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8843A - 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8843A
TW201538843A TW103112302A TW103112302A TW201538843A TW 201538843 A TW201538843 A TW 201538843A TW 103112302 A TW103112302 A TW 103112302A TW 103112302 A TW103112302 A TW 103112302A TW 201538843 A TW201538843 A TW 2015388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eservoir
ocean
seawa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2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2912B (zh
Inventor
Xiu-Xiong Zhao
Ling-Xian Zhao
Original Assignee
Xiu-Xiong Zhao
Ling-Xian Zhao
Zhaohuang Jin Zi
Zhao Meng Qiu
Zhao Zi Qiao
Zhao Meng Wen
Zhao Wen Qi
Zhao xiao zhen
Zhao Xiao Hui
Zhao zi xu
Zhao Zi Y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u-Xiong Zhao, Ling-Xian Zhao, Zhaohuang Jin Zi, Zhao Meng Qiu, Zhao Zi Qiao, Zhao Meng Wen, Zhao Wen Qi, Zhao xiao zhen, Zhao Xiao Hui, Zhao zi xu, Zhao Zi Yan filed Critical Xiu-Xiong Zhao
Priority to TW103112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29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8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9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一種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其係包含有一儲水庫及一閥門組,該閥門組連結有一轉動裝置,以帶動該閥門組轉動,並帶動該閥門組啟閉,另有一進水/排水單元,其係分別連接該儲水庫及海洋,且該進水/排水單元係設有一發電機組,藉此,透過該閥門組供該儲水庫儲存潮汐差之位能,以利用所儲存之潮汐差之位能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果,並進一步藉此以穩定地進行發電,從而提供穩定且有效地發電效能。

Description

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與一種發電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
按,一般的海水潮汐發電裝置係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轉換成推動發電裝置作動之旋轉動能,以達到發電之目的。習知的海水潮汐發電裝置,通常係包含有可多向受力產生單向旋轉的旋轉機構,且該旋轉機構的轉軸係設有一層以上的單向葉片組,而該旋轉機構的轉軸係進一步連動有一傳動件至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的轉子,藉此,透過該旋轉機構的單向葉片組承接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使該轉軸產生旋轉動能並連動該傳動件,而使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的轉子產生旋轉,進而產生的發電效果。
惟,習知的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僅係為單純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進行發電驅動之發電裝置,其係將直接受海水潮汐之影響,當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較為趨緩,或海水潮汐之液高差異度低,而致使其位能不足以有效進行大量發電時,將導致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無法提供穩定而有效地發電,是以造成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之發電效率不彰,有鑑於此,本案發明人在觀察到上述缺點後,認為習知的海水潮汐發電裝置係有需要進一步改善整體裝置的需求,而遂有本發明之產生。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其不僅係可利用儲存潮汐差之位能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且更能進一步提供穩定而有效大量地發電效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係包含有一儲水庫,該儲水庫係供儲存海水;一閥門組,其係包含有一閥門,該閥門之周側設有數抵接槽,且該閥門組相對該等抵接槽係設有數動力元件及一卡制板,該等動力元件驅動有一往復作動之軸桿,該軸桿末端固接該卡制板,該卡制板可伸入該閥門之抵接槽內固定該閥門;一轉動裝置,其係包含有一馬達以及一傳動軸,該馬達係供輸出一旋轉動力,該傳動軸係連結於該馬達,並受該馬達帶動而進行軸轉,該傳動軸則與該閥門連結,以由該傳動軸帶動該閥門轉動;一進水/排水單元,其係包含有一進水/排水道,該進水/排水道一端係連接該儲水庫,其另端係連接海洋,且該進水/排水道之兩端係各設有一進水/排水閥門;一發電機組,其係設於該進水/排水道,且位於該等進水/排水閥門間,並位於海水退潮之海平面下,以有效提升液差壓力。
