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8101A -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8101A
TW201818101A TW105135969A TW105135969A TW201818101A TW 201818101 A TW201818101 A TW 201818101A TW 105135969 A TW105135969 A TW 105135969A TW 105135969 A TW105135969 A TW 105135969A TW 201818101 A TW201818101 A TW 2018181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roove
trench
microstructures
array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5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6477B (zh
Inventor
黃日昇
王明郎
Original Assignee
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5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64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8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477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一種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包括:一透光本體,所述透光本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及多個溝槽陣列設置於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溝槽陣列分別由多個以相等間距且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組成;每一所述溝槽陣列另一溝槽陣列中的多個溝槽微結構相互交錯;每一溝槽陣列的多個溝槽微結構為從出光面朝向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溝槽,且每兩相鄰的溝槽微結構之間的間距大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開口的寬度,而使得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個平面區塊。

Description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尤指一種能夠用以降低照明裝置或平面發裝置的眩光值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近年來,用以降低眩光值的光學薄膜廣泛地被運用在照明裝置、顯示裝置、以及車窗玻璃、反射鏡等裝置上,用以減少眩光值,以解決眩光造成刺眼以及降低顯示畫面的對比與畫質等問題。
市面上現有的用以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普遍的構造為在光學膜的表面設置有粗糙化表面,或者是分布於光學膜表面的突起微結構,利用粗糙化表面或微結構降低通過光學膜的光線的眩光值。
然而,現有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的結構多數採突起的微結構或粗糙化表面,因此使用上必須保護該微結構或粗糙化表面不受破壞,以避免影響到光學膜的性能。另一方面其設計上仍有降低光學膜透光率,而影響畫質的情形產生。
故,如何藉由結構設計的改良,來提升用以降低眩光值的光學元件的效能及可靠性,已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降低眩光值,且提升光學 元件透光度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包括:一透光本體,所述透光本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與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設置的出光面;及多個溝槽陣列,多個所述溝槽陣列設置於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溝槽陣列分別由多個以相等間距且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組成;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分別具有一通過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中央的溝槽軸線,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溝槽陣列中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和其他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相互交錯;其中,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為為從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直線狀溝槽,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具有一位於所述出光面一側的開口,以及一相對於所述開口的一側的底角,以及從所述底角的兩側連接到所述開口的兩側邊緣的兩溝槽斜面;且每兩相鄰的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間距大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開口的寬度,而使得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個平面區塊;且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兩所述溝槽斜面彼此對稱,且兩所述溝槽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的範圍內;以及每一所述溝槽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每一所述平面區塊寬度的80%至200%的範圍內。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設置所述溝槽陣列的數量為二,且兩所述溝槽陣列當中,其中任一所述溝槽陣列的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溝槽軸線和另一所述溝槽陣列的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溝槽軸線的夾角為90度。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設置所述溝槽陣列的數量為三,三個所述溝槽陣列當中,任一所述溝槽陣列的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和其他兩所述溝 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共同交會於多個軸線交點上,且在每一所述軸線交點位置處,分別有三個所述溝槽陣列的其中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溝槽軸線共同交會於所述軸線交點上,且於所述軸線交點上所交會的三個所述溝槽軸線當中,其中兩相鄰的所述溝槽軸線對稱於另一所述溝槽軸線的法線。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其中在每一所述軸線交點位置所交會的三條所述溝槽軸線當中,每兩相鄰的所述溝槽軸線之間的夾角為60度。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兩所述溝槽斜面的所述夾角角度為90度。