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001A - 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001A
TW201320001A TW101128135A TW101128135A TW201320001A TW 201320001 A TW201320001 A TW 201320001A TW 101128135 A TW101128135 A TW 101128135A TW 101128135 A TW101128135 A TW 101128135A TW 201320001 A TW201320001 A TW 2013200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mponents
watermark
multimedia content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7442B (zh
Inventor
Sergio Sagliocco
Leonardo Sileo
Roberto Borri
Original Assignee
Gsp Innovazione Nelle Ict S C A R L
Sisvel Technology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p Innovazione Nelle Ict S C A R L, Sisvel Technology Srl filed Critical Gsp Innovazione Nelle Ict S C A R L
Publication of TW20132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4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7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 H04N21/43074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of additional data with content streams on the same device, e.g. of EPG data or interactive icon with a TV progr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04N5/06Generation of synchronising signals
    • H04N5/067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N5/0675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for mixing the synchronising signals with the picture signal or mutu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0021Image watermar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0021Image watermarking
    • G06T1/005Robust watermarking, e.g. average attack or collusion attack resistant
    • G06T1/0071Robust watermarking, e.g. average attack or collusion attack resistant using multiple or alternating waterma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08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operations for analysing video streams, e.g. detecting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ideo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management, e.g. creating a master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from data receiv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a Head-end, 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a video stream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04N21/4622Retrieving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e.g. from a broadcast channel and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25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video data, e.g 3D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35Generation of protective data, e.g. certificates
    • H04N21/8358Generation of protective data, e.g. certificates involving waterma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傳輸及接收包括至少兩個分量(C1、C2)之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該接收方法需要自一第一傳輸媒體(DVB)接收一第一分量(C1)及自一第二傳輸媒體(IP)接收一第二分量(C2)以及以下步驟:自該第一分量(C1)偵測(A4)一第一「浮水印」序列,自該第二分量(C2)偵測(A4)一第二「浮水印」序列,基於該等第一及第二「浮水印」序列而同步化(A5)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以及組合(A6)該等經同步化之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以形成該多媒體內容(MM);當然,若已在傳輸之前適當地且重複地標記兩個分量,則該接收方法提供所期望之結果。

