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9791A -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 Google Patents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9791A
TW201209791A TW099129123A TW99129123A TW201209791A TW 201209791 A TW201209791 A TW 201209791A TW 099129123 A TW099129123 A TW 099129123A TW 99129123 A TW99129123 A TW 99129123A TW 201209791 A TW201209791 A TW 2012097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mensional
region
area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9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Lin Wu
Wei-Ting Yen
Kuen Lee
Lang-Chin Lin
Chun-J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099129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209791A/zh
Priority to US12/978,408 priority patent/US20120050341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09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979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involving active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37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polarisat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1Reproducing mixed stereoscopic images; Reproducing mixed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images, e.g. a stereoscopic image overlay window on a monoscopic image backgroun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2Special driving of display border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with two or more screen areas displaying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brightness or colou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Description

201209791 w*"vvAvfW 34375tw£doc/n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亮度調整方法,且特 別是有關於一種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亮度調整方 法。 【先前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不斷地演進,越來越逼真、越來越具臨 場感、越來越生動且越來越細敏的顯示效果不斷地推陳出 新’以為使用者帶來新鮮、生動且極具震憾的視覺體驗。 近年來’立體顯示技術更有從劇院推廣至一般家庭生活之 趨勢’因此立體顯示器或立體電視更是國際間各大顯示器 製造商所競相研發的主題。 以傳統之立體顯示技術來觀賞立體影片時,使用者須 配戴特製的眼鏡以過濾左眼影像及右眼影像,以使左眼僅 觀察到左眼影像’而右眼僅觀察到右眼影像,進而讓使用 者在大腦中產生具立體感的視覺6然而,配戴此 眼鏡常會產生一些不便之處。舉例而言,對於平時即配戴 近視眼鏡或遠視眼鏡的使用者,額外再配戴此特製眼鏡常 因鼻梁及耳根需貞荷兩支眼鏡的重量而產生不適感,且近 視或遠視眼鏡與此㈣眼_尺寸f因無法適#地搭配, 而使得此特製眼鏡常有配戴不正及容易脫落的情形。 ° 因此,裸眼式立體顯示技術便被發展出來,以 善戴眼鏡式立贿示技術的缺點。習知㈣式立體顯示器 201209791 rji77^20TW 34375twf.doc/n 主要是採用視差光柵或柱狀透鏡膜來分離左眼影像光束與 右眼影像光束。如此一來,即使使用者不配戴特製眼鏡, 左眼亦僅會觀查到左眼影像,右眼亦僅會觀查到右眼影 像’進而使左眼影像與右眼影像在使用者的大腦中產生立 體視覺。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包 括一光源、一影像分離單元 '一顯示單元及一控制單元。 光源適於提供一光束。影像分離單元配置於光束的傳遞路 径上。影像分離早元適於切換成包括一三維模式區域及一 二維模式區域,光源適於切換成包括一對應至=增 域的第-區域及-對應至二維模式區域的第二^模f 區域具有一第一平均亮度,第二區域具有一第二平均亮 度’且第-平均亮度不料第二平均亮度。顯示單元配置 於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顯示單元適於在—三維影像區域令 顯不-三料彡像’且雜在―二料彡像㈣中顯示一 影像。三維影像區域對應於三維模式區域,且二维景區 域對應於二維模式區域。㈣單㈣性連接至光源^ 分離單減顯林I㈣單元透過 域^ 二維影像區域之邊界及第—區域與第二區域之邊 其中之-的〶度來執行—邊界亮度補償, 二 像顯示裝置所提供的一二維輸出影像 輸 交界亮度差異。 