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5240A -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5240A
TW201535240A TW103107995A TW103107995A TW201535240A TW 201535240 A TW201535240 A TW 201535240A TW 103107995 A TW103107995 A TW 103107995A TW 103107995 A TW103107995 A TW 103107995A TW 201535240 A TW201535240 A TW 2015352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unit
button
button cap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9367B (zh
Inventor
李政霖
張正旻
史自強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7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9367B/zh
Priority to US14/301,027 priority patent/US20150253867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535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5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9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93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2003/0293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with an integrated touc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74Actuation by finger touch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包括複數按鍵、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以及一控制單元。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排列為一列且設置於空白鍵的下方,而第二觸控偵測元件設置於空白鍵周圍之按鍵的下方。當使用者依序觸碰空白鍵與空白鍵周圍之按鍵時,控制單元根據依序接收到之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以及第二觸控訊號而輸出一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故使用者可不需變更其操作手勢即可輸出觸控指令。

Description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裝置,尤其係關於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裝置、鍵盤裝置以及軌跡球裝置等,其中鍵盤裝置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
接下來說明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結構示意圖。習知鍵盤裝置1之表面上具有複數按鍵10,該些按鍵10被分類為一般鍵101、數字鍵102以及功能鍵103等,該些按鍵供使用者以手指觸壓而產生相對應之訊號予電腦,使電腦執行被觸壓之按鍵功能,例如一般鍵101用以輸入英文字母等符號,數字鍵102用以輸入數字,而功能鍵103則用以提供各種功能,例如F1~F12等。
隨著科技的演進,鍵盤廠商致力於研發各種具有特殊功能之鍵盤裝置以滿足不同使用者之各種需求,以台灣專利第I412957號公告案提出之以鍵盤模擬滑鼠裝置之輸入裝置為例說明。台灣專利第I412957號公告案先偵測被觸壓的按鍵是否屬於預設的滑鼠控制鍵,若該按鍵並非滑鼠控制鍵,該輸入裝置則輸出對應於該按鍵之按鍵指令。反之,若該按鍵係為滑鼠控制鍵時,該輸入裝置偵測下一被觸壓的按鍵,亦即輸入裝置啟動鍵盤模擬滑鼠功能。
當滑鼠控制鍵被觸發,且該輸入裝置偵測到某一按鍵(例如按鍵F)被觸壓時,按鍵F輸出電壓訊號至輸入裝置中之鍵盤控制器,鍵盤控制器可根據該電壓訊號而得知按鍵F之行列位置為(例如為Column 3,Row 12),且鍵盤控制器將該行列位置轉換為相對應之一第一座標,例如為(X1,Y1)。於鍵盤控制器獲得對應於按鍵F之座標之後,鍵盤控制器偵測接下來被觸壓之按鍵,且獲得該按鍵之一第二座標,例如為(X2,Y2)。使得鍵盤控制器計算其手指之位移量,亦即(X2-X1)以及(Y2-Y1),且輸出該位移量。連接於輸入裝置之作業系統可根據該位移量而對游標進行相對應之移動,以達成藉由鍵盤之按鍵而移動游標之功效。於使用者操作完成之後,可藉由觸壓滑鼠控制鍵而中止鍵盤模擬滑鼠功能,使輸入裝置回到單純的鍵盤模式。
雖然台灣專利第I412957號公告案可利用鍵盤裝置模擬滑鼠裝置之操作,但使用者必須藉由觸壓滑鼠控制鍵而啟動或關閉鍵盤模擬滑鼠功能,而不符合使用者之操作習慣。
由於觸控感應技術日益成熟,且觸控感應技術附加有感應手勢功能,使得觸控感應技術受各種電子裝置廠商青睞而將其應用於各種電子裝置,包括鍵盤裝置,因此,市面上推出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然 而,習知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亦與台灣專利第I412957號公告案般,必須藉由一特殊功能鍵而啟動或關閉觸控功能,仍然不符合使用者之操作習慣。因此,需要一種不需進行功能切換動作而符合使用者之操作習慣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需進行功能切換動作而符合使用者之操作習慣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連接於一電腦主機,該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包括複數按鍵、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一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以及一控制單元。複數按鍵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上表面上,用以被觸壓而產生複數掃描碼。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排列為一列且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一空白鍵之內部或該空白鍵下方,用以於該空白鍵被觸碰時產生一第一觸控訊號,或於該空白鍵被連續觸碰時產生複數該第一觸控訊號。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設置於該空白鍵周圍之一按鍵之內部或該按鍵下方,用以於該按鍵被觸碰時產生一第二觸控訊號。該控制單元連接於該複數按鍵以及該電腦主機,用以根據所接收到之該複數掃描碼而輸出相對應之複數按鍵訊號至該電腦主機,或根據依序接收到之該第一觸控訊號以及該第二觸控訊號或該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以及該第二觸控訊號而輸出一觸控指令至該電腦主機。
1‧‧‧鍵盤裝置
2、3、4、5、6‧‧‧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10、21、31、41、51、61‧‧‧按鍵
22、32、42、52‧‧‧第一觸控偵測元件
23、33、43、53、63‧‧‧第二觸控偵測元件
24、34、44、54、64‧‧‧控制單元
25、35、45、55、65‧‧‧支撐板
26、36、46、56、66‧‧‧主電路板
27、37、47、57、67‧‧‧薄膜開關電路
38、48‧‧‧塑膠薄片
39、241、441‧‧‧無線傳輸模組
101‧‧‧一般鍵
102‧‧‧數字鍵
103‧‧‧功能鍵
210、310、410、510‧‧‧空白鍵
211、311‧‧‧左Alt鍵
212、312‧‧‧X鍵
213、313‧‧‧C鍵
214、314‧‧‧V鍵
215、315‧‧‧B鍵
216、316‧‧‧N鍵
217、317‧‧‧M鍵
218、318‧‧‧,鍵
219、319、419‧‧‧右Alt鍵
271、371、471、571、671‧‧‧按鍵接點
672‧‧‧薄膜開關電路之上表面
2111、3111、4111、5111、6111‧‧‧按鍵帽
2112、3112、5112、6112‧‧‧框架
2113、3113、4113、6113‧‧‧彈性元件
4112、5113‧‧‧連接元件
5114‧‧‧第一磁性元件
5115‧‧‧第二磁性元件
5111A‧‧‧凸塊
5111B‧‧‧觸發部
5113A‧‧‧傾斜導槽
5113B‧‧‧連接元件之側壁
A1~A2、B1~B2、C1~C2、D1~D2、E1~E2、F1~F2、G1~G2、H1~H2、I1~I2、J2、K2‧‧‧步驟
