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4608A -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4608A
TW201814608A TW105132965A TW105132965A TW201814608A TW 201814608 A TW201814608 A TW 201814608A TW 105132965 A TW105132965 A TW 105132965A TW 105132965 A TW105132965 A TW 105132965A TW 201814608 A TW201814608 A TW 2018146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mote device
user device
application
serv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啟銘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物聯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2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1460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4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608A/zh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物聯系統包含連結於物聯網的遠端設備及使用者裝置。遠端設備包含第一處理器、記憶體及第一連線模組。使用者裝置包含第二處理器及第二連線模組。第一處理器執行作業系統以控制遠端設備的操作,而作業系統藉由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使用者裝置的資訊。記憶體儲存唯一識別碼。第二處理器用於執行應用程式。其中應用程式藉由第二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遠端設備的資訊。當使用者裝置取得唯一識別碼後,應用程式即具有遠端設備的遠端使用權。

Description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物聯(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統,尤其是指一種使用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Open API)的物聯系統。
現行的物聯網設計大多侷限在處理單一系統問題,甚少有完整的系統架構與可行的運作方式,而這情況往往使物聯硬體設備製造廠及相關的軟體開發商必須需要花費極大的心力,才能建置好符合其需求的物聯系統。此外,目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使用了不統一的通信協議,而導致很多不同品牌的設備之間無法互通。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物聯系統,其遠端設備與使用者裝置使用了可以互通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而有助於物聯系統的建構。
本發明一實施例揭露了一種物聯系統,其包含遠端設備以及使用者裝置。上述的遠端設備連結於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並包含第一處理器、記憶體以及第一連線模組。物聯網的概念主要是將物品透過有線或無線的通訊技術與網際網路做連接,提供智慧化的資訊管理及分享。物聯網的基礎架構主要分三層,其中,底層為「感知層」,是透過各種具有感知功能的電子元件獲取各項資訊;頂層為「應用層」,為物聯網的各項領域應用平台,如:環境監測、智慧醫療等至雲端運算平台;中間層為「網路層」,是透過各種有線/無線傳輸媒介連結「感知層」及「應用層」的各種設備。上述的第一處理器用於執行一作業系統以控制遠端設備的操作,而作業系統藉由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其他裝置的資訊。上述的記憶體耦接於第一處理器,用以儲存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Unique Identifier;UID)。上述的第一連線模組耦接於第一處理器,用以連線至物聯網。上述的使用者裝置連結於物聯網,並包含第二處理器以及第二連線模組。上述的第二處理器用於執行應用程式,其中應用程式藉由第二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遠端設備的資訊。上述的第二連線模組耦接於第二處理器,用以透過物聯網與遠端設備連線。其中當使用者裝置取得儲存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後,應用程式即具有遠端設備的遠端使用權。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揭露了一種物聯系統的建立連線之方法,用於一伺服器。上述方法包含:伺服器接收一使用者裝置對於一遠端設備的連線要求;伺服器判斷連線要求中是否包含遠端設備的一唯一識別碼;當連線要求不包含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時,伺服器則拒絕使用者裝置對於遠端設備的連線要求;以及當連線要求包含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時,伺服器根據使用者裝置所提供的唯一識別碼,提供使用者裝置對應於唯一識別碼之遠端設備的位置資訊,並另外提供使用者裝置的位置資訊給遠端設備,以使使用者裝置與遠端設備根據彼此的位置資訊進行點對點連線。
因本發明實施例之物聯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可為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Open API),且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可互相溝通,而讓不同軟硬體廠商得以輕易地設計、製造出跨越品牌及通訊協定的應用程式或硬體,使各家的軟硬體得以相互溝通。此外,因當使用者裝置取得儲存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後,應用程式即具有遠端設備的遠端使用權,故設定即使用上更為方便。
