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829A - 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829A
TW201804829A TW106108188A TW106108188A TW201804829A TW 201804829 A TW201804829 A TW 201804829A TW 106108188 A TW106108188 A TW 106108188A TW 106108188 A TW106108188 A TW 106108188A TW 201804829 A TW201804829 A TW 2018048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spectrum
cluster
secondary system
service qua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7888B (zh
Inventor
趙友平
王奕騰
郭欣
孫晨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4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8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以及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次系統進行分簇。

Description

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
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般係關於無線通訊領域,具體地關於利用認知無線電技術的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頻譜資源管理,更具體地關於一種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用戶對高品質、高速度、新服務的服務需求越來越高。無線通訊營運商和設備商要不斷改進系統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需要大量的頻譜資源來支援不斷出現的新服務和滿足高速通信需求,頻譜資源例如可以用時間、頻率、頻寬、可容許最大發射功率等參數來量化。
目前,有限的頻譜資源已經分配給固定的營運商和服務,新的可用頻譜是非常稀少的或者是價格昂貴的。而大量的實測結果表明已分配的授權頻譜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動態頻譜利用的概念,即動態地利用那些已經分配給某些服務但是卻沒有被充分利用的頻譜資源。
在下文中給出了關於本發明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於本發明的某些態樣的基本理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並不是關於本發明的窮舉性概述。它並不是意圖確定本發明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發明的範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後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態樣,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以及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次系統進行分簇。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態樣,提供了一種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包括: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以及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次系統進行分簇。
依據本發明的其它態樣,還提供了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的電腦程式代碼和電腦程式產品以及其上記錄有該用於實現這些方法的電腦程式代碼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和方法透過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於服務品質需求的相對干擾對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統一進行分簇,可以針對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來實現服務品質保證,並且避免產生嚴重的同通道干擾。
透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 明,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他優點將更加明顯。
SC1‧‧‧頻譜協調器
SC2‧‧‧頻譜協調器
100‧‧‧電子設備
101‧‧‧確定單元
102‧‧‧分簇單元
1‧‧‧次系統
2‧‧‧次系統
3‧‧‧次系統
4‧‧‧次系統
200‧‧‧電子設備
201‧‧‧設置單元
300‧‧‧電子設備
301‧‧‧收發單元
700‧‧‧伺服器
701‧‧‧處理器
702‧‧‧記憶體
703‧‧‧儲存裝置
704‧‧‧網路介面
705‧‧‧有線通信網路
706‧‧‧匯流排
1500‧‧‧通用電腦
1501‧‧‧中央處理單元(CPU)
1502‧‧‧唯讀記憶體(ROM)
1503‧‧‧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1504‧‧‧匯流排
1505‧‧‧輸入/輸出介面
1506‧‧‧輸入部分
1507‧‧‧輸出部分
1508‧‧‧儲存部分
1509‧‧‧通信部分
1510‧‧‧驅動器
1511‧‧‧可移除媒體
為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以上和其它優點和特徵,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所述附圖連同下面的詳細說明一起包含在本說明書中並且形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結構的元件用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應當理解,這些附圖僅描述本發明的典型示例,而不應看作是對本發明的範圍的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示出認知無線電系統的場景的一個示意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功能模組框圖;圖3示出以4個次系統為例所構建的無向加權圖的示例;圖4示出對圖3中的次系統1-4進行分簇的過程的示意圖;圖5示出分簇操作的流程圖的一個具體示例;圖6是示出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功能模組框圖;圖7是示出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功能模組框圖;圖8示出資訊流程的一個示例;圖9示出資訊流程的另一個示例; 圖10示出模擬場景的一個示意圖;圖11示出模擬結果的曲線圖;圖12示出模擬結果的另一個曲線圖;圖13示出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4示出伺服器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圖;以及圖15是其中可以實現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方法和/或裝置和/或系統的通用個人電腦的示例性結構的框圖。
在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進行描述。為了清楚和簡明起見,在說明書中並未描述實際實施方式的所有特徵。然而,應該瞭解,在開發任何這種實際實施例的過程中必須做出很多特定於實施方式的決定,以便實現開發人員的具體目標,例如,符合與系統及業務相關的那些限制條件,並且這些限制條件可能會隨著實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此外,還應該瞭解,雖然開發工作有可能是非常複雜和費時的,但對得益於本公開內容的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這種開發工作僅僅是例行的任務。
