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6380A -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6380A
TW201336380A TW101119034A TW101119034A TW201336380A TW 201336380 A TW201336380 A TW 201336380A TW 101119034 A TW101119034 A TW 101119034A TW 101119034 A TW101119034 A TW 101119034A TW 201336380 A TW201336380 A TW 2013363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product
pivoting
closing device
limiting slot
sl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9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Yao Chen
Original Assignee
Yuan Deng Metals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 Deng Metals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 Deng Metals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19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36380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6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6380A/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係包含有電子產品以及閉合裝置,電子產品係設置有第一本體,第一本體上方設置有第二本體,第二本體一端係樞接於第一本體形成有第一樞接處,而閉合裝置係設置有限位件、連動件以及彈性元件,限位件安裝於第一本體,限位件橫向設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係位於第一樞接處之下方側,而連動件二端分別設置有樞接端以及滑動端,樞接端樞接於第二本體形成有第二樞接處,滑動端係位於限位槽內,而彈性元件係設置於限位槽一側。

Description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一種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尤指使用於翻掀式電子產品,可使電子產品產生穩定閉合之自動閉合裝置。
按,筆記型電腦、電子字典、個人數位化電子秘書(PDA)…等翻掀式電子產品,為了達到方便收納、攜帶等目的,在電子產品不使用時,都會將上蓋閉合於基座上,目前上蓋與基座之固定方式,大多利用電子產品內所裝設之轉軸在上蓋與基座閉合時,提供定位能力,但轉軸因體積小能提供之閉合能力有限,且長時間的使用下容易造成閉合不全以及鬆動等問題;再者,前述電子產品在利用觸控螢幕進行操作時,由於螢幕處並不具有有良好的支撐能力,因此當使用者進行觸控式操作時,往往會造成晃動,除了無法準確的進行觸控外,長時間使用下還會影響使用者眼睛之健康。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即為從事此相關行業業者,所亟欲改善之課題所在。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利用自動閉合裝置提供電子產品良好的閉合能力,並可讓使用者利用觸控方式操作電子產品時,電子產品不易發生晃動之情形。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係包含有電子產品以及閉合裝置,電子產品係設置有第一本體,第一本體上方設置有第二本體,第二本體一端係樞接於第一本體形成 有第一樞接處,而閉合裝置係設置有限位件、連動件以及彈性元件,限位件安裝於第一本體,限位件橫向設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係位於第一樞接處之下方側,限位槽靠近第一樞接處之側方形成有定位段,於遠離第一樞接處之側方形成有反推段,而連動件二端分別設置有樞接端以及滑動端,樞接端樞接於第二本體形成有第二樞接處,滑動端係位於限位槽內,而彈性元件係設置於限位槽一側靠近反推段處。
藉上,當電子產品之第二本體依第一樞接處朝向靠近第一本體方向閉合,使第二本體帶動連動件之滑動端於限位槽內朝向反推段位移,並推動彈性元件位移產生彈性復位能力,而於第二樞接處低於第一樞接處與滑動端所形成之直線後,彈性元件彈性復位能力推動連動件之滑動端,讓第二本體產生向下閉合之旋轉力。
進一步而言,前述第二本體於靠近第一本體之表面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之固定部,固定部一側延伸有樞接部,樞接部上設置有樞軸,連動件之樞接端係樞接於樞軸。
進一步而言,前述連動件之滑動端樞接有滑塊,滑塊係位於限位槽內。
進一步而言,前述連動件之滑動端末端彎折有抵持部。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係包含有電子產品1以及閉合裝置2,其中:該電子產品1係設置有第一本體11,第一本體11二側設置有樞接件14,第一本體11上方設置有第二本體12,第二本體12一端之二側係分別樞接於第一本體11之樞接件14形成有第一樞接 處P1,而第二本體12於靠近第一本體11之表面設置有定位件13,定位件13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12之固定部131,固定部131一側延伸有樞接部132,樞接部132上設置有樞軸133。
該閉合裝置2係設置有限位件21、連動件22以及彈性元件23,限位件21安裝於第一本體11,限位件21橫向設置有限位槽211,限位槽211係位於第一樞接處P1之下方側,限位槽211靠近第一樞接處P1之側方形成有定位段212,於遠離第一樞接處P1之側方形成有反推段213,而連動件22二端分別設置有樞接端221以及滑動端222,樞接端221係樞接於定位件13之樞軸133形成有第二樞接處P2,滑動端222樞接有滑塊223,滑塊223係位於限位槽211內形成有滑動點P3,且滑動端222末端彎折有抵持部224,而彈性元件23係設置於限位槽211一側靠近反推段213處。
