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2501A - 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 Google Patents

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2501A
TW201832501A TW107102159A TW107102159A TW201832501A TW 201832501 A TW201832501 A TW 201832501A TW 107102159 A TW107102159 A TW 107102159A TW 107102159 A TW107102159 A TW 107102159A TW 201832501 A TW201832501 A TW 2018325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tti
feedback
transmission
up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2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5533B (zh
Inventor
陳旺旭
席德凱納許 胡賽尼
晉 孫
彼得 加爾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2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5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04L1/002Algorithms with memory of the previous states, e.g. Markovian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低延遲傳輸時間間隔(TTI)結構和回饋配置允許下行鏈路傳輸、指示該下行鏈路傳輸的成功或不成功接收的回饋指示以及該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在同一子訊框內或1 ms時間段內。TTI結構可以包括在一子訊框中傳輸的多個縮短型TTI(sTTI),並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回饋傳輸的時序。可以由使用者設備(UE)動態地或半靜態地決定TTI結構和用於回饋時序的配置。在一些情況中,TTI結構可以包括分配給UE的所辨識的部分sTTI,其橫跨比一個sTTI的全部資源少的資源,並且允許對回饋資訊的更快速的處理和產生,以及未成功接收的傳輸的更快速的重傳。

Description

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Chen等人於2017年9月15日提出申請的題為「FEEDBACK TIMING MANAGEMENT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706,059以及由Chen等人於2017年2月1日提出申請的題為「FEEDBACK TIMING MANAGEMENT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453,485的優先權,該等申請案中的每一個均轉讓給本案的受讓人。
以下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訊,並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在各種電信標準中已經採用無線多工存取技術來提供共用協定,使得不同的無線設備能夠在城市、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級別上進行通訊。一個示例性電信標準是長期進化(LTE)。LTE被設計為提高頻譜效率、降低成本、改良服務、利用新頻譜,並與其他開放標準更好地整合。LTE可以在下行鏈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鏈路(UL)上使用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C-FDMA),以及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
在一些實例中,無線多工存取通訊系統可以包括多個基地站,每一個基地站同時支援多個通訊設備的通訊,該等通訊設備亦被稱為使用者設備(UE)。在LTE或高級LTE(LTE-A)網路中,一或多個基地站的集合可以定義一個eNodeB(eNB)。在其他實例中(例如,在下一代新無線電(NR)或5G網路中),無線多工存取通訊系統可以包括與多個存取節點控制器(ANC)通訊的多個智慧無線電頭端(RH),其中與ANC通訊的一或多個RH的集合定義一個基地站(例如eNB或gNB)。基地站可以在下行鏈路(DL)通道(例如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傳輸)和上行鏈路(UL)通道(例如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傳輸)上與UE的集合進行通訊。
在一些LTE或NR部署中的基地站可以使用不同長度的傳輸時間間隔(TTI)來向一或多個UE進行傳輸,該等不同長度的TTI相對於傳統LTE TTI而言在長度上可以被減小。此種長度減小的TTI可以被稱為縮短型TTI(sTTI),並且可以支援一些低延遲服務,該等低延遲服務提供了低延遲並且針對該等低延遲服務的無線通訊具有高可靠性。sTTI可以是與傳統TTI子訊框對應的一或多個子訊框的子集。基地站可以向UE分配用於sTTI的傳輸資源,其可以包括時間資源和頻率資源。在一些情況中,可以經由回饋機制來增強低延遲服務的可靠性,該等回饋機制可以實現未成功接收的傳輸的重傳,例如,諸如根據混合認可重傳請求(HARQ)回饋技術。sTTI資源的高效分配以及高效HARQ回饋可以有助於增加無線通訊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
所描述的技術係關於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改良的方法、系統、設備或裝置。整體而言,所描述的技術實現低延遲傳輸時間間隔(TTI)結構和回饋配置,其允許在與LTE子訊框持續時間對應的時間段內進行下行鏈路傳輸、指示該下行鏈路傳輸的成功或不成功接收的回饋指示以及對該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例如,初始傳輸和重傳二者在1 ms內傳輸)。在一些情況中,TTI結構可以包括在子訊框中傳輸的多個縮短型TTI(sTTI),並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該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回饋傳輸的時序。
在一些情況中,TTI結構和回饋時序的配置可以由使用者設備(UE)動態地或半靜態地決定。在一些情況中,TTI結構可以包括分配給UE的所辨識的部分sTTI,其可以橫跨比一個sTTI的全部資源少的資源,並且允許回饋資訊的更快速處理和產生,並且用於對未成功接收的傳輸的更快速重傳。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基於TTI配置和回饋配置來辨識最大傳輸塊大小(TBS)或時序提前(TA)。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否定認可(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用於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構件;用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構件;用於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構件;用於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構件;及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的構件,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另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處理器,與處理器電子通訊的記憶體,以及儲存在記憶體中的指令。該等指令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執行如下操作的指令: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複數個上行鏈路TTI的上行鏈路TTI結構。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來動態地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在與子訊框相關聯的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數量來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可以在PCFICH傳輸中指示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數量。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從基地站接收的RRC信號傳遞來半靜態地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回饋配置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回饋時序;並且辨識用於接收在第一回饋指示之後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後續重傳的重新排程時序。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回饋時序可以不同於重新排程時序。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複數個TTI,每個TTI橫跨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回饋時序對應於三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並且重新排程時序對應於兩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回饋時序對應於一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並且重新排程時序對應於一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回饋配置來辨識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最大TA中的一者或多者。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用於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的構件;用於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的構件;用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構件;用於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構件;用於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構件;及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的構件,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另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處理器,與處理器電子通訊的記憶體,以及儲存在記憶體中的指令。該等指令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執行如下操作的指令: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兩個或更多個OFDM符號中的第一OFDM符號。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包括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決定未成功地接收該重傳。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產生第二NACK作為與該重傳相關聯的第二回饋指示。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在第二上行鏈路TTI期間在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二回饋指示來在第三下行鏈路TTI的第三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二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第二下行鏈路TTI和第三下行鏈路TTI可以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接收指示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的UE特定信號傳遞或細胞特定信號傳遞。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來動態地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與子訊框相關聯的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數量來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可以在PCFICH傳輸中指示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數量。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從基地站接收的RRC信號傳遞來半靜態地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可以預先指定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部分的位置來辨識用於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UE能力來辨識用於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與第一上行鏈路TTI之間的時序,來辨識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TA中的一者或多者。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及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用於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的構件;及用於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的構件,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另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處理器,與處理器電子通訊的記憶體,以及儲存在記憶體中的指令。該等指令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及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執行如下操作的指令: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及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上行鏈路TTI結構。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來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指示可以由UE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來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PCFICH傳輸。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向UE傳輸半靜態地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RRC信號傳遞。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回饋配置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傳輸回饋指示的回饋時序;及辨識用於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後續重傳的重傳時序。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回饋時序可以不同於重傳時序。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回饋配置來辨識用於回饋指示的TBS或最大TA中的一者或多者。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用於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的構件;用於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的構件;用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構件;用於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的構件;及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的構件,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另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該裝置可以包括:處理器,與處理器電子通訊的記憶體,以及儲存在記憶體中的指令。該等指令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描述了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可操作以使得處理器執行如下操作的指令: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並且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配置第一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配置第二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二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配置第一UE和配置第二UE包括:向第一UE和第二UE傳輸細胞特定配置資訊或傳輸UE特定配置資訊。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配置第一UE和配置第二UE包括:配置第一UE和第二UE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來動態地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可以在PCFICH傳輸中指示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配置第一UE和配置第二UE包括:使用RRC信號傳遞半靜態地配置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和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OFDM符號,並且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包括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
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位置來辨識用於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在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的UE能力來辨識用於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
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和第一上行鏈路TTI之間的時序來辨識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最大TA中的一者或多者。上述方法、裝置和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一些實例亦可以包括過程、特徵、構件或指令,用於配置UE來接收具有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最大TA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
所描述的技術係關於改良的方法、系統、設備或裝置,其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其可以實現在同一子訊框內的通訊的傳輸和重傳。一些傳輸可以針對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傳輸使用縮短型傳輸時間間隔(sTTI),其中sTTI的長度可以比傳統長期進化(LTE)子訊框或1 ms TTI更短。在一些實例中,用於產生回饋指示(諸如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回饋常式中的認可/否定認可(ACK/NACK))的回饋時序可以被配置為在1 ms時間訊窗內提供回饋並允許重傳。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對在傳輸與回饋的傳輸之間的回饋時序以及在接收回饋與對傳輸進行重傳之間的重新排程時序進行選擇,以提供可以增強低延遲通訊的可靠性的降低的往返時間(RTT)。
為sTTI傳輸分配的資源可以用於對延遲相對敏感的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通訊,對延遲相對敏感的通訊被稱為低延遲通訊,低延遲通訊是相對於可能對延遲相對不敏感的通訊而言的,諸如增強行動寬頻(eMBB)傳輸,其可以使用1 ms(或傳統LTE)TTI持續時間。在一些情況中,sTTI持續時間可以例如對應於無線訊框的一個時槽或者對應於兩個或三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並且1 ms的TTI持續時間可以對應於一個1 ms子訊框的持續時間。
