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0012A -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0012A
TW201440012A TW102111918A TW102111918A TW201440012A TW 201440012 A TW201440012 A TW 201440012A TW 102111918 A TW102111918 A TW 102111918A TW 102111918 A TW102111918 A TW 102111918A TW 201440012 A TW201440012 A TW 2014400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device
building
image
building model
plan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3800B (zh
Inventor
Yu-Chih Su
Original Assignee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en Kuo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11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3800B/zh
Priority to CN201310498985.0A priority patent/CN1041027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40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3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3800B/zh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一種建築模型顯示方法,用於一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該系統至少包含一客戶端裝置及存有一立體建築模型之一伺服端裝置,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以該客戶端裝置顯示一平面建築影像,其中該平面建築影像由該建築立體模型產生;(b)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平面建築影像產生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令;(c)以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該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觀察位置;以及(d)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觀察位置於該平面建築影象中顯示相對地一定點位置。

Description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建築模型顯示系統及其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於平面建築影像中之一位置,可於其對應的立體建築模型中即時性的運算出相對的位置之建築模型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隨著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概念在建築產業快速發展,不論是新建築物或舊有建築物,已開始導入建築資訊模型概念及建築資訊模型,進而利用建築資訊模型管理建築物之各項應用,如平面圖產出、設計分析、施工管理、營運維護等應用。在建築物生命週期個階段中,相關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相當仰賴各項平面圖,例如設計圖、施工圖、設備位置圖、空間配置圖及其他相關平面圖,顯示出平面圖在管控建築物上有著極大地需求。
現行的建築資訊模型技術中,可提供建築資訊模型管理單位於模型中產生出相關的平面圖。但對於查看平面圖的使用者,若平面圖說仍無法滿足其需求時,其無法快速於平面圖查看相關的建築資訊模型位置,仍須與建築資訊模型管理單位取得工程資訊需求,在緊複的資訊請求流程中,使得相關單位使用建築資訊模型意願不高,無法充分利用建築資訊模型資料與立體視覺化特性。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模型顯示系統及方法,可即時傳輸立體建築模型之平面建築影像至客戶端裝置,以減少系統所需傳輸容量,提高運用速度及方便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模型顯示方法,用於建築模型顯示系統,該系統至少包含一客戶端裝置及一伺服端裝置,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以該客戶端裝置顯示一平面建築影像,其中平面建築影像是由立體建築模型產生;(b)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平面建築影像產生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c)以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該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觀察位置;以及(d)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觀察位置於該平面建築影象中顯示相對的一定點位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模型顯示系統,包含:一伺服端裝置,儲存至少一立體建築模型及對應於該立體建築模型之一平面建築影像;以及一客戶端裝置,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該客戶端裝置顯示該平面建築影像,並根據該平面建築影像產生一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令;其中,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該平面建築影像之該立體建築模型之一觀察位置,以致使該客戶端裝置可於該平面建築影象中根據該觀察位置顯示對應的一定點位置。
P‧‧‧定點位置
D‧‧‧方向
51‧‧‧螢幕
100‧‧‧建築模型顯示系統
105‧‧‧網路
110‧‧‧客戶端裝置
111‧‧‧平面建築影像
120‧‧‧伺服端裝置