像的 .r\V 34375twf.doc/n 201209791 包括實施聰出—種影像亮度難方法,其 及-顯示阜-。一光源提供一光束至一影像分離單元 單元包括一^雄H 影像分離單元’以使影像分離 干單元在:式區域與一二維模式區域。再者,使顯 域中顯示一三維影像,並在-二維 维模让域Γ——維影像,其中三維影像區域對應於三 域具有一第一平均亮度,且使光源的-模式區域Ϊ第-’其中第—區域對應於三維 界及第,與第舆 像:離"的rf來,一邊界亮度補償’以降低光源、影 -维輪::像的==輸出之_二維― 例,並 【實施方式】 ^ 1林發明之—實闕之魏式影像㈣裝置 繪為=微位相差單元的正視圖13 模切a中,第域、第二區域、三維模式區域、二維 應二:像區域及二維影像區域的正視圖及其對 而圖4綠示圖1中之控制單元所執行之影像亮度 201209791 χ i^^w20TW 34375twf.doc/n. 調整》請參照圖1至圖4,本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 置100包括一光源110、一影像分離單元15〇、一顯示單元 160及一控制單元170。光源11〇適於提供一光束112。在 本實施例中,光源no例如為一偏振光源,而光束112例 如為一偏振光束。舉例而言,光束112例如為一具有一第 ' 偏振方向D1的線偏振光束。 影像分離單元150配置於光束112的傳遞路徑上。在 本實施例中,影像分離單元150包括一液晶面板12〇、一 • 微位相差單元130及一偏光膜140。在本實施例中,液晶 面板120包括一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22、一液晶層124 ^ 一對向基板126,其中液晶層124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 板122與對向基板126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微位相差單 元130具有A區域延遲材料與B區域延遲材料區域延 遲材料例如可產生λ/2之相位延遲量(即二分之一波長的 相位延遲量,其中λ代表波長),而Β區域延遲材料例如 可產生〇λ的相位延遲量(即無相位延遲)。 • 此外,顯示單元160配置於光束112的傳遞路徑上。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單元160例如為一液晶面板,其包括 一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62、一液晶層164及一對向基板 166,其中液晶層164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62與對向 基板166之間。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62例如是薄膜電晶體 陣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而對向基板例如 為彩色濾光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 )。在本實施例中, B區域延遲材料的延伸方向相對於顯示單元16〇的晝素陣 201209791 * “〜fW 34375twf.doc/n 單==== 沿著平行及垂直於微位相差單元130的邊緣
離早元15G雜域成包括—三賴式區域 、裔2 -維模式區域M2。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7〇 適於傳送料m駐影像分料元15G,⑽影像分離單 2 150切換成包括二維模式區域奶與二維模式區域μ]。 牛列而5,二維模式區域M1内的液晶層124可切換至不 =生相位延遲$的狀態(即產生W的相位延遲量)。此 時,來自光源110的光束112在通過液晶面板12〇之位於 二維模式區域Ml的部分後’其偏振方向沒有改變,仍為 =一偏振方向D卜接著,當光束112通過三維模式區域 Ml中的A區域相位延遲材料後,由於A區域具有λ/2之 相位延遲量’因此光束的偏振方向會由第-偏振方向D1 轉變為第二偏振方向D2,其中第二偏振方向D2與第一偏 振=向D1貫質上垂直。在本實施例中,偏光膜140適於 阻擋具有第二偏振方向D2的光,且適於讓具有第一偏振 方向D1的光通過。因此,當光束112通過三維模式區域 Ml中的A區域相位延遲材料後’會被偏光膜丨4〇阻擋。 8 201209791 oiyyuuiOTW 34375twf.doc/n 另-方面,當光束112通過三維模式區域M1中的b區域 相位延遲材料後’由於B區域不具有相位延遲量,因此光 束112的偏振方向仍會維持在第一偏振方向〇卜如此一 來,光束112便能夠接著通過偏光膜14〇而傳遞至顯示 元 160。 ‘ 由於通過二維模式區域Ml中的a區域延遲材料之光 束112會被偏光膜140阻擋而無法傳遞至顯示單元16〇, 而通過二維模式區域Ml中的B區域延遲材料之光束112 會穿透偏光膜140而順利傳遞至顯示單元16〇,因此三維 模式區域Ml便能形成視差光栅的效果。 顯示單元160適於在一三維影像區域1^1中顯示一三 維影像,而三維模式區域M1所形成的視差光柵的效果即 能夠讓使用者的左眼與右眼分別觀察到不同的左眼晝面與 右眼晝面,進而在大腦中產生立體視覺。三維影像區*N1 對應於二維模式區域Ml,在本實施例中,三維影像區域 N1例如是正對三維模式區域mi。 二維模式區域M2内的液晶層124可切換至產生入/4 的相位延遲量的狀態。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7〇適於 傳送控制訊號至影像分離單元15〇,以將二維模式區域M2 内的液晶層124切換至產生λ/4的相位延遲量的狀態。此 時’來自光源110的光束112在通過液晶面板120之位於 二維模式區域M2的部分後,其偏振狀態會從線偏振狀態 轉換成圓偏振狀態。接著,當光束U2通過二維模式區域 M2中的Α區域延遲材料後,由於a區域具有λ/2之相位 34375twf.doc/n 201209791
