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2166A - 方法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方法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2166A
TW201412166A TW102127024A TW102127024A TW201412166A TW 201412166 A TW201412166 A TW 201412166A TW 102127024 A TW102127024 A TW 102127024A TW 102127024 A TW102127024 A TW 102127024A TW 201412166 A TW201412166 A TW 2014121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uplink
configuration
downlink
gr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 Zhang
chun-hai Yao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TW201412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16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Abstract

一種包含與使用一第一上行(uplink)和下行(downlink)配置的第一單元(cell)以及使用一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的方法,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在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shared channel)在所述第二單元上對所述第一單元與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communication feedback);以及取決於上行授予(grant)中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information)對所述回授判斷碼簿(codebook)大小。

Description

方法及設備
本揭露係關於方法及設備,且尤其是但非限定與用於頻帶間分時雙工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方法及設備有關。
通訊系統可看成是能夠在兩個或更多個如固定式或行動式裝置、機器型終端機(machine-type terminals)、像是基地台、伺服器等等存取節點等節點之間進行通訊對話的設施。通訊系統以及相容通訊實體(compatible communicating entities)通常根據其闡述允許系統相關各個實體做什麼以及應該如何達成的給定標準或規格運作。例如,標準、規格以及有關協定可界定裝置必須如何通訊、各種通訊態樣必須如何實現以及系統中所用裝置必須如何配置的方式。
使用者可藉由適當的通訊裝置存取通訊系統。使用者的通訊裝置通常稱為用戶設備(UE)或終端機。通訊裝置係設有用於致能與其它方通訊之適當的信號接收與傳送配置。一般而言,如用戶設備的裝置係用於致能如語音和內容數據(data)等通訊的接收和傳送。
通訊可予以載於無線載波上。無線通訊系統 的實例包括公用路上行動網路(PLMN),如蜂巢式網路(cellular network)、基於衛星的通訊系統以及不同的無線局部網路,例如無線區域網路(WLAN)。在無線系統中,通訊裝置提供可與舉例如存取網路之基地台及/或另一用戶設備等另一通訊裝置通訊的收發機站(transceiver station)。基地台與用戶通訊裝置之間通訊的兩個方向已習知稱為下行和上行。下行(DL)可理解為從基地台到通訊裝置的方向以及上行(UL)是從通訊裝置到基地台的方向。
某些系統使用FDD(分頻雙工)以及其它系使用TDD(分時雙工)。就FDD而言,不同的頻率係以UE用於UL和DL通訊。就TDD而言,相同的頻率係用於UL和DL通訊但是對UL和DL通訊配置不同的時槽(time slot)。
已提出載波聚合且這容許UE相關頻寬藉由同時使用跨多個載波的無線電資源(radio resources)而擴大。多個成分載波(component carriers)係經聚合以形成較大的整體傳輸頻寬。
控制資訊可在例如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UCCH)上進行通訊。例如,可藉由此發訊(signaling)針對錯誤偵測及/或校正提供發訊。任何受器節點(recipient node)未成功接收之資訊的重送要求(requests for retransmission)是可行的。例如,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錯誤控制機制可為此目的予以使用。錯誤控制機制可予以實現以致傳送裝置必須從接收裝置接收正或 負確認(ACK/NACK;A/N)或其它關於其傳送的指示。
若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USCH)係針對UL數據傳送以排程,則可在PUSCH上進行UL控制資訊的通訊。
HARQ可予以在載波聚合(CA)背景(context)中使用。如前所述,在載波聚合中,超過一個載波可用於兩個裝置之間的通訊。對於一個載波的HARQ回授可予以在另一載波的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UCCH)上傳送。
已提出不同頻帶上具有不同UL和DL配置的頻帶間TDD(分時雙工)載波聚合CA。由於TDD中的HARQ時序係耦合於UL/DL配置,這可對HARQ回授造成複雜性。
在第一態樣中,提供有一種方法,其包含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及使用第二上行與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對所述第二單元上之所述第一單元與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取決於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判斷回授的碼簿大小。
在第二態樣中,提供有一種方法,其包含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對所述第一單元上之所述第一單元與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使用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的時序參考上行與下行配置、和上行授予中所 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之一判斷所述回授的碼簿大小。
較佳的是本方法包含在排程實體上行共享通道的上行授予中接收2位元下行指派指示器。
較佳的是上行授予係在相同單元上予以接收作為實體上行共享通道。
較佳的是上行授予係對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不同單元上予以接收。
在第三態樣中,提供有一種方法,其包含: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與第一單元並且使用不同的上行和下行配置與第二單元通訊;以及在下行授予中使用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
較佳的是本方法包含在接收的通訊上對通訊回授使用所述下行指派。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具有預定配置。
較佳的是所述預定配置包含上行下行配置0。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包含主要單元以及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中另一個單元包含從屬單元。
較佳的是所述通訊回授包含混合式自動重覆請求。
較佳的是所述實體上行共享通道係由上行授予所排程。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單元與所述第二單元提供 聚合載波。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上行與下行配置是SIB1上行與下行配置以及第二上行與下行配置是SIB1上行與下行配置。
在第四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碼的記憶體,至少一記憶體和電腦程式碼係以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所述第二單元上對所述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取決於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判斷所述回授的碼簿大小。
在第五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碼的記憶體,至少一記憶體和電腦程式碼係以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所述第一單元上對所述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使用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的時序參考上行與下行配置、和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之一判斷所述回授的碼簿大小。
