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2701A -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2701A
TW201512701A TW102134284A TW102134284A TW201512701A TW 201512701 A TW201512701 A TW 201512701A TW 102134284 A TW102134284 A TW 102134284A TW 102134284 A TW102134284 A TW 102134284A TW 201512701 A TW201512701 A TW 2015127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ub
image
image fram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g-yo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Senao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ao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Senao Networks Inc
Priority to TW102134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1270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12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701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取像裝置的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於一暗環境狀態下,一控制模組控制一紅外線模組向一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並分析外部環境的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主要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B)控制模組持續分析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主要關於當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及(C)若前述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與影像亮度落差值的差值大於一第一閾值,則控制模組判定外部環境為一亮度較亮的亮環境狀態,並關閉紅外線模組。

Description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可自動啟閉其紅外線模組的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參閱圖1,為一現有的取像裝置9,該取像裝置9適用於室內外的監控攝影機等用途,並包含一控制模組91、一影像擷取模組92、一紅外線模組93及一感光模組94。控制模組91用於控制上述影像擷取模組92、紅外線模組93及感光模組94的運作,並可執行資料運算處理之功能。影像擷取模組92可將外界環境的光線(可見光與不可見光)轉換為影像資料。紅外線模組93包括一發光單元931及一濾光單元932,發光單元931為可發出紅外線的發光元件,濾光單元932為可過濾紅外光的濾光片。感光模組94為可感測外界環境光線強弱程度的光感測器(light sensor)。
為了要取得外界環境的影像資料,上述取像裝置9必須要能在光線充足(如白天或照明設備開啟時)及光線不足(例如晚上或照明設備關閉時)的情況下取得可供使用者辨識的影像資料,而外界環境的光線強度則由感光模 組94的感測結果進行判斷。當感光模組94接收的環境光線較強,控制模組91判斷此時為外界環境處於光線充足的狀態,不需開啟紅外線模組93,影像擷取模組92會從其接收的外界環境的可見光部分進行成像處理。當感光模組94接收的環境光線較弱,控制模組91判斷外界環境處於光線不足的狀態,需要開啟紅外線模組93,此時發光單元931會向外界環境發出紅外線,濾光單元932會處於關閉位置讓影像擷取模組92能接收紅外線,影像擷取模組92則接收外界環境反射的紅外線而形成紅外線夜視(IR night vision)影像畫面。據此,取像裝置9可根據感光模組94的感測結果判斷外界環境的光線量是否充足,據以判斷是否開啟紅外線模組93及夜視功能,而在適當的情況下獲取可見光影像或紅外線夜視影像。
然而,此種習知取像裝置9的缺點在於,其必須藉由感光模組94判斷外界環境的明亮程度,但設置感光模組94會增加取像裝置9的製造成本、體積及重量,且感光模組94損壞後會使得取像裝置9無法正常運作,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新式的取像裝置,該取像裝置毋須設置感光模組,即可自動判斷外界環境的明亮程度,以控制內部構件運作,取得適當的影像畫面。
於是,本發明取像裝置,用於產生一外部環境 的影像畫面,其包含一控制模組、一影像擷取模組及一紅外線模組。該影像擷取模組電連接於該控制模組,受控接收該外部環境的光線而產生一對應的影像畫面。該紅外線模組電連接於該控制模組,並受控發出紅外線。
其中,該控制模組控制該紅外線模組向該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並根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一初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主要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隨後,該控制模組依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對應的的影像亮度落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主要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與該影像亮度落差值的差值大於一第一閾值時,該控制模組判定該外部環境為一亮度較亮的亮環境狀態。
較佳地,該初始影像畫面與該當下影像畫面分別具有一內部區域及一位於該內部區域之外的外圍區域,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
在一實施態樣中,該初始影像畫面或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分別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係主要呈直線分布。
在另一實施態樣中,該初始影像畫面或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分別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初始影像畫面或該當下影像畫面的畫面中央,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周圍。
較佳地,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
或者是,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
