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7687A - 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7687A
TW201717687A TW105135503A TW105135503A TW201717687A TW 201717687 A TW201717687 A TW 201717687A TW 105135503 A TW105135503 A TW 105135503A TW 105135503 A TW105135503 A TW 105135503A TW 201717687 A TW201717687 A TW 2017176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buffer status
status report
base station
ti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5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9400B (zh
Inventor
林奕廷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1717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9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94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該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包含:(a)由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為一上行鏈路(uplink;UL)資料傳輸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b)當在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不存在用於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時,由該使用者設備藉由考量複數個必要條件來判斷是否在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一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以及(c)由該使用者設備基於該步驟(b)之一判斷而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或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Description

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概言之係關於一種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藉由考量一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uplink;UL)資源及一基於爭用(contention based;CB)之上行鏈路資源而進行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傳輸之方法及裝置。
對於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LTE)技術而言,存在數種上行鏈路傳輸程序。舉例而言,第1圖顯示一傳統基於排程請求之上行鏈路授予程序(下文中稱為「排程請求程序」)之示意圖。當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11在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處自上部層接收到複數個封包資料單元(packet data unit;PDU)時,使用者設備11為向一基地台(例如,一演進型節點B(eNode B;eNB))12進行一上行鏈路資料傳輸而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若在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不存在用於向基地台12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則使用者設備11觸發一排程請求,以通知基地台12分配一上行鏈路資源。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基地台12將至少為緩衝器狀態報告傳輸且或許為其他資料傳輸授予一 上行鏈路資源(即,基地台12給使用者設備11分配一上行鏈路授予)。在接收到緩衝器狀態報告之後,基地台12將向使用者設備11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以用於傳送剩餘資料(即,其餘資料)。
為縮短上行鏈路傳輸之延時,3GPP RAN2研究項目「關於長期演進延時縮減技術之研究(Study on latency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LTE)」提出一種用於快速上行鏈路傳輸之預排程方案。根據該提議,如第2圖所示,基地台22將週期性地為使用者設備21分配一預排程上行鏈路授予(下文稱為「預排程方案」),俾使使用者設備21不使用排程請求程序便可在預排程資源上傳送資料。根據該提議,如表1及表2中所示,上行鏈路傳輸之延時可自一排程請求程序中之14/9.5TTI(10/1毫秒排程請求週期)縮減至一預排程方案中之5.5TTI(1毫秒快速上行鏈路間隔)。表1係為一排程請求程序之一所參引上行鏈路傳輸延時。表2係為一預排程方案之一所參引上行鏈路傳輸延時。
此外,3GPP RAN2研究項目「經同步化使用者設備之上行鏈路延時縮減(Uplink latency reduction for synchronized UEs)」提出一種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下文中稱為「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以在預排程方案中將一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資源分配給多個使用者設備,進而達成統計多工並為預排程方案減輕不必要上行鏈路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資源浪費之問題。雖然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因各使用者設備間之衝突而相較於預排程方案能夠更高效地利用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資源,但潛在之重傳可能會使得相衝突之使用者設備之延時增加。
為滿足車聯網(Vehicle-to-Everything;V2X)關鍵服務之要 求(即,20毫秒之終端間延時),較佳將在一預排程方案中在短於20毫秒之週期中為每一使用者設備分配上行鏈路資源、或者在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在短於12毫秒之週期中為各使用者設備分配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資源。當為滿足一較短週期而頻繁地分配上行鏈路資源時,考量一排程請求程序、一預排程方案及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間之上行鏈路傳輸延時關係頗為重要。若一使用者設備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僅基於上行鏈路資源而向一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則該基地台將會分配不必要之上行鏈路資源,且無線電資源利用率將會降低。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於藉由考量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及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資源而進行排程請求傳輸之新穎傳輸方案。在該新穎傳輸方案中,會考量一排程請求程序、一預排程方案與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間之上行鏈路傳輸延時關係,以達成低延時、低功率消耗且更高效之無線電資源分配。
