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3537A - 近場通信共存 - Google Patents
近場通信共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43537A TW201743537A TW106115543A TW106115543A TW201743537A TW 201743537 A TW201743537 A TW 201743537A TW 106115543 A TW106115543 A TW 106115543A TW 106115543 A TW106115543 A TW 106115543A TW 201743537 A TW201743537 A TW 20174353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harging
- detecting
- circuit
- coil
- proximity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49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04B5/263—Multiple coils at either si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大體上係關於用於保護可易於經無線充電場損害之電子器件的裝置及技術。舉例而言,該裝置可包括一無線充電電路,該無線充電電路經組態以選擇性地產生一無線充電場及耦接至該無線充電電路且經組態以偵測對應於該無線充電場之一阻抗變化的一阻抗偵測電路。在此情況下,一近接偵測電路可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該無線充電電路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在一些態樣中,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啟動偵測該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包含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而減小該無線充電場之一傳輸功率。
Description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電子器件,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電子器件之無線充電。
經由可再充電電池對遞增數目個電子器件及多種電子器件充電。此等器件包括行動電話、攜帶型音樂播放器、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電腦周邊器件、通信器件(例如,藍芽器件)、數位攝影機、助聽器及類似者。儘管電池技術已經改良,但電池供電之電子器件愈來愈消耗大量電力。因此,此等器件為不斷地再充電的。可再充電器件通常經由使用實體上連接至電力供應器之纜線或其他相似連接器的有線連接充電。纜線及相似連接器有時可能不方便或繁瑣,且具有其他缺點。無線電力充電系統(例如)可允許使用者在無實體電連接的情況下對電子器件充電及/或為電子器件供電,由此減少操作電子器件組件之數目且簡化電子器件的使用。 存在組成關於工業設計及支援廣泛範圍之器件的無線電力傳輸器及/或無線電力接收器的組件(例如,磁性線圈、充電板等)具有不同大小及形狀的可撓性。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裝置。裝置大體上可包括:無線充電電路,其經組態以選擇性地產生無線充電場;阻抗偵測電路,其耦接至無線充電電路且經組態以偵測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及近接偵測電路,其經組態以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無線充電電路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其中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產生無線充電場包含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減小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功率。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裝置。裝置大體上包括無線充電電路、近接偵測電路、具有耦接至第一無線充電電路的第一終端及耦接至近接偵測電路的第二終端的第一線圈、具有耦接至無線充電電路的第一終端及耦接至近接偵測電路的第二終端的第二線圈、耦接於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之第一終端之間的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及耦接至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之第二終端之間的至少一個第二開關。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方法。方法大體上包括選擇性地產生無線充電場,偵測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及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其中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產生無線充電場包含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減小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功率。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裝置。裝置大體上包括用於選擇性地產生無線充電場之構件,用於偵測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之構件,及用於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之構件,其中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用於產生無線充電場之構件包含用於基於偵測阻抗變化減小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功率之構件。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方法。該方法大體上包括在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傳輸用於偵測待充電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之一或多個信標,及在不同於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的一或多個第二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方法。該方法大體上包括選擇性地產生無線充電場及偵測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及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其中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基於偵測阻抗變化去能產生無線充電場,其中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近場通信(NFC)卡或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且其中選擇性地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調變用於偵測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的偵測場,其中偵測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係基於藉由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經由偵測場之調變接收資訊。 在結合附圖查閱對本發明之特定例示性態樣的以下描述後,本發明之其他態樣、特徵及實施例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變得顯而易見。儘管本發明之特徵可關於以下某些態樣及圖式論述,但是本發明之所有態樣可包括本文所論述之一或多個有利特徵。換言之,儘管可將一或多個態樣論述為具有某些有利特徵,但亦可根據本發明之各種態樣來使用此等特徵中之一或多者。以相似方式,儘管例示性態樣可在下文中論述為器件、系統或方法態樣,但應理解此等例示性態樣可實施於各種器件、系統及方法中。 以下詳細描述及隨附圖式提供對本發明之本質及優勢之更好理解。