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6739A - Gear set - Google Patents

Gear s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6739A
TW201226739A TW99146523A TW99146523A TW201226739A TW 201226739 A TW201226739 A TW 201226739A TW 99146523 A TW99146523 A TW 99146523A TW 99146523 A TW99146523 A TW 99146523A TW 201226739 A TW201226739 A TW 2012267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s
pair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6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5929B (zh
Inventor
Chang-Xiu Zhou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Mf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Mfg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Mf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TW099146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592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6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929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Description

20122673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轉換旋轉動力源之扭矩及速 度之傳動裝置組(gear set),詳而言之,係關於一種具有 用於負載分配之多重副轴(lay shaft)的傳動裝置組。 【先前技術】 為減少傳動裝置箱之尺寸以及重量,已知係以經由多 重中間轴(亦稱為副軸或逆轉軸)而非一個較大的副軸傳輸 負載。因為負載可透過兩個較小的抽而非一個較大的軸更 有效率的傳輸,此允許傳動裝置箱整體尺寸的縮減。然而, 傳動裝置的缺點可以造成一個傳動裝置在嚙合其它傳動裝 置之前,導致較大比例的負載係由單一副軸所承擔。此導 致剎軸的設計必須增加安全係數,減少了使用此類多重軸 的優勢。 對於二個副軸,其可能確保使用如在第US1759689號 專利文獻中所揭露的組構而在副軸之間的負載平均地分 配,該專利文獻之第1圖係複製於附圖中之第i圖。所示 傳動裝置組1〇〇提供驅動軸19以及被驅動軸11之間速度 的降低以及隨後增加的扭矩。具有相等且相對螺旋角之一 對螺旋傳動裝置22、23經由安裝於副軸26、28上之螺旋 傳動裝置24、25而驅動二個副軸26、28。副軸26、28經 由螺$疋傳動裝置32、34與驅動軸19喝合,而甲間軸26、 28兩者與輸出螺旋傳動裝置33匹配。 虽使用螺旋傳動裝置時,已知將產生的軸向力實質上 4 95095 201226739 正比於螺旋傳動裝置上施加的扭矩,而等比例於螺旋角的 正切。在第1圖所示之排列令,平行於驅動軸19之轴向力 係產生於每一個螺旋傳動裝置22、23。當傳動農置22、23 係為相對以及可轴向地串列(i n tandem)移動時,負载係八 配於二個副軸之間。此因為任何的負載平衡造成具有較高 負載的傳動裝置軸向地移動’以及此移動造成此負載減小 以及該對傳動裝置22、23之其它傳動裝置上的負載增加。 隨著平衡輸入傳動裝置22、23上之軸向力,於每一 個軸26、28上產生負載之比例可藉由改變每一個傳動裝置 組22、24及23、25之螺旋角而控制。藉由使用相對之相 等螺旋角而獲得相等之負載分配。 因為驅動軸19以及被驅動軸π之間的負載係分配於 副軸26、28之間,所以傳動裝置組整體的尺寸可相較於僅 具有單一副軸之同等比例的傳動裝置組縮減。雖然原則上 另外的副軸可導致尺寸另外的縮減,但是使用相對的一對 螺旋傳動裝置之負載分配的上述技術無法運用超過兩個的 gij軸,係因為增加另外連接於輸入螺旋傳動裝置22、23 之一個的副轴將不允許此軸以及連接於相同傳動裝置之其 它軸之間的負載平衡。再者,增加另外連接於獨立的螺旋 傳動裝置之副軸將無法導致此轴與已存在任一副軸26、28 的平衡。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為解決具有超過二個副軸之傳 動裝置組的負載分配之問題。 5 95095 201226739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提供傳動裝置組,包括: 輸入軸;輸出軸,·相對之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每 一對傳動裝置係彼此相對固定,串列地軸向移動並安裝於 輸入軸或輸出軸上;三個或更多個副軸,每一個具有與該 對螺旋傳動裝置之一對嚙合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輸出軸 上之傳動裝置嚙合的輸出傳動裝置,用以自輸入軸傳輸轉 動移動至輸出軸,其中,傳動裝置組係經組構,使得介於 副軸之間負載分配的不平衡導致該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轴向 移動傾向減少該不平衡。 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一對可安裝於該 輸入軸上及第—對可安裝於該輸出軸上,該三個或更多個 副軸之每—個該輸人傳動裝置係僅與該第—對螺旋傳動裝 合,該三個或更多個副軸之每-個該輸出傳動 f置係僅與該第二對之螺旋傳動裝置之—個傳動装置嗔 第-對:旋傳動ί置括:第一副軸,其具有與該 —及與該第二;= 合之輸出傳動裝置m其具有喷 =置之該第-螺旋傳動裝置鳴合之輸入物 :之第二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入傳動裝 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物置 95095 6 201226739 該傳動裝置組可包括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該第三對 螺旋傳動裝置係安裝於該輸出軸上,其中,該三個或更多 個副轴包括··第-副軸,其具有與該第—對螺旋傳動裝置 之第-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盥該第二對 螺旋傳動裝置之第-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出傳動裝置; 第二副軸,其具有與該第—對螺旋傳動I置之第二螺旋傳 動裝置喃合之輸人傳動裝置以及與該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 之第-螺旋傳動裝置嗜合之輸出傳動裝置;第三副轴,其 具有與該第-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螺旋傳動裝置响合 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該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二螺旋 傳動裝置始之輸㈣動裝置;以及,第四副軸,其具有 與該第-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二螺旋傳動裝置唾合之輸 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該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二螺旋傳動 裝置嚙合之輸出傳動裝置。 *亥傳動裝置組可包括安裝於該輸出軸上之二對或更 多對螺旋傳動裝置,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之每一 個傳動裝置係與不同副軸之輸出傳動裝置嚙合。此安排係 特別地適用於具有偶數個副軸之傳動裝置組。 該傳動裝置組亦可或選擇地包括安裝於該輸入軸上 之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每一副軸之輸入傳動裝置 係與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傳動裝置之一者嚙 合。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輸入傳動裝置的每一個傳動裴置 係可與不同副軸之輸入傳動裝置嚙合。 95095 7 201226739 該傳動裝置組可經組構,以便於該副軸之間實質地平 均分配負載。此可較佳地藉由該對輸入及輸出螺旋傳動裝 置之該等傳動裝置的螺旋角係實質相等而達成。對於一些 實施例,例如,當一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一傳動裝置僅與 一個副軸嚙合而該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二傳動裝置與二個 傳動裝置嚙合時,該第一傳動裝置之該螺旋角之正切係較 佳地大約為該第二傳動裝置之該螺旋角之正切的兩倍以達 成相等的負載分配。 