Description

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享用多媒體內容係使用者最近越來越多地感覺到的一種需要,且未來將往往甚至進一步增加。
舉例而言,諸多年前,一電視信號包含兩個分量:一音訊分量及一視訊分量。接著,添加電傳視訊分量。更近一些,尤其對於經由衛星廣播之電視節目而言,已包含各自對應於一不同語言之複數個音訊分量。立體(或「3D」)電視節目現在開始普及;簡言之,為改良觀看者感知之三維效應,為右眼及左眼提供稍微不同之影像序列。
通常產生多媒體內容以用於透過電及/或光信號進行傳輸;若多媒體內容改變(例如,由於添加新分量),則所傳輸信號亦將改變;因此,若對使用者擁有之接收器做出改變係可行的,則接收此等經修改之信號將需要此等改變,否則使用者將需要購買新接收器。
亦必須考量到,由於諸多使用者通常對觀看「經改良」之多媒體內容不感興趣,因此重要的係確保此等使用者可繼續觀看「未經改良」之多媒體內容;舉例而言,必須仍允許對「3D」電視不感興趣之彼等使用者收看「2D」電視。
就此而言,由歐盟資助之DIOMEDES項目已提出及研究 透過兩個「遞送頻道」(亦即,使用DVB技術(針對每個人可觀看之「基本內容」)之一第一頻道及使用IP技術(針對「額外內容」)之一第二頻道)來廣播一「3D內容」之可能性。
然而,此項目尚未具體解決以下態樣:-在兩個「遞送頻道」上傳輸之信號之同步化,-針對在兩個「遞送頻道」上傳輸之信號之傳訊;且已在類屬上闡明電信標準包含可用於此等目的之機制。
就同步化而言,DIOMEDES項目已提出使用每一視圖之視訊PID[封包識別符]、每一軌道之音訊PID及PCR[節目時鐘參考]之PID,且藉由自相同時鐘開始而產生PTS[呈現時間戳]及DTS[解碼時間戳];然而,此資訊尚未經設想用於建立不同資訊串流之間的一同步化,且因此其根本不確保任何準確度;此外,由於該等資訊串流遵循不同且不可預測之路徑(尤其關於網際網路輸送之串流),因此可發生以下情況:該等資訊串流中之一或兩者經歷多工操作及/或重新編碼操作且因此失去對原本由於該等資訊串流係相同「輸送串流」之兩個「基本串流」之事實給出之共同時間參考之追蹤。
就傳訊而言,DIOMEDES項目已提出使用在ETSI TS 102 809 V1.1.1標準中闡述之傳訊機制;此意指「基本內容」或「主要串流」必須係藉助DVB技術輸送,此乃因此標準及其傳訊具體而言係指彼技術。
本發明之一般目的係勝過先前技術。
透過用於傳輸及接收具有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技術特徵之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來達成此及其他目的,此意欲係本發明之一組成部分。
基於本發明之觀念係將「浮水印」至少用於同步化目的且較佳地亦用於傳訊目的。
「浮水印」係一種通常在電子工業中使用以便保護多媒體內容免受未經授權之複製及/或確保多媒體內容之真實性之習知技術。在此等應用中,在一內容(例如,一影像或一影像序列,亦即一視訊)上疊加一標記(例如,一標誌);該標記不具有真實資訊內容,或更精確地,其僅具有值,此乃因在與一「參考標記」相比時其係存在且可辨識的;針對每一內容(影像、視訊),可使用一不同標記,但複數個內容之作者及持有人針對所有內容通常使用相同標記。此一技術已在(舉例而言)2003年7月由Artech House出版的Michael Arnold、Martin Schmucker、Stephen D.Wolthusen的書「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Content Protection」中深入闡述。
替代地,本發明使用「浮水印」以將額外資訊添加至多媒體內容或更精確地疊加於多媒體內容上;此外,針對每單個多媒體內容需要複數個不同標記。
一般而言,目標係在至少兩個對應傳輸媒體上傳輸包括至少兩個分量之一多媒體內容。
根據本發明之一典型(但非限定性)應用,該等媒體可係使用DVB-T技術之一電視頻道及使用IP技術之一網際網路連接;另一選擇係,舉例而言,該兩個媒體可係兩個電視頻道或兩個網際網路連接。
根據本發明之一典型(但非限定性)應用,該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一者係一傳統電視信號(因此,其又包括三個子分量:2D視訊、音訊及電傳視訊)且該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二者係一2D視訊信號;兩個2D視訊分量整體上構成一3D視訊。
該第一分量在該第一媒體上傳輸,而該第二分量在該第二媒體上傳輸。
由於使用兩個傳輸媒體,因此,一般而言,即使兩個分量係以一完全同步化方式傳輸,接收器亦將不在同步化時間處接收該等分量。
為允許接收器重新同步化兩個所接收分量,該傳輸系統將必須:A)在該第一分量之傳輸之前透過一第一預定「浮水印」序列重複地標記該第一分量,且B)在該第二分量之傳輸之前透過一第二預定「浮水印」序列重複地標記該第二分量;該第一「浮水印」序列與該第二「浮水印」序列(在一立體視訊之最簡單且最典型之情形中,該兩個序列係相同的)具有一對應;實際上,如此設想步驟A及步驟B以使得 至該第一分量中之「浮水印」插入及至該第二分量中之「浮水印」插入發生在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之對應點或瞬間處。
由於無論該兩個分量沿自初始傳輸器至最終接收器之路徑發生什麼情況,同步化資訊皆保持嵌入於該等分量本身中,因此藉由最終接收器之重新同步化始終係可能的;因此,不在傳輸媒體上強加特定約束。僅雜訊及干擾可能危及重新同步化所接收分量之可能性,。
為接收包括至少兩個分量且如上文所陳述已傳輸之一多媒體內容,該接收器自一第一傳輸媒體接收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一分量且自一第二傳輸媒體接收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二分量;另外,其完成以下各項:A)其自該第一分量偵測一第一「浮水印」序列,B)其自該第二分量偵測一第二「浮水印」序列,C)其基於該等第一及第二「浮水印」序列同步化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及D)其組合該等經同步化之第一及第二分量以形成該多媒體內容。
參考附圖,根據以下說明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顯而易見。
此說明及該等圖式兩者將被認為係僅出於闡釋性且因此非限定性目的;因此可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及不同實施例而實施本發明。
下文將慮及之簡單情形將促進對本發明之理解。
現在參考圖2,假定存在對應於一3D視訊與相關聯音訊之一多媒體內容;該3D視訊包含:一第一2D視訊(在圖2中稱為V1),其具有針對右眼之影像序列(在圖2中稱為ID1、ID2、...);及一第二2D視訊,其具有針對左眼之影像序列(在圖2中稱為IS1、IS2、...)。使該兩個2D視訊(在圖2中稱為V1及V2)與該音訊(在圖2中稱為AU)彼此同步化;特定而言,關於該兩個2D視訊,該第一2D視訊之一個影像對應於該第二2D視訊之一個影像(且反之亦然)以便形成一個三維效應;在圖2中,一第一箭頭表示視訊V1之一個影像ID1與視訊V2之一影像IS1之對應且一第二箭頭表示視訊V1之一個影像ID2與視訊V2之一個影像IS2之對應。
