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5659A -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5659A
TW201915659A TW106131429A TW106131429A TW201915659A TW 201915659 A TW201915659 A TW 201915659A TW 106131429 A TW106131429 A TW 106131429A TW 106131429 A TW106131429 A TW 106131429A TW 201915659 A TW201915659 A TW 2019156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s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signal
cur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1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6915B (zh
Inventor
邱冠澄
Original Assignee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1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6915B/zh
Priority to US16/052,624 priority patent/US2019007947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91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6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69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46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oftware initiated power-of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5Input arrangements based on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etection, e.g. brain waves [EEG] detection, electromyograms [EMG] detection, electrodermal response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利用操作電子裝置運動、裝置產生或偵測到物理量改變的過程中,當電子裝置中的一或多個感測元件所產生的有效訊號值的累積量符合預設的其中一種啟動模式或指標參數時,則電子裝置據以執行相對應的功能。

Description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本發明有關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尤指一種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控制指令的方法。
目前如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數位裝置、可攜式裝置或是具有不同形式的感測器的電子裝置如心電計…等,均需透過實體按鈕、開關、虛擬按鈕(螢幕觸控)或聲音控制來下達指令以進行各種不同的預設功能。
然而這些習知的操作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及缺點或限制。例如:
1.實體按鈕或開關:由機械式的按鍵或開關所構成。一般機械式按鍵的壽命平均為5萬次,然而對於某些電子裝置執行的功能,例如相機或手機的拍照功能,大量的啟動次數顯然會縮短按鍵或開關的使用壽命。此外,在裝置遭遇到意外的撞擊時,甚至會使機械式按鍵或開關毀損而失去作用。
2.虛擬按鍵:常見的是在觸控面板上以觸控方式點選後而進行相對應的拍照、錄影或量測…等功能。若要在這些不同的功能之間進行切換,大多需分成多個動作,缺乏直覺性的操作模式。
3.聲音控制:透過辨識來自身體的聲音,例如人聲、拍手聲、彈指聲來啟動裝置功能。一般而言,聲音控制容易受到環境聲音的干擾,在嘈雜的環境下容易讓裝置產生誤判。此外,此種控制方式也有其應用場合的限制,例如拍照或攝影的使用,當處在野外拍攝鳥類或在某些不允許發出聲音的環境下,聲音控制就顯得無用武之地。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直覺性的數位裝置或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以適合各種情境,為本領域所亟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即提供了一種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使數位裝置或電子裝置能適合各種情境而具有直覺性的操作方法。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教導了一種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步驟:於一電子裝置中儲存複數個指標參數;該電子裝置的至少一感測元件產生至少一訊號量變曲線,該訊號量變曲線為該感測元件產生的訊號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並比較該感測指標以及其中一指標參數;依據該感測指標以及該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以及該電子裝置依據該感測指標的設定內容產生相對應的一控制指令。