---------iW 延遲量,因此光束的偏振方向會由圖1所示的圓偏振狀態 轉換為方向相反的另一種圓偏振狀態。接著,具有另一種 圓偏振狀態的光束112會有部分通過偏光臈140,並轉換 成具有第一偏振方向D1的線偏振光束112而傳遞至顯示 單元160。另一方面,當光束112通過二維模式區域m2 中的B區域延遲材料後,由於B區域不具有相位延遲量, 因此光束112的偏振狀態仍會維持在原本的圓偏振狀態。 接著’具有圓偏振狀態的光束112便會有部分通過偏光膜 140而轉換成具有第一偏振方向D1的線偏振光束U2並傳 遞至顯示單元160。由於無論通過二維模式區域M2中的a 區域或B區域的光束皆會有部分能夠抵達顯示單元16〇, 因此二維模式區域M2不會形成視差光柵的效果,而僅類 似於一般的透光區。 顯示單元160適於在一二維影像區域N2中顯示一二 維,像,而二維模式區域M2的非光柵式透光效果即能使 顯示單元160的二維影像同時傳遞至使用者左眼與右眼, 並在使用者的大腦巾形成非立體之平面視覺。二維影像區 域N2對應於一維模式區域M2,在本實施例中,二維景多像 區域N2例如正對二維模式區域Μ?。 …ί本實施例中’影像分離單元150配置於光源11〇與 二單το 160之間。然而’在其他實施例巾,亦可以是顯 160配置於光源11〇與影像分離單元150之間,而 伯命!況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仍能夠同時顯示二維影 像與二維影像。 201209791 r3i^uu20TW 34375twf.doc/n 光源110適於切換成包括一對應至三維模式區域M1 的第一區域P1及一對應至二維模式區域M2的第二區域 P2。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70適於傳送控制訊號至光 源110’以將光源11〇切換成包括第一區域ρι與第二區域 P2。第一區域P1具有一第一平均亮度Βι (請參照圖/°), 第二區域P2具有一第二平均亮度’且第一平均亮度^ 不等於第二平均亮度B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平均亮度 大於第二平均亮度。在圖4中,直線段S1代表第一 鮝 區域pl的驅動亮度,而曲線T1為觀察第一區域^與第 一區域P1周圍所感受到的光強度,其類似於朗伯分佈 (Lambertian distribution)。此外,直線段 §2 代表第二區 域P2的驅動亮度。 在本實施例中,光源110包括自發光元件陣列,亦即 包括複數個呈陣列排列之自發光元件114 (如圖3所繪 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自發光元件陣列例如為一晝 素化自發光元件陣列。晝素化例如是代表每一自發光元件 φ 114的尺寸與大小近似或等於顯示單元wo中之畫素酌大 小,而這些自發光元件114例如是正對顯示單元16〇中的 晝素。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自發光元件陣列亦可以是 非晝素化自發光元件陣列,亦即自發光元件的尺寸較顯示 單元160中的晝素大。再者,自發光元件陣列例如是發光 二極體陣列(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 LED array )、有機 發光一極體陣列(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OLED array)或電漿顯示單元陣列(plasma display unit array)。 34375twf.doc/n
20120979K
----- .iW 备光源110採用自發光元件陣列時,其所產生的亮度 在微觀上不會像直線段S1與直線段S2那樣平滑而連續, 但直線段S1與直線段S2是絲表示巨觀上的效果。由於 人眼所觀察到的亮度較接近於巨觀±的絲,故在此說明 書中均以直線段來表示第一區域M1與第二區域M2在巨 觀上的免度。 當光束112通過影像分離單元15〇後,
區域奶會阻擋較多的光,因此三維模式區域 會下降,即在二維模式區域M1中的整個直線段§1與曲線 Y往下平移至直線段S1,與曲線T1,的位置,而在^模 =區域M2中的直線段S2與曲線T1的位置則維持大致不 變。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7〇電性連接至光源ιι〇, =對第-平均亮度Bl與第二平均亮度&作適當的調 正,以使光束112在通過影像分離單元15〇後,直線段§1, 與直線段S2大致上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又
,外,控制單元no電性連接至影像分離單元15〇及 ^不早it⑽。㈣單元17α透過娜三維影像 ^維影賴域Ν2之邊界及第—區域ρι與第二區域ρ, 之邊界之至少其中之一的亮度來執一 』 降低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_所提供的 維輸出影像較界亮度差異。 娜Κ象與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70透過調整三維 /、祖而5在本貫%例中,控制單元170所執行之邊 12 201209791 rjiyyw20TW 34375twf.doc/n 界亮度補償包括調降顯示單元l6〇所顯示的二維影像之 近三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例如調降成曲線Tl*所代表之 灰階^其中曲線Τ1*與錄T1上下麵。在本實施例令, 控制早το 17G藉由伽馬值大於丨之伽馬轉換來調降 像之鄰近三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亦㈣ 降^ T1*所代表之灰階。 ’啤或 伽馬轉換之公式如下: J = low_out + (high_out - low_〇ut): N gamma jj- lowin ,high_in-l〇w_in 而伽馬轉換之曲線圖如圖5A至圖5C所緣示,其 =是繪不伽馬值(gamma)小於i時的轉換曲線,圖诏 =不:馬值_ i時的轉換曲線,而圖冗繪示伽馬值 二時=換曲線。1〇w_in代表待進行伽馬轉換的最低 輸入值’ hlgh_in代表待進行伽馬轉換的最高輸入值, ==馬值’ low一。ut代表進行伽馬轉換後的最低 =,hlgh_0ut代表進行伽馬轉換後的最高輸出 代表欲進行伽馬轉換的輸人值,而:代表輸人值ς在進行 伽馬轉換後所得到的輸出值。 祕Λ/Γ^本實關中」第—區域P1的面積小於三維模式區 - 的面積,而二維模式區域Ml的面積實質上等於= 區域N1的面積。此外,控制單元no所執ί之Ϊ ^度補f包括調升三維影像之鄰近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 二’例如疋將灰階G調升成曲線T1,*所代表之灰階,其中 曲線ΤΓ*與曲線T1,上下顛倒。