或者,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一對及第二 對係安裝於該輸入軸上,該等副軸之第一副軸的輸入傳動 裝置係包括彼此相對固定以及於該第一中間軸上串列軸向 地移動之相對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該第三對螺旋傳動裝 置係與該第一及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各自的傳動裝置嚙 合。在此種排列中,該等副軸之第二副軸較佳地具有與該 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等傳動裝置之一者嚙合的輸入傳 動裝置,以及該等副軸之第三副軸具有與該第一對螺旋傳 動裝置之該等傳動裝置之一者喃合之輸入傳動裝置。 第四對螺旋傳動裝置可安裝於該輸入軸上,具有與該 第四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等傳動裝置之一者嚙合之輸入傳 動裝置的第四副軸,該第三副軸的該輸入傳動裝置係包括 彼此相對固定以及串列軸向地移動之相對第五對螺旋傳動 裝置,第五對螺旋傳動裝置係與該第二對以及第四對螺旋 傳動裝置各自的傳動裝置嚙合。 對於該輸入軸上具有數對螺旋傳動裝置之實施例,一 8 95095 201226739 個或夕個該等副軸輸出傳動I置係可軸向的調整,以便於 平衡亥等副軸之間的負載。此類調整係較佳地在正確 位置固定的可調傳動裝置之前之組合期間產生 ,例如藉由 螺栓或焊接傳動裝置至該副軸。 本發月特疋之優點係為三個或更多個副軸可用於傳 動裝置、,且’而其間之負載可根據該對螺旋輸入以及輸出傳 動裝置如何安排而分配。通常,係藉由組構該對螺旋輸入 、及輸出傳動裝置之該等螺旋肖,*組構該傳動裝置組, 以使付負载分配於該等副軸之間係相等,儘管該負載需要 以不同方式分配於該等副軸之間的其它排列可能透過選擇 該等傳動裝置之該等螺旋角。 本發明之目的係允許具有任意數量之副軸之傳動裝 置組以獲得相等負載分配(或任何其它所需負載分配)。為 獲得該等副軸之間負載的分配,至少需要一個額外的可軸 向移動的傳動裝置冑。負載分配係#由確保每一個副軸自 該輸入軸至該輸出軸具有唯一的傳輸路徑而保證。 於特定實施例中,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 一對係經由環形支撐轴連接至該輸入軸之一對内傳動裝置 組成。當維持小型尺寸(compact 5匕幻時,於該輸入軸上 使用内傳動裝置而非外傳動裝置係考慮到較高的傳動裝置 比。内傳動裝置的軸向移動較佳地藉由具有環形支撐軸相 對於該輸入軸軸向移動而連成,例如,藉由栓槽(spUne), 然而亦有可能藉由允許内傳動裝置的軸向移動的其它機 構,例如,藉由安裝傳動裝置以允許相對於該環形軸軸向 95095 9 201226739 的移動。 其中,該傳動裝置組包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其具有 安農於該輸出軸上之第三對,該等副軸之每—者可包括複 數個輸入傳動裝置,其與安裝於該輸人軸上之不同次址之 傳動裝置响合。於每-個副轴上之複數組輸入傳動裝置可 選擇地與除了安裝於該輸入軸上之該等傳動裝置之一者以 外之全部喊合。當維持該等副袖間的負載分配時,這些排 列允許增加該傳動裝置組的承载能力。更多的傳動裝置係 與輸入軸喃合,允許該等傳動敦置之每一者變薄以及傳動 裝置的長度縮短。 該等副軸之二者可相對於該輸入軸軸向地移動以及 包括與安裝於該輸入軸上之對應傳動裝置嚙合之三個輸入 傳動裝置。該二個副軸之該三個傳動裝置之二個可包括彼 此相對固疋以及與安裝於該輸入軸上之一相應之對的螺旋 傳動裝置以串列嚙合軸向移動之一對螺旋傳動裝置。當藉 由該等副軸之軸向移動允許調整時,此排列克服了必須確 保一致(較佳為零)時鐘角的問題。 【實施方式】 第1圖說明第US1759689號專利文獻之習知傳動裝置 組,係已描述於上述本發明之先前技術之部分内容中。 第2圖所示係為具有三個副軸207、208、209之傳動 装置組200。每一個副轴具有輸入傳動裝置204205、206, 其與安裝於輸入軸201上一對螺旋輸入傳動裝置202、203 之—者嗜合。該對螺旋輸入傳動裝置202、203係經組構而 10 95095 201226739 以輸入軸201轉動。螺旋輸入傳動裝置202、203係相對於 彼此而固定’例如藉由形成為單一單元,但係安裝使得該 對之軸向移動的程度係允許的。此可藉由可沿著輸入轴 - 201之軸221滑動的螺旋輸入傳動裝置202、203而達成, . 其係較佳地與傳動裝置組200之輸出軸215的軸同時發生。 副軸207、208、209之每一者亦具有輸出傳動裝置 210、211、212,其與一對螺旋輸出傳動裝置213、214之 一者喃合。該對螺旋輸出傳動裝置213、214係類似於該對 螺旋輸入傳動裝置202、203,係經組構使其相對於彼此固 定但可串列軸向地移動。 該對螺旋輸入傳動裝置202、203確保負載係適當地 分配於副軸209以及副軸207、208之間,而螺旋輸出傳動 裝置213、214確保負載係分配於副軸207以及副軸2〇8、 209之間。二個可軸向移動傳動裝置對2〇2、2〇3以及213、 214之組合確保整體負載係分散於三個副軸go?、208、2〇9 之間。對於相等負載分配,傳動裝置2〇2之螺旋角的正切 應5亥為傳動裝置203之螺旋角的正切兩倍,以及傳動裝置 213之螺旋角的正切應該為傳動裝置214之螺旋角的正切 兩倍。此係由於每一對螺旋傳動裝置將需要平衡二個副軸 之負載以及一個副軸之負載。螺旋傳動裝置之螺旋角可定 義為相切於傳動裝置的齒部以及傳動裝置轉動的軸之間的 角度。此處參照該對螺旋傳動裝置係為相對的,意即傳動 裝置的螺旋角係為相反的符號但並非必須大小相等。 具有四個副轴之另-實施例係以第3圖之示意剖面圖 95095 11 201226739 說明。第3圖中之傳動裝置組300包括副軸302、303、304、 305以及三對可軸向移動之螺旋傳動裝置306、307、316、 317以及318、319。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306、307係安裝 於輸入軸301上。每一個副軸302、303、304、305具有僅 與輸入螺旋傳動裝置對306、307之傳動裝置之一者嚙合的 輸入傳動裝置308、309、310、311。該對螺旋輸入傳動裝 置306、307之每一個傳動裝置係與該等副軸之二個的輸入 傳動裝置嚙合,該對螺旋輸入傳動裝置之第一螺旋輸入傳 動裝置306係與副軸303、305之輸入傳動裝置309、311 嚙合,以及第二螺旋輸入傳動裝置307係與副軸302、304 之輸入傳動裝置308、310嚙合。每一個副軸302、303、 304、305亦具有僅與安裝於輸出軸320上之二對螺旋輸出 傳動裝置316、317以及318、319之一個傳動裝置嚙合的 輸出傳動裝置312、313、314、315。對於四個副軸之例子 中,每一對螺旋輸出傳動裝置316、317、318、319係僅與 副軸302、303、304、305之輸出傳動裝置312、313、314、 315之一者嗜合。如上述具有三個副軸之實施例,每一對 螺旋傳動裝置之傳動裝置係相對於彼此固定,但可軸向地 串列移動。 對於四個副轴之例子中,相等負載分配可藉由在每一 對螺旋輸入及輸出傳動裝置上具有的相等螺旋角而達成。 第一對副轴302、304以及第二對副軸303、305之間的負 載分配係藉由螺旋傳動裝置306、307之輸入對的軸向地移 動而達成。副軸303以及副軸305之間的負載分配係藉由 12 95095 201226739 第一對螺旋輸出傳動裝置316、317之軸向地移動而達成。 副軸302以及副軸304之間的負载分配係藉由第二對螺旋 輸出傳動裝置318、319之軸向地移動而達成。因此,整體 • 而言,輸入袖301上之輸入負載係相等地分配於四個副軸 . 302、303、304、305 之間。 如上所述,對於相等之負載分配,較佳地應選擇相等 螺旋角。然而,若需要不同程度的負載分配,亦可選擇螺 旋角的其它選擇,例如相較於其它副軸,藉由改變輪入對 傳動裝置306、307之螺旋角,施加更多的負載於一對副車由 上。 定義為此處所述傳動裝置組中變化傳動裝置之相對 位置之使用的術語「輸入」以及「輸出」並非必要地表示 所述排列僅可以其說明之方向使用。傳動裝置組可使用於 相反方向,亦即當輸入傳動裝置變成輸出傳動裝置時,反 之亦然。例如,像是第3圖之實施例中四個副軸所示,二 對輸出傳動裝置的使用係可描述而取代若反向使用時之具 有二對輸入傳動裝置。 第4圖至第7圖係為說明使用多重副轴以及不同負載 分配排列之各種可能的排列之示意電力流圖。在這些圖式 的每一個圖式中,以及稍後於下列所述之圖式中,水平直 線表示軸,填滿的橢圓表示相關軸上軸向地串列移動之相 對螺旋傳動裴置對,以及限制於以其所女裝的軸上轉動。 填滿的矩形表示正常傳動裝置,係為了負载分配的目的, 可考慮限制於以其所安裝的轴轉動’以及軸向地固定於軸 95095 13 201226739 上。實際上’這些正常傳動裝置可選擇地與其可以其它方 式圍繞轉動的轴响合。圖式中連接橢圓與矩形的垂直線表 示這些傳動裝置的接合。沒有橢圓或矩形之線的交點係為 圖式中之加工品(artifact) ’並未表示任何技術特徵。矩 形以及橢圓中未開始以及結束的垂直線亦為圖式中的加工 品’僅表示在兩末端的水平線係事實上為連續,且在 中為單一的直軸,並平行其它副軸。 一個傳動裝置朝向另一傳動裝置之垂直連接線的方 向表示相關螺旋傳動裝置的方向。例如,第4圖說明如第 US1759689號專利文獻所揭露以及上述參照第i圖之傳動 裝置排列。垂直線4(H、402於輪入軸4〇4上一對螺旋傳動 裝置403以及副軸407、408上對應的輸入傳動裝置4〇5、 406之間延伸’表不連接第!圖的傳動裝置22、%或傳動 裝置23、25。垂直線409、410於副軸4〇7、4〇8上之輸出 傳動裝置411、412以及輸出軸414上之輸出傳動裝置413 之間延伸,表示連接副軸26、28上之傳動裝置32、34以 及輸出軸11上之輸出傳動裝置33。