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0462A -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0462A
TW201630462A TW104143595A TW104143595A TW201630462A TW 201630462 A TW201630462 A TW 201630462A TW 104143595 A TW104143595 A TW 104143595A TW 104143595 A TW104143595 A TW 104143595A TW 201630462 A TW201630462 A TW 2016304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ssage
communication device
destination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9222B (zh
Inventor
Eisuke Sakai
Tomoya Yamaur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0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2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6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compris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e.g. status reports
    • H04L12/1868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mission, e.g. acknowledg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可較有彈性地變更送達確認要求之送訊目的地的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本揭露係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於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統中,由於會發生傳播損失、遮蔽、衰減、或訊框彼此之碰撞等,因此可能會發生收訊機在接收從送訊機所被發送過來之訊框時失敗的現象。為了對應如此現象,在無線LAN系統中,有時候會採用使用到肯定回應(ACK:ACKnowledgement)及否定回應(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重送控制。在使用到來自收訊側之回應的重送控制技術中,隨應於來自資料送訊側的送達確認要求,有時候從收訊側會送回含有表示資料收訊之成功或失敗之資訊的送達確認回應。作為其之一,係有可批次執行有關於一個以上之送訊訊框之收訊確認的,使用到BAR(Block ACK Request)訊框及BA(Block ACK)訊框的重送控制。
此處,在有關無線LAN的標準規格之一的 IEEE802.11aa中係被定義有,在母機(AP:Access Point)與子機(STA:Station)之間,進行使用到BAR及BA的重送控制所需之技術。詳言之,AP係向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複數STA將BAR進行單點傳播送訊,從STA接收BA,藉此以進行有關多點傳播送訊之重送控制的技術,係被定義。若依據此技術,則在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STA為少數的情況下,例如AP向所有的STA發送BAR並從所有的STA接收BA,就可實現高信賴性的無線通訊環境。但是,若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STA之數量為多數,則會因為BAR及BA之收送訊所耗費的處理負擔而導致吞吐率劣化。
有關上記事情,在下記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將多點傳播群組之STA予以群組化,僅以對每一群組所設定之代表終端為對象而進行BAR及BA之收送訊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53832號公報
在上記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技術中,係進行嚴謹的群組化及代表終端之選定。因此,例如發生STA 之收訊環境之變動的情況下,難以不進行再度的群組化而防止吞吐率之劣化,為了重新進行群組化而會需要較高的處理負擔。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可較有彈性地變更送達確認要求之送訊目的地的、新穎且改良過的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部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在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 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在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而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部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訊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較有彈性 地變更送達確認要求之送訊目的地。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無線通訊系統
100‧‧‧AP
110‧‧‧無線通訊部
120‧‧‧記憶部
130‧‧‧控制部
200‧‧‧STA
210‧‧‧無線通訊部
220‧‧‧記憶部
230‧‧‧控制部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2‧‧‧無線通訊介面
913‧‧‧BB處理器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2〕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的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的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4〕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BAR及BA之收送訊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5〕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中所被執行的收訊狀況資訊之回答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6〕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中所被執行的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所被執行的BAR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
〔圖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中所被執行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之送訊判定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中所被執行的BAR 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判定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1〕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2〕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疊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構成的要素,有時候是在同一符號之後附上不同的英文字母來區別。例如,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要素,因應需要而會以像是無線通訊裝置100A、100B及100C這樣來區別。但是,沒有必要區別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複數要素之每一者時,就僅標示同一符號。例如,若無特別需要區別無線通訊裝置100A、100B及100C時,則簡稱為無線通訊裝置100。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 全體構成
2. 基本構成
2.1. AP
2.2. STA
3. 機能細節
3.1. BAR/BA的收送訊機能
3.2. BAR的送訊目的地變更機能
4. 應用例
5. 總結
<<1. 全體構成>>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中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
圖1係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的全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所示,無線通訊系統1係含有無線通訊裝置100及一個以上之無線通訊裝置200。無線通訊裝置100,係向連接於自身的一個以上之STA提供無線通訊服務的AP。無線通訊裝置200,係連接至AP100而進行無線通訊的STA。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STA200A及200B係為智慧型手機,STA200C係為平板終端。從AP100往STA200的通訊亦稱為DL(下鏈),從STA200往AP100的通訊亦稱為UL(上鏈)。
例如,AP100及STA200A~200C,係分別透過無線通訊而被連接,直接進行訊框的收送訊。STA200A~200C,係隸屬於單一之多點傳播群組,AP100係以STA200A~200C為對象而進行多點傳播送訊。又,假設AP100係與STA200A~200C之間,進行ADDBA request及ADDBA response之收送訊,以完成了用來收送BAR及 BA所需之準備。藉此,STA200A~200C係都處於可以接收BAR並回送BA的狀態。以下,除非特別提到,否則假設STA200係隸屬於單一之多點傳播群組,且已經完成了收送BAR及BA所需之準備。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的全體構成之一例。接著參照圖2及圖3,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及STA200的基本構成例。
<<2. 基本構成>> <2.1. AP>
圖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2所示,AP100係含有:無線通訊部110、記憶部120、及控制部130。
(1)無線通訊部110
