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1488A -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 Google Patents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1488A
TW201521488A TW104104299A TW104104299A TW201521488A TW 201521488 A TW201521488 A TW 201521488A TW 104104299 A TW104104299 A TW 104104299A TW 104104299 A TW104104299 A TW 104104299A TW 201521488 A TW201521488 A TW 2015214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ich
pdcch
network element
resour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6626B (zh
Inventor
Yiping Wang
Jun Li
Jianfeng Weng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21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6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66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通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藉由一網路元件在一下行鏈路子訊框之一控制區域中針對一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配置一PHICH之至少一資源。

Description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無線電信系統中的控制通道。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使用者設備」(或者「UE」)在一些情況中可能指的是行動裝置,諸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手持或膝上型電腦及具有電信能力之類似裝置。此一UE可包含裝置及其相關可移除記憶體模組,諸如但不限於通用積體電路卡(UICC),其包含用戶身份模組(SIM)應用、通用用戶身份模組(USIM)應用或可移除使用者身份模組(R-UIM)應用。或者,此一UE可包含裝置本身而無此一模組。在其他情況中,術語「UE」可能指的是具有類似能力但不可移動的裝置,諸如桌上型電腦、機上盒或網路裝置。術語「UE」亦可指的是可終止使用者的通信對話的任意硬體或軟體組件。此外,術語「使用者設備」、「UE」、「使用者代理」、「UA」、「使用者裝置」及「行動裝置」可在本文中同義使用。
隨著電信技術演進,更先進的網路存取設備已被引入,其可提供先前不可行的服務。此網路存取設備可包含作為傳統無線電信系統中等效設備之改良之系統及裝置。此先進或下一代設備可包含在演進無線通信標準中,諸如長期演進(LTE)。舉例而言,LTE系統可包含演進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節點B(eNB)、無線存取點 或類似組件而非傳統基地台。任意此組件在本文中將被稱作eNB,但應瞭解此一組件不一定係eNB。此一組件在本文中亦可被稱作存取節點。
LTE據信可對應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發佈版本8(Rel-8或R8)及發佈版本9(Rel-9或R9),而LTE先進(LTE-A)據信可對應於發佈版本10(Rel-10或R10)且亦可能對應於發佈版本11(Rel-11或R11)及發佈版本11以上的其他發佈版本。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舊版」、「舊版UE」及類似術語可能指的是符合LTE發佈版本10及/或更早發佈版本但不完全符合發佈版本10之後的發佈版本的信號、UE及/或其他實體。術語「先進」、「先進UE」及類似術語可能指的是符合LTE發佈版本11及/或後續發佈版本之信號、UE及/或其他實體。雖然本文討論涉及LTE系統,但是概念亦同樣適用於其他無線系統。
3110‧‧‧網路元件
3120‧‧‧處理器
3130‧‧‧通信子系統
3200‧‧‧使用者設備(UE)
3211‧‧‧通信子系統
3212‧‧‧接收器
3213‧‧‧局部振盪器(LO)
3214‧‧‧發射器
3216‧‧‧天線元件
3218‧‧‧天線元件
3219‧‧‧網路
3220‧‧‧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3222‧‧‧顯示器
3224‧‧‧快閃記憶體
3226‧‧‧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3228‧‧‧輔助輸入/輸出(I/O)子系統/輔助I/O
3230‧‧‧串列埠
3232‧‧‧鍵盤/小鍵盤
3234‧‧‧揚聲器
3236‧‧‧麥克風
3240‧‧‧其他通信子系統/其他通信
3242‧‧‧任意其他裝置子系統
3244‧‧‧SIM/RUIM介面
3250‧‧‧程式資料/裝置狀態
3251‧‧‧秘鑰組態/組態
3252‧‧‧程式資料儲存/通訊錄
3253‧‧‧其他資訊
3254‧‧‧程式資料儲存/其他(個人資訊管理)PIM
3256‧‧‧程式資料儲存/其他
3258‧‧‧電腦程式/程式
3300‧‧‧系統
3310‧‧‧處理器(CPU)
3320‧‧‧網路連接裝置
3325‧‧‧收發器組件
333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3340‧‧‧唯讀記憶體(ROM)
3350‧‧‧輔助儲存器
3360‧‧‧輸入/輸出(I/O)裝置
3370‧‧‧匯流排
3380‧‧‧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為了更全面理解本揭示內容,現參考下文結合附圖進行的簡要描述及詳細描述,其中相同參考數字代表相同零件。
圖1係分頻雙工及分時雙工模式的圖。
圖2係繪示LTE分時雙工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之表格。
圖3係PHICH調變過程之圖。
圖4係PCFICH調變過程之圖。
圖5係PHICH及PCFICH之產生及偵測之圖。
圖6係帶間載波聚合中之上行鏈路HARQ鏈路的圖,其中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1在PCell上及組態0在SCell上。
圖7係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實施例之針對載波聚合UE配置PHICH資源之流程圖。
