電子憑證的標識資訊發送給業務伺服器,以使得該業務伺服器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與該用戶資訊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後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
  16. 一種電子憑證的傳輸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其中: 該記憶體,儲存電子憑證的傳輸程式; 該處理器,調用記憶體中儲存的電子憑證的傳輸序,並執行: 接收第一用戶發送的校驗請求;其中,該校驗請求中至少攜帶第二用戶的用戶資訊; 根據預先儲存的業務資訊,對該用戶資訊進行校驗; 當校驗通過後,根據該校驗請求中攜帶的標識資訊,確定所需發送的電子憑證,並將該電子憑證發送給該第二用戶。
TW107143881A 2018-01-12 2018-12-06 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 TW2019318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8971.5A CN108282471B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电子凭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201810028971.5 2018-0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1818A true TW201931818A (zh) 2019-08-01

Family

ID=62803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881A TW201931818A (zh) 2018-01-12 2018-12-06 電子憑證的傳輸方法、裝置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87891A1 (zh)
EP (1) EP3720044B1 (zh)
CN (2) CN112491885B (zh)
SG (1) SG11202006194QA (zh)
TW (1) TW201931818A (zh)
WO (1) WO20191373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5531A (zh) * 2019-01-02 2019-05-21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物方法及其相关和设备
CN111612461B (zh) * 2019-01-25 2023-05-16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凭证的互动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553730A (zh) * 2020-04-27 2020-08-1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银行优惠券分享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4257579A (zh) * 2021-12-20 2022-03-2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8282B2 (en) * 2002-03-26 2005-03-15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network using remote subscriber identity information
CN101518038A (zh) * 2006-08-14 2009-08-26 晟碟以色列有限公司 共享存储在第一装置的凭证模块中的凭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51701B (zh) * 2008-12-09 2013-07-31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非接触电子票证共享系统及其共享方法
KR101780023B1 (ko) * 2010-03-12 2017-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구매 정보에 기초한 어플리케이션/콘텐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33277B (zh) * 2011-07-29 2014-08-06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和蓝牙技术的电子名片传递方法及系统
CN10313915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券的获取和使用的方法及系统
FR2985130A1 (fr) * 2011-12-23 2013-06-28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partage d'un contenu multimedia entre au moins un premier utilisateur et un second utilisateur sur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s
US20140149529A1 (en) * 2012-11-26 2014-05-29 Blackberry Limited Cloud-based nfc content sharing
US9923879B1 (en) * 2014-01-16 2018-03-20 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 Sharing keys
US20150278780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Ebay Inc. Shared Digital Wallets
CN103916637B (zh) * 2014-04-15 2017-08-1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地共享监控前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682B (zh) * 2015-01-30 2019-12-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6961416A (zh) * 2016-01-08 2017-07-18 深圳市星电商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182048B (zh) * 2016-03-10 2021-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个终端共享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96962A (zh) * 2016-06-12 2016-11-09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凭证处理方法及电子凭证处理装置
CN107392640A (zh) * 2017-04-28 2017-1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电子券链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39948B (zh) * 2017-05-12 2018-09-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471B (zh) 2020-11-03
CN112491885B (zh) 2022-11-18
US20200287891A1 (en) 2020-09-10
CN112491885A (zh) 2021-03-12
WO2019137362A1 (zh) 2019-07-18
EP3720044B1 (en) 2022-07-27
EP3720044A4 (en) 2020-12-16
EP3720044A1 (en) 2020-10-07
CN108282471A (zh) 2018-07-13
SG11202006194QA (en) 202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5326B1 (ko) 블록체인 노드 사이의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EP3562120B1 (en) Blockchain system and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62243B2 (en) Activity integration associated with resource shar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WO2019137362A1 (zh) 一种电子凭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9169958A1 (zh) 支付辅助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US1043312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sioning multiple devices
CN103354930B (zh) 经由云的身份管理
US202203433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US10891599B2 (en) Use of state objects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ransactions
US10037530B2 (en) Payment recipient verification
TW201822049A (zh) 業務處理方法及裝置
WO2019109746A1 (zh) Nfc便携设备的写入、支付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US20200043067A1 (en) Resource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W201944315A (zh) 二維條碼圖片獲取方法、裝置以及設備
WO2019011186A1 (zh) 信息验证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US107481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payee information
WO2016131386A1 (zh) 一种业务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22726B (zh) 电子凭证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331964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virtual bucket to transfer electronic data
CN112365258A (zh) 电子货币账户的绑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305661B (zh) 用于执行安全登录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WO2020093812A1 (zh) 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4046121A1 (zh) 服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93826A1 (zh) 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9137357A1 (zh) 付款码获取、支付请求响应方法、装置以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