本發明所提供之海水潮汐發電方法,其步驟係包含有:步驟1:於完全退潮時,該閥門及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完全封閉該進水/排水道,而使該儲水庫不與海洋相通;步驟2:於漲潮時,當海洋與該儲水庫之水位達到預定之液高差時,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將開啟,使該儲水庫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與海洋相通,令海水藉該進水/排水道由海洋引流至該儲水庫,並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該葉片組轉動形成旋轉動能,以供該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步驟3:於滿潮前時,當海洋與該儲水庫之水位差減少到預定之液高差,該等閥門係將開啟,俾令該儲水庫直接與海洋相通,使該儲水庫大量迅速進水,達到與海洋相同的液高;步驟4:當該儲水庫達到與海洋相同的液高時,該等閥門及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將關閉,使該儲水庫不與海洋相通,以封閉該儲水庫;步驟5:於完全退潮時,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將開啟,使該儲水庫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與海洋相通,令海水藉該進水/排水道由該儲水庫引流至海洋,並利用該儲水庫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該葉片組轉動形成旋轉動能,以供該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步驟6:當該儲 水庫之水位達到預定之低水位,而致使影響該發電機組之發電效率時,該等閥門係將開啟,俾令該儲水庫直接與海洋相通,於海水復來前,使該儲水庫大量迅速排水,達到與海洋相同的低水位;步驟7:重複步驟1至步驟6。
本發明所提供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及其方法,藉由該閥門組供該儲水庫快速且有效地儲存潮汐差之位能,以利用所儲存之潮汐差之位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並進一步藉此以穩定地進行發電,從而提供穩定且有效地發電效能。
100‧‧‧海水潮汐發電裝置
20‧‧‧閥門組
21‧‧‧閥門
211‧‧‧抵接槽
212‧‧‧彈性體
22‧‧‧動力元件
221‧‧‧軸桿
23‧‧‧卡制板
24‧‧‧結合部
241‧‧‧凹弧部
242‧‧‧凸弧部
25‧‧‧彈性體
26‧‧‧彈性體
27‧‧‧翼部
28‧‧‧卡制罩
281‧‧‧彈性體
30‧‧‧轉動裝置
31‧‧‧馬達
32‧‧‧傳動軸
40‧‧‧進水/排水單元
41‧‧‧進水/排水道
42‧‧‧進水/排水閥門
50‧‧‧發電機組
51‧‧‧葉片組
300‧‧‧儲水庫
400‧‧‧海洋
第1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剖視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剖視局部放大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剖視圖,以顯示卡制板未卡制閥門之態樣。
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剖視圖,以顯示卡制板卡制閥門之態樣。
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漲潮前之態樣。
第6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漲潮時之使用態樣。
第7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滿潮前閥門組開啟之態樣。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退潮前之態樣。
第9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退潮時之使用態樣。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復來潮前時閥門組開啟之態樣。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剖視圖,以顯示卡制板未卡 制閥門之態樣。
第12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剖視圖,以顯示卡制板卡制閥門之態樣。
第13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漲潮前之態樣。
第14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漲潮時之使用態樣。
第15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未滿潮前時閥門組開啟之態樣。
第16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滿潮時,退潮前之態樣。
第17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退潮時之使用態樣。
第18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以顯示復來潮前閥門組開啟之態樣。
第19圖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剖視圖,以顯示結合部未卡制結合之態樣。
第20圖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閥門組之俯視圖,以顯示卡制板卡制閥門,且閥門組關閉之態樣。
第21圖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剖視圖,以顯示卡制板未卡制閥門,且閥門組開啟之態樣。