無線通訊部110,係仲介AP1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介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訊部110係與STA200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無線通訊部110係接收,從STA200所被發送的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110係亦可具有增幅器、頻率轉換器、及解調器等之機能,例如可將收訊的資料輸出至控制部130。又,無線通訊部110,係透過天線而向STA200發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110,係亦可具有調變器、及增幅器等之機能,例如可將從控制部130所輸出的資料,進行調變及功率增幅 等而送訊。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110,係向STA200進行多點傳播送訊。又,無線通訊部110,係向已被控制部130所選擇之BAR之送訊目的地之STA發送BAR,並接收BA。此外,BA中係含有,表示一連串之多點傳播封包之收訊成否的BA位元圖(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此處所謂多點傳播封包,係指STA200本身所屬之多點傳播群組收的多點傳播封包。又,無線通訊部110,係與各STA200之間,收送用來彈性變更BAR之送訊目的地所需之各種訊息。
(2)記憶部120
記憶部120係為,對所定之記錄媒體,進行資料之記錄再生的部位。例如,記憶部120係記憶,表示已被控制部130所選擇之BAR之送訊目的地的資訊。
(3)控制部130
控制部13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AP100內的整體動作。
例如,控制部130係具有,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之機能。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基於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一個以上之STA200中的,涉及來自AP100之多點傳播送訊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來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以下亦將此資訊,稱為收訊狀況資訊。收 訊狀況資訊係為例如含有:吞吐率、封包遺失率、收訊成功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或相對於所望訊號功率的雜訊功率與干擾訊號功率之和的比的至少任一者的資訊。AP100,係基於收訊狀況資訊來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藉此而可提升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的信賴性。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基於收訊狀況資訊,來決定資料送訊時所使用的調變方式或錯誤訂正編碼率之其中至少任一者。
控制部130,係亦可為了從STA200取得收訊狀況資訊,而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要求收訊狀況資訊的訊息,發送至STA200。以下亦將本訊息,稱為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又,控制部130,係從已被無線通訊部110所接收之STA200所送來之含有回答的訊息,取得收訊狀況資訊。以下亦將本訊息,稱為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
控制部130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的時序,係可想到多種。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基於藉由無線通訊部110而從STA200所接收到的要求BAR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訊息(第1訊息),來選擇無線通訊部110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BAR之送訊目的地。以下亦將本訊息,稱為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藉由本訊息,控制部130,係可隨著STA200之電波環境之變化等而彈性變更BAR之送訊目的地。藉此,AP100係可提升多點傳播群組全體的信賴性。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直接 採用已被接收到的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所示的變更要求,亦可例如基於表示STA200中的收訊狀況之資訊而加以選擇。其他還有,控制部130,係亦可例如週期性地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
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含有表示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結果之資訊的訊息(第2訊息),發送至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之STA200。此含有表示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結果之資訊的訊息,以下亦稱為送訊目的地變更回答訊息。藉由本訊息,STA200係可得知:自己是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自己是被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或自己的要求已被拒絕。
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發送含有用來在STA200中觸發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之送訊(條件)而被使用之資訊的訊息(第3訊息)。以下亦將本訊息,稱為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藉由本訊息,AP100,係可控制藉由STA200而發送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的狀況、時序等。
又,控制部1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通知BAR會被發送這件事情之訊息,發送至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又,控制部1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通知BAR未被發送這件事情之訊息,發送至未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此種訊息,以下亦稱為BAR送訊目的 地通知訊息。藉由本訊息,STA200係可明示性地得知自己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或未被選擇,因此可隨著自己的收訊狀況等,來發送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此外,若AP100未發送BAR送訊目的地通知訊息,則STA200係可基於在所定期間內是否有往自己的BAR被發送,來判定自己是否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
<2.2. STA>
圖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0之邏輯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如圖3所示,STA200係含有: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及控制部230。
(1)無線通訊部210
無線通訊部210,係仲介STA200所致之與其他裝置之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介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無線通訊部210係與AP100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例如,無線通訊部210係接收,從AP100所被發送的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具有增幅器、頻率轉換器、及解調器等之機能,例如可將收訊的資料輸出至控制部230。又,無線通訊部210,係透過天線而向AP100發送無線訊號。無線通訊部210,係亦可具有調變器、及增幅器等之機能,例如可將從控制部230所輸出的資料,進行調變及功率增幅等而送訊。
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部210,係將從AP100被多點傳播送訊之訊框,予以接收。又,無線通訊部210,係從AP100接收BAR,並向AP100發送BA。又,無線通訊部210,係與AP100之間,收送用來彈性變更BAR之送訊目的地所需之各種訊息。
(2)記憶部220
記憶部220係為,對所定之記錄媒體,進行資料之記錄再生的部位。例如,記憶部220,係將已被AP100所通知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等中所含之資訊,加以記憶。
(3)控制部230
控制部230,係成為演算處理裝置及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可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STA200內的整體動作。
例如,控制部230,係具有控制無線通訊部210的機能,使其將要求AP100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BAR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訊息(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發送至AP100。STA200,係藉由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而可使得BAR之送訊目的地被彈性變更。
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係亦可為,用來要求在BAR之送訊目的地中包含STA200本身的訊息。亦即,本訊息係為,STA200要求開始往自己的BAR之送訊 的訊息。以下亦將本訊息,稱為BAR開始要求訊息。藉由本訊息,STA200係例如在收訊狀況是比閾值還差的情況下,可向AP100要求使其將自己設成BAR之送訊目的地。若此要求被答應而變成了BAR之送訊目的地,則STA200係會受到適切的重送。此處,所謂收訊狀況(或收訊狀況資訊)比閾值還差,係例如收訊狀況資訊是吞吐率的情況下,係指被計算出小於閾值的值,若例如收訊狀況資訊是封包遺失率,則是指被計算出大於閾值的值。所謂收訊狀況比閾值佳,係為這些的相反的意思。此外,該閾值,係藉由從AP100所被通知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而被設定。
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係亦可為,用來要求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STA200本身的訊息。亦即,本訊息係為,STA200要求停止往自己的BAR之送訊的訊息。以下亦將本訊息,稱為BAR停止要求訊息。藉由本訊息,STA200係例如在收訊狀況是比閾值還佳的情況下,可向AP100要求使其將自己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該要求被答應而被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的情況下,可以增加多點傳播群組內的其他STA200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機會。
