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3743A - Substituted (pyridyl)-azinylamine derivatives as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 Google Patents

Substituted (pyridyl)-azinylamine derivatives as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3743A
TW201023743A TW098138729A TW98138729A TW201023743A TW 201023743 A TW201023743 A TW 201023743A TW 098138729 A TW098138729 A TW 098138729A TW 98138729 A TW98138729 A TW 98138729A TW 201023743 A TW201023743 A TW 2010237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lkyl
halogen atoms
ffi
am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8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ristian Beier
Juergen Benting
Pierre-Yves Coqueron
Ralf Dunkel
Jorg Greul
Marie-Claire Grosjean-Cournoyer
Hiroyuki Hadano
Philippe Rinolfi
Jean-Pierre Vors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Cropscienc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Cropscience Sa filed Critical Bayer Cropscience Sa
Publication of TW20102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374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41,3-Diazines; Hydrogenated 1,3-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61,3,5-Triazines, not hydrogenated and not substituted at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Description

20102374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經取代之(吡啶)-吖嗪基胺基衍生物; 其製備方法;中間化合物之製備;其尤其以殺真菌劑組合 物之形式作為殺真菌劑活性劑之用途;及使用此等化合物 或組合物控制尤其植物之植物病原性真菌之方法。 【先前技術】 WO 2001/025220、WO 2004/089913、WO 2005/099711、 WO 2007/003525揭示可作為酶抑制劑用於治療疾病或疾病 症狀之N-苯基-嘧啶基胺及N-苯基-三嗪基胺衍生物。然 而,此等參考文獻不涉及該等衍生物之殺真菌應用。另 外,WO 2005/01921 1 及 WO 2005/033095揭示一種使用經 胺基吡啶基取代之N-苯基-三嗪基胺衍生物保護植物免受 植物病原性生物體侵襲之方法。然而,先前技術中之此等 化合物的所述化學結構不同於本發明化合物。 在農業中,對於使用新穎農藥化合物來避免或控制抗性 菌株發展為活性成份總具有極高興趣。對於使用比彼等已 知者更具活性之新穎化合物以便降低待使用之活性化合物 之量,同時保持至少與已知化合物等同之有效性亦具有極 高興趣。吾人現已發現一個具有上述作用或優勢之化合物 新家族。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式(I)之N上經取代之(吡啶)-吖嗪 基-胺基衍生物, 144135.doc 201023743
其中 • W表示苯基或包含至多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的 ❹ 飽和或不飽和、芳族或非芳族4、5、6或7員雜環; •A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 • Q1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基、 硫基、五氟-λ6-硫基、曱醯基、甲醯氧基、甲醯胺 基、胺甲醯基、Ν-羥基胺甲醯基、胺基曱酸酯基、 (經亞胺基烷基、CrCg院基、三(CkCs烷基)矽 烧基-CrCs烷基、c丨-eg環烷基、三(Cl_C8烷基)矽烷 基-CrC8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 •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VC8鹵環烷基、〇:2-(:8烯 基、c2-c8炔基、c2-c8稀氧基、C2_C8炔氧基、Cl_C8 烷基胺基、二-Ci-C:8烷基胺基、Cl-c8烷氧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VC8鹵烷氧基、Cl-c8烷基硫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硫基、C2_c8烯氧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2_C8鹵烯氧基、C3_C8炔 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c8鹵炔氧基、CrCs 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羰 144135.doc 201023743 基、C〗-C8炫基胺曱醯基、二-C^-Cs烧基胺甲醯基、N-Ci-C8烧氧基胺甲醯基、CrCs烧氧基胺甲醯基、N-C!-C8烷基-CrC:8烷氧基胺曱醯基、CrCs烷氧基羰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8鹵烷氧基羰基、Cl_C8烷基 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g鹵烧基羰氧 基、CVC8烧基魏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s 鹵烷基羰胺基、CrC8烷基胺基羰氧基、二_Cl_c8烷基 胺基幾氧基、C]-C8烧氧基獄氧基、Ci-Cs烧基次績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基次磺醯基、 C]-C8烧基亞續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 烧基亞續醯基、C〗-C8烧基確醯基、具有1至5個自素 原子之Ci-Cg鹵炫基項醯基、Ci-Cg院基胺基胺績醯 基、二-C^-Cs烷基胺基胺磺醯基、(C^-Ce烷氧基亞胺 基)-Ci-C6烧基、(Ci-Ce烯氧基亞胺基烧基、 (Cl_C6块氧基亞胺基)-Ci_C6炫*基、2_側氧基η比洛咬_1_ 基、(苯曱氧基亞胺基)-<^-(:6烷基、(^-(:8烷氧基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卤烷氧基烷基、苯 甲氧基、苯曱基硫基 '苯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 基或苯基胺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 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 P表示 0、1、2、3、4或 5 ; • Ra表示氫原子、氰基、甲醯基、曱醯氧基、(^-(^烷 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8鹵烷氧基羰 基、Ci-Cg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s鹵 144135.doc -6» 201023743 烧基幾基、Ci-Cs烧基續酸基、具有1至5個幽素原子 之匸丨-匸8鹵烧基續醯基、Ci-Cs燒基、Ci-C8環烧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院基、具有1至5個齒素 原子之Ci-Cs鹵環烧基、C2-C8稀基、c2-C8块基、CV C8烧氧基烧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豳燒氧 基烷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原子各自均有 可能被取代; • Rb及Re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C c 烷基、C^-Cs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_ 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鹵環烷基;當化 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 代; • X獨立地表示CrCu烷基、c^-Cu鹵烷基、鹵素原子或 氰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 可能被取代; • η表示〇、1、2或3 ; • Υ及Ζ獨立地表示Q2、〇q2、sq2、NRdQ2 :或 • Y及Z可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4、5、6或7 員碳環,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N、〇、s組成之群之 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4、5、6或7員雜 環; ’、 • L2表示直接鍵、〇、s(〇)()3、NRe 或 cRfRg; •Q表不氫原子、_素原子、硝基、經基、氛基'胺 基、硫基、曱醯基、曱醯氧基、甲醯胺基、胺甲酿 144135.doc 201023743 基、N-羥基胺曱醯基、胺基甲酸酯基、(羥亞胺基 烷基、C丨-C8烷基、三(c^-Cs烷基)矽烷基-C丨-C8 烧基、CVCs環烷基、三(Cl_C8烷基)矽烷基-(^-(^環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基、具有1至5 個齒素原子之Ci-C8鹵環烷基、c2-C8烯基、(:2-(:8炔 基、(^-(:8烷基胺基、二_Cl_C8烷基胺基、(^-(28烷氧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氧基、(:2-(:8烯 氧基、C2_CS炔氧基、(^-(^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CVC8鹵烷基硫基、c2-C8烯氧基、具有1至5 ® 個齒素原子之C2-C8鹵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 5個齒素原子之C3-C8鹵炔氧基、(^-(^烷基羰基、具有 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羰基、Cl_c8烷基胺曱 醯基、二-CrCs烷基胺甲醯基、N-CVCs烷氧基胺曱醯 基、c〗-c8烷氧基胺甲醯基、N-CVCs烷基-(^-(^烷氧 基胺甲醯基、Cr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C8鹵烷氧基羰基、CrCs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 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烧基羰氧基、Ci-Cs烧基羰胺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i烷基羰胺基、C,-烧基胺基羰氧基、二-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Ci-Cs 烧氧基羰氧基、Ci-C8烷基次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次磺醯基、(^-(:8烷基亞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亞磺醯基、
Ci-Cs院基績酿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鹵烧 基磺醯基、CrCs烷基胺基胺磺醯基、二_Cl_c8烷基胺 144135.doc 201023743 基胺磺醯基、(Cl_C6烷氧基亞胺基)_Ci_C6烷基、(cv C6烯氧基亞胺基)_Cl_C6烷基、(Ci_c6炔氧基亞胺基 C^-C6烷基、(2-側氧基吡咯啶_丨_基)Ci_c8烷基、具有】 至5個鹵素原子之(2_侧氧基吡咯啶_丨_基)Ci_C8鹵烷 基、(2-側氧基哌啶-卜基)Ci_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2_側氧基哌啶-1-基)C〗-C8鹵烷基、(2-側氧基 氮雜環庚烷-1-基)(:丨-(: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基)Ci_Cs鹵烷基、(苯甲氧基 亞胺基烷基、CrC8烷氧基烷基、具有1至5個 _素原子之<^-(:8鹵烷氧基烷基、苯甲氧基、苯甲基 硫基、苯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基、苯基胺基或 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Ν、Ο、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 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 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或者’ L2及Q2可一起形成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 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5、6或 7員雜環; • Rd、Re、R/及Rg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画素原子、硝 基、氰基、羥基、胺基、硫基、甲醯基、曱醯氧基、 曱醯胺基、胺曱醯基、N-羥基胺甲醢基、胺基甲酸略 基、(羥亞胺基烷基、CVC8烷基、三(C丨-(:8燒 基)矽烷基、三(Ci-Cs烷基)矽烷基-Ci-Cs烷基、Ci_p 1 環烷基、三(Ci-Cs烷基)矽烷基-CrCs環烷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144135.doc -9- 201023743 之Ci_Cs鹵環烧基、C2-C8稀基、C2-Cs块基、c】-Cs烧 基胺基 '二-CrCs烷基胺基、CrC8烷氧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烷氧基、CrC8烯氧基、(^-(^炔 氧基、CrCs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 鹵烷基硫基、Cr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2-C8鹵稀氧基、C3_C8炔氧基、具有1至5個卣素原子 之C3_C8鹵炔氧基、Ci-C8烧基魏基、具有1至5個函素 原子之C^-C8鹵烷基羰基、CrCs烷基胺甲醯基、二_ Ci-Cg烧基胺甲醯基、N-Ci-Cg烧氧基胺甲醯基、Cj-Cg 烧氧基胺曱醯基、N-Ci-Cs烧基-C^-C8烧氧基胺曱酿 基、Ci-Cs烧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鹵烧氧基幾基、Ci-Cs烧基幾氧基、具有1至5個齒素 原子之Ci-Cs鹵烧基叛氧基、Ci-Cg烧基幾胺基、具有1 至5個齒素原子之Ci_C8函烧基魏胺基、Ci-Cg烧基胺基 幾氧基、二- Ci-Cg烧基胺基幾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C〗-C8烧氧基幾氧基、Ci-Cg烧基次續酿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烧基次績酿基、c〗-C8炫基亞 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亞磺醯 基、C^-C8烧基續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鹵烧基績醢基、C^-C8烧基胺基胺績醢基、二_(^_(^8院 基胺基胺磺醯基、烷氧基亞胺基)_Cl_c6烷基、 (CVC6烯氧基亞胺基)-(ν(:6烷基、((VC6炔氧基亞胺 基VCVC6烷基、(2-側氧基吡咯啶-1-基)Cl_c8烷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吡咯啶-1-基)鹵 144135.doc -10- 201023743 烷基、(2-側氧基哌啶-1-基)CrC8烷基、具有1至5個函 素原子之(2-側氧基哌啶基)Ci_Cs鹵烷基、(2_側氡 基氮雜環庚烷-1-基)Cl-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基)Ci_c8鹵烷基、(苯甲氧 基亞胺基烷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〇、s 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 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❹ 以及其鹽、N_氧化物、金屬錯合物、類金屬錯合物及光 予/舌f生或成何異構體;其限制條件為不包括以下化合 物: N-(3-氣本基)_4-(2-曱基〇比咬_4·基)嘴〇定_2·胺; Ν (3-曱基本基)_4_(2_甲基<!比咬基)喊咬_2_胺; Ν-(3 -甲基本基)_4-(2_曱基η比咬_4_基),咬>2-胺鹽酸 鹽; Ν-(3-鼠本基)_4_(2·乙基吼咬_4_基)嘴咬_2_胺; 鲁 Ν-(3-甲氧基苯基)_4_(2_甲基。比咬_4_基)痛唆_2_胺; • 4-(2-甲基。比啶_4_基)_Ν_[3_(三氟甲基)苯基]嘧啶-2_ 胺; • 4-(2-甲基吡啶_4_基)_Ν_苯基嘧啶_2_胺; • ‘[2-(胺基甲基)吼啶·4_基]四氟乙氧基) 苯基]嘧啶-2-胺; • 1-甲基-3-{2-[4-(2-{[3-(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胺 基}嗜啶-4-基)吡啶_2_基]乙基}脲; • 3-[4-(2-{[3-(1,1,2,2_四氟乙氧基)苯基]胺基}嘧啶_4_ 144135.doc 201023743 基)吡啶-2-基]丙脒; • {3-[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4,3,5-三嗪-2-基) °比唆-2-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3-[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4,3,5-三嗪-2-基) 吡啶-2-基]丙基}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N-[3-({4-[2-(胺基甲基)D比啶·4-基]-1,3,5-三嗪-2-基}胺 基)苯曱基]-Ν-曱基-β-丙胺酸; • Ν-(3-{[4-(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 α比啶-4-基)-1,3,5-三嗪-2-基]胺基}苯甲基)_ν-甲基-β-丙胺酸 第三丁酯; • {[4-(4-{[3-(羥基曱基)苯基]胺基}_ι,3,5-三唤-2-基)。比 啶-2-基]甲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 • [3-({4-[2-(胺基甲基)〇比啶_4_基]_1,3,5_三嗪-2_基}胺 基)苯基]f醇; • 4-{3-[4-(4-{[3-(2-第三丁氧基_2_側氧基乙氧基)苯基] 胺基}-1,3,5-三嗪-2-基)吡啶-2-基]丙基}哌嗪-1-曱酸 第三丁酯; • 4-{2-[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三嗪-2- 基)°比嚏-2-基]乙基}旅唤-1_曱酸第三丁酯; • 4-[2-(4-{4·[(3-{[(2-第三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甲基) 胺基]甲基}苯基)胺基]-1,3,5-三嗓-2-基}°比咬-2-基)乙 基]0辰嗪-1 -甲酸第三丁酯; • {2-[3-({4-[2-(羥基甲基)吡啶-4-基]-1,3,5-三嗪 _2-基} 胺基)苯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144135.doc •12· 201023743 • (3-{[4-(2-{3-[(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丙基广比咬-4-基)-1,3,5-三嗪-2-基]胺基}苯氧基)乙酸第三丁酯·’ • {3-[4-(4-{[3-(羥基曱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 °比啶-2-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4_[2-(2-胺基乙基)。比啶-3-基]-N-(3,4,5-三甲氧基苯 基)-1,3,5-三嗪-2-胺; • N-[3-({4-[5-(3-胺基丙基)吡啶-3-基]-1,3,5-三嗪_2-基} 胺基)苯曱基]-N-丙-2-烯-1-基甘胺酸; • {3-[5-(4-{[3-(羥基曱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 吡啶-3-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4-(6-甲基吡啶-2-基)-N-(吡啶-2-基)嘧咬-2-胺; • 4-[6-(3-胺基-3-甲基丁基)吡啶-3-基]-N-(2,2,6,6-四甲 基哌啶-4-基)嘧啶-2-胺。 在本發明之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式I係由式II化合物表 不 ·