在本實·中,控制單元 13 34375twf.doc/n 201209791 170是藉由伽馬值小於丨之伽馬轉換來晰三維影 近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由於曲線T1*與曲線T1Jl下顛倒,且曲線^,❿曲 線T1’上下顛倒,因此當光束112在通過影像分離單元… 與顯不早70 160之後,曲線T1*會對曲線τ 曲線Τ1’作補償,因此雙模式影像顯 維輸出影像(位於圖4所示之三維影像區域N1 中的影像)之亮度會變得與二維輸㈣彡像(位 之二維影像區域N2中的影像)之亮度較為-致,且在三 =輸出影像與二維輸出影像的邊界(請參 ^ 2域m與二維影像區之邊界)亦 者感到不適的亮度差異。 m使用 區域=施元17〇適於動態調整三維模式 調域的位置與大小,且適於對應 旦:傻F祕品P1、第二區域P2、三維影像區域N1盘二維 :模:=:=;、:::=式_、與二 :像::維輪嶋的位置與大 === 時雔模切= 維模式區域M1的大小亦可以變化成0,此 維裝置僅顯示二維輸出影像,而不顯示三 一方面,二維模式區_的大小亦可以 像,而殘顯示裝置僅顯示三維輸出影 -唯掇輸出影像。另外’三維模式區域Μ卜 〜隹模式區域Μ2、第—區域P1、第二區域Ρ2、三維影像 14 201209791 r^i^w20TW 34375twf.doc/n 二維影像區域自的數量亦可視需求變化, ^可為多個。舉例而言,三維模式區域⑷的數量可以 =二個或多個。此外,二維模式區域M2的數量亦可以 疋有一個或多個。第—區域P卜第二區域P2、三維歸 ,域^與一維影像區域N2喊量則與三維模式區域Ml 及一,隹模式區域M2的數量對應。
診林發此另_實_之雙赋縣顯示裝置 所執行之影像亮度調整。請參照圖6,本實施 切像齡裝置朗1所㈣之雙模式影像顯示 ^ ㈣者的差異如頂述。在本實施例中, ΐί」之第一區域Ρ1’之面積大於三維模式區域Ml,因 MlWU2通過域分離單元15G後,第·"'模式區域 si,H近第二模式區域M2的邊緣不會產生較直線段 之:後T1,、線(即不會產生如圖4之位於直線段S1,兩側 -如此來,控制單元170便可以調降二維 近1維,的邊緣之灰階’即調成曲線Tla*所代 維疋f由伽馬值大於1之伽馬轉換來調降二 "^ 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而可以不須調升三 鄰像的邊緣之灰階。這樣亦能夠使雙; ϋ與傻τ日、置提供梵度較為一致的三維輸出影像與二維 出影像與二維輸出影像的邊界之亮度 的控又—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 ^ 仃之影像亮度調整。請參照圖7,本實施 15 34375twf.doc/n 201209791 , i w 例之雙模式影賴稀置_ i所料之魏式影像顯示 裝置則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 控制單元170藉由調整光源11〇之第一區域ρι與第二區 域之邊界的亮度來執行邊界亮度補償 。具體而言,在 ,例卜㈣單疋17Q所執行之邊界亮度補償包括使 第二區域P2之靠近第-區域P1之邊緣的亮度(例如直線 U1所代表的受度)略低於第二平均亮度B2,且使第一 區域P1之靠近第二區域P2之邊緣的亮度(例如直線段 ?所代表的亮度)略高於第二平均亮度此處所指的 亮度為光源11G的驅動亮度,而非觀察絲11()所咸受到 的光強度。由於控制單元17〇命令光源11〇作預先的亮度 補償’因此當光束112通過影像分離單元15〇後,便會產 生均,的且三維模式區域M1與二維模式區域M2亮度一 致的亮度分佈。此外,三維模式區域M1與二維模式區域 M2的邊界亮度差異亦可被有效降低,如圖7從上面數下 來第二個座標圖所示。 _由於光束112在通過影像分離單元15〇後即可產土均 勻的亮度分佈,因此顯示單元16〇的灰階可以不用作調 整,如圖7從上面數下來的第三個座標圖所示。在此情況 下’雙模式影像顯置最終所顯示的三維輸丨影像與二 維輸出影像的亮度亦較為一致,且兩者之邊界的亮度差異 亦可被有效降低,如圖7最下面的座標圖所繪示。又、 一本發明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所採用的影像分離單 元並不限定為圖1所緣示的影像分離單幻50。在本發明 201209791 r^ iyyuu20TW 34375twf.doc/n 之其他實施例中’亦可採用其他任何可產生二維影像效果 與二維影像效果的影像分離單元。以下舉出二個實施例來 說明其他種類之景>像分離單元,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8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的 顯不單元之晝素陣列及影像分離單元之剖面示意圖。請參 照圖8,本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與圖丨的雙模式 影像顯示裝置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在於影像分離單元的種 類與配置位置不同。在本實施例申,光束112先通過顯示 參 單元160的晝素陣列168後,再通過影像分離單元150b。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影像分離單元15〇b包括一偏光膜 14〇、一第一透光基板1521)、一第二透光基板15牝、多個 凹透鏡156b及一含有多個液晶分子159b的液晶層158b。 凹透鏡156b配置於第一透光基板152b與第二透光基板 154b之間。而液晶層158b填入凹透鏡156b與第一透光基 板152b之間所形成的空間中。光束112在通過偏光膜140 後會具有第一偏振方向D1。在本實施例中,在三維模式區 • 域M1”中之第一透光基板l52b與第二逸光基板154b不被 施加電壓’因此液晶分子159b呈平躺狀態’且其延伸方向 平行於第一偏振方向D1。由於液晶分子159b在其延伸方 向與垂直於延伸方向的方向(即垂直於第一偏振方向D1 且平行於第一透光基板152b的方向)上之折射率不同,且 在延伸方向上的折射率大於凹透鏡156b的折射率,因此光 束112會先被會聚而後發散。凹透鏡156b例如為柱狀凹透 鏡’因此三維模式區域ΜΓ中之影像分離單元150b可配 17 201209791^ 34375twf.doc/n 視為能產生三維影像效果的柱狀透鏡膜,以分離傳遞至使 用者右眼的右眼影像與傳遞至使用者左眼的左眼影像,而 達成三維視覺效果。 