為提供完整的物聯開發服務,並協助企業縮短物聯產品的開發時程,本發明提供一種物聯網開發平台,以整合設備智慧化過程中所需元素,並提供適用於各種作業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而讓裝置得以跨越品牌及通訊協定相互溝通。上述的物聯網開發平台讓零售商、系統整合商、消費型產品製造商及服務提供商得以簡易而快速地開發物聯網裝置,並快速地建立專屬智能產品的市場生態,並協助企業加快產品上市速度及開發物聯網相關應用。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及其與遠端設備200、使用者裝置300、硬體開發商400及軟體開發商500之間的架構圖。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包含多種模組,以協助硬體開發商400與軟體開發商500得以依循相同的物聯架構及通訊協定,來設計、開發及整合遠端設備200之硬體以及使用者裝置300所使用的應用程式。舉例來說,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提供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以協助軟體開發商500快速而方便地撰寫出符合市場上多項物聯設備或功能所需的應用程式。又例如,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提供相關的硬體規格及模組,而使各硬體開發商400得以據此生產出能彼此互通的物聯裝置。須瞭解地,雖然第1圖中遠端設備200、使用者裝置300、硬體開發商400及軟體開發商500所繪示的數目分別為一個,但物聯網開發平台100是可支援多個遠端設備200、多個使用者裝置300、多家硬體開發商400及多家軟體開發商500,第1圖中所繪示的遠端設備200、使用者裝置300、硬體開發商400及軟體開發商500僅是示意地做為代表。
在本實施例中,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包含應用程式介面(API)接口模組110、連線模組120及配對模組130。API接口模組110用以提供遠端設備200及使用者裝置300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之函式庫,以使各遠端設備200及各使用者裝置300之間得以解讀彼此的資訊。連線模組120提供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彼此之連線資訊(如:連線方式、設定、架構及/或協定)。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藉由連線模組120可使得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可以不藉由第三方而直接地進行點對點(Peer-to-Peer;P2P)連線;而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則是藉由連線模組120及第三方的中繼站(relay),建立起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的連線。配對模組130主要記錄每一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為何,以供硬體開發商400及軟體開發商500能夠依循所適用的應用程式介面,而開發出相對應的遠端設備200之硬體或使用者裝置300之應用軟體。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硬體開發商400藉由物聯網開發平台100所設計製造的每一遠端設備200都會分配到一個唯一識別碼(Unique Identifier;UID),其中不同的遠端設備200所分配到的唯一識別碼會彼此不同,因此可依據唯一識別碼來分辨各遠端設備200,並分別地對各遠端設備200進行控制與使用。上述的唯一識別碼可在遠端設備200出廠前由硬體開發商400燒錄在遠端設備200之中,或是當使用者購買後透過系統登入至特定的伺服器以索取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再將所索取到的唯一識別碼儲存至遠端設備200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如:快閃記憶體、EPROM)。唯一識別碼的型態可為各種英文字母、數字及/或各類符號所組成的字串,其長度可介於數十至數百個位元組之間。而須特別說明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各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並非其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 address),換言之各遠端設備200同時擁有其唯一識別碼及其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且其唯一識別碼及其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的功用並不相同。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裝置300取得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後,使用者裝置300的應用程式即具有此一遠端設備200的遠端使用權,而得以遠端地對遠端設備200進行設定或遙控。使用者裝置300取得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之方式,舉例來說,可以是使用者裝置300藉由掃描二維條碼(例如條形條碼或QR code)的方式取得、透過近場通訊(NFC)的感應方式取得或人工輸入...等方式取得。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物聯系統10之架構圖。物聯系統10係藉由上述的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建置完成。物聯系統10包含了遠端設備200以及使用者裝置300。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物聯系統的建立連線之方法,當伺服器30接收到使用者裝置300對於遠端設備200的連線要求後,伺服器30會判斷上述的連線要求中是否包含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倘若上述的連線要求不包含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伺服器30則會拒絕使用者裝置300對於遠端設備200的連線要求。反之,倘若上述的連線要求包含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伺服器30則會根據使用者裝置300所提供的唯一識別碼,提供使用者裝置300對應於唯一識別碼222之遠端設備200的位置資訊,並另外提供使用者裝置300的位置資訊給遠端設備200,以使使用者裝置300與遠端設備200得以根據彼此的位置資訊進行點對點連線,或是得以透過第三方的中繼站並根據彼此的位置資訊進行連線。