傳動裝置22、23、24、 25之方向性(handedness)係根據垂直線是否自傳動裝置 朝上或朝下延伸來表示,亦g卩’域傳動裝置係藉由自擴 圓向下移動的線表示左旋傳動裝置係藉由自橢圓向上 移動的線表不。當^,反向亦可應用。眾所周知,連接的 二個正常外傳動裝置總是具有相對方向(當然,除了正傳動 裝置(spur gear)外),此並非通常藉由圖式中連接它們之 線的方向表示。同樣地’在圖式中,輸人及輸出轴係為想 95095 201226739 像的 '不需具體指定哪一個是實際的輸入(或驅動)以及輸 制 係j以η。相對於這些軸的輸入以及輸出的任何敘述 符縣7",⑽應被㈣為使㈣較置組上的限 攸圖式中’餘易檢查系統的轉動意義,亦即確認傳 裝置的排列將實際作動以及未佔用。每—個軸,與安裝 每—個傳動裝置,具有不是正轉就是反轉(順時針、 或逆時針)之轉動方向,。圖式中僅表科傳歸置,每- =連接使轉動的方向相反。因此,指㈣人軸的正向轉動 p連接至輸人軸的所有副軸具有反向轉動,讀出轴具 有正向轉動。在更多複_圖式中,所有迴路—致的以此 方式檢查。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輸入軸上之傳動裝置 不是外傳動裝置,就是内傳動裝置,如第15圖所示(以下 將更詳細描述)。外傳動裝置係藉由傳動裝置外表面上傳動 裝置齒部所定義,然而,内傳動裝置係藉由内表面上傳動 裝置齒部所定義。内傳動裝置的「方向性」(亦即左旋或右 旋)係相反於替換的外傳動裝置。以外傳動裝置做内傳動裝 置之相同的替換可在輸出軸上完成’用以轉動方向性之相 同的需求。 第5圖圖式說明帛US175%89號專利文獻之排列如何 經由使用的中間軸505、506,使用四個副轴5〇1、5〇2、5〇3、 5〇4可延伸負載分配。原則上,此可延伸任意偶數的副轴, 亦即,藉由增加圖式中所示之連接至一個或多個最外面副 軸的另外副軸對。四個副軸輸出傳動裝置5〇7、5〇8、5〇9、 95095 15 201226739 妹白與女裝於輸出轴512上之單-傳動裝置511連接。 此方法的缺點’係為額外的中間副軸以及傳動裝置 的而求,係增加了傳_置組的尺寸以及成本。 ㈣\ I貞7^對應於第2圖所示實施例之具有三個副轴 配排列之傳歸置組_。輸人轴具有安褒於 、势之第—對螺旋傳動裝置6G2,第—對螺旋傳動裝置602 螺旋傳動裝置係與第—副軸,以及第二副轴咖 =輸入傳動裝置603、6G4喃合,而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 2之第一職傳動裝置係與第三副軸_之輸入傳動裝 置喷口。帛一副車由605之輸出傳動裝置_係與安袈於輸 出軸610上之第二對螺旋傳動裝1 _之第一螺旋傳動装 置唾合’而第二以及第三副轴6〇6、6〇7之輸出傳動裝置 611、612係與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_之第二螺旋傳動裝 置嚙合。如上所述,可看見第6圖中之傳動裝置組6〇〇之 表示係正確地對應於第2圖所示之排列。 第7圖顯示具有類似第3圖所示實施例之四個副軸負 載分配之排列的傳動裝置組7〇〇。第7圖所示之排列與第3 圖所示不@ ’因為第三副轴係與如第一及第二副轴 701、702之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7〇6的相同傳動裝置嚙 合,而僅第四副軸704與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7〇6之其它 傳動裝置嚙合。此顯示係證實了可快速地另外延伸的原 則’如第8圖所示之傳動裝置組8〇〇。 第8圖說明介於五個副軸之間達成負載分配之傳動裝 置組800,其藉由增加第五副軸8〇5至類似於已排列在第7 16 95095 201226739 圖中的四個副軸8(Π、802、803、804,以及輸入軸8〇8上 增加另外的螺旋傳動裝置對8〇7。第一副軸8〇1,係替換為 與該對螺旋傳動裝置806之喷合,與另外一對go?之第二 -螺旋傳動裝置嚙合,而第五副軸8〇5係與另外一對8〇7之 .第二螺旋傳動裝置嚙合。理論上,增加另外的副軸以及另 外螺旋傳動裝置對的原則,可延伸至任何數量之副軸。然 而,實際上,可能使用此技術之副軸的數量將限制於副軸 自輸入以及輸出軸偏移的距離以及限制於最大的副軸之傳 動裝置齒部尖端的最大直徑^預期超出32平行的副軸之效 益會被限制,如輸入以及輸出傳動裝置於某種程度上必須 相對於副軸傳動裝置為大,以達成輸入以及輸出軸之間的 有用比率。副軸數量實際的上限係為32,而通常具有介於 3至8個副軸之間的排列。 應注意的是,由於第3圖至第19圖所示之傳動裝置 組中的副軸不允許軸向移動,每一圖式中右手(或輸出)邊 上之輸出傳動裝置組具有獨立於左手(或輸入)邊之方向 性。輸出傳動裝置的方向性可因此反轉,以及介於副軸之 間的負载分配將不受影響。輸入軸以及輪出軸上傳動裝置 的相對位置亦不相關,且將不影響負載分配。 對於汽車傳動裝置箱的此類應用,其中,安裒於輸出 軸上之傳動裝置需要選擇地嚙合至輸出軸以提供比例的選 擇,例如,藉由一個或多個同步器,其期望在輸入軸末端 具有所有負載分配成對的螺旋傳動裝置,以避免在輸出軸 上具有螺旋傳動裝置,因為此將造成傳動裝置箱過長。第 95095 17 201226739 9圖所示之傳動裝置組900顯示如何以三個副軸可達成此 目的。第一對901以及第二對902螺旋傳動裝置係安裝於 輸入軸903上,而正常傳動裝置904係安裝於輸出軸905 上。第三對906螺旋傳動裝置係安裝於第一副軸9〇7上, 第三對906螺旋傳動裝置係與第一以及第二對9〇1、902 螺旋傳動裝置兩者之一傳動裝置嚙合。第二以及第三副軸 908、909之輸入傳動裝置910、911係與第二以及第一對 902、901螺旋傳動裝置之傳動裝置嚙合,其並未與該對螺 旋傳動裝置906嚙合。每一對螺旋傳動裝置9〇卜902、906 係於其各自的軸上軸向地移動,以允許分配介於三個副軸 907、908、909之間的負載。 第9圖所示軸向移動螺旋傳動裝置對之排列以及第^ 圖(如下所示)所示傳動裝置組進一步的延伸,其特徵在於 每一個可軸向移動螺旋傳動裝置對上僅一個傳動裝置與另 一個可軸向移動傳動裝置對之傳動裝置連接。如第圖所 不’所示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1〇〇1、 1002、1〇〇3係彼此連接。第一以及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 1001、1002係安裝’並可軸向地移動,於第一軸1〇〇4上, 而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1003係安裝,並可軸向地移動,於 第二軸1005上。每一對1001、1002、1003螺旋傳動裝置 之軸向移動允許第二軸1〇〇5以及具有與第一及第二對 1001、1002螺旋傳動裝置連接之傳動裝置的二個其它軸之 間的負載分配。第1〇圖中第三對1〇〇3螺旋傳動裝置以及 第二轴1005,係對應於第9圖中第三對906螺旋傳動裝置 18 95095 201226739 以及第一副軸907,而第10圖中第一及第二對ι〇01、1〇〇2 螺旋傳動裝置,係對應於第9圖中第一及第二對901、902 螺旋傳動裝置。 第11圖所示之傳動裝置組11〇〇,除了第一、第二以 及第三副軸1107、11〇8、1109之外,顯示藉由增加另外的 二個可軸向移動螺旋傳動裝置對1111、1112,負載可分配 至第四副轴111 〇上。即使增加更多的副軸時’三個至四個 副軸的改變可進一步地重複。第9圖以及第11圖所示之兩 個傳動裝置組900、11〇〇中,輸入軸903、1103上所有可 軸向移動之傳動裝置對901、902、1101、1102、1112係藉 由輸入軸903、1103直接地驅動。意即,對於所有副軸上 相等的負載分配,僅與副軸(亦即,與傳動裝置對9〇6連接 之傳動裝置對901、902以及與傳動裝置對11〇6以及iiH 連接之傳動裝置對1101、1102、m2)上之一個傳動裝置 連接之輸入軸上的傳動裝置較佳地將需要大約兩倍齒面寬 度(face width),以具備相等強度,以及較佳地將具有輸 入轴上所有其它驅動傳動裝置大約兩倍具正切的螺旋角, 以允許相等的負載分配。 從第6圖、第7圖以及第8圖,可看到其使用少數的 可軸向移動對螺旋傳動裝置將總是造成至少一個副軸上之 軸向負載。對於特定過重負載的應用,例如使用風力機、 海洋以及其它工業傳動裝置箱,此種軸向的負載可能不被 接夂。為解決此問題,對於偶數的軸,其可能在輸入或輸 出軸上增加額外的相對傳動裝置對。這些傳動裝置不需可 95095 19 201226739 軸向的移動或甚至相互靠近。此種傳動裝置組12〇〇的示範 實施例係如第12圖所示,於輸入軸12〇3上提供額外的傳 動裝置1201、1202。因為既定方向的螺旋傳動裝置上之軸 向力的方向係藉由其是否被驅動或驅動來決定,對於副軸 上的零軸向力’被驅動以及驅動傳動裝置必須為相同方 向。對於第12圖所示之實施例,意即第二副軸12〇5的輪 入傳動裳置與具有相同方向之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 之傳動裝置以及輸出軸1212上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12〇9 之傳動裝置嚙合。此外,第三副軸1207之輸入傳動装置與 具有相同方向之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12〇8之傳動裝置二 及輸出軸1212上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之傳動裝置嚙合。在 一般態樣中,具有與螺旋傳動裝置對之各自的傳動裝置嚙 合之輸入以及輸出傳動裝置的任何副軸,係與具有相同方 向的傳動裝置嚙合。 傳動裝置組的另一實施例係如第13圖所示,其中, 可最小化或消除傳動裝置組中之軸向負載。