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8105A - 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8105A
TW201918105A TW107137837A TW107137837A TW201918105A TW 201918105 A TW201918105 A TW 201918105A TW 107137837 A TW107137837 A TW 107137837A TW 107137837 A TW107137837 A TW 107137837A TW 201918105 A TW201918105 A TW 2019181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adio bearer
data radio
bearer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2682B (zh
Inventor
吳志祥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8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8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6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2Release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當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完全組態及包含有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通訊裝置釋放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及釋放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無線鏈路控制實體及邏輯通道中至少一者,其中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被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辨識及關聯於被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辨識的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第二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根據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第二資料無線承載,將第二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在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通訊第一資料。

Description

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及方法,尤指一種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與網路端進行通訊,以及從網路端接收完全組態(Full Configuration)的指示。然而,關於用戶端用來回應完全組態的指示而執行的運作是未知的。因此,在接收完全組態的指示後,用戶端與網路端的通訊可能被中斷(interrupted)。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處理完全組態,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通訊裝置與一第一網路節點(node)建立被一封包資料單元(packet data unit,PDU)會議(session)識別(identity,ID)辨識的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藉由連接到該第一網路節點的一第一基地台,被設定被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識別辨識的以及關聯於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或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的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從該第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當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一完全組態(full configuration)以及包含有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服務資料適應協定(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實體(entity)以及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實體、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中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根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及在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通訊第一資料。
在第1圖中,一無線通訊系統10的示意圖可簡略地由一網路端及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透過一或多個載波,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例如同時地)與彼此進行通訊。上述載波可在相同或不同的雙工模式(Duplexing Mode)上運作,例如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FDD)或彈性雙工(Flexible Duplexing)。上述載波可根據相同或不同的無線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被運作。無線存取技術可為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或稱為新無線(New Radio,NR))或第六代(sixth generation,6G)。
實際上,在第1圖中的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其包含有至少一演進式長期演進(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eNB)。網路端可包含有一新無線/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extGen)網路,其包含有至少一第五代基地台(base station,BS)(或稱為下一代基地台(gNB))、演進式下一代基地台(evolved gNB,egNB)或第六代基地台。一般來說,基地台可指演進式基地台、下一代基地台、演進式下一代基地台及第六代基地台中任一者。
通訊裝置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可攜式電腦系統、車輛、船及飛機等裝置。此外,根據方向(即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通訊裝置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為接收端。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但不限於此。通訊裝置20可包括至少一處理電路200、至少一儲存裝置210以及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至少一處理電路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代碼214,至少一處理電路200可通過至少一儲存裝置210讀取及執行程式代碼214。舉例來說,至少一儲存裝置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硬碟(hard disk)、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揮發性儲存裝置(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非暫態電腦可讀取介質(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體介質(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於此。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220可包含有至少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至少一處理電路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訊號(例如資料、訊息及/或封包)。
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為了簡化實施例的說明,用戶端被用來表示第1圖中的通訊裝置100。
第3圖的一流程30可被用於一用戶端,以及包含有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與一第一網路節點(node)(例如第1圖的網路端)建立被一第一封包資料單元(packet data unit,PDU)會議(session)識別(identity,ID)辨識的(identified)一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
步驟304:藉由連接到該第一網路節點的一第一基地台,被設定被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識別辨識的以及關聯於該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或該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的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
步驟306:從該第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
步驟308:當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一完全組態(full configuration)以及包含有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服務資料適應協定(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實體(entity)以及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實體、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中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
步驟310:根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例如設定、建立(establishes)、設置(sets up))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
步驟312:在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通訊第一資料。
步驟314:結束。
根據流程30,在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用戶端傳送關聯於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第一資料,及/或在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用戶端接收關聯於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第一資料,以回應用來指示完全組態的指示,因此,由於完全組態,關聯於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資料的通訊不會被中斷。第一資料可包含有一協定層(例如封包資料匯聚協定或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的複數個封包資料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藉由設定(例如設置、建立、初始化(initialize))關聯於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二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以及藉由設定關聯於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二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關聯於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二無線鏈路控制實體以及關聯於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二邏輯通道中至少一者,用戶端根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例如設定、建立、設置)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第二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第二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第二無線鏈路控制實體及/或第二邏輯通道可相同或不同於第一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第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第一無線鏈路控制實體及/或第一邏輯通道。當建立上述的實體時,用戶端將實體使用的狀態(state)或變數(variable)初始化為初始狀態或初始變數。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傳送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建立請求訊息到第一網路節點(例如存取及行動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以建立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用戶端可決定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以及可將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包含於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建立請求訊息中。從第一網路節點,用戶端可接收用來回應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建立請求訊息的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建立接受訊息。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建立接受訊息可包含有或不包含有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