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6年5月1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337,145號及2016年12月9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373,561號之權益,該等申請案兩者經讓與本申請案之受讓人,且明確地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可使用相同參考標號識別在以下圖式中共同之繪製元件。 無線電力傳送可指在不使用實體電導體的情況下將與電場、磁場、電磁場或其他者相關聯之任何形式之能量自傳輸器傳輸至接收器(例如,可經由自由空間傳輸電力)。至無線場(例如,磁場或電磁場)的電力輸出可由「電力接收元件」接收、捕獲或耦接以實現電力傳送。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無線電力傳送系統100的功能方塊圖。可將輸入電力102自電源(在此圖中未展示)提供至傳輸器104以產生用於執行能量傳送之無線(例如,磁性或電磁)場105。接收器108可耦接至無線場105且產生輸出電力110以供儲存或由耦接至輸出電力110之器件(在此圖中未展示)消耗。傳輸器104及接收器108可隔開距離112。傳輸器104可包括用於將能量傳輸/耦接至接收器108的電力傳輸元件114。接收器108可包括用於接收或捕獲/耦接自傳輸器104傳輸之能量的電力接收元件118。 在一個說明性態樣中,傳輸器104及接收器108可根據相互諧振關係而組態。當接收器108之諧振頻率與傳輸器104之諧振頻率實質上相同或極為接近時,傳輸器104與接收器108之間的傳輸損耗減少。因而,可在較大距離內提供無線電力傳送。諧振感應耦接技術可因此允許改良效率及在各種距離內且在多種感應電力傳輸及接收元件組態之情況下進行電力傳送。 在某些態樣中,無線場105可對應於傳輸器104之「近場」。近場可對應於其中存在由電力傳輸元件114中之電流及電荷產生之強反應場的區域,該等反應場最低限度地將電力輻射遠離電力傳輸元件114。近場可對應於在電力傳輸元件114之大約一個波長(或其一部分)內的區域。 在某些態樣中,可藉由將無線場105中之能量的大部分耦接至電力接收元件118而非將大部分能量以電磁波傳播至遠場來進行有效的能量傳送。 在某些實施中,傳輸器104可輸出具有對應於電力傳輸元件114之諧振頻率之頻率的時變磁(或電磁)場。當接收器108在無線場105內時,時變磁(或電磁)場可感應電力接收元件118中之電流。如上文所描述,若電力接收元件118經組態為諧振電路以在電力傳送元件114之頻率下諧振,則能量可有效傳送。在電力接收元件118中所感應的交流電(AC)信號可經整流以產生可經提供以對負載充電或供電的直流電(DC)信號。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無線電力傳送系統200之功能方塊圖。系統200可包括傳輸器204及接收器208。傳輸器204 (在本文中亦稱為電力傳送單元,PTU)可包括傳輸電路系統206,該傳輸電路系統可包括振盪器222、驅動器電路224及前端電路226。振盪器222可經組態以在所要頻率下產生振盪器信號,所要頻率可回應於頻率控制信號223而調整。振盪器222可將振盪器信號提供至驅動器電路224。驅動器電路224可經組態以在(例如)電力傳輸元件214之諧振頻率下基於輸入電壓信號(VD
) 225驅動電力傳輸元件214。驅動器電路224可為開關放大器,其經組態以自振盪器222接收方波並且輸出正弦波。在某些態樣中,傳輸器204可包括阻抗偵測電路242,該阻抗偵測電路可經組態以藉由感測如藉由驅動電力傳輸元件214之驅動器電路224所見的阻抗之變化偵測待充電之接收器208。 前端電路226可包括濾波器電路,該濾波器電路經組態以濾除諧波或其他不合需要之頻率。前端電路226可包括匹配電路,該匹配電路經組態以將傳輸器204之阻抗匹配至電力傳輸元件214之阻抗。如下文將更詳細地解釋,前端電路226可包括調諧電路以創建具有電力傳輸元件214的諧振電路。由於驅動電力傳輸元件214,電力傳輸元件214可產生無線場205以在足以充電電池236或以其他方式供電負載之位準下無線地輸出電力。 傳輸器204可進一步包括控制器240,該控制器可操作地耦接至傳輸電路系統206且經組態以控制傳輸電路系統206之一或多個態樣,或實現有關管理電力之傳送的其他操作。控制器240可為微控制器或處理器。控制器240可實施為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控制器240可以可操作之方式直接地或間接地連接至傳輸電路系統206之每一組件。控制器240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自傳輸電路系統206之組件中之每一者接收資訊且基於所接收的資訊執行計算。控制器240可經組態以針對可調整彼組件之操作的組件中之每一者產生控制信號(例如,信號223)。因此,控制器240可經組態以基於藉由控制器執行之操作的結果調整或管理電力傳送。傳輸器204可進一步包括記憶體(未展示),該記憶體經組態以儲存資料,諸如用於使得控制器240執行特定功能(諸如有關無線電力傳送之管理的彼等功能)的指令。在某些態樣中,傳輸器204亦可包括可經組態以控制傳輸電路系統206用於NFC及/或RFID器件之偵測的近場通信(NFC)電路及/或射頻識別(RFID)電路。舉例而言,NFC及/或RFID電路可傳輸(例如,經由傳輸電路系統206)一或多個偵測場且藉由偵測偵測場之調變偵測鄰近NFC及/或RFID器件。 接收器208 (在本文中亦稱為電力接收單元,PRU)可包括接收電路系統210,該接收電路系統可包括前端電路232及整流電路234。前端電路232可包括匹配電路系統,該匹配電路系統經組態以將接收電路系統210之阻抗匹配至電力接收元件218之阻抗。如下文將解釋,前端電路232可進一步包括調諧電路以創建具有電力接收元件218的諧振電路。如圖2中所展示,整流電路234可自AC電力輸入產生DC電力輸出以對電池236充電。接收器208及傳輸器204可另外在單獨通信頻道219 (例如,藍芽、紫蜂、蜂巢式等)上通信。接收器208及傳輸器204可替代地使用無線場205之特性經由頻帶內傳信而通信。 接收器208可經組態以判定傳輸器204所傳輸及接收器208所接收之電力的量是否適於對電池236充電。在某些態樣中,傳輸器204可經組態以產生具有直接場耦接係數(k)的主要非輻射場,用於提供能量傳送。接收器208可直接耦接至無線場205且可產生輸出電力以供儲存或由耦接至輸出或接收電路系統210之電池(或負載) 236消耗。 接收器208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之傳輸控制器240之控制器250以用於管理無線電力接收器208之一或多個態樣。接收器208可進一步包括記憶體(未展示),該記憶體經組態以儲存資料,諸如用於使得控制器250執行特定功能(諸如有關無線電力傳送之管理的彼等功能)的指令。 如上文所論述,傳輸器204及接收器208可分隔一段距離且可根據相互諧振關係經組態以使傳輸器204與接收器208之間的傳輸損耗降至最低。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圖2之傳輸電路系統206或接收電路系統210之部分的示意圖。如圖3中所繪示,傳輸或接收電路系統350可包括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及調諧電路360。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亦可稱為或經組態為天線或「環形」天線。術語「天線」大體上指可無線地輸出或接收用於耦接至另一天線之能量的組件。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在本文中亦可稱為或經組態為「磁性」天線、或感應線圈、諧振器或諧振器之一部分。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亦可被稱為經組態以無線輸出或接收電力之一類線圈或諧振器。如本文中所使用,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為經組態以無線地輸出及/或接收電力之一類「電力傳送組件」的實例。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可包括空氣芯或諸如鐵氧體磁心(在此圖中未展示)之實體芯。 當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經組態為具有調諧電路360的諧振電路或諧振器時,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之諧振頻率可基於電感及電容。電感可僅為由形成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的線圈及/或其他電感器創建的電感。電容(例如,電容器)可由調諧電路360提供以在所要之諧振頻率下創建諧振結構。作為非限制實例,調諧電路360可包含電容器354及電容器356,該等電容器可被添加至傳輸及/或接收電路系統350,以創建諧振電路。 調諧電路360可包括其他組件,以形成具有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的諧振電路。作為另一非限制性實例,調諧電路360可包括並聯置放於電路系統350之兩個終端之間的電容器(未展示)。其他設計仍係有可能的。在一些態樣中,前端電路226中的調諧電路可具有與前端電路232中之調諧電路相同的設計(例如,360)。在其他態樣中,前端電路226可使用與前端電路232不同的調諧電路設計。 