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3834A - 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3834A
TW201833834A TW106108125A TW106108125A TW201833834A TW 201833834 A TW201833834 A TW 201833834A TW 106108125 A TW106108125 A TW 106108125A TW 106108125 A TW106108125 A TW 106108125A TW 201833834 A TW201833834 A TW 2018338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witness
payee
payer
receip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2946B (zh
Inventor
蔡子傑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政治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政治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政治大學
Priority to TW106108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294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2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29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3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834A/zh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該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包含有:由一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由一收款者端及一見證者端接收該交易訊息;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由該付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收據訊息;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確認訊息。如此一來,便可透過向該見證者端進行訊息確認,確保付款者端及收款者端中儲存的各類訊息並未遭到竄改,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且當訊息遺失時還可透過讀取該見證者端中備份的各類訊息進行驗證,減少訊息遺失的風險。

Description

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交易方法及系統,尤指一種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進行交易的方法除了由消費者直接當面付款或是透過刷卡付款給商家外,逐漸地發展出了一種透過行動裝置進行消費付款的方式。
請參閱圖6所示,現有透過行動裝置付款的交易方式是由一付款者端,即消費者的行動裝置,傳送一交易訊息至一收款者端,即商家的電子裝置。而商家即可透過收款者端的電子裝置連上網路,並根據該交易訊息向金融機構進行請款,以透過金融機構向消費者的帳戶進行扣款。同時,付款者端的行動裝置也會連上網路,以通知金融機構該交易訊息,讓金融機構可對消費者的帳戶進行扣款,藉此保護消費者的帳戶,避免盜用而使消費者蒙受損失。
當扣款成功後,收款者端的電子裝置便傳送一收據訊息至付款者端的行動裝置,且付款者端的行動裝置在收到該收據訊息後,進一步傳送一確認訊息給收款者端的電子裝置。如此一來,對於消費者而言,就不需要攜帶紙鈔或硬幣在身上,能直接透過行動裝置進行消費,提供便利的消費方式,而對於商家而言,商家即可避免找零錯誤,或零錢不足而無法找零的情況,且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鈔的風險,對於交易雙方而言都有益處。
透過行動裝置付款的交易方式必須透過網路連線上金融機構才可進行消費,以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但若在無網路的環境下或是行動裝置無法上網的狀況下,無論是付款者端的消費者或是收款者端的商家,都無法透過金融機構進行確認以保護其自身的權益。若有惡意的使用者自行竄改交易訊息、收據訊息或確認訊息,則可能使得消費者或商家蒙受損失。此外,付款者端的消費者或是收款者端的商家在傳送各類交易的訊息時,可能會因為外在干擾而導致訊息遺失,當後續可連線向金融機構請款時,若有訊息遺失則無法順利進行,造成不便。故現有技術透過行動裝置付款的交易方式仍需要進一步之改良。
有鑑於前揭透過行動裝置付款的交易方式在離線狀況下無法透過金融機構進行確認以保護其自身的權益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讓行動裝置無法連線至網路時,仍可透過行動裝置進行消費,並可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該離線訊息傳遞系統係包含有: 一付款者端,係一第一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一無線模組,且係透過該第一無線模組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 一收款者端,係一第二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二無線模組,且係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接收該交易訊息,並在接收該交易訊息後,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 其中該付款者端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進一步接收該收據訊息,並在接收該收據訊息後,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 其中該收款者端係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進一步接收該確認訊息; 一見證者端,係一第三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三無線模組,並透過該第三無線模組接收該交易訊息、該收據訊息及該確認訊息。
該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由一付款者端、一收款者端及一見證者端所執行,該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包含有: 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交易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 由該付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收據訊息; 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確認訊息。
本發明的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係透過該見證者端備份交易過程中的各類訊息,當交易完成後,欲向金融機構請款時,除了付款者端及收款者端中有儲存的各類訊息外,金融機構可進一步向該見證者端進行訊息確認,確保付款者端及收款者端中儲存的各類訊息並未遭到竄改,以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
此外,各類訊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外在的干擾使得訊息並未成功傳遞,造成訊息遺失的情況。而本發明係進一步具有該見證者端,並透過該見證者端備份各類訊息,如此一來,當訊息遺失時還可透過讀取該見證者端中備份的各類訊息進行驗證,減少訊息遺失的風險。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係一種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及系統,當一行動裝置無法連線至網路時,使用者仍可透過行動裝置進行消費,並可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本發明的離線訊息傳遞系統係包含有一付款者端A、一收款者端B及一見證者端W。該付款者端A係一第一電子裝置10,且包含有一第一無線模組11。該收款者端B係一第二電子裝置20,且包含有一第二無線模組21。該見證者端W係一第三電子裝置30,且包含有一第三無線模組31。
該第一電子裝置10係透過該第一無線模組11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該第二電子裝置20係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21接收該交易訊息,且該第二電子裝置20在接收該交易訊息後,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21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
而該第一電子裝置10係透過該第一無線模組11進一步接收該收據訊息,並在接收該收據訊息後,透過該第一無線模組11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該第二電子裝置20係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21進一步接收該確認訊息。
該第三電子裝置30係透過該第三無線模組31接收該交易訊息、該收據訊息及該確認訊息。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電子裝置10的第一無線模組11、該第二電子裝置20的第二無線模組21及該第三電子裝置30的第三無線模組分別係一低功率藍芽模組,令該第一電子裝置10、該第二電子裝置20及該第三電子裝置30透過低功率藍芽進行對外廣播與接收各類訊息。