為達成上述目標,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包含:(a)由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為一上行鏈路(uplink;UL)資料傳輸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b)當在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不存在用於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時,由該使用者設備藉由考量複數個必要條件來判斷是否在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一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該等必要條件包含:使用由該排程請求所請求之一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傳送一第一資料之一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 是否短於使用一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傳送該第一資料之一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之間發生一衝突之一概率係為確定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之一因子;以及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是否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以及(c)由該使用者設備基於該步驟(b)之一判斷而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或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包含:(a)由一基地台自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一排程請求(SR);(b)由該基地台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自該使用者設備接收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c)由該基地台判斷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是否係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於一預定週期內接收到;以及(d)由該基地台基於該步驟(c)之一判斷而選擇性地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一或二個上行鏈路(UL)排程授予。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一種用於對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使用者設備(UE)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至該收發器且用以為一上行鏈路(UL)資料傳輸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其中當在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TI)不存在用於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時,該處理器用以藉由考量複數個必要條件來判斷是否在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一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SR),該等必要條件包含:使用由該排程請求所請求之一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傳送一第一資料之一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是否短於使用一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傳送該第一資料之一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之間發生一衝 突之一概率係為確定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之一因子;以及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是否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其中該收發器用以基於該處理器對是否在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之一判斷而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或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一種用於對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用以自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一排程請求(SR)及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至該收發器且用以在該收發器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自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時判斷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是否係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於一預定週期內接收到;其中該收發器用以基於該處理器對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是否係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於該預定週期內接收到之一判斷而選擇性地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一或二個上行鏈路(UL)排程授予。
依據下文所給出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其他適用範圍將變得顯而易見。然而,應理解,儘管表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詳細說明及特定實例係僅以例示方式而給出,此乃因依據此詳細說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瞭本發明精神及範圍內之各種改變及潤飾。
3‧‧‧使用者設備
4‧‧‧基地台
11‧‧‧使用者設備
12‧‧‧基地台
21‧‧‧使用者設備
22‧‧‧基地台
31‧‧‧收發器
32‧‧‧處理器
41‧‧‧收發器
42‧‧‧處理器
71‧‧‧使用者設備
72‧‧‧基地台
81‧‧‧使用者設備
82‧‧‧基地台
91‧‧‧使用者設備
92‧‧‧使用者設備
93‧‧‧基地台
101‧‧‧使用者設備
102‧‧‧基地台
111‧‧‧使用者設備
112‧‧‧基地台
121‧‧‧使用者設備
122‧‧‧使用者設備
123‧‧‧基地台
131‧‧‧使用者設備
132‧‧‧基地台
141‧‧‧使用者設備
142‧‧‧使用者設備
143‧‧‧基地台
181‧‧‧使用者設備
182‧‧‧基地台
501~505‧‧‧步驟
1701~1705‧‧‧步驟
5040~5045‧‧‧步驟
5051~5052‧‧‧步驟