在一實施例中,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建立接受訊息包含有關聯於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或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的第一演進式封包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識別。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節點傳送非存取層(Non-Access-Stratum,NAS)訊息(例如用戶端組態更新命令)到用戶端,以設定關聯於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或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的第一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資料無線承載識別相同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或不同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設定用戶端交遞到第二基地台的細胞(cell)。透過該細胞,用戶端傳送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到第二基地台,以回應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透過該細胞,在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用戶端與第二基地台通訊第一資料(例如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封包或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封包資料單元)(例如傳送第一資料到第二基地台及/或從第二基地台接收第一資料)。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未設定用戶端執行交遞以及用戶端傳送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到第一基地台,以回應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是在用戶端與第一基地台初始化的無線資源控制重建程序後被接收。用戶端可傳送第一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到第一基地台,以回應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在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用戶端可與第一基地台通訊第一資料(例如網際網路協定封包或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封包資料單元)(例如傳送第一資料到第一基地台及/或從第一基地台接收第一資料)。
在一實施例中,在接收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前,從一基地台(例如第一基地台或第三基地台),用戶端接收用來設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包含有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其包含有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用戶端可傳送第二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到該基地台,以回應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根據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組態用戶端增加(例如設定、建立、設置)第一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第一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在第一資料無線承載上,用戶端與該基地台通訊關聯於第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第二資料(例如傳送第二資料到該基地台及/或從該基地台接收第二資料)。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不包含有第一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以及可包含有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組態。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不包含有第一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以及可包含有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組態。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包含有用來指示完全組態的完全組態旗幟(flag)/指示。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不包含有用來指示完全組態的完全組態旗幟/指示。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與第一網路節點建立被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辨識的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及設置關聯於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及被第三資料無線承載識別辨識的第三資料無線承載。若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未設定關聯於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任何資料無線承載,或未包含有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即無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用戶端可釋放或不釋放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回應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若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組態,以及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組態設定第四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包含有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及第四資料無線承載的第四資料無線承載識別,用戶端執行用於第三資料無線承載及第四資料無線承載的運作,其相似於用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及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運作。第四資料無線承載關聯於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
在一實施例中,用戶端與第二網路節點建立被第二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辨識的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上下文(context))。藉由連接到第二網路節點的第四基地台,用戶端被設定被第五資料無線承載識別辨識以及關聯於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或第二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的第五資料無線承載。從第四基地台,用戶端接收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當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完全組態以及包含有第四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用戶端釋放關聯於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三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關聯於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三無線鏈路控制實體以及關聯於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三邏輯通道中至少一者。也就是說,用戶端釋放關聯於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三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關聯於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三無線鏈路控制實體以及關聯於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三邏輯通道中該至少一者,以回應用來指示完全組態的指示。第四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第六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第二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根據第四資料無線承載組態用戶端增加第六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第六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在第六資料無線承載上,用戶端通訊第三資料(例如傳送第三資料及/或接收第三資料)。第五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第六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可為相同或不相同。藉由傳送包含有第五資料無線承載組態的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到用戶端,基地台(例如第四基地台或第五基地台)可設定第五資料無線承載。
