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4637A - 媒合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媒合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4637A
TW201814637A TW105132606A TW105132606A TW201814637A TW 201814637 A TW201814637 A TW 201814637A TW 105132606 A TW105132606 A TW 105132606A TW 105132606 A TW105132606 A TW 105132606A TW 201814637 A TW201814637 A TW 2018146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b
specific
seeker
processing unit
resu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達
張軒正
汪勝龍
Original Assignee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2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14637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4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637A/zh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種媒合系統及方法,該媒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引導該求職者填寫個人簡歷及工作喜好;依據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個別推薦特定職缺予該些求職者;個別推薦對各特定職缺表示有興趣的特定求職者予對應的一特定企業;當各特定企業針對特定求職者提出履歷要求時,通知該特定求職者準備一完整履歷;徵求該特定求職者的同意,提供該特定求職者的該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Description

媒合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媒合系統及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企業職缺與求職者之間的媒合系統及方法。
就現有技術而言,目前的企業職缺與求職者媒合情況,係依賴職缺刊登及制式履歷表作為媒介,不論是企業找尋人才,或是人才查找企業職缺,都是單方面輸入條件,再針對搜尋、配對結果進行邀約或應徵,無法事先得知另一方的求才或求職意願,因此媒合效果有限。目前查找職缺的機制是以固定的條件進行篩選比對,如果求職條件有所變動,必須重新設定條件,才有可能搜尋到適合的工作機會。然而,求職者一旦顧慮隱私而關閉履歷,就只剩主動應徵的管道可以進行媒合。此外,部分企業和求職者不願意公開的資料亦無法取得,因此,無法讓企業與人才能有效率地增加媒合的機會。
本發明提供一種媒合系統及方法,作為企業與 求職者之間的中介,漸進式地取得企業徵才的隱性條件及求職者的隱性要求,並加上整合職缺查詢、職涯適性發展規劃及個人化推薦等功能,達成企業職缺與求職者的精準媒合。此外,透過本發明所提出的的媒合系統,使用者在不公開履歷、不主動應徵的情況下,僅需針對推薦的職缺表達喜歡或不喜歡,本發明的媒合系統便可以依此媒合企業,讓企業主動向對於職缺有興趣的求職者提出面試邀約。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媒合系統,適用於複數個求職者和複數個企業各釋出的至少一職缺之間的媒合,該媒合系統包括一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引導該複數個求職者填寫一個人簡歷及一工作喜好,收集該些個人簡歷及該些工作喜好,依據該些個人簡歷、該些工作喜好個別推薦該些職缺的條件要求相應於該些個人簡歷及符合該些工作喜好的至少一特定職缺予該些求職者,接著,若處理單元獲取該些求職者個別針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為有興趣的資訊,則該處理單元個別推薦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有興趣的至少一特定求職者予各該特定職缺分別所對應的一特定企業,當各該特定企業透過該媒合系統針對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出一履歷要求時,該處理單元通知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準備一完整履歷,該處理單元並徵求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同意,提供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該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系統更包括該處理單元探詢該特定企業的其他徵才條件,並根據該些其他徵才條 件,引導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供相應於該些其他徵才條件的個人資訊予該特定企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系統更包括一存儲單元。存儲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單元,該存儲單元用以儲存該至少一求職者填寫的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該存儲單元亦用以儲存該複數個職缺個別的該條件要求。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系統更包括一通訊單元。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單元,當一使用者裝置傳送該至少一求職者的填寫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予該媒合系統,該通訊單元接收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該處理單元更透過該通訊單元傳送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系統更包括該處理單元根據各該求職者的一現有職務,並根據該處理單元所收集到對應於該複數個求職者的該多份個人簡歷,找出與該現有職務具有相似工作性質的一相似求職者的一職涯軌跡,該處理單元並將各該職涯軌跡回傳予該求職者。