例如,控制部2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將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發送至AP100。例如,控制部230,係將從AP100所被通知的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所指定的,AP100所要求的收訊狀況資訊,加以 取得,而令其回送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及STA200的基本構成例。接下來,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及STA200之機能。
<<3. 機能細節>>
以下,關於AP100及STA200中的,將BAR及BA予以收送訊的BAR/BA之收送訊機能、及變更BAR之送訊目的地的BAR之送訊目的地變更機能,分別詳細說明。
<3.1. BAR/BA之收送訊機能> (AP側的機能細節)
如上述,控制部130,係藉由將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發送至STA200,以取得STA200的收訊狀況資訊。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進行多點傳播送訊。藉此,AP100就可取得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STA200之各者的收訊狀況資訊。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係可能含有多種資訊。
例如,控制部130係可以將用來識別所要求之收訊狀況資訊所需之識別元,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藉此,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終究會含有,對應於該當識別元的收訊狀況資訊。
例如,控制部130,係在要求封包遺失率時, 可將所發送之多點傳播封包之總數,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藉此,STA200就可計算封包遺失率。此外,STA200,係亦可根據自己所接收到的封包之最小的序號與最大的序號,來計算AP100所發送的多點傳播封包之總數。此情況下,控制部130,係亦可不將所發送之多點傳播封包之總數,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
例如,控制部130,係在要求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時,可將所發送之多點傳播封包之總數,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藉此,STA200,係可計算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此外,STA200,係亦可根據自己收訊成功之封包的最小之序號與最大之序號和其間的無法收訊的序號,來計算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此情況下,控制部130,係亦可不將所發送之多點傳播封包之總數,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但是,在IEEE802.11中,有時候,多點傳播封包之序號,是與所有的多點傳播群組、及以信標為起始的管理訊框為共通。此情況下,未接收之序號的封包,係不一定能夠說是給STA200自己的封包。此種情況下,STA200,係亦可單純將未接收之序號的封包當作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而加以計數,亦可例如根據訊框之種類或訊框是否是給自己等而先加以過濾然後才加以計數。
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將表示用來判定STA200是否回送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所需之閾值的資訊,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控制部130,係亦 可將例如收訊狀況資訊的原始值、或已被量化的值、瞬間值或是平均值或其他從原始值而被無歧異導出的值,採用來作為閾值。又,控制部130,係若過去有從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接收到收訊狀況資訊,則亦可將與過去的收訊狀況資訊之變化率,採用為閾值。其他還有,控制部130,係亦可把上限值及下限值這類,關於一筆收訊狀況資訊的複數個閾值,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此情況下,控制部130,係可令收訊狀況資訊是在上限值及下限值之範圍內的STA200,發送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控制部130所指定的閾值之值,係可以是預先設定的預設之值,亦可為根據傳播路徑之壅塞程度等而被控制部130所算出的值。此外,該閾值,係在效率的觀點來看,與AP100中的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所需而被使用的閾值相同,較為理想。此外,若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不含有所述之閾值,則STA200係亦可以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之收訊為觸發而回送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
除此以外,在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亦可包含有計測之開始時刻、及計測期間。此情況下,可以使從STA200之各者所收集的資訊之精確度,維持一定。
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係可使用例如Radio Measurement Request frame而被發送。此情況下,控制部130,係將用來識別所要求之收訊狀況資訊所需之識別元等要通知給STA200的資訊,儲存在Radio Measurement Request frame內的任意之欄位。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在下記所舉之一例的Information Element中做儲存,亦可在下記Information Element之任一sub element中做儲存。
‧Channel load request
‧Noise histogram request
‧Frame request
‧STA statistics request
‧LCI request
‧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 request
‧Multicast diagnostics request
‧新的Information Element
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將收訊狀況資訊為閾值之範圍內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該閾值係亦可像是上限值及下限值,可以設定有關於一筆收訊狀況資訊的複數個值。上限值係亦可為,例如,為了使得收訊狀況差的STA200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而被決定的值。例如,控制部130,係將報告了該上限值以下之收訊狀況資訊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藉此,AP100係可提升多點傳播群組全體的信賴性。另一方面,下限值係亦可為,例如為了使得收訊狀況極差的STA200不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而被決定的值。例如,控制部130,係不將報告了該下限值以下之收訊狀況資訊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 的地。此情況下,控制部130,係可避免將收訊狀況極差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藉此,AP100係可抑制過度的重送所導致的處理負擔。控制部130,係亦可使用在無線通訊系統1內被預設而設定的閾值,亦可基於傳播路徑之壅塞程度等而適應性地計算出閾值。
控制部130,係亦可設定BAR之送訊目的地之最大數。控制部130,係在不超過所設定的最大數之範圍內,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之STA200。藉此,AP100係可抑制過度的BAR及BA之收送訊。此處,隨著BAR的數量的增加,處理負擔會增加而壓迫到頻寬,可能導致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的吞吐率降低。因此,隨著頻寬使用率來管理BAR送訊目的地之STA200之數量,較為理想。於是,控制部130係亦可基於與STA200之間的傳播路徑之壅塞程度,來設定最大數。藉此,AP100係可隨應於頻寬的狀態,而避免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的吞吐率過度降低。當然,控制部130係亦可使用預先所被設定的預設之最大數。
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每次從STA200接收到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時,就逐次進行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此情況下,AP100,係在尚未從所有的STA200收集到收訊狀況資訊的階段起,就可謀求信賴性之提升。甚至,可以避免從STA200整批發送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而大量壓迫頻寬的事態。又,控制部130,係亦可在從所定數之STA200接收到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 息時,進行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此情況下,可以防止AP100係把收訊狀況佳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因此可防止冗餘的BAR及BA之收送訊。
控制部130,係亦可隨應於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來進行多點傳播封包的送訊功率之控制。例如,若BAR送訊目的地之STA200之收訊狀況為良好,則即使AP100將多點傳播封包的送訊功率降低,仍可讓該當STA200正確收訊。此種情況下,控制部130,係藉由降低送訊功率,就可一面維持吞吐率,一面降低對存在於AP100自身周圍的其他無線終端之影響,提升系統全體之吞吐率。反之,若BAR送訊目的地之STA200之收訊狀況惡劣,則控制部130係藉由提高送訊功率,就可使得BAR送訊目的地之STA200正確收訊的機率上升,可改善吞吐率。
(STA側的機能細節)
如上述,控制部230,係藉由將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發送至AP100,以報告被從AP100所要求的收訊狀況資訊。例如,控制部2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進行單點傳播送訊。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中係可能含有多種資訊。
例如,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係可以含有收訊狀況資訊。收訊狀況資訊,係亦可為所被計測出來的原始值、已被量化的值、瞬間值或平均值或其他從原始值而 被無歧異導出的值。
例如,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中係可以含有,已被STA200所計測出來的、表示傳播路徑之壅塞程度的資訊。藉此,於AP100中,就可基於傳播路徑之壅塞程度來設定BAR之送訊目的地之最大數。
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係可使用例如Radio Measurement Report frame而被發送。此情況下,控制部230,係將收訊狀況資訊等對AP100回答的資訊,儲存在Radio Measurement Report frame內的任意之欄位。例如,控制部230,係亦可在下記所舉之一例的Information Element中做儲存,亦可在下記Information Element之任一sub element中做儲存。