請再參考第1圖,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另包含錄影模組140。錄影模組140用以配置給具有攝影鏡頭的遠端設備200。當遠端設備200具有攝影鏡頭時,錄影模組140可協助遠端設備200進行影像錄製。使用者裝置300亦可進一步透過軟體開發商500所開發之應用程式來接收並播放錄影模組140所錄製的影像,更甚者亦可透過上述的應用程式以遠端控制的方式控制錄影模組140進行影像的錄製。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另包含推播模組150,用以提供不同使用者裝置300可以即時地接收來自不同來源的訊息,而訊息推播方式可有以下兩種:(1) 推播模組150配置於遠端設備200,而遠端設備200可透過所配置的推播模組150發出推播或警告訊息給使用者裝置300;以及(2)推播模組150配置於硬體開發商或是軟體開發商的伺服器,而伺服器可透過所配置的推播模組150發出推播或警告訊息給使用者裝置300。其中,伺服器所推播的訊息可來自遠端設備200或是由伺服器本身產生,而經過推播後的訊息可顯示在使用者裝置300的螢幕330上。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另包含更新模組160,用以供遠端設備200的韌體更新服務及/或使用者裝置300之應用程式的軟體版本更新。此外,更新模組160還可用以記錄每一遠端設備200的韌體及每一使用者裝置300之應用程式的軟體版本的更新狀況,以確保各遠端設備200及使用者裝置300的服務及應用都是在最新的更新狀態下,而可順暢地操作、使用。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更新模組160可配置於遠端設備200,而遠端設備200可藉由所配置的更新模組160連接至物聯網上的一伺服器,以從伺服器下載並更新遠端設備200之韌體。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更新模組160可配置於使用者裝置300,而使用者裝置300可藉由所配置的更新模組160連接至物聯網上的伺服器,以從伺服器下載並更新使用者裝置300的應用程式之版本。其中,上述的使用者裝置300的應用程式係由軟體開發商500所開發完成,並使用了物聯網開發平台100所提供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提供適用於各種作業系統的應用程式介面,而讓裝置得以跨越品牌及通訊協定相互溝通。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另包含資料蒐集模組170,用以蒐集遠端設備200所在環境的資訊及/或蒐集遠端設備200設定上的改變之資訊。資料蒐集模組170可配置於遠端設備200,用以蒐集遠端設備200所在環境的資訊(如:溫度、亮度、濃煙密度…等)。資料蒐集模組170亦可配置於使用者裝置300,用以當使用者裝置300遠端變更遠端設備200之設定時,蒐集遠端設備200之設定上變更的資訊。
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另包含資料分析模組180及邏輯處理模組190。資料分析模組180用以依據上述資料蒐集模組170所蒐集的資訊,以決定自動化策略(例如:冷氣機的開啟時間與溫度設定、咖啡機的沖泡時間與沖泡方式、攝影機偵測到移動影像時的處理方式…等)。邏輯處理模組190則用以依據資料分析模組180所決定的自動化策略,控制遠端設備200操作(例如:冷氣機依據所決定的開啟時間及溫度設定運作、咖啡機依據所決定的沖泡時間與沖泡方式進行咖啡的沖泡、攝影機依據所決定的處理方式進行訊息的回報…等)。
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藉由不同的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Open API)與不同的第三方服務對接,或進行對應於該開放應用程式介面的功能執行,使客戶擁有更多元的商業服務模式,而物聯網開發平台100現階段可提供包含影像傳輸、雲端錄影、資料蒐集及分析、遠端控制及管理硬體裝置、訊息推播等十多種功能模組,也就是說,與同一第三方服務對接時,可能會因為要執行不同功能而使用多個不同的開放應用程式介面,且也可能為了與多個不同的第三方服務對接而使用多個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故可依照不同市場及客戶需求,彈性選擇方案組合,包括多功能的網路攝影機、智慧家電、消費性電子產品、穿戴裝置、網路儲存裝置及機上盒等。
舉例來說,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可支援控制家庭自動化系統及其他智能設備如空調、可視門鈴、環境監控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多媒體影音系統以及個人雲端儲存系統,同時還透過物聯網開發平台100之資料蒐集模組170及資料分析模組180產生數據,來協助企業創造更多商業價值,是一種多對接對象及多功能執行的使用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透過物聯網開發平台100對應不同功能來使用多個開放應用程式介面,除了可整合所有聯網設備至單一應用程式(APP)外,更可以讓各遠端設備200及使用者裝置300之間彼此進行互動。
請再參考第2圖,遠端設備200及使用者裝置300連結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20,而物聯網20可包含各式的無線網路及/或有線網路(如:光纖、藍芽、LTE、ZigBee…等)。物聯網20的概念主要是將物品透過有線或無線的通訊技術與網際網路做連接,提供智慧化的資訊管理及分享。物聯網的基礎架構主要分三層,其中,底層為「感知層」,是透過各種具有感知功能的電子元件獲取各項資訊;頂層為「應用層」,為物聯網的各項領域應用平台,如:環境監測、智慧醫療等至雲端運算平台;中間層為「網路層」,是透過各種有線/無線傳輸媒介連結「感知層」及「應用層」的各種設備。遠端設備200包含第一處理器210、記憶體220以及第一連線模組120A,而使用者裝置300包含第二處理器310以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第一連線模組120A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的功能與上述的連線模組120類似,第一連線模組120A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提供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彼此之連線資訊(如:連線方式、設定、架構及/或協定)。