本發明的離線訊息傳遞系統係透過該見證者端W備份在交易過程中的各類訊息,當交易完成後,欲向金融機構請款時,除了付款者端A及收款者端B中有儲存的各類訊息外,金融機構可進一步向該見證者端W進行訊息確認,確保付款者端A及收款者端B中儲存的各類訊息並未遭到竄改,以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
此外,各類訊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外在的干擾使得訊息並未成功傳遞,造成訊息遺失的情況。而本發明係進一步具有該見證者端W,並透過該見證者端W備份各類訊息,如此一來,當訊息遺失時還可透過讀取該見證者端W中備份的各類訊息進行驗證,減少訊息遺失的風險。
請參閱圖2所示,本發明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由一付款者端A、一收款者端B及一見證者端W所執行,該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包含有: 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S20); 由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接收該交易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S30); 由該付款者端A及該見證者端W接收該收據訊息; 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S40); 由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接收該確認訊息。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付款者端A係先透過一第三方私鑰TSk 加密一付款者編號IDA 及一付款者公鑰PkA ,以產生一付款者資訊CA ,用符號表示為:
而該收款者端B係先透過一第三方私鑰TSk 加密一收款者編號IDB 及一收款者公鑰PkB ,以產生一收款者資訊CB ,用符號表示為:
該第三方私鑰TSk 係由一可信任的第三方機構伺服器所發放,如銀行伺服器。而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係供該付款者端A及該收款者端B註冊,並提供該付款者端A的付款者編號IDA 以及該收款者端B的付款者編號IDB
此外,該收款者端B需進一步提供該收款者端B的收款者公鑰PkB 給該第三方機構的伺服器,供該付款者端A透過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該收款者公鑰PkB 。由於該付款者端A在傳送該交易訊息時,需要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收款者公鑰PkB 加密該交易訊息。如果是在離線狀態下,直接接收收款者端B所對外廣播的收款者公鑰PkB ,因為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的收款者公鑰PkB 並未受到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認證,故無法確認是否被竄改過。因此透過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該收款者公鑰PkB ,才能確認該收款者公鑰PkB 是經過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認證的。
接著,當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payment)時,該付款者端A係先透過一付款者私鑰SkA 加密一交易資料,該交易資料包含有驗證標記(Token)、收款者編號IDB 、交易金額($)及時間戳(Timestamp),用符號表示為:
並進一步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收款者公鑰PkB 加密該加密後的交易資料及該付款者資訊CA ,以產生該交易訊息(payment),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payment),用符號表示為:
由於該付款者端A是透過該付款者私鑰SkA 加密該交易資料,如此一來,便可保證該交易資料是由該付款者端A所發出的,接著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收款者公鑰PkB 加密該加密後的交易資料及該付款者資訊CA ,使得只有收款者端B可以解開,並且收款者端B可根據解開的資料辨識是否由付款者端A所發出。
在一般加解密的技術領域中,透過私鑰加密的檔案可由對應的公鑰解開,而透過公鑰加密的檔案可由對應的私鑰解開,藉此提供資料加密保護,並可透過對應的公鑰與私鑰確認對方的身分。
當該收款者端B收該交易訊息時,係進一步確認該交易訊息。該收款者端B透過該收款者端B的一收款者私鑰SkB 對該交易訊息進行解密,以獲得加密後的交易資料及該付款者資訊CA ,用符號表示為:
接著,該收款者端B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一第三方公鑰TPk 來解密該付款者資訊CA ,以獲得該付款者編號IDA 及該付款者公鑰PkA ,用符號表示為:
然後,該收款者端B便可透過該付款者公鑰PkA 來解密該加密後的交易資料,以獲得該交易資料,藉此確認該交易訊息,用符號表示為:
接著,當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時,該收款者端B係先透過一收款者私鑰SkB 加密一收據資料,該收據資料包含有驗證標記(Token)、付款者編號IDA 、辦理編號(Tid)及時間戳(Timestamp),用符號表示為:
並進一步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付款者公鑰PkA 加密該加密後的收據資料及該收款者資訊CB ,以產生該收據訊息(receipt),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receipt),用符號表示為:
當該付款者端A接收到該收據訊息(receipt)時,係進一步確認該收據訊息。該付款者端A透過該付款者端A的付款者私鑰SkA 對該交易訊息進行解密,以獲得加密後的收據資料及該收款者資訊CB ,用符號表示為:
接著,該付款者端A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一第三方公鑰TPk 來解密該收款者資訊CB ,以獲得該收款者編號IDB 及該收款者公鑰PkB ,用符號表示為:
然後,該付款者端A便可透過該收款者公鑰PkB 來解密該加密後的收據資料,以獲得該收據資料,藉此確認該收據訊息,用符號表示為:
最後,當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時,該付款者端A係先透過一付款者私鑰SkA 加密該收據資料中的辦理編號(Tid),並進一步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付款者公鑰PkA 加密該加密後的辦理編號(Tid),以產生該確認訊息(confirm),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confirm),用符號表示為: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確認訊息(confirm)時,係進一步確認該確認訊息。該收款者端B透過該收款者端B的收款者私鑰SkB 解密該確認訊息,以獲得加密後的辦理編號(Tid),並透過解密該付款者資訊CA 時獲得的付款者公鑰PkA 解密該加密後的辦理編號(Tid),以獲得該辦理編號(Tid),藉此確認該確認訊息,用符號表示為:
如此一來,便完成該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且本發明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除了透過見證者端W備份各類訊息,以確保交易雙方的權益並減少訊息遺失的風險外,透過上述的加解密流程,能在離線交易的過程中,先透過公鑰與私鑰的加解密方式確保交易內容的保密性,並同時確認交易雙方的身分,以進一步降低離線交易的風險。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見證者端W的數量可能為一個或多個,現以當該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一個時舉例說明,請參閱圖3所示,在該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的由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接收該交易訊息的步驟中,係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 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S21);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W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S22); 當該見證者端W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一收款者交易代號及一見證者交易代號(S221);其中該收款者交易代號為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該見證者交易代號為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 該見證者端W對外廣播包含該交易訊息的一第一認證訊息(S222); 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S223);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B將該見證者端W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S224),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S24),並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30); 當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W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S225),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S25),並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30); 當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S25),並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30)。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該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221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交易訊號,因此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24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交易訊號,因此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25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有接收到該交易訊號,而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交易訊號,因此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而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0。
