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2069A - 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之電漿製程蝕刻/沉積比調變 - Google Patents

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之電漿製程蝕刻/沉積比調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2069A
TW201442069A TW102140528A TW102140528A TW201442069A TW 201442069 A TW201442069 A TW 201442069A TW 102140528 A TW102140528 A TW 102140528A TW 102140528 A TW102140528 A TW 102140528A TW 201442069 A TW201442069 A TW 2014420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ground
deposition
deposition method
shield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0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qi Wu
Ishtak Karim
Hua-Tan Qiu
Original Assignee
Novellus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ellus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Novellus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42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20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31Physical deposition at reduced pressure, e.g. MBE, sputtering, evapo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697Electrostatic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18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5Sputtering by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ron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623Mechanical discharge contro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623Mechanical discharge control means
    • H01J37/32651Shields, e.g. dark space shields, Faraday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01L21/283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 H01L21/28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 H01L21/28506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 H01L21/28512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1/2855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or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from a gas or vapour, e.g. condensation of conductive layer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by physical means, e.g. sputtering, evapo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其中之放電電漿特性係透過改變電漿之接地路徑而控制的電漿沉積可適用於任何電漿沉積環境,但在離子化物理氣相沉積(iPVD)間隙填充之應用中特別有用。電漿通量的離子能量和E/D比可透過修改接地路徑(接地表面之位置、形狀及/或面積)加以控制。以此方式控制電漿之特性可減少或消除對於習知昂貴且複雜的射頻系統進行電漿控制之依賴程度。對於高密度電漿源而言,離子化分率和離子能量可高到以致於自濺射甚至可在不具有任何射頻偏壓之情況下發生。且不像射頻誘導之濺射,自濺射具有窄離子能量分佈,此提供進行積體化之更好的製程控制性及較大的製程容許度。

Description

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之電漿製程蝕刻/沉積比調變
本發明關於電漿沉積用之方法和設備。特別地,本發明關於電漿沉積-蝕刻處理。該等方法和設備對在半導體加工中所進行之沉積-蝕刻處理特別有用。
積體電路(IC)裝置的小型化要求用於積體電路的製造中之介電和導電材料兩者皆具備優異的電性。由於銅之電阻率較低,在許多積體電路應用中已取代鋁作為導電材料,而具有低介電常數(低-k和超低-k介電質)之介電材料已取代傳統上使用的二氧化矽作為層間介電(ILD)材料。現今用於IC裝置處理中之低k介電材料包含碳摻雜的二氧化矽、氫化碳氧化矽(SiCOH)、氟摻雜的二氧化矽、以及含有機物之低k介電質。由於這些材料的低介電常數,因此可提供低寄生電容並使在積體電路中之複數內連線之間的“串擾”最小化。同時,他們往往為多孔泡沫狀材料,且在處理步驟期間,相較於較堅固的二氧化矽,更容易被損壞。
現今使用的積體電路加工處理通常包含使用產生於電漿中之離子,沉積及移除或重新分佈在晶圓表面上之材料的操作。這些操作通常包含沉積和蝕刻部份。典型地,在這些方法中,帶正電荷的惰性氣體離子或金屬離子撞擊施加負射頻偏壓之基板,從而沉積、移除或重新分佈位於晶圓基板上部份之受暴露的材料。可使用電漿沉積及/或蝕刻處理而受沉積、移除或重新分佈的材料之範例包含擴散障蔽材料(例如Ta和TaNx),以及種子層和例如銅及其合金之填充材料、以及銅特徵部填充物。
隨著IC裝置持續地小型化,特別是對於次28nm的技術節點以及更先進的節點之裝置的處理時,在不暴露介電層至電漿之情況下,進行電漿沉積,特別是特徵部填充,變得更具挑戰性。當在習知條件下進行電漿沉積時,受暴露之介電材料可能很容易被撞擊該材料的高能量離子所破壞。