圖1係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3A、3B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控制單元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判斷流程圖。
圖4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7A、7B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控制單元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判斷流程圖。
圖8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按鍵帽、框架以及連接元件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鑑於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解決習知技術問題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請參閱圖2,圖2係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2係連接於一電腦主機(未顯示於圖中),鍵盤裝置2包括複數按鍵21、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23、一控制單元24、一支撐板25、一主電路板26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27,複數按鍵21設置於鍵盤裝置2之上表面上,用以被觸壓而產生相對應之複數掃描碼(未顯示於圖中)。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排列為一列且設置於複數按鍵21中之一空白鍵210之下方,例如:於空白鍵201之左側設置有一個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於空白鍵201之中央處設置有一個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而於空白鍵201之右側亦設置有一個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當使用者觸碰空白鍵210時可產生一第一觸控訊號(未顯示於圖中)。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23設置於空白鍵210周圍之複數按鍵211~219之下方,當使用者觸碰該些空白鍵21周圍之按鍵211~219時可產生相對應之複數第二觸控訊號(未顯示於圖中),其中該些按鍵211~219分別為設置於空白鍵210周圍的左Alt鍵211、X鍵212、C鍵213、V鍵214、B鍵215、N鍵216、M鍵217、,鍵218以及右Alt鍵219。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以及第二觸控偵測元件23皆為電容式觸控感應器,而鍵盤裝置2係為桌上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
支撐板25設置於複數按鍵21、主電路板2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之下方,用以承載複數按鍵、主電路板2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於其上。主電路板26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27之一側且連接於薄膜開關電路27,用以設置控制單元24於其上。薄膜開關電路27設置於複數按鍵21之 下方且連接於主電路板26,薄膜開關電路27具有複數按鍵接點271,當複數按鍵接點271被相對應之按鍵21觸發時,可產生相對應之複數掃描碼至控制單元24。每一按鍵21皆包含有一按鍵帽2111、一框架2112以及彈性元件2113,按鍵帽2111顯露於鍵盤裝置2之上表面,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2111時,按鍵帽2111相對應地往下移動而觸發相對應之按鍵接點271。框架2112係與按鍵帽2111接觸,用以阻擋按鍵帽2111而避免按鍵帽2111脫出於框架2112。彈性元件2113位於按鍵帽2111之下方,用以與按鍵接點271接觸或提供一彈性力。使用者觸壓按鍵21之運作情形如下:當按鍵帽2111被觸壓時,彈性元件2113受到按鍵帽2111之擠壓而發生形變以觸發相對應之按鍵接點271,使按鍵接點271輸出相對應之掃描碼至控制單元24。而當按鍵帽2111不再被觸壓時,彈性元件2113回復原狀而提供彈性力予按鍵帽2111,使按鍵帽2111往上移動而回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本較佳實施例中,彈性元件2113係為彈性橡膠體,但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複數彈性元件可整合於一橡膠片上,亦即俗稱的橡膠層(Rubber Sheet)。
控制單元24更包含有一無線傳輸模組241,且無線傳輸模組241中包含有對應於複數掃描碼之一掃描碼對照表。控制單元24藉由薄膜開關電路27而連接於複數按鍵21,且藉由無線傳輸模組241而連接於電腦主機,舉例說明:當控制單元24接收到對應於A鍵之掃描碼時,無線傳輸模組241根據掃描碼對照表而輸出對應於A鍵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使電腦主機鍵入字母A。另一方面,當使用者觸碰而未觸壓空白鍵210之中央處時,位於空白鍵210之中央處下方的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輸出第一觸控訊號至控制單元24,此時,控制單元24會進行關於觸控指令以及按鍵訊號之判斷機制,以便於讓控制單元24根據接下來所接收到之訊號而輸出 相對應之觸控指令或按鍵訊號,而其判斷機制將於稍後詳細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無線傳輸模組241係以藍芽(Blue Tooth)傳輸技術而傳輸觸控指令或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而控制單元24係為微處理器。
由圖2可知,鍵盤裝置2中之各元件由上至下之排列依序為按鍵帽2111、框架2112、彈性元件2113、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23、薄膜開關電路27以及支撐板25,而主電路板24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27之一側。需特別說明的是,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係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27之上表面上且位於對應於空白鍵210之按鍵帽2111的下方,而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23係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27之上表面上且位於對應於空白鍵21周圍之按鍵211~219之按鍵帽2111的下方。但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亦可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之下表面上。
簡言之,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2係因應使用者操作鍵盤裝置2之慣用手勢而發展出來,其慣用手勢為:使用者之兩隻大姆指放在空白鍵210上,而其餘的八隻手指則分別位於其他按鍵21上。因此,本發明之精神在於,利用空白鍵210以及位於空白鍵210周圍之按鍵211~219來進行觸控指令,而不需改變使用者操作鍵盤裝置2之慣用手勢。也就是說,控制單元24中預設有複數觸控指令,其分別對應於不同的功能,且該些功能可預設於控制單元24中,亦可根據使用者之喜好及使用習慣而自行設定之。而每一觸控指令係根據控制單元24所依序接收到之第一觸控訊號以及至少一第二觸控訊號而產生,其中,該些觸控指令之觸發方式包含有:
1、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左Alt鍵211。
2、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X鍵212。
3、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C鍵213。
4、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V鍵214。
5、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B鍵215。
6、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N鍵216。
