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3593A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3593A
TW201643593A TW104118128A TW104118128A TW201643593A TW 201643593 A TW201643593 A TW 201643593A TW 104118128 A TW104118128 A TW 104118128A TW 104118128 A TW104118128 A TW 104118128A TW 201643593 A TW201643593 A TW 2016435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dispos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南
黃禹欽
劉志鈞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18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4359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43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3593A/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多個卡合機構以及 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包括第一連接側及嵌合槽。嵌合槽設置於第一連接側。各卡合機構包括卡合件及彈性件。彈性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並位於嵌合槽的一側而連接卡合件。在彈性件未受壓迫的狀態下,卡合件突出於嵌合槽的內壁而延伸至嵌合槽內。第二機體包括樞軸、第二連接側及嵌合卡勾。樞軸樞設於第二連接側以相對第二機體旋轉。嵌合卡勾設置於樞軸並包括多個卡合凹槽。嵌合槽適於與嵌合卡勾嵌合,且卡合件分別與卡合凹槽卡合。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伴隨著許多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問世,例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使用者可透過這些可攜式電子裝置隨時隨地處理及收發資料,已為現代人在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以平板電腦為例,其具有體積輕巧及攜帶方便的優點,相當方便使用者在外出時使用。
一般而言,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輕薄的外型與重量而便於讓使用者攜帶,且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裝設在擴充基座以擴充其功能。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於具有鍵盤的擴充基座時,使用者可透過鍵盤來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目前的擴充基座的設計中,多半是利用磁力吸附的方式將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於擴充基座,然而,此種結合方式必須於機體內預留空間來設置磁鐵,因而存在磁吸力不足以及需提供額外空間配置磁鐵的問題。並且,為了維持可攜式電子裝置與擴充基座之間的結合穩固 性,通常需在擴充基座上設置相當數量的磁鐵,造成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尺寸受限於磁鐵所佔據的體積而無法有效縮減,有礙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往輕薄化的趨勢發展,也無形中增加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可提升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的結合力並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多個卡合機構以及一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包括一第一連接側以及至少一嵌合槽。嵌合槽設置於第一連接側。各卡合機構包括一卡合件以及一彈性件。彈性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並位於嵌合槽的一側而連接卡合件。在彈性件未受壓迫的狀態下,卡合件突出於嵌合槽的一內壁而延伸至嵌合槽內。第二機體包括一樞軸、一第二連接側以及至少一嵌合卡勾。樞軸樞設於第二連接側以相對第二機體旋轉。嵌合卡勾設置於樞軸並包括多個對應卡合件的卡合凹槽。嵌合槽適於與嵌合卡勾嵌合,且卡合件分別與卡合凹槽卡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卡合機構更包括一底座,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並位於嵌合槽的一側。彈性件連接於底座與卡合件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具有一卡合弧面。在彈性件未受壓迫的狀態下,卡合弧面突出於內壁並適於與 卡合凹槽卡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凹槽的一邊緣具有一導角,卡合件適於通過導角而進入卡合凹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卡合件為滾珠。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卡合機構分別設置於各嵌合槽的相對兩側,卡合凹槽分別設置於各嵌合卡勾的相對兩側並對應卡合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更包括至少一嵌合槽框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以定義出至少一嵌合槽。嵌合槽框架包括多個讓位溝槽。卡合件分別通過讓位溝槽而延伸至嵌合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第二磁性件對應該第一磁性件而設置於樞軸。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異。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包括一平板電腦,第二機體包括一擴充基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顯示面以及相對顯示面的一背面。各卡合件包括面向顯示面的一第一側以及面向背面的一第二側。各卡合凹槽適於與各卡合件的第一側以及第二側卡合。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其第一機體的嵌 合槽設置了卡合機構,並在其第二機體的嵌合卡勾設置了與卡合機構的卡合件配合的卡合凹槽,如此,當第一機體設置於第二機體上時,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利用第一機體的嵌合槽與第二機體的嵌合卡勾嵌合,並且,更可透過卡合件與卡合凹槽之間的卡合關係來進一步限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的相對移動。因此,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有效增加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的結合力,進而可大幅減少可攜式電子裝置所需的磁性件的數量及/或體積,甚至可完全省略磁性件的使用,因而可提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空間利用率,更可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生產成本。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第一連接側
114‧‧‧嵌合槽
116‧‧‧嵌合槽框架
116a‧‧‧讓位溝槽
118‧‧‧顯示面
119‧‧‧背面
120‧‧‧卡合機構
122‧‧‧卡合件
124‧‧‧彈性件
126‧‧‧底座
130‧‧‧第二機體
132‧‧‧樞軸
134‧‧‧第二連接側
136‧‧‧嵌合卡勾
136a‧‧‧卡合凹槽
140‧‧‧第一磁性件
