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6045A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f a sub-module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f a sub-module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6045A
TW201206045A TW100119782A TW100119782A TW201206045A TW 201206045 A TW201206045 A TW 201206045A TW 100119782 A TW100119782 A TW 100119782A TW 100119782 A TW100119782 A TW 100119782A TW 201206045 A TW201206045 A TW 2012060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ub
switching
bypass
switch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9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bias Mildenstein
Karsten Funk
Original Assignee
Bosch Gmbh Robe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sch Gmbh Robert filed Critical Bosch Gmbh Robert
Publication of TW201206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60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16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 H01L31/02019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21Circuit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character for the devic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Description

20120604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如中請專利範圍帛1項的引文的-種用於 控制在光電池叹備中的一副模組(Submodul )的電流的 產生的方法,以及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此類裝置。 【先前技術】 在先則技術中,習知之太陽電池模組由多數個別太陽 電池構成,它們再組成一列副模組(Subm〇dui,英: submodule)。這些副模組常也稱副串列(Μ——)。它 們在功此上係為太陽能模組的最小產生能量的單元。要將 副串列配接’一般係嵌到一端子插座上,此構造成在串列 内連接的太陽電池的連接,且造成對其他模組及/或一交 流電整流器的連接。此端子插座一般含有一個電路,它由 所謂的旁路二極體構成,且放入副串列的金屬連接器之 間。這些旁路二極體在某種情料(在此情形中,在整個 太陽能模組生之太陽能電流比在各副串列中產生的太陽能 電流多)冑副串列橋接。如果副串列被遮住,—般往往就 會發生這種情形,例如像由於被沈積的污物、吹過來的葉 子或相鄰的物體之與白天時間有關的影子,特別是烟_ 』Scho崎ln )的情形。在遮住的情形,和各副串相關聯的 旁路二極體可導通’如此該副串列被跨接,因此不再能產 生電流,但在副串列中產生的最起㈣太陽因此不能使 用,因此該太陽能模組不能提供本來能產生的電力。 4 201206045 【發明内容】 依本發明提供一種控制方法及一種控制裝置,以在一 光電池設備中控制電流的產生,該設備具有至少一個接入 該光電池設備内的副模組。 本發明的方法的特點在以下步驟: 該副模組交替地在一種「啟動」切換狀態和一和「旁 路」切換狀態輪流地接通,這種交替的接通係在一個切換 時間循環(τ)中達成者,其中該副模組在光電池設備的「啟 動」切換狀態時被接通,而在r旁路」切換狀態時被橋接, 其中 •-在「旁路」切換狀態時,測量光電池設備的總電流 強度(12)並將由此求出的標稱值(1臨限)暫存,且在「啟動」 切換狀態時測量副模組電流強度(11)並與該標稱值比較,其 中 Μ田彳模組電流強度(11)降到該臨限值以下時,不受 切換時間循環(τ)影響地將副模組回復到r旁路」切換狀態。 