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5159A -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5159A
TW201215159A TW100119442A TW100119442A TW201215159A TW 201215159 A TW201215159 A TW 201215159A TW 100119442 A TW100119442 A TW 100119442A TW 100119442 A TW100119442 A TW 100119442A TW 201215159 A TW201215159 A TW 2012151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vector
unit
prediction
block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9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ji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5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51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4Deco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video decoders which are asymmetric with respect to the en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0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temporal prediction
    • H04N19/51Motion estimation or motion compensation
    • H04N19/56Motion estimation with initialisation of the vector search, e.g. estimating a good candidate to initiate a sear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04N19/107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between spatial and temporal predictive coding, e.g. picture refre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Description

20121515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裝置及其方 法及程式。詳細而言,藉由預測移動向量之最佳化而實現 編碼效率與晝質之改善。 【先前技術】 近年來,將圖像資訊作為數位進行處理,此時,進行效 率較高之資訊之傳輸、儲存之裝置,例如依據藉由離散餘 弦轉換等正交轉換與移動補償而壓縮之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動晝專家群)等方式的裝置在廣播 事業機構或一般家庭中不斷普及。 尤其,MPEG2(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化組織)/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國際電工委員會)13818-2)被定義為通用圖像 編碼方式,目前廣泛使用於專業用途及消費型用途之廣泛 應用中。藉由使用該MPEG2壓縮方式,例如若為具有 720x480像素之標準解像度之交錯掃描圖像,則可藉由分 配4~8 Mbps碼量(位元率)而實現良好之畫質。又,若為具 有1920x 1088像素之高解像度之交錯掃描圖像,則可藉由 分配18〜22 Mbps之碼量(位元率)而實現良好之晝質。 MPEG2主要將適合於播放用之高畫質編碼作為對象,但 無法應對較MPEG1更低之碼量(位元率)、即更高之壓縮率 之編碼方式。可認為藉由行動終端之普及,今後此種編碼 方式之需求會變高,與此對應而進行MPEG4編碼方式之標 154150.doc 201215159 準化。關於圖像編碼方式,於1998年12月作為ISO/IEC 14496-2而該規格被國際標準承認。 進而,近年來,當初以電視會議用之圖像編碼為目的, 正在推進 H.26L(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部)Q6/16 VCEG(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 視頻編碼專家組))之標準之規格化。眾所周知H.26L與 MPEG2或MPEG4等先前之編碼方式相比,雖然因其編 碼、解碼而要求大量之運算量,但可實現更高之編碼效 率。又,目前,作為MPEG4之活動之一環,以該H.26L為 基礎,將實現更高之編碼效率之標準化作為增強型視頻壓 縮編碼之聯合模式(Joint Model of Enhanced-Compression Video Coding)而進行。作為標準化之排程,2003年3月於 H.264 及 MPEG-4 PartlO(Advanced Video Coding(高級視頻 編碼),以下記作「H.264/AVC」)之名稱下成為國際標 準。 又,H.264/AVC方式中,因對複數個區塊尺寸之各個進 行移動向量之探索,故而運算量增大,要求處理時間之長 期化、以及對運算迴路要求較高之處理能力。因此,專利 文獻1之發明中,藉由將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中值用作 預測移動向量,可實現伴隨移動向量之探索之處理時間之 縮短、以及運算量之削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154150.doc 201215159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2006-025033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圖像資料之編碼中,取得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 向量與預測移動向量之差分,對該差分移動向量進行編碼 並包含於流資訊中,藉此進行碼量之削減。此處,如 H.264/AVC方式般將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中央值(中值) 用作預測移動向量之情形時,中央值未必為最佳預測移動 向量。 圖1係用以對先前之預測移動向量之決定方法進行說明 之圖。再者’與編碼對象之區塊鄰接之鄰接區塊之中,於 對編碼對象之區塊進行編碼處理時,將已進行編碼處理之 已元成編碼之區塊、例如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設為 移動向量MV一A ^又,將上側及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 向量分別設為移動向量MV_B ' MV_C » 如圖1之(A)所示,預測區塊尺寸(移動補償區塊尺寸)較 小時,較多情形時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_A、MV B、 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MVob之差較小。即, 使用中央值時,預測精度較高。然而,如圖 所示,預測區塊尺寸較大時,於鄰接區塊包含自編碼對象 之區塊離開之區域。因此,產生中央值MV—md與編碼對象 之區塊之移動向量MVob之差較大之情形,從而與預測區 塊尺寸較小之情形相比,會有預測精度降低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藉由預測移動向量 154150.doc 201215159 之最佳化而實現編碼效率與晝質之改善的圖像解碼裝置、 圖像編碼裝置及其方法及程式。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第1態樣在於一種圖像解碼裝置,其包含:第i 解碼處理部’其對編碼流進行可逆解碼而獲得差分移動向 量,第2解碼處理部,其對上述編碼流進行可逆解碼而獲 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移動向量選擇部,其對解碼對 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自該候補中選擇上 =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 :加法部,其將上述差分移動向量與上述預測移動向 篁而算出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本發明中,對解碼對象 --,·,,、—V-* 文充 成解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來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 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係例如根據編碼對象之區塊 之尺寸進行實例分類而針對每個實例來設定。此處,於區 2之尺寸較大時,與區塊尺寸較小之情形相比預測移動向 得較多…例如根據已完成解碼之鄰接區 龍勤6向里之差異進订實例分類而針對每個實例設定預 量分別作為預測移動向旦之限值之差異之移動向 碼流進行解 …、補。自該候補之中選擇對編 晉作A f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移動 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 ^ 行解碼而獲得之差分移動n預g動向量與對編瑪流進 之移動向量。移動向里相加來算出解碼對象之區塊 154150.doc 201215159 本發明之第2態樣在於一種圆像解碼方法,其設有如 步驟:對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差分移動向量,·對上述$ 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對解碼對^ 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自該候補中選擇 _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 置,及將上述差分移動向量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相加而曾 出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發明之第3態樣在於一種程式,其係使圖像解碼由電 版執行,·且由上述電腦執行如下程序:對編碼流進行 而獲得差分移動向量;對上述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預对 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對解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 之候補’並自該候補中選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選擇 =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及將上述差分移心 動向^預測移動向量相加而算出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 =明之第4態樣在於一種圖像編碼裝置,其包 =里選擇部,其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 |、’並自該候補中選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 預測移動向量;Ρ編碼處理部,其進 ‘,、 編碼,該#八铉如人曰 刀移動向置之 刀移動向置係表示由上述移動向量選擇部所選 处預測移動向量與上述編碼對象之 的差分;及第2坻 鬼之移動向置 訊之編碼,㈣m 其進㈣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係表示自上述預列移 動向I之候補中選擇哪-個移動向量。 則移 154150.doc 201215159 本發明中’對編碼對象之區塊使用與該區塊鄰接之已完 成編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又’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係例如根據編碼對象之區塊之尺 寸進行實例分類而對實例進行設定。此處,於區塊之尺寸 較大時,與區塊尺寸較小之情形相比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a又疋彳于較多。又,例如根據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進 订實例分類,對每個實例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又, 產生超過臨限值之差異之移動向量分別設為預測移動向量 之^補。自該候補中選擇預測移動向量,並進行差分移動 ^之編碼’該差分移動向量係表示所選擇之預測移動向 量與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分。χ,於預測移動 向量之候補為複數個時’進行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之編 碼,該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係表示自複數個候補中 哪一個移動向量。進而,自佐姑,$姐游, 而自候補選擇預測移動向量係選擇 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 本發明之第5態樣在於—種圖像編財法,其設有如下 步驟: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該候補中選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 詈 n y “ 夕勒向里作為預測移動向 ,進订差刀移動向量之編碼,該差分 述所選擇之預測移自向量與上述編$係表不上 旦+ 卞象之區塊之移動向 里之差分;及進行預測移動向量選擇 移動向詈# Μ眘1在志-ώ L 也之、編碼’該預測 ㈣Ο里選擇資聽表不自上述 擇哪-個移動向量。 ”向1之候補中選 本發明之第6態樣在於一種程或,甘 ,、使圖像編碼由電腦 154150.doc 201215159 定:二ί電腦執行下述程序: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 佳之移動夏之'実補’並自該候補中選擇編碼效率為最 碼測移動向量;進行差分移動向量之: 上述編碼:象之區不上述所選擇之預測移動向量與 向量選擇資訊之編碼分;及進行預測移動 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Γ:動向量選擇資訊係表示自 之候補中選擇哪-個移動向量。 再者,本發明之程式為如 各種程式之、下程式,即,對於例如可執行 種程式之通用電腦、系統 供之記憶介質、通訊介質^ 電細可讀之形式提 憶體等記恃介質、Μ 彳如、光碟或磁碟、半導體記 腦可讀之;L::::等通訊介質_。藉由以電 式所對應H ,而了於電腦、m實現程 [發明之效果;j 根據本發明,圓推+ 區塊與已完成解,中,對解碼對象之區塊使用該 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來—Λ定if、目| 向量之候補。又順量來-疋預測移動 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移;=可逆解碼而獲得之預測移 移動向量。將兮預、gf °里係選自候補中而作為預測 計之罢/移動向量與對編碼流進行可逆解碼而 獲付之差分移動& τ j圯解碼而 量。又,圖橡 加來鼻出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 向量之候補=”,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 量作為預測移動向a 選擇編碼政率為最佳之移動向 對象.之區塊之移^番 行表示預測移動向量與編碼 移動向量的差分之差分移動向量、及表示自 154150.doc 201215159 候補中選擇哪一個移動向量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的編 碼。如此,自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選擇並使用編碼效率 為最佳之移動向量,因此可削減移動向量之傳輸所需之碼 量,從而可改善編碼效率。x ’伴隨著移動向量之傳輸所 需之碼量之船咸’可提高量子化資料之二 善畫質。 + <而可改 【實施方式】 再者,說明以 以下,對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 如下順序進行。 1 ·圖像編碼裝置之構成 2 ·移動向量之預測方法 3 ·可逆編碼部之構成 4. 圖像編碼裝置之動作 5. 圖像解碼裝置之構成 6. 可逆解碼部之構成 7·圖像解碼裝置之動作 8. 移動向量之其他預測方法 9. 可逆編碼部之其他構成 其他構成之可逆編碼部之動作 U.可逆解碼部之其他構成 12·其他構成之可逆解碼部之動作 Π·移動向量之其他預測方法 14. 可逆編碼部之其他構成與動作 15. 可逆解碼部之其他構成與動作 I54150.doc 201215159 16·預測移動向量識別資訊之編碼處理 17. 軟體處理之情形 18. 應該用於電子機器之情形 <1.圖像編碼裝置之構成> 圖2表不圖像編碼裳置n圖像編碼裝置μ包含類 比/數位轉換部(A/D(anaI〇gt〇digital)轉換部川、晝面重 排序緩衝器12、減法部13、正交轉換部14、量子化部15、 可逆編碼部16、儲存緩衝器17、速率控制部18。進而,圖 像編碼裝置1〇包含逆量子化部21、逆正交轉換部22、加法 部23、解塊濾波器24、圖框記憶體25、選擇器%、晝面内 =部3卜移動_.補償扣、則_•最佳模式選擇 、A/D轉換。Μ 1將類比之圖像信號轉換成數位之圖像資料 並輸出至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2。 、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2對自A/D轉換部"輸出之圖像資料 進仃圖框之重排序。晝面重排序緩衝器咖據有關編碼處 理之G〇P(GrQUp 〇f Pietures,圖像群組)構造進行圖框之重 排序,並將重排序後之圖像資料輸出至減法部η、畫面内 預測部3 1及移動預測.補償部3 2。 減法部13中供給有自晝面重排序緩衝Μ輸出之圖像資 料 '與由㈣之預_像‘最佳模式選擇部Μ所選擇之預 測圖像資料。減法部13算出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2輸出之 圖像資料與自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⑽給之預測圖 像資料之差分即預測誤差資料,並輸出至正交㈣部14。 