在此,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而模糊了本發明,在附圖中僅僅示出了與根據本發明的方案密切相關的設備結構和/或處理步驟,而省略了與本發明關係不大的其他細節。
認知無線電系統
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CR)技術作為軟體無線電技術的一個智慧化演進,能夠使非授權使用者通過一定的規則動態存取授權頻譜,極大地提高了實際的頻譜利用率。多個具有認知功能的收發機構成認知無線電系統(Cognitive Radio System,CRS),或稱為動態頻譜存取(Dynamic Spectrum Access,DSA)系統。可以認為,認知無線電系統包括主系統和次系統,其中,已被授權使用頻譜的系統被稱為主系統,根據一定的規則動態存取該授權頻譜的非授權通信系統被稱為次系統。此外,還設置稱為頻譜協調器(Spectrum Coordinator,SC)的功能模組來管理次系統並為其分配資源。進一步地,還可以設置管理多個頻譜協調器的公共頻譜協調器(P-SC)。
可選地,次系統也可以是具有頻譜使用權的系統,但是在頻譜使用上具有比主系統低的優先順序,例如,營運商在部署新的基地台以提供新服務的時候,已有基地台以及提供的服務被作為主系統而具有頻譜使用優先權。
作為一個應用實例,認知無線電系統包括廣播電視系統和wifi通信系統。其中,由於廣播電視頻譜本身就是分配給廣播電視系統使用的,因此廣播電視系統是主系統,可以包括主使用者基地台(例如電視塔)和多個主用戶(例如電視機)。wifi通信系統是次系統,分別包括次使用者基地台(例如wifi存取點)和次使用者(例如可擕式電腦)。在該認知無線電系統中,可以動態地利用數 位廣播電視頻譜上某些沒有播放節目的頻道的頻譜或者相鄰頻道的頻譜,在不干擾電視信號接收的情況下,進行wifi通信。
具體地,UHF頻段是劃分給廣播電視服務的,因此廣播電視系統在該頻段具有最高的優先順序,是主系統。此外,UHF中廣播電視系統在某一時段、某一區域所不使用的頻譜資源可以分配給其他通信系統例如上述的wifi通信系統或者移動通信系統使用。
這種主次系統共存的通訊方式要求次系統的應用對主系統的應用不造成不良影響,或者說次系統的頻譜利用所造成的影響能被控制在主系統容許的範圍之內。在保證對主系統的干擾在一定範圍內、即不超過其干擾門限的情況下,多個次系統可以對可供次系統使用的主系統資源進行分配。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雖然上述例舉了主系統為廣播電視系統的情形,但是本申請並不限於此,主系統也可以為其他具有合法頻譜使用權的通信系統,例如移動通信系統,而次系統也可以為其他需要利用頻譜資源進行通信的系統,例如智慧抄表系統。
在本申請的實施例中,次系統為無線通訊系統,可以理解為具有發送和接收功能的多個設備的組合。例如,無線通訊系統可以為同一移動營運商的所有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的集合,或者同一移動營運商使用相同通信制式的所有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的集合。無線通訊系統也可以是上 述集合的子集,例如可以限定於頻譜協調器的管理區域中的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此外,無線通訊系統還可以為使用相同通信制式的不同移動營運商的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的集合或者其類似於前文所述的子集。另一方面,無線通訊系統還可以為屬於同一服務提供者的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的集合或者其類似於前文所述的子集。作為示例,在LTE通信系統的情況下,無線通訊系統可以是LTE通信系統的子集,例如小區級別的子系統的集合,其中,小區級別的子系統例如包括一個基地台(宏基地台或小基地台)和一個或多個使用者設備。當然,無線通訊系統並不限於LTE通信系統或者其子集,還可以是其他類型的通信系統或者其子集,例如WiFi通信系統或者其子集等。此外,在一些示例中,例如在設備到設備通信場景中,無線通訊系統還可以理解為多個使用者設備形成的設備簇。
圖1示出認知無線電系統的場景的一個示意圖。為了簡潔,在圖1中將次系統示出為收發機對。但是應該理解,這僅是示例,次系統可以為上文所述的任何無線通訊系統。
圖1中示出了兩個頻譜協調器SC1和SC2作為示例,SC1和SC2共用同一資源池,SC1所管理的範圍用左側大圓示出,SC2所管理的範圍用右側大圓示出,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交疊的區域。此外,用實線小圓示出SC1所管理的次系統的示例,用虛線小圓示出SC2所管理的次系統的示例。在上述交疊區域中可能既存在SC1所管理的次系統也 存在SC2所管理的次系統。如果頻譜協調器各自獨立地分配頻譜資源,則可能出現相鄰的次系統使用相同的頻譜資源同時進行資料傳輸的情形,從而產生嚴重的同通道干擾,難以保證次系統的通信品質。
此外,圖1中還示出公共頻譜協調器P-SC來控制兩個頻譜協調器SC1和SC2的操作。但是,這也並不是限制性的,頻譜協調器SC1和SC2也可以受控於不同的P-SC,或者不設置P-SC。並且,管理範圍相互交疊的頻譜協調器的個數也不限於二,而是可以有更多。為了便於理解,在下文對本申請的實施例的描述中將以圖1所示的場景作為示例,但是這並不是限制性的。
<第一實施例>
圖2示出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00的功能模組框圖,電子設備100包括:確定單元101,被配置為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以及分簇單元102,被配置為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次系統進行分簇。
其中,確定單元101和分簇單元102例如可以由一個或多個處理電路實現,該處理電路例如可以實現為晶片。
這裡所述的特定區域可以為任意區域,例如多個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單個頻譜協調器的管理區域的一部分或全部等等。特定區域可以由確定單元102根據地理位置資訊來確定。
如前所述,當多個頻譜協調器的管理區域存在交疊時,處於該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可能會由於同時使用相同的頻譜資源進行資料傳輸而產生嚴重的同通道干擾。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100透過使用確定單元101來確定處於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並且透過使用分簇單元102對這些次系統統一進行分簇,可以有效地避免產生同通道干擾。
例如,確定單元101可以根據地理位置資訊來確定交疊區域,進而確定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地理位置資訊例如可以透過參考地理位置資料庫來獲得。
或者,多個頻譜協調器之間可以交互各自的管理範圍的資訊,從而頻譜協調器可以根據該資訊確定交疊區域,並且進一步確定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換言之,確定單元101可以從頻譜協調器獲取交疊區域的資訊並確定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或者從頻譜協調器獲取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資訊。
此外,更一般地,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還可以指的是兩個頻譜協調器所管理的次系統中,當分別使用相同的頻譜資源同時執行資料通信時相互干擾超過預定程度的次系統的集合。該集合可以由確定單元101例如根據歷史資訊確定或透過估算干擾來確定。
在確定單元101確定了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之後,分簇單元102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互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來對這些次系統進行分簇,從而避免產生嚴重的同 通道干擾。在本申請中,分簇指的是對次系統進行分組,以使得同一組中的次系統之間在使用相同的頻譜資源同時進行通信時相互干擾較小,例如能夠滿足各自的服務品質需求,同時,不同的簇使用不同的頻譜資源。這樣,可以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滿足各個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
在一個示例中,分簇單元102被配置為透過基於次系統之間相對於其服務品質需求的相對干擾程度來進行分簇。分簇單元102可以分別計算各個次系統之間的該相對干擾程度,並基於這些相對干擾程度進行分簇。在一個示例中,分簇單元102可以選擇服務品質需求最高(或者優先順序最高)的次系統作為簇的第一個成員;在添加簇的新成員時在滿足添加後簇內各個成員的服務品質需求的條件下,選擇與簇內已有成員之間的相對干擾最小的次系統。在添加簇的第一個成員時,如果存在多個服務品質需求同樣高的次系統,則優先選擇受到其他次系統的干擾最嚴重的次系統。