此種低延遲通訊可以在例如可支援針對資料通訊的多種不同服務的系統中使用。該等不同服務可以根據通訊的本身特性來選擇。例如,需要低延遲和高可靠性的通訊(有時被稱為關鍵任務(MiCr)通訊)可以經由使用sTTI的較低延遲服務(例如,超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服務)來進行服務。相應地,較能容忍延遲的通訊可以經由提供相對更高的輸送量但具有略高的延遲的服務(例如,使用1 ms TTI的行動寬頻服務(例如eMBB服務))來進行服務。在其他實例中,可以與被結合到其他設備(例如,儀錶、車輛、電器、機械等等)中的UE進行通訊,並且機器類型通訊(MTC)服務(例如,大規模MTC(mMTC))可以用於此種通訊。在一些情況中,不同的服務(例如eMBB、URLLC、mMTC)可以具有不同的TTI、不同的次載波(或音調)間隔以及不同的循環字首。
本案內容參照4G網路(例如LTE網路)以及下一代網路(例如5G或NR網路)描述了各種技術,該等網路被設計為支援諸如如下的特徵:高頻寬操作、更動態的子訊框/時槽類型以及自包含式子訊框/時槽類型(其中可以在一個子訊框/時槽結束之前傳輸針對該子訊框/時槽的HARQ回饋)。然而,該等技術可以用於任何系統,在該等系統中,可以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輸具有不同長度的TTI。
在各個實例中提供的所述技術實現了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在UE處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並且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基地站可以接收第一回饋指示,在與第一下行鏈路TTI處於同一子訊框中的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形成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UE可以接收第二下行鏈路TTI中的該重傳,並再次產生ACK/NACK回饋。在一些實例中,在同一子訊框內或1 ms的時間段內的該等重傳可以提供相對較高的可靠性,諸如對於32位元組封包而言在1 ms時間段內具有10-5 的差錯率,該等差錯率是一些4G和5G系統的目標。
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最初是在無線通訊系統的上下文中描述的。隨後描述了各種sTTI結構和回饋時序。借助於與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相關的裝置圖、系統圖和流程圖來進一步圖示並且參照其來進一步描述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
1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的無線通訊系統100的實例。無線通訊系統100包括基地站105、UE 115和核心網路130。在一些實例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是LTE(或高級LTE)網路或新無線電(NR)網路。在一些情況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支援增強寬頻通訊、超可靠(亦即,關鍵任務或URLLC)通訊、低延遲通訊以及與低成本和低複雜度設備的通訊。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實現此種無線傳輸:在該等無線傳輸中,sTTI結構和回饋時序允許在同一子訊框內的傳輸和重傳。
基地站105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基地站天線與UE 115進行無線通訊。每個基地站105可以為相應的地理覆蓋區域110提供通訊覆蓋。無線通訊系統100中圖示的通訊鏈路125可以包括從UE 115到基地站105的上行鏈路(UL)傳輸,或者從基地站105到UE 115的下行鏈路(DL)傳輸。控制資訊和資料可以根據各種技術在上行鏈路通道或下行鏈路上多工。控制資訊和資料可以例如使用分時多工(TDM)技術、分頻多工(FDM)技術或混合TDM-FDM技術在下行鏈路通道上多工。在一些實例中,在下行鏈路通道的TTI期間傳輸的控制資訊可以以級聯的方式分佈在不同的控制區域之間(例如,在共用控制區域和一或多個UE特定控制區域之間)。
UE 115可以分散在整個無線通訊系統100中,並且每個UE 115可以是固定的或行動的。UE 115亦可以被稱為行動站、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設備、無線設備、無線通訊設備、遠端設備、行動用戶站、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機、手機、使用者代理、行動服務客戶端、客戶端或一些其他合適的術語。UE 115亦可以是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訊設備、手持設備、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無線電話、個人電子設備、手持設備、個人電腦、無線區域迴路(WLL)站、物聯網路(IoT)設備、萬物互聯(IoE)設備、機器類型通訊(MTC)設備、電器、汽車等。
在一些情況中,UE 115亦可以直接與其他UE進行通訊(例如使用同級間(P2P)或設備對設備(D2D)協定)。使用D2D通訊的一組UE 115中的一或多個可以在細胞的覆蓋區域110內。該群組內的其他UE 115可以在細胞的覆蓋範圍110之外,或者由於其他原因而不能從基地站105接收傳輸。在一些情況中,經由D2D通訊進行通訊的UE 115的群組可以利用一對多(1:M)系統,在該系統中,每個UE 115向該群組內的每個其他UE 115進行傳輸。在一些情況中,基地站105促進對用於D2D通訊的資源的排程。在其他情況中,D2D通訊可以獨立於基地站105而實施。
諸如MTC或IoT設備的一些UE 115可以是低成本或低複雜度設備,並且可以實現機器之間的自動化通訊,亦即機器對機器(M2M)通訊。M2M或MTC可以是指允許設備彼此通訊或與基地站進行通訊而無需人為幹預的資料通訊技術。例如,M2M或MTC可以是指來自此種設備的通訊,亦即該等設備整合了感測器或儀錶以量測或擷取資訊並將該資訊中繼到中央伺服器或應用程式,該中央伺服器或應用程式可以利用該資訊或將該資訊呈現給與程式或應用程式互動的人。一些UE 115可被設計為收集資訊或啟用機器的自動化行為。MTC設備的應用實例包括智慧計量、庫存監控、水位監控、設備監控、醫療監控、野生動植物監控、天氣和地質事件監控、車隊管理和追蹤、遠端安全感測、實體門禁控制和基於交易的傳輸量計費。
在一些情況中,MTC設備可以使用半雙工(單路)通訊以降低的峰值速率來操作。MTC設備亦可以被配置為在不參與活動通訊時進入節能的「深度睡眠」模式。在一些情況中,MTC或IoT設備可以被設計為支援關鍵任務功能,並且無線通訊系統可以被配置為為該等功能提供超可靠通訊。
基地站105可以與核心網路130進行通訊並且可以彼此進行通訊。例如,基地站105可以經由回載鏈路132(例如,S1等)與核心網路130對接。基地站105可以經由回載鏈路134(例如,X2等)直接或間接地(例如,經由核心網路130)彼此進行通訊。基地站105可以執行用於與UE 115的通訊的無線電配置和排程,或者可以在基地站控制器(未圖示)的控制下操作。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105可以是巨集細胞、小型細胞、熱點等。基地站105亦可以被稱為eNodeB(eNB)105。
基地站105可以經由S1介面連接到核心網路130。核心網路可以是進化封包核心(EPC),其可以包括至少一個MME、至少一個S-GW和至少一個P-GW。MME可以是處理UE 115與EPC之間的信號傳遞的控制節點。所有使用者IP封包可以經由S-GW傳送,S-GW自身可以連接到P-GW。P-GW可以提供IP位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GW可以連接到網路服務供應商IP服務。服務供應商IP服務可以包括網際網路、網內網路、IP多媒體子系統(IMS)和封包交換(PS)串流服務(PSS)。
核心網路130可以提供使用者驗證、存取授權、追蹤、網際網路協定(IP)連接、以及其他存取、路由或行動性功能。諸如基地站105的網路設備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包括諸如存取網路實體的子元件,其可以是存取節點控制器(ANC)的實例。每個存取網路實體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存取網路傳輸實體與多個UE 115進行通訊,每個存取網路傳輸實體可以是智慧無線電頭端或傳輸/接收點(TRP)的實例。在一些配置中,每個存取網路實體或基地站105的各個功能可以分佈在各種網路設備(例如無線電頭端和存取網路控制器)間,或者整合到單個網路設備(例如基地站105)。
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使用700 MHz至2600 MHz(2.6 GHz)的頻帶在超高頻(UHF)頻率區域中操作,但是在一些情況下,WLAN網路可以使用高達4 GHz的頻率。該區域亦可以被稱為分米頻帶,因為波長範圍從大約1分米到1米長。UHF波可以主要以視線方式傳播,並可能被建築物和環境特徵阻擋。然而,該等波可以足以穿透牆壁以向位於室內的UE 115提供服務。與使用頻譜的高頻(HF)或超高頻(VHF)部分的較低頻率(和較長波)的傳輸相比,UHF波的傳輸的特徵在於較小的天線和較短的距離(例如小於100 km)。在一些情況下,無線通訊系統100亦可以利用頻譜的極高頻(EHF)部分(例如,從30 GHz到300 GHz)。該區域亦可以被稱為毫米頻帶,因為該波長範圍從大約1毫米到1釐米長。因此,EHF天線可能比UHF天線更小並且間隔更緊密。在一些情況下,此情形可以促進在UE 115內使用天線陣列(例如,用於定向波束成形)。
在一些情況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是根據分層協定堆疊操作的基於封包的網路。在使用者平面中,承載或封包資料彙聚協定(PDCP)層處的通訊可以是基於IP的。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執行封包分段和重組以在邏輯通道上進行通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可以執行優先順序處理和邏輯通道到傳輸通道的多工。MAC層亦可以使用混合ARQ(HARQ)來在MAC層提供重傳以提高鏈路效率。在控制平面中,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協定層可以提供在UE 115與支援使用者平面資料的無線電承載的網路設備或核心網路130之間的RRC連接的建立、配置和維護。在實體(PHY)層,可以將傳輸通道映射到實體通道。
LTE或NR中的時間間隔可以以基本時間單位(其可以是Ts =1/30,720,000秒的取樣週期)的倍數來表示。可以根據長度為10 ms(Tf =307200Ts )的無線電訊框來組織時間資源,無線電訊框可以經由範圍從0到1023的系統訊框號(SFN)來辨識。每個訊框可以包括編號從0到9的10個1 ms子訊框。子訊框可以被進一步分成兩個0.5 ms的時槽,每個時槽包含6或7個調制符號週期(取決於每個符號前面的循環字首的長度)。不包括循環字首的情況下,每個符號包含2048個取樣週期。在一些情況下,子訊框可以是最小的排程單位,亦被稱為TTI。在其他情況下,TTI可以比子訊框短(例如,sTTI),或者可以動態地選擇(例如,在短TTI短脈衝中或在使用短TTI的選定分量載波中)。
資源元素可以由一個符號週期和一個次載波(例如15 KHz頻率範圍)組成。資源區塊可以在頻域中包含12個連續的次載波,並且對於每個OFDM符號中的正常循環字首,包含時域(1時槽)中的7個連續的OFDM符號或者84個資源元素。每個資源元素攜帶的位元數可以取決於調制方案(在每個符號週期期間可以選擇的符號的配置,其可以被稱為調制和編碼方案(MCS))。因此,UE接收的資源區塊越多並且調制方案越高,資料速率可以越高。
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支援多個細胞或載波上的操作,該特徵可以被稱為載波聚合(CA)或多載波操作。載波亦可以被稱為分量載波(CC)、層、通道等。術語「載波」、「分量載波」、「細胞」和「通道」在本文中可以互換使用。UE 115可以配置有多個下行鏈路CC和一或多個上行鏈路CC以用於載波聚合。載波聚合可以與FDD和TDD分量載波一起使用。
在一些情況中,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使用增強型分量載波(eCC)。eCC可以由包括如下的一或多個特徵來表徵:更寬的頻寬、更短的符號持續時間、更短的傳輸時間間隔(TTI)以及修改的控制通道配置。在一些情況中,eCC可以與載波聚合配置相關聯或與雙連接配置相關聯(例如,當多個服務細胞具有次優或不理想的回載鏈路時)。eCC亦可以配置為用於免授權(unlicensed)頻譜或共享頻譜(其中允許多於一個服務供應商使用該頻譜)。以寬頻寬為特徵的eCC可以包括一或多個分段,該一或多個分段可由不能夠監視整個頻寬或較佳使用有限頻寬(例如,為了節省功率)的UE 115使用。在一些情況中,eCC可以利用與其他CC不同的符號持續時間,其可以包括使用與其他CC的符號持續時間相比縮短的符號持續時間。更短的符號持續時間可以與增加的次載波間隔相關聯。eCC中的TTI可以由一或多個符號組成。在一些情況下,TTI持續時間(亦即,TTI中的符號數量)可以是可變的。
在一些情況中,無線系統100可以使用經授權和免授權無線電頻譜帶。例如,無線系統100可以在諸如5 GHz工業、科學和醫療(ISM)頻帶的免授權頻帶中使用LTE授權輔助存取(LTE-LAA)或LTE免授權(LTE U)無線電存取技術或NR技術(NR-SS)。當在免授權無線電頻譜帶中操作時,諸如基地站105和UE 115的無線設備可以使用先聽後說(LBT)程序來確保在傳輸資料前通道是閒置的。在一些情況中,在免授權頻帶中的操作可以基於載波聚合(CA)配置結合在經授權頻帶中操作的分量載波(CC)。在免授權頻譜中的操作可以包括下行鏈路傳輸、上行鏈路傳輸,或二者。在免授權頻譜中的雙工可以基於分頻雙工(FDD)、分時雙工(TDD)或二者的組合。
如前述的,在一些情況中,基地站105和UE 115可以使用HARQ過程來提供對傳輸的成功接收的回饋(例如,ACK/NACK回饋),並在傳輸未被成功接收的情況下提供重傳。用於產生和傳輸HARQ回饋的時序以及用於產生和重傳未被成功接收的傳輸的時序可以基於針對接收TTI與後續傳輸之間的該時序的預先建立的規則。例如,可以建立n+4 規則,其中在接收TTI之後4個TTI或其之後的第一個可用TTI,進行後續傳輸。在此種情況中,若接收TTI是TTI-0,則將在TTI-4處進行後續傳輸(例如,ACK/NACK傳輸或NACK傳輸之後的重傳)。在對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使用sTTI的情況中,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實現了用於如下的技術:決定時序及/或其他參數以實現在1 ms時間段內的一或多個HARQ重傳。
此外,當傳輸上行鏈路傳輸時,UE 115可以使用可影響TTI或sTTI中所傳輸的資料量的傳輸塊大小(TBS)以及可補償在UE 115開始傳輸時刻與基地站105接收該傳輸時刻之間的傳播延遲的時序提前(TA)值。在UE 115處,該TA值可以是在接收到的下行鏈路TTI的開始與所傳輸的上行鏈路TTI之間的一個負偏移。在UE 115處的該偏移可以幫助確保下行鏈路TTI傳輸和上行鏈路TTI傳輸在基地站105處同步。與服務基地站105相距較遠的UE 115可能遇到更大的傳播延遲,從而其上行鏈路傳輸的開始早於更接近同一服務基地站105的另一UE 115。在一些情況中,可以設置最大TBS/TA閾值,以向UE 115提供在上行鏈路傳輸開始之前的足夠處理時間。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基於上行鏈路傳輸或下行鏈路傳輸的TTI長度來決定TBS/TA值和最大TBS/TA閾值,並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等值來辨識一或多個其他參數,諸如空間層數量、CC數量或CQI報告類型。
2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通訊系統200的實例。無線通訊系統200包括基地站105-a和UE 115-a,UE 115-a可以是上文參考圖1所描述的UE 115的各態樣的實例。在圖2的實例中,無線通訊系統200可以根據諸如LTE、5G或NR無線電存取技術(RAT)的RAT來操作,但是本文所述的技術可以應用於任何RAT以及可以同時使用兩個或更多個不同RAT的系統。
基地站105-a可以在上行鏈路載波205和下行鏈路載波215上與UE 115-a進行通訊。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105-a為在上行鏈路載波205和下行鏈路載波215上的與UE的通訊分配資源。例如,基地站105-a可以在上行鏈路載波205中分配上行鏈路子訊框210用於從UE 115-a進行上行鏈路傳輸,並且一或多個上行鏈路子訊框210可以對應於1 ms的傳統LTE TTI。在該實例中,上行鏈路子訊框210可以包括第一上行鏈路子訊框210-a、第二上行鏈路子訊框210-b和第三上行鏈路子訊框210-c。每個上行鏈路子訊框210可以包括兩個時槽,其中每個時槽針對正常循環字首可以具有七個OFDM符號。在該實例中,第一時槽(時槽0)225和第二時槽(時槽1)230可以包括在第一上行鏈路子訊框210-a中。
如前述的,在低延遲系統的上行鏈路中,可以對上行鏈路載波205上的傳輸使用不同的sTTI長度。例如,針對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和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傳輸(或短PUCCH(sPUCCH)和短PUSCH(sPUSCH)傳輸)可以支援2符號的sTTI持續時間和1時槽的sTTI持續時間。因此,在第一時槽225或第二時槽230中,可以存在多個sTTI,諸如第一sTTI(TTI-0)235、第二sTTI(TTI-1)240和第三sTTI(TTI-2)245,其每一個可以具有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持續時間。此種TTI持續時間亦可以應用於在下行鏈路載波215上傳輸的下行鏈路子訊框220。
當使用2符號sTTI時,在一些情況中,可能希望具有此種固定sTTI結構:亦即在該結構中,sTTI邊界位於時槽邊界內,或者與時槽邊界(諸如第一時槽225或第二時槽230的邊界)對準,其可以被稱為時槽對準sTTI。如前述的,當使用正常CP時,在每一個時槽225-230中包括7個符號,並且因此針對時槽對準sTTI,每個時槽可以包括三個sTTI。在一些情況中,其中一個sTTI可以被配置為3符號TTI,從而有效地利用每個時槽的每個符號。在此種情況中,可以考慮不同的模式,諸如將該3符號TTI置於時槽225-230的末尾處,或者在時槽225-230的開頭處。當使用2符號sTTI或2符號和3符號sTTI的組合時,此種sTTI可以被稱為2符號sTTI。當使用具有對應於一個時槽的持續時間的sTTI時,此種sTTI可以被稱為時槽sTTI或時槽對準sTTI。當使用具有對應於一個子訊框的持續時間的TTI時,此種TTI可以被稱為1 ms TTI或傳統TTI。
在一些情況中,2符號下行鏈路sTTI可以針對子訊框邊界內的兩個時槽使用第一符號模式{3,2,2,2,2,3},或者可以針對該等傳輸使用第二符號模式{2,3,2,2,2,3}。在一些情況中,所使用的模式可以在諸如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CFICH)的傳統控制通道中指示,其中1或3個符號的傳統控制區域指示第一模式,並且2個符號的傳統控制區域指示第二模式。亦針對用於2符號sTTI傳輸的上行鏈路傳輸指定以下兩種模式之一:{3,2,2,2,2,3}或{2,2,3,2,2,3}。
如前述,在一些情況中,可以配置sTTI配置和HARQ時序,以便可在同一子訊框內或在1 ms內實現初始傳輸和該初始傳輸的重傳。因此在1 ms訊窗內可以存在兩個傳輸機會。在一些實例中,如下文將更詳細論述的,可以在一個子訊框內提供三個傳輸機會。在一些情況中,可以配置部分sTTI,其中針對一特定UE的一sTTI的所有控制和資料可以包含在單個符號中,此舉亦可以在一個子訊框或1 ms時間訊窗內提供兩個或更多個傳輸機會。在一些情況中,下行鏈路傳輸和上行傳輸可以具有不同的部分sTTI持續時間,並且不同的sTTI或部分sTTI可以具有不同的HARQ時序。
在配置了部分sTTI的情況中,不同的UE可以採用分時多工(TDM)方式監視不同的部分sTTI機會,並且可以對不同的部分sTTI機會使用不同的回饋時序,如下文將更詳細論述的。在一些情況中,回饋時序可以與UE能力、TBS限制及/或最大TA限制拘束。此外,亦可以相應地定義TBS限制及/或TA限制。例如,1符號部分sTTI傳輸可以具有2符號的間隙回應/排程,而2符號傳輸可以具有3符號的間隙,並且每一個皆與相應的最大TBS及/或最大UL TA相關聯。此外,在甚至針對相同的回應/傳輸持續時間的一些情況中,可以為不同的UE類別定義TBS/TA限制。亦可以選擇其他參數來提供相對短的回饋時序,諸如例如調制階(例如僅QPSK),或層數(例如僅秩1操作)。
3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操作的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的sTTI結構300的實例。sTTI結構300可以用於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所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傳輸。可以實現各種不同的sTTI配置,其中sTTI可以被佈置為與子訊框或時槽對準。
在該實例中,兩個下行鏈路sTTI配置和兩個上行鏈路sTTI配置可用於低延遲下行鏈路傳輸,但是本文所述的技術應用於可實現的其他sTTI配置。在下行鏈路sTTI 305中圖示第一下行鏈路sTTI配置,其可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且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在該實例中,對於下行鏈路sTTI 305,根據第一下行鏈路sTTI配置,sTTI-0可以是3符號sTTI,sTTI-1至sTTI-4可以是2符號sTTI,並且sTTI-5可以是3符號sTTI。在下行鏈路sTTI 310中圖示第二下行鏈路sTTI配置,其可具有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3,2,2,2,3}。在該實例中,對於具有第二下行鏈路配置的下行鏈路sTTI 310,sTTI-0可以是2符號sTTI,sTTI-1可以是3符號sTTIs,sTTI-2至sTTI-4可以是2符號sTTI,並且sTTI-5可以是3符號sTTI。
同樣在該實例中,圖示用於上行鏈路sTTI的不同配置。在該實例中,具有第一配置(配置-A)的上行鏈路sTTI 315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在該實例中,上行鏈路sTTI 315可以具有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在該實例中,對於具有上行鏈路配置-A的上行鏈路sTTI 315,sTTI-0可以是3符號sTTI,sTTI-1至sTTI-4可以是2符號sTTI,並且sTTI-5可以是3符號sTTI。在該實例中的上行鏈路sTTI 320的第二配置(配置-B)可以具有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在該實例中,對於具有上行鏈路配置-B的上行鏈路sTTI 320,sTTI-0和sTTI-1可以是2符號sTTI,sTTI-2可以是3符號sTTI,sTTI-3和sTTI-4可以是2符號sTTI,並且sTTI-5可以是3符號sTTI。
如上所論述的,對於HARQ ACK/NACK回饋,在一些情況(諸如傳統LTE)中,可以採用接收傳輸的TTI之後的關係n+4 的一TTI期間傳輸ACK/NACK傳輸。亦即,對於TTIn 中的下行鏈路接收,在TTIn+4 處或之後傳輸ACK/NACK回饋。然而,當針對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低延遲傳輸使用sTTI的某種組合時,可以期望在同一子訊框內或1 ms內提供一或多個重傳(若需要),並且n+4 時序可能不能實現在此種時間訊框內的重傳。