• W表示苯基或包含裘多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的 飽和或不飽和、芳族或非+族4、5、6或7員雜環; 144135.doc • 13- 201023743 • Q1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基、 硫基、五氟-λ6-硫基、曱醯基、曱醯氧基、曱醯胺 基、胺甲醯基、Ν-羥基胺甲醯基、胺基曱酸酯基、 (羥亞胺基)-C!-C6烷基、(:丨-(:8烷基、三(C丨-C8烷基)矽 烧基-CrCs烧基、C!-C8環烧基、三(c^-Cs烧基)石夕院 基-CpCs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環烷基、C2-C8烯 基、C2-C8炔基、C2-C8烯氧基、c2_c8炔氧基、Cl-C8 烷基胺基、二-Ci-C8烷基胺基、Cl-C8烷氧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g鹵烷氧基、(^-(^烷基硫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硫基、c2-C8烯氧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2-C8卤烯氧基、C3-C8炔 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C8鹵炔氧基、CrCs 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羰 基、CrCs烷基胺曱醯基、二-(:κ(:8烷基胺甲醢基、N-C^-Cs烷氧基胺曱醯基、C〗-C8烷氧基胺甲醯基、N-Ct-Cs烷基-CrC8烷氧基胺甲醯基、Ci-C8烷氧基羰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氧基羰基、CrCs烷基 戴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g鹵烧基幾氧 基、Ci-C8烧基数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8 鹵烷基羰胺基、Ci-Cs烷基胺基羰氧基、二-CrCs烷基 胺基羰氧基、Ci-Cs烷氧基羰氧基、(^-(:8烷基次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烧基次確酿基、 C「C8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 144135.doc •14· 201023743 烷基亞績醯基、Cl-Cs烧基續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C8鹵烷基磺醯基、c!-C8烷基胺基胺磺醯 . 基、二-CrCs烧基胺基胺續酿基、(c^C^烧氧基亞胺 基hCrCe烷基、(CVCe烯氧基亞胺基烷基、 (Ci-C0炔氧基亞胺基院基、2-側氧基π比略咬-1-基、(苯曱氧基亞胺基烷基、(^-(:8烷氧基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氧基烷基、苯 甲氧基、苯曱基硫基、苯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 ® 基或苯基胺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 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 p表示 0、1、2、3、4或 5 ; • Ra表示氫原子、氰基、甲醯基、甲醯氧基、 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氧基羰 基、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 烷基羰基、C〗-C8烷基磺醯基、具有i至5個鹵素原子 φ 之Ci-Q鹵烷基磺醯基、Ci-Cs烷基、Cl_C8環烷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丨-c8鹵環烷基、C2_C8烯基、C2_C8炔基、Ci_ cs烷氧基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s鹵烷氧 基烷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原子各自均有 可能被取代; • Rb& Rc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Ci_C8 烷基、CVC8環烷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子之ei_C8i 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_Cs鹵環烷基;當化 144135.doc 201023743 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 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 X獨立地表示Ci_Cig烷基 氰基;當化學上可行時, 可能被取代;
Ci-C10鹵烧基、鹵素原子或 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 η表示0、1、2或3 ;
員反衣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Ν、Ο、S組成之群之 、4、5、6或 7 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壤, 之3、4、5、6或7員雜 L2表不直接鍵、〇、8(〇)。_3、NRe、CRfRg ; Q2表示氫原子 、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 基、硫基、甲酿基、甲醯氧基、甲醯胺基、胺甲醯 基、N-經基胺曱醯基、胺基曱酸酯基、(羥亞胺基)_ CVCe烧基、垸基、三(Cl_C8烷基)矽烷基 烷基、q-C8環烷基、三(Cl_C8烷基)矽烷基_Cl_C8環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具有1至5 個函素原子之CVC8鹵環烷基、C2-C8烯基、(:2-(:8炔 基' 〇1-匚8烷基胺基、二-CVCs烷基胺基、CrCs烷氡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氧基、〇2-(:8烯 乳基、C2-C8快氧基、Ci-Cg烧基硫基、具有1至5個齒 素原子iCrCs鹵烷基硫基、C2-C8烯氧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C2-C8鹵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 144135.doc •16· 201023743 5個鹵素原子之CrC8鹵炔氧基、Ci-Cg烧基幾基、具有 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烷基羰基、CrCs烷基胺甲 醯基、二-CrCs烷基胺甲醯基、N-C^-Cs烷氧基胺甲醯 基、CVCs烷氧基胺甲醯基、N-CVCs烷基-(^-(:8烷氧 基胺曱醯基、Cr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1 - C 8 _烧氧基幾_基、C1 - C 8烧基獄氧基、具有1至 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羰氧基、(^-(^烷基羰胺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羰胺基、Cr <:8烷基胺基羰氧基、二-C^-Cs烷基胺基羰氧基、 烧氧基幾氧基、C1-C8烧基次續酿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次磺醯基、CrCs烷基亞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亞磺醯基、 CrC8烷基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 基磺醯基、Ci-Cs烷基胺基胺磺醯基、二-CrCs烷基胺 基胺磺醯基、(CrCe烷氧基亞胺基hCrCe烷基、(C!-Ce烯氧基亞胺基)_(^-(:6烷基、(CVCe炔氧基亞胺基)-Ci-Ce烷基、(2-側氧基吡咯啶_丨_基)Ci_C8烷基、具有i 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吡咯啶-^基)Ci_C8鹵烷 基、(2_側氧基哌咬-1-基)Cl-C8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2-側氧基哌啶_丨_基)— 烷基、(2_側氧基 氮雜環庚烷-1-基)C^-Cs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1-基)C】_C8鹵烷基、(苯甲氧基 亞胺基hCi-C6烷基、CrC8烷氧基烷基、具有!至5個 鹵素原子之C^-C:8鹵烷氧基烷基、苯曱氧基、苯甲基 144135.doc •17· 201023743 硫基、苯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基、苯基胺基或 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 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 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或者’ L及Q2可一起形成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 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5、6或 7員雜環; R、R、R及Rg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碗 基、氰基、羥基、胺基、硫基、甲醯基、甲醯氧基、 甲酿胺基、胺甲醯基、N-羥基胺甲醯基、胺基曱酸酯 基、(羥亞胺基)-C丨-C6烷基、C丨-C8烷基、三(C丨_c8烷 基)矽烷基、三(CVC8烷基)矽烷基-CrCs烷基、CrCs 環烷基、三(CrC8烷基)矽烷基-CrC8環烷基、具有i 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iCVCs鹵環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烷 基胺基、二-Ci-Cs烷基胺基、CrCs烷氧基、具有1至5 個齒素原子之C丨-C8鹵烧氧基、C2-C8稀氧基、C2-Cg炔 氧基、(^-(^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h 鹵烷基硫基、C2-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rC8鹵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3-C8鹵炔氧基、(^-(^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i-Cs鹵烷基羰基、C「C8烷基胺曱醯基、二_ Ci-C8烷基胺甲醯基、N-C丨-C8烷氧基胺曱醯基、C丨-C8 燒氧基胺曱酿基、N-Ci-Cg炫•基-Ci-Cg炫乳基胺曱醜 144135.doc -18- 201023743 基、C^-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 鹵烷氧基羰基、Ci-Cs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rCs鹵烷基羰氧基、CrCs烷基羰胺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基羰胺基、(^-(^烷基胺基 羰氧基、二-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C^-Cs烷氧基羰氧 基、Ci-Cs烧基次績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j-C:8鹵烷基次磺醯基、c〗-C8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鹵烷基亞磺醯基、(^-(:8烷基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磺醯基、Cr C 8烧基胺基胺續酿基、二_ c 1 - C 8院基胺基胺續酿基、 (Ci-C6烷氧基亞胺基)-c】-c6烷基、(c〗-c6烯氧基亞胺 基烧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烧基、(2-側氧基。比洛咬-1-基)Ci-Cs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2 -側乳基π比洛咬_1_基)(^1_(^8鹵炫1基、(2 -側氧基略 。定-1-基)C「C8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 派咬-1-基)CVC8鹵烧基、(2-側氧基氮雜環庚烧-基)Ci-Cs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侧氧基氣雜 環庚烷-1-基)C^-Cs鹵烷基、(苯甲氧基亞胺基)_Cl-c6 烧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組成之群之雜原 子的4、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 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以及其鹽、N-氧化物、金屬錯合物、類金屬錯合物及光學 活性或幾何異構體。 在本發明之另一項特定實施例中,式I係由式m化合物 I44135.doc 19- 201023743 表示:
(III) 其中 • W表示苯基或包含至多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的 飽和或不飽和、芳族或非务族4、5、6或7員雜環; • Q1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確基、經基、氰基、胺基、 硫基、五氟-λ6-硫基、甲醯基、甲醯氧基、甲醯胺 基、胺曱醯基、Ν-羥基胺曱醯基、胺基曱酸酯基、 (羥亞胺基)-CVC6烷基、CrCs烷基、三(CVC8烷基)矽 烧基-C〗-C8烧基、C丨-Cs環烧基、三(Ci-Cg烧基)>5夕院 基-CrC8環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 基、具有1至5個函素原子之C〗-C8鹵環烷基、(:2-(:8烯 基、c2-c8炔基、c2-c8稀氧基、C2_C8炔氧基、Ci_C8 烧基胺基、二-Ci-Cs烧基胺基、Cl-c8烧氧基、具有1 至5個齒素原子之CVC8_^氧基、c丨·匚8烷基硫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烷基硫基、C2_C8烯氧 基、具有1至5個由素原子之C2_Cs_烯氧基、匕/^块 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_c8鹵炔氧基、 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南素原子之Ci_C8_烷基羰 144135.doc •20- 201023743 基、Ci-Cs烷基胺甲醯基、二-CrC8烷基胺甲醯基、N-CrCs烷氧基胺甲醯基、CrCs烷氧基胺曱醯基、N-Cf C8烷基-CrC8烷氧基胺甲醯基、CrC8烷氧基羰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烧氧基幾基、匸广^垸基 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烧基羰氧 基、Ci-Cs烷基羰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 鹵烧基幾胺基、Ci-Cg烧基胺基幾氧基、二-Ci-Cg燒基 胺基幾氧基' Ci_Cs烧氧基幾氧基、Ci-C8烧基次確醢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次續醯基、 Ci-Cs烧基亞續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烧基亞續醯基、CVCs烧基續醯基、具有1至5個画素 原子之CrC8鹵烷基磺醯基、CrC8烷基胺基胺確醯 基、二-Ci-Cs烧基胺基胺續酿基、(c^-Ce院氧基亞胺 基烧基、(CVCe烯氧基亞胺基烧基' (Ci-C6炔氧基亞胺基烧基、2-側氧基β比嘻咬_ι_ 基、(苯曱氧基亞胺基)-〇ν(:6烧基、氧基烧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s鹵烷氧基烷基、苯 曱氧基、苯甲基硫基、苯曱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 基或苯基胺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 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P表示〇、1、2、3、4或5; 俨表示氫原子、氰基、甲醯基、甲醯氧基、Ci_C8烷 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鹵烷氧基羰 基、CrC8烷基羰基、具有!至5個齒素原子之Ci_C8_ 144135.doc -21 · 201023743 炫*基羰基、C^-Cs烷基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i-C8鹵烷基磺醯基、Cl_c8烷基、d-Cs環烷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VCs鹵環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 C】-Cs燒氧基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氧 基烧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 有可能被取代; • Rb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Cl-C8烷基、CVCs 環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或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環院基;當化學上可行時, 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 X獨立地表示c^-Cm烷基、Cl_Ci〇鹵烷基、鹵素原子或 氰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 可能被取代; • η表示0、1、2或3 ; • Υ及Ζ獨立地表示Q、〇Q2、sq2、NRdQ2 ;或 • Y及Z可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4、5、6或7 員碳環,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組成之群之 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4、5、6或7員雜 環; • L2表示直接鍵、〇、S(〇)〇 3、NR% CRfRg ; • Q2表示氫原子、齒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 基、硫基、甲酿基、甲醯氧基、曱醯胺基、胺甲醯 基、N-羥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醋基、(羥亞胺基)_ 144135.doc -22- 201023743
Ci-Ce烷基、Cl_c8烷基、三(Ci_c8烷基)矽烷基_Cl_c8 院基、Cl-〇8環院基、三(Ci-Cg炫基)妙烧基-C1-C8環燒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基、具有1至5 個齒素原子之cvc8鹵環烷基、c2-c8稀基、(:2-匚8炔 基、CrCs烷基胺基、二_Cl_c8烷基胺基、(^-(^烷氧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氧基、(:2-(:8烯 氧基、C2_C8炔氧基、(^-(^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8鹵烷基硫基、c2-C8烯氧基、具有1至5 個A素原子之C2-C8鹵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 5個齒素原子之c3-C8鹵炔氧基、(^-(:8烷基羰基、具有 1至5個齒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羰基、(^-(^烷基胺曱 醜基、二-CrCs烷基胺曱醞基、N-Ci-Cs烷氧基胺甲醯 基、CVCs烷氧基胺甲醯基、N-Ct-Cs烷基-CrCs烷氧 基胺曱醯基、Cr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rC8鹵烷氧基羰基、d-Q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 5個_素原子之(^-(:8鹵烷基羰氧基、烷基羰胺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_烷基羰胺基、Cl_ C8烷基胺基羰氧基、二·Ci_C8烷基胺基羰氧基、Ci_C8 院氧基羰氧基、C^C:8烷基次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C「C8鹵烷基次磺醯基、Cl-C8烷基亞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基亞磺醯基、 Cj-C:8烷基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 基磺醯基、CVCs烷基胺基胺磺醯基、二·Ci_C8烷基胺 基胺磺醯基、(C丨-C0烷氧基亞胺基烷基、((:「 144135.doc -23- 201023743