在傳動裝置組 1300中,係使用安裝於相同副軸上13〇3之二個非可軸向 移動傳動裝置13IH、1302,而非使用二個不同的副轴。二 第9圖以及第η ®之實施例,可延伸包含另外的副轴,但 於此例子中,係維持軸向負載的消除。另一實施例係可達 成奇數副軸之所有軸上相等負載分配以及零軸向負载。對 於在此例子中之副軸上之相等負載分配,輸入傳動裝置之 所有螺旋角應該相同。 為確保因輸出傳動裝置組在副軸上沒有產生轴向力, 95095 20 201226739 眾所皆知輸出傳動裝置可以不是具有零螺旋角(例如,正傳 動4置)’就疋具有人子形本質(herringbone nature)(複 數對剛性連接相對方向之螺旋傳動裝置),以及安裝於副軸 上之該些傳動裝置係可軸向地移動以確保在人字形傳動裝 置上相對方向之側面上相等地分擔負載。 對於第二種方法以及第二種方法之軸向負載消除例 子的軸,對於上述相關其它實施例之相同比例限制之原 因,預期更多32平行轴之效益將變得較無影響。 第14圖所示係為具有四個副軸1404、1405、1406、 1407之傳動裝置組1400之進一步另一實施例之示意電力 流圖,其中,介於第一對副轴14〇4、14〇7之間的負載分配 係憑藉輸入軸1403上之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14〇1而達 成,且介於第二對副軸丨4〇5、1406之間的負載分配係憑藉 輸入軸1403上之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14〇2而達成。輸出 傳動裝置1408軸向地固定於輸出轴14〇9上之此特定實施 例中,係特定適用於輸出傳動裝置需要大傳動裝置時,例 如風力機應用,或者需選擇多重傳動裝置比時,例如汽車 應用。在兩種情況中,可轴向移動的輸出傳動裝置對不是 不真實的就是不可行的。 使用上’副軸上所有傳動裝置以及輸出軸上之傳動裝 置M〇8(其與所有的輸出傳動裝置1410、1411、1412、1413 嚙合)係軸向地固定。當傳動裝置組1400作動時,相較於 由第二對副軸1405、應獲得負載的比例,第一對副軸 1404、1407獲得負載的比例係因此固定。在組合期間,此 21 95095 201226739 比例可藉由允許調整輸出傳動裝置1410、1411、1412、1413 之一者而設定,以便於容許藉由一對副軸優先地產生負載 之傳動裝置連接中的微小差異。此種調整,例如,可藉由 測量副軸上的扭矩以及調整該等傳動裝置141〇、1411、 1412、1413之一者的轴向位置直到該扭矩相等於輸入扭矩 (在此例子中,其較佳為輸入扭矩的四分之一)的所需比例 完成。該傳動裝置可接著被固定於適當位置,例如藉由螺 栓、焊接或除此以外之永久地固定傳動裝置於副軸上適當 的位置。 允許副軸上一個或多個輸出傳動裝置可軸向調整的 原則可延伸至使用超過四個副轴以及輸出傳動裝置14〇8 係固定的實施例。對於更多數量的副軸,超過副轴上該等 輸出傳動裝置之一者可以組合地軸向調整,以允許在傳動 裝置組初步建立期間,平衡藉由每一個副軸獲得的扭矩。 應用的一般原理係為調整輸出傳動裝置之數量將需要相等 或更多對可軸向移動螺旋傳動裝置減一之數量。 上述原理亦可應用於可在輸出軸上選擇超過一個傳 動裝置比之應用。在此例子中,每一個副軸上之輸出傳動 裝置將與輸出軸上二個或更多個傳動裝置嚙合,每一輸出 傳動裝置係選擇地與輸出轴嚙合,例如憑藉同步器。用於 一個或多個副軸輸出傳動裝置之調整步驟可利用每一個輸 出傳動裝置元成,建立程序包含產生的調整、接著永久固 疋輸出傳動裝置以及每一個可獲得的傳動裝置比。 第15圖顯示具有四個副軸之另一個實施例。在此實 95095 22 201226739 施例中,傳動裝置組1500包括四個副軸1503、1504、1505、 1506以及三對可軸向移動螺旋傳動裝置1507、1508、1517、 1518、1519、1520。第一對内螺旋傳動裝置1507、1508 . 係安裝於環形支撐軸1502中。環形支撐轴1502以及輸入 轴1501係藉由轉接器(coupling)1522連接,使其限制為 一起轉動’但可彼此相對的自由軸向地移動,允許内傳動 裝置1507與1508串列地軸向移動。每一個副軸1503、 1504、 1505、1506具有僅與輸入螺旋傳動裝置對i507、1508 之一者嚙合的輸入傳動裝置1509、1510、1511、1512。該 對輸入螺旋傳動裝置1507、1508之每一個傳動裝置係與該 等副轴之二個的輸入傳動裝置嚙合,第一輸入螺旋傳動裝 置1507與副轴1504、1506的輸入傳動裝置151〇、1512 嚙合’而第二輸入螺旋傳動裝置1508與副軸1503、1505 的輸入傳動裝置1509、1511喊合。每一個副軸1503、1504、 1505、 1506亦具有僅與安裝於輸出軸1521上二對螺旋輸 出傳動裝置1517、1518以及1519、1520之一個傳動裝置 响合的輸出傳動裝置1513、1514、1515、1516。螺旋對 1517、1518、1519、1520之每一個傳動装置係僅與各自地 輸出傳動裝置1513、1515、1514、1516之一者喃合。 介於輸入轴1501以及支撐該對螺旋輸入傳動裝置 1507、1508之環形支撐軸1502之間的輕接器1522係較佳 地為栓槽形式。栓槽較佳地具有間隙配合(clearance fit),以便於由輸入軸1501至環形支撐軸15〇2傳輸扭矩 時’允許環形支撑轴1502相對於輪入軸丨5〇1軸向的移動。 95095 23 201226739 輸入軸1501、輸出軸1521以及四個副軸1503、1504、1505、 1506軸承支撐排列之轴向位置將藉由其傳送外殼(未圖示) 的位置固定。 對於副軸之間相等負載的分配、奇數副軸的利用以及 具有相等螺旋角及相對方向之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 的例子中,可藉由增加另外的副軸傳動裝置獲得較大的負 載能力。傳動裝置組的輸入或輸出排列可替換為相同數量 之傳動裝置組,但對於更多數量之副軸傳動裝置,係藉由 在每一個副軸上增加一對相等螺旋角以及相對方向之傳動 裝置,而當安裝它們時,其被限制以軸向地串列移動以及 限制以副轴轉動。這些額外的串列副軸傳動裝置對與安裝 於輸入或輸出軸上之任意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連 接。 一第12圖所示之實施例可以上述方式修改。第16圖顯 不第12 ®之傳動裝置組輸入一半的修改排列。帛圖中 之排列可以下列方式自第12圖之示意圖式推導出。首先, 以任何方式安裝於輸人軸上的所有傳動裝置係不變。其 次,每-個副軸輸入傳動裝置以連接輸入軸上所有傳動裝 置的群傳動裝置替換,除了替換的副轴傳動裝置(或多個 傳動裝置)例外。相同程序接著替換輪出軸。第Μ圖實質 士是更複雜的圖式’如所示3倍之更多的副軸輸入傳動裝 、及3倍之更夕的連接關係。為清楚起見,前進至第Η t修^滿黑色正方形表示傳動裝置㈣前規則,以便 轴上工的正方形表示缺少與輸人或輸出傳動裝置連接的 95095 24 201226739 傳動裝置’其以圖式中所示之已知的垂直線連接。據此結 果,所有其他輸入/輸出轴傳動裝置可假設連接至副軸上之 其它傳動裝置。 在一般態樣,第16圖及第17圖之實施例中,副軸 1604 、 1605 、 1606 、 1607(或 1704 、 1705 、 1706 、 1707)每 一者包括複數個與安裝於輸入軸上1603(或1703)不同傳 動裝置 1601、1602、1608(或 1701、1702、1708)次組嚙合 的輸入傳動裝置。每一個副軸上複數個輸入傳動裝置在此 例子中係幾乎與安裝於輸入軸1603(或1703)上的傳動裝 置 1601、1602、1608(或 1701、1702、1708)之一者嚙合, 雖然在其它實施例中在輸入軸上超過一個傳動裝置可自每 一個副軸脫離。 原本圖式中方向性的定義係據此修改。例如,第17 圖中’自輸入傳動裝置1701連接至副軸1704的垂直線表 不傳動裝置1701是往左方向。所示之傳動裝置17〇1連接 至副軸1704上空的正方形表示缺少傳動裝置(若存在的話) 其可能為往右方向。存在於副軸1704之三個輸入傳動褒置 之該些傳動裝置之二者將與輸入傳動裝置對17〇8之兩個 方向連捿’且最後一個與輸入軸傳動裝置1702連接。輸入 轴傳動骏置1702為往右方向,如藉由加入它至副軸丨7〇6 上空正方形的垂直線所表示,因此,副軸1704上第三未配 對輸入傳動裝置必須往左方向以連接傳動裴置1702。 則軸上可軸向移動傳動裝置對將傾向於集中在一起, 以透過具有相等的螺旋角之各自的一半實行相等的負載。 25 95095 201226739 通常’替換副軸上輸入或輸出傳動裝置 傳動裝置«要以成功_之間,用於負載平衡的== 置間的低時鐘角誤差製造以及組合。不同副轴之間的不同 時鐘角誤差並非問題’如若於每一個副軸上僅有一個輸入 傳動裝置而為可調整。對於副轴傳動裝置對,限制其一起 軸向地移動可藉由僅確保在所有設計條件中正向驅動方向 以及該對傳動裝置方向次序的選擇來滿足特定的應用,以 便於副軸傳動裝置對可永遠壓縮在一起操作,以及與其連 接之相對方向之所有其它可軸向移動成對傳動裝置係實際 的連接在-起,例如藉由螺栓,製造的單一元件或藉由二 些其它機構。至於藉由驅動螺旋角之方向以及方向:次序 而限制-起軸向地移動之相對方向的一對串列傳動震置的 例子中其,當該些傳動裝置未被驅動時,於該些傳動装置 間使用黏合劑可有助於避免*必要的噪音或撞擊聲。、 ,第12@之傳輸器12()()具有可平衡所有軸上軸向力之 特徵’其具有最小化軸承負載的優點。帛17 _、第Μ圖 以及第22圖之實施例係如上述自傳輸器12〇〇推導出,因 此亦具有此特徵之優點。如第17圖以及第18圖,空的正 二:,用以表示連接輸入或輸出軸上特定傳動裝置:傳動 '糸不存在,且意指表示連接相同輸入或輸出轴之所 傳動裝置之傳動裝置之存在。黑色圓形表示相對方向 之一個傳動裝置,以單一連接線至圓形之空的正方形意指 缺少連接所示單-方向之二對傳動裝置之單一傳動裝置。 第17圓及第22圖顯示相同的傳輸排列17〇〇,第 95095 26 201226739 :::22圖所输之傳輪佈局之示意圖。