4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n+4 時序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400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4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4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4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4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4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4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445重複。
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415可以被傳輸給UE,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420,該ACK/NACK指示420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4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425可以是在第一下行鏈路sTTI 415之後的n+4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或者ACK/NACK指示420可以在相應的6符號間隙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sTTI中傳輸。在ACK/NACK指示是NACK時,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430,其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中的在6符號間隙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下行鏈路sTTI-7 435。
類似地,用於下行鏈路sTTI-1的ACK/NACK回饋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5中傳輸,用於下行鏈路sTTI-2的ACK/NACK回饋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6中傳輸,以此類推。類似地,具有NACK的傳輸的重新排程和重傳可以遵循相同的n+4 原則。因此,當相對於1 ms TTI而使用sTTI時,可以減小整體HARQ回饋時序。例如,在n+4 的時序規則之下,最小DL和UL HARQ延遲是6符號,並且最小RTT是16符號(6符號用於UE和基地站的處理,2符號用於下行鏈路傳輸,並且2符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並且因此,重傳將會在與初始傳輸不同的子訊框中發生或在初始傳輸之後超過1 ms後發生。針對其他UL/DL sTTI組合亦存在相同的結論。對於具有高可靠性需求的低延遲服務(諸如一些所提議的URLLC需求)而言,使用n+4 時序的HARQ回饋可能無法有效地提供目標可靠性。
5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500的n+3 回饋時序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5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5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5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5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5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5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545重複。
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515可以被傳輸給UE,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520,該ACK/NACK指示520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5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525可以是在第一下行鏈路sTTI 515之後的n+3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ACK/NACK指示是NACK時,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530,其可以在m+3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sTTI-6的下行鏈路sTTI 535,其是第二子訊框545的第一個sTTI。
類似地,用於下行鏈路sTTI-1的ACK/NACK回饋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4中傳輸,用於下行鏈路sTTI-2的ACK/NACK回饋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5中傳輸,以此類推。類似地,具有NACK的傳輸的重新排程和重傳可以遵循相同的n+3 原則。因此,相對於使用n+4 規則的HARQ時序,使用n+3 規則的整體HARQ回饋時序可以減小。然而,類似於採用n+4 規則的情況,重傳將會在與初始傳輸不同的子訊框中發生或初始傳輸之後超過1 ms後發生。針對其他UL/DL sTTI組合亦存在相同的結論。
6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600的混合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回饋時序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6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6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6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6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6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6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6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將n+3 時序用作用於傳輸上行鏈路ACK/NACK傳輸的回饋時序,並且可以將n+2 時序用作用於重新排程和重傳下行鏈路傳輸的重新排程時序。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615可以被傳輸給UE,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620,該ACK/NACK指示620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6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625可以是在第一下行鏈路sTTI 615之後的n+3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該實例中對應於sTTI-3。在ACK/NACK指示是NACK時,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630,其可以在m+2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sTTI-5的下行鏈路sTTI 635,其是第一子訊框640的最後一個sTTI。因此,此種HARQ時序可以提供在與初始傳輸同一子訊框內的重傳,或者在初始傳輸的1 ms內的重傳。
類似地,用於下行鏈路sTTI-1的ACK/NACK回饋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3中傳輸,用於下行鏈路sTTI-2的ACK/NACK回饋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5中傳輸,以此類推。類似地,具有NACK的傳輸的重新排程和重傳可以遵循相同的n+2 原則。因此,使用此種混合回饋時序的整體HARQ回饋時序可以進一步減小,並且亦可以實現在與初始傳輸同一子訊框內的對傳輸的重新排程和重傳,或者在初始傳輸的1毫秒內的對傳輸的重新排程和重傳。
7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700的n+2 回饋時序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7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7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7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7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7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7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7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將n+2 時序用作用於傳輸上行鏈路ACK/NACK傳輸的回饋時序,並且可以將n+2 時序用作用於重新排程和重傳下行鏈路傳輸的重新排程時序。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715可以被傳輸給UE,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720,該ACK/NACK指示720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7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725可以是在第一下行鏈路sTTI 715之後的n+2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該實例中對應於sTTI-3,此情形是因為上行鏈路sTTI-2是在下行鏈路sTTI-2之前開始的。在ACK/NACK指示是NACK時,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730,其可以在m+2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下行鏈路sTTI-5的下行鏈路sTTI 735,其是第一子訊框740的最後一個sTTI。
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715之後的第二sTTI 750可以具有第二下行鏈路傳輸,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755,該ACK/NACK指示755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7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725可以是在第二下行鏈路sTTI 750之後的n+2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該實例中對應於sTTI-3。因此,在該實例中,由於下行鏈路sTTI 705和上行鏈路sTTI 710的配置組合,上行鏈路sTTI 725可以包括針對兩個sTTI的HARQ回饋。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對該多個HARQ傳輸應用編碼,諸如RM編碼或Turbo編碼,或者可以跨sTTI附隨HARQ回饋。在與第二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NACK之後,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760,其可以在m+2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下行鏈路sTTI-5的下行鏈路sTTI 735,其是第一子訊框740的最後一個sTTI。在一些情況中,在兩個重傳可以在同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的情況中,基地站可以排程一個或兩個重傳在一後續的下行鏈路sTTI中發生。因此,對於特定的組合或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配置,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使用n+2 規則可以導致可適於在同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的多個傳輸。在一些實例中,可以選擇sTTI配置的特定組合以便實現可避免此種在一個sTTI中的多個傳輸。例如,如圖8中所示,可以使用高效的HARQ時序來佈置{3,2,2,2,2,3}的下行鏈路配置結合{3,2,2,2,2,3}的上行鏈路sTTI模式。
8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n+2 回饋時序和所配置的sTTI結構800的實例。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sTTI 805和81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8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8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8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8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8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8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將n+2 時序用作用於傳輸上行鏈路ACK/NACK傳輸的回饋時序,並且可以將n+2 時序用作用於重新排程和重傳下行鏈路傳輸的重新排程時序。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815可以被傳輸給UE,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820,該ACK/NACK指示820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8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825可以是在第一下行鏈路sTTI 815之後的n+2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該實例中對應於上行鏈路sTTI-2。在ACK/NACK指示是NACK的情況中,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830,其可以在m+2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下行鏈路sTTI-4的下行鏈路sTTI 835。
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815之後的第二sTTI 850可以具有第二下行鏈路傳輸,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855,該ACK/NACK指示855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860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860可以是在第二下行鏈路sTTI 850之後的n+2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該實例中對應於sTTI-3。按照與第二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NACK,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865,其可以在m+2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下行鏈路sTTI-5的下行鏈路sTTI 870。因此,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使用n+2 規則以及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配置的此種組合,可以避免在同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多個傳輸。
9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對應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結構900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結構9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9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9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9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9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9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945重複。
如上文關於圖8所論述的,在下行鏈路2符號sTTI結構和上行鏈路2符號sTTI結構之間存在連接,其可以允許n+2 HARQ時序而不會在一個sTTI中有多個HARQ ACK/NACK或重傳。在一些部署中,對於可以被向下選擇(down-selected)的系統,可以配置一個特定的上行鏈路結構作為系統配置的一部分。在一些情況中,假設存在兩個下行鏈路結構,並非是從兩個上行鏈路結構之一中向下選擇,而是可以支援該兩個上行鏈路sTTI結構中的每一者。對多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結構的此種支援可以導致DL/UL結構之間的4種可能組合,並且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基於某種顯性或隱性的信號傳遞來限制組合的數量,諸如動態或半靜態信號傳遞。在一個實例中,可以基於PCFICH傳輸來決定UL結構。例如,若PCFICH指示1個或3個控制符號,則DL結構可以是{3,2,2,2,2,3},並且對應的上行鏈路結構可以設置為{3,2,2,2,2,3}。在另一實例中,若PCFICH指示2個控制符號,則下行鏈路結構可以設置為{2,3,2,2,2,3},並且對應的上行鏈路結構可以設置為{2,2,3,2,2,3}。採用此種方式,可以經由避免同一sTTI中的多個可能ACK/NACK或重傳來簡化HARQ管理,如圖9中的表示ACK/NACK傳輸的向下箭頭和圖9中的表示重傳的向上箭頭所指示的。
10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用於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000的n+1 回饋時序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0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10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0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0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10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0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0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將n+1 時序用作用於傳輸上行鏈路ACK/NACK傳輸的回饋時序,並且可以將n+1 時序用作用於重新排程和重傳下行鏈路傳輸的重新排程時序。在該實例中,第一下行鏈路sTTI 1015可以被傳輸給UE,並且UE可以嘗試對該傳輸進行解調和解碼,並產生ACK/NACK指示1020,該ACK/NACK指示1020可以在上行鏈路sTTI 1025中傳輸,上行鏈路sTTI 1025可以是在第一下行鏈路sTTI 1015之後的n+1 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上行鏈路sTTI,在該實例中對應於sTTI-2。在ACK/NACK指示是NACK的情況中,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1030,其可以在n+1 上行鏈路sTTI處或之後開始的第一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對應於sTTI-3的下行鏈路sTTI 1035。因此,此種HARQ時序可以提供在與初始傳輸同一子訊框內的重傳,或者在初始傳輸的1毫秒內的重傳。此種HARQ時序可以提供相等的HARQ有效負荷,但滿足此種等時線對於一些UE而言存在挑戰。
11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100中的部分sTTI配置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1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11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1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1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11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1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1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為在下行鏈路sTTI-0中的對UE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115配置部分sTTI。在該實例中,部分sTTI可以佔用sTTI的一個符號(例如2符號sTTI中的第二個符號),並且UE可以被配置為(例如經由DCI動態地配置或在RRC配置中半靜態地配置)嘗試僅對包含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115的部分sTTI進行解調和解碼。由此,與處理所有sTTI符號相比,UE可以需要執行較少的處理來產生HARQ回饋,此舉可以針對UE回饋時序提供可靠的處理,在該實例中,UE回饋時序是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提供HARQ回饋的3符號間隙。重新排程時序可以與回饋時序相同或不同,並且在一些實例中,重新排程時序可以是在傳輸回饋指示之後的2符號間隙。在其他實例中,可以使用其他HARQ時序,例如n+1 時序、n+2 時序、n+3 時序,或其組合。