圖1為本發明之建築模型顯示系統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立體建築模型之一實施例立體圖;圖3A為圖2的立體建築模型之平面建築影像之上視圖;圖3B為圖3A具有方向及定點位置之標示的平面建築影象;圖4A為客戶端裝置與伺服端裝置之間的互動之示意圖;圖4B為圖4A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5A為使用者介面中一透視圖的示意圖;圖5B為圖5A使用者介面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6A為本發明方法的流程圖;圖6B為圖6A之另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圖7為更新透視圖之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圖8為具同時顯示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之實施例的流程圖;以及圖9A及9B為本發明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模型顯示系統及其方法。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此建築模型顯示系統是用於一建築工地。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之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1所示,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包含至少一客戶端裝置110及一伺服端裝置120。客戶端裝置110可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及/或桌上型電腦等電子產品。伺服端裝置120則較佳為一或多個伺服器。在本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較佳是位於一第一位置,如建築工地,而伺服端裝置120則是較佳位於一第二位置,如一資料中心(data center)。藉由一網路105,伺服端裝置120可與一或多台客戶端裝置110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網路105為網際網路;但不限於此。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網路105亦可為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電信通訊之網路(如手機上的網路)、無線網路等通訊用的技術。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 客戶端裝置110可為平板電腦,利用無線網路與伺服端裝置120耦接。藉由與伺服端裝置120的連接,客戶端裝置110可向伺服端裝置120請求各種建築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之相關資料。本發明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主要是會將建築模型資料儲存在伺服端裝置120的一儲存模組中。在本實施例中,此儲存模組可為硬碟或其他任合能儲存資料之媒體。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具有一實際距離。換言之,第一位置的客戶端裝置110與在第二位置的伺服端裝置120可能實際上是位於不同時間地區及/或國家。在此情況下,在需要一建築物的相關資料時,客戶端裝置110可藉由網路105自伺服端裝置120請求並取得對應該建築物之建築模型的相關資料。
圖2顯示對應於圖1第一位置之建築物其中一層樓的立體建築模型。在此需說明的是,此圖式說明僅是為說明方便。換言之,立體建築模型是不限於圖2之形狀及尺寸;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建築模型可為複數個樓層。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及2所示,伺服端裝置120可儲存各種不同建築物的建築模型。具體而言,建築模型係為整體或部分實際建築物的立體虛擬化模型,其各尺寸較佳是與實際建築物具有相同比例。換言之,實際建築物的大小,可根據對應的建築模型中運算/換算出來。
圖3A為客戶端裝置110之一使用者介面的示範圖。在本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較佳為平板電腦或手持式電腦,如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在此情況下,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同時為一種輸入介面以及一顯示介面。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亦可為其他具能接收指示及顯示運算結果之電子產品,如桌上型電腦或工作站(workstation)。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A所示,起初客戶端裝置110不會顯示任何建築物相關之影像。使用者必須先藉由客戶端裝置110登入伺服端裝置120才能開始使用本發明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之功能。登入成功後,在一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瀏覽伺服端裝置120上所儲存的全部建築模型之資料。具體而言,以舉例而言,伺服端裝置120可將儲存的所有建築模型列為一個表給客戶端裝置110顯示。藉由此方式,使用者可選取任何需要的建築模型相關的資料。從列表選好建築模型後,伺服端裝置120會根 據使用者所選的建築模型,產生一平面建築影像111,並且會將此平面建築影像傳輸至客戶端裝置110。客戶端裝置210接收到此平面建築影像111時,將會顯示於使用者介面上,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平面建築影像111為圖2中立體建築模型之上視圖。
接著,如圖3B所示,使用者可藉由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於顯示的平面建築影像111上指示一定點位置P及一方向D。具體而言,定點位置P為一種標示,可代表一使用者於平面建築影像111裡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若客戶端裝置110為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時,使用者可藉由其觸控功能,在平面建築影像111上觸摸/點選一定點位置P,並且藉由拖曳(dragging)之動作可指示一方向D。此處需說明的是,客戶端裝置110並非限於一定要藉由觸控方式才能取得使用者的指示;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可藉由其他方式接收使用者的指示,如滑鼠及/或鍵盤、語音識別等技術。