在第六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 碼的記憶體,至少一記憶體和電腦程式碼係以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不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使用下行授予中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
較佳的是至少一記憶體和電腦程式碼係以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造成設備在接收的通訊上對通訊回授使用所述下行指派。
較佳的是至少一記憶體和電腦程式碼係以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造成設備使用所述下行指派用於對所述通訊回授界定束窗大小。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具有預定配置。
較佳的是所述預定配置包含上行下行配置0。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包含主要單元以及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的另一個單元包含從屬單元。
較佳的是所述通訊回授包含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
較佳的是所述實體上行共享通道係由上行授予所排程。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單元和所述第二單元提供聚合載波。
在第七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及使用第二上 行與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的手段,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用於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對所述第二單元上之所述第一單元與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的手段;以及用於取決於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判斷所述回授的碼簿大小的手段。
在第八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的手段,所述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用於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對所述第一單元上之所述第一單元與所述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的手段;以及用於使用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的時序參考上行與下行配置和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之一判斷所述回授的碼簿大小的手段。
在第九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用於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與第一單元並且使用不同的上行和下行配置與第二單元通訊的手段;以及用於在下行授予中使用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的手段。
較佳的是設備係經配置以在接收的通訊上對通訊回授使用所述下行指派。
較佳的是設備係經配置以使用所述下行指派用於對所述通訊回授界定束窗大小。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具有預定配置。
較佳的是所述預定配置包含上行下行配置0。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包含主要單元以及所述第一與第二單元的另一個單元包含從屬單元。
較佳的是所述通訊回授包含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
較佳的是所述實體上行共享通道係由上行授予所排程。
較佳的是所述第一單元和所述第二單元提供聚合載波。
在第十態樣中,提供有用戶設備,其包含前述設備。
在第十一態樣中,提供有電腦程式,其包含執行時使前述方法動作的電腦可執行指令。
可配置如基地台或機器類終端機用戶的通訊裝置之類的節點以根據各個具體實施例運作。
還可提供包含適用於實施本方法之程式碼手段的電腦程式。電腦程式可藉由載體媒介予以儲存及/或其他的具體表現。
應了解任何態樣的任何特徵可與任何其它態樣的任何其它特徵結合。
10‧‧‧基地台
12‧‧‧通訊系統
20‧‧‧裝置
21‧‧‧數據處理實體
22‧‧‧終端機
23‧‧‧組件
24‧‧‧設備
25‧‧‧鍵盤區
26‧‧‧收發機設備
28‧‧‧上行
29‧‧‧下行
30‧‧‧控制設備
31‧‧‧記憶體
32、33‧‧‧數據處理單元
34‧‧‧輸入/輸出介面
現在將參照下文的實施例以及附圖僅藉由實施例再詳細說明具體實施例,其中第1圖表示包含基地台和複數通訊裝置之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根據某些具體實施例表示行動通訊裝置的示意圖;第3圖根據某些具體實施例表示控制設備的示意圖;第4圖表示由子單元SCell用於PDSCH(實體下行共享通道)HARQ時序的參考UL-DL配置;第5圖表示TDD用下行關聯設定索引(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index)的表格;第6圖表示不同UL/DL配置的表格;以及第7圖表示DAI(下行指派指示器)的實施例。
下文的特定示例性具體實施例中係參照無線或行動通訊系統用行動通訊裝置予以說明。在詳細說明示例性具體實施例之前,無線通訊系統、其存取系統、以及行動通訊裝置的某些一般性原理係參照第1至3圖予以簡要說明以促進理解底下所述實施例的技術。
無線通訊系統的一實例是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所標準化的架構。最新基於3GPP的發展通常稱為通用行動通訊系統(UMTS)無線電存取技術的長期演進(LTE)。3GPP LTE規格的各個發展階段係稱為發佈(release)。LTE的較近發展通常係稱為進階版LTE(LTE-A)。LTE運用已知為演進型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的行動架構。此等系統的基地台係已知為演進型或增強型節點B(eNBs)並且可向通訊裝置提供如用戶平面無線電連結控制/媒介存取控制/實體層協 定(RLC/MAC/PHY)以及控制平面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協定終止(protocol terminations)等E-UTRAN特徵。其它無線電系統實施例包括基於如無線區域網路(WLAN)及/或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網路)等技術之系統的基地台所提供的系統。
有無線通訊能力的裝置可經由至少一基地台或類似的無線傳送器及/或接收器節點通訊。在第1圖中,基地台10係經表示正服務各個行動裝置20和機器般的終端機22。基地台通常受控於至少一適當的控制器設備以便致能其操作以及與基地台通訊之行動通訊裝置的管理。基地台可進一步連接至更廣的通訊系統12。必須理解可存在許多基地台所提供的許多鄰近及/或重疊存取系統或無線電服務區。基地台位置可提供一或多個單元(cell)或扇區(sector),每一個扇區都提供單元或單元的子區域(subarea)。每一個裝置及基地台都可有一或多條無線電通道同時開通(open)並且可傳送信號至或接受信號自一或多個來源。由於複數裝置可使用相同的無線資源,其傳輸必需予以排程以避免碰撞及或干擾。
現在將參照表示通訊裝置20之示意、部份截面圖的第2圖詳細說明用於上行傳送以及下行接收的可能行動通訊。此通訊裝置通常稱為用戶設備(UE)或終端機。可由任何能夠傳送無線電信號及/或接收無線信號的裝置提供適當的通訊裝置。非限制性實施例包括如行動電話或所謂「智慧手機」的行動台(MS)、設有無線介面卡或其它無線介面設施的可攜式電腦、設有無線通訊能 力的個人資料助理器(PDA)、或任何這些或諸如此類的組合。行動通訊裝置可提供例如用於承載如語音、電子郵件(email)、文字訊息、多媒體等等通訊的數據通訊。用戶因而可經由其通訊裝置得到許多服務。這些服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雙向或多向呼叫、數據通訊或多媒體服務或單純地對網際網路等數據通訊網路系統的存取。內容數據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下載、電視或廣播節目、視訊、廣告、各種警報以及其它資訊。
裝置20係經配置而經由用於接收無線電信號的合適設備透過空氣介面在下行29中接收信號並且經由用於傳送無線電信號的合適設備在上行28中傳送信號。在第2圖中,收發機設備係以方塊26予以概要表示。可例如藉由無線電零件(radio part)以及相關聯的天線列置提供收發機設備26。天線列置可予以列置在行動裝置的內部或外部。
行動通訊裝置還設有至少一數據處理實體21、至少一記憶體22以及其它可能的組件23以供其經設計以進行軟體與硬體輔助任務執行之用,包括控制存取以及與基底台及/或其它通訊裝置通訊。可在適當的電路板上及/或晶片組內提供數據處理、儲存以及其它相關設備。此設備係以元件符號24表示。
用戶可藉由如鍵盤區25、語音命令、觸控感測螢幕或平板、其組合或諸如此類等適用的使用者介面控制行動裝置的操作。還可提供顯示器27、揚聲器以及麥克風。另外,通訊裝置可包含(有線或無線)連接至 其它裝置及/或用於對其連接例如免持設備等外部配件的合適連接器。