此外,在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S21)的步驟後,係進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驟: 當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W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S23); 當該見證者端W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S231); 該見證者端W對外廣播包含該交易訊息的一第一認證訊息(S232); 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S233);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B將該見證者端W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S234),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S24),並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30); 當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W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S235),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記錄該見證者交易代號的數量(S26),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S20); 當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S26),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S20)。
於步驟S231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交易訊號,而該見證者端W有接收到該交易訊號,因此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0,而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24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交易訊號,因此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26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未接收到該交易訊號,因此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0,且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0。
請參閱圖4所示,在該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的由該付款者端A及該見證者端W接收該收據訊息的步驟中,係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 確認該付款者端A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S31); 當該付款者端A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W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S32); 當該見證者端W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一付款者收據代號及一見證者收據代號為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S321);其中該付款者收據代號為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該見證者收據代號為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 該見證者端W對外廣播包含該收據訊息的一第二認證訊息(S322); 確認該付款者端A是否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S323); 當該付款者端A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付款者端A將該見證者端W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S324),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4),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S40); 當該付款者端A未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W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S325),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5),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S40); 當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5),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S40)。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1,該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321中,由於該付款者端A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收據訊號,因此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34中,由於該付款者端A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收據訊號,因此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35中,由於該付款者端A有接收到該收據訊號,而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收據訊號,因此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1,而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0。
此外,在確認該付款者端A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S31)的步驟後,係進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驟: 當該付款者端A未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W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S33); 當該見證者端W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31); 該見證者端W對外廣播包含該收據訊息的一第二認證訊息(S332); 確認該付款者端A是否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S333); 當該付款者端A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付款者端A將該見證者端W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S334),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4),並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40); 當該付款者端A未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W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S335),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6),並重新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30); 當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S36),並重新由該收款者端B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S30)。