依據下文所給出之詳細說明、及圖式,將會更加全面地理解本發明,圖式係僅以例示方式給出且因此並不限制本發明,且其中:第1圖係為一傳統基於排程請求之上行鏈路授予程序之示意圖; 第2圖係為一傳統預排程方案之示意圖;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用於對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一使用者設備之方塊圖;第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用於對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一基地台之方塊圖;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之流程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5圖所示步驟504至505之流程圖;第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基於排程請求之上行鏈路授予程序之示意圖;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預排程方案之示意圖;第9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之示意圖;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基於排程請求之上行鏈路授予程序之示意圖;第1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預排程方案之示意圖;第12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之示意圖;第1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基於排程請求之上行鏈路授予程序之示意圖;第1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之示 意圖;第1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第5圖所示步驟504至505之另一流程圖;第1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第5圖所示步驟504至505之另一流程圖;第1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基地台側處之一排程請求與緩衝器狀態報告程序之流程圖;以及第18圖係為根據第17圖所示實施例,一基於排程請求之上行鏈路授予程序之示意圖。
在以下說明中,將參照本發明之某些實例性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然而,此等實例性實施例並非旨在將本發明限於此等實施例中所述之任何特定實例、實施例、環境、應用、或特定實施方案。因此,對此等實例性實施例之說明僅用於例示而非限制本發明,且本申請案之範圍應由申請專利範圍決定。
應瞭解,在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無關之元件被省略而不予以繪示;且圖式中個別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係為便於理解起見而例示,而非用於限制實際比例。
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用於對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一使用者設備(UE)3之方塊圖。使用者設備3包含一收發器31及一處理器32。舉例而言,使用者設備3可係為一行動台。處理器32耦接至收發器31。收發器31用以傳送及接收訊號或資料。處理器32用以觸發一緩衝器 狀態報告(BSR),並判斷是否向一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SR)。第4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用於對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一基地台4之方塊圖。基地台4包含一收發器41及一處理器42。舉例而言,基地台4可係為長期演進技術之一演進型節點B(eNB)。處理器42耦接至收發器41。收發器41用以傳送及接收訊號或資料。處理器42用以配置及啟用預排程資源,並判斷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是否係在接收到一排程請求之後於一預定週期內接收到。下文中將更闡述使用者設備3與基地台4間之交互作用。
關於一上行鏈路(UL)資料傳輸,首先,一基地台為一使用者設備配置並啟用預排程資源(例如,預排程間隔、偏移(offset)、輸送區塊(Transport Block;TB)大小等)。當使用者設備在媒體存取控制(MAC)層處自上部層接收到複數個封包資料單元(PDU)時,使用者設備將為一上行鏈路資料傳輸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之流程圖,該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包含如下步驟:步驟501:一使用者設備(UE)為一上行鏈路(UL)資料傳輸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步驟502:使用者設備檢查在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TI)是否存在足夠用於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步驟503:若存在足夠上行鏈路資源,則使用者設備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當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不存在用於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時,使用者設備判斷是否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一基地台 傳送一排程請求(SR);以及步驟505:使用者設備基於步驟504之判斷而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或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
第6圖例示步驟504至505之一實施例。在第6圖所示之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藉由考量如下複數個必要條件(1)至(2)來判斷是否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
(1)步驟5041:使用由排程請求(即,一排程請求程序)所請求之一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傳送一第一資料之一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是否短於使用一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即,一預排程方案或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傳送第一資料之一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之間發生一衝突之一概率係為確定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之一因子。