在圖11的實例中,可以在部分上行鏈路sTTI 1125中提供ACK/NACK傳輸1120。因此,在該實例中,上行鏈路傳輸和下行鏈路傳輸二者皆可以使用部分sTTI,但是在各種實例中可以使用上行鏈路部分sTTI和下行鏈路sTTI的任何組合。在該實例中,ACK/NACK傳輸1120可以佔用部分上行鏈路sTTI 1125,並且橫跨3符號上行鏈路sTTI傳輸的2個符號,其與上行鏈路sTTI的單個符號內的上行鏈路傳輸相比可以實現增強的覆蓋。在其他實例中,部分上行鏈路sTTI可以橫跨2符號sTTI的2個符號的多個部分,或者可以包含在sTTI的單個符號內。
回應於ACK/NACK傳輸1120中的NACK,基地站可以形成對UE的重新排程和重傳1130,其可以在2符號間隙之後開始的部分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在該實例中為下行鏈路sTTI-4。因此,此種HARQ時序可以提供在與初始傳輸同一子訊框內的重傳,或者在初始傳輸的1毫秒內的重傳。
12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200中的具有分時多工的部分sTTI配置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2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第一UE、第二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12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2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2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12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2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2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為在下行鏈路sTTI-0中的對第一UE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215配置第一部分sTTI。可以為在同一下行鏈路sTTI-0中的對第二UE的第二下行鏈路傳輸1235配置第二部分sTTI。在該實例中,第一部分sTTI可以佔用sTTI的一個符號(例如3符號sTTI中的第二個符號),並且第二部分sTTI可以佔用sTTI的另一個符號(例如3符號sTTI中的第三個符號),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215和第二下行鏈路傳輸1235可以使用分時多工(TDM)來向第一UE和第二UE進行傳輸。在其他實例中,對同一UE的多個下行鏈路傳輸可以以類似的方式使用TDM。每個UE可以被配置為(例如經由DCI動態地配置或在RRC配置中半靜態地配置)嘗試僅對包含與該特定UE相關聯的下行鏈路傳輸的部分sTTI進行解調和解碼。與參考圖11所論述的類似,與處理所有sTTI符號相比,每個UE由此可以需要執行較少的處理來產生HARQ回饋,此舉可以針對UE回饋時序提供可靠的處理。在該實例中,不同的UE可以具有不同的回饋時序,但是在其他實例中UE可以具有相同的回饋時序。在該實例中,第一UE可以具有針對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提供HARQ回饋的3符號間隙,而第二UE可以具有針對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提供HARQ回饋的2符號間隙。重新排程時序可以與回饋時序相同或不同,並且在一些實例中,重新排程時序可以針對第一UE為2符號間隙而針對第二UE為3符號間隙。當然,在其他實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組合或重新排程時序。
在圖12的實例中,可以在可由第一UE和第二UE二者共享的部分上行鏈路sTTI 1225中,提供針對第一UE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215的第一ACK/NACK傳輸1220和針對第二UE的第二下行鏈路傳輸1235的第二ACK/NACK傳輸1240。在該實例中,第一ACK/NACK傳輸1220和第二ACK/NACK傳輸1240可以佔用部分上行鏈路sTTI 1225,並且橫跨3符號上行鏈路sTTI傳輸的2個符號,此舉與上行鏈路sTTI的單個符號內的上行鏈路傳輸相比可以實現增強的覆蓋。在其他實例中,部分上行鏈路sTTI可以橫跨2符號sTTI的2個符號的多個部分,或者可以包含在sTTI的單個符號內。
回應於第一ACK/NACK傳輸1220和第二ACK/NACK傳輸1240中的NACK,基地站可以形成對第一UE的第一重新排程和重傳1230和對第二UE的第二重新排程和重傳1245,其可以在分開的部分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給不同的UE。在一些情況中,用於每個UE的部分sTTI的位置可以是UE特定的或細胞特定的。例如,一個UE可以具有預定的部分sTTI位置,或者該UE可以被特定於UE進行配置,或者可以提供UE特定動態配置。在一些情況中,由於針對第一UE和第二UE的不同HARQ時序,與第二UE的部分sTTI相比,第一UE的每個部分sTTI可以與更大的TBS及/或UL最大TA相關聯。在一些情況中,用於UE的回饋時序可以基於UE能力(例如,更高能力的UE可以與更短的回饋傳輸時序相關聯)。
13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300中在一個子訊框中支援三個傳輸的部分sTTI配置的實例。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300可以用於在諸如上文關於圖1和圖2論述的UE與基地站之間的通訊。在該實例中,下行鏈路sTTI 1305可以用於從基地站到UE的下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3,2,2,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3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345重複。類似地,上行鏈路sTTI 1310可以用於從UE到基地站的上行鏈路傳輸,並可以使用如上所論述的模式{2,2,3,2,2,3}來傳輸,其針對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1340和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1345重複。
在該實例中,可以為在下行鏈路sTTI-0中的對第一UE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315配置第一部分sTTI。在該實例中,第一部分sTTI可以佔用sTTI的一個符號(例如3符號sTTI中的第二個符號)。儘管在該實例中圖示用於一個UE的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傳輸,但是可以類似於參考圖12所論述地,針對多個UE使用TDM技術。UE可以被配置為(例如經由DCI動態地配置或在RRC配置中半靜態地配置)嘗試僅對包含與該UE相關聯的下行鏈路傳輸的部分sTTI進行解調和解碼。在該實例中,UE可以具有針對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提供HARQ回饋1320的2符號間隙。重新排程時序可以與回饋時序相同或不同,並且在一些實例中,重新排程時序可以為2符號間隙。在一些實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組合或重新排程時序。
在圖13的實例中,可以在部分上行鏈路sTTI 1325中提供針對第一UE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1315的第一ACK/NACK傳輸或HARQ回饋1320。在該實例中,部分上行鏈路sTTI 1325可以橫跨3符號上行鏈路sTTI傳輸的1個符號。回應於第一ACK/NACK傳輸1320中的NACK,基地站可以形成對第一UE的第一重新排程和重傳1330,其可以在sTTI-3的部分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第一UE可以再次嘗試對第一重新排程和重傳1330進行解調和解碼。第一UE可以再次具有用於在上行鏈路sTTI-4中的部分上行鏈路sTTI傳輸中提供第二ACK/NACK傳輸1335的2符號間隙。此外,在該實例中,回應於在第二ACK/NACK傳輸1335中的NACK,基地站可以形成對第一UE的第二重新排程和重傳1340,其可以在sTTI-5的部分下行鏈路sTTI中傳輸。因此,在該實例中,三個下行鏈路傳輸可以被傳輸給UE,亦即初始下行鏈路傳輸和兩個重傳。因此,在諸如圖13的實例中,可以在一個子訊框內或1 ms時間段內提供三個傳輸機會。在一些情況中,此種技術可以允許除了如上所論述的2符號sTTI結構之外的其他sTTI結構。在一些情況中,回饋時序間隙和重新排程時序間隙可以是1符號間隙,其可以允許用於傳輸下行鏈路傳輸的4個機會(初始傳輸和三個重傳)。
14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過程流程1400的實例。過程流程1400可以包括基地站105-b和UE 115-b,基地站105-b和UE 115-b可以是參考圖1-圖2所描述的對應設備的實例。基地站105-b和UE 115-b可以根據用於無線通訊系統的連接建立技術而建立連接1405。
在方塊1410處,基地站105-b可以根據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TTI長度以及根據sTTI配置和HARQ時序來配置UE 115-b。例如,基地站105-b可以決定UE 115-b可以使用低延遲通訊操作,並且可以在要傳輸低延遲資料(例如URLLC資料或MiCr資料)時配置UE 115-b使用sTTI。基地站105-b可以向UE 115-b傳輸配置資訊1415。
在方塊1420處,UE 115-b可以基於配置資訊來辨識下行鏈路sTTI結構和HARQ回饋時序。在一些情況中,sTTI結構和HARQ時序可以是經由RRC信號傳遞半靜態地配置的。在其他情況中,例如,可以經由用於下行鏈路傳輸的DCI動態地配置sTTI結構和HARQ時序。
在方塊1425處,基地站105-b可以根據所配置的下行鏈路sTTI結構來形成下行鏈路傳輸。基地站105-b隨後可以向UE 115-b傳輸下行鏈路傳輸1430。
在方塊1435處,UE 115-b可以嘗試解調和解碼下行鏈路傳輸。可以針對UE 115-b在其中具有所分配的資源的一或多個sTTI執行解調和解碼。在一些情況中,基於UE 115-b被配置為接收部分sTTI,來在部分sTTI中執行解調和解碼,在該部分sTTI中,下行鏈路控制和資料包含在下行鏈路sTTI的單個符號中。
在方塊1440處,UE 115-b可以產生針對下行鏈路傳輸1430的HARQ ACK/NACK回饋。可以基於對下行鏈路傳輸的成功或不成功的解調和解碼來決定HARQ ACK/NACK回饋。UE 115-b可以向基地站105-b傳輸HARQ回饋1445。
在方塊1450處,基地站可以決定在UE 115-b處未成功地接收到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在一些情況中,該決定可以基於從UE 115-b接收到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NACK來做出。基地站105-b可以形成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並可以向UE 115-b傳輸重傳1455。在方塊1460處,UE 115-b可以執行接收信號處理來解調/解碼該重傳並產生HARQ回饋。在一些情況中。當未成功地接收到重傳時,可以重複方塊1440到1460的操作。在一些實例中,下行鏈路傳輸1430和下行鏈路重傳1455二者可以在同一子訊框內或彼此的1 ms內傳輸,因此幫助增強低延遲操作。
15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設備1505的方塊圖1500。無線設備1505可以是參考圖1所描述的使用者設備(UE)115的各態樣的實例。無線設備1505可以包括接收器1510、UE回饋管理器1515和傳輸器1520。無線設備1505亦可以包括處理器。該等元件中的每一個可以彼此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
接收器1510可以接收資訊,諸如與各種資訊通道(例如,控制通道、資料通道以及與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相關的資訊等)相關聯的封包、使用者資料或控制資訊。可以將資訊傳遞到設備的其他元件。接收器1510可以是參考圖18描述的收發機1835的各態樣的實例。
UE回饋管理器1515可以是參考圖18所描述的UE回饋管理器1815的各個態樣的實例。
UE回饋管理器15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用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現。若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來實現,則UE回饋管理器15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的至少一些的功能可以由被設計為執行本案內容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電晶體邏輯、個別硬體元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執行。UE回饋管理器15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實體地位於各個位置,包括被分佈為使得功能的各部分由一或多個實體設備在不同的實體位置來實現。在一些實例中,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UE回饋管理器15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是分離且不同的元件。在其他實例中,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UE回饋管理器15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與一或多個其他硬體元件組合,包括但不限於I/O元件、收發機、網路伺服器、另一計算設備、在本案內容中描述一或多個其他元件,或者其任何組合。
UE回饋管理器151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傳輸時間間隔(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UE回饋管理器1515亦可以: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傳輸器1520可以傳輸由設備的其他元件產生的信號。在一些實例中,傳輸器1520可以與接收器1510在收發機模組中共置。例如,傳輸器1520可以是參考圖18描述的收發機1835的各態樣的實例。傳輸器1520可以包括單個天線,或者其可以包括一組天線。
16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設備1605的方塊圖1600。無線設備1605可以是參考圖1和圖15所描述的無線設備1505或UE 115的各態樣的實例。無線設備1605可以包括接收器1610、UE回饋管理器1615和傳輸器1620。無線設備1605亦可以包括處理器。該等元件中的每一個可以彼此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
接收器1610可以接收資訊,諸如與各種資訊通道(例如,控制通道、資料通道以及與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相關的資訊等)相關聯的封包、使用者資料或控制資訊。可以將資訊傳遞到設備的其他元件。接收器1610可以是參考圖18描述的收發機1835的各態樣的實例。
UE回饋管理器1615可以是參考圖18所描述的UE回饋管理器1815的各個態樣的實例。UE回饋管理器1615亦可以包括配置辨識元件1625、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630、回饋產生器1635和回饋傳輸元件1640。
配置辨識元件162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及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
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630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及基於第一回饋指示為NACK,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在一些情況中,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630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及基於第一回饋指示為NACK,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在一些情況中,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630可以:基於第二回饋指示來在第三下行鏈路TTI的第三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二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第二下行鏈路TTI和第三下行鏈路TTI可以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回饋產生器1635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決定重傳未被成功地接收;並且產生第二NACK作為與該重傳相關聯的第二回饋指示。
回饋傳輸元件1640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及在第二上行鏈路TTI期間在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
傳輸器1620可以傳輸由設備的其他元件產生的信號。在一些實例中,傳輸器1620可以與接收器1610在收發機模組中共置。例如,傳輸器1620可以是參考圖18描述的收發機1835的各態樣的實例。傳輸器1620可以包括單個天線,或者其可以包括一組天線。
17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UE回饋管理器1715的方塊圖1700。UE回饋管理器1715可以是參考圖15、圖16和圖18所描述的UE回饋管理器1515、UE回饋管理器1615、UE回饋管理器1815的各態樣的實例。UE回饋管理器1715可以包括配置辨識元件1720、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725、回饋產生器1730、回饋傳輸元件1735、上行鏈路配置元件1740、下行鏈路配置元件1745、回饋配置元件1750和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1755。該等模組中的每一個可以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
配置辨識元件1720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且可以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以及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
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72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及基於第一回饋指示為NACK,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在一些情況中,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72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及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在一些情況中,解調和解碼用元件1725可以:基於第二回饋指示來在第三下行鏈路TTI的第三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二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第二下行鏈路TTI和第三下行鏈路TTI可以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回饋產生器1730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決定重傳不成功;並且產生第二NACK作為與該重傳相關聯的第二回饋指示。
回饋傳輸元件1735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及在第二上行鏈路TTI期間在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
上行鏈路配置元件1740可以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用於一組上行鏈路TTI的上行鏈路TTI結構。下行鏈路配置元件174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在一些情況中,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OFDM符號的數量來動態地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在一些情況中,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是預先指定的。在一些情況中,在PCFICH傳輸中指示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數量。在一些情況中,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基於從基地站接收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傳遞來半靜態地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在一些情況中,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一組TTI,其每一個皆橫跨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兩個或更多個OFDM符號中的第一OFDM符號以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在一些情況中,基於在與子訊框相關聯的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數量來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接收指示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的UE特定信號傳遞或細胞特定信號傳遞。