進一步來說,該控制模組還根據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而產生一對應特定比例的該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的第二閾值,並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影像亮度落差值小於該第二閾值時,判定該外部環境為該亮環境狀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前述取像裝置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該控制模組控制該 紅外線模組向該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並根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一初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主要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B)該控制模組根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影像亮度落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主要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及(C)若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與該影像亮度落差值的差值大於一第一閾值,則該控制模組判定該外部環境為一亮度較亮的亮環境狀態。
較佳地,於步驟(A)該初始影像畫面具有一內部區域及一位於該內部區域之外的外圍區域,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於步驟(B)該當下影像畫面具有一內部區域及一位於該內部區域之外的外圍區域,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
在一實施態樣中,於步驟(A)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係主要呈直線分布;於步驟(B)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係主要呈直線分布,並與該初始影像畫面相互對應。
在另一實施態樣中,於步驟(A)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畫面中央,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周圍;於步驟(B)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畫面中央,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周圍,且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等子區域與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等子區域相互對應。
其中,於步驟(A)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於步驟(B)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
或者是,於步驟(A)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於步驟(B)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
進一步來說,於步驟(B)該控制模組還根據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而產生一對應特定比例的該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的第二閾值;於步驟(C)該 控制模組還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影像亮度落差值小於該第二閾值時,判定該外部環境為該亮環境狀態。
並且,於步驟(C)之後還包含一步驟(D)該控制模組控制該紅外線模組不發出紅外線。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透過上述控制方法,本發明取像裝置毋須藉由感光模組,即可自動判斷外部環境為亮環境狀態或暗環境狀態,並對應控制紅外線模組及夜視功能的啟閉。
1‧‧‧取像裝置
2‧‧‧控制模組
3‧‧‧影像擷取模組
4‧‧‧紅外線模組
41‧‧‧發光單元
42‧‧‧濾光單元
5‧‧‧內部區域
51‧‧‧子區域
6‧‧‧外圍區域
61‧‧‧子區域
S1~S6‧‧‧流程步驟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系統方塊圖,說明一常見的取像裝置;圖2是一系統方塊圖,說明本發明取像裝置的較佳實施例;圖3是一光線不足的影像畫面的分區亮度示意圖;圖4是一光線充足的影像畫面的分區亮度示意圖;及圖5是本發明取像裝置的控制流程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
參照圖2,為本發明取像裝置1的較佳實施例。此處,取像裝置1為一具有紅外線夜視功能的攝錄影裝置 ,可用作為攝影機、監視器等用途,並包含一控制模組2、一影像擷取模組3及一紅外線模組4。
控制模組2為一處理器,可執行資料運算之功能,並控制影像擷取模組3及紅外線模組4運作。
影像擷取模組3電連接於控制模組2,其受控於控制模組2,於接收外部環境的光線(可見光及不可見光)後產生一對應的影像畫面。本實施例中,影像擷取模組3為一互補式金氧半(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簡稱為CMOS)影像感測器,於外部環境較亮時主要接收可見光而對應產生可見光影像,並於外部環境較暗時主要接收由紅外線模組4發出並從外部環境反射的紅外線,以對應產生紅外線影像,但本實施例的影像擷取模組3也可以採用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簡稱為CCD)等不同類型的影像感測器,不以特定類型的影像感測器為限。
紅外線模組4電連接於控制模組2,並受控於控制模組2而發出紅外線,其包括一受控於控制模組2的發光單元41及一受控於控制模組2的濾光單元42。本實施例中,發光單元41採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而濾光單元42則是能阻絕紅外線通過的濾光層。於外部環境較暗時,發光單元41可向外部環境照射紅外線,使影像擷取模組3於接收反射的紅外線後產生紅外線影像,讓取像裝置1得以執行夜視錄影功能。而濾光單元42則可移開地設置於影像擷取模組3接收光線的路徑上,其可受控於控制模組2而 切換是否設置於該光線路徑,以控制影像擷取模組3接收的光源組成。
根據上述硬體構件,本發明可藉由影像辨識技術及軟體運算技術判斷紅外線模組4的啟動條件,並執行取像裝置1的夜視錄影功能,說明如下。