依此,此方法流程的特點為二個切換程序。在第一切 換程序〔它係用一種最初為固定的切換時間循環實施〕, 該副模組在時間上最先為固定的區間(Interval )交替地進 入一第一切換狀態,在此狀態它係切換到光電池設備中, 在此切換狀態時它接到光電池設備中,在一個在固定的切 換時間循環之後的切換狀態,該副模組被橋接且因此在電 路技術上,係從光電池設備的系統分離。在橋接的時間區 5 201206045 間時,測量一可能電流強度,此太陽能模組在整個系統未 被遮蔽。此電流強度當作一種標稱值,它被暫存。在切換 到ON切換狀態後’再測量由副模組產生的電流強度,當作 「副模組電流強度」,並與先前所求的標稱值比較。 因此該第一切換程序產生一詢問及比較程序,在此程 序時一方面測量整個系統的總共之電流強度,另方面測量 副模組的電流強度且將該二值連續地交替地互相比較。很 明顯地,旁路切換狀態的時間區間比起另一時間區間(在 其間該副模組在ON-切換狀態)。 除了在第-切換程序外,還作—第二切換程序。它求 為將副模組回設(重設)(z_eksetzen,英:⑽丨) 此模式時,如果副模組的電流強度降到此標稱值以下,則 在此回設時,副模組往往進到旁路切換狀態。如此,該暫 時減少功率工作的副模組在電路技術上就從光電池設備的 系統脫離。但在作第二切換程序時,第一切換程序繼續進 行。這表示:-方面繼續求出新的標稱值,另方面,如果 在=3換程序過程,副模組再進人⑽切換狀態。則最遲 此時將第二切換過程再取消。 W / 技術單元❹—道標稱值的設定, 、心稱值-實際值的比較、及由 及由田彳模組造成之功率以及右 個光電池設備中產生的功率 羊之間的調整作業構成,且因 在光電池5又備的部合斑5,丨@ ^ 、P刀與田㈣組之間能作功率區配。 在一適當實施例,在—切 0* n ^ ,a 、夺間點將副模組回設, 時間點與如稱值和副模 電峨強度之間的偏差的值有關 6 201206045 利用此措施可考慮到,副模組電流的實際值與標稱值 之間的小小偏差往往只短時及暫時發生,因此並不一定絕 對必要將副模組回設到旁路切換狀態。如果在切換時間點 之前該偏差再度消失,則回設作業中止。 在一較佳實施例,回設的切換時間點利用一接到副模 組的電容器的放電性質影響。較小的偏差造成慢慢的放 電’及較遲的切換時間點較大偏差造成電容器較快放電, 且對應地造成較早的切換時間點。 在另一實施例中,切換時間循環做成自動變化。特別 是切換時間循環的值與副模組電流強度有關。在此,切換 時間循環或切換頻率——或者與它們同義字——切換脈波 的數目/每個單位時間--隨副模組電流強度減少而增 加。 此實施例一方面考慮到—種狀況:如果一副模組產生 !·互定同的副模組電流強度,則它比起一個模組(其中副模 組電流強度較低或為交流者)較不須頻頻變到旁路切換狀 態。在上述第一種情形中,變化切換狀態往往不利,因為 怪:地工作的副模組須分離。而在上述第二種情形,這點 則疋有利纟,ϋ為在橋接後,副模組較快地再切換 池設備的電路系統。 、j元電 备然’切換時間循環可由外界利用一介面任意調整。 蝴別是指將副模組強迫設到旁路切換狀態 修理目的,或在危險或燃燒的情形之時強迫設定。… 為此,將介面與—通信單元連接,以作強迫控制,該 201206045 通訊單元在危險及/或維修情形將該至少一副模組變到旁 路切換狀態。 此外,另一種設計,係使該至少一副模組可經由介面 強度控制進到旁路切換狀態以作運送,利用此運送安全措 施,可使副模組在一定狀態安裝在安裝地點並操作。 依本發明的一種用於控制在一光電池設備中能量產生 的控制裝置,具有至少一接到該光電池設備中的副模組, 該控制裝置包含 -· 一控制電路,該控制電路具有一第一電流測量裝置 以測量由副模組產生之電流強度,並具有一第二電流測量 裝置以測量在光電池設備中產生的電流強度; 一切換器以將該副模組變到一 Γ啟動」切換狀態或 一「旁路」切換狀態,及 --一定時器單元,將該切換器設定, 或設有其他指引值。 該副模組宜具有一並聯的電容器,此外,在一實施例, 該疋時器單元或另一影響重設脈波的指引值有一計時電容 器,它由副模組及/或光電池設備供電。如此,定時器單 元的時間循環可直接由副模組及/或光電池設備的操 態導出並利用它決定。 ' 在一實施例,設有一種設成一測量旁路(Messshunt) 的「切換電晶體」的設置當作電流測量裝置,或可使用— 電晶體的路線電阻本身當作旁路。此控制電路宜具有一介 面,以將副模組強迫切換到一 0N切換狀態或旁路切換狀 201206045