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藉由第一連線模組120A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可使得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可以不藉由第三方而直接地進行點對點連線;而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則是藉由第一連線模組120A、第二連線模組120B及第三方的中繼站,建立起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的連線。第一處理器210用於執行作業系統212以控制遠端設備200的操作,而作業系統212係藉由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解讀來自其他裝置(如:使用者裝置300)的資訊,而上述的其他裝置舉例來說可以是使用者裝置300、連接於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的閘道器(gateway)或中繼站、其他的遠端設備200、遠端儲存裝置或是遠端監控裝置…等。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是對應於唯一識別碼222而被儲存於伺服器30中,如此伺服器30即可根據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得知據遠端設備200的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為何。此外,上述的作業系統212可以但不限於是Linux、RTOS、Windows、Android、iOS等各式作業系統。記憶體220耦接於第一處理器210,用以儲存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Unique Identifier;UID)222。而如上所述,唯一識別碼222可在遠端設備200出廠前由硬體開發商燒錄在遠端設備200之中,或是當使用者購買後透過系統登入至特定的伺服器以索取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再將所索取到的唯一識別碼222儲存至記憶體220。記憶體220可以是快閃記憶體、可擦拭可規劃式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等非揮發性記憶體,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唯一識別碼222的型態可為各種英文字母、數字及/或各類符號所組成的字串,其長度可介於數十至數百個位元組之間。第一連線模組120A耦接於第一處理器210,用以連線至物聯網20;而第二連線模組120B則耦接於第二處理器310,用以透過物聯網20與遠端設備200連線。第一連線模組120A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為可對外連線之網路通訊模組,可為無線網路卡、有線網路卡、藍芽、ZigBee介面…等,其可以接收並傳送符合特定通訊協定的訊號及資料,並將所接收到的訊號及資料傳遞給處理器(如:第一處理器210或第二處理器220)做進一步的處理。遠端設備200與物聯網20之間的訊號及資料傳遞即是透過第一連線模組120A進行的,而使用者裝置300與物聯網20之間的訊號及資料傳遞則是透過第二連線模組120B進行的。第二處理器310可執行應用程式312,而應用程式312可藉由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解讀來自遠端設備200的資訊。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係藉由相同的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開發而成,而讓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得以跨越品牌及通訊協定相互溝通。此外,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可為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Open API),而讓不同軟硬體廠商得以輕易地設計、製造出跨越品牌及通訊協定的應用程式或硬體,而使各家的軟硬體得以相互溝通。
為方便使用者遠端地使用遠端設備200,唯一識別碼222在物聯系統10中係被設計成當使用者裝置300取得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後,應用程式312即具有遠端設備200的遠端使用權。如此,即可大幅地簡化遠端設備200的設定,讓一般消費者也能自行完成遠端設備200的安裝並使用遠端設備200的功能。此外,使用者裝置300取得遠端設備200之唯一識別碼222的方式可透過使用裝置的輸入介面340手動輸入,或藉由掃描QR碼或條碼的方式輸入,或是藉由近場通訊(NFC)感應方式取得,其中輸入介面340可以但不限於是觸控螢幕、實體鍵盤、語音輸入介面、滑鼠、搖桿、按鈕、方向鍵、掃描器、相機。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裝置300取得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後,使用者裝置300的應用程式312即可透過第二連線模組120B及第一連線模組120A,以點對點(Peer-to-Peer;P2P)的方式使用遠端設備200。更進一步地來說,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300可透過第二連線模組120B而以所取得的遠端設備200之唯一識別碼222向伺服器30要求與遠端設備200進行點對點連線。當伺服器30接收到使用者裝置300要與遠端設備200進行點對點連線之要求時,伺服器30根據唯一識別碼222提供使用者裝置300對應於唯一識別碼222之遠端設備200的位置資訊,並另外提供使用者裝置300的位置資訊給遠端設備200,以使得使用者裝置300與遠端設備200可根據彼此的位置資訊進行點對點連線。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伺服器30可包含第三連線模組120C,用以建立伺服器30與遠端設備200及使用者裝置300之間的連線。更進一步的來說,透過第三連線模組120C及第一連線模組120A,伺服器30與遠端設備200之間的連線得以被建立;而透過第三連線模組120C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伺服器3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的連線得以被建立。