本發明關於電漿沉積用之方法及設備,其中該電漿之特性係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加以控制。本發明可適用於任何電漿沉積環境,但在離子化物理氣相沉積(iPVD)的間隙填充應用中特別有用。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態樣,放電電漿係藉由惰性進料氣體(通常為Ar)及來自靶之濺射材料的離子化產生於電漿反應器中。放電電漿包含金屬和惰性氣體離子。電漿電路包含靶、電漿本身、反應器中的接地表面(通常配置為複數接地屏蔽),以及使靶充能之功率源。吾人已發現,撞擊基板之離子的能量以及電漿通量之蝕刻/沉積比可透過修改接地路徑(接地表面之位置、形狀及/或面積)加以控制。以此方式控制電漿之特性可減少或消除對於習知複雜射頻系統進行電漿控制之依賴程度。對於高密度電漿源而言,離子化分率和離子能量可高到足以使自濺射(即,僅由基板浮動電位所引起之濺射)甚至可在不具有任何射頻偏壓之情況下發生。自濺射率和實際蝕刻/沉積比(E/D ratio)可透過調整接地表面的位置、形狀及/或面積進行調變。且不像射頻誘導之濺射,自濺射具有窄離子能量分佈,此提供進行積體化之更好的製程控制性及較大的製程容許度。
在特定實施例中,可在施加或不施加射頻偏壓的情況下,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而對電漿之特性加以控制。即使結合了射頻偏壓的施加,由接地路徑調變所致之自濺射使撞擊離子之能量分佈變窄,從而降低在沉積-蝕刻處理期間對底層結構造成破壞之可能性。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射頻係完全消除,所得到之益處為降低了反應器之複雜性,同時提供更均勻的離子能量分佈以提高性能。
根據特定實施例,接地路徑之修改涉及將位於電漿反應器中 之一列受切換之複數接地屏蔽中之一或更多接地屏蔽於浮動和接地之間切換。該列中之複數接地屏蔽係彼此電隔離,並在表面面積以及相對於晶圓支架之位置上有所不同。該列受切換之複數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接地以維持放電。
根據其他具體實施例,接地路徑之修改包含改變(例如使用電位計)可變接地屏蔽之對地電阻,以及使一接地屏蔽與該可變接地屏蔽電隔離。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電漿沉積設備。該設備包含處理腔室、沉積基板支架、金屬離子放電電漿源、以及複數接地屏蔽。接地屏蔽係用以透過修改放電電漿之接地路徑控制放電電漿之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接地屏蔽係配置為一列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積以及相對於晶圓支架之位置的複數受切換之屏蔽,其中該列的複數受切換之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接地。在其它實施例中,複數接地屏蔽係配置為至少兩個屏蔽,其中一者係接地且另一者(或另外數者)具有對地可變電阻。在各種實施例中,該設備可或可不包含射頻系統。
所提供之設備更可包含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包含用以實施本文所述之方法的程式指令。因此,該設備可專門配置為執行本文所述之方法。因此,該控制器可程式化為具有指定用以產生放電電漿之參數的指令,其中該電漿之特性係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加以控制。例如,在其中之複數接地屏蔽係配置為一列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積以及相對於晶圓支架之位置的複數受切換之屏蔽的設備中,該控制器可包含複數程式指令,用以將該列中之一或更多接地屏蔽於浮動和接地之間切換。或者,在其中之複數接地屏蔽係配置為至少兩個屏蔽,其中一者係接地且另一者(另外數者)具有對地可變電阻的設備中,該控制器可包含複數程式指令,用以改變複數可變接地屏蔽之對地電阻。
本發明之這些和其它特徵及優點將參照相關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於下。
101‧‧‧基板
103‧‧‧介電層
105‧‧‧薄擴散障蔽層
107‧‧‧蝕刻線路徑
108‧‧‧場區
109‧‧‧銅層
111‧‧‧擴散障蔽層/蝕刻停止層
113‧‧‧第一介電層
115‧‧‧蝕刻停止層
117‧‧‧第二介電層
119‧‧‧抗反射層
121‧‧‧介層窗
123‧‧‧溝槽
125‧‧‧擴散障蔽層
127‧‧‧銅鑲嵌件
201‧‧‧電漿源
203‧‧‧基板支架
205‧‧‧晶圓
207‧‧‧射頻功率供應器
209a‧‧‧頂部旋轉磁體
209b-209e‧‧‧環形側電磁體
211‧‧‧濺射靶
213‧‧‧DC靶功率供應器
215‧‧‧屏蔽
217‧‧‧接地源
219‧‧‧絕緣陶瓷環
221‧‧‧泵
225‧‧‧系統控制器
501‧‧‧操作
503‧‧‧操作
505‧‧‧操作
505a‧‧‧操作
505b‧‧‧操作
601‧‧‧特徵部
603‧‧‧基板
605‧‧‧擴散障蔽層
607‧‧‧金屬
609‧‧‧場區
701‧‧‧特徵部
703‧‧‧基板
705‧‧‧擴散障壁層
707‧‧‧金屬
709‧‧‧突出部
圖1A-1F顯示在銅雙重金屬鑲嵌加工處理期間所製造之裝置結構的橫剖面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中空陰極磁控管(HCM)設備的橫剖面圖。
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屏蔽配置的特定實施例係以俯視圖和橫剖面圖繪示。
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屏蔽配置的替代性實施例係以橫剖面圖繪示。
圖5呈現根據本發明之處理的處理流程圖。
圖6A-6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在PVD金屬填充期間之裝置結構的橫剖面圖。
圖7A-7E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在PVD金屬填充期間之裝置結構的橫剖面圖。
圖8A-8B顯示在施加射頻偏壓之情況下(8A)以及在不施加射頻偏壓之情況下使用電漿接地路徑之修改(8B)達成相同平均鞘電位情形之代表性電漿鞘電位。
如上所述,本發明關於電漿沉積用之方法及設備,其中電漿之特性係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加以控制。本發明可應用於任何電漿沉積環境中,但對於填充在半導體基板上之凹陷特徵部特別有用,例如透過離子化物理氣相沉積(iPVD)法。根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態樣,放電電漿係藉由進料氣體以及來自靶之濺射材料的離子化產生於電漿反應器中。放電電漿包含金屬和惰性氣體離子。電漿電路包含靶、電漿本身、在反應器中的接地表面(通常配置為複數接地屏蔽),以及使靶充能之功率源。吾人已發現,撞擊基板之離子的能量以及電漿通量之蝕刻/沉積比可透過改變接地路徑(接地表面之位置、形狀及/或面積)加以控制。以此方式控制電漿之特性可減少或消除對於習知複雜射頻系統進行電漿控制之依賴程度。對於高密度電漿源而言,離子化分率和離子能量可高到足以使自濺射 (即,僅由基板浮動電位所引起之濺射)甚至可在不具有任何射頻偏壓之情況下發生。自濺射率和實際蝕刻/沉積比(E/D ratio)可透過調整接地表面的位置、形狀及/或面積進行調變。且不像射頻誘導之濺射,自濺射具有窄離子能量分佈,此提供進行積體化之更好的製程控制性及較大的製程容許度。