Ce稀氧基亞胺基)_Cl_C6烷基、(Ci_C6炔氧基亞胺基 eve:6烷基、(2_側氧基吡咯啶_丨_基)CrC8烷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吡咯啶_丨_基)Ci_Cs鹵烷 基、(2-側氧基娘啶基)Ci 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2-側氧基哌啶-1-基)<^-(:8鹵烷基、(2-側氧基 氮雜環庚燒-1-基)CrCs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基)Ci_C8鹵烷基、(苯甲氧基 亞胺基hCrC6烷基、Cl_C8烷氧基烷基、具有1至5個 齒素原子之Ci-C8鹵烷氧基烷基、苯曱氧基、苯曱基 硫基、苯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基、苯基胺基或 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Ν、Ο、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 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 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或者’L2及Q2可一起形成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 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5、6或 7員雜環; • Rd、Re、/及Rg獨立地表示氫原子、_素原子、硝 基、氰基、羥基、胺基、硫基、曱醯基、甲醯氧基、 曱醯胺基、胺曱醯基、N_羥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酯 基、(羥亞胺基烷基、C「C8烷基、三(C〗_c8烷 基)矽炫基、三(C丨_C8烷基)矽烷基-(:丨-(:8烷基、CVCs %烧基、二(Ci-Cs烧基)石夕炫•基-C〗-Cs環烧基、具有1 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丨-c8i環燒基、c2-C8稀基、c2-c8炔基、(:丨-(:8烧 144135.doc -24· 201023743 基胺基、二-Cl-c8烷基胺基、Ci-Cs烷氧基、具有!至5 個齒素原子之CVC8鹵烷氧基、(:2-(:8烯氧基、(^-(^炔 氧基、CU-Cs;^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 由烧基硫基、C2_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2-Cs鹵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rC:8鹵炔氧基、CrC8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rC8鹵烷基羰基、CrCs烷基胺甲醯基、二_ q-c:8烷基胺甲醯基、N_Cl_C8烷氧基胺甲醯基、Ci_c8 烧氧基胺曱醯基、N-CrC8烷基-CrCs烷氧基胺曱醯 基、CrC8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 齒烧氧基羰基、C^-Cs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rC8鹵烷基羰氧基、CrC8烷基羰胺基、具有i 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烧基幾胺基、(^-(1!8烧基胺基 %氧基、二-Ci-Cs烧基胺基幾氧基、Ci-C8烧氧基幾氧 基、Ci-Cs烷基次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g鹵烧基次項酿基、c〗-C8院基亞續酿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CrC8鹵烷基亞磺醯基、(^-(^烷基續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基磺醯基、Cl-Cs烷基胺基胺磺醯基、二-C^-Cs烷基胺基胺磺酿基、 (C!-C6燒氧基亞胺基烧基、(CVC6浠氧基亞胺 基烧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CVC6院基、(2-側氧基°比哈咬^1-基)Ci-Cg烧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子 之(2-侧氧基吼咯啶-1-基)Cl_C8鹵烷基、(2_側氧基哌 贫-1-基)CVC8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 144135.doc -25- 201023743 哌啶-1-基)CrC8齒烷基、(2_側氧基氮雜環庚烷-卜 基)CA烧基、具有丨至5個函素原子之(2_側氧基氮雜 環庚烷-1-基)C]-C8鹵烷基、(苯甲氧基亞胺基 烷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8組成之群之雜原6 子的4、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 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以及其鹽、N-氧化物、金屬錯合物、類金屬錯合物及光學 活性或幾何異構體。 本發明之任何化合物可視化合物中不對稱中心之數目而❿ 定以一或多種光學或對掌性異構形式存在。本發明因此同 樣係關於所有光學異構體及其任何外消旋或非消旋混合物 (術語「㈣旋」表示呈不同比例之對映異構體的混合 物)’且係關於任何可能之立體異構體呈任何比例之混合 物。非對映異構體或光學異構體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 根據本身已知之任何方法來分離。 一本發明之任何化合物亦可視化合物内雙鍵之數目而定以 :或多種幾何異構形式存在。本發明因此同樣係關於任何❿ 構體及其呈任何比例之任何可能之混合物。幾何異 =可由-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根據本身已知之任何方法來 根據本發明,以下通用術語一般以以下含義來使用: * •齒素意謂氟、氣、溴或碘; •雜原子可為氮、氧或硫; 、另外扣示,否則根據本發明經取代之基團或取代 144135.doc -26· 201023743 基可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或原子取代:鹵素原子、确 基、經基、氰基、胺基、硫基、五氟-λ6-硫基、曱醯 基、甲醯氧基、甲醯胺基、胺甲醢基、Ν-經基胺甲酿 基、胺基甲酸酯基、(羥亞胺基烷基、(^-(^烷 基、三(CrCs烷基)矽烷基-Ci-Cs烷基、C丨-c8環烷基、 三(CrCs烷基)矽烷基-CpC:8環烷基、具有1至5嗰鹵素 原子之Ci-Cs鹵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 環烷基、C2-Cs烯基、c2-c8炔基、(:2-(:8烯氧基、c2-C 8块氧基、C 1 - C 8炫基胺基、二-c 1 - C 8燒基胺基、C 1-c8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烷氧基、 Ci-Cs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g鹵烷基 硫基、C2-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8鹵 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C8 鹵炔氧基、(^-(:8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rCs鹵院基幾基、CVC8烧基胺曱酿基、二-C^-Cs^ 基胺曱醯基、N-Ci-Cs烷氧基胺甲醯基、CrCs烷氧基 胺甲醯基、N-CrCs烷基-CVC8烷氧基胺甲醯基、CV C8烷氧基羰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氧 基羰基、Ci-Cs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j-Cs鹵烷基羰氧基、CrCs烷基羰胺基、具有1至5個 卤素原子之C^-Cs鹵烷基羰胺基、(^-(:8烷基胺基羰氧 基、二-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烷氧基羰氧基、 Ci-C8烷基次磺酿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 烷基次磺醯基、C「C8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 144135.doc •27- 201023743 素原子之Ci-C8鹵烷基亞磺醯基、Ci-C8烷基磺醯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磺醯基、CrCs烷 基胺基胺磺醯基、二-CrCs烷基胺基胺磺醯基、(Cr C6烷氧基亞胺基)-(^-(:6烷基、(Ci-Ce烯氧基亞胺基)-CVQ烷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烷基、2-側氧 基吡咯啶-1-基、(苯曱氧基亞胺基烷基、Cj-Cs 烷氧基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_烷氧基 燒基、苯甲氧基、苯甲基硫基、苯甲基胺基、苯氧 基、苯基硫基或苯基胺基。 本發明之較佳的式(I)化合物為w表示苯基之彼等化合 物。 本發明之其他較㈣式⑴化合物為w表示選自由以下組 成之群的飽和或不飽和、芳族或非芳族雜環之彼等化合
Het-14 Het-15 144135.doc -28· 201023743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的式⑴化合物為具有以下特徵之彼等 化合物:其中Q1表示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 基、硫基、五氟-λ6-硫基、曱醯、曱醯氧基、甲醢胺 基、(羥亞胺基)-Ci-C6烷基、Ci-Cs烷基、三(CVCs烷基)石夕 烧基-Ci-Cg烧基、Ci-Cgi衷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鹵炫基、C2-C8烯基、C2-C8炔基、Ci-Cg燒基胺基、 二- Ci-Cs烧基胺基、Ci-Cs烧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i-C8鹵炫氧基、Ci-Cg烧基硫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子之 Ci-Cs鹵烧基硫基、Ci-Cft院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8鹵烧基Μ基、CrC8炫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齒素 原子之Ci-Cg鹵烧氧基幾基、Ci-Cg烧基幾胺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烷基羰胺基、Cl-C8烷基胺基幾氧 基、C〗-C8烷基次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 院基次績酿基、Ci-Cs烧基亞續醯基、具有1至5個画素原 子之CVC8鹵统基亞續醯基、(q-C6院氧基亞胺基烧 基、c^-Cs烧氧基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_烧 氧基烧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 可能被取代。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的式⑴化合物為p表示〇、1、2或3之 彼等化合物。更佳的是,P表示〇或丨。甚至更佳的是,p表 示1 〇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的式⑴化合物為Ra表示氫原子或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2Cl_C8環烷基之彼等化合物。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的式⑴化合物為0及RC獨立地表示氫 144135.doc -29- 201023743 原子、鹵素原子、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_ 烧基或具有1至5個函素原子之Ci-Cg鹵環燒基之彼等化合 物。更佳的是,R及R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齒素原子。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的式⑴化合物為具有以下特徵之彼等 化合物:其中Q2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氰基、胺 基、硫基、甲醯基、甲醯氧基、甲醯胺基、胺甲醯基、N_ 經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酯基、(羥亞胺基pCpCe院基、 CrCs烧基、Ci-Cs環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_c8南 院基、C2-C8稀基、C2-C8炔基、C丨-C8焼基胺基、二_Ci_c8 烧基胺基、Ci-C8烧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院氧基、Ci-C8競基硫基、Ci-Cs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匸丨-匸8鹵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卣烧乳基系·基、C1 - Cg烧基&胺基、具有1至5個_素原子 之(^-(:8鹵烷基羰胺基、(CrC6烷氧基亞胺基)-(:,-(:6烷基、 (Ci-C0浠氧基亞胺基)-C「C6燒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_ Ci-〇6烧基、(2 -側乳基β比略咬-1-基)Cj-C8炫< 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吡咯啶小基)Cl_(:8鹵烷基、(2_側 氧基哌啶-1-基)Cr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 基哌啶-1-基)C^-C:8鹵烷基、(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_丨_基)Ci、 Cs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氮雜環庚烷 基)CVC8鹵烷基、(苯甲氧基亞胺基)_Cl-C6烷基、CVC8^ 氧基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_烷氧基烷基、 苯甲氧基、苯曱基硫基、笨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琉 基、苯基胺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0、S組成之群之 144135.doc • 30 - 201023743 此等基團 雜原子的4、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 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自由N、〇、8組成之 較佳之所得雜環為非 嗎嚇·。 具有以下特徵之彼等 當L2及Q2—起形成包含至多4個選 群之雜原子的4、5、6或7員雜環時, 芳族的。更佳雜環為吡咯啶、哌唆、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的式(I)化合物為 鹵素原子、確 化合物··其中]^至Rg獨立地表示氫原子 甲酿基、甲醯氧基、甲醯
基、氰基、羥基、胺基、硫基、 胺基、(羥亞胺基)-C丨烷基、Cl_C8烷基、三(C丨·c8烷基) 矽烷基、二(Ci-C8烷基)矽烷基-CpC:8烷基、c^-Cs環烷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Cs _環烧基、c2-C8豨基、c2-C8炔基、Ci-Cs烷基 胺基、二-C^-C8烷基胺基、CrC8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C8鹵烧氧基、C2-C8稀氧基、(^2-(^8炔氧基、Ci_ C:8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基硫基、
Cj-Cs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〇8鹵烷基羰 基、Ci-Cs烧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8齒院 氧基羰基、Ci-Cs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t-
Cs鹵烷基羰氧基、CrCs烷基羰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rCs鹵烷基羰胺基、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二-Cr C8烷基胺基羰氧基、C^-Cs烷氧基羰氧基、C^-Cs烷基次磺 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基次磺醯基、(C!-C6烷氧基亞胺基hCi-Ce烷基、(CVC6烯氧基亞胺基VCVQ 烷基、(CrCe炔氧基亞胺基烷基、(2-側氧基吡咯 144135.doc -31 - 201023743 咬-1-基)CVC:8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吡洛 啶-1-基)C】-Cs鹵烷基、(2_側氧基哌啶基)Ci_C8烷基、具 有1至5個豳素原子之(2_側氧基哌啶基)Ci C8^烷基、 (2-侧氧基氮雜環庚烷基)Ci_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基)Ci_C8鹵烷基、(苯甲氧基 亞胺基hCi-C6烷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組成之 群的雜原子之4' 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 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以上關於本發明之式⑴化合物之取代基所提及的優先選 擇可以各種方式個別、部分或完全地加以合併。較佳特徵 之此等組合因必匕提供本發明化合物之子類。本發明之較佳 化合物的該等子類之實例可合併: W之較佳特徵與Q1及P、Ra至Ri、X、Y、Z、1^2及屮中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Q1及p之較佳特徵與w、^至⑴、χ、γ、z、乙2及屮中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R4Ri之較佳特徵與W、Q1及P、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X、Y、Z、 L2及Q2中
L2及Q2中 L2及Q2中 Z及Q2中 x之較佳特徵與W、Q1及p、mi、Y、z、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Υ之較佳特徵與W'Q1及p、Ra至R'X'Z、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L2之較佳特徵與W'Q1及P、Ra至R'X、Y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U4135.doc •32· 201023743 _ Q2之較佳特徵與W、Q1及p、Ra至Ri、X、γ、乙及^中 之一或多者的較佳特徵。 在本發明化合物之取代基的較佳特徵之此等組合中該 等2較佳特徵亦可選自W、(^及卩、5^至4、X、γ、ζ、[2及 • Q中之每者的更佳特徵,以便形成本發明化合物之最佳 子類。 本發明化合物之其他取代基之較佳特徵亦可為本發明之 較佳化合物的該等子類之一部分,尤其取代基W、Ql及 P ' R1、X、γ、z、L2及 Q2之組。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製備式⑴化合物之方法。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製備式⑴化合物之方法。因此,根 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製備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 化合物的方法P1 ’如由以下反應流程所示:
Rb
方法P1 144135.doc •33· 201023743 其中 • τ表不離去基,諸如鹵素原子、^广匕烷基磺酸酯基、