對於電力傳輸元件,具有實質上對應於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之諧振頻率之頻率的信號358可為至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之輸入。對於電力接收元件,具有實質上對應於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之諧振頻率之頻率的信號358可為自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352之輸出。儘管本文所揭示之態樣可大體上針對諧振無線電力傳送,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本文所揭示之態樣可用於對無線電力傳送之非諧振實施中。 具有無線充電之近場通信(NFC)共存 本發明之態樣大體上係針對一種可偵測可潛在地經無線充電場損害之電子器件的專用收發器。舉例而言,本發明之態樣提供用於NFC及/或射頻識別(RFID)器件之偵測及保護的技術。應注意,儘管本文所描述之某些態樣係關於NFC及/或RFID器件,但相同原理可應用於其他合適類型之器件。 NFC或RFID器件可經由無線充電器產生的較高振幅磁場損害。一些器件可抵抗由無線充電器造成的損害,此係由於其調諧至不同頻率。舉例而言,13.56 MHz的頻率可用於NFC或RFID器件且6.78 MHz的頻率可用於無線充電。然而,一些較低品質器件(諸如較低品質積體電容器)具有其可經受自無線充電場損害之足夠低的品質因數(Q)。舉例而言,較低品質電容器可在無線充電時在涉及電力位準處經歷其電容值之變化。在某些態樣中,為避免對此等器件造成損害,當此等器件存在時,可減少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功率且在一些情況下被去能。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可將專用讀取器用於NFC/RFID偵測。在某些態樣中,無線充電場一經解除啟動可啟動NFC/RFID偵測,且若偵測到任何調變,則可防止無線充電場之任何啟動,指示鄰近可經受由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NFC/RFID器件。為偵測NFC/RFID器件,當無線充電場打開時,阻抗偵測電路可用於偵測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轉換,基於此,可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且可啟動NFC/RFID器件之近接偵測。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實例充電及偵測場。在圖4中,時間展示為隨水平軸遞增。另外,其中啟動充電(例如,沿頂部軸線)及/或偵測場(例如,沿底部軸線)的時間段展示為沿軸線之脈衝,而解除啟動充電的時間段展示沿軸線為空的。 在某些態樣中,無線充電電路可包括電力傳輸單元(PTU) 204,該電力傳輸單元經組態以產生無線充電場。舉例而言,PTU 204可經由電力傳輸元件214傳輸信標傳輸404 (例如,信標)。信標傳輸為用於偵測待充電之電力接收器單元(PRU)之充電場的較小脈衝且潛在地提供少量電力以為PRU之一或多個元件供電。舉例而言,耦接至PTU 204之阻抗偵測電路242可藉由感測如藉由驅動電力傳輸元件214之驅動器電路224所見的阻抗之變化偵測待充電之PRU。在一些態樣中,PTU 204可藉由為持續時間(例如,100毫秒)施加電力及等待PRU傳回其正在接收電力之應答消息而偵測待充電之PRU。在一些態樣中,應答消息可為用於建立與PTU 204之通信鏈路之連接請求形式。在一些情況下,PTU 204可藉由經由諸如重量感測器或紅外感測器之近接感測器偵測器件而偵測待充電之PRU。在其他態樣中,PRU之偵測可部分地基於偵測向PTU 204展示的阻抗變化,由於藉由PTU 204產生的場的充電區域內的PRU之放置,該阻抗變化超過臨限值。 如所繪示,PTU 204可定期地傳輸信標傳輸404。PTU 204可進一步包括NFC電路244 (或偵測RFID器件之RFID電路)。NFC電路244可產生偵測場405,基於此,可偵測鄰近NFC器件(例如,NFC卡)。舉例而言,NFC電路可根據NFC協定調變偵測場,以便藉由定位於偵測場內的NFC器件誘使調變偵測場。作為回應,NFC器件可根據NFC協定調變偵測場,指示NFC電路244存在NFC器件。 如上文所展示,NFC器件可易於經無線充電場損害。因此,在某些態樣中,一旦NFC電路408偵測NFC器件(例如,在406處),PTU 204可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之傳輸(例如信標傳輸404)。NFC電路408可繼續傳輸偵測場405以感測NFC器件何時不再鄰近(例如,在410處),基於此,PTU 204可再啟動充電場傳輸。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針對當PRU經無線地充電時偵測鄰近電子器件。舉例而言,在412處,PRU可放置鄰近於PTU 204且藉由PTU 204基於信標傳輸404偵測。舉例而言,耦接至PTU 204之阻抗偵測電路242可藉由感測如藉由驅動電力傳輸元件214之驅動器電路224所見的阻抗之變化而偵測PRU。在此情況下,開始PTU 204對PRU之無線充電。在某些態樣中,耦接至PTU 204之阻抗偵測電路242可經組態以偵測在充電過程中產生無線充電場的電力傳輸元件214的阻抗變化(例如,在414處)。舉例而言,阻抗偵測電路242可藉由偵測在產生無線充電場時向無線充電電路展示的信號(例如,電力供應信號)之阻抗的變化而偵測阻抗變化。阻抗變化可指示電子器件可鄰近PTU 204。 在某些態樣中,為減少錯誤近接偵測(可由(例如) PRU負載調變引起)之似然性,經偵測阻抗變化可與諸如藉由阻抗偵測電路242偵測之阻抗變化的量變曲線的其他阻抗變化資訊相比。因此,基於經偵測阻抗變化,PTU 204可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且NFC電路408可啟動偵測場傳輸(例如,偵測場422)以判定NFC器件是否鄰近PTU。若NFC電路408不偵測鄰近NFC器件,則PTU 204可恢復無線充電(例如,在416處)。否則,若偵測到NFC器件,無線充電可保持解除啟動。舉例而言,在418處,NFC器件可放置鄰近於PTU 204,使得耦接至PTU 204之阻抗偵測電路242偵測418處的阻抗變化。因此,PTU 204可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傳輸,且NFC電路408可啟動NFC偵測場傳輸。在此情況下,NFC電路408可偵測鄰近NFC器件,且無線充電可保持解除啟動直至NFC器件在420處被移除為止(例如,如藉由NFC電路408所偵測)。 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實例充電及偵測場。在某些態樣中,由NFC電路408產生的偵測場可繼續長達一固定偵測間隔。舉例而言,NFC電路408可產生可繼續長達一偵測間隔502之偵測場。在此情況下,即使在偵測間隔502期間,PTU 204可繼續發送信標傳輸404以偵測待充電之PRU。然而,一旦PTU 204偵測待充電之PRU且開始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則不會開始其他偵測間隔。舉例而言,NFC電路408可包括處理器504 (例如,微處理器µP)。處理器504可自PTU 204接收NFC_DETECT_ENABLE信號,指示NFC電路408是否應該啟動NFC偵測。舉例而言,當NFC_DETECT_ENABLE信號為邏輯高時,其可指示當PTU 204不傳輸無線充電場時,NFC偵測可繼續。亦即,若NFC_DETECT_ENABLE信號為邏輯高時,可開始偵測間隔,且若NFC_DETECT_ENABLE信號為邏輯低時,無法開始偵測間隔。在某些態樣中,在NFC_DETECT_ENABLE信號為邏輯高時,可防止無線充電場啟動(例如,解除啟動)。 在偵測間隔(例如,偵測間隔502)期間,NFC電路408可偵測NFC器件,且經由NFC_CARD_FOUND信號向PTU 204傳達NFC器件之偵測。舉例而言,在506處,NFC電路408可偵測NFC器件,且處理器504可將NFC_CARD_FOUND信號自邏輯低切換至邏輯高,指示鄰近NFC器件。當NFC_CARD_FOUND信號切換至邏輯高時,NFC_DETECT_ENABLE信號亦可保持在邏輯高處。因此,PTU 204可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之傳輸(例如,信標)。在508處,可移除NFC器件,NFC_CARD_FOUND信號可與NFC_DETECT_ENABLE信號一起切換至邏輯低,且可恢復無線充電場傳輸。 如上文參看圖4所描述,可在充電階段期間基於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的偵測而偵測鄰近電子器件。舉例而言,PTU 204可偵測在510處產生無線充電場之電力傳輸元件214的阻抗變化。基於阻抗變化之偵測,PTU 204可將NFC_DETECT_ENABLE信號切換至邏輯高,從而允許開始偵測間隔,如所繪示。若未偵測到NFC器件,則PTU 204可將NFC_DETECT_ENABLE信號切換回邏輯低且無線充電可恢復。若偵測到NFC器件,則處理器504可將NFC_CARD_FOUND信號切換至邏輯高,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之任何傳輸直至NFC器件被移除為止。舉例而言,在511處,PTU 204可偵測對應於充電場之阻抗變化,且可開始偵測間隔。在此情況下,NFC器件係藉由NFC電路408偵測。