此控制裝置與本發明的方法在以下利用實施例詳細說 明。要注意,目式只說明特性,但並不用任何方式限制本 發明的範圍。 ‘ 【實施方式】 圖1顯示-光電池設備⑴的例子。它由一列互相配接 的副模組(2)構成,該副模組由個別之太陽電池⑽建構成。 在各太陽電池中用光電池方式產生的電壓利用配線相加。 因此,各單獨的副模組(2)在副模組上產生一電a,最後在 整個光電池設備造成一總電壓。 在這種構造,個別的副模組呈最小功能單元的作用, 且被-控制電路(3)控制。控制電路監視由各單獨太陽能模 組產生之太陽能電流的強度。當在一個或數個副模組中, 太陽能電流的強度特別是由於遮蔽降到一定值以下時,則 相關的模組利用控制電路橋接。使其内電阻不會對整個光 電池設備有負面影響。 以下利用由一副模組以及此副模組用的控制電路構成 的設置說明該控制電路的作用方式。在此光電設備(它由 數個副模組建構成),各單獨之s丨 早獨之剎模組有一本身之控制電 — — 、’ W 顯示一第一實施例中_ /(田曰 ,, 自具-控制電路(3)的-副 模組⑺的電路圖的例圖。此處所示之副模組由一種由數個 單獨太陽電池(2a)構成的設置構成。控制電路包含—電流測 圖 路配合’或也可各依目的將數個副模組與一控制電路連結 201206045 里裝置(4)〔它具有電流測量器(4a)及(4b)〕、一切換器(5) 〔匕被施以切換脈波(6)〕及一定時器單元(?)。 切換器(5)用於將副模組耦合及解耦、副模組可佔住一 ON切換狀態或一旁路切換狀態,在〇N切換狀態時副模組 切換到光電池設備的整個系統中。在此,系統電流在光電 池設下方流過副模組的太陽電池(2a),該太陽電池提供太陽 能電流的一部分。在旁路切換狀態時,該副模組被橋接, 因此從充電池設備的配線解耦。在此情形,總電流經一條 橋接該副模組的電流通道(5a)導通。 利用此設置產生的或流經此設置的太陽電流被電流測 量裝置(4)檢出。在此,在〇N切換狀態時,第一電流測量 器(4a)測量由於副模組所能造成之電流強度(〗丨),第二電流 測畺器(4b)在旁路切換狀態時測量在整個光電池設備内能 造成之電流強度(12) ’該二值在一取樣及保持 (Sample-and-Hold)電路(圖未示)中互相比較。 定時器單元(7)將一切換脈波(6)施到切換器(5),在此情 形,切換器(5)的切換狀態從〇N切換狀態變到旁路切換狀 態,或從旁路切換狀態回到0N切換狀態,如此副模組被橋 接並從光電池设備的整個系統解耦或整合到光電池設備的 電路中。 這種切換過程受一電容器(8)影響,電容器(8)與副模組 (2)並聯,且在副模組工作時充電,當副模組被遮蔽時,電 容器(8)放電。如此,暫存在電流測量器(4a)上的電流強度(1 i) 以一時間常數〔它受電容器的放電電流影響〕下降,因此 10 201206045 。因此 切換作 在某種延遲後,電流強度⑴降到一預設臨限值以下 電容器⑻使切換器(5)從ON切換到旁路切換狀態的 用延遲。 在此重要的-點為:此切換過程的延遲作用與電容器 的充電狀態及副模組(2)的功率有關,當副模組⑺只短時或 微弱地被遮㈣’電容器⑻放出—股具較大時間常數的放 電電流’因此電流強(11)在較長的時期後才降到所予的臨限 值以下因此I車交長的時期I,電流強度⑴)才降到所予 臨限值以下。在此情形’切換到旁路切換狀態的作用有很 大的延遲或受抑制…匕’這種只略遮蔽的副模組不會從 整個電路解麵。如此電容器就呈暫時的能量儲存器的作用。 當副模組受大幅遮蔽(特別是完全變暗時),電容器 以相對地小的時間常數放電。電容器迅速放電,因此電流 強度(II)對應地迅速降到-預設臨限值以下,因此在較短的 時間區間I,切換到旁路切換狀態,如此該完全變暗的副 模組(它此時對產生能量沒有用處)迅速被橋接。 利用定時器單元的切換脈波切換回0N切換狀態。 為此疋時器單元有一時間脈波,它在切換到旁路切 換到旁路切換狀態後,使切換器週期性地切換到〇N切換狀 態。為此,在圖2中所示的實施例,設有一計時電容器(9), 該電容器由於該電容器放電,將一重新的切換脈波釋故造 成這種觸發,因此切換器(5)在〇N及旁路切換狀態之間交 替變動。 如果’計時電容器利用副模組或光電池設備供電,則 11 201206045 其觸發功能直接與副模組或光電池設備的能量產生作用耦 合,如此在一段時間後(此時間由光電池設備或副模組的 太陽能電流導出),該切換器就切換到另一位置。 圓3顯示另一實施例之具控制電路(3)的一副模組。在 此處的例子中,控制電路成單晶及整合方式。為此,控制 電路有-整合的定時器單元⑺。為了測量電流強度⑴),在 此例中设有二個切換電晶體。在此,排極(⑽⑷與源極 (Source )之間在各切換電晶體所予之的導通電阻用於當作 切換邏輯(Schaltlogik)的測量「旁路」(11)。測量旁路由 一個旁路(1 la)(l lb)構成。由於旁路的電阻而下降的電壓(V|) 及(VO在各ON或旁路切換狀態詢問並換算成電流強度值 (II)及(12)。在此定時器預設内部預設之「切換時間點」以 及時間脈波以作重新測量。χ,在此處的例子,副模組利 電容器W緩衝。因此以上述方式,副模組過渡到橋接的狀 態的作用的時間點被電容器的放電作一定之延遲。 圖4顯示太陽電流產生的控制作用的一流程圖例子, 它包含二個互相嵌合的迴路狀的程序流程。 第一程序流程關於在光電池設備中連續地將標稱值作 實際化(Aktualisiemng)。此流程以一重設步驟(12)開始, 其中將一切換信號輸出到切換器。然後切換器在一切換步 驟(13)切換到旁路切換狀態β下一步在一步驟(14)測量系統 電流(12)的值,並在一步驟(15)中儲存在控制電路的一取樣 及保持(S/Η)級中,取樣與保持級可設計成—内部記憶體形 式’或者例如經一整合之電容的類比電壓形式。 12 201206045 第二程序流程由二部分形成:將由副模組產生的t流 強度(II)連續測量。