所描述之方法可用於沉積各種金屬,此包含但不限於銅、鋁、鈦、銀、鉭、鎢、和鉬。該等方法亦可用以使用金屬合金,如銅合金和鋁合金部分地或完全地填充凹陷特徵部。例如,銅或鋁與某些金屬及非金屬元素的合金係用以改善IC裝置(例如Cu-Ti合金)之電遷移性能。此外,一些合金可直接沉積至介電質上,以自我形成擴散障蔽層。例如,銅與鎂或錳的合金可提供自我形成之擴散障蔽層,此係因為鎂或錳在介電質的表面上之氧化作用所致。一般而言可使用所描述之方法沉積各種合金,包含Cu-Mg、Cu-Mn、Cu-Al、Al-Si等。根據所提供之方法,由合適的金屬合金所製成之物理氣相沉積靶可用於合金沉積。該等方法可用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填充不同類型的凹陷特徵部,例如溝槽、介層窗、及接觸孔。該等方法能夠改善金屬填充,此係透過使用電容及/或電感電漿之各種電漿沉積技術達成,包含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及高密度電漿化學氣相沉積(HDP-CVD),但特別適用於物理氣相沉積(PVD)、特別是透過電漿PVD(離子化PVD或iPVD)。因此,雖然本發明可應用於iPVD以外的情況,在此主要參照iPVD進行說明。
為了呈現本發明之背景的架構,用以形成部分製造的積體電路之銅雙重金屬鑲嵌處理的簡要說明係描述於下。所提出之方法並不限於雙重金屬鑲嵌處理且可用於其它處理方法,例如於單金屬鑲嵌處理中。雖然所提供之方法對於處理具有寬度為約300nm和以下(例如在約20-300nm之範圍內,如28nm)之相對較窄的凹陷特徵部之基板特別有利,該等方法可同樣應用於填充更寬的凹陷特徵部。
圖1A-1E顯示在雙重金屬鑲嵌加工處理之各階段所製造之裝置結構的橫剖面圖。由雙重金屬鑲嵌處理所製造之完成結構的橫剖面係顯示於圖1F中。參照圖1A,該圖顯示用於雙重金屬鑲嵌處理之典型基板 101的範例。基板101可放置在帶有如電晶體之主動元件的層上,或在含有銅線或其他類型的金屬化之下方金屬化層上。基板101係建置於半導體晶圓上,因此被稱為半導體基板。用語半導體基板,如在本文中所使用,係指在其結構內之任何位置包含一半導體材料的基板。
基板101包含一預先成形的介電層103(如氟或碳摻雜二氧化矽或含有機物的低-k材料),該介電層具有凹陷特徵部107(諸如溝槽和介層窗之蝕刻線路徑)以及場區108。薄擴散障蔽層105係保形地沉積以塗覆在基板表面上的凹陷特徵部和場區兩者上。擴散障蔽材料係為必要,以保護介電層103和其下方之主動元件不受銅原子的擴散。合適的擴散障蔽材料包含鉭、氮化鉭、氮化鈦、鈦鎢合金、及其相似物。在典型的處理中,障蔽層105係透過物理氣相沉積(PVD)法形成,但亦可使用原子層沉積(ALD)和化學氣相沉積(CVD)。在替代性的處理流程中,本文所述的PVD金屬填充法可用於將自我成形擴散障蔽層(例如,Cu-Mg或Cu-Mn合金)直接沉積於介電層上,且,若期望,可繼續使用該合金填充凹陷特徵部。鎂和錳能夠形成一層氧化物於介電質之表面上,並從而防止銅擴散進入相鄰的介電層中。
返回圖1A所示之處理流程,沉積銅擴散障蔽層105後,凹陷特徵部107係以銅填充。習知上使用的方法需將薄的保形銅種子層沉積於障蔽層105的頂部上,隨後為主體銅的電沉積以填充凹陷特徵部107。此兩步驟之操作需將基板從障蔽層和種子層受沉積的PVD沉積設備轉移至凹陷特徵部107受填充的銅電鍍填充設備。此勢必使部分加工之基板暴露至周圍大氣和在電鍍填充操作期間所使用的濕式化學品。可替代地,PVD銅填充可在使用電漿PVD處理腔室之乾燥的真空環境下中進行,而不將基板暴露於周圍大氣,且不需要沉積種子層。因此,在沉積銅擴散障蔽層105之後,可接著使用銅填充介層窗和溝槽。例如,基板可從用於沉積擴散障蔽層之鉭或鈦的PVD腔室,傳送至用於銅PVD填充之銅PVD腔室。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傳送可在包含數個PVD腔室的PVD系統中完成,而不將基板暴露至含有水分和氧氣的周圍大氣中。
典型地,蝕刻和沉積處理同時發生於PVD腔室中。蝕刻係 由惰性氣體離子進行且,在某些情況下,由金屬離子以足夠的能量撞擊晶圓以移除暴露之材料進行,而沉積則是透過中性金屬原子進行且,在某些情況下,由從靶濺射至晶圓上之金屬離子進行。當本質蝕刻率E大於本質沉積率D時,晶圓表面上出現淨蝕刻處理。當蝕刻率E小於沉積率D時,該處理為淨沉積。蝕刻率與沉積率之比例係通常用於象徵複合處理。在E/D比為1時,無淨沉積或蝕刻發生。在E/D比為0時,該處理為純粹沉積。能夠控制和調節E/D比十分重要,以調整或最佳化用於特定應用之電漿通量的沉積特性。
儘管使用射頻偏壓之沉積通量調變對晶圓來說有許多缺點,但這對於在PVD腔室內部的蝕刻/沉積(E/D)比調變為一標準技術。施加射頻偏壓以提高電漿通量之離子能量,係廣泛用於半導體加工處理中。然而,射頻偏壓技術具有缺乏離子能量控制的問題,因為取決於特定之離子何時,亦即,在射頻週期的哪一部份進入電漿鞘,在該鞘(電漿和基板之間的薄區域)中加速的離子會遭遇不同的電場。對於在半導體處理環境中常見的典型電漿物種和條件而言,例如,對於具有Ar進料氣體之直流放電PVD Cu而言,離子通過鞘之傳輸時間係實質短於射頻週期。因此,一既定的離子,在從鞘之頂部移動至基板時,看見大致恆定的電場,該電場係由在射頻週期中之期間來決定。例如,如圖8A所示,在時間t1進入鞘的離子1,大約在其位於該鞘之期間,將經歷一電壓V1>Vavg,而在時間t2進入鞘的離子2,大約在其位於該鞘之期間,將經歷一電壓V2<Vavg。每個離子看到造成寬能量分佈之不同的近似恆定電場。該分佈之寬度和形狀可使用不同的射頻頻率及波形而稍微加以控制,但在所有使用射頻偏壓之情況中將有實質上有限的寬度。所得到之具有期望的平均離子能量的沉積電漿通量將必定包含不需要之較高能量的離子及較低能量的離子,較高能量的離子可能會損壞基板,較低能量的離子可能不具有所需之沉積特性(例如,無法防止突出部形成之不足的蝕刻率)。
因此,射頻調變之電漿沉積處理,導致了在電漿通量中之寬離子能量分佈。由於濺射率和角度兩者取決於入射離子能量,因此他們在此等情況下亦分佈較廣。具有高能量之離子往往會破壞基板,而不固定的 濺射角度通常會導致在結構之開口區域的突出部。基板的損害和突出部兩者皆造成重大的積體化問題,如附著力差、雜質、高線電阻、以及劣化之間隙填充。因此,PVD製程容許度係受入射離子之寬能量分佈所限制,且用於積極的次28nm技術之PVD可擴充性係受到損害。
此外,射頻系統的實施對於反應器模組的可製造性和可靠性而言為一項挑戰。射頻傳輸對於PVD腔室匹配而言為一普遍問題,且複雜的射頻系統增加了工具之成本。
因此,可窄化入射離子能量分佈及/或可消除射頻系統之必要性且同時維持E/D比調變能力的電漿沉積技術,從技術及工程設計之角度而言皆為可取的。
