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4955A -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 Google Patents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124955A TW201124955A TW99100442A TW99100442A TW201124955A TW 201124955 A TW201124955 A TW 201124955A TW 99100442 A TW99100442 A TW 99100442A TW 99100442 A TW99100442 A TW 99100442A TW 201124955 A TW201124955 A TW 20112495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learning
- knowledge point
- knowledge
-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20112495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與診斷評量方法相關,更詳而言之, 指一種學習效果之診斷評量應用方法。 ’、 【先前技術】 按,坊間-般的補習班,係以老師在課堂上教導 以-對-的教學以了解制者某—學科的哪—個單= 習是否有問題,其判斷指導僅為人為的行為。 的予 /-般已知的線上學習或測驗,雖已常見;然而, 常係針對其-學習階段類似相_易程度的知識ς 的學習或是測驗’因此,對於需要運_其基礎= 關的知識點,其系統無此運作讓使用者得知。 Μ 亦即’如上所述習知的學習診斷褒置或方式 很多可,良之處;有鑑於此’發明人遂以自動化及整 斷為考量重點’積極投人研究開發與創新改良,σ 1 本發明學習效果之診斷評量應用方法。 ^ ;完成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學習效果之診 應用方法,其可輸入使用者的一受測結果 ☆置 結果之題目所在的-知識點,藉輯斷如 ^又剛 點應為上-層進階知識點或下—層基礎知識點^知識 用者得知縣習較基礎的知識‘喊較進_知識點^使 201124955 評窃靡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一種學習效果之診斷 童…用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提供一電腦,儲存有複 °識點及其對應的題庫;提供__關連模組 ,建立各知識 入总之關連’其包含有至少—上關連或至少—下關連;輪 二受測知識點的—測驗結果,並得到一通過或一未通 '°旬疋,判別該測驗結果相對應之知識點;提供一分析 模1且依照該測驗結果之通過或未通過判定,由其受測之 • 纟識點進行取得其上關連或下關連之至少另-知識點而經 由一輸出模組輸出者。 【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制本發明之結構、特徵及功效所在,兹舉 以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其中: 請參閱第-圖至第五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 種學習效果之診斷評量應用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 • 提供一電腦,儲存有複數知識點(p),以及其對應各知 識點(P)的題庫(Q),各題庫(q)含有若干題目。 舉例來說,本發明係針對教材編定的各階段内容,定 義有複數學習目標(T),其對應關連至少一知識點(p),而該 學習目標(T)也可稱之為學習内容;假設,其教材有至少兩 種版本冊(V) ’为別為不同的出版社所發行,其可泛指版本 別及其冊別(例如,年級別及學期別等),不同版本冊(V)的 相同單元(U)或不同單元(u)可能具有相同的一學習目標 (T)。其中,可由S亥學習目標(T)及知識點(p)關連連結找出 201124955 其對應之版本冊(v)與單元(u)。 舉例’某一版本冊(v)包含有若干單元⑼,如1.加減 應用、2.有多長、3·數到100及4.錢幣等不同的單元(U); 舉例中,如加減應用之單元(u)則包含有若干學習目標 (T),如1.能解決一位數的連加問題、2能解決一位數的連 減的問題' 3.能解決比較型的加法問題及4.能解決比較型 的減法問題等不同學習目標(T)。 • 提供一關連模組’建立各知識點(P)間之關連,其包含 有至少一上關連(L1)或至少一下關連(L3);如第二圖所示, 大部分知識點(P)同時具有上關連(L1)及下關連(L3),甚至 是同時有兩個上關連(L1)或兩個下關連(L3)。其中,任一知 識點(P)之上關連(L1),係為應用該任一知識點(p)的另一進 階知識點(P);而,任一知識點(p)之下關連(13),係為該任 一知識點(P)所應用的另一基礎知識點(p);因此,可能有一 些知識點(P)間並無任何關連。此外,該關連模組同時建立 離了知識點(P)、學習目標(T)、版本冊(V)與單元(1;)之對應關 連。 提供一測驗模組(50)供測驗該知識點(p)對應題庫(Q) 的預定題目,而得到-測驗結果,其具有一對錯比例,並 得到一通過或一未通過之判定。 或者,其也可接欠直接輸入受測之一知識點(p)的一測 驗結果,其具有一對錯比例,並得到一通過或一未通過之 判定。 提供一選用模組(40)供使用者自行選擇所欲受測的一 201124955 選擇項目,即舉,π、 連模組連結到本冊(V)與單元(U),並以關 行測驗。 關的知識點(P) ’以進入該測驗模組(50)進 判別該β測驗結果相對應之知識點(P)、學習目標(T)、版 社盘:疋⑼。然而,此步驟係也可改在測得到測驗 、,,。果步驟與輸人測驗結果步驟之間。
者 ,供-分析模組(6〇),依照該測驗結果之通過或未通 過判定’由纟受測之知識點(p)進行取得其上關連㈣或下 關連(L3)之至少另—知識點(p)而經由—輸出模組⑽輸出 其中,該測驗結果判斷為通過者,電腦找出其上關連 (L1)的知識點(P);酬赌果觸為未顧者電腦找出 其下關連(L3)的知識點(p)。