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溝槽的所述開口的寬度和所述平面區塊的寬度的比例為1:1。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位於所述底角處的轉角部的寬度小於每一所述開口寬度的10%。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照明裝置,其中包括:一光學元件,所述光學元件包括一透光本體,所述透光本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與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設置的出光面;多個溝槽陣列,多個所述溝槽陣列設置於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溝槽陣列分別由多個以相等間距且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組成;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分別具有一通過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中央的溝槽軸線,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溝槽陣列中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和其他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相互交錯;其中,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為從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直線狀溝槽,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具有一位於所述出光面一側的開口,以及一相對於所述開口的一側的底 角,以及從所述底角的兩側連接到所述開口的兩側邊緣的兩溝槽斜面;且每兩相鄰的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間距大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開口的寬度,而使得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個平面區塊;且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兩所述溝槽斜面彼此對稱,且兩所述溝槽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的範圍內;以及每一所述溝槽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每一所述平面區塊寬度的80%至200%的範圍內;及一發光模組,所述發光模組設置於所述透光本體的入光面的一側,所述發光模組具有多個發光元件,多個所述發光元件產生的光線從所述透光面穿透到所述透光本體,然後再由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穿透而出。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光學元件
10‧‧‧透光本體
11‧‧‧入光面
12‧‧‧出光面
20‧‧‧溝槽陣列
20a‧‧‧第一溝槽陣列
20b‧‧‧第二溝槽陣列
20c‧‧‧第三溝槽陣列
21‧‧‧溝槽微結構
211‧‧‧開口
212‧‧‧底角
213‧‧‧溝槽斜面
214‧‧‧溝槽軸線
214a‧‧‧第一溝槽軸線
214b‧‧‧第二溝槽軸線
214c‧‧‧第三溝槽軸線
215‧‧‧軸線交點
216‧‧‧法線
22‧‧‧平面區塊
221‧‧‧法線
23‧‧‧三角單元
30‧‧‧發光模組
31‧‧‧發光元件
40‧‧‧擴散板
50‧‧‧透光介質
51‧‧‧第二出光面
L‧‧‧間距
d‧‧‧開口寬度
w‧‧‧平面寬度
α‧‧‧夾角
L1‧‧‧光束
L2‧‧‧光束
B1‧‧‧第一正向照明光束
B2‧‧‧第二正向照明光束
d1‧‧‧底角寬度
h‧‧‧高度
圖1為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的一側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的局部放大構造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的溝槽微結構的底角部分的局部放大構造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第一種溝槽陣列排列方式具體實施例的平面構造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第二種溝槽陣列排列方式具體實施例的平面構造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另一種溝槽陣列排列方式具體實施例的平面構造示意圖。
圖5A為圖5所示實施例的光學元件的局部放大構造示意圖。
圖6為一利用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製作而成的光源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圖6A為圖6所示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放大構造示意圖。
圖7為利用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製作而成的光源裝置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8為利用本發明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製作而成的光源裝置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用以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該光學元件包括:一透光本體10,所述透光本體為一透光的板片或光學膜,所述透光本體10的兩側面分別形成一入光面11及一和所述入光面11彼此相反設置的出光面12,所述入光面11面向一光源,且所述光源的光線從所述入光面11穿透過所述出光面12。
所述透光本體10在於所述入光面11上設置有兩組以上由多個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21構成的溝槽陣列20,每一所述溝槽陣列20分別具有多個以等間距,且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21,且每一所述溝槽陣列20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21和另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21彼此交錯地設置於所述出光面12上,且共同地構成了所述光學元件用以降低眩光值的微結構。
如圖1及圖2所示,每一所述溝槽陣列20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21為從所述出光面12朝向所述入光面11的方向凹入的直線狀溝槽,且其截面形狀呈V形,且每兩個相鄰的所述溝槽微結構21之間的間距大於每一溝槽微結構21的開口寬度,因此使得介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21之間的所述出光面12形成多個平面區塊22。
如圖2所示,每一個所述溝槽微結構21分別具有一位於所述出光面12一側的開口211,以及一相對於所述開口211的一側的底角212,以及從所述底角212的兩側邊連接到所述開口211的兩側邊緣的兩溝槽斜面213。其中兩所述溝槽斜面213彼此對稱於一通過所述底角212且垂直於所述出光面的一法線221。