本發明所揭露的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以感測器訊號強度的累積量作為控制指令執行的判斷依據,使電子裝置可以具有更多樣而簡便的操作體驗,避免了傳統使用實體按鍵、螢幕觸控或聲控操作的限制與不便。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此外,「耦接」或「連接」一詞在此係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或結構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連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結構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結構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一種電子裝置的功能方塊示意圖。電子裝置1包含了一控制單元10、一儲存單元20、一第一感測單元30以及一第二感測單元40,在本發明中,電子裝置1可以是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數位裝置、可攜式裝置或是如心電計…等具有不同形式的感測器的電子裝置。儲存單元20用來儲存感測單元(第一感測單元30、第二感測單元40或更多的感測單元)所產生的訊號以及儲存用來處理這些訊號所需要的資料,例如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中所提到的指標參數…等,這些資料則由控制單元10利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進行處理、比較、判斷後,並據以執行相對應的軟硬體功能。
舉例而言,第一感測單元30、第二感測單元40依據所應用的電子裝置1的功能以及特性,可以是一種三軸加速計、陀螺儀、慣性加速計、光感二極體、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電容感測器(如電容式觸控螢幕)、電感感測器、磁力感測器…等感測器,並根據電子裝置1自身的物理狀態變化產生相對應的物理量,例如:直線加速度變化量、轉動加速度變化量、電容變化觸發之電壓變化量、電感變化觸發之電壓變化量…等,或是根據電子裝置1所處環境的物理狀態產生相對應的物理量,例如:磁場強度變化量、影像顏色變化量、光強度變化量、溫度變化量…等。當電子裝置1是數位相機或是具有拍照攝影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時,可利用其中一或多個感測單元所產生的訊號變化進行如待機、進入休眠、拍照、錄影、縮時攝影、對焦、放大/縮小…等拍照相關的功能;作為行動通訊裝置,也可利用其中一或多個感測單元所產生的訊號變化進行如待機、開啟一或多個應用程式(App)、喚醒螢幕、接聽電話、掛斷電話…等相關的功能;作為心電計,可進行量測心電圖(ECG)、喚醒、關機…等功能。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100的流程示意圖,其包含了下列步驟:
步驟S100: 於電子裝置中儲存複數個指標參數;
步驟S110: 操作該電子裝置,使該電子裝置自身產生的物理量或所處環境的物理量發生變化;
步驟S120: 電子裝置中至少一感測元件偵測物理量的變化以產生至少一個訊號量變曲線;
步驟S130: 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
步驟S140: 比較該感測指標以及電子裝置所儲存的其中一指標參數,判斷並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
步驟S150: 該電子裝置依據該感測指標的設定內容產生相對應的一控制指令。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利用分析電子裝置1的動作所產生的訊號值的大小與持續時間,也就是此動作的發生強度與時間的累積(作為一種該動作的「執行能量累積」的形式),以判斷是否足以執行相對應的控制指令。換言之,不論是短時間的高強度訊號輸入、長時間的低強度訊號輸入或是在一特定時間內的常時變化強度的輸入,均能運用本發明的控制方法有效取得所需的輸入資訊。在步驟S100中,於電子裝置1的儲存單元20預先儲存設定好複數個對應不同控制指令的指標參數(模型),並且這些指標參數是由面積的概念所建立得來的。
特別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指標(index)一詞可以被視為是"面積"的另一種描述方式,或可以視為由"面積"這一物理量轉換而來,此處的"面積"是根據訊號強度與時間的二維圖表中的強度軸與時間軸的積分而得出,且指標(指標參數或是感測指標)不具備特定的單位值。請先參考第3圖,例如三軸加速計產生的加速度變化量對時間軸所積分出來的面積A,即可以一種指標來表示;同樣地,在其他實施例中,感光耦合元件產生的電壓訊號強度對時間軸所積分出來的面積、陀螺儀產生的角速度變化量對時間軸所積分出來的面積,都可以以一種指標來表示。
當步驟S110操作電子裝置1而產生物理量的變化時,電子裝置1的感測元件即可偵測其物理量的變化而產生至少一個訊號量變曲線,該訊號量變曲線為該感測元件產生的訊號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步驟S120),並且由感測單元所產生的至少一個訊號量變曲線可取得至少一感測面積,該感測面積接著表示為一感測指標(步驟S130,後面詳述)。由於不同的感測單元所產生的訊號值隨時間的變化模式均有不同,而對於用來偵測電子裝置1運動的感測單元而言(例如三軸加速計、陀螺儀、慣性加速計…等),也因為電子裝置1可以有不同的運動方式而產生不同類型的訊號量變曲線,並藉以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這些感測指標則分別用來與儲存單元20中不同的特定對應的指標參數進行比較(步驟S140),當某一個訊號量變曲線所取得的感測指標與某一個特定指標參數比較而符合與該指標參數的特定關係時(例如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感測指標累積了足夠的「執行能量」),即可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步驟S140),最後再根據一或多個感測指標的組合產生相對應的控制指令以控制電子裝置1的功能。另外,步驟S130~S150由第1圖中的控制單元10據以執行。