本發明提供新的電漿沉積方法,該等方法可使上述問題最小化並可進行凹陷特徵部之直接PVD填充,此等凹陷特徵部之寬度為小於約300nm、小於約100nm、甚至小於約50nm,例如,次28nm技術。可填充具有大於2:1,且甚至5:1或更高的深寬比之凹陷特徵部。因此,PVD銅填充可以目前和未來的小型化水準,成功地整合至鑲嵌處理,至少對於某些金屬化層而言是如此。這些方法所使用的PVD沉積條件和處理參數之詳細描述將提供於下。如前所述,雖然本發明之方法和設備係主要參照iPVD加以描述,但其原理適用於任何以電漿為基礎的沉積技術,其中射頻偏壓可如本文所述地透過調變電漿之特性(例如,E/D比)而減少或消除。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過接地屏蔽之表面設計以調變製程蝕刻/沉積(E/D)比的方法,該方法可窄化入射離子之能量分佈並可消除在iPVD或其它電漿沉積處理模組上之傳統的複雜射頻系統。PVD沉積腔室內之沉積基板偏壓(即晶圓的浮動電位Vf)和離子能量(即浮動電位與電漿電位之間的差值Vf-Vp)通常取決於電漿電路的接地表面之位置、形狀、和面積。對於高密度電漿源而言,離子化分率和離子能量可夠高以使自濺射(即,單單由基板浮動電位所引起之濺射)可在減少或甚至沒有射頻偏壓之情況下發生。自濺射率和實際E/D比可透過調節電漿之接地路徑(例如位置、形狀、及/或接地表面之面積)以進行調變。自濺射具有窄離子能量分佈,此提供進行整合之更好的製程控制性和較大的製程容許度。
不同於使用射頻偏壓以使鞘和入射離子充能,使用電漿接地路徑修改之鞘電位和入射離子能量調變造成非隨時間變化(即DC)之數值。由於在此情況下之鞘電位不受任何射頻所驅動且為靜態電漿電子溫度之直接函數,因此沒有隨時間變化之固有來源存在。當然,若該修改在時間上係維持恆定才如此。如將於以下所進一步詳細解釋,接地路徑之修改亦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例如在沉積期間的過程中)調變,以在沉積期間以適當的方式調變入射離子能量。若接地路徑修改在時間上維持恆定,那麼所有離子將經歷導致單能電漿通量之相同的恆定鞘電位。作為射頻偏壓情況之對照範例,圖8B描繪兩個離子,即離子1和離子2,該等離子分別在時間t1和t2進入鞘。由於鞘電位在時間上係為恆定,因此在此情況下離子1和離子2兩者將經歷相同的電壓Vavg。由於當離子進入鞘(有限離子溫度)時它們的能量具有差異,因此離子將仍有少量的能量分佈,但該分佈之寬度實際上可忽略不計且勢必比施加射頻的情況少得多。因此,使用電漿接地路徑修改之入射離子能量調變可產生沒有寄生更高和更低能量離子之具有期望平均離子能量的沉積電漿通量。
根據本發明,沉積電漿之自濺射率及因此E/D比係透過改變接地路徑(例如,接地表面的(PVD腔室中之屏蔽)之位置、形狀及/或面積)加以控制。在特定實施例中,此並非使用單一件的接地屏蔽或電連接之複數屏蔽,而是使用彼此電絕緣的複數屏蔽而達成。此等屏蔽可為浮動或接地或為透過電氣電路控制(例如以下所進一步描述之開關或電位計)之組合。可改變自濺射率和E/D比以透過改變複數屏蔽之接地而增加電漿通量之沉積或蝕刻特性。在沒有射頻偏壓的情況下,基板上的偏壓係純粹由於基板浮動電位,從而產生窄離子能量分佈所致。
返回圖1B,在特徵部中沉積具有過載(overburden)之導電銅路徑109,導電銅路徑109係位在擴散障蔽層105之頂部上,並且在場區及受填充之凹陷特徵部兩者之上。所有位於場區上之導電材料(其中包含銅過載和位於該場區上之擴散障蔽層兩者)隨後從場區移除,以防止相鄰內連線之間的短路。此係由諸如CMP之平坦化操作所進行。所得到之平坦化的結構係顯示於圖1C,吾人可看出擴散障蔽層105及銅過載已從場區移 除且介電層103係暴露出來。
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可直接從圖1A所示之結構得到圖1C所示之結構,而不形成圖1B所示之具有銅過載的中間結構。在此實施例中,PVD電漿條件係進行調整,俾使銅係沉積在凹陷特徵部107中,而電漿蝕刻的結果使擴散障蔽材料同時從場區移除。
形成圖1C所示之結構後,接下來為透過構建下一金屬化層進行雙重金屬鑲嵌處理。如圖1D所繪示,氮化矽或碳化矽擴散障蔽層/蝕刻停止層111係受沉積以封閉導電銅路徑109。接著,雙重金屬鑲嵌結構之第一介電層113係沉積在擴散障蔽層/蝕刻停止層111上。介電質113係通常為低k介電質,如上述用於層103者。接著為沉積蝕刻停止層115(通常由氮化矽或碳化矽所組成)於第一介電層113上。層111、113、和115可從各種含矽、氧、碳、和氮的前驅體透過CVD和電漿增強CVD(PECVD)方法進行沉積。
如圖1D所繪示,該處理繼續進行,其中雙重金屬鑲嵌介電結構的第二介電層117係以類似於第一介電層113之方式沉積於蝕刻停止層115上。接著沉積通常含有BARC材料之抗反射層119。
如圖1E-1F所示,雙重金屬鑲嵌處理繼續進行,以蝕刻在第一和第二介電層中之介層窗和溝槽。首先,介層窗121係蝕刻穿過抗反射層119及第二介電層117。標準微影技術係用以蝕刻這些介層窗的圖案。介層窗121之蝕刻係受控制俾使蝕刻停止層115不被穿透。如圖1E所繪示,在後續的微影處理中,抗反射層119被移除且溝槽123係蝕刻於第二介電層117中;介層窗121係穿透蝕刻停止層115、第一介電層113、及擴散障蔽層111。
接著,如圖1F所繪示,這些新形成的介層窗和溝槽係以擴散障蔽層125塗覆,並隨後使用本文所述之物理氣相沉積填充法完全地或部分地用銅加以填充。當銅填充具有過載時,該結構係接著受平坦化以移除在場區中之銅過載及部分擴散障蔽材料125(如TaNx、TiNx等)。可替代地,PVD填充法可在從場區移除擴散障蔽材料時,同時用銅填充凹陷特徵部。所完成的雙重金屬鑲嵌結構係顯示於圖1F,其中以PVD沉積之導電 銅路徑127置於介電質中並由擴散障蔽層125與介電層113和117分離。
導電銅路徑127和109此時互相電接觸並形成導電路徑,因為它們僅由具有導電性的擴散障蔽層125所分離。三個這樣的內連線係顯示於圖1F。
現將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以調變製程蝕刻/沉積比之電漿沉積(尤其是凹陷特徵部填充)方法及設備的特定實施例。
本發明可在各種電漿設備中實施。本發明將主要參照直流放電電漿離子化PVD系統進行描述,但並不受限於此,且基於本文所述之本發明的原理,熟習本技術領域者將能理解如何根據本發明以應用於其他電漿設備和技術,包含例如交流放電電漿系統、PECVD系統、和HDP-CVD系統。然而,本發明之優點在直流放電iPVD特徵部填充特別明顯。
可使用包含中空陰極磁控管或平面磁控管之PVD反應器處理腔室。圖2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類型之中空陰極磁控管(HCM)濺射設備的橫剖面圖。該HCM設備具有兩個主要組件:產生並維持電漿之電漿源201,以及固定晶圓205(非設備之一部分,但仍顯示以提供背景)之基板支架(如夾盤或晶圓基座)203。在一些實施例中,單獨的射頻功率供應器207係電連接至晶圓基座並在需要時提供射頻偏壓至基座203,從而在該受電偏壓之晶圓與電漿彼此作用時,在該晶圓處產生平均負偏壓。然而,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沉積係在未施加射頻偏壓至晶圓的情況下進行,且亦不需要射頻系統,因此可避免在設備中之射頻系統的成本及操作複雜性。基座203亦用以提供晶圓205之溫度控制。晶圓基座之溫度可介於約-50至600℃之間,較佳地介於約0至150℃之間。
在此範例中,HCM包含頂部旋轉磁體209a;若干個環形側電磁體209b-209e週向地設置在該處理腔室的周圍;以及以負直流偏壓操作之濺射靶211。濺射靶係電連接至直流靶功率供應器213。介於約1-100kW之間的直流偏壓功率係通常施加至靶。設備中之電漿密度可透過控制電漿的磁侷限於HCM之中空靶部分內以及在晶圓的周邊加以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磁侷限之電漿係透過施加一強磁場於該設備之靶部份,例如藉 由將高電流通過電磁線圈209b,產生於HCM中。在一具體的範例中,大於約6kA-turn之電流係通過至少一些線圈以產生至少大約0.1Tesla之磁場於靶附近,並形成具有至少約1013electrons/cm3之密度的電漿於靶區域內。在其它實施例中,不需使用用於磁侷限電漿之超高磁場。
