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4466A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4466A
TW201924466A TW107140675A TW107140675A TW201924466A TW 201924466 A TW201924466 A TW 201924466A TW 107140675 A TW107140675 A TW 107140675A TW 107140675 A TW107140675 A TW 107140675A TW 201924466 A TW201924466 A TW 2019244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data stream
feedback loop
mec
ent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1333B (zh
Inventor
魏宏宇
李加富
周俊廷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大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4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4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3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5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1Centrali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3Application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無線通訊系統使用者裝置(User Equipment,UE)、基站、核心網路、以及行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實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動作。在UE和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判斷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當至少一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在UE和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本揭露一般是關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第五代(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無線通訊系統支持行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的功能。行動邊緣計算可用於部署應用程序和服務,以向行動用戶提供計算資源、儲存容量以及連接性。行動邊緣計算可將延遲減少至毫秒,並允許持續連接。此外,當邊緣網路經歷高流量時,邊緣網可以和雲端溝通以維持快速且可靠的連接。並且,行動邊緣計算還提供對用戶流量和無線電網路資訊的存取,應用程序提供商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強化用戶體驗。然而,在邊緣網和其他網路實體之間分配應用程序的任務時出現了許多具挑戰性的問題。對跨多個網路實體的資源使用進行管理及優化以確保效能仍是個艱鉅的挑戰。
根據本揭露的一方面,提出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無線通訊系統使用者裝置(User Equipment,UE)、基站、核心網路、以及行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實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動作。在UE和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判斷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當至少一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在UE和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種UE。所述UE包括處理器。處理器用以執行指令以執行以下動作。在UE和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判斷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當至少一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在UE和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根據本揭露的又一方面,提出一種MEC實體。所述MEC實體包括處理器。處理器用以執行指令以執行以下動作。在UE和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判斷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當至少一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在UE和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以下描述包含與本揭露中例示性實施方式有關的特定資訊。本揭露中的附圖及其隨附的詳細描述僅針對例示性實施方式。然而,本揭露並不僅限於該等例示性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聯想到本揭露的其他變形和實施方式。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附圖中相同或相應的元件可以由相同或相應的附圖標記指示。此外,本揭露中的附圖和例示通常不是按比例繪製的,且並非旨在對應至實際的相對尺寸。
現在將舉出用於本揭露通篇內容的若干定義。術語「耦接」被定義為連接,無論是直接連接或是透過中間組件間接連接,並且不限於實體連接。所述連接可以使得物體永久性連接或可卸除地連接。
在本揭露中,基站可以包括但不限於UMTS中的節點B(NB)、LTE-A中的演進型節點B(eNB)、UMTS中的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GSM/GERAN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與5GC相關的E-UTRA基站中的NG-eNB、5G-AN中的下一代節點B(gNB)、遠程無線電頭端(Remote Radio Head,RRH)、收發點(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小區(cell)、以及能夠控制無線電通訊並管理小區內的無線電資源的任何其他設備。基站可以透過無線電介面連接網路並服務一或多個UE。
在本揭露中,UE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行動站、行動終端或裝置、使用者通訊無線電終端。舉例來說,UE可以是可攜式無線電設備,其包括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可穿戴裝置、感測器、具有無線通訊能力的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其他配備LTE存取模組或5G 新無線電(New Radio,NR)存取模組的無線裝置。在本揭露中,UE可被配置成經由基站與無線電存取網路進行通訊。
UE或基站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收發器、處理器、記憶體和各種計算機可讀取媒體。具有發送器和接收器的收發器用以發送及/或接收資料。處理器可以處理資料和指令。處理器可以包括智慧硬體設備,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控制器、ASIC等。記憶體可儲存計算機可讀取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例如軟體碼),其被配置為讓處理器執行各種功能。記憶體可包括易失性(volatile)記憶體及/或非易失性(non-volatile)記憶體。記憶體可以是可移除式、不可移除式、或其組合。例示性的記憶體包括固態記憶體、硬碟、光碟機等。計算機儲存媒體可儲存像是計算機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的資訊。計算機可讀取媒體可以是任何可被存取並且包括易失性及非易失性媒體的可用媒體。作為示例而非限制地,計算機可讀取媒體可包括計算機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計算機儲存媒體包括RAM、ROM、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多功能碟(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帶盒、磁帶、磁片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