7、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M鍵217。
8、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鍵218。
9、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右Alt鍵219。
10、先觸碰空白鍵210,再觸碰左Alt鍵211~右Alt鍵219中之至少任二按鍵21。
11、先觸碰左Alt鍵211,再觸碰空白鍵210。
12、先觸碰X鍵212,再觸碰空白鍵210。
13、先觸碰C鍵213,再觸碰空白鍵210。
14、先觸碰V鍵214,再觸碰空白鍵210。
15、先觸碰B鍵215,再觸碰空白鍵210。
16、先觸碰N鍵216,再觸碰空白鍵210。
17、先觸碰M鍵217,再觸碰空白鍵210。
18、先觸碰,鍵218,再觸碰空白鍵210。
19、先觸碰右Alt鍵219,再觸碰空白鍵210。
20、先觸碰左Alt鍵211~右Alt鍵219中之至少任二按鍵21,再觸碰空白鍵210。
接下來說明控制單元24進行對應於上述觸發方式之判斷機制,請同時參閱圖2、圖3A以及圖3B,圖3A以及圖3B係為本發明具有 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控制單元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判斷流程圖。判斷機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1:控制單元偵測是否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或第二觸控訊號。
步驟B1:控制單元因應第一觸控訊號而於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掃描碼。
步驟C1:控制單元因應第二觸控訊號而於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掃描碼。
步驟D1: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
步驟E1:控制單元於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第二觸控訊號。
步驟F1: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
步驟G1:控制單元於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
步驟H1: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
步驟I1: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
於步驟A1中,當控制單元24接收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B1,當控制單元24接收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C1,而當控制單元24未接收第一觸控訊號以及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24再次進行步驟A1。於步驟B1中,當控制單元24接收到掃描碼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D1,而當控制單元24未接收到掃描碼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E1。於步驟E1中,當控制單元24接收到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H1,而當控制單元24未接收到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24再次進行步驟B1。於步驟C1中,當控制單元24接收到掃描碼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F1,而當控制單元24未接收到掃描碼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G1。於步驟G1中,當控制單元24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I1,而當控制單元24未接收到第一觸控訊 號時,控制單元24再次進行步驟C1。
舉例說明:第一種情況如下。首先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A1,且當使用者先觸碰而未觸壓空白鍵210之左側時,位於空白鍵210之左側下方的第一觸控偵測元件22輸出第一觸控訊號至控制單元24,此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B1。當使用者再觸碰C鍵213時,控制單元24根據對應於C鍵213之第二觸控訊號而進行步驟E1以及步驟H1,亦即因應第一觸控訊號以及對應於C鍵213之第二觸控訊號而輸出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使電腦主機進行相對應之觸控功能,該觸控功能例如為啟動網路瀏覽器。第二種情況如下。於步驟A1中,控制單元24因應使用者觸碰空白鍵210而進行步驟B1,且使用者接著觸壓空白鍵210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D1,亦即控制單元24輸出對應於空白鍵210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
第三種情況如下。首先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A1,且當使用者先觸碰而未觸壓M鍵217時,位於M鍵217下方的第二觸控偵測元件23輸出第二觸控訊號至控制單元24,此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C1。當使用者再觸碰空白鍵210之右側時,控制單元24根據位於空白鍵210之右側下方的第一觸控元件22所輸出之第一觸控訊號而進行步驟G1以及步驟I1,亦即因應對應於M鍵217之第二觸控訊號以及第一觸控訊號而輸出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使電腦主機進行相對應之觸控功能,該觸控功能例如為網路瀏覽器中之返回首頁。第四種情況如下。於步驟A1中,控制單元24因應使用者觸碰右Alt鍵219而進行步驟C1,且使用者接著直接觸壓右Alt鍵219時,控制單元24進行步驟F1,亦即控制單元24輸出對應於右Alt鍵219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
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判斷機制之說明僅為使用者以單一手指執行鍵盤裝置2之觸控功能,當使用者以複數手指執行鍵盤裝置2之觸 控功能其判斷機制亦與上述同理,其差異僅在於,控制單元24會同時接收到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之後再同時接收到複數個對應於按鍵211~219的第二觸控訊號。關於控制單元24先接收到複數個對應於按鍵211~219的第二觸控訊號,之後再同時接收到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之情況,與上述情況為同理,而不再贅述。其中,關於控制單元24根據判斷機制而輸出相對應之觸控指令的運作情形係為熟知本技藝人士所公知的技術內容,故不再贅述。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鍵盤裝置3包括複數按鍵31、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32、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33、一控制單元34、一支撐板35、一主電路板36、一薄膜開關電路37、一塑膠薄片38以及一無線傳輸模組39,且每一按鍵31包括按鍵帽3111、框架3112以及彈性元件3113(為了維持圖面的清晰可見,僅顯示少數個,每一彈性元件3111實際上係對應於一個按鍵帽3111),而薄膜開關電路37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31之複數按鍵接點371。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3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2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不同之處有三,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無線傳輸模組39並非被包含於控制單元34中,其設置於主電路板36上,而無線傳輸模組39之運作情形係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上相同,而不再贅述。第二,鍵盤裝置3更包含有塑膠薄片38,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37之上方,用以承載複數彈性元件3113。也就是說,本較佳實施例之複數彈性元件3113係分別設置於形成於塑膠薄片38上。