154150.doc 201215159 正交轉換部14對自減法部1 3輸出之預測誤差資料進行離 散餘弦轉換(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卡忽南.拉 維(Karhunen_L〇eve)轉換等正交轉換處理。正交轉換部14 將藉由進行正交轉換處理而獲得之轉換係數資料輸出至量 子化部1 5。 量子化部15中供給有自正交轉換部丨4輸出之係數資料、 及來自後述速率控制部18之速率控制信號。量子化部15進 行轉換係數資料之量子化,並將量子化資料輸出至可逆編 碼部16與逆量子化部21。又,量子化部15基於來自速率控 制部18之速率控制信號而切換量子化參數(量子化比例卜 從而改變量芋化資料之位元率。 -, 〜丄^侧卬 < 篁千化 料、及來自後述之晝面内預測部31與移動預測補償部 及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之預測模式資訊。再者 預描式資中根據晝面内預測或畫面間預測而包含表 ㈣區塊尺寸之以區塊_、制模式、移動向量 ^、參照晝面資訊等。可逆編碼部16對量子化資料藉由 可變長度編碼或算術編碼#進行可逆編碼處理, 至儲存緩衝器17。又,可逆編碼部16對預測 ^。.仃可逆編碼,並附加於編碼流之例如標頭資訊 ,可逆編碼部16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中撰;ί!紙'不甫並自s亥候 逆編碼部16進杆矣, 為預劂移動向量。 移…仃表不該預測移動向量與編碼對象之區塊 動向里之差分的差分移動向量'及自預測移動向量之 154I5〇.cJoc •12- 201215159 補中選擇哪一個移動向晋之 、 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之可逆 、,晶碼,並附加於編碼流。 儲存緩衝器17儲存來自可.a & 逆、為碼部16之編碼流。又,儲 存緩衝器17以與傳輸路徑對 了應之傳輸速度輸出所儲存之編 碼流。 速率㈣部18進行儲存緩衝器17之閒置容量之監控,並 艮據間置谷1生成速率控制信號而輸出至量子化部Η。速 率控制部18例如自儲存緩衝 衡器17取得表示閒置容量之資 訊。速率控制部! 8於閒置 置nr艾少時’藉由速率控制信號 而使$子化貧料之位元率降你 ^ 午降低。又’速率控制部1 8於儲存 緩衝器17之間置容量足夠大昧 ^ , 列大時’猎由速率控制信號而使量 子化資料之位元率升高。 —逆量子化部21進行自量子化部15供給之量子化資料之逆 置子化處理°逆量子化部21將藉由進行逆量子化處理而獲 得之轉換係數資料輸出至逆正交轉換部… 逆正交轉換部22將藉由進行自逆量子化部21供給之轉換 係數資料之逆正交轉換處理而獲得的資料輸出至加法部 23 ° 加法部23將自逆正交轉換部22供給之資料與自預測圖像 •最佳模式選擇部33供給之預測圖像資料相加而生成解碼 圖像資料,並輸出至解塊渡波器24與圖框記憶體25。 解塊滤波器24進行用以使對圖像進行編瑪時所產生之區 塊失真減少的濾波處理。解塊濾波器24進行從由加法部η 供給之解碼圖像資料去除區塊失真之較處理,並將滤波 I54150.doc -13- 201215159 處理後之解碼圖像資料輸出至圖框記憶體25。 圖框記憶體25保持自加法部23供給之解碼圖像資料與自 解塊遽波器24供給之濾波處理後之解碼圖像資料。 選擇器26為了進行晝面内預測而將自圖框記憶體Μ讀取 之濾波處理前之解碼圖像資料供給至畫面内預測部3 1。 又,選擇器26為了進行畫面間預測而將自圖框記憶體25喊 ^遽波處理後之解碼圖像資料供給至移動制.補償^ 畫面内預測部31使用自晝面重排序緩衝器12輸出之編碼 對象圖像之圖傻眘祖命ώ 冢圖像資科與自圖框記憶體25讀取之據 之解碼圓像資料,迮耔占或枝$ 引 進订成為候補之所有畫面内預測模式的 模式茸屮“ 畫面内預測部31對各畫面内預測 書1肉值,選擇所算出之成本函數值為最小之 預測模式、即編碼效率為最佳 為最佳書面内預.4 β 門預利棋式作 預測模;;下吐Γ 晝面内預測部31將於最佳畫面内 " 《之預測圖像資料與有關最佳畫面内預測模 式之預測模式資訊 直囬Θ關模 值輸出至預測… 畫面内預測模式下之成本函數 部…模式選擇部33。又,畫面内預測 量,而於各佥面内…鼻出成本函數值所使用之產生碼 全面内預測模式之畫面内預測處理中,將有闕 畫面内預測模式夕猫,·日,Μ ,、 ㈣關 移動預測·補r邱’資訊輸出至可逆編碼部16。 尺寸(移動補償區貞塊與ί集區塊賴之所有預測區塊 測.補償部32針: )進订移動預測·補償處理。移動預 .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2讀取之編碼對象 154150.doc 201215159 ®像中之各預測d塊尺寸之圖像的每__個 憶體25端你 >、各丄上 叉用目圖框記 旦。、味取之濾波處理後之解碼圖像資料來檢測移動向 里。進而,移動預測.補償部32基於已檢測之移動 解碼圖像實施移動補償處理並生成預測圖像。又 箱 測·補償部32對各預駭塊尺寸算出成本函數值,並選擇 =出之成本函數值為最小之預測區塊尺寸、即編碼效率 為最佳之預測區塊尺寸作為最佳畫面間預測模式。移 測·補償部32將於最佳畫面間預測模式下生成之預測圖像 資料與有關最佳畫面間預測模式之預測模式資訊、及最佳 畫面間預測模式下之成本函數值輸出 式選擇部…又,移動預測.補償部32為了獲得算= 函數值所使用之產生碼量,而於各預測區塊尺寸下之晝面 間預測處理中’將有關畫面間預測模式之預測模式資訊輸 出至可逆編碼部16。再者,移動㈣.補償㈣亦進行跳 過巨集區塊或直接模式之預測作為晝面㈣測模式。 又’為了由可逆編碼部16自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選擇 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移動預測·補償扣對每個 預則移動向里之候補算出成本函數值。移動預測補償部 32將所算出之成本函數值通知給可逆編碼部16。每個預測 移動向量之候補之成本函數值之算出既可於以各預測區塊 尺寸算出成本函數值時進行,亦可於所決定之最佳畫面間 預測模式中算出每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成本函數值。 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以巨集區塊單位比較自晝 面内預測。卩3 1供給之成本函數值與自移動預測補償部% 154150.doc •15· 201215159 為最佳之最佳模式^擇成預本函數值較小者作為編碼效率 於最佳模.最佳模式選擇部33將 部23。推 預測圖像資料輸出至減法部】3與加法 而,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 ^ 預測模式資訊輸出至可逆編碼部心再者,模式之 佳模式選擇部33以片單 預測圖像.最 <2編曰夕 測或畫面間預測。 △移動向罝之預測方法> 尺^申^案中,進行對應於預測區塊尺寸(移動補償區塊 貫例分類’對每個實例預先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 =。其後’使用各候補進行碼量之算出,將編喝效率為 卜之候補、即碼量為最小之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4,如使用圖1所說明般,預測區塊尺寸較大時與較 小時相比會有移動向量之預測精度降低之虞。因此,實例 分類中’預測區塊尺寸較大時’使予想移動向量之候補增 夕,而可選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 圖3表示㈣於預測區塊尺寸之實例分類與每個實例之 預測移動向量之候#。例士口,預測區塊尺寸為㈣像素以 下時設為實例S0(例如圖3之(A)),較8χ8像素更大而為 16 16像素以下時设為實例S1(例如圖3之(3)),為ΐ6χΐ6像 素以上時設為實例S2(例如圖3之(c))。 實例S0中,自已完成編碼之鄰接區塊之任一區塊之移動 向量、或已完成編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中將中央值設 為候補。再者’圖3中’例示將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 篁MV_A、或左側與上側及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 154150.doc -16- 201215159 ^iV A > ]Vfv d 、 _ - 、MV-C的尹央.MV d作為 實例Si中,將p〜h 引另補之情形。 移動向量作為候補二:碼之鄰接區塊之任意兩個區塊之 :"、、補此處,於移動向量作為艇益々 塊間之距離較短之‘⑼R±移助董作為候補之兩個區 ^ 障形時,會有無法選擇編碼效率為最# 之預測移動向量之虞。例如於將 := MV_B、MV c ’所不之移動向量 塊之移動補之情形時,若編碼對象之區 動向S接近於移動向量肘¥ A, 率為最佳之_移動由θ — L法選擇編碼效 接區塊之移“旦1 °因此’選擇性地使用複數個鄰 允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之 成編碼之鄰接區塊令相選擇已凡 將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MV塊之移動向量。例如, 側之鄰接區塊二?: -A作為第1候補,將右上 尾之移動向夏MV_C作為第2候補。 實例S2中,將較實例“更多之候 —、 有鄰接區塊之移動&曰 ' 17已兀成編碼之所 塊之移動二 補。例如,將左側之鄰接區 動==作為第1候補,將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 動向里MV—B作為第2候補 量MV—C作為第n、 —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 為鬥F ? $而’將與參照晝面中之編碼對象 為同一 &塊之移動向量MV—co作為第4候補。 分Γ自:據預測區塊尺寸(移動補償區塊尺寸)進行實例 作為預測移動向量。、疋編碼政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 <3.可逆編碼部之構成> 二I表Λ可逆編崎部中之關於移動向量之構成。可逆編 碼桃含移動向量記憶部161、移動向量選擇部165、減 154150.doc 17 201215159 法部166、第!編碼處理部167、第⑽碼處理部⑽。 為了制與編瑪對象之區塊鄰接之已完成編碼之鄰接區 2移動向量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移動向量記憶部 “己憶每個區塊之移動向量。再者,移動向量記憶部ΐ6ι :了與直接模式對應’而亦可亦記憶與參照晝面中之編碼 對象為同一區塊之移動向量。 移動向1選擇部165基於自移動預測補償部Μ或預測圆 像.最佳模式選擇㈣供給之預職塊尺寸資訊,根據記 憶於移動向量記憶部161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或與參照 畫面中之編碼對象為同—區塊之移動向量設定預測移動向 ,之候補。又,移動向量選擇部165基於由移動預測補償 部32算出之成本函數值,根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設定預 測移動向量1動向量選擇部165將所決定之預測移動向 量輸出至減法部166。 減法部166算出來自移動預測.補償部32或預測圖像·最佳 模式選擇部33之移動向量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與自移動 $量選擇部165輸出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差分即差分移動向 置。減法部166將表示差分移動向量之差分移動向量資訊 輸出至第1編碼處理部16 7。 第1編碼處理部167使用可變長度編碼(VLC,Variable Length Coding)表或算術符號進行差分移動向量資訊之編 碼。又,第2編碼處理部168使用VLC表或算術符號進行預 測區塊尺寸資訊與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之編碼。再者, 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係表示自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決 154150.doc •18· 201215159 疋那個移動向量為預測移動向量的資訊,例如使用旗 ^由第i編碼處理部1 67與第2編碼處理部168編碼之資訊 如上所述附加於編碼流之標頭資訊。 <4.圖像編碼裝置之動作> 其-人’對圖像編碼處理動作進行說明。圖5表示圖像編 碼處理所使用之預測區塊尺寸。H.264/AVC方式中,如圖 5之(C)、(D)所不,規定有16x16像素〜4x4像素之預測區塊 尺寸又,於使用較H.264/AVC方式進一步擴展之較大之 巨本區塊之情形時,例如於使用32x32像素之巨集區塊之 隋形時,規定例如圖5之(B)所示之預測區塊尺寸。又,例 女於使用64x64像素之巨集區塊之情形時,規定例如圖5之 (A)所示之預測區塊尺寸。 再者於圖5令,「跳過/直接(Skip/direct)」表示於移動 預測補償部32中選擇跳過巨集區塊或直接模式時之預測 區塊尺寸。又,「ME」表示為移動補償區塊尺寸。又, 「P8X8」表示於使巨集區塊之尺寸縮小之後之下位之層次 中可進一步分割。 圖6係表示圖像編碼處理動作之流程圖。步驟π 11中, A/D轉換部11對所輸入之圖像信號進行A/D轉換。 步驟ST12中,晝面重排序緩衝器以進行圖像重排序。晝 面重排序緩衝器12記憶自A/D轉換部i i供給之圖像資料, 並根據各晝面之顯*順序對進行編碼之順序進行重排序。 步驟STU中,減法部13進行預測誤差資料之生成。減法 部13算出步驟ST12中經重排序之圖像之圖像資料與由預測 154150.doc -19- 201215159 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選擇之制圖像資料的差分而生 成預測差資料預測誤差資料與原本之圖像資料相比資 料量較小n與直接將圖像編碼之情形相比,可壓縮 資料量。 步驟4中正父轉換部14進行正交轉換處理。正交轉 換部14對自減法部13供給之預測誤差資料進行正交轉換。 具體而言’對預測誤差資料進行離散餘弦轉換、卡忽南· 拉維轉換等正交轉換,並輸出轉換係數資料。 步驟ST15中,#子化部15進行量子化處理。量子化部Μ 將轉換係數資料量子化。量子化時,如後述之步驟仙之 處理所說明般進行速率控制。 步驟ST16中,逆量子化部21進行逆量子化處理,逆量子 化部21以與量子化部15之特性對應之特性對藉由量子化部 1 5量子化之轉換係數資料進行逆量子化。 步驟st17中,逆正交轉換部22進行逆正交轉換處理。逆 正交轉換部22以與正交轉換部14之特性對應之特性對藉由 逆量子化部21逆量子化之係數資料進行逆正交轉換。 步驟龍中,加法部23進行解石馬圖像資料之生成。加法 部23將自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供給之預測圖像資 料與對應於該預測圖像之位置之逆正交轉換後之資料相 加’從而生成解碼圖像資料。 。解塊濾波器 濾而去除區塊 步驟ST19中,解塊濾波器24進行濾波處理 24對自加法部23輸出之解碼圖像資料進行過 失真。 154150.doc •20· 201215159 圖像資料。圖框記 與濾波處理後之解 步驟ST20中,圖框記憶體⑸己憶解碼 憶體25記憶濾波處理前之解碼圓像資料 碼圖像資料》 步驟ST21中,晝面内預測 ”移動預測.補償部32分 別進仃預測處理。即,畫面内 頂利°卩3 1進仃畫面内預測模 式之旦面内預測處理,移動預測.補償㈣進行書面間預 測模式之移動預測.補償處理。預測處理之詳情將參昭圖7 稍後闡述,藉由該處理,於成^ ”、'圖7 、成為候補之所有預測模式分別 進行預測處理,分別|屮Λβ 刀另j鼻出成為候補之所有預測模式下之成 本函數值。接下來,基於所算出之成本函數值,選擇最佳 畫面内預測處理與最佳晝面間預測處理,並將由所選擇之 預測處理所生成之預測圖像資料與該成本函數及編碼參數 資訊供給至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 步驟ST22中,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進行預測圖 像資料之選擇。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Μ基於自畫面 内預測部31及移動預測·補償部32輸出 <各成本函數值, 而決定編碼效率最佳之最佳模式。進而,預測圖像.最佳 模式選擇部33選擇所決定之最佳模式之預測圖像資科,並 供給至減法部丨3與加法部23。該預測圓像資、 用於步~運算。再者,舆所選擇之預:圖 像資料對應之預測模式資訊被輸出至可逆編碼部Μ。 步驟ST23中,可逆編碼部16進行可逆編碼處理。可逆編 碼部16+對自量子化部〗5輸出之量子化資料進行可逆編碼’。 即,對量子化資料進行可變長度編碼或算術編碼等可逆編 154I50.doc •21- 201215159 碼,從而進行資料壓縮。此時,上述步驟ST22^ 入至可逆編碼部16之預測模式資訊“ 亦對輸 型或預_式、參照晝面資料)切區塊類 等進行可逆編蝎。進而,於、置相關之資訊 生成之編碼勺夕揭 ~ 資料進行可逆編碼而 生成之編Μ之標頭f訊中附加有^ 碼資料。 、、式資讯等可逆編 步驟ST24中,儲存緩衝器17 17儲存自可逆編碼部16輸出之編二存處理。健存緩衝器 。。 編碼流。儲存於該儲存楼输 益17之編碼流適當被讀取 _ ^ ^ '· 步驟ST2W η 1由傳輸路棱傳輸至解碼側。 步驟似中,速率控制部18進行速率控制。速率控 18於由儲存緩衝器17儲存編μ時,控制量子化心之旦 :化動作之速率’以使得儲存緩衝器17中不產生溢流或下 /S. ° 其次’參照圖7之流程圖 理進行說明。 對圖6之步驟ST21中之預測處 步驟ST31中’畫面内預測部31進行晝面内預測處理。* 面内預測部31對處理對象之區塊之圖像以成為候補之所有 畫面内預測模式進行晝面内預測。再者,4面内預測中所 參照參照之解碼圖像之圖像資料係並不藉由解塊濾波器24 進行攄波處理而使用記憶於圖框記憶體25之解碼圖像資 料。畫面内預測處理之詳情稍後閣述,藉由該處理,於成 為候補之所有畫面内預測模式下進行畫面内預測,並對成 為候補之所有畫面内預測模式算出成本函數值。接下來, 基於所算出之成本函數值,自所有畫面内預測模式中選擇 154150.doc •22· 201215159 編碼效率為最佳之—個晝面内預測模式。 步驟ST32中,移動預測.補償部32進行 理。移動制.補償部32使用記憶於圖預測處 處理後之解碼圖像㈣,進行成為候補之所滤波 模式(所有預測區塊尺寸)之畫面間預測處理。=間預測 處理之詳情猶後闊述,#由該處理,於成為候:面間預測 面間預測模式下進行預測處理,對成為候補3 = 預測模式算出成本函數值。接下來,基於所算出=間 自所有畫面間預測模式中選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一 個畫面間預測模式》 一 广參照圖8之流程圖對圖7之步驟ST31中之晝面内預 測處理進行說明。 步驟ST41中,畫面内預測部31進行各預測模式之畫面内 預測。晝面内預測部31使用記憶於圖框記憶體25之濾波處 理前之解碼圖像資料,針對每個畫面内預測模式生成預測 圖像資料。 步驟ST42中,畫面内預測部3 1算出相對於各預測模式之 成本函數值。作為成本函數值,如以H.264/AVC方式中之 參照軟體即JM(Joint Model,聯合模型)所決定般,基於高 複雜度(High Complexity)模式、或低複雜度(l〇w Complexity) 模式之任一方法而進行。 即,於高複雜度模式下,作為步驟ST41之處理,對成為 候補之所有預測模式暫時進行至可逆編碼處理為止,對各 預測模式如下式(1)所不之成本函數值。 154150.doc -23· -(1) 201215159