於步驟S331中,由於該付款者端A未接收到該收據訊號,而該見證者端W有接收到該收據訊號,因此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0,而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34中,由於該付款者端A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收據訊號,因此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36中,由於該付款者端A及該見證者端W都未接收到該收據訊號,因此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A的數量為0,且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0。
請參閱圖5所示,在該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的由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接收該確認訊息的步驟中,係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 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S41);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W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S42); 當該見證者端W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一收款者確認代號及一見證者確認代號(S421);其中該收款者確認代號為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該見證者確認代號為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 該見證者端W對外廣播包含該確認訊息的一第三認證訊息(S422);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S423);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B將該見證者端W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S324),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44),並完成離線交易(S50); 當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W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S425),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25),並完成離線交易(S50); 當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45),並完成離線交易(S50)。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該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421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確認訊號,因此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44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確認訊號,因此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45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有接收到該確認訊號,而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確認訊號,因此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而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0。
此外,在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S41)的步驟後,係進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驟: 當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W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S43); 當該見證者端W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431); 該見證者端W對外廣播包含該確認訊息的一第三認證訊息(S432); 確認該收款者端B是否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S433); 當該收款者端B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B將該見證者端W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S434),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34),並完成離線交易(S50); 當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W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S435),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46),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S40); 當該見證者端W未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S46),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A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S40)。
於步驟S431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未接收到該確認訊號,而該見證者端W有接收到該確認訊號,因此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0,而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44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接收到該確認訊號,因此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1,且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1。
於步驟S46中,由於該收款者端B及該見證者端W都未接收到該確認訊號,因此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B的數量為0,且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W的數量為0。
本發明透過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該見證者交易代號、該付款者收據代號、該見證者收據代號、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能進一步對本次的離線交易提供記錄,作為風險管理的參考依據之一。
此外,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名單外見證人代表該收款者端B並未得知該見證者端W有收到該交易訊息、該收據訊息或該確認訊息,但該見證者端W的確有收到該交易訊息、該收據訊息或該確認訊息,並將其備份保留,成為潛在的見證者,作為風險管理的參考依據之一。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第一電子裝置
11‧‧‧第一無線模組
20‧‧‧第二第子裝置
21‧‧‧第二無線模組
30‧‧‧第三電子裝置
31‧‧‧第三無線模組
A‧‧‧付款者端
B‧‧‧收款者端
W‧‧‧見證者端
圖1係本發明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圖2係本發明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確認接收交易訊息的流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確認接收收據訊息的流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確認接收確認訊息的流程示意圖。 圖6係習用透過行動裝置付款的交易方式的流程示意圖。

Claims (16)

  1. 一種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系統,係包含有: 一付款者端,係一第一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一無線模組,且係透過該第一無線模組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 一收款者端,係一第二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二無線模組,且係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接收該交易訊息,並在接收該交易訊息後,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 其中該付款者端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進一步接收該收據訊息,並在接收該收據訊息後,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 其中該收款者端係透過該第二無線模組進一步接收該確認訊息; 一見證者端,係一第三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第三無線模組,並透過該第三無線模組接收該交易訊息、該收據訊息及該確認訊息。