將在此測定的值與取樣及保持級中儲存 的系統電流(12)的值繼續比較。為此做一切換過程(16),其 中切換器切換到ON切換狀態,然後在一測量步驟(17)測量 由副模組產生的電流強度(11) ^同時檢查是否電流強度 降到一臨限值(它利用值(12)或一對應地針對該值決定)以 下。 在此,時間單元以固定的切換頻率τ在〇N與旁路切換 狀態之間切換,因此該二程序流程輪流執行,這種交替的 切換宜設計成-- 設定(Set)脈波將切換器切換到旁路切換位置,而一隨 後的重設(Reset)脈波一直將切換器切換到旁路〇N切換位 置,因此在重設後,切換器一直在〇N切換位置。 在此,ON切換狀態在任何時候都可斷路,只要一道與 測量步驟(17)結合的決定步驟(18)發信告知:電流強度(ιι) 降到由值(12)設定或針對值(12)設的標稱值以下,則情形就 是如此。在此,切換器藉重做步驟(13)而切換到旁路切換狀 態’而副模組從電流回路分離。然後副模組自動工作,並 經由在副模組中產生之太陽能將電容器(8)再充電。 此旁路切換狀態最遲在以下情形再結束:如果定時器 單元將一更新的切換脈波輸出到切換器,因此重新作重設 步驟,、然後作方法步驟(16)(17)(1 8)。 圖5利用一時間座標圖顯示在控制太陽能產生時的一 切換過程的例圖。此圖一方面包含由定時器單元(7)輸出的 13 201206045 切換脈波(Τ1 )(Τ2)(Τ3)的序列,它們用一切換循環内先後相 隨’其中顯示電流強度(I1)的時間走勢。 在第一切換脈波(Τ1)時’電流(11)相當於系統電流 (12)。在第二重設脈波的時間點(Τ2)時,發生遮蔽,它將副 模組的電流減少到系統電流的例如7〇% 〇在此,時間點Τικ故限 的電流(11)降到一此處所予之臨限值j跋限〔例如為電流(12) 的80%〕以下。這種降低引起一切換脈波υ。由此時間點 起,副模組被橋接。此在副模組中進行的太陽電流產生作 用再沿虛線IL將電容器(8)充電,在第三個重設脈波Τ3的 時間點,切換器再設在ON切換狀態,且電容器重新放電。 由於在此情形,副模組遮暗的情事仍未再克服,故發出一 新的切換脈波並重複上述過程。在此,在橋接的副模組中 繼續產生電流,收集在電容器中,且在時間點T1及T2後 方出到系統。 圖6利用一圖說明一種與一種遮蔽程度有關的切換性 質的例圖《如果由副模組產生的太陽能遠低於整個系統的 太陽能(這是在大幅遮蔽的情形),則副模組電流(11)很快 降到由系統電流12定的值I眩限以下,且在時間點t丨時,切 換器已切換到旁路切換狀態。反之,如果只略遮蔽,則由 於終值較高,電容器放電慢得多,因此開關切換到彎路切 換狀態就晚得多,在時間點h或4。副模組因此對總能量 之收益有很大的促進。 但定時器單元的時間控制(亦即時間循環τ)也可變 化且與田模組的操作回耦》在此,最初固定的時間循環τ 14 201206045 改變’因此重設脈波較快或較慢地先後相隨。時間控制宜 利用副模組本身預設,且調整成使定隨者遮蔽度增加(亦 即隨電流11下降而定)移到較短的時間。 此設計有一優點:在整個系統中串聯的副模組與相關 的切換裝置不會在相反側受影響超過多於一個的切換循 環。換言之,二個或數個切換裝置同時變到旁路切換狀態 且因此可能在極橋情形所有副模組都被橋接的機率可以忽 視。 另一優點在太陽入射光線較少時,電池容量較副模組 的固有電容器而言係較少,因此當太陽能電量變較短少 時,電容器較快放電也可較快再充電。 另一特點在於使用太陽電池(2a)的固有電容。pnp過渡 區的電容(也稱二極體電容)和日照有,且在240平方公 分面積的高功率太陽電池的場合在未照光的情形可多達1〇 "F,而在全曰照的情形為1〇〇〇" F ( 1〇〇〇瓦〆平方米)。 由於各電源(它代表太陽電池)的這種電容係並聯,因此 可將副串列的總電形近乎設在相同的度量級中。如此,在 一有利實施例可省却分別之外界電容器,例如如圖2所示 者。 基本上’要將效率最佳化,該切換脈波以及其他「比 較電流」的測量只要作極短的時間。這點很明顯,因為當 副模組未遮蔽時,用於比較所需之測量(以及副模組的短 路)使能達成之量變較小。但如果由1〇〇微秒測量時間作 此切換〔在完全日照時極高的電容器值丨〇〇〇微法拉第,以 15 201206045 及RDS〇n 100毫歐姆時〕以及在全照時^ 直到下一之重設時為止的時間),則所 失為二:(- 或〇.〇1%。但為此須將圖3所示的測量貝失為100啊 進去。當標稱電流(Nennstrom) 8 胃失也加具
下降綱毫瓦,因此當三個能量開關/每固模在^能量開關 4® ^ Λ / 母個模組(具 240W 的私稱功率)的設計時,由於 又狐及造成功率損尖為 24mW = 72mW,而由於串聯的功 士”