回饋配置元件1750可以辨識回饋配置。在一些情況中,辨識回饋配置包括: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回饋時序,以及辨識用於接收在第一回饋指示之後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後續重傳的重新排程時序。在一些情況中,回饋時序不同於重新排程時序。在一些情況中,回饋時序對應於三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並且重新排程時序對應於兩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在一些情況中,回饋時序對應於一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並且重新排程時序對應於一個OFDM符號的持續時間。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內第一部分的位置來辨識用於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基於UE能力來辨識用於傳輸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
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1755可以基於回饋配置來辨識一或多個上行鏈路傳輸參數,諸如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最大TA。例如,可以基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與第一上行鏈路TTI之間的時序來辨識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TA中的一者或多者。
18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包括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設備1805的系統1800的圖。設備1805可以是如上例如參考圖1、圖15和圖16所描述的無線設備1505、無線設備1605或UE 115的實例或包括其元件。設備1805可以包括用於雙向語音和資料通訊的元件,包括用於傳輸和接收通訊的元件,包括UE回饋管理器1815、處理器1820、記憶體1825、軟體1830、收發機1835、天線1840和I/O控制器1845。該等元件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例如,匯流排1810)進行電子通訊。設備1805可以與一或多個基地站105無線通訊。
處理器1820可以包括智慧硬體設備(例如,通用處理器、DSP、中央處理單元(CPU)、微控制器、ASIC、FPGA、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元件、個別硬體元件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情況中,處理器1820可以被配置為使用記憶體控制器來操作記憶體陣列。在其他情況下,記憶體控制器可以被整合到處理器1820中。處理器1820可以被配置為執行儲存在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取指令以執行各種功能(例如,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功能或任務)。
記憶體1825可以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唯讀記憶體(ROM)。記憶體1825可以儲存包括指令的電腦可讀取、電腦可執行軟體1830,該等指令在被執行時使處理器執行本文所述的各種功能。在一些情況中,記憶體1825可以包含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等等,BIOS可以控制諸如與周邊元件或設備的互動的基本硬體及/或軟體操作。
軟體1830可以包括用於實現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代碼,包括用於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代碼。軟體1830可以被儲存在諸如系統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中。在一些情況中,軟體1830可能不能由處理器直接執行,但可以使電腦(例如,當被編譯和執行時)執行本文描述的功能。
如前述,收發機1835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天線、有線或無線鏈路進行雙向通訊。例如,收發機1835可以代表無線收發機,並且可以與另一個無線收發機進行雙向通訊。收發機1835亦可以包括數據機,用以調制封包並且將調制的封包提供給天線用於傳輸,並且解調從天線接收到的封包。
在一些情況中,無線設備可以包括單個天線1840。然而,在一些情況中,設備可以具有多於一個的天線1840,其能夠同時傳輸或接收多個無線傳輸。
I/O控制器1845可以管理設備1805的輸入和輸出信號。I/O控制器1845亦可以管理沒有被整合到設備1805中的周邊設備。在一些情況中,I/O控制器1845可以代表到外部周邊元件的實體連接或埠。在一些情況下,I/O控制器1845可以利用諸如iOS®、ANDROID®、MS-DOS®、MS-WINDOWS®、OS/2®、UNIX®、LINUX®的作業系統或其他已知作業系統。在其他情況中,I/O控制器1845可以代表數據機、鍵盤、滑鼠、觸控式螢幕或類似設備,或者與之互動。在一些情況中,I/O控制器1845可以被實現為處理器的一部分。在一些情況中,使用者可以經由I/O控制器1845或經由I/O控制器1845所控制的硬體元件來與設備1805互動。
19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設備1905的方塊圖1900。無線設備1905可以是參考圖1所描述的基地站105的各態樣的實例。無線設備1905可以包括接收器1910、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和傳輸器1920。無線設備1905亦可以包括處理器。該等元件中的每一個可以彼此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
接收器1910可以接收資訊,諸如與各種資訊通道(例如,控制通道、資料通道以及與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相關的資訊等)相關聯的封包、使用者資料或控制資訊。可以將資訊傳遞到設備的其他元件。接收器1910可以是參考圖22描述的收發機2235的各態樣的實例。
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可以是參考圖22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215的各個態樣的實例。
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用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現。若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來實現,則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的至少一些的功能可以由被設計為執行本案內容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處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電晶體邏輯、個別硬體元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執行。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實體地位於各個位置,包括被分佈為使得功能的各部分由一或多個實體設備在不同的實體位置來實現。在一些實例中,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是分離且不同的元件。在其他實例中,根據本案內容的各個態樣,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及/或其各種子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與一或多個其他硬體元件組合,包括但不限於I/O元件、收發機、網路伺服器、另一計算設備、在本案內容中描述一或多個其他元件,或者其任何組合。
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及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基地站回饋管理器1915亦可以: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並且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傳輸器1920可以傳輸由設備的其他元件產生的信號。在一些實例中,傳輸器1920可以與接收器1910在收發機模組中共置。例如,傳輸器1920可以是參考圖22描述的收發機2235的各態樣的實例。傳輸器1920可以包括單個天線,或者其可以包括一組天線。例如,傳輸器1920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或者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
20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設備2005的方塊圖2000。無線設備2005可以是參考圖1和圖19所描述的無線設備1905或基地站105的各態樣的實例。無線設備2005可以包括接收器2010、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015和傳輸器2020。無線設備2005亦可以包括處理器。該等元件中的每一個可以彼此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
接收器2010可以接收資訊,諸如與各種資訊通道(例如,控制通道、資料通道以及與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相關的資訊等)相關聯的封包、使用者資料或控制資訊。可以將資訊傳遞到設備的其他元件。接收器2010可以是參考圖22描述的收發機2235的各態樣的實例。
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015可以是參考圖22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215的各個態樣的實例。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015亦可以包括配置辨識元件2025、配置傳輸元件2030、回饋元件2035和重傳元件2040。
配置辨識元件202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以及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在一些情況中,配置辨識元件2025可以: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及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的一部分。
配置傳輸元件2030可以: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在一些情況中,配置傳輸元件2030可以:配置第一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配置第二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二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在一些情況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指示將要由UE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來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些情況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PCFICH傳輸。在一些情況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向UE傳輸半靜態地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RRC信號傳遞。在一些情況中,配置第一UE和配置第二UE包括:向第一UE和第二UE傳輸細胞特定配置資訊或傳輸UE特定配置資訊。
回饋元件2035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來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並且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
重傳元件2040可以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情況中,重傳元件2040可以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
傳輸器2020可以傳輸由設備的其他元件產生的信號。在一些實例中,傳輸器2020可以與接收器2010在收發機模組中共置。例如,傳輸器2020可以是參考圖22描述的收發機2235的各態樣的實例。傳輸器2020可以包括單個天線,或者其可以包括一組天線。
21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115的方塊圖2100。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115可以是參考圖19、圖20和圖22所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215的各態樣的實例。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115可以包括配置辨識元件2120、配置傳輸元件2125、回饋元件2130、重傳元件2135、上行鏈路配置元件2140、回饋配置元件2145、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2150和下行鏈路配置元件2155。該等模組中的每一個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彼此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
配置辨識元件2120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以及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及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
配置傳輸元件2125可以: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在一些情況中,配置傳輸元件2125可以:配置第一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並且配置第二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二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在一些情況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指示將由UE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來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些情況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PCFICH傳輸。在一些情況中,傳輸配置資訊包括:向UE傳輸半靜態地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RRC信號傳遞。在一些情況中,配置第一UE和配置第二UE包括:向第一UE和第二UE傳輸細胞特定配置資訊或傳輸UE特定配置資訊。
回饋元件2130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來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並且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
重傳元件2135可以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並且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情況中,重傳元件2135可以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上行鏈路配置元件2140可以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上行鏈路TTI結構。
回饋配置元件2145可以辨識回饋配置和時序。在一些情況中,辨識回饋配置包括:基於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傳輸回饋指示的回饋時序;並且辨識用於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後續重傳的重傳時序。在一些情況中,回饋時序不同於重傳時序。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基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內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的位置,來辨識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上行鏈路TTI包括:基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的UE能力來辨識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回饋時序。
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2150可以基於回饋配置來辨識一或多個上行鏈路傳輸參數,諸如用於回饋指示的TBS或最大TA。在一些情況中,可以基於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與第一上行鏈路TTI之間的時序來辨識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最大TA中的一者或多者。在一些情況中,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2150可以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TBS或最大TA來配置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
下行鏈路配置元件2155可以配置一或多個UE的下行鏈路傳輸。在一些情況中,下行鏈路配置元件2155可以配置第一UE和第二UE以基於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來動態地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一些情況中,在PCFICH傳輸中指示第一下行鏈路TTI的配置。在一些情況中,配置第一UE和配置第二UE包括:使用RRC信號傳遞半靜態地配置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和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在一些情況中,辨識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包括: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OFDM符號,並且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包括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
22 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包括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設備2205的系統2200的圖。設備2205可以是如上例如參考圖1所描述的基地站105的實例或包括其元件。設備2205可以包括用於雙向語音和資料通訊的元件,包括用於傳輸和接收通訊的元件,包括基地站回饋管理器2215、處理器2220、記憶體2225、軟體2230、收發機2235、天線2240、網路通訊管理器2245和基地站通訊管理器2250。該等元件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例如,匯流排2210)進行電子通訊。設備2205可以與一或多個UE 115無線通訊。
處理器2220可以包括智慧硬體設備(例如,通用處理器、DSP、CPU、微控制器、ASIC、FPGA、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元件、個別硬體元件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情況中,處理器2220可以被配置為使用記憶體控制器來操作記憶體陣列。在其他情況中,記憶體控制器可以被整合到處理器2220中。處理器2220可以被配置為執行儲存在記憶體中的電腦可讀取指令以執行各種功能(例如,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功能或任務)。
記憶體2225可以包括RAM和ROM。記憶體2225可以儲存包括指令的電腦可讀取、電腦可執行軟體2230,該等指令在被執行時使處理器執行本文所述的各種功能。在一些情況中,記憶體2225可以包含BIOS等等,BIOS可以控制諸如與周邊元件或設備的互動的基本硬體及/或軟體操作。
軟體2230可以包括用於實現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代碼,包括用於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代碼。軟體2230可以被儲存在諸如系統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中。在一些情況中,軟體2230可能不能由處理器直接執行,但可以使電腦(例如,當被編譯和執行時)執行本文描述的功能。
如前述,收發機2235可以經由一或多個天線、有線或無線鏈路進行雙向通訊。例如,收發機2235可以代表無線收發機,並且可以與另一個無線收發機進行雙向通訊。收發機2235亦可以包括數據機,用以調制封包並且將調制的封包提供給天線用於傳輸,並且解調從天線接收到的封包。
在一些情況中,無線設備可以包括單個天線2240。然而,在一些情況中,設備可以具有多於一個的天線2240,其能夠同時傳輸或接收多個無線傳輸。