亦假定,透過一傳統電視信號,特定而言藉由使用DVB-T技術(如圖2中由指定為DVB之箭頭示意性地展示)傳輸第一2D視訊V1及音訊AU(其一起構成一多媒體信號之一第一分量C1),且在網際網路(如圖2中由指定為IP之箭頭示意性地展示)上傳輸第二2D視訊(其構成該多媒體信號之一第二分量C2)。在此情形中,將透過一個或更通常地複數個連接至天線之無線電傳輸器廣播電視信號,而舉例而言,藉助連接至網際網路之一伺服器將使得可透過網際網路利用該第二2D視訊。
本發明亦適用於比剛剛闡述之一種情形更複雜之情形:例如,當將多媒體內容細分為三個或三個以上分量時及/或當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傳輸媒體時及/或當每一分量包 含複數個子分量(例如,每一分量可包含一視訊信號及一音訊信號)時。
在廣播含有視訊V1及音訊AU之電視信號之無線電傳輸器及使得可利用視訊V2之伺服器之上游,必需提供一種器件,該器件接收多媒體內容、將該多媒體內容細分為兩個分量C1及C2且將該兩個分量分別轉發至傳輸器及伺服器;可認為由該器件、該等傳輸器及該伺服器(加上任何其他可能組件)組成之設備係用於傳輸多媒體內容之一大裝置或一系統。
如由電信標準定義之電視信號使視訊與音訊(特定而言,視訊V1與音訊AU)保持同步化且朝向使用者終端機同時輸送該視訊及該音訊。
然而,為使使用者終端機在接收視訊V1及V2之後重新同步化該等視訊以使得使用者終端機可再現所期望之三維效應,必需實施一特定傳輸方法。
根據本發明,藉助一第一預定「浮水印」序列來標記該多媒體內容之第一分量C1(特定而言,視訊V1之影像),且藉助一第二預定「浮水印」序列來標記該多媒體內容之第二分量C2(特定而言,視訊V2之影像);接著在所選擇傳輸媒體上傳輸分量C1及C2。
在圖2之情形中,由於在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兩者中標記影像,因此,為簡單起見,該兩個「浮水印」序列可甚至係相同的(或彼此對應,特定而言具有一確切對應)。
該等「浮水印」序列之標記必須允許兩個視訊之影像之間的一單意關聯;藉由透過標記本身編碼之資訊而給出一種此關聯可能性。
一簡單且有效之解決方案係使用(例如)具有兩個數位、三個數位、四個數位或四個以上數位之數目;可藉由慮及兩個分量之間的最長可能接收延遲來有利地選擇數位之數目(若藉由使用兩個數位而平均每20毫秒傳輸一個影像,則將可能在兩個分量之間至多補償2秒之延遲)。
根據一第一實例,若用對應於數目「44」之一標記來標記影像ID1(參見圖2),則亦可用對應於數目「44」之一標記來標記對應影像IS1(參見圖2),且若用對應於數目「17」之一標記來標記下一影像ID2(參見圖2),則亦可用對應於數目「17」之一標記來標記下一影像IS2(參見圖2);可理解,由於該等標記未必用於重新分類或驗證對視訊之正確及全部接收,因此數目之次序係不重要的,但必須以使得同一數目不與兩個暫時接近之影像相關聯之一方式預定;必須指出,就在網際網路上傳輸之視訊而言,可發生以下情況:該等影像之接收次序不對應於傳輸次序,以使得該等「浮水印」亦可幫助重新分類該等影像,尤其對於不可確保維持該序列之彼等傳輸媒體而言(應記住,RTP及TCP網路協定已包含資料封包重新分類機制)。
根據一第二實例,若用對應於數目「1044」之一標記來標記影像ID1(參見圖2),則可用對應於數目「2044」之一標記來標記對應影像IS1(參見圖2)且若用對應於數目 「1017」之一標記來標記下一影像ID2(參見圖2),則可用對應於數目「2017」之一標記來標記對應影像IS2(參見圖2),在此情形中,該等數目係不同的,但其仍展示對應,亦即,第一數位指示視訊(「1」用於視訊V1且「2」用於視訊V2)之遞增數目且其餘三個數位用於同步化目的。
根據其他實例,可將文數串用作「浮水印」。
亦可以二進制形式或以根據資訊理論認為有效之任何其他相關聯之表示形式表示該等數位及文數串,只要其在接收側上亦係習知的以便確保辨識出根據當前由傳輸系統使用之浮水印技術由傳輸器嵌入且由接收器提取之浮水印資料(其中該等形式係兩者相容的)即可。
出於同步化目的,可避免標記所有影像,如在剛剛所闡述之兩個實例中所完成;舉例而言,可標記一個影像且接著不標記下一影像,或可標記一個影像且接著不標記下兩個影像;當然,為確保良好同步化,相當頻繁地插入標記係可取的。
現在將考量,當接收多媒體內容時,在用於接收多媒體內容之一裝置(特定而言,用於接收「3D電視」之一裝置)內可發生什麼情況。
圖3示意性地展示由此一接收器自一電視天線(箭頭DVB)且自網際網路(箭頭IP)接收之影像之一情況;在本文中假定該接收器具有用於自一第一傳輸媒體接收之一第一分量之一第一緩衝區B1及用於自一第二傳輸媒體接收之一第二分量之一第二緩衝區B2;在緩衝區B1中存在分別用 對應於數目「15」、「16」、「17」、「18」、「19」及「20」之標記來標記之六個右影像;在緩衝區B2中存在分別用對應於數目「13」、「14」、「15」、「16」、「17」及「18」之標記來標記之六個左影像;圖3亦展示以下事實:已同時地接收用「15」標記之右影像與用「13」標記之左影像,已同時地接收用「16」標記之右影像與用「14」標記之左影像,已同時地接收用「17」標記之右影像與用「15」標記之左影像,已同時地接收用「18」標記之右影像與用「16」標記之左影像,已同時地接收用「19」標記之右影像與用「17」標記之左影像,已同時地接收用「20」標記之右影像與用「18」標記之左影像(在此情形中,已使用遞增數目,但如先前所提及,儘管對於本發明而言其係有利的,但此並非絕對必需)。
根據本發明之接收器在兩個分量上偵測「浮水印」、解碼此等標記,藉此獲得上文所提及之數目(或更一般而言,資訊)且基於此等數目其可重新同步化該兩個分量。
圖4展示兩個經同步化分量之某些影像;值得指出的係,同步化程序未必需要在接收器之記憶體內移動資料,而是只要使用指標且將允許在再現階段處適當地讀取緩衝區之資訊儲存至該等指標中就夠了,恰如圖4中所指示。
至此刻為止,已假定用於傳輸多媒體內容(根據本發明)之裝置及用於接收多媒體內容(根據本發明)之裝置知曉:已如何將該多媒體內容細分為若干分量(例如,含有一個音訊及一個視訊之一第一分量以及僅含有一個視訊之一第 二分量)、涉及哪些傳輸多媒體(例如,數位地面電視基礎設施及網際網路)及涉及(亦即,必須傳輸及接收)哪些參數(例如,射頻及網際網路位址)。
根據一第一選項,在該等裝置中之一或兩者中預先設定此操作資訊(或其一部分)。關於多媒體內容之細分及傳輸媒體之識別,此第一選項亦可係合理的,此乃因此等兩個要素對硬體具有一或多或少的直接影響。
根據一第二更靈活選項,由各別使用者在該等裝置中之一或兩者中設定此操作資訊(或其一部分);此第二選項係傳輸裝置(或系統)之典型,但其對於接收裝置而言係不舒適的,此乃因其強迫其使用者(通常係一普通人)處理需要技術技能之資訊。
根據可僅用於接收裝置(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選項,,藉由該等裝置直接自經接收之信號獲得此操作資訊(或其一部分);如可容易地理解,此第三選項係特別有利的。
