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0068A - 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 Google Patents

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0068A
TW201810068A TW106108585A TW106108585A TW201810068A TW 201810068 A TW201810068 A TW 201810068A TW 106108585 A TW106108585 A TW 106108585A TW 106108585 A TW106108585 A TW 106108585A TW 201810068 A TW201810068 A TW 2018100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code
wearable device
smart
smart wearable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5301B (zh
Inventor
黃冕
王曉晨
孫元博
孟飛
李小峰
Original Assignee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0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5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53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18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one-dimensional coding
    • G06K19/06028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one-dimensional coding using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31D b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7Graphical id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所述方法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接收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利用本發明實施例,可以實現智慧終端與智慧穿戴設備安全的配對。

Description

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本發明涉及智慧穿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智慧穿戴設備一般需要與智慧終端相連。為了建立連接,首先要完成配對。特別是目前智慧終端可以安裝各種應用程式的情況,為了實現應用程式的相應功能,這些應用程式一般調用智慧終端的無線模組,完成與智慧穿戴設備的連接。
現有技術中以智慧手環為例,智慧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可以透過藍牙與該智慧手環配對。具體的,一般是智慧手機(作為主設備)發出藍牙廣播信號,接收到廣播信號的智慧手環(作為從設備)發送回應至智慧手機,進而智慧手機與回應的智慧手環配對並建立連接。
目前智慧終端上的應用程式對安全連接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涉及個人資訊、支付之類的應用程式,需要在較為安全的環境下實現功能。上述現有技術中,可以回應智慧手機的智慧手環可能不止一個,如果不對需要連接的 手環進行甄別,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以實現智慧終端與智慧穿戴設備安全的配對。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接收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所述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安裝的應用程式中預設有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並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並顯示金鑰索引;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 應;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所述智慧終端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包括: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所述智慧終端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包括: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所述智慧終端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 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所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系統,包括:智慧穿戴設備,用於顯示標識碼;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智慧終端,用於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接收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系統,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預設有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並用於顯示標識碼和金鑰索引;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與所述智慧終端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所述智慧終端,預設有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還用於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 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一種智慧終端,包括:掃描單元,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廣播單元,用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監聽單元,用於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提取單元,用於當所述監聽單元接收到所述回應後,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單元,用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配對單元,如果比對單元的比對結果一致,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一種智慧終端,包括:掃描單元,用於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廣播單元,用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監聽單元,用於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提取單元,用於當所述監聽單元接收到所述回應後,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單元,用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配對單元,如果比對單元的比對結果一致,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通信單元,用於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由以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見,所述智慧終端可以掃描得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的標識碼,還可以從接收的回應中提取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的標識碼。進而,所述智慧終端可以比較這兩個標識碼,如果一致,則可以確認當前將要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與掃描的智慧穿戴設備相同,即是要連接的智慧穿戴設備,從而可以完成配對。透過上述實施例,可以避免將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不是真正要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的問題,從而可以保證配對的安全。
S110~S160‧‧‧步驟
S210~S270‧‧‧步驟
31‧‧‧掃描單元
32‧‧‧廣播單元
33‧‧‧監聽單元
34‧‧‧提取單元
35‧‧‧比對單元
36‧‧‧配對單元
41‧‧‧掃描單元
42‧‧‧廣播單元
43‧‧‧監聽單元
44‧‧‧提取單元
45‧‧‧比對單元
46‧‧‧配對單元
47‧‧‧通信單元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圖1為本發明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一種智慧終端實施例的模組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智慧終端實施例的模組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
S110: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
所述標識碼可以用於標識示所述智慧穿戴設備。
智慧穿戴設備可以儲存有標識碼。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可以顯示該儲存的標識碼。此外,智慧穿戴設備也可以是動態產生標識碼。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可以顯示該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所述標識碼可以是條碼,二維碼等。
S120: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
所述智慧終端可以安裝有實現特定功能的應用程式。 所述應用程式可以透過連接的智慧穿戴設備實現特定功能。所述應用程式要連接所述智慧穿戴設備實現特定功能,一般需要與該智慧穿戴設備完成配對,進而建立連接。
所述智慧終端可以具有攝像頭。所述應用程式可以調用所安裝於的智慧終端的攝像頭模組,實現對所述標識碼的掃描。
S130: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
所述智慧終端可以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以尋找將要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
S140: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