參照圖3與圖4,分別是影像擷取模組3產生的外部環境的紅外線影像示意圖。圖3的紅外線影像對應於外部環境亮度較暗的狀態,以下稱其為「暗環境狀態」;圖4的紅外線影像對應於外部環境亮度較亮的狀態,以下稱其為「亮環境狀態」。於此等紅外線影像中,其影像畫面可分別區分為一內部區域5(圖中具有灰點標示的區域)及一位於內部區域5之外的外圍區域6(圖中沒有灰點標示的區域),各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分別具有多個子區域51、子區域61。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主要分布於影像畫面的中央,其數量為12個,對應座標分別是(X2,Y3)、(X2,Y4)、(X3,Y2)、(X3,Y3)、(X3,Y4)、(X3,Y5)、(X4,Y2)、(X4,Y3)、(X4,Y4)、(X4,Y5)、(X5,Y3)與(X4,Y3)。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61主要分布於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的周圍,其數量為24個,詳細座標在此不多贅述。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子區域51、子區域61的數量及分布位置僅用於本實施例的說明,其實施態樣可視需要而對應調整,不以特定內容為限。
在圖3與圖4中,該等子區域51、子區域61各有一標記數值,其代表該子區域的正規化(normalization) 後的紅外線強度。例如,圖3中座標(X4,Y4)的子區域51的紅外線強度為100,其為該影像畫面中紅外線強度最強的子區域,而座標(X6,Y6)的子區域61的紅外線強度為8,為該影像畫面中紅外線強度最弱的子區域,其紅外線強度為子區域51(X4,Y4)的8%。
根據一般紅外線影像的特性,位於影像畫面中央區域的紅外線強度通常較強,而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通常相對較弱,此特徵可清楚地見於圖3與圖4之中。
此外,紅外線影像還有另一種特性。參照圖4,在前述亮環境狀態下,由於外部環境的光線較為充足,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的紅外線強度差異較小。參照圖3,而在暗環境狀態下,外部環境的光線不足,發光單元41往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後,由外部環境反射的紅外線主要會集中在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此時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的紅外線強度差異相對較大。因此,本發明根據上述兩種紅外線影像特性,藉以執行取像裝置1的影像控制流程。
以下參照圖3、圖4與圖5,說明本發明取像裝置1的控制方法。
步驟S1:控制模組2判斷外部環境是否處於暗環境狀態。本實施中,取像裝置1未設置可感測外部環境光線強度的感光模組,因此本發明是藉由自動曝光(auto exposure,簡稱為AE)偵測技術進行外部環境的光線強度偵測。
具體來說,假設一開始外部環境處於亮環境狀態(例如白天),此時光線(可見光)較為充足,因此控制模組2可將取像裝置1的曝光設定值(exposure)及影像增益值(gain)等設定值設為較小的數值,即可讓影像擷取模組3產生正常的可見光影像。而當外部環境的光線越來越弱(例如從白天逐漸轉變為夜晚)時,環境光線較為不足,因此控制模組2必須將曝光設定值及影像增益值調升,以取得較佳的可見光影像。而當外部環境的光線微弱到一定程度,即使控制模組2將曝光設定值及影像增益值設定都設定為最大值,影像擷取模組3也無法產生正常可辨識的可見光影像,此時控制模組2即判斷外部環境已處於暗環境狀態,需要開啟紅外線模組4向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步驟S2),以啟動取像裝置1的夜視功能。
也就是說,於步驟S1本實施例的自動曝光偵測技術是由控制模組2透過曝光設定值、影像增益值等設定值的設定狀態,判定外部環境是否已由亮環境狀態轉變為暗環境狀態,並對應控制紅外線模組4、夜視功能的啟動條件。
要補充說明的是,前述的判斷方式雖是以單一影像畫面進行分析,然而,本實施例還可以透過計數器(counter)或計時器(timer)的設置,讓控制模組2必須分析一特定幀數(frame)的連續影像畫面通過判斷條件,或一特定時間內的連續影像畫面通過判斷條件,才判定外部環境為暗環境狀。因此本發明的實施態樣,不以特定技術內容為 限。
步驟S3:啟動夜視功能後,為了要判別當下的外部環境是維持在暗環境狀態或已由暗環境狀態轉換為亮環境狀態,控制模組2還必須進行後續的影像辨識及判斷程序。
首先,於啟動紅外線模組4時,控制模組2會分析當下的影像畫面(以下稱為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主要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
以圖3為例,該處於暗環境狀態的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以符號A表示)相當於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的紅外線強度值(以符號a1表示)相對於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61的紅外線強度值(以符號a2表示)的差值。也就是說,A=| a1-a2 |。
此處,a1為內部區域5的所有子區域51的紅外線強度的平均值,也就是說a1=(86+84+86+93+91+88+95+100+93+87+94+89)/12=90.5。另一方面,a2則是外圍區域6的所有子區域61的紅外線強度的平均值,所以a2=(25+42+51+45+36+20+31+53+46+31+56+42+43+35+36+49+51+25+8+23+39+41+33+11)/24=36.3。因此,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A=| a1-a2 |=90.5-36.3=54.2,此數值表示初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的平均紅外線強度值比外圍區域6的平均紅外線強度值大54.2。
步驟S4:計算出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 參考值後,控制模組2會持續分析後續的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並與前述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進行比較,藉以判別外部環境是否已由暗環境狀態轉變為亮環境狀態。其中,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主要關於當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
參考圖4,假設該圖為外部環境已轉為亮環境狀態的紅外線影像,其影像亮度落差值(以符號B表示)相當於其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的紅外線強度值(以符號b1表示)相對於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61的紅外線強度值(以符號b2表示)的差值。所以,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B=| b1-b2 |=90.3-67.6=22.7,也就是圖4的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的平均紅外線強度值比外圍區域6的平均紅外線強度值大22.7。