因此,NFC電路408之處理器504將NFC_CARD_FOUND信號切換至邏輯高,PTU 204將NFC_DETECT_ENABLE信號切換至邏輯高,且解除啟動無線充電場之任何傳輸直至NFC器件在512處被移除為止。 在某些態樣中,PTU 204及NFC電路244可使用相似形狀之線圈,使得NFC偵測場匹配無線充電場。若線圈不止稍微不同,則可存在不對準的空值及波峰,增加對電子器件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在某些態樣中,單獨線圈可用於PTU 204及NFC電路244。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共用線圈可用於PTU 204及NFC電路244。在任一情況下,當無線充電場為啟動狀態時,應減少寄生負載以維持效率,且應調諧NFC器件以作為無線充電電路之放大器在相同條件範圍中操作,包括由於線圈上之器件去諧。可經由具有較低串聯電容之串聯開關實現減少寄生負載。 在某些態樣中,NFC線圈可經組態以具有較低Q,其可使用串聯電阻器實現。使用串聯電阻器在某些態樣上可為有利的,因為較低場效電晶體(FET)截止電容通常為較高FET導通電阻之折中,允許FET電阻減少線圈Q。串聯電阻器允許線圈浮動,防止其經由FET二極體反傳導。雙線圈具有兩個放大器之間稍微減小之耦接的益處。兩個線圈可為相似或接近,使得其耦接可較高,但並非與直接連接一樣高。 在某些態樣中,共用單個線圈將移除重複線圈之額外成本,且保護電路系統在兩種情況下近似地等效,當與雙線圈選項相比時,減少材料單(BOM)成本。然而,此類共用線圈可引起可彼此去諧之雙饋入,且可存在損害之可能性,尤其來自無線充電放大器之當前高電壓對NFC放大器之損害。在某些態樣中,共用線圈選項可不同於雙線圈系統,此係因為去諧可經由分流去諧電路實施。一個解決方案可為使用保護電路以使NFC放大器與系統分離,及當調諧NFC路徑時,考慮無線充電路徑上之現有組件。 圖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共用共同線圈之實例無線充電電路及近接偵測電路。在某些態樣中,用於PTU之功率放大器(PA) 602可耦接至PTU調諧電路604,該PTU調諧電路604可耦接至線圈608之第一終端606及線圈612之第一終端610。用於NFC電路之NFC PA 614可耦接至NFC調諧電路616,該NFC調諧電路616可耦接至線圈608之第二終端618及線圈612之第二終端620。 在某些態樣中,隔離電路系統可用於在NFC之操作期間將無線充電電路系統(例如,PTU PA 602及PTU調諧電路604)與線圈608及線圈612電隔離,且反之亦然。舉例而言,經疊接連接的電晶體622之第一集合可耦接於終端606與終端610之間,且經疊接連接的電晶體624之第二集合可耦接於終端618與終端620之間。在無線充電期間,電晶體624可電耦接終端618及終端620,有效地短接及呈現作為用於線圈608及線圈612之中心分接頭的終端618及終端620。在一些情況下,電晶體624可將終端618及終端620電耦接至參考電位(例如,電接地電位)。在NFC之操作(例如,近接偵測)期間,電晶體622可電耦接終端606及終端610,有效地短接及呈現作為用於線圈608及線圈612之中心分接頭的終端606及終端610。在一些情況下,電晶體622可將終端606及終端610電耦接至參考電位(例如,電接地電位)。舉例而言,可藉由NFC_SELECT信號驅動電晶體622之閘極終端,且可藉由可由反相器626產生的反向NFC_SELECT信號驅動電晶體624之閘極終端。因此,在近接偵測及無線充電期間,藉由選擇性地分別耦接終端606及終端610,或終端618及終端620可單獨地(例如,獨立地)調諧充電場及偵測場。亦即,在無線充電期間,PTU調諧電路604可在不受NFC電路系統影響的情況下調諧無線充電場,且在近接偵測期間,NFC調諧電路616可在不受無線充電電路系統影響的情況下調諧偵測場。 在某些態樣中,近接偵測可涉及模擬NFC/RFID標準之各種態樣。舉例而言,在一些情況下,可調變偵測場之傳輸以誘發卡(諸如NFC或RFID卡之電子器件)作出回應。在一些情況下,可偵測藉由卡作出的任何調變,以指示鄰近與僅偵測有效回應相對。 在某些態樣中,可使用現有PA實施自訂NFC讀取器。此方法可使用對PRU之經改良(更快及更敏感)調變偵測以及PA匹配電路之再調諧來實施。此方法將允許再次使用用於無線充電及近接偵測兩者之相同電路系統(例如,NFC電路),因此無線充電亦可得益於經改良感測。在某些態樣中,可將額外的並聯調諧電容器切換進或切換出,以使調諧自6.78 MHz (用於無線充電)改變至13.56 MHz (用於經由NFC進行近接偵測),或潛在地識別對於兩者可接受地操作之調諧電路。在某些態樣中,感測電路可為同相/正交相(I/Q)解調器,該同相/正交相(I/Q)解調器可對用於無線充電場阻抗偵測及NFC調變偵測起雙重目的作用。 在某些態樣中,可與單獨PA、天線,或藉由在無線充電場上誘發2階諧波同時傳輸無線充電場及近接偵測場(例如,用於NFC)。藉由同時傳輸無線充電場及近接偵測場,可實施始終接通本底掃描。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用於無線充電的實例操作700之流程圖。可藉由電路(諸如圖1至圖6之電路)執行操作700。 在區塊702處,可藉由交錯信標傳輸(例如,信標傳輸404)及NFC偵測場傳輸開始操作700,如參看圖4及圖5所描述。在區塊704處,電路可判定是否偵測到NFC/RFID器件或PRU。若未偵測到,電路可在區塊702處繼續信標及NFC偵測場傳輸。若偵測到NFC/RFID器件,可減少(或去能)信標傳輸404之傳輸功率且可在區塊706處開始持續的偵測場傳輸。在區塊708處,電路判定是否已移除NFC/RFID器件(例如,經由偵測場傳輸)。若已移除,電路在區塊702處開始交錯信標及偵測場傳輸。否則,繼續區塊706處的偵測場傳輸。 在區塊704處,若偵測到PRU,電路減小(或去能)信標及偵測場傳輸之傳輸功率,且在區塊710處開始傳輸無線充電場從而開始為已偵測PRU充電。在區塊712處,電路可偵測阻抗轉換或偵測PRU已移除。否則,在區塊710處繼續充電場傳輸。若偵測到阻抗轉換,電路減小(或去能)充電場傳輸之傳輸功率,且在區塊714處開始傳輸偵測場以偵測NFC/RFID器件是否在附近。在區塊716處,電路偵測NFC/RFID器件。若偵測到NFC-RFID器件,則繼續偵測場之傳輸。否則,電路在區塊710處再次開始充電場之傳輸。在區塊712處,若電路偵測PRU已移除,則電路在區塊702處開始信標及偵測場之交錯傳輸。 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用於無線充電的實例操作800之流程圖。可藉由電路(諸如圖1至圖6之電路)執行操作800。 在區塊802處,可藉由選擇性地產生無線充電場而開始操作800。在區塊804處,可偵測到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在區塊806處,藉由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無線充電電路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繼續操作800,其中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產生無線充電場包含基於偵測阻抗變化而減小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功率。在某些態樣中,減小無線充電場之傳輸功率包含去能無線充電場之產生。 在某些態樣中,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近場通信(NFC)卡或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在一些情況下,選擇性地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調變用於偵測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的偵測場,且偵測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係基於藉由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經由偵測場之調變而接收資訊。 在某些態樣中,選擇性地產生無線充電場可包括在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傳輸用於偵測待充電之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的一或多個信標。在此情況下,選擇性地偵測鄰近電子器件選擇性地可包括在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的一或多個第二時間間隔期間偵測鄰近電子器件。在某些態樣中,基於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 在某些態樣中,經由共用線圈執行產生無線充電場及近接偵測。在此情況下,當已啟動偵測鄰近電子器件時,用以產生無線充電場之電路系統可與共用線圈電隔離。在一些情況下,當已啟動產生無線充電場時,用以偵測鄰近電子器件之電路系統可與共用線圈電隔離。 在某些態樣中,當產生無線充電場時,執行偵測鄰近電子器件。在某些態樣中,偵測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傳輸偵測場及偵測偵測場中之調變。在一些情況下,傳輸偵測場包含調變偵測場。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用於無線充電的實例操作900之流程圖。