第三,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32係設置於塑膠薄片38上且位於對應於複數按鍵31之空白鍵310之按鍵帽3111 之下方,而第二觸控偵測元件33係設置於塑膠薄片38上且位於對應於位於空白鍵310周圍之該些按鍵311~319之按鍵帽3111之下方。因此,鍵盤裝置3中之各元件由上至下之排列依序為按鍵帽3111、框架3112、彈性元件3113、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32、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33、塑膠薄片38、薄膜開關電路37以及支撐板35,而主電路板34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37之一側。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與前述較佳實施例不同之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4係連接於一電腦主機(未顯示於圖中),鍵盤裝置4包括複數按鍵41、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43(圖中僅顯示一個)、一控制單元44、一支撐板45、一主電路板46、一薄膜開關電路47以及一塑膠薄片48,複數按鍵41設置於鍵盤裝置4之一上表面上,用以被觸壓而產生相對應之複數掃描碼(未顯示於圖中)。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排列為一列且設置於複數按鍵41中之一空白鍵410之內部,當使用者觸碰空白鍵410時可產生一第一觸控訊號(未顯示於圖中),而當使用者連續觸碰空白鍵410時,例如使用者之手指由空白鍵410之左側滑動至空白鍵410之右側,每一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依序產生一個第一觸控訊號,亦即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連續輸出複數第一觸控訊號。
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43設置於空白鍵410周圍之複數按鍵411(圖中僅顯示一個)之內部,當使用者觸碰該些空白鍵41周圍之按鍵411時可產生相對應之複數第二觸控訊號(未顯示於圖中),其中該些按鍵411分別為設置於空白鍵410周圍的左Alt鍵、X鍵、C鍵、V鍵、B鍵、N鍵、M鍵、,鍵以及右Alt鍵419。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 以及第二觸控偵測元件43皆為電容式觸控感應器,而鍵盤裝置4係為筆記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
圖5中,支撐板45設置於複數按鍵41、主電路板4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47之下方,用以承載複數按鍵、主電路板4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於其上。主電路板26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47之一側且連接於薄膜開關電路47,用以設置控制單元44於其上。薄膜開關電路47設置於複數按鍵41之下方且連接於主電路板46,薄膜開關電路47具有複數按鍵接點471,當複數按鍵接點471被相對應之按鍵41觸發時,可產生相對應之複數掃描碼至控制單元44,而塑膠薄片48係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47之上方。
每一按鍵41皆包含有一按鍵帽4111、一連接元件4112以及彈性元件4113。按鍵帽4111顯露於鍵盤裝置4之上表面,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4111時,按鍵帽4111相對應地往下移動而觸發相對應之按鍵接點471。連接元件4112位於支撐板45與按鍵帽4111之,用以連接按鍵帽4111以及支撐板45並使按鍵帽4111相對於支撐板45上下移動。彈性元件4113位於按鍵帽4111之下方且設置於塑膠薄片48上,用以與按鍵接點471接觸或提供一彈性力。本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元件4112係為剪刀式連接元件,而彈性元件4113係為彈性橡膠體。
使用者觸壓按鍵41之運作情形如下:當按鍵帽4111被觸壓時,連接元件4112因應按鍵帽4111之下壓而由交叉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彈性元件4113受到按鍵帽4111之擠壓而發生形變以觸發相對應之按鍵接點471,使按鍵接點471輸出相對應之掃描碼至控制單元44。而當按鍵帽4111不再被觸壓時,彈性元件4113回復原狀而提供彈性力予按鍵帽4111,使按鍵帽4111往上移動而回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且連接元件4112被按鍵帽4111帶動而恢復原狀。
接下來說明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以及空白鍵410之設置關係。請同時參閱圖5以及圖6,圖6係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爆炸示意圖。首先,圖6顯示出塑膠薄片48係與薄膜開關電路47疊合之情形。其次,空白鍵410包括複數強化環4101,設置於對應於空白鍵410之按鍵帽4111的下方,由於空白鍵410之形狀為長條型,故於空白鍵410之內部設置有複數強化環4101,可強化空白鍵410之按鍵帽4111的結構。另外,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係被整合於一體,且設置於對應於空白鍵410之按鍵帽4111的下表面上,當使用者觸碰空白鍵410時,位於其按鍵帽411下表面上之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則產生相對應之第一觸控訊號。需特別說明的是,雖然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設置於對應於空白鍵410之按鍵帽4111的下表面上,但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係電性連接於薄膜開關電路47,亦即第一觸控訊號可藉由薄膜開關電路47而被傳輸至控制單元44。
圖5中,控制單元44更包含有一無線傳輸模組441,且無線傳輸模組441中包含有對應於複數掃描碼之一掃描碼對照表,至於無線傳輸模組441之運作情形係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而不再多加說明。其中,控制單元44藉由薄膜開關電路47而連接於複數按鍵41,且藉由無線傳輸模組441而連接於電腦主機。
接下來說明控制單元44之判斷機制之詳細內容。請參閱圖7A以及圖7B,圖7A以及圖7B係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控制單元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判斷流程圖。本較佳實施例之控制單元44所進行之判斷機制係不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判斷機制,而控制單元44所進行之判斷機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2:控制單元偵測是否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或第二觸控訊號。
步驟B2:控制單元因應第一觸控訊號而於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
步驟C2:控制單元因應第二觸控訊號而於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掃描碼。
步驟D2:控制單元使鍵盤裝置處於一鍵盤模式,且於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複數掃描碼。
步驟E2:控制單元使鍵盤裝置處於一觸控模式,且於第三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第二觸控訊號。
步驟F2: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
步驟G2:控制單元於第四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
步驟H2: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
步驟I2:控制單元因應第一觸控訊號而於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
步驟J2: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