第3圖表示例如用以耦接至及/或用於控制基地台之通訊系統用控制設備30的實施例。基地台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可包含整合式控制設備以及控制設備在某些其它具體實施例中可由分離式網路元件予以提供。控制設備可與其它控制實體互連。控制設備和功能可在複數控制單元之間分佈。每一個基地台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可包含控制設備。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兩個或更多個基地台可共享控制設備。控制的列置取決於標準,並且例如依據當前的LTE規格,未提供分離式無線電網路控制器。無論位置何在,控制設備30可予以理解為在至少一個基地台的服務區域中提供通訊上的控制。可依據下文所述具體實施例配置控制設備30以提供控制功能。為此,控制設備可包含至少一記憶體31、至少一數據處理單元32、33以及輸入/輸出介面34。依據下文所述的具體實施例,控制設備可經由介面耦接至基地台或基地台的其它部份而使基地台運作。可配置控制設備以執行適當的軟體程式碼而提供控制功能。
如行動裝置、機器般終端機或基地台等無線通訊裝置可設有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系統。如此的MIMO列置係已知的。MIMO系統於傳送器及接收器使用多天線連同先進數位信號處理以改善鏈路品質及容量。例如,第2圖的收發機設備26可提供複數天線埠。可在有多個天線元件處接收及/或傳送數據。
已提出在不同頻帶上具有不同UL/DL配置的頻帶間TDD CA(載波聚合)。某些具體實施例涉及PUCCH及/或PUSCH上的HARQ-ACK回授。
可在不同載波(單元)上隨頻帶間TDD CA使用不同的UL/DL配置。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配置之TDD成分的頻帶間載波聚合可帶來某些優點。例如,這些優點可包括後述至少其一:與鄰近既存(legacy)TDD系統共存;支援異質網路中通信(traffic)依存載波的聚合;彈性配置,例如較低頻帶內較多上行子訊框(subframe)以供較佳涵蓋率及/或高頻帶內較多下行子訊框以供交通傳輸(traffic transmission);及/或得到較高峰值數據傳輸率。
LTE TDD藉由提供七個不同的TDD上行/下行配置慮及非對稱上行/下行分配(allocation)。這是在第6圖的表格中予以表示。這些配置可提供例如40%至90%之間的下行訊框。有配置0至6。每一個配置指定十個子訊框0至9中那些屬於上行子訊框以及那些屬於下行子訊框。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子訊框0和5包含同步化信號以及容許UE進行同步化並且取得相關系統資訊的廣播資訊。這些子訊框屬於下行子訊框。子訊框1是作用為下行至上行傳輸之間切換點的子訊框。這具有由保護時段(guard period)所隔開的下行尋頻時槽(downlink pilot time slot)及上行尋頻時槽(uplink pilot time slot)。子訊框6取決於切換點週期性(switching point periodicity)在某些UL/DL配置中也可作用為切換點。子 訊框2、3、4、7、8和9在配置編號0(#0)中為上行子訊框。
不同的載波或單元在載波聚合系統中可使用不同的UL/DL配置,這意指PDSCH HARQ時序在UE的載波(單元)之間可不同。HARQ時序如第5圖所示係與UL/DL配置耦接。第5圖的表格表示對第6圖每一個不同的UL/DL配置用特定下行子訊框處理(ACK/NACK)回授的是那個上行子訊框。例如,上行子訊框#2在UL/DL配置#4中針對其為早於上行子訊框2之12、8、7、以及11的下行子訊框處理回授,亦即下行子訊框0、4、5、以及1。一上行子訊框取決於上行-下行配置可針對一或複數下行子訊框負責ACK/NACK回授。這意指不同載波上的HARQ回授可遵循不同的時序。
載波或單元之一是主單元或載波並且係稱為主要單元PCell(primary cell)。其它載波或單元係稱為從屬單元SCell(secondary cells)。
一問題在於例如若PCell是UL/DL配置2並且SCell是U/DL配置0,則SCell子訊框#0上的PDSCH將在遵循UL/DL配置0之HARQ時序的子訊框#4中具有HARQ回授,但子訊框#4是PCell上的DL子訊框(請參閱第6圖)。這意指無法傳送HARQ回授。
已關於Rel-11提出解決方案以界定SCell用參考配置,以及SCell用HARQ時序應該遵循參考配置的時序。這是在第4圖中予以描述。在本示例中,SCell的參考配置應該是UL/DL配置2,其有別於SCell上的 SIB1 UL/DL配置。
參考配置可有別於從屬單元(SCell)的所配置SIB1(系統資訊塊)UL/DL配置。SCell中的HARQ時序遵循針對相關聯參考配置而指定的HARQ時序。
請參閱第4圖,其表示針對PCell和SCell中UL/DL配置之LTE裡所有組合介於SCells之SIB1 UL/DL配置與相關聯參考配置之間的映射(mapping)。網格(grid)內的數字針對相應PCell/SCell組合表示SCell中HARQ時序用的UL/DL參考配置。只要PCell和SCell兩者有相同的UL/DL配置就不會產生問題。
第4圖中的42種PCell/SCell組合可分類成三種情況。這三種情況A、B以及C係在表格的每一個項目(entry)中指出。
情況A:SCell DL子訊框是PCell DL子訊框的子集。在這種情況下,SCell 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是PCell SIB1 UL/DL配置。
情況B:SCell DL子訊框是PCell DL子訊框的超集合(superset)。在此種情況下,SCell 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在例如自排程(self-scheduling)的情況下為SCell SIB1 UL/DL配置。
情況C:SCell DL子訊框不是PCell DL子訊框的超集合也不是子集。在此種情況下,SCell 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在例如自排程的情況下是第三UL/DL配置(有別於PCell和SCell SIB1 UL/DL配置)。
判斷SCell 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的原則在 於參考配置的DL子訊框是PCell和SCell SIB1 UL/DL配置兩者之DL子訊框的最小超集合。參考配置係用於判斷從UE到eNB之HARQ-ACK回授的時序。從eNB到UE之重送時序可藉由eNB排程器予以動態判斷(例如,若使用非同步DL HARQ)。
LTE之頻帶間TDD CA用標準的目前狀態可總結如下:- 將支援跨載波排程和自排程,- 在自排程的情況下,PCell上的PDSCH HARQ時序將遵循為PCell所配置的SIB1 UL/DL配置,但SCell將遵循如第4圖之表格中所述經選擇之參考UL/DL配置的HARQ時序,- 將不引入新的HARQ時序,- 僅在PCell上並且不在SCell上傳送PUCCH。
已提出具有通道選擇的格式3和格式1b兩者都應該予以支援。PUCCH是承載UL資訊的UL控制通道。PUCCH格式1b和格式3使用QPSK調變。格式1b的位元數是2以及格式3則是48。可使用格式3以便傳輸較大量的ACK/NACK位元。對於格式3,HARQ-ACK碼簿大小可予以每一個單元作判斷而非所有單元最大值。
因此,已提出的是,對於不同頻帶上具有不同UL-DL配置的TDD頻帶間載波聚合,可配置UE具有PUCCH格式3或PUCCH格式1b,其具有HARQ-ACK傳輸用通道選擇。對於格式1b,僅可傳送2個位元的 ACK/NACK位元。對於4個ACK/NACK位元的回授,將使用通道選擇,意即,使用4個PUCCH資源之1以傳送2位元。PUCCH資源的選擇將指示2位元。
至少在自排程情況下,對於HARQ-ACK傳輸用具有PUCCH格式3配置的UE,HARQ-ACK傳輸可遵循Rel-10設計但有底下差異:在與UL子訊框n相關聯服務單元c上的DL子訊框集合(標示為Kc)可包括DL子訊框n-k,其中k□K並且K係根據服務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予以判斷。服務單元可為PCell或SCell。「時序」界定UL子訊框n應該予以用於早期DL子訊框用HARQ回授。在LTE中,時序對於FDD係界定為n-4,以及對於TDD係界定為n-k,k□K。K係根據如第4圖所界定服務單元時序用參考UL/DL配置予以判斷。
在對於UL子訊框n中以及PUCCH上或PUSCH上未經UL授予調整的HARQ-ACK傳輸,Bc DL=Mc,其中Mc是集合Kc中的元件(element)數目(請參閱第5圖)以及Bc是UE需對其回授HARQ位元的下行子訊框數目(PUSCH通常是由UL授予所排程。PUSCH也可藉由從PHICH(實體混合ARQ指示器通道)接收NACK而予以重送,亦即不需要UL授予)。
對於UL子訊框n以及PUSCH(實體上行共享通道)上經過UL授予所調整的HARQ-ACK,若時序參考配置是#{1、2、3、4、6},則Bc DL=min(WDAI UL,Mc),其中WDAI U是由DCI格式0/4中的下行指派索引(DAI)所判 斷(請參閱下文)。eNB使用此資訊以指示UE有多少集合Kc中的DL子訊框遭到排程:
對於UL子訊框n中以及PUSCH上由UL授予所調整的HARQ-ACK傳輸,目前仍在討論TDD UL-DL配置中時序參考配置為#5是Bc DL的值;對於UL子訊框n中以及PUSCH上藉由UL授予所調整的HARQ-ACK傳輸,還沒有決定時序參考配置為#0的情況;以及時序參考配置是服務單元c上PDSCH(實體下行共享通道)HARQ時序遵循的TDD UL-DL配置。
尚未決定跨載波排程情況下格式3的處理。
對於經配置具有PUCCH格式1b具有通道選擇供HARQ-ACK傳輸的UE,HARQ-ACK傳輸可遵循Rel-10設計,底下所述除外:與UL子訊框n相關聯之服務單元c上的DL子訊框集合(標示為Kc)必須包括DL子訊框n-k,其中kK並且K是根據參考時序配置予以判斷;以及對於PUCCH上的HARQ-ACK傳輸,UE必 須使用具有M=max{Mp,Ms}的Rel-10映射表,其中Mp是主要單元之集合Kc中的元件數量以及Ms是從屬單元之集合中的元件數量。UE必須為{HARQ-ACK(min{Mp,Ms})、...、HARQ-ACK(M-1)}設定DTX(斷續傳輸)以供服務具有較小Mc值的服務單元。