Ci-C6鹵烷基磺酸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磺酸 酯基,且 •若 L2表示 CRhR^Y表 *NRdQ2,Q2a2^ 示氫; • A、W、Q1、p、n、Ra、Rb、RC、χ係如本文所定義; 則該方法包含: 〇視情況在催化劑、較佳為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 鹽或錯合物,例如氯化把(H)、乙睃把(H)、肆(三 苯膦)鈀(0)、二氣化雙(三苯膦)鈀(11)、參(二亞苄基 丙酮)二鈀(〇)、雙(二亞苄基丙酮)鈀(〇)或丨,〗,雙(二 苯膦基)二茂鐵-氣化鈀(Π))存在下,使式(VI)化合 物與氰化物試劑(諸如金屬氰化物,例如氰化鈉、 氰化鉀、氰化鋅;類金屬氰化物、有機金屬氰化 物’例如氰化二-CrC6烷基鋁,尤其氰化二乙基 紹;有機類金屬氰化物’例如氰化三Cl_c6烷基矽 烷’尤其氰化三曱基矽烷)反應以產生式(V)化合 物。作為另一種選擇,為了得到式(V)化合物,藉 由分別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鈀鹽及錯合物配位體 (諸如膦’例如三乙基膦、三第三丁基膦、三環己 基膦、2-(二環己基膦)聯苯、2_(二第三丁基膦)聯 苯、2-(二環己基膦)-2·-(Ν,Ν-二甲胺基)-聯苯、三 苯膦、參(鄰甲苯基)膦、3_(二苯膦基)苯甲醯磺酸 鈉、參_2·(甲氧基苯基)膦、2,2,-雙(二苯基膦)·ι,Γ_ 144135.doc -34· 201023743 聯萘、1,4-雙(二苯基膦)丁烷、1,2-雙(二苯基膦)乙 烷、1,4-雙(二環己基膦)丁烷、1,2-雙(二環己基膦) 乙烷、2-(二環己基膦)-2'-(N,N-二甲胺基)-聯苯、 雙(二苯膦基)二茂鐵、參(2,4-第三丁基苯基)_亞磷 酸酯、(R)-(-)-l-[(S)-2-(二苯膦基)二茂鐵基]乙基 二-第三丁 基膦、(S)-(+)-1 -[(R)-2-(二苯膦基)二茂 鐵基]乙基二環己基膦、(R)-(-)-l-[(S)-2-(二苯膦基) 二茂鐵基]乙基二環己基膦、(S)-(+)-l-[(R)_2-(二苯 膦基)二茂鐵基]乙基二第三丁基膦)而直接於反應混 合物中產生鈀錯合物; 〇接著視情況在催化劑存在下,使該式(IV)化合物與 式Q2-L2-M之有機金屬試劑(其中μ表示諸如經、 鎮、納、鉀之金屬或諸如鎂鹽、鐘鹽、鉀鹽或鈉鹽 之金屬鹽)反應以產生式(I)化合物; 〇或接著在鹼(諸如無機或有機鹼,較佳為鹼土金屬 或驗金屬氫化物、氫氧化物、胺化物、醇鹽、乙酸 鹽、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諸如氫化納、胺化納、二 異丙基胺化鐘、甲酵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钟、乙 酸鈉、乙酸鉀、乙酸鈣、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 酸鈉、破酸_、碳酸氫鉀、碳酸氫鈉、後酸鉋或碳 酸錄;以及三級胺’諸如三甲胺、三乙胺(τεα)、 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曱基·苯甲基 胺、N,N-二異丙基_乙胺(DIPEA)、吡啶、N_曱基哌 咬、N-甲基嗎琳、N,N-二曱胺基。比咬、二氮雜二環 144135.doc -35- 201023743 辛烷(DABCO)、二氮雜二環壬烯(DBN)或二氮雜二 環十一烯(DBU))存在下,視情況在催化劑存在下, 使該式(IV)化合物與式q2_l2_u之鱗葉立德 (ph〇sP〇rane ylide)試劑(其中u表示三(苯基)鱗基、 二(Ci-C6)烷基膦酸酯基)反應以產生式⑴化合物; 〇接著視情況在諸如分子篩、無水金屬鹽(諸如硫酸 鎂、硫酸鈉)或金屬氧化物(諸如氧化鋇、氧化鈣)之 脫水劑存在下’視情況在鹼(諸如無機或有機鹼, 尤其驗土金屬或驗金屬氫化物、氫氧化物、胺化 參 物、醇鹽、乙酸鹽、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諸如氫化 鈉、胺化納、二異丙基胺化鐘、甲醇鈉、乙醇納、 第三丁醇鉀、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氫氧化 鈉、風氧化_、碳酸鈉、碳酸釺、破酸氫卸、碳酸 氫鈉、碳酸铯或碳酸銨;以及三級胺,諸如三甲 胺、三乙胺(TEA)、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 N,N- —曱基-苯曱基胺、N,N-二異丙基-乙胺 (DIPEA)、吡啶、N_甲基哌啶、N-甲基嗎啉、N,N_ ❿ 二甲胺基吡啶、二氮雜二環辛烷(DABCO)、二氮雜 二環壬烯(DBN)或二氮雜二環十一烯(DBU))存在 下’視情況在酸(諸如路易斯酸,尤其金屬或類金 屬鹵化物,諸如三氣化鋁、二氯化鋅、溴化鎂、三 漠化领,或諸如布忍斯特酸(Br^jnstedt acid),尤其 諸如硫酸、鹽酸、氯化銨、磷酸之無機酸或諸如乙 酸、對曱苯磺酸之有機酸)存在下,視情況在還原 144135.doc -36 - 201023743 劑(諸如氫氣、金屬(諸如鎂)、金屬鹽(諸如就12或 SnBi:2)或式Η-M之氫化物供體(其中m表示金屬或金 屬鹽)’諸如氫化二-Cl_c6^基紹,X其氫化二乙基 銘)存在下或隨後添加該還原劑,視情泥在催化劑 存在下’使該式(IV)化合物與式HNRdQ2之試劑反應 以產生式(I)化合物;
X係如本文所 •右L表示氧原子,γ及z表示氫原子; • A、W、Qi、Q2、p、n、Ra、Rb r 定義;則該方法包含: 。視情況在催化劑存在下,使該式(IV)化合物與還原 劑(諸如氫氣、金屬(諸如鎂)、金屬鹽(諸如“以^或 SnBr2)或式Η-M之氫化物供體(其中M表示金屬或金 屬鹽)’諸如氫化二-CrC6烷基鋁,尤其氫化二乙基 鋁)反應以產生式(I)化合物。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製備如本文所 定義之式(I)化合物的方法P2,如由以下反應流程所示: 144135.doc 37- 201023743
方法P2
其中 • T表示離去基,諸如鹵素原子、Ci-C6统基續酸醋基、 c 1-C6齒烷基磺酸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磺酸 酯基,且 •若L2表示NRe ; Re、Q2、γ及Z表示氫原子; • A、W、Q1、p、n、、Rb、rc、χ係如本文所定義; 則該方法包含: 0視情況在催化劑、較佳為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 鹽或錯合物’例如氣化鈀(11)、乙酸鈀(11)、肆(三 笨膦)鈀(0)、—氣化雙(三苯膦)鈀(11)、參(二亞苄基 丙酿!)一把(0)、雙(二亞苄基丙鋼)把(〇)或11,雙(二 笨膦基)二茂鐵-氣化鈀(II))存在下,使式(VI)化合 物與氰化物試劑(諸如金屬氰化物,例如氰化鈉、 144135.doc 38 - 201023743 氰化鉀、氰化辞;類金屬氰化物、有機金屬氰化 物’例如氰化二-CrC6烷基鋁,尤其氰化二乙基 銘;有機類金屬氰化物,例如氰化三烷基碎 烧,尤其氰化三曱基矽烷)反應以產生式(V)化合 物。作為另一種選擇’為了得到式(V)化合物,藉 由分別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鈀鹽及錯合物配位體 (諸如膦,例如三乙基膦、.三第三丁基膦、三環己 基膦、2-(二環己基膦)聯苯、2-(二第三丁基膦)聯 苯、2-(二環己基膦)-2,-(N,N-二曱胺基)_聯苯、三 苯膦、參(鄰甲苯基)膦、二苯膦基)苯甲醯磺酸 鈉、參-2-(甲氧基苯基)膦、2,2'-雙(二苯基膦 聯萘、1,4-雙(二苯基膦)丁烷、^:雙(二苯基膦)乙 烷、1,4-雙(二環己基膦)丁烷、12_雙(二環己基膦) 乙院、2-(二環己基膦)-2’-(>1,1^-二甲胺基)-聯苯、 雙(二苯膦基)二茂鐵、參(2,4_第三丁基苯基亞磷 酸醋、(R)-(-)-l-[(S)-2-(二苯膦基)二茂鐵基]乙基 一-第二丁 基膦、(S)-(+)-1-[(r)_2_(二苯膦基)二茂 鐵基]乙基二環己基膦、(二苯膦基) 一戊鐵基]乙基二環己基膦、(s)-(+)_ 1 _[(r)_2-(二苯 膦基)一茂鐵基]乙基二第三丁基膦)而直接於反應混 合物中產生纪錯合物; 視情況在催化劑存在下,使該式化合物與還原 劑(諸如氫氣、金屬(諸如鎂)、金屬鹽(諸如SnCl24 SnBi*2)或式Η-M之氫化物供體(其中M表示金屬或金 144135.doc -39· 201023743 屬鹽)’諸如氫化二-Ci_C6烧基銘,尤其氫化二乙基 鋁)反應以產生式(I)化合物。 本發明之方法亦允許使用本發明之其他式(I)化合物作為 起始物質來製備本發明之式(I)化合物。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製備具有以下 特徵之式(I)化合物之方法P3,其中L2表示NRe、氧原子或 硫原子且Q2表示甲醯基、(羥亞胺基)-Ci-C6烧基、(^-(^烧 基、二(C1-C8烧基)石夕烧基-Ci_Cs烧基、Ci-Cg環烧基、二 (Ci-C8燒基)碎烧基- Ci_C8環院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子之 Ci-Cs鹵院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VC8鹵環烧基、c2_ Cs烯基、C2_CS炔基、CrC8烧基羰基、具有1至5個!1素原 子之Ci-Cg鹵烧基幾_基、Ci-Cg烧基胺曱醯基、二 基胺曱醯基、N-CrCs烷氧基胺甲醯基、CrC:8烷氧基胺甲 酿基、N-Ci-Cg烧基- Ci-C8燒氧基胺甲酿基、(^-(^烧氧其 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烧氧基毅基、 烧基亞磺醢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亞石黃 醯基、C!-C8烧基續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pC齒 烧基績酿基、(C]-C6烧氧基亞胺基燒基、 氧基亞胺基hcvC6烧基、(Ci-Ce炔氧基亞胺基)_Ci_C6燒 基、(2-側氧基°比洛咬-1·基)Cj-Cs院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 子之(2-側氧基°比洛咬-1-基)Ci-C:8鹵院基、(2_側氧基旅咬_ 1-基)C〗-C8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〇底咬小 基)CVCs鹵烧基、(2-側氧基氮雜環庚炫_1_基)c〗_c8院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基)Ci_C8自 144135.doc -40· 201023743 烷基、(苯甲氧基亞胺基)-Cl_c6烷基、Cl_c8烷氧基烷基或 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O、S組成之群的雜原子之4、5、6 或 7 貝雜壤,A、W、Q1、p、η、Ra、Rb、、Rd、Re、 X、Y及Z係如本文所定義; 該方法包含視情況在鹼(諸如無機或有機鹼,較佳為鹼 土金屬或鹼金屬氫化物、氫氧化物、胺化物、醇鹽、乙酸 鹽、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諸如氫化鈉、胺化鈉、二異丙基 胺化鋰、曱醇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鉀、乙酸鈉、乙酸 鉀、乙酸鈣、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 酸氫鉀、礙酸氫鈉、碳酸铯或碳酸銨;以及三級胺,諸如 三甲胺、三乙胺(TEA)、三丁胺、n,N-二曱基苯胺、Ν,Ν-二甲基-苯曱基胺、Ν,Ν-二異丙基-乙胺(DIPEA)、吡啶、 N-甲基》底咬、N-曱基嗎琳、Ν,Ν-二曱胺基-比咬、二氮雜二 環辛烷(DABCO)、二氮雜二環壬烯(DBN)或二氮雜二環十 一烯(DBU))存在下,使不同的式⑴化合物(其中L2表示 NRe、氧原子或硫原子且Q2表示氫原子;a、W、Q1、p、 η、Ra、Rb、Re、Rd、Re、X、γ及z係如本文所定義)與式 QT之化合物(其中T表示離去基,諸如鹵素原子、Ci-C6烧 基磺酸酯基、CrCe鹵烷基磺酸酯基且q2表示曱醯基、(羥 亞胺基烷基、CrCs烷基、三(CVC8烷基)矽烷基-Cr 烧基、C〗-C8環烧基、三(CfCs烧基)石夕烧基-Ci-Cs環燒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Ci-C8_i衣燒基、稀基、C2_C8快基、Ci-Cj; 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基羰基、Cr 144135.doc -41 - 201023743 C8烷基胺甲醯基、二_Cl_C8烷基胺曱醯基、N_Ci_Cs烷氧基 胺甲醯基、CrC8烷氧基胺甲醯基、N-CVC8烷基-(^(^燒 氧基胺甲醯基、CrC:8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iCrCs鹵烷氧基羰基、Cl_C8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 鹵素原子之C^C:8鹵烷基亞磺醯基、Cl-C8烷基磺醯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烧基續醯基、烧氧基亞 胺基烷基、(CVC6烯氧基亞胺基hCrCe烷基、(Cl_ C6快氧基亞胺基烧基、(2-側氧基η比洛咬_丨_基)c「c8 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吡咯啶基)Ci_C8 鹵烷基、(2·側氧基哌啶基)Ci_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2-側氧基n底啶_ι_基)鹵院基、(2_側氧基氮雜 環庚烷-1-基)C^-Cs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 氮雜環庚烷-1-基)CrC8鹵烷基、(苯曱氧基亞胺基)Ci_C6 院基、C〗-C8烷氧基烷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3組 成之群的雜原子之4、5、6或7員雜環)反應。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製備具有以下特徵之 式⑴化合物之方法P4,其中A'W'Q'Q^p、!!、!^、
Rb、Re、Rd、Re、Rf、Rg、χ、L2、丫及2係如本文所定 義, 且該方法包含視情況在鹼(諸如無機或有機鹼,較佳為 鹼土金屬或鹼金屬氫化物、氫氧化物、胺化物、酵鹽、乙 酸鹽、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諸如氫化鈉、胺化鈉、二異丙 基胺化鋰、甲醇鈉、乙醇鈉、第三丁醇鉀、乙酸鈉、乙酸 卸乙酸約虱氧化納、氫乳化钟、碳酸納、碳酸卸、破 144135.doc 42· 201023743 酸氫鉀、碳酸氫鈉、碳酸絶或碳酸鍵;以及三級胺,諸如 三甲胺、三乙胺(TEA)、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_ 二甲基-苯甲基胺、N,N-二異丙基-乙胺(DIPEA)、吡咬、 N-甲基哌啶、N-甲基嗎啉、N,N-二甲胺基吡啶、二氮雜二 環辛烷(DABCO)、二氮雜二環壬烯(DBN)或二氮雜二環十 一烯(DBU))存在下,使不同的式(I)化合物(其中L2表示直 接鍵且Q2表示離去基’諸如鹵素原子、燒基績酸醋 基、Ci-Ce鹵烷基磺酸酯基;A、W、Qi、p、n、Ra、Rb、 參
Rc、Rd、Re、Rf、Rg、χ、丫及Z係如本文所定義)與式H_ L2-Q2之化合物或其鹽之一(其中L2、q2係如本文所定義)反 應。 根據本發明,適用作方法P3及P4内之起始物質的式⑴化 合物可根據本發明之方法P1及P2來製備。 適用於進行本發明之方法p丨至P4的溶劑在各種情況下均 為習用惰性有機溶劑。較佳使用視情況經卣化之脂族、脂 環族或芳族烴類,諸如石油醚、己烷、庚烷、環己烷、甲 基環己烷、苯、甲苯、=甲笨或十氫萘;氣苯、二氣苯、 二氣甲烧、氣仿、四氣化碳、二氯乙烧或三氯乙烧;驗 類’諸如乙醚、二異丙醚、甲基第三丁基醚、甲基第三戊 基醚、二嚼烷、四氫咬喃、ls2_二甲氧基乙烷、0二乙 氧基乙烷或苯甲峻;腈類,諸如乙腈、丙腈、正丁腈或異 丁腈或苯甲腈;醯胺類,諸如N,N-二甲基甲酿胺、N,N_: 甲基乙醯胺、&甲基甲醯笨胺、N-甲基料咬酮或六甲基 鱗醯三胺;醋類,諸如乙酸甲醋或乙酸乙醋;亞硬類,諸 144135.doc -43. 201023743 如二曱亞砜;或碾類,諸如環丁颯。 當進行本發明之方法P1至Η時,反應溫度可獨立地在相 對寬泛之範圍内變化。一般而言本發明之方法係在丨〇。。 與250°C之間的溫度下進行。 本發月之方法1>1至P4_般獨立地在大氣壓力下進行。然 而’在各種情況下’亦有可能在高壓或減壓下操作。 藉由害用方法進行處理。一般而言,用水處理反應混合 物且分離出有機相,且在乾燥之後於減壓下濃縮。若適 當’則可藉由諸如層析或再結晶之習用方法使剩餘殘餘物 不含任何仍然可能存在之雜質。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根據上述方法來製備。然而,應瞭 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基於其一般知識及可利用之公開案應 能夠根據需要合成之本發明化合物各自的特性來修改 方法。 在另-態樣中’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殺真菌劑組合物, 其包含有效且對植物無毒性之量的式⑴之活性化合物。 表述「有效且對植物無#性之量」意謂足讀制或破壞 存在於或易於出現於農作物上之㈣且不會使該等農作物 有任何明顯之植物中毒症狀的本發明組合物之量。該類量 可視待控制之真8、農作物類型、氣候條件及本發明之殺 真菌劑組合物中所包括之化合物而定在寬範圍内變化。咳 量可用屬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力範圍内之系統性田間試驗 來確定。 因此,根據本發明,提供—種殺真菌劑組合物,其包含 144J35.doc •44- 201023743 作為活性成份的有效量之如本文所定義之式⑴化合物及農 業上可接受之載體、載劑或填充劑。 人根據本發明,術語「載體」表示與式(I)之活性化合物組 口或締合以使其更易於施用,尤其施用至植物部分的天然 或合成之有機或無機化合物。因此,該載體通常為惰性且 應為農業上可接受。該載體可為固體或液體。合適載體之 實例包括黏土、天然或合成矽酸鹽、二氧化矽、樹脂、 ❹ Ί體肥料、水、醇類(特定言之丁醇)、有機溶劑、礦 物油與植物油及其衍生物。亦可使用該等載體之混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亦可包含其他組份。詳言之,該組合物 可進步包含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可為離子型或非離 子型乳化劑、分散劑或濕潤劑,或該等界面活性劑之混合 物例如,可提及聚丙烯酸鹽、木質磺酸鹽、笨酚磺酸鹽 或不續酸鹽、環氧乙烧與脂肪醇或與脂肪酸或與脂肪胺之 聚縮合物、經取代之齡類(特定言之烧基紛或芳基紛)、續 • f丁一酸酯之鹽、牛磺酸衍生物(特定言之牛磺酸烷基 )聚氧乙基化醇或齡之填酸_、多&醇之脂肪酸醋及 含有硫酸根、續酸根及碟酸根官能基之上述化合物的衍生 &备活性化合物及/或惰性載體不溶於水時且當施用之 . $:丨劑為水時’通常必需存在至少-種界面活性劑。較佳 的是’界面活性劑含量可佔該組合物之5重量%至4〇重量 %。 視清況亦可包括其他組份,例如保護性膠體、黏著 劑、增稠劑、播溶劑、滲透劑、穩定劑、整合劑。更一般 144135.doc •45. 201023743 而言,可遵照常用調配技術將活性化合物與任何固體或液 體添加劑組合。 一般而言,根據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含有0.05重量%至99 重量%、較佳為10重量%至70重量%之活性化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呈諸如以下各種形式使用:氣霧劑分 配器、膠囊懸浮液、冷霧濃縮物、粉劑、可乳化濃縮物、 水包油乳液、油包水乳液、囊封顆粒、精細顆粒、用於種 子處理之水懸劑、(加壓)氣體、產生氣體之製品、顆粒、 熱霧濃縮物、大顆粒、微顆粒、油分散性粉末、可與油混 溶之水懸劑、可與油混溶之液體、糊劑、植物藥籤劑、用 於乾式種子處理之粉末、塗有農藥之種子、可溶性濃縮 物、可溶性粉末、用於種子處理之溶液、懸浮液濃縮物 (水懸劑)、超低體積(ULV)液體、超低體積(ulv)懸浮液、 水分散性顆粒或錠劑、用於漿料處理之水分散性粉末、水 溶性顆粒或錠劑、用於種子處理之水溶性粉末及可濕性粉 末。該等組合物不僅包括預備藉助於合適裝置(諸如噴霧 或撒粉裝置)施用於欲處理之植物或種子的組合物,而且 包括必須在施用於農作物之前稀釋之市售濃縮組合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與一或多種殺昆蟲劑、殺真菌劑、 殺細菌齊!、引誘劑、殺蜗劑或信息素活性物戈具有生物 活性之其他化合物混合。由此獲得之混合物的活性範圍— 般變寬。與其他殺真菌劑化合物之混合物尤為有利。 合適殺真菌劑混合搭配物之實例可選自以下列項: ⑴核酸合成抑制劑,例如苯霜靈(benaiaxyi)、精笨霜 144135.doc -46- 201023743 靈(benalaxyl-M)、布瑞莫(bupirimate)、克洛拉康 (clozylacon)、二甲喊盼(dimethirimol)、依瑞莫(ethirimol) 、吱霜靈(furalaxyl)、惡黴靈(hymexazol)、曱霜靈 (metalaxyl)、精甲霜靈(metalaxyl-M)、D夫醯胺(ofurace)、 歐殺斯(oxadixyl)及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 (2) 有絲分裂及細胞分裂抑制劑,例如免賴得(benomyl)、 貝芬替(carbendazim)、2-(2-氣苯基)-1Η-苯并咪唑 _ (chlorfenazole)、乙黴威(diethofencarb)、乙嗟博胺 (ethaboxam)、麥穗靈(fuberidazole)、賓克隆(pencycuron)、 腐絕(thiabendazole)、硫菌靈(thiophanate)、甲基疏菌靈 (thiophanate-methyl)及座賽胺(zoxamide)。 (3) 呼吸抑制劑,例如作為CI呼吸抑制劑之二氟林 (diflumetorim);作為CII呼吸抑制劑之百克芬(bixafen)、 博克利(boscalid)、萎鏞靈(carboxin)、曱0夫酿胺(fenfuram) 、氟多寧(flutolanil)、氟0比菌醯胺(fluopyram)、福拉比 (furametpyr)、拌種胺(furmecyclox)、異派佐(isopyrazam) (同-差向異構外消旋體1RS,4SR,9RS與反-差向異構外消旋 體1RS,4SR,9SR之混合物)、異派佐(同-差向異構外消旋體 ’ 1RS,4SR,9RS)、異派佐(同-差向異構對映異構體 • 1R,4S,9R)、異派佐(同-差向異構對映異構體18,411,98)、異 派佐(反-差向異構外消旋體1RS,4SR,9SR)、異派佐(反-差 向異構對映異構體1R,4S,9S)、異派佐(反-差向異構對映異 構體1S,4R,9R)、滅鏽胺(mepronil)、氧化萎鑛靈 144135.doc -47- 201023743 (oxycarboxin)、本福芬(penflufen)、11比嗔菌胺(penthiopyrad) 、赛達森(sedaxane)、赛氟滅(thifluzamide);作為CIII呼吸 抑制劑之0弓丨唾磺菌胺(amisulbrom)、亞托敏(azoxystrobin)、 赛座滅(cyazofamid)、趟菌胺(dimoxystrobin)、烯將菌醋 (enestroburin)、"惡 〇坐菌嗣(famoxadone)、咪0坐菌酮 (fenamidone)、氣氧菌胺(fluoxastrobin)、克收欣 (kresoxim-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奥瑞菌 胺(orysastrobin)、咬氧菌胺(picoxystrobin)、百克敏 (pyraclostrobin)、〇坐菌醋(pyraoxystrobin)、〇坐胺菌醋 (pyrametostrobin)、派瑞卡(pyribencarb)、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0 (4) 能夠充當解偶聯劑之化合物,例如百蟎克 (binapacryl)、白粉克(dinocap)、扶吉胺(fluazinam)及敵蜗 普(meptyldinocap)。 (5) ATP產生抑制劑,例如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 苯錫氯(fentin chloride)、三苯經錫(fentin hydroxide)及石夕 硫芬(silthiofam)。 (6) 胺基酸及/或蛋白質生物合成抑制劑,例如胺撲滅 (andoprim)、殺稻瘂菌素-S(blasticidin-S)、嘴菌環胺 (cyprodinil)、嘉賜黴素(kasugamycin)、水合嘉賜黴素鹽酸 鹽、痛菌胺(mepanipyrim)及派美尼(pyrimethanil)。 (7) 信號轉導抑制劑,例如拌種洛(fenpiclonil)、護汰寧 (fludioxonil)及快諾芬(quinoxyfen)。 (8) 脂質及膜合成抑制劑,例如聯苯、乙菌利 144135.doc • 48- 201023743 (chlozolinate)、護粒松(edifenphos)、依得利(etridiazole)、 3-峨-2-丙块基丁基胺基曱酸醋(iodocarb)、丙基喜樂松 (iprobenfos)、依普同(iprodione)、稻瘦靈(isoprothiolane)、 撲滅寧(procymidone)、霜黴威(propamocarb)、霜黴威鹽酸 鹽、白粉松(pyrazophos)、脫克松(tolclofos-methyl)及免克 寧(vinclozolin) °