第 圖之傳輸器係相等於第圖所示者,以^第门22 第12圖呈現之增加的輸出部分。副軸1704具有三㈣於 傳動裝置’其中之二個與螺旋傳動裝置對1708 : 一 =’另一者與傳動裝置i連接但未與傳動裝置ΐ7〇ι連 ^類似地,副軸1706具有三個傳動裝置其中之二個盘 ,疋傳動裝置對1708之一半連接,另一者與傳動裝置_ 、接但未與傳動裝置1702連接。對於該等副轴17〇4、 Π06’與輸入傳動裝置對⑽之一半連接的二個傳動裳置 係為相對方向,係為可於副軸上串列地軸向移動,但限制 於其所安裝的副軸上轉動。在該等輸入傳動裝置的實際排 歹J中輸入軸傳動裝置1701、17〇2可藉由傳動裝置對1708 凋整,但無法分離。此允許副軸17〇5、17〇7至每一者具有 一對串列可軸向移動相對方向之傳動裝置,其與輸入軸傳 動裝置1701、1702連接。此外,該等副軸ι7〇5及po? 皆具有軸向固定的傳動裝置,其與相對方向之輸入傳動裝 置對1708連接。副軸1705上軸向固定的輸入傳動裝置具 有與傳輸器1200之副軸1205上相對方向之轴向固定輸入 傳動裝置。類似地,副軸17〇7上轴向固定輸入傳動裝置具 有傳輸器1200中副軸1207上相對方向之軸向固定輸入傳 動裝置。 第Π圖及第22圖中之傳輸器1700中,若可避免副 軸上之軸向負載,所有輸出傳動裝置將需要反轉,以及當 副軸上單一輸出傳動裝置係軸向地固定於適當位置上時, 27 95095 201226739 將不影響負載分配。 相同程序可應用於第17圖之輸出傳動裝置組,產生 第18圖所示之實施例。類似於第π圖,第18圖中之副軸 1804具有三個輸入傳動裝置,其中之二個與螺旋傳動裝置 對1808之一半連接,另一者與傳動裝置18〇2連接但未與 傳動裝置1801連接。副軸1806具有三個輸入傳動装置,' 其中之二個與螺旋傳動裝置對之一半連接,另一者與 傳動裝置1801連接但未與傳動裝置18〇2連接。對該等副 軸1804、1806,與輸入傳動裝置對18〇8之一半連接的1 個傳動裝置係為相對方向,係為可於副轴上串列地轴向移 動:但限制於其所安裝的副軸上轉動。副轴18〇5及助 之每-者具有-對串列可軸向移動相對方向之傳動穿置 係與輸入軸傳動裝置顧及觀連接。此外,該等站 1805及蘭皆具有軸向固定傳歸置,其與相對方二 輸入傳動裝置對1808連接。 副軸1804亦具有三個輸出傳動裝置,其中一對 旋傳動裝置對1809之傳動裝置對之—半連接,但僅與傳動 裝置對1811之傳動裝置對之一半之—者連接。副轴咖 具有三個輸出傳動裝置,其中一對與螺旋傳動裝 之傳動裝置對之-半連接,但僅與傳動裝置對18〇9之 Ϊ置其對中之一半之一連接。副軸1806具有三個輸出傳動裝 置,其中-對與螺旋傳動裝置對而之傳動裝置對之 連接,但僅與傳動裝置對_之傳動裝置之 具有三個輸出傳動裝置,其中一對與螺旋傳動装3 95095 28 201226739 1809之傳動裝置對之一半連接,但僅與傳動裝置對丨 之傳動裝置之一連接。可軸向移動傳動裝置對18〇9係與副 軸1805及1806之傳動裝置連接,其具有相對方向。可移 . 動傳動裝置對1811係與副軸18〇4、1807上傳動裝置連接, 其具有相對方向。對於每一個副軸,形成一對之二個副軸 輸出傳動裝置係串列地可軸向移動,但限制於其安裝的副 軸轉動。 對於夕輸出比例之應用,當選擇及响合傳動裝置時, 傳動裝置對之軸向位置之動態調整的特性亦可以此方法使 用。然而,以創新方式調整副軸的數量很可能在輸入軸上 軸向地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時所遭遇增加的摩擦力所限 制’而串列傳動裝置對亦與另—副軸可轴向移動傳動裝置 對連接,其它傳動裝置對亦需要同時的移動。 ,田具有田1】軸上相等螺旋角之多重輸入傳動裝置時,幾 乎其中之-可為相對方向之可轴向移動對,用於製造及組 合多重輸人傳練置之—種方法可幫助介於該些傳動裝置 =的時鐘角誤差最小化,其可同時地在相同操作下切割相 5方向之輸人傳動裝置,以最小化齒部間距誤差的差異。 2轴向_轉歸置並輕數,當㈣m允許誤差的 笛蚀配時可利用介於傳動裝置間的間隔,而當相對於 動裝置_轉動的傳較置,在組裝或同時切割栓 槽之Γ同時相對於第—傳動裝置切割藉以集中轴向間距。 2财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係安裝於检槽上 -由向地移動而非扭矩的傳輸,副軸的所有輸入傳動 95095 29 201226739 f置同時在單一操作應該具有栓槽切割,以及在組裝上, 又有成對的不動傳動裝置,並軸向地固定於適當位置。此 軸向固疋位置可藉由連接主要輸入轴之所有傳動裝置快速 地選擇,其已調整為用於最小化時鐘角誤差。 對於奇數之副軸或不相等螺旋角,藉由改變輸入軸或 輸出轴上可軸向移動傳動裝置對之二個螺旋角之間的關 係,可產生相同的改善以及獲得最大的利益。對於例如第 9圖所示傳動裝置組9〇〇之原先三個副軸之傳輸設計,轉 換係產生第19圖所示之傳輸器19〇〇。副軸19〇7仍具有相 對方向之可軸向移動串列之傳動裝置對19〇6,然而,現已 與相較於先前傳輸器900相對方向之傳動裝置1901、1902 連接。副軸1908、1909每一者現具有三個輸入傳動裝置。 副轴1908具有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其與輸入軸 1903上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19〇1連接。副軸19〇8 亦具有軸向固定輸入傳動裝置,其與輸入軸上可軸向移動 傳動裝置對19 0 2之一半連接,以及連接之另一半係相對於 具有傳動裝置1906之副軸1907之一半以連接傳動裝置 1902。類似地,副軸1909具有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襄置 對,其與輸入軸上1903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1902 連接。副軸1909亦具有軸向固定輸入傳動裝置,其與輸入 軸上可軸向移動傳動裝置對1901之一半連接,以及連接之 另一半係相對於具有傳動裝置1906之副軸1907之一半以 連接傳動裝置1901。最短的輸入組長度可藉由選擇螺旋角 正切之比例為兩倍之螺旋角而達成β與傳動裝置對19 〇 6 30 95095 201226739 連接之傳動裝置對_、1902之一半將接著各自傳輸三分 之一之輸入扭矩,未連接傳動裝置對19〇6之另一半將傳輸 八刀之一之輸入扭矩。若傳輸六分之一之輸入扭矩之輸入 •傳動裝置具有傳輸三分之一之輪入扭矩之傳動裝置螺旋角 的兩倍,接著每一個副軸將接收三分之-之總輸入扭矩。 與任意副軸傳動褒置連接之每個一半輸入傳動裝置,每個 一半輸入傳動裝置與副軸1907之串列傳動裝置對1906連 接’任意副轴傳動震置將實行副軸之 一半扭矩。其跟隨副 轴上之輸入傳動裝置可用以評估與副軸輸入傳動裝置之間 扭矩分佈匹配之負載能力。 可藉由於母一個副轴上僅使用單一輸出螺旋傳動裝 置避免用於最小化介於副軸輸入傳動裝置之間時鐘角差異 的需求,以及具有最大的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除 I作為田j軸輪入傳動裝置之軸向固定螺旋傳動裝置之外。 ®未成對輪人傳動裳置藉由副軸接收與所傳輸總扭矩成比 1列_^戶斤兮史古十沬 /丑矩時’未成對副軸輸入傳動裝置及副軸輸出 接#、係戍計以平衡其軸向力。允許副軸轴向的移動將 1胃由未成搿副軸輸入傳動裝置接收成比例之扭矩產生 任意不平概 ’將造成副軸減少不平衡之轴向移動。第20 圖及第21阓& _ 所不之傳輪器2000、2100之實施例使用此原 善傳輪器輪入傳動裝置之負載實行能力。 第 2 Q jgj 一 圖顯示傳輪器2000之示意圖,其適用於固定的 尚比例應用。畝 4 、 輸入軸2003轉動輸入傳動裝置2001、2002 、及相對方向之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2008。輸入傳 31 95095 201226739 動裝置2001、2002係相對方向,但不需各自地轴向移動或 串列。在此實施例中,輸入傳動裝置2〇〇1、2〇〇2、2〇〇8 皆具有相同螺旋角。副軸2〇〇4、2005、2006、2007每一者 具有三個輸入傳動裝置。該些副軸2〇〇4、2〇〇5、2006、2007 每一者上之三個輸入傳動裝置中之該些輸入傳動裝置之二 個形成相對方向之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副轴2004 具有串列傳動裝置對,其與輸入轴上串列傳動裝置對2〇〇8 一半連接’而副軸2004上剩餘輸入傳動裝置與輸入軸2003 上之傳動裝置2002連接。副軸2005具有相對方向之可軸 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其與輸入軸上之傳動裝置2001、 2002連接,而剩餘的輸入傳動裝置與輸入軸2〇〇3上串列 傳動裝置對2008之一半連接。副軸2〇〇6具有串列傳動裝 置對,其與輸入軸上串列傳動裝置對2〇〇8之一半連接,而 副軸2006剩餘的輸入傳動裝置與輸入軸2〇〇3上之傳動裝 置2001連接。副軸2〇〇7具有相對方向之可轴向移動串列 傳動裝置對,其與輸入軸上之傳動裝置2〇〇1、2〇〇2連接, 而剩餘的輸入傳動裝置與輸入軸2〇〇3上串列傳動裝置對 2008之-半連接。在此實施例中所有四個副車由2⑽&、 2005、2GG6、2GG7係設計為實行相同扭矩,且對於該等副 軸之每-者’其三個輸人傳動裝置純計為實行有關副轴 一刀之之扭矩對於四個副軸之每一者,該傳動裝置之 二個形成相對方“及相等職角之可轴向移動串列傳動 裝置對’該二個傳動裝置將因而實質上傳輸相同扭矩以及 於田'j軸上產生可忽略的轴向推力㈤以;該等副 32 95095 .201226739 軸20〇4、2005、2006、2007每一者之第三傳動裝置將於副 軸上產生與實際傳輸之扭矩成比例的軸向推力,其藉由設 計可達成三分之一之副軸之扭矩。此軸向推力係反抗傳輸 • 整個副軸扭矩之中間軸輸出螺旋傳動裝置的驅動動作產生 • 之相4推力。