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2842A -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2842A
TW201342842A TW102112765A TW102112765A TW201342842A TW 201342842 A TW201342842 A TW 201342842A TW 102112765 A TW102112765 A TW 102112765A TW 102112765 A TW102112765 A TW 102112765A TW 201342842 A TW201342842 A TW 2013428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brid automatic
automatic repeat
repeat request
uplink
ent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2570B (zh
Inventor
Chien-Min Lee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342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5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處理一子訊框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有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Description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來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不同於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在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同一頻帶中子訊框(subframes)的傳輸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說,根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所規範的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子訊框可分為上鏈路子訊框、下鏈路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
請參考第1圖,其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其所對應的因子m之對應表10,其中因子m係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群組之數量,舉例來說,一特定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係。第1圖繪示有7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其中每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指示分別用於10個子訊框之傳輸方向。詳細來說,“U”表示該子訊框係一上鏈路子訊框,其係用來傳送上鏈路資料。“D”表示該子訊框係一下鏈路子訊框,其係用來傳送下鏈路資料。“S”表示該子訊框係一特殊子訊框,其係用來傳送控制資訊,特殊子訊框亦可被視為下鏈路子訊框。由於對應於上鏈路傳輸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僅可於下鏈路子訊框中被傳送,如第1圖所示,只有用於下鏈路子訊框的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不為0。
除此之外,演進式基地台所傳送之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可用來改變傳統用戶端(legacy UE)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例如從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改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由於用來傳送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之最小週期性通常較大(例如640毫秒),傳統用戶端僅能以640毫秒的週期來改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由於此種半靜態配置(semi-static allocation)難以匹配快速變化的資料流(traffic)特性及環境,產生了改善系統效能的空間。因此,以更小的週期性(例如小於640毫秒)來改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目前討論中的議題。
一般而言,根據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傳統用戶端會被設定有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亦為一先進用戶端(advanced UE)所知悉,該先進用戶端則被設定有另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另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演進式基地台所運作的真實組態,演進式基地台會根據該另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提供服務(即執行傳送及/或接收)予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為了向後相容性,演進式基地台會排程傳統用戶端,以避免其存取一子訊框,其根據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具有不同的傳輸方向。也就是說,當可快速改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先進用戶端運作於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時,可能會發生先進用戶端準備於一子訊框(即下鏈路子訊框)接收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同時該子訊框對傳統用戶端而言卻是上鏈路子訊框。舉例來說,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及3,以及先進用戶端準備於子訊框3中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當演進式基地台直接傳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至用戶端時,雖然先進用戶端可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但傳統用戶端卻會失去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或者,先進用戶端準備於一子訊框(即下鏈路子訊框)中接收混 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該子訊框對傳統用戶端而言亦為下鏈路子訊框。然而,根據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用於先進用戶端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係大於用於傳統用戶端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其中,係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基本數量,其通常被廣播於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之主要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中。舉例來說,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及6,以及先進用戶端準備於子訊框5中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由於傳統用戶端會根據用於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偵測規則來偵測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且傳統用戶端之運作不應該被影響,因此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可(或不應該)被配置於具有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其中係對應於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上述情況通常發生於先進用戶端已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但傳統用戶端卻未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時。
因此,當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發生矛盾時,如何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亟待討論及解決之議題。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處理一子訊框(subframe)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第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 求回傳是否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區域(DL control region)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中,其中根據與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進行通訊之該第一通訊裝置之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及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第二通訊裝置之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子訊框係由該網路端所傳送;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處理一子訊框(subframe)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中,該方法包含有根據與該網路端進行通訊之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第一通訊裝置之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及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第二通訊裝置之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控制區域(DL control region)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中;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於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 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
10、50、60‧‧‧表
20‧‧‧無線通訊系統
30‧‧‧通訊裝置
300‧‧‧處理裝置
310‧‧‧儲存單元
314‧‧‧程式碼
320‧‧‧通訊介面單元
40、70‧‧‧流程
400、402、404、406、408、700、702、704、706、708‧‧‧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其所對應的因子m之對應表10。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接收之表50。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接收之表60。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20之示意圖,其簡略地係由一網路端、先進(advanced)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及傳統用戶端(legacy UE)所組成。用來改變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之最小週期性係小於用來改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最小週期性。也就是說,根據快速變化的資料流(traffic)特性及環境,先進用戶端可快速地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外,先進用戶端所知悉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例如根據網路端所傳送之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