網路通訊管理器2245可以管理與核心網路的通訊(例如,經由一或多個有線回載鏈路)。例如,網路通訊管理器2245可以管理客戶端設備(例如一或多個UE 115)的資料通訊的傳輸。
基地站通訊管理器2250可以管理與其他基地站105的通訊,並且可以包括控制器或排程器,用於與其他基地站105合作地控制與UE 115的通訊。例如,基地站通訊管理器2250可以針對諸如波束成形或聯合傳輸的各種干擾減輕技術,協調對向UE 115的傳輸的排程。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通訊管理器2250可以在長期進化(LTE)/LTE-A無線通訊網路技術內提供X2介面以提供基地站105之間的通訊。
23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300的流程圖。方法23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UE 11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3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5至圖18描述的UE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UE 11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UE 11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305處,UE 11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回饋指示。方塊23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3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310處,UE 11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方塊23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3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315處,UE 115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31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31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產生器來執行。
在方塊2320處,UE 115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32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32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325處,UE 11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32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32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24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400的流程圖。方法24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UE 11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4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5至圖18描述的UE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UE 11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UE 11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405處,UE 115可以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方塊24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4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410處,UE 115可以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方塊24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4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415處,UE 11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方塊241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41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420處,UE 115可以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42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42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產生器來執行。
在方塊2425處,UE 115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42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42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430處,UE 11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43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43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25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500的流程圖。方法25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UE 11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5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5至圖18描述的UE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UE 11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UE 11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505處,UE 115可以辨識用於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方塊25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510處,UE 115可以辨識用於傳輸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方塊25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515處,UE 11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方塊251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1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520處,UE 115可以產生NACK作為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52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2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產生器來執行。
在方塊2525處,UE 115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52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2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530處,UE 11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53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3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535處,UE 115可以決定未成功地接收該重傳。方塊253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3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產生器來執行。
在方塊2540處,UE 115可以產生第二NACK作為與該重傳相關聯的第二回饋指示。方塊254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4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產生器來執行。
在方塊2545處,UE 115可以在第二上行鏈路TTI期間在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方塊254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4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回饋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550處,UE 11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二回饋指示來在第三下行鏈路TTI的第三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二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第二下行鏈路TTI和第三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55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55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5到圖18描述的解調和解碼用元件來執行。
26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600的流程圖。方法26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基地站10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6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10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基地站10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605處,基地站10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方塊26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6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610處,基地站105可以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6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6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傳輸元件來執行。
27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700的流程圖。方法27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基地站10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7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10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基地站10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705處,基地站105可以辨識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回饋配置,以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回饋指示,並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方塊27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7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710處,基地站105可以向將要接收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UE傳輸指示下行鏈路TTI結構或回饋配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配置資訊,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7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7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715處,基地站10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方塊271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71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傳輸器來執行。
在方塊2720處,基地站105可以根據所辨識的回饋配置來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72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72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回饋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725處,基地站10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方塊272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72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重傳元件來執行。
28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800的流程圖。方法28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基地站10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8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10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基地站10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805處,基地站105可以辨識用於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方塊28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8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810處,基地站105可以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方塊28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8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815處,基地站10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方塊281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81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傳輸器來執行。
在方塊2820處,基地站105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方塊282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82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回饋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825處,基地站10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82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82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重傳元件來執行。
29 圖示說明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2900的流程圖。方法2900的操作可以由本文所述的基地站105或其元件來實施。例如,方法2900的操作可以由如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基地站回饋管理器執行。在一些實例中,基地站105可以執行代碼集以控制設備的功能元件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另外或可替換地,基地站105可以使用專用硬體來執行下文描述的功能的各態樣。
在方塊2905處,基地站105可以辨識用於向第一UE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並且辨識用於向第二UE傳輸第二下行鏈路傳輸的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方塊290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0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910處,基地站105可以辨識用於接收與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一回饋指示和與第二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第二回饋指示的第一上行鏈路TTI。方塊291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1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辨識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915處,基地站105可以配置第一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接收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一回饋指示。方塊291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1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920處,基地站105可以配置第二UE來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接收第二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上行鏈路TTI中傳輸第二回饋指示。方塊292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2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配置傳輸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925處,基地站105可以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一部分中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並在第一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傳輸第二下行鏈路傳輸。方塊292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2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傳輸器來執行。
在方塊2930處,基地站105可以在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上行鏈路傳輸中接收作為第一回饋指示的NACK。方塊2930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30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回饋元件來執行。
在方塊2935處,基地站105可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回饋指示,在第二下行鏈路TTI的第二部分中向第一UE傳輸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重傳,其中第一下行鏈路TTI和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同一子訊框內。方塊2935的操作可以根據參考圖1到圖14描述的方法來執行。在特定實例中,方塊2935的操作的各態樣可以由參考圖19至圖22描述的重傳元件來執行。
應該注意的是,上述方法描述了可能的實施方式,並且該等操作和步驟可以被重新安排或以其他方式修改,使得其他的實施方式是可能的。此外,來自兩個或更多個方法的態樣可以進行組合。