於副軸2004及2007上,扭矩係傳輸矣巧*軸 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2011,副軸2005、2006傳輸拉矩 至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2009上。 輸出傳動裝置2009、2011至輸入傳動裝置2001、 2002、2008之螺旋角正切的比例係選擇以平衡由未成對傳 動裝置在其平均操作直徑上驅動三分之一之副軸扭矩產生 之軸向力,與在副轴輸出傳動裝置平均操作直徑上驅動副 軸輸出傳動裝置之整個副軸扭矩,以連接2〇1ι或2〇〇9。 2011及2009之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之一半因此具有 相同螺故角。若未成對副軸輸入傳動裝置於副轴上實行超 過三分之一扭矩,副軸輸出傳動裝置將不能反抗產生的額 外軸向力,副轴將軸向地滑動。然而,副軸的可軸向移動 串列傳動裝置對將停留在其原本的軸向位置。未成對副軸 輸入傳動裝置相對於可軸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之相對移動 將改善該些輸入傳動裝置上之負載分配。若未成對副軸輸 入傳動裝置實行少於三分之一之副軸扭矩,副軸可以相對 方向移動,以再次改善負載分配。 平均操作直徑係為有效輪廓(profile)之起始端及有 效輪廓之末端的平均’且係時常地大約相等於工作間距直 徑。對於平衡未成對副軸輸入傳動裝置及副軸輸出傳動裝 33 95095 201226739 置之軸向力的目的’在其各自的平均操作直徑量測的螺旋 角之正切的比例係為相關的螺旋角。 若副軸輸人及輸出傳動裝置之超前量(lead)係係不 同的,一個副軸轴向位置的調整將需要至少一些輸入及輸 出軸可轴向移動串列傳動裝置對之額外移動,以再平衡不 同副軸之間之扭矩。因此’於較佳實施例中,副軸輸入及 輸出傳動裝置的超前量之間的差異將最小化。 為允許副軸之軸向移動,副輛2〇〇4、2〇〇5、2〇〇6、2〇〇7 每-者之轴承排列’係使得其具有轴向移動的低阻力以允 許足夠的軸向移動,其並不妨礙副轴傳動裝置於正常操作 下產生反抗軸向力的副軸輸入傳動裝置之間的負載分配。 傳輸器2000亦具有限制成對傳動裝置2〇11、2〇〇9各 自轉動之中間轴2013、2014。中間軸2〇13、2〇14具有輪 出傳動裝置2016、2017,而輸出傳動裝置2Q16、2〇17係 經由輸出傳動裝置2015驅動輸出轴2〇12。於較佳實施例 中’輸出傳動裝置2G15係為相等螺旋角及相對方向之兩倍 螺旋或人字形傳動裝置,且傳動裝i 2〇16、2〇17係為相等 螺旋角及相對方向之-對螺旋傳動裝置,係相對於輸出傳 動裝置2015軸向地移動。於此實施例中,僅有所有軸向軸 承之軸向負載能力之微小需求,所以傳輸應可更耐用。包 含的中間軸2013、2014允許輸入2〇〇3及輸出2〇12軸之間 較大的比例。據此,若傳動裝置2〇〇1、2〇〇2、2〇〇8或傳動 裝置2015、2016、2017為内傳動裝置而非外傳動裝置,應 可達成均勻的較大比例。 95095 201226739 第21圖說明部分傳輸器21〇〇,其中,輸入輛浦驅 動:個副軸2107、2108、21〇9,轉而驅動輸出轴21〇5。傳 輸器2100可延伸以允許藉由複製由輸出軸傳動裝置21〇4 .與副軸傳動裝置⑽仙卜㈣組成的輸出傳動裝置組 •選擇的多重傳動裝置比,其中,副軸傳動裝置211〇、211卜 2112係同時嚙合輸出軸傳動裝置2104驅動。複製設置可 具有原先輸出傳動裝置組不同數量之傳動裝置齒部以及 原先傳動裝置組或複製設置兩者之一或兩者都不會喷合驅 動。當傳動裝置組不喷合時,其可能以不同比例喷合另外 複製傳動裝置設置之一。 輸入軸2103具有藉由耦接器2123、2122至輸入軸 2103所連接之四個傳動裝置2117、2118及2119、2120。 在此實施例中,副軸係設計以傳輸相等扭矩。輸入傳動裝 置2117、2120具有相同螺旋角,且輸入傳動裝置2118、 2119具有相同螺旋角。輸入傳動裝置2117螺旋角之正切 係大約輸入傳動裝置2118螺旋角正切之一半,其係為相對 方向,且限制於輸入軸2103上轉動,但可軸向地串列移 動。螺旋角之差異表示輸入傳動裝置2117將傳輸兩倍輸入 傳動裝置2118之扭矩,且輸入傳動裝置之齒面寬度與其連 接之傳動裝置之齒面寬度可因此不同。類似地,輸入傳動 裝置2119、2120係為相對方向,且限制以輸入軸21〇3轉 動,但可串列地軸向移動,而輸入傳動裝置212〇亦將傳輸 兩倍的輸入傳動裝置2019之扭矩。 副軸2108具有三個輸入傳動裝置2114、2125、2126, 35 95095 201226739 其皆限制以副軸2108轉動;傳動裝置2114亦限制以副軸 2108軸向移動,但傳動裝置2125、2126係串列地自由軸 向移動且以耦接器2124連接於副軸。類似地,副軸2109 具有三個輸入傳動裝置2115 ' 2127、2128,其皆限制以副 軸2109轉動;傳動裝置2115亦限制以副軸2109軸向地移 動,但傳動裝置2127及2128係自由地串列軸向移動且藉 由搞接器2121連接至副軸。輸入傳動裝置2117係與副軸 傳動裝置2113、2125嚙合;輸入傳動裝置2118係與副軸 傳動裝置2115、2126嚙合;輸入傳動裝置2119係與副軸 傳動裝置2114、2127嚙合;以及輸入傳動裝置2120係與 副軸傳動裝置2116、2128嚙合。副軸傳動裝置2125、2126 必須具有與其每—者連接的輸人軸傳動裝置相對方向但相 等的螺旋角’因此’當傳動裝置2125接收兩倍傳動裝I 2126之扭矩時)可軸向地平衡。類似地,副軸傳動裝雇 2127 2128必須具有與其每一者連接的輸入軸傳動裝置相 對方向但相等的螺旋角,因此,當傳動裝置2128接收兩指 傳動裝置2127之扭矩時’將可軸向地平衡。由於成_ U 2125 2126及2127、2128並無傳輸整體轴向力,其 並不影響輸人傳動裝置2m、2118及2119、⑽允許纪 副軸之間的負載分配。 ^ 田田J軸傳動裝置2113實行兩倍副軸傳動裝置2115之 扭矩時,由於傳動裝置2117、2118螺旋角正切之比例,將 平衡傳動裝置2117、2118的轴向移動。類似地,當副轴傳 動裝置2116實行兩倍副轴傳動裴置2ii4之扭矩時,由於 95095 36 201226739 傳動裝置2119、2120螺旋角正切之比例,將平衡傳動裝置 2119、2120的軸向移動。副軸21〇7具有相同方向2ιΐ3、 2116以及相對於輸入傳動裝置2113、2116方向之輸出傳 • 動裝置2110的兩倍輸入傳動裝置。當傳輸扭矩時,副軸 2107因此總是產生軸向力。此排列之效益係為具有相同方 向之未成對傳動裝置2114、2115以及副軸輸入傳動裝置 2114、2115之其它二個副軸2108、2109,當具有負载時, 該副轴之傳動裝置2114、2115將因此在相同方向產生軸向 推力,以及對於該等副軸2108、2109,其可能藉由螺旋角 以及輸出傳動裝置2111、2112方向之適當選擇同時地平衡 軸向力。 副軸2107係預防軸方向的移動,但副軸2108、2109 係允許低阻力的一些軸向移動以允許副軸輸入傳動裝置之 間的負載分配。傳動裝置2114係設計以接收副軸2108之 扭矩之四分之一。當傳動裝置2114在其平均操作直徑驅動 時,傳動裝置2114將產生與其實際接收扭矩成比例之軸向 力。於傳動裝置2111之平均操作直徑,此軸向力係相對於 藉由副軸2108之全扭矩驅動輸出軸傳動裝置2104之傳動 裝置2111產生的軸向力。當傳動裝置2114接收百分之二 十五之副轴2108之扭矩時,傳動裝置2111、2114螺旋角 正切之比例係因此選擇零或接近零之整體軸向力。 類似地,傳動裝置2115係設計以接收四分之一之副 軸2109之扭矩。當傳動裝置2115以其平均操作直徑驅動 時,此傳動裝置2115將產生與其實際接收扭矩成比例的軸 37 95095 201226739 向力。於傳動裝置2112之平均操作直徑上,此軸向力係相 對於藉由副軸2109之全扭矩驅動輸出軸傳動裝置2104之 傳動裝置2112產生的轴向力。當傳動裝置2115接收百分 之二十五之副轴2109之扭矩時,傳動裝置2112、2115螺 旋角正切之比例係因此選擇零或接近零之整體軸向力。由 於傳動裝置2111、2112具有相同的螺旋角,傳動裝置 2114、2115 亦如此。 副軸2108剩餘百分之七十五的扭矩係由傳動裝置 2125、2126以比例2 : 1傳輸,因此具有傳輸百分之五十 之副軸2108扭矩之傳動裝置2125、2126將傳輸百分之二 十五之副軸2108之扭矩。 當副軸輸入傳動裝置以所述方式分配扭矩時,副軸亦 將相等地分配負載。如傳輸器2000,匹配副軸輸入及輸出 傳動裝置之超前量係希望減少需要移動以平衡副軸輸入傳 動裝置扭矩之元件數量。 由耦接器2121、2122、2123、2124扭矩之轴向移動 性及傳輸可藉由使用間隙栓槽滿足,其中,以受限於例如 汽車的傳動裝置箱之傳動裝置比的正常改變之傳輸為例 子’間隙栓槽可以潤滑產生效用,以減少間隙表面可能的 損害。 在一般態樣中,第21圖之三個副軸2107、2108、2109 之實施例中,二個副軸2108、2109包括三個輪入傳動裝置 2114、2125、2126、2115、2127、2128,其與安裝於輸入 軸2103上相對應之傳動裝置2117、2118、2119、2120嚙 38 95095 201226739 合,且二個副軸2108、2109係相對於輸入軸21〇3轴向地 移動。二個副軸2108、2109之三個傳動裝置其中之二個包 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2125、2126、2127、2128,其彼此相 . 對的固疋以及串列可軸向移動的與安裝於輸入軸2103上 . 之相對應之一對螺旋傳動裝置2117、2118、2119、2120 嚙合。對於具有單一固定比例之傳動裝置組,其僅需要執 行一次副軸的調整。然而,對於各種比例傳動裝置,當選 擇不同傳動裝置時,二個副軸在使用期間係較佳地經組構 為可軸向移動,如此副軸可改變位置,因而消除輸入及輸 出傳動裝置之間副軸上之軸向力。 