‧Channel load report
‧Noise histogram report
‧Frame report
‧STA statistics report
‧LCI report
‧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 report
‧Multicast diagnostics report
‧新的Information Element
(動作處理例)
接下來,說明BAR/BA之收送訊機能所涉及之動作處理。首先,參照圖4,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的動作處 理例。
圖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的BAR及BA之收送訊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4所示,本程序中,係有AP100及STA200參與。此外,在圖4中,係以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之一者為代表而圖示,其他STA200係省略。
首先,在步驟S102中,AP100係將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發送至STA200。
接下來,在步驟S104中,STA200係進行回答判定處理。例如,STA200,係計算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中所被要求的收訊狀況資訊,判定是否進行回答。關於詳細的判定基準,係參照圖5而說明於後。
接著,在步驟S106中,STA200係將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發送至AP100。
然後,在步驟S108中,AP100係進行BAR送訊目的地選擇處理。例如,AP100係基於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中所含之資訊,判定向哪個STA200發送BAR。關於詳細的判定基準,係參照圖6而說明於後。
接下來,在步驟S110中,AP100係向上記步驟S108中所選擇的STA200,發送用來通知BAR已被發送之事實所需之BAR送訊目的地通知訊息。
接下來,在步驟S112中,AP100係向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一個以上之STA200,進行多點傳播送 訊。AP100係亦可進行複數次多點傳播送訊。
接著,在步驟S114中,AP100係將BAR,發送至STA200。此時,AP100,係向上記步驟S108中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發送BAR。
然後,在步驟S116中,接收到給自己之BAR的STA200,係將BA發送至AP100。
以上,說明了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中的BAR/BA之收送訊機能所涉及之動作處理例。接下來,參照圖5及圖6,分別說明AP100及STA200中的動作處理例。
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0中所被執行的收訊狀況資訊之回答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5所示,首先,在步驟S202中,無線通訊部210係從AP100接收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
接下來,在步驟S204中,控制部230係將STA200所要求的收訊狀況資訊之識別元、及用來判定是否發送收訊狀況資訊所需之閾值,從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加以取得。又,控制部230,係亦可將計測之開始時刻及計測期間,從收訊狀況資訊要求訊息加以取得。
接著,在步驟S206中,控制部230,係根據上記步驟S204中所取得之識別元,來識別出AP100所要求的收訊狀況資訊。
接下來,在步驟S208中,控制部230係計算,上記步驟S206中所識別的收訊狀況資訊。例如,控 制部230,係從上記步驟S204中所取得之計測之開始時刻起進行計測期間份的計測,基於計測的結果來計算收訊狀況資訊。
接著,在步驟S210中,控制部230係判定上記步驟S204中閾值之取得是否成功。
若判定為閾值的取得成功(S210/YES),則在步驟S212中,控制部230,係判定是否有收訊狀況比閾值還差的收訊狀況資訊。例如,控制部230係將上記步驟S204中所取得之閾值、與上記步驟S208中所計算之收訊狀況資訊,加以比較,以進行本判定。此外,若上記步驟S204中取得了複數個閾值,則控制部230係亦可針對複數閾值之其中一個、任意之複數個、或成功取得的所有閾值,判定是否有收訊狀況比閾值還差的收訊狀況資訊。
若判定為有收訊狀況比閾值還差的收訊狀況資訊(S212/YES),則在步驟S214中,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發送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例如,控制部230係將上記步驟S208中所計算之收訊狀況資訊包含在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中,令無線通訊部210發送至AP100。在判定為閾值的取得失敗(S210/NO)時也同樣如此。
若判定為沒有收訊狀況比閾值還差的收訊狀況資訊(S212/NO),則控制部230係令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不被發送。此情況下,控制部230係亦可週期性進行上記步驟S212所述之判定,在收訊狀況比閾值還差的 收訊狀況資訊發生的時點上,令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被發送。
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中所被執行的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6所示,首先,在步驟S302中,無線通訊部110係從STA200接收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
接著,在步驟S304中,控制部130係從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取得收訊狀況資訊。
接著,在步驟S306中,控制部130係判定收訊狀況是否在閾值的範圍內。例如,控制部130係判定,收訊狀況資訊是否被包含在,被預先設定的、或基於壅塞程度等而計算出來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之範圍內。
若判定收訊狀況並非閾值之範圍內(S306/NO),則處理係結束。
另一方面,若判定收訊狀況是在閾值之範圍內(S306/YES),則在步驟S308中,控制部130係將收訊狀況資訊之送訊來源的STA200,加入至BAR送訊目的地候補清單。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每次從STA200接收到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就將BAR送訊目的地候補清單予以更新。
接著,在步驟S310中,控制部130係設定BAR之送訊目的地STA200之最大數。例如,控制部130,係基於從收訊狀況資訊回答訊息所取得的,表示傳 播路徑之壅塞程度的資訊,來設定最大數。
接著,在步驟S312中,控制部130,係從候補清單之中,將所設定之最大數以下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例如,控制部130,係亦可在候補清單中所含之STA200之中,按照收訊狀況由差往佳的順序,來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
然後,在步驟S314中,控制部1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表示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BAR送訊目的地通知訊息,發送至BAR送訊目的地之STA200。
以上說明了BAR/BA之收送訊機能所涉及之動作處理例。
<3.2. BAR的送訊目的地變更機能> (AP側的機能細節)
如上述,控制部130,係藉由將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發送至STA200,以設定STA200中的BAR開始要求訊息或BAR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觸發。控制部130,係亦可控制無線通訊部110,使其將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使用廣播訊框、STA200所隸屬之多點傳播群組收的多點傳播訊框之其中至少一者來發送。作為此種訊框,係可使用例如信標訊框。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中係可能含有多種資訊。
首先說明,BAR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之所需 之觸發所涉及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例如,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中係亦可含有:表示從BAR最後被接收起算之經過時間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收訊狀況資訊之閾值的資訊的至少任一者。又,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中係亦可含有:表示與對象STA200隸屬於同一多點傳播群組中的其他STA200(無線通訊終端)所送來的BA之收訊功率之閾值的資訊、表示該當BA之收訊次數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與該當BA中所含之BA位元圖的相關值之閾值的資訊的至少任一者。控制部130,係亦可將例如有關上記之各值(經過時間或收訊狀況資訊等)的原始值、或已被量化的值、瞬間值或是平均值或其他從原始值而被無歧異導出的值,採用來作為閾值。
接下來說明,BAR開始要求訊息之送訊之所需之觸發所涉及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例如,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中係亦可含有:表示未接收到BAR之期間之閾值的資訊、表示收訊狀況資訊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信標間隔中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之可送訊上限數之資訊的至少任一者。此外,表示收訊狀況資訊之閾值的資訊,係亦可為表示有關收訊狀況資訊之值本身之閾值的資訊,亦可為表示有關收訊狀況資訊之值的變化率之閾值的資訊。控制部130,係亦可將例如有關上記之各值(期間或收訊狀況資訊等)的原始值、或已被量化的值、瞬間值或是平均值或其他從原始值而被無歧 異導出的值,採用來作為閾值。
控制部130,係基於已被無線通訊部110所接收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來選擇BAR之送訊目的地。
例如,控制部130係基於BAR停止要求訊息,來判定是否停止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此時,控制部130係亦可使用BAR停止要求訊息中所含之觸發之識別元所對應的不同知基準,來進行判定。控制部130係在已判定為停止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時,亦可將用來通知停止發送BAR之事實所需之訊息,發送至該當STA200。同樣地,控制部130係在已判定為不要停止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時,亦可將用來通知不停止發送BAR之事實所需之訊息,發送至該當STA200。又,控制部130係在已判定為停止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時,亦可從BAR送訊目的地候補清單之中選擇出新的送訊目的地。