請參考第3圖以及第4圖,第3圖為本發明的方法100中,執行步驟S120中感測元件偵測物理量的變化以產生一訊號量變曲線S的一實施例的訊號值與時間變化的關係圖,第4圖為另一實施例的訊號值與時間變化的關係圖。第3圖中的感測元件可以是第1圖的電子裝置1的第一感測元件30或第二感測元件40,且如上所述,其可以是依據所應用的電子裝置1的功能以及特性所具備用來感測某個特定物理量的感測器。為了在執行本發明的方法100的過程中,避免受到雜訊的影響,感測元件產生訊號量變曲線S,並依據訊號量變曲線S取得至少一感測面積時,控制單元10可以控制在訊號量變曲線S的訊號值大於一門檻值I的時間內,才將訊號值計入該感測面積內,而由第3圖可知,感測面積A為時間點t1與時間點t2之間的斜線面積。特別說明的是,在時間點t1,也就是訊號量變曲線S的訊號值開始大於門檻值I時開始累積感測面積A。另外,除了第3圖的實施例以外,在第4圖中,感測面積A也可以包含複數個非連續的感測面積,在此是感測面積A1以及感測面積A2。也就是說,訊號量變曲線S的訊號值大小在一特定時間內可能會發生高於門檻值I接著又低於門檻值I的情況,在實際的電子裝置1的表現是,電子裝置1的移動(以加速度計作為感測元件為例)忽快忽慢,而有幾段時間的加速度夠快而高於門檻值I。在這樣的情況下,感測面積A1以及感測面積A2(或是更多塊非連續的感測面積)均計入感測面積A中(步驟S130)。無論是第3圖或是的4圖的實施例,感測面積A都是從訊號量變曲線S取得的,並且感測面積A都以不具有特定單位值的感測指標來表示。
接著在步驟S140中,將由累積而得的感測面積A所取得的感測指標(實際上感測面積A由時間點t1開始,是一個動態累積增加的數值)與一特定的指標參數進行比較。在一實施例中,當感測指標的大小大於或等於該指標參數時,即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有效的指標),並且停止感測面積A的累積。在另一實施例中,每一個指標參數也可以另外具有一容許區間,且當感測指標的大小落入該指標參數的該容許區間內時,才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換句話說,可控制電子裝置1被適度地操作,並且未被「過度地」操作。
請繼續參考第3圖以及第4圖。由上可知,某一個訊號量變曲線中的感測面積A的累積,其開始累積的起點為訊號值開始大於門檻值I的時間點t1,而當感測面積A的累積過程取得的感測指標一直未滿足與指標參數的比較條件時,在一實施例中,結束累積(即放棄此次的訊號量變曲線S)可以是在開始的時間點t1經過一第一預設時間T1後的時間點t3,或於時間點t1開始累積感測面積A後且訊號量變曲線S的訊號值小於門檻值I(即時間點t2)後經過一第二預設時間T2均未再高於門檻值I,則停止累積感測面積A。實際的電子裝置1的表現是,電子裝置1發生了一次或數次有意義的移動,但整體累積的移動程度仍未達到預設的標準,因此在一段時間後停止這一次的指令產生。
上述的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儲存在儲存單元20的複數個指標參數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物理量的無單位的數值,例如第1圖中的第一感測單元30若是位移加速度計,則其所對應的指標參數代表了位移加速度的變化量,第二感測單元40若是轉動加速度計,則其所對應的指標參數代表了轉動加速度的變化量。在另外的實施例中,儲存在儲存單元20的複數個指標參數也可以分別表示同一個物理量中彼此不完全重疊的特徵訊號段。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心電圖的一個脈衝電壓變化的示意圖。當電子裝置1為心電計時,其感測單元產生的訊號量變曲線即為量測人體的心電脈衝訊號的某一特定部分。由第5圖可知,一個典型的心電圖脈衝訊號可包含PQ段、QR段、RS段、ST段等不同的特徵訊號段(也可以是PR段、RT段…等),因此在此種同一個物理量具有多個不同的特徵訊號段的實施例中,也可使用上述的方法100,將電子裝置1所產生的訊號量變曲線(例如測得的心電脈衝訊號中的QR段的訊號量變曲線)與儲存單元20中的QR段指標參數比較(比較的方式如上所述,可以是大於等於該指標參數,或是落入該指標參數的容許區間內),而判定是否設定該QR段的感測指標為有效值。最後,在步驟S140中,當某一個感測指標為有效值時,即由電子裝置1產生相對應的控制指令。
以下以數個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方法100,但不以此為限:
一、光強度變化:
電子裝置1的感測單元為一光感二極體,在接受到環境的光源時,光感二極體根據光源的強度產生對應的電壓值。光的強度越大,產生的電壓也會越大。此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即可產生感測面積。
當電子裝置1為數位相機,從低光源環境移動至高光源環境時(例如將原本放在桌上的相機拿起來),數位相機上的光感二極體即可感測到環境光源的變化,輸出的電壓值也隨之產生變化。而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數位相機可執行「解除待命」的控制指令。
當電子裝置1為心電計(ECG Holter),從高光源環境移動至低光源環境時(例如心電計的使用者將衣服穿起而蓋住心電計時),心電計上的光感二極體即可感測到環境光源的變化,輸出的電壓值也隨之產生變化。而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心電計可執行「量測心電值」的控制指令。
二、顏色:
電子裝置1的感測單元為一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當感測元件接受到一影像的光源時,可根據該影像的顏色使其對應的元件進行充電。當某一顏色的比例越大時,CCD或CMOS對應該顏色的電壓會越大。此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即可產生感測面積。
當電子裝置1為數位相機,移動至一充滿紅色的環境時,CCD或CMOS對應紅色的元件的電壓會上升。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數位相機可執行「拍照」的控制指令。
當電子裝置1為心電計(ECG Holter),移動至一充滿紅色的環境時,CCD或CMOS對應紅色的元件的電壓會上升。而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心電計可執行「量測心電值」的控制指令。
三、電容:
電子裝置1的感測單元為一電容感測器,例如電容式觸控螢幕,當一介電質(例如:手指)靠近電容感測器時,由於電壓會在電容感測器內累積,使得電容感測器所讀取到的電壓值會上升。此電壓變化與時間的量變曲線即可產生感測面積。
當電子裝置1為數位相機,手指靠近位於螢幕上的電容感測器時,只要手指維持在該距離以內的時間夠久,或是直接接觸到螢幕,電容感測器輸出的電壓值將會上升。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數位相機可執行「關機」的控制指令。
當電子裝置1為心電計(ECG Holter),手指靠近位於心電計上的電容感測器時,只要手指維持在該距離以內的時間夠久,或是直接接觸,電容感測器輸出的電壓值將會上升。而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心電計可執行「關機」的控制指令。
