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093A -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 Google Patents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093A
TW201641093A TW104116206A TW104116206A TW201641093A TW 201641093 A TW201641093 A TW 201641093A TW 104116206 A TW104116206 A TW 104116206A TW 104116206 A TW104116206 A TW 104116206A TW 201641093 A TW201641093 A TW 2016410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control circuit
connecting rod
circuit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He Shen
shi-yu Ho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n Kai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n Kai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 Nan Kai Technology
Priority to TW104116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4109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41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093A/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使用者可依據肌電圖電路透過電極片偵測到的人體肌鍵處的訊號,透過電路模組的控制電路的處理,以控制致動器對輪具進行相對應的推動,進而推抵拉筋板而改變傾斜角度,以對人體的腳部進行相對應之復健活動;而復健者可以透過顯示器了解本身復健時的肌鍵狀態,以詳細了解復健的進度;再者,醫師、治療師、或者是護理人員可以利用切換開關控制電路模組的控制電路以改變復健的治療模式,藉此以達到以本發明之結構即可以完整地完成復健療程。

Description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筋的相關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按,人的雙腳因為需承受上半身身體的重量,因此對於長時間使用到雙腳的人來說負荷非常大。如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或運動員,當穿高跟鞋時,因為腳底係前低後高無法平貼地面,長時間下來對阿基裡氏腱容易造成緊繃、彈性、延展性不足等情形,進而影響腳部血液循環。而運動員運動後腳部肌腱亦會有緊繃等情形,因此需要透過『拉筋』或『按摩』來舒緩腳部肌腱,以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肌肉彈性,進一步使循環代謝功能發揮功效,將累積在肌肉內部的無用物質利用水分的輔助加以排出體外。又對於長時間處於坐姿狀態的人而言(如老年人、辦公行政人員等),因為雙腳長時間處於固定角度之彎曲狀態,亦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腿部腫脹等現象。
請參考中華民國第M300532號新型專利,揭露一種『腳部拉筋健身器』,其係於一本體二側樞組可作上、下樞擺之踏板,再於中間適處之隔板部中段處樞組一翹板件,並利用一活動鎖蓋加以固定,該翹板件亦可作上、下樞擺活動,二端形成有頂置部,分別位於該二踏板下方,藉以當使用者雙腳踏置於該二踏板上時,可利用該翹板件之樞擺作動,令雙腳隨踏板作類似於踏步之動作,達到腳部運動、拉筋之目的。
然而.對於復健者而言,若是使用上述的拉筋裝置的話,並無法獲悉復健過程中肌鍵的狀況,且因為在每一個復健療程所需的施力不同,但卻無法加以控制;再者,復健者於使用時沒有可以如手部支撐的地 方,很容易造成摔傷而造成二次傷害。
本發明提供一種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使用者可依據肌電圖電路透過電極片偵測到的人體肌鍵處的訊號,透過電路模組的控制電路的處理,以控制致動器對輪具進行相對應的推動,進而推抵拉筋板而改變傾斜角度,以對人體的腳部進行相對應之復健活動;而復健者可以透過顯示器了解本身復健時的肌鍵狀態,以詳細了解復健的進度;再者,醫師、治療師、或者是護理人員可以利用切換開關控制電路模組的控制電路以改變復健的治療模式,藉此以達到以本發明之結構即可以完整地完成復健療程。
再者,為避免復健者使用時沒有支撐,因此加設豎桿及握把,以方便復健者於使用時穩固地支撐,避免於使用時跌倒而造成受傷之危險;而顯示器及切換開關設置在豎桿鄰近握把處,以方便復健者於使用時進行操作。
因此,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包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朝該第二端方向延伸出二軌道;一輪具,具有二滾輪及一連接桿,該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該二滾輪,且.各該滾輪的軸向方向與該連接桿的軸向方向平行,該二滾輪分別可滾動地設置在相對應的各該軌道內;一致動器,一端固定在該基座的該第二端,另一端與該連接桿連接,且該制動器的軸向方向大致與該連接桿的軸向方向垂直,該制動器與該連接桿連接的一端可伸縮地推動該連接桿移動,進而使該二滾輪在相對應的各該軌道前後滾動;一拉筋板,其底部頂抵在該二滾輪頂端,且該拉筋板的一端與該基座的該第一端可樞轉地連接,該二滾輪前後滾動以改變該拉筋板相對應該基座的一傾斜角度;一角度偵測器,設置在該拉筋板上,以偵測該拉筋板的該傾斜角度;一電路模組,具有一控制電路及一肌電圖電路,該控制電路與該角度偵測器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肌電圖電路及該制動器電性連接,該肌電圖電路透過至少一電極片連接人體的一待偵測處,該控制電路接收該角度偵測器所偵測到的 該傾斜角度;以及一電源,設置在該二軌道下方,並與該制動器、該角度偵測器、該電路模組電性連接。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角度偵測器為一加速規。