(9)麥角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例如阿迪莫夫 (aldimorph)、阿紮康嗤(azaconazole)、比多農(bitertanol)、 漠克座(bromucon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苄氣三 0坐醇(diclobutrazole)、苯醚甲環嗅(difenoconazole)、烯0坐 醇(dini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M)、嗎菌靈 (dodemorph)、嗎菌靈乙酸鹽、氟環唾(epoxiconazole)、乙 環0坐(etaconazole)、芬瑞莫(fenarimol)、芬克座(fenbuconazole) 、環醢菌胺(fenhexamid)、苯鑪咬(fenpropidin)、芬普福 (fenpropimorph)、I 啥吐(fluquinconazole)、咬,醇 (flurprimidol)、護石夕得(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 吱菌0坐(furconazole)、吱謎"坐(furconazole-cis)、己0坐醇 (hexa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依滅列硫酸鹽、易胺 座(imibenconazole)、依普克唾(ipconazole)、葉菌口圭 (metconazole)、邁克尼(myclobutanil)、萘替芬(naftifine)、 氟苯嘴》定醇(nuarimol)、嗯味》坐(oxpoconazole)、巴克素 (paclobutrazol)、稻瘦酯(pefurazoate)、平克座(penconazole) 、粉病靈(piperalin)、撲克拉(prochloraz)、普克利 (propiconazole)、丙硫醇克0坐(prothioconazole)、稗草畏 144135.doc -49- 201023743 (pyributicarb)、比芬諾(pyrifenox)、奎康座(quinconazole)、 石夕 l 0圭(simeconazole)、螺環菌胺(spiroxamine)、得克利 (tebuconazole)、特比萘芬(terbinafine)、l醚0圭(tetraconazole) 、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三得芬 (tridemorph)、赛福座(triflumizole)、赛福寧(triforine)、環 菌唾(triticonazole)、稀效0坐(uniconazole)、精豨效♦、維 尼康座(viniconazole)及伏立康♦ (voriconazole)。 (10) 細胞壁合成抑制劑,例如苯雀瓦利(benthiavalicarb) 、達滅芬(dimethomorph)、氟嗎淋(flumorph)、绳徽威 (iprovalicarb)、雙炔醯菌胺(mandipropamid)、多氧菌素 (polyoxin)、多氧黴素(polyoxorim)、胺丙威(prothiocarb)、 維利徽素 A(validamycin A)及伐利非那(valifenalate)。 (11)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例如加普胺(carpropamid) 、二氣西莫(diclocymet)、禾草靈(fenoxanil)、苯敌 (phthalide)、百快隆(pyroquilon)及三賽嗤(tricyclazole)。 (12) 能夠誘發宿主防禦之化合物,例如酸化苯并噻二 嗤-S-曱酯(acibenzolar-S-methyl)、°塞菌靈(probenazole)及 ί太敵寧(tiadinil)。 (13) 能夠具有多位點作用之化合物’例如波爾多混合 液(bordeaux mixture)、四氯丹(captafol)、蓋普丹 (capta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環烧酸銅、氧化 銅、氣氧化銅、銅製劑(諸如氫氧化銅、硫酸銅)、益發靈 (dichlofluanid)、腈硫 S昆(dithianon)、多寧(dodine)、多寧 游離驗、福美鐵(ferbam)、氟福爾培(fluorofolpet)、福爾 144135.doc -50- 201023743 培(folpet)、雙胍辛胺(guazatine)、雙胍辛胺乙酸鹽、克熱 淨(iminoctadine)、克熱淨烧基苯續酸鹽(iminoctadine albesilate)、克熱淨三乙酸鹽(iminoctadine triacetate)、代 森錳銅(mancopper)、鋅錳乃浦(mane〇zeb)、錳乃浦 (maneb)、免得爛(metiram)、免得爛辞、快得寧(oxine_ copper)、普羅帕脎(pr〇pamidine)、曱基鋅乃浦(pr〇pineb)、 硫及硫製劑(包括多硫化鈣)、得恩地(thiram)、益洛寧 (tolylfluanid)、鋅乃浦(Zineb)及益穗(Ziram)。 (14)其他化合物’例如2,3-二丁基-6-氣噻吩并[2,3-d]嘧 啶-4(3H)-酮、(2Z)-3-胺基-2-氰基-3-苯基丙-2-烯酸乙酯、 N- [2-( 1,3-.一 甲基丁基)苯基]-5-氣-1,3-二曱基-1H-0 比0垒-4_ 甲醢胺、3-(二氟甲基)-1-曱基·Ν-(3,,4,,5'-三氟聯苯-2-基)-1Η-吡唑-4-曱醯胺、3-(二氟甲基)-Ν-[4-氟-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基-1Η-°比峻-4-甲醯胺、(2Ε)-2-(2-{[6-(3-氣-2-曱基苯氧基)_5_氟嘧啶-4-基]氧基}苯基)-2-(曱 氧基亞胺基)-N-甲基乙醯胺、(2E)-2-{2-[({[(2E,3E)-4-(2,6-二 氣苯基)丁-3-烯-2-亞基]胺基}氧基) 曱基]苯基 }_2_( 曱氧 基亞胺基)-N-曱基乙醯胺、2-氣-N-(l,l,3-三甲基-2,3-二 氫-1H-茚-4-基)吡啶-3-甲醯胺、N-(3-乙基_3,5,5_三甲基環 己基)-3-(甲醯胺基)-2-羥基苯曱醯胺、5-甲氧基-2-曱基-4-(2-{[({(1Ε)-1-[3-(三氟曱基)苯基]亞乙基}胺基)氧基]曱基} 苯基)-2,4-二氫-3H-1,2,4-三唑-3-酮、(2E)-2·(甲氧基亞胺 基)-N-甲基-2-(2-{[({(1Ε)-1-[3-(三氟甲基)苯基]亞乙基}胺 基)氧基]曱基}苯基)乙醯胺、(2E)-2-(甲氧基亞胺基)-N-曱 144135.doc •51· 201023743 基-2-{2-[(ΕΗ{1-[3-(三氟曱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曱基] 苯基}乙醯胺、(2Ε)-2-{2·[({[(1Ε)·1-(3-{[(Ε)-1-氟-2-苯基 乙烯基]氧基}苯基)亞乙基]胺基}氧基)甲基]苯基}-2-(曱氧 基亞胺基)-Ν-甲基乙醯胺、1-(4-氣苯基)-2-(111-1,2,4-三唑-1-基)環庚醇、1-(2,2-二曱基-2,3-二氫-1H-茚-1-基)-1Η-咪 唑-5-曱酸曱酯、N-乙基-N-曱基-:ΝΓ-{2-甲基-5-(三氟曱基)-4-[3-(三甲基矽烷基)丙氧基]苯基}亞胺曱醯胺、Ν·-{5-(二 氟甲基)-2-甲基-4-[3-(三甲基矽烷基)丙氧基]苯基卜Ν-乙 基-N-甲基亞胺曱醯胺、1H-咪唑-1-硫代曱酸0-{1-[(4-甲氧 ❻ 基苯氧基)甲基]-2,2-二甲基丙基}酯、Ν-[2-(4·{[3-(4-氯苯 基)丙-2-炔-1-基]氧基}-3-曱氧基苯基)乙基]-Ν2-(曱基磺醯 基)綠胺酿胺、5 -乳-7-(4-曱基旅咬-1-基)-6-(2,4,6-三氧苯 基)[1,2,4]三嗤并[l,5-a]嘲咬、5-胺基-1,3,4-嗟二。坐-2-硫 醇、三乙膦酸霜黴威(卩11〇卩&111〇〇&1*1)-€〇861丫1)、11'1-味唾-1-甲 酸1-[(4-甲氧基苯氧基)甲基]-2,2-二甲基丙酯、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3-(三氟曱基)-111-吡唑-4-甲 醯胺、2,3,5,6-四氣-4-(曱基磺醯基)吡啶、2-丁氧基-6-碘-® 3 -丙基-4H-咬稀-4-_、2 -苯基苯盼及鹽、3-(二氟曱基)-i_ 甲基-N-[2-(l,1,2,2-四氟乙氧基)苯基]-1H-0比嗤-4-曱醯胺、 3,4,5-三氣吡啶-2,6-二甲腈、3-[5-(4-氣苯基)-2,3-二甲基異 噁唑啶-3-基]"比啶、3·氣-5-(4-氣苯基)-4-(2,6-二氟苯基)-6_ 曱基建嗓、4-(4 -氣苯基)-5-(2,6 -二氣苯基)-3,6 -二曱基建 嗪、喹啉-8-醇、喹啉-8-醇硫酸鹽(2:1)(鹽)、得福啥 (tebufloquin)、5-甲基-6-辛基-3,7-二氫[1,2,4]三唑并[1,5_ 144135.doc -52- 201023743 a]嘧啶-7-胺' 5-乙基-6-辛基-3,7-二氫[1,2,4]三唑并[l,5-a] ,°定-7-胺、阿美托丁(ametoctradin)、布生(benthiazole)、 3-苯并[b]噻吩-2-基-5,6-二氫-1,4,2-噻嗪4-氧化物 (bethoxazin)、辣椒徽素(capsimycin)、香芽胴(carvone)、 滅蜗猛(chinomethionat)、地茂散(chloroneb)、硫雜靈 (cufraneb)、環氟菌胺(cyflufenamid)、霜脲氰(cymoxanil)、 赛普磺醯胺(cyprosulfamide)、邁隆(dazomet)、σ米菌威 (debacarb)、雙氯盼(dichlorophen)、建菌清(diclomezine)、 氯頌胺(dicloran)、苯敵快(difenzoquat)、苯敵快曱基硫酸 鹽、二笨胺、依考馬特(ecomate)、嘴菌腙(ferimzone)、氟 美酿胺(flumetover)、氟0比菌胺(fluopicolide)、〇坐吱草 (fluoroimide)、績菌胺(flusulfamide)、福太寧(flutianil)、 三乙膦酸鋁、三乙膦酸鈣、三乙膦酸鈉、六氣苯、人間黴 素(irumamycin)、異嗔菌胺(isotianil)、績菌威(methasulfocarb) 、(2E)-2-{2-[({環丙基[(4-曱氧基苯基)亞胺基]甲基}硫基) 曱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異硫氰酸曱酯、美曲芬 謹(metrafenone)、(5-氣-2-甲氧基-4-曱基 〇比咬-3-基)(2,3,4-三曱氧基-6-甲基苯基)甲酮、滅粉徽素(mildiomycin)、甲 磺菌胺(tolnifanide)、Ν-(4·氣苄基)-3-[3-曱氧基-4-(丙-2-炔·卜基氧基)苯基]丙醯胺、N-[(4-氣苯基)(氰基)甲基]_3_ [3-甲氧基-4-(丙-2-炔-1-基氧基)苯基]丙醯胺、N-[(5-溴-3-氣吡啶-2-基)甲基]-2,4-二氣吡啶-3-甲醯胺、N-[ 1-(5-溴-3· 氣吡啶-2-基)乙基]-2,4-二氣吡啶-3-甲醯胺、N-[l-(5-溴-3-氣吡啶-2-基)乙基]-2-氟-4-碘吡啶-3-曱醯胺、N-{(Z)-[(環 144135.doc -53· 201023743 丙基甲氧基)亞胺基][6-(二氟曱氧基)-2,3-二氟苯基]甲基}-2-苯乙醯胺、N-{(EH(環丙基曱氧基)亞胺基][6-(二氟曱氧 基)-2,3-二氟苯基]曱基}-2 -苯乙酿胺、遊黴素(natamycin)、 二甲基二硫代胺基曱酸鎳、醜菌醋(nitrothal-isopropyl)、 辛噻酮(octhilinone)、奥莫卡(oxamoCarb)、氧芬辛 (oxyfenthiin)、五氣苯盼及鹽、吩唤-1-甲酸、酌· 丁滅寧 (phenothrin)、亞磷酸及其鹽、霜黴威乙膦酸鹽 (propamocarb fosetylate)、丙醇菌素鈉(propanosine-sodium)、 丙氧啥琳(proquinazid)、确"比洛菌素(pyrrolnitrine)、奎脫 辛(quintozene)、5-胺基-2-(1-曱基乙基)-4-(2-甲基苯基)-3-侧氧基-2,3-二氫-1H-吡唑-1-硫代甲酸S-丙-2-烯-1-基酯、 克枯爛(tecloftalam)、四氣硝基苯(tecnazene)、味嗤嗪 (triazoxide)、水揚菌胺(trichlamide)、5-氯-Ν'-苯基-N,_ 丙-2-炔-1-基嘆吩-2-績酿胖、氰菌胺(zarilamid)、N-甲基-2-(1-{[5-曱基-3-(三氟曱基)-1Η-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基)-N-[(1R)-1,2,3,4-四氫萘-1-基]-1,3-噻唑-4-甲醯胺、N-甲基-2-(1-{[5-曱基-3-(三氟甲基)-1Η-吡唑-1-基]乙酿基}哌 啶-4-基)-N-(l,2,3,4-四氫萘-1-基)-1,3-噻唑-4-曱醯胺、3-(二氟甲基)-N-[4-氟-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 基-1H-吡唑-4-曱醯胺及{6-[({[(1-曱基-1H-四唑-5-基)(苯 基)次甲基]胺基}氧基)甲基]"比啶-2-基}胺基甲酸戊酯。 包含式(I)化合物與殺細菌劑化合物之混合物的本發明組 合物亦可尤其有利。合適殺細菌劑混合搭配物之實例可選 自以下列項:漠頌醇(bronopol)、雙氣盼、氣咬(nitrapyrin) 144135.doc -54- 201023743 、二甲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嘉賜黴素、辛噻酮、呋喃曱 酸、土黴素(oxytetracycline)、養菌靈、鏈黴素、克枯爛、 硫酸銅及其他銅製劑。 本發明之式(I)化合物及殺真菌劑組合物可用於治療性或 預防性地控制植物或農作物之植物病原性真菌。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治療性或預防 性地控制植物或農作物之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其特徵 在於將本發明之式(I)化合物或殺真菌劑組合物施用於種 子、植物或施用於植物之果實或施用於植物生長或需要生 長植物之土壤。 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亦可適用於處理繁殖物質,諸如塊莖 或根莖,以及種子、幼苗或移植幼苗及植物或移植植物。 該處理方法亦可適用於處理根。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亦可適 用於處理植物之地上部分,諸如相關植物之軀幹、莖或 .梗、葉、花及果實。 在可用本發明方法保護之植物中,可提及以下項:棉 花;亞麻;藤本植物;果實或蔬菜農作物,諸如薔薇科屬 π.)(例如仁果類,諸如蘋果及梁;以及核果 類,諸如杏、杏仁及桃)、茶簏子科屬(i? Aeho/dae印·)、 胡桃科屬(·/Mg/awi/aceae 、樺木科屬(Beiw/aceae 印.)、 漆樹科屬(JwacarAaceae ίρ·)、山毛棒科屬(Fagaceae )、桑科屬(Moraceae ?/?.)、木犀科屬(O/eaceae ?/?·)、獼 狼桃科屬 >5/?·)、樟科屬?/?·)、琶黨 科屬(Mwsacefle ·?;?·)(例如香蒸樹及車前草、茜草 144135.doc -55- 201023743 科屬(及·?ρ·)、茶科屬(77zea<;eae s/>.)、梧桐科屬 (•Siercw/iceae ?/?.)、芸香科屬(i?Miaceae ?/?.)(例如檸檬、撥 及葡萄柚);祐科屬(So/awaceae sp.)(例如番蘇)、百合科屬 (Z^7/aceae j;?·)、菊科屬(JWeraceae ίρ.)(例如萵苣)、伞形 科屬(C/w6W/i/erae 印·)、十字花科屬(Crwcz/erae 5·/?·)、藜 科屬(Chenopodiaceae ί/?·)、萌麓科屬(CMCwr6"aceae •sp.)、蝶形花科屬(Pa/ji/icmizceae印.)(例如大豆)、薔薇科 屬(例如草每);主要農作物,諸如禾本科屬(G^flmiwae >5/7.)(例如玉米、草坪或穀類,諸如小麥、水稻、大麥及黑 小麥)、菊科屬(例如向曰葵)、十字花科屬(例如油菜)、豆 科屬(Faftocae印·)(例如花生)、蝶形花科屬(例如大豆)、祐 科屬(例如馬鈐薯)、藜科屬(例如甜菜根);園藝及森林農 作物;以及此等農作物之經基因修飾之同系物。 在可用本發明方法控制之植物或農作物疾病中,可提及 以下項: •白粉病(Powdery Mildew Disease),諸如: 例如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gram/wb)引起之 小麥白粉病(Blumeria disease); 例如由白又絲單囊殼菌(Poi/ojp/zaera /ewcoe/eAfl)引起 之蘋果白粉病(Podosphaera disease); 例如由單絲殼白粉菌/w/z'g/wea)引起之 瓜類白粉病(Sphaerotheca disease); 例如由葡萄白粉病菌(i/?7ci«w/a necaior)引起之葡萄白 粉病(Uncinula disease); 144135.doc -56- 201023743 •錄病(Rust Disease),諸如: 例如由圓柏梨錄病菌引起 之梨錄病(Gymnosporangium disease); 例如由咖啡‘IS抱鏽菌引起之咖〇非 錄病(Hemileia disease); 例如由大豆鏽菌/?<3c/zyr/n_zi)及層鏽層假 尾抱儀(Phakopsora wezlomiae)引起之層鏽菌病 (Phakopsora disease);
例如由隱匿柄鏽菌(·PMCcz'wz'i? reco”山7α)、小麥稈銹病 菌(Pwccim.fl graw/wz··?)或條形柄鐵菌(_Pwcc^m’a yirh/ormb) 引起之柄鏽菌病(Puccinia disease); 例如由菜豆錄病菌appe«山‘cM/aiwi)引起之 菜豆錢病(Uromyces disease); •'印菌病(Oomycete Disease),諸如: 例如由白鏽菌caWWa)引起之白錄病(Albugo disease); 例如由萵苣露菌病菌(·δΓβ;η/α /aciwcfle)引起之露菌病 (Bremia disease); 例如由婉豆霜徽菌(Perowospora /hW)及芸苔霜黴菌
Zirashcrae)引起之霜黴病(Peronospora disease); 例如由番祐晚疫病菌(·P/^io/j/zi/zora k/esiaw5)引起之 疫黴病(Phytophthora disease); 例如由葡萄生單軸黴菌Wi/co/α)引起之單 144135.doc -57- 201023743 轴黴病(Plasmopara disease); 例如由律草假霜黴菌/zwmw/z·)及古 巴假霜黴菌(户cwfeewsz'i)引起之假霜 徽病(Pseudoperonospora disease); 例如由終極腐黴菌w/iiwww)引起之腐黴菌病 (Pythium disease); •葉斑病(Leaf spot、Leaf blotch)及葉枯病(Leaf Blight Disease),諸如: 例如由番蘇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引起之鍵格抱 @ 菌病(Alternaria disease); 例如由甜菜尾抱菌(Cercospora 引起之尾抱菌 病(Cercospora disease); 例如由黃瓜黑星病菌引 起之葉黴病(Cladiosporium disease); 例如由禾旋孢腔菌(C〇c/2h_C^〇/w>S (分生孢子形 式(Conidiaform):内臍蠕孢屬(DrecAWera),同義 名:長螺抱屬(i/e/miwi/zoworiwm))或宮部旋孢腔菌 (Coc/z/ioh/w·? 引起之旋孢腔菌病 (Cochliobolus disease); 例如由菜豆炭症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引起之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isease); 例如由油橄欖孔雀斑病菌(C_yc/ocom’wm o/eag/wwm)引 起之孔雀斑病(Cycloconium disease); 例如由掛桔黑點病菌引起之黑點病 144135.doc -58- 201023743 (Diaporthe disease); 例如由掛桔病囊腔菌(五/hwoe 引起之痂囊腔 菌病(Elsinoe disease); 例如由桃炭疽病菌(G/oeoworiw/w /aeiz’co/or)引起之炭 疽病(Gloeosporium disease); 例如由葡萄晚腐病菌(G/owere//a 引起之晚 腐病(Glomerella disease); 例如由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引起之球座 菌病(Guignardia disease); 例如由十字花科小球腔菌(Zepiov/meWa maculans)R. 穎枯殼小球腔菌«odorwm)引起之小球 腔菌病(Leptosphaeria disease); 例如由稻痕病菌grz'wa)引起之稻癌·病 (Magnaporthe disease);