步驟S5:於此步驟,控制模組2對前述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A及影像亮度落差值B進行分析比較,於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A與影像亮度落差值B的差值大於一第一閾值時,也就是說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的紅外線強度差異程度較小,此對應於前述的「亮環境狀態」的紅外線影像特性,因此控制模組2可初步判斷外部環境為一亮度較亮的亮環境狀態。若此判斷條件不成立,則持續分析後續的當下影像畫面。
根據前述步驟S3、S4的分析結果,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A為54.2,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B為22.7,兩者的差值為31.5。假設本實施例 中第一閾值為25,則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A與影像亮度落差值B的差值(31.5)大於該第一閾值(25),因此控制模組2可初步判斷外部環境已轉換為亮環境狀態。
除了上述判斷條件之外,於步驟S5中控制模組2對亮環境狀態的判斷條件還可包括在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小於一第二閾值時,即判定該外部環境為亮環境狀態。
具體來說,該第二閾值為當下影像畫面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的特定比例值,例如圖4中該當下影像畫面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為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X3,Y4)的100,且此處設定第二閾值為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的25%,因此第二閾值即為25。依據此設定條件,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22.7)小於第二閾值(25),表示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的紅外線強度差異程度較小,而能進一步判定該外部環境為亮環境狀態。
較佳地,於本步驟中,上述兩種判斷條件(第一閾值與第二閾值)必須同時成立,控制模組2才會判定外部環境已由暗環境狀態轉換為亮環境狀態
步驟S6:於步驟S5若控制模組2判定外部環境已轉為亮環境狀態,於此步驟其控制紅外線模組4關閉,以停止消取像裝置1的夜視功能,讓影像擷取模組3恢復為獲取可見光影像的運作模式。
根據上述執行流程,本發明的控制方法讓控制模組2可於步驟S1、S5自動判斷外部環境為亮環境狀態或 暗環境狀態,以對應控制紅外線模組4即夜視功能的啟閉,並自動切換影像擷取模組3的可見光影像或紅外線影像運作模式,毋須藉由感光模組等硬體構件進行外部環境的亮度感測。
此外,於前述步驟S3、S4的說明內容中,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影像亮度落差值雖是以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51、61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來進行計算,但所述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影像亮度落差值也可以藉由其他方式計算。例如,圖3中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也可以是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即100)相對於其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61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即8)的差值,圖4中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影像亮度落差值也可以是內部區域5的子區域51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即100)相對於其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61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即41)的差值。因此,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影像亮度落差值的分析計算方式可根據需要而設計選擇,不以特定方式為限。同樣地,前述第一閾值、第二閾值的設定值也可以根據需要而對應調整,不以特定數值為限,只要能正確執行上述控制流程即可。
另一方面,於前述說明內容中,初始影像畫面、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雖是以二維的方式界定,但上述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也可以藉由一維的方式界定。
具體來說,在二維的界定方式下,前述內部區 域5、外圍區域6於X方向及Y方向均包含兩個以上的子區域51、子區域61,因此內部區域5與外圍區域6的子區域51、子區域61可視為呈現平面式的分布。但在一維的界定方式中,上述初始影像畫面、當下影像畫面只取其中一維方向的內部區域5、外圍區域6進行分析判斷,例如可以Y=Y4的直線方向為準,取Y=Y4線上的子區域51、子區域61進行分析比對,也就是採用座標(X1,Y4)、(X2,Y4)、(X3,Y4)、(X4,Y4)、(X5,Y4)、(X6,Y4)的子區域51、61進行前述步驟S3~S5的分析判斷流程,同樣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然而,此處舉例的Y=Y4直線只用於說明一維界定方式的技術概念,該一維界定方式不以此為限,可依據需要而調整
綜合上述內容,本發明透過前述控制方法,讓取像裝置1毋須設置感光模組,即能自動判斷外界環境的明亮程度並自動控制紅外線模組4與夜視功能的啟閉,而能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獲取可見光影像,並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取得紅外線夜視影像。此外,由於前述第一閾值、第二閾值等閾值屬於軟體設定值,可簡便地透過軟體設定更新而對應調整,以改變影像的分析判斷特性。