具體地,例如,分簇單元102可以建立由次系統構成的無向加權圖,其中,無向加權圖的邊的權重基於上述相對干擾程度。
無向加權圖可以表示為G=(V,E,W),其中V代表有限的次系統構成的集合,E代表次系統間的邊集合,W代表所有邊上權重的集合。為了便於理解,圖3示出以4個次系統為例所構建的無向加權圖的示例。其中,4個次系統 為頂點,分別用序號1、2、3、4來指示,連接兩個頂點的為邊,邊上所標的w ij 為權重,下標分別為邊的兩個頂點的序號。
其中,權重w ij 考慮了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兩者,換言之,權重w ij 基於次系統ij之間相對於其服務品質需求的相對干擾程度獲得。
在一個示例中,服務品質可以用信號干擾噪聲比(SINR)來表示。服務品質需求例如可以用SINR門限表示。在該示例中,例如權重w ij 可以如下定義:
Figure TW201804829AD00001
其中,w ij 代表第i個次系統與第j個次系統間的權重;P maxi P maxj 分別代表第i個次系統與第j個次系統中的最大發射功率;d ii d jj 分別代表第i個次系統與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接收機間的距離;α ii α jj 分別代表第i個次系統與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d i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距離;α i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SINR thi SINR thj 分別代表第i個次系統與第j個次系統中接收機的信號干擾噪聲比門限;d ji 代表第i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j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距離;α ji 代表第i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j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
分簇單元102可以分別計算各個邊的權重,並基於該權重進行分簇。例如,如上所述,分簇單元102可以選擇服務品質需求最高的次系統作為簇的第一個成員;在添加簇的新成員時在滿足添加後簇內各個成員的服務品質需求的條件下,選擇與簇內已有成員之間的邊的權重的和最大的次系統。
在添加簇的第一個成員時,如果存在多個服務品質需求同樣高的次系統,則優先選擇其所連接的所有邊的權重的和最小的次系統。例如,在採用式(1)的權重的情況下,這相當於選擇性能相對最差的次系統。而如上添加簇的新成員則意味著能夠選擇與簇內已有成員的相對干擾最小的次系統。應該理解,上述採用無向加權圖的方式僅是分簇單元102的一個示例,分簇單元102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進行分簇,這並不是限制性的。
如果在添加了一個新成員後,簇內的各個次系統無法達到其服務品質需求,則說明不能將該新成員加到該簇中。相應地,分簇單元102還可以被配置為在已有的簇的數目未達到可用通道數的情況下,如果存在無法添加到已有簇的次系統,則創建新的簇。其中,可用通道數表示資源池中能夠被同時使用的頻譜資源的數量。
為了便於理解,圖4示出對圖3中的次系統1-4進行分簇的過程的示意圖。其中,在創建一個新簇時,首先比較次系統1-4的SINR門限,假定次系統1的SINR門限最高,則將次系統1作為簇1的第一個成員,隨後,計算 其餘次系統與次系統1之間的邊的權重,對於次系統2、3、4而言,分別為權重w 12 w 13 、和w 14 。假定w 13 最大,則選擇次系統3添加到簇1,並計算此時簇內各個成員的SINR值。假定各個成員的SINR值均高於其SINR門限,表示可以將次系統3加到簇中。否則,在簇的數目不超過可用通道數的情況下,創建新的簇。
接著,按同樣的方式,分別計算其餘次系統(即次系統2和4)與次系統1和3之間的邊的權重的和,分別為w 12 +w 23 w 14 +w 34 。假定w 12 +w 23 >w 14 +w 34 ,因此選擇次系統2添加到簇1。並且,計算此時簇內各個成員的SINR值。假定各個成員的SINR值均高於其SINR門限,表示可以將次系統2加到簇中。否則,在簇的數目不超過可用通道數的情況下,創建新的簇。
最後,嘗試將次系統4加到簇1中,假定此時簇內有成員的SINR值低於其SINR門限,因此,次系統4不能加到簇1中。將次系統4從簇中移除,並且假設可用通道數大於1,因此創建新的簇來容納次系統4。
為了更全面地描述分簇單元102的操作,圖5示出分簇操作的流程圖的一個具體示例。應該理解,圖5僅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分簇單元102的操作並不限於此。
例如,在步驟A11中構建無向加權圖,在步驟A12中計算無向加權圖中所有的邊的權重,並且為了方便還可以將權重降冪排列,在步驟A13中將所有次系統放入未分 簇集合中。從步驟A14開始按照參照圖4所述的方法進行分簇。在步驟A14中,將簇的序號m的初始值設置為1;在步驟A15中將簇A(m)初始化為空集,並且從未分簇集合中選擇SINR門限最高的次系統加到簇A(m)中,隨後在步驟A16中將被加入到簇中的該次系統從未分簇集合中移除。在步驟A17中判斷未分簇集合是否為空,如果為空,說明分簇結束,則進行到步驟A24,輸出分簇結果。否則進行到步驟A18,從未分簇集合中選擇與簇內已有成員之間的邊的權重的和最大的次系統加入到簇A(m)中。在步驟A19中判斷對於簇中的每個成員,是否滿足其SINR要求,即SINR是否高於其門限值。如果高於門限值,說明步驟A18中加入的次系統能夠被加入該簇中,處理返回到步驟A16,以繼續加入簇成員的操作。否則,如果簇內有次系統的SINR值低於其門限值,說明步驟A18中加入的次系統不能被加入該簇中,則處理進行至步驟A20,從該簇中移除剛剛加入的次系統。此時由於需要創建新的簇,因此在步驟A21中將簇的序號m加1,並且在步驟A22中判斷簇的數目是否等於可用通道數。如果在A22中判斷為是,則說明這將是最後一個簇,因此在步驟A23中將所有未分簇的次系統加到該新簇中,並進行至步驟A24。否則,如果在A22中判斷為否,則處理返回至步驟A15繼續進行分簇。
注意,在步驟A19的判斷中,也可以判斷SINR值與SINR門限值的差是否大於某一預設值而不是0,該預設 值可以根據交疊區域中次系統的數量和可用資源數量來設定。
可以看出,在以上對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分簇過程中,考慮了次系統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兩方面,從而在滿足次系統服務品質需求的同時避免了次系統之間的嚴重的同通道干擾,提高頻譜利用效率。
此外,應該理解,雖然以上針對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分簇進行了描述,但是,上述分簇方式同樣可以應用於單個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分簇,這並不是限制性的。
在一個示例中,確定單元101和分簇單元102的上述操作可以響應於指示如下事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事件指示資訊來執行:特定區域中網路拓撲發生變化,特定區域中次系統的服務品質下降。但是,事件指示資訊的類型並不限於此,而是可以包括任何指示可能需要進行分簇的情形的發生的資訊。或者,確定單元101和分簇單元102的上述操作也可以週期性地執行。示例性地,這些事件的發生可以由次系統檢測到,並例如經由所屬的頻譜協調器提供給電子設備100。
<第二實施例>
圖6示出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子設備200的功能模組框圖,除了圖2中所示的各個單元之外,電子設備200還包括設置單元201,被配置為針對每個簇設置 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各個次系統根據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其中,服務品質例如可以用SINR表示。
服務品質裕量門限限定了次系統的服務品質能夠超出其服務品質需求的最大值。這是因為,如果次系統相對於其自身的服務品質需求具有過高的服務品質,則說明存在不必要的功率浪費,因此可以透過設置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限制這種功率浪費,從而進一步降低次系統間的同通道干擾。
在服務品質用SINR表示的情況下,設置單元201可以根據下式來計算各個次系統的SINR,從而針對每個簇設置想要的SINR門限。
Figure TW201804829AD00002