步驟K2: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
於步驟A2中,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B2,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C2,而當控制單元44未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以及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A2。於步驟B2中,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E2,而當控制單元44未接收到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D2。於步驟E2中,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H2,而當控制單元44未接收到第二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A2。於步驟C2中,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掃描碼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F2,而 當控制單元44未接收到掃描碼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G2。於步驟G2中,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I2,而當控制單元44未接收到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C2。於步驟I2中,當控制單元44接收到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K2,而當控制單元44未接收到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A2。其中,步驟B2以及步驟I2係為避免使用者誤觸之一防止誤判機制,也就是說,使用者必須連續觸碰空白鍵410而可符合步驟B2以及步驟I2之條件,才得以驅動觸控功能,否則,鍵盤裝置4會持續處於鍵盤模式中。
舉例說明:第一種情況如下。首先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A2,且當使用者先觸碰而未觸壓空白鍵410之左側時,位於空白鍵410之左側下方的第一觸控偵測元件42輸出第一觸控訊號至控制單元44,此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B2。當使用者之手指由空白鍵410之左側滑動至空白鍵410之中央處時,控制單元44根據對應於連續接收到之第一觸控訊號而進行步驟E2。最後,當使用者將其手指由空白鍵410之中央處移動至B鍵而觸碰B鍵時,控制單元44根據對應於B鍵之第二觸控訊號而進行步驟H2,亦即因應連續產生的第一觸控訊號以及對應於B鍵之第二觸控訊號而輸出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使電腦主機進行相對應之觸控功能,該觸控功能例如為啟動音樂播放器。
第二種情況如下。當控制單元44因應使用者與第一種情況中相同之操作而進行步驟A2以及B2,接下來,使用者接著直接觸壓空白鍵210,此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D2以及J2,亦即控制單元44輸出對應於空白鍵410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第三種情況如下。當控制單元44因應使用者與第一種情況中相同之操作而進行步驟A2、步驟B2以及步驟 E2,但控制單元44於步驟E2中並未接收到任何第二觸控訊號,此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A2,以重新進行判斷機制。
第四種情況如下。首先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A2,且當使用者先觸碰而未觸壓V鍵時,位於V鍵下方的第二觸控偵測元件43輸出第二觸控訊號至控制單元44,此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C2。當使用者再觸碰空白鍵410之左側時,控制單元44於步驟G2中根據位於空白鍵410之左側下方的第一觸控元件42所輸出之第一觸控訊號而進行步驟I2。當使用者之手指由空白鍵410之左側滑動至空白鍵410之右側時,控制單元44根據對應於連續接收到之第一觸控訊號而進行步驟K2,亦即因應對應於V鍵之第二觸控訊號以及連續產生的第一觸控訊號而輸出觸控指令至電腦主機,使電腦主機進行相對應之觸控功能,該觸控功能例如為音樂播放器中之暫停播放。
第五種情況如下。當控制單元44因應使用者與第四種情況中相同之操作而進行步驟A2以及C2,接下來,使用者接著直接觸壓V鍵,此時,控制單元44進行步驟C2以及F2,亦即控制單元44輸出對應於V鍵之按鍵訊號至電腦主機。第六種情況如下。當控制單元44因應使用者與第四種情況中相同之操作而進行步驟A2、步驟C2以及步驟G2,但控制單元44於步驟G2中並未接收到任何第一觸控訊號,此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C2,以偵測是否有按鍵41被觸壓。第七種情況如下。當控制單元44因應使用者與第四種情況中相同之操作而進行步驟A2、步驟C2、步驟G2以及步驟I2,但控制單元44於步驟I2中並未接收其他的第一觸控訊號,此時,控制單元44再次進行步驟A2,以重新進行判斷機制。
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判斷機制之說明僅為使用者以單一手指執行鍵盤裝置4之觸控功能,當使用者以複數手指執行鍵盤裝置4之觸 控功能其判斷機制亦與上述同理,其差異僅在於,控制單元44會同時接收到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之後再同時接收到複數個第二觸控訊號。反之,於控制單元44先接收到複數個第二觸控訊號,之後再同時接收到連續的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之情況,係與上述情況為同理,而不再贅述。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與前述較佳實施例不同之第四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8以及圖9,圖8係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而圖9係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按鍵帽、框架以及連接元件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示意圖。鍵盤裝置5包括複數按鍵51、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52、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53、一控制單元54、一支撐板55、一主電路板56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57,且每一按鍵51包括按鍵帽5111、框架5112、連接元件5113、第一磁性元件5114以及第二磁性元件5115,而薄膜開關電路57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51之複數按鍵接點571。其中,圖9所顯示的係為對應於右Alt鍵之按鍵51。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5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2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不同之處有二,第一,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51的結構不同。第二,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52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53所設置之位置不同。
首先說明按鍵51的結構。按鍵帽5111係顯露於鍵盤裝置5之上表面,用以被觸壓而移動且觸發相對應之按鍵接點571,且按鍵帽5111更包括複數凸塊5111A以及一觸發部5111B,複數凸塊5111A設置按鍵帽5111之一側邊,而觸發部5111B則設置於按鍵帽5111之下表面上。框架5112係與相對應之按鍵帽5111接觸,用以阻擋按鍵帽5111而避免按鍵帽5111脫出於框架5112中,詳言之,框架5112可限制按鍵帽5111僅可於框 架5112以及連接元件5113之範圍內移動,而不由框架5112中脫出。連接元件5113位於框架5111之下方且按鍵帽5111接觸,使按鍵帽5111得以相對於框架5112上下移動,連接元件5113包括複數傾斜導槽5113A,設置於連接元件5113之二側壁5113B上且對應於複數凸塊5111A。第一磁性元件5114設置於按鍵帽5111上,而第二磁性元件5115設置於連接元件5113上,用以因應第一磁性元件5114而產生一磁性力,使按鍵帽5111復位。