所述標識碼可以置於所述回應消息的自定義字段中。該自定義字段的位置、長度可以由所述智慧穿戴設備與所述智慧終端上安裝的應用程式預先協商而定。
S130、S140以藍牙技術的一種實現為例,過程如下:首先,主設備(master,即發起配對的設備,例如為手機)會發出廣播信號以尋呼(page)從設備(slave,接收配對的設備,這裡例如為藍牙耳機)。具體的,主設備可以以跳頻方式尋呼從設備;從設備會以固定間隔掃描(scan)外部尋呼,即page scan。當從設備掃描到外部尋呼時,可以返回一個回應(response)以回應該尋呼。這 樣,兩個設備可以進一步進行配對操作。
S150:所述智慧終端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
所述智慧終端可以接收所述回應,並可以按照所述預先協商的位置從所述回應中提取所述標識碼。
S160: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所述智慧終端可以經S120掃描得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的標識碼,還可以經S150從接收的回應中提取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的標識碼。進而,所述智慧終端可以比較這兩個標識碼,如果一致,則可以確認當前將要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與掃描的智慧穿戴設備相同,即是要連接的智慧穿戴設備,從而可以完成配對。透過上述實施例,可以避免將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不是真正要配對的智慧穿戴設備的問題,從而可以保證配對的安全。
智慧穿戴設備透過藍牙等無線連接方式連接智慧終端,藍牙之類的無線連接方式本身的加密方式很脆弱,容易被監聽截取。現有技術中常見做法,一種是除了藍牙自身的加密外,不再對資料進行加密。這種做法對於一些安全等級要求不是很高的場景可以使用,比如運動資料之類的。還有一種做法,是透過ECDH金鑰協商演算法去協商金鑰加密傳輸,而這種方式需要手環裡嵌入eSE晶片,成本較高。
本發明實施例中,還可以將資料傳輸過程採用加密方 式傳輸。
具體的,例如,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安裝的應用程式中預設有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並包括如下過程:
S210: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並顯示金鑰索引。
S220:所述智慧終端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
S230: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
S240: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
S250:所述智慧終端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
S260:所述智慧終端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S270:所述智慧終端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這樣,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送至所述智慧終端的資料,可以經由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後傳輸至所述智慧終端;由於S220中所述智慧終端可以掃描到所述金鑰索引,且所述智慧終端存有與智慧穿戴設備中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因此,所述智慧終端接收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傳輸的資料後,可以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對 所接收的資料進行解密。類似的,所述智慧終端發送至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的資料,可以經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從而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所述傳輸的資料後,可以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解密。經過上述過程,所述智慧終端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這樣,可以提升通信過程的安全性。
所述加密通信方式,可以是對稱加密通信方式,具體的,可以採用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資料加密標準)、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級加密標準)、ECB(Electronic Codebook,電子密碼本)或PKCS5Padding等對稱加密演算法進行加密通信。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系統實施例,包括:智慧穿戴設備,用於顯示標識碼;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智慧終端,用於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接收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優選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儲存的標識碼; 或,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優選地,所述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系統實施例,並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預設有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並用於顯示標識碼和金鑰索引;接收到所述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所述回應中攜帶所述標識碼;與所述智慧終端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智慧終端,預設有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還用於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接收所述回應,並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優選地,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儲存的標識碼;或,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優選地,所述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優選地,所述加密方式包括DES、AES、ECB、 PKCS5Padding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慧終端實施例,如圖3所示,包括:掃描單元31,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廣播單元32,用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監聽單元33,用於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提取單元34,用於當所述監聽單元接收到所述回應後,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比對單元35,用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配對單元36,如果比對單元的比對結果一致,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優選地,所述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慧終端實施例,如圖4所示,包括:掃描單元41,用於掃描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廣播單元42,用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監聽單元43,用於監聽所述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提取單元44,用於當所述監聽單元接收到所述回應後,從所述接收到的回應提取所述標識碼; 比對單元45,用於比對所述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配對單元46,如果比對單元的比對結果一致,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配對;通信單元47,用於與所述智慧穿戴設備採用所述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優選地,所述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優選地,所述加密方式包括DES、AES、ECB、PKCS5Padding中的至少一種。
在20世紀90年代,對於一個技術的改進可以很明顯地區分是硬體上的改進(例如,對二極管、晶體管、開關等電路結構的改進)還是軟體上的改進(對於方法流程的改進)。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當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進已經可以視為硬體電路結構的直接改進。設計人員幾乎都透過將改進的方法流程編程到硬體電路中來得到相應的硬體電路結構。因此,不能說一個方法流程的改進就不能用硬體實體模組來實現。例如,可程式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就是這樣一種集成電路,其邏輯功能由用戶對裝置編程來確定。由設計人員自行編程來把一個數字系統“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請晶片製造廠商來設計和製作專用的集成電路晶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製作集成電路晶片,這種編程也多半改用“邏輯編譯器(logic compiler)” 軟體來實現,它與程式開發撰寫時所用的軟體編譯器相類似,而要編譯之前的原始代碼也得用特定的編程語言來撰寫,此稱之為硬體描述語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並非僅有一種,而是有許多種,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與Verilog。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清楚,只需要將方法流程用上述幾種硬體描述語言稍作邏輯編程並編程到集成電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實現該邏輯方法流程的硬體電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適當的方式實現,例如,控制器可以採取例如微處理器或處理器以及儲存可由該(微)處理器執行的電腦可讀程式碼(例如軟體或韌體)的電腦可讀媒體、邏輯閘、開關、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記憶體控制器還可以被實現為記憶體的控制邏輯的一部分。本領域 技術人員也知道,除了以純電腦可讀程式碼方式實現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透過將方法步驟進行邏輯編程來使得控制器以邏輯閘、開關、專用集成電路、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來實現相同功能。因此這種控制器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硬體部件,而對其內包括的用於實現各種功能的裝置也可以視為硬體部件內的結構。或者甚至,可以將用於實現各種功能的裝置視為既可以是實現方法的軟體模組又可以是硬體部件內的結構。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