請參閱第五圖以及第六圖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第二本體12開啟時(如第五圖所示),係使第二本體12依第一樞接處P1朝向遠離第一本體11之方向旋動,而於第二本體12旋動時,為會使定位件13帶動連動件22,讓滑塊223於限位槽211內由反推段213朝向定位段212位移,並於移動至定位段212內時,且抵靠於定位段212底面形成定位後,第二本體12同時也開啟至定位,此時,當使用者觸動第二本體12靠近第一本體11之表面時,藉由滑塊223抵持定位於限位槽211之定位段212,使連動件22提供第二本體12較佳之支撐力而不易產生晃動。
請參閱第四圖至第十二圖所示,由第四圖至第八圖中可清楚看出,電子產品1之第二本體12係依第一樞接處P1於第一本體11上樞轉,而當第二本體12於靠近第一本體11時,連動件22 之滑塊223會位於限位槽211之反推段213內,讓連動件22之抵持部224推動彈性元件23位移產生彈性復位能力,由第七圖與第八圖可看出,當第二樞接處P2位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所形成之直線上時(Q3位置),此時連動件22之抵持部224為推動彈性元件23到最大變形量,由於連動件22在Q3位置時,因受到彈性元件23之彈性復位能力完全作用於第一樞接處P1,而不會對第二本體12產生偏轉方向之推力;當第二樞接處P2位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所形成之直線下方時(Q2位置),彈性元件23之彈性復位能力作用於連動件22,使連動件22推動第二本體12依第一樞接處P1朝向靠近第一本體11之方向旋動;當第二樞接處P2位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所形成之直線上方時(Q1位置),彈性元件23之彈性復位能力作用於連動件22,使連動件22推動第二本體12依第一樞接處P1朝向遠離第一本體11之方向旋動,藉上,如第九圖與第十圖所示,當使用者推動電子產品1之第二本體12朝向第一本體11閉合時,第二本體12為會依第一樞接處P1帶動第二樞接處P2朝向第一本體11移動,進而使連動件22之滑塊223於限位槽211內由定位段212朝向反推段213位移,而於第二樞接處P2到達Q1位置朝向Q3位置移動時,連動件22之抵持部224即會開始推動彈性元件23,使彈性元件23逐漸壓縮並產生彈性復位能力,而於第二樞接處P2到達Q3位置,使第一樞接處P1、第二樞接處P2及滑動點P3形成一直線時,彈性元件23達到最大變形量,因此,當使用者繼續推動第二本體12,讓第二樞接處P2越過Q3朝向Q2位置移動時,使第二樞接處P2低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所形成之直線後,第一樞接處P1與滑 動點P3之間之距離也會逐漸縮短,讓抵持部224朝向定位段212移動,因彈性元件23彈性復位能力推動連動件22之抵持部224,讓連動件22所受到彈性元件23之彈性復位推力,推動第二本體12產生向下閉合之旋轉力,而當第二本體12閉合於第一本體11時,也就是第二樞接處P2到達Q2位置時,由於第二本體12抵靠於第一本體11上,而彈性元件23推動連動件22使第二本體12產生向下閉合之旋轉力,讓第二本體12可穩定的抵靠於第一本體11,使電子產品1產生穩定的閉合,再者,當第二樞接處P2越過Q3朝向Q2位置移動時,使第二樞接處P2低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所形成之直線後,使用者即可停止對第二本體12施力,讓第二本體12藉由彈性元件23推動連動件22使第二本體12產生向下閉合之旋轉力,讓第二本體12自行朝向第一本體11移動,並抵靠於第一本體11上;請參閱第十一圖與第十二圖所示,當使用者推動電子產品1之第二本體12朝向遠離第一本體11開啟時,使用者係施力於第二本體12,讓第二本體12依第一樞接處P1帶動第二樞接處P2朝向遠離第一本體11移動,即第二樞接處P2由Q2位置朝向Q3位置移動,由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之間之直線距離逐漸增大,使連動件22之滑塊223於限位槽211內朝向反推段213位移,進而壓縮彈性元件23,使彈性元件23逐漸增加彈性復位能力,而於第二樞接處P2到達Q3位置,使第一樞接處P1、第二樞接處P2及滑動點P3形成一直線時,彈性元件23達到最大變形量,因此,當使用者繼續推動第二本體12,讓第二樞接處P2越過Q3朝向Q1位置移動時,使第二樞接處P2高於第一樞接處P1與滑動點P3所形成之直線複,彈性元件23彈性復位能力 推動連動件22之抵持部224,讓連動件22所受到彈性元件23之彈性復位推力,推動第二本體12產生向上開啟之旋轉力,使用者即可以較輕之力量推動第二本體12。
1‧‧‧電子產品
11‧‧‧第一本體
12‧‧‧第二本體
13‧‧‧定位件
131‧‧‧固定部
132‧‧‧樞接部
133‧‧‧樞軸
14‧‧‧樞接件
2‧‧‧閉合裝置
21‧‧‧限位件
211‧‧‧限位槽
212‧‧‧定位段
213‧‧‧反推段
22‧‧‧連動件
221‧‧‧樞接端
222‧‧‧滑動端
223‧‧‧滑塊
224‧‧‧抵持部
23‧‧‧彈性元件
P1‧‧‧第一樞接處
P2‧‧‧第二樞接處
P3‧‧‧滑動點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為第一圖A部分之放大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局部構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為本發明之側視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開啟時之局部剖面側視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閉合時之局部剖面側視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之動作示意圖。
第八圖係為第七圖B部分之放大圖。
第九圖係為本發明閉合時之動作示意圖(一)。
第十圖係為本發明閉合時之動作示意圖(二)。
第十一圖係為本發明開啟時之動作示意圖(一)。
第十二圖係為本發明開啟時之動作示意圖(二)。
1‧‧‧電子產品
11‧‧‧第一本體
12‧‧‧第二本體
13‧‧‧定位件
2‧‧‧閉合裝置
21‧‧‧限位件
22‧‧‧連動件
23‧‧‧彈性元件