(2)步驟5042: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是否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5041中之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排程請求程序中之一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時間間隔始於使用者設備71開始向基地台72傳送排程請求時且止於基地台72自使用者設備71接收到第一資料時。舉例而言,在第7圖所示實例中,根據表1,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9TTI,且使用者設備71傳送第一資料需要9TTI,其中9TTI係自表1中之分量2至6而計數得出。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5041中之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包含一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及一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係 為一第一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第一時間間隔介於當前傳輸時間間隔與使用者設備(81、91、92)接收到一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之時間之間。舉例而言,在第8圖至第9圖所示實例中,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t1,其係為自當前傳輸時間間隔至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之一平均等待時間(例如,表2中之分量1)。舉例而言,如表2中所示,預排程週期係為1毫秒,且平均等待時間係為0.5毫秒,即預排程週期之一半。
此外,如第8圖中之實例所示,在一預排程方案中,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可供使用者設備81用於成功地向基地台82傳送第一資料,乃因基地台82將如第8圖所示週期性地在每一預排程間隔中為每一使用者設備81分配一個單獨之預排程上行鏈路授予。然而,如第9圖中之實例所示,在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若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91、92)如第9圖所示共用同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資源且同時執行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傳輸,則當發生一衝突時,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即,第9圖所示之基於爭用之預排程上行鏈路授予)無法供使用者設備(91、92)用於成功地向基地台93傳送第一資料。因此,在發生一衝突之後,基地台93將分配可供每一使用者設備(91、92)用於成功地進行重傳之一個單獨上行鏈路授予(被視為一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以避免發生其他衝突。
在一實施例中,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一第二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第二時間間隔始於使用者設備(81、91、92)接收到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時且止於基地台(82、93)自使用者設備(81、91、92)接收到第一資料時。如第8圖中之實例所示,在一預排程方案中,始於 使用者設備81接收到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時且止於基地台82自使用者設備81接收到第一資料時之實際第二時間間隔係為4TTI,且如第8圖所示,使用者設備81傳送第一資料需要△t1+4TTI,且4TTI係自表2中之分量3至4而計數得出。如第9圖中之實例所示,在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始於使用者設備(91、92)接收到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時且止於基地台93自使用者設備(91、92)接收到第一資料時之實際第二時間間隔係為12TTI,且如第9圖所示,當發生一衝突時,使用者設備(91、92)使用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成功地傳送第一資料需要△t1+12TTI,且12TTI係自表2中之分量3至4加上表1中之分量3至6而計數得出。因此,相較於預排程方案,在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者設備(91、92)成功地傳送第一資料會花費額外之8TTI,乃因當發生一衝突時,基地台93需要為各使用者設備(91、92)分配一個單獨上行鏈路授予以用於資料重傳。
在一預排程方案及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為估計始於使用者設備(81、91、92)接收到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時且止於基地台(82、93)自使用者設備(81、91、92)接收到第一資料時之第二時間間隔,使用在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91、92)之間發生一衝突之一概率P作為確定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之一因子。具體而言,為考量預排程方案及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使用衝突概率P來估計第二時間間隔(作為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舉例而言,4TTI+P*8TTI係為第二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即,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且據估計,在一預排程方案或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者設備(或多個使用者設備)(81、91、92)使用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傳送第一資料會需要△t1+4TTI+P*8TTI。 當衝突概率P等於0時,此意味著如第8圖所示不會發生衝突。當衝突概率P等於1時,此意味著如第9圖所示會發生一衝突。
在一實施例中,衝突概率P可由使用者設備(81、91、92)根據數個預排程週期之一衝突率(collision rate)來估計。舉例而言,若使用者設備(81、91、92)追蹤過去之三個預排程週期且發現發生了一個衝突,則衝突概率P由使用者設備(81、91、92)估計為1/3。在另一實施例中,衝突概率P亦可由基地台(82、93)根據數個預排程週期之一衝突率來估計並被傳送至使用者設備(81、91、92)。舉例而言,若基地台(82、93)追蹤過去之三個預排程週期且發現發生了一個衝突,則衝突概率P由基地台(82、93)估計為1/3並被傳送至使用者設備(81、91、92)。
隨後,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將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與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相比較(舉例而言,9TTI<△t1+4TTI+P*8TTI?)。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此意味著以一排程請求程序傳送第一資料之所估計上行鏈路傳輸延時短於以一預排程方案或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傳送第一資料之所估計上行鏈路傳輸延時。因此,為使上行鏈路傳輸延時較短,可考量一排程請求程序(步驟5043、步驟5051)。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81、91)將在步驟5042中如下檢查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是否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預排程資源)-(媒體存取控制標頭)-(具有較高優先級邏輯頻道之所緩衝資料)<短緩衝器狀態報告?