Cost(Mode€Q)=D+XR Ω表示用以對該區塊或巨集區塊進行編碼之成為候補之 預測模式的整體集合。D表示以預測模式進巧 之解碼圖像與輸入圖像的差能( ,扁馬之清形 係數或預測模式資訊等之產生 ”’、包含正交轉換 座玍碼篁、λ為作為量子化參 QP之函數而賦予之拉格朗日乘數 ^ Lagrange multiplier)= 即,於進行高複雜度模式下之編碼時,為了算出 數D及R ’必需藉由成為候補之所有預測模式〜欠進行虛 擬編碼處理,而需要更高之運算量。 另一方面,於低複雜度模式下,作為步驟_之處理, 對成為候補之所有制模式,甚至算出制圖像之生成、 及移動向量資訊或預測模式資訊等標頭位元,且對 模式算出如下式(2)所示之成本函數值。
Cost(ModeEn)=D + QPtoQuant(QP).Header_Bit …(2) Ω表示用以對該區塊或巨集區塊進行編碼之成 預測模式的整體集合。D表示以預測模式進行編碼之情形 之解碼圖像與輸入圖像的差能(失真)e Header—Bh為相對 於預測模式之標頭位元,QPt〇Quant為作為量子化參數 之函數而賦予之函數。 即,於低複雜度模式下,必需關於各個預測模式進行預 測處理,但解碼圖像並無需進行預測處理,因此能夠以較 高複雜度模式低之運算量實現。 步驟ST43中,晝面内預測部31決定最佳畫面内預測模 式。畫面内預測部3 1基於步驟ST42中所算出之成本函數 I54150.doc -24- 201215159 值,自該等之中選擇成本函數值為最小值之— 測模式而決定最佳畫面内預剛模式 ~面内預 其次,參照圖9之流程圖,對 測處理進行說明。 ⑻之步驟咖之晝面間預 步驟則中,移動預測.補償部32對各預測楔式 定移動向量與參照圖像。即,移動預測,償部上= =式之處理對象之區塊分別決定移動向量與參照圖像預 ,移動預測·補償㈣對各預測模式 動補償。移動預測·補償部32對 移 尺仆基刚ST对料 疋之移動向置而對參照圖像 進行移動補償,並對各制模式生成㈣圖像資料。 步驟如中’移動預測·補償扣對各預測模式進行移 動向量資訊之生成。移動預测·補償部以成表示各預測 模式下所決定之移動向量之移動向量資訊。所生成 向量資訊亦用於下-步驟ST5钟之成本函數值之算出,於 由預測圖像’最佳模式選擇部33選擇對應之預測圖像之情 形時,包含於預測模式資訊並被輸出i可逆編碼部16。 μ步驟ST54中,移動預測·補償部32對各晝面間預測模式 算出成本函數值。移動預測·補償部32使用上述之式(1)或 式(2)進行成本函數值之算出。算出成本函數值時,使用包 含由第1編碼處理部167與第2編碼處理部168編碼之資訊之 產生碼量。再者,於相對於畫面間預測模式算出成本函數 值時,亦包含H.264/AVC方式之所規定之跳過模式(Skip Mode)及直接模式(Direct M〇de)之成本函數值的評估。 154150.doc -25- 201215159 步驟ST55中,移動預測· •補償部32決定最佳畫面間預測
模式而決定為最佳畫面間預測模式。
3所示般進行實例分類與候補之設定之情形。 步驟ST61中,可逆編碼部16取得預測區塊尺寸資訊
時進入步驟ST64。 步驟ST63中,可逆編碼部16將實例s〇之候補決定為預測 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將作為實例s〇之候補之移動向量 MV一A(或移動向量MV_md)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而進入步 驟ST69 » 步驟ST64中,可逆編碼部16判別是否符合實例si。可逆 編碼部16於預測區塊尺寸為i6xi6像素以下時判別為符合 實例S1而進入步驟ST65 ’於預測區塊尺寸不為16χ16像素 以下時進入步驟ST67。 步驟ST65中’可逆編碼部16自實例S1之候補中決定預測 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於為實例S1時,如圖3所示般移 動向量MV一A、移動向量MV一C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補。因此,可逆編碼部16比較使用作為第1候補之移動向 154150.doc -26· 201215159 量__六時之成本函數值 '與使用作為第2候補之移動向量 MV一C時之成本函數值’將成本函數值較小之移動向量決 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66中,可逆編碼部16生成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可逆編碼部16生成表*由步驟ST65決定之編碼效率為 最佳之預測移動向量的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例如,可 逆編碼部16使用旗標作為_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於移動 向量MV_A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〇」, 於移動向量MV_C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 「1」。 步驟ST67中,可逆編碼部16自實例S2之候補中決定預測 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於為實例§2時,如圖3所示般移 動向量mv_a、移動向量MV_B、移動向量mv c、移動向 量MV 一 co作為關移動向量之㈣。以,可逆編碼部μ 比較分別使用作為第丨〜第4候補之移動向量mv A、 MV一B、MV_C、MV—c〇時的成本函數值,將成本函數值較 小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68中,可逆編碼部16生成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可逆編碼部16生成表示於步驟ST67中所決定之編碼效 率為最佳之預測移動向量的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例 如,可逆編碼部16使用旗標作為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 :移動向里MV_A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 二」,於移動向量MV一B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 设定為「1」。X,可逆編碼部16於移動肖量Mv_c被決定 154150.doc -27- 201215159 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ι® μ + 知δ又疋為「2」,於移動向量 MV_co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 於移動门 篁砰將旗標設定為「3 ,。
步驟ST69中,可逆編碼部16 句 J 碼部16對表示於步驟ST63、65、仃可逆編碼處理。可逆編 θ .. . ^ ^ 67中所決定之預測移動向 篁與編褐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 重的差分移動向量之資訊進 行可逆編碼《又,可逆編碼部 資訊與預測區塊尺寸之資訊等進:表二預:移動向量選擇 二:申請案發明之圖像編.裝:::法中,根據預 =尺寸之大小而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自候補 中將編碑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因 此’可削減移動向量之傳輸所需要之碼量,從而可改善編 碼效率。X,伴隨移動向量之傳輸所需要之碼量之削減而 可提尚量子化資料之位元率,因此可改善晝質。又,如實 例Γ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個之情形時,不需要預測 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因&,僅於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複 數個之情形時傳輸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藉此可進— 改善編效率。 <5.圖像解碼裝置之構成> 對輸入圖像進行編媽而生成之編碼流储由特定之傳輸 路徑或記錄介質等而供給至圖像解碼裝置並進行解碼/ 圖η表示圖像料裝置之構成。圖像解碼裝置5G包含儲 ,緩衝器51 '可逆解碼部52、逆量子化部53、逆正交轉換 P 加法部55、解塊濾波器56、晝面重排序緩衝器5?、、 數位/類比轉換部(D/A轉換部)58。進而,圖像解碼裝置 154150.doc -28- 201215159 晝面内預測部63、移 包含圖框記憶體61、選擇器62、65 動補償部64。 儲存緩衝器51儲存傳輸而來之編碼流。可逆解碼部52以 與圖2之可逆編碼部16之編碼方式對應之方式將自儲存緩 衝器51供給之編碼流解碼。 可逆解碼# 52將對編碼流之標頭資訊進行解碼而獲得之 預測模式資訊輸出至畫面内預測部63或移動補償部64、解 慮波g§56° X ’可逆解碼部52使料碼對象之區塊與已 π成解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來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補可逆解碼部52基於將編碼流可逆解碼而獲得之預測移 :向量選擇資訊,自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選擇移動向 里將所選擇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又可逆解 碼部52對將編碼流可逆解碼而獲得之差分移動向量加上預 測移動向量而算出解㈣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並輸出至 移動補償部64。 、·,量子化53以與圖2之量子化部15之量子化方式對應 方式將由可逆解碼部52解碼之量子化資料逆量子化。逆 :交轉換部54以與圖2之正交轉換部14之正交轉換方式對 :之方式將逆量子化部53之輸出逆正交轉換並輸出至加法 邵5 5。 法^ 55將逆正交轉換後之資料與自選擇器65供給之預 “象資料相加而生成解碼圖像資料並輸出至解塊遽波器 56與圖框記憶體61。 解塊濾波器56制· 6 ^、i & 對自加法部55供給之解碼圖像資料進行濾 154J50.doc •29· 201215159 波處理,去除區塊失真之後供給至圖框記憶體“並儲存, 並且輸出至畫面重排序緩衝器57。 畫面重排序緩衝器57進行圖像之重排序。即,將藉由圖 2之畫面重排序緩衝器12為了編碼之順序而重排序之圓框 的順序重排序為原本之顯示順序,並輸出至d/a轉 58。 D/A轉換部58對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供給之圖像資料 進行㈣轉換’並輸出至未圖示之顯示器,藉此 像。 圖框記憶體61保持自加法部55供給之溏波處理前之解碼 圖像資料與自解_波器24供給之毅處理後之解碼象 資料。 選擇器62基於自可逆解碼部52供給之預測模式資訊,對 進行晝面内預測後之預測區塊之進行解碼時,將自圓框記 憶體61讀取之濾波處理前之解碼圖像資料供給至畫面内預 測部63»又,選擇器62於基於自可逆解碼部52供給之預測 模式資訊對進行晝面間預測之預測區塊進行解碼時,將自 圖框記憶體6丨讀取之濾波處理後之解碼圖像資料供給至移 動補償部64。 畫面内預測部63基於自可逆解碼部52供給之預测模式資 汛進仃預測圖像之生成,並將所生成之預測圖像資料輸出 至選擇器65 〇 '則 移動補償部64基於自可逆解碼部52供給之預測模式資訊 或移動向量進行移動補償,生成預測圖像資料並輸出至選 154150.doc 201215159 擇器65。即,移動補償部64基於自可逆解瑪部^供給之移 動向量及參照圖框資訊,對參照圖框資訊所示之參照圖像 基於移動向量進行移動補償,從而生成預測區塊尺寸之預 測圖像資料。 選擇器65將由晝面内預測部63生成之預測圖像資料供給 至加法部55。X,選擇器65將由移動補償部^生成之預測 圖像資料供給至加法部5 5。 <6.可逆解碼部之構成> 圖表示可逆解碼部中之關於移動向量之構成。可逆解 碼部52包含第i解碼處理部521、第2解碼處理部⑵、移動 向量記憶部523、移動向量選擇部525、加法部526。 第1解碼處理部521進行與由第丨編碼處理部167所進行之 編碼對應之解碼處理。第丨解碼處理部521使用Μ。表或算 術符號進行編碼流之可逆解碼處理,從而生成差分移動向 量資訊。 第2解碼處理部522進行與纟第2編碼處料⑹所進行之 編碼對應之解碼處理。第2解碼處理部522使用VLC表或算 ㈣號進行編碼流之可逆解碼處理,從而生成預測區塊尺 寸資讯與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等。 為了使用與解碣對象之區塊鄰接之已完成解碼之鄰接區 塊的移動向量等而決定預測移動向量,移動向量記憶部 523記憶每個區塊之移動向量。再者,移動向量記憶部523 於對應於直接模式時亦記憶與參照畫面中之編碼對象為同 一區塊的移動向量。 154J50.doc -31 - 201215159 移動向里選擇部525基於自第2解碼處理部⑵輪出 測區塊尺寸資訊進行實例分類,根據記憶於移動: 尼(移動向量及與參照畫面中之編碼對參 為同一之區塊之移勤a县•豕 移動向量设定預測移動向量的候補。 例分類及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貧 向量選擇部…。進而側之移動 進而,移動向量選擇部525基於自 碼處理部522輸出之預測移㈣量選㈣訊,自 向量之候補選擇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並輸出至= 部526。 加去 加法4 526對由自第i解碼處理部52ι輸出之差分移 量資訊所示之差分稆動氏薔 動向 刀移動向量加i自移動向量選擇部5 出之預測移動向量,藉此算出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旦j 並輸出至移動補償部64。 °里 < 7.圖像解碼裝置之動作> 2,參關U之絲圖,對由圖像解料置50所進行 之圖像解碼處理動作進行說明。 步驟ST81中,儲存緩衝器51儲 . 域伟得輸而來之編碼流。步 驟ST82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 _ έρ 处解竭處理。可逆解碼部 :自儲存緩衝器51供給之編喝流進行解 由圖:之可逆編碼部16而編碼之各晝面之量子化資料 又可逆解碼部5 2進行編碼流之標頭 it -V ^ . -Γ , 知碩育讯中所包含之預測 模式資訊之可逆解碼,並將所獲 , „ 〈預/則杈式資訊供給至 解塊濾波g§56或選擇器62、65。進 ,^ a 進而,可逆解碼部52於預 測模式資汛為有關晝面内預測模式 '之貧訊之情形時,將預 154150.doc -32- 201215159 、才' 式資訊輸出至畫面内預測部63。又,可逆解碼部52於 預測模式資訊為有關晝關制模式之f訊之情形時,將 預測模式資訊輸出至移動補償部64。 步驟ST83中,逆量子化部53進行逆量子化處理。逆量子 化部53以與圖2之量子化部15之特性對應之特性對藉由可 逆解碼部52而解碼之量子化資料進行逆量子化。 /驟ST84t ’逆正交轉換部54進行逆正交轉換處理。逆 正交轉換部54以與圖2之正交轉換部14之特性對應之特性 對藉由逆量子化部53而逆量子化之轉換係數資料進行逆正 v驟ST85中,加法部55進行解碼圖像資料之生成。加法 部55將藉由進行逆正交轉換處理而獲得之資料與由後述之 步驟ST89所選擇之預測圖像f料相加來生成解碼圖像資 料。藉此’原本之圖像得以解碼。 =6:’解塊遽波器56進行渡波處理。解塊渡波器 6進灯自加法部55輸出之解碼圖像資料之濾波處理 除解碼圖像中所包含之區塊失真。 理步驟_中’圖框記憶體61進行解碼圖像f料之記憶處 步驟=8中’畫面内預測部63與移動補償部 處理。畫面内預測部63與移動補償⑽對應於自可逆Γ 部52供給之預訊而分料行·處^ .解石馬 即,自可逆解碼部52供給有晝面 之情形時,畫面内預洌邛63A於 凋模式資訊 預"63基於預測模式資訊而進行晝面 154150.doc •33· 201215159 内預測處理,從而生成預測圖像資料。又,自可逆解碼部 52供給有畫面間制之㈣模式#訊之情科,移動 部64基於預龍式資訊進行移動補償,從而生成 資料。 豕 步驟ST89中,選擇器65進行預測圖像資料之選擇。即, 選擇器65選擇自晝面内預測部63供給之預測圖像與由移動 補償部64生成之預測圖像資料而供給至加法部〜並如上 所述,於步驟ST85中與逆正交轉換部54之輸出相加。 步驟ST9G中’畫面重排序緩衝㈣進行圖像重排序。 即’畫面重排序緩衝器57將藉由圖2之圖像編碼裝置1〇之 晝面重排序緩衝器i 2為了編碼而重排序之圖框的順序重排 序為原本之顯示順序。 步驟ST91.中,D/A轉換部58對來自畫面重排序緩衝器57 之圖像資料進行D/A轉換。該圖像被輸出至未圖示之顯示 器’且顯示有圖像。 其-入,使用圖14之流程圖對由可逆解碼部52所進行之與 移動向量有關之解媽處理進行說明。再者,圖14中亦表示 如圖3所示般進行實例分類與候補之設定之情形。 步驟stioi中,可逆解碼部52取得預測區塊尺寸資訊。 可逆解碼部52對儲存於儲存緩衝器51之編碼流進行解碼並 取得關於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區塊尺寸資訊。 步驟ST102中’可逆解碼部52判別是否符合實例S(^可 逆解碼部52於作為解碼對象之區塊之尺寸之預測區塊尺寸 為8x8像素以下時判別為符合實例s〇而進入步驟ST1〇3,於 ^ 54150.doc • 34 · 201215159 預測區塊尺寸不為8 x 8像素以下時進入步驟§ τ 1 〇 4。 步驟ST103中,可逆解碼部52將實例SO之候補決定為預 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將作為實例s〇之候補之移動向 量MV—A(或移動向量MV一md)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而進入 步驟ST109。 步驟ST104中,可逆解碼部52判別是否符合實例S1。可 逆解碼部5 2於預測區塊尺寸為16 X16像素以下時判別為符 合實例S1而進入步驟ST105,於預測區塊尺寸不為16xl6像 素以下時進入步驟ST107。 步驟ST105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之取得。可逆解碼部52對儲存於儲存緩衝器51之編碼流 進行解碼並取得有關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 資訊。 步驟ST106中,可逆解碼部52自實例S丨之候補中決定預 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將於實例31中自預測移動向量 選擇資訊所示之候補中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而進入步驟 ST109。例如,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為旗標 「〇」時,將移動向量MV_A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又,可逆 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為旗標「丨」時,將移動向 量MV_C作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07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之取得。可逆解碼部52對儲存於儲存緩衝器51之編碼流 進行解碼並取得關於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 資訊。 154150.doc -35- 201215159 步驟ST108中,可逆解碼部52自實例“之候補中決定預 測移動向里。