故本發明取像裝置1即其控制方法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S1~S6‧‧‧流程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取像裝置,用於產生一外部環境的影像畫面,包含:一控制模組;一影像擷取模組,電連接於該控制模組,並受控接收該外部環境的光線而產生一對應的該影像畫面;及一紅外線模組,電連接於該控制模組並受控發出紅外線,其中,該控制模組控制該紅外線模組向該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並根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一初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主要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隨後該控制模組根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對應的影像亮度落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主要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與該影像亮度落差值的差值大於一第一閾值時,該控制模組判定該外部環境為一亮度較亮的亮環境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該初始影像畫面與該當下影像畫面分別具有一內部區域及一位於該內部區域之外的外圍區域,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 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該初始影像畫面或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分別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係主要呈直線分布。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該初始影像畫面或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分別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初始影像畫面或該當下影像畫面的畫面中央,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周圍。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
  6.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該控制模組還根據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而產生 一對應特定比例的該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的第二閾值,並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影像亮度落差值小於該第二閾值時,判定該外部環境為該亮環境狀態。
  8. 一種控制方法,用於一取像裝置,該取像裝置包含一控制模組、一影像擷取模組及一紅外線模組,該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該控制模組控制該紅外線模組向該外部環境發出紅外線,並依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一初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主要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B)該控制模組根據該影像擷取模組獲取的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而產生一影像亮度落差值,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主要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多個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及(C)若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與該影像亮度落差值的差值大於一第一閾值,則該控制模組判定該外部環境為一亮度較亮的亮環境狀態。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A)該初始影像畫面具有一內部區域及一位於該內部區域之外的外圍區域,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於步驟(B)該當下影像畫面具有一內部區域及一位於該內部區域之外的外圍區域,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 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紅外線強度的差值。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A)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係主要呈直線分布;於步驟(B)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且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與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係主要呈直線分布,並與該初始影像畫面相互對應。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A)該初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畫面中央,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周圍;於步驟(B)該當下影像畫面的內部區域與外圍區域各具有多個子區域,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畫面中央,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主要分布於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周圍,且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等子區域與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等子區域相互對應。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A)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於步驟(B)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 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相對於該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最小紅外線強度值的差值。
  13.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A)該影像亮度落差參考值係關於該初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於步驟(B)該影像亮度落差值係關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內部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相對於其外圍區域的子區域的紅外線強度平均值的差值。