該實施例中,每一所述溝槽陣列20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21及所述平面區塊22的尺寸及比例關係如下所述。如圖1及圖2所示,從和所述溝槽微結構21相互垂直的平面觀察,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21的間距L大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21的開口211的開口寬度d,因此使得介於相鄰的兩個溝槽微結構21之間的平面區塊22的平面寬度w等於溝槽微結構21的間距L減去溝槽微結構21的開口寬度d。本發明該實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21開口211的開口寬度d為每一所述平面區塊22的平面寬度w的80%至200%的範圍內,而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開口寬度d和所述平面寬度w的比值較佳者為1:1的比例。兩所述溝槽斜面213之間的夾角α介於於80度至100度之間的範圍,而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夾角α較佳者為90度。
此外,如圖2A所示,本發明所述溝槽微結構21的底角212理想狀態為完全尖銳的清角,亦即底角212的底部位置處的轉角部位的底角寬度d1或半徑理論上必須趨近於0,然而受限於加工技術的限制,所述底角212的底部轉角處不可能達到理論上的理想狀態,而使得底角212的底部轉角存在微小的弧形面。然而,為使得溝槽微結構21發揮正常的功效,所述底角212的底部轉角處的底角寬度d1限制在小於溝槽微結構21的開口211開口寬度d的10%以內的範圍。
如圖3所示,從所述出光面12的一側觀察所述光學元件1,該實施例中,在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上設置了兩組溝槽陣列20,且所述兩組溝槽陣列20中,任一組所述溝槽陣列20的多個溝槽微結構21,和另一組溝槽陣列20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彼此相互交錯。如圖3所示,由於每一溝槽微結構21的斷面呈V形,因此若以俯視角度觀察,每一溝槽微結構21的底角212將會形成一通過溝槽微結構21的中心的溝槽軸線214,且每一組溝槽陣列20中的每一個溝槽微結構21的溝槽軸線214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 溝槽微結構21的溝槽軸線214將會和另一組溝槽陣列20的溝槽微結構21的溝槽軸線214相互交錯。
在此必須說明,圖3所示實施例中,兩組溝槽陣列20的溝槽軸線214分別和光學元件1的側邊相互傾斜,且每兩個相互交錯的溝槽軸線214彼此間的夾角為90度,然而實際運用時,各個溝槽陣列20的溝槽軸線214的角度以及其夾角能夠依照實際需求安排,不限於該實施例所揭示者所限制。
例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的光學元件1的另一種溝槽陣列20佈局方式的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中,光學元件1的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上設置了兩組溝槽陣列20,兩所述溝槽陣列20的溝槽軸線214分別垂直於透光本體10的側邊,且彼此相互交錯,因此使得兩組溝槽陣列20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呈現井字形排列的方式設置於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上。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光學元件1的另一種溝槽陣列20的佈局方式的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中,具有三組不同方向的溝槽陣列20,將這三組溝槽陣列分別定義為第一溝槽陣列20a、第二溝槽陣列20b、及第三溝槽陣列20c,其中第一溝槽陣列20a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的延伸方向定義為第一溝槽軸線214a,第二溝槽陣列20b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的延伸方向定義為第二溝槽軸線214b,第三溝槽陣列20c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的延伸方向定義為第三溝槽軸線214c。
如圖5A所示,該實施例中,第一溝槽陣列20a、第二溝槽陣列20b、及第三溝槽陣列20c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彼此交錯,而使得各個第一溝槽軸線214a、第二溝槽軸線214b、及第三溝槽軸線214c在出光面12上相互交錯,而形成多個由所述第一溝槽軸線214a、第二溝槽軸線214b、及第三溝槽軸線214c共同交會而成的軸線交點215。如圖5A所示,在每一軸線交點215上,分別有三個溝槽陣列的多個溝槽微結構當中的其中一溝槽軸線214a、 214b、214c交會於所述軸線交點215上,且其中第二溝槽軸線214b及第三溝槽軸線214c分別對稱於第一溝槽軸線214a的法線216,因此依照此佈局方式,由第一溝槽陣列20a、第二溝槽陣列20b、及第三溝槽陣列20c中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能夠共同圍繞形成多個三角單元23,且每一所述三角單元23為等腰三角形的幾何形狀。
依據圖5及圖5A所揭露實施例,其中較佳實施例為所述第一溝槽軸線214a、第二溝槽軸線214b、及第三溝槽軸線214c彼此間的夾角(即圖5A標示α 1、α 2、及α 3之夾角)均為60度,因此依照此佈局方式,由第一溝槽陣列20、第二溝槽陣列20、及第三溝槽陣列20中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能夠共同圍繞形成多個三角單元23,且每一所述三角單元23為等邊三角形(又可稱為正三角形)的幾何形狀。
如圖6所示,為一採用本發明的光學元件製成的光源裝置的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光源裝置包括一光學元件1,及一發光模組30,其中所述光學元件1能夠為前述各實施例其中任一種結構的光學元件,所述光學元件1具有一透光本體10,所述透光本體10具有一入光面11及一出光面12,且在出光面12上設置有所述由多個溝槽微結構21構成的溝槽陣列20。該光學元件1的透光本體10及溝槽陣列20的結構不再重複介紹。
所述光源裝置能夠為照明設備,也可以為各種諸如:手機螢幕、平面顯示器等類型平面顯示裝置的光源。
所述發光模組30設置於所述光學元件1的透光本體10的入光面11的一側,所述發光模組30具有多個發光元件31,發光元件31產生的光線能夠從入光面11進入到透光本體10中,並從出光面12透射而出。所述發光模組30能夠為各種光源裝置,例如:LED照明裝置、導光元件、或者是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組、OLED有機發光元件等。所述發光模組30產生的光線能夠透過所述光學元件1降低眩光值,藉以減少照明裝置產生的光線對人眼視覺的 刺激,或者是提升顯示屏幕的顯示畫質。
以下就本發明的光學元件1如何降低光源裝置的眩光值的方法說明如下。如圖6a所示,發光模組30所產生的其中一部分光束L1(例如較小角度的光束)在穿過透光本體10之後,就會直接從出光面12投射而出,以形成一第一正向照明光束B1。再者,發光模組30所產生的另外一部分光束L2(例如較大角度的光束)在穿過透光本體10之後,會從溝槽微結構21的溝槽斜面213透射而出,由於光束L2從透光本體10穿透過溝槽微結構21的溝槽斜面時,光束L2會穿透不同介質而產生折射作用,因此形成角度較小的第二正向照明光束B2。透過以上的機制,使得發光模組30產生的光線能夠透過光學元件1降低其眩光值的目的。
本發明的光學元件1除了透過溝槽陣列20的溝槽微結構21使得大角度光束改變方向的方式降低眩光值外,由於溝槽陣列20的各個溝槽微結構21以及平面區塊22是以等間距設置於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上,且各個溝槽微結構21彼此平行,因此將會使得從各個溝槽微結構21穿透過的光束產生干涉,因此達到消除眩光的作用。
因此,為了本發明的光學元件1的消除眩光的效果和以下參數有關,其中包括了溝槽陣列20中各個溝槽微結構21的間距L、各個溝槽微結構21的開口寬度d、各個平面區塊22的寬度w、各個溝槽微結構21的溝槽斜面213的夾角,以及發光模組30的發光元件31相對於出光面12的高度h等,都可以隨著不同的設計需求來進行調整,以用來控制光學元件1可降低眩光值的能力的各種參數。