所述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更包括一豎桿及一握把,該豎桿的底端與該基座的一側連接,該握把連接鄰近該豎桿的頂端,該豎桿的軸向方向為從該基座的一側朝上延伸設置,該握把大致與該豎桿垂直。
所述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更包括一顯示器,設置在該豎桿鄰近該握把處,並與該控制電路及該電源電性連接。
所述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更包括一切換開關,設置在該豎桿鄰近該握把處,並與該控制電路、該電源及該顯示器電性連接。
100‧‧‧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1‧‧‧基座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軌道
2‧‧‧輪具
21‧‧‧滾輪
22‧‧‧連接桿
3‧‧‧致動器
4‧‧‧拉筋板
5‧‧‧角度偵測器
6‧‧‧電路模組
61‧‧‧控制電路
62‧‧‧肌電圖電路
7‧‧‧電源
81‧‧‧豎桿
82‧‧‧握把
91‧‧‧顯示器
92‧‧‧切換開關
θ‧‧‧傾斜角度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一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該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該第一實施例的側視作動示意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一第二實施利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該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第6圖係表示本發明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該第二實施例的側視作動示意圖。
請同時參考第1圖到第3圖所示,本發明的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100可包括一基座1、一輪具2、一致動器3、一拉筋板4、 一角度偵測器5、一電路模組6、以及一電源7。
基座1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第一端11朝第二端12方向延伸出二軌道13。
輪具2具有二滾輪21及一連接桿22,連接桿22的兩端分別連接二滾輪21,且各滾輪21的軸向方向與連接桿22的軸向方向平行,二滾輪21分別可滾動地設置在相對應的各軌道13內。
致動器3的一端固定在基座1的第二端12,致動器3的另一端與連接桿22連接,且制動器3的軸向方向大致與連接桿22的軸向方向垂直,制動器3與連接桿22連接的一端可伸縮地推動連接桿22移動,進而使二滾輪21在相對應的各軌道13前後滾動。
拉筋板4的底部頂抵在二滾輪21頂端,且拉筋板4的一端與基座1的第一端11可樞轉地連接,二滾輪21前後滾動以改變拉筋板4相對應基座1的一傾斜角度θ。
角度偵測器5可為一加速規,設置在拉筋板4上,以偵測拉筋板4的傾斜角度θ,並傳送訊息給電路模組6的控制電路61。
電路模組6具有一控制電路61及一肌電圖電路62,控制電路61與角度偵測器5、肌電圖電路62及制動器3電性連接,肌電圖電路62透過至少一組電極片(圖未示)連接人體的一待偵測處,如肌鍵處。
電源7設置在二軌道13下方,並與制動器3、角度偵測器5、電路模組6電性連接。
請再參考第4圖至第6圖所示,本發明的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100更可包括一豎桿81、一握把82、一顯示器91、以及一切換開關92。
豎桿81的底端與基座1的一側連接,握把82連接鄰近豎桿81的頂端,豎桿81的軸向方向為從基座1的一側朝上延伸設置,握把82大致與豎桿81垂直。
顯示器91設置在豎桿81鄰近握把82處,並與控制電路61及電源7電性連接。
切換開關92設置在豎桿81鄰近握把82處,並與控制電路61、電源7及顯示器91電性連接。
藉由上述的結構,使用者可依據肌電圖電路62透過電極片偵測到的人體肌鍵處的訊號,透過電路模組6的控制電路61的處理,以控制致動器3對輪具2進行相對應的推動,進而推抵拉筋板4而改變傾斜角度θ,以對人體的腳部進行相對應之復健活動;而復健者可以透過顯示器91了解本身復健時的肌鍵狀態,以詳細了解復健的進度;再者,醫師、治療師、或者是護理人員可以利用切換開關92控制電路模組6的控制電路61以改變復健的治療模式,藉此以達到以本發明之結構即可以完整地完成復健療程。
再者,為避免復健者使用時沒有支撐,因此加設豎桿81及握把82,以方便復健者於使用時穩固地支撐,避免於使用時跌倒而造成受傷之危險;而顯示器91及切換開關92設置在豎桿81鄰近握把82處,以方便復健者於使用時進行操作。
當前述係針對本發明之各實施例時,本發明之其他或進一步的實施例係可被設計出而無須違反其基本範圍,且其基本範圍係由下列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雖然本發明以相關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解釋,但是這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應說明的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思想能夠構造出很多其他類似實施例,這些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中。
100‧‧‧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1‧‧‧基座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軌道
2‧‧‧輪具
21‧‧‧滾輪
22‧‧‧連接桿
3‧‧‧致動器
4‧‧‧拉筋板
5‧‧‧角度偵測器
6‧‧‧電路模組
61‧‧‧控制電路
62‧‧‧肌電圖電路
7‧‧‧電源

