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8578A -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8578A
TW201618578A TW104136008A TW104136008A TW201618578A TW 201618578 A TW201618578 A TW 201618578A TW 104136008 A TW104136008 A TW 104136008A TW 104136008 A TW104136008 A TW 104136008A TW 201618578 A TW201618578 A TW 2016185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109B (zh
Inventor
簡均哲
劉舒慈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1618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8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1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3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cting errors in frequency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時,調整至少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Description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解決同步訊號源異常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直接通訊系統中,訊號之同步係資料傳遞相當重要之一環,直接通訊裝置間需基於正確之同步狀態,方能維持良好之通訊品質。請參考第1圖,習知之直接通訊系統1中,位於基地台11通訊範圍內之直接通訊裝置13,主要係直接與基地台11進行同步,而位於基地台11通訊範圍外之直接通訊裝置15,則可透過基地台11通訊範圍內之直接通訊裝置13轉遞之同步訊號,完成網路之同步需求。
然而,目前之直接通訊技術中,當直接通訊裝置13與基地台11間之同步發生異常時(例如訊號屏蔽、訊號干擾、直接通訊裝置13自身電力不足或同步電路暫時異常等),直接通訊裝置13之同步便可能產生誤差,因此,透過直接通訊裝置13進行同步之直接通訊裝置15,其同步過程之可靠度亦受到影響,進而導 致網路整體之同步效益大幅降低。
有鑑於此,如何改良前述習知直接通訊系統之缺點,於基地台通訊範圍內之直接通訊裝置發生同步異常時,仍可維持基地台通訊範圍外之直接通訊裝置之同步可靠度,乃為業界及待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訊號同步方法。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或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b)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調整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c)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後,根據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又揭露一種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 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並調整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或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又揭露一種用於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訊號同步方法。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或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b)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c)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後,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第二直接通訊裝置;(d)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又揭露一種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 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並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或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2、3、4、5、6、7‧‧‧直接通訊網路系統
21‧‧‧基地台
210‧‧‧通訊範圍
212‧‧‧同步訊號
23‧‧‧第一直接通訊裝置
230‧‧‧第一同步訊號
231‧‧‧處理器
232‧‧‧通知訊息
233‧‧‧收發器
234‧‧‧第三同步訊號
25‧‧‧第二直接通訊裝置
251‧‧‧處理器
253‧‧‧收發器
27‧‧‧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270、272‧‧‧第二同步訊號
801~804‧‧‧步驟
901~904‧‧‧步驟
1001~1004‧‧‧步驟
1101~1104‧‧‧步驟
1201~1204‧‧‧步驟
1301~1304‧‧‧步驟
PD2DSCH‧‧‧實體直接同步頻道
SEQ‧‧‧序列格式
第1圖係先前技術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2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2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方塊圖;第2C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二直接通訊裝置之方塊圖;第2D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另一示意圖;第3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3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另一示意圖; 第4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4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另一示意圖;第5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5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另一示意圖;第6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6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另一示意圖;第7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7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另一示意圖;第8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第9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第10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第11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第12圖係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第13圖係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以及第14圖係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之訊號同步方法之流程圖。
下將透過實施方式來解釋本發明之內容。須說明者,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 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有關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本案所請求之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除此之外,於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以下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請先參考第2A~2C圖。第2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2之示意圖。直接通訊網路系統2包含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第2B圖係本發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方塊圖,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包含一處理器231以及一收發器233。第2C圖係本發明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之方塊圖,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包含一處理器251以及一收發器253。直接通訊網路系統2及其裝置之互動流程將於下文中進一步闡述。
首先,如第2A圖所示,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於一基地台21之一通訊範圍210內,透過收發器233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外,透過收發器253接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並據以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須先說明,網路中另包含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其同樣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內,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
接著,請參考第2D圖,其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直 接通訊網路系統2之另一示意圖。詳言之,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收發器233於持續同步之過程中,無法正常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時,處理器231便可據以判斷與基地台21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如圖所示之基地台21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間之通訊虛線)。
須特別說明,此同步異常狀態可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例如使用者裝置移動至訊號屏蔽之地下室導致無法接收基地台之同步訊號。或可為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例如直接通訊裝置移動至基地台訊號較弱處導致訊號接收不完整、同步訊號因多次轉遞造成內容準確性不足、同步訊號直接來源非基地台(如基地台通訊範圍內之其他行動台)、同步訊號源傳輸功率不足等。惟其並非用以限制中斷或異常之發生態樣,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輕易理解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之可能形式。
隨後,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便可透過收發器233調整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之發送狀態,藉以告知向其同步之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進行同步訊號切換。另一方面,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主要係透過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進行同步,因此,當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之處理器251判斷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之發送狀態經過調整後,便可據以得知需進行同步訊號源之切換。