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該處理單元依據該求職者對於各該職缺表示有興趣與否,分析該求職者的一求職屬性,該求職屬性至少包括產業類型、工作地點、薪資、公司規模。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媒合方法,適用於媒合複數個求職者和複數個企業各釋出的至少一職缺,該媒合方法包括:引導該複數個求職者填寫一個人簡歷及一工作 喜好;收集該些個人簡歷及該些工作喜好;依據該些個人簡歷、該些工作喜好個別推薦該些職缺的條件要求相應於該些個人簡歷及符合該些工作喜好的至少一特定職缺予該些求職者;若獲取該些求職者個別針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為有興趣的資訊,則個別推薦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有興趣的至少一特定求職者予各該特定職缺分別所對應的一特定企業;當各該特定企業針對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出一履歷要求時,通知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準備一完整履歷;以及徵求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同意,提供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該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方法更包括:探詢該特定企業的其他徵才條件,並根據該些其他徵才條件,引導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供相應於該些其他徵才條件的個人資訊予該特定企業。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方法更包括:根據各該求職者的一現有職務,並根據所收集到對應於該複數個求職者的該多份個人簡歷,找出與該現有職務具有相似工作性質的一相似求職者的一職涯軌跡,將各該職涯軌跡回傳予該求職者。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媒合方法更包括:依據該求職者對於各該職缺表示有興趣與否,分析該求職者的一求職屬性,該求職屬性至少包括產業類型、工作地點、薪資、公司規模。
110‧‧‧媒合系統
120‧‧‧處理單元
130‧‧‧存儲單元
140‧‧‧通訊單元
150‧‧‧使用者裝置
160‧‧‧企業端主機
S210~S260‧‧‧媒合方法的流程步驟
第1A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媒合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第1B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使用者、媒合系統與企業端的連結示意圖。
第2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媒合方法的流程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媒合系統與求職者的對話框。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及/或』,係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組合。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詞,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 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本發明提供一種媒合系統,適用於複數個求職者和複數個企業各釋出的至少一職缺之間的媒合。本發明所提出的媒合系統,提出一個「虛擬經紀人」中介腳色的技術概念,並整合職缺查詢、職涯適性發展、個人化推薦等功能,讓使用者僅須透過此媒合系統的線上服務,即可享有如同獵才顧問所提供的媒合服務。使用者在不公開履歷、不主動應徵的情況下,僅需針對推薦的職缺表達是否有興趣,本發明所提出的媒合系統便可以媒合企業主動邀約。
第1A圖繪示本發明其一實施方式之媒合系統的功能方塊圖,第1B圖繪示本發明其一實施方式之使用者、媒合系統與企業端的連結示意圖。本發明的媒合系統110包括:一處理單元120、一存儲單元130及一通訊單元140。處理單元120的態樣可以是一電腦內的中央處理器,存儲單元130可以是電腦中的硬碟設備。通訊單元140則可以是網路介面卡,通訊單元140耦接至處理器120,求職者利用使用者裝置150(例如:手機),提供個人資訊予媒合系統110,該些個人資訊係由媒合系統110的通訊單元140所接收,另一方面,企業利用企業端主機160(例如:企業端電腦系統),提供職缺條件要求予媒合系統110,該些職缺條件要求係由媒合系統110的通訊單元140所接收。本發明的媒合系統110作為企業與求職者之間媒合過程的中介腳色,並漸進 地取得企業與求職者雙方的隱性求才或求職條件,達成精準的媒合。
第2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媒合方法的流程圖。本案提供的媒合系統110,其運作步驟如下:處理單元120引導數個求職者填寫個人簡歷及工作喜好(步驟S210)。接著,處理單元120收集求職者的個人簡歷及工作喜好(步驟S220)。也就是說,當求職者利用使用者裝置150傳送求職者填寫的個人簡歷及工作喜好予媒合系統110時,媒合系統110藉由通訊單元140接收該些個人簡歷及工作喜好。
處理單元120依據上述的該些個人簡歷、工作喜好,個別推薦在複數個職缺中條件要求相應於該些個人簡歷及符合該些工作喜好的至少一特定職缺予求職者(步驟S230)。接著,若處理單元120獲取該些求職者個別針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為有興趣的資訊,則處理單元120個別推薦對各特定職缺表示有興趣的至少一特定求職者予各特定職缺分別所對應的一特定企業(步驟S240)。