圖4A為客戶端裝置110與伺服端裝置120之間的通訊互動之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會根據定點位置P及方向D分別產生一定位指示及一方向指示。其中,客戶端裝置110可進一步將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編碼成一使用者指示,並傳輸至伺服端裝置120。然而,在其他不同時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亦可不用將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編碼為使用者指示,而是直接將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傳輸至伺服端裝置120。在本實施例中,伺服端裝置120接收到使用者指示後,先會解碼為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並根據定位指示會判斷對應於立體建築模型中的一觀察位置。具體而言,伺服端裝置120會根據定位指示得知定點位置P於平面建築影像111的相對位置,並藉由比較傳輸給客戶端裝置110的平面建築影像與對應的立體建築模型,可運算判斷出建築模型中對應於定點位置P的一觀察位置。具體而言,伺服端裝置120會根據二維的定點位置P計算出相對的立體位置。為此,伺服端裝置120會根據一預設高度及該定位指示運算產生該觀察位置。如此一來,伺服端裝置120可從客戶端裝置110的平面建築影像之定點位置P判斷出對應的觀察位置(立體位置)。舉例而言,若預設高度為180公分,觀察位置將會於建築模型中反應該預設高度 及該定點位置。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預設高度亦可為別的數字或亦可被客戶端裝置110更改/更新。
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亦可先從伺服端裝置120下載立體建築模型。如圖4B所示,在此情況下,客戶端裝置110可自伺服端裝置120接收對應該立體建築模型之平面建築影像。接著,客戶端裝置110可根據使用者所輸入的指令傳輸使用者指示給伺服端裝置120。伺服端裝置120則是會根據立體建築模型及此使用者指示判斷/運算出立體建築模型中的觀察位置,並且將此觀察位置資訊傳輸至客戶端裝置110。客戶端裝置110接收到此資訊後,將會根據此資訊更新平面建築影像中的定點位置。
在圖4A的實施例中,伺服端裝置120將會根據該觀察位置、該方向指示、一預設觀察角度範圍(viewing angle)及立體建築模型產生並傳輸一透視圖至客戶端裝置110。客戶端裝置110接收到之後將會把透視圖顯示於使用者介面上,如圖5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預設觀察角度是指在立體建築模型中的觀察位置上,以使用者所指定的方向D(方向指示),使用者可見識到建築模型內的視覺範圍之角度。舉例而言,若預設觀察角度範圍為70度,如圖3B所示,伺服端裝置120所產生的透視圖將會是於建築物中在定點位置上正常可觀察到的視覺範圍,如圖5A所示。如圖3B及5A所示,當使用者在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上從定點位置P畫出方向D時,客戶端裝置110同時會根據方向D顯示觀察角度範圍的虛線標示。在本實施例中,此虛線標示所圍夾的範圍可以彩色著色(shading)加以呈現,如黃色或其他任何適合的顏色。雖然在本實施例中預設的觀察角度範圍是設為70度,但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預設的觀察角度範圍可為其他度數,或使用者可在畫出方向D後,藉由兩指頭之拖曳動作即時性的擴大或縮小觀察角度範圍,進而使伺服端裝置120所產生的透視圖之顯示範圍可相對的擴大或縮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或輸入介面隨時更新定點位置P、方向D及/或觀察角度範圍等資訊。此外,在本實施例裡,於透視圖中,使用者可更新視覺的上下角度。舉例而言,使用者可藉由拖曳兩隻手指於透視圖上,進而使伺服端裝置120 運算具有對應的較上或下角度的透視圖給客戶端裝置110。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伺服端裝置120一開始可以將較大尺寸/解析度的透視圖傳輸給客戶端裝置110。在此情況下,圖5A中的透視圖可為該較高尺寸/解析度之部分顯示圖,並且當使用者在客戶端裝置110指示想更換透視圖的上/下角度時,客戶端裝置110只需要將顯示移至該高尺寸/解析度透示圖中的較上或下位置。藉此可降低客戶端裝置110與伺服端裝置120之間通訊,並且縮短客戶端裝置110對使用者下的指令之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
圖5B為圖3A及5A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5B所示,客戶端裝置110可同時顯示平面建築影像以及伺服端裝置120傳來的透視圖。具體而言,如圖5B所示,平面建築影像與透視圖可同時疊層或並排的顯示於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上。藉此,由於定點位置P、方向D及/或觀察角度範圍可隨時依據使用者的嗜好更新,在更新此些數據過程中,使用者可藉由同時觀賞平面建築影像及透視圖來自由性地參觀第一位置建築物的虛擬化建築模型。此外,由於建築物的立體建築模型僅儲存於伺服端裝置120中,所有平面影像轉換為立體影像的運算全均由伺服端裝置120負擔。因此,客戶端裝置110只需要輸出指示,並接收伺服端裝置120的平面建築影像及透視圖,即可提供使用者一種可簡單、快速及方便地參考建築物之立體建築模型的方法。
圖6A為本發明建築模型顯示方法之流程示意圖。本發明建築模型顯示方法較佳係用於一建築模型顯示系統中,如前所述之建築模型顯示系統。其中,該系統包含上述客戶端裝置110及存有立體建築模型之伺服端裝置120。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S1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自伺服端裝置120接收平面建築影像,其中平面建築影像是由立體建築模型產生的。具體而言,客戶端裝置110會先自伺服端裝置120請求立體建築模型相關的資料。首先,由於伺服端裝置120中可能儲存複數個不同建築物的建築模型,客戶端裝置110會先將伺服端裝置120所儲存的各種建築模型列成一表格顯示於其使用者介面上。藉此,客戶端裝置110前的使用者可選擇欲想看的建築模型之相關資料。對此選擇,伺服端裝置120將會根據選到之建築模型產生 對應的平面建築影像,並傳至客戶端裝置110。
步驟S2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根據平面建築影像產生並傳輸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令至伺服端裝置120。詳言之,在一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可根據平面建築影像中之定點位置P及方向D分別產生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接著,客戶端裝置110可根據定位指示及/或方向指示產生使用者指令給伺服端裝置120。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110可不用產生使用者指令,而係直接將定位指示及/或方向指示傳輸至伺服端裝置120。