更具體來說,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可在根據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判斷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27係處於正常同步狀態之情況下,透過收發器253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同步。如此一來,在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已無法正常向基地台21同步之情況下,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便可避免繼續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進行同步導致同步異常之狀態。
請參考第3A~3B圖,其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3之示意圖。其中,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相似,因此符號相同之元件功能亦同,於此不再贅述。而第二實施例主要係更詳細地說明同步異常狀態之因應技術。
類似地,如第3A圖所示,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內,透過收發器233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外,透過收發器253接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並據以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
接著,請參考第3B圖,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收發器233於持續同步之過程中,無法正常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時,處理器231便可據以判斷與基地台21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隨後,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便可透過收發器233停止發送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
據此,於停止接收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後,第二 直接通訊裝置25可在根據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判斷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係處於正常同步狀態之情況下,透過收發器253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同步。
請參考第4A~4B圖,其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4之示意圖。其中,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相似,因此符號相同之元件功能亦同,於此不再贅述。而第三實施例主要係更詳細地說明另一同步異常狀態之因應技術。
類似地,如第4A圖所示,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內,透過收發器233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外,透過收發器253接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並據以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
接著,請參考第4B圖,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收發器233於持續同步之過程中,無法正常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時,處理器231便可據以判斷與基地台21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隨後,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便可透過收發器233降低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之一訊號傳輸功率(未繪示)。
據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之處理器251透過收發器253判斷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之訊號傳輸功率降低後,便可決 定進行同步切換。進一步而言,同樣地,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可在根據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判斷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係處於正常同步狀態之情況下,透過收發器253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同步。
須特別說明者,此處利用訊號傳輸功率判斷同步切換之技術,可透過功率門檻值之設定達成。詳言之,當直接通訊裝置判斷同步訊號之訊號傳輸功率低於功率門檻值後,便可據以判斷同步訊號之來源已發生異常或即將發生異常,因此,便可提前進行同步來源之切換。
請參考第5A~5B圖,其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5之示意圖。其中,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相似,因此符號相同之元件功能亦同,於此不再贅述。而第四實施例主要係更詳細地說明另一同步異常狀態之因應技術。
類似地,如第5A圖所示,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內,透過收發器233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外,透過收發器253接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並據以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其中,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與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間更經由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D2DSCH(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交換資訊。
接著,請參考第5B圖,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收發器233於持續同步之過程中,無法正常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時,處理器231便可據以判斷與基地台21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隨後,於發送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之同時,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更可透過收發器233,經由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D2DSCH同時發送一通知訊息232至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用以通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進行同步切換。
據此,於經由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D2DSCH接收通知訊息232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便可進行同步切換。同樣地,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可在根據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判斷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係處於正常同步狀態之情況下,透過收發器253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同步。
請參考第6A~6B圖,其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6之示意圖。其中,第五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相似,因此符號相同之元件功能亦同,於此不再贅述。而第五實施例主要係更詳細地說明另一同步異常狀態之因應技術。
類似地,如第6A圖所示,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內,透過收發器233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外,透過收發器253接收第一直接通 訊裝置23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並據以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
接著,請參考第6B圖,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收發器233於持續同步之過程中,無法正常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時,處理器231便可據以判斷與基地台21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隨後,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於收發器233發送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前,利用一序列格式(sequence format)SEQ調整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
據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之處理器251透過收發器253判斷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之訊號係經過序列格式SEQ調整後,便可決定進行同步切換。進一步而言,同樣地,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可在根據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判斷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係處於正常同步狀態之情況下,透過收發器253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0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同步。
須特別說明者,此處序列格式之利用,主要係先於各直接通訊裝置中,預定義(pre-define)此序列之傳送態樣。更進一步來說,各直接通訊裝置可預先設定,當所接收之訊號之序列符合此序列格式時,代表需進行同步切換。如此一來,便可透過序列格式調整訊號之方式,完成同步切換之告知。
更詳細來說,此序列格式主要係針對序列於訊號中之位置、樣式或是頻率作出規定,因此,當直接通訊裝置之發送 端或是接收端已預先針對此序列格式進行設定時,後續發送或是接收時,便可判斷傳輸之訊號之序列是否符合此序列格式,若符合,則進行相應之動作(如進行同步切換)。
另一方面,由於序列之位置、樣式或是頻率之調整,可使序列格式具有多種不同之態樣,因此,直接通訊裝置間亦可利用預先定義之不同序列格式,進行各自同步需求之告知。其中,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透過前述內容,輕易理解於訊號中調整序列使其符合序列格式之技術,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7A~7B圖,其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7之示意圖。其中,第六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架構相似,因此符號相同之元件功能亦同,於此不再贅述。而第六實施例主要係更詳細地說明另一同步異常狀態之因應技術。