/找出其上關連(L1)或下關連(L3)之至少另-知識點(P) 後,其輸出步驟係以提供相關建議資訊供使用者參考,接 著也可藉由一循環模組(8〇)自動進入該測驗模組(5〇)再自 動選疋上關連(L1)或下關連(L3)之至少另一知識點(p)的題 目進行測驗’或者回到選用模組(4〇)由使用者選擇;或者, 上述動作係可僅執行一者。 此外,該輸出步驟包含顯示學習目標(τ)、版本冊(v) 及單元(U)之功能。 藉此,可讓使用者利用該系統以版本冊(V)、單元(U) 及學習目標(T)找出對應的各知識點(P)作測驗,並藉由測驗 結果依其關連順序地找到其往上或往下的知識點(p),再藉 201124955 由系統回推找到所在知識點(P)對應的學習目標(τ)、版 (ν)及單;其系統化及整合性的操作過^及輸出= 果可讓使用者藉以方便快速地得知所欲學習的階 本是否完成學習。 句 本實施例部分步驟之詳細内容及其使用操作過程 可說明如下: 雄 若在剛開始登入,使用者係自行操 =)及單元⑼’系統依其學習目二 二=點(Ρ)’以進人該測驗模組⑼)進行測者、, 成至少-次職及輯之後,㈣謂擇是否 進入该測驗模組(50)再自動選定上關連動 之至少另一知識點(ρ)的題目進行測驗。2 (L3) 本實施中,該測驗模組(5〇)係執行如下工 其中該測驗結果係由第/ :^次一。其中任-次二二 者或均達到預定之-對錯比例者, =王口對 一次測驗題數中,全答錯者或 過。其中任 者,即判斷為未通過。 …4預定之—對錯比例 即,其中該測驗結果係至少 以判斷通過或未通過。當然,其判若干題數’ 並不以上料限,討雜絲_的標準, 準,例如不限定測驗三次、出韻^其他更高或較低的標 實際上的需要。 出初數及對錯題數,以配合 本發明之-舉例應用說明,兹提出說明如下: 201124955 :、中_ 乂國小數學為例,假設加法、減法、乘法及除 法各為不同的知識點(P);其中加法與減法可設定為平行 關連的知識點0>),而乘法可狀為加法之上關連(L1)的知 識點(P),除法可設定為減法之上關雖⑽知識點⑺。 舉例操作巾,若乘法的知識點_驗結果為通過,系 統除將結果輸出之外,使用者還可選擇是否連結(或系統自 動連、,,。)別驗模組(50),並由系統自動出題同一層或上一層 進階知識點(P)再進行測驗,以讓制者有同—層或更上一 層的學習’舉例如單位換算之—知識點(p),而無需重複地 在乘法的知識點(P)作學習或測驗。 反之,若乘法的知識點(P)測驗結果為未通過,系統除 將、·、β果輸出之外’又先搜尋判斷下一層基礎知識點(p)之前 ,無通過記錄?若之餘下基礎知雌(ρ)有通過記錄,即 提不其即為應加強的知識點(Ρ)相關f訊;若之前往下基礎 知,點(P)無料記錄,職受測者登人卿的版本冊(V) 搜,關連,縣往T基礎知雜(p)所在的其他版本冊(v) 及單元(U)。同理,其也可應用在往上進階知 同樣地,使用者也可選擇是否連結(或系統自動連结) 測驗模組⑽’並㈣統搜尋_麵财版本冊(v),接 著系統也可自動出題下—層基礎知識點(P)再進行測驗,即 加法與減法之往下基礎知識點(P),崎㈣者學習。 藉由上述操作的循環,使用者可以一步一步有系統地 得知各個知識點(p)是否完成學習而完全明瞭;若得知完成 學習’可以讓使用者有更上—層的學習,而無需重複地在 8 201124955 同一層知識點(p)作學習或測驗,可避免浪費時間重複學 習,若得知未完成學習,使用者可以有依據地找出下—層 基礎知識點(p)’可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而不會對某些知 識點(P)作盲目或猜測的學習或測驗。 本發明除了以上的舉例及說明之外,亦可實施如下: 例如,該測驗模組(50)並不一定要包含有測驗項目, 其亦可將傳統測驗考試經人工或電難改後,將其測驗結 果或直接將其通過或未通過之判定輸入本系統即可。 或者,該各知識點(P)更具有一平行關連(圖未示),或 可稱相⑽層關連;任—知識點(p)之平行關連,係為該任 -知識點(P)平行或同—階層的另__知識點(p)、相同學習目 標(T)的另一知識點(P)、或同一單元(u)的另一知識點(p), 其可有各自的題庫,若要彼此共用題庫也是可以的。 綜合以上,藉由本發明實施例說明之後,可以了解本 發明學習效果之診斷評錄置,其用途及優點在於:其可 輸使用者的党測結果,使判定該受測結果之題目所在 的-知識點’藉以麟使用者所在之知識減為上一層進 階知識點或下-層基礎知識點,以協助使用者得知應學習 較基礎的知識點或較進_知識點之用。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發明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 的構成7L件及其步驟,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絲限制本案 之範圍,其料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減為本案之申請 專利範圍所涵蓋。 201124955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知識點相關連結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知識點間關連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整體架構流程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測驗階段流程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分析階段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選用模組(40) 測驗模組(50) 分析模組(60) 輸出模組(70) 循環模組(80) 上關連(L1) 下關連(L3) 知識點(P) 題庫(Q) 學習目標(T) 單元(U) 版本冊(V)
Claims (1)