圖8係根據一實施例之例示性網路元件之簡化方塊圖。
圖9係具有能夠與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之系統及方法一起使用之 例示性使用者設備之方塊圖。
圖10繪示適於實施本揭示內容之數個實施例之處理器及相關組件。
開始時應瞭解雖然本揭示內容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之闡釋性實施方案提供在下文,但是所揭示之系統及/或方法可使用任意數量之技術(目前所知或現存)實施。揭示內容絕不限於下文所示之闡釋性實施方案、附圖及技術,包含本文所示及所述之例示性設計及實施方案,而是可在後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連同其等之等效物之完整範疇內修改。本文中實施例在LTE無線網路或系統之背景下描述,但可適於其他無線網路或系統。
在LTE系統中,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被組織為兩種雙工模式(分頻雙工(FDD)模式及分時雙工(TDD)模式)之一。FDD模式使用成對頻譜,其中頻域用於將上行鏈路(UL)傳輸與下行鏈路(DL)傳輸分開。另一方面,在TDD系統中,使用不成對頻譜,其中UL及DL兩者經由相同載波頻率傳輸。UL及DL在時域上分開。圖1繪示兩種雙工模式。
在3GPP LTE TDD系統中,無線電訊框之子訊框可為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特殊子訊框包括由用於下行鏈路至上行鏈路切換之保護週期分開之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時區。3GPP技術規格(TS)36.211定義LTE TDD運作中之七個不同UL/DL組態方案。方案列於圖2中,其中D代表下行鏈路子訊框,U代表上行鏈路子訊框,且S代表特殊訊框。特殊訊框包含三個部分:下行鏈路導引時槽(DwPTS)、上行鏈路導引時槽(UpPTS)及保護週期(GP)。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上之下行鏈路傳輸可在DL子訊框或在特殊子訊框之DwPTS部分中進行。
如圖2所示,存在LTE標準中指定之兩個切換點週期性,5毫秒 (ms)及10ms。5ms切換點週期性被引入以支援LTE與低碼片速率UTRA TDD系統之間之共存,且10ms切換點週期性係針對LTE與高碼片速率UTRA TDD系統之間之共存。所支援組態覆蓋一系列UL/DL分配,從DL-重負載1:9比率至UL-重負載3:2比率。此等比率之DL分配包含DL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兩者,其等亦可攜載DwPTS中之下行鏈路傳輸。與FDD相比,TDD系統於在頻譜之給定指派內可指派給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通信之資源之比例方面具有更大靈活性。具體言之,可在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之間不均勻地分佈無線電資源。此一分佈可透過基於DL及UL中之干擾情況及不同流量特性選擇適當的UL/DL組態而允許高效地利用無線電資源。
UL及DL傳輸在LTE TDD系統中可能係非連續的。即,UL或DL傳輸可能不會在每個子訊框中發生。因此,具有其等之排程允諾及混合自動重送請求(HARQ)時序關係之資料通道傳輸在3GPP規格中分別定義。當前,下行鏈路資料通道傳輸的HARQ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時序關係由3GPP TS 36.213中之表10.1.3.1-1定義。此時序關係示於下表1中。表1將子訊框n上的UL ACK/NACK傳輸與子訊框n-ki,i=0至M-1上之DL PDSCH傳輸相關聯。
與PUSCH傳輸之上行鏈路HARQ ACK/NACK時序鏈接列於3GPP TS 36.213之表8.3-1中,其提供為下表2。表2指示攜載DL子訊框i中接收之ACK/NACK之實體HARQ指示通道(PHICH)與UL子訊框i-k中之UL資料傳輸鏈接,其中k在表2中給出。對於UL/DL組態0,在子訊框0及5中,若IPHICH=1,則k=6。否則k=7。此係因為可能存在針對子訊框0及5中之PHICH上傳輸之UE之兩個ACK/NACK。
UL允諾及/或ACK/NACK與UL傳輸/再傳輸之關係列於3GPP TS 36.213之表8.2中,其提供為下表3。UE在偵測到具有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0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及/或預期用於UE之子訊框n中之PHICH傳輸時在子訊框n+k中發送相應PUSCH傳輸,其中k在表3中給出。
對於TDD UL/DL組態0,若DCI格式0之UL索引之最低有效位元(LSB)在子訊框n中設定為1或PHICH接收在對應於IPHICH=1之資源中之子訊框n=0或5中或PHICH接收在子訊框n=1或6中,則UE在子訊框n+7中發送相應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傳輸。若對於TDD UL/DL組態0,DCI格式0之UL索引之最高有效位元(MSB)及LSB在子訊框n中皆設定為1,則UE在子訊框n+k及n+7兩者中發送相應PUSCH傳輸,其中k在表3中給出。
可見TDD中之允諾及HARQ時序鏈接比FDD中使用之固定時間鏈接更複雜。相應地,TDD在設計上通常需要更加注意。
3GPP TS 36.211中指定之PHICH用於傳輸HARQ-ACK,其指示eNB是否已在PUSCH上正確接收UL共用通道(UL-SCH)資料。多個PHICH可在相同組之資源元素中作為PHICH群組傳輸。在相同的PHICH群組中,多個PHICH可用不同的複數正交Walsh序列多工。在一般循環首碼之情況中,八個PHICH可多工在一個PHICH群組內,此係因為序列之長度為四且PHICH亦在複域中多工。對於擴展的循環首碼,四個PHICH可在PHICH群組內用長度2 Walsh序列多工。圖3繪示eNB上之PHICH調變流。
對於PHICH資源組態,兩個參數在主資訊區塊(MIB)中發信:PHICH持續時間及PHICH群組數量。PHICH持續時間定義上方分佈PHICH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之數量。為避免對實體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CFICH)之依賴性,PHICH持續時間獨立發信並可與PDCCH之控制區域不同。PHICH群組之數量用於定義PHICH資源之數量。PHICH資源與UL-SCH傳輸之間之一致性係隱含的。即,PHICH資源索引與傳輸UL-SCH之PUSCH實體資源區塊(PRB)索引之間存在 預定義之表示規則。由於在資源非自適應再傳輸之情況中存在無PDCCH之PUSCH傳輸,故PHICH資源鏈接至實際PUSCH PRB索引而非PDCCH控制通道元素(CCE)索引。