步驟S30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根據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觀察位置。在本實施例中,伺服端裝置120接收到使用者指令後,將會讀取使用者指令中的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伺服端裝置根據定位指示及預設高度會運算出立體建築模型中的對應立體位置(觀察位置)。具體而言,此立體位置代表在立體建築模型中,對應於定點位置P,使用者虛擬性地站的位置,並且可觀察建築模型的觀察位置。
步驟S40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根據立體建築模型、觀察位置及該方向指示產生一透視圖。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伺服端裝置120會根據觀察位置(立體位置)及方向指示,從立體建築模型中運算並產生相對的透視圖。簡單來講,伺服端裝置120會運算在立體建築模型中,位於觀察位置所處的地方,以方向指示所指定的方向,根據預設觀察角度範圍產生透視圖。換言之,此透視圖代表的是,使用者在實際的建築物內,位於定點位置P,以方向D之方向及預設觀察角度範圍之視覺範圍內,可見識到建築物內的虛擬化視覺場景。
步驟S5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接收並顯示透視圖。在此步驟中,客戶端裝置110將會接收伺服端裝置120所運算產生的透視圖,並且於使用者介面上顯示,如圖5A及/或5B所示。藉由此方式,由於建築模型是儲存於伺服端裝置120,且所有針對建築模型之運算是由伺服端裝置120處理,客戶端裝置110可快速的瀏覽參觀虛擬化的建築物。
圖6B為圖6A之另一實施例流程圖。如圖6A及6B所示, 步驟S200可包含步驟S220。步驟S22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根據一定位指示及一方向指示產生一使用者指令。具體而言,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係根據客戶端裝置110於其使用者介面(輸入介面)上所接收到的使用者輸入資訊產生的。定位指示根據使用者在使用者介面上,以觸控方式或其他方式,在平面建築影像上點選定點位置P。方向指示則是根據使用者點選定點位置P後畫出一拖拽動的方向D產生的。客戶端裝置110會記錄好定點位置P及方向D與在平面建築影像的相對位置來產生使用者指示。
如圖6B所示,步驟S300可進一步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自使用者指令中讀取上述的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並根據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判斷對應於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的觀察位置(立體位置)。具體而言,伺服端裝置120會根據預設高度及該定位指示判斷並產生該觀察位置。如此一來,伺服端裝置可從客戶端裝置110的平面建築影像之定點位置,判斷出相對應的立體位置。藉由此方式,伺服端裝置120可將平面之位制轉換為立體的位置。
如圖7所示,在步驟S500之後可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60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自客戶端裝置110接收一更新定位指示;步驟61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根據更新指示判斷對應於立體建築模型之該立體位置,並產生該立體建築模型於該立體位置之該透視圖;以及步驟62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顯示該透視圖。
圖8為客戶端裝置110同時顯示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且定點位置P已設定好的情況下,使用者可再次輸入指令的流程。如圖8所示,可進一步包含步驟700至740。
步驟7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同時顯示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具體而言,平面建築影像與透視圖可同時並排的顯示於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上。藉由此,由於定點位置P、方向D及/或觀察角度範圍可隨時依據使用者的嗜好更改,再更改該些數字中,平面建築影像及透視圖可自由活動的參觀第一位置建築物的虛擬化建築模型。此外,由於建築物的立體建築模型僅儲存於伺服端裝置120中,所有平面至立體的影像換算均全由伺服端裝置120負擔。因此,客戶端裝置110只需要輸出指示, 並接收伺服端的平面建築影像及透視圖,即可提供使用者一種可快速簡單的參觀/參考建築物的立體建築模型之方法。
接著,如圖8所示,步驟71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自其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操作指令,根據操作指令運算一更新定位指示及更新方向指示,並藉以產生一更新使用者指令傳輸至伺服端裝置120。具體而言,當客戶端裝置110同時顯示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且定點位置P已設定好時,使用者可在客戶端裝置110的使用者介面或輸入介面上輸入指令,如前所述之點選/觸摸或拖曳動作。客戶端裝置110會根據此動作/操作指令運算更新定位指示及/或更新方向指示,並藉以產生更新使用者指令來傳輸給伺服端裝置120。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若使用者於顯示的平面建築影像上觸摸點選一位置時,客戶端裝置110將會根據此位置產生更新定位指示。此更新定位指示代表使用者點選的新的定點位置P。使用者接著可輸入方向的指示,如在平面建築影像上,以拖曳動作畫出一方向。客戶端裝置110將會根據此操作指示運算更新方向指示,並且根據更新定位指示及更新方向指示產生更新使用者指令給伺服端裝置120。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不用在平面建築影像上輸入操作指示;使用者亦可於透視圖上輸入上述的操作指示。