  14. 如請求項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B)該控制模組還根據該外部環境的當下影像畫面的最大紅外線強度值而產生一對應特定比例的該最大紅外線強度值的第二閾值;於步驟(C)該控制模組還於該當下影像畫面的該影像亮度落差值小於該第二閾值時,判定該外部環境為該亮環境狀態。
  15. 如請求項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於步驟(C)之後還包含一步驟(D)該控制模組控制該紅外線模組不發出紅外線。
TW102134284A 2013-09-24 2013-09-24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201512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4284A TW201512701A (zh) 2013-09-24 2013-09-24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4284A TW201512701A (zh) 2013-09-24 2013-09-24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701A true TW201512701A (zh) 2015-04-01

Family

ID=5343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284A TW201512701A (zh) 2013-09-24 2013-09-24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1270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373B (zh) * 2017-11-13 2018-12-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曝光控制方法與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09819155A (zh) * 2017-11-20 2019-05-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控制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0557549A (zh) * 2018-05-31 2019-12-10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控制影像捕获设备的电路及相关的控制方法
WO2023093101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373B (zh) * 2017-11-13 2018-12-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曝光控制方法與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09819155A (zh) * 2017-11-20 2019-05-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控制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9819155B (zh) * 2017-11-20 2021-01-05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控制方法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0557549A (zh) * 2018-05-31 2019-12-10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控制影像捕获设备的电路及相关的控制方法
WO2023093101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1486B1 (ko) 스마트 감시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970556B2 (en) Smart surveillance camera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418200B (zh) 用于曝光校正的自适应红外照明
US9674458B2 (en) Smart surveillance camera systems and methods
US931341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exposure settings of video cameras
US2018027882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gionally controlling exposure time in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TWI565323B (zh) 分辨前景的成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以及影像感測器
CN105959581A (zh) 具有动态控制闪光灯的用于图像捕捉的电子设备及相关的控制方法
US7962031B2 (en) Pulsed control of camera flash
US10255683B1 (en) Discontinuity detection in video data
US1026139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rared illuminator and related image-recording device
TWI539227B (zh) 監測方法及攝影機
CN110913147B (zh) 曝光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4017114A (ja) 照明システム
TW201512701A (zh) 取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97759B1 (ko) 감시 카메라 시스템의 적외선 led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884219B2 (ja) 画像解析技法
CN105744173B (zh) 一种区分图像前后景区域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430352B (zh) 一种视频监控图像的处理方法
Yuwono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detection feature on surveillance embedded IP camera
WO2015149711A1 (zh) 红外控制装置、方法及摄像机
US20190087640A1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40109671A (ko) 카메라의 명암 영상신호를 이용한 화염 검출방법
CN114143418B (zh) 双传感器摄像系统及其摄像方法
KR20150138470A (ko) 이동 단말기에서 디스플레이 화면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