第22圖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閥門組之俯視圖,以顯示閥門組開啟之態樣。
第23圖係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側視剖視圖,以顯示卡制罩未卡制閥門之態樣。
第24圖係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閥門組之側視剖視圖,以顯示卡制罩卡制閥門之態樣。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剖視圖、側視剖視局部放大圖以及閥門組之剖視圖,其係揭露有一種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包含有:一儲水庫300,其係鄰近但隔離於海洋400,且該儲水庫300係可選擇適當設置於潮汐差明顯的海岸區域,俾令該儲水庫300係供儲存海水。
至少一閥門組20,其係並列設於該儲水庫300與海洋400間,可供選擇性隔離該儲水庫300與海洋400,且該閥門組20係包含有一閥門21,該閥門21之周側設有數抵接槽211,其中,該等抵接槽211係設於該閥門21之上、下、左及右側,且該等抵接槽211之底部皆設有一彈性體212,另該閥門組20相對該等抵接槽211係設有數動力元件22及一卡制板23,其中,該等卡制板23係有抗水壓強度之效,而該等動力元件22係間隔設於該閥門21之上、下、左及右側,且與該閥門21係有一預定距離,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該等動力元件22係為油壓缸機構,該等動力元件22各驅動有一往復作動之軸桿221,該等軸桿221皆朝向該等抵接槽211設置,並可選擇同步朝靠近或遠離該等抵接槽211之方向作動,且設於該閥門21之上、下、左及右側之該等軸桿221末端係分別固接有該卡制板23,該等卡制板23可伸入該等抵接槽211內,並抵頂該彈性體212,藉以提升該等卡制板23與該等抵接槽211之密合性,達水密之效,另該閥門21於該等抵接槽211之周側係進一步設有相對之二翼部27,且該等翼部27係由該等抵接槽211朝外延伸,俾使該等卡制板23可藉由該等翼部27輕易伸入該等抵接槽211內。
二轉動裝置30,其係包含有一馬達31以及一傳動軸32,該馬達31係供輸出一旋轉動力,該傳動軸32係連結於該馬達31,並受該馬達31帶動而進行軸轉,該傳動軸32則與該閥門21連結,以由該傳動軸32帶動該閥門21轉動,使該閥門21易於開啟關閉,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 該傳動軸32係由該閥門21上側之中間位置處縱向連結該閥門21,使該閥門21可以鉛直方向為軸心轉動,俾使該閥門21可以軸心旋轉之方式而具快速轉動及省電之優點。
一進水/排水單元40,其係包含有一進水/排水道41,該進水/排水道41一端係連接該儲水庫300,其另端係連接海洋400,且該進水/排水道41之兩端係各設有一進水/排水閥門42,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係可供選擇性開啟該進水/排水道41,使該儲水庫300與海洋400相通,供海水視水位差選擇由海洋400引流至該儲水庫300,或選擇由該儲水庫300引流至海洋400,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該進水/排水道41係為一U形水道,其係由海平面朝下設置於該閥門組20下方,而可進一步提高液差壓力,以提升發電效率。
一發電機組50,其係設於該進水/排水道41,且位於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間,該發電機組50係包含有一葉片組51,該葉片組51係可利用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而轉動,並藉由該葉片組51之旋轉動能進行發電,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該發電機組50係設置於海平面下方,並設於該進水/排水道41之最低點,以形成最有效率位能差,從而藉該儲水庫300的液高壓力提升該發電機組50之發電效率。
為供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使用方式加以敘述,相信當可由此而對本發明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如下所述:請再繼續參閱第5圖至第10圖所示,並請同時配合參閱第2圖及第3圖所示,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設置於海岸區域,且利用該等閥門組20隔離該儲水庫300與海洋400,其中,本發明之海水潮汐發電方法之步驟係包含有:步驟1:於完全退潮時,該等閥門21及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係完全封閉該進水/排水道41,而使該儲水庫300不與海洋400相通,俾 令海水不進入該儲水庫300,當開始漲潮時,海洋400之水位係將隨潮汐上升,此時,海洋400係將逐漸與該儲水庫300產生水位差。
步驟2:漲潮時,當海洋400與該儲水庫300之水位達到預定之液高差時,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將開啟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使該儲水庫300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41與海洋400相通,令海水透過該進水/排水道41由海洋400引流至該儲水庫300,並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該葉片組51轉動形成旋轉動能,以供該發電機組50進行發電。
藉此,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利用適時封閉該進水/排水道41,使海洋400可與該儲水庫300產生水位差,藉以儲存潮汐差之位能,使其具有更大之位能推動該葉片組51產生旋轉動能供該發電機組50進行發電,從而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此外,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將該發電機組50設於該進水/排水道41之最低點,同時並將該進水/排水道41由海平面朝下設置於該閥門組20下方,係可藉以進一步再增加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以進一步再提升該發電機組50之發電效率。