可藉由電路(諸如圖1至圖6之電路)執行操作900。 在區塊902處,可在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期間藉由選擇性地傳輸用於偵測待充電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的一或多個信標而開始操作900。在區塊904處,電路可選擇性地偵測鄰近電子器件包含在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的一或多個第二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偵測鄰近電子器件。 在某些態樣中,基於已偵測之鄰近該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而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在一些情況下,該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包含NFC卡或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其中基於經偵測之鄰近NFC卡或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在某些態樣中,無線充電電路經組態以經由該一或多個信標基於該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之偵測藉由產生無線充電場對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充電。在某些態樣中,操作900亦包括偵測對應於無線充電場之阻抗變化,其中基於經偵測阻抗變化去能產生無線充電場。 儘管本文所提供之某些實例已參看NFC器件描述了近接偵測以促進理解,但本發明之態樣可應用於經組態以偵測鄰近電子器件的任何其他類型的電路。舉例而言,可經由RFID電路系統執行近接偵測。 上文所描述之方法的各種操作可藉由能夠執行對應功能之任何合適之構件來執行。構件可包括各種硬體及/或軟體組件及/或模組,包括(但不限於)電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處理器。大體而言,在存在圖式中所繪示之操作之處,彼等操作可具有具相似編號的對應的對應體構件加功能組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判定」涵蓋廣泛多種動作。舉例而言,「判定」可包括計算、運算、處理、導出、調查、查找(例如,在表、資料庫或另一資料結構中查找)、確認及其類似者。同樣,「判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資訊)、存取(例如,存取記憶體中之資料)及其類似者。此外,「判定」可包括解決、選擇、挑選、建立及其類似者。 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及項目清單「中之至少一者」的片語係指彼等項目之任何組合,包括單個成員。作為一實例,「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a
、b
或c
」意欲涵蓋:a
、b
、c
、a - b
、a - c
、b - c
及a - b - c
,以及與多個同一元素之任何組合(例如,a - a
、a - a - a
、a - a - b
、a - a - c
、a - b - b
、a - c - c
、b - b
、b - b - b
、b - b - c
、c - c
及c - c - c
,或a
、b
及c
的任何其他排序)。 結合本發明所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使用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市售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結合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類組態。 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包含用於達成所描述方法之一或多個步驟或動作。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方法步驟及/或動作可彼此互換。換言之,除非指定步驟或動作之特定次序,否則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修改特定步驟及/或動作之次序及/或使用。 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若以硬體實施,則實例硬體組態可包含無線節點中之處理系統。處理系統可藉由匯流排架構來實施。取決於處理系統之特定應用及總設計約束,匯流排可包括任何數目個互連的匯流排及橋接器。匯流排可將各種電路鏈接在一起,該等電路包括處理器、機器可讀媒體及匯流排介面。匯流排介面可用以經由匯流排將網路配接器連接至處理系統。網路配接器可用以實施實體(PHY)層之信號處理功能。就使用者終端而言,使用者介面(例如,小鍵盤、顯示器、滑鼠、操縱桿等)亦可連接至匯流排。匯流排亦可鏈接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因此將不再進一步描述之各種其他電路,諸如,時序源、周邊設備、電壓調節器、功率管理電路及類似者。 處理系統可經組態為具有提供處理器功能性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及提供機器可讀媒體之至少一部分之外部記憶體的通用處理系統,該等組件全部經由外部匯流排架構與其他支援電路系統鏈接在一起。替代地,處理系統可使用具有處理器之ASIC、匯流排介面、使用者介面(就存取終端而言)、支援電路系統及整合於單個晶片中之機器可讀媒體之至少一部分來實施,或使用一或多個FPGA、PLD、控制器、狀態機、閘控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電路系統或可能執行遍及本發明所描述之各種功能性之任何組合之電路實施。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如何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之總設計約束而最好地實施用於處理系統之所描述功能性。 應理解,申請專利範圍不限於以上所說明之精確組態及組件。在不偏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可對上文所描述之方法及裝置之配置、操作及細節進行各種修改、改變及變化。
100‧‧‧無線電力傳送系統 102‧‧‧輸入電力 104‧‧‧傳輸器 105‧‧‧無線場 108‧‧‧接收器 110‧‧‧輸出電力 112‧‧‧距離 114‧‧‧電力傳輸元件 118‧‧‧電力接收元件 200‧‧‧無線電力傳送系統 204‧‧‧傳輸器/電力傳輸單元 205‧‧‧無線場 206‧‧‧傳輸電路系統 208‧‧‧接收器 210‧‧‧接收電路系統 214‧‧‧電力傳輸元件 218‧‧‧電力接收元件 219‧‧‧單獨通信頻道 222‧‧‧振盪器 223‧‧‧頻率控制信號 224‧‧‧驅動器電路 225‧‧‧輸入電壓信號(VD
) 226‧‧‧前端電路 232‧‧‧前端電路 234‧‧‧整流電路 236‧‧‧電池 240‧‧‧控制器 242‧‧‧阻抗偵測電路 244‧‧‧近場通信電路 250‧‧‧控制器 350‧‧‧傳輸或接收電路系統 352‧‧‧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 354‧‧‧電容器 356‧‧‧電容器 358‧‧‧信號 360‧‧‧調諧電路 404‧‧‧信標傳輸 405‧‧‧偵測場 406‧‧‧操作 410‧‧‧操作 412‧‧‧操作 414‧‧‧操作 416‧‧‧操作 418‧‧‧操作 420‧‧‧操作 422‧‧‧偵測場 502‧‧‧偵測間隔 504‧‧‧處理器 506‧‧‧操作 508‧‧‧操作 510‧‧‧操作 511‧‧‧操作 512‧‧‧操作 602‧‧‧電力傳輸單元功率放大器 604‧‧‧電力傳輸單元調諧電路 606‧‧‧第一終端 608‧‧‧線圈 610‧‧‧第一終端 612‧‧‧線圈 614‧‧‧近場通信功率放大器 616‧‧‧近場通信調諧電路 618‧‧‧第二終端 620‧‧‧第二終端 622‧‧‧電晶體 624‧‧‧電晶體 626‧‧‧反相器 700‧‧‧操作 702‧‧‧區塊 704‧‧‧區塊 706‧‧‧區塊 708‧‧‧區塊 710‧‧‧區塊 712‧‧‧區塊 714‧‧‧區塊 716‧‧‧區塊 800‧‧‧操作 802‧‧‧區塊 804‧‧‧區塊 806‧‧‧區塊 900‧‧‧操作 902‧‧‧區塊 904‧‧‧區塊