四、電感:
電子裝置1的感測單元為一電感感測器,當流經電感感測器的電流有變化時,電感感測器將會根據電流變化的程度產生相對應的電壓值。此電壓變化與時間的量變曲線即可產生感測面積。
當電子裝置1為數位相機,於充電時,若充電電流值產生過大的跳動(原因可能為供電系統異常),數位相機的電感感測器輸出的電壓值將會上升。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數位相機可執行「斷電」的控制指令。
五、磁力:
電子裝置1的感測單元為一磁力感測器,當靠近一磁鐵時,磁力感測器將會產生感應電流。此感應電流變化與時間的量變曲線即可即可產生感測面積。
當電子裝置1為數位相機,且被安裝於一含有磁鐵的固定裝置時,數位相機的磁力感測器感測到一較強的磁場,進而產生一較大的電壓值。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數位相機可執行「錄影」的控制指令。
當電子裝置1為心電計(ECG Holter),將心電計具有磁力感測器的導程接頭(lead)放置在含有磁鐵的基座時,磁力感測器感測到較強磁場而輸出較大的電壓值。而當該電壓值與時間的量變曲線產生的感測面積所對應的感測指標超過一特定值時,心電計可執行「喚醒」的控制指令。
請參考第6A~6C圖,其為本發明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的另一種實施例的應用示意圖。前述的實施例皆透過一個感測元件偵測一個物理量,並與一個指標參數進行比較後,基於比較的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對應哪一個指標參數是有效值,並據以執行相對應的控制命令。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進一步結合兩個或多個物理量的偵測,使電子裝置能夠具有更多種控制命令的組合。請一併參考第1圖。舉例而言,電子裝置1的儲存單元20所儲存的複數個指標參數至少包含一第一指標參數以及一第二指標參數。電子裝置1的第一感測元件30(例如三軸加速計)在電子裝置1在空間中進行直線的加速位移時產生一第一訊號量變曲線,電子裝置1的第二感測元件40(例如轉動加速計)在電子裝置1在空間中進行轉動運動時產生一第二訊號量變曲線。而控制單元10則同時採用第一訊號量變曲線以及第二訊號量變曲線的資料。由第一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第一感測指標,第二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第二感測指標,其取得感測指標的方式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接著控制單元10利用上述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比較該第一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一指標參數,以及比較該第二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二指標參數,最後再根據比較的結果設定該第一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二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在第6A~6C圖中,由於有兩個指標作為是否執行某一個控制命令的依據,因此可以由指標的有效與否的組合得出22 =4種控制命令。舉例而言,在第6A~6C圖中,當儲存在儲存單元20內與位移有關的指標參數為0.8,則當由"移動"訊號量變曲線所取得的感測指標A的值大於等於0.8時,該感測指標A是有效值;當該感測指標A的值小於0.8時,該感測指標A不是有效值;同樣地,當儲存在儲存單元20內與轉動有關的指標參數為0.7,則當由"轉動"訊號量變曲線所取得的感測指標B的值大於等於0.7時,該感測指標B是有效值;當該感測指標B的值小於0.7時,該感測指標B不是有效值。
第6A圖是電源管理機制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實施例表示一種運動攝影機的控制指令的產生,包括控制運動攝影機待機、進入休眠模式、縮時錄影以及錄影的控制指令。當感測指標A以及感測指標B均為無效值時,表示電子裝置1在位移以及轉動方面的運動均未累積到足夠的訊號量,因此電子裝置1的控制指令即為「待機」。當感測指標A為有效值而感測指標B為無效值,表示電子裝置1產生了足夠的位移加速度,但轉動方面的運動則未累積到足夠的訊號量,因此電子裝置1的控制指令為「進入休眠模式」。當感測指標A為無效值而感測指標B為有效值,表示電子裝置1在位移方面的運動未累積到足夠的訊號量,但產生了足夠的轉動加速度,因此電子裝置1的控制指令即為「縮時錄影」。當感測指標A以及感測指標B均為有效值,表示電子裝置1在位移以及轉動方面的運動均產生足夠的訊號量,因此電子裝置1的控制指令即為「錄影」。以上所執行的控制指令僅為實現電源管理機制的其中一種實施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6B圖是遠端設備的啟動機制的一種實施方式,例如電子裝置1是智慧型手機(非貼身設備),由感測指標A及感測指標B的組合所分別產生的控制指令,其詳細的意義與第6A圖的類似;以及第6C圖是近端設備的啟動機制的一種實施方式,例如電子裝置1是心電計(貼身設備),由感測指標A及感測指標B的組合所分別產生的控制指令,其詳細的意義亦與第6A、6B圖的類似。而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更可具有三個或更多個據以判斷執行控制指令的訊號來源,其原理也與上述實施例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揭露的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利用操作電子裝置運動、裝置產生或偵測到物理量改變的過程中,當電子裝置中的感測元件所產生的有效訊號值的累積量符合預設的其中一種啟動模式或指標參數時,則電子裝置據以執行相對應的功能。電子裝置也可使用感測元件所產生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訊號值的比較,以進行組合式的控制指令判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電子裝置
10‧‧‧控制單元
20‧‧‧儲存單元
30‧‧‧第一感測單元
40‧‧‧第二感測單元
100‧‧‧方法
S100~S150‧‧‧步驟
I‧‧‧門檻值
A,A1,A2‧‧‧感測面積