可透過「浮水印」(亦即,藉由用經調適以編碼且藉此將允許識別、接收及處理該多媒體內容之分量之操作資訊傳訊至接收器且因此重新建構該多媒體內容之標記來標記待傳輸之多媒體內容之一個、某些或所有分量)有利地提供此傳訊。
特定而言,在細分為兩個分量之一多媒體內容之簡單情形中,該第一分量將傳訊關於該第二分量之操作資訊及/或該第二分量將傳訊關於該第一分量之操作資訊。理論上,一個、某些或所有分量可「輸送」大量傳訊資訊;然 而,若存在過多資訊,則「標記」可使多媒體內容之品質過分地降級。
待傳訊之資訊片段可係以下各項中之一項、某些項或所有項:- TI:一分量中含有之資訊之類型(特定而言,一分量可含有不關於彼分量而關於另一分量之傳訊資訊)- SO:一分量(特定而言,另一分量)自其出現之源或傳輸媒體- PR:一分量(特定而言,另一分量)之優先級- PA:與一分量(特定而言,另一分量)相關聯之各種參數資訊TI可包括(舉例而言)以下值(通常將其適當地編碼成二進制資訊):- 「右視圖」- 「左視圖」- 「主要語言之音訊」- 「一次要語言之音訊」- 「字幕」- 「右視圖」+「主要語言之音訊」- 「左視圖」+「一次要語言之音訊」- .........資訊SO可包括(舉例而言)以下值(通常將其適當地編碼成二進制資訊):- 「rtp://IP:PORT」,其意指: 來自位址IP及埠PORT之IP上之RTP串流- 「udp://IP:PORT」,其意指:來自位址IP及埠PORT之IP上之UDP串流- 「dvb-t://FREQ,PID」,其意指:在頻率FREQ及封包識別符PID下之DVB-T串流- 「dvb-s://SOURCE,FREQ,SRATE,POL,PID」,其意指:在頻率FREQ、符號率SRATE、偏振POL及封包識別符PID下之來自衛星SOURCE之DVB-S- 「dvb-t2://FREQ,PID」,其意指:在頻率FREQ及封包識別符PID下之DVB-T2串流- 「dvb-s2://SOURCE,FREQ,SRATE,POL,PID」,其意指:在頻率FREQ、符碼率SRATE、偏振POL及封包識別符PID下之來自衛星SOURCE之DVB-S2- .........可在已將一多媒體內容細分為在不同傳輸媒體上傳輸之三個或三個以上分量且想要在應較佳地擷取子分量之情形下傳訊至接收器時使用資訊PR(通常將其適當地編碼成二進制資訊)。舉例而言,若透過一DVB-T串流傳輸右視圖且透過一DVB-S串流及一RTP串流兩者傳輸左視圖,則對於接收左視圖而言較佳地使用該DVB-S串流可用於傳訊至接收器;通常,若該接收器經調適以接收該DVB-S串流(亦即,接收衛星信號),則其將遵循由傳輸器傳訊之優先級,否則其將自該RTP串流接收左視圖或將根本不接收左 視圖(例如,若其不配備有一網際網路介面或網際網路連接係不作用的)。作為一進一步之實例,若透過一DVB-T串流傳輸右視圖且透過來自位址IP1之一RTP串流及來自位址IP2之一RTP串流兩者傳輸左視圖,則對於接收左視圖而言較佳地使用來自位址IP1之RTP串流可用於傳訊至接收器,此乃因位址IP1對應於一功能更強之伺服器或乃因該伺服器更靠近於使用者。
資訊PA可用於諸多其他目的;舉例而言,若資訊TI傳訊「主要語言之音訊」或「一輔助語言之音訊」,則資訊PA可傳訊其係哪種語言(「IT」用於意大利語、「FR」用於法語、「GB」用於英語及等等)或另一相關聯之分量之接收是否係一付費服務。
在一個、兩個或所有分量上且通常以一週期或準週期方式重複地進行用於傳訊目的之「浮水印」。必須指出,藉由此標記攜帶之資訊保持恆定或極少變化;因此,對應「浮水印」序列可由重複達一極長時間(例如,數周、數月或甚至數年)之相同標記組成。
就「輸送」之資訊之類型而言,傳訊「浮水印」頻率可有利地遠低於同步化「浮水印」頻率;舉例而言,可設想採用包括在每秒一次與每分鐘一次之間的一頻率;此一選擇係有利的,此乃因將不會使多媒體內容之品質過分地且無益地降級且乃因接收器將不必實施該多媒體內容之所接收分量之一複雜且快速處理。
根據上文可理解,本發明使得透過一「浮水印」序列應 用一同步化標記且亦可能地及有利地透過一「浮水印」序列應用一傳訊標記。
對於此等操作,可使用僅用於同步化之一單個「浮水印」序列或用於同步化之一「浮水印」序列及用於傳訊之一相異「浮水印」序列或用於同步化及傳訊兩者之一單個「浮水印」序列;圖5及圖6係指第一情形;圖7及圖8係指第二情形;圖9及圖10係指第三情形。
值得指出的係,在圖6及圖8以及圖10之情形中,該等浮水印係以一可見方式疊加於影像上以促進對圖5及圖7以及圖9之實例之理解之圖形符號,但較佳地該等標記係不可見的或幾乎不可見的。此外,不應認為圖6及圖8以及圖10中所指示之位置係限制本發明;當使用不可見或幾乎不可見之標記時,通常將該等標記散佈於整個影像上,且因此不與任何特定位置相關聯。
在圖5中,待透過「浮水印」編碼之資訊之結構僅由一資料欄位SI(例如,一數字、字母或文數字元串)組成;此一結構可產生(舉例而言)疊加於一視訊之影像ID/IS上其左上角處之標記M1,如在圖6中示意性地展示。
在圖7中,待透過「浮水印」編碼之資訊之結構由兩個要素組成;第一要素僅包含一個資料欄位SI(例如,一數字、字母或文數字元串)且第二要素包含一組資料欄位TI、SO、PR、PA(例如,一數字、字母或文數字元串);此一結構可產生(舉例而言)用於第一要素之標記M2及用於第二要素之標記M3;標記M2及標記M3兩者疊加於一視訊 之影像ID/IS上其左上角處且並排配置,如在圖8中示意性地展示。應記住,由於兩個標記具有不同時間要求,因此標記M2及M3可僅疊加於幾個視訊影像上且僅標記M2疊加於大部分視訊影像上。在此情形中,有利地,以相同方式做出標記M2及M3,以使得可在接收器中藉助相同硬體及/或軟體構件偵測及解碼標記M2及M3。
在圖9中,待透過「浮水印」編碼之資訊之結構僅由包含一組資料欄位SI、TI、SO、PR、PA(例如,一數字、字母或文數字元串)之一個要素組成;此一結構可產生(舉例而言)疊加於一視訊之影像ID/IS上其左上角處之標記M4,如在圖10中示意性地展示。
在圖6及圖8以及圖10之情形中,該等浮水印係以一可見方式疊加於影像上之圖形符號;然而,較佳地,該等標記係不可見的或幾乎不可見的。
然而,必須指出,如熟習此項技術者習知,「浮水印」技術並不限於此種實體及視覺疊加且本發明在此方面不具有限定性。
某些類型之數位信號可含有額外資訊/資料,諸如,(舉例而言)「後設資料」);「浮水印」係極不同的,此乃因該資訊/資料由信號直接攜帶,或換言之,將其疊加於信號上。
「浮水印」技術(特定而言,「數位浮水印」技術)因幾個特性參數而彼此不同:強固性、可見性、容量、插入方法。
就強固性而言,該標記可係脆弱、半脆弱或強固的。為實施本發明,較佳地,該標記係脆弱或半脆弱的,此乃因藉助相同疊加輸送更多資訊;此外,由於本發明之標記並非旨在保護多媒體內容免於濫用,因此強固性並非必需的。
就可見性而言,該標記可係可見的或不可見的。為實施本發明,較佳地,該標記係不可見的或幾乎不可見的以使得使用者不可將其感知為干擾多媒體內容之一要素。
就容量(藉由一標記編碼之資訊之量)而言,該標記可係「零位元長」或「1位元浮水印」或「n位元浮水印」或「多位元浮水印」。為實施本發明,需要標記係「n位元浮水印」或「多位元浮水印」類型,此乃因該等標記必須編碼至少足以確保多媒體分量之重新同步化之資訊。