例如由禾生球腔菌尸/mere//a grtiwiw/co/a)、落 花生球腔菌arac/n·山’co/α)及香赛、黑條 葉斑病菌(Μ_ν£?〇·5ρ/ζίϊβΓβ//α /Χ/ζ·β«·?ζ·5·)引起之球腔菌病 (Mycosphaerella disease); 例如由小麥穎枯病菌(尸/zaeosp/zaerz’a 引起之 穎枯病(Phaeosphaeria disease); 例如由圓核腔菌(P_yre«op/?orflr iere·?)或偃麥草核腔菌 (/•yrewop/zora /r/iz’cz· repewib)引起之核腔菌病 (Pyrenophora disease); 例如由大麥柱隔孢(/?<3ww/arz_a co//o-c_ygm’)或棉柱隔抱 144135.doc -59- 201023743 {Ramularia areo/α)引起之柱隔抱病(Ramularia-disease); 例如由大麥雲紋病菌seca/z_>s)引起之 雲紋病(Rhynchosporium disease); 例如由芹菜斑枯病菌及番祐斑枯病菌 (•Sepiorz’a /ycoperhcz·)引起之斑枯病(Septoria disease); 例如由肉孢核瑚菌/«ccrrwaia)引起之灰色雪 腐病(Typhula disease); 例如由蘋果黑星病菌(Fewiwria 引起之黑星 病(Venturia disease); •根、葉鞘及莖病,諸如: 例如由禾穀伏革菌(Coriz’ci’MW gramZwearww)引起之伏 革菌病(Corticium disease); 例如由尖抱鐮孢菌(Fwsar/wm οχγροΓΜ/η)引起之鐮抱 菌病(Fusarium disease); 例如由禾頂囊殼菌grawim’s)引起之 頂囊殼病(Gaeumannomyces disease); 例如由立枯絲核菌(/?/2izociom'a ·5〇/αηζ·)引起之絲核菌 病(Rhizoctonia disease); 例如由稻帚枝黴(•Saroc/oi^wm orjj/zae)引起之葉勒腐敗 病(Sarocladium disease); 例如由稻褐色桿腐病菌(Sc/eroi/wm 〇πζαβ)引起之菌 核病(Sclerotium disease); 例如由針形眼紋病菌(2>ραζ_α acw/orm/s)引起之眼紋 144135.doc -60- 201023743 病(Tapesia disease); 例如由於草根腐病菌(77π·β/<3νζ·ο_ρίζ·5· 引起之根 腐病(Thielaviopsis disease); •穗病及穗期病,包括玉米棒子病,諸如: 例如由鏈格孢菌屬(J/ierwarz’a 引起之鏈格孢菌病 (Alternaria disease); 例如由黃麴黴(ApergzV/MS //avMS)引起之麯黴病 (Aspergillus disease);
例如由芽枝狀枝抱(C/ac/osporiwm c/adospor/oii/es)引 起之枝孢菌病(Cladosporium disease); 例如由麥角菌(C/aWce/^ pwrpwrea)引起之麥角菌病 (Claviceps disease); 例如由黃色錄孢菌cw/zworMw)引起之錄孢菌 病(Fusarium disease); 例如由玉蜀黍赤黴(GM6ere//i3 zeae)引起之赤黴菌病 (Gibberella disease); 例如由小麥雪徽葉枯病菌(Mo«ograp/ze//(3 引起 之雪徽葉枯病(Monographella disease); •黑穗病(Smut- and Bunt Disease),諸如: 例如由高粱絲黑穗菌(《Sp/zace/oi/zeca rei/i⑽α)引起之 絲黑穗病(Sphacelotheca disease); 例如由小麥網腰黑穗病菌(7^7/eiz'fl caries)引起之腰黑 穗病(Tilletia disease); 例如由黑麥桿黑穗病菌(occw/i<3)引起之黑穗 144135.doc -61- 201023743 病(Urocystis disease); 例如由大麥散黑穗病菌(i/W/iZgO 引起之黑穗病 (Ustilago disease); •爛果及黴果病(Fruit Rot and Mould Disease),諸如: 例如由黃麴黴引起之麯黴病; 例如由灰葡萄抱菌ciwerea)引起之灰黴病 (Botrytis disease); 例如由擴展青黴及產紫青黴 (尸pwrpwrogewwm)引起之青黴病(Penicillium disease); 例如由匍枝根黴(jR/n'zopws βίο/οπί/βΓ)引起之根黴病 (Rhizopus disease); 例如由核盤菌sc/eroiz'orwm)引起之核盤菌 病(Sclerotinia disease); 例如由黑白輪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引起之輪 枝菌病(Verticillium disease); •種子及土壤傳播性腐敗、發黴、枯萎、腐爛及立枯 病· 例如由芸苔鏈格孢(J/ierwarz·^! 引起之鏈 格孢菌病(Alternaria disease); 例如由碗豆絲囊黴ewieic/ze·?)引起之絲 囊黴病(Aphanomyces disease); 例如由兵豆殼二抱(Acoc/^ia /ewiz))引起之殼二抱病 (Ascochyta disease); 144135.doc -62- 201023743 例如由黃麴黴引起之麯黴病; 例如由多主枝孢(C/ai/ovoWwm ZzerZmrww)引起之枝孢 菌病; 例如由禾旋孢腔菌引起之旋孢腔菌病; (分生孢子形式:内臍螺孢屬,平臍螺孢屬, 同義名:長蠕抱屬); 例如由辣椒炭疽病菌(Co//eioir/c/zww coccoiiei)引起之 炭疽病; 例如由黃色鐮孢菌引起之鐮孢菌病; 例如由玉蜀黍赤黴引起之赤黴菌病; 例如由菜豆殼球抱菌引起 之殼球孢菌病(Macrophomina disease); 例如由雪徽錄孢菌Wva/e)引起之微結 節菌病(Microdochium disease); 例如由小麥雪黴葉枯病菌引起之雪黴葉枯病; 例如由擴展青黴引起之青黴病; 例如由甘藍莖點黴(P/?oma /zigaw)引起之莖點黴病 (Phoma disease); 例如由大豆擬莖點黴(户引起之擬莖點 徽病(Phomopsis disease); 例如由惡疫黴(·Ρ/ζ>^ο_ρ/2ί/ζ〇Γα caeiorww)引起之疫黴 病, 例如由麥類核腔菌(i^yrewop/iora gram/⑽α)引起之核 腔菌病; 144135.doc -63- 201023743 例如由稻梨抱菌(i^yricM/ar/α or_yzae)引起之梨孢病 (Pyricularia disease); 例如由終極腐黴菌引起之腐黴菌病; 例如由立枯絲核菌引起之絲核菌病; 例如由米根黴oryzae)引起之根黴病; 例如由齊整小核菌ro//Wi)引起之菌核病; 例如由穎枯殼針孢(iSepioria woiiorwm)引起之斑枯病; 例如由肉孢核瑚菌引起之灰色雪腐病; 例如由大麗輪枝菌(引起之輪枝菌 病; •腐爛病、帚病及乾枯病,諸如: 例如由仁果幹癌叢赤殼菌(iVeciria 引起之叢 赤殼病(Nectria disease); •.枯萎病,諸如: 例如由核果鍵核盤菌(Mom7k/a /<ax<3)引起之鍵核盤菌 病(Monilinia disease); •包括花及果實畸形之葉皰病或曲葉病,諸如: 例如由壞損外擔菌(五:山·μαη vexaws)引起之外擔菌 病(Exobasidium disease); 例如由畸形外囊菌i/e/ormaw·?)引起之外囊菌 病(Taphrina disease); •木本植物之衰弱病,諸如: 例如由厚垣普奇尼亞菌(Phaeomoniella clamydospora)、 葡萄樹絲抱菌(P/zaeoacrewow/ww a/eop/zz’/ww)及地中海 144135.doc -64- 201023743 嗜蘭孢孔菌引起之埃斯卡 病(Esca disease); 例如由狹長孢靈芝(G^noderma Z)〇m>ew«se)引起之靈芝 病(Ganoderma disease); 例如由木硬孔菌(i?/gzWo_porw·? /bwosws)引起之硬孔菌 病(Rigidoporus disease); •花及種子之疾病,諸如: 例如由灰葡萄孢菌引起之灰黴病; ® •塊莖之疾病,諸如: 例如由立枯絲核菌引起之絲核菌病; 例如由祐長螺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引起之長螺 孢病(Helminthosporium disease); •根腫病,諸如: 例如由芸苔板腫菌引起之 根腫病(Plasmodiophora disease); ^ •由細菌生物體引起之疾病,該等細菌生物體諸如:
V 黃單胞菌屬(Xani/zomonas)物種,例如水稻白葉枯病 議(JC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 假單胞菌屬物種,例如甜瓜細菌性葉 斑病镦{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 歐文氏菌屬物種,例如解澱粉歐文氏菌 (Erwinia amylovora)。 本發明之殺真菌劑組合物亦可用於對抗易產生於木材上 或其内部之真菌疾病。術語「木材」意謂意欲用於建造的 144135.doc -65· 201023743 所有類型之木材種類及此木材之所有加工類型,例如實 木、高密度木材、層麼板及膠合板。根據本發明,處理木 材之方法主要在於接觸—或多種本發明之化合物或本發明 之組合物,此舉包括例如直接塗覆、嘴霧、浸潰、注射或 任何其他合適方式。 常用於本發明處理方法中之活性化合物的劑量對於葉片 處理之應用-般宜為1〇至8〇〇 g/h〇克/公頃),較佳為 至300 g/ha。所施用之活性物質的劑量在種子處理之情況 下一般宜為每100kg種子2至2〇〇§,較佳為每i〇〇kg種子3 至 150 g。 顯然’應瞭解,本X中所指示之劑量係以本發明方法之 5月改實例、、D ^熟^此項技術者應知曉如何特別根據待 處理植物或農作物之性質來調適施用劑量。 本發明之處理方法可用於處理經基因修飾之生物體 (GMO),例如植物或種子。經基因修飾之植物(或轉殖基 因植物)為基因組内已穩定地合併有異源基因之植物。詞 語「異源基因」基本上意謂在植物外部提供或組裝且當引 入細胞核、葉綠體或線粒體基因組中時藉由表現相關蛋白 質或多肽或藉由(例如使用反義技術、共抑制技術或⑽ 干擾-RNAi技術)下調或抑制植物中所存在之其他基因而賦 予經轉型植物新型或改良之農藝學特性或其他特性的基 因。位於基因組中之異源基因亦稱作轉殖基因。在植物^ 因組中之特定位置處形成轉殖基因,此稱作轉型或基因^ 殖事件。 144135.doc •66· 201023743 視植物種類或植物栽培品種、 ^ ^ 八位置及生長條件(土 壤、乳候、生長期、營養)而定,本發明之處理亦可產生
=性(「協同」)效應。因此,例如,有可能降低施用 1及/或拓寬活性範圍及/或增強根據本發明可使用之活性 化合物及組合物之活性、改良植物生長、增料高溫或低 溫之耐受性、增強對乾旱或水或土壤鹽含量之耐受性、辦 強開花功能、易於收穫、加速成熟、提高收穫量、增大^ 實、提高植物高度、使葉片顏色更綠、提早開花、提高收 穫產物之品質及’或提高營養價值、提高果實内之糖濃 度、改良收穫產物之儲存穩定性及/或可加工性,該等效 果超過實際預期之效果。 在特定施用量下,本發明之活性化合物組合對植物亦可 具有增強效應。因此,其亦適用於調動植物之防禦系統以 免受有害植物病原性真菌及/或微生物及/或病毒侵襲。若 適當時’此可為本發明之組合例如抵抗真菌之活性增強的 原因之一。在本發明之情況下,植物增強(誘發抗性)物質 應理解為彼等能夠刺激植物之防禦系統,以使得當隨後用 有σ植物病原性真菌及/或微生物及/或病毒接種時,經處 理之植物對該專有害植物病原性真菌及/或微生物及/或病 毒展現相當程度之抗性的物質或物質組合。在該情況下, 有害植物病原性真菌及/或微生物及/或病毒應理解意謂植 物病原1·生真菌、細菌及病毒。因此,本發明之物質可用於 保4植物在處理後一定時間段内免受上述病原體侵襲。保 護有效之時間期通常為在植物經活性化合物處理後1至1〇 144135.doc •67· 201023743 天,較佳為1至7天》 宜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包括具有賦予 特別有利、適用之特徵之遺傳物質的所有植物(不論藉由 育種及/或生物技術方式獲得)。 亦宜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對一或多種 生物〖生逆境具有抗性,亦即該等植物針對動物及微生物害 蟲(諸如針對線蟲、昆蟲、蟎蟲、植物病原性真菌、2 菌、病毒及/或類病毒)顯示較佳防禦。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為對一或多 _ 種非生物性逆境具有抗性之彼等植物❶非生物性逆境條件 例如可包括乾旱、低溫暴露、熱暴露、滲透壓力、洪水、 高土壤鹽度、高礦物質暴露、臭氧暴露、高光暴露、有限 可用之氮養分、有限可用之磷養分、避蔭。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為以高產量 特徵為特徵之彼等植物。該等植物之產量增力口可為例如改 良植物生理學、生長及發育(諸如水利用效率水保持效 :、改良氮使用、增強碳同化、改良光合成、增加萌芽效〇 率及加快成熟)之結果。此外,產量可受改良之植物形態 結構影響(在逆境及非逆境條件下)’該植物形態結構包括 (:不限於)早期開花、對於雜交種子生產之開花控制、幼 田活力、植物大小、節間數目及距離、根生長、種子大 J果實大小、丑莢大小、豆莢或穗數目、每一豆莢或穗 種子數目帛子質量、高種子飽滿度、低種子散佈度、 低丑莢開裂吐及抗倒伏性。其他產量特徵包括種子組成, 144135.doc -68· 201023743 諸如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質含量、油含量及組成、營養 價值、抗營養化合物之減少、改良之可加工性及較佳之儲 存穩定性。 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為已表現雜種優勢或雜交優勢 特徵(其一般導致較高產量、活力、健康狀態及對生物性 及非生物性逆i兄因素之抗性)之雜交植物。該等植物通常 係藉由使近親配種之雄性不育親本系(母本)與另一近親配 ❹ 種之雄性可育親本系(父本)雜交來產生。雜交種子通常係 自雄性不育植物收穫且出售給種植者。雄性不育植物有時 可(例如在玉米·中)藉由去雄花穗(亦即機械性地移除雄性生 殖器官(或雄性花))而產生,但更通常,雄性不育為植物基 因組中之遺傳決定子的結果。在彼情況下,且尤其當種子 為待自雜交植物收穫之所要產物時,通常適用的是確保雜 交植物之雄性可育性完全恢復。此可藉由確保雄性親本具 有能夠恢復含有導致雄性不育之遺傳決定子的雜交植物之 0 雄性可育性的適當育性恢復基因來達成。雄性不育之遺傳 決疋子可位於細胞質中。細胞質雄性不育實例例 如描述於·屬物種(Brassica Species)(w〇 1992/005^51、 WO 1995/009910、WO 1998/27806、WO 2005/002324、 WO 2006/021972及US 6,229,072)中。然而,雄性不育之遺 傳決定子亦可位於細胞核基因組中。雄性不育植物亦可藉 由諸如基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來獲得。獲得雄性不 月植物之尤其有用的方式描述於W〇 1989/1〇396中,其中 例如核糖核酸酶(諸如雄性不育基因(barnase))選擇性地表 144135.doc -69- 201023743 現於雄蕊之絨氈層細胞中。隨後可藉由在絨氈層細胞中表 現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諸如雄性不育恢復基因(barstar)) 來恢復可育性(例如WO 1991/002069)。 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 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而獲得)為耐除草劑植物,亦 即對一或多種特定除草劑具耐受性之植物。該等植物可藉 由基因轉型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財除草劑性之突變的植 物來獲得。 对除草劑植物例如為咐草甘膦(glyphosate)植物,亦即對 除草劑草甘膦或其鹽具耐受性之植物。可經由不同方式使 植物對草甘膦具耐受性。例如,耐草甘膦植物可藉由以編 碼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之基因使植物 轉型來獲得。該等EPSPS基因之實例為細菌鼠傷寒沙門桿 崔(Salmonella 所)之 AroA 基因(突變體 CT7) (Comai等人,Science (1983),221, 370-371)、細菌土壤桿菌 屬(JgroftacieWwm 印.)之 CP4 基因(Barry 等人,Curr. Topics Plant Physiol. (1992),7,139-145)、編碼矮牵牛屬(Petunia) EPSPS之基因(Shah等人,Science (1986),233, 478-481)、 編碼番茄 EPSPS之基因(Gasser等人,J. Biol. Chem. (1988), 263,4280-4289)或編碼糝屬(Eleusine)EPSPS 之基因(WO 2001/66704)。其亦可為如例如 EP-A 0837944、WO 2000/066746、WO 2000/066747 或 WO 2002/026995 中所述 之突變EPSPS。耐草甘膦植物亦可如US 5,776,760及US 5,463,1 75中所述藉由表現編碼草甘膦氧化還原酶之基因來 144135.doc • 70· 201023743 獲得。耐草甘膦植物亦可如例如WO 2002/036782、WO 2003/092360、WO 2005/0125 15及 WO 2007/024782 中所述 藉由表現編碼草甘膦乙醯轉移酶之基因來獲得。耐草甘膦 植物亦可如例如WO 2001/024615或WO 2003/013226中所 述藉由選擇含有上述基因之天然產生之突變的植物來獲 得。 其他耐除草劑植物為例如對抑制麩醯胺酸合成酶之除草 劑(諸如畢拉草(bialaphos)、草胺膦(phosphinothricin)或固 殺草(glufosinate))具耐受性之植物。該等植物可藉由表現 使除草劑解毒之酶或對抑制作用具抗性之突變紇醯胺酸合 成酶來獲得。一種如此之有效解毒酶為編碼草胺膦乙醯基 轉移酶之酶(諸如來自鏈黴菌屬物種之bar或pat蛋白)。表 現外源草胺膦乙醯基轉移酶之植物例如描述於US 5,561,236 ' US 5,648,477 ' US 5,646,024 ' US 5,273,894 ' US 5,637,489 ' US 5,276,268 ' US 5,739,082 ' US 5,908,810及 US 7,112,665 中。 其他耐除草劑植物亦為對抑制羥苯基丙酮酸二加氧酶 (HPPD)之除草劑具耐受性之植物。羥苯基丙酮酸二加氧酶 為可催化對羥苯基丙酮酸(HPP)轉化為尿黑酸之反應的 酶。對HPPD抑制劑具有耐受性之植物可如WO 1996/038567 、WO 1999/024585及WO 1999/024586中所述用編碼天然 產生之抗性HPPD酶的基因或編碼突變HPPD酶之基因來轉 型。儘管HPPD抑制劑抑制天然HPPD酶,但對HPPD抑制 劑之耐受性亦可藉由用編碼某些使得能夠形成尿黑酸之酶 144135.doc •71· 201023743 的基因使植物轉型來獲得。該等植物及基因描述於wo 1999/034008 及 WO 2002/36787 中。亦可如 WO 2004/024928 中所述藉由除編碼HPPD抗性酶之基因外亦用編碼預苯酸 去氫酶之基因使植物轉型來改良植物對HPPD抑制劑之耐 受性。
其他耐除草劑植物為對乙醯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具 有对受性之植物。已知AL S抑制劑包括例如續醯腺、°米β坐 啉酮、三唑并嘧啶、嘧啶基氧基(硫基)苯甲酸鹽及/或磺醯 胺基魏基三唾琳酮除草劑。如例如Tranel及Wright,Weed Science (2002),50,700-712 以及 US 5,605,01 1、US 5,378,824、US 5,141,870及 US 5,013,659中所述,已知 ALS 酶(亦稱作乙醯羥酸合成酶,AHAS)之不同突變賦予不同 除草劑及除草劑群耐受性。耐磺醯脲植物及耐咪唑啉酮植 物之產生描述於 US 5,605,01 1、US 5,013,659、US 5,141,870 ' US 5,767,361 ' US 5,731,180 > US 5,304,732 ' US 4,761,373、US 5,331,107 ' US 5,928,937及US 5,378,824 以及國際公開案WO 1996/033270中。其他耐咪唑啉酮植物 亦描述於例如 WO 2004/040012、WO 2004/106529、 WO 2005/020673 ' WO 2005/093093、WO 2006/007373、 WO 2006/015376、WO 2006/024351 及 WO 2006/060634 中。其他耐磺醯脲植物及耐咪唑啉酮植物亦描述於例如 WO 2007/024782 中》
例如,對於大豆而言如US 5,084,082中所述,對於水稻 而言如WO 1997/41218中所述,對於甜菜而言如US 144135.doc •72- 201023743 5,773,702及WO 1999/057965中所述,對於萵苣而言如US 5,198,599中所述,或對於向日葵而言如WO 2001/065922 中所述,對咪唑啉酮及/或磺醯脲具有耐受性之其他植物 可藉由在除草劑或突變育種存在下誘導突變誘發、於細胞 培養物中選擇來獲得。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 基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而獲得)為昆蟲抗性轉殖基 因植物,亦即對某些標靶昆蟲之攻擊具有抗性之植物。該 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型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昆蟲抗性之 突變的植物來獲得。 如本文所用之「昆蟲抗性轉殖基因植物」包括含有至少 一個包含編碼以下之編碼序列之轉殖基因的任何植物: 1) 來自蘇雲金桿菌i/zMringiewhs)之殺昆蟲晶趙 蛋白或其殺昆蟲部分,諸如在http://www.lifesci.sussex.ac.uk/ Home/Neil_Crickmore/Bt/)線上,由 Crickmore 等人(2005) 於蘇雲金桿菌毒素命名處更新,由Crickmore等人,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1998), 62, 807-813列舉之殺昆蟲晶體蛋白,或其殺昆蟲部分,例 如,Cry蛋白類別 CrylAb、CrylAc、CrylF、Cry2Ab、 Cry3Aa或Cry3Bb之蛋白或其殺昆蟲部分;或 2) 來自蘇雲金桿菌之晶體蛋白或其在來自蘇雲金桿菌 之第二種其他晶體蛋白或其部分之存在下具殺昆蟲性的 部分,諸如由Cry34及Cry35晶體蛋白組成之二元毒素 (Moellenbeck等人,Nat. Biotechnol. (2001),19, 668-72 ; 144135.doc -73- 201023743