步驟3:當滿潮前時,由於海洋400係已升至最高水位,此時,該發電機組50係仍藉由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進行發電,因此海洋400與該儲水庫300之水位差異係將逐漸縮小,當海洋400與該儲水庫300之水位差減少到預定之液高差時,該等動力元件22將驅動該等軸桿221同步朝遠離該等抵接槽211之方向作動,使該等卡制板23脫離該等抵接槽211,而使該等閥門21可藉由該傳動軸32之帶動以鉛直方向為軸心轉動,以使該等閥門21快速開啟,俾令該儲水庫300直接與海洋400相通,供該儲水庫300大量迅速進水,達到與海洋400相同的液高。
步驟4:當該儲水庫300達到與海洋400相同的液高時,該等閥門21及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係將關閉,使該儲水庫300不與海洋400相通,以封閉該儲水庫300,於步驟3,該等閥門21係以旋轉方式快速開啟使該儲水庫300與海洋400相通,而後於步驟4,該等閥門21係將以旋轉 方式再轉回原位置,而該等動力元件22係將再驅動該等軸桿221同步朝靠近該等抵接槽211之方向作動,使該等卡制板23伸入該等抵接槽211內,以供該等閥門21限位之效,從而限制該等閥門21轉動,而該等卡制板23伸入該等抵接槽211後,係將抵頂該彈性體212,藉以提升該等卡制板23與該等抵接槽211之密合性,而可於液差壓力大時,增加該等卡制板23與該等抵接槽211之密合強度,達抗壓與水密之效,同時,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將封閉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從而達封閉該儲水庫300,使該儲水庫300不與海洋400相通。
步驟5:當退潮時,海洋400之水位係將隨潮汐下降,而使海洋400與該儲水庫300產生水位差,於完全退潮時,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將開啟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使該儲水庫300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41與海洋400相通,使海水透過該進水/排水道41由該儲水庫300引流至海洋400,並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該葉片組51轉動形成旋轉動能,以供該發電機組50進行發電。
藉此,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利用適時封閉該進水/排水道41,使海洋400可與該儲水庫300產生水位差,藉以儲存潮汐位能,使其具有更大之位能推動該葉片組51產生旋轉動能供該發電機組50進行發電,從而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
步驟6:當該儲水庫300之水位達到預定之低水位,而使該儲水庫300之水位降低至不足以有效推動該葉片組51,致使影響該發電機組50之發電效率時,該等動力元件22將驅動該等軸桿221同步朝遠離該等抵接槽211之方向作動,使該等卡制板23脫離該等抵接槽211,而使該等閥門21可藉由該傳動軸32之帶動以鉛直方向為軸心轉動,使該等閥門21開啟,俾令該儲水庫300直接與海洋400相通,以大量快速排除該儲水庫300之剩餘海水,使該儲水庫300達到與海洋400一致的低水位,而後,於海水復來前,該等閥門21係將再轉回原位置,而該等動力元件22係將再驅 動該等軸桿221同步朝靠近該等抵接槽211之方向作動,使該等卡制板23伸入該等抵接槽211內,以供該等閥門21限位之效,從而限制該等閥門21轉動,而該等卡制板23伸入該等抵接槽211後,係將抵頂該彈性體212,藉以提升該等卡制板23與該等抵接槽211之密合性,達水密之效,同時,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將封閉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從而達封閉該儲水庫300,使該儲水庫300不與海洋400相通。
步驟7:重複步驟1至步驟6,藉此,於漲潮時使海洋400與該儲水庫300再產生水位差,再令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開啟該等進水/排水閥門42,使該儲水庫300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41與海洋400相通,使海水透過該進水/排水道41由海洋400引流至該儲水庫300,並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該葉片組51轉動形成旋轉動能,以供該發電機組50進行發電,使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可利用海水潮汐循環進行發電。
藉此,本發明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係可利用儲存潮汐差之位能,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同時並藉由該閥門組20依潮汐水位差控制該儲水庫300之進水或排水,使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100可藉以快速且有效地儲存潮汐差之位能,從而提供穩定且有效地發電效能。