就插入方法而言,該標記可實質上係「在時域中」或「在頻域中」。為實施本發明,較佳地,該標記係在「頻域」中,此乃因此插入類型促進標記不可見性:實際上,應使疊加位於其中影像較「模糊」(在空間及/或時間上)之處以使得其更不可見。
圖1以一極示意性方式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接收裝置ARX之實施例之一實例。
裝置ARX經調適以經由空氣DVB及自網際網路IP接收信號;針對空氣,已使用DVB符號,此乃因該裝置根據DVB標準(特定而言,DBV-T及/或DVB-S)中之至少一者來偵測電信號,該等電信號在空氣中傳播且由包括於裝置ARX中 或連接至裝置ARX之一天線接收。
裝置ARX包括經調適以根據DVB標準調諧至電信號之一調諧器與解調器A1,該等信號被認為應輸送一多媒體內容MM之一第一分量C1;除了已根據本發明之教示適當地標記該等電信號之事實(其係極重要的)之外,該等電信號係(特定而言)正常電視信號。
裝置ARX進一步包括經調適以自網際網路接收電信號之一介面A2,該等信號被認為應輸送一多媒體內容MM之一第二分量C2;在該圖式中,介面A2透過一雙向箭頭連接至網際網路IP,此乃因網際網路以使得其甚至在應用級處必須僅沿一個方向傳送內容時亦需要雙路資料傳輸之一方式工作。
調諧器與解調器A1及介面A2連接至一區塊A3,區塊A3之任務係偵測及解碼傳訊標記且接著相應地控制調諧器與解調器A1或介面A2。舉例而言,調諧器與解調器A1接收一電視信號;區塊A3偵測該電視信號上之一傳訊標記、將其解碼且判定可在一既定網際網路位址處且根據某些參數自一伺服器獲得此電視信號中含有之對應於右視圖之左視圖;區塊A3將此網際網路位址及此等參數供應至介面A2;介面A2連接至此伺服器且開始接收左視圖。
藉由調諧器與解調器A1將對應於第一分量之信號發送至一區塊A4;藉由介面A2將對應於第二分量之信號發送至區塊A4。
區塊A4之功能係偵測此等兩個信號上之同步化標記並將 其解碼;接著區塊A4將此等兩個信號連同所提取之同步化資訊一起送交至一區塊A5。
區塊A5之功能係基於由先前區塊提取之同步化資訊而重新同步化此等兩個信號;接著區塊A5將此等兩個經重新同步化之信號送交至一區塊A6。
區塊A6之功能係組合此等兩個經重新同步化之信號(亦即,多媒體內容之兩個分量)以形成準備展示給使用者之多媒體內容MM。
A1‧‧‧調諧器與解調器
A2‧‧‧介面/構件
A3‧‧‧區塊/判定
A4‧‧‧區塊/偵測/構件
A5‧‧‧區塊/重新同步化/同步化/構件
A6‧‧‧區塊/組合/構件
ARX‧‧‧接收裝置/裝置
AU‧‧‧音訊
B1‧‧‧第一緩衝區/緩衝區
B2‧‧‧第二緩衝區/緩衝區
C1‧‧‧第一分量/分量
C2‧‧‧第二分量/分量
DVB‧‧‧第一傳輸媒體/電視天線
ID/IS‧‧‧影像
ID1‧‧‧影像序列/影像
ID2‧‧‧影像序列/影像
IP‧‧‧第二傳輸媒體/網際網路
IS1‧‧‧影像序列/影像/左視圖
IS2‧‧‧影像序列/影像/左視圖
M1‧‧‧標記
M2‧‧‧標記
M3‧‧‧標記
M4‧‧‧標記
MM‧‧‧多媒體內容
PA‧‧‧資訊/資料欄位/資訊欄位/與一分量相關聯之各種參數
PR‧‧‧資訊/資料欄位/資訊欄位/一分量之優先級
SI‧‧‧資料欄位
SO‧‧‧資訊/資料欄位/傳訊/資訊欄位/源或傳輸媒體
TI‧‧‧資訊/資料欄位/資訊欄位/資訊之類型
V1‧‧‧第一2D視訊/2D視訊/視訊
V2‧‧‧視訊/2D視訊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接收裝置之實施例之一實例之一方塊圖,圖2展示可用於理解根據本發明之傳輸方法之一第一圖式,圖3展示可用於理解根據本發明之接收方法之一第一圖式,其中未同步化一多媒體內容之兩個分量,圖4展示可用於理解根據本發明之接收方法之一第二圖式,其中已重新同步化一多媒體內容之兩個分量,圖5展示待藉由根據本發明「浮水印」編碼之一第一可能資訊結構,圖6展示基於圖5(影像未按比例)之資訊結構之「浮水印」之一可能實施例,圖7展示待藉由根據本發明「浮水印」編碼之一第二可能資訊結構,圖8展示基於圖7(影像未按比例)之資訊結構之「浮水 印」之一可能實施例,圖9展示待藉由根據本發明「浮水印」編碼之一第三可能資訊結構,且圖10展示基於圖9(影像未按比例)之資訊結構之「浮水印」之一可能實施例。
A1‧‧‧調諧器與解調器
A2‧‧‧介面/構件
A3‧‧‧區塊/判定
A4‧‧‧區塊/偵測/構件
A5‧‧‧區塊/重新同步化/同步化/構件
A6‧‧‧區塊/組合/構件
C1‧‧‧第一分量/分量
C2‧‧‧第二分量/分量
MM‧‧‧多媒體內容
ARX‧‧‧接收裝置/裝置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傳輸一多媒體內容(MM)之方法,該多媒體內容(MM)包括至少兩個分量(C1、C2),其中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一分量(C1)之該傳輸發生在一第一傳輸媒體(DVB)上,且其中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二分量(C2)之該傳輸發生在一第二傳輸媒體(IP)上,該方法之特徵在於以下步驟:A)在傳輸該第一分量(C1)之前透過一第一預定「浮水印」序列重複地標記該第一分量,且B)在傳輸該第二分量(C2)之前透過一第二預定「浮水印」序列重複地標記該第二分量;其中該第一「浮水印」序列與該第二「浮水印」序列具有一對應,其中以使得至該第一分量(C1)中之「浮水印」插入及至該第二分量(C2)中之「浮水印」插入發生在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之對應點或瞬間(ID1,IS1;ID2,IS2)處之一方式實施該等步驟A及B。
  2. 如請求項1之傳輸方法,其中使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彼此同步化,且以使得可在接收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後重新同步化(A5)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之一方式實施該等步驟A及B。
  3.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中如此實施該等步驟A及/或B以分別傳訊(SO)該等第二及/或第一傳輸媒體。
  4.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C)在傳輸該第一分量之前透過一第三預定「浮水印」序列重複地標記該第一分量;其中該第三「浮水印」序列之該等「浮水印」傳訊至少該第二傳輸媒體。
  5.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D)在傳輸該第二分量之前透過一第四預定「浮水印」序列重複地標記該第二分量;其中該第四「浮水印」序列之該等「浮水印」傳訊至少該第一傳輸媒體。
  6.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中該等第一及/或第二預定「浮水印」序列之該等「浮水印」係脆弱或半脆弱類型。