當各特定企業透過媒合系統110針對特定求職者提出履歷要求時,處理單元120通知特定求職者準備一完整履歷(步驟S250)。接著,處理單元120徵求特定求職者的同意,並透過通訊單元140提供特定求職者的完整履歷予對應的特定企業(步驟S260)。
其中,存儲單元130耦接至處理單元120,存儲單元130用以儲存求職者填寫的個人簡歷及工作喜好,存儲 單元130亦用以儲存各個職缺個別的條件要求。由於,存儲單元有具有各職缺的個別條件要求,故,求職者亦可利用使用者裝置150輸入求職條件,例如:工作地、職務名稱、公司規模等資訊,傳送至媒合系統110。此時,處理單元120則從存儲單元130裡所包含的職缺資料庫中篩選符合求職者所輸入之求職條件的職缺結果,並利用通訊單元140回傳該些符合條件的職缺結果予求職者。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20探詢該特定企業的其他徵才條件,並根據該些其他徵才條件,引導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供相應於該些其他徵才條件的個人資訊予該特定企業。以薪資為例,當這些被求職者初步認為有興趣的特定職缺所對應的特定企業,可能對媒合系統110所推薦的求職者都不滿意時,媒合系統110則會探詢特定企業所能提供的人才學經歷要求及薪資底限,在對應的求職者填寫工作期望時,建議適當的薪資水平。經過反覆的調整與更新,企業與求職者兩方對於薪資的期望逐漸對齊,進而大幅增加媒合成功機率,也節省談判的過程。
此外,媒合系統110在輸出資訊給求職者或企業端時,處理單元120會進行進行語意及傳遞形式的導正。舉例來說,若將人才名單傳送給企業,將以「推薦人才」作為包裝,而非主動應徵或配對。另一方面,推薦職缺給求職者時,使用「有你可能感興趣的機會」,而當企業要求人才提供履歷時,以「有個機會也在找類似像你這樣的人」等形式告知用戶。如此一來,可強化媒合系統110所扮演的「虛 擬經紀人」中介腳色,達到「非主動應徵」的核心價值。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根據一求職者的一現有職務,並根據處理單元120所收集到對應於複數個求職者的多份個人簡歷,找出與此位求職者現有職務具有相似工作性質的一相似求職者的職涯軌跡,媒合系統110中的處理單元120並透過通訊單元140將相似求職者的職涯軌跡回傳予此求職者,以此推薦該職務未來可能的發展。第3圖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媒合系統與求職者的對話框,本發明的媒合系統110可透過擬人式對話與求職者溝通。如第3圖所示,媒合系統110所提供給使用者裝置150的問答視窗,虛擬經紀人A先說明:「我需要收集你對未來工作機會的想法,先推薦幾種型態的公司給你參考,讓你從中選幾個喜歡的類型。」並在對話框裡列出幾個與求職者之前的工作經歷有關的公司類型。例如: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其為網路相關產業,公司地點在台北,規模是1200人以上;乙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其為通訊相關產業,公司地點在台北,規模是1200以上;丙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其為網路相關產業,公司地點在新竹,規模是1200以上。在第3圖的實施例中,求職者先勾選了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及丙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接著,經紀人A提問:「你的現職是產品企劃主管,我推薦一些職務是你未來可以考量的方向,你自己覺得呢?」,並在對話框裡列出幾種職務。例如:軟體專案主管、硬體專案主管、產品經理。在第3圖的實施例中,求職者勾選軟體專案主管及產品經理。據此,讓整個詢問過程有如真實獵才 顧問向求職者進行職涯發展的建議,可讓求職者更容易透露隱性的求職期望。
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依據求職者對於各職缺表示有興趣與否,分析求職者的一求職屬性,此求職屬性至少包括產業類型、工作地點、薪資、公司規模,據此再推薦更符合喜好的職缺予求職者。也就是說,求職者對於各職缺表示有興趣與否,例如:「感興趣」或「不喜歡」,是一種簡單的回饋方式,求職者回饋的次數愈多,媒合系統110收集到的資訊愈多。接著,本發明的媒合系統110對求職者的求職屬性進行偏好分析,重新推薦更適合的職缺。本發明所提出的媒合系統110,重視個人化的推薦,不同的求職者對於工作要求可能會有個人偏好,部分求職者在意工作地點、部分在意薪資,也有部分求職者注重工作環境、公司形象等。據此,即便是個人簡歷相似的兩位求職者,也可能因為上述的求職屬性不同,而獲得不同的職缺推薦內容。這樣的個人化推薦方式,有如真人的獵才顧問與求職者互動,逐漸了解求職者的需求,讓求職者產生信賴。
舉例來說,媒合系統110推薦A、B兩職缺,使用者對A職缺感興趣,而不喜歡B職缺,於是媒合系統110會再透過個人化的推薦方式取得與A職缺屬性相似的C職缺及D職缺,再經由比對求職條件,篩選出D職缺給求職者。當求職者反覆進行回饋,累積的數據愈多,便愈能智慧地反應求職者的需求。一旦使用者開始變更喜好,媒合系統110也會逐漸調整。也就是說,求職者每次表示感興趣與否,處 理單元120皆會重新分析求職屬性,利用最新的求職屬性推薦下一筆職務予求職者,以達到精準推薦結果。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媒合系統110所提出的虛擬經紀人概念,有如獵才顧問般利用一對一的方式,使求職者提供更多目標職缺所需要的人才資訊,且相對於真人獵才顧問,又可服務更多的求職者。此外,本發明所提出的媒合系統110,可作為求職者和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樑,媒合系統110所扮演的中介腳色,在媒合的過程中,不斷引導企業及求職者雙方更新求才、求職條件,包括一般而言不願意公開的薪資條件等。此外,本發明之媒合系統110所提出的虛擬經紀人概念,所執行的媒合過程,是以推薦職缺、推薦人才的方式與雙方溝通,因此,求職者不需要公開履歷,也不需要主動投遞履歷應徵,降低了主動應徵的氛圍,讓求職者們保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尤其針對資深工作者來說,更能降低對履歷資料隱私可能產生的疑慮。