在本揭露中,MEC實體部署在蜂巢式(cellular)網路的邊緣。舉例來說,MEC實體可實現在蜂巢式基站或其他邊緣節點上,且MEC實體可耦接到蜂巢式網路的核心網路。MEC實體可包括一或多個主機或伺服器。主機或伺服器可以在MEC平台上提供一或多個MEC應用程序或服務。MEC應用程序或服務可由各種設備供應商、服務提供商或第三方提供。主機或伺服器可提供計算資源,且服務的儲存能力可在無線電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提供靈活且快速的部署服務以改善服務品質和網路效率。
MEC實體可以包括一或多個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是協調器(orchestrator)或管理器,可用於執行管理工作。舉例來說,控制器可維護部署的伺服器或主機。控制器可負責MEC應用程序和MEC平台的管理。控制器可負責管理虛擬化基礎設施的資源。
圖1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承載(bearer)服務架構的示意圖100。承載是一種虛擬概念,其定義了封包如何通過網路進行傳輸。承載需要在兩個端點之間建立虛擬連接。在本揭露中,承載是由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和特定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唯一地標識。與承載相關聯的QoS參數可包括QoS類標識符(QoS Class Identifier,QCI)、分配和保留優先等級(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保證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和聚合最大比特率(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AMBR)。
如圖1所示,LTE網路系統在UE 110和端點實體(peer entity)150之間提供終端對終端(end-to-end)服務。LTE演進封包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提供UE 110和PDN閘道器(P-GW)140之間的用戶平面連接。EPS承載包括E-UTRAN無線電存取承載(E-UTRAN Radio Access Bearer,E-RAB)和S5/S8承載。
E-RAB在UE 110和EPC(S-GW 130)之間傳輸EPS承載的封包。E-RAB唯一地標識S1承載和相應的資料無線電承載的串接(concatenation)。S5/S8承載在S-GW 130和P-GW 140之間傳輸EPS承載的封包。資料無線電承載在UE 110和一或多個eNodeB(eNB)120之間傳輸EPS承載的封包。S1承載在eNB 120和服務閘道器(Serving GW,S-GW)130之間傳輸E-RAB的封包。
圖2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經由承載傳輸的多個資料流的資源使用示意圖200。無線通訊系統包括UE 210、基站(Base Station,BS)220和MEC實體(MEC)230。在此實施方式中,MEC 230向UE 210提供兩個應用程序。舉例來說,第一應用程序(App.A)是線上遊戲,其需要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傳輸,因此首先產生上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2),然後產生下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1)。另一方面,第二應用程序(App.B)是用於下載文件的工具,其僅需要下行鏈路傳輸,因此產生了下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3)。資料流(例如資料流1、2、3)在承載(例如承載B1)上傳輸,其中承載ID(BearerID) = 2且QCI = 5。
在一網路實體(例如UE 210、BS 220、或MEC 230)中,存在用於為UE的每個承載儲存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封包的緩衝器。然而,用於儲存資料封包的緩衝區的大小是有限的。當緩衝的封包在一段時間內沒有被發送,緩衝的封包將被丟棄。相同承載中的不同資料流可遵循相同的佇列策略,舉例來說,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策略或隨機存取策略。
舉例來說,當資料流1和資料流3都從MEC 230發送到BS 220,且資料流3比資料流1早進入緩衝器時,資料流1的資料封包可能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被丟棄(根據FIFO政策)。在另一例子中,當資料流1和資料流3都從MEC 230發送到BS 220,且資料流3被隨機選擇服務,資料流1的資料封包可能在一定時間之後被丟棄(根據隨機存取政策)。之後,在沒有接收到下行鏈路資料流1的情況下,應用程序A超時(time out)並接著重新發送上行鏈路資料流2(即使資料流2之前成功地發送到MEC 230)。因此,由於下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1)和上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2)形成反饋迴路,故下行鏈路資料流1的丟棄封包將導致上行鏈路資料流2的重傳,造成無線通訊系統的資源浪費。
表1說明如圖2所示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傳輸資源使用。具體而言,資料流2經由BS 220從UE 210發送到MEC 230,因此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資源單位)用於UE、一個(資源單元)用於BS。之後,資料流1被規劃成從MEC 230經由BS 220而發送到UE 210。然而,由於BS 220的緩衝器中的資料流1的資料封包被丟棄,因此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單位用於MEC。或者,資料流3被成功發送到UE 210,故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單位用於MEC、一個單位用於BS。在應用程序A超時後,資料流2經由BS 220從UE 210重新發送到MEC 230,因此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單位用於UE、一個單位用於BS。最後,資料流1經由BS 220成功地從MEC 230發送到UE 210,因此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單元用於MEC、一個單元用於BS。總之,UE的總傳輸資源使用量為2個單元,BS為4個單位,MEC為3個單位。 表1
圖3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在兩個承載上傳輸的多個資料流的資源使用示意圖300。無線通訊系統包括UE 210、BS 220和MEC230。在此實施方式中,MEC 230向UE 210提供兩個應用程序。舉例來說,第一應用程序(App.A)是線上遊戲,其需要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傳輸,因此先是產生上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2),接著產生下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1)。另一方面,第二應用程序(App.B)是用於下載文件的工具,其僅需要下行鏈路傳輸,因此產生下行鏈路資料流(例如資料流3)。
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例如資料流1和2)在承載ID = 2和QCI = 5的專用承載(例如承載B1)上傳輸,而其他資料流(例如資料流3)在承載ID = 3且QCI = 5的另一承載(例如承載B2)上傳輸。