Schnepf專人,Applied Environm. Microbiol. (2006),71, 1765-1774);或 3) 包含來自蘇雲金桿菌之不同殺昆蟲晶體蛋白之部分 的雜交殺昆蟲蛋白,諸如上述〇之蛋白雜交體或上述2) 之蛋白雜交體,例如由玉米事件MON98034產生之
CrylA.105蛋白(w〇 2007/027777);或 4) 上述1)至3)中任一者之蛋白質,其中一些(特定言之1 至10個)胺基酸已由另一胺基酸置換以獲得對標靶昆蟲 物種之較高殺昆蟲活性及/或擴大受影響之標靶昆蟲物 種的範圍’及/或此係由於在選殖或轉型期間引入編碼 DNA中之變化,諸如玉米事件MON863或MON88017中 之Cry3Bbl蛋白,或玉米事件MIR604中之Cry3A蛋白; 5) 來自蘇雲金桿菌或仙人掌桿菌cerewi·)之殺 昆蟲分泌蛋白或其殺昆蟲部分,諸如於http ://www. 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vip.html 列舉 之植物性殺昆蟲(VIP)蛋白,例如來自VIP3Aa蛋白類別 之蛋白質;或 6) 在來自蘇雲金桿菌或仙人掌桿菌(凡cerewj)之第二分 泌蛋白存在下具殺昆蟲性的來自蘇雲金桿菌或仙人掌桿 菌之分泌蛋白,諸如由VIP1A及VIP2A蛋白組成之二元 毒素(WO 1994/21795);或 7) 包含來自蘇雲金桿菌或仙人掌桿菌之不同分泌蛋白 之部分的雜交殺昆蟲蛋白,諸如上述1)中之蛋白質雜交 體或上述2)中之蛋白質雜交體;或 144135.doc -74- 201023743 8)上述υ至3)中任-者之蛋白質,其中—些(特定言之^ 至ίο個)胺基酸已由另-胺基酸置換以獲得對標乾昆蟲 物種之較高殺昆蟲活性及/或擴大受影響之標靶昆蟲物 種的範圍’及/或此係由於在選殖或轉型期間弓f入編碼 DNA中之變化(同時,又編碼殺昆蟲蛋白),諸如棉花事 件COT102中之VIP3Aa蛋白。
當然,如本文所用之昆蟲抗性轉殖基因植物亦包括包含 編碼上述類別1至8中任一者之蛋白質的基因組合之任何植 物。在一項實施例中,昆蟲抗性植物含有一種以上編碼上 述類別1至8中任一者之蛋白質的轉殖基因,以當針對不同 標靶昆蟲物種使用不同蛋白質時擴大受影響之標靶昆蟲物 種的範圍,或藉由使用對相同標靶昆蟲物種具殺昆蟲性但 具有不同作用模式(諸如結合至昆蟲體内之不同受體結合 位點)之不同蛋白質來延遲植物之昆蟲抗性發展。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 基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而獲得)對非生物性逆境具 有抗性。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型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 逆境抗性之突變的植物而獲得。尤其適用之逆境抗性植物 包括: a. 如 WO 2000/004173 或 WO 2006/045633 或 PCT/EP07/ 004 142中所述的含有能夠降低聚(ADP-核糖)聚合酶 (PARP)基因在植物細胞或植物中之表現及/或活性之 轉殖基因的植物。 b. 如例如WO 2004/090140中所述的含有能夠降低植物 144135.doc •75· 201023743 或植物細胞之PARG編碼基因之表現及/或活性的逆 境抗性增強型轉殖基因之植物。 c.如例如 WO 2006/032469 或 WO 2006/133827 或 PCT/ EP07/002433中所述的含有編碼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 苷睃補救合成路徑之植物功能酶之逆境抗性增強型 轉殖基因的植物,該酶包括菸鹼醯胺酶、菸鹼酸磷 酸核糖轉移酶、菸鹼酸單核苷酸腺嘌呤轉移酶、菸 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苦酸合成酶或菸鹼醯胺磷酸核糖 轉移酶。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 基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而獲得)顯示收穫產物之數 量、品質及/或儲存穩定性有改變及/或收穫產物之特定成 份之特性有改變,諸如:
1)合成經改質澱粉之轉殖基因植物,該經改質澱粉與 野生型植物細胞或植物中之合成澱粉相比其物理化學特 徵(詳言之為直鏈澱粉含量或直鏈澱粉/支鏈澱粉比率、 分枝程度、平均鏈長、侧鏈分布、黏度行為、膠凝強 度、澱粉粒度及/或澱粉顆粒形態)有改變以使得其更適 合於特定應用。合成經改質澱粉之該等轉殖基因植物例 如揭示於EP 0571427、WO 1995/004826、EP 0719338、 WO 1996/15248、WO 1996/19581、WO 1996/27674、 WO 1997/1 1188、WO 1997/26362、WO 1997/32985、 WO 1997/42328、WO 1997/44472 ' WO 1997/45545、 WO 1998/27212 ' WO 1998/40503、W099/58688、WO 144135.doc -76· 201023743
1999/58690 ' WO 1999/58654 ' WO 2000/008184 ' WO 2000/008185 ' WO 2000/008175 > WO 2000/28052 ' WO 2000/77229、WO 2001/12782、WO 2001/12826、WO 2002/101059、WO 2003/071860 ' WO 2004/056999、WO 2005/030942 ' WO 2005/030941 ' WO 2005/095632 > WO 2005/095617、WO 2005/095619、WO 2005/095618 ' WO 2005/123927 ' WO 2006/018319 ' WO 2006/103107 ' WO 2006/108702、WO 2007/009823、WO 2000/22140、WO
2006/063862 ' WO 2006/072603、WO 2002/034923、EP
EP 06090134.5 、 EP 06090228.5 、 EP 06090227.7
07090007.1、EP 07090009.7、WO 2001/14569、WO 2002/79410、WO 2003/33540、WO 2004/078983、WO
2001/19975 1998/20145 1999/53072 1998/22604
WO 1995/26407、WO 1996/34968、WO WO 1999/12950、WO 1999/66050、WO US 6,734,341、WO 2000/11192、WO WO 1998/32326、WO 2001/98509、WO
2001/98509、WO 2005/002359、US 5,824,790 ' US 6,013,861、WO 1994/004693、WO 1994/009144、WO 1994/11520、WO 1995/35026、WO 1997/20936 中;
2)合成非澱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或合成與無基因修飾 之野生型植物相比特性有改變之非澱粉碳水化合物聚合 物的轉殖基因植物。實例為如EP 0663956、WO
1996/001904、WO 1996/021023、WO 1998/039460及 WO 1999/024593中所揭示之產生多聚果糖(尤其菊糖及果聚 144135.doc -77- 201023743 糖類型)之植物、如 WO 1995/031553、US 2002/031826、 US 6,284,479 ' US 5,712,107 > WO 1997/047806 ' WO 1997/047807、WO 1997/047808及 WO 2000/014249 中所 揭示之產生α-l,4葡聚糖之植物、如WO 2000/73422中所 揭示之產生α-1,6分支鏈α-1,4-葡聚糖之植物、如WO 2000/047727、EP 06077301.7、US 5,908,975 A EP 0728213中所揭示之產生蓮子草(alternan)之植物; 3)如例如 WO 2006/032538、WO 2007/039314、WO 2007/039315 > WO 2007/039316 ' JP 2006/304779及 WO ❿ 2005/012529中所揭示的產生玻尿酸(hyaluronan)之轉殖 基因植物。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可藉由諸 如基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而獲得)為纖維特徵發生 改變之植物,諸如棉花植物。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型或 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等改變之纖維特徵的突變之植物而獲 得,且該等植物包括: a) 如WO 1998/000549中所述的纖維素合成酶基因之形 式有改變之植物,諸如棉花植物; b) 如WO 2004/053219中所述的18评2或^评3同源核酸之 形式有改變之植物,諸如棉花植物; c) 如WO 2001/017333中所述的蔗糖磷酸合成酶之表現 有增加的植物,諸如棉花植物; d) 如WO02/45485中所述的蔗糖合成酶之表現有增加的 植物,諸如棉花植物; 144135.doc -78- 201023743 e) 如WO 2005/017157中所述的例如經由下調纖維選擇 性β 1,3 -匍聚_酶改變基於纖維細胞之胞間連絲門控 之時序的植物,諸如棉花植物; f) 如WO 2006/136351申所述的具有例如經由表現Ν_乙 醯基葡糖胺轉移酶基因(包括nodC)及甲殼素合成酶基 因而具有改變之反應性之纖維的植物,諸如棉花植 物。 亦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可藉由諸 如基因工程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而獲得)為油分布特徵發 生改變之植物,諸如芸苔(〇ilseed rape)或相關芸苔屬植 物。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型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等改 變之油特徵的突變之植物而獲得,且該等植物包括: &)如例如118 5,969,169、118 5,840,946或118 6,323,392或 US 6,063,947中所述的產生具有高油酸含量之油的植 物,諸如芸苔植物; b) 如 US 6,270828、US 6,169,190 或 US 5,965,755 中所述 的產生具有低次亞麻油酸含量之油的植物,諸如芸 苔植物; c) 如例如US 5,434,283中所述的產生具有低飽和脂肪酸 含量之油的植物,諸如芸苔植物。 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尤其有用的轉殖基因植物為包含一 或多個編碼一或多種毒素之基因的植物,諸如以如下商標 名稱出售之植物:YIELD GARD®(例如玉米、棉花、大 豆)、KnockOut®(例如玉米)、BiteGard®(例如玉米)、Bt_ 144135.doc •79- 201023743
Xtra®(例如玉米)、StarLink®(例如玉米)、B〇ligard®(棉 花)、Nucotn®(棉花)、Nucotn 33B®(棉花)、NatureGar(i® (例如玉米)、Protecta®及NewLeaf®(馬鈴薯)。可提及之耐 除草劑植物的實例為以如下商標名稱出售之玉来變種、棉 花變種及大豆變種:Roundup Ready®(對草甘膦具有耐受 性’例如玉米、棉花、大豆)、Liberty Link®(對草胺膦 (phosphinotricin)具有财受性,例如芸苔)、IMI®(對咪〇坐琳 酮具有耐受性)及STS® (對磺醯脲具有耐受性,例如玉 米)。可提及之耐除草劑植物(針對除草劑耐受性以習知方 式繁育之植物)包括以名稱ClearHeld®(例如玉米)出售之變 種。 可根據本發明處理之尤其有用的轉殖基因植物為含有轉 型事件或轉型事件組合之植物,該等植物例如在各種國家 或區域管理機構之資料庫中有列舉(例如參見http:// gmoinfo.jrc.it/gmp_browse.aspx及http://www.agbios_com/dbase.php)。 本發明之化合物或混合物亦可用於製備適用於治療性或 預防性地治療人類或動物真菌疾病(例如,黴菌病、皮膚 病、發癬菌病及念珠菌病或由曲黴菌屬 (例如於麯黴/Mw/gaiws))引起之疾病)之組合 物。 此外,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用於降低植物及收穫之植物 物質以及因此由其製得之食物及動物飼料中之黴菌毒素含 量。 對抗具植物病原性且產生黴菌毒素之真菌的方法之特徵 144135.doc -80 - 201023743 在於向該等真菌及/或其生境施用本發明之化合物。 尤其可列舉(但並非窮舉)以下黴菌毒素:
D區吐毒素(Deoxynivalenole,DON)、雪腐鐮刀菌稀醇 (Nivalenole)、15-Ac-DON、3-Ac-DON、T2-毒素及 HT2-毒 素、伏馬菌素(Fumonisine)、玉米婦酮(Zearalenone)、串 珠錄刀菌素(Moniliformine)、鐮刀菌素(Fusarine)、蛇形菌 素(Diaceotoxyscirpenole,DAS)、白僵菌素(Beauvericine)、 恩鐮孢菌素(Enniatine)、層出鐮抱菌素(Fusaroproliferine)、 鐮孢菌稀醇(Fusarenole)、姥曲毒素(Ochratoxin)、棒麯黴 素(Patuline)、麥角生物驗(Ergotalkaloide)及黃麴黴毒素 (Aflatoxine),該等黴菌毒素係例如由以下真菌之疾病引 起:鐮抱菌物種(FwsaWwm ,如銳頂錄抱菌 (Fusarium acuminatum)、燕參镝:抱镜(F. avenaceum)、纪 魯克威爾鐮孢菌(尺、黃色鐮抱菌(尺 cw//worwm)、禾榖錄抱菌(厂gramfweofrwm)(玉蜀黍赤黴)、 木賊鐮抱菌(尺egwbeii)、藤倉鐮抱菌(厂香蕉 鐮孢菌(尺mwsarMW)、尖鐮抱菌(尺o、層出鐮孢 菌(尺pro/i/eraiwm)、早熟禾鐮抱菌(F. /?oae)、假禾榖鐮孢 菌(F_ 、接骨木鐮孢(_F. 、 藤草鐮抱(F_ 半裸鐮孢(F. πληίίπίΜΐη)、祐病鐮孢 (尺、擬分枝抱錄孢菌(尺印、蘭格赛 鍊抱读(F. Iangsethiae)、膠抱鐵抱(F. subglutinans)、三線 鐮抱(F. iWckciw历)、輪枝鐮孢(F. 等,以及 曲黴菌物種^ec.)、青徽菌物種(PemW/ZiMw 144135.doc -81- 201023743 、麥角菌、葡萄穗黴物種等。 【實施方式】 現將參考以下化合物實例表格I及ΠΙ及以下製備或功效 實例來說明本發明之各種態樣。 以下表格I及III以非限制性方式說明本發明化合物之實 例。 在下表格中,Μ+Η(或M-Η)分別意謂如在質譜分析中所 觀測到之分子離子峰加上或減去1 a.m.u.(原子質量單位), 且M(ApcI+)意謂如經由正大氣壓化學電離質譜分析得到之 分子離子峰。 144135.doc -82- 201023743 Μ ♦ 144135.doc
«~Η (N ίΝ 00 00 oi 令屮,_茛鲤 CN cn (N 00 ΓΛ oo o ffi ffi ffi K ffi ffi X K ffi h K ffi ffi Ρί ffi ffi ffi h ffi ffi ffl σ ffi w ffi s ffi K ffi 9 ffi ffi ffi S «4 «4 一 a ffi ffi ffi a ffi 2-甲基丙醯基 1 環戊基羰基 绪 缕 ¢1 N ffi ffi ffi ffi ffi 5: 私莩壤賴 1—H <s < -83 - 201023743 S c4 v-> cs OS c^i $ (S 〇 <Ν (Ν JO (N oi On m ri 00 00 r4 On r-H 令屮》w»w茛袒 ΓΠ s cn r—H 5 落 cn § cn 裘 落 m 姦 cn § ΓΛ m >-w ΓΛ ^―Η m K X ffi ffi ffi X ffi K ffi ffi ffi X X ffi ffi ffi X ffi X ffi ffi ffi ffi ffi X X ffi K K X ffi a ffi ffi ffi a ffi w u ffi ffi ffi a K κ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ρί ffi K ffi X ffi κ X ffi ffi ffi ffi ffi h X ffi ffi X ffi κ K ffi ffi a K K ?一, S K ffi ffi X ffi κ ffi X m ffi X ffi s X ffi ffi κ κ κ ffi X ffi ffi K fO_ s ffi ffi K X ffi K ffi X a K ffi ffi S — s X X X ffi ffi ffi ffi X κ ffi ffi ffi 嫿 o- 键 &- 嫿 裝 饍 锺 教 1 cs (―» 滷 镄 r* 號 j-* ο it 饍 濬 S- Η ®- ®- M (N (N s3 Η <N cA cA ¢- 筚 筚 甾 铑 鸽 绪 «Η *i ^ktLi 黎 Α,ιΐ M SI ffi ffi X X X ffi ffi ffi X ffi ffi X — κ X X X ffi X ffi X ffi ffi s 卜 < Μ O < 〇 ·—Η < >r-H < (N < m Ψ-Η 寸 c ^-H < 144135.doc -84- 201023743
fa a s 00 s C^i cn s VO 5 H a cn rn rn (N rn 寸· rn ΓΛ — 令屮蓠迴 〇 寸 r~< 芝 g ΙΛΪ m Os m r"H m oo cn 〇\ m r-H 综 $ cn »r> 〇J ON cn X ffi ffi ffi ffi ffi X K ffi ffi ffi ffi w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ffi ffi K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X κ ffi ffi ffi ffi h ffi ffi ffi ffi K K s ffi ffi ffi m ffi Ρί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E κ E h 砩 滷 滷 ffi ffi K tO罐 ffi K ffi rA卜械 ffi X S ffi K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κ X S ffi X ffi ffi K ffi ffi K κ κ κ ffi Wi_ s ffi X ffi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K ffi fS_ s 辦 «4 «4 > s ffi ffi ffi K ffi ffi K ffi ffi ffi K κ a 滷 tO 1 谱 饍 福 η η ®- 嫿 锺 ii 饍 &- 饍 嫿 滷 (N Ο tO tO Η (Λ rn ve 砩 ftl jluil 黎 «? «? SI X w ffi K X ffi κ ffi ffi ffi κ ffi X X ffi ffi X ffi ffi K ffi k ffi 私:军缱饀 Ό < CN < 卜 C 〇〇 < < < < < < 00 cs < < • 85 · 144135.doc 201023743 v〇 CO ''φ ι> ON 〇〇 c^! ΓΟ cn rn m rn — 寸 — s cn 令屮HHiW茛班 σί cn 穿 2 CO m 寸 实 m s Vi S 寸 So m λ X ffi κ κ K ffi ffi ffi ffi a ffi ffi ffi ffi K ffi k ffi ffi K X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h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m ffi X ffi K ffi E «9 Ρί 嫿 BH嫿 ffi ri B-肊蝴 K A ®硪 X ffi ffi ffi s a K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K κ K ffi κ K K K ffi ffi a s k ffi K a ffi ffi ffi K ffi K 砩 硪 辦 s «# •s X w X κ ffi ffi ffi ffi κ X 滷 锺 ¢: 嫿 锺 滷 ¢- ¢- VE 滷 號 饍 ι( \\ 装 饍 ri Λ ri ®- ®- ¢- ΓΛ <s CN τΰ ΓΛ 聆 Η 滅 «? SI X K X ffi ffi Κ ffi K Κ ffi X ffi ffi ffi κ ffi K ffi ffi < < < <N m < m 寸 vn v〇 Γ- 144135.doc -86 * 201023743