其中,SINR i 代表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的SINR(也稱為該次系統的SINR);A代表與第i個次系統屬於同一簇的其他次系統的集合;P maxi P maxj 分別代表第i個次系統與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的最大發射功率;d ii 代表第i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接收機間的距離;α ii 代表第i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d i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距離;α i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 路徑損耗指數;N o 代表雜訊功率。可以看出,SINR裕量門限的取值主要取決於各簇的成員資訊例如位置資訊、最大發射功率以及SINR需求等。
同一簇可以設置相同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不同的簇可能設置不同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例如,服務品質裕量門限取值的範圍為大於等於零。服務品質裕量門限的取值可有多種方式。例如,某簇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可從該簇中各成員的大於零的服務品質裕量中,選取最小的服務品質裕量作為該簇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或者,為節省能量資源,也可以將各簇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直接設為0(在SINR裕量門限的情況下,為0dB),即不設置任何裕量。
簇中的次系統可以根據針對其所在簇設置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次系統的發射功率。功率調整的目標是使得次系統的服務品質裕量不超過所在簇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例如,如果某次系統的服務品質裕量大於服務品質裕量門限,則降低發射功率直到服務品質裕量等於服務品質裕量門限;反之,則維持發射功率不變。次系統在完成功率調整之後還可以將當前發射功率報告給頻譜協調器。
根據該實施例的電子設備200能夠透過針對各個簇設置服務品質裕量門限,進一步降低次系統間的同通道干擾。
<第三實施例>
圖7示出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的電子設備300的功能模組框圖。在一個示例中,特定區域為多個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除了圖2中所示的各個單元之外,電子設備300還包括收發單元301,被配置為從多個頻譜協調器接收其管理的次系統的關於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如前所述,這些資訊可以用於分簇、服務品質裕量門限設置等。應該理解,雖然圖中未示出,但是電子設備300還可以包括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設置單元201。
在一個示例中,電子設備300可以位於對多個頻譜協調器進行控制的公共頻譜協調器中,或連接到該公共頻譜協調器。
在該示例中,收發單元301還被配置為從頻譜協調器接收指示如下事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事件指示資訊:交疊區域中網路拓撲發生變化,交疊區域中次系統的服務品質下降。如前所述,這些事件的發生意味著可能發生嚴重的同通道干擾,因此需要對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統一進行分簇。其中,頻譜協調器從其所管理的次系統接收這些事件發生的指示,並觸發向電子設備300發送事件指示資訊。此外,頻譜協調器還可以將事件指示資訊發送給交疊區域所涉及的其他頻譜協調器。
收發單元301還可以被配置為向多個頻譜協調器發送分簇的結果。該分簇的結果例如包括相應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標識資訊或位置資訊以及所屬的簇的簇標識的 資訊。其中,可以將簇標識與要分配給該簇標識對應的簇的頻譜資源一一對應,從而使得頻譜協調器可以根據簇標識來為該簇分配頻譜資源。換言之,在獲得簇標識後,即可獲知該簇要使用的頻譜資源。
在該示例中,頻譜協調器之間不需要交互敏感的使用者(即,次系統)資訊,而僅需要將這些使用者資訊告知公共頻譜協調器,有利於系統的私密性與安全性。相應地,公共頻譜協調器也僅向頻譜協調器通知該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分簇結果。
進一步地,收發單元301還被配置為分別向各個頻譜協調器發送為各個簇設置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這樣,各個頻譜協調器可以向其管理的次系統發送與該次系統對應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次系統根據該服務品質裕量門限適當地調整其發射功率。
為了便於理解,圖8示出公共頻譜協調器與頻譜協調器和次系統間進行資訊交互的資訊流程的一個示例。應該理解,該資訊流程僅是為了說明的用途,而不是限制性的。其中,公共頻譜協調器(P-SC)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電子設備100至300中的任意一個或者能夠實現其至少一部分功能。應該理解,圖8中分別示出SC1和SC2作為P-SC所管理的頻譜協調器的示例,但是這並不是限制性的,P-SC所管理的頻譜協調器的數量可以有更多。
首先,假設SC1所管理的某個次系統檢測到例如網路拓撲變化或服務品質下降等事件,則該次系統將向SC1發 送相應的事件指示資訊。SC1接收到該資訊後進行事件觸發並生成對應的事件指示資訊,將該事件指示資訊提供給P-SC和交疊區域內的其他頻譜協調器。相關的頻譜協調器將管理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等告知P-SC,其中,交疊區域可以由P-SC根據全域地理位置資訊確定後告知各個頻譜協調器,也可以由頻譜協調器透過相互交互各自的管理區域來自行確定。P-SC根據頻譜協調器上報的資訊進行分簇,隨後將分簇的結果例如次系統的標識或位置資訊和所屬的簇的標識通知相關的頻譜協調器。各個頻譜協調器基於獲得的簇資訊進行頻譜分配,並將分配的頻譜告知次系統。
此外,可選地,P-SC還可以確定各個簇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例如SINR裕量門限),並將各簇對應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提供給頻譜協調器。頻譜協調器根據分簇資訊和各簇對應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資訊告知各個次系統其對應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次系統根據該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從而使得服務品質裕量不超過服務品質裕量門限。
以上雖然描述了電子設備300位於公共頻譜協調器或連接到公共頻譜協調器的情形,但是在不存在公共頻譜協調器的情況下,電子設備300也可以位於頻譜協調器中,例如,在圖8中由SC1來執行P-SC的操作,此時,在SC1和SC2之間直接交互所涉及的資訊。具體地,收發單元301接收來自其他頻譜協調器的關於其管理的次系統的 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確定單元101基於所接收的資訊以及本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相應資訊來對確定處於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並且分簇單元102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來進行分簇。在分簇完成後,收發單元301將分簇的結果發送給相應的頻譜協調器。此外,還可以類似地由設置單元201執行設置各簇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的操作。相關的細節在前文中已經詳細描述,在此不再重複。
此外,在實際網路中,多個頻譜協調器還可能由不同的公共頻譜協調器管理,並且各個公共頻譜協調器在管轄區內部各自進行分簇,而不統一分簇。為避免該情況下交疊區域中次系統間的同通道干擾,需公共頻譜協調器間交互處於其交疊區域中次系統的相關資訊。這裡所述的交疊區域為兩個公共頻譜協調器的管理範圍的交疊區域,該交疊區域可以由公共頻譜協調器透過交互管理範圍的資訊,來根據地理位置資訊確定,其中,公共頻譜協調器例如可以透過廣播的方式彼此告知自己的管理範圍。