PHICH資源由索引對(,)識別,其中係PHICH群組數量且係群組內之正交序列索引。由於PHICH資源係隱式地鏈接至用於傳輸相應PUSCH之PUSCH PRB索引,故UE可利用排程之PUSCH PRB索引導出所指派索引對。若PHICH資源小於PUSCH PRB之數量或若多個使用者排程在相同PUSCH PRB中,則衝突會發生。即,相同PHICH資源可能被指派給多個UE。為避免衝突,指示為上行鏈路DCI格式之不同循環位移值可用於導出經指派的PHICH資源。下列方程式用於判定PHICH群組數量及群組內之正交序列索引:
在上述方程式中,如3GPP TS 36.212中針對傳送區塊或與相應PUSCH傳輸相關之區塊所述,n DMRS 映射自根據具有上行鏈路DCI格式之最新PDCCH之解調變參考信號(DMRS)域之循環位移。若對於相同傳送區塊不存在具有上行鏈路DCI格式之PDCCH且若相同傳送區塊之初始PUSCH係半持續排程或若相同傳送區塊之初始PUSCH係藉由隨機存取回應允諾排程,則n DMRS 設定為零。係如3GPP TS 36.211之第6.9.1部分中所述之用於PHICH調變之展頻因素大小。係相應PUSCH傳輸之第一槽中之最低PRB索引。係如3GPP TS 36.211之第6.9部分所述藉由較高層組態之PHICH群組之數量。
對於FDD,索引之範圍從0至-1。對於TDD,PHICH群 組之數量可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之間變化且由m i 給定,其中m i 由表4給定。具有非零PHICH資源之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索引之範圍從0至m i -1。
PCFICH目前用於指示用於在各子訊框中傳輸PDCCH之OFDM符號之數量。此數量被稱作控制格式指示符(CFI)。當前版本之LTE使用三個不同CFI代碼字且第四個保留供未來使用。各代碼字之長度係32位元。圖4繪示eNB上之PCFICH調變流。
在當前LTE規格中,PCFICH及PHICH使用不同的資源元素。PCFICH取四個資源元素群組(REG)且PHICH消耗三個REG。圖5繪示eNB上之調變鏈及UE上之解調變鏈。
為了滿足LTE-A要求,Rel-10 LTE規格定義TDD系統之載波聚合(CA)。但是,Rel-10規格僅支援在聚合載波上具有相同UL/DL組態之CA,此係因為帶內CA為優先,且具有不同UL/DL組態將無法在帶內CA中被支援,尤其當使用一單個RF鏈時。
為實現帶寬靈活性及與舊版TDD系統之共存,已在LTE Rel-11中提出來自不同帶之載波上具有不同TDD UL/DL組態之帶間載波聚合。已商定許多設計細節,諸如支援半雙工及全雙工模式,支援單獨 排程(s-排程)及跨載波排程(c-排程),在攜載UL允諾之小區上傳輸PHICH,及僅在主小區上傳輸PUCCH。亦已就HARQ時序鏈接達成一些協議。
應注意分量載波(CC)亦被稱作伺服小區或小區。此外,當針對各UE排程多個CC時,CC之一者被指定為用作PUCCH傳輸、半持續排程等之主載波,而其餘CC被組態為輔助CC。此主載波亦被稱作PCell(主小區),而輔助CC被稱作SCell(輔助小區)。
如上所述,TDD系統中之時序鏈接非如FDD系統中一樣簡單。當考慮具有不同TDD組態之CA時,複雜度增大。此係因為,使用不同TDD組態,有時存在在經聚合CC之間具有衝突子訊框之實例。舉例而言,CC1上之UL子訊框可在CC2具有DL子訊框的同時發生。此外,時序鏈接可能針對各不同TDD組態不同且此外,特定控制信號可能需在特定載波上。舉例而言,PHICH可能需在攜載UL允諾之小區上傳輸。此等條件可能導致需要在無根據上表4組態之PHICH資源之DL子訊框上傳輸PUSCH ACK/NACK。
3GPP設計協議之一者指示在具有不同UL/DL組態之帶間CA之情況中PHICH僅可在攜載UL允諾之小區上傳輸。因此,PUSCH ACK/NACK可能需在未組態PHICH資源之DL子訊框上傳輸。
在例示性情況中,在全雙工模式中,兩個TDD載波可被聚合,Pcell可設定為UL/DL組態1且SCell可具有UL/DL組態0。基於3GPP設計原則,PCell遵循其自有UL HARQ時序關係(其係組態1),且SCell UL HARQ遵循組態0之時序。在此情況中,具有UL/DL組態1之PCell係排程小區且攜載SCell之UL允諾,因此PUSCH ACK/NACK亦應在PCell上。圖6繪示上述背景之UL HARQ時序。實線箭頭代表傳輸/再傳輸之SCell UL允諾且虛線箭頭代表SCell之UL HARQ-ACK時序。
可見SCell之子訊框#3或#4上之PUSCH傳輸之ACK/NACK應在 PCell之子訊框#0上。但是,使用UL/DL組態1,參考上表4,則不存在配置在PCell子訊框#0之控制區域中之PHICH資源。相同問題針對SCell之子訊框#8及#9上之PUSCH傳輸發生。此外,不存在配置在PCell之子訊框#5上之PHICH資源。
本揭示內容之實施例可藉由針對CA UE配置PHICH資源而解決此等PHICH資源問題。新PHICH資源配置在DL子訊框之控制區域中,其中針對CA UE之SCell PUSCH傳輸需被確認。新配置的PHICH資源僅由CA UE識別。
在一實施例中,若需要,特別針對CA UE之新PHICH資源經配置在前一零PHICH DL子訊框(舉例而言,圖6中之子訊框#0或#5)之控制區域中。新配置的PHICH資源僅由CA UE識別。舊版UE將認為此資源正用於PDCCH傳輸。新資源將被舊版UE丟棄,此係因為PDCCH盲解碼無法拾取資源。因此,不存在對舊版UE之回溯相容性影響。
此PHICH資源配置按需要而執行。舉例而言,在圖6中,當SCell子訊框#3及#4上不存在跨載波排程之PUSCH時,無需在PCell之子訊框#0上配置任何PHICH資源。該子訊框上之資源仍可用於PDCCH目的。
下列步驟可用於此方法中。(1)假設PCell及SCell之UL/DL組態config(P)及config(S)識別SCell PUSCH HARQ時序所遵循之參考組態config(R)。(2)基於表4識別config(P)及config(R)之PHICH資源因素mi,Pmi,Rmi,i=0,1,2,...9。(3)基於無線電訊框,判定是否存在索引i,使得Pmi=0且Rmi>0。若‘是’,則進入步驟(4)。否則,進入步驟(5),此係因為無需配置PHICH資源。(4)進一步藉由檢查SCell上是否存在需要PCell之子訊框#i上之ACK/NACK之PUSCH傳輸而判定是否需要在PCell之子訊框#i上配置PHICH資源。若‘是’,則配置PHICH資源。否則,進入步驟(5),此係因為無需配置PHICH資源。 (5)結束。
圖7展示描繪此等步驟之流程圖。在方塊710中,config(P)及config(R)之PHICH資源因素mi係基於表4識別,Pmi,Rmi,i=0,1,2,...9。在方塊720中,判定是否存在i使得Pmi=0且Rmi>0。若方塊720中之判定係否定的,則在方塊730中,如在Rel 8/9/10中配置PHICH資源。若方塊720中之判定係肯定的,則在方塊740中判定PCell之子訊框#i上是否需要SCell PUSCH ACK/NACK。若方塊740中之判定係否定的,則在方塊750中,判定無需在PCell子訊框#i上配置PHICH資源。若方塊740中之判定係肯定的,則在方塊760中,基於Rmi針對載波聚合UE配置PHICH資源。可見若需要,本流程圖中之方案將在PCell之零PHICH子訊框上配置PHICH資源。