"卞电日日體造成者為 3X 8〇〇mW=2.4W,因此總量約3W/每個太陽模租。”、 當曰照較少時,電池容量減少、約HHM吾,因此當太陽 電池為1 5 6毫米,電池交| | 付 电令量可期待約丨〇微法拉第❶因此測 量時間減少到1微秒。但如此一央 丨一如此果,由於重設區間較短, 故效率損失同樣地移動。此處’有用的假設約4 i毫秒, 因此,在未遮蔽的操作日夺,扣除由於功率電晶體造成之比 例上較少的損失(也是約為1%)經常仍有99 9%的效率。 由於使用此處所用^!拉罢βi 处Μ用的裝置及實施該方法,因此在未遮 蔽狀態太陽電流損失i/f伞,0/ ,,, 、 損天近乎丨%,但相對於此,在遮蔽情形為 成比例的收益。為此所需之電路成本遠低於具有整合之直 流/交流轉換器的習知以模組為基礎的Mpp追踪器 (MPP-Tracker )。 舉例而。,要作功率評估,可用一功率電晶體(FET ), 它在最大導通電流16A及最大導通電壓16A時,排極和源 極之間的電RDS〇n為i 〇〇m Ω。將此導通電阻最佳化到例 如1 〇m Ω ’可將功率損失減少到約0.32瓦,故遠低於0.2 %。換s之’此處所示方法確保有未遮蔽之副模組的功率 16 201206045 的99·8%的效率,但相對於此功率的小損失,在遮蔽情形 副模組具有效之功率產率。 藉使用通訊介面(它強迫使切換器進入旁路切換位置) 可將副模組以及接著整個光電池設備切 進入模組的短路狀態。這種切換狀態以下稱「:^ 止)。舉例而t,如果在需更換模組時,該副模組須在一 曰間拆開’或者在火燒的情形,該設備須切換成沒有電流, 例如將一屋頂打開以滅火,則這種切換很有用。 在此,一種可能的通訊解決方案可為一分別的控制線 路,它接在全部的副模組。同樣可使用一些電力線觀余, 在這種觀念中,信號可經太陽電流線路傳送,《用無線解 決方案。經由習知之高頻通定協定(以⑹,w_lan等)。 如果使用電力線觀念’舉例而言,則必然需要施加一「賦 能」(Enable)信號以供圖3所示之模组正常操作方式之用。 在此需要原封残的太陽電流線路以傳送此「賦能」信號。 如果在故障情形產生電弧,則所發生之干擾頻頻會干擾此 賦能信號’使通訊IC不再能辨認此信號,並切換到「截止」 模式。在此也可辨認電弧將電流回路中的電壓關掉,以將 電弧自動滅掉(將副模組關掉)直到電派消滅為止。 在行家技術的範疇内,此處例示之方法與裝置可作豆 他設計及實施方式,其他設計亦見於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一光電池設備的例圖,女 ^ 匕具有副模組及一相關 17 201206045 的控制電路。 圖2係一第一貫施例中之一個具一控制電路的副模組, 圖3係另一個實施例中之一個具一控制電路的副模組, 圖4係用於在一副模組中控制太陽能電流產生的流程 圖例子, 圖5係在控制太陽能電流產生時切換過程的例子的 間坐標圖; 圖6係一與遮蔽程度有的切換性質的例子的示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光電池設備 (2) 副模組 (2a) 太陽電池 (3) 控制電路 (4) 電流測量裝置 < 4 a) 電流測量器 (4b) 電流測量器 (5) 切換器 (5a) 電流通道 (6) 切換脈波 (7) 定時器單元 (8) 電容器 (9) 計時電容器 測量旁路 18 201206045 (lla) 旁路 (lib) 旁路 (12) 重設步驟 (13) 切換步驟 (14) 步驟 (15) 步驟 (16) 切換過程 (17) 測量步驟 (18) 決定步驟 (t,) 切換時間點 (t2) 切換時間點 (t3) 切換時間點 (Π) 電流強度 (12) 電流強度 (Tl) 切換脈波 (T2) 切換脈波 (T3) 切換脈波 19

Claims (1)

  1. 20120604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用於控制在一光電池設備中的電流的產生的方 法該叹備具有至少一個接入該光電池設備中的副模組, 其特徵在: «亥y模組交替地在一種「啟動」切換狀態和一和「旁 路」切換狀態輪流地接通,這種交替的接通係在一個切換 寺間循環(τ)中達成者,其中該副模組在光電池設備的「啟 動j切換狀態時被接通,而在「旁路」切換狀態時被橋接, 其中: 在「旁路」切換狀態時,測量光電池設備的總電流 強度(12)並將由此求出的標稱值(j臨限)暫存,且在「啟動」 切換狀態時測量副模組電流強度(n)並與該標稱值比較,其 中 —當副模組電流強度(n)降到該臨限值以下時,不受 切換時間循環(T)影響地將副模組重設到「旁路」切換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 在切換時間點(ti)(t2)(t3)將副模組重設,此時間點與 標稱值(12)和副模組電流強度⑴)之間的偏差(△〗)的值有 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 •亥重。又的切換時間點(1)(^)(4)利用一接到副模組的電 容器的放電性質影響。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 該重設的時間點⑷)(ω(ί3)利用副模組的一太陽電池之 20 201206045 至v 種固有之與照明有關的電容性的放電性質影響。 5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 °亥切換時間週期(T)有一種與副模組電流強度(Ti)有關 的值。