PUSCH上的HARQ-ACK傳輸尚未予以決定。
因此,已提出的是,當PCell具有SIB1 UL/DL配置0,則HARQ時序將遵循UL/DL配置0;以及若SCell具有SIB1 UL/DL配置0,則HARQ時序將不遵循UL/DL配置0。如第4圖所示,若SCell配置是0,則SCell配置遵循不為配置0的PCell配置。
在Rel-8/9/10中,根據3GPP規格36.212當前版本,對於所有包括UL/DL配置0的TDD UL-DL配置,DAI(下行指派指示器)欄位呈DL授予DCI(下行控制資訊)格式。下行指派索引是下行資源授予中通知UE先前時窗(time window)中有多少子訊框已包含對那UE之傳輸的欄位。然而,目前此欄位若TDD UL-DL配置為UL/DL配置0則不由UE予以解讀。換句話說,此欄位遭到UE忽略。單元的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以及束窗大小(bundle window size)一直為「1」(M=1,請參閱第5圖之表格中的第一列。此表格表示TDD的下行關聯設定索引K:{k 0,k 1,…k M-1})。
如第5圖所示,LTE TDD系統可予以操作為DL重系統(heavy system),其導致通常用於傳送多個DL子訊框相應HARQ-ACKs的UL子訊框。相同UL中對其 報告HARQ-ACKs的DL子訊框集合係列示於第5圖的表格內。束窗大小為集合Kc的元件數目。
例如,針對配置0,一個UL子訊框對於僅1個DL子訊框、M=1或集合Kc內僅1個元件係用於HARQ回授。針對其它配置,如配置2,UL子訊框#2係對於4個DL子訊框用於HARQ回授,在此情況下,M=4或集合Kc內有4個元件。
在Rel-8/9/10中,由於束窗大小總是「1」(M=1,請參閱第5圖之表格中的第一列),根據3GPP規格36.212的目前版本,對於UL/DL配置0,DAI欄位不呈UL授予DCI格式。
考量PCell SIB1 UL/DL配置為UL/DL配置0的情況。在此情況下,PCell上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是UL/DL配置0。PCell上束窗大小是「1」,但在SCell上其可大於「1」。此問題可隨PUCCH格式1b和3出現。目前,尚未考量PCell或SCell上HARQ-ACK在PUSCH上傳送時的碼薄判斷。某些具體實施例解決了這個問題。
考量SCell SIB1 UL/DL配置為UL/DL配置0的情況。在本示例中,PCell或SCell上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不是UL/DL配置0。尚未指明UL授予中的DAI是否存在於單元之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但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不是的情況。尚未指明SCell上HARQ-ACK係傳送於PUSCH上時的碼簿判斷。目前,尚未指明DAI的使用是否取決於SIB1 UL/DL配置或時序參考UL/DL配置。當SCell是SIB1 UL/DL配置0時, SCell用時序參考UL/DL配置不是UL/DL配置0,尚未指明DAI使用是否予以致能。
問題在於對頻帶間TDD CA而言,尚未對聚合單元之一是SIB1 UL/DL配置0並且PUSCH上的HARQ是由UL授予調整的情況指明如何判斷碼簿大小。某些具體實施例處理應該如何判斷碼簿大小。
先前未考量DL授予中的DAI在單元的SIB1UL/DL配置是UL/DL配置0但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則否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由UE予以解讀。由於DL DAI係用於HARQ-ACK回授,若DL DAI在束窗大小大於「1」(M>1)時未予以使用,則HARQ-ACK可顯著受影響。換句話說,就頻帶間TDD CA而言,對於SCell是SIB1 UL/DL配置0的情況尚未指明DL DAI是否應該予以使用的問題。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DL DAI係在此種情況下予以致能。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當UL/DL配置0在頻帶間TDD CA裡的至少一聚合單元中是SIB1指示配置時,提供PUSCH上HARQ回授用碼簿大小判斷,以便處理UL和DL授予兩者中的DAI發出(issue)。
在具有TDD配置0的Rel-8/9/10中,DAI欄位係重新使用作為UL授予中的UL索引(例如當沒有UL DAI時),並且係呈現但未應用在DL授予中。當具有SIB1 TDD配置0的單元與具有其它TDD配置的單元聚合時,若以如同Rel-8/9/10的方式使用DAI欄位,則在PUCCH/PUSCH上將有HARQ-ACK的問題。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PUSCH上HARQ-ACK用碼簿大小判斷係由UL授予調整。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對於頻帶間TDD CA以及單元之一(單元c)具有SIB1 TDD配置0、以及PUSCH上HARQ-ACK係由UL授予所調整的情況,碼簿大小判斷可取決於PUSCH單元(PUSCH傳輸其上的單元)的SIB1 TDD配置。
考量PUSCH單元具有SIB1 TDD配置1至6中任一配置的情況。在此情況下,UL DAI可得用(available),故碼簿大小判斷可利用UL DAI。對於配置有PUCCH格式3的UE,若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0、1、2、3、4、6},則,以及若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5,則
對於隨通道選擇配置有PUCCH格式1b的UE,可重新使用UL授予所調整PUSCH及TDD配置{1、2、3、4、6}用Rel-10界定步驟(即便是聚合單元之一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具有SIB1 TDD配置0亦然)。
考量PUSCH單元具有SIB1 TDD配置0的情況。在此情況下,若DCI格式0/4維持不變,則不可得用UL DAI,故應該不用UL DAI而判斷碼簿大小。對於配置具有PUCCH格式3的UE,每個單元都有,其中Mc是集合Kc內的元件數目,以及Kc係根據服務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予以判斷。對於隨通道選擇配置有PUCCH格式1b的UE,可隨M=max(Mp,Ms)重新使用UL授予所調整PUSCH及TDD配置{1、2、3、4、6}用的Rel-10 界定步驟(即使聚合單元之一具有SIB1 TDD配置0)。
在此情況下,若可改變DCI格式0/4(例如,若SIB1 TDD配置是TDD配置0但PDSCH HARQ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1至6則對UL DAI添加2位元),則將可得用UL DAI,以及碼簿大小判斷可利用UL DAI。對於配置有PUCCH格式3的UE,若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0、1、2、3、4、6},則,以及若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5,則。對於隨通道選擇配置有PUCCH格式1b的UE,Rel-10界定TDD配置{1、2、3、4、6}用的步驟以及可重新使用UL授予所調整的PUSCH(即使聚合單元之一具有SIB1 TDD配置0)。
在此種情況下,若可變更DCI格式0/4(例如,若SIB1 TDD配置是TDD配置0以及PDSCH HARQ時序配置也是TDD配置0,則對UL DAI添加2位元),將可得用UL DAI,以及碼簿大小判斷可利用UL DAI。對於配置有PUCCH格式3的UE,若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0、1、2、3、4、6},則,以及若單元c的時序參考配置是TDD配置5,則。對於隨通道選擇配置有PUCCH格式1b的UE,Rel-10界定TDD配置{1、2、3、4、6}用步驟並且可重新使用UL授予所調整的PUSCH(即使聚合單元之一具有SIB1 TDD配置0)。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對於頻帶間TDD CA和單元之一(單元c)具有SIB1 TDD配置0、以及PUSCH 上HARQ-ACK係由UL授予所調整的情況,碼簿大小判斷應該取決於PUSCH單元(PUSCH傳輸於其上的單元)的SIB1 TDD配置。
若PUSCH單元具有SIB1 TDD配置1至6,則UL DAI係用於碼簿大小判斷。
若PUSCH單元具有SIB1 TDD配置0,則較佳的是,判斷碼簿大小猶如PUSCH未由UL授予所調整。
現在將說明DL DAI。在SCell SIB1配置是TDD配置0的情況下,SCell PDSCH 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將是PCell SIB1配置,目前尚未指明DL DAI的使用。
若在此情況下未使用DL DAI,則HARQ-ACK回授中將有問題,因為SCell上束窗大小可大於「1」(M>1)。由於DL DAI係以M>1用於判斷例如具有PUCCH格式3的HARQ-ACK位元列置、SR資源上的ACK/NACK以及CSI資源上的ACK/NACK,故缺少DL DAI在此情況下將造成不正確的HARQ-ACK回授。考量DL DAI已在DL指派中呈現,某些具體實施例隨TDD配置0對於具有SIB1配置的單元致能DL DAI的使用但PDSCH HARQ時序參考配置不是TDD配置0。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對於頻帶間TDD CA和SCell具有SIB1 TDD配置0的情況,對SCell致能DL DAI的使用。