其中該短緩衝器狀態報告係為一種大小最小之類型的緩衝器狀態報 告。
若(預排程資源)-(媒體存取控制標頭)-(具有較高優先級邏輯頻道之所緩衝資料)<短緩衝器狀態報告,則此意味著,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因此,可考量一排程請求程序(步驟5043、步驟5051)來請求上行鏈路資源。
鑒於上述內容,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當考量二個必要條件(1)至(2)(步驟5041、步驟5042)時,存在三種可能情景。
情景1:當在步驟5041中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51中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具體而言,為使上行鏈路傳輸延時較短,選擇一排程請求程序。
情景2:當在步驟5041中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且當在步驟5042中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52中使用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而不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步驟5044)。具體而言,使用者設備不需要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傳送排程請求,乃因可在下一可用預排程資源上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且上行鏈路傳輸延時將不會增加。
情景3:當在步驟5041中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但在步驟5042中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51中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 告。
關於本發明之上述第一實施例,在某些情形中,排程請求程序中之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由於如下原因而花費更多時間。如第10圖所示,當基地台102自使用者設備101接收到排程請求時,基地台102並不知曉使用者設備101將傳送多少資料。為提高無線電資源利用率,基地台102首先為使用者設備101分配僅用於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之有限資源。在接收到緩衝器狀態報告之後,基地台102為使用者設備101分配由排程請求所請求之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用於傳送第一資料。因此,使用者設備101傳送第一資料需要再多一個往返。舉例而言,根據表1,如第10圖所示,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17TTI。此意味著,使用者設備101傳送第一資料需要17TTI,其中17TTI係藉由9TTI(來自表1中之分量2至6)與8TTI(來自表1中之分量3至6)之和而計數得出。因此,舉例而言,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將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與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相比較可被修改成17TTI<△t1+4TTI+P*8TTI?。
關於本發明之上述第一實施例,在某些情形中,預排程方案或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之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由於如下原因而花費更少時間。如第11圖至第12圖所示,由於基地台(112、123)配置出半持久性排程(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配置(包含半持久性排程間隔、資源開頭、資源末尾等),因而使用者設備(111、121、122)不需要讀取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來識別一子訊框之資源,且因此傳送第一資料需要更少時間(即,使用者設備(111、121、122)不需要將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解碼,俾使表2中之延時分量3可 縮減)。
因此,舉例而言,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將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與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相比較可被修改成9TTI<△t1+1TTI+P*8TTI?。
在一實施例中,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可以統計方式估計排程請求程序中之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及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之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有時,基地台可能在一特定傳輸時間間隔由於無線電資源缺乏而不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且排程請求接收與上行鏈路資源授予之間存在不確定性。此實施例係為一般情形:(i)在排程請求程序中,藉由過去之預排程週期之統計資料來估計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之時間間隔;以及(ii)在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藉由過去之基於爭用之預排程週期之統計資料來估計在衝突之後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之時間間隔。
如第13圖所示,舉例而言,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亦可係為(9+△t2)TTI,其中(3+△t2)TTI係為基地台132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之所估計時間而非來自表1中分量3之所參引3TTI。由於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之時間間隔存在不確定性,因而使用△t2來調整所參引3TTI。使用者設備131或基地台132可追蹤過去之數個預排程週期來計算調整值△t2。如第14圖所示,舉例而言,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亦可係為(12+△t3)TTI,其中(3+△t3)TTI係為基地台143在衝突發生之後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之所估計時間而非來自表1中分量3之所參引3TTI。類似地,由於在衝突之後授予上行鏈路資源之時間間隔存在不確定性,因而使用△t3 來調整所參引3TTI。使用者設備(141、142)或基地台143可追蹤過去之數個有衝突之預排程週期來計算調整值△t3。因此,在一預排程方案或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者設備(或多個使用者設備)(131、141、142)使用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傳送第一資料需要△t1+4TTI+P*(8+△t3)TTI。當衝突概率P等於0時,此意味著不發生衝突。當衝突概率P等於1時,此意味著如第14圖所示發生一衝突。因此,舉例而言,在必要條件(1)中之步驟5041中將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與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相比較可被修改成9TTI+△t2TTI<△t1+4TTI+P*(8+△t3)TTI?。
第15圖例示第5圖所示步驟504至505之第二實施例。此實施例類似於第6圖所示第一實施例。相較於第6圖所示第一實施例,使用者設備更藉由考量另一必要條件來判斷是否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
(3)步驟5040:緩衝器狀態報告是否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
具體而言,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及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期間,可能會有高優先級資料到達,以致在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上可能不存在用於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為防止出現使用者設備無法連續地傳送排程請求之狀況,解決方案其中之一係為檢查緩衝器狀態報告是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還是一週期性/填補(padding)緩衝器狀態報告。由於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主要用於將一載送頻道(bearer)初始化,因而使用者設備無論如何皆應傳送排程請求而不必考量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然而,週期性/填補緩衝器狀態報告主要用於連續地傳送大型檔案,因而使用者設備可省略排程請求且遵循第一實施例之程序。具體而言,此實 施例可達成更高效之無線電資源分配。
鑒於上述內容,當考量以上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之必要條件(1)至(3)(步驟5041、步驟5042、步驟5040)時,存在四種可能情景。
情景1:當緩衝器狀態報告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0)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51)。
情景2:當緩衝器狀態報告並非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0)時且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步驟5041)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51中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