另一方面’二維模式區域M2”中之第一透光基板152b 與第二透光基板154b之間則被施以一電壓差,以使液晶分 子159b呈直立狀態(即液晶分子159b約略垂直於第一透 光基板152b)。由於液晶分子159b之垂直於延伸方向的 方向上之折射率大致與凹透鏡156b相等,因此在二維模式 區域M2”中的液晶層158b與凹透鏡156b的界面大致上不 鲁 會產生折射效果。如此一來,光束112則不會被會聚與發 散’因此在二維模式區域M2”中的影像分離單元i5〇b之 效果類似於一透光板。如此一來,光束112在通過二維模 式區域M2”後便產生沒有立體感之二維影像。 圖9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的 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9,本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 置100c類似於圖1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100,而兩者的 差異在於影像顯示單元與控制單元的控制方法。在本實施 例中,影像分離單元150c的液晶層120c包括高分子分散 鲁 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 )或高分子網 路結構液晶(polymer network liquid crystal,PNLC),因 此’當液晶層120c的兩側被施加電壓差時,液晶層12〇c 會呈、/¾濁狀而具有光散射的效果。然而,當液晶層12〇c 的兩側不被施加電壓差時,液晶層120c則呈清澈狀而具有 透明效果。 ~ 18 201209791 u iuvw20TW 34375tw£doc/n 在本實施例中,三維模式區域Ml中的液晶層i20c 不被施加電壓’因此三維模式區域Ml中穿透A區域相位 延遲材料的光束112之偏振方向則會從第一偏振方向D1 轉變為第二偏振方向D2’而使得光束112在穿透清澈的液 晶層120c後被偏光膜140阻擋。另一方面,三維模式區域 Ml中穿透B區域相位延遲材料112的光束112之偏振方 向會維持為第一偏振方向D1’而使得光束U2在穿透清澈 的液晶層120c後接著穿透偏光膜140。如此一來,三維模 ® 式區域Ml中的影像分離單元15〇c便能夠產生類似視差光 栅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二維模式區域M2中的液晶層i2〇c 則被施加電壓差’而形成混濁狀態。如此一來,在二維模 式區域M2中,無論是穿透A區域相位延遲材料或B區域 相位延遲材料之光束112在穿透呈混濁狀態的液晶層丨2 〇 c 後,皆會因液晶層120c的光散射作用而變得不具偏振特 性,在圖9中以「X」符號表示不具偏振特性。如此一來, 为光束112(即光束中112具有第一偏振方向di的部分) Φ 便能鞞接者穿透偏光膜I40,而使在二維模式區域M2中 的影像分離單元150c具有類似於中性密度濾光片(neutral density filter,DNF)的效果,即整面部分透光的效果。 由於二維模式區域M2中呈混濁狀的液晶層12〇c之散 射作用會造成光束112的亮度衰減,且通過呈混濁狀液晶 層120c且不具偏振方向的光束112在通過偏光膜14〇後亮 度又會約略衰減一半,因此來自光源11〇的光束112在通 過二維模式區域M2後之亮度衰減程度會大於在通過三維 201209791 * 八343 75twf.doc/n 模j區域Mi狀隸城程度,吨私細 之實施例相反。因此,本實施例之控制單元 :、圖1 調整及邊界亮度補償亦需不同於圖4之實施例。行的亮度 圖10繪示圖9中之控制單元所執行之赘 整。請參照圖9與圖1G,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冗度調 b2’大於第-平均亮度Bl’ ’且控制單元17Ge所^ 亮度補償包括調升二維影像之鄰近三維影像的 $ 階’亦即將灰階由G調升於所代麵灰階二 曲線Tie*與曲線Tle上下顛倒,因此曲線姑 償曲線Tic。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藉由伽馬值= =之伽馬轉換來調升二維影像之鄰近三維影像的邊緣之 此外,在本實關中’㈣單元me村調降 影像之灰階’例如由G調降成G,,如此一來,直線段Slc* 便可用以補償直線段Sle。經由上述邊緣亮度補償後,雙 ,式影像顯示t置lGGe便能夠有效降低二維輸出影像= 三維輸出影像之交界亮度差異,而提供整體亮度均句的^ 出景>像。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若第一平均亮度Βι,與 第二平均亮度b2,經過適當調整,而使得直線段Slc與直 ,段S2c大致在同一水平線上,則控制單元可以不用調降 二維影像之灰階,而使三維影像之灰階維持在G。 圖1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影像亮度調整方法的流 程圖。請參照圖1與圖u,本實施例之影像亮度調整方法 適用於圖1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1〇〇及其他實施例之雙 20 201209791 r jiy^w>20TW 34375twf.doc/n 模式影像顯示裝置,而以下以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i〇〇 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之影像亮度調整方法包括^ V110、步驟V120、步驟Vl3〇、步驟V140及步驟vi5〇。