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光源裝置的另一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中,包括一光學元件1及一發光模組30,其中光學元件1及發光模組30的構造不再重複介紹。該實施例的光源裝置進一步於發光模組30和透光本體10的入光面之間的位置,以及透光本體 10的出光面的外側分別設置一擴散板40,藉以提高光源裝置各個位置照度的均勻。同時透過擴散板40使得光學元件1的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以及出光面12上的溝槽陣列20的溝槽微結構21能夠受到保護,減少其損壞機會。
如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光源裝置的另一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中,於發光模組30和光學元件1的入光面11之間設置一擴散板40,而所述光學元件1的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上設置一透光介質50,所述透光介質50面向所述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一側面形成配合所述出光面12以及設置於出光面12上的多個溝槽微結構21的凹凸形狀,且該透光介質50面向所述透光本體10的一側面和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貼合,並填入於各個溝槽微結構21內。所述透光介質50相對於所述出光面12的另外一側面則為一平面,因此形成一第二出光面51。
在實務上,所述透光介質50可以為透明樹脂材料,且以注塑方式成型於透光本體10的出光面12上,使得透光介質50可以填入每一個溝槽陣列20的溝槽微結構21中。
所述發光模組30產生的光線從透光本體10的入光面11穿透過透光本體10後,再從出光面12穿出,接著穿透過透光介質50,然後再從透光介質50的第二出光面12透射而出。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所述光學元件上具有由多數溝槽微結構21以及平面區塊22所形成的微結構,因為其微結構中包含了平面區塊22,因此增進了所述光學元件的透光率,而使其除了能夠降低照明裝置的眩光值外,並提高其透光度,達到增進照明效果或降低顯示屏幕眩光值的功效。且因為本發明的光學元件1採用溝槽形式的微結構,較不容易磨損,故相較於現有具有粗糙化表面或突出微結構的光學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 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包括:一透光本體,所述透光本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與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設置的出光面;及多個溝槽陣列,多個所述溝槽陣列設置於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溝槽陣列分別由多個以相等間距且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組成;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分別具有一通過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中央的溝槽軸線,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溝槽陣列中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和其他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相互交錯;其中,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為從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溝槽,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具有一位於所述出光面一側的開口,以及一相對於所述開口的一側的底角,以及從所述底角的兩側連接到所述開口的兩側邊緣的兩溝槽斜面;且每兩相鄰的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間距大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開口的寬度,而使得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個平面區塊;且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兩所述溝槽斜面彼此對稱,且兩所述溝槽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的範圍內;以及每一所述溝槽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每一所述平面區塊寬度的80%至200%的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設置所述溝槽陣列的數量為二,且兩所述溝槽陣列當中,其中任一所述溝槽陣列的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溝槽軸線和另一所述溝槽陣列的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溝槽軸線 的夾角為90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設置所述溝槽陣列的數量為三,三個所述溝槽陣列當中,任一所述溝槽陣列的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和其他兩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共同交會於多個軸線交點上,且在每一所述軸線交點位置處,分別有三個所述溝槽陣列的其中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溝槽軸線共同交會於所述軸線交點上,且於所述軸線交點上所交會的三個所述溝槽軸線當中,其中兩相鄰的所述溝槽軸線對稱於另一所述溝槽軸線的法線。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在每一所述軸線交點位置所交會的三條所述溝槽軸線當中,每兩相鄰的所述溝槽軸線之間的夾角為60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兩所述溝槽斜面的所述夾角角度為90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每一所述溝槽的所述開口的寬度和所述平面區塊的寬度的比例為1:1。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其中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位於所述底角處的轉角部的寬度小於每一所述開口寬度的10%。