此外,當伺服器30完成協助建立使用者裝置300與遠端設備200的點對點連線後,伺服器30的第三連線模組120C即可切斷本身與第一連線模組120A之間的連結以及與第二連線模組120B之間的連結。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伺服器30可包含配對模組130,配對模組130用以記錄各遠端設備200之作業系統212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如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並用以記錄各使用者裝置300之應用程式312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如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藉此,以供硬體開發商400及軟體開發商500能夠依循所適用的應用程式介面,而開發、更新相對應的遠端設備200之硬體或使用者裝置300之應用軟體312。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伺服器30可儲存多種遠端設備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而透過配對模組130,伺服器30可協助使用者裝置300從中選擇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並自伺服器30下載所選擇的應用程式介面使用。詳言之,由於遠端設備種類眾多,其調用的應用程式介面也會不同,而透過伺服器30的配對模組130之協助,使用者裝置300於安裝應用程式312時可不需下載全部的應用程式介面,而是在得知遠端設備200所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時,再向伺服器30要求而選擇性地僅下載所需之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伺服器30於協助建立使用者裝置300與遠端設備200之間的連線時,配對模組130就會通知使用者裝置300對象的遠端設備200所使用之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為何,並提供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的資訊給使用者裝置300,而使得使用者裝置300可選擇性地自伺服器30下載所需的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當然,倘若使用者裝置300早已下載了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則無須再重新下載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 此外,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300則具有得知遠端設備200所使用的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為何的功能。詳言之,當使用者裝置300與遠端設備200連線時,遠端設備200可以直接告訴使用者裝置300其使用的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為何,之後使用者裝置300可向伺服器30要求下載對應的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其中,如上所述,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可互相溝通,且對應於不同的功能組合,遠端設備200可以使用複數個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而使用者裝置300可以根據欲使用之功能來選擇下載對應之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換言之,遠端設備200的作業系統212可藉由多個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解讀來自多個其他裝置的資訊及/或執行多個功能,而使用者裝置300的應用程式312可藉由多個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解讀來自多個遠端設備200的資訊及/或執行多個功能。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伺服器30可另包含推播模組150A,推播模組150A用以將訊息透過物聯網20發送至使用者裝置300。例如,當有新版本的應用程式312可供下載時,伺服器30即可透過推播模組150A通知使用者裝置300有新版本的應用程式312可下載,而推播的訊息可顯示在使用者裝置300的螢幕330上。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伺服器30可另包含帳秘管理模組32,用以建立並管理各使用者的帳號及密碼,並用以登錄每個帳號下所對應的一個至多個正在使用的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使用者可透過應用程式312登入到帳秘管理模組32所管理的帳號,以設定所使用的各遠端設備200之間的互動模式。此外,透過帳秘管理模組32,使用者可使用不同的使用者裝置300登入到伺服器30,以管理連結於該帳號下的所有遠端設備200。例如,使用者可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桌上型電腦,在不同平台上,對其帳號下的所有遠端設備200進行管理與使用。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遠端設備200可另包含錄影模組140,用以拍攝某一場景以取得該場景的影像,而當使用者裝置300取得遠端設備200的唯一識別碼222後,使用者裝置300的應用程式312即可透過第一連線模組120A及第二連線模組120B,自遠端設備200取得遠端設備200所產生的影像。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及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為串流應用程式介面(Streaming API),而作為傳遞影音資料之接口,而此接口具備一特徵即負責傳遞影像資料,並可自行進行編碼及解碼來呈現影音內容。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遠端設備200可另包含推播模組150B,用以將訊息透過物聯網發20送至使用者裝置300。