現在將更詳細說明上述具體實施例。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DL DAI一直予以致能以及對於具有SIB1 指示UL/DL配置0的單元若與具有不同SIB1 UL/DL配置的另一單元聚合則予以添加UL DAI。DL和UL DAI的解讀可如同其它UL/DL配置中的DL和UL DAI。然而,差異是DL授予的解讀以及UL授予的擴充。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UL DAI添加2位元欄位。就目前的提案而言,UE不讀取此2位元欄位。然而,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e UE在上述狀況下讀取2位元欄位。DL DAI因而係用於指示UE有多少DL子訊框已予以排程直到偵測到的DL授予。
請參閱第7圖,其表示M=4與3排程DL子訊框用DL DAI及UL DAI的實施例。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若服務單元之一具有SIB1指示UL/DL配置0,則底下兩個提案係用於確保正確的HARQ ACK回授。目前未隨UL/DL配置0使用UL DAI。因此,在Rel-11中,當具有SIB1 UL/DL配置0的單元與具有SIB1 U/DL配置1至6的單元聚合時,尚未指明碼簿大小判斷。目前由於根據Rel-8/9/10未隨UL/DL配置0使用DL DAI,但具有SIB1 UL/DL配置0的單元係與具有SIB1 UL/DL配置1至6的單元聚合時在Rel-11中這是有需要的。
第二具體實施例下的第一提案在於對具有SIB1指示UL/DL配置0的單元致能DL DAI使用但對於此單元的PDSCH HARQ-ACK時序參考配置不是配置0。DL DAI的解讀如同其它UL/DL配置中的DL DAI。
第二具體實施例下的第二提案是假如具有 SIB1指示UL/DL配置0的服務單元(PCell或SCell)以及此具有UL授予之服務單元上排程的PUSCH上要傳送HARQ-ACK,則對每一個服務單元c判斷碼簿大小,因為若配置PUCCH格式3並且依據Bc DL=Mc、或依據Bc DL=max{Mp,Ms}若配置具有通道選擇的PUCCH格式1b,則Bc DL=Mc(碼簿產生如同UL授予未調整並且TDD配置{1、2、3、4、6}用Rel-10界定步驟,即使這裡聚合單元之一具有SIB1 TDD配置0)。換句話說,判斷碼簿大小猶如未由UL授予調整PUSCH。
在第三具體實施例中,可一起使用底下兩個提案以確保若服務單元之一具有SIB1指示UL/DL配置0時正確的HARQ ACK。
第三具體實施例下的第一提案是致能DL DAI使用並且對具有UL/DL配置0的單元添加UL DAI但此單元用的PDSCH HARQ-ACK時序參考配置不是配置0。DL DAI和UL DAI的解讀如同其它UL/DL配置中的DL DAI和UL DAI。
第三具體實施例下的第二提案是假設PCell為SIB1指示UL/DL配置0並且要在具有UL授予的PUSCH排程PCell上傳送HARQ-ACK,則對每一個服務單元c判斷碼簿大小,因為若PUCCH格式3係經配置並且根據Bc DL=Mc、或根據BcDL=max{Mp,Ms}若具有通道選擇的PUCCH格式1b係經配置,則Bc DL=Mc(碼簿產生如同未由UL授予調整的PUSCH和TDD配置{1、2、3、4、6}用的Rel-10界定步驟,即使這裡聚合單元之一具有 SIB1 TDD配置0)。換句話說,判斷碼簿大小猶如未由UL授予調整PUSCH。
上述解決方案正假設自排程。但提案在使用跨載波排程時也可用於支援頻帶間TDD CA。自排程意指單元c上PDSCH/PUSCH用的授予係在單元c上予以傳送,而跨載波排程意指在不同單元上傳送單元c上PDSCH/PUSCH用的授予。
考量PCell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的情形。
這類似於前述第二替代案並且取決於SCell HARQ時序用參考配置而有兩個選項。
若SCell HARQ時序遵循PCell SIB1 UL/DL配置(UL/DL配置0),在此情況下可無議題要處理。
若SCell HARQ時序遵循SCell SIB1 UL/DL配置(非UL/DL配置0),則可應用上述具體實施例。例如,可使用第一具體實施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第二替代按以及第三具體實施例的第二替代案。
考量SCell 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的情形。
可使用第三具體實施例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一替代案。
所以,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若PCell和SCell之一是SIB1配置0,以及PUSCH是在其它單元上,則使用UL DAI。
若PCell和SCell之一是SIB1配置0並且 PUSCH在那單元上,則有三個替代解決方案。
HARQ回授應該予以對PCell和SCell兩者傳送(所以必需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但其可僅在聚合單元之一上傳送。若在任一聚合單元上沒有傳送PUSCH,則PCell上僅可在PUCCH上傳送HARQ回授。若在任一聚合單元上傳送PUSCH,則將在PUSCH上傳送HARQ回授,而與是否在PCell或SCell上排程PUSCH無關。
在Rel-10中,所有聚合單元上的UL/DL配置都相同。當PUSCH係由UL授予所排程並且具有UL/DL配置1至6,2位元UL-DAI欄位係含括在UL授予中,並且其接著係用於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共通的UL DAI係用於判斷碼碼簿大小)。當PUSCH係由UL授予所排程或具有UL/DL配置0時,沒有UL DAI,並且藉由UL/DL配置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在Rel-11中,PCell和SCell上的SIB1 UL/DL配置可不同。考量單元之一(PCell或SCell)具有SIB1 UL/DL配置0、以及藉由UL授予所排程PUSCH上傳送HARQ-ACK的情況。這提供底下情況:TDD配置0在PCell上
PUSCH在PCell上
PUSCH在SCell上
TDD配置0在SCell上
PUSCH在PCell上
PUSCH在SCell上
在第一替代案中,若在具有SIB1 UL/DL配置0的單元(PCell或SCell)上傳送PUSCH,如在Rel-10則無UL DAI,以及每一個單元上的UL/DL配置都用於判斷相應單元的碼簿大小;若在具有UL/DL配置1至6的另一單元(SCell或PCell)上傳送PUSCH,則可得用UL DAI,以及UL DAI(其對於所有單元都共通)係用於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TDD配置0是在PCell上
PCell上的PUSCH沒有UL DAI,在每一個單元上使用UL/DL配置以判斷相應單元的碼簿大小
S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TDD配置0在SCell上
P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UL 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SCell上的PUSCH不具有UL DAI,使用每一個單元上的UL/DL配置以判斷相應單元的碼簿大小
在第二替代案中,雖然SCell上的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SCell用的HARQ時序參考配置不是UL/DL配置0),2位元UL DAI仍予以添加至SCell上排程PUSCH的UL授予。
TDD配置0是在PCell上
PCell上的PUSCH不具有UL DAI,使用每一個單元上的UL/DL配置以判斷相應單元的碼簿大小
S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DAI(其共通於所 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TDD配置0是在SCell上
P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S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在第三替代案中,2位元UL DAI雖然在SCell上的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SCell用的HARQ時序參考配置不是UL/DL配置0)仍添加至SCell上排程PUSCH的UL授予、以及雖然在PCell上的SIB1 UL/DL配置是UL/DL配置0(PCell用的HARQ時序參考配置仍是UL/DL配置0)也仍添加至PCell上排程PUSCH的UL授予。
TDD配置0是在PCell上
P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UL 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係用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S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UL 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TDD配置0是在SCell上
P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UL 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SCell上的PUSCH具有UL DAI,使用UL DAI(其共通於所有單元)以判斷每一個單元的碼簿大小
在某些具體實施例中,如果至少一聚合單元的SIB1配置是配置0,則針對頻帶間TDD CA處理 PDSCH HARQ-ACK回授。
在上述具體實施例中,若有使用則有說明PUCCH格式1b和3。應了解這是只藉助於實施例以及其它具體實施例可使用不同的格式。
可用LTE標準的其它發佈及/或其它標準使用具體實施例。
已參照對特殊配置。某些具體實施例可應用於其它配置。