例如,控制部130係基於BAR開始要求訊息,來判定是否開始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此時,控制部130係亦可基於BAR開始要求訊息中所含之收訊狀況資訊或BA位元圖,來進行判定。控制部130係在已判定為開始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時,亦可將目前為止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之其中至少一個STA200,排除在送訊目的地之外。又,控制部130係在已判定為開始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 BAR時,亦可將用來通知開始發送BAR之事實所需之訊息,發送至該當STA200。同樣地,控制部130係在已判定為不要開始對送訊來源之STA200發送BAR時,亦可將用來通知不開始發送BAR之事實所需之訊息,發送至該當STA200。又,若BAR開始要求訊息中含有BA位元圖,則控制部230係亦可基於該當BA位元圖來進行多點傳播封包之重送。
(STA側的機能細節)
首先,說明BAR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
例如,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使用以下舉為一例的多種觸發,來發送BAR停止要求訊息。此外,控制部230係亦可將複數觸發加以組合使用。
例如,控制部230,係可將自己是BAR之送訊目的地這件事情,當作觸發。藉此,STA200係可避免多餘的BAR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例如,控制部230係在已被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所指定之經過時間之閾值內有成功接收到給自己的BAR,或是係為BAR之送訊目的地之事實,是被從AP100做通知的情況下,則得知自己是BAR之送訊目的地。
例如,控制部230,係可將收訊狀況資訊已經比閾值還改善這件事情,當作觸發。藉此,AP100係可將BAR之送訊目的地,從藉由移動等而收訊狀況資訊有所改 善的STA200,變更成收訊狀況比該當STA200還差的其他STA200。藉此,可改善多點傳播群組全體之收訊狀況(吞吐率等)。例如,控制部230,係若收訊狀況資訊是已經比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所指定之閾值還要改善,則令BAR停止要求訊息被發送。此處,所謂收訊狀況(或收訊狀況資訊)是比閾值還要改善,係例如收訊狀況資訊是吞吐率的情況下,從被計算出小於閾值之值的狀態遷移至被計算出大於閾值之值的狀態。所謂收訊狀況(或收訊狀況資訊)是比閾值還要惡化,係為其相反的意思。
例如,控制部230係亦可將自己所隸屬之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其他STA200(無線通訊終端)所送來的BA的收訊成功這件事情,當作觸發。來自其他STA200的BA的收訊成功這件事情,係可推定自己與該當其他STA200是位於附近的位置,因此可以避免冗餘的BA之回送。一般而言,封包的錯誤,係起因於距離衰減、衰減、遮蔽、與其他封包之碰撞,但在位於附近位置的STA200彼此間,距離衰減率、遮蔽、與其他封包之碰撞所致之干擾量的相關,有時後會很高。因此,藉由位於附近位置的2台STA200所發送的BA中所含之BA位元圖而被報告給AP100的錯誤封包之資訊,係有可能為高相關。因此,從位於附近位置的2台STA200回送BA這件事情,有可能會是冗餘的。甚至,控制部230係亦可將來自收訊成功之其他STA200的BA之收訊功率是已經超 過閾值這件事情,當作觸發。又,控制部230,係亦可將來自其他STA200的BA之收訊成功之次數已經超過閾值這件事情,當作觸發。又,控制部230係亦可將來自收訊成功之其他STA200的BA中所含之BA位元圖與無線通訊部210中的涉及收訊之BA位元圖的相關值已經超過閾值這件事情,當作觸發。這是因為,相關值越高,則自身所回答的BA係越可能是冗餘之BA。
例如,控制部230,係可將測知自己從多點傳播群組退出這件事情,當作觸發。例如,控制部230係在測知需要無線通訊的應用程式之結束等的時候,令BAR停止要求訊息被發送。藉此,AP100係可將BAR之送訊目的地,從因退出而未回送BA的STA200,變更成其他STA200。
BAR停止要求訊息係亦可含有,表示是藉由上述那種觸發而被發送的觸發識別元。AP100係可參照該識別元,來判定是否停止對STA200發送BAR。
接下來,說明BAR開始要求訊息之送訊。
例如,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使用以下舉為一例的多種觸發,來發送BAR開始要求訊息。此外,控制部230係亦可將複數觸發加以組合使用。
例如,控制部230,係可將自己不是BAR之送訊目的地這件事情,當作觸發。藉此,STA200係可避免多餘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之送訊。例如,控制部230, 係亦可以未接收BAR的期間已經超過已被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所指定之閾值,當作觸發。又,控制部230,係可將被從AP100通知並非BAR之送訊目的地這件事情,當作觸發。
例如,控制部230,係可將尚未達到已被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所指定之,所定期間中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之可送訊上限數這件事其,當作觸發。藉由每隔所定期間就設定可送訊上限數,就可防止BAR開始要求訊息被過度地送訊,防止頻寬被消耗。一旦經過所定期間,則送訊次數就被重置,且到達可送訊上限數以前都可發送BAR開始要求訊息。該所定期間,係亦可為例如信標間隔。除此以外,所定期間,係亦可為信標間隔的整數倍,或亦可為單純為數微秒這樣的時間,亦可為STA200正在連接於多點傳播群組的期間。
例如,控制部230,係可將收訊狀況資訊已經比閾值還惡化這件事情,當作觸發。藉此,AP100,係可將因為移動等而導致收訊狀況資訊惡化的STA200,設成BAR之送訊目的地。藉此,可改善多點傳播群組全體之收訊狀況。例如,控制部230,係若收訊狀況資訊是已經比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所指定之閾值還要惡化、或收訊狀況資訊的惡化率超過閾值時,則令BAR開始要求訊息被發送。
BAR開始要求訊息係亦可含有,來自AP100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BA位元圖。又,BAR開始要求 訊息係亦可含有,來自AP100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無線通訊部210中的收訊狀況資訊。BAR開始要求訊息中係含有:來自AP100的多點傳播封包之重送所需之BA位元圖,較為理想。例如,BAR開始要求訊息,係可為BA,亦可為Radio Measurement Report frame。
(動作處理例)
接下來,說明BAR的送訊目的地變更機能所涉及之動作處理。首先,參照圖7,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的動作處理例。
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1中所被執行之BAR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處理之流程之一例的程序圖。如圖7所示,本程序中,係有AP100及STA200參與。此外,在圖7中,係以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的STA200之一者為代表而圖示,其他STA200係省略。
首先,在步驟S402中,AP100係將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發送至STA200。
接下來,在步驟S404中,STA200係進行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之執行判定處理。例如,STA200係判定是否為符合基於上記步驟S402中所接收之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而設定之觸發的狀況。此處假設是符合用來發送BAR開始要求訊息所需之觸發的狀況。此外,關於此處的詳細的判定基準,係參照圖8而說明於 後。
接著,在步驟S406中,STA200係將BAR開始要求訊息,發送至AP100。AP100,係基於接收到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來進行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其結果為,假設BAR開始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的STA200,係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
接下來,在步驟S408中,AP100係將送訊目的地變更回答訊息,發送至STA200。此送訊目的地變更回答訊息中係含有,表示STA200已被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之資訊。
接著,在步驟S410中,AP100係將BAR,發送至STA200。此外,在本圖中,關於在圖4中所說明過的多點傳播送訊(步驟S112)係省略。
接下來,在步驟S412中,STA200係將BA發送至AP100。
其後,在步驟S414中,STA200係進行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之執行判定處理。此處假設是符合用來發送BAR停止要求訊息所需之觸發的狀況。此外,關於此處的詳細的判定基準,係參照圖9而說明於後。
接著,在步驟S416中,STA200係將BAR停止要求訊息,發送至AP100。AP100,係基於接收到的BAR停止要求訊息,來進行BAR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其結果為,假設BAR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來源的STA200,係被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
接下來,在步驟S418中,AP100係將送訊目的地變更回答訊息,發送至STA200。此送訊目的地變更回答訊息中係含有,表示STA200已被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之資訊。
以上,說明了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中的BAR之送訊目的地變更機能所涉及之動作處理例。接下來,參照圖8及圖9,說明STA200中的,判定是否要求開始BAR之送訊的處理例、及判定是否要求停止BAR之送訊的處理例。
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0中所被執行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之送訊判定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8所示,首先,在步驟S502中,無線通訊部210係接收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例如,控制部230係取得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中所含之表示各種閾值的資訊,設定用來發送BAR開始要求訊息所需之觸發。
接著,在步驟S504中,控制部230係判定是否為符合用來要求開始往自身之BAR之送訊所需之觸發的狀況。例如,控制部230係亦可判定自己是否為BAR之送訊目的地,且是否尚未到達信標間隔中的BAR開始要求訊息之可送訊上限數。又,控制部230係亦可判定收訊狀況資訊是否比閾值還惡化。