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 該切換時間循環(τ)可由外經由一介面任意調整。 種用於控制在一光電池設備中能量產生的控制裝 、有至 接到該光電池設備中的副模組,該控制裝 置包含: \ 一控制電路(3) ’該控制電路具有一第一電流測量裝 置(4a)以測量由副模組⑺產生之電流強度,並具有—第二電 流測量裝置(4 b)以測量在光電池設備中產生的電流強度, 切換器(5)以將該副模組變到一「啟動」切換狀態 或一「旁路」切換狀態,及 “ 定時器單元(7),將該切換器設定。 8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裝置,其中: “一模,、且(2)有一能量儲存器,呈一並聯的電容器(8)形 式。 9.士申明專利範圍第7或第8項之裝置,其中: 該田m組有-能量儲存器,呈太陽電池(2a)之固有二極 體電容的形式。 ί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第8項之裝置,其中: 6玄疋時器單元(7)有一計^ V Μ 。卞時電容器(9),被該副模組及/ 或光電池設備供電。 21 201206045 j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第8項之裝置,其中: 设有排列在一測量旁路(1 i )中 的Μ署·^ )中的切換電晶體(lla)(llb) 的。又置田作電 >瓜測量裝置(4a)(4b)。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W _第7或第8項之裝置,其中: 該控制電路有—介&,μ _ 叙&「Α 將副模組強迫切換到一「啟 動」或旁路」切換狀態。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第8項之裝置,其中·· ㈣Μ之控制的 四興通汛早兀連接,該 到「旁路 修的情形將該至少一副模組切換 J穿路」切換狀態。 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第8項之裝置,其中: 換狀態以作運送。 ^面強迫切換到該「旁路」切 、圖式: (如次頁) 22
TW100119782A 2010-06-08 2011-06-07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f a sub-module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TW20120604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29813.1A DE102010029813B4 (de) 2010-06-08 2010-06-08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elektrischen Stromerzeugung eines Submoduls in einer Photovoltaikanl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045A true TW201206045A (en) 2012-02-01

Family

ID=4462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9782A TW201206045A (en) 2010-06-08 2011-06-07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f a sub-module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54394A1 (zh)
EP (1) EP2580843B1 (zh)
JP (1) JP5490317B2 (zh)
KR (1) KR20130089154A (zh)
CN (1) CN102918746B (zh)
DE (1) DE102010029813B4 (zh)
TW (1) TW201206045A (zh)
WO (1) WO2011154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2160A1 (de) * 2011-09-06 2013-03-07 Robert Bosch Gmbh Schutzschalteinrichtung, Photovoltaik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EP2870633A2 (en) * 2012-07-09 2015-05-1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ities in a solar array circuit and terminating current flow therein