可逆解碼部52將於實例S2中自預測移動向量 選擇資訊所示之候補中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而進入步驟 ST109。例如,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為旗標 「〇」時將移動向量MV_A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 52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為旗標「丨」時將移動向量mv—b作 為預測移動向量❹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為旗 標「2」時將移動向量MV一c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又,可逆 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為旗標「3」時將移動向量 MV_co作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〇9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移動向量算出處理。 可逆解碼部52將於步驟ST103、106、1〇8中所決定之預測 移動向量、與藉由進行編碼流之可逆解碼而獲得之解碼對 象之區塊之差分移動向量相加,從而算出解碼對象之區塊 之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將所算出之移動向量輸出至移 動補償部64。 其次,參照圖15之流程圖,對圖13之步驟ST88之預測處 理進行說明。 步驟STUi中’可逆解碼部52判定是否將對象區塊進行 畫面内編碼。可逆解碼部52於藉由進行可逆解碼而獲得之 預測模式資訊為畫面内預測模式資訊時,將預測模式資訊 供給至晝面内預測部63而進入步驟STU2。又,可逆解碼 部52於預測模式資訊不為晝面内預測模式資訊時,將預測 模式資訊供給至移動補償部64而進入步驟sn i 3 154l50.doc -36- 201215159 步驟sT112中’晝面内預測部63進行晝面内預測處理。 畫面内預測部63使用經由選擇器62而供給之解碼圖像資料 與預測模式資訊來進行晝面内預測,從而生成預 料。 v驟ST113中,移動補償部64進行晝面間預測處理。移 動4 64基於來自可逆解碼部52之預測模式資訊或移動 = 對經由選擇器62而供給之解碼圖像資料進行移動補 '進而,移動補償部64將藉由移動補償而生成之預測圖 像資料輸出至選擇器65。 ,此’本申請案發明之圖像解碼裝置及方法中,根據預 測區塊尺寸之大小而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將自候 旦·中由圖像編碼裝置所選擇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 里因此’圖像編碼裝置中,自根據預測區塊尺寸之大小 而設定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選擇最佳之移動向量而實 —f效率及晝質之改善,亦可由圖像解瑪裝置準確地進 行編碼流之解碼。 <8.移動肖量之其他預測方法> 然而’上述移動向量之預測方法根據預測區塊尺寸而設 預測移動向f之候補,自候補巾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 動向里決疋為預測移動向量。然而,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亦可並不限疋於預測區塊尺寸而根據已完成編褐或已完成 解焉之部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而設置預測移動向量的 ^…進而,亦可根據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與預測 "°尺寸而s又置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I54150.doc •37- 201215159 圖16表示對應於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之實例分類 與每個實例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如圖16之(A)所示,實例M0設為左侧之鄰接區塊之移動 向量MV_A、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B、右上侧 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_C之差異較少之情形。又,如 圖16之(B)所示,實例厘丨設為於移動向量mv—A與移動向 量MV—B與移動向量MV_C之中,移動向量贈―A與其他移 動向量之差異大於預先設定之臨限值之情形。X,如圖】6 之(〇所示,實例M2設為於移動向量卿―A與移動向量 MV—B與移動向量MV-C之中,移動向量MV_C與其他移動 向量之差異大於臨限值之情形。進而,如圖Μ 示,實例M3設為如下情形:於移動向量卿心 =及移動向量MV-C之各個移動向量之差異大於臨: 根據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進行實例分類, 如圖16之⑻所示,針對每個實例設定預測移動向量1 補。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時,將產生 = 補。 的各個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實例副中,因於鄰接區塊間㈣@ 而可將任一鄰接區塊之 八較^,故 補。例如將上側之鄰接區塊二預測移動向… 動向量之候補。X,亦可將 "置MV-B作為預測移 候補》 ㈣區塊之移動向量作為 154150.doc •38- 201215159 實例Μ1中,將產生超過預先哼 孭尤-又疋之臨限值之差異之移 動向量例如左側之鄰接區塊的移動向量财―Α作為第Μ 補’將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lMv_c作為第2候補。 再者’即便移動向量ΜV A盘銘#a a旦* -興移動向量MV一B之差異超過 臨限值’由於移動向量MV_B與移動向量财―^差異較 少,故而亦可將移動向量卿—B與移動向量mv C之任一 者作為候補。 實例M2中,例如將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卿—八作 為第1候補,將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 c作為第 2候補。 一 實例M3中,因於各鄰接區塊間移動向量之差異超過臨 限值,故而例如將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财Α作為 第丄候補,將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Μ”作為第⑽ 補將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c作為第3候補。 <9.可逆編碼部之其他構成> _示可逆編碼部中之關於移動向量之其他構成。可 逆編碼部!6包含移動向量記憶部161、實例分㈣162、移 動向量選擇部165a、減法部166、第1編碼處理部167、第2 編碼處理部16 8。 移動向量記憶部161使用在編碼對象之區塊之前進行編 碼之鄰接區塊的移動向量來決定預測移動向量,因此記憶 每個區塊之移動向量。再者,移動向量記憶部161對應於
直接模式時亦記憶與參照畫面中之編碼對象為同一區塊的 移動向量。 W 154150.doc -39- 201215159 實例分類部162根據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進行實 例分類,並將實例分類結果供給至移動向量選擇部 移動向量選擇部16^基於實例分類結果,根據記憶於移 動向量記憶部161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或與參照書面中 之編碼對象為同一區塊的移動向量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補。又,移動向量選擇部165a基於自移動預測·補償部μ 供給之成本函數值,自制移動向量之候補中決定預測移 動向量。移動向量選擇部165a將所決定之預測移動向量輪 出至減法部166。又,移動向量選擇部165a於亦—併進= 對應於預測區塊尺寸之實例分類之情形時,基於預測區= 尺寸資訊與實例分類結果’根據記憶於移動向量記憶部 1“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及與參照晝面中之編碼 2-區塊的移動向量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由移動向 董選擇部购決定之預測移動向量輸出至減法部166。例 如,於預測區塊尺寸為16xl6像素以下時 尺寸進行實例分類,於大於16><16 粝"品塊 1豕京時,根據鄰接區 之移動向量之差異進行實例分類 — 動向量之候補4此,於預測區塊::母個實例之預测移 般之情形時,若根據移動向量之差異進較^預測精度降低 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較進行㈣分類,則鄰 高效地決定預測移動向量。、< 數罝變少’因此可 減法料6算出來自移動 模式選一移動向量資訊所示:像.最佳 向量選擇部咖輸出之預測移動向量的差^里差;;自移動 里的差分即差分移動向 154I50.doc 201215159 量。減法部1 66將表示所算出夕至八Μ 4 日— 吓异出之差分移動向量之差分移動 向量資訊輸出至第1編碼處理部丨67。 2扁碼處理部167使用VLC表或算術符號進行差分移動 向里貝〇代之編碼。又,第2編碼處理部168使用表或算 術符號進行預測區塊尺寸資訊與_㈣向量㈣㈣之 編碼。由第!編碼處理部167與第2編碼處理部168編碼之資 訊如上所述附加於編碼流之標頭資訊。 <10.其他構成之可逆編碼部之動作> 其次,使用圖18之流程圖對由可逆編碼部16所進行之有 關移動向量之其他編碼處理進行說明。再者,圖18中表示 如圖16所示般進行實例分類與候補之設定之情形。又,於 根據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與預測區塊尺寸設置預測 移動向量之候補之情形時,例如於編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 區塊尺寸大於16x16像素之情形時,只要進行圖18之處理 即可。 步驟ST121中,可逆編碼部16算出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 之差分。可逆編碼部16例如算出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 S河乂-八與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分移動 向量mvd_ab。X,可逆編碼部16算出上側之鄰接區塊之 移動向量MV—B與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c的 差分移動向量MVD_BC。 步驟ST122中,可逆編碼部16判別差分移動向量 MVD—AB是否小於臨限值。可逆編碼部16於差分移動向量 MVD-A]3之水平成分MVD—ABx小於臨限值Thabx、差分移 154150.doc 201215159 動向量MVD一AB之垂直成分MVD-ABy小於臨限值Thaby時 進入步驟ST123。又’可逆編碼部16於其他之情形進入步 驟ST127 〇 步驟ST123中,可逆編碼部16判別差分移動向量 MVD_BC是否小於臨限值。可逆編碼部16於差分移動向量 MVD—BC之水平成分MVD_BCx小於臨限值Thbcx、差分移 動向量MVD一BC之垂直成分MVD_BCy小於臨限值Thbcy時 進入步驟ST124。又,可逆編碼部16於其他情形時進入步 驟 ST125。 步驟ST124中,可逆編碼部16將實例M0之候補決定為預 測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因於滿足步驟ST122與步驟 ST123之條件時符合實例M0,故而將作為實例M0之候補 之移動向量MV_B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而進人步,驟 ST132。 步驟ST125中,可逆編碼部16自實例M2之候補中決定為 預測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因於滿足步驟ST122之條件 而不滿足步驟S T12 3之條件時符合實例Μ 2,故而自實例 M2之候補中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丨6於為實 例M2時,如圖16所示般將移動向量MV—A、移動向量 Μ V一C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因此,可逆編碼部丨6比 較使用作為第1候補之移動向量之成本函數值、與 使用作為第2候補之移動向量]^乂_(:時之成本函數值,將成 本函數值較小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26中’可逆編碼部16生成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154150.doc •42- 201215159 讯。可逆編碼部16生成表示由步驟灯125所決定之預測移 動向里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例如,可逆編碼部16使 用旗払作為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可逆編碼部16於移動 向里MV—A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〇」, 於移動向量MV—C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 「1」而進入步驟ST132。 若自步驟ST122進入步驟ST127,則可逆編碼部16判別 差分移動向量MVD_BC是否小於臨限值。可逆編碼部祕 差分移動向量MVD_BC之水平成分MVD_BCx小於臨限值 Thbcx、差分移動向量MVD_BC之垂直成分mvd—小於 Β»限值Thbcy時進入步驟ST128。χ,可逆編碼部於其他 情形時進入步驟ST 13 0。 γ驟S Τ12 8中,可逆編碼部1 6自實例μ 1候補中決定預測 移動向里可逆編碼部16因於不滿足步驟ST122之條件而 滿足步驟ST127之條件時符合實例M1,故而自實例Μΐ2 候補中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於為實例]^1 時,如圖16所示般將移動向量Mv—a、移動向量作 為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因此,可逆編碼部16比較使用作 為第1候補之移動向時之成本函數值、與使用作為 第2候補之移動向量_』時之成本函數值,將成本函數值 較小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29中,可逆編碼部16生成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汛。可逆編碼部16生成表示由步驟ST128所決定之預測移 動向量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例如,可逆編碼部16使 I54150.doc -43-
V 201215159 用旗標作為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可逆編碼部⑽移動 向量MV一a被決定為預測移自向量時將旗標設定4「〇」, ㈣動向量Mv_c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 「1 J而進入步驟ST132。 步驟ST130中’可逆編碼部16自實例⑷候補令決定預測 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因於不滿足步驟及步驟 ST127之條件時符合實例M3,&而自實例之候補中決 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於為實例购夺,如圖 16所示般將移動向量卿—A、移動向量MV_B、移動向量 MV—C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因此,可逆編瑪部^比 較貫用作為第1候補之移動向量MV—A時之成本函數值使 用作為第2候補之移動向量,』時之成本函數值、及使用 作為第3候補之移動向量Mv_c時之成本函數值。可逆編碼 部16基於比較結果將成本函數值較小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 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 3 1中,可逆編碼部丨6生成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〇%可逆編碼部16生成表示由步驟ST130所決定之預測移 動向量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例如,可逆編碼部16使 用旗標作為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可逆編碼部丨6於移動 向里MV一A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〇」。 可逆編碼1 6於移動向量Μ ν—Β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 里時將旗心3又定為「丨」’於移動向量MV_C被決定為預測 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2」而進入步驟ST132。 步驟ST132中,可逆編碼部16進行可逆編碼處理。可逆 154150.doc • 44- 201215159 編碼部i6對由步驟ST124、125、128、削所衫之預測移 動向量與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分進行可逆編 碼。又,可逆編碼部16對表示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與預 測區塊尺寸之資訊等進行可逆編碼。 如此’本中請案之圖像編碼裳置及方法中,根據鄰接區 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而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自候補 中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因 此’可實現編碼效率及畫質之改善。χ,於如實例細般 ㈣移動向量之候補為—個之情料,不f要預測移動向 量選擇資訊。因此’僅於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複數個之 情形時傳輸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藉此可進一步改善編 碼效率。 <11.可逆解碼部之其他構成> 圖19表示可逆解碼部中之有關移動向量之其他構成。可 逆解碼部52包含第丨解碼處理部521、第2解碼處理部522、 移動向量記憶部523、實例分類部524、移動向量選擇部 525a、加法部526。 第1解碼處理部521進行與由第1編碼處理部167所進行之 編碼對應之解碼處理。