若判定為不符合(S504/NO),則處理就結 束。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符合(S504/YES),則在步驟S506中,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將BAR開始要求訊息發送至AP100。
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0中所被執行的BAR停止要求訊息之送訊判定處理的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9所示,首先,在步驟S602中,無線通訊部210係接收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例如,控制部230係取得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觸發設定訊息中所含之表示各種閾值的資訊,設定用來發送BAR停止要求訊息所需之觸發。
接著,在步驟S604中,控制部230係判定是否為符合用來要求停止往自身之BAR之送訊所需之觸發的狀況。例如,控制部230係亦可判定自己是否是BAR之送訊目的地。又,控制部230係亦可判定收訊狀況資訊是否比閾值還改善、是否從自己所隸屬之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其他STA200成功接收BA、或是否測知自己從多點傳播群組中退出等。
若判定為不符合(S604/NO),則處理就結束。
另一方面,若判定為符合(S604/YES),則在步驟S606中,控制部230係將觸發之識別元,包含在BAR停止要求訊息中。
然後,在步驟S608中,控制部230係控制無線通訊部210,使其將BAR停止要求訊息發送至AP100。
以上說明了BAR之送訊目的地變更機能所涉及之動作處理例。
<<4. 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無線通訊裝置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無線通訊裝置200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無線通訊裝置2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無線通訊機能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無線通訊裝置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無線通訊裝置1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4.1. 第1應用例>
圖10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 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註冊商標)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不同於隨意模式,2個終端的其中一方是動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係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 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10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0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10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3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裝置200中所含之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或控制部230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構成要素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作為一例,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 執行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智慧型手機900,由無線通訊介面913、處理器901、及/或輔助控制器919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智慧型手機90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上執行存取點機能,而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而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4.2. 第2應用例>
圖11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 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 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11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1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11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3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裝置200中所含之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無線通訊部210、記憶部220或控制部230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作為一例,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33、及/或處理器92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 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行車導航裝置920,由無線通訊介面933、及/或處理器92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行車導航裝置92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的AP100,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4.3. 第3應用例>
圖12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登錄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天線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12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使用圖2 所說明過的無線通訊裝置100中所含之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例如無線通訊部110、記憶部120或控制部130之至少任一者),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951中。作為一例,無線存取點950係亦可搭載含有無線通訊介面963、及/或控制器951的模組,於該當模組中實作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此時,上記模組係亦可將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換言之,用來令處理器執行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動作所需的程式)予以記憶,並執行該當程式。作為其他例子,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亦可被安裝到無線存取點950,由無線通訊介面963、及/或控制器951來執行該當程式。如以上所述,亦可以用具備有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之裝置的方式來提供無線存取點950或上記模組,提供用來使處理器運作成為上記一個以上之構成要素所需的程式。又,亦可提供記錄著上記程式的可讀取之記錄媒體。
<<5. 總結>>
以上,參照圖1~圖12,詳細說明了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如上記說明,與AP100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STA200,係將要求AP100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BAR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發送至AP100。AP100係可基於來自STA200的送訊目的地 變更要求訊息,而有彈性地變更BAR之送訊目的地。藉此,無線通訊系統1係可提升多點傳播群組全體的信賴性。
例如,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係亦可為,用來要求在BAR之送訊目的地中包含STA200本身的訊息。藉由本訊息,AP100係可將收訊狀況差的STA200選擇成為BAR之送訊目的地,可藉由適切的重送而提升信賴性。
例如,送訊目的地變更要求訊息係亦可為,用來要求從BAR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STA200本身的訊息。藉由本訊息,AP100係可將BAR之送訊目的地從收訊狀況佳的STA200變更至差的STA200,可提升無線通訊系統1全體的信賴性。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此外,於本說明書中使用流程圖及程序圖所說明的處理,係亦可並不一定按照圖示的順序而被執行。亦可數個處理步驟,是被平行地執行。又,亦可採用追加的處理步驟,也可省略部分的處理步驟。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 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在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包含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含有: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
(4)
如前記(2)或(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含有: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無 線通訊部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
(5)
如前記(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係含有:吞吐率、封包遺失率、收訊成功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或相對於所望訊號功率的雜訊功率與干擾訊號功率之和的比的至少任一者。
(6)
如前記(2)~(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以:未接收到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期間是超過閾值、或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是比閾值還惡化之至少任一件事情為觸發,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以發送前記第1訊息。