已參照HARQ。可用不同的錯誤控制程序使用其它具體實施例。
已參照各種通道。應了解可用其它通道使用其它具體實施例。
要注意的是,儘管已涉及LTE說明具體實施例,類似原理可予以應用於任何其它通訊系統或LTE的進一步開發。所以雖然引用上行和下行說明具體實施例,本揭露不侷限於基地台與用戶終端機之間的這些方向。反而,本發明適用於任何在兩個或更多個通訊實體之間具有傳輸的系統。例如,可藉由例如自組織網路中的複數用戶設備提供通訊系統。因此,雖然以上藉由引用無線網路、技術和標準用特定示例性架構的實施例說明特定具體實施例,仍可將具體實施例應用於本文所示及所述以外通訊系統的任何形式。
可藉由一或多個數據處理器提供基地台設備、通訊裝置以及任何其它合適設備的所需數據處理設備及功能。可藉由分離式處理器或藉由整合式處理器於 各端提供所述功能。數據處理器可呈任何適用於局部技術環境的類型,並且可包括一或多部通用電腦、特定用途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s)、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閘極電路以及基於多核心處理器架構的處理器,實施例不勝玫舉。數據處理器可分佈於許多數據處理模組。可藉由例如至少一晶片提供數據處理器。相關裝置內也可提供合適的記憶體容量。此記憶體或此等記憶體可呈適用於任何局部技術環境的類型並且可使用任何適用的數據儲存技術予以實現,如基於半導體的記憶體裝置、磁性記憶體裝置和系統、光學記憶體裝置和系統、固定式記憶體以及可移除式記憶體。
一般而言,各種具體實施例可用硬體或特殊用途電路、軟體、邏輯或任何其組合予以實現。本發明的某些態樣可用硬體實現,而其它態樣則可用可由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其它計算裝置執行的軔體或軟體予以實現,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儘管本發明的各種態樣可予以描述並且說明成方塊圖、流程圖、或使用其它圖示予以表示,廣為人知的是,本文所述的這些方塊、設備、系統、技術或方法可如非限制性實施例予以實現成硬體、軟體、軔體、特殊用途電路或邏輯、通用硬體或控制器或其它計算裝置、或某些其組合。可在如實現於處理器內之記憶體晶片、或記憶體方塊之實體媒體、如硬碟或軟碟之磁性媒體、以及像是例如DVD與其資料變體CD之光學媒體上儲存軟體。
前述說明已藉由示例性及非限制性實施例對 本發明的示例性具體實施例提供完整性且資訊性的說明。然而,若配合附加之圖式及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閱讀前述說明,各種改進及改變對於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變得顯而易知。然而,本發明指導的所有此等及類似改進仍將落於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本發明的範疇內。的確,得有進一步具體實施例包含所有前述其它具體實施例其中之一或多個的組合。
10‧‧‧基地台
12‧‧‧通訊系統
20‧‧‧行動裝置
22‧‧‧終端機

Claims (27)

  1. 一種方法,其包含: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及使用第二上行與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該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對該第二單元上之該第一單元與該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取決於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判斷該回授的碼簿大小。
  2. 一種方法,其包含: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該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對該第一單元上之該第一單元與該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使用該第一與第二單元的時序參考上行與下行配置、和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之一判斷該回授的碼簿大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包含在排程實體上行共享通道的該上行授予中接收2位元下行指派指示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上行授予係在相同單元上予以接收作為該實體上行共享通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其中該上行授予係對該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不同單元上予以接收。
  6. 一種方法,其包含: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與第一單元並且使用不同的上行和下行配置與第二單元通訊;以及在下行授予中使用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包含在接收的通訊上對通訊回授使用該下行指派。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具有預定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及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預定配置包含上行下行配置0。
  10.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包含主要單元以及該第一與第二單元中另一個單元包含從屬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7項中任一項、或其附屬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通訊回授包含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任一項、或其附屬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實體上行共享通道係由上行授予所排程。
  1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單元與該第二單元提供聚合載波。
  14.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上行與下行配置是一SIB1上行與下行配置以及該 第二上行與下行配置是一SIB1上行與下行配置。
  15. 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碼的記憶體,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係以該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該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該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該第二單元上對該第一單元和該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取決於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判斷該回授的碼簿大小。
  16. 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碼的記憶體,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係以該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該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該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該第一單元上對該第一單元和該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使用該第一與第二單元的時序參考上行與下行配置、和上行授予中所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之一判斷該回授的碼簿大小。
  17. 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 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碼的記憶體,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係以該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該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不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通訊;使用下行授予中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係以該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造成該設備在接收的通訊上對通訊回授使用該下行指派。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具有預定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16及1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預定配置包含上行下行配置0。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第一與第二單元之一包含主要單元以及該第一與第二單元的另一個單元包含從屬單元。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中任一項、或其附屬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通訊回授包含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或其附屬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實體上行共享通道係由上行授予所排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該第一單元和該第二單元提供聚合載波。