請再繼續參閱第11圖至第18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其與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係在於,該傳動軸32係由該閥門21邊側之中間位置處橫向連結該閥門21,使該閥門21可以水平方向為軸心轉動,且可快速轉動而具省電之優點,而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其餘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使用方式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係與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係不再贅述。
請再繼續參閱第19圖至第22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其與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係在於,二閥門組20係相鄰而設,且於該等閥門組20相對之一側係各設有一結合部24,該等結合部24係可供該等閥門組20互相卡制結合,於本發明之第三實施 例,該等結合部24係為一凹弧部241以及一凸弧部242,該凹弧部241及該凸弧部242係分別設於相異之該等閥門組20相鄰之一側,並可於該等閥門組20閉合時互相卡制結合,另該等閥門組20係於該等結合部24間設有一彈性體25,而可供該等閥門組20閉合時水密之效果。另,於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該等抵接槽211係僅設於該閥門21之上側及下側,而該等動力元件22及該等卡制板23亦僅設於該閥門21之上側及下側,至於該等傳動軸32則係分別縱向設於該等閥門組20之邊側,即於該等閥門組20相對遠離彼此之一側供該等傳動軸32縱向連結該閥門21,使該閥門21可以鉛直方向為軸心轉動,並以相反之方向旋轉對開或對關,值得一提的是,於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該等閥門組20於該等傳動軸32之邊側更分別設有一彈性體26,而可供該等傳動軸32水密之效果,而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其餘構造特徵、運用技術手段、使用方式及所預期達成之功效,係與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係不再贅述。
請再繼續參閱第23圖至第24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使用示意圖,其與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係在於,該等軸桿221末端係分別固接有一卡制罩28,且該等卡制罩28之底部係設有一彈性體281,該等卡制罩28係可透過該等軸桿221前伸而罩設於該閥門21之周緣,並使該彈性體281抵頂該閥門21,達水密之效。
茲,再將本發明之特徵及其可達成之預期功效陳述如下:本發明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係可利用儲存潮汐差之位能,達到提升發電效率之效果,同時並藉由該閥門組依潮汐水位差控制該儲水庫之進水或排水,使該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可藉以快速且有效地儲存潮汐差之位能,從而提供穩定且有效地發電效能。
綜上所述,本發明在同類產品中實有其極佳之進步實用性,同時遍查國內外關於此類結構之技術資料,文獻中亦未發現有相同的構造存在在先,是以,本發明實已具備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一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00‧‧‧海水潮汐發電裝置
20‧‧‧閥門組
21‧‧‧閥門
22‧‧‧動力元件
23‧‧‧卡制板
30‧‧‧轉動裝置
31‧‧‧馬達
32‧‧‧傳動軸
40‧‧‧進水/排水單元
41‧‧‧進水/排水道
42‧‧‧進水/排水閥門
50‧‧‧發電機組
51‧‧‧葉片組
300‧‧‧儲水庫
400‧‧‧海洋

Claims (10)

  1. 一種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係包含有:一儲水庫,該儲水庫係供儲存海水;至少一閥門組,其係設於該儲水庫與海洋間,該閥門組係包含有至少一閥門,該閥門之周側設有數抵接槽,且該閥門組相對該等抵接槽係設有數動力元件及一卡制板,該等動力元件驅動有一往復作動之軸桿,該軸桿末端固接有該卡制板,該卡制板可伸入該抵接槽內;至少一轉動裝置,其係包含有一馬達以及一傳動軸,該馬達係供輸出一旋轉動力,該傳動軸係連結於該馬達,並受該馬達帶動而進行軸轉,該傳動軸則與該閥門連結,以由該傳動軸帶動該閥門轉動;至少一進水/排水單元,其係包含有一進水/排水道,該進水/排水道一端係連接該儲水庫,其另端係連接海洋,且該進水/排水道之兩端係各設有一進水/排水閥門;一發電機組,其係設於海平面下方,且置設於該進水/排水道,且位於該等進水/排水閥門間。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抵接槽內係設有一彈性體。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傳動軸係由該閥門上側之中間位置處縱向連結該閥門。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傳動軸係由該閥門邊側之中間位置處橫向連結該閥門。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係包含有二閥門組相鄰並列而設,該等抵接槽係僅設於該等閥門之上側及下側,而該等卡制板係對應該等抵接槽設於該等閥門之上側及下側,該等傳動軸係由該等閥門組相對遠離彼此之一側縱向連結該閥門,且該等閥門組相對之一側係各設有一結合部,供該等閥門組互相卡制結合。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等結 合部係為一凹弧部以及一凸弧部,該凹弧部及該凸弧部係分別設於相異之該等閥門組相鄰之一側。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等閥門組係於該等結合部間設有一彈性體。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進水/排水道係為一U形水道,且由海平面朝下設置於該閥門組下方。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海水潮汐發電裝置,其中,該閥門於該等抵接槽之周側係設有至少一翼部,且該翼部係由該等抵接槽朝外延伸。