WO2014085468A1 (en) * 2012-11-29 2014-06-0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electric potential in photovoltaic systems
DE102013202600B4 (de) 2013-02-19 2015-04-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Ertragsoptimierung eines teilverschatteten Photovoltaik-Feldes
DE102013217727A1 (de) 2013-09-05 2015-03-05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mfassend mindestens eine photovoltaische Zelle und Solarmodul mit verbessertem Gesamtwirkungsgrad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und eines solchen Solarmoduls
LT3114746T (lt) * 2014-03-03 2018-05-10 Solarlytics, Inc. Elektrinių laukų taikymo daugeliui saulės elementų skydelių būdas ir sistema
WO2020028402A1 (en) * 2018-07-30 2020-02-06 mPower Technology, Inc. In-situ rapid annealing and operation of solar cells for extreme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CN112769132B (zh) * 2021-01-06 2022-08-12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阀侧电流时序特征的换流阀状态与阀电流的求解方法
TWI805538B (zh) * 2023-01-19 2023-06-11 勁利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優化電力監控關斷裝置、系統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6742C1 (de) * 1999-04-13 2000-08-24 Angew Solarenergie Ase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Stromerzeugung mit Solarzellen
US7342440B2 (en) * 2005-03-04 2008-03-1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Current regulator having a transistor and a measuring resistor
DE102005021152B4 (de) * 2005-05-02 2007-03-08 Universität Stuttgart Solarzellenvorrichtung
US8933321B2 (en) * 2009-02-05 2015-01-13 Tigo Ener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watchdog in solar module installations
ITVA20080002A1 (it) 2008-01-10 2009-07-11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Sistema fotovoltaico a pannelli multicellulari con conversione dc-dc multiplata per gruppi di celle in serie di ciascun pannello e struttura di pannello fotovoltaico