表2說明具有如圖3所示的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的專用承載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傳輸資源使用。在此情況下,由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在專用承載,故可不執行重傳,進而減少了總傳輸資源的使用。舉例來說,資料流2在專用承載(例如承載B1)上經由BS 220從UE 210發送到MEC 230,故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資源單位)用於UE、一個(資源單位)用於BS。接著,資料流1在專用承載(例如承載B1)上經由BS 220從MEC 230發送到UE 210,且傳輸資源使用是一個用於MEC、一個用於BS。資料流3被發送到UE 210,因此傳輸資源使用是在另一個承載(例如承載B2)上,一個用於MEC、一個用於BS(BS 220)。總之,UE的總傳輸資源使用量為1,BS為3,MEC為2。與沒有專用承載的網路系統相比,具有專用承載的網路系統的總使用傳輸資源使用可被減少。 表2
在此實施方式中,反饋迴路是由UE 210和MEC 230之間的上行鏈路資料流2和下行鏈路資料流1形成。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反饋迴路可以由BS 220和MEC 230之間的上行鏈路資料流以及BS 220和MEC 230之間的下行鏈路資料流形成。又一實施方式中,反饋迴路可以由UE 210和BS 220之間的上行鏈路資料流以及UE 210和BS 220之間的下行鏈路資料流形成。當在承載上傳輸的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一個資料流的傳輸或接收可能影響其他資料流。 因此,在本揭露中,建立或配置專用承載以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可減少傳輸資源使用或等待時間,從而提高網路傳輸的效率。
在一實施方式中,UE和MEC實體之間存在一預設承載,且UE和MEC實體之間存在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的一專用承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UE和MEC實體之間存在一預設承載,且UE和MEC實體之間有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的多個專用承載。在一些其他實施方式中,在UE和MEC實體之間存在一或多個預設承載,且UE和MEC實體之間存在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的一或多個專用承載。
圖4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400的流程圖。無線通訊系統包括UE、基站、核心網路和MEC實體。方法400包括以下動作。在框410中,在UE與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在框420中,判斷所述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在框430中,當所述至少一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在UE和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一承載可包括UE和MEC實體之間的一或多個預設承載。UE與MEC實體之間的預設承載可包括一或多個承載(例如EPS承載、E-RAB、外部承載、多個E-RAB、S5/S8承載、無線電承載、S1承載或其他承載)。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承載是專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第二承載可包括UE和MEC實體之間的一或多個專用承載。專用承載更可包括一或多個承載(例如EPS承載、E-RAB、外部承載、多個E-RAB、S5/S8承載、無線電承載、S1承載或其他承載)。
在一實施方式中,是由UE判斷在第一承載上傳輸的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舉例來說,UE可判斷MEC應用程序或服務是否需要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在另一例子中,UE可識別MEC應用程序或服務的類型,並判斷應用程序或服務是否可引發反饋迴路。舉例來說,線上遊戲可能會引發反饋迴路,因為它需要即時命令和互動。另一方面,下載文件可能不會引發反饋迴路。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是由MEC實體判斷在第一承載上傳輸的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舉例來說,MEC實體可以判斷MEC應用程序或服務是否需要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在另一例子中,MEC實體可識別MEC應用程序或服務的類型,並判斷應用程序或服務是否可引發反饋迴路。舉例來說,線上遊戲可能會引發反饋迴路,因為它需要即時命令和互動。另一方面,下載文件可能不會引發反饋迴路。
圖5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500的流程圖。無線通訊系統包括UE、基站、核心網路和MEC實體。方法500包括以下動作。在此實施方式中,網路實體可識別是否引發了反饋迴路。舉例來說,耦接在UE和MEC實體之間的基站可判斷第一承載(例如原始承載或預設承載)的負載是否超過閥值。當基站識別出第一承載的負載超過閥值時,基站可將耦合流(coupled flow)訊息發送到UE。在另一例子中,基站可追蹤在第一承載上傳輸的丟棄封包的數量。當基站識別出在第一承載上傳輸的丟棄封包的數量超過閥值時,基站可將耦合流訊息發送到UE。如框510所示,UE從基站接收耦合流訊息。
之後,在框520中,UE判斷在第一承載上傳輸的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在一些實施方式中,UE更會識別出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
當UE識別出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時,UE將判斷是否存在專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的承載(即專用承載),如框530所示。
在框540中,當UE與MEC實體之間不存在專用承載時,UE將建立專用於在UE與MEC實體之間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的承載(即專用承載)。
在框550中,若在UE和MEC實體之間存在專用承載,則UE將透過把資料流(其形成反饋迴路)從原始承載(或預設承載)移至專用承載的方式,重新配置所識別的資料流。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站在識別出有反饋迴路被引發之後,將會把耦合流訊息發送到MEC實體。接著,MEC實體可執行如框510、520、530、540和550中所示的動作。舉例來說,當MEC實體從基站接收到耦合流訊息,如框510所示,MEC實體將判斷在第一承載上傳輸的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在一些實施方式中,MEC實體還可識別出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之後,MEC實體可進一步判斷UE與MEC實體之間是否存在專用承載。若否,則MEC實體將建立專用承載。否則,MEC實體將透過把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從原始承載(或預設承載)移至專用承載的方式,重新配置所識別的資料流。
圖6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配置UE與MEC實體之間的專用承載的方法600的示意圖。如圖6所示,無線通訊系統包括UE 210、BS 220、核心網路(CN)240、以及MEC 230。方法600包括以下動作。在此實施方式中,UE 210發起建立專用承載。在動作610中,UE 210識別出MEC實體230支持的應用程序需要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在動作620中,UE 210將承載資源分配請求發送到BS 220。在一實施方式中,承載資源分配請求包括反饋指示符。承載資源分配請求還包括QoS要求,例如QCI、AMBR、GBR。BS 220在接收到包括反饋指示符的承載資源分配請求之後,BS 220將包括反饋指示符的承載資源分配請求傳送至CN 240,如動作622所示。