簡單說明按鍵帽5111被觸壓之運作情形。當使用者未觸壓按鍵帽5111時,按鍵帽5111上之第一磁性元件5114被連接元件5113上之第二磁性元件5115吸引。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5111時,使用者施加於按鍵帽5111上之下壓力大於第一磁性元件5114與第二磁性元件5115之間的磁性力,使得按鍵帽5111之複數凸塊5111A分別由傾斜導槽5113A之一端(亦即圖9中之上方端)移動至傾斜導槽5113A之另一端(亦即圖9中之下方端)。簡言之,按鍵帽5111相對於框架5112往下移動。同時,位於按鍵帽5111上之觸發部5111B與連接元件5113下方之薄膜開關電路57接觸而觸發按鍵接點571,以產生相對應之按鍵訊號。當使用者不再觸壓按鍵帽5111時,第二磁性元件5115因應第一磁性元件5114而產生之磁性力不再受下壓力之影響,以吸引第一磁性元件5114往上移動。此時,按鍵帽5111之複數凸塊5111A分別由傾斜導槽5113B之另一端移動至傾斜導槽5113B之一端,使按鍵帽5111回復至未被觸壓之前的位置。
由圖9可知,第二觸控偵測元件53係設置於按鍵帽5111之下表面上且相鄰於觸發部5111B,且該按鍵帽5111係對應於左Alt鍵。同理,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52係設置於對應於空白鍵510之按鍵帽5111之下表面上。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與前述較佳實施例不同之第五較佳實 施例。請參閱圖10,其為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鍵盤裝置6包括複數按鍵61(圖中僅顯示一個)、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未顯示於圖中)、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63(圖中僅顯示一個)、一控制單元64、一支撐板65、一主電路板66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67,且每一按鍵61包括按鍵帽6111、框架6112以及彈性元件6113,而薄膜開關電路67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61之複數按鍵接點671。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6與前述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3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不同之處有二,第一,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63所設置之位置不同。第二,按鍵61之結構。
關於第一點差異: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63皆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67之上表面672且位於彈性元件6113之一側,但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亦可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之下表面上或按鍵帽之下表面上。
關於第二點差異:按鍵帽6111係顯露於鍵盤裝置6之上表面,用以被觸壓而移動且觸發相對應之按鍵接點671,且按鍵帽6111更包括一觸發部6111A,其設置於按鍵帽6111之下表面上。框架6112係與相對應之按鍵帽6111接觸,用以阻擋按鍵帽6111而避免按鍵帽6111脫出於框架6112中。彈性元件6113位於按鍵帽6111之下方且與按鍵帽6111接觸,使按鍵帽6111不與其下方之按鍵接點671接觸。當按鍵帽6111被觸壓時,彈性元件6113發生形變而與按鍵接點671接觸,以產生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按鍵帽6111不再被觸壓時,彈性元件6113恢復原狀且提供一彈性 力,使按鍵帽6111復位。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彈性元件6113係以金屬材質所製成。
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各較佳實施例中之各種種類的按鍵可根據不同的鍵盤裝置之結構而變更其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之設置位置。例如: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亦可設置於按鍵之內部,亦即按鍵帽之下表面上。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亦可設置於塑膠薄片上,而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以及複數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亦可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之下表面上或上表面上。
根據上述各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係於空白鍵的內部或下方設置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且於空白鍵周圍之複數按鍵的內部或下方設置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並配合控制單元之判斷機制而組成。簡言之,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可藉由依序觸碰空白鍵以及位於空白鍵周圍之按鍵以產生觸控指令,而不需進行觸壓可執行切換鍵盤模式與觸控模式之切換鍵,或觸壓切換鍵盤模式與觸控模式之熱鍵,因此,使用者不需變更其操作鍵盤裝置之慣用手勢即可進行鍵盤模式以及觸控模式之操作,而符合使用者之操作習慣。與習知鍵盤裝置相比,本發明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不需中斷使用者操作鍵盤裝置的慣用手勢,而可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且可藉由直覺式的操作,而便於操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2‧‧‧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21‧‧‧按鍵
22‧‧‧第一觸控偵測元件
23‧‧‧第二觸控偵測元件
24‧‧‧控制單元
25‧‧‧支撐板
26‧‧‧主電路板
27‧‧‧薄膜開關電路
210‧‧‧空白鍵
211‧‧‧左Alt鍵
212‧‧‧X鍵
213‧‧‧C鍵
214‧‧‧V鍵
215‧‧‧B鍵
216‧‧‧N鍵
217‧‧‧M鍵
218‧‧‧,鍵
219‧‧‧右Alt鍵
241‧‧‧無線傳輸模組
271‧‧‧按鍵接點
2111‧‧‧按鍵帽
2112‧‧‧框架
2113‧‧‧彈性元件

Claims (13)

  1. 一種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連接於一電腦主機,該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包括:複數按鍵,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上表面上,用以被觸壓而產生複數掃描碼;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排列為一列且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一空白鍵之內部或該空白鍵下方,用以於該空白鍵被觸碰時產生一第一觸控訊號,或於該空白鍵被連續觸碰時產生複數該第一觸控訊號;一第二觸控偵測元件,設置於該空白鍵周圍之一按鍵之內部或該按鍵下方,用以於該按鍵被觸碰時產生一第二觸控訊號;以及一控制單元,連接於該複數按鍵以及該電腦主機,用以根據所接收到之該掃描碼而輸出相對應之一按鍵訊號至該電腦主機,或根據依序接收到之該第一觸控訊號以及該第二觸控訊號或該複數第一觸控訊號以及該第二觸控訊號而輸出一觸控指令至該電腦主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該掃描碼;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掃描碼時,該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該按鍵訊號至該電腦主機;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對應於該掃描碼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其中, 