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1294A -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1294A
TW201931294A TW106146583A TW106146583A TW201931294A TW 201931294 A TW201931294 A TW 201931294A TW 106146583 A TW106146583 A TW 106146583A TW 106146583 A TW106146583 A TW 106146583A TW 201931294 A TW201931294 A TW 2019312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health
data
medical
data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0431B (zh
Inventor
陳怡芳
熊思愷
Original Assignee
達易特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易特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易特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6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04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1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1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431B/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種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首先,使用者登入使用者介面平台,接著,該使用者將需求提問輸入至需求資料介面,然後,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個人化資料庫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健康分析資料,而該個人化資料庫儲存有該使用者進行基因檢測所得之檢測結果、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及該使用者的醫療數據,接著,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醫學相關資料,最後,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健康分析資料與該醫學相關資料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評估建議報告。

Description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健康管理系統,特別是指一種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基因影響人類的發展與疾病甚鉅,基因表現可能在人體上引發的現象已經是目前醫學全力鑽研的對象,透過基因檢測能幫助了解我們的先天體質與先天健康風險,以達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之目的。
但是我們的健康不僅僅是由基因決定,常見疾病及病狀之病源學通常歸因於基因及環境因子,健康風險的評估若無生活環境型態的考量,將難以準確、可靠地反映整體健康狀態,故先天基因資訊結合後天生活環境型態可提供更完整全面的健康管理評估,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並同時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隨著穿戴裝置的普及,使用者於配戴時可偵測心跳速度、體溫、血壓等生理資訊,並藉由無線傳輸至攜帶式電子裝置進行紀錄與顯示,然而,該等紀錄資料令使用者只能被動地的受制於少數生理資訊或生理參數來評估是否需改變飲食、作息,無法回饋使用者即時的健康建議或疾病評估,往往因此延誤了給藥、就醫或早期發現 治療的時機。
上述缺點都顯現習知健康管理與評估在使用上所衍生的種種問題,該等健康管理系統僅能針對使用者的生理資訊進行簡單的判斷,告知使用者目前的生理狀況,但無法針對較多或長期的醫療數據進行分析,以提供個人化的健康建議或疾病風險評估,因此,現有技術確實有待提出更佳解決方案之必要性。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首先,使用者登入一使用者介面平台,接著,該使用者將需求提問輸入至一需求資料介面,最後,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一個人化資料庫及一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比對,以得到一評估建議報告供該使用者參考,其中,該個人化資料庫中儲存有該使用者進行基因檢測所得之檢測結果、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及該使用者的醫療數據,而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中儲存有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庫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一健康分析資料,同時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相 關比對,以得到一醫學相關資料,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將該健康分析資料與該醫學相關資料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庫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一健康分析資料,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將該健康分析資料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評估建議報告記錄有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風險評估、根據該疾病風險評估中可能罹患之疾病的病徵說明,及根據該病徵說明提供該使用者專屬的個人化健康建議,而該個人化健康建議記錄有醫療、營養品、藥品,及運動器材等配方建議。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健康分析資料是將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列出且作出權重比例分析。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使用者可由該評估建議報告之個人化健康建議連結至一解決方案平台,以直接交易該個人化健康建議之配方建議。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日常健康數據是透過一外部穿戴裝置偵測該使用者的生理資 訊數據,而該醫療數據則記錄有該使用者的健檢與看診資訊。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異常比對係指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使用者的異常生理數據進行資料比對,而相關比對係指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健康分析資料及該醫學相關資料進行資料過濾、資料分析,以及資料彙整等作業。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需求資料介面設置有文字欄位與語音欄位,且該文字欄位更具有複數健康諮詢選項標籤供使用者選用。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個人化資料庫中的基因檢測結果、該日常健康數據,及該醫療數據的權重配比為該基因檢測結果大於該醫療數據,該醫療數據大於該日常健康數據。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個人化資料庫中的基因檢測結果、該日常健康數據,及該醫療數據的權重配比為該基因檢測結果、該醫療數據大於該日常健康數據。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其包含一使用者介面平台、一需求資料庫、一個人化資料庫、一醫學與健康資料庫,及一評估資料庫。