當CN 240接收到包括反饋指示符的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時,CN 240將識別出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是專用於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因此,在動作630中,CN 240將承載資源命令發送到MEC 230以建立專用承載。舉例來說,承載資源命令包括資料流QoS。在一實施方式中,承載資源命令還包括預設承載ID。
MEC 230在接收到承載資源命令後,MEC 230將分配專用承載資源。在動作640中,MEC 230向CN 240回覆一創建承載請求。舉例來說,創建承載請求可包括但不限於QoS、GBR、ARP。
在動作650中,CN 240將激活承載上下文(activate bearer context)請求發送到BS 220以分配專用承載。舉例來說,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包括新的承載ID和QoS。
在接收到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之後,BS 220將分配承載資源。在動作660中,BS 220發送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
UE 210在接收到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之後,將建立無線電承載。
在動作680和682中,UE經由BS 220向CN 240發送激活承載上下文接受訊息。
在動作690中,CN 240對MEC 230發送創建承載回應。因此,完成專用承載的建立。
圖7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配置UE和MEC實體之間的專用承載的方法700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無線通訊系統包括UE 210、BS 220、CN 240和MEC 230。方法700包括以下動作。在此實施方式中,在建立UE 210和MEC 230之間的專用承載之後,可能存在新資料流形成反饋迴路。因此,MEC 230可在BS 220的幫助下,將識別出的資料流從預設承載中重新配置到專用承載當中。在動作710中,BS 220識別出第一承載(例如預設承載或原始承載)的負載超過閥值。在另一實施方式中,BS 220識別出在第一承載(例如預設承載或原始承載)上傳輸的丟棄封包的數量超過閥值。
在動作720和722中,BS 220經由CN 240將耦合流訊息發送到MEC 230。接著,MEC 230可在接收到耦合流訊息之後識別出第一承載中是否存在反饋迴路。
在動作730中,當MEC 230識別出MEC實體230支持的應用程序需要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傳輸時,MEC 230將對CN 240發送承載資源分配請求。在一實施方式中,承載資源分配請求包括反饋指示符。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更可包括QCI、MBR和GBR。
在動作740中,CN 240將一修改承載上下文(modify bearer context)請求發送到BS 220以修改專用承載。 在一實施方式中,在接收到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之後,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將被添加到專用承載。
在動作750中,BS 220發送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
在動作770和772中,UE經由BS 220向CN 240發送修改承載上下文接受訊息。
在動作780中,CN 240將修改承載請求發送到MEC 230。在動作790中,MEC 230對CN 240回覆一修改資源回應。因此,完成專用承載的修改。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承載(例如預設承載或原始承載)被重新配置。MEC 230將承載資源分配請求發送到CN 240,而CN 240將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發送到BS 220以修改第一承載。在接收到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之後,形成反饋迴路的資料流將從第一承載中移除。
基於上述,本揭露提出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多種方法。根據以上描述,明顯地在不脫離這些概念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各種技術來實現本揭露中所描述的概念。此外,雖然已經具體參考某些實施方式而描述了概念,但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可以在形式和細節上作改變而不偏離這些概念的範圍。如此,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會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應該理解本申請並不限於上述的特定實施方式,而是在不脫離本揭露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許多重新安排、修改和替換。
100、200、300‧‧‧示意圖
110、210‧‧‧UE
120‧‧‧eNB
130‧‧‧S-GW
140‧‧‧P-GW
150‧‧‧端點實體
220‧‧‧BS
230‧‧‧MEC實體
240‧‧‧CN
App.A、App.B‧‧‧應用程序
1、2、3‧‧‧資料流
B1、B2‧‧‧承載
400、500、600、700‧‧‧方法
410、420、430、510、520、530、540、550‧‧‧框
610、620、622、630、640、650、660、680、682、690、710、720、722、730、740、750、770、772、780、790‧‧‧動作
圖1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承載(bearer)服務架構的示意圖。 圖2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經由承載傳輸的多個資料流的資源使用示意圖。 圖3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在兩個承載上傳輸的多個資料流的資源使用示意圖。 圖4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5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6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配置UE與MEC實體之間的專用承載的方法的示意圖。 圖7繪示根據本揭露一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用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配置UE和MEC實體之間的專用承載的方法的示意圖。

Claims (25)

  1.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包括: 在使用者裝置(User Equipment,UE)和行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其中該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 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以及 當該至少一資料流形成該反饋迴路時,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該反饋迴路的步驟包括: 判斷該MEC實體支持的應用程序是否需要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的步驟包括: 當該MEC實體所支持的該應用程序需要該上行鏈路傳輸和該下行鏈路傳輸時,將包括反饋指示符的承載資源分配請求發送到核心網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的步驟包括: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激活承載上下文(context)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建立該第二承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的步驟包括: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將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添加到該第二承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從該第一承載中去除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當該至少一資料流形成該反饋迴路時,判斷是否存在專用於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的該第二承載; 當沒有專用於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的該第二承載時,建立該第二承載;以及 當存在專用於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的該第二承載時,重新配置該反饋迴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該反饋迴路的步驟包括: 從耦接該UE和該MEC實體的基站接收一耦合流訊息;以及 判斷是否有資料流在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第一承載上傳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該基站識別出該第一承載的負載超過閥值時,接收該耦合流訊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該基站識別出丟棄封包的數量超過閥值時,接收該耦合流訊息。