- 201124955 七 、申請專利範圍: 步驟1種學胃效果之診斷評量應財法包括有如下 ,供-電腦,儲存有複數知識點及其職的題庫; 提供一關連模組,建立各知識點間之關連,其 至少一上關連或至少一下關連; 一未知識點的一測驗結果’並得到-通過或 判別該測驗結果相對應之知識點; 一,::分析模組’依照該測驗結果之通過或未通過判 i 測之知識點進行取得其上關連或下關連之至,卜 另-知識點而經由-輸出模組輸出者; 夕 制驗結果判斷為通過者,電腦找出其上 =點該測驗結果判斷絲通過者,電職“下關連^ 量應效果之診斷評 、㈣出其上關連或下關連之至少另_ ^ ϋ步驟係以提供相關建議資訊供使用者參考°。 量應用方法 題庫的預定題目,而得到朗驗=供測驗該知識點對應 4·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 量f =其中找出其上關連或下關連之至少另 點後,係自動進人朗驗·進行顺。 ^ 11 201124955 5 ·依據_請專利朗第3或4項所述學習 斷評量應用方法,其更句冬古,西y 丹文包3有一選用模組供使用者自杆遗 擇所欲受測的一選擇項目,廿w g月、击招4 A ZJ_ 、、 並以關連模組連結到相關的知 識點,以進入該測驗模組進行測驗。 6 ·依射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學習效果之梦 斷評量應財法’其巾朗驗結果係至少測驗-次其有若 干題數,以判斷通過或未通過。 、β 7•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學f效果之診斷評 量應用方法’其巾任欠測驗題數巾,全答對者或均達到 預定之—對錯比例者,㈣斷為通過。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評 量應用H其中任―:欠測驗題數巾,全答錯者或均未達 預定之-對錯_者,㈣斷為未通過。 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或8項或所述學習效 果之診斷評量應用方法,其中該測驗結果係由第一次出四 題’第二次出兩題’以及第三次出兩題得到。 1〇·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 評直應用方法’其定義有複數學習目標’其對應關連至少 一知識點,該輸出步驟包含顯示該學習目標之功能。 1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 斷評置應用方法,其定義有若干版本冊及其對應的若干單 元’而可由該學習目標及知識點關連連結找出其對應之版 本冊與單元。 ‘ , 1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 12 201124955 法,其找出其上關連或下關連之至少另-知 識點後,再過漉其版本冊及單元。 另知 呷旦上L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 二4ΓΓ任一知識點之上關連,係為應用該任 夫馮點的另一進階知識點。 評量二:===學=果之診斷 識點所應用的另—基礎知識點。 ,係為該任-知 呼量^方ΓΓΓ利範圍第1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 里應:方法’其中該各知識點更具有 階層的另-知識點。係為雜—知識點平行的或同一 ”二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 其中當搜尋上一層進階知識點關連時或搜 哥下一層基礎知識點關連時,判斷之前有無通過記錄。 17·依據巾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學習效果之A 斷評錢时法’其中若之前往下基礎知識點有通過記 錄,即知:示其即為應加強的知識點。 18·依射請專利範圍第16或17項所 果之診斷評量應用方法,其中若之前往下基礎知識點無通 過記錄’職受測者登人選擇的版本冊搜尋關連。 19·依據中請專利範圍第Η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 評量應用方法,其又可藉由一循環模組自動進入該測驗模 組再自動選定上關連或下關連之至少另一知識點的題目進 13 201124955 行測驗。 20·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學習效果之診斷 評量應用方法,其又可藉由一循環模組供回到選用模組由 使用者選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00442A TW201124955A (en) | 2010-01-08 | 2010-01-08 |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99100442A TW201124955A (en) | 2010-01-08 | 2010-01-08 |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24955A true TW201124955A (en) | 2011-07-16 |
Family
ID=4504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9100442A TW201124955A (en) | 2010-01-08 | 2010-01-08 |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12495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8829A (zh) * | 2016-05-10 | 2017-11-17 | 永佳乐有限公司 | 学习测验系统 |
TWI606432B (zh) * | 2016-11-10 | 2017-11-21 | 淡江大學 | 結構性學習槪念評量系統 |
-
2010
- 2010-01-08 TW TW99100442A patent/TW201124955A/zh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8829A (zh) * | 2016-05-10 | 2017-11-17 | 永佳乐有限公司 | 学习测验系统 |
TWI606432B (zh) * | 2016-11-10 | 2017-11-21 | 淡江大學 | 結構性學習槪念評量系統 |
CN108074204A (zh) * | 2016-11-10 | 2018-05-25 | 淡江大学 | 结构性学习概念评量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ess-Newsome et al. |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ractic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 |
Kind et al. | Resolving the amalgam: connect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content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 | |