  7.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中該等第一及/或第二及/或第三及/或第四預定「浮水印」序列之該等「浮水印」係不可見類型。
  8.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中該等第一及/或第二及/或第三及/或第四預定「浮水印」序列之該等「浮水印」係多位元類型。
  9. 如請求項8之傳輸方法,其中該等第一及/或第二及/或第三及/或第四預定「浮水印」序列之該等「浮水印」包括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一資訊欄位(TI),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類型, 一資訊欄位(SO),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傳輸媒體,一資訊欄位(PR),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優先級,一資訊欄位(PA),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參數。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傳輸方法,其中該第一分量(C1)包括一立體內容之右視圖(ID1、ID2)且該第二分量(C2)包括一立體內容之左視圖(IS1、IS2)。
  11. 一種用於傳輸包括至少兩個分量(C1、C2)之一多媒體內容(MM)之裝置,其包括:用於將該多媒體內容(MM)細分為該至少兩個分量(C1、C2)之構件,用於在一第一傳輸媒體(DVB)上傳輸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一分量(C1)之構件,用於在一第二傳輸媒體(IP)上傳輸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二分量(C2)之構件,其中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根據如前述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傳輸方法處理該至少兩個分量之構件。
  12. 一種用於接收一多媒體內容(MM)之方法,該多媒體內容(MM)包括至少兩個分量(C1、C2),其中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一分量(C1)之該接收發生在一第一傳輸媒體(DVB)上,且其中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二分量(C2)之該接收發生在一第二傳輸媒體(IP)上,該方法之特徵 在於以下步驟:A)自該第一分量(C1)偵測(A4)一第一「浮水印」序列,B)自該第二分量(C2)偵測(A4)一第二「浮水印」序列,C)基於該等第一及第二「浮水印」序列同步化(A5)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及D)組合(A6)該等經同步化之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以形成該多媒體內容(MM)。
  13. 如請求項12之接收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E)基於該第一「浮水印」序列判定(A3)該第二傳輸媒體;其中在該等步驟B、C及D之前實施該步驟E。
  14. 如請求項12之接收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F)自該第一分量偵測(A1)一第三「浮水印」序列,G)基於該第三「浮水印」序列判定(A3)該第二傳輸媒體;其中在該等步驟B、C及D之前且較佳地亦在該步驟A之前實施該等步驟F及G。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接收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H)處理該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浮水印」序列以提取以下各項中之一或多者:一資訊欄位(TI),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類型, 一資訊欄位(SO),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傳輸媒體,一資訊欄位(PR),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優先級,一資訊欄位(PA),其經調適以傳訊一多媒體內容分量之一參數。
  16. 一種用於接收包括至少兩個分量(C1、C2)之一多媒體內容(MM)之裝置,其包括:用於在一第一傳輸媒體(DVB)上接收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一分量(C1)之構件(A1),用於在一第二傳輸媒體(IP)上接收該至少兩個分量中之一第二分量(C2)之構件(A2),用於組合該等第一及第二分量(C1、C2)以形成該多媒體內容(MM)之構件(A6);其中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根據如前述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接收方法處理該至少兩個分量之構件(A4、A5)。
TW101128135A 2011-08-03 2012-08-03 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TWI497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723A ITTO20110723A1 (it) 2011-08-03 2011-08-03 Metodi ed apparecchi per trasmettere e per ricevere contenuti multimediali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001A true TW201320001A (zh) 2013-05-16
TWI497442B TWI497442B (zh) 2015-08-21

Family

ID=44860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135A TWI497442B (zh) 2011-08-03 2012-08-03 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119B2 (zh)
EP (1) EP2740099B1 (zh)
JP (1) JP6091015B2 (zh)
KR (1) KR101923110B1 (zh)