(7)
如前記(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從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
(8)
如前記(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以:從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隸屬之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其他無線通訊終端所送來的送達確認回應訊框的收訊成功、或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的收訊功率超過閾值、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的收訊成功次數超過閾值、或是收 訊成功的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中所含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與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涉及收訊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的相關值超過閾值、或測知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從前記多點傳播群組退出、或是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是比閾值還改善之至少任一件事情為觸發,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以發送前記第1訊息。
(9)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部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一個以上之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來選擇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11)
如前記(9)或(10)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含有用 來在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觸發前記第1訊息之送訊而被使用之資訊的第3訊息,使用廣播訊框、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多點傳播群組收的多點傳播訊框的其中至少一者,而予以發送。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在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包含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前記第3訊息,係使用信標訊框而被發送,並含有:表示未接收到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期間之閾值的資訊、表示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信標間隔中的前記第1訊息之可送訊上限數之資訊的至少一者。
(13)
如前記(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從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前記第3訊息,係使用信標訊框而被發送,並含有:表示從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最後被接收起算之經過時間之閾值的資訊、表示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之閾值的資訊、表示與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隸屬於同一多點傳播群組中的其他無線通訊終端所送來的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之收訊功率之閾值的資訊、表示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之收訊次數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與前 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中所含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的相關值之閾值的資訊、之至少任一者。
(14)
如前記(9)~(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設定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最大數。
(15)
如前記(9)~(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含有表示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結果之資訊的第2訊息,發送至前記第1訊息之送訊源的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16)
如前記(9)~(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隨應於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收訊狀況,來控制多點傳播訊框的送訊功率。
(17)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在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步驟。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在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步驟。
(19)
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20)
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部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100‧‧‧AP
200A、200B、200C‧‧‧STA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在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包含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含有: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
  4.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含有: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係含有:吞吐率、封包遺失率、收訊成功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收訊失敗的多點傳播封包之數量、或相對於所望訊號功率的雜訊功率與干擾訊號功率之和的比的至少任一者。
  6.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以:未接收到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期間是超 過閾值、或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是比閾值還惡化之至少任一件事情為觸發,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以發送前記第1訊息。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從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以:從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隸屬之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其他無線通訊終端所送來的送達確認回應訊框的收訊成功、或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的收訊功率超過閾值、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的收訊成功次數超過閾值、或是收訊成功的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中所含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與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涉及收訊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的相關值超過閾值、或測知前記無線通訊裝置從前記多點傳播群組退出、或是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無線通訊部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是比閾值還改善之至少任一件事情為觸發,來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以發送前記第1訊息。
  9.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部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多點 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一個以上之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來選擇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11.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含有用來在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觸發前記第1訊息之送訊而被使用之資訊的第3訊息,使用廣播訊框、前記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多點傳播群組收的多點傳播訊框的其中至少一者,而予以發送。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在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包含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前記第3訊息,係使用信標訊框而被發送,並含有:表示未接收到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期間之閾值的資訊、表示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信標間隔中的前記第1訊息之可送訊上限數之資訊的至少一者。