S‧‧‧訊號量變曲線
t1,t2,t3,t4‧‧‧時間點
T1‧‧‧第一預設時間
T2‧‧‧第二預設時間
第1圖為一種電子裝置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3圖、第4圖為感測元件偵測物理量的變化以產生一訊號量變曲線的訊號值與時間變化的實施例的關係圖。 第5圖為心電圖的一個脈衝電壓變化的示意圖。 第6A~6C圖本發明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的另一種實施例的應用示意圖。

Claims (12)

  1. 一種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步驟: 於一電子裝置中儲存複數個指標參數; 該電子裝置的至少一感測元件產生至少一訊號量變曲線,該訊號量變曲線為該感測元件產生的訊號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並比較該感測指標以及其中一指標參數; 依據該感測指標以及該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以及 該電子裝置依據該感測指標的設定內容產生相對應的一控制指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感測元件依據該電子裝置自身產生的物理量產生該訊號量變曲線,該電子裝置自身產生的物理量包含下列其中之一:直線加速度變化量、轉動加速度變化量、電容變化觸發之電壓變化量、電感變化觸發之電壓變化量;該感測元件為可偵測該電子裝置自身產生的物理量的相對應感測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感測元件依據該電子裝置所處環境的物理量產生該訊號量變曲線,該電子裝置所處環境的物理量包含下列其中之一:磁場強度變化量、影像顏色變化量、光強度變化量、溫度變化量;該感測元件為可偵測該電子裝置所處環境的物理量的相對應感測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並比較該感測指標以及其中一指標參數包含: 於該訊號量變曲線的訊號值大於一門檻值的時間內,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該感測指標,該至少一感測指標包含一個或複數個非連續的感測指標。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並比較該感測指標以及其中一指標參數包含: 於該訊號量變曲線的訊號值大於一門檻值時開始累積該感測指標,並於該感測指標與該指標參數比較後被設定為有效值時,停止累積該感測指標。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該訊號量變曲線取得至少一感測指標,並比較該感測指標以及其中一指標參數包含: 於該訊號量變曲線的訊號值大於一門檻值時開始累積該感測指標,並於開始累積該感測指標經過一第一預設時間後停止累積該感測指標,或於開始累積該感測指標後且該訊號量變曲線的訊號值小於該門檻值經過一第二預設時間後停止累積該感測指標。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該感測指標以及該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包含: 當該感測指標大於或等於該指標參數時,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該複數個指標參數分別具有一容許區間,其中依據該感測指標以及該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包含: 當該感測指標的大小落入該指標參數的該容許區間內時,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該電子裝置中儲存的該複數個指標參數分別表示同一個物理量中彼此不完全重疊的特徵訊號段,其中依據該感測指標以及該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包含: 當該感測指標大於或等於該指標參數時,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該電子裝置中儲存的該複數個指標參數分別表示同一個物理量中彼此不完全重疊的特徵訊號段,該複數個指標參數分別具有一容許區間,其中依據該感測指標以及該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包含: 當該感測指標的大小落入該指標參數的該容許區間內時,設定該感測指標為有效值。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複數個指標參數包含一第一指標參數以及一第二指標參數,該方法包含: 該電子裝置的一第一感測元件產生一第一訊號量變曲線,該電子裝置的一第二感測元件產生一第二訊號量變曲線; 依據該第一訊號量變曲線取得一第一感測指標,依據該第二訊號量變曲線取得一第二感測指標,比較該第一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一指標參數,比較該第二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二指標參數;以及 依據該第一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一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第一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依據該第二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二指標參數的比較結果設定該第二感測指標是否為有效值。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該方法另包含: 該電子裝置依據該第一感測指標以及該第二感測指標的設定內容的組合產生相對應的該控制指令。