  11. 一種使用者裝置(User equipment,UE),包括: 一處理器,用以執行指令以: 在該UE和行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實體之間建立第一承載,其中該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 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以及 當該至少一資料流形成該反饋迴路時,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UE,其中當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該反饋迴路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判斷該MEC實體支持的應用程序是否需要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UE,其中當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當該MEC實體所支持的該應用程序需要該上行鏈路傳輸和該下行鏈路傳輸時,將包括反饋指示符的承載資源分配請求發送到核心網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UE,其中當在該UE與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激活承載上下文(context)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建立該第二承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UE,其中當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將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添加到該第二承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UE,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從該第一承載中去除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UE,其中當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該反饋迴路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從耦接到該UE和該MEC實體的基站接收一耦合流訊息;以及 判斷是否有資料流在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第一承載上傳輸。
  18. 一種行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實體,包括: 處理器,用以執行指令以: 在使用者裝置(User Equipment,UE)與該MEC實體之間的建立第一承載,其中該第一承載傳輸至少一資料流; 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反饋迴路;以及 當該至少一資料流形成該反饋迴路時,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第二承載。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MEC實體,其中當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該反饋迴路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判斷該MEC實體支持的一應用程序是否需要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MEC實體,其中當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當該MEC實體所支持的該應用程序需要該上行鏈路傳輸和該下行鏈路傳輸時,將包括反饋指示符的承載資源分配請求發送到核心網路。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MEC實體,其中當在該UE與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激活承載上下文(context)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激活承載上下文請求,建立該第二承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MEC實體,其中當在該UE和該MEC實體之間配置該第二承載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將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添加到該第二承載。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MEC實體,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回應於該承載資源分配請求,接收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以及 回應於該修改承載上下文請求,從該第一承載中去除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MEC實體,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當該至少一資料流形成該反饋迴路時,判斷是否存在專用於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的該第二承載; 當沒有專用於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的該第二承載時,建立該第二承載;以及 當該第二承載是專用於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資料流時,將該反饋迴路從該第一承載重新配置到該第二承載。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MEC實體,當判斷該至少一資料流是否形成該反饋迴路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執行指令以: 從耦接到該UE和該MEC實體的基站接收一耦合流訊息;以及 判斷是否有資料流在形成該反饋迴路的該第一承載上傳輸。
TW107140675A 2017-11-17 2018-11-15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TWI721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7673P 2017-11-17 2017-11-17
US62/587673 2017-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4466A true TW201924466A (zh) 2019-06-16
TWI721333B TWI721333B (zh) 2021-03-11

Family

ID=6653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675A TWI721333B (zh) 2017-11-17 2018-11-15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5615B2 (zh)