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包含有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以及可不包含有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組態。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包含有第二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以及可不包含有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組態。也就是說,用戶端未設定任何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以回應第三或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包含有用來指示完全組態的完全組態旗幟/指示。第四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包含有或不包含有用來指示完全組態的完全組態旗幟/指示。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節點為會議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節點,以及第二網路節點為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或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 gateway)。透過長期演進實體(physical)層、長期演進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長期演進無線鏈路控制層以及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層,上述基地台可與用戶端通訊。透過長期演進實體層、長期演進媒體存取控制層、長期演進無線鏈路控制層、長期演進無線資源控制層以及長期演進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層或新無線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層,上述基地台可與用戶端通訊。透過新無線實體層、新無線媒體存取控制層、新無線無線鏈路控制層、新無線無線資源控制層以及新無線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層,上述基地台可與用戶端通訊。
在一實施例中,資料無線承載組態(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可為DRB-ToAddMod資訊元件(information element,IE)。“OPTIONAL”指的是技術特徵(例如參數、變數或組態)可被包含於或不被包含於DRB-ToAddMod中。若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未指示完全組態,根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用戶端重新設定(reconfigures)(例如修改)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若用戶端接收第五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未包含有完全組態以及包含有第六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其包含有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組態(例如sdap-Config)、封包資料匯聚協定重建的指示(例如reestablishPDCP)以及封包資料匯聚協定組態(例如pdcp-Config)中至少一者,根據第六資料無線承載組態,用戶端重新設定(例如修改)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在一實施例中,藉由根據封包資料匯聚協定組態或封包資料匯聚協定重建的指示重新設定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用戶端重新設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在一實施例中,藉由根據服務資料適應協定組態重新設定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一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用戶端重新設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在一實施例中,藉由根據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及包含於第五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的無線鏈路控制組態重新設定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第一無線鏈路控制實體,用戶端重新設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在一實施例中,藉由根據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及包含於第五無線資源控制訊息中的一邏輯通道組態重新設定關聯於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邏輯通到組態,用戶端重新設定第一資料無線承載。
當一上層(例如行動管理或會議管理)接收釋放的資料無線承載的 eps-BearerIdentity時,該上層本地地(locally)停用(deactivates)eps-BearerIdentity辨識的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上下文。“用戶端本地地停用或釋放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上下文”指的是在沒有傳送訊息通知網路端或請求網路端停用或釋放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上下文的情況下,用戶端自行停用或釋放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上下文。
當一上層(例如行動管理或會議管理)接收釋放的資料無線承載的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時,該上層未本地地停用(或釋放)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辨識的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當該上層接收釋放的資料無線承載的資料無線承載識別或識別時,該上層未本地地停用(或釋放)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辨識以及關聯於資料無線承載識別或識別辨識的資料無線承載的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也就是說,用戶端保持或維持封包資料單元會議。
需注意的是,雖然以上所述的實施例是用來被舉例說明對應於流程的相關運作。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根據系統需求及/或設計考量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上述的訊息及資料元件的名稱為實施例,而不應被視為本發明的限制。在一運用中,上述的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為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新設定訊息或無線資源控制重新設定訊息,以及上述的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可為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新設定完成訊息或無線資源控制重新設定完成訊息。在其它的運用中,上述的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可為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恢復(resume)訊息或無線資源控制恢復訊息,以及上述的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可為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恢復完成訊息或無線資源控制恢復完成訊息。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的精神加以結合、修飾及/或變化以上所述的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的陳述、步驟及/或流程(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軟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電子系統、或上述裝置的組合,其中裝置可為通訊裝置20。上述流程中任一者可被編譯成程式代碼214。有關第一基地台及第二基地台的流程,被第一基地台執行的步驟可被編譯成第一基地台的程式代碼,以及被第二基地台執行的步驟可被編譯成第二基地台的程式代碼。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及裝置,用來處理完全組態。當用戶端接收完全組態的旗幟/指示時,在關聯於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無線資料承載上,用戶端釋放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以及繼續與網路端通訊關聯於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資料。因此,用來回應完全組態的運作的問題被解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至少一處理電路
210‧‧‧至少一儲存裝置
214‧‧‧程式代碼
220‧‧‧至少一通訊介面裝置
30‧‧‧流程
300、302、304、306、308、310、312、314‧‧‧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Claims (9)

  1. 一種通訊裝置,用來處理一完全組態(full configuration),包含有: 至少一儲存裝置;以及 至少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以及該至少一處理電路被設定以執行儲存於該至少一儲存裝置中的以下指令: 與一第一網路節點(node)建立被一封包資料單元(packet data unit,PDU)會議(session)識別(identity,ID)辨識的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 藉由連接到該第一網路節點的一第一基地台,被設定被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識別辨識的以及關聯於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或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的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 從該第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 當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該完全組態以及包含有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服務資料適應協定(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實體(entity)以及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實體、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中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 根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及 在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通訊第一資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藉由設定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以及藉由設定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無線鏈路控制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邏輯通道中至少一者,根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在接收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前,從該第一基地台或一第二基地台,接收用來設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中該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其包含有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 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或該第二基地台,以回應該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 根據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及 在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上,與該第一基地台或該第二基地台,通訊關聯於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第二資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用來指示該完全組態的一完全組態旗幟(flag)。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另包含有: 與一第二網路節點建立被一演進式封包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識別辨識的一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 藉由連接到該第二網路節點的一第三基地台,被設定被一第三資料無線承載識別辨識以及被關聯於該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或該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的一第三資料無線承載; 從該第三基地台,接收一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 當該第三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另一完全組態以及包含有一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釋放關聯於該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三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關聯於該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三無線鏈路控制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三邏輯通道中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一第四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識別; 根據該第三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一第四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四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演進式封包系統承載;以及 在該第四資料無線承載上,通訊第三資料。