  10. 一種海水潮汐發電方法,其步驟係包含有:步驟1:於完全退潮時,設於一儲水庫與海洋間之一進水/排水道,係將藉由二分別設於該進水/排水道兩端之進水/排水閥門完全封閉該進水/排水道,而使該儲水庫不與海洋相通;步驟2:於漲潮時,當海洋與該儲水庫之水位達到預定之液高差時,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將開啟,使該儲水庫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與海洋相通,令海水藉該進水/排水道由海洋引流至該儲水庫,並利用海水潮汐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設於該進水/排水道之一發電機組作動,以供該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步驟3:於滿潮前時,當海洋與該儲水庫之水位差減少到預定之液高差,一設於該儲水庫與海洋間之閥門係將開啟,俾令該儲水庫直接與海洋相通,使該儲水庫大量迅速進水,達到與海洋漲潮時相同的液高;步驟4:當該儲水庫達到與海洋相同的液高時,該閥門及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將關閉,使該儲水庫不與海洋相通,以封閉該儲水庫;步驟5:於完全退潮時,該等進水/排水閥門係將開啟,使該儲水庫可藉由該進水/排水道與海洋相通,令海水藉該進水/排水道由該儲水庫引流至海洋,並利用該儲水庫液高差之水流移動位能推動該發電機組作動,以供 該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步驟6:當該儲水庫之水位達到預定之低水位,而致使影響該發電機組之發電效率時,該閥門係將開啟,俾令該儲水庫直接與海洋相通,使該儲水庫大量迅速排水,達到與海洋相同的低水位;步驟7:重複步驟1至步驟6。
TW103112302A 2014-04-02 2014-04-02 Seawater tidal power plant and its method TWI532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2302A TWI532912B (zh) 2014-04-02 2014-04-02 Seawater tidal power plant and its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2302A TWI532912B (zh) 2014-04-02 2014-04-02 Seawater tidal power plant and its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843A true TW201538843A (zh) 2015-10-16
TWI532912B TWI532912B (zh) 2016-05-11

Family

ID=5485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2302A TWI532912B (zh) 2014-04-02 2014-04-02 Seawater tidal power plant and its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29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414B (zh) * 2021-09-08 2021-12-14 四川大学 海浪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2912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664628T3 (es) Sistema generador con bomba de paletas giratorias/balsas articuladas
CN103912469B (zh) 一种海洋潮汐能伸缩缸水泵
CN104564507A (zh) 水压式潮汐能发电装置
TWI532912B (zh) Seawater tidal power plant and its method
AU2015101783A4 (en) Suspension rotary water pressure energy conversion power output device
CN203796482U (zh) 一种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0552215C (zh) 往复水泵型变压式潮汐发电装置
CN103790768A (zh) 利用海浪能发电的装置和集群
WO2021043049A1 (zh) 一种波浪能吸收转化装置及发电系统
CN201943878U (zh) 自调导叶叶轮式波能发电单元
CN102359432A (zh) 活塞式水轮机
CN106194567B (zh) 上浮式水浪发电装置
KR200389031Y1 (ko) 조수를 이용한 수력발전장치
CN101109357B (zh) 逆止阀式水流、波浪发电装置
CN103388567A (zh) 一种海洋潮汐落差泵水装置
CN203009150U (zh) 一种浮台式浪潮发电装置
CN202250571U (zh) 自然流速发电装置
CN202645837U (zh) 倾斜活塞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KR20110115655A (ko) 파랑에너지를 이용한 조력발전장치
CN202165209U (zh) 潮流发电装置
JP3185342U (ja) 水力循環発電
JP2017509828A (ja) 潮水力発電用タービン
NL2015925B1 (en) Suspension rotary water pressure energy conversion power output device.
JP2015086801A (ja) 回転エネルギー取出し構造、水力発電装置
KR20150093305A (ko) 밀물과 썰물의 흐름을 이용 원통형 터빈 조류발전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