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可供使用者登入,該需求資料庫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連接,包括一供使用者填寫需求提問之需求資料介面,及一與該需求資料介面連接以儲存該需求提問的需求提問單,該個人化資料庫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及該需求資料庫連接,並儲存有該使用者的基因檢測結果、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及該使用者的歷史醫療數據,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及該需求資料庫連接,儲存有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該評估資料庫儲存有對應不同需求提問進行比對所得之健康分析資料、醫學相關資料,以及評估建議報告。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更包含一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及該評估資料庫連接之解決方案平台,其包括一儲存有醫療、營養品、藥品,及運動器材的配方資料庫。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使用者介面平台更包括一反饋介面,該反饋介面係提供使用者與服務人員回饋與回應問題。
本發明之有益功效在於,藉由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分別與該個人化資料庫及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第一次資料比對,其中,該個人化資料庫集結了該使用者的基因檢測結果、該日常健康數據,及該醫療數據等資料,以搜尋出與使用者自身狀況最有可能之原因,再將 兩者所得之結果進行第二次資料比對,以作出多面向考量且專屬該使用者的健康評估報告,提升早期發現而免於延誤治療之時機,以達智能健康管理之目的。
1‧‧‧使用者介面平台
11‧‧‧反饋介面
2‧‧‧需求資料庫
21‧‧‧需求資料介面
22‧‧‧需求提問單
3‧‧‧個人化資料庫
31‧‧‧基因檢測結果
32‧‧‧日常健康數據
33‧‧‧醫療數據
4‧‧‧醫學與健康資料庫
41‧‧‧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
5‧‧‧評估資料庫
51‧‧‧健康分析資料
52‧‧‧醫學相關資料
53‧‧‧評估建議報告
531‧‧‧疾病風險評估
532‧‧‧病徵說明
533‧‧‧個人化健康建議
6‧‧‧解決方案平台
61‧‧‧配方資料庫
A‧‧‧外部穿戴裝置
91~96‧‧‧步驟
圖1是一方塊示意圖,說明本發明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之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方塊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一評估建議報告的架構;及圖3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的步驟流程。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1、2,為本發明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該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包含一使用者介面平台1、一需求資料庫2、一個人化資料庫3、一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一評估資料庫5,及一解決方案平台6。
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可供使用者登入,其中,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更包括一反饋介面11,該反饋介 面11係提供使用者與服務人員回饋與回應問題。
該需求資料庫2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連接,包括一供使用者填寫需求提問之需求資料介面21,及一與該需求資料介面21連接以儲存該需求提問的需求提問單22。
其中,該需求資料介面21設置有文字欄位與語音欄位,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且該文字欄位更具有複數健康諮詢選項標籤供使用者選用。實際實施時,健康諮詢選項標籤之內容亦可設定為健康徵狀、飲食營養需求、醫療常識、日常生活或運動習慣等以供使用者直接選用。
該個人化資料庫3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及該需求資料庫2連接,並儲存有該使用者的基因檢測結果31、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32,及該使用者的歷史醫療數據33等資料。
其中,該基因檢測結果31之基因檢測有眾多項目,例如高血壓基因分析,其有助於了解先天體質與先天健康風險,該日常健康數據32是透過一外部穿戴裝置A偵測該使用者的生理資訊數據,例如呼吸、心跳、血壓、體溫、攝取食物之卡路里、睡眠狀況等即時動態數據,而該醫療數據33則記錄有該使用者的健檢與看診資訊等臨床上的生化檢測項目,例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管 硬化指數等數據。
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及該需求資料庫2連接,儲存有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41,例如由醫學教科書、文獻、各科醫師臨床診斷建議資料等專業醫學資料、疾病資料、醫療知識、營養建議、日常生活及運動習慣建議、醫療追蹤建議等等。
該評估資料庫5儲存有對應不同需求提問進行比對所得之健康分析資料51、醫學相關資料52,以及評估建議報告53,於此,該健康分析資料51為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庫3進行異常比對所得,該醫學相關資料52為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進行相關比對所得,而該評估建議報告53為該健康分析資料51與該醫學相關資料52進行相關比對所得。
進一步地,該健康分析資料51是將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列出且作出權重比例分析。下表1為本發明之健康分析資料51的權重計算範例,其中該基因檢測結果31權重為2,低、中、高風險計分分別為1、2、3分,該醫療數據33權重為3,數值正常計分為0,異常計分則為3,而該日常健康數據32權重為1,數值正常計分為0,異常計分為3,再以總得分順序由高至低排列出可能罹患之疾病的順序,以得到疾病的權重比例分析。