步驟V110為利用光源110提供光束112至影像分離單元 150及顯示單元160。步驟νΐ2〇為使光源11〇切換出第一 區域P1與第二區域P2,其中光源11〇的第一區域Η且 第-平均亮度&,且第二區域p2具有第二平均亮度b、。 步驟V13G為切換影像分離單元15(),錢影像分離單元 150包括三„維模式區M1域與二維模式區域M2。步驟V140 為使顯示單元160在三維影像區域N1中顯示三 並在:維影像區細中顯示二維影像。步驟;于 邊界亮度师,而邊界亮度補償之細節請參照圖〗之實^ 例中有關控制單元170所執行之邊界亮度補償。步驟vu〇 〜V140之其他細節亦可參照圖1之實施例所述之細節,在 此不再重述。 在圖11中,步驟V11〇〜vl5()為依序執行。然而, 在其他貫施财,步驟V11()〜V15G亦可啸用其他任何 可能的順序來執行,或部分步驟亦可同時執行。舉例而古, 、V13〇、之順序可採用6種可能的排列順 序之其中任一種。此外,步驟V120、V130、V140亦可實 質上同時執行或者三者之其中兩者同時執行”戈者,步驟 ::30、Vl4〇、vl5〇亦可同時執行。或者,步驟 VI10與步驟Vl2〇可同時執行。 此外,步驟V110〜V150亦可適用於上述其他實施 21 34375twf.doc/n 201209791 ί重;詳細之細節請參照上述其他實施例之細節,在此不 之二法可提供亮度較為一致 影像與三出影像’且可有效降低二維輸出 察到較為自然^、舒1的畫^亮度差異,而使使用者能夠觀 综上所述’由於本發明實一 =像亮度調整方法採用邊^ == 而讓與三維輸出影像的亮度較為-致,進 】用者月"夠觀察到自然、舒適的影像晝面。 本發= 實酬麟如·",鮮歸用以限定 本發明之精^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 發明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 '、護觀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面示^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的剖 圖2為圖1中之微位相差單元的正視圖。 域、:::,1中之第一區域、第二區域、三維模式區 圖及其對應=域、三維影像區域及二維影像區域的正視 圖4綠示圖1中之控制單元所執行之影像亮度調整。 22 201209791 roiyyW20TW 34375twf.doc/n 圖5A至圖5C繪示伽馬轉換曲線e 圖6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 的控制單元所執行之影像亮度調整。 •'不、置 圖7繪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 的控制單元所執行之影像亮度調整。 ♦’不裝置 圖8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 顯示單元之晝素_及影像分離單元之麻的 圖9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雙模式影像顯示 剖面示意圖。 、叩 圖10繪示圖9中之控制單元所執行之影像亮度調整。 圖1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影像亮度調整方法的流 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100c :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 110 :光源 • 112:光束 114:自發光元件 120 ·液晶面板 120c、124、158b、164 :液晶層 122、162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126、166 :對向基板 130 :微位相差單元 140 :偏光膜 i W 34375twf.doc/n 150、150b、150c :影像分離單元 152b :第一透光基板 154b :第二透光基板 156b :凹透鏡 159b :液晶分子 160 :顯示單元 168 :晝素陣列 170、170c :控制單元 A、B :區域
Bi、B〗’:第一平均亮度 B2、B2’ :第二平均亮度 D1 :第一偏振方向 D2 :第二偏振方向 G、G’ :灰階 Μ卜ΜΓ :三維模式區域 M2、M2” :二維模式區域 Ν1 :三維影像區域 Ν2 :二維影像區域 Ρ1 ··第一區域 Ρ2 :第二區域 S卜 SI,、Sl,a、Sic、Sic*、S2、S2c、m、U2 :直 線段 ΤΙ、ΤΙ*、ΤΓ、ΤΓ*、Tla*、Tic、Tic* :曲線 V110〜V150 :步驟 24

Claims (1)

  1. 201209791 roiywu20TW 34375twf.doc/n 七、申請專利範圓: h 一種雙模式影像顯示裝置,包括: 一光源,適於提供一光束; 一影像分離單元,配置於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 該影像分料元適於切誠包括—三賴式區域及一二維 ,式區域’該切、適於切換成包括—對應至該三維模式區 ^的第-區域及-對應至該二維模式區域的第二區域,該 域具有—第—平均亮度,該第二11域具有—第二平 :m,—平均亮度不等於該第二平均亮度; 顯不單70 ’配置於該光束的傳遞路徑上 r元適於在—三維影縣域中顯示—三維影像,且適3 維:Ϊ區域中顯示一二維影像’該三維影像區域對 ΐ區且該二維影像區域對應於該二維模 該顯示f制早紐連接至該辆、、該影像分離單元及 兮:唯旦中該控制單元透過調整該三維影像區域與 域:邊;: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之邊界 出影=1=2:提供的-三維輸出影像與-二維輪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 ί:其中該第-平均亮度大於==== 行之該邊界亮Α觸包 == 該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冢之鄰近 25 34375twf.doc/n 201209791, 置,jl巾帛2項舰之雙模战像顯示裝 置其中該控制卓_由伽馬值大於 = 該二維影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馬轉換來满降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 二=第2域的面積小於該三維模式== 像之鄰近該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彳·隹衫 置,第2獅述之賴式影像顯示裝 勺儿度大於該第一平均亮度,且該护^丨 包括調升該二維影像之= 置,6帛所述之雙料雜顯示裝 該二替^ Γ藉馬值小於1之伽馬轉換來調升 “,准景/像之樹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衣階。 置,6賴狀賴絲像顯示震 、^控制早7L調降該三維影像之灰階。 