至少兩個方案可用於在控制區域中針對CA UE配置PHICH資源。第一方案涉及打孔(puncturing)至現有控制區域上。在本方案中,控制區域資源分配仍遵循零PHICH DL子訊框上之先前發佈版本規則。先進CA UE PHICH資源分配可遵循與針對非零PHICH子訊框之先前發佈版本中相同之方法。但是,CA UE PHICH資源被打孔至現有控制區域上。打孔可能破壞PDCCH共同檢索空間,但是由於在PDCCH共同檢索空間中使用較高聚合級別(4或8),故被打孔REG僅為1/32或1/72且UE(先進及舊版兩者)應仍能夠在共同檢索空間中將PDCCH正確解碼。在此方法中對誤差偵測概率之影響預計較低。此外,PDCCH之打孔損耗可藉由提高PDCCH上之功率而補償。先進UE可具有一優點,此係因為其可瞭解被打孔資源元素之位置。在UE特定檢索空間中,eNB可有意地將PDCCH作為不被打孔之候選者。
或者,CA UE PHICH資源可被打孔至UE特定檢索空間上之一個CCE上。此CCE可在固定位置上,其為所有先進CA UE所知或可藉由較高層發信而半靜態地設定。一組PHICH取三個REG且一CCE含有九 個REG。因此,在此方案中,三組PHICH資源可用。eNB可有意地避免使用PDCCH之被打孔CCE。
可用於在控制區域中針對CA UE配置PHICH資源之第二方案涉及使用特殊PDCCH。在本方案中,控制區域資源分配仍遵循零PHICH DL子訊框上之先前發佈版本規則。對於先進CA UE,PHICH在特殊PDCCH內部。為所有CA UE所知之特殊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RNTI)可為此目的而指派。前一PHICH過程可維持在特殊PDCCH內部。或者,可針對此特殊PDCCH使用所有CA UE所知之固定位置或半靜態發信之位置而不使用特殊RNTI來定位特殊PDCCH。以此方式,16位元循環冗餘檢查(CRC)將不會被傳輸,且更多PHICH群組可容納在特殊PDCCH內。第三替代方案係使用相同PDCCH產生過程以將ACK/NACK位元視作DCI有效負載,使用特殊RNTI、通道編碼、速率匹配及QPSK調變。通道編碼速率可能可半靜態調整以獲得最佳效能及容量折衷。用於在控制區域中配置PHICH資源之此第二方案亦可擴展至PDSCH資源區域,諸如增強PHICH(ePHICH)。
由於針對CA UE之所配置PHICH資源可另外用於PDCCH,故PDCCH容量可能稍微受影響。但是,與適應性再傳輸解决方案相比,此第二解决方案在資源方面更高效,此係因為可使用與發佈版本8/9/10中相同之資源分配方法。多個PHICH經由相同組之資源元素傳輸。
上述內容可藉由網路元件實施。簡化網路元件參考圖8繪示。在圖8中,網路元件3110包含處理器3120及通信子系統3130,其中處理器3120及通信子系統3130協作以執行上述方法。
此外,上述內容可藉由UE實施。UE之實例在下文中參考圖9描述。UE 3200可包括具有語音及資料通信能力之雙向無線通信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語音通信能力係可選的。UE 3200通常具有與網際 網路上之其他電腦系統通信之能力。取決於配置之實際功能性,作為實例,UE 3200可被稱作資料傳訊裝置、雙向傳呼機、無線電子郵件裝置、具有資料傳訊能力之蜂巢式電話、無線網際網路裝置、無線裝置、智慧型電話、行動裝置或資料通信裝置。
在UE 3200具備雙向通信能力的情況下,其可併入通信子系統3211,包含接收器3212及發射器3214,以及相關組件,諸如一或多個天線元件3216及3218、局部振盪器(LO)3213及處理模組諸如數位信號處理器(DSP)3220。通信子系統3211之特定設計可取決於UE 3200欲在其中運作之通信網路。
網路存取要求亦可取決於網路3219之類型而改變。在一些網路中,網路存取與UE 3200之用戶或使用者相關。UE 3200可能需要可移除使用者身份模組(RUIM)或用戶身份模組(SIM)卡以在網路上運作。SIM/RUIM介面3244通常類似於SIM/RUIM卡可插入之卡槽。SIM/RUIM卡可具有記憶體且可容納許多秘鑰組態3251及其他資訊3253,諸如識別及用戶相關資訊。
當所需之網路登記或啟動程序已完成時,UE 3200可經由網路3219發送及接收通信信號。如所示,網路3219可由與UE 3200通信之多個基地台組成。
由天線3216透過通信網路3219接收之信號被輸入至接收器3212,其可執行常見接收器功能,諸如信號放大、降頻轉換、濾波、通道選擇及類似功能。所接收信號之類比至數位(A/D)轉換允許更複雜之通信功能,諸如將在DSP 3220中執行之解調變及解碼。以類似方式,待傳輸之信號由DSP 3220處理,舉例而言,包含調變及編碼並輸入至發射器3214用於數位至類比(D/A)轉換、升頻轉換、濾波、放大及經由天線3218而經由通信網路3219傳輸。DSP 3220不僅處理通信信號而且提供用於接收器及發射器控制。舉例而言,應用於接收器3212 及發射器3214中之通信信號之增益可透過DSP 3220中實施之自動增益控制演算法而適應性地控制。
UE 3200通常包含處理器3238,其控制裝置之總體操作。通信功能,包含資料及語音通信透過通信子系統3211執行。處理器3238亦與其他裝置子系統相互作用,諸如顯示器3222、快閃記憶體3224、隨機存取記憶體(RAM)3226、輔助輸入/輸出(I/O)子系統3228、串列埠3230、一或多個鍵盤或小鍵盤3232、揚聲器3234、麥克風3236、其他通信子系統3240諸如短程通信子系統及概括標注為3242之任意其他裝置子系統。串列埠3230可包含目前已知或未來開發之USB埠或其他埠。
所示子系統之一些執行通信相關功能,而其他子系統可提供「駐留」或裝置上功能。明顯地,一些子系統,舉例而言,諸如鍵盤3232及顯示器3222可同時用於通信相關功能(諸如鍵入文字訊息用於經由通信網路傳輸)及裝置駐留功能(諸如計算器或工作清單)。
處理器3238使用之作業系統軟體可儲存在永久儲存器(諸如快閃記憶體3224)中,其取而代之可為唯讀記憶體(ROM)或類似儲存元件(未繪示)。作業系統、特定裝置應用程式或其部分可臨時載入揮發性記憶體,諸如RAM 3226。所接收之通信信號亦可儲存在RAM 3226中。
如所示,快閃記憶體3224可分為不同區域用於電腦程式3258及程式資料儲存3250、3252、3254及3256。此等不同儲存類型指示各程式可分配快閃記憶體3224之一部分作為其等自身之資料儲存要求。除其作業系統功能以外,處理器3238可實現UE 3200上軟體應用程式之執行。控制基本操作之預定應用程式集(舉例而言,至少包含資料及語音通信應用程式)通常可在製造期間安裝在UE 3200上。其他應用程式可隨後或動態安裝。
應用程式及軟體可儲存在任意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能係有形的或在暫時性/非暫時性媒體,諸如目前已知或未來開發之光學媒體(例如,CD、DVD等)、磁性媒體(例如,磁帶)或其他記憶體中。
一軟體應用程式可為具有組織及管理與UE 3200之使用者相關之資料項之能力之個人資訊管理(PIM)應用程式,諸如但不限於電子郵件、行事曆、語音郵件、約會及工作項目。一或多個記憶體儲存器可在UE 3200上用於促進PIM資料項之儲存。此一PIM應用程式可具有經由無線網路3219發送及接收資料項之能力。其他應用程式亦可透過網路3219、輔助I/O子系統3228、串列埠3230、短程通信子系統3240或任意其他適當子系統3242載入至UE 3200上且由使用者安裝在RAM 3226或非揮發性儲存器(未繪示)中供處理器3238執行。此應用程式安裝之靈活性可增大UE 3200之功能性並可提供增強之裝置上功能、通信相關功能或兩者。舉例而言,安全通信應用程式可實現電子商務功能及待使用UE 3200執行之其他此等金融交易。