CN (1) CN109803449B (zh)
TW (1) TWI721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55618B1 (en) * 2015-10-29 2020-0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bearer by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11284287B2 (en) 2019-09-30 2022-03-2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dge-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orchestration for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in a network
CN112911708A (zh) * 2019-11-19 2021-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220311811A1 (en) * 2021-03-29 2022-09-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sonalized action reminders and dynamic injection of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89130A1 (en) 2005-02-07 2006-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ling an error in a radio link control
EP2356877A1 (en) * 2008-09-29 2011-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issioning incoming packet switched connections
CN101932034B (zh) * 2009-06-26 2013-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服务质量的方法及系统和应用网网元
KR101740929B1 (ko) * 2010-12-22 2017-05-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분산 부하제어를 수행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분산 부하제어 방법
WO2014092626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uxiliary bearers
KR101706195B1 (ko) * 2013-04-11 2017-02-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반송파 및 이종망 통합 무선 액세스 환경에서의 무선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743312B1 (en) * 2014-12-17 2017-08-22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of select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for a bearer
EP3355618B1 (en) 2015-10-29 2020-0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bearer by mobile edge computing
EP3400687A4 (en) * 2016-01-08 2019-06-12 Inspeed Networks, Inc. BIDIRECTIONAL DATA TRAFFIC CONTROL
US11558788B2 (en) 2016-01-20 2023-01-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mproved service continuity with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20170332428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3449A (zh) 2019-05-24
CN109803449B (zh) 2021-03-09
TWI721333B (zh) 2021-03-11
US20190159070A1 (en) 2019-05-23
US10645615B2 (en)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99481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722403B (zh) 預設服務品質規則管理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JP7123920B2 (ja) 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TWI747078B (zh) 協定資料單元會話建立程序期間資源不足處理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TWI721333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建立承載的方法和裝置
US11729658B2 (en) PDCP packet-based DDDS frame transmission
US20190075482A1 (en) Reflective mapping of flows to radio bearers
KR20200017523A (ko) 세션 관리 방법, 상호 연동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US2016023485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7117968A1 (zh) 数据接口分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74279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85634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EP3101944A1 (en) Facilitating in-bearer qos differentiation in multi-connectivity 5g networks
WO2018103675A1 (zh) 数据流重映射方法及装置和用户设备、ran设备
WO201805922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528533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WO2018120183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TWI754252B (zh) QoS規則管理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KR10224071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계층의 속도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21005497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사용한 통신 방법
WO2018137443A1 (zh) 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和无线设备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65524A1 (zh)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建立、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建立指示装置以及方法
KR102238310B1 (ko) 트랜스포트 네트워크에서 패킷의 송수신 방법
CN107113783B (zh) 一种wlan块应答建立的方法、ac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