本文描述的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系統,諸如分碼多工存取(CDMA)、分時多工存取(TDMA)、分頻多工存取(FDMA)、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C-FDMA)以及其他系統。術語「系統」和「網路」經常可互換地使用。分碼多工存取(CDMA)系統可以實現諸如CDMA 2000、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等的無線電技術。CDMA 2000涵蓋IS-2000、IS-95和IS-856標準。IS-2000版本可以通常被稱為CDMA 2000 1X、1X等等。IS-856(TIA-856)通常被稱為CDMA 2000 1xEV-DO、高速封包資料(HRPD)等。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變體。分時多工存取(TDMA)系統可以實現諸如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的無線電技術。
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系統可以實現諸如超行動寬頻(UMB)、進化UTRA(E-UTRA)、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無線電技術。UTRA和E-UTRA是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的一部分。3GPP長期進化(LTE)和高級LTE(LTE-A)是使用E-UTRA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的版本。在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NR和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在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2」(3GPP2)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 2000和UMB。本文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上文提到的系統和無線電技術以及其他系統和無線電技術。儘管可以出於實例的目的描述了LTE或NR系統的各個態樣,並且在大部分描述中可以使用LTE或NR術語,但是本文描述的技術可以應用於LTE或NR應用之外。
在包括本文描述的此種網路的LTE/LTE-A網路中,術語進化節點B(eNB)可以通常用於描述基地站。本文描述的一或多個無線通訊系統可以包括異構LTE/LTE-A或NR網路,在此類網路中不同類型的進化節點B(eNB)為各種地理區域提供覆蓋。例如,每個eNB、gNB或基地站可以為巨集細胞、小型細胞或其他類型的細胞提供通訊覆蓋。取決於上下文,術語「細胞」可以用於描述基地站、與基地站相關聯的載波或分量載波,或者載波或基地站的覆蓋區域(例如,扇區等)。
基地站可以包括或可以被熟習此項技術者稱為基地站收發機、無線電基地站、存取點、無線電收發機、節點B、eNodeB(eNB)、下一代節點B(gNB)、家庭節點B、家庭eNodeB或一些其他合適的術語。基地站的地理覆蓋區域可以被劃分為僅構成覆蓋區域的一部分的扇區。本文描述的一或多個無線通訊系統可以包括不同類型的基地站(例如,巨集細胞基地站或小型細胞基地站)。本文描述的UE可以能夠與包括巨集eNB、小型細胞eNB、gNB、中繼基地站等的各種類型的基地站和網路設備進行通訊。對於不同的技術可以有重疊的地理覆蓋區域。
巨集細胞通常覆蓋相對較大的地理區域(例如,半徑幾公里),並且可以允許具有與網路提供商的服務訂閱的UE的不受限存取。與巨集細胞相比,小型細胞可以是較低功率的基地站,其可以在與巨集細胞相同或不同(例如,經授權、免授權等)的頻帶中操作。根據各種實例,小型細胞可以包括微微細胞、毫微微細胞和微細胞。例如,微微細胞可以覆蓋較小的地理區域,並且可以允許具有與網路提供商的服務訂閱的UE的不受限存取。毫微微細胞亦可以覆蓋較小的地理區域(例如,家庭),並且可以提供與毫微微細胞具有關聯的UE(例如,封閉用戶群組(CSG)中的UE、家庭中的使用者的UE等)的受限存取。用於巨集細胞的eNB可以被稱為巨集eNB。用於小型細胞的eNB可以被稱為小型細胞eNB、微微eNB、毫微微eNB或家庭eNB。eNB可以支援一或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等)細胞(例如,分量載波)。
本文所述的一或多個無線通訊系統可以支援同步操作或非同步操作。對於同步操作,基地站可以具有類似的訊框時序,並且來自不同基地站的傳輸可以在時間上近似對準。對於非同步操作,基地站可以具有不同的訊框時序,並且來自不同基地站的傳輸可以不在時間上對準。本文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同步操作或非同步操作。
本文所述的下行鏈路傳輸亦可以稱為前向鏈路傳輸,而上行鏈路傳輸亦可以稱為反向鏈路傳輸。本文描述的每個通訊鏈路-包括例如圖1和圖2的無線通訊系統100和200-可以包括一或多個載波,其中每個載波可以是由多個次載波(例如,不同頻率的波形信號)構成的信號。
本文結合附圖闡述的描述描述了示例性配置,但不代表可以實施的或在請求項的範疇內的所有實例。本文使用的術語「示例性的」意味著「用作示例、實例或說明」,而不是相對於其他實例而言「較佳的」或「有優勢的」。詳細說明包括為了提供對所述技術的理解的目的的具體細節。然而,該等技術可以在沒有該等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施。在一些情況下,以方塊圖形式圖示公知的結構和設備,以避免使得所述實例的概念難以理解。
在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特徵可以具有相同的元件符號。此外,相同類型的多個元件可以經由在元件符號之後用破折號和區分相似元件的第二標記來區分。若在說明書中僅使用第一元件符號,則該描述適用於具有相同第一元件符號的任何一個類似元件,而與第二元件符號無關。
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技術和方法的任意一種來表示本文所述的資訊和信號。例如,可在上文全部描述中提及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和碼片可以用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性粒子、光場或光學粒子或者其任意組合來表示。
結合本文的揭示內容描述的各種說明性方塊和模組可以用設計為執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處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設備、個別閘門或電晶體邏輯、個別硬體元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但是在可替換方案中,處理器可以是任何習知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以實施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任何其他此種配置)。
本文所述的功能可以以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若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中實施,則功能可以作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的一或多個指令或代碼來儲存或傳輸。其他實例和實施方式在本案內容和所附請求項的範疇內。例如,由於軟體的性質,上述功能可以使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硬體、韌體、硬佈線或該等項中的任何項的組合來實施。實施功能的特徵亦可以實體地位於多個位置,包括被分佈以使得在不同的實體位置實施功能的各部分。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包括在請求項中,如專案列表(例如,由短語諸如「至少一個」或「一或多個」開頭的專案列表)中使用的「或」指示包含性列表,使得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個的列表表示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亦即,A和B和C)。而且,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語「基於」不應被解釋為對條件的閉集的引用。例如,在不脫離本案內容的範疇的情況下,被描述為「基於條件A」的示例性步驟可以基於條件A和條件B二者。換言之,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語「基於」將以與短語「至少部分地基於」相同的方式來解釋。
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非暫時性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其包括促進將電腦程式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任何媒體。非暫時性儲存媒體可以是可由通用或專用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RAM、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壓縮光碟(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碟儲存或其他磁儲存設備或能夠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的形式攜帶或儲存所需程式碼構件並且能夠被通用或專用電腦或者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非暫時性媒體。此外,任何連接被適當地稱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例如,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路(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路(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的定義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碟和光碟包括CD、鐳射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磁性地再現資料,而光碟用鐳射光學地再現資料。上述的組合亦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範疇內。
提供本文的描述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行或使用本案內容。對本案內容的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在不脫離本案內容的範疇的情況下,本文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應用於其他變型。因此,本案內容不限於本文所述的實例和設計,而是應被賦予與本文揭示的原理和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寬範疇。
100‧‧‧無線通訊系統
105‧‧‧基地站
105-a‧‧‧基地站
105-b‧‧‧基地站
110‧‧‧地理覆蓋區域
115‧‧‧UE
115-a‧‧‧UE
115-b‧‧‧UE
125‧‧‧通訊鏈路
130‧‧‧核心網路
132‧‧‧回載鏈路
134‧‧‧回載鏈路
200‧‧‧無線通訊系統
205‧‧‧上行鏈路載波
210-a‧‧‧第一上行鏈路子訊框
210-b‧‧‧第二上行鏈路子訊框
210-c‧‧‧第三上行鏈路子訊框
215‧‧‧下行鏈路載波
220-a‧‧‧下行鏈路子訊框
220-b‧‧‧下行鏈路子訊框
220-c‧‧‧下行鏈路子訊框
225‧‧‧第一時槽
230‧‧‧第二時槽
235‧‧‧第一sTTI(TTI-0)
240‧‧‧第二sTTI(TTI-1)
245‧‧‧第三sTTI(TTI-2)
300‧‧‧sTTI結構
305‧‧‧下行鏈路sTTI
310‧‧‧下行鏈路sTTI
315‧‧‧上行鏈路sTTI
320‧‧‧上行鏈路sTTI
4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405‧‧‧下行鏈路sTTI
410‧‧‧上行鏈路sTTI
415‧‧‧第一下行鏈路sTTI
420‧‧‧ACK/NACK指示
425‧‧‧上行鏈路sTTI
430‧‧‧重新排程和重傳
435‧‧‧下行鏈路sTTI-7
4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4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5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505‧‧‧下行鏈路sTTI
510‧‧‧上行鏈路sTTI
515‧‧‧第一下行鏈路sTTI
520‧‧‧ACK/NACK指示
525‧‧‧上行鏈路sTTI
530‧‧‧重新排程和重傳
535‧‧‧下行鏈路sTTI
5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5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6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605‧‧‧下行鏈路sTTI
610‧‧‧上行鏈路sTTI
615‧‧‧第一下行鏈路sTTI
620‧‧‧ACK/NACK指示
625‧‧‧上行鏈路sTTI
630‧‧‧重新排程和重傳
635‧‧‧下行鏈路sTTI
6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6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7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705‧‧‧下行鏈路sTTI
710‧‧‧上行鏈路sTTI
715‧‧‧第一下行鏈路sTTI
720‧‧‧ACK/NACK指示
725‧‧‧上行鏈路sTTI
730‧‧‧重新排程和重傳
735‧‧‧下行鏈路sTTI
7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7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750‧‧‧第二下行鏈路sTTI
755‧‧‧ACK/NACK指示
760‧‧‧重新排程和重傳
800‧‧‧所配置的sTTI結構
805‧‧‧下行鏈路sTTI
810‧‧‧上行鏈路sTTI
815‧‧‧第一下行鏈路sTTI
820‧‧‧ACK/NACK指示
825‧‧‧上行鏈路sTTI
830‧‧‧重新排程和重傳
835‧‧‧下行鏈路sTTI
8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8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850‧‧‧第二下行鏈路sTTI
855‧‧‧ACK/NACK指示
860‧‧‧上行鏈路sTTI
865‧‧‧重新排程和重傳
870‧‧‧下行鏈路sTTI
9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結構
905‧‧‧下行鏈路sTTI
910‧‧‧上行鏈路sTTI
9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9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10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005‧‧‧下行鏈路sTTI
1010‧‧‧上行鏈路sTTI
1015‧‧‧第一下行鏈路sTTI
1020‧‧‧ACK/NACK指示
1025‧‧‧上行鏈路sTTI
1030‧‧‧重新排程和重傳
1035‧‧‧下行鏈路sTTI
10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10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11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105‧‧‧下行鏈路sTTI
1110‧‧‧上行鏈路sTTI
1115‧‧‧第一下行鏈路傳輸
1120‧‧‧ACK/NACK傳輸
1125‧‧‧部分上行鏈路sTTI
1130‧‧‧重新排程和重傳
1140‧‧‧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11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12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205‧‧‧下行鏈路sTTI
1210‧‧‧上行鏈路sTTI
1215‧‧‧第一下行鏈路傳輸
1220‧‧‧第一ACK/NACK傳輸
1225‧‧‧部分上行鏈路sTTI
1230‧‧‧第一重新排程和重傳
1235‧‧‧第二下行鏈路傳輸
1240‧‧‧第二ACK/NACK傳輸/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1245‧‧‧第二重新排程和重傳/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1300‧‧‧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
1305‧‧‧下行鏈路sTTI
1310‧‧‧上行鏈路sTTI
1315‧‧‧第一下行鏈路傳輸
1320‧‧‧HARQ回饋
1325‧‧‧部分上行鏈路sTTI
1330‧‧‧第一重新排程和重傳
1335‧‧‧第二ACK/NACK傳輸
1340‧‧‧第二重新排程和重傳/第一子訊框(子訊框0)
1345‧‧‧第二子訊框(子訊框1)
1400‧‧‧過程流程
1405‧‧‧連接
1410‧‧‧方塊
1415‧‧‧配置資訊
1420‧‧‧方塊
1425‧‧‧方塊
1430‧‧‧下行鏈路傳輸
1435‧‧‧方塊
1440‧‧‧方塊
1445‧‧‧HARQ回饋
1450‧‧‧方塊
1455‧‧‧下行鏈路重傳
1460‧‧‧方塊
1500‧‧‧方塊圖
1505‧‧‧無線設備
1510‧‧‧接收器
1515‧‧‧UE回饋管理器
1520‧‧‧傳輸器
1600‧‧‧方塊圖
1605‧‧‧無線設備
1610‧‧‧接收器
1615‧‧‧UE回饋管理器
1620‧‧‧傳輸器
1625‧‧‧配置辨識元件
1630‧‧‧解調和解碼用元件
1635‧‧‧回饋產生器
1640‧‧‧回饋傳輸元件
1700‧‧‧方塊圖
1715‧‧‧UE回饋管理器
1720‧‧‧配置辨識元件
1725‧‧‧解調和解碼用元件
1730‧‧‧回饋產生器
1735‧‧‧回饋傳輸元件
1740‧‧‧上行鏈路配置元件
1745‧‧‧下行鏈路配置元件
1750‧‧‧回饋配置元件
1755‧‧‧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
1800‧‧‧系統
1805‧‧‧設備
1810‧‧‧匯流排
1815‧‧‧UE回饋管理器
1820‧‧‧處理器
1825‧‧‧記憶體
1830‧‧‧軟體
1835‧‧‧收發機
1840‧‧‧天線
1845‧‧‧I/O控制器
1900‧‧‧方塊圖
1905‧‧‧無線設備
1910‧‧‧接收器
1915‧‧‧基地站回饋管理器
1920‧‧‧傳輸器
2000‧‧‧方塊圖
2005‧‧‧無線設備
2010‧‧‧接收器
2015‧‧‧基地站回饋管理器
2020‧‧‧傳輸器
2025‧‧‧配置辨識元件
2030‧‧‧配置傳輸元件
2035‧‧‧回饋元件
2040‧‧‧重傳元件
2100‧‧‧方塊圖
2115‧‧‧基地站回饋管理器
2120‧‧‧配置辨識元件
2125‧‧‧配置傳輸元件
2130‧‧‧回饋元件
2135‧‧‧重傳元件
2140‧‧‧上行鏈路配置元件
2145‧‧‧回饋配置元件
2150‧‧‧上行鏈路傳輸參數元件
2155‧‧‧下行鏈路配置元件
2200‧‧‧系統
2205‧‧‧設備
2210‧‧‧匯流排
2215‧‧‧基地站回饋管理器
2220‧‧‧處理器
2225‧‧‧記憶體
2230‧‧‧軟體
2235‧‧‧收發機
2240‧‧‧天線
2245‧‧‧網路通訊管理器
2250‧‧‧基地站通訊管理器
2300‧‧‧方法
2305‧‧‧方塊
2310‧‧‧方塊
2315‧‧‧方塊
2320‧‧‧方塊
2325‧‧‧方塊
2400‧‧‧方法
2405‧‧‧方塊
2410‧‧‧方塊
2415‧‧‧方塊
2420‧‧‧方塊
2425‧‧‧方塊
2430‧‧‧方塊
2500‧‧‧方法
2505‧‧‧方塊
2510‧‧‧方塊
2515‧‧‧方塊
2520‧‧‧方塊
2525‧‧‧方塊
2530‧‧‧方塊
2535‧‧‧方塊
2540‧‧‧方塊
2545‧‧‧方塊
2550‧‧‧方塊
2600‧‧‧方法
2605‧‧‧方塊
2610‧‧‧方塊
2700‧‧‧方法
2705‧‧‧方塊
2710‧‧‧方塊
2715‧‧‧方塊
2720‧‧‧方塊
2725‧‧‧方塊
2800‧‧‧方法
2805‧‧‧方塊
2810‧‧‧方塊
2815‧‧‧方塊
2820‧‧‧方塊
2825‧‧‧方塊
2900‧‧‧方法
2905‧‧‧方塊
2910‧‧‧方塊
2915‧‧‧方塊
2920‧‧‧方塊
2925‧‧‧方塊
2930‧‧‧方塊
2935‧‧‧方塊
圖1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實例。
圖2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實例。
圖3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縮短型傳輸時間間隔(sTTI)結構的實例。
圖4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n+4 回饋時序的實例。
圖5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n+3 回饋時序的實例。
圖6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混合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回饋時序的實例。
圖7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n+2 回饋時序的實例。
圖8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n+2 回饋時序和所配置的sTTI結構的實例。
圖9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相應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sTTI結構的實例。
圖10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n+1 回饋時序的實例。
圖11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部分sTTI配置的實例。
圖12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採用分時多工的部分sTTI配置的實例。
圖13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在一個子訊框中支援三個傳輸的部分sTTI配置的實例。
圖14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過程流程的實例。
圖15至圖17圖示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設備的方塊圖。
圖18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包括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使用者設備(UE)的系統的方塊圖。