第丨解碼處理部52 1使用vlc表或算 術符唬而進行編碼流之可逆解碼處理,從而生成差分移動 向量資訊。 第2解碼處理部522進行與由第2編碼處理部168所進行之 編碼對應之解碼處理。第2解碼處理部522使用VLC表或算 術符號進行編碼流之可逆解碼處理,從而生成預測區塊尺 154150.doc •45· 201215159 寸資訊與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等。 移動向量記憶部523使用在編碼對象之區塊之前進行編 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等而決定預測移動向量,因此記 憶每個區塊之移動向卜再者’移動向量記憶部523對應 於直接模式時亦記憶與參照畫面中之編碼對象為同一區^ 之移動向量。 實例分類部524根據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進行實 例分類該實例分類等同於編碼側之實例分類部162。仃 移動向量選擇部525a基於實例分類結果,根據記憶於移 動向量記憶部523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及與參照畫面中 之編碼對象為同一區塊之移動向量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補。該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設定等同於編碼側之移動向 量選擇部165a。進而,移動向量選擇部525&基於自第2解 碼處理部522輸出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自預測移動 向量之候補選擇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量並輸出至加法 部526。又,移動向量選擇部525&於亦一併進行對應於預 測區塊尺寸之實例分類之情形時,基於預測區塊尺寸資 訊、實例分類結果及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根據記憶於 移動向量記憶部523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設定預測^動 向量之候補。進而,移動向量選擇部525a自預測移動向量 之候補基於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而決定預測移動向量2 輸出至加法部526。據此,例如於預測區塊尺寸大於 像素時,設定與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對應之實例分 類與每個實例之預測移動向量的候補,決定編碼效率為^ 154150.doc -46· 201215159 佳之預測移動向量,可由 量進行解碼處理。 ㈣馬裝置使用該預測移動向 ^部526對自第】解碼處理部521輸出之差分移動向量 之預則^差分移動向量加上自移動向量選擇部輪出 移量。加法部526藉由將差分移動向量與預測 °夏目加,而算出編碼對象之區塊中之移動向量並輸 出至移動補償部64。 <12·其他構成之可逆解碼部之動作> ' 其次’使用圖20之流程圖對由可逆解碼部52所進行之有 關移動向量之其他解碼處理進行說明。再者,圖2〇中亦表 不如圖16所示般進行實例分類與候補之設定之情形。又, 圖像編碼中’例如於編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區塊尺寸大於 1㈤6像素之情形時’進行_之處理時,於預測模式資 訊所示之預測區塊尺寸大於16χ16像素之情形時,進行圖 20之處理。 步驟ST141中,可逆解碼部52算出已完成解碼之鄰接區 塊之移動向a:之差分。例如,可逆解碼部52算出左側之鄰 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A與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 MV_B的差分移動向量MVD_AB。又,可逆解碼部^算出 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Μ V _ Β與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 移動向量MV一C的差分移動向量mvd J3C。 步驟ST142中,可逆解碼部52判別差分移動向量 mvd_ab是否小於臨限值。可逆解碼部52於差分移動向量 mvd_ab之水平成分卿、ΑΒχ小於臨限值Thabx、差分移 154150.doc -47· 201215159 動向量MVD—ΑΒ之垂直成分MVD_ABy小於臨限值Thaby時 進入步驟ST143。又,可逆解碼部52於其他情形時進入步 驟ST147。 步驟ST143中,可逆解碼部52判別差分移動向量 MVD—BC是否小於臨限值。可逆解碼部52於差分移動向量 MVD_BC之水平成分MVD—BCx小於臨限值Thbcx、差分移 動向量MVD—BC之垂直成分MVD_BCy小於臨限值Thbcy時 進入步驟ST144 »又,可逆解碼部52於其他情形時進入步 驟ST145。 步驟ST144中,可逆解碼部52將實例M0之候補決定為預 測移動向量❶可逆解碼部52因於滿足步驟ST142與步驟 ST143之條件時符合實例M0,故而將作為實例!^〇之候補之 移動向量MV一B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而進入步驟ST152。 步驟ST145中’可逆解碼部52取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可逆解碼部52對儲存於儲存緩衝器5丨之編碼流進行解 碼並取得關於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吨。 步驟ST146中,可逆解碼部52自實例]^2之候補中決定預 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因於滿足步驟ST142之條件 不滿足步驟ST143之條件時符合實例M2,故而將實例 中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 量。例如,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 貝表示旗 ^ 〇」時,將移動向量MV_A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又, 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表示旗標「1 時,將移動向量MV_C&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 154150.doc -48· 201215159 若自步驟ST142進入步驟ST147,則可逆解碼部52判別 差勿移動向置MVD—BC是否小於臨限值。可逆解碼部52於 差分移動向量MVD_BC之水平成分MVD_BCx小於臨限值 Thbcx、差分移動向量MVD BC之垂直成分MVD_BCy小於 臨限值Thbcy時進入步驟ST148。又,可逆解碼部52於其他 情形時進入步驟ST 1 50。 步驟ST148中,可逆解碼部52取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可逆解碼部5 2對儲存於儲存緩衝器5 1之編碼流進行解 瑪並取得關於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 步驟ST149中,可逆解碼部52自實例Ml之候補中決定預 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因於不滿足步驟ST142之條件 而滿足步驟ST143之條件時符合實例M1,故而將實例M1 中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 量。例如,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表示旗 標「〇 j時,將移動向量MV_A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又, 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表示旗標「i」 時,將移動向量M V_C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50中,可逆解碼部52取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可逆解碼部52對儲存於儲存緩衝器51之編碼流進行解 碼並取得關於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 步驟ST151中,可逆解碼部52自實例M32候補中決定預 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因不滿足步驟ST142與步驟 ST147之條件符合實例M3,故而將實例M3中預測移動向 量選擇資訊所示之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例如,可逆 154150.doc •49- 201215159 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表示旗標「〇」時,將 移動向里MV_A决足為預測移動向量,於預測移動向量選 擇資訊表示旗標「1 J時,將移動向量MV_B決定為預測移 動向量。又,可逆解碼部52於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表示 旗標「2」時,將移動向量Mv一c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ST1 52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移動向量算出處理。 可逆解碼部52將由步驟ST144、146、149、151所決定之預 測移動向量與藉由進行編碼流之可逆解碼而獲得之解碼對 象之區塊的差分移動向量相加’從而算出解碼對象之區塊 之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將所算出之移動向量輸出至移 動補償部64。 如此,本申請案發明之圖像解碼裝置及方法令,根據e =成解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而設定預測移⑽ 量之候補,將自候補中由圖像編碼裝置所選擇之移動向^ 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因此,圖像編碼裝置中,自根據j 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而設定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選擇最佳之移動向量而實現編碼效率及晝質之改盖, 圖像解碼裝置準確地進行編碼流之解碼… 減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進行實例分類,故而亦無需= 碼_中包含關於實例分類之資訊。 ' <13.移動向量之其他預測方法> ^次其作為移動向量之其他預翁法,對如下情形⑹ S 土於已元成編碼或已完成解碼之鄰接區塊之 置’判別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基於判別結| 154150.doc -50· 201215159 而設置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圖21係用以對與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對應之 實例77類進行說明的圖。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 之判疋係使用與鄰接區塊中相鄰之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而 進行再者,連續性之判定亦可包含位於右上側之鄰接區 鬼與位於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於兩個區塊表 不同等之移動之情形時,所算出之差分移動向量之大小 (移動量)較+。因此,連續性之判別於兩個區塊之差分移 動向$之大小為臨限值以下時判別為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 塊。於差分移動向量之大小大於臨限值時判別為兩個區塊 產生不同移動之區塊。 連續性之判別例如如圖21所示,#出左债1之鄰接區塊之 移動向量MV一A與左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d之 差分移動向量MVD-AD。於該差分移動向量MVD_AD為臨 限值Tjad以下時將判定結果(M〇D_AD)設為「〇」’於大於 臨限值Tjad時將判定結果(m〇d—ad)設為「丨」。再者,判 定結果「〇」表示兩個區塊產生同等之移動之連續之區 塊。又,判定結果「1」表示兩個區塊產生不同之移動之 非連續之區塊。 同樣地,算出左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與上 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_B的差分移動向量 mvd_db,基於差分移動向量MVD—⑽與臨限值丁抓之比 較而決定M〇D_DB。又,算出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 MV—B與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c之差分移動 154150.doc -51 · 201215159 向量MVD_BC,基於差分移動向量MVD—BC與臨限值Tjbc 之比較而決定MoD_BC。又,算出右上側之鄰接區塊之移 動向量MV_C與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MV_A之差分 移動向量MVD_C A,基於差分移動向量MVD_CA與臨限值 Tjca之比較而決定MoD_CA。 其次,實例分類係使用作為連續性之判定結果之 MoD_AD、MoD_DB、MoD_BC、MoD_CA而進行。進而, 根據所分類之實例而決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再者’預 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係藉由預先學習而針對每個實例來決 定。 圖22例示每個實例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例如實例 mO 為 MoD—AD=0、M〇D_DB = 0、M〇D_BC=0、MoD一CA=0 之情形,將預測移動向量之第1候補設為移動向量MV-A。 又,實例 m8 為 MoD_AD=l、MoD一DB = 0、MoD一BC=0、 MoD_C A=0之情形,將預測移動向量之第1候補設為移動 向量MV_A,將第2候補作為移動向量MV—C。又,實例 ml5 為 MoD_AD=l、MoD_DB = l、M〇D一BC=1、MoD_CA=l 之情形,將預測移動向量之第1候補設為移動向量MV-A, 將第2候補設為MV_B,將第3候補設為MV一C。 <14.可逆編碼部之其他構成與動作> 於基於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之判別結果設置 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情形時,可逆編碼部中之有關移動 向量之其他構成設為與圖17相同。再者,圖17中之實例分 類部162基於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之判別結果 154150.doc •52- 201215159 而進行實例分類,並將實例分類結果供給至移動向量選擇 部165a。又,移動向量選擇部165a基於實例分類結果,如 圖2 2所示般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圖23係表示由可逆編碼部16所進行之有關移動向量之其 他編碼處理的流程圖。 步驟ST1 61中,可逆編碼部16算出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 之差分。可逆編碼部1 6算出於鄰接區塊間與相鄰之區塊之 移動向量之差。又,可逆編碼部16算出位於右上側之鄰接 區塊與位於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即,可逆編 碼部16算出差分移動向量MVD_AD、MVD_DB、MVD_BC 、MVD—CA而進入步驟ST162。 步驟ST162中,可逆編碼部16決定MoD。可逆編碼部16 比較差分移動向量MVD_AD與臨限值Tjad而決定 MoD_AD。可逆編碼部16於差分移動向量MVD—AD為臨限 值Tjad以下時將MoD_AD設為「0」。又,可逆編碼部16於 差分移動向量MVD_AD大於臨限值Tjad時將MoD_AD設為 「1」。同樣地,可逆編碼部16比較差分移動向量 MVD_DB、MVD BC、MVD_CA、與臨限值Tjdb、Tjbc、 Tjca,決定 MoD DB、MoD_BC、MoD_CA 而進入步驟 ST163 。 步驟ST163中,可逆編碼部16進行實例分類。可逆編碼 部 16基於MoD_AD、MoD_DB、MoD_BC及MoD_CA之值, 例如如圖22般進行實例分類而進入步驟ST 164。 步驟ST164中,自所判別之實例中之候補中決定為預測 154150.doc -53· 201215159 移動向量。可逆編碼部16從由步驟ST163所判別之實例中 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可逆編碼 部16於所判別之實例中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一個時,將 該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例如,如圖22所示,作為 MOD—AD=〇、M〇D DB=0、M〇D BC=〇、m〇d ca=〇 之實 例m0中,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移動向量a這一個。 因此,將移動向量MV_A&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可逆編碼部i 6於所判別之實例中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 複數個時,算出使用各候補時之成本函數值,將成本函數 值最小之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例如,如圖22所示,作為M〇D_AD=1、m〇d_d㈣ BC=〇、M〇D_CA=()之實例^中,預測移動向量之1 補為移動向量MV_A、MV_C這兩個。因此,可逆編& ㈣較使用作為^候補之移動向量mv—a時之成本函』 值、與使用作為P候補之移動向量雨』時之成本⑹ 值’將成本函數值較小之移動向量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步驟 ST165 中, ^ 了逆、.爲碼部i 6生成預測移動向量選擇 §孔。可逆編碼部丨6生成- 生成表不由步驟ST164所決定之預測寻 動向S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摆 用旗MU 朴’可逆編碼部… 用旗松作為預測移動向 候補被決…s ,重選擇貢訊。