  2. 一種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由一付款者端、一收款者端及一見證者端所執行,該避免訊息遺失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係包含有: 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交易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交易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 由該付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收據訊息; 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 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確認訊息。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該付款者端係先透過一第三方私鑰加密一付款者編號及一付款者公鑰,以產生一付款者資訊; 該收款者端係先透過一第三方私鑰加密一收款者編號及一收款者公鑰,以產生一收款者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該收款者端進一步提供該收款者公鑰給一第三方機構的伺服器,供該付款者端透過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該收款者公鑰。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當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時,該付款者端係先透過一付款者私鑰加密一交易資料,該交易資料包含有驗證標記、收款者編號、交易金額及時間戳; 該付款者端進一步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收款者公鑰加密該加密後的交易資料及該付款者資訊,以產生該交易訊息,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該交易訊息時,係進一步確認該交易訊息; 該收款者端透過一收款者私鑰解密該交易訊息,以獲得加密後的交易資料及該付款者資訊; 該收款者端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一第三方公鑰來解密該付款者資訊,以獲得該付款者編號及該付款者公鑰; 該收款者端進一步透過該付款者公鑰來解密該加密後的交易資料,以獲得該交易資料,藉此確認該交易訊息。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當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一收據訊息時,該收款者端係先透過一收款者私鑰加密一收據資料,該收據資料包含有驗證標記、付款者編號、辦理編號及時間戳; 該收款者端進一步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付款者公鑰加密該加密後的收據資料及該收款者資訊,以產生該收據訊息,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當該付款者端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係進一步確認該收據訊息; 該付款者端透過該付款者端的付款者私鑰對該交易訊息進行解密,以獲得加密後的收據資料及該收款者資訊; 該付款者端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一第三方公鑰來解密該收款者資訊,以獲得該收款者編號及該收款者公鑰; 該付款者端進一步透過該收款者公鑰來解密該加密後的收據資料,以獲得該收據資料,藉此確認該收據訊息。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當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一確認訊息時,該付款者端係先透過一付款者私鑰加密該收據資料中的辦理編號; 該付款者端進一步透過自該第三方機構伺服器下載的付款者公鑰加密該加密後的辦理編號,以產生該確認訊息,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係進一步確認該確認訊息; 該收款者端透過該收款者端的收款者私鑰解密該確認訊息,以獲得加密後的辦理編號,並透過解密該付款者資訊時獲得的付款者公鑰解密該加密後的辦理編號,以獲得該辦理編號,藉此確認該確認訊息。
  11. 如請求項2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在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交易訊息的步驟中,係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 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一收款者交易代號及一見證者交易代號;其中該收款者交易代號為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收款者端的數量,該見證者交易代號為接收到該交易訊號的見證者端的數量; 該見證者端對外廣播包含該交易訊息的一第一認證訊息; 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將該見證者端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並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並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未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並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在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的步驟後,係進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驟: 當該收款者端未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是否接收到該交易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 該見證者端對外廣播包含該交易訊息的一第一認證訊息; 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將該見證者端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記錄該見證者交易代號,並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第一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且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未接收到該交易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交易代號及該見證者交易代號,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交易訊息。
  13. 如請求項2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在由該付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收據訊息的步驟中,係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 確認該付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 當該付款者端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一付款者收據代號及一見證者收據代號;其中該付款者收據代號為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付款者端的數量,該見證者收據代號為接收到該收據訊號的見證者端的數量; 該見證者端對外廣播包含該收據訊息的一第二認證訊息; 確認該付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 當該付款者端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付款者端將該見證者端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且記錄該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 當該付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未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在確認該付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的步驟後,係進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驟: 當該付款者端未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是否接收到該收據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 該見證者端對外廣播包含該收據訊息的一第二認證訊息; 確認該付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 當該付款者端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付款者端將該見證者端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並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當該付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第二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且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並重新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未接收到該收據訊息時,記錄該付款者收據代號及該見證者收據代號,並重新由該收款者端對外廣播該收據訊息。