圖19至圖21圖示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設備的方塊圖。
圖22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包括支援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基地站的系統的方塊圖。
圖23至圖29圖示根據本案內容的各態樣的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的方法。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30)

  1.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辨識一下行鏈路傳輸時間間隔(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一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一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一回饋指示;在該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一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根據所辨識的該回饋配置,產生一否定認可(NACK)作為與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一第一回饋指示;在一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一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回饋指示,在一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重傳,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和該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一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複數個上行鏈路TTI的一上行鏈路TTI結構。
  3.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下行鏈路TTI結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的一數量來動態地辨識該下行鏈路TTI結構。
  4. 根據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基於在與該子訊框相關聯的一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一數量來辨識該下行鏈路TTI結構。
  5.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該數量是在一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CFICH)傳輸中指示的。
  6.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下行鏈路TTI結構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從一基地站接收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傳遞來半靜態地辨識該下行鏈路TTI結構。
  7.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回饋配置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的一回饋時序;及辨識用於接收在該第一回饋指示之後的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後續重傳的一重新排程時序。
  8. 根據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回饋時序不同於該重新排程時序。
  9. 根據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下行鏈路TTI結構包括複數個TTI,每個TTI橫跨兩個或三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
  10. 根據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 該回饋時序對應於三個OFDM符號的一持續時間,並且該重新排程時序對應於兩個OFDM符號的一持續時間。
  11. 根據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 該回饋時序對應於一個OFDM符號的一持續時間,並且該重新排程時序對應於一個OFDM符號的該持續時間。
  1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回饋配置來辨識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傳輸塊大小(TBS)或一最大時序提前(TA)中的一者或多者。
  13.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辨識用於接收一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時間間隔(TTI)的一第一部分;辨識用於傳輸與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一回饋指示的一第一上行鏈路TTI;在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產生一否定認可(NACK)作為與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一第一回饋指示;在該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一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回饋指示,在一第二下行鏈路TTI的一第二部分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重傳,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和該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一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14.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辨識用於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兩個或更多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中的一第一OFDM符號。
  15. 根據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包括兩個或三個OFDM符號。
  16.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未成功地接收到該重傳,並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產生一第二NACK作為與該重傳相關聯的一第二回饋指示;在一第二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一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第二回饋指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二回饋指示來在一第三下行鏈路TTI的一第三部分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第二重傳,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該第二下行鏈路TTI和該第三下行鏈路TTI位於該同一子訊框內或一毫秒內。
  17.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該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指示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的使用者設備(UE)特定信號傳遞或細胞特定信號傳遞。
  18.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OFDM符號的一數量來動態地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
  19. 根據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基於與該子訊框相關聯的一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一數量來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
  20. 根據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控制區域中的控制符號的該數量是在一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CFICH)傳輸中指示的。
  21.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從一基地站接收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號傳遞來半靜態地辨識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
  22.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是預先指定的。
  23.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第一上行鏈路TTI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下行鏈路TTI中的該第一部分的一位置來辨識用於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的一第一回饋時序。
  24.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辨識該第一上行鏈路TTI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一使用者設備(UE)能力來辨識用於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的一第一回饋時序。
  25. 根據請求項13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至少部分地基於在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一上行鏈路TTI之間的一時序,來辨識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傳輸塊大小(TBS)或一時序提前(TA)中的一者或多者。
  26.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在一系統中包括: 一處理器;記憶體,與該處理器電子通訊;及儲存在該記憶體中的指令,並且該等指令當由該處理器執行時,可操作以使該裝置:辨識一下行鏈路TTI結構並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辨識一回饋配置,以用於傳輸與一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一回饋指示;在該第一下行鏈路TTI中不成功地接收一第一下行鏈路傳輸;根據所辨識的該回饋配置,產生一NACK作為與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相關聯的一第一回饋指示;在一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一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回饋指示,在一第二下行鏈路TTI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重傳,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和該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一同一子訊框內。
  27. 根據請求項26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當由該處理器執行時,進一步可操作以使該裝置: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下行鏈路TTI結構來辨識用於複數個上行鏈路TTI的一上行鏈路TTI結構。
  28. 根據請求項26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當由該處理器執行時,進一步可操作以使該裝置: 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的一數量來動態地辨識該下行鏈路TTI結構。
  29.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的裝置,在一系統中包括: 一處理器;記憶體,與該處理器電子通訊;及儲存在該記憶體中的指令,並且該等指令當由該處理器執行時,可操作以使該裝置:辨識用於接收一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第一下行鏈路TTI的一第一部分;辨識用於傳輸與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一回饋指示的一第一上行鏈路TTI;在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該第一部分中不成功地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產生一NACK作為與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相關聯的一第一回饋指示;在該第一上行鏈路TTI期間在一上行鏈路傳輸中傳輸該第一回饋指示;及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回饋指示,在一第二下行鏈路TTI的一第二部分中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一重傳,其中該第一下行鏈路TTI和該第二下行鏈路TTI位於一同一子訊框內。
  30. 根據請求項29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當由該處理器執行時,進一步可操作以使該裝置: 辨識用於接收該第一下行鏈路傳輸的該第一下行鏈路TTI的兩個或更多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中的一第一OFDM符號。
TW107102159A 2017-02-01 2018-01-22 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TWI745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53485P 2017-02-01 2017-02-01
US62/453,485 2017-02-01
US15/706,059 US10492094B2 (en) 2017-02-01 2017-09-15 Feedback timing management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15/706,059 2017-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2501A true TW201832501A (zh) 2018-09-01
TWI745533B TWI745533B (zh) 2021-11-11

Family

ID=62980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2159A TWI745533B (zh) 2017-02-01 2018-01-22 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2094B2 (zh)
EP (1) EP3577817A1 (zh)
CN (1) CN110235403B (zh)
TW (1) TWI745533B (zh)
WO (1) WO20181442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254B (zh) 2016-05-13 2023-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WO2018182263A1 (ko) * 2017-03-25 2018-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v2x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1469859B2 (en) * 2019-04-25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echnique based on receiver processing cap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7702B (zh) * 2006-02-03 2016-06-2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接收多个传输块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和方法
US8855070B2 (en) * 2011-12-14 2014-10-07 Ixia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improved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ing
JP6224358B2 (ja) * 2013-06-14 2017-11-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172363A1 (zh) 2014-05-15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US10117268B2 (en) * 2014-09-22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downlink frame structure
US9750048B2 (en) 2014-10-30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signal management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084578B2 (en) 2014-11-03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HARQ) reli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814040B2 (en) * 2014-11-21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DL waveform and numerology design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S10750494B2 (en) 2015-03-31 2020-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dynamic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scheduling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10085255B2 (en) 2015-09-02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ow latency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5403A (zh) 2019-09-13
CN110235403B (zh) 2022-05-27
TWI745533B (zh) 2021-11-11
US20180220323A1 (en) 2018-08-02
EP3577817A1 (en) 2019-12-11
WO2018144261A1 (en) 2018-08-09
US10492094B2 (en)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3979B (zh) 用於低潛時操作的不對稱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傳輸時間間隔配置
TWI746789B (zh) 用於低等待時間無線通訊的資源管理
TWI794354B (zh) 在共享射頻頻譜頻帶中多工上行鏈路通道的技術
TWI808181B (zh) 用於基本准許和擴展准許的技術
TWI787454B (zh) 針對排程請求和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的衝突避免
TWI760489B (zh) 基於使用者裝備能力的縮短的傳輸時間間隔配置
TW202025831A (zh) 用於多個發送接收點的確認編碼簿設計
TWI751285B (zh) 使用混合持續時間傳輸時間間隔的基於回饋的重傳
TWI734204B (zh) 對用於更新波束配置資訊的時序進行同步
TW201838386A (zh) 用於具有單載波波形的控制資源集合的跳頻
TW201904333A (zh) 用於emtc-u的無許可的上行鏈路傳輸
TWI753096B (zh) 用於低延遲無線通訊的指示通道技術
TW201832502A (zh) 用於無線通訊的回饋技術
TW201815104A (zh) 動態分時雙工
TW201922028A (zh) 特定於使用者設備的排程請求重複
TW201941644A (zh) 用於無線通訊中的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傳輸的功率控制技術
TW202102034A (zh) 用於使用預配置的上行鏈路資源進行無線通訊的技術
TW201906483A (zh) 非連續排程
TW202041079A (zh) 亂序處理
TWI745533B (zh) 用於低延遲通訊的回饋時序管理
EP3850768B1 (en) Power control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202031069A (zh) 無線通訊中的確認回饋技術
TWI782145B (zh) 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傳輸的使用者裝備移位隨機化
TW202015459A (zh) 波束特定系統資訊排程訊窗設計
TW201904227A (zh) 利用微時槽的分頻雙工混合自動重傳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