CN (1) CN103975363B (zh)
IN (1) IN2014CN01543A (zh)
IT (1) ITTO20110723A1 (zh)
TW (1) TWI497442B (zh)
WO (1) WO2013018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9445B2 (en) 2012-01-09 2019-09-10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Rendering of an interactive lean-backward user interface on a television
US9800945B2 (en) 2012-04-03 2017-10-24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Class-based intelligent multiplexing over unmanaged networks
WO2014145921A1 (en) 2013-03-15 2014-09-18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A multiple-mod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selectable video content
EP3005712A1 (en) 2013-06-06 2016-04-13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Overlay rendering of user interface onto source video
US9788029B2 (en) 2014-04-25 2017-10-10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Intelligent multiplexing using class-based, multi-dimensioned decision logic for managed networks
US10523985B2 (en) * 2014-12-24 2019-12-31 Activevideo Networks, Inc. Managing deep and shallow buffers in a thin-client device of a digital media distribution network
US10419511B1 (en) 2016-10-04 2019-09-17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Unique watermark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during a conference
US10511885B2 (en) 2016-12-25 2019-12-17 Synamedia Limited Reinforced interleaved watermarking
CN110087098B (zh) 2018-01-26 2021-12-0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水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915519B (zh) * 2023-09-14 2023-12-12 北京华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溯源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6295B1 (en) * 1995-12-07 2004-12-28 J. Carl Cooper Audio to video timing measurement for MPEG type television systems
US6373960B1 (en) * 1998-01-06 2002-04-16 Pixel Tools Corporation Embedding watermarks into compressed video data
US6480902B1 (en) * 1999-05-25 2002-11-12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Intermedia 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multimedia data in a computer network
JP2003259314A (ja) * 2002-02-26 2003-09-12 Nippon Hoso Kyokai <Nhk> 映像音声同期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650587A (zh) * 2002-05-01 2005-08-0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水印的多媒体消息方法和系统
CN100420306C (zh) * 2002-06-24 2008-09-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号验证的稳健签名
JP4252324B2 (ja) * 2003-01-28 2009-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機、放送送出装置及び補助コンテンツサーバ
JP2004266497A (ja) * 2003-02-28 2004-09-24 Rikogaku Shinkokai ステレオ映像放送受信用セットトップボックスおよびステレオ映像放送方法
JP4144416B2 (ja) * 2003-04-21 2008-09-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透かし埋め込み方法、電子透かし検出方法、電子透かし埋め込み装置、及び電子透かし検出装置
KR100725387B1 (ko) * 2004-08-24 2007-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방송에서의 전송 코드 세트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장치
EP2070328B1 (en) * 2006-10-05 2011-02-16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Watermark detection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CN1946176A (zh) * 2006-10-11 2007-04-11 祝万昌 Dvb数据实时高速接收和传送的装置和方法