舉例來說,當使用者的家宅遇到非法入侵時,也將觸發遠端設備200的錄影模組140進行錄影及擷取入侵者畫面,並透過推播模組150B將事件以推播訊息的方式傳送至使用者裝置300,而推播的訊息可顯示在使用者裝置300的螢幕330上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遠端設備200可另包含更新模組160B,用以透過物聯網20連結至伺服器30,以從伺服器30下載並更新遠端設備200之韌體。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300可另包含更新模組160A,用以透過物聯網20連結至伺服器30,以從伺服器30下載並更新應用程式312之版本。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300可另包含資料蒐集模組170,用以蒐集遠端設備200的設定上的改變之資訊及/或接收以蒐集遠端設備200所在環境的資訊(如:溫度、亮度、濃煙密度…等)。在此實施例中,資料蒐集模組170係配置於使用者裝置300,而當使用者裝置300遠端變更遠端設備200之設定時,資料蒐集模組170即可蒐集遠端設備200之設定上變更的資訊。此外,蒐集模組170亦可配置於遠端設備200,用以蒐集遠端設備200所在環境的資訊,再將所蒐集到的環境資訊傳送至使用者裝置300。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300可另包含資料分析模組180,而遠端設備200可另包含邏輯處理模組190。其中,資料分析模組180用以依據資料蒐集模組170所蒐集的資訊,以決定自動化策略(例如:冷氣機的開啟時間與溫度設定、咖啡機的沖泡時間與沖泡方式、攝影機偵測到移動影像時的處理方式…等)。自動化策略會被傳送至邏輯處理模組190,以使邏輯處理模組190依據資料分析模組180所決定的自動化策略,控制遠端設備200操作(例如:冷氣機依據所決定的開啟時間及溫度設定運作、咖啡機依據所決定的沖泡時間與沖泡方式進行咖啡的沖泡、攝影機依據所決定的處理方式進行訊息的回報…等)。
對於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的資料傳遞有高度準確性要求之系統而言,其中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及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可為套接字應用程式介面(Socket API)。套接字應用程式介面具備一特徵即當使用者裝置300或是遠端設備200之間要相互連繫時觸發,其並可提供點對點連線或代轉服務,並具備會驗證每一傳遞封包資訊之特徵,以確保所傳遞的封包之資料完整性。另外可瞭解地,上述串流應用程式介面(Streaming API)對於封包資訊準確度的要求較套接字應用程式介面(Socket API)來的低,但也因此串流應用程式介面再處理封包時的效率可較套接字應用程式介面(Socket API)的效率高。
對於一些老舊設備來說,第一應用程式介面214及第二應用程式介面314可為虛擬私有網路應用程式介面(VPN API),如此即可在不變動原始架構下,啟動隧道服務,以使遠端設備200與使用者裝置300之間可相互傳遞資料。
所開發。
綜上所述,因本發明實施例之物聯系統中的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可為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Open API),而讓不同軟硬體廠商得以輕易地設計、製造出跨越品牌及通訊協定的應用程式或硬體,使各家的軟硬體得以相互溝通。此外,因當使用者裝置取得儲存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後,應用程式即具有遠端設備的遠端使用權,故設定即使用上更為方便。
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與第二應用程式介面可藉由相同的軟體開發套件(SDK)開發,故有助於物聯裝備製造廠所生產的設備與軟體開發商所撰寫的應用程式之間的整合,並有助於各品牌設備之間的互通。此外,因當使用者裝置取得儲存遠端設備的唯一識別碼後,應用程式即具有遠端設備的遠端使用權,故設定即使用上更為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物聯系統
20‧‧‧物聯網
30‧‧‧伺服器
32‧‧‧帳秘管理模組
100‧‧‧物聯網開發平台
110‧‧‧API接口模組
120‧‧‧連線模組
120A‧‧‧第一連線模組
120B‧‧‧第二連線模組
120C‧‧‧第三連線模組
130‧‧‧配對模組
140‧‧‧錄影模組
150、150A、150B‧‧‧推播模組
160、160A、160B‧‧‧更新模組
170‧‧‧資料蒐集模組
180‧‧‧資料分析模組
190‧‧‧邏輯處理模組
200‧‧‧遠端設備
210‧‧‧第一處理器
212‧‧‧作業系統
214‧‧‧第一應用程式介面
220‧‧‧記憶體
222‧‧‧唯一識別碼
300‧‧‧使用者裝置
310‧‧‧第二處理器
312‧‧‧應用程式
314‧‧‧第二應用程式介面
330‧‧‧螢幕
340‧‧‧輸入介面
400‧‧‧硬體開發商
500‧‧‧軟體開發商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物聯網開發平台及其與遠端設備、使用者裝置硬體開發商及軟體開發商之間的架構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物聯系統之架構圖。

Claims (23)

  1. 一種物聯系統,包含: 一遠端設備,連結於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並包含: 一第一處理器,用於執行一作業系統以控制該遠端設備的操作,而該作業系統藉由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解讀來自其他裝置的資訊; 一記憶體,耦接於該第一處理器,用以儲存該遠端設備的一唯一識別碼(Unique Identifier;UID);及 一第一連線模組,耦接於該第一處理器,用以連線至該物聯網;以及 一使用者裝置,連結於該物聯網,並包含: 一第二處理器,用於執行一應用程式,其中該應用程式藉由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該遠端設備的資訊;及 一第二連線模組,耦接於該第二處理器,用以透過該物聯網與該遠端設備連線; 