其中,該評估建議報告53記錄有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風險評估531、根據該疾病風險評估531中可能罹患之疾病的病徵說明532,及根據該病徵說明532提供該使用者專屬的個人化健康建議533,而該個人化健康建議533記錄有醫療、營養品、藥品,及運動器材等配方建議。
該解決方案平台6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及該評估資料庫5連接,其包括一儲存有醫療、營養品、藥品,及運動器材等資訊的配方資料庫61。
配合參閱圖3,依據上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本發明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首先,進行步驟91,使用者登入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接著,進行步驟92,該使用者將需求提問輸入至該需求資料介面21,於此需求提問以疾病或健康管理 等相關問題為主,並作出該需求提問單22儲存於該需求資料庫2中。值得一提的是,該使用者除了可透過該反饋介面11與服務人員直接進行溝通外,更可於該需求資料介面21上詢問自身的需求提問,以提昇互動溝通之即時性。
然後,進行步驟93,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庫3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該健康分析資料51,其中,該個人化資料庫5中儲存有該使用者進行基因檢測所得之基因檢測結果31、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32,及該使用者的醫療數據33。
進一步地,該個人化資料庫3中的基因檢測結果31、該日常健康數據32,及該醫療數據33的權重配比為該基因檢測結果31大於該醫療數據33,該醫療數據33大於該日常健康數據32,亦可為該基因檢測結果31、該醫療數據33大於該日常健康數據32,端視使用需求而定,不應以此為限。
接著,進行步驟94,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之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41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該醫學相關資料52。
然後,進行步驟95,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對該健康分析資料51與該醫學相關資料52進行相關比 對,以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53供該使用者參考。
其中,異常比對係指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使用者的異常生理數據進行資料比對,而相關比對係指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健康分析資料51及該醫學相關資料52進行資料過濾、資料分析,以及資料彙整等作業。
藉由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分別與該個人化資料庫3及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進行第一次資料比對,再將兩者所得之結果進行第二次資料比對,以作出多面向且專屬該使用者的健康評估報告,提升早期發現而免於延誤治療之時機,以達智能健康管理之目的。
特別說明的是,資料比對的順序亦可為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3庫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該健康分析資料51,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將該健康分析資料51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之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41進行相關比對,而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53,進而獲取不同比對資料量。
最後,進行步驟96,該使用者可由該評估建議報告53之個人化健康建議533連結至該解決方案平台6,以直接交易該個人化健康建議533之配方建議,於此,該配方建議可以是可能罹患之疾病的醫療院所資訊、建議的定期醫療追蹤時程,營養保健品或藥品之實用建議,或 是建議之運動器材選項。
實際實施時,若該使用者覺得頻尿,可登入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並在該需求資料介面21上輸入“頻尿?”的病症相關需求提問,過程中該使用者可利用文字欄位、或語音欄位方式輸入需求提問,之後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對需求提問的關鍵字“頻尿”與該個人化資料庫3中有異常的生理數據進行比對,得知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對應有腎病變(ACE)、糖尿病(ADRB2)、泌尿系統(CASR)等基因,進一步地,作出上述可能罹患之疾病的計分如下表2、3,及4,由總分排名可能造成頻尿的原因為腎病變>泌尿系統>糖尿病,因此,該健康分析資料51列出權重比例分析排名為1.腎病變2.泌尿系統3.糖尿病。
同時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針對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頻尿”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之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41進行相關比對,搜尋出相關可能產生此現象之原因,以得到該醫學相關資料52。然後,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將該健康分析資料51與該醫學相關資料52進行相關 比對,本發明於比對過程中統整了該使用者的基因檢測結果31、即時的日常健康數據32、歷史的醫療數據33等先天與後天的生理數據,以得到多面向且專屬之評估建議報告53供該使用者參考。
較佳地,該評估建議報告53之疾病風險評估531會說明該使用者可能是因腎病變或泌尿系統引起頻尿症狀,其可能罹患之疾病為腎病變比例63%、泌尿系統疾病28%、糖尿病9%的權重比例分析,而該病徵說明532則為腎病變或泌尿系統引起頻尿之關聯性原因說明,另外,該個人化健康建議533則提供日常生活、飲食、運動,及定期醫療追蹤資訊等配方建議。值得一提的是,該使用者由該個人化健康建議533即可連結至該解決方案平台6的配方資料庫61,以直接交易該個人化健康建議533之配方建議,進而提升該使用者使用該配方建議的便利性。
本發明除了可於該需求資料介面21輸入疾病之需求提問外,亦可僅針對健康徵狀、飲食營養需求、醫療常識、日常生活或運動習慣等進行提問。
於此,再舉一針對健康方面的需求提問實施範例,若另一使用者覺得最近記憶力不佳,則可在該需求資料介面21上輸入“記憶力衰退”的需求提問,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對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個人化資料庫3進行比對,同時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針對關鍵字與該醫學與 健康資料庫4進行相關比對,搜尋出相關可能產生此現象之原因,以得到該醫學相關資料52,然後,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將該健康分析資料51與該醫學相關資料52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53。