根據本發明,複數屏蔽係設置於腔室內之腔室側壁旁,以保護側壁不受濺射材料影響並提供直流接地表面。例如透過絕緣陶瓷環219,複數屏蔽215係與處理腔室側壁及彼此電隔離。如上所述且於以下進一步詳述,複數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連接至接地源217,而其它者則為浮動或可變地接地。在所提供之範例中,屏蔽215為具有中空梯形形狀之鋁構件,位於約晶圓基座203之高度至靶211約30公分以下處。圖2所繪示之屏蔽的數量及位置僅為代表性。屏蔽配置之進一步細節係顯示於圖3A-B及圖4中,本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之參照係描述於下。
陰極靶211一般具有中空杯形的形狀,使得形成於電漿源中之電漿能夠集中在此中空區域內。陰極靶211亦可作為濺射靶,且因此係由待沉積至基板上之金屬材料製成。例如,銅靶係用於銅填充且鋁靶係用於鋁填充。由合金製成之靶可用於以合金填充特徵部。
諸如氬氣之惰性氣體係經由氣體入口(未示出以使圖式清楚)從側邊引導進入基座203上方之處理腔室中。泵221係設置以排空或部分地排空處理腔室。控制處理腔室中之壓力可透過使用氣體流率調整和泵送率調整之組合而達成,該組合利用,例如,節流閥或擋板。通常在沉積(或沉積-蝕刻)處理期間之壓力介於約0.01mTorr至約100mTorr之間。
強烈的磁場係由電磁體209b產生於陰極靶區域內。從陰極射出的電子由交叉之電場和磁場侷限在陰極靶211之中空部內,以在中空陰極內形成高密度電漿之區域。可附加的電磁體209c-209e係配置在陰極靶的下游且係用於定型電漿並進一步將電漿侷限在更靠近晶圓基座203之高度。
在某些實施例中,系統控制器225係用以在沉積處理期間控制處理條件、插入和取出晶圓等等。該控制器將通常包含一或更多記憶體元件及一或更多處理器。該處理器可包含CPU或電腦,類比及/或數位輸 入/輸出連接件,步進式馬達控制板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控制器控制該設備之所有活動。系統控制器執行系統控制軟體,該系統控制軟體包含複數指令,用以控制時序、氣體之混合、腔室壓力、腔室溫度、晶圓溫度、在晶圓之射頻功率位準(如果有的話)、在靶之直流功率位準、電磁線圈209a-e之極性、施加至線圈之電流位準、屏蔽之接地,基座位置、以及特定處理之其它參數。其它儲存在與該控制器相連之記憶體元件上的電腦程式可用於一些實施例中。
通常將有一使用者介面與控制器225相連。使用者介面可包含顯示螢幕、設備及/或處理條件之圖形軟體顯示,以及使用者輸入設備,如指向裝置、鍵盤、觸控螢幕、麥克風等等。
用以控制沉積處理的電腦程式碼可以任何習知的電腦可讀取程式語言編寫:例如,組合語言、C、C++、Pascal、Fortran、或其它。編譯後的目標碼或腳本係由處理器執行,以執行程式所識別之任務。
控制器參數與處理條件相關,例如腔室內的磁場、腔室內之電漿密度、處理氣體組成和流率、溫度、壓力、諸如直流功率位準、屏蔽之接地、冷卻氣體壓力、及腔室壁溫度等電漿條件。這些參數係以配方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並可利用使用者介面進行輸入。
用以監控處理之信號可由系統控制器之類比及/或數位輸入連接件提供。用以控制處理之信號係輸出至沉積設備之類比及數位輸出連接件上。
系統軟體可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設計或配置。例如,各種腔室組件的副程式或控制對象可被寫入,以控制進行本發明之沉積處理所必需的腔室組件之操作。用於此目的之程式或程式區段之範例包含基板定位碼、處理氣體控制碼、壓力控制碼、加熱器控制碼、以及電漿控制碼。
電漿控制程式可包含碼,用於設定屏蔽接地、施加至靶的直流功率位準、以及極性參數和施加至設備中之不同的電磁線圈之電流位準。基板定位程式可包含程式碼,用於控制腔室組件,這些腔室組件用以裝載基板至基座或夾盤上並控制基板和諸如氣體入口及/或靶之腔室其它部件的間距。處理氣體控制程式可包含碼,用於控制氣體組成和流率,以 及可選擇地,用於在沉積之前將氣體流動至腔室中以穩定腔室中之壓力。壓力控制程式可包含碼,用於透過調節,例如,腔室之排氣系統中的節流閥,控制腔室內之壓力。加熱器控制程式可包含碼,用於控制流至用以加熱基板之加熱單元的電流。可替代地,加熱器控制程式可控制諸如氦氣之加熱傳輸氣體至晶圓夾盤的輸送。
在沉積期間可受監控之腔室感應器的範例包含:質量流量控制器、諸如壓力計之壓力感應器,及位於基座或夾盤中之熱電耦。適當地經程式化之反饋和控制演算法可與來自這些感應器的數據一起使用,以維持期望之處理條件。
在各種實施例中,控制器包含用於實施本文所述之方法的程式指令。因此,該設備可專門配置為執行本文所述之方法。因此,控制器可程式化為具有複數指令,該等指令指定用以產生放電電漿之參數,其中該放電電漿之特性係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而控制。例如,在其中複數接地屏蔽係配置為一列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積以及相對於晶圓支架之位置的切換之屏蔽的設備中,控制器可包含複數程式指令,用以將該列中之一或更多接地屏蔽於浮動和接地之間進行切換,如以下所進一步描述。或者,在其中之接地屏蔽係配置為至少兩個屏蔽,其中一者係接地且另一者具有對地可變電阻之設備中,該控制器可包含複數程式指令,用以改變複數可變接地屏蔽之對地電阻,如以下所進一步描述。
在電漿PVD設備中之沉積處理期間,根據一實施例,晶圓基板係置於用以產生電漿之處理腔室中。處理腔室包含:金屬靶,該金屬靶接受負直流偏壓並在沉積期間用以作為金屬通量之來源;一晶圓基座,在材料處理期間將晶圓固持在位置上並亦提供晶圓之溫度控制;用於引入惰性氣體之入口;以及一或若干磁體,用以將電漿侷限於靶的附近。可選擇地施加射頻偏壓至晶圓,然而施加射頻偏壓並非必要且本發明之許多實施例中,不施加射頻偏壓實際上反而較佳。
在晶圓基板固定至晶圓基座上,且惰性氣體(如氬氣)係引入至腔室中後,透過施加一直流功率至靶以點燃電漿,且使用靶附近之磁場侷限該電漿。氬係於電漿中正離子化以形成Ar+離子,Ar+離子以足夠的 能量撞擊施加負偏壓之靶,以從靶移除金屬原子。從靶移除的中性金屬原子可在電漿中變為離子化。包含中性物種和離子之金屬物種係接著沉積於晶圓表面上。
帶正電的氬離子和金屬離子,在某些情況下,可在晶圓表面獲得足夠的能量以從晶圓表面移除材料而造成蝕刻。來自受蝕刻的材料之原子可從晶圓處永久移除,或者可從晶圓上的一位置重新分佈至另一位置。例如,材料可從介層窗之底部重新分佈至介層窗側壁。典型地,蝕刻和沉積處理同時發生於PVD腔室中。蝕刻係透過以足夠的能量撞擊晶圓以移除暴露材料之惰性氣體離子及,在某些情況下,金屬離子進行,而沉積則是透過從靶濺射至晶圓上之中性金屬原子及,在某些情況下,金屬離子進行。當本質蝕刻率E大於本質沉積率D時,晶圓表面上出現淨蝕刻處理。當蝕刻率E小於沉積率D時,該處理為淨沉積。
在一般情況下,各種PVD條件係適合進行PVD沉積和PVD蝕刻操作。用於淨沉積製程的直流功率可介於從約5W/(cm2靶)至25W/(cm2靶),且,對於射頻功率,從約0W/(cm2基板)至0.5W/(cm2基板)。PVD沉積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6,905,959號;6,773,571號;以及6,642,146號中,其專利係全數併入於此作為參考且用於所有目的,尤其是其對於可應用於本發明之背景中的一般PVD沉積和蝕刻參數之揭露。