相應地,收發單元301還被配置為從多個頻譜協調器接收其管理的處於與其他公共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發射功率,並且與其他公共頻譜協調器交互分簇的結果和發射功率,以避免同通道干擾。
例如,公共頻譜協調器1完成分簇,並將分簇的結果和相關的發射功率提供給公共頻譜協調器2,公共頻譜協 調器2在進行分簇後基於公共頻譜協調器1提供的上述資訊進行頻譜分配,以避免嚴重的同通道干擾。例如,若公共頻譜協調器2中某簇與公共頻譜協調器1中某簇的簇間干擾導致不能滿足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則公共頻譜協調器2中該簇需採用與公共頻譜協調器1中的對應簇不同的頻譜。然後,公共頻譜協調器2將這些資訊提供給相應的頻譜協調器,並且還可以將管理區域內處於交疊區域的使用者的分簇結果資訊(例如,包括次系統的標識資訊或位置資訊、所屬簇的標識)和發射功率等告知公共頻譜協調器1。
為了便於理解,圖9示出公共頻譜協調器間進行協作的資訊流程的一個示例。應該理解,這些資訊流程僅是為了說明的用途,而不是限制性的。其中,公共頻譜協調器(P-SC)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電子設備100至300中的任意一個或者能夠實現其至少一部分功能。應該理解,圖9中分別示出了SC1和SC2作為P-SC 1和P-SC 2所管理的頻譜協調器的示例,但是實際上P-SC 1和P-SC 2所管理的頻譜協調器可能有多個。並且,相互協作的公共頻譜協調器的數目也不限於圖中所示的兩個。
如圖9所示,SC1向其對應的公共頻譜協調器P-SC 1提供關於其管理的次系統的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例如SINR門限)和最大發射功率等的資訊,P-SC 1基於這些資訊對處於多個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進行分簇。在完成分簇後,P-SC 1將處於P-SC 1和P-SC 2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相關分簇資訊和發射功率提供給P-SC 2。P-SC 2在基於所接收的其管理的次系統的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例如SINR門限)和最大發射功率等的資訊進行分簇時,還需要將P-SC 1提供的上述資訊考慮在內,以避免二者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之間產生嚴重的同通道干擾。最後,P-SC2將分簇的結果提供給其管理的次系統,同時將處於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相關分簇資訊和發射功率提供給P-SC 1。注意,這裡P-SC 1和P-SC 2之間所交互的次系統的發射功率可以預設為最大發射功率,也可以為根據SINR裕量門限進行功率調整之後的發射功率。在後一種情況下,如前所述,需要由次系統向所屬的頻譜協調器上報調整後的發射功率的資訊,並且由頻譜協調器上報給對應的公共頻譜協調器。
在另一個示例中,電子設備300可以位於頻譜協調器中,或連接到該頻譜協調器。
在該示例中,特定區域為一個頻譜協調器的至少部分管理區域,收發單元301可以被配置為接收所述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關於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相應地,在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用於分簇的技術和功率調整的技術仍然適用,在此不再重複。
例如,電子設備300還可以被配置為基於分簇的結果以簇為單位進行頻譜資源配置。如前所述,在簇標識與頻譜資源一一對應的情況下,可以按照簇的序號來進行頻譜 資源配置。
此外,收發單元301還可以被配置為向次系統發送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各個次系統根據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
下面透過一個模擬示例來示出本申請的分簇技術和功率調整技術所帶來的系統性能的提升。圖10示出模擬場景的示意圖。其中,多個次系統共用同一頻譜池,在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受控於不同的頻譜協調器。在給定的時間間隔內,每個次系統裡僅有一對使用者在通信。發射機處於次系統的中心,接收機處於次系統邊緣,不同發射機隨機均勻分佈在100公尺×100公尺區域內。每個次系統的服務半徑為20公尺,僅考慮大尺度路徑損耗。
模擬參數設置如下:次系統數量N p 為12,可用通道數為N c 為3,接收機處的雜訊係數(NF)為5dB,12個次系統的SINR門限(SINR th )以1dB為間隔依次為9dB至20dB,前6個次系統的最大發射功率(P max1 )為3dBm,後六個次系統的最大發射功率(P max2 )為0dBm,各個次系統內的發射機與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為2.5,第j個次系統的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的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為3.5,各個簇的SINR裕量門限(△C i )均為0dB。
在模擬中,改變12個次系統的位置,進行了10000次迴圈模擬。比較了如下四種方法的性能:1)傳統的順序染色法;2)按照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方式,但是在基 於無向加權圖分簇時,所計算的邊的權重不考慮SINR門 限,即權重為
Figure TW201804829AD00003
,各個符號的定義與式 (1)中相同;3)按照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方式;以及4)按照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方式,即還進行功率調整。
採用上述四種方式所獲得的滿足全部次系統服務品質需求的機率分別為82%、84%、95%和96%。可以看出,本申請的技術能夠更好地保障次系統的服務品質,且增大滿足服務品質需求的次系統數目及滿足全部使用者服務品質需求的機率。
圖11示出了作為示例的次系統1的SINR的累積分佈函數的示意圖,其中,方式1)和2)不能滿足次系統服務品質需求的機率均為6%,而方式3)和4)不能滿足次系統服務品質需求的機率為0%。因此,可以看出,本申請的權重計算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次系統的不同SINR需求。
圖12示出交疊區域的和干擾的累積分佈圖,其中,和干擾表示所有簇的簇內次系統間干擾的加和,數學運算式如下:
Figure TW201804829AD00004
其中,C m 代表第m個簇;Nc代表簇的總數(等於可用通道數);P 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的發射功率;d i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 的距離;α ij 代表第j個次系統中發射機與第i個次系統中接收機間的路徑損耗指數。由圖12可知,本申請的權重計算方式能夠減少系統和干擾,同時在進行功率調整後能夠進一步減少系統和干擾。
<第四實施例>
在上文的實施方式中描述電子設備的過程中,顯然還公開了一些處理或方法。下文中,在不重複上文中已經討論的一些細節的情況下給出這些方法的概要,但是應當注意,雖然這些方法在描述用於電子設備的過程中公開,但是這些方法不一定採用所描述的那些部件或不一定由那些部件執行。例如,電子設備的實施方式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使用硬體和/或韌體來實現,而下面討論的方法可以完全由電腦可執行的程式來實現,儘管這些方法也可以採用電子設備的硬體和/或韌體。
圖13示出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包括: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S11);以及基於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次系統進行分簇(S12)。
此外,在一個示例中,特定區域為多個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如圖中的虛線框所示,上述方法還可以包括:接收頻譜協調器所管理的次系統的關於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S10);以及向頻譜協調器發送分簇的結果(S13)。