由於該使用者的基因檢測結果31、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32,及該使用者的醫療數據33等數據並無特別異常或超出正常值,所以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計分均為低風險或正常,因此,該評估建議報告53之疾病風險評估531所列出之可能罹患的疾病比例低,該病徵說明532則會針對引起記憶力衰退之關聯性原因說明,而該個人化健康建議533則提供日常記憶力訓練、補充飲食、增加睡眠時間、培養運動習慣等配方建議,以確實解決使用者所提問之健康相關問題。進一步地,透過使用者依需求登入該使用者介面平台1輸入需求提問,不僅可節省使用者前往醫療院所尋求健康諮詢之時間浪費,亦可提升健康隱私之保密性考量。
綜上所述,本發明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藉由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分別與該個人化資料庫3及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4進行第一次資料比對,再將兩者所得之結果進行第二次資料比對,以作為專屬該使用者的健康評估報告,提升早期發現而免於延誤治療之時機,以達到智能健康管理之目的,故確實可以達成本發 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14)

  1. 一種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使用者登入一使用者介面平台;(B)該使用者將需求提問輸入至一需求資料介面;及(C)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一個人化資料庫及一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比對,以得到一評估建議報告供該使用者參考,其中,該個人化資料庫中儲存有該使用者進行基因檢測所得之檢測結果、該使用者的日常健康數據,及該使用者的醫療數據,而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中儲存有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庫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一健康分析資料,同時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一醫學相關資料,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將該健康分析資料與該醫學相關資料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對該使用者之需求提問與該個人化資料庫進行異常比對,以得到一健康分析資 料,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將該健康分析資料與該醫學與健康資料庫進行相關比對,以得到該評估建議報告。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評估建議報告記錄有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風險評估、根據該疾病風險評估中可能罹患之疾病的病徵說明,及根據該病徵說明提供該使用者專屬的個人化健康建議,而該個人化健康建議記錄有醫療、營養品、藥品,及運動器材等配方建議。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健康分析資料是將該使用者可能罹患之疾病列出且作出權重比例分析。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更包含一步驟(D),在該步驟(D)中,該使用者可由該評估建議報告之個人化健康建議連結至一解決方案平台,以直接交易該個人化健康建議之配方建議。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日常健康數據是透過一外部穿戴裝置偵測該使用者的生理資訊數據,而該醫療數據則記錄有該使用者的健檢與看診資訊。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異常比對係指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 使用者的異常生理數據進行資料比對,而相關比對係指將該需求提問的關鍵字與該健康分析資料及該醫學相關資料進行資料過濾、資料分析,以及資料彙整等作業。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需求資料介面設置有文字欄位與語音欄位,且該文字欄位更具有複數健康諮詢選項標籤供使用者選用。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個人化資料庫中的基因檢測結果、該日常健康數據,及該醫療數據的權重配比為該基因檢測結果大於該醫療數據,該醫療數據大於該日常健康數據。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方法,其中,該個人化資料庫中的基因檢測結果、該日常健康數據,及該醫療數據的權重配比為該基因檢測結果、該醫療數據大於該日常健康數據。
  12. 一種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包含:一可供使用者登入之使用者介面平台;一需求資料庫,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連接,包括一供使用者填寫需求提問之需求資料介面,及一與該需求資料介面連接以儲存該需求提問的需求提問單;一個人化資料庫,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及該需求資料庫連接,並儲存有該使用者的基因檢測結果、該使用 者的日常健康數據,及該使用者的歷史醫療數據;一醫學與健康資料庫,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及該需求資料庫連接,儲存有醫學與健康相關資料;及一評估資料庫,儲存有對應不同需求提問進行比對所得之健康分析資料、醫學相關資料,以及評估建議報告。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更包含一與該使用者介面平台及該評估資料庫連接之解決方案平台,其包括一儲存有醫療、營養品、藥品,及運動器材的配方資料庫。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其中,該使用者介面平台更包括一反饋介面,該反饋介面係提供使用者與服務人員回饋與回應問題。
TW106146583A 2017-12-29 2017-12-29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TWI680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583A TWI68043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583A TWI68043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1294A true TW201931294A (zh) 2019-08-01
TWI680431B TWI680431B (zh) 2019-12-21

Family

ID=68315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583A TWI680431B (zh) 2017-12-29 2017-12-29 互動式智能健康管理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04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4943B (zh) * 2019-12-18 2020-09-21 遠東科技大學 以人工智慧輔助適性化健身訓練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77138B1 (ko) * 2003-09-12 2012-08-24 인터레우킨 제네틱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건강 상태를 조절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