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輸出該觸控指令至該電腦主機;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再次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複數按鍵之該掃描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其他該第一觸控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其他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使該鍵盤裝置處於一鍵盤模式,且於一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該掃描碼;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接收到其他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使該鍵盤裝置處於一觸控模式,且於一第三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三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輸出該觸控指令至該電腦主機;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三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使該鍵盤裝置處於該鍵盤模式,且再次於該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按鍵之該掃描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該掃描碼;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掃描碼時,該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該按鍵訊號至該電腦主機;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對應於該掃描碼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 到該第一觸控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輸出該觸控指令至該電腦主機;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再次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按鍵之該掃描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二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任何該掃描碼;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掃描碼時,該控制單元輸出相對應之該按鍵訊號至該電腦主機;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對應於該掃描碼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第一觸控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二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於一第三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其他該第一觸控訊號;其中,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三預設時間內未接收到其他該第一觸控訊號時,使該鍵盤裝置處於一鍵盤模式,且再次於該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是否接收到該按鍵之該掃描碼;而當該控制單元於該第三預設時間內接收到其他該第一觸控訊號時,該控制單元使該鍵盤裝置處於一觸控模式,且輸出該觸控指令至該電腦主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板,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於其上;一主電路板,用以設置該控制單元於其上;以及 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且連接於該主電路板,該薄膜開關電路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每一該按鍵接點用以被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該掃描碼,而每一該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上表面;一連接元件,位於該支撐板與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支撐板以及該按鍵帽並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支撐板上下移動;以及一彈性元件,位於該按鍵帽之下方,用以於該按鍵帽被觸壓時觸發相對應之該按鍵接點,或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復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上且位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上且位於對應於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抑或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對應之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該下表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塑膠薄片,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之上方,用以承載該複數彈性元件,其中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塑膠薄片上且位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塑膠薄片上且位於對應於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板,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於其上; 一主電路板,用以設置該控制單元於其上;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且連接於該主電路板,該薄膜開關電路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每一該按鍵接點用以被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該掃描碼,而每一該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上表面,用以被觸壓而移動且觸發相對應之該按鍵接點;一框架,與該按鍵帽接觸,用以阻擋該按鍵帽而避免該按鍵帽脫出於該框架中;一連接元件,位於該框架之下方且與該按鍵帽接觸,用以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框架上下移動;一第一磁性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帽上;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設置於該連接元件上,用以因應該第一磁性元件而產生一磁性力,使該按鍵帽復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上且位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上且位於對應於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抑或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對應之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該下表面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板,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於其上; 