類似地,如第7A圖所示,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內,透過收發器233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並據以向基地台21進行同步,而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於基地台21之通訊範圍210外,透過收發器253接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230,並據以向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
接著,請參考第7B圖,當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收發器233於持續同步之過程中,無法正常接收基地台21之至少一同步訊號212時,處理器231便可據以判斷與基地台21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隨後,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根據同步異常狀 態,直接進行同步源之切換。
更詳細來說,於第六實施例中,主要係由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重新切換同步源,而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可在根據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2,判斷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係處於正常同步狀態之情況下,透過收發器233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272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27同步。
接著,再已重新正確地同步之情況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之處理器231透過收發器233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234至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如此一來,第二直接通訊裝置25便可根據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234,利用其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間原有之同步連線,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23同步。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係為訊號同步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8圖。第七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例如前述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2),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七實施例之詳細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執行步驟801,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接著,執行步驟802, 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於步驟801後,調整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
最後,執行步驟803,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802後,根據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本發明之一第八實施例係為訊號同步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9圖。第八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例如前述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3),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八實施例之詳細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執行步驟901,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接著,執行步驟902,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停止發送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
隨後,執行步驟903,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停止接收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執行步驟904,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 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本發明之一第九實施例係為訊號同步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10圖。第九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例如前述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4),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九實施例之詳細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執行步驟1001,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接著,執行步驟1002,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降低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訊號傳輸功率。
隨後,執行步驟1003,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訊號傳輸功率,停止接收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執行步驟1004,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本發明之一第十實施例係為訊號同步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11圖。第十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例如前述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5),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 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十實施例之詳細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執行步驟1101,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接著,執行步驟1102,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發送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時,透過實體直接同步頻道發送通知訊息至第二直接通訊裝置。
隨後,執行步驟1103,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通知訊息,停止接收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隨即,執行步驟1104,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本發明之一第十一實施例係為訊號同步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12圖。第十一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例如前述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6),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十一實施例之詳細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執行步驟1201,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接著,執行步驟1202,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利用一序列格式調整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
隨後,執行步驟1203,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被序列格式調整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接收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執行步驟1204,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本發明之一第十二實施例係為訊號同步方法,其流程圖請參考第13圖。第十二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例如前述實施例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7),包含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第十二實施例之詳細步驟如下所述。
首先,執行步驟1301,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基地台間發生同步異常狀態。其中,同步異常狀態係為同步中斷狀態以及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接著,執行步驟1302,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切換同步至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 過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隨後,執行步驟1303,令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最後,執行步驟1304,令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本發明之一第十三實施例係為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訊號同步方法,其操作流程圖請參考第14圖,第十三實施例之方法係用於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直接通訊裝置(例如前述實施例之各直接通訊裝置)。其中,第十三實施例主要係綜合前述實施例之內容,強調直接通訊裝置利用本發明同步技術之操作方式。
首先,執行步驟1401,令直接通訊裝置於直接通訊系統中開始直接通訊。執行步驟1402,令直接通訊裝置判斷是否自基地台接收同步訊號。若是,則直接通訊裝置係為與基地台直接同步之裝置,執行步驟1403,令直接通訊裝置直接與基地台同步,並傳送直接通訊同步訊號。
接著,執行步驟1404,令直接通訊裝置判斷是否有同步異常發生,若否,繼續執行步驟1403。若是,執行步驟1405,令直接通訊裝置根據不同之同步異常狀況,執行前述第七至第十二實施例中,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完成之步驟,以維持其他無法與基地台直接同步之直接通訊裝置之訊息同步。另外,執行步驟 1406,令直接通訊裝置判斷本身之同步是否恢復正常,若是,則重新執行步驟1403,若否,則重複執行步驟1405。
另一方面,若步驟1402之結果為否,則直接通訊裝置並非與基地台直接同步之裝置,執行步驟1407,令直接通訊裝置判斷可同步之同步訊號源裝置是否唯一。若是,表示直接通訊裝置僅有一個同步源,執行步驟1408,令直接通訊裝置與唯一之同步訊號源裝置同步。
若否,執行步驟1409,令直接通訊裝置執行前述第七至第十二實施例中,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完成之步驟,以挑選合理之同步訊號源。接著,執行步驟1410,令直接通訊裝置與合理之同步訊號源進行同步。最後,重新執行步驟1402,以期直接與基地台進行同步。
綜合上述,本發明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主要係根據同步訊號之狀態調整,重新進行同步源之利用或切換,以避免後續可能發生之同步異常問題,如此一來,便可提升基地台訊號範圍外之直接通訊裝置之直接通訊穩定性,進而提升服務品質。
惟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2‧‧‧直接通訊網路系統
21‧‧‧基地台
210‧‧‧通訊範圍
212‧‧‧同步訊號
23‧‧‧第一直接通訊裝置
230‧‧‧第一同步訊號