  8. 一種光源裝置,其中包括:一光學元件,所述光學元件包括:一透光本體,所述透光本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與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設置的出光面;多個溝槽陣列,多個所述溝槽陣列設置於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溝槽陣列分別由多個以相等間距且相互平行的溝槽微結構組成;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分別具有一通過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中央 的溝槽軸線,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溝槽陣列中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和其他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多個所述溝槽軸線相互交錯;其中,每一所述溝槽陣列的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為從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溝槽,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具有一位於所述出光面一側的開口,以及一相對於所述開口的一側的底角,以及從所述底角的兩側連接到所述開口的兩側邊緣的兩溝槽斜面;且每兩相鄰的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間距大於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所述開口的寬度,而使得多個所述溝槽微結構之間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個平面區塊;且每一所述溝槽微結構的兩所述溝槽斜面彼此對稱,且兩所述溝槽斜面之間的夾角介於80度至100度之間的範圍內;以及每一所述溝槽的所述開口的寬度為每一所述平面區塊寬度的80%至200%的範圍內;及一發光模組,所述發光模組設置於所述透光本體的入光面的一側,所述發光模組具有多個發光元件,多個所述發光元件產生的光線從所述透光面穿透到所述透光本體,然後再由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穿透而出。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在所述光源模組與所述發光模組之間的位置,以及所述透光本體的所述出光面的一側分別設置一擴散板。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源裝置,其中所述透光本體於所述出光面的一側進一步設置一透光介質,所述透光介質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側貼附於所述出光面上,且充填於各個所述溝槽微結構內,且所述透光介質相對於所述出光面的一側面呈平面狀,並形成一第二出光面。
TW105135969A 2016-11-04 2016-11-04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TWI626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5969A TWI626477B (zh) 2016-11-04 2016-11-04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5969A TWI626477B (zh) 2016-11-04 2016-11-04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101A true TW201818101A (zh) 2018-05-16
TWI626477B TWI626477B (zh) 2018-06-11

Family

ID=6294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5969A TWI626477B (zh) 2016-11-04 2016-11-04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64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3332A (ja) * 1996-01-16 1997-07-2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H09193333A (ja) * 1996-01-16 1997-07-2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2012073354A (ja) * 2010-09-28 2012-04-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処理が施された光学部材
JP5974451B2 (ja) * 2010-11-04 2016-08-2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TWM480639U (zh) * 2013-10-31 2014-06-21 Proradiant Opto Co Ltd 照明用導光板結構
TW201608168A (zh) * 2014-08-27 2016-03-01 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降低眩光值的照明裝置及其光學元件
JP2016099476A (ja) * 2014-11-20 2016-05-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6477B (zh) 201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7337B2 (en) Mode-switchable backlight, display, and method
CN110462287B (zh) 单侧背光体、多视图显示以及采用倾斜衍射光栅的方法
US20200018886A1 (en) Mode-selectable backlight, method, and display employing directional scattering features
KR20170087431A (ko) 빛의 조준-확산 구조를 갖는 광학기판
US8388207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8153069A1 (zh) 光学膜材和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20074297A (ja) 複数の光源をもつ非対称転向フィルム
US956866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guiding plate thereof
CN111323982A (zh) 防窥膜、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JP2014515499A (ja) 裸眼立体ディスプレイ用の微細複製フィルム
KR20180070711A (ko) 전면발광 반-역반사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81937B1 (ko) 표시 장치
US20170023197A1 (en) Daylighting device
US931054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2924350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40066237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CN113039390B (zh) 具有光学掩模元件的多视图背光体、显示器和方法
CN10136392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JP6447654B2 (ja) 光学構造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12167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537056A (ja) 非対称転向フィルムを有する多重化バックライト
TWI626477B (zh)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KR20240019337A (ko) 광학 시트 적층체, 백라이트 유닛, 액정표시장치, 정보기기, 및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방법
KR20240021986A (ko) 광학 시트 적층체, 백라이트 유닛, 액정 표시 장치, 정보기기, 및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방법
TWM538173U (zh) 具有溝槽陣列的光學元件及其光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