可逆編碼部16於第 補被决疋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〇」,於第 候補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 ::被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時將旗標設定為「」= 步驟ST166。 口 z」向進a I54150.doc _54· 201215159 步驟ST166中,可逆編碼部16進行可逆編碼處理。可逆 編碼部16對由步贿164所決定之預測移動向量與編碼對 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分進行可逆編碼。又,可逆編碼 邛16對表示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與預測區塊尺寸之資訊 等進行可逆編碼。 匕根據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之判別結果 而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自候補中將編碼效率為最佳 之移動向里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因此,可實現編碼效率 及畫質之改善。又,於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個之情形 時’不需要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因此,僅於預測移動 向量之候補為複數個之情形時傳輸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汛,藉此可進一步改善編碼效率。 <15.可逆解碼部之其他構成與動作> 基於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之判別結果而設置 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情形時,可逆解碼部中之有關移動 向量之其他構成設為與圖19相同。再者,圖19中之實例分 類部524基於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之判別結果 而進行實例分類,並將實例分類結果供給至移動向量選擇 部525a。又,移動向量選擇部525a基於實例分類結果,如 圖22所示般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圖24係表示由可逆解碼部52所進行之有關移動向量之其 他解碼處理的流程圖。再者,圖24中亦表示如圖2丨、22所 示般進行實例分類與候補之設定之情形。又,圖像編碼 中,例如於編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區塊尺寸大於W像 154150.doc -55- 201215159 素之情形時,進行圖23之處理時,於預測模式資訊所示之 預測區塊尺寸大於16x16像素之情形時,進行圖24之處 理。 步驟ST171中,可逆解碼部52算出已完成解碼之鄰接區 塊之移動向量之差分。例如,可逆解碼部52算出於鄰接區 塊間與相鄰之區塊之移動向量的差。又,可逆編碼部16算 出位於右上側之鄰接區塊與位於左側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 量的差。即,可逆編碼部1 6算出差分移動向量MVD_AD、 MVD_DB、MVD_BC、MVD_CA 而進入步驟 ST172。 步驟ST172中,可逆解碼部52決定MoD。可逆解碼部52 比較差分移動向量MVD_AD與臨限值Tj ad而決定MoD_AD。 可逆解碼部52於差分移動向量MVD_AD為臨限值Tjad以下 時將MoD_AD設為「0」。又,可逆解碼部52於差分移動 向量MVD_AD大於臨限值Tjad時將MoD_AD設為「1」。同 樣地,可逆解碼部52比較差分移動向量MVD_DB、 MVD_BC、MVD_CA、與臨限值 Tjdb、Tjbc、Tjca,決定 MoD_DB、MoD_BC、MoD_CA 而進入步驟 ST173。 步驟ST173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實例分類。可逆解碼 部 52 基於 MoD_AD、MoD_DB、MoD_BC 及 MoD_CA 之值, 例如如圖21、22般進行實例分類而進入步驟ST174。 步驟ST174中,可逆解碼部52取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可逆解碼部52對儲存於儲存缓衝器51之編碼流進行解 碼並取得關於解碼對象之區塊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並 進入步驟ST175。 154150.doc -56· 201215159 步驟ST175中,可逆解碼部52自所判別之實例中之候補 中決定預測移動向量。可逆解碼部52基於由步驟如⑽ 取得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而從由步驟阳73所判別之 實例中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決定_移 解碼部52於所判別之實例中㈣移動^ 時,將該候補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例如,作為 M〇D_AD=0、MoD一DB = 〇、M〇D BC=〇、m〇d—a哟之實 例m0中,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移動向量Mv—a這一個。 因此,將移動向量MV-A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又,可逆解碼部52於所判別之實财制移動向量之候 補為複數個時,將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 為預測移動向量。例如,作為m〇d_ad=i、μ〇〇 D㈣、
MoDW MoD_CA=Q之實例⑽中,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補為移動向量mv_a、Mv_c這兩個。此處,於預測移動 向量選擇資訊表示旗標「0」時’將作為第㈤補之移動向 里MV—A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又,於預測移動向量選 資訊表示旗標Γ1」8夺’將作為第2候補之移動向量Mvc 決定為預測移動向量。 ~ 步驟STm中,可逆解碼部52進行移動向量算出處理。 可逆解碼部52將由步驟咖5所決定之預測移動向量、虚 藉由進行料流之可逆解碼㈣得之解碼對象之區塊的 分移動向量相力”從而算出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可逆解碼52將所异出之移動向量輸出至移動補償部64。 如此’本中請案發明之圖像解碼裝置及方法t,對於已 154J50.doc -57· 201215159 完成解碼之鄰接區塊判別產生 性,根據該判別結果設定預測 之區塊之連續 自候補中由圖像編碼裝置所選擇:之候補。進而’將 動向量》因此,圖像編 預則移 衣夏τ ’自根據產生同犛夕 之區塊之連續性而設定04之移動 自向量之候補選擇最佳之 移動向量而貫現編碼效率 置準硿m +心質之改善,可由圖像解碼裝 f卓確地心編韻之解H由純«接區塊之移 動向量之差異進行實例分_ 移 丁詞刀卖員,故而亦不需要於編碼 含關於實例分類之資訊。 <16.預測移動向量識別資訊之編碼處理〉 又,於根據鄰接之區塊之移動向量進行實例分類之情形 時預先針對每個候補求出發生機率,第2編碼處理部中 根據發生機率而進行編碼,藉此可進—步削減碼量。圖^ 例示每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發生機率。例如,實例 Ml中’移動向量Mv—A之發生機率設》「3〇%」,移動向 量嬉_(:之發生機率設為「7〇%」。又,實例奶中,移動 向量MV一A之發生機率設為「7〇%」,移動向|Mv—c之發 生機率設為「30%」。進而,實例河3中,移動向量 之發生機率设為「3 5。/〇」,移動向量μV_B之發生機率設 為「35%」’移動向量Mv_C之發生機率設為「30%」。 第2編碼處理部168於預測移動向量資訊之編碼中預測移 動向量為發生機率較高之移動向量時,與為發生機率較低 之移動向量時相比縮短位元長度。即,實例Μ1之情形 時’於預測移動向量為移動向量MV_C時,以與為移動向 154150.doc -58 - 201215159 里V_A相比縮短位元長度之方式進行編碼。又— 之情形時,於預測移動向量為移動向貫例M2 移動向量MV-C時相比縮短位元長度之方―二 以與為 如此,對每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預:了:° 率,表示發生機率較高之移動向量之 ,曰發生機 訊係與表示發生機率較低之移動向預^量選擇資 資訊相比減少所分配之碼量。據此,可=動向量選擇 資訊壓縮率。 了&同預測移動向量 <17.軟體處理之情形〉 說明書中所說明之一系列之處理可藉由硬體、或軟體 或兩者之複合構成而執行。於藉由軟體執行處理之= 時,將,己錄有處理序列之程式安裝至組裝於專用之硬體之 電腦内之記憶體而執行。或者’亦可將程式安裝至可執行 各種處理之通用電腦而執行。 例如,程式可預先記錄於作為記錄介質之硬碟或汉⑽ ⑽ad㈤y Memory,唯讀記憶體)中。或者,程式可暫時 地或永久地儲存(記錄)於軟碟、⑶初叫〜如D心 ^ 〇叫 Mem°ry ’唯讀光碟)、MO(Magnet。Gptical,磁 光)碟、勵⑼gital V⑽心msc,數位多功能光碟)、 磁碟、半導體記憶料可移動記錄介質卜此種可移動記 錄介質可提供作為所謂之封裝軟體。 再者’程式除可自如上所述之可移動記錄介質安裝至電 恥以外’亦可自下載網站無線傳送至電腦,或經由[ΑΝ (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網際網路等網路,以有 154150.doc •59· 201215159
線之方式傳送至雷腦 M %主電腦,藉由電腦接收以 來之程式,並安乃式得送而 … I文裝至内置之硬碟等記錄介質。 描述程式之步驟,杏妙 , 列 田…、匕3 者所記載之順序按時間序 丁的處理’亦包含即 , 丈不乂铷時間序列處理而並列妯 或個別地執行的處理。 卫幻地 <18.應用於電子機器之情形> 又’以上内容中,使用h.264/avc方式作為編碼方式/解 碼方式’但本發明亦可庫用於你困甘从& 愿用於使用其他進行移動預測.補 4貞處理之編碼方式/解牌古々 飞/解馬方式之圆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 置。 進而’本發明中例如可應用於如mpeg、h 26x等般於經 由衛星廣播、有線τν(電視)、網際網路、及行動電話機等 網路介質接收藉由離散餘弦轉換等正交轉換與移動補償而 壓縮之圖像資讯(位元流)時、或者於如光碟、磁碟、及快 閃5己憶體般之記憶介f上進行處理時所使用之圖像編碼裝 置及圖像解碼裝置。 上述之圖像編碼裝置丨〇或圖像解碼裝置5〇可應用於任意 電子機器。以下對其例進行說明。 圖26例示應用本發明之電視裝置之概略構成。電視裝置 90包含天線901、調證器902、解多工器903、解碼器904、 影像彳s號處理部905、顯示部906、聲音信號處理部907、 揚聲器908、外部介面部909。進而,電視裝置90包含控制 部910、使用者介面部911等。 調諧器902從由天線901接收之播放波信號對所期望之頻 154150.doc •60- 201215159 工 =行選台而解調’並將所獲得之料流輪出至解多 解夕工益903自編碼流抽出作為視聽對象之 或聲音之封包,#像 包並將所抽出之封包之資料輸出至解碼写 9〇4。又’解多工器9_即卿喻。士〜㈣· 電子節目指南)等資料之封包供給至控制部9i〇。再者,於 受到干擾之情形時,由解多工器等進行干擾之解除。 解碼器9G4進行封包之解碼處理,並將藉由解碼處理化 生成之影像資料輸出至影像信號處理部_,將聲音 料輸出至聲音信號處理部9〇7。 影像信號處理部9G5對影像資料進行與雜訊去除或使用 者設定對應之影像處理等。影像信號處理部邮生成基於 顯示於顯示部9〇6之節目之影像資料、或經由網路而供給 之f用程式的處理所產生之圖像資料等。又’影像信號處 :里部905生成用以顯示項目之選擇等之選單畫面等的影像 貧料並將其與卽目之影像資料重疊。影像信號處理部 905基於如此生成之影傻眘4 ^象貧科而生成驅動信號並驅動顯示 部 906。 顯示部规基於來自影像信號處理部905之驅動信號而驅 動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元件等),從而顯示節目之影像 等。 聲音信號處理部907對聲音資料實施雜訊去除等特定之 處理,並進行處理後之聲音資料之d/a轉換處理或放大處 理而供給至揚聲㈣8,藉此進行聲音輸出。 I54150.doc • 61 - 201215159 外部介面部909為用以與外部機器或網路連接之介面, 進行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等之資料收發。 於控制部910連接有使用者介面部911。使用者介面部 911由操作開關或遠程控制信號接收部等構成,並將與使 用者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供給至控制部91〇。 控制 〇Ρ910 使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 單元)或記憶體等而構成。記憶體記憶藉由cpu執行之程式 或cpu進行處理所必要之各種資料、EpG資料、經由網路 而取得之資料等。記憶於記憶體之程式於電視裝置90之啟 動時等特定之時序藉由CPU讀取而執行。cpu藉由執行程 式而以電視裝置90成為與使用者操作對應之動作之方式控 制各部。 再者,電視裝置90中為了將調諧器902、解多工器9〇3、 衫像彳§號處理部905、聲音信號處理部9〇7、外部介面部 909等與控制部91〇連接而設置有匯流排912。 如此構成之電視裝置中,於解碼器9〇4設有本申請案之 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之功能。因此,藉由於廣播 事業機構側使用本申請案之圖像編碼裝置之功能,編碼效 率及畫質之改善得以實現而即便進行編碼流之生成,亦可 於電視裝置準確地進行編碼流之解碼。 圖27例不應用本發明之行動電話機之概略構成。行動電 話機92包含通訊部922、聲音編解碼器923、相機部926、 圖像處理部927、多工分離部928、記錄再生部929、顯示 部930、控制部931 ^該等經由匯流排933而相互連接。 154150.doc •62- 201215159 又,於通訊部922連接有天線921,於聲音編解碼器M3 連接有揚聲器924與麥克風925。⑼於控制部93i連接有 操作部932。 行動電話機92以聲音通關式或資料通訊模式等各種模 式進行聲音信號之收發、電子郵件或圖像㈣之收發、圖 像攝像或資料記錄等各種動作。 於聲音通話模式下’由麥克風925生成之聲音信號由聲 音編解碼器923轉換成聲音資料並進行資料壓縮,供給至 通訊部922。通訊部922進行聲音資料之調變處理及頻率轉 換處理等而生成發送信號。又,通訊部922將發送信號供 給至天線921而向未圖示之基地台發送。又,通訊部似進 行由天線921接收之接收信號之放大及頻率轉換處理及解 調處理等’並將㈣得之聲音賴供給至聲音編解碼器 923。聲音編解碼器923進行聲音資料之資料擴展及對類比 聲音信號之轉換並輸出至揚聲器924。 又’於資料通訊模式下,進行郵件發送之情形時,控制 部931接收藉由操作部932之操作而輸入之文字資料,並將 所輸入之文字顯示於顯示部93〇。又,控制部931基於操作 部932中之使用者指示等而生成郵件資料並供給至通訊部 922。通訊部922進行郵件資料之調變處理及頻率轉換處理 等,並自天線921發送所獲得之發送信號。又,通訊部922 進行由天線921接收之接收信號之放大及頻率轉換處理及 解調處理等’將郵件資料解碼。將該郵件資料供給至顯示 部930進行郵件内容之顯示。 I54150.doc •63- 201215159 再者,行動電話機92亦可由記錄再生部929使所接收之 郵件資料記憶於記憶介質。記憶介質為可覆寫之任意記憶 介質。例如,記憶介質為RAM(Rand〇m Access MemQry, 隨機存取記憶體)或内置型快閃記憶體等半導體記憶體、 硬碟、磁碟、光磁碟、光碟、USB(Universai Seriai Bus, 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或記憶卡等可移動介質。 於資料通訊模式下發送圖像資料之情形時,將由相機部 926生成之圖像資料供給至圖像處理部927。圖像處理部 927進行圖像資料之編碼處理而生成編碼資料。 多工分離部928以特定方式將由圖像處理部927生成之編 碼資料與自聲音編解碼器923供給之聲音資料多工化而供 給至通訊部922 ^通訊部922進行多工化資料之調變處理或 頻率轉換處理等,並自天線921發送所獲得之發送信號。 又,通訊部922進行由天線921接收之接收信號之放大或頻 率轉換處理及解調處理等,從而使多工化資料復原。將該 夕工化資料供給至多工分離部928。多工分離部928進行多 工化資料之分離,並將編碼資料供給至圖像處理部Μ?, 將孑曰資料供給至聲音編解碼器923。圖像處理部927進行 編碼資料之解碼處理而生成圊像資料。將該圖像資料供給 至顯示部930,並顯示所接收之圖像。聲音編解碼器923將 聲音資料轉換成類比聲音信號而供給至揚聲器924,並輪 出所接收之聲音。 如此構成之行動電話裝置中,於圖像處理部927設有本 申請案之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及圖像解碼裝置(圖 154150.doc -64 - 201215159 像解碼方法)之功能。因此,進行圖像資料之通訊時,可 改善編碼效率及畫質。 圖28例示應用本發明之記錄再生裝置之概略構成。記錄 再生裝置94例如將所接收之播放節目之音訊資料與視訊資 料記錄於記錄介質,於與使用者之指精應之時序將該所 記錄之資料提供給使用者。x ’記錄再生裝置94例如亦可 自其他裝置取得音訊資料或視訊資料,並將該等記錄於記 錄介質。進而,記錄再生裝置94藉由將記錄於記錄介質之 音訊資料或視訊資料解碼並輸出,而可於監視器裝置等中 進行圖像顯示或聲音輸出。 記錄再生裝置94包含調譜器941、外部介面部942、編碼 盗943、HDD(Hard Disk Drive,硬磁碟驅動機)部944、磁 碟驅動器945、選擇器946、解碼器947、〇SD(〇n Screen