當期望進行材料之淨沉積時,於反應器處理腔室中提供接地表面之接地屏蔽係用以將E/D比和自濺射率調低,如本文所述。當期望進行材料之淨蝕刻時,於反應器處理腔室中提供接地表面之接地屏蔽係用以將E/D比和自濺射率調高,如本文所述。
根據本發明,自濺射率,且從而沉積電漿之E/D比係透過改變接地路徑(例如,直流接地表面(在PVD腔室中之屏蔽)的位置、形狀、及/或面積)加以控制。在特定實施例中,此並非使用單一件的接地屏蔽或電連接之數個屏蔽,而是使用彼此電絕緣的複數屏蔽而達成。此等屏蔽可為浮動或接地或透過電氣電路控制之組合。可改變自濺射率和E/D比,以透過改變複數屏蔽之接地增加電漿通量之沉積或蝕刻成分。在沒有射頻偏壓的情況下,基板上的偏壓係純粹由基板浮動電位所致,從而產生 窄離子能量分佈。
參照圖3,根據本發明之屏蔽配置的特定實施例係以俯視圖和橫剖面圖顯示。在此實施例中,四個同軸接地屏蔽係配置在反應器處理腔室中,圍繞且高於基座晶圓支架並低於靶。屏蔽之每一者係與其它者電隔離。直流開關決定該等屏蔽之何者(及何時)接地或浮動。在沉積或蝕刻操作中,複數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接地。當所有的屏蔽係切換為接地,入射在沉積基板上之離子具有較低的能量。電漿通量的自濺射率和E/D比因此低。此為常見的沉積狀態,特別是對於具有低深寬比的凹陷特徵部。相反地,若只有最小片的屏蔽(即屏蔽4)接地,則離子能量較高,此進而導致更高的E/D比。E/D比可在上述兩種極端情況之間調變,以獲得用於特定沉積應用所需之期望的E/D比和自濺射率。
參照圖4,根據本發明之屏蔽配置的替代性實施例係以橫剖面呈現。在此實施例中,具有對地可變電阻之固定屏蔽,例如透過電位計,係結合永久接地之屏蔽使用。永久接地之屏蔽係存在以確保低電阻電流路徑,以維持放電。在第二屏蔽上之電位計可調整以改變相對於第二屏蔽,通往第一屏蔽之返回電流的比例,從而改變該可變接地屏蔽之對地電阻。依照在上述參照圖3所述之屏蔽列的實施例之相同原理,透過調節電位計之設定,可在一定範圍內實現連續的晶圓偏壓調整,而不是透過在數個屏蔽之不同組合之間切換,具有不連續和有限的設定。以此方式,E/D比可修改以達到用於特定沉積應用之期望的E/D比和自濺射率。
圖5顯示根據包含這些實施例之本發明的處理流程圖。在操作501中,具有用以填充之暴露的凹陷特徵部之部分加工的IC裝置係放置於電漿反應器腔室中。在操作503中,在電漿反應器腔室中,包含金屬離子之放電電漿係產生,該放電電漿包含一接地路徑。在操作505中,電漿的特性係透過修改放電電漿之接地路徑加以控制。凹陷特徵部可接著完全或部分地由電漿沉積所填充。並非在所有而是在較佳實施例中,電漿沉積係在無射頻偏壓之情況下進行,且反應器不具有射頻系統。
該圖亦繪示數個替代性實施例,顯示用以修改接地路徑之複數屏蔽的配置。在505a中,接地路徑之修改涉及將位於電漿反應器中之一 列受切換之接地屏蔽中的一或更多接地屏蔽於浮動和接地之間切換,其中該列接地屏蔽係彼此電隔離,且在表面面積以及相對於晶圓支架之位置有所不同,且其中該列受切換之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接地。可替代地,在505b中,接地路徑之修改包含改變可變接地屏蔽之對地電阻,其中一接地屏蔽與該可變接地屏蔽係電隔離。
取決於沉積之應用,E/D比和自濺射率可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而設定,並在整個沉積之期間維持固定。這對於,例如,具有低深寬比,如3:1、2:1、1:1或甚至更低的較寬凹陷特徵部而言可能較適當。對於這樣的特徵部,可根據本發明進行固定的E/D比電漿沉積,而不形成空隙。圖6A-6B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態樣的實施例之PVD金屬填充期間,裝置結構的橫剖面圖。在圖6A中,在IC裝置基板603中之低深寬比(例如約2:1)的特徵部601係顯示為以金屬607部分地填充,金屬607係根據本發明由非射頻偏壓之離子化電漿PVD處理所沉積。該特徵部可為一內連線。銅係沉積在置於特徵部中以及在相鄰的場區609上之擴散障蔽層605上。E/D比係設定以透過在一開始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達成有效的特徵部填充,而不破壞下層之基板603或障壁605,並接著在整個沉積期間維持固定。銅係沉積在凹陷特徵部601內和場區609上,最終形成圖6B所示之結構。為了防止相鄰的內連線線之間的短路,位於場區上的所有導電材料(包含位於場區上的銅過載和擴散障蔽層兩者)隨後由例如CMP之平坦化操作從場區移除。以此方式,可實現在IC裝置基板上之凹陷特徵部的無空隙間隙填充,而不損壞下方之基板或障壁,且在間隙填充操作期間不需改變沉積參數。
可替代地,可根據本發明於沉積期間動態地改變E/D比,以從沉積切換至蝕刻條件,以達成高品質的特徵部填充(例如不具有空隙)。這樣的替代性處理通常適用於窄、高深寬比之特徵部填充,如5:1或更大。對於這樣的高深寬比特徵部,可透過在沉積處理期間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將E/D比調變介於較低和較高的E/D比之間,使得在低E/D比期間產生在特徵部開口處之突出部可在高E/D比期間移除,以達成完整且無空隙之特徵部填充。圖7A-7E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態樣的實施例,在 PVD金屬填充期間之裝置結構的橫剖面圖。在圖7A中,在IC裝置基板703中之高深寬比(例如,約8:1(未按比例顯示))特徵部701係顯示為以金屬707部分地填充,金屬707係根據本發明由非射頻偏壓之離子化電漿PVD處理所沉積。該特徵部可為一內連線。銅係沉積在置於特徵部中以及在相鄰的場區上之擴散障蔽層705上。E/D比最初係設定以透過在一開始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達成有效的特徵部填充,而不破壞下層之基板703或障壁705。在間隙之部分被填充後,突出部709開始形成於特徵部(間隙)之開口處。
此時,E/D比係調變為較高,此係透過修改沉積電漿之接地路徑,例如在反應器處理腔室中所提供之接地屏蔽的位置和表面面積為之。電漿通量之增強的蝕刻成分導致突出部材料之淨移除,以擴大特徵部開口以進行進一步填充,如圖7B所示。然後,E/D比係再次調變為較低,此係透過再次修改沉積電漿之接地路徑,從而由於電漿通量之增強的沉積成分導致額外的間隙填充及突出部的形成,如圖7C所示。E/D比係接著透過再次修改沉積電漿之接地路徑再調高,且電漿通量之增強的蝕刻成分導致突出部材料的淨移除,以再次擴大特徵部開口以進行進一步填充,如圖7D所示。E/D比的修改可重複多次以達成無空隙之間隙填充。圖7E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的完整間隙填充。
如在先前之實施例中,為了預防相鄰內連線之間的短路,位於場區上的所有導電材料(包含位於場區上的銅過載和擴散障蔽層兩者)隨後由例如CMP之平坦化操作從場區移除。以此方式,透過在間隙填充操作期間動態地改變沉積參數,可實現在IC裝置基板上之凹陷特徵部的無空隙間隙填充,而不損壞下方之基板或障壁。
僅透過修改電漿接地路徑所進行之對E/D比和自濺射率的控制,導致在電漿通量之窄離子能量分佈,且降低由於高能端所致之基板損壞的可能性。基板之射頻偏壓並非必要,且通常並非較佳。即使射頻偏壓結合接地控制使用,可透過減少射頻功率而使離子能量分佈變窄。