150‧‧‧第二磁性件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至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第一機體設置於第二機體上的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5A以及圖5B是圖1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不同使用情境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並且,在下列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以及一第二機體130。第二機體130包括一樞軸132以及一第二連接側134。樞軸132樞設於第二機體130的第二連接側134,以相對第二機體130旋轉。第一機體可拆卸地固設於第二機體130上,以使第一機體110得以相對第二機體旋轉。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例如為平板電腦與其擴充基座的組合,也就是說,第一機體110可例如為一平板電腦(teblet PC),而第二機體130可例如為其擴充基座,其中,擴充基座可配備標準鍵盤,使得已相互組裝的平板電腦及擴充基座可提供類似於傳統筆記型電腦的使用模式。當然,本發眀並不以此為限,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亦可為一智慧型手機,而第二機體130可例如為其擴充基座或充電基座。換句話說,任何包含可拆卸之兩部件的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均能適用於本發明。
圖2至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第一機體設置於第二機體上的流程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至圖4,詳細而 言,第一機體110包括一第一連接側112以及至少一嵌合槽114,其中,嵌合槽114設置於第一本體110的第一連接側1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更包括至少一嵌合槽框架116,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112以定義出上述的嵌合槽114。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可包括多個卡合機構120,其可例如設置於各個嵌合槽114的相對兩側,其中,各卡合機構120包括一卡合件122以及一彈性件124。
承上述,各彈性件124設置於第一連接側112並位於嵌合槽114的一側而連接卡合件122。具體而言,各卡合機構更可包括一底座126,其設置於第一連接側112並位於嵌合槽114的一側,而彈性件124則是設置於底座126上,並連接於底座126與卡合件122之間。如此配置,在彈性件124未受壓迫的狀態下,卡合件122如圖2所示突出於嵌合槽114的一內壁而延伸至嵌合槽114內。在本實施例中,嵌合槽框架116可包括多個讓位溝槽116a以供卡合件122通過,如此,在彈性件124未受壓迫的狀態下,卡合件122得以穿過此讓位溝槽116a而突出於嵌合槽114的內壁,並延伸至嵌合槽114內。
除此之外,第二機體130更包括與第一機體110的嵌合槽114對應的至少一嵌合卡勾136,嵌合卡勾136設置於第二機體130的樞軸132上,並包括對應於上述卡合件122的多個卡合凹槽136a。在本實施例中,卡合凹槽136a可對應於卡合件122而位於各嵌合卡勾136的相對兩側。如此,當第一機體110設置於第二機體130上時,第一機體110利用其嵌合槽114與第二機體130 的嵌合卡勾136嵌合,並且,在嵌合槽114與嵌合卡勾136嵌合的過程中,卡合件122先是如圖3所示受到嵌合卡勾136的擠壓而往後退至與嵌合槽114的內壁共平面,彈性件124因而受到壓迫而產生一彈性恢復力,當嵌合卡勾136完全進入嵌合槽114內而與之嵌合時,卡合件122的位置正好對應於嵌合卡勾136的卡合凹槽136a,因而使彈性件124的彈性恢復力得以釋放而將卡合件122復位至突出於嵌合槽114的內壁而進入卡合凹槽136a並與之卡合。
如此配置,當第一機體110設置於第二機體130上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利用第一機體110的嵌合槽114與第二機體130的嵌合卡勾136嵌合,以限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在例如圖4所示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相對移動。並且,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可透過卡合件122與卡合凹槽136a之間的卡合關係來限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在例如圖4所示的X、Y、Z方向上的相對移動,因此,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有效增加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之間的結合力。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如圖2所示更可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件140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150。第一磁性件140可例如設置於第一機體110的第一連接側112,而第二磁性件150則可設置於樞軸132,其中,第二磁性件150的設置位置可如圖2所示對應於第一磁性件150的設置位置,且第一磁性件140與第二磁性件150的磁性相異,亦即,第一磁性件140 與第二磁性件150彼此相吸,以進一步透過第一磁性件140與第二磁性件150之間的磁吸力來固定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當然,本實施例僅用以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制磁性件140、150的設置位置及設置數量。
在此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雖然可選擇性地利用磁性件140、150來進一步加強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之間的結合力,但其所需的磁性件的數量及/或體積可大幅減少,甚至可完全省略磁性件的使用,因而可提升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空間利用率,更可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生產成本。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各卡合件122可如圖2所示具有一卡合弧面,而各卡合凹槽136a的一邊緣可具有一導角。具體而言,各卡合件122可為一滾珠。如此,在彈性件124未受壓迫的狀態下,卡合件122的卡合弧面突出於嵌合槽114的內壁,並在嵌合卡勾136進入嵌合槽114時,卡合件122的利用其卡合弧面通過卡合凹槽136a的導角而滑順地進入卡合凹槽136a以與之卡合。
圖5A以及圖5B是圖1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不同使用情境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5A以及圖5B,第一機體110具有一顯示面118以及相對顯示面118的一背面119。如此,如圖2所示的各卡合件122可包括面向顯示面118的一第一側以及面向背面119的一第二側。由於各卡合件122是以其滾珠狀的卡合弧面與圓弧 狀的卡合凹槽136a卡合,因此,卡合件122與卡合凹槽136a之間的嵌合關係不具方向性,也就是說,各卡合凹槽136a可分別與各卡合件122的第一側以及第二側卡合。如此,第一機體110可如圖5A所示以其背面119朝向第二機體130而設置於第二機體130上,亦可如圖5B所示以其顯示面118朝向第二機體130而設置於第二機體130上,因而增加了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使用彈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其第一機體的嵌合槽設置了卡合機構,並在其第二機體的嵌合卡勾設置了與卡合機構的卡合件配合的卡合凹槽,如此,當第一機體設置於第二機體上時,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利用第一機體的嵌合槽與第二機體的嵌合卡勾嵌合,並且,更可透過卡合件與卡合凹槽之間的卡合關係來進一步限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的相對移動。因此,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有效增加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的結合力,進而可大幅減少可攜式電子裝置所需的磁性件的數量及/或體積,甚至可完全省略磁性件的使用,因而可提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空間利用率,更可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生產成本。