在第2圖中,網路端及用戶端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20之架 構。於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含有複數個基地台(Node-Bs,NBs),於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含有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
除此之外,網路端亦可同時包含有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如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含有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實體。換句話說,於網路端接收通訊裝置所傳送之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之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之決策。此外,亦可於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用戶端可為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用戶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而言,用戶端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用戶端為接收端。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30之示意圖。通訊裝置30可為第2圖中之先進用戶端、傳統用戶端或網路端,包含一處理裝置300、一儲存單元3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320。處理裝置3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3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碼314,處理裝置300可透過儲存單元3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3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3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3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根據處理裝置3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資訊(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40之流程圖。流程40用於第2圖之先進用戶端中,用來處理(如偵測(detect)、解調變(demodulate)及/或解碼(decode))一子訊框(subframe)中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流程4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控制區域(DL control region)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中,其中根據該先進用戶端之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該傳統用戶端之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子訊框係由該網路端所傳送。
步驟404: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 中,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步驟406: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步驟408:結束。
根據流程40,先進用戶端會先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子訊框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其中根據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子訊框係由網路端所傳送。接著,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於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如接收、解調變及/或解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根據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也就是說,當先進用戶端未在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找到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時,先進用戶端會去確認下鏈路控制資訊。需注意的是,即使一用戶端已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用戶端仍可能需要去偵測下鏈路控制資訊。在此情形下,當下鏈路控制資訊指示一新的上鏈路傳輸(如在一上鏈路授予(grant)中)時,用戶端會做出決定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指示了一收訖確認(acknowledgement,ACK)。由於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矛盾可獲得解決,先進用戶端可根據快速變化的資料流特性及環境,快速地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同時傳統用戶端仍可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無線通訊系統之效能可獲得改善。
需注意的是,流程40之實現方式係未有所限。舉例來說,當根據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係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時,先進用戶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此外,當對傳統用戶端而言,該子訊框係上鏈路子訊框時,先進用戶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這可視為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不會被配置於上鏈路子訊框中之結果,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當然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即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區域之外側。上述狀況可能發生在對應於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係大於對應於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時。
請參考第5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接收之表50。如第5圖所示,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6及1。舉例來說,當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子訊框1(或子訊框6或9)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例如或者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6,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並非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先進用戶端會於子訊框1(或子訊框6或9)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具有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以及係用於先進用戶端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新的)基本數量。於另一實施例中,當根據>0,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存在於子訊框0(或子訊框5)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指示符通道中時,即由於無任何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被配置予傳統用戶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先進用戶端會根據子訊框0(或子訊框5)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中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請參考第6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接收之表60。如第6圖所示,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被分別設定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及1。舉例來說,當根據>0,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存在於子訊框3(或子訊框8)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即上鏈路子訊框亦被視為無任何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被配置予傳統用戶端,先進用戶端會根據子訊框3(或子訊框8)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中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子訊框0~2、4~7及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係上鏈路子訊框或者未有待先進用戶端偵測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不於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
需注意的是,先進用戶端根據下鏈路控制資訊來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可有很多種。舉例來說,當指示上鏈路重傳之下鏈路控制資訊不存在於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時,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指示一收訖確認;當指示上鏈路重傳之下鏈路控制資訊存在於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時,先進用戶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指示一未收訖錯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於另一實施例中,下鏈路控制資訊亦可被配置於子訊框之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之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DCCH,ePDCCH)中,使先進用戶端可根據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來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也就是說,可透過將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替換為增強 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來實施本發明所述之實施例。使用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情況可以有很多種。舉例來說,可在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滿載的情形下使用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或者,在標準的發展過程中,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可能會被移除,可在此情形下使用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或者,網路端直接指示先進用戶端偵測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不限於此。除此之外,上述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之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於此。可透過一高層訊令被設定,或者可使用,而y可透過一高層訊令被設定。