置,其範㈣1項所狀频絲像顯示裝 二區域^ i料元所執行之該邊界亮度補償包括使該第 r:域之錢該第—區域之邊_亮度略低於該第二平均 =該域之靠近該第二區域之邊緣的亮度略 26 201209791 r^xy^uu20TW 34375twf.doc/n ίο.如申請專利翻第〗項所述之雙模 置,其中該光源包括自發光元件陣列。 豕硕不裝 置 置 光_ 置 11·如申請專利制第1G項所述之雙 其中該自發光元件陣列為一畫素化自發==裳 12.如申請專利制第1G項所述之雙模式影 其中該自發光元件陣列包括發光二極 ^ -極體陣列或電漿顯示單元陣列。 有機發 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雙模式影像顯 八中該影像分離單元包括高分子分散、 路結構液晶。 卞刀敢液SS或向分子網 K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 控制單元適於動態調整該三維模== 維模式區域的位置盘大,丨、,B、 該第二區域、今-^旦。對應調整該第一區域、 大小。 "二“像區域與該二維影像11域的位置與 15.-種影像亮度_整方法,包括·· 單元利用-光源提供—光束至—影像分離單元及—顯示 切換該影像分離單元 維模式區域與—二維Hi使該影像分離單元包括一三 像,顯= 單元在—三維影像區域中顯示一:_ 1冢並在一二維影像區域 -,.隹衫 2區域對應於該三維模式二二:二:三, 於該二維模式區域; 场且該-維影像區域軋 27 ^ 34375twf.doc/n 201209791 使該光源的一第一區域具有一第一平均亮度,且使該 光源的-第二區域具有一第二平均亮度,其中該第一區域 對應於該三賴式區域,該第二輯對應於該三維模式區 域’且該第一平均亮度不等於該第二平均亮度;以及 透過調整該三維影像區域無二料彡像區域之邊界 及該/第-區域與該第二區域之邊界之至少其中之一的亮度 來執行if界免度補償,以降低該光源、該影像分離單元 及該顯示單元整體所輸出之—三維輸出影像與-二維輸出 影像的交界亮度差異。 =如巾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其产補平均减大於該第二平均亮度,且該邊界 l括調降該二維影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 法贫利㈣第16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步二維影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藉由伽馬值大於i之伽馬轉換來調降該二維影 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法,月气利範圍$16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且第4域的面積小於該三維模式區域的面積, 的Ϊ緣之g補償包括調升該三維影像之鄰近該二維影像 法,圍帛18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的步二維影像之鄰近該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匕括藉由馬值小於1之伽馬轉換來調升該三維影 28 201209791 r^iyyuuiOTW 34375twf.doc/n 像之鄰近該二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法,其中該第二平均亮度大於該第一平均亮度,且該邊界 7C度補償包括調升該二維影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 灰階。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法,其中調升該二維影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之步驟包括藉由伽馬值小於丨之伽馬轉換來調升該二維影 像之鄰近該三維影像的邊緣之灰階。 、22·如申請專利範圍帛2〇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法,更包括調降該三維影像之灰階。 23·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中該邊界亮度補償包括使該第二區域之靠近該第一 邊緣的亮度略低於該第二平均亮度,且使該第一區 靠近該第二區域之邊緣的亮度略高於該第二平均亮
    請專職_ 項騎之影像亮度調整方 位置^動㈣整該三維模式區域與該二維模式區域的 維影像區域與該二維影像區域的位置與大^£域、該三 29
TW099129123A 2010-08-30 2010-08-30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TW20120979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9123A TW201209791A (en) 2010-08-30 2010-08-30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US12/978,408 US20120050341A1 (en) 2010-08-30 2010-12-24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9123A TW201209791A (en) 2010-08-30 2010-08-30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9791A true TW201209791A (en) 2012-03-01

Family

ID=45696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9123A TW201209791A (en) 2010-08-30 2010-08-30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50341A1 (zh)