Display,螢幕顯示)部948、控制部949、使用者介面部 950。 調諧器941從由未圖示之天線接收之發送信號對所期望 之頻道進行選台。調諧器941將所期望之頻道之接收信號 解調而獲得之編碼流輸出至選擇器946。 外部介面部 942 由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i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1394介面、 網路介面部、USB介面、快閃記憶體介面等至少任一者構 成。外部介面部942為用以與外部機器或網路 '記憶卡等 連接之介面,進行所記錄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等之資料 接收。 154150.doc -65- 201215159 編碼器943於自外部介面部942供給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 料未被編碼時以特定之方式進行編碼,並將編碼流輸出至 選擇器946。 HDD部944將影像及聲音等内容資料、各種程式及其他 資料等記錄於内置之硬碟,又,於再生時等自該硬碟讀取 該等。 磁碟驅動器945對所安裝之光碟進行信號之記錄及再 生。光碟例如為DVD碟片(DVD-Video(DVD影碟)、DVD-RAM(DVD隨機存取記憶體)、DVD-R(DVD Recordable, 可記錄式 DVD)、DVD-RW(DVD Rewritable,可重寫式 DVD) ' DVD+R(DVD Recordable,可記錄式 DVD)、 DVD+RW(DVD Rewritable,可重寫式 DVD)等)或 Blu-ray(藍光)碟片等。 選擇益946於δ己錄影像及聲音時,選擇來自調諸器941或 編碼器943之任一編碼流’並供給至HDD部944或磁碟驅動 器945之任一者。又,選擇器946於再生影像及聲音時,將 自HDD部944或磁碟驅動器945輸出之編碼流供給至解碼器 947 〇 解碼器947進行編碼流之解碼處理。解碼器947將藉由解 碼處理化而生成之影像資料供給至〇SD部948。又,解碼 器947輸出藉由進行解碼處理化而生成之聲音資料。 OSD部948生成用以顯示項目之選擇等之選單畫面等之 影像資料,並將其與自解石馬器947輪出之影像資料重疊而 輸出。 154150.doc • 66 - 201215159 於控制部949連接有使用者介面部950。使用者介面部 95〇由操作開關或遠程控制信號接收部等構成,將與使用 者操作對應之操作信號供給至控制部949。 控制部949使用CPU及記憶體等而構成。f己憶體記憶藉 由cpu而執行之程式及CPU進行處理所必要之各種資料。3 纪憶於記憶體之程式於記錄再生裝置94啟動時等特定之時 序藉由CPU讀取而執行。CPU藉由執行程式而以記錄再生 裝置94成為與使用者操作對應之動作之方式控制各部。 如此構成之記錄再生裝置中,於編碼器943設有本申請 案之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之功能,於解碼器947設 有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之功能,改善編碼效率及 晝質’從而可高效地進行影像之記錄再生。 圖29例示應用本發明之攝像裝置之概略構成。攝像裝置 96對被攝體進行攝像,使被攝體之圖像顯示於顯示部,將 其作為圖像資料而記錄於記錄介質。 攝像裝置96包含光學區塊961、攝像部962、相機信號處 理部963、圖像資料處理部964、顯示部965、外部介面部 966、記憶體部967 '介質驅動器968、OSD部969、控制部 970。又,於控制部970連接有使用者介面部971。進而, 圖像資料處理部964或外部介面部966、記憶體部967、介 質驅動盗968、OSD部969、控制部970等經由匯流排972而 連接。 光學區塊961使用聚焦透鏡及光闌機構等而構成。光學 區塊961使被攝體之光學影像於攝像部962之攝像面成像。 I54I50.doc -67· 201215159 攝像部962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柄合器 件)或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而構成,藉由光電轉換生成與光 學影像對應之電氣信號並供給至相機信號處理部963。 相機信號處理部963對自攝像部962供給之電氣信號進行 拐點修正(Knee Correction)、伽瑪修正(Gamma Correction)、 顏色修正等各種相機信號處理。相機信號處理部963將相 機信號處理後之圖像資料供給至圖像資料處理部964。 圖像資料處理部964進行自相機信號處理部963供給之圖 像資料之編碼處理。圖像資料處理部964將藉由進行編碼 處理而生成之編碼資料供給至外部介面部966或介質驅動 器968。又,圖像資料處理部964進行自外部介面部966或 介質驅動器968供給之編碼資料之解碼處理。圖像資料處 理部964將藉由進行解碼處理而生成之圖像資料供給至顯 示部965。又,圖像資料處理部964進行將自相機信號處理 部963供給之圖像資料供給至顯示部965的處理、或使自 OSD部969取得之顯示用資料與圖像資料重疊而供給至顯 示部965的處理。 OSD部969生成包含記號、文字或圖形之選單晝面或圖 符等顯示用資料並輸出至圖像資料處理部964。 外部介面部966例如由USB輸入輸出端子等構成,於進 行圖像之印刷之情形時,與印表機連接。又,視需要於外 部介面部966連接有驅動器,適當安裝磁碟、光碟等可移 動介質,並視需要安裝有自該等讀取之電腦程式。進而, 154150.doc -68 - 201215159 P介面邛966包含與LAN(L〇cal八咖Ν_〇^,區域網 路)或網際網路等特定網路連接之網路介面。控制部970例 如可按照來自使用者介面部971之指示,自記憶體部967讀 取、為碼貝料’自外部介面部㈣將其供給至經由網路而連 接之其他裝置。又,控制部97〇或者可經由外部介面部鳩 取得經由網路而自其他裝置供給之編碼資料或圖像資料, 將其供給至圖像資料處理部964。 為由”質驅動器968驅動之記錄介質,例如可使用磁 2、光磁碟、光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可讀寫之任意可移動 介質。又’記錄介質係作為可移動介質之種類亦為任意, 既可為卡帶裝置,亦可為碟片,還可為記憶卡。當然,亦 可為非接觸1C卡等。 又,將介質驅動器968與記錄介質一體化,例如亦可如 >内置型硬碟驅動器或SSD(s〇lid state Drive,固態驅動器) 等般藉由非可攜性之記憶介質而構成。 控制部970使用CPU及記憶體等而構成。記憶體記憶藉 由CPU執行之程式或cpu進行處理所必要之各種資料等。 記憶於記憶體之程式於攝像裝置96啟動時等特定時序藉由 CPU讀取並執行。CPU藉由執行程式而以攝像裝置^為 與使用者操作對應之動作之方式控制各部。 如此構成之攝像裝置中,於圖像資料處理部964設有本 申請案之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或圖像解碼裝置(圖 像解碼方法)之功能。因此,將攝像圖像記錄於記憶體部 967或記錄介質等時,實現編碼效率及畫質之改善而可高 154150.doc -69- 201215159 效地進行攝像圖像之記錄再生。 進而,杨明不應限定於上述發明之實施形態而進行解 釋。當然應瞭解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以例示之形態揭示本 發明,業者可於不聽本發明之主旨之·内進行實施形 態之修正或替換。#,為了判斷本發明之主旨,應參考斜 酌申請專利範圍。 L屋某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圖像解碼裝置、®像編碼裝置及其方法與程式 中’圖像之解瑪中,對解碼對象之區塊使用該區塊與已完 成解碼之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來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 補:又,對編碼流進行可逆解石馬而獲得之預測移動向量選 =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係自候補中選擇而作為預測移動向 ^將對該㈣移動向量與編碼流進行可逆解碼而獲得之 分移動向量相加’算出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像之編碼中,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 =:並自該候補中選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作 &塊之冑向量。又’對表示預測移動向量與編碼對象之 [塊之移動向量之差分的差分移動 十象之 中選擇哪—個耗6旦 s卩及表不自候補 碼。因此,自預漏η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進行編 為最佳之移動/ 候補中選擇並使用編碼效率 量,從=因此可削減移動向量之傳輸所需之碼 之碼量之夂:。又’伴隨著移動向量之傳輪所需 書質。因Τ:可提高量子化資料之位元率,從而可改善 一 此,如刪G、⑽X等般,適合於經由衛星廣 154I50.doc 201215159 播^線τν、網際網路、行動電話等網路介質來收發藉 由=區塊早位進行編竭而獲得之圖像資訊(位元流)時,或 者光碟、磁碟、㈣記憶體般之記憶介f上進行處理時所 使用的圖像解碼裳置或圖像編碼裝置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UA)、圖1(B)係用以對先前之預測移動向量之決定方 法進行說明之圖。 圖2係表示圖像編碼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3(A)〜圖3(D)係用以對對應於預測區塊尺寸之實例分 類與每個實例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進行說明的圖。 圖4係表不可逆編碼部中之與移動向量相關之構成之 圖。 圖5(A)〜圖5(D)係表不於圖像編碼處理所使用之預測區 塊尺寸之圖。 圖6係表示圖像編碼處理動作之流程圖。 圖7係表示預測處理之流程圖。 圖8係表示畫面内預測處理之流程圖。 圖9係表示畫面間預測處理之流程圖。 圖1〇係表示於可逆編碼部進行之與移動向量相關之編碼 處理之流程圖。 圖11係表示圖像解碼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12係表示可逆解碼部中之與移動向量相關之構成之 圖。 圖13係表示圖像解碼處理動作之流程圖。 154150.doc •71 · 201215159 圖14係表示於可逆解碼部進行之 處理之流程圖。 助向量相關之解碼 圖15係表示預測處理之流程圖。 圖“(A)〜圖16(D)係用以對對應於 之#里夕奋塊之移動向詈 、歹”刀類與每個實例之預測移動向量 說明的圖。 7 u里之候補進行 圖1 7係表示可逆編碼部 之圖。 畀移動向$相關之其他構成 圖18係表示於可逆編碼部進行之與移 編碼處理之流程圖。 °量相關之其他 圖19係表示可逆解碼部中 圖。 ^之'、移動向量相關之構成之 圖20係表示於可逆解碼部 ^ /、私動向量相關之其他 解碼處理之流程圖。 一圖21係用以對產生同等之移動之區塊之連續性所對鹿之 實例分類進行說明的圖。 ' 心 圖22係表示每個實例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圖。 圖23係表示於可逆編碼部進 /、移動向量相關之其他 編碼處理的流程圖。 圖24係表示於可逆解碼部進行之於移動向量相關之其他 解碼處理的流程圖。 圖25係例示每個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之發生機率之圖。 圖26係例示電視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圖。 圖27係例示行動電話機之概略構成之圖。 154150.doc •72· 201215159 圖28係例示記錄再生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圖。 圖29係例示攝像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圖像編碼裝置 11 A/D轉換部 12 晝面重排序緩衝器 13 減法部 14 正交轉換部 15 量子化部 16 可逆編碼部 17 儲存緩衝器 18 速率控制部 21 逆量子化部 22 逆正交轉換部 23 加法部 24 解塊濾波器 25 圖框記憶體 26 選擇器 31 晝面内預測部 32 移動預測·補償部 33 預測圖像最佳模式 50 圖像解碼裝置 51 儲存緩衝器 52 可逆解瑪部 154I50.doc •73- 201215159 53 逆量子化部_ 54 逆正交轉換部 55 加法部 56 解塊渡波器 57 畫面重排序緩衝器 58 D/A轉換部 61 圖框記憶體 62 選擇器 63 晝面内預測部 64 移動補償部 65 選擇器 90 電視裝置 92 行動電話機 94 記錄再生裝置 96 攝像裝置 161 移動向量記憶部 162 實例分類部 165 移動向量選擇部 165a 移動向量選擇部 166 減法部 167 第1編碼處理部 168 第2編碼處理部 521 第1解碼處理部 522 第2解碼處理部 -74- 154150.doc 201215159 523 移動向量記憶部 524 實例分類部 525 移動向量選擇部 525a 移動向量選擇部 526 加法部 901 天線 902 調諧器 903 解多工器 904 解碼器 905 影像信號處理部 906 顯示部 907 聲音信號處理部 908 揚聲器 909 外部介面部 910 控制部 911 使用者介面部 912 匯流排 921 天線 922 通訊部 923 聲音編解碼器 924 揚聲器 925 麥克風 926 相機部 927 圖像處理部 154150.doc ·75· 201215159 928 多工分離部 929 記錄再生部 930 顯示部 931 控制部 932 使用者介面部 933 匯流排 941 調諧器 942 外部介面部 943 編碼 944 HDD部 945 磁碟驅動器 946 選擇器 947 解碼器 948 OSD部 949 控制部 950 使用者介面部 961 光學區塊 962 攝像部 963 相機信號處理部 964 圖像資料處理部 965 顯示部 966 外部介面部 967 記憶體部 968 介質驅動器 154150.doc -76- 201215159 969 OSD部 970 控制部 971 使用者介面部 972 匯流排 MV_ _A 移動向量 MV_ _B 移動向量 MV_ C 移動向量 MV_ CO 移動向量 154150.doc -77-

Claims (1)

  1. 20121515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圖像解碼裝置,其包含: 解碼處理部’其對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差分移 動向量; 第2解碼處理部,其對上述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預 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 旦動向量選擇部’其對解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 向里之候補’並自該候補中選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選擇 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f為預測移動向量;及 加法。p,其將上述差分移動向量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 相加而算出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2. 如請求们之圖像解碼裝置,其中上述移動向量選擇部 係使用,、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鄰接之已完成解碼之鄰接 區塊的移動向量來設定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3. 如請求項2之圖像解碼裝置,其中上述第2解碼處理部係 對上述編碼流進行解碼並取得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尺 寸; 上述移動向量選擇部係根據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尺 寸進行實例分類,並對每個實例設定上述預測移動向量 之候補。 4. 如請求項3之圖像解碼農置,其中上述移動向量選擇部 係於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尺寸較大時,與區塊尺寸較 小之情形相比,増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5. 如請求項2之圖像解碼裝置,其更包含實例分類部,該 154I50.doc 201215159 實例分類部係根據上述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 實例分類; 、 j述移動向量選擇部係對每個由上述實例分類部判別 之實例設定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6· ^請求項5之圖像解碼裝置,其_上述移動向量選擇部 知將產生超過預先設定之臨限值之差異之移動向量之各 個作為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7.種圖像解碼方法,其設有如下步驟: 對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差分移動向量; 對上述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 對解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自該 候補中選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 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及 將上述差分移動向量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相加而算出 上述解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8. -種程;式’其係由電腦執行圖像解碼之程式;且由上述 電腦執行如下程序: 對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差分移動向量; 對上述編碼流進行解碼而獲得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 訊; 對解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自該 候補中選擇上述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所示之移動向量 作為預測移動向量:及 154150.doc 201215159 刀移動向量與上述預 9. 上述解碼對象之區棟之移動向量。〜相加而算出 —種圓像編碼裝置,其包含: 移動向量選擇部,其係對 動向量之候補,诉白兮 ’’、、子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 動向量作為_移動向量; 4為最佳之移 第1編碼處理部,其進行差分移動向 分移動向量係表示由上述移動向量選擇部所選”差 分,·及 …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 第2編碼處理部,其進行預測移 碼,該預測移動向量選擇㈣ 選擇資机之編 ^ „ ’、表不自上述預測移動向 量之候補中選擇哪一個移動向量。 ㈣向 求項9之圖像編碼裝置,其中上述㈣ 用與上述編碼對象之區塊鄰接之已完成編二 區塊的移動向量來設定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接 η.如請求㈣之圖像編碼裝置,其中上述移動向量選 練據上核碼對象之區塊之尺寸進行實例分類, 每個實例設定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 12.如請求項η之圖像編碼裝置,其中上述移動 係於上述編碼對象之區塊之尺寸較大時,與區塊= 小之情形相比,增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較 13•如請求項12之圖像編碼裝置,其中上述移動向量 係選擇性地使用複數個上述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作為^ 154150.doc 201215159 向量 ,該 進行 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選擇該作為候補之移動 時,選擇鄰接區塊中相互_之區塊之移動向量。 14.如請求項1G之圖像編褐裝置,其更包含實例分類部 實例分類部係根據上述鄰接區塊之移動向量之差異 實例分類; ^ 1 叮、丞T至丁母1固一 ^ ^ 別之實例言免定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Γ 刀、 15.如請求項Μ之圖像編科置,其中上述移動向量 係將產生超過預先設定之臨限值之差異之㈣ L 個作為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 <各 16=請求項9之圖像編碼裝置,其中上述第2編碼處 於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為複數個時,進行表_ 候補中選擇哪-個移動向仃表不自該 編碼。 之制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之 Κ如請求項9之圖像編碼裝置,其係針對每個 動向量之候補而㈣求出發生機率; ^_移 上述第2編碼處理部中,表示發生機 里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 /之移動向 動向量之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發=低之移 量。 我夕所分配之碼 18. -種圖像編碼方法,其設有如下步驟: 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 候補中選擇編碼效率為 侯補’並自該 *; 佳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 I54\50.doc 201215159 之編碼,該m動向#係表示上 向量與上述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 里選擇資訊之編碼,該預測移動向量 上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選擇哪一 19. 進行差分移動向量 述所選擇之預測移動 向量之差分;及 進行預測移動向 選擇資訊係表示自 個移動向量》 浐弋〆、係由電腦執行圖像編碼之程式;且由上 電腦執行下述程序: 對編碼對象之區塊設定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並自該 候補中選擇編碼效率為最佳之移動向量作為預測移動向 量; 、進仃差刀移動向$之編碼,該差分移動向量係表示上 述所選擇之預測移動向量與上述編碼對象之區塊之移動 向量之差分;及 進行預測移動向量選擇資訊之編碼,該預測移動向量 選擇資訊係表示自±述預測移動向量之候補中選擇哪一 個移動向量。 154150.doc