Claims (4)

  1. 一種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係包含有電子產品以及閉合裝置,其中:該電子產品係設置有第一本體,第一本體上方設置有第二本體,第二本體一端係樞接於第一本體形成有第一樞接處;該閉合裝置係設置有限位件、連動件以及彈性元件,限位件安裝於第一本體,限位件橫向設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係位於第一樞接處之下方側,限位槽靠近第一樞接處之側方形成有定位段,於遠離第一樞接處之側方形成有反推段,而連動件二端分別設置有樞接端以及滑動端,樞接端樞接於第二本體形成有第二樞接處,滑動端係位於限位槽內形成有滑動點,而彈性元件係設置於限位槽一側靠近反推段處;當電子產品之第二本體依第一樞接處朝向靠近第一本體方向閉合,使第二本體帶動連動件之滑動端於限位槽內朝向反推段位移,並推動彈性元件位移產生彈性復位能力,而於第二樞接處低於第一樞接處與滑動點所形成之直線後,彈性元件彈性復位能力推動連動件,讓第二本體產生向下閉合之旋轉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其中該第二本體於靠近第一本體之表面設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之固定部,固定部一側延伸有樞接部,樞接部上設置有樞軸,而連動件之樞接端係樞接於樞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其中該連動件之滑動端樞接有滑塊,滑塊係位於限位槽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 置,其中該連動件之滑動端末端彎折有抵持部。
TW101119034A 2012-02-17 2012-05-29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TW201336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034A TW201336380A (zh) 2012-02-17 2012-05-29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5195 2012-02-17
TW101119034A TW201336380A (zh) 2012-02-17 2012-05-29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380A true TW201336380A (zh) 2013-09-01

Family

ID=4962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9034A TW201336380A (zh) 2012-02-17 2012-05-29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TW101121977A TWI505763B (zh) 2012-02-17 2012-06-20 翻掀式電子產品之開啟穩定裝置
TW101123853A TWI465183B (zh) 2012-02-17 2012-07-03 翻掀式電子產品之滑動結構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1977A TWI505763B (zh) 2012-02-17 2012-06-20 翻掀式電子產品之開啟穩定裝置
TW101123853A TWI465183B (zh) 2012-02-17 2012-07-03 翻掀式電子產品之滑動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2013363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2324A (zh) * 2020-12-29 2021-04-06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调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459B (zh) * 2013-12-11 2016-10-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殼體結構
CN108194496B (zh) * 2018-01-02 2021-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铰链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4839B (zh) * 2008-05-23 2013-02-01 Htc Corp 具有緩衝式滑蓋功能之電子裝置
TW201136279A (en) * 2010-04-01 2011-10-16 Fih Hong Kong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412391U (en) * 2011-03-01 2011-09-2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2324A (zh) * 2020-12-29 2021-04-06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调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5183B (zh) 2014-12-11
TW201336391A (zh) 2013-09-01
TWI505763B (zh) 2015-10-21
TW201336390A (zh) 201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21319A1 (en) Tablet Computer Case for Multiple Viewing Orientations
US8290549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rotatable member
US9021658B1 (en) Trigger hinge
TWM384499U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movable display screen and keyboard
US20140352113A1 (en) Planetary type dual-shaft hinge
WO2008001180A3 (en) Slim profile foldable mobile phone
TWI542979B (zh)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一)
EP1645939A3 (en) Hinge structure allowing conversion between laptop and tablet pc
TW201336380A (zh)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自動閉合裝置
US8646152B2 (en) Transversely movable hinge and folding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TWI604136B (zh) 樞軸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1472431B (zh) 滑动开合机构
CN102123568A (zh) 滑动机构及应用该滑动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TW201430529A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紐模組
US8693177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rgonomic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101652045A (zh) 滑盖型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548296B (zh) 滑动模组及具有该滑动模组的电子装置
EP2395730B1 (en) Handheld device having linkage supporter
CN103257674A (zh) 电子装置
EP2397929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rotatable member
TWI529313B (zh)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456064U (zh) 掀蓋式電子產品之穩定滑動結構
CN103298292A (zh)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自动闭合装置
US8249675B2 (en) Slid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201888057U (zh)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杆掀盖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