  13.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息係為,用來要求從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中排除前記無線通訊裝置的訊息;前記第3訊息,係使用信標訊框而被發送,並含有: 表示從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最後被接收起算之經過時間之閾值的資訊、表示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中的有關於收訊狀況之資訊之閾值的資訊、表示與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隸屬於同一多點傳播群組中的其他無線通訊終端所送來的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之收訊功率之閾值的資訊、表示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之收訊次數之閾值的資訊、或表示與前記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中所含之送達確認回應位元圖的相關值之閾值的資訊、之至少任一者。
  14.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設定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最大數。
  15.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含有表示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選擇結果之資訊的第2訊息,發送至前記第1訊息之送訊源的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16.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隨應於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收訊狀況,來控制多點傳播訊框的送訊功率。
  17.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在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步驟。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在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中,含有: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步驟。
  19. 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控制前記無線通訊部,使其將要求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發送至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
  20. 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發揮機能成為:無線通訊部,係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控制部,係基於藉由前記無線通訊部而從前記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到的要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之變更的第1訊息,來選擇前記無線通訊部所做的多點傳播送訊所涉及之前記送達確認要求訊框之送訊目的地。
TW104143595A 2015-01-09 2015-12-24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TWI689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3437 2015-01-09
JP2015003437 2015-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462A true TW201630462A (zh) 2016-08-16
TWI689222B TWI689222B (zh) 2020-03-21

Family

ID=5635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595A TWI689222B (zh) 2015-01-09 2015-12-24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6915B2 (zh)
EP (1) EP3244651B1 (zh)
JP (1) JP6652067B2 (zh)
TW (1) TWI689222B (zh)
WO (1) WO20161110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1867B2 (en) * 2015-04-30 2019-09-1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10814B (zh) 2015-07-07 2021-09-10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0999236B2 (en) * 2016-06-17 2021-05-04 Facebook, Inc. Selection of service providers for message transmission o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US11329924B2 (en) * 2020-06-03 2022-05-1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ng a WAN egress shaper rate
JP2022117291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4009B2 (ja) * 1999-02-19 2005-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セッション管理装置
JP3683468B2 (ja) 2000-04-13 2005-08-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再送制御方法、情報配信装置及び無線端末
JP3931594B2 (ja) * 2001-07-09 2007-06-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地点同報通信網用再送方法
JP2004320230A (ja) 2003-04-14 2004-11-11 Sharp Corp マルチキャスト型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局および受信局、並びに通信方法
KR101088620B1 (ko) * 2006-04-24 2011-11-30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신뢰할 수 있는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용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049704A (ja) * 2007-08-20 2009-03-05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JP5065850B2 (ja) 2007-10-19 2012-1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322001B1 (en) * 2008-09-03 2018-04-2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369257B2 (en) * 2008-12-31 2013-02-05 Stmicroelectronics, Inc. Reliable and deterministic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WI586202B (zh) * 2010-04-13 2017-06-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執行多用戶(mu)多輸入多輸出(mimo)頻道探測的存取點(ap)及其方法
JP5731714B2 (ja) * 2011-09-26 2015-06-10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帯域間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
US9609571B2 (en) * 2012-08-29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iscovery and paging messages
JP2014053832A (ja) 2012-09-10 2014-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配信システム及び配信方法
US9961510B2 (en) * 2013-11-01 2018-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ocols for multiple user frame exchanges
US9755795B2 (en) * 2013-12-18 2017-09-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OFDMA design of subcarrier groups and frame format
US9538558B2 (en) * 2014-06-26 2017-01-03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naging acknowledgements for multicast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9222B (zh) 2020-03-21
EP3244651A4 (en) 2018-06-06
EP3244651A1 (en) 2017-11-15
JPWO2016111085A1 (ja) 2017-10-12
EP3244651B1 (en) 2019-06-19
JP6652067B2 (ja) 2020-02-19
WO2016111085A1 (ja) 2016-07-14
US10756915B2 (en) 2020-08-25
US20170366362A1 (en)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022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05198B (zh)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TWI689222B (zh)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程式
AU201629037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29753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4125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3129538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029038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10454621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120169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2989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