  25. 一種設備,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包括有一 或多個程式用電腦程式碼的記憶體,該至少一記憶體和該電腦程式碼係以該至少一處理器予以配置而使該設備至少用於:與使用第一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一單元以及使用第二上行和下行配置的第二單元來通訊,該第一單元具有預定配置;使用實體上行共享通道在該第一單元上對該第一單元和該第二單元提供通訊回授;以及使用該第一單元的該上行與下行配置和上行授予中接收的下行指派指示器資訊之一判斷該回授的碼簿大小。
  26. 一種用戶設備,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
  27. 一種電腦程式,其包含執行時使得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進行的電腦可執行指令。
TW102127024A 2012-08-03 2013-07-29 方法及設備 TW2014121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9688 WO2014019239A1 (en) 2012-08-03 2012-08-03 Method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166A true TW201412166A (zh) 2014-03-16

Family

ID=48874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024A TW201412166A (zh) 2012-08-03 2013-07-29 方法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9913254B2 (zh)
EP (1) EP2693823A3 (zh)
JP (1) JP2015523825A (zh)
KR (1) KR101814437B1 (zh)
CN (1) CN104823499A (zh)
BR (1) BR112015002473A2 (zh)
CA (1) CA2879902C (zh)
IN (1) IN2015DN00786A (zh)
MX (1) MX346047B (zh)
RU (1) RU2604808C2 (zh)
TW (1) TW201412166A (zh)
WO (1) WO2014019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15808B2 (en) * 2011-07-26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8111290B (zh) * 2012-01-20 2021-02-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SG10201702677YA (en) 2012-07-17 2017-04-27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device, and buffer partitioning method
KR101814437B1 (ko) 2012-08-03 2018-01-03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방법 및 장치
CN104426639A (zh) * 2013-08-27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9713011B2 (en) 2013-09-04 2017-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radar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that uses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
WO2015115997A1 (en) * 2014-02-03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controll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a radio node in a tdd system
US10122488B2 (en) 2014-02-18 2018-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receiving signals using user-specific flexible TDD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EP3119124B1 (en) 2014-03-10 2020-10-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resour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6108657A1 (ko) 2014-12-31 201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242434B1 (en) * 2015-01-30 2021-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68001B2 (ja) * 2015-08-14 2021-05-1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WO2017045138A1 (zh) * 2015-09-15 2017-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8293253B (zh) 2015-09-25 2022-08-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信息比特封装
US10869302B2 (en) * 2015-11-16 2020-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AI) management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8029134B (zh) * 2016-02-02 2021-07-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3719B (zh) * 2016-11-04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码本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075865B (zh) * 2016-11-11 2019-10-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和网络设备
KR20210037016A (ko) * 2017-01-05 2021-04-05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스케일 조정 가능 피드백 리포팅
WO2018222099A1 (en) * 2017-06-02 2018-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ze indication for feedback signaling
US10523404B2 (en) * 2017-10-16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WO2019095314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Zte Corporation Codebook feedback for data retransmissions
WO2019220595A1 (ja) * 2018-05-17 2019-11-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WO2020032678A1 (ko) 2018-08-09 2020-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WO2020122686A1 (ko) * 2018-12-13 2020-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181706B (zh) * 2019-01-09 2021-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发送方法和终端