如圖8所示,步驟72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根據更新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更新觀察位置。具體而言,伺服端裝置120會從更新使用者指令中讀取更新定位指示及/或更新方向指示,並且根據更新定位指示運算出對應於立體建築模型中的新的觀察位置(更新觀察位置)。步驟73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根據該立體建築模型、更新觀察位置及更新方向指示產生一更新透視圖。接著,步驟74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接收並更新顯示該更新透視圖。藉此方示,在客戶端裝置110同時顯示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的情況下,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動作隨時快速的更新客戶端裝置110的透視圖及/或平面建築影像。
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若客戶端裝置110事先自伺服端裝置120下載立體建築模型的話,透視圖根據所接收到的建築模型亦可由客 戶端裝置110產生。具體而言,如圖9A所示,若客戶端裝置110有儲存立體建築模型,本發明的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可進行以下步驟F100至F400:
步驟F1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00顯示平面建築影像,其中該平面建築影像是由立體建築模型產生。詳言之,客戶端裝置100會先從伺服端裝置120下載立體建築模型。在本實施例中,平面建築影像是根據該立體建築模型,由伺服端裝置120所產生的影像,並且是與立體建築模型同時傳輸至客戶端裝置110。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平面建築影像亦可在客戶端裝置110下載該立體建築模型後,由客戶端裝置110根據下載的建築模型產生。
步驟F2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根據平面建築影像產生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令。具體而言,客戶端裝置110會根據使用者在其使用者介面顯示之平面建築影像上所輸入的操作動作/指示來運算方向指示。舉例而言,若使用者在使用者介面上畫出一條線,客戶端裝置110可根據觸摸起點及終點來運算出一方向,並且根據該方向來產生方向指示。接著,客戶端裝置110會將此方向指示編碼為使用者指令。
步驟F300包含以伺服端裝置120根據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觀察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客戶端裝置雖然已下載立體建築模型並且顯示相對的平面建築影像,但當使用者於想更改位置時,在傳統的建築模型顯示系統中是無法即時性同時顯示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的正確位置。換言之,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之間所顯示的位置有偏差。由於客戶端裝置110的硬體設備可能無法即時應付更新位置的運算,在本實施例中,此運算由伺服端裝置120進行。具體而言,客戶端裝置110將會傳輸具有方向指示之使用者指令至伺服端裝置120。伺服端裝置120則係根據此使用者指令及對應於客戶端裝置110所顯示的平面建築影像之立體建築模型判斷/運算出立體建築模型中的觀察位置。此觀察位置為立體建築模型中對應使用者的更新位置。
步驟F4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根據觀察位置於皮面建築影像中顯示相對的定點位置。具體而言,伺服端裝置運算好新的觀察位置後,將會把此觀察位置資訊傳給客戶端裝置110。客戶端裝置110則是根據 此觀察位置資訊更新其顯示的平面建築影像中的定點位置。因此,每當使用者想更新位置時,可藉由伺服端裝置運算新的觀察位置來更新客戶端裝置110的定點位置。藉此方式,在使用者瀏覽建築模型時(藉由透視圖及平面建築影像),客戶端裝置110可顯示正確的定點位置,可提高使用者使用建築模型顯示系統100的便利性。
圖9B為圖9A之另一實施例。如圖9B所示,可進一步包含步驟F500。步驟F500包含以客戶端裝置110根據使用者指令及接收到的立體建築模型產生並顯示對應觀察位置之透視圖。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當伺服端裝置120產生新的觀察位置並且將其資訊傳輸至客戶端裝置110後,客戶端裝置110可根據使用者所輸入的指令、所接收到的立體建築模型以及觀察位置資訊產生並顯示相對的透視圖。藉此方式,當使用者輸入更換位置的指示時,客戶端裝置110可即時性,且同時顯示正確的定點位置及透視圖給使用者。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圍。必須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51‧‧‧螢幕
100‧‧‧建築模型顯示系統
105‧‧‧網路
110‧‧‧客戶端裝置
120‧‧‧伺服端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用於一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該系統至少包含一客戶端裝置及存有一立體建築模型之一伺服端裝置,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以該客戶端裝置顯示一平面建築影像,其中該平面建築影像是由該立體建築模型產生;(b)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平面建築影像產生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令;(c)以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該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觀察位置;以及(d)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觀察位置於該平面建築影象中顯示相對的一定點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在步驟(a)前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自該伺服端裝置接收該立體建築模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在步驟(d)後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使用者指令及接收到的該立體建築模型產生並顯示對應該觀察位置之一透視圖。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在步驟(c)後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該立體建築模型、定點位置及該方向指示產生並顯示一透視圖。