TW (1) TW2012097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6786B (zh) * 2012-10-05 2015-06-01 Faraday Tech Corp 隨著使用情境進行資料傳輸動態調整之方法與裝置及計算機程式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88467A (ko) * 2011-01-31 2012-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차원 영상 표시 영역 내에 부분 3차원 영상을 디스플레이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246407A (ja) * 2012-05-29 2013-12-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3474016B (zh) * 2013-09-11 2016-06-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区驱动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显示器
US20190213961A1 (en) * 2018-01-05 2019-07-1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assembly with unbalanced backlight to manage windowing effect
EP4214922A1 (en) * 2020-08-18 2023-07-26 Apple Inc. Boundary smoothing in a display
KR20230036640A (ko) * 2021-09-07 2023-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3049A (ja) * 1995-06-29 1997-03-18 Canon Inc 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201007678A (en) * 2008-08-14 2010-02-16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6786B (zh) * 2012-10-05 2015-06-01 Faraday Tech Corp 隨著使用情境進行資料傳輸動態調整之方法與裝置及計算機程式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50341A1 (en)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9791A (en) Two mode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brightness
US9479767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TWI510054B (zh)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US952470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of various formats on a single display
WO2017181590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TWI357987B (en) A three-dimens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 displ
TW201133032A (en) Multi-function LCD parallax grating device
TW201235704A (en) Privacy filtering method and 3D display device
US8760396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40307187A1 (en) 3d display device adopting half-source driving structure
US20150237334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05376558A (zh) 多视图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20519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椅子および観賞システム
US9137510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or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image processor
CN102778777B (zh) 立体影像显示器的显示面板
US8625037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7257937A (zh) 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071579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40146143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TW201505419A (zh) 改善祼眼3d顯示器串擾的方法及祼眼3d顯示器
TWI449956B (zh) 主動式偏光三維顯示裝置
TWI526717B (zh) 裸視立體顯示裝置及排列裸視立體顯示裝置之像素的方法
KR102139746B1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방법
Uehara et al. 1-inch diagonal transflective 2D and 3D LCD with HDDP arrangement
KR102334031B1 (ko) 무안경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