TW100119442A 2010-06-09 2011-06-02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TW20121515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1890A JP2011259204A (ja) 2010-06-09 2010-06-09 画像復号化装置と画像符号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5159A true TW201215159A (en) 2012-04-01

Family

ID=4509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9442A TW201215159A (en) 2010-06-09 2011-06-02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70857A1 (zh)
EP (1) EP2582138A1 (zh)
JP (1) JP2011259204A (zh)
KR (1) KR20130118727A (zh)
CN (1) CN102939758A (zh)
RU (1) RU2012151529A (zh)
TW (1) TW201215159A (zh)
WO (1) WO20111553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350B (zh) * 2011-01-24 2015-08-01 Sony Corp Image deco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4959A (ja) * 2010-10-25 2012-05-17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07588B2 (ja) * 2011-03-08 2015-11-1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動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動画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送信プログラム
JP5682582B2 (ja) * 2011-03-08 2015-03-1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動画像復号装置、動画像復号方法及び動画像復号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受信プログラム
KR101571947B1 (ko) 2011-03-08 2015-11-25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이브이씨 켄우드 동화상 부호화 장치, 동화상 부호화방법 및 동화상 부호화 프로그램, 및 동화상 복호 장치, 동화상 복호 방법 및 동화상 복호 프로그램
WO2012120870A1 (ja) * 2011-03-08 2012-09-1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動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動画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動画像復号装置、動画像復号方法及び動画像復号プログラム
SI2717574T1 (sl) 2011-05-31 2021-04-30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Naprava za dekodiranje gibljivih slik, postopek za dekodiranje gibljivih slik, program za dekodiranje gibljivih slik
US9300975B2 (en) * 2011-09-11 2016-03-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ncurrent access shared buffer in a video encoder
JP2013207402A (ja) * 2012-03-27 2013-10-0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50271491A1 (en) * 2014-03-24 2015-09-24 Ati Technologies Ulc Enhanced intra prediction mode selection for use in video transcoding
US9894382B2 (en) * 2014-07-18 2018-02-1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motion vector predictor to sub-block without performing associated iteration of sub-block motion vector predictor determination flow
US20160029022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Mediatek Inc. Video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daptive coding unit splitting/merging and related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GB2531003A (en) 2014-10-06 2016-04-13 Canon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ctor encoding in video coding and decoding
WO2017107072A1 (en) 2015-12-22 2017-06-29 Realnetworks, Inc. Motion vector selection and prediction in video co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567750A (zh) * 2018-08-17 2021-03-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编解码的简化合并候选列表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35029A1 (en) 2018-08-17 2020-02-2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implified sub-mode for video coding
US11095915B2 (en) * 2019-01-31 2021-08-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ed motion vector predictor list for intra block copy mode in video coding
CN112565789B (zh) * 2019-11-13 2021-09-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解码及编码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25555B (zh) * 2021-03-22 2023-02-07 北京大学 一种视频编解码中的几何划分模式预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25577B1 (fr) * 1994-10-10 1996-11-29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Procede de codage ou de decodage de vecteurs mouvement et dispositif de codage ou de decodage mettant en oeuvre ledit procede
DE69619002T2 (de) * 1995-03-10 2002-11-21 Toshiba Kawasaki Kk Bildkodierungs-/-dekodierungsvorrichtung
JP3888597B2 (ja) * 1998-06-24 2007-03-0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動き補償符号化装置、及び動き補償符号化復号化方法
US6785859B2 (en) * 2000-08-04 2004-08-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leaver for variable block size
US8005145B2 (en) * 2000-08-11 2011-08-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video frame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43626B (zh) * 2002-07-15 2010-06-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动态图像编码方法
JP2004007778A (ja) * 2003-07-14 2004-01-0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動き補償復号化方法
JP2006025033A (ja) 2004-07-06 2006-01-26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TWI268715B (en) * 2004-08-16 2006-12-11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Picture encoding method, picture decoding method, picture encoding apparatus, and picture decoding apparatus
CN101222641B (zh) * 2007-01-11 201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内预测编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WO2008120577A1 (ja) * 2007-03-29 2008-10-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画像符号化及び復号化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524063B2 (ja) * 2007-09-28 2014-06-18 ドルビー ラボラトリーズ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ビデオ情報処理
KR101946376B1 (ko) * 2007-10-16 2019-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디오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2009100424A (ja) * 2007-10-19 2009-05-07 Fujitsu Ltd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
JP5194833B2 (ja) * 2008-01-23 2013-05-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016454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ony Corp 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方法、画像復号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401071B2 (ja) * 2008-10-09 2014-01-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動画像復号装置、動画像符号化方法、動画像復号方法、動画像符号化プログラム、動画像復号プログラム、動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動画像処理方法
US8611415B1 (en) * 2010-11-15 2013-12-17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ding using improved motion estim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350B (zh) * 2011-01-24 2015-08-01 Sony Corp Image deco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59204A (ja) 2011-12-22
KR20130118727A (ko) 2013-10-30
EP2582138A1 (en) 2013-04-17
US20130070857A1 (en) 2013-03-21
CN102939758A (zh) 2013-02-20
WO2011155364A1 (ja) 2011-12-15
RU2012151529A (ru) 2014-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5159A (en)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RU2719453C1 (ru) Способ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CN103416060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WO2012063878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
MX2012011451A (es) Dispositivo y metodo de procesamiento de imagenes.
JP2013034163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140043758A (ko) 화상 처리 장치와 화상 처리 방법
JP201303416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3026710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1151682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TW201215156A (en) Image decoding device,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WO2012063604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
US2012028800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WO2011155331A1 (ja) 画像復号化装置と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WO2012056924A1 (ja)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
WO2012043166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38752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と情報処理方法
JP503840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12077533A1 (ja) 画像復号化装置と動きベクトル復号化方法、画像符号化装置と動きベクトル符号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