25‧‧‧第二直接通訊裝置
27‧‧‧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270‧‧‧第二同步訊號

Claims (34)

  1. 一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訊號同步方法,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其中,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b)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c)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後,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停止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其中,步驟(c)更包含:(c1)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1)後,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c2)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c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 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降低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一訊號傳輸功率;其中,步驟(c)更包含:(c1)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1)後,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該訊號傳輸功率,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c2)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c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利用一序列格式(sequence format)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其中,步驟(c)更包含:(c1)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1)後,根據被該序列格式調整之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c2)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於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時,透過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發送一通知訊息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其中,步驟(c)更包含:(c1)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1)後,根據該通知訊息,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c2)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c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6. 一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訊號同步方法,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其中,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b)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c)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後,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d)令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7. 一種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並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停止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降低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一訊號傳輸功率,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該訊號傳輸功率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利用 一序列格式(sequence format)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被該序列格式調整之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時,透過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發送一通知訊息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該通知訊息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2. 一種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以及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並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以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二直接通 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13. 一種用於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訊號同步方法,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更包含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其中,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b)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停止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降低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一訊號傳輸功率,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該訊號傳輸 功率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利用一序列格式(sequence format)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被該序列格式調整之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b)更包含:(b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於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時,透過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發送一通知訊息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該通知訊息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18. 一種用於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訊號同步方法,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更包含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 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其中,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b)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後,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c)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b)後,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19. 一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包含:一處理器;以及一收發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該處理器透過該收發器調整該至少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 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透過該收發器停止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透過該收發器降低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一訊號傳輸功率,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該訊號傳輸功率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於該收發器傳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前,利用一序列格式(sequence format)調整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被該序列格式調整之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於透過該收發器發送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時,更用以透過該收發器經由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發送 一通知訊息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根據該通知訊息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該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4. 一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包含:一處理器;以及一收發器;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與該基地台間發生一同步異常狀態,該同步異常狀態係為一同步中斷狀態以及一同步訊號源異常狀態二者其中之一,該處理器根據該同步異常狀態,透過該收發器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處理器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至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俾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三同步訊號與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同步。