流程40及以上所述可被應用於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即當分別對應於兩個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之兩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設定予先進用戶端的情況。詳細來說,透過對應於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第一分量載波,先進用戶端執行一上鏈路傳輸,以及準備透過對應於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第二分量載波,於子訊框中,接收該上鏈路傳輸所觸發(即所對應)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接著,先進用戶端會先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子訊框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其中根據先進用戶端之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子訊框係由網路端所傳送。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於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如接收、解調變及/或解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先進用戶端會根據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的方 法可參考前述,在此不贅述。
需注意的是,先進用戶端可透過接收系統資訊或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原則(如用戶端專用組態(UE-specific configuration))來獲得及/或。此外,先進用戶端亦可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原則,其包含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判斷結果,來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因此,先進用戶端可不需要實際執行比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運作,可降低功率消耗。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70之流程圖。流程70用於第2圖之網路端中,用來處理(如配置(arrange)、調變(modulate)及/或編碼(encode))一子訊框中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較佳地,流程70可對應於流程40,用來與實現流程40之先進用戶端進行通訊。流程7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700:開始。
步驟702:根據該先進用戶端之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該傳統用戶端之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
步驟704: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
步驟706: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於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
步驟708:結束。
根據流程70,網路端會先根據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子訊框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接著,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網路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於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網路端會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於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舉例來說,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一收訖確認時,網路端可配置不具有上鏈路准予之下鏈路控制資訊或具有一新傳輸之下鏈路控制資訊於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也就是說,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網路端可將下鏈路控制資訊用於傳送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由於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矛盾可獲得解決,先進用戶端可根據快速變化的資料流特性及環境,快速地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同時傳統用戶端仍可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無線通訊系統之效能可獲得改善。
需注意的是,流程70之實現方式係未有所限。舉例來說,當根據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係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如未有足夠的空間可用來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時,網路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此外,當對傳統用戶端而言,該子訊框係上鏈路子訊框時,網路端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這可視為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不會被配置於上鏈路子訊框中之結果,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之位置當然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即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區域之外側。上述狀況可能發生於對應於先進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係大於對應於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子訊框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時。
請繼續參考第5圖,當網路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排程以存在於子訊框1(或子訊框6或9)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例如或者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6,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並非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網路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於子訊框1(或子訊框6或9)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其中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具有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以及係用於先進用戶端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新的)基本數量。於另一實施例中,當根據>0,網路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子訊框0(或子訊框5)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即由於無任何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被配置予傳統用戶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位置位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網路端會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於子訊框0(或子訊框5)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中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
請繼續參考第6圖,當根據>0,網路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子訊框3(或子訊框8)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即上鏈路子訊框亦被視為無任何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被配置予傳統用戶端,網路端會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於子訊框3(或子訊框8)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中實體下鏈路 控制通道中。子訊框0~2、4~7及9對先進用戶端而言係上鏈路子訊框或者未有待先進用戶端偵測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不於上述實施例中被考量。
需注意的是,網路端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來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可有很多種。舉例來說,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收訖確認時,網路端停止配置指示上鏈路重傳之下鏈路控制資訊於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未收訖錯誤時,網路端配置指示上鏈路重傳之下鏈路控制資訊於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於另一實施例中,網路端亦可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於子訊框之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之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也就是說,可透過將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替換為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來實施本發明所述之實施例。使用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情況可以有很多種。舉例來說,可在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滿載的情形下使用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或者,在標準的發展過程中,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可能會被移除,可在此情形下使用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或者,網路端直接指示先進用戶端偵測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下鏈路控制資訊,不限於此。除此之外,上述可為(即先進用戶端使用來獲得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數量)、之倍數或為了先進用戶端所新定義的值,不限於此。可透過一高層訊令被設定,或者可使用,而y可透過一高層訊令被設定。