其中當該使用者裝置取得該唯一識別碼後,該應用程式即具有該遠端設備的遠端使用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另包含一伺服器,連結於該物聯網,其中該使用者裝置透過該第二連線模組以該唯一識別碼向該伺服器要求與該遠端設備進行點對點連線,而當該伺服器接收到該使用者裝置與該遠端設備進行點對點連線之要求時,該伺服器根據該唯一識別碼提供該使用者裝置對應於該唯一識別碼之該遠端設備的位置資訊,並另外提供該使用者裝置的位置資訊給該遠端設備,以使該使用者裝置與該遠端設備根據彼此的位置資訊進行點對點連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伺服器包含一配對模組,用以記錄該遠端設備之作業系統所使用的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並用以記錄該使用者裝置之應用程式所使用的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透過該配對模組自該伺服器選擇性地下載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伺服器包含一推播模組,用以接收該遠端設備的一訊息,並透過該物聯網將該訊息發送至該使用者裝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另包含一伺服器,連結於該物聯網,其中該使用者裝置自該伺服器選擇性地下載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遠端設備另包含一推播模組,用以將一訊息透過該物聯網發送至該使用者裝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遠端設備另包含一更新模組,用以透過該物聯網連結至一伺服器,以更新該遠端設備之韌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另包含一更新模組,用以透過該物聯網連結至一伺服器,以更新該應用程式之版本。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另包含一資料蒐集模組,用以蒐集該遠端設備所在環境的資訊及/或蒐集該遠端設備的設定上的改變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另包含一資料分析模組,用以依據該資料蒐集模組所蒐集的資訊,以決定一自動化策略;而該遠端設備包含一邏輯處理模組,用以依據該自動化策略使該遠端設備進行操作。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遠端設備另包含一錄影模組,用以拍攝一場景以取得該場景的影像,而當該使用者裝置取得該唯一識別碼後,該應用程式透過該第一連線模組及該第二連線模組,自該遠端設備取得該場景的影像。
  13. 如請求項1或12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及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為串流應用程式介面(Streaming API)。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及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為套接字應用程式介面(Socket API)。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及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為虛擬私有網路應用程式介面(VPN API)。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與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係藉由相同的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所開發。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遠端設備的該作業系統藉由多個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多個其他裝置的資訊及/或執行多個功能。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聯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的該應用程式藉由多個第二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多個遠端設備的資訊及/或執行多個功能。
  19. 一種物聯系統的建立連線之方法,係用於一伺服器,該方法包含: 該伺服器接收一使用者裝置對於一遠端設備的連線要求; 該伺服器判斷該連線要求中是否包含該遠端設備的一唯一識別碼; 當該連線要求不包含該遠端設備的該唯一識別碼時,該伺服器則拒絕該使用者裝置對於該遠端設備的連線要求;以及 當該連線要求包含該遠端設備的該唯一識別碼時,該伺服器根據該使用者裝置所提供的該唯一識別碼,提供該使用者裝置對應於該唯一識別碼之該遠端設備的位置資訊,並另外提供該使用者裝置的位置資訊給該遠端設備,以使該使用者裝置與該遠端設備根據彼此的位置資訊進行點對點連線。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伺服器包含一配對模組,用以記錄該遠端設備之一作業系統所使用的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並用以記錄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應用程式所使用的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該作業系統藉由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該使用者裝置的資訊,而該應用程式藉由該至少一第二應用程式介面解讀來自該遠端設備的資訊。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應用程式介面是對應於該唯一識別碼而被儲存於該伺服器中。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伺服器另包含一連線模組,用以建立該伺服器與該遠端設備及該使用者裝置之間的連線。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該伺服器判斷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應用程式是否包含一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若該伺服器判斷出該應用程式不包含該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則該伺服器提供該對應的應用程式介面,以供該使用者裝置的該應用程式下載使用。