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裝置時以功能分為各種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發明時可以把各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和/或硬體中實現。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每 一流程和/或方塊、以及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流程和/或方塊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透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儲存在能引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儲存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計算設備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CPU)、輸入/輸出介面、網路介面和記憶體。
記憶體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或非易失性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記憶體(flash RAM)。記憶體是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擦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CD-ROM)、數位化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 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可以在由電腦執行的電腦可執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式模組。一般地,程式模組包括執行特定任務或實現特定抽象資料類型的例程、程式、對象、組件、資料結構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實踐本發明,在這些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由透過通信網路而被連接的遠程處理設備來執行任務。在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程式模組可以位於包括儲存設備在內的本地和遠程電腦儲存媒體中。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系統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Claims (24)

  1.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該智慧終端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該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該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該回應中攜帶該標識碼;該智慧終端接收回應,並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該智慧終端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儲存的標識碼;或,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4.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其特徵在 於,該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安裝的應用程式中預設有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並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並顯示金鑰索引;該智慧終端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該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該智慧穿戴設備接收到該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該回應中攜帶該標識碼;該智慧終端接收該回應,並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該智慧終端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該智慧終端與該智慧穿戴設備採用該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儲存的標識碼;或,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加密方式包括DES、AES、ECB、PKCS5Padding中的至少一種。
  8.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該智慧終端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該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該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該智慧終端接收該回應,並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該智慧終端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10.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其中,包括:該智慧終端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該智慧終端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該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該智慧終端接收該回應,並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 該智慧終端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該該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採用該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加密方式包括DES、AES、ECB、PKCS5Padding中的至少一種。
  13.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用於顯示標識碼;接收到該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該回應中攜帶該標識碼;智慧終端,用於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該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接收回應,並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智慧 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儲存的標識碼;或,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16. 一種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系統,其特徵在於,並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預設有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並用於顯示標識碼和金鑰索引;接收到該智慧終端發出的無線廣播信號後,返回回應,該回應中攜帶該標識碼;與該智慧終端採用該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該智慧終端,預設有與該智慧穿戴設備相同的至少一組金鑰,每組金鑰有對應的索引;還用於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發出無線廣播信號,並監聽發來的回應;接收該回應,並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如果兩者一致,則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與該智慧穿戴設備採用該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智慧 穿戴設備顯示標識碼,包括: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儲存的標識碼;或,在啟動配對時智慧穿戴設備顯示動態產生的標識碼。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系統,其中,該加密方式包括DES、AES、ECB、PKCS5Padding中的至少一種。
  20. 一種智慧終端,其特徵在於,包括:掃描單元,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廣播單元,用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監聽單元,用於監聽該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提取單元,用於當該監聽單元接收到該回應後,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比對單元,用於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配對單元,如果比對單元的比對結果一致,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智慧終端,其中,該 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22. 一種智慧終端,其特徵在於,包括:掃描單元,用於掃描該智慧穿戴設備顯示的標識碼和金鑰索引;廣播單元,用於發出無線廣播信號;監聽單元,用於監聽該智慧穿戴設備發來的回應;提取單元,用於當該監聽單元接收到該回應後,從該接收到的回應提取該標識碼;比對單元,用於比對該提取的標識碼與掃描到的標識碼;配對單元,如果比對單元的比對結果一致,與該智慧穿戴設備配對;通信單元,用於與該智慧穿戴設備採用該金鑰索引對應的金鑰進行加密通信。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智慧終端,其中,該標識碼包括條碼,二維碼。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智慧終端,其中,該加密方式包括DES、AES、ECB、PKCS5Padding中的至少一種。