本文所描述之設備/方法可結合微影圖案化工具或處理使用以用於,例如,半導體元件、顯示器、LEDs、光電板及其相似物之加工 或製造等。通常,但並非一定,此類工具/處理將在共同的製造設備一起使用或進行。膜之微影圖案化通常包含以下步驟之部份或全部,每個步驟需使用一些可能的工具方可達成:(1)使用旋塗或噴塗工具施加光阻於工件,即基板上;(2)使用熱板或爐或UV固化工具固化光阻;(3)使用如晶圓步進器之工具使光阻暴露於可見光或紫外線或X射線;(4)使用如濕檯之工具使光阻顯影,以選擇性地移除光阻並從而將之圖案化;(5)藉由使用乾式或電漿輔助蝕刻工具將光阻圖案轉移至下層之膜或工件中;(6)使用如射頻或微波電漿光阻剝離機之工具移除光阻。
結論
透過修改沉積電漿之接地路徑,例如提供於反應器處理腔室中之接地屏蔽的位置和表面面積,可實現諸如E/D比之處理調變,及因此實現間隙填充性能。自濺射率和實際蝕刻/沉積比(E/D ratio)可透過調整接地表面的位置、形狀及/或面積進行調變。且不像射頻誘導之濺射,自濺射具有窄離子能量分佈,此提供進行積體化之更好的製程控制性及較大的製程容許度。
在特定實施例中,可在施加或不施加射頻偏壓的情況下,透過修改電漿之接地路徑而對電漿之特性加以控制。即使結合施加射頻偏壓,由調變接地路徑所致之自濺射窄化入射離子之能量分佈,從而降低在沉積-蝕刻處理期間對下方層結構造成破壞的可能性。亦可完全消除射頻,而所得到之好處為減少反應器之成本和複雜性,同時提供更均勻的入射離子能量分佈以提高性能。
雖然為求清楚省略各種細節,但仍可實施各種設計之替代性方案。因此,這些範例應被視為示意性而非限制性,且本發明並非侷限於本文所提供之細節,而是可在隨附請求項之範圍內進行修改。
501‧‧‧操作
503‧‧‧操作
505‧‧‧操作
505a‧‧‧操作
505b‧‧‧操作

Claims (22)

  1. 一種電漿沉積方法,包含:在一電漿反應器中,產生一包含複數金屬離子之放電電漿,該放電電漿包含一接地路徑;以及透過修改該放電電漿之該接地路徑以控制該電漿之特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接地路徑之該修改包含將位於該電漿反應器中之一列複數受切換之接地屏蔽中之一或更多接地屏蔽於浮動和接地之間進行切換,其中在該列中之該等接地屏蔽係彼此電隔離並相對於在該電漿反應器中之一基板支架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積和位置,且其中該列中之該等受切換之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接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接地路徑之該修改包含改變一可變接地屏蔽之對地電阻,其中一接地屏蔽係與該可變接地屏蔽電隔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可變接地屏蔽之接地係透過調整一電位計而控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更包含放置一具有位於該電漿反應器處理腔室中之用於填充之複數暴露的凹陷特徵部之部分加工的IC裝置基板,以及以該電漿之該等金屬物種至少部分地填充該等凹陷特徵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未發生實質的基板破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金屬為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等特徵部係填充為無空 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等受控制之電漿特性包含至少一特性,選自由電漿通量之E/D比、自濺射率和複數金屬離子的能量分佈所組成之群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等電漿特性係在未施加射頻偏壓之情況下加以控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等電漿特性係僅透過修改該放電電漿之該接地路徑加以控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放電電漿為一直流放電電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電漿反應器包含一中空陰極磁控管。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電漿通量之該等金屬離子具有實質上均勻的能量分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該電漿通量之E/D比和自濺射率係透過改變該電漿之該接地路徑而設定,且接著在沉積期間係為固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方法,其中透過在沉積過程期間修改該電漿之該接地路徑,將該E/D比調變於較低和較高的E/D比之間。
  17. 一種電漿沉積設備,包含:一處理腔室;一沉積基板支架;一金屬離子放電電漿源;複數接地屏蔽,該等接地屏蔽用以透過修改該放電電漿之該接地路徑以控制該放電電漿之特性。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電漿沉積設備,其中該複數屏蔽包含切換在該電漿反應器中之一列複數受切換之接地屏蔽,其中在該列中之該等接地屏蔽係彼此電隔離並相對於該基板支架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積和位置,且其中該列之該等受切換之屏蔽其中至少一者係接地。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電漿沉積設備,其中該複數屏蔽包含一可變接地屏蔽,其中一接地屏蔽與該可變接地屏蔽電隔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電漿沉積設備,更包含一電位計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可變接地屏蔽。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19項其中任一項之電漿沉積設備,更包含一金屬靶。
  22. 一種用以填充位於晶圓基板上之複數凹陷特徵部的設備,包含:(a)一處理腔室,用以固持一金屬靶;(b)一晶圓支架,用以在一含金屬材料之沉積期間固定該晶圓;以及(c)一控制器,包含複數程式指令,該等程式指令用以產生一包含複數金屬離子之放電電漿於該處理腔室中,以及透過修改該放電電漿之該接地路徑以控制該電漿之特性,其中該放電電漿包含一接地路徑。
TW102140528A 2012-11-08 2013-11-07 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之電漿製程蝕刻/沉積比調變 TW2014420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72,552 US20140127912A1 (en) 2012-11-08 2012-11-08 Plasma process etch-to-deposition ratio modulation via ground surface desig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2069A true TW201442069A (zh) 2014-11-01