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在步驟(b)至少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根據一定位指示及該方向指示產生該使用者指令。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自一使用者介面感測一觸摸動作及一拖曳動作,該定位指示及該方向指示分別根據該觸摸動作及該拖曳動作產生。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在步驟(c)更包含下列步驟:以該伺服端裝置自該使用者指令中讀取該定位指示及該方向指示,並根據該定位指示及方向指示判斷對應於該平面建築影像所對應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該觀察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在步驟(d)後,更包含下列步驟:以該伺服端裝置自該客戶端裝置接收一更新定位指示;以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更新定位指示判斷對應於該立體建築模型之該觀察位置,並產生於該立體建築模型之對應該觀察位置之該透視圖;以及以該客戶端裝置顯示該透視圖。
  9.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同時顯示該透視圖及該平面建築影像。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以該客戶端裝置自其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操作指令,根據該操作指令運算一更新定位指示及更新方向指示,並藉以產生一更新使用者指令傳輸至該伺服端裝置;以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更新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於該平面建築影像的立體建築模型中之一更新觀察位置;以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立體建築模型、該更新觀察位置及該更新方向指示產生一更新透視圖;以及以該客戶端裝置接收並更新顯示該更新透視圖。
  11. 如請求項9所示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方法,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在該平面建築影像中顯示該定位指示及該方向指示。
  12. 一種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包含:一伺服端裝置,儲存至少一立體建築模型及對應於該立體建築模型之一平面建築影像;以及一客戶端裝置,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該客戶端裝置顯示該平面建築影像,並根據該平面建築影像產生一具有一方向指示之一使用者指令;其中,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使用者指令判斷對應該平面建築影像之該立 體建築模型之一觀察位置,以致使該客戶端裝置可於該平面建築影象中根據該觀察位置顯示對應的一定點位置。
  13. 如請求項12所示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觀察位置及該方向指示產生傳輸一透視圖至該客戶端裝置,以致使該客戶端裝置可顯示該透視圖。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該使用者指令進一步包含一定位指示,該定位指示係相對於該平面建築影像上一定點位置所產生。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該客戶端裝置根據一操作指令運算該定位指示及該方向指示,該操作指令包含一觸摸動作及一拖曳動作。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該客戶端裝置可更新該使用者指示,以致使該伺服端裝置根據該新的使用者指示產生新的該透視圖。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該客戶端裝置同時顯示該平面建築影像及該透視圖。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其中該客戶端裝置包含為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桌上型電腦及平板電腦。
TW102111918A 2013-04-02 2013-04-02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TWI503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918A TWI503800B (zh) 2013-04-02 2013-04-02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CN201310498985.0A CN104102759B (zh) 2013-04-02 2013-10-22 建筑模型影像显示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1918A TWI503800B (zh) 2013-04-02 2013-04-02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012A true TW201440012A (zh) 2014-10-16
TWI503800B TWI503800B (zh) 2015-10-11

Family

ID=51670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918A TWI503800B (zh) 2013-04-02 2013-04-02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2759B (zh)
TW (1) TWI5038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353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实现建筑模型与实体间的定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5905B (zh) * 2015-02-13 2018-08-03 上海同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平面图和第一视角分屏同步显示方法和系统