TW105132965A 2016-10-13 2016-10-13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TW201814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2965A TW201814608A (zh) 2016-10-13 2016-10-13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2965A TW201814608A (zh) 2016-10-13 2016-10-13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608A true TW201814608A (zh) 2018-04-16

Family

ID=6263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965A TW201814608A (zh) 2016-10-13 2016-10-13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146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8840B (zh) * 2021-01-11 2021-12-01 禾聯碩股份有限公司 物聯網之空間轉換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TWI764183B (zh) * 2020-06-24 2022-05-11 裕晶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物聯網開發系統以及應用於該智慧物聯網開發系統的穿戴設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183B (zh) * 2020-06-24 2022-05-11 裕晶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物聯網開發系統以及應用於該智慧物聯網開發系統的穿戴設備
TWI748840B (zh) * 2021-01-11 2021-12-01 禾聯碩股份有限公司 物聯網之空間轉換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7760B2 (en) Method of sharing contents by using personal clou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ersonal clou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1417925B (zh) 用于装置设计的代码模块选择
RU2564627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ью между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KR101850879B1 (ko) 서비스 인에이블러 기능
KR101814600B1 (ko) 통신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US10454994B2 (en) Mapping an action to a specified device within a domain
EP267775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eamless playback of content
US20180310149A1 (en) Clou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device configuration methods thereof
TWI590072B (zh) 雲端管理系統及其裝置管理方法
CN103019180B (zh) 电子设备间互联与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282966A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gateway device, and program
US11019109B2 (en) Delivery of non-multimedia content via a standardized network architecture
JP2018092565A (ja) クラウド中継装置、クラウド接続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814608A (zh) 物聯系統及其建立連線之方法
KR101523142B1 (ko) 감시 카메라를 사용하여 홈 시큐리티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OSGi 기반의 서버 및 홈 시큐리티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KR20180054157A (ko) 신규 사물인터넷(IOT, Internet Of Things) 단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TW201006191A (en) UPnP/DLNA device support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KR20140017427A (ko) 장치의 초기 구성 방법 및 초기 구성 기능을 구비한 장치
TWI557643B (zh) 自動化程式下載系統與方法
Van Seghbroeck et al. WS-Gesture, a gesture-based state-aware control framework
JP2015032148A (ja) 電子機器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6259919B2 (ja) サーバとセキュアエレメント間の通信方法
KR101532263B1 (ko) 프런트 엔드 어플리케이션 라이브러리를 이용한 클라우드 스토리지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709820B1 (ko) 리모콘으로 동작하는 구분된 컴퓨터 시스템을 통해 컴퓨터 시스템에서 실행되는 호스트 어플리케이션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586720B1 (ko) 클라우드 스토리지 표준 관리를 위한 프런트-엔드 어플리케이션 라이브러리 설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