關於下文論述及且尤其關於圖式,應強調,所展示之細節出於說明性論述之目的表示實例,且其經呈現以提供對本發明之原理及概念性態樣之描述。就此而言,不意在展示超出對本發明之基本理解所需的實施細節。結合圖式,以下論述使熟習此項技術者對根據本發明可如何實踐實施例顯而易見。在隨附圖式中: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無線電力傳送系統之功能方塊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無線電力傳送系統之功能方塊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包括電力傳輸或接收元件的圖2之傳輸電路系統或接收電路系統之部分的示意圖。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實例充電及偵測場。 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實例充電及偵測場及對應的控制信號。 圖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共用共同線圈之實例無線充電電路及近接偵測電路。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用於電子器件之無線充電及保護的實例操作之流程圖。 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用於無線充電的實例操作之流程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的用於包括信標傳輸之無線充電的實例操作之流程圖。
800‧‧‧操作
802‧‧‧區塊
804‧‧‧區塊
806‧‧‧區塊
Claims (30)
- 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裝置,其包含: 一無線充電電路,其經組態以選擇性地產生一無線充電場;及 一阻抗偵測電路,其耦接至該無線充電電路且經組態以偵測對應於該無線充電場之一阻抗變化;及 一近接偵測電路,其經組態以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該無線充電電路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其中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該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包含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減小該無線充電場之一傳輸功率。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減小該無線充電場之該傳輸功率包含去能該無線充電場之該產生。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一近場通信(NFC)卡或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且該近接偵測電路包含經組態以調變用於偵測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之一偵測場之電路系統,其中偵測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係基於藉由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經由該偵測場之調變接收資訊。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無線充電電路經組態以在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傳輸用於待充電之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之偵測的一或多個信標;及 該近接偵測電路經組態以在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的一或多個第二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偵測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
-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基於該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
-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一NFC卡或一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其中基於該已偵測之鄰近該NFC卡或該RFID卡中之該至少一者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
-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無線充電電路經組態以藉由經由該一或多個信標基於該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之該偵測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對該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充電。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偵測該阻抗變化包含當產生該無線充電場時偵測向該無線充電電路展示之一信號之阻抗的一變化。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無線充電電路及該近接偵測電路共用至少一個線圈。
-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線圈包含一第一線圈及一第二線圈; 該第一線圈之一第一終端及該第二線圈之一第一終端經耦接至該無線充電電路;及 該第一線圈之一第二終端及該第二線圈之一第二終端經耦接至該近接偵測電路。
-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當啟動產生該無線充電場時,耦接該第一線圈之該第一終端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第一終端。
-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當已啟動偵測鄰近的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時,耦接該第一線圈之該第二終端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第二終端。
-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 該無線充電電路包含具有耦接至一第一調諧電路之一輸出的一第一放大器,該第一調諧電路經耦接至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一終端;及 該近接偵測電路包含具有耦接至一第二調諧電路之一輸出的一第二放大器,該第二調諧電路經耦接至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二終端;及 該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隔離電路,該隔離電路經組態以將無線充電期間的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一終端與近接偵測期間的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二終端電耦接。
-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隔離電路經組態以將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一終端及該等第二終端電耦接至一參考電位。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近接偵測電路包含一同相及正交(I/Q)解調器,該同相及正交(I/Q)解調器經組態以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且其中該I/Q解調器亦用以偵測對應於該無線充電場之該阻抗變化。
-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偵測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傳輸一偵測場及偵測該偵測場中之調變,其中傳輸該偵測場包含調變該偵測場。
- 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裝置,其包含: 一無線充電電路; 一近接偵測電路; 一第一線圈,其具有耦接至該第一無線充電電路之一第一終端及耦接至該近接偵測電路之一第二終端; 一第二線圈,其具有耦接至該無線充電電路之一第一終端及耦接至該近接偵測電路之一第二終端; 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其耦接於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一終端之間;及 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其耦接於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二終端之間。