在資料通信模式中,所接收信號(諸如文本訊息或網頁下載)可由通信子系統3211處理並輸入至處理器3238,其可進一步處理所接收之信號以輸出至顯示器3222,或替代地輸出至輔助I/O裝置3228。
UE 3200之使用者亦可結合顯示器3222及可能的輔助I/O裝置3228使用鍵盤3232(其尤其可為完整字母數字鍵盤或電話型小鍵盤)撰寫資料項,舉例而言,諸如電子郵件訊息。此等撰寫項目隨後可透過通信子系統3211經由通信網路傳輸。
對於語音通信,UE 3200之總體操作類似,所接收之信號通常可輸出至揚聲器3234且用於傳輸之信號可由麥克風3236產生除外。替代語音或音訊I/O子系統(諸如語音訊息錄製子系統)亦可實施在UE 3200上。雖然語音或音訊信號輸出可主要透過揚聲器3234達成,但是顯示 器3222亦可用於提供舉例而言,呼叫方身份之指示、語音呼叫之持續時間或其他語音呼叫相關資訊。
串列埠3230可實施在個人數位助理(PDA)型裝置中,其可能需要與使用者之桌上型電腦(未繪示)同步,但此一埠係可選裝置組件。此一埠3230可使用戶能透過外部裝置或軟體應用程式設定偏好並可藉由除透過無線通訊網路外提供資訊或軟體下載至UE 3200而擴展UE 3200之能力。替代下載路徑可舉例而言,用於透過直接及因此可靠及可信任連接而將加密秘鑰載入至UE 3200上以藉此實現安全的裝置通信。串列埠3230可進一步用於將裝置連接至電腦以充當數據機。
其他通信子系統3240,諸如短程通信子系統係進一步可選組件,其等可提供用於UE 3200與不同系統或裝置之間之通信,其等無需一定為類似裝置。舉例而言,子系統3240可包含紅外線裝置及相關電路及組件或藍芽TM通信模組以提供用於與具備類似能力之系統及裝置之通信。子系統3240可進一步包含非蜂巢式通信,諸如WiFi、WiMAX、近場通信(NFC)及/或射頻識別(RFID)。其他通信元件3240亦可用於與輔助裝置諸如平板顯示器、鍵盤或投影儀通信。
UE及上述其他組件可包含能夠執行與上述行動相關之指令之處理組件。圖10繪示包含適於實施本文所揭示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之處理組件3310之系統3300之實例。除處理器3310(其可被稱作中央處理單元或CPU)外,系統3300可包含網路連接裝置332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3330、唯讀記憶體(ROM)3340、輔助儲存器3350及輸入/輸出(I/O)裝置3360。此等組件可經由匯流排3370彼此通信。在一些情況中,此等組件之一些可能不存在或可彼此或與其他未繪示之組件組合為不同組合。此等組件可位於單個實體或多個實體中。本文中描述為由處理器3310採取之任意行動可單獨由處理器3310或由處理器3310結合附圖中繪示或未繪示之一或多個組件,諸如數位信號處理器 (DSP)3380採取。雖然DSP 3380繪示為單獨組件,但是DSP 3380可併入處理器3310。
處理器3310執行其可從網路連接裝置3320、RAM 3330、ROM 3340或輔助儲存器3350(其等可包含各種基於碟之系統,諸如硬碟、軟碟或光碟)存取之指令、代碼、電腦程式或指令碼。雖然僅繪示一個CPU 3310,但是可能存在多個處理器。因此,雖然指令可描述為由處理器執行,但是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同時、連續或以其他方式執行。處理器3310可實施為一或多個CPU晶片。
網路連接裝置3320可採用數據機、數據機組、乙太網路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裝置、串列介面、符記環裝置、光纖分佈式資料介面(FDDI)裝置、無線區域網路(WLAN)裝置、無線收發裝置,諸如分碼多重進接(CDMA)裝置、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無線電收發裝置、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無線電收發器裝置、長期演進(LTE)無線電收發裝置、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裝置及/或用於連接至網路之其他已知裝置。此等網路連接裝置3320可使處理器3310能與網際網路或一或多個電信網路或處理器3310可從其中接收資訊或處理器3310可輸出資訊至其中之其他網路通信。網路連接裝置3320亦可包含能夠無線發射及/或接收資料之一或多個收發器組件3325。
RAM 3330可用於儲存揮發性資料並可能用於儲存由處理器3310執行之指令。ROM 3340係通常具有小於輔助儲存器3350之記憶體容量之記憶體容量之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ROM 3340可用於儲存指令及可能在指令執行期間讀取之資料。存取RAM 3330及ROM 3340兩者通常比存取輔助儲存器3350快。輔助儲存器3350通常包括一或多個磁碟機或磁帶機且若RAM 3330非大至足以容納所有工作資料,則可用作資料之非揮發性儲存器或作為超限資料儲存裝置。輔助儲存器3350可用於在程式被選擇用於執行時儲存載入RAM 3330之此等程式。
I/O裝置3360可包含液晶顯示器(LCD)、觸控螢幕顯示器、鍵盤、小鍵盤、開關、撥號器、滑鼠、軌跡球、語音識別器、讀卡器、紙帶讀取器、印表機、視訊監視器或其他已知輸入/輸出裝置。此外,替代或除了作為網路連接裝置3320之組件外,收發器3325可被視作I/O裝置3360之組件。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電信系統中通信之方法。方法包括藉由網路元件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控制區域中針對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配置PHICH之至少一資源。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網路元件。網路元件包括處理器,其經組態使得網路元件在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控制區域中針對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配置PHICH之至少一資源。
下列項目為了所有目的以參考的方式併入本文中:3GPP TS 36.211、3GPP TS 36.212及3GPP TS 36.213。
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係具有對應於本申請案之技術之元素之元素之結構、系統或方法之實例。此書面描述可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製作及使用具有同樣對應於本申請案之技術之元素之替代元素之實施例。本申請案之技術之預期範疇因此包含與如本文所述之本申請案之技術相同之其他結構、系統或方法且進一步包含具有與如本文所述之本申請案之技術之非實質差異之其他結構、系統或方法。