其匕實施例係有意地包含於如中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之本發明之範疇内。 【圖式簡單說明】 亡發明係藉由示範實施例並參照圖式而說明進 〈細郎,其中: / 知具有二個副軸之傳動裝置組的剖視圖; 第3圖三個副軸之傳動裝置組的示意剖視圖; 意圖 第4圖=個副軸之傳動裝置組之示意剖視圖; 圖係為說明第1圖之習知傳動裝置組電力流之示 圖 第5圖係為說明延伸第4圖傳動裝置組之示意電力流 第6圖係為說明第 第7圖係為說明1右:例之示意電力流圖; 月具有四個副軸之另-實施例之示意電 95095 39 201226739 力流圓; 第8圖係為說明具有五個副軸之另一實施例之示音 力流圖; ~ .第9圖係為說明三個副軸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電力流 圖; 第10圖係為使用於第9圖之實施例中一對螺旋 裝置排列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四個副軸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電力流圖; 第12圖係為介於四個副軸之間用於軸的負載消除以 及負載分配之另-實施例之示意電力流圖; 第13圖係為以二個副軸用於軸的負載消除以及負載 为配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電力流圖; 第14圖係為介於四個副軸之間用於負载分配之另一 實施例之示意電力流圖; 第15圖係為具有四個副㈣動裝置組之另—實施 之示意剖面圖; 第16圖係為第12圖傳動裝置組之修改排列之輸入側 之示意電力流圖; 圖; 第18圖係為第 意電力流圖; 第Π圖係為第16圖傳動震置組之簡單示意電力流 傳動裝 修改排列之示 =9圖係為第9圖傳動裝置組之修改排列之輸 之不意電力流圖; 95095 40 201226739 第20圖係為具有四個副軸傳動裝置組之另一實施例 之不意電力流圖, 第21圖係為具有三個副轴傳動裝置組之另一實施例 __ 之示意剖面圖;以及 第22圖係為具有四個副軸傳動裝置組之另一實施例 之示意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被驅動軸 19 驅動轴 100、200、300、600、700、800、900、1100、1200、1300、 1400、1500 傳動裝置組 202、203、22、23、24、25、32、34、213、214、306、307、 316、317、318、319、51 卜 904、906、11(Π、1102、1106、 12(U、1202、13(Π、1302、16(U、1602、1608、17(Π、1702、 1708、18(Π、1802、18H、19(Π、1902、1906、2110、21Η、 2112、2104、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 2120、2125、2126、2127、2128 傳動裝置 26、28、207、208、209、302、303、304、305、407、408、 5(Η 、 502 、 503 、 504 、 505 、 506 、 605 、 606 、 607 、 7(Π 、 702 、 704 、 801 、 802 、 803 、 804 、 805 、 907 、 908 、 909 、 1004、1005、1107、1108、1109、1110、1205、1207、1303、 1404、1405、1406、1407、1503、1504、1505、1506、1604、 1605、1607、1704、1705、1706、1707、1804、1805、1806、 1807、1907、1908、1909、2004、2005、2006、2007、2013、 2014、2107、2108、2109、2110 副軸 41 95095 201226739 221 軸 215、414、1卜 512、610、905、1103、1212、1409、1521、 2012、2105 輸出轴 2(Π、3(Π、404、6(H、808、903、1103、1203、1403、1501、 1603、1703、1903、2003、2103 輸入軸 204 、 205 、 206 、 308 、 309 、 310 、 311 、 405 、 406 、 603 、 604、910、91 卜 1509、1510、151 卜 1512、17(Π、1708、 1808、20(Π、2002、2008、2110、2114、2115、2117、2118、 2119、2120、2125、2126、2127、2128 輸入傳動裝置 210、21 卜 212、61 卜 612、312、313、314、315、411、 412 、 413 、 33 、 507 、 508 、 509 、 510 、 608 、 1408 、 1410 、 14U、1412、1413、1513、1514、1515、1516、2009、2〇η、 2015、2016、2017、2111、2112 輸出傳動裝置 401、402、409、410 垂直線 403、602、609、706、806、807、9(U、902、906、1001、1〇〇2、 1003、11U、1112、1208、1209、14(U、1402、1507、1508、 1517、1518、1519、1520、1809、1811 螺旋傳動裝置 1502 環形支撐軸 1522 耦接器 1700 傳輸排列 1900、2000、2100傳輸器 2121、2123、2122、2124 耦接器 42 95095

Claims (1)

  1. 20122673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傳動裝置組,包括: 輸入轴; 輸出軸; 相對之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每一對傳動妒 置係彼此相對固定’且串列地軸向移動並安裝於該輸二 轴或該輪出轴上; 三個或更多個副軸’每一個副軸具有與該對螺旋傳 動裝置之-者唾合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該輸出軸上 之傳動裝置嗜合之輸出傳動裝置,用以自該輪入轴傳輸 轉動移動至該輸出軸; 其中,該傳動裝置組係經組構,使得介於該副軸之 間負載分配的不平衡導致該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轴 動傾向於減少該不平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該二 對或更多龍㈣絲置之第—㈣安裝於該輸入^一 以=第二對係安裝於該輸出軸上,該三個或更多個 ^轴之每一個該輸入傳動裝置係僅與螺旋傳動展置之 ^第一對之—者喃合,該三個或更多觸軸之每-個該 3出傳動裝置健與_傳動裝置之 傳動裳置齡。 對之—個 如申請專利範@第2項所述之傳動裝m 個或更多個副軸包括: 第一副軸’其具有與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對之第 95095 1 3. 201226739 一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螺旋傳動 裝置之該第二對之第一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出傳動 裝置; 第二副軸’其具有與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一對之該 第一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螺旋傳 動裝置之該第二對之第二螺旋傳動裝置嚙合之輸出傳 動裝置;以及 第三副軸’其具有與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一對之第 二螺旋傳動裝置唾合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與螺旋傳動 襄置之該第二對之該第二螺旋傳動裝置喃合之輸 動裝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
    —第二副軸,其具有與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 第二副轴’