TW106108585A 2016-05-16 2017-03-15 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TWI6753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322257.8 2016-05-16
CN201610322257.8A CN107396347A (zh) 2016-05-16 2016-05-16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配对的方法、系统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0068A true TW201810068A (zh) 2018-03-16
TWI675301B TWI675301B (zh) 2019-10-21

Family

ID=6032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585A TWI675301B (zh) 2016-05-16 2017-03-15 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8568B2 (zh)
EP (1) EP3461164B1 (zh)
JP (1) JP2019521578A (zh)
KR (1) KR102151337B1 (zh)
CN (1) CN107396347A (zh)
MY (1) MY188630A (zh)
PH (1) PH12018502408B1 (zh)
SG (1) SG11201810025SA (zh)
TW (1) TWI675301B (zh)
WO (1) WO2017198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040B (zh) * 2018-03-08 2021-08-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图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1523408A (ja) * 2018-05-08 2021-09-02 スクウェア パンダ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Square Panda, Inc. 周辺デバイス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068303B (zh) * 2018-07-18 2022-07-05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89522B (zh) * 2018-09-07 2024-04-09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 烹饪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10050B (zh) * 2018-11-01 2022-09-1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标识码生成方法、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11615095B (zh) * 2020-05-28 2023-08-15 上海蕴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中小学的人群交互态势感知方法及系统
WO2022032535A1 (zh) * 2020-08-12 2022-0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CN112019756B (zh) * 2020-10-06 2021-05-18 盛夏 一种基于5g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645265A (zh) * 2021-05-22 2021-11-12 运链物流管理(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智能识别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3691A1 (en) * 2002-02-28 2003-08-28 Johnson Ted Christi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sessions and other transactions
JP2004274520A (ja) * 2003-03-11 2004-09-30 Casio Comput Co Ltd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68251B2 (en) * 2007-05-17 2014-07-01 Abbott Medical Optics Inc. Exclusive pairing technique for Bluetooth compliant medical devices
KR101824921B1 (ko) * 2013-06-11 2018-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스처 기반 통신 서비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01503A (zh) * 2013-12-25 2014-04-02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方法及系统、蓝牙key
JP6242495B2 (ja) * 2014-03-12 2017-12-06 テンセント・テクノロジー・(シェンジェン)・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4200176A (zh) * 2014-08-28 2014-12-10 电子科技大学 对智能移动终端中文件进行透明加解密的系统及方法
CN204203650U (zh) * 2014-11-12 2015-03-11 无锡点星互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管理方式的无线远程智能家居安防控制系统
CN104378145B (zh) * 2014-11-27 2018-08-31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的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04540190B (zh) * 2014-12-30 2018-04-2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蓝牙设备配对的方法和系统
CN104735607B (zh) * 2015-02-26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4715365B (zh) * 2015-03-13 2018-09-07 江苏创新睿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传输通道实现电子钱包空中圈存的方法
CN105142095B (zh) * 2015-08-07 2018-09-25 深圳市昇润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蓝牙族群配对方法与互联互传操控方法
CN105376696A (zh) * 2015-10-09 2016-03-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810025SA (en) 2018-12-28
US20190104406A1 (en) 2019-04-04
EP3461164B1 (en) 2021-07-14
MY188630A (en) 2021-12-22
WO2017198009A1 (zh) 2017-11-23
PH12018502408A1 (en) 2019-04-08
US10798568B2 (en) 2020-10-06
EP3461164A4 (en) 2019-04-24
PH12018502408B1 (en) 2019-04-08
KR20190007020A (ko) 2019-01-21
CN107396347A (zh) 2017-11-24
EP3461164A1 (en) 2019-03-27
KR102151337B1 (ko) 2020-09-03
TWI675301B (zh) 2019-10-21
JP2019521578A (ja)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5301B (zh) 智慧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配對的方法、系統及智慧終端
KR102337538B1 (ko) 트랜잭션 요청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45490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cure data communication
TW202121197A (zh) 基於隱私資訊保護的資料查詢方法、裝置、設備及系統
US20220035922A1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TWI681313B (zh) 驗證身分的方法和系統、智能穿戴設備
TWI686071B (zh) 密鑰管理方法、裝置及設備
JP2017518651A (ja) 無線通信接続の確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TWI740399B (zh) 資料處理方法、裝置和電子設備
EP3962021B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s, apparatuses, devices and systems
EP314666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encrypting
KR20190018612A (ko) 암호화된 메시지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해 동적 공개키 기반 구조를 사용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매체
KR20180084549A (ko) 메시지 생성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CN104994098A (zh) 文件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传输系统
TW202040373A (zh) 網路卡、資料發送/接收方法及設備
CN113794706B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2108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ickly pairing dual-mode wireless device
WO2017076249A1 (zh) 一种配对方法、配对装置以及智能终端和智能卡
CN107463808B (zh) 集成在操作系统内的功能模块的调用方法
CN104994160A (zh) 文件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传输系统
CN11555007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7955637A (zh) 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数据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1555034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865303A (zh) 一种联合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15844A (zh) 文件加密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