情景3:當緩衝器狀態報告並非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0)時、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步驟5041)時且當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2)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52中使用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而不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步驟5044)。
情景4:當緩衝器狀態報告並非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0)時、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步驟5041)但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2)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51)。
第16圖例示第5圖所示步驟504至505之第三實施例。此實施例類似於第6圖所示第一實施例。相較於第6圖所示第一實施例,差異在於, 使用者設備更藉由考量另一必要條件來判斷是否在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
(4)步驟5045:使用者設備之一剩餘電力是否大於一臨限值。
對於機器型通訊(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器件,由於電池電源可使用達不止十年,因而達成低功率消耗係為一項重要問題。在此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之剩餘電力係為判斷是否發送排程請求之一必要條件。舉例而言,當使用者設備之剩餘電力低於一臨限值(例如,50%電力餘量)時,使用者設備啟用排程請求省略程序以達成低功率消耗。
鑒於上述內容,當考量以上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之必要條件(1)至(2)及(4)(步驟5041、步驟5042、步驟5045)時,存在四種可能情景。
情景1:當使用者設備之剩餘電力大於臨限值(步驟5045)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51)。
情景2:當使用者設備之剩餘電力不大於臨限值(步驟5045)時且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步驟5041)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51)。
情景3:當使用者設備之剩餘電力不大於臨限值(步驟5045)時、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步驟5041)時,且當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2)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52中使用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 狀態報告,而不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步驟5044)。
情景4:當使用者設備之剩餘電力不大於臨限值(步驟5045)時、當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步驟5041)但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42)時,使用者設備在步驟5043中向基地台傳送排程請求,且隨後,使用者設備使用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緩衝器狀態報告(步驟5051)。
第1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基地台側處之一排程請求與緩衝器狀態報告程序之流程圖。此實施例如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首先,一基地台為一使用者設備配置排程請求週期,且隨後,基地台為使用者設備配置並啟用預排程資源(例如,預排程間隔、偏移、輸送區塊(TB)大小等)。當基地台在步驟1701中自使用者設備接收到一排程請求且隨後在步驟1702中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自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時,基地台在步驟1703中判斷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是否係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於一預定週期內接收到。最終,基地台基於步驟1703之一判斷而選擇性地向使用者設備傳送一個(步驟1704)或二個(步驟1705)上行鏈路排程授予。
鑒於上述內容,當考量以上本發明此實施例中之必要條件時,存在二種可能情景。
情景1:當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係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於預定週期內接收到(步驟1703)時,基地台在步驟1704中向使用者設備傳送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作出回應,而不向使用者設備傳送另一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排程請求作出回應。如第18 圖所示,舉例而言,基地台182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於一預定週期3TTI內接收到三個緩衝器狀態報告。因此,基地台182僅向使用者設備181傳送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三個緩衝器狀態報告其中之最後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3作出回應。具體而言,基地台182將排程請求與緩衝器狀態報告視為同一上行鏈路資源請求且將為使用者設備181授予一個上行鏈路資源而非二個上行鏈路資源。因此,此減輕了不必要上行鏈路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資源浪費之問題。
情景2:當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並非係在接收到排程請求之後於預定週期內接收到(步驟1703)時,基地台在步驟1705中向使用者設備傳送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排程請求作出回應且向使用者設備傳送另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作出回應。
概括而言,上述實施例提出一種用於藉由考量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及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資源來進行排程請求傳輸之新穎傳輸方案。在該新穎傳輸方案中,會考量一排程請求程序、一預排程方案及一基於爭用之上行鏈路傳輸間之上行鏈路傳輸延時關係,以達成低延時、低功率消耗且更高效之無線電資源分配。
上述揭露內容係關於詳細技術內容及其發明性特徵。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基於所述發明之揭露內容及建議而繼續作出多種潤飾及替換,此並不背離本發明之特性。雖然以上說明中並未完全揭露此等潤飾及替換,但該等潤飾及替換已實質上涵蓋於以下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
501~505‧‧‧步驟

Claims (21)

  1. 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包含:(a)由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為一上行鏈路(uplink;UL)資料傳輸觸發一緩衝器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b)當在一當前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不存在用於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之上行鏈路資源時,由該使用者設備藉由考量複數個必要條件來判斷是否在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向一基地台傳送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該等必要條件包含:使用由該排程請求所請求之一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傳送一第一資料之一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是否短於使用一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傳送該第一資料之一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之間發生一衝突之一概率係為確定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之一因子;以及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是否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以及(c)由該使用者設備基於該步驟(b)之一判斷而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或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更包含:由該使用者設備根據數個預排程週期之一衝突率(collision rate)來估計該概率。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更包含:由該使用者 設備自該基地台接收該概率,該基地台係根據數個預排程週期之一衝突率而估計該概率。