雖然本揭示內容中已提供數個實施例,但是應瞭解所揭示之系統及方法可具體體現為許多其他特定形式而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範疇。本實施例被視作闡釋性且非限制性且不旨在受限於本文給出之細節。舉例而言,不同元件或組件可組合或整合在另一系統中或特定特徵可省略或不實施。
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離散或單獨描述及繪示之技術、系統、子系統及方法可與其他系統、模組、技術或方法組合或整合而不脫離 本揭示內容之範疇。繪示或討論為彼此耦合或彼此直接耦合或彼此通信之其他項目可透過一些介面、裝置或中間組件而間接地電、機械或以其他方式耦合或通信。變化、替代及變更之其他實例可被熟習此項技術者掌握並可製作而不脫離本文所揭示之精神及範疇。

Claims (22)

  1.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通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藉由一網路元件,判定排程於一輔助小區(SCell)之一子訊框上的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傳輸需要與該網路元件相關聯之一主小區(PCell)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上之一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及藉由該網路元件在該下行鏈路子訊框之一控制區域中針對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一使用者設備(UE)配置一實體HARQ(混合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至少一資源,其中該下行鏈路子訊框係未經組態而用於僅利用與該網路元件相關聯之該主小區(PCell)操作之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中之一PHICH資源。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PHICH資源配置係按需要執行,使得當一輔助小區(SCell)子訊框上不存在跨載波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時,無需在該主小區(PCell)之一相應子訊框上配置一PHICH資源。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藉由打孔至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而針對該UE配置該PHICH資源。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一網路元件將PDCCH資訊放置在未被打孔之資源元素中。
  5.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PHICH資源被打孔至處於一固定位置上之一控制通道元素(CCE)上。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固定位置係下列情況之至少一者:為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所知;或藉由較高層發信而半靜態地設定。
  7.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一網路元件避免使用針對該PDCCH之該 被打孔CCE。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藉由將該PHICH囊封在可由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經由已指派給該等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之一特殊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RNTI)而定位之一特殊PDCCH中而針對該UE配置該PHICH資源。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特殊PDCCH放置在下列位置之至少一者中:為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所知之一固定位置;或一半靜態發信之位置。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PHICH資源配置在該PDCCH中作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有效負載。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PHICH資源配置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中以及該PDCCH中。
  12. 一種在一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括: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判定排程於一輔助小區(SCell)之一子訊框上的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傳輸需要與該網路元件相關聯之一主小區(PCell)之一下行鏈路子訊框上之一確認/否定確認(ACK/NACK),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使得該網路元件在該下行鏈路子訊框之一控制區域中針對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一使用者設備(UE)配置一實體HARQ(混合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至少一資源,其中該下行鏈路子訊框係未經組態而用於僅利用與該網路元件相關聯之該主小區(PCell)操作之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中之一PHICH資源。
  13. 如請求項12之網路元件,其中該PHICH資源配置係按需要執行,使得當一輔助小區(SCell)子訊框上不存在跨載波排程之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時,無需在一主小區(PCell)之一相應子訊 框上配置一PHICH資源。