其中,服務品質可以用信號干擾噪聲比來表示。分簇的結果可以包括相應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標識資訊以及所屬的簇的簇標識的資訊。
在步驟S10中接收上述資訊之前,還可以接收指示如下事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事件指示資訊:交疊區域中網路拓撲發生變化,交疊區域中次系統的服務品質下降。並且,步驟S11和S12中的處理是回應於該事件指示資訊來執行的。
在一個示例中,在步驟S11中可以根據地理位置資訊來確定特定區域。在步驟S12中,可以基於次系統之間相對於其服務品質需求的相對干擾程度來進行分簇。具體地,例如可以建立由次系統構成的無向加權圖,其中,無向加權圖的邊的權重基於上述相對干擾程度。
例如,可以如下進行分簇:選擇服務品質需求最高的次系統作為簇的第一個成員;在添加簇的新成員時在滿足添加後簇內各個成員的服務品質需求的條件下,選擇與簇內已有成員之間相對干擾最小的次系統。在已有的簇的數目未達到可用通道數的情況下,如果存在無法添加到已有簇的次系統,則創建新的簇。
此外,如圖中的虛線框所示,上述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S14:針對每個簇設置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各個次系統根據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並且,在步驟S15中,可以分別向各個頻譜協調器發送為各個簇設置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
圖中雖然未示出,在多個頻譜協調器由多個公共頻譜協調器控制的情況下,上述方法還包括:從多個頻譜協調器接收其管理的處於與其他公共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發射功率,並且與其他公共頻譜協調器交互分簇的結果和所述發射功率,以避免同通道干擾。
此外,在上述方法中,特定區域也可以是一個頻譜協調器的至少部分管理區域,在步驟S10中也可以接收該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關於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並且在分簇之後基於分簇的結果以簇為單位進行頻譜資源配置,例如,按照簇的序號進行頻譜資源配置。在步驟S15中,可以向次系統發送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各個次系統根據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
注意,上述各個方法可以結合或單獨使用,其細節在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已經進行了詳細描述,在此不再重複。
綜上所述,根據本申請的電子設備和方法能夠實現如下效果中的一個或多個:顯著增加交疊區域中滿足服務品質需求的次系統的數目;基於不同次系統的不同服務品質需求保障不同的服務品質;有效降低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間的同通道干擾;避免在頻譜協調器間交互敏感資訊,提升系統的隱私性、保密性和安全性;減少信令交互開銷。
<應用示例>
本公開內容的技術能夠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電子設備100至300可以被實現為任何類型的伺服器,諸如塔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以及刀片式伺服器。電子設備100至300可以為安裝在伺服器上的控制模組(諸如包括單個晶片的積體電路模組,以及插入到刀片式伺服器的槽中的卡或刀片(blade))。
此外,以上提到的次系統中的基地台可以被實現為任何類型的演進型節點B(eNB),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為覆蓋比宏小區小的小區的eNB,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地台可以被實現為任何其他類型的基地台,諸如NodeB和基地台收發台(BTS)。基地台可以包括:被配置為控制無線通訊的主體(也稱為基地台設備);以及設置在與主體不同的地方的一個或多個遠端無線頭端(RRH)。另外,下面將描述的各種類型的使用者設備均可以透過暫時地或半持久性地執行基地台功能而作為基地台工作。
例如,次系統中的使用者設備可以被實現為移動終端(諸如智慧型電話、平板個人電腦(PC)、筆記型PC、可擕式遊戲終端、可擕式/加密狗型移動路由器和數位攝像裝置)或者車載終端(諸如汽車導航設備)。使用者設備還可以被實現為執行機器對機器(M2M)通信的終端(也稱為機器類型通信(MTC)終端)。此外,使用者設備可以為安裝在上述終端中的每個終端上的無線通訊模組(諸如包括單個晶片的積體電路模組)。
〔關於電子設備的應用示例〕
圖14是示出可以應用本公開內容的技術的伺服器7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圖。伺服器700包括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儲存裝置703、網路介面704以及匯流排706。
處理器701可以為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或數位訊號處理器(DSP),並且控制伺服器700的功能。記憶體702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唯讀記憶體(ROM),並且儲存資料和由處理器701執行的程式。儲存裝置703可以包括儲存媒體,諸如半導體記憶體和硬碟。
網路介面704為用於將伺服器700連接到有線通信網路705的有線通信介面。有線通信網路705可以為諸如演進分組核心網(EPC)的核心網或者諸如網際網路的分組資料網路(PDN)。
匯流排706將處理器701、記憶體702、儲存裝置703和網路介面704彼此連接。匯流排706可以包括各自具有不同速度的兩個或更多個匯流排(諸如高速匯流排和低速匯流排)。
在圖14所示的伺服器700中,參照圖2、圖6和圖7描述的確定單元101、分簇單元102和設置單元201等可以由處理器701實現。例如,處理器701可以透過執行確定單元101、分簇單元102和設置單元201的操作而執行 本申請的分簇操作和服務品質裕量門限設置操作。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能夠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驟或部件,可以在任何計算裝置(包括處理器、儲存媒體等)或者計算裝置的網路中,以硬體、韌體、軟體或者其組合的形式實現,這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了本發明的描述的情況下利用其基本電路設計知識或者基本程式設計技能就能實現的。
而且,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儲存有機器可讀取的指令代碼的程式產品。所述指令代碼由機器讀取並執行時,可執行上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
相應地,用於承載上述儲存有機器可讀取的指令代碼的程式產品的儲存媒體也包括在本發明的公開中。所述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軟碟、光碟、磁光碟、儲存卡、儲存棒等等。
在透過軟體或韌體實現本發明的情況下,從儲存媒體或網路向具有專用硬體結構的電腦(例如圖15所示的通用電腦1500)安裝構成該軟體的程式,該電腦在安裝有各種程式時,能夠執行各種功能等。
在圖15中,中央處理單元(CPU)1501根據唯讀記憶體(ROM)1502中儲存的程式或從儲存部分1508載入到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503的程式執行各種處理。在RAM 1503中,也根據需要儲存當CPU 1501執行各種 處理等等時所需的資料。CPU 1501、ROM 1502和RAM 1503經由匯流排1504彼此連接。輸入/輸出介面1505也連接到匯流排1504。
下述部件連接到輸入/輸出介面1505:輸入部分1506(包括鍵盤、滑鼠等等)、輸出部分1507(包括顯示器,例如陰極射線管(CRT)、液晶顯示器(LCD)等,和揚聲器等)、儲存部分1508(包括硬碟等)、通信部分1509(包括網路介面卡例如LAN卡、數據機等)。通信部分1509經由網路例如網際網路執行通信處理。根據需要,驅動器1510也可連接到輸入/輸出介面1505。可移除媒體1511例如磁片、光碟、磁光碟、半導體記憶體等等根據需要被安裝在驅動器1510上,使得從中讀出的電腦程式根據需要被安裝到儲存部分1508中。