-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 該無線充電電路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調諧電路,其耦接至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一終端;及 一第一放大器,其耦接至該第一調諧電路;及 該近接偵測電路包含: 一第二調諧電路,其耦接至該第一線圈及該第二線圈之該等第二終端;及 一第二放大器,其耦接至該第二調諧電路。
-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 該第二開關在該無線充電電路之操作期間關閉;及 該第一開關在該近接偵測電路之操作期間關閉。
- 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方法,其包含: 選擇性地產生一無線充電場; 偵測對應於該無線充電場之一阻抗變化;及 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該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其中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該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包含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減小該無線充電場之一傳輸功率。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一近場通信(NFC)卡或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且其中選擇性地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調變用於偵測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的一偵測場,其中偵測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係基於藉由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經由該偵測場之調變接收資訊。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 選擇性地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包含在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傳輸用於待充電之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之偵測的一或多個信標;及 選擇性地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包含在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的一或多個第二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
-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基於該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經由一共用線圈執行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及該近接偵測,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在啟動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時,將用於產生該無線充電場之電路系統與該共用線圈電隔離。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經由一共用線圈執行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及該近接偵測,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在啟動產生該無線充電場時,將用於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之電路系統與該共用線圈電隔離。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當產生該無線充電場時執行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
-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偵測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傳輸一偵測場及偵測該偵測場中之調變。
- 一種用於無線充電之方法,其包含: 選擇性地產生一無線充電場;及 偵測對應於該無線充電場之一阻抗變化;及 選擇性地偵測鄰近易於經該無線充電場損害之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其中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而啟動偵測該鄰近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且其中基於偵測該阻抗變化去能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其中該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一近場通信(NFC)卡或射頻識別(RFID)卡中之至少一者,且其中選擇性地偵測鄰近一或多個電子器件包含調變用於偵測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的一偵測場,其中偵測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係基於藉由該至少一個NFC卡或RFID卡經由該偵測場之調變接收資訊。
-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 選擇性地產生該無線充電場包含在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傳輸用於待充電之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之偵測的一或多個信標;及 選擇性地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包含在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時間間隔的一或多個第二時間間隔期間選擇性地偵測鄰近該等電子器件。
-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基於該已偵測之鄰近該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器件去能傳輸該一或多個信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37145P | 2016-05-16 | 2016-05-16 | |
US62/337,145 | 2016-05-16 | ||
US15/373,561 | 2016-12-09 | ||
US15/373,561 US10277058B2 (en) | 2016-05-16 | 2016-12-09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coexistan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43537A true TW201743537A (zh) | 2017-12-16 |
TWI679827B TWI679827B (zh) | 2019-12-11 |
Family
ID=6029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15543A TWI679827B (zh) | 2016-05-16 | 2017-05-11 | 近場通信共存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77058B2 (zh) |
TW (1) | TWI679827B (zh) |
WO (1) | WO20172007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36559B2 (en) | 2019-11-26 | 2024-07-16 | Wistron Corp. | Molecular diagnostics apparatu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263548A1 (en) * | 2014-03-14 | 2015-09-17 | Emily Cooper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distribution allocation |
US9876382B2 (en) * | 2015-09-01 | 2018-01-23 | Dell Products, Lp | Peak power caching in a wireless power system |