Claims (5)

  1. 一種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至少包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朝該第二端方向延伸出二軌道;一輪具,具有二滾輪及一連接桿,該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該二滾輪,且各該滾輪的軸向方向與該連接桿的軸向方向平行,該二滾輪分別可滾動地設置在相對應的各該軌道內;一致動器,一端固定在該基座的該第二端,另一端與該連接桿連接,且該制動器的軸向方向大致與該連接桿的軸向方向垂直,該制動器與該連接桿連接的一端可伸縮地推動該連接桿移動,進而使該二滾輪在相對應的各該軌道前後滾動;一拉筋板,其底部頂抵在該二滾輪頂端,且該拉筋板的一端與該基座的該第一端可樞轉地連接,該二滾輪前後滾動以改變該拉筋板相對應該基座的一傾斜角度;一角度偵測器,設置在該拉筋板上,以偵測該拉筋板的該傾斜角度;一電路模組,具有一控制電路及一肌電圖電路,該控制電路與該角度偵測器電性連接,該控制電路與該肌電圖電路及該制動器電性連接,該肌電圖電路透過至少一組電極片連接人體的一待偵測處,該控制電路接收該角度偵測器所偵測到的該傾斜角度;以及一電源,設置在該二軌道下方,並與該制動器、該角度偵測器、該電路模組電性連接。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其中,該角度偵測器為一加速規。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更包括一豎桿及一握把,該豎桿的底端與該基座的一側 連接,該握把連接鄰近該豎桿的頂端,該豎桿的軸向方向為從該基座的一側朝上延伸設置,該握把大致與該豎桿垂直。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更包括一顯示器,設置在該豎桿鄰近該握把處,並與該控制電路及該電源電性連接。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更包括一切換開關,設置在該豎桿鄰近該握把處,並與該控制電路、該電源及該顯示器電性連接。
TW104116206A 2015-05-20 2015-05-20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TW201641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6206A TW201641093A (zh) 2015-05-20 2015-05-20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6206A TW201641093A (zh) 2015-05-20 2015-05-20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093A true TW201641093A (zh) 2016-12-01

Family

ID=58055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206A TW201641093A (zh) 2015-05-20 2015-05-20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410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1362A (zh) * 2018-09-30 2018-12-18 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动拉筋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1362A (zh) * 2018-09-30 2018-12-18 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动拉筋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15413A1 (en) Balance sensory and motor feedback mat
Sefton et al. Six weeks of balance training improves sensorimotor fun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mai et al. Trunk muscle activity during lumb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s on both a stable and unstable surface
Mao et al. The duration and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during one-leg stance in Tai Chi exercise
Hesse et al. Immediate effects of therapeutic facilitation on the gait of hemiparetic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walking with and without a cane
Wang et al. Gait and balanc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attributable to ankle–foot orthosis in subjects with hemiparesis
US20100268129A1 (en) Gait trajectory guiding device of gait rehabilitation device
AU2013217805B2 (en) Device for rebalancing the pelvis and training method associated therewith
Rothermel et al. Effect of active foot positioning on the outcome of a balance training program
LU101857B1 (en) Ankle joi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Park et al. Effects of Nordic walking and walking on spatiotemporal gait parameters and ground reaction force
yeun Lee et al. The effects of exercising on unstable surfaces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CN109091827B (zh) 偏瘫康复用姿势平衡训练装置
Ali et al. Dynamic postural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flat foot
Park et al. Postural balance of stroke survivors in aquatic and land environments
Lee et al. Comparison of postural sway depending on balance pad type
Sung et al. Feasibility and outcome of an individualized Tai Chi program for improving balance and strength in the elderly: a pilot study
Seo et al. The effects of stair gait exercise on static balance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KR101529298B1 (ko) 요추 교정운동 보조 기구
JP2020513293A (ja) 運動補助装置
TW201641093A (zh) 肌電感測角度調整拉筋結構
Rhyu et al.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on different surfaces, on balance and gait performance in stroke hemiplegia
JP2006204844A (ja) 足底屈筋力測定装置
CN211486360U (zh) 一种帕金森病患者训练装置
JP2021192810A (ja) 起立性調節障害者用の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用の運動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