DE102008008504A1 (de) * 2008-02-11 2009-08-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Diebstahlerkennung eines PV-Moduls und zur Ausfallerkennung einer Bypassdiode eines PV-Moduls sowie dazu korrespondierender PV-Teilgenerator-Anschlusskasten, PV-Wechselrichter und dazu korrespondierende PV-Anlage
US8273979B2 (en) * 2008-10-15 2012-09-25 Xandex, Inc. Time averaged modulated diode apparatus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DE102009051186A1 (de) 2008-10-29 2010-05-0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npassschaltung
US8791598B2 (en) * 2008-12-21 2014-07-29 NavSemi Energy Priva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a solar panel in seg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0317B2 (ja) 2014-05-14
EP2580843B1 (de) 2017-05-10
US20130154394A1 (en) 2013-06-20
JP2013535095A (ja) 2013-09-09
WO2011154185A1 (de) 2011-12-15
DE102010029813A1 (de) 2011-12-08
EP2580843A1 (de) 2013-04-17
KR20130089154A (ko) 2013-08-09
CN102918746B (zh) 2016-02-17
CN102918746A (zh) 2013-02-06
DE102010029813B4 (de)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6045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f a sub-module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US11728724B2 (en) Bypass circuit and method to bypass power modules in power system
US118763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ed elements of a power system
JP7095962B2 (ja) 光発電システム用安全スイッチ
US10069308B2 (en) Localized power point optimizer for solar cell installations
US8212409B2 (en) Method for activating a multi-string i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plants
CN102820808B (zh) 光伏阵列汇流箱
EP2779250A2 (en) Photovoltaic bypass and output switching
CN108604607B (zh) 光伏(pv)模块的保护电路、用于操作该保护电路的方法和含这种保护电路的光伏(pv)系统
El-Faouri et al. A smart street lighting system using solar energy
US9780234B2 (en) Photovoltaic bypass and output switching
KR101671078B1 (ko)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의 최대 전력점 추종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369965A1 (en) Bypass Circuit and Method to Bypass Power Modules in Power System
CN111435796B (zh) 用于光伏系统的安全开关
US9697961B2 (en) Photovoltaic bypass switching
TWI458239B (zh) 直流對直流轉換電路與其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
JP2022187039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