JP6852765B2 (ja) * 2019-09-10 2021-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ユーザ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におけ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7161A (zh) 1999-03-16 2000-09-20 电话通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用户状态和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6782253B1 (en) 2000-08-10 2004-08-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obile micro portal
EP1241830B1 (en) 2001-03-15 2004-10-27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Management of event information data with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6714778B2 (en) 2001-05-15 2004-03-30 Nokia Corporation Context sensitive web services
WO2007035045A2 (en) 2005-09-21 2007-03-29 Lg Electronics Inc. Establishing additional reverse link carriers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
KR20070108426A (ko) * 2006-04-19 2007-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345605B2 (en) * 2008-02-21 2013-01-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bundled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065706B1 (ko) 2008-11-23 2011-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733496B1 (ko) * 2009-08-17 2017-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을 위한 상향링크 반송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8767797B2 (en) 2009-10-05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RQ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14394B1 (ko) 2010-01-17 2018-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20954A1 (en) * 2010-08-09 2012-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ES2530739T3 (es) * 2010-08-20 2015-03-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isposición y procedimiento para identificar recursos de formato 3 de PUCCH
KR20140068270A (ko) 2010-10-01 2014-06-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고속 다운링크 패킷 액세스(hsdpa)을 위한 피드백 업링크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842609B2 (en) * 2010-10-21 2014-09-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0883B2 (en) * 2010-11-16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US9246620B2 (en) * 2010-12-15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a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77510B1 (ko) 2011-01-02 2015-1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097279B2 (ja) * 2011-01-07 2012-12-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684855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定时关系的指示方法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53635B2 (en) * 2012-05-17 2015-02-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9722719B2 (en) * 2012-06-06 2017-08-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resource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749094B2 (en) * 2012-06-14 201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8885752B2 (en) * 2012-07-27 2014-11-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in 3D MIMO wireless systems
KR101814437B1 (ko) 2012-08-03 2018-01-03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19239A1 (en) 2014-02-06
MX2015001444A (es) 2015-09-10
RU2604808C2 (ru) 2016-12-10
US20190053195A1 (en) 2019-02-14
MX346047B (es) 2017-03-03
JP2015523825A (ja) 2015-08-13
EP2693823A3 (en) 2017-04-19
US10708889B2 (en) 2020-07-07
KR101814437B1 (ko) 2018-01-03
CA2879902C (en) 2021-03-30
US9913254B2 (en) 2018-03-06
EP2693823A2 (en) 2014-02-05
KR20150039821A (ko) 2015-04-13
CA2879902A1 (en) 2014-02-06
US20140036814A1 (en) 2014-02-06
CN104823499A (zh) 2015-08-05
RU2015105163A (ru) 2016-09-20
BR112015002473A2 (pt) 2019-09-24
IN2015DN00786A (zh) 2015-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0914B2 (ja) Fdd‐tddジョイント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US107088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subframes associated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US10455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U2021204172B2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for control signals in the uplink
US9532356B2 (en) Component carrier configuration
EP2745593B1 (en)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EP3434057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to drop a pucch if colliding with a s-pucch in the same interval
WO201417995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264556B2 (en) Resource element usage in control channel elements
WO2013127466A1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WO2012022370A2 (en) Scheduling component carriers
EP2635081A1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WO20140753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