US10277058B2 (en) | 2016-05-16 | 2019-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coexistance |
US10516445B2 (en) * | 2018-04-11 | 2019-12-24 | Nxp B.V. | RF front end modul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EP3576248B1 (en) * | 2018-05-31 | 2023-05-31 | STMicro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 Nfc reader |
JP7169937B2 (ja) * | 2019-04-26 | 2022-1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受電装置、送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US10778271B1 (en) * | 2019-07-09 | 2020-09-15 |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signals travelling along track circuits of railway lines, and related portable signal analyzing device |
US11159056B2 (en) * | 2019-09-12 | 2021-10-26 | Spark Connected LLC |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circuit and method |
CN113691024A (zh) * | 2021-07-22 | 2021-11-23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方法和无线充电装置 |
EP4383518A1 (en) * | 2022-12-06 | 2024-06-12 |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 Electronic device powered by wireless charg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04956B2 (en) * | 2002-02-20 | 2015-12-08 | C. R. Bard, Inc. | IVC filter with translating hooks |
EP2502124B1 (en) * | 2009-11-17 | 2020-02-19 | Apple Inc. | Wireless power utilization in a loc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8983374B2 (en) | 2010-12-13 | 2015-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eiver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power functionalities |
US9252846B2 (en) | 2011-09-09 | 2016-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a wireless power device |
US9859745B2 (en) * | 2012-07-10 | 2018-0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KR101360125B1 (ko) | 2012-07-19 | 2014-02-21 | 차승일 | 무선충전 기능을 구비한 유씸 카드 |
US9505314B2 (en) * | 2013-08-09 | 2016-11-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electric vehicle and charging station |
US10031165B2 (en) | 2013-12-23 | 2018-07-24 |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 Wireless charg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EP3661015A1 (en) | 2014-03-25 | 2020-06-03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
US10277058B2 (en) | 2016-05-16 | 2019-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coexistance |
-
2016
- 2016-12-09 US US15/373,561 patent/US102770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4 WO PCT/US2017/031108 patent/WO201720076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5-11 TW TW106115543A patent/TWI679827B/zh active
-
2019
- 2019-03-19 US US16/358,325 patent/US10541552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36559B2 (en) | 2019-11-26 | 2024-07-16 | Wistron Corp. | Molecular diagnostics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41552B2 (en) | 2020-01-21 |
WO2017200763A1 (en) | 2017-11-23 |
US20170331317A1 (en) | 2017-11-16 |
TWI679827B (zh) | 2019-12-11 |
US10277058B2 (en) | 2019-04-30 |
US20190214842A1 (en) | 2019-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79827B (zh) | 近場通信共存 | |
US10491017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with multiple power receiving deices | |
CN109804525B (zh) | 用于无线功率传递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
US10164479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 |
US9537352B2 (en) | Differential load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in wireless power network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 |
US9472983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
EP3148049B1 (en) | Detecting resonant frequencies | |
US20200135391A1 (en) | Coil structure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 |
EP3479457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of subsequent receiver | |
US962098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tilizing transmit coils driven by phase-shifted currents | |
CN107528391B (zh) | 一种Qi无线充电器的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 |
US10454309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10291075B2 (en) |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detection | |
EP3900200A1 (en) | Load localisation | |
US10923959B2 (en) |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reconfigurable rectifier circui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