流程70及以上所述可被應用於載波集成,即當分別對應於兩個分量載波之兩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設定予先進用戶端的情況。詳細來說,透過對應於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第一分量載波,網路端接收一上鏈路傳輸,以及準備透過對應於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第二分量載波,於子 訊框中,傳送該上鏈路傳輸所觸發(即所對應)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接著,根據先進用戶端之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網路端先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子訊框之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網路端會配置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以及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網路端會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於下鏈路控制區域之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的方法可參考前述,在此不贅述。
相似地,網路端亦可根據一預先決定的原則,其包含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判斷結果,來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因此,網路端可不需要實際執行比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運作,可降低功率消耗。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之所有流程之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或電子系統。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混合式微電腦電路、微電腦晶片或矽晶片。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訊裝置30。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用來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由於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矛盾可獲得解決,先 進用戶端可根據快速變化的資料流特性及環境,快速地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同時傳統用戶端仍可偵測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因此,無線通訊系統之效能可獲得改善。
40‧‧‧流程
400、402、404、406、408‧‧‧步驟

Claims (16)

  1. 一種處理一子訊框(subframe)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第一通訊裝置中,該方法包含有: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downlink,DL)控制區域(DL control region)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中,其中根據與該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進行通訊之該第一通訊裝置之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及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第二通訊裝置之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子訊框係由該網路端所傳送;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根據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一位置係位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時,該第一通訊裝置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對該第二通訊裝置而言,該子訊框係一上 鏈路子訊框時,該第一通訊裝置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不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該下鏈路控制資訊,偵測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步驟包含有:當指示一上鏈路重傳之該下鏈路控制資訊不存在於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時,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指示一收訖確認(acknowledgement,ACK);以及當指示該上鏈路重傳之該下鏈路控制資訊存在於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時,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指示一未收訖錯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用來改變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一第一最小週期性係小於用來改變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一第二最小週期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裝置係該相同通訊裝置,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對應於一第一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其中觸發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一上鏈路傳輸係於該第一分量載波上被執行,以及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對應於一第二分量載波,其中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於該第二分量載波上被傳送。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係該子訊框之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中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DCCH,ePDCCH)。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用來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一基本數量係一新定義的值。
  9. 一種處理一子訊框(subframe)中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feedback)的方法,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中,該方法包含有:根據與該網路端進行通訊之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第一通訊裝置之一第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及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第二通訊裝置之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是否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子訊框之一下鏈路控制區域(DL control region)之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中;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於該子訊框之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時,根據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於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一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中。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當根據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一位置係位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之外側時,該網路端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當對該第二通訊裝置而言,該子訊框係一上鏈路子訊框時,該網路端判斷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未被排程以存在於該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中。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根據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配置該下鏈路控制資訊於該下鏈路控制區域之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之步驟包含有: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一收訖確認(acknowledgement,ACK)時,停止配置指示一上鏈路重傳之該下鏈路控制資訊於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以及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一未收訖錯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時,配置指示該上鏈路重傳之該下鏈路控制資訊於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中。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用來改變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一第一最小週期性係小於用來改變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之一第二最小週期性。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裝置及該第二通訊裝置係該相同通訊裝置,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對應於一第一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其中觸發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一上鏈路傳輸係於該第一分量載波上被執行,以及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對應於一第二分量載波,其中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係於該第二分量載波上被傳送。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係該子訊框之一實體 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中一增強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DCCH,ePDCCH)。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方法,其中用來配置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之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符通道群組之一基本數量係一新定義的值。
TW102112765A 2012-04-10 2013-04-10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92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22021P 2012-04-10 2012-04-10
US201261643361P 2012-05-07 2012-05-07