  15. 如請求項2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在由該收款者端及該見證者端接收該確認訊息的步驟中,係進一步包含有以下子步驟: 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一收款者確認代號及一見證者確認代號;其中該收款者確認代號為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收款者端的數量,該見證者確認代號為接收到該確認訊號的見證者端的數量; 該見證者端對外廣播包含該確認訊息的一第三認證訊息; 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將該見證者端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並完成離線交易; 當該收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並完成離線交易; 當該見證者端未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並完成離線交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離線訊息傳遞方法,其中在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的步驟後,係進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驟: 當該收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確認該見證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確認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 該見證者端對外廣播包含該確認訊息的一第三認證訊息; 確認該收款者端是否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 當該收款者端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收款者端將該見證者端加入一見證者名單中,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並完成離線交易; 當該收款者端未接收到該第三認證訊息時,該見證者端成為一名單外見證人,且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 當該見證者端未接收到該確認訊息時,記錄該收款者確認代號及該見證者確認代號,並重新由該付款者端對外廣播該確認訊息。
TW106108125A 2017-03-13 2017-03-13 Offline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st information TWI622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8125A TWI622946B (zh) 2017-03-13 2017-03-13 Offline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s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8125A TWI622946B (zh) 2017-03-13 2017-03-13 Offline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st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2946B TWI622946B (zh) 2018-05-01
TW201833834A true TW201833834A (zh) 2018-09-16

Family

ID=6295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125A TWI622946B (zh) 2017-03-13 2017-03-13 Offline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st informa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294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6000A (ja) * 1998-06-30 2000-02-02 Sun Microsyst Inc 電子商取引における中立的立会人
US8762283B2 (en) * 2004-05-03 2014-06-24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Multiple party benefit from an online authentication service
TW200719269A (en) * 2005-11-04 2007-05-16 Chia-Chia Wan Merchandise selling method
US20080313079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ximity payment transaction betwee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point of sale terminal in conjunction with a trusted party
SG2012085619A (en) * 2012-11-20 2014-06-27 Fortnum Pte Lt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an electronic transa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2946B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7071B2 (en) Validating online access to secure device functionality
RU2663334C1 (ru) Взаимная мобильная аутентификаци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центр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лючами
US20230146705A1 (en) Federated closed-loop system
US11182783B2 (en) Electronic pay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ID-based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CN113545000B (zh) 交付时交互的分散式处理
JP2013529327A (ja) 信頼している個人のデバイスを使用した安全で共有可能な支払いシステム
US202102095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limit-use encrypted code to transfer values securely among users
WO2018040653A1 (zh) 一种基于nfc的离线支付方法
JPWO2002099710A1 (ja) 電子クーポンを用いた電子商取引方法
JP2012517067A (ja) ペーパーレスの小切手のイメージを使用して支払を可能にすること
US201503728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random number
CN105117963A (zh) 基于数字签名的装置和方法
US20140289129A1 (en) Method for secure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of a smart card and a point of sale terminal
US20120143769A1 (en) Commerce card
JP200610732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80300717A1 (en) Cryptographically secure token exchange
US10715497B1 (en) Digital safety box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WO2022154789A1 (en) Token-based off-chain interaction authorization
US20200275267A1 (en) Hands free inter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970234B (zh) 账户断言
TWI622946B (zh) Offline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st information
US11823140B2 (en) Server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 transaction receipt via a push notification
TW201933171A (zh) 讀卡交易系統及操作讀卡交易系統的方法
JP2004072423A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センターサーバ,利用者端末装置,モバイル認証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およびセンターサーバの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US20240078522A1 (en) Interaction channel bala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