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包含一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及一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該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一第一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第一時間間隔介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與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一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之時間之間,且該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一第二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第二時間間隔始於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該緊接之下一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時且止於該基地台使用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自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該第一資料時,其中該第二時間間隔之該估計值係基於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之間發生該衝突之該概率而計算出。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包含一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及一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其中該第三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一第一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第一時間間隔介於該當前傳輸時間間隔與該使用者設備開始向該基地台傳送一第一資料之時間之間,且該第四所估計時間週期係為一第二時間間隔之一估計值,該第二時間間隔始於該使用者設備開始向該基地台傳送該第一資料時且止於該基地台使用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自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該第一資料時,其中該第二時間間隔之該估計值係基於二或更多個使用者設備之間發生該衝突之該概率而計算出。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由該使用者 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且當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時,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而不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但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時,由該使用者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必要條件更包含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是否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時,由該使用者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並非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時且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由該使用者設備 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並非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時、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且當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時,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而不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緩衝器狀態報告並非係為一正規緩衝器狀態報告時、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但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時,由該使用者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必要條件更包含該使用者設備之一剩餘電力(leftover power)是否大於一臨限值。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使用者設備之該剩餘電力大於該臨限值時,由該使用者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使 用者設備之該剩餘電力不大於該臨限值時且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由該使用者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使用者設備之該剩餘電力不大於該臨限值時、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時,且當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時,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而不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
  18.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在該步驟(b)之後,當該使用者設備之該剩餘電力不大於該臨限值時、當該第一所估計時間週期不短於該第二所估計時間週期但該下一可用預排程上行鏈路資源不足以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時,由該使用者設備向該基地台傳送該排程請求,且該步驟(c)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該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來傳送該緩衝器狀態報告。
  19. 一種無線通訊資源排程方法,包含:(a)由一基地台自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一排程請求(SR);(b)由該基地台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自該使用者設備接收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c)由該基地台判斷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是否係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於一預定週期內接收到;以及 (d)由該基地台基於該步驟(c)之一判斷而選擇性地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一或二個上行鏈路(UL)排程授予。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係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於該預定週期內接收到時,該步驟(d)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基地台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該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作出回應,而不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另一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該排程請求作出回應。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BSR)並非係在接收到該排程請求之後於該預定週期內接收到時,該步驟(d)係藉由以下操作而執行:由該基地台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該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該排程請求作出回應且向該使用者設備傳送另一個上行鏈路排程授予來對該至少一個緩衝器狀態報告作出回應。
TW105135503A 2015-11-04 2016-11-02 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 TWI619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51038P 2015-11-04 2015-11-04
US62/251,038 2015-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687A true TW201717687A (zh) 2017-05-16
TWI619400B TWI619400B (zh) 2018-03-21

Family

ID=58637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5503A TWI619400B (zh) 2015-11-04 2016-11-02 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27433A1 (zh)
CN (1) CN106658743A (zh)