US13/802,832 US9807746B2 (en) 2012-04-10 2013-03-14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842A true TW201342842A (zh) 2013-10-16
TWI492570B TWI492570B (zh) 2015-07-11

Family

ID=4808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2765A TWI492570B (zh) 2012-04-10 2013-04-10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7746B2 (zh)
EP (1) EP2651069B1 (zh)
CN (1) CN103368710B (zh)
TW (1) TWI4925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970B (zh) * 2016-08-11 2019-02-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的通訊裝置及基地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956B (zh) * 2012-04-12 2019-03-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Tdd系统的处理软缓存的方法及设备
US9584297B2 (en) * 2012-05-11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adaptive TDD with frequency domain separations
US9198078B1 (en) * 2013-12-11 2015-11-24 Sprint Spectrum L.P. Managing signaling overhead in a wireless multicast system
WO2015170885A1 (ko) * 2014-05-07 2015-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903943B2 (en) * 2014-06-13 2021-01-26 Apple Inc. Enhanced LTE UL HARQ feedback indication for power saving and range improvement
US10057885B2 (en) 2014-09-26 2018-08-2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CN105846970A (zh) * 2015-01-16 2016-08-1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harq进程传输方法
CN105846969A (zh) * 2015-01-16 2016-08-1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harq进程传输方法
US10412749B2 (en) 2015-05-21 2019-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in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US10959261B2 (en) * 2016-04-01 2021-03-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assisted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identification
US10736083B2 (en) * 2017-05-01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3425B2 (en) 2008-07-22 2013-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phich and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system using single-user MIMO based on multiple codewords when transmitting uplink
KR101689596B1 (ko) 2008-12-23 2016-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전송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harq 프로세스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522105B2 (en) * 2009-02-17 2013-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KR101749108B1 (ko) 2009-04-17 2017-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에서 harq ack/nack 피드백 신호 검출 방법
US20110176461A1 (en)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750371B1 (ko) 2009-12-24 2017-07-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크로스 캐리어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을 정의하는 방법
US20120057539A1 (en) 2010-09-07 2012-03-08 Richard Lee-Chee Ku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45763B (zh) 2011-01-06 2014-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2118334A2 (ko) 2011-03-01 2012-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48444A1 (en) 2011-04-29 2012-11-0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nel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02400B (zh) 2011-05-31 2013-10-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占用方式的指示及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30201926A1 (en) * 2011-08-11 2013-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and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s in lte-a systems
KR102087608B1 (ko) * 2011-08-11 2020-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들의 확장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500307B (zh) 2011-09-30 2015-09-1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分時雙工跨頻帶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US9197379B2 (en) * 2011-10-03 2015-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dified PHICH
US9119120B2 (en) * 2012-01-23 2015-08-25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ed user association and offloading techniques for integrated multi-rat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602251B2 (en) *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WO2013113155A1 (en) 2012-01-31 2013-08-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for detection of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US9924498B2 (en) * 2012-03-12 2018-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ng a cell identifier based on a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112693B2 (en) * 2012-03-16 2015-08-1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149390A1 (en) * 2012-04-05 2013-10-1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of enhance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US9590770B2 (en) 2012-04-10 2017-03-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970B (zh) * 2016-08-11 2019-02-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的通訊裝置及基地台
US10530534B2 (en) 2016-08-11 2020-01-07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US10708003B2 (en) 2016-08-11 2020-07-07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1069A1 (en) 2013-10-16
EP2651069B1 (en) 2018-10-10
TWI492570B (zh) 2015-07-11
US9807746B2 (en) 2017-10-31
CN103368710A (zh) 2013-10-23
CN103368710B (zh) 2016-06-29
US20130265948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2570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30144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10140396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1803248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24861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feedbacks
TWI527400B (zh) 處理分頻雙工載波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TWI565282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TWI486021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確認收訖回應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US20150351077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08486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983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51091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35319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2918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JP2023052740A (ja) 物理的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衝突を扱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426680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multi-cell scheduling
KR20220053495A (ko) Harq 재전송을 핸들링하는 디바이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