US8677437B2 (en) * 2008-05-07 2014-03-18 Evertz Microsystem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delay between media signals
KR100972792B1 (ko) * 2008-11-04 2010-07-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테레오스코픽 영상을 동기화하는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스테레오스코픽 영상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8300881B2 (en) * 2009-09-16 2012-10-3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termarking 3D content
JP5326972B2 (ja) * 2009-09-29 2013-10-3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遠隔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装置
US8737679B2 (en) * 2011-07-12 2014-05-27 M/S. Amagi Media Labs Pv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mless content insertion on network content using audio-video fingerprinting and watermar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4CN01543A (zh) 2015-05-08
ITTO20110723A1 (it) 2013-02-04
US20140168515A1 (en) 2014-06-19
JP2014524682A (ja) 2014-09-22
CN103975363B (zh) 2017-07-04
KR101923110B1 (ko) 2018-11-28
KR20140068923A (ko) 2014-06-09
EP2740099A1 (en) 2014-06-11
CN103975363A (zh) 2014-08-06
JP6091015B2 (ja) 2017-03-08
US8964119B2 (en) 2015-02-24
WO2013018058A1 (en) 2013-02-07
TWI497442B (zh) 2015-08-21
EP2740099B1 (en)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442B (zh) 用於傳輸及接收多媒體內容之方法及裝置
CN104471951B (zh) 处理数字服务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95848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ching of corresponding frames in multimedia streams
KR101664424B1 (ko) 디지털 서비스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64463B1 (ko) 암호화된 데이터 스트림을 제공하는 방법
US835939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livering supplemental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audio/visual content to a user
EP238725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termark insertion using video start codes
US953819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across independent streams
JP6294503B2 (ja) 放送信号送信装置、放送信号受信装置、放送信号送信方法、及び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KR102137349B1 (ko) 디코딩 장치, 수신기기, 송신기기, 송수신 시스템, 디코딩 방법, 및 디코딩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저장매체
JP6366070B2 (ja) テキストコンテンツ生成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210104924A (ko) 다운스트림 엔티티에 의한 액션을 용이하게 하기 위한, 전송 스트림 메타데이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미디어의 동적 워터마킹
KR100910996B1 (ko)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시스템에서의 3차원 비디오 서비스제공 방법
US864598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ntent authenticity in smart TV
CA2841197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playing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playing method
KR101995197B1 (ko) 디코딩 장치, 수신기기, 송신기기, 송수신 시스템, 디코딩 방법, 및 디코딩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저장매체
EP2458890B1 (en) Method to trace video content processed by a decoder
CN108605157A (zh) 用于同步视频和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EP2464114A1 (en)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the transport of mark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