此外,由於本發明的卡合件與卡合凹槽之間的嵌合關係不具方向性,因此,第一機體以其顯示面朝向第二機體而設置於第二機體上,亦可以其背面朝向第二機體而設置於第二機體上,因而增加了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彈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第一連接側
114‧‧‧嵌合槽
116‧‧‧嵌合槽框架
116a‧‧‧讓位溝槽
120‧‧‧卡合機構
122‧‧‧卡合件
124‧‧‧彈性件
126‧‧‧底座
130‧‧‧第二機體
132‧‧‧樞軸
136‧‧‧嵌合卡勾
136a‧‧‧卡合凹槽
140‧‧‧第一磁性件
150‧‧‧第二磁性件

Claims (10)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包括一第一連接側以及至少一嵌合槽,該嵌合槽設置於該第一連接側;多個卡合機構,各該卡合機構包括一卡合件以及一彈性件,該彈性件設置於該第一連接側並位於該嵌合槽的一側而連接該卡合件,在該彈性件未受壓迫的狀態下,該卡合件突出於該嵌合槽的一內壁而延伸至該嵌合槽內;以及一第二機體,包括一樞軸、一第二連接側以及至少一嵌合卡勾,該樞軸樞設於該第二連接側以相對該第二機體旋轉,該嵌合卡勾設置於該樞軸並包括多個對應該些卡合件的卡合凹槽,該嵌合槽適於與該嵌合卡勾嵌合,且該些卡合件分別與該些卡合凹槽卡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卡合機構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第一連接側並位於該嵌合槽的一側,該彈性件連接於該底座與該卡合件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件具有一卡合弧面,在該彈性件未受壓迫的狀態下,該卡合弧面突出於該內壁並適於與該卡合凹槽卡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凹槽的一邊緣具有一導角,該卡合件適於通過該導角而進入該卡合凹槽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件為滾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卡合機構分別設置於各該嵌合槽的相對兩側,該些卡合凹槽分別設置於各該嵌合卡勾的相對兩側並對應該些卡合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更包括至少一嵌合槽框架,設置於該第一連接側以定義出該至少一嵌合槽,該嵌合槽框架包括多個讓位溝槽,該些卡合件分別通過該些讓位溝槽而延伸至該嵌合槽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一磁性件設置於該第一連接側,該第二磁性件對應該第一磁性件而設置於該樞軸,且該第一磁性件與該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異。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顯示面以及相對該顯示面的一背面,各該卡合件包括面向該顯示面的一第一側以及面向該背面的一第二側,各該卡合凹槽適於與各該卡合件的該第一側以及該第二側卡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包括一平板電腦,該第二機體包括一擴充基座。
TW104118128A 2015-06-04 2015-06-04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6435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8128A TW201643593A (zh) 2015-06-04 2015-06-04 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8128A TW201643593A (zh) 2015-06-04 2015-06-04 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3593A true TW201643593A (zh) 2016-12-16

Family

ID=58055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128A TW201643593A (zh) 2015-06-04 2015-06-04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435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742A (zh) * 2020-11-02 2022-05-0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742A (zh) * 2020-11-02 2022-05-0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4442742B (zh) * 2020-11-02 2024-04-0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717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680253B2 (en) Connectors to connect electronic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US9785198B2 (en) Hinge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608328B (zh) 電子裝置
US201402045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keyboard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612871B (zh) 電子裝置
US897652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device thereof
TW201308054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連接埠
TW20132289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239592B1 (en) Docking station
TWM544148U (zh) 多埠式擴充基座之組裝結構
TW201502798A (zh) 電腦系統
TW201643593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541954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807532A (zh) 電子裝置
US1004311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66482B (zh) 電子組件
CN108932010B (zh) 扩充基座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40099163A1 (en) Clamping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484030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30003654A (ko) 도킹 디바이스
TWI539264B (zh) 電子裝置與電子組件
TWI420554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KR20130093218A (ko) 이동 단말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