  14. 如請求項12之網路元件,其中藉由打孔至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而針對該UE配置該PHICH資源。
  15.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一網路元件將PDCCH資訊放置在未被打孔之資源元素中。
  16.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PHICH資源被打孔至處於一固定位置上之一控制通道元素(CCE)上。
  17. 如請求項16之網路元件,其中該固定位置係下列情況之至少一者:為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所知;或藉由較高層發信而半靜態地設定。
  18. 如請求項16之網路元件,其中一網路元件避免使用針對該PDCCH之該被打孔CCE。
  19. 如請求項12之網路元件,其中藉由將該PHICH囊封在可由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經由已指派給該等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之一特殊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符(RNTI)定位之一特殊PDCCH中而針對該UE配置該PHICH資源。
  20. 如請求項19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特殊PDCCH放置在下列位置之至少一者中:為具備載波聚合能力之UE所知之一固定位置;或一半靜態發信之位置。
  21. 如請求項19之網路元件,其中該PHICH資源配置在該PDCCH中作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有效負載。
  22. 如請求項19之網路元件,其中該PHICH資源配置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中以及該PDCCH中。
TW104104299A 2012-05-11 2013-04-26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TWI566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5943P 2012-05-11 2012-05-11
US13/658,596 US8995377B2 (en) 2012-05-11 2012-10-23 PHICH resource provisioning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488A true TW201521488A (zh) 2015-06-01
TWI566626B TWI566626B (zh) 2017-01-11

Family

ID=471901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5163A TW201349910A (zh) 2012-05-11 2013-04-26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TW104104299A TWI566626B (zh) 2012-05-11 2013-04-26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5163A TW201349910A (zh) 2012-05-11 2013-04-26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377B2 (zh)
EP (2) EP2847955B1 (zh)
KR (1) KR101536329B1 (zh)
CN (1) CN104285419B (zh)
CA (1) CA2872388C (zh)
HK (1) HK1206163A1 (zh)
TW (2) TW201349910A (zh)
WO (1) WO20131692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8205B2 (ja) 2011-08-12 2016-04-0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US9686056B2 (en) 2012-05-11 2017-06-20 Blackberry Limited PHICH transmission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KR101724220B1 (ko) * 2012-11-14 2017-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US9775161B2 (en) * 2013-03-18 2017-09-26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HICH resource allocation
US9313782B2 (en) * 2013-05-08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DSCH operation
CN104811280B (zh) * 2014-01-28 2019-01-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通过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进行反馈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99642B (zh) 2014-05-19 2019-06-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775151B2 (en) * 2014-07-21 2017-09-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mmunications
US10038544B2 (en) * 2015-12-09 2018-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cess for users with different modes in a common uplink burst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WO2017135991A1 (en) 2016-02-03 2017-08-10 Intel IP Corporation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s and 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xpucch (5g pucch)