Hart |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persistence in an online program of stud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
Hoover | Special education eligibility decision making in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models | |
Panadero et al. | To rubric or not to rubric? The effects of self-assessment on self-regulation, performance and self-efficacy | |
Miskovic et al. | Is competency assessment at the specialist level achievable? A study for the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me i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in England | |
Lodge et al. | Evaluating quality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Re-examining the evidence | |
US20110165550A1 (en) | Management system for online test assessment and method thereof | |
Erlich et al. | Assessing student learning in academic advising us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 |
WO2011061758A1 (en) | Assessment for efficient learning and top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ve exams - system, method, user interface- and a computer application | |
Bosma et al. | Need for instruction: Dynamic test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 |
Bartels et al. | Numerical versus narrative: a comparison between methods to measure medical student performance during clinical clerkships | |
CN107170317A (zh) | 基于云平台的在线考试方法及系统 | |
Verburgh | Effectiveness of approaches to stimul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social work curricula | |
US10643489B2 (en) | Constructed response scoring mechanism | |
Mangan et al. | Recommendations for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in school settings | |
Farber et al. | A sorting‐to‐matching method to teach compound matching to sample | |
TW201124955A (en) |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effect. | |
Rehak et al. | Utilizing course evaluation data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and success in developmental math courses | |
Anderson et al. | Gauging the gaps in student problem-solving skills: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use of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using online discussions | |
Rush et al. | The self as role model in health promot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 |
Lapka et al. | Benefits of the person-oriented perspective for program evaluation: Analyzing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Vienna e-lecturing program | |
Testa et al.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eshmen’s accuracy of self-evalua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succeeding in chemistry and physics exams in two STEM undergraduate courses | |
KR20130006889A (ko) | 문제의 개념 구조 모델링을 통한 학습 장치 및 방법 | |
Hayward et al. | Assessment at transition: 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