  6. 一種用來處理一完全組態(full configuration)的方法,包含有: 與一第一網路節點(node)建立被一封包資料單元(packet data unit,PDU)會議(session)識別(identity,ID)辨識的一封包資料單元會議; 藉由連接到該第一網路節點的一第一基地台,被設定被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識別辨識的以及關聯於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或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的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 從該第一基地台,接收一第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 當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指示該完全組態以及包含有一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時,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服務資料適應協定(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實體(entity)以及釋放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實體、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一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中至少一者,其中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包含有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 根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及 在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上,通訊第一資料。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 藉由設定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服務資料適應協定實體以及藉由設定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封包資料匯聚協定實體、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無線鏈路控制實體以及關聯於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邏輯通道中至少一者,根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 在接收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前,從該第一基地台或一第二基地台,接收用來設定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的一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其中該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一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其包含有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識別及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識別; 傳送一無線資源控制完成訊息到該第一基地台或該第二基地台,以回應該第二無線資源控制訊息; 根據該第二資料無線承載組態增加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以及將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關聯到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以及 在該第一資料無線承載上,與該第一基地台或該第二基地台,通訊關聯於該封包資料單元會議的第二資料。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資源控制訊息包含有用來指示該完全組態的一完全組態旗幟(flag)。
TW107137837A 2017-10-27 2018-10-25 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TWI682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77724P 2017-10-27 2017-10-27
US62/577,724 2017-10-27
US201762587485P 2017-11-17 2017-11-17
US62/587,485 2017-11-17
US201862613375P 2018-01-03 2018-01-03
US62/613,375 2018-01-03
US16/170,001 US10856343B2 (en) 2017-10-27 2018-10-24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full configuration
US16/170,001 2018-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8105A true TW201918105A (zh) 2019-05-01
TWI682682B TWI682682B (zh) 2020-01-11

Family

ID=64017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837A TWI682682B (zh) 2017-10-27 2018-10-25 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6343B2 (zh)
EP (1) EP3478008B1 (zh)
CN (1) CN109862617B (zh)
TW (1) TWI682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915B (zh) * 2017-06-16 2023-11-17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数据分组递送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1064394B2 (en) * 2018-06-19 2021-07-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DAP entity by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1689970B2 (en) * 2018-08-06 2023-06-27 Google Llc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EP4329373A3 (en) * 2018-08-06 2024-06-05 Google Llc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JP2020072374A (ja) * 2018-10-31 2020-05-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20145682A1 (en) * 2019-01-10 2020-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702765B (zh) * 2020-12-22 2023-08-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9086B2 (en) * 2013-05-08 2018-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cket data transfer re-establishment
WO2016119183A1 (zh) * 2015-01-29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重配置方法、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70295524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on of full configuration in handover signaling
CN112672343B (zh) * 2016-08-09 2022-04-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10798754B2 (en) * 2017-07-24 2020-10-0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32866B2 (en) * 2017-11-27 2021-06-0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multi-connectiv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2617B (zh) 2022-11-15
EP3478008A1 (en) 2019-05-01
EP3478008B1 (en) 2020-09-23
TWI682682B (zh) 2020-01-11
US20190132891A1 (en) 2019-05-02
CN109862617A (zh) 2019-06-07
US10856343B2 (en)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682B (zh) 處理完全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CN108282906B (zh) 处理移动性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TWI669017B (zh) 處理次要節點改變中的次要細胞群組組態的方法
TWI665929B (zh) 處理在長期演進網路端及第五代網路端間的移動性的裝置及方法
WO2018006253A1 (zh)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TWI657707B (zh) 處理無線通訊系統中狀態不匹配的裝置及方法
CN108289314B (zh) 处理移动性中的协议数据单元连线的装置及方法
TWI699985B (zh) 處理協定資料單元會議及網路切片的裝置及方法
TWI657679B (zh) 處理系統間行動中的封包資料流的裝置及方法
TWI733083B (zh) 與基地台處理一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TWI679913B (zh) 處理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TWI679915B (zh) 處理雙連結中次要節點改變的裝置及方法
TW201919435A (zh) 處理演進封包系統承載文本的裝置及方法
TW201911824A (zh) 處理承載型態改變的裝置及方法
TWI670985B (zh) 處理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EP3355619B1 (e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handover between two base stations
TWI688286B (zh) 處理無線存取技術的無線承載組態的裝置及方法
TWI667903B (zh) 處理封包資料匯聚協定運作的裝置
US2018016785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