    一螺旋傳動裝置喷合之於人嫂缸壯m 之輸入傳動裝置以及輿嫘斿指紅 95095 2 201226739 對之第二螺旋傳動裝一輸出傳 2四心’其具有與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第 f二螺旋傳動裝置私之輸人傳動裝置以及與螺旋傳 之該第三對之第二螺旋傳動裝置喷合之輸出傳 5·如申請專職㈣1項所叙傳崎置組4中,二掛 2多對螺旋傳動装置係安装於該輸出軸上,該二: •對螺㈣動裝置之每—個傳動裝置係與不同副/ 之輸出傳動裝置嗔合。 .^申4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所述之傳動|置植,其 令,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歸置係安裝於該輸入轴上、, 母-個副軸之輸入傳動裝置係與該二 輸入傳動裝置之該傳動裝置之—者妨。 7·如申請專·圍第6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组,其中,安褒 於"亥輸入軸上之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的每一 & 個傳動裝置係與不同副軸之輸入傳動裝置喃合。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至第7項中任—項所述之傳動裝 置組’其中’該傳動裝置組係經組構以於該副軸之間 質地平均分配負載。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該對 輪入螺旋傳動裝置及輸出螺旋傳動裝置之該傳動裝置 的螺旋角係實質相等。 ^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該第 95095 3 201226739 一對螺旋傳較置之該第—螺 之正切係大約為該第一對螺力n勒裝置之該螺旋角 對螺疋傳動裝置之該第二螺旋 傳動裝置之該螺旋角之正切的兩倍。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组,其中,該二 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裳置之笛a 具中a 计m 寻職置之第一對及第二對係安裝於 軸上,該_之第—副㈣輸人傳動裝置包括相 對之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其係相對於彼此而固定且串 第一副軸上軸向移動’該第三對螺旋傳動裝置 係與該第-對及該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之各自的傳動 裝置喃合。 12. ,申請專職圍第u項所述之傳練置組,其中,該 等副軸之第二副軸具有與該第二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 等傳動裝置之-者合之輸人傳動裝置,以及該等副轴 之第二副軸具有與該第一對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等傳動 裝置之一者嚙合之輸入傳動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包括安裝 於該輸入軸上之第四對螺旋傳動裝置、具有與該第四對 螺旋傳動裝置之該等傳動裝置之一者嚙合之輸入傳動 裝置的第四副軸’該第三副軸的該輸入傳動裝置包括相 對之第五對螺旋傳動裝置’其係彼此相對固定且串列地 軸向移動’該第五對螺旋傳動裝置係與該第二對和第四 對螺旋傳動裝置各自的傳動裝置嚙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個 或多個該等副軸輸出傳動裝置之輸出傳動裝置係轴向 4 95095 201226739 調整,以在該等副軸之間平衡負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傳動 裝置組,其中,該二對或更多對螺旋傳動裝置之第一對 ^ 係由經環形支撐軸連接至該輸入軸之一對内傳動裝置 所組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該 環形支撐軸係相對於該輸入軸而軸向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該等 副軸之每一者包括與安裝於該輸入軸上之不同次組傳 動裝置嚙合的複數個輸入傳動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於 每一個副轴上之該複數個輸入傳動裝置係與除了安裝 於該輸入軸上之該等傳動裝置之一者以外之全部嚙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傳動 裝置組,其中,該等副軸之二者係相對於該輸入軸而軸 向移動,並包括三個輸入傳動裝置,其係與安裝於該輸 入軸上之對應傳動裝置嗜合。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傳動裝置組,其中,該 二個副軸之該三個傳動裝置之二個包括一對螺旋傳動 裝置,其係彼此相對固定,並與安裝於該輸入軸上相對 應之對的螺旋傳動裝置以串列軸向移動而嚙合。 5 95095
TW099146523A 2010-12-29 2010-12-29 傳動裝置組 TWI555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6523A TWI555929B (zh) 2010-12-29 2010-12-29 傳動裝置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6523A TWI555929B (zh) 2010-12-29 2010-12-29 傳動裝置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739A true TW201226739A (en) 2012-07-01
TWI555929B TWI555929B (zh) 2016-11-01

Family

ID=46932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6523A TWI555929B (zh) 2010-12-29 2010-12-29 傳動裝置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559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3629A (zh) * 2015-03-27 2017-02-15 伦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蜗杆挤压机的驱动器的传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73556A (en) * 1916-11-06 1918-07-23 Fore River Ship Building Corp Gearing.
US4709590A (en) * 1986-06-11 1987-12-01 Eaton Corporation Herringbone geared multiple load sharing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3629A (zh) * 2015-03-27 2017-02-15 伦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蜗杆挤压机的驱动器的传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5929B (zh)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0709B (zh) 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
US7892129B2 (en)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with variable orbital path
CN207559071U (zh) 一种天线移相器传动装置
CN109755747A (zh) 一种天线移相器传动装置
JP2017088092A (ja) 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CN102187120B (zh) 具有载荷分配系统的变速器
WO2008074320A1 (en) A gear system for a yaw drive or a pitch drive for a wind turbine
JP2018535361A (ja) 遊星歯車列
JP5694131B2 (ja) デュアルモーションの駆動ギヤを備えた正変位変速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ITPR20120029A1 (it) Nuovo riduttore di giri
JP2018515723A (ja) 2つの中間伝達ラインを有する減速機
WO2015091406A1 (en) Planetary gear, wind generator comprising a planetary gear and use of a planetary gear
TW201226739A (en) Gear set
EP2884101B1 (en) Planetary gear, wind generator having a planetary gear and use of a planetary gear
US10400860B2 (en)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EP2746086B1 (en) Gear-change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2251699U (zh) 一种多轴输出的减速器
CN102667237B (zh) 齿轮组
KR101450971B1 (ko) 유성 기어 감속기
CN205991086U (zh) 扭力轴及双联齿轮结构和增速机
CN200999344Y (zh) 振动桩锤偏心力矩调整机构
US9599192B2 (en) Drive with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1072601A1 (en) Geared drive system with load sharing
RU2398146C2 (ru) Способ плавного изменения скорости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передачи и зубчатый вариатор
WO2020238816A1 (zh) 同位差动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