US20110093295A1 (en) * 2009-09-19 2011-04-21 Mankad Vipul N Consumer enabling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health maintenance
CN105373984A (zh) * 2015-07-27 2016-03-02 上海乐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体健康状态评估系统
CN105740597B (zh) * 2015-12-10 2018-11-27 西安时代基因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疾病遗传风险参数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0431B (zh) 2019-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lein et al. Serum lipids and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macular edema in persons with long-term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he Wisconsi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Hajjar et al. Impact of diet on blood pressure and age-rel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in the US population: analysis of NHANES III
Sun et al. Wireless monitoring program of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and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major abdominal cancer surgery
Moss et al. The role of chronic alcohol abu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adults
Stefan et al. Effect of activity restriction owing to heart disease on obesity
Davidson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potential for false-positive diagnoses of type 2 diabetes using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Mokdad et al. Correction: actual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
Hertz et al. Racial disparitie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Bravata et al. Using pedometers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and improve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West et al. Association of resident fatigue and distress with perceived medical errors
Serdula et al. Prevalence of attempting weight loss and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weight
Mannino et al.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and low lung function in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88-1994
Kramer et al. Renal insufficiency in the absence of albuminuria and retinopathy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rist et al. Screening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Wenger et al. End-of-life discussions and preferences among persons with HIV
Bravata et al. Processes of care associated with acute stroke outcomes
Verhagen et al. End-of-life decisions in Dutch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Farber et al. Physicians' decisions to withhold and withdraw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Lindenauer et al. Qual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ospitalists
Lawson et al. Association of medication intensity and stages of airflow limitation with the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or death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aciejewski et al. Association of bariatric surgical procedures with changes in unhealthy alcohol use among US veterans
Klein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study populations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and the Wisconsi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Valbuena et al. Racial and ethnic bias in pulse oximetry and clinical outcomes
Hill et al. What to do about the metabolic syndrome?
Killeen et al. Objectively measured visual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prevalence in older adults in th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