US10420079B2 (en) * 2016-04-01 2019-09-17 Hfi Innovation Inc. Efficient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993239B2 (en) * 2016-06-12 2021-04-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RQ procedure in environment operating in FDR mod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165565B2 (en) * 2017-03-24 2018-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egacy and new radio coexistence frame and control design
CN112715043B (zh) * 2019-08-27 2023-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76233B1 (ko) 2007-10-02 2014-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의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N101227739B (zh) * 2008-02-02 201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US8116271B2 (en) * 2008-02-07 2012-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acknowledgement channels
KR20100138948A (ko) 2008-03-19 2010-12-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US8194602B2 (en) * 2008-03-19 2012-06-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structure for multi-user MIMO
US8522101B2 (en) 2008-04-15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resource assignment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7940740B2 (en) 2009-02-03 2011-05-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d processing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identifier associated with a base station
US8194603B2 (en) 2009-08-18 2012-06-05 Motorola Mobility, Inc. Subframe component reduction and notific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95961B2 (ja) 2010-01-12 2014-01-22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送信・受信・周波数ギャップ帯域に基づきキャリアアグレゲーション型の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7147480B (zh) * 2011-04-22 2021-02-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9203559B2 (en) * 2012-01-27 2015-12-0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ifferent UL/DL TDD configurations
US9007963B2 (en) * 2012-03-16 2015-04-14 Blackberry Limi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47955A1 (en) 2015-03-18
TWI566626B (zh) 2017-01-11
CN104285419B (zh) 2016-03-16
WO2013169288A1 (en) 2013-11-14
TW201349910A (zh) 2013-12-01
KR20150010756A (ko) 2015-01-28
EP2847955B1 (en) 2020-09-23
CN104285419A (zh) 2015-01-14
EP3806414A1 (en) 2021-04-14
US8995377B2 (en) 2015-03-31
CA2872388C (en) 2017-01-17
CA2872388A1 (en) 2013-11-14
HK1206163A1 (zh) 2015-12-31
US20130301545A1 (en) 2013-11-14
KR101536329B1 (ko) 2015-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626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實體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之資源配置
US11128503B2 (en) PHICH transmission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JP633265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アクノレッジ(harq−ack)送信に対する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ucch)リソース割当(ra)
US84517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520967B2 (en) Carrier aggregation acknowledgement bits
US101112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oss-subframe scheduling dur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26005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