本發明提供一種媒合系統及方法,作為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中介,漸進式地取得企業徵才的隱性條件及求職者的隱性要求,並加上整合職缺查詢、職涯適性發展規劃及個人化推薦等功能,達成企業職缺與求職者的精準媒合。此外,透過本發明所提出的的媒合系統,使用者在不公開履歷、不主動應徵的情況下,僅需針對推薦的職缺表達喜歡或不喜歡,本發明的媒合系統便可以依此媒合企業,讓企業主動向對於職缺有興趣的求職者提出面試邀約。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 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媒合系統,適用於複數個求職者和複數個企業各釋出的至少一職缺之間的媒合,該媒合系統包括:一處理單元,引導該複數個求職者填寫一個人簡歷及一工作喜好,收集該些個人簡歷及該些工作喜好,依據該些個人簡歷、該些工作喜好個別推薦該些職缺的條件要求相應於該些個人簡歷及符合該些工作喜好的至少一特定職缺予該些求職者,接著,若處理單元獲取該些求職者個別針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為有興趣的資訊,則該處理單元個別推薦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有興趣的至少一特定求職者予各該特定職缺分別所對應的一特定企業,當各該特定企業透過該媒合系統針對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出一履歷要求時,該處理單元通知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準備一完整履歷,該處理單元並徵求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同意,提供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該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媒合系統,更包括該處理單元探詢該特定企業的其他徵才條件,並根據該些其他徵才條件,引導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供相應於該些其他徵才條件的個人資訊予該特定企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媒合系統,更包括:一存儲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單元,該存儲單元用以儲 存該至少一求職者填寫的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該存儲單元亦用以儲存該複數個職缺個別的該條件要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媒合系統,更包括:一通訊單元,耦接至該處理單元,當一使用者裝置傳送該至少一求職者的填寫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予該媒合系統,該通訊單元接收該個人簡歷及該工作喜好,該處理單元更透過該通訊單元傳送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媒合系統,更包括該處理單元根據各該求職者的一現有職務,並根據該處理單元所收集到對應於該複數個求職者的該多份個人簡歷,找出與該現有職務具有相似工作性質的一相似求職者的一職涯軌跡,該處理單元並將各該職涯軌跡回傳予該求職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媒合系統,其中,該處理單元依據該求職者對於各該職缺表示有興趣與否,分析該求職者的一求職屬性,該求職屬性至少包括產業類型、工作地點、薪資、公司規模。
  7. 一種媒合方法,適用於媒合複數個求職者和複數個企業各釋出的至少一職缺,該媒合方法包括: 引導該複數個求職者填寫一個人簡歷及一工作喜好;收集該些個人簡歷及該些工作喜好;依據該些個人簡歷、該些工作喜好個別推薦該些職缺的條件要求相應於該些個人簡歷及符合該些工作喜好的至少一特定職缺予該些求職者;若獲取該些求職者個別針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為有興趣的資訊,則個別推薦對各該特定職缺表示有興趣的至少一特定求職者予各該特定職缺分別所對應的一特定企業;當各該特定企業針對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出一履歷要求時,通知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準備一完整履歷;以及徵求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同意,提供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的該完整履歷予對應的該特定企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媒合方法,更包括:探詢該特定企業的其他徵才條件,並根據該些其他徵才條件,引導該至少一特定求職者提供相應於該些其他徵才條件的個人資訊予該特定企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媒合方法,更包括:根據各該求職者的一現有職務,並根據所收集到對應於該複數個求職者的該多份個人簡歷,找出與該現有職務具有相似工作性質的一相似求職者的一職涯軌跡,將各該職涯軌跡回傳予該求職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媒合方法,更包括:依據該求職者對於各該職缺表示有興趣與否,分析該求職者的一求職屬性,該求職屬性至少包括產業類型、工作地點、薪資、公司規模。
TW105132606A 2016-10-07 2016-10-07 媒合系統及方法 TW201814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2606A TW201814637A (zh) 2016-10-07 2016-10-07 媒合系統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2606A TW201814637A (zh) 2016-10-07 2016-10-07 媒合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637A true TW201814637A (zh) 2018-04-16

Family