TW106131429A 2017-09-13 2017-09-13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TWI676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1429A TWI676915B (zh) 2017-09-13 2017-09-13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US16/052,624 US20190079470A1 (en) 2017-09-13 2018-08-02 Method of generating control command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signal accumulation amount of senso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1429A TWI676915B (zh) 2017-09-13 2017-09-13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5659A true TW201915659A (zh) 2019-04-16
TWI676915B TWI676915B (zh) 2019-11-11

Family

ID=6563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1429A TWI676915B (zh) 2017-09-13 2017-09-13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79470A1 (zh)
TW (1) TWI6769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9379A (zh) * 2019-08-07 2019-10-1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种特殊环境测量与安全监测的报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1845B1 (fr) * 2009-01-05 2019-09-11 Movea S.A Dispositif, methode et systeme de caracterisation de mouvements d'un pied
CN102023700B (zh) * 2009-09-23 2012-06-06 吴健康 一种三维人机交互系统
CN101872259B (zh) * 2010-06-03 2012-0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自动录入书写内容的自然交互笔及笔迹检测方法
CN104427092A (zh) * 2013-08-22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动关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049759A (zh) * 2014-06-25 2014-09-17 华东理工大学 触摸屏和行为感知联合的指令输入与防护方法
TWI591365B (zh) * 2016-09-26 2017-07-11 聖約翰科技大學 旋翼飛行器的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79470A1 (en) 2019-03-14
TWI676915B (zh) 201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6219B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recognition service
KR101918421B1 (ko) 디바이스에서의 들어올림 제스처 검출
EP26832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leep mode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10989852B (zh) 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
KR20190068534A (ko) 하이브리드 용량성 및 초음파 감지
CN104850214B (zh) 一种通过预测用户唤醒意图缩短移动终端唤醒时间的方法
WO2013000381A1 (zh) 控制移动终端状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228067A1 (zh) 移动终端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657057A (zh) 终端唤醒方法及装置
US9942376B2 (en) Mobile device comprising multiple sensors for controlling functional operations
CN109756673B (zh) 一种控制显示状态的方法和终端
CN109407871A (zh) 一种识别浸水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371643B (zh) 触控芯片失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50405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992403B1 (en) Depth sensors
WO2020216137A1 (zh)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JP201214615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1071839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n action
TW201510772A (zh) 手勢判斷方法及電子裝置
TWI676915B (zh) 基於感測元件的訊號累積量產生電子裝置控制指令的方法
CN109861601A (zh) 电机驱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327744B (zh) 一种功能控制组件及电子设备
US954196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zing acceleration event signatures
CN104822017A (zh) 拍照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898309B2 (en) Wake-up trigger using MEMS wind turb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