在透過軟體實現上述系列處理的情況下,從網路例如網際網路或儲存媒體例如可移除媒體1511安裝構成軟體的程式。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種儲存媒體不局限於圖15所示的其中儲存有程式、與設備相分離地分發以向使用者提供程式的可移除媒體1511。可移除媒體1511的例子包含磁片(包含軟碟(註冊商標))、光碟(包含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和數位通用盤(DVD))、磁光碟(包含迷你盤(MD)(註冊商標))和半導體記憶體。或者,儲存媒體可以是ROM 1502、儲存部分1508中包含的硬碟等等,其中存有程式,並且與包含它們的設備 一起被分發給使用者。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發明的裝置、方法和系統中,各部件或各步驟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組合的。這些分解和/或重新組合應該視為本發明的等效方案。並且,執行上述系列處理的步驟可以自然地按照說明的順序按時間循序執行,但是並不需要一定按時間循序執行。某些步驟可以並行或彼此獨立地執行。
最後,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雖然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應當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只是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更而沒有背離本發明的實質和範圍。因此,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含義來限定。
100‧‧‧電子設備
101‧‧‧確定單元
102‧‧‧分簇單元

Claims (20)

  1.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處理電路,被配置為: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以及基於該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該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該次系統進行分簇。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被配置為基於次系統之間相對於其服務品質需求的相對干擾程度來進行分簇。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被配置為建立由該次系統構成的無向加權圖,其中,該無向加權圖的邊的權重基於該相對干擾程度。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被配置為如下進行分簇:選擇服務品質需求最高的次系統作為簇的第一個成員;在添加簇的新成員時在滿足添加後簇內各個成員的服務品質需求的條件下,選擇與簇內已有成員之間的相對干擾最小的次系統。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被配置為在已有的簇的數目未達到可用通道數的情況下,如果存在無法添加到已有簇的次系統,則創建新的簇。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被配置為針對每個簇設置服務品質裕量 門限,以使得各個次系統根據該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服務品質用信號干擾噪聲比表示。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被配置為響應於指示如下事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事件指示資訊來執行處理:該特定區域中網路拓撲發生變化,該特定區域中次系統的服務品質下降。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被配置為根據地理位置資訊來確定該特定區域。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特定區域為多個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該電子設備還包括:收發單元,被配置為從該多個頻譜協調器接收其管理的該次系統的關於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收發單元還被配置為向該多個頻譜協調器發送分簇的結果。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分簇的結果包括相應頻譜協調器管理的次系統的標識資訊以及所屬的簇的簇標識的資訊。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 中,該收發單元還被配置為分別向各個頻譜協調器發送為各個簇設置的服務品質裕量門限。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收發單元還被配置為從頻譜協調器接收指示如下事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事件指示資訊:交疊區域中網路拓撲發生變化,交疊區域中次系統的服務品質下降。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收發單元還被配置為從該多個頻譜協調器接收其管理的處於與其他公共頻譜協調器的交疊區域中的次系統的發射功率,並且與其他公共頻譜協調器交互分簇的結果和該發射功率,以避免同通道干擾。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特定區域為一個頻譜協調器的至少部分管理區域,該電子設備還包括:收發單元,被配置為接收該一個頻譜協調器管理的該次系統的關於如下中的至少之一的資訊:地理位置資訊、服務品質需求、最大發射功率。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被配置為基於該分簇的結果以簇為單位進行頻譜資源配置。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被配置為按照簇的序號來進行頻譜資源配置。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 中,該收發單元還被配置為向該次系統發送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以使得各個次系統根據該服務品質裕量門限來調整其發射功率。
  20. 一種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包括:確定處於特定區域中的次系統;以及基於該次系統之間的相對干擾和該次系統的服務品質需求對該次系統進行分簇。
TW106108188A 2016-07-29 2017-03-13 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 TWI747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616478.6 2016-07-29
CN201610616478.6 2016-07-29
CN201610616478.6A CN107666717A (zh) 2016-07-29 2016-07-29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829A true TW201804829A (zh) 2018-02-01
TWI747888B TWI747888B (zh) 2021-12-01

Family

ID=6101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188A TWI747888B (zh) 2016-07-29 2017-03-13 電子設備和用於電子設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039450B2 (zh)
EP (1) EP3493620A4 (zh)
CN (2) CN107666717A (zh)
TW (1) TWI747888B (zh)
WO (1) WO20180191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71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US10813109B2 (en) * 2018-10-11 2020-10-20 Sony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protocol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knowledge