ID=62639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606A TW201814637A (zh) 2016-10-07 2016-10-07 媒合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146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7675A (zh) * 2019-01-31 2020-08-07 护仕康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双向即时互动媒合定位应用程序系统
TWI727476B (zh) * 2019-10-29 2021-05-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適性化職缺媒合系統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7675A (zh) * 2019-01-31 2020-08-07 护仕康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双向即时互动媒合定位应用程序系统
CN111507675B (zh) * 2019-01-31 2023-10-13 护仕康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双向即时互动媒合定位应用程序系统
TWI727476B (zh) * 2019-10-29 2021-05-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適性化職缺媒合系統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60250A1 (en) Predicting future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workers on crowdsourcing tasks and selecting repeated crowdsourcing workers
US840728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ally suggesting an application based on a collaboration session
US11087247B2 (en) Dynamic optimization for data quality control in crowd sourcing tasks to crowd labor
US20100262550A1 (en) Inter-corporate collaboration overlay solution for professional social networks
US9485280B2 (en) Proposal system access policy enforcement
JP2022510583A (ja) 多面的人材配分アドバイザ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0380516B1 (en) CRM including multi-thread messaging
US2015000621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nderstand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goals
Aiello et al. Social dominance and interpersonal power: Asymmetrical relationships within hierarchy‐enhancing and hierarchy‐attenuating work environments
Roe et al. Drivers and challeng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diffusion in smart stores: A field exploration
US11871338B2 (en) Distributed multi-access edge service delivery
US201703579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automated workforc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work intermediation platforms
US11188864B2 (en) Calculating an expertise score from aggregated employee data
KR102094161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지식거래 플랫폼 제공 시스템과 지식거래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Altin A taxonomy of hotel revenu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Gu Technology and disintermediation in online marketplaces
Brooks et al. Paradox and the negotiation of tensions in globally distributed work
Smith Straight to the top: CIO leadership in a mobile, social, and cloud-based world
TW201814637A (zh) 媒合系統及方法
US20130339102A1 (en) Proposal evaluation system
Ali Reciprocity or negoti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 power perspective
Lahiri et al.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for Data Science: Gaps in Current Practices
US11741211B2 (en) Human trust API in a data confidence fabric
US10872314B2 (en) Portable computerized interactive training profile
US20170142161A1 (en) Proposal system access policy enforc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