  25. 一種用於一第一直接通訊裝置之訊號同步方法,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更包含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二直接通 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訊號同步方法包含:(a)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b)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a)更包含:(a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a2)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a)更包含:(a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一訊號傳輸功率,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a2)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28.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a)更包含:(a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被一序列格式(sequence format)調整之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a2)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1)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29.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訊號同步方法,其中,步驟(a)更包含:(a1)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 時,透過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自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接收一通知訊息;(a2)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根據該通知訊息,停止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a3)令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步驟(a2)後,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30. 一種用於一直接通訊網路系統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該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二直接通訊裝置,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於一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外,透過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與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同步,該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包含:一處理器;以及一收發器;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透過該收發器切換同步至一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並透過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之至少一第二同步訊號與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同步,其中,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於該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與該基地台進行同步。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發送狀態,停止該收發器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並透過該收發器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32. 如請求項30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一訊號傳輸功率,停止該收發器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並透過該收發器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33. 如請求項30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被一序列 格式(sequence format)調整之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停止該收發器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並透過該收發器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34. 如請求項30所述之第一直接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於透過該收發器於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之同時,更透過一實體直接同步頻道(Physical Direct-to-Direct Synchronization Channel)自該第二直接通訊裝置接收一通知訊息,並根據該通知訊息,停止該收發器接收該至少一第一同步訊號,該處理器更透過該收發器切換同步至該第三直接通訊裝置。
TW104136008A 2014-11-05 2015-11-02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TWI616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75271P 2014-11-05 2014-11-05
US62/075,271 2014-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8578A true TW201618578A (zh) 2016-05-16
TWI616109B TWI616109B (zh) 2018-02-21

Family

ID=5585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008A TWI616109B (zh) 2014-11-05 2015-11-02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74036B2 (zh)
CN (1) CN105704748B (zh)
TW (1) TWI61610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0714B2 (en) * 2005-11-08 2009-12-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8712B2 (en) * 2012-01-05 2015-04-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handling time offset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points
DK2665325T3 (da) 2012-05-15 2014-10-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adioforbindelsesstyring til netværksunderstøttet indretning-til-indretning-kommunikation
KR101924830B1 (ko) * 2012-06-19 2019-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의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02408B (zh) * 2012-09-27 2017-03-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47907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Method for d2d radiocommunication
CN10428443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数码士控股有限公司 Lte d2d 通信中的下行数据传送系统及方法
WO2015023216A1 (en) * 2013-08-11 2015-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
US9992783B2 (en) * 2013-12-20 2018-06-05 Kyocera Corporation Handover of device-to-device (D2D) user equipment (UE) devices using D2D subframes with cell identifiers
US20150208371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Humax Holdings Co., Lt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811925B (zh) * 2014-01-29 2019-05-31 索尼公司 同步方法、用户设备、同步控制单元和通信系统
US20150264588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838987B2 (en) * 2014-08-22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ormatting for D2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US9496975B2 (en) * 2014-09-19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6048067A2 (en) * 2014-09-25 2016-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and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d2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74036B2 (en) 2018-05-15
CN105704748B (zh) 2019-08-30
US20160128013A1 (en) 2016-05-05
TWI616109B (zh) 2018-02-21
CN105704748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056B (zh) 功率高效、平衡及可靠真实无线蓝牙立体声音频解决方案
JP6509247B2 (ja) データ伝送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装置
TWI532352B (zh) 無演進封包核心直接通訊系統及其通訊連接方法
KR102434884B1 (ko) 신뢰성 있는 통신을 위한 중복 링크
CN111901730B (zh) Tws耳机交互方法及系统、tws耳机
TWI747354B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WO2010110594A3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CN103166729B (zh) 时钟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01998543A (zh) 一种切换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22111342A1 (zh) 通信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相关设备
TW201503717A (zh) 於主動胞元運作中防止中斷之技術
US20220159599A1 (en)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Update
EP3008833B1 (en) Method and its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continuous signal
TWI616109B (zh) 直接通訊網路系統及其訊號同步方法
JP492608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
WO2011074625A1 (ja) 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CN104218677A (zh) 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时钟同步方法
CN102185687B (zh) 一种实现不同单元间时钟同步的系统和方法
JP6490971B2 (ja) 時刻同期システム
CN117413562A (zh) 定时同步机制
WO202004271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TWI653900B (zh) 用於長期演進通訊系統之來源基地台及行動裝置
WO202224776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23241539A1 (zh)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1215156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