Family

ID=5062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0528A TW201442069A (zh) 2012-11-08 2013-11-07 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之電漿製程蝕刻/沉積比調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27912A1 (zh)
KR (1) KR20140059750A (zh)
TW (1) TW2014420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5868A1 (en) * 2016-06-29 2018-01-04 HIA, Inc. Apparatus for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reactive processing of thin film materials
CN109524303B (zh) * 2018-11-23 2021-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图形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0690166B (zh) * 2019-10-31 2022-03-18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接触孔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该接触孔结构
US11830728B2 (en) * 2021-10-13 2023-11-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for seamless gap filling of dielectric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59750A (ko) 2014-05-16
US20140127912A1 (en) 201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288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local plasma density in magnetically confined plasma
US8562798B2 (en)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lasma reactor with RF source power applied to the target and having a magnetron
US7659197B1 (en) Selective resputtering of metal seed layers
US6562715B1 (en) Barrier layer structure for copper metallization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tructure
US8298936B1 (en) Multistep method of depositing metal seed layers
US7214619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barrier layer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in a plasma with source and bias power frequencies applied through the workpiece
US885876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position and/or etch selectivity
US7964504B1 (en) PVD-based metallization methods for fabrication of interconnection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7897516B1 (en) Use of ultra-high magnetic fields in resputter and plasma etching
US7745332B1 (en) PVD-based metallization methods for fabrication of interconnection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7781327B1 (en) Resputtering process for eliminating dielectric damage
KR102108717B1 (ko) 증착 프로세스 동기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06083332A1 (en) Apparatus for metal plasma vapor deposition and re-sputter with source and bias power frequencies applied through the workpiece
US6200433B1 (en) IMP technology with heavy gas sputtering
US72680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tal plasma vapor deposition and re-sputter with source and bias power frequencies applied through the workpiece
US20070209925A1 (en) Etch and sidewall selectivity in plasma sputtering
TW201442069A (zh) 透過接地表面設計之電漿製程蝕刻/沉積比調變
US20120228125A1 (en) Creation of magnetic field (vector potential) well for improved plasma deposition and resputtering uniformity
WO2006083929A2 (en) A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lasma reactor with rf source power applied to the tar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