TWI786511B (zh) * 2021-01-08 2022-12-11 聚英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在立體建築物上做標示的物件展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938B1 (en) * 1999-04-27 2002-02-12 Harris Corporation Computer-resident mechanism for manipulating, navigating through and mensurating displayed image of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model
US8773425B2 (en) * 2007-05-01 2014-07-08 M.E.P. CAD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posing resolutions to conflicts in a CAD drawing with reflections
CN101763656B (zh) * 2010-01-28 2012-03-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维城市建筑分层分户模型的构建与显示控制方法
US9582166B2 (en) * 2010-05-16 2017-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ndering user interface for location-based service having main view portion and preview portion
TWI442761B (zh) * 2010-11-02 2014-06-21 Univ Kun Shan A combination of video images of real-time virtual total number of objects of the method
WO2013044129A1 (en) * 2011-09-21 2013-03-28 Hover Inc. Three-dimensional map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353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实现建筑模型与实体间的定位方法
CN108932353B (zh) * 2017-05-23 2022-03-15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实现建筑模型与实体间的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3800B (zh) 2015-10-11
CN104102759A (zh) 2014-10-15
CN104102759B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9681B2 (en) Reality captur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9424371B2 (en) Click to accept as built modeling
CN105637559A (zh) 使用深度传感器的结构建模
JP5991423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位置設定システム
US8411107B2 (en) Adaptive snapping
KR20180131471A (ko) 3d 스캐닝과 bim을 이용한 시공 오차 통합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929628B2 (en) Measur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method
JP2014215646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情報設定装置、情報設定方法および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14648615B (zh) 目标对象交互式重现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503800B (zh) 建築模型影像顯示系統及其方法
JP201420317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20056B2 (ja) 画像作成システム、画像作成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画像作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129362B (zh) 一种三维坐标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JP2013008257A (ja) 画像合成プログラム
US10627984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virtual data analysis
Caruso et al.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3D digital models in a wide environment
US2014014290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564399B (zh) 场馆座位的价值属性设置方法和装置、及推荐方法和装置
US9841820B2 (en) Interactive haptic system for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JP2009123076A (ja) 3次元cad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US20210350039A1 (en)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for Datasets
US20160147728A1 (en) Dynamic content interface
US103808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and detecting dimensional aspects of a malleable target object
US2022001237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elling interactions of physical assets within a workspace
US20230351706A1 (en) Scanning interfac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ilding a virtual representation of a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