TW (1) TWI619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721B (zh) * 2016-07-29 202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244522B2 (en) 2017-03-03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multiplexing of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and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11019652B2 (en) 2017-05-04 2021-05-25 Ofinno, Llc Parallel scheduling request process management
CN110574475B (zh) * 2017-05-05 2023-04-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Sr-bsr和资源管理
CN108401517B (zh) 2017-12-08 2022-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传输和装置
US20190223198A1 (en) * 2018-01-15 2019-07-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ont-haul network dependent wireless network control
AU2018422333A1 (en) 2018-05-10 2020-12-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0029070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1090513B (zh) * 2018-10-23 2023-05-30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平台终端链路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20113997A1 (zh) * 2018-12-06 2020-06-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1491329B (zh) * 2019-01-25 2023-08-0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触发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US10939471B2 (en) 2019-06-13 2021-03-02 David E. Newman Managed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DAT messages
US20220256576A1 (en) * 2019-07-19 2022-08-1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request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 transmissions
US11658892B2 (en) * 2020-03-31 2023-05-23 Mavenir Networks, Inc. Ping latency optimization
US11206092B1 (en) 2020-11-13 2021-12-21 Ultralogic 5G, Ll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predicting 5G network performance
US11212831B1 (en) 2020-12-04 2021-12-28 Ultralogic 5G, Llc Rapid uplink access by modulation of 5G scheduling requests
WO2022150959A1 (en) * 2021-01-12 2022-07-21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5931B2 (en) * 2009-08-31 2013-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33857A (zh) * 2011-06-17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发送调度方法、系统及装置
JP5626476B2 (ja) * 2011-08-15 2014-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749111B1 (en) * 2011-08-22 2017-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ucch scheduling requests
WO2014003327A1 (en) * 2012-06-26 2014-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l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14615A (zh) * 2013-09-11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EP3079271B1 (en) * 2013-12-31 2020-0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US10327263B2 (en) * 2014-02-16 2019-06-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 using contention-based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20607B1 (en) * 2014-03-19 2019-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public safety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8743A (zh) 2017-05-10
TWI619400B (zh) 2018-03-21
US20170127433A1 (en)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400B (zh) 用於對一無線通訊資源進行排程之方法及裝置
JP6970485B2 (ja) しきい値に基づく電力効率の高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求手順
KR102340908B1 (ko) 비면허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의 상향링크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그 장치
CA2989454C (en) Uplink resource scheduling control in response to channel busy condition
US10314032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identifying PUCCH for processing feedback of user equipment
JP5350517B2 (ja) 電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資源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US8619689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50223097A1 (e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of a trigger mechanism of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702595B (zh)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2006352382A (ja) 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区間のチャネル構造
WO2011082675A1 (zh) 调度请求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A2775952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scheduling
US117437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a radio network
US11115994B2 (en) Triggering/initiating backoff procedure(s) based on congestion indication(s) to defer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JP2015534375A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2543164A (ja) 多数の構成されたグラントリソースによるharqプロセスの共有
WO201906264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8162059A1 (en) Utilization of unused long-term ul assignments
Gerami et al. Configured grant for 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and beyond
KR20160056771A (ko)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요청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63109A1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40073886A1 (en) Pre-Configured Allocation for Non-Periodic Traffic Pattern
JP6113768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