一主電路板,用以設置該控制單元於其上;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且連接於該主電路板,該薄膜開關電路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每一該按鍵接點用以被觸發而產生相對應之該掃描碼,而每一該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上表面;一框架,與該按鍵帽接觸,用以避免該按鍵帽脫出於該框架中;以及一彈性元件,位於該按鍵帽之下方,用以於該按鍵帽被觸壓時觸發相對應之該按鍵接點,或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復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上且位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上且位於對應於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抑或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一下表面上,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對應之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該下表面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塑膠薄片,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之上方,用以承載該複數彈性元件,其中該複數第一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塑膠薄片上且位於對應於該空白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而該第二觸控偵測元件係設置於該塑膠薄片上且位於對應於該按鍵之該按鍵帽之下方。
TW103107995A 2014-03-07 2014-03-07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TWI539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995A TWI539367B (zh) 2014-03-07 2014-03-07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US14/301,027 US20150253867A1 (en) 2014-03-07 2014-06-10 Keyboard device with touch control fun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995A TWI539367B (zh) 2014-03-07 2014-03-07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240A true TW201535240A (zh) 2015-09-16
TWI539367B TWI539367B (zh) 2016-06-21

Family

ID=5401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995A TWI539367B (zh) 2014-03-07 2014-03-07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53867A1 (zh)
TW (1) TWI5393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426B (zh) * 2016-04-29 2020-01-01 姚秉洋 觸控式鍵盤
TWI782278B (zh) * 2019-05-23 2022-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總成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3113B2 (en) 2016-06-06 2021-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ng push notifications
CN108563337B (zh) * 2018-04-03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和具有键盘的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8706A (en) * 1992-08-13 1994-03-29 Key Tronic Corporation Membrane computer keyboard and improved key structure
TW200939086A (en) * 2008-03-06 2009-09-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Input device
TW201310282A (zh) * 2011-08-26 2013-03-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發光鍵盤
US20150103010A1 (en) * 2013-10-11 2015-04-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Keyboard with Integrated Pointing Functionalit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426B (zh) * 2016-04-29 2020-01-01 姚秉洋 觸控式鍵盤
TWI782278B (zh) * 2019-05-23 2022-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總成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9367B (zh) 2016-06-21
US20150253867A1 (en)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9582B2 (en) Actuation lock for a touch sensitive input device
US10452174B2 (en) Selective input signal rejection and modification
US9041652B2 (en) Fusion keyboard
US9454239B2 (en) Enabling touch events on a touch sensitive mechanical keyboard
JP3169346U (ja) キーパッド
US20070200823A1 (en) Cursor velocity being made proportional to displacement in a capacitance-sensitive input device
CN103123543A (zh) 多点触控鼠标
CA2772544A1 (en) Selective rejection of touch contacts in an edge region of a touch surface
TW201738876A (zh) 螢幕鍵盤之顯示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與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
TWI539367B (zh) 具有觸控功能之鍵盤裝置
JP5524937B2 (ja) タッチパッドを含む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CN104898852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装置
TWI709891B (zh) 觸控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201432499A (zh) 雙模式輸入裝置之操作方法
JP5108824B2 (ja) 入力処理装置
TW201349046A (zh) 觸控感應輸入系統
WO2011034330A2 (ko) 골무형 명령 입력 장치
US8581846B2 (en) Sensing computer mouse having touch-sensitive members disposed on curved bottom surface
JP6292621B2 (ja) 入力装置
TWI512567B (zh) 具備觸控功能之周邊裝置
TW201344506A (zh) 利用產生於觸控鍵盤之觸控訊號作為觸控指令輸入的方法
CN103677263A (zh) 周边装置及该周边装置的操作方法
JP2006178665A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GB2503652A (en) Input device for portable device having transducers at different radial pos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