US20220150848A1 (en) * 2019-03-01 2022-05-12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n a side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3157B2 (en) * 2006-12-27 2015-10-2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Wireless station clustering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US7903537B2 (en) * 2008-03-27 2011-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s, Inc. Graph-base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OFDMA networks
US8204015B2 (en) * 2009-05-29 2012-06-1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one controller based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JP5531767B2 (ja) * 2009-07-31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134328A1 (en) * 2010-10-11 2012-05-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CN102202406B (zh) 2011-05-31 2014-04-23 北京邮电大学 干扰抑制方法
CN102612042A (zh) * 2012-04-13 2012-07-25 北京邮电大学 毫微微蜂窝网络中基于感知的频谱自管理方法
KR101627395B1 (ko) * 2012-04-16 2016-06-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인지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백업 채널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495319B (zh) * 2012-09-07 2022-07-01 索尼公司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和方法
US9037147B2 (en) * 2012-09-14 2015-05-19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controlled tethering of wireless devices
FR2996718A1 (fr) * 2012-10-09 2014-04-11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dans un reseau d'acces avec des communications d2d, station de base,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support d'information correspondants.
CN103974261B (zh) * 2013-01-28 2020-02-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和方法
BR112015017342A2 (pt) * 2013-01-28 2017-07-11 Sony Corp sistema, e, míd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CN103987046B (zh) 2013-02-07 2017-10-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US8929387B2 (en) * 2013-02-28 2015-01-06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9277439B2 (en) * 2013-06-28 2016-03-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contention management scheme for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CN103702432B (zh) * 2013-12-03 2016-09-2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数据库的上行链路增强方法
WO2015084149A1 (en) * 2013-12-04 2015-06-11 Mimos Berha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vailability of radio frequency in a cooperative network
CN104202747A (zh) * 2014-04-17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797596B (zh) * 2014-11-17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5873069B (zh) * 2015-01-19 2021-06-08 索尼公司 资源管理装置、资源管理方法及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766671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888B (zh) 2021-12-01
CN109156010A (zh) 2019-01-04
CN109156010B (zh) 2023-04-28
US11039450B2 (en) 2021-06-15
US11700630B2 (en) 2023-07-11
US20230300869A1 (en) 2023-09-21
EP3493620A4 (en) 2019-06-26
WO2018019113A1 (zh) 2018-02-01
US20210227554A1 (en) 2021-07-22
EP3493620A1 (en) 2019-06-05
CN107666717A (zh) 2018-02-06
US20190182844A1 (en)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404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006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170070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247552B2 (e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49282B2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1189563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pectrum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6916328A (zh) 用于资源管理装置、用户设备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1527717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7775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for clustering of high priority level secondary systems
US20200128410A1 (en) Spectru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same
Al-Haddad et al. Clustering over TV white space in dense wireless areas: Dynamic hotspot sele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7852695A (zh) 一种确定小区簇子帧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Goyal 2nd Dynamic Hotspot Clustering Using White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