fa jrj z T~H 卜 ^Η ON r-H r-H Os 卜 ίο τ·^ φ屮茛埏 S m S m § m Ο ΓΛ 〇〇 v〇 cn (S oo cn <N 1 < 00 ο g m m 00 o s m X ffi ffi ffi ffi ffi '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κ ffi ffi ffi h ffi ffi K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X Ρί ffi ffi K X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X Ρί ffi X X ffi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S ffi K X ffi ffi K K ffi ffi ffi X K S ffi s ffi m ffi ffi K ffi κ ffi K ffi s ffi ffi ffi κ K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ΝΙ_ s «b4 «# «Ss «4 «4 > Ο; ffi K K κ κ ffi X ffi ffi ffi ffi &- r-H 41 σ 砩 (N ύ ά B- «? .I ¢-t i ¢-1 1 .1 丁基 ΟΪ νέ 田 ο (Ν Π| 姝 M cn ' l rA cn ®- CN 皆 uJ Μ νγ cn M cs fS^ 缕 甾 ¢1 *1 ®- Φ- &- ¢- ®- δ- Μ>ίΐ 1 m l>.d i 運 Aai 還 dut 1 TH? m SI ffi κ ffi X ffi ffi X ffi K K ffi X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K κ ffi ικ军壤饀 00 Os ο < < < < < < < a; < 144135.doc -87 - 201023743 v〇 Os so VO 00 r-H 00 »—H 1—H OO On 5 »—Η jn s 〇〇 00 s m m cn oo Ό m νη ON cn OO On cn S <N σ> m v〇 VO cn s CO S m ffi K K ffi ffi ffi X X ffi ffi κ κ X K ffi ffi ffi ffi X K ffi K ffi κ A X X X ffi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X Pi ffi ffi X K a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w X X X K ffi X ffi ffi a ffi ffi K a w k K ffi X ffi ffi K ffi o ffi E X ffi a ffi ffi ffi X ffi K ffi 7一' S ffi a X K a ffi E ffi K ffi K E s ffi K X ffi a K ffi K ffi K K PC w «Κ — s K κ ffi X K X κ K X K κ κ <uA ¥ 硪 o- f tO 鑛 绪 甾 t*"*H 1 uil* ®- «ί ¢- 费 蝴 ®- Ί ο Ί (N ®- (Ν tO ο X Λ ve & 卜 锉 鍩 铤 鸽 铑 ΛλΛ 孩 ®- φ- tO 黎 ι4**ι 1 黎 黎 Μ ®- &- ¢- ffi X ffi X ffi X ffi X ffi X K K ffi X ffi X ffi X κ ffi X ffi < 2 (N < r*j κη < < Ό < < 00 w-> < 〇\ < S < »*^ ^〇 < -88 - 144135.doc 201023743
fa s H «—Η 00 卜 CO rn cn s ΓΛ cn Ό W-) — Ό cn 令屮__茛迴 o 1»H 呀 寸 σ; m 00 cn o 呀 g § m 卜 cn yr\ 00 m m <N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K X X ffi κ ffi ffi ffi ffi K ffi κ ffi ffi X X κ ffi K ffi ffi K ffi ffi κ ffi Pi X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κ ffi w K 05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is X ffi ffi ffi X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in— s ffi K ffi ffi X ffi ffi K K ffi ffi ffi s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K ffi K rn_ s .K K ffi ffi ffi '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w <s_ ¢^1 s 喊 «4 一 s ffi ffi ffi ffi ffi X ffi K E ffi ffi ffi ¥ o- 4 &- 4 ψ 辦 〇 〇 ο &- <N ¢- 1 (Ν tO m ffi u ffi 械 tO Η u 鍩 SH 娜 Μ 绪 1 1 ¢- ®- 饽 黎 饽 饽 饽 S) X Ε ffi a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X -§ X K S X ffi ,〇 ffi ffi ffi ffi ffi s < 3 < S < in VO < < < 00 v〇 < < ο < 卜 < CN < rn < 144135.doc -89 - 201023743 5 *τί OO v~> cn cn VI 寸 m in o 一 00 VO <N t-H r-H <N VQ o cn ^f- VO m* φ+«Η»Ι« 莨 ifi $ cn o r**H 寸 〇\ 〇\ m 寸 τ*Η t-H 寸 OO Os o 寸 o 寸 X ffi ffi X ffi ffi ffi ffi ffi a ffi K X K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h K ffi ffi ffi ffi ffi X ffi X X ffi ffi »5 ffi ffi K ffi ffi K X ffi ffi ffi ffi X hs ffi ffi ffi X ffi ffi ffi ch3o ch2c o K ffi ffi X *5-s s ffi ffi ffi X ffi ffi K ffi ffi K ffi X "'i—S s ffi K X ffi ffi ffi ffi ffi X K E X S m ffi X ffi K ffi ffi ffi ffi K ffi K 2 2 X K w X X ffi κ ffi ffi K ffi κ σ 丙-2-稀-1-基 4-氰基丁基 2-甲基丁基 3,3-二曱基丁基 2,2,2-三氟乙基 ο CJ fN ffi u o m X u o CJ 运 u o cn K o 2-(二甲胺基)乙基 苯甲基 2-甲基丙基 3-乙氧基-3-侧氧基丙基 硫酮基 硫酮基 _1 硫酮基 硫酮基 硫嗣基 硫酮基 亞胺基 亞胺基 硫酮基 硫酮基 硫嗣基 硫_基 w ffi κ X ffi X ffi K ffi ffi κ X κ ffi κ X ffi X u m ffi o ffi K a X < JO < < < OO < ON < g < 00 < CN 00 < m 00 < < 00 < 144135.doc -90- 201023743
|>β a; 寸· OO rn s rn o OO (N 卜 ΓΛ ri S oi 〇i 1—^ r- cn 令屮茛埂 CO OO m c^> »r> On m 家 cn 〇 cn v> s 寸 芸 m ΓΛ s ΓΛ OO oj >< X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W ffi ffi w ffi ffi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κ ffi ffi h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Οί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h «歃 «虢 ffi ffi ffi ffi X ffi ffi K ffi o ffi ffi X K ffi ffi K K ffi ffi ffi S ffi ffi X ffi ffi K ϊ: K ffi ffi f〇_ S ffi ffi X X ffi X κ K X ffi ffi s 硪 «4 一 s ffi ffi ffi X K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Ο 嫿 装 饍 rn H 滷 (N Η 硪 ο Η 鑛 谗 一 «if ®- &- &- ¢- 嫿 € ο i0 cA (N cA cn H ffi A 甾 砩 «ϋ 1 辦 缕 鸽 铧 甾 濬 痗 SH M &-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X ffi X ffi re ffi κ ffi ffi m E ΓΟ K κ o U U υ mi ffi κ 私c军缱辗 Ό OO < ss < OO OO c s < < ^H Os < S < S < < V) < < -91 · 144135.doc 201023743 ro CN cn rn s rn Φ屮__莨袒 v〇 Os <^ VO cn p Λ X ffi ffi X X ffi K ffi ffi ffi ffi ffi ffi a K ffi k ffi ffi k ffi ffi X s k m κ s K k a r<_ g s ffi κ K 谱 tfT» σ nl 械 &- 1 <N o u ®- m K ®- CN o cn fS^ ftl ®sf S] X ffi K m ffi u m ffi u m ffi CJ < 00 < < 。迴货埏 #w^lf 絮 ^〇〇 寸一TSU 003田^。^-^^^«(屮噼瞀單91^£杷<*)1-3-^絮 ΤΦ#-w( 1>dooOI 莨#丧鹰€:1!1'鲮容迗-^1^赞1«/-©璁葩岔挪鞮阳^)^乜01^113杷^阳^。莨¥ S Ν-υΊ^^¥^Μ-璲》漤0%96刮迤<0。/0'1^二#:鏺紱硪^^^«^Ί^^^^Η-^ιοο.ο^-Η-οο.ΑΗα,^Ξ。茛®N^^i##^_^nfto^^^%ro^-i-r3wd^【q】 。茛¥SJAhul^?F甸费趄璲》樂0 %106糾樂0%01^二#鏺紱_毋(键6-%1.0钾<«>)隹0^赵姨^毽&-%10;阳-^卜^1^^鉍11:wdboos #丧柃^^阳τ4^珈毋??衾(丧絮_萆赵絮砸ulcm-ffl璁*οον.Λ xsuv I eoo/6 A令羿333鳍靼 144135.doc •92- 201023743 ❹
CU 1.81 [c] 令+ ®lrt ΦΊ琢壤 CO 寸 m ffi κ ffi κ Ί>< m κ κ κ ee Ρί a w iTi_ α κ κ S k k f»>_ s a κ <s_ — s a a 第三丁氧基羰基 κ 亞胺基 亞胺基 SI >H κ ®- 實例 編號 rj 144135.doc -93- 201023743 & UD Γ^Ι (N oi <N Τ—4 令屮_ «W莨_ m m S3 m m m κ a k a κ a a κ 'U κ a s a a a a a ee on κ κ K κ Ι/ί_ s κ w ffi a 了—, s K a ffi a ”―, s K a ffi a <S|_ s ffi ffi ffi ffi 號 c> 械1 號 號 硪 1 (N 裝 士 ο Ο κ 筚 筚 筚 ftl N ffi ffi ffi κ ffi ffi ffi w G δ δ 。¥^龈^^資¥ 會 w^^^_^l?^Anw 日 U 〇〇 寸^mu 003¾^。一r^^IF·^·(屮噼蝥學 9Ι^ε·^π4()1-ζ-^絮 νφ媸w(鸩^°茛¥丧繫ctl鲮容s£W 赞喇书澳葩啻桠餘阳^)_ds°^n3杷毗阳每 。冢 ¥ SW-UI^IF^^M 鲮》楚〇%56叫漤9。/。01^二#镨姨嫦^赵效«壤*1键替^蜒叶棘100.0阳<卜〇〇./-1^蛘三 。茛驷^螂冢旛蝣嫦晕隹0^饀替%Ι·〇 K - irn.z κα,^Ξ 。莨1^1^-31^«/^牮^鲮丨漤|0 0/056^^921¾ 二#綣娀嫦桊(键®-%Γ0 杷♦)驾9^赵紱^镏^-。/01.0阳-卜|>^1^^鉍铒:wdboolfJK' 一丧柃卜^阳4雄珈要^衾(丧絮_萆起^砸)01|^^书璁*8¥.>5目¥12/6卜令羿033鳍樂 144135.doc -94- 201023743 以下實例以非限制性方式說明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製備及 功效。 根據方法P2製備4-[2-(胺基甲基)吼啶-4-基]-N-(3-氣苯基) 嘴咬-2-胺(化合物A-1) 在裝備有阮尼鎳管之H-cube中在80巴壓力下在80。(:溫度 下使7 g(22.75 mmo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4-基}吡 咬-2-甲腈(如WO 1995/09851中所述製備)溶解於250 ml N,N-二甲基甲醯胺中之溶液氫化。在蒸發溶劑之後,將殘 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醋中,過滤所形成之沈澱,用乙酸乙酉旨 洗滌且乾燥,得到1.81 g 4-[2-(胺基甲基)吡啶-4-基]-N-(3-氣苯基)嘧啶-2-胺(產率為23%)。 製備1-[(4-{2-[(3-氣苯基)胺基】痛咬_4-基}«比咬-2-基)甲基卜 3-(2-甲基丁基)硫脈(化合物A-6) 在90 C下授拌200 mg(0.64 mmol)4-[2-(胺基曱基)ti比咬 基]-N-(3-氯苯基)哺咬·2-胺、69 mg(0.54 mmol)異硫氰酸正 戊酯及99 mg(0.98 mmol)三乙胺溶解於4 ml N,N-二甲基甲 醯胺中之混合物4小時《在冷卻之後,蒸發溶劑,使殘餘 物分配於二氣甲烷與飽和氣化鋰溶液之間。在分離之後, 經硫酸鎮乾燥有機相,蒸發且乾燥,得到115 mg 1-[(4-( 2·* [(3-氯苯基)胺基]喊咬-4-基}°比咬-2-基)甲基]-3-(2-甲基丁 基)硫脲(產率為48%)。 根據方法P3製備N-[(4-{2-[(3-氣苯基)胺基]嘧啶_4_基}吡 啶-2-基)甲基]-2-曱基丙醯胺(化合物人_2) 在回流下授拌200 mg(0.64 mmol)4-[2-(胺基甲基)η比咬_4_ 144135.doc -95- 201023743 基]-N-(3-氯苯基)响啶-2-胺、75 mg(〇.7 mmol)2-曱基丙醯 氯及97 mg(0.97 mmol)三乙胺溶解於4 ml二氣曱院中之混 合物3小時。在冷卻之後,蒸發溶劑,添加水且攪拌懸浮 液1小時。在過濾之後,用二氧化矽(二氣甲烷/甲醇)層析 沈澱’得到130 mg Ν-[(4-{2·[(3-氣笨基)胺基]嘴咬_4_基) °比啶-2-基)甲基]-2-甲基丙醯胺(產率為47%)。 根據方法Ρ1製備(4-{2-【(3-氣苯基)胺基]鳴啶_4_基}吼啶·2_ 基)甲醇(化合物Α-14) 將 458 mg(1.29 mmo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 _4_ 基} 吡啶-2·曱酸乙酯溶解於1〇 ml甲醇中之溶液冷卻至〇〇c。在 添加488 mg(12.9 mmol)蝴氮化納之後,使混合物升溫至室 溫且攪拌48小時。接著’再添加量為488 mg(12.9 mmol)之 蝴氫化鈉且再繼續攪拌I2小時》在添加2〇 ml水之後,用 二氣甲烷萃取洱合物3次,經硫酸鎂乾燥經合併之有機 相,蒸發且乾燥,得到380 mg (4-{2-[(3-氣苯基)胺基]嘧 啶-4-基}吡啶-2-基)甲醇(產率為85%)。 根據方法P4製備4-丨2-(氣甲基)吡啶·4_基】_n-(3-氣苯基)嘧 啶-2-胺(化合物A-15) 向4 g(12.8 mmo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_4_基}〇比 啶-2-基)甲醇於50 ml二氣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5 63 g(47 36 mmol)亞硫醯氣。在回流下加熱反應混合物13小時。冷卻 之後,添加水且分離各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有機 相,經硫酸鎮乾燥,蒸發且乾燥,得到3 45 g 4_[2_(氯甲 基比咬_4_基]-Ν-(3-氣苯基)嘯咬-2_胺(產率為77%)。 144135.doc -96· 201023743 根據方法P4製備N-(3-氣苯基)-4-[2-(哌啶-1-基甲基)《比啶· 4-基】嘧啶-2-胺(化合物A-17) 在室溫下授拌300 mg(0.9 mmol)4-[2-(氣曱基)吡啶-4-基]-N-(3-氣苯基)痛咬-2-胺、84 mg( 1 mmol)略咬及138 nig(l mmol)碳酸卸溶解於3 ml乙腈中之溶液20小時。在添 加水之後’用二氣曱烧萃取混合物兩次。經硫酸鎮乾燥經 合併之有機相,蒸發且乾燥,得到300 mg N-(3-氯苯基)-4-[2-(哌啶-i_基甲基)吡啶_4_基]嘧啶_2_胺(產率為82%)。 根據方法P3製備Ν-(3·氣苯基)-4-【2-(甲氧基甲基)咐啶-4-基]甲基嘧啶_2-胺(化合物Α-25) 向 300 mg(〇.96 mmo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4-基} π比啶-2-基)甲醇溶解於5 ml四氫呋喃中之溶液中添加57.5 mg(1.44 mmol)氫化鈉。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之後,添加 272 mg( 1.9 mmol)碘曱烷且繼續攪拌2小時。在添加水之 後’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經硫酸鎂乾燥有機相,蒸發 且用一氧化石夕(庚烧/乙酸乙酯)層析,得到153 mg N-(3-氣 苯基)-4-[2-(甲氧基甲基)n比咬_4_基]-Ν·甲基嘧咬-2-胺(產率 為 44%)。 根據方法Ρ1製備4-[2-(1-胺基乙基)吡啶-4-基】-Ν-(3-氣苯 基)-1,3,5-三嗪-2-胺(化合物〇2) 步驟1 : 製備4-{4-[(3-氣苯基)胺基]_i,3,5-三嗪-2-基}吡啶_2-曱腈 在氬氣下向70 g N-(3-氣苯基)-4-(2-氣《比啶-4-基)-1,3,5-三嗪-2-胺(如w〇 2005/033095中所述製備)於350 ml Ν,Ν- 144135.doc -97· 201023743 曱基曱醯胺中之'谷液中添加38.75 g(330 mmol)氰化鋅及 50.85 g(44 mmol)肆(三苯膦)鈀(〇)。在丨⑽^下加熱混合物 3小時。在冷卻之後,過濾所得漿料,用N,N_二曱基曱醯 胺洗滌沈澱且蒸發經合併之濾液。使殘餘固體自二氣曱烷 中再結晶,得到54.39 g 4-{4-[(3-氣苯基)胺基]-^,弘三嗪_ 2-基} η比啶-2-甲腈(產率為8〇%)。 [Μ + 1] = 310。 步驟2 : 向130 ml四氫呋喃中添加26 ml 3 μ溴化曱基鎂之曱苯溶 液且冷卻至〇C。接著以小份添加8 g(26 mmol)4-{4-[(3-氣 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吡啶_2_甲腈且在〇乞下持續攪 拌3小%。在升溫至室溫之後,繼續授拌4小時。接著添加 120 ml 1 N HC1且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乾燥經合併之 有機相且蒸發’得到8.13 g i_(4_{4-[(3-氯苯基)胺基]_ 1,3,5-三嗪-2-基}。比啶_2_基)乙酮(產率為96%)。 [M + 1] = 327。 步驟3 : 向 2.75 g(8.44 m〇l)l-(4-{4-[(3-氣苯基)胺基]H5·三嗪 _ 2-基}°比啶-2-基)乙酮在氬氣氛圍下溶解於6〇 mlf醇中之 洛液中添加4.6 g分子篩(3 A)及5.2 g(67 mmol)乙酸铵。在 回流下攪拌混合物3小時。在冷卻之後,添加106 g(16 9 mmol)氰基硼氫化鈉且在回流下再撲掉2小時。在冷卻之 後,經石夕藻土墊過濾混合物且在真空中蒸發濾液。向所獲 得之殘餘物中添加10 ml 1 Μ氫氧化鈉且用二氣甲烷萃取兩 -9S- 144135.doc 201023743 次。用水、飽和氣化鈉溶液洗滌經合併之有機相,經硫酸 鎮乾餘且黑·發’付到850 mg 4-[2-(1-胺基乙基)n比唆_心基]_ N-(3-氯苯基)-1,3,5-三嗪-2-胺(純度為約50%,產率為 15%)。 根據方法P2製備[(4-{4-[(3-氯苯基)胺基】-1,3,5-三嗅_2-基} °比咬-2-基)甲基】胺基甲酸乙醋(化合物C-4) 步驟1 : 製備4-[2-(胺基甲基)吡啶-4-基]-N-(3-氯苯基)-l,3,5-三嗪_ ⑩ 2-胺 在裝備有阮尼鎳管之H-cube中在80巴壓力下在80°C溫度 下使 1.7 g(22.75 mmol)4-{4-[(3-氣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吡啶-2-曱腈於60 ml N,N-二甲基甲醯胺中之溶液氫 化。在蒸發溶劑之後,乾燥殘餘物,得到1.63 g 4-[2-(胺 基曱基)》比啶-4-基]-Ν·(3-氣苯基)-1,3,5-三嗪-2-胺(產率為 80%) 〇 ▲ 步驟2 : 在室溫下擾拌300 mg(0.96 mmol)4-[2-(胺基曱基)°比咬-4-基]-Ν-(3_ 氣苯基)-1,3,5-三嗪-2-胺、171 mg(1.05 mmol)焦 碳酸二乙S旨及107 mg(1.05 mmol)三乙胺溶解於4 ml Ν,Ν_ 一甲基甲醯胺中之混合物4小時。在添加25 ml水之後,過 濾所形成之沈澱,用5 ml水及5 ml二異丙基醚洗滌,然後 乾燥’得到275 〇^[(4-{4-[(3-氣苯基)胺基]-1,3,5-三嗪_2-基}°比啶-2-基)甲基]胺基甲酸乙酯(產率為70%)。 製備丁 ·3-烯酸(4-{2-【(3-氣苯基)胺基]嘧啶-4-基} «比啶_2_ 144135.doc -99- 201023743 基)甲酯(化合物A-37) 將100 mg(0.96 mmol) 丁-3-烯醯氯添加至冷卻至〇。〇下之 300 mg(0.96 mmo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冰基}吼啶-2-基)曱醇(化合物A-14)及0.147 ml(l.〇6 mmol)三乙胺於1〇 ml二氣曱烷中之溶液中。 在室溫下擾拌反應混合物隔夜。接著再添加一當量之該 醯基氣化物’且再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16小時。 接著添加9 ml水且經由Chemelute濾筒過濾有機相。使用 乙酸乙酯沖洗濾筒且經矽膠管柱(AcOEt/庚烷梯度)純化所 濃縮之有機相’得到200 mg 丁-3-烯酸(4-{2-[(3-氣苯基)胺 基]嘧啶_4-基}吡啶-2-基)曱酯(產率為48%,純度為85%)。 製備…^-氣苯基丨-‘口-丨丨乙基硫基丨甲基丨处咬-心基丨嘯咬-2-胺(化合物A-69) 將52 mg(1.3 mmol)氫化鈉整份添加至0.096 ml(1.3 mmol)乙硫醇於3 ml THF中之溶液中。當氣體析出停止 時’接著添加431.23 mg(1.3 mmol)4-[2-(氣甲基)°比咬-4- 基]-Ν-(3-氯苯基)嘧啶_2_胺(化合物A-15)於2 ml THF中之 溶液。 在室溫下2小時之後,將粗混合物傾入水及乙酸乙酯 中。用水洗滌有機相一次且經由Chemelut濾筒過濾。在蒸 發溶劑之後’用矽膠管柱(二氯甲烷/甲醇梯度μ屯化所獲得 之殘餘物,得到301 mg(產率為6〇%)Ν-(3-氯苯基)-4-{2-[(乙基硫基)曱基]"比咬_4-基}嘴咬-2-胺。 製備乙酸1-(4-{2-[(3-氣苯基)胺基]嘧啶_4_基}批啶-2-基)乙 144135.doc •100- 201023743 酯(化合物Α·98) 步驟1 : 逐份添加9.08 g(0.24 mol)棚氫化納至45.8 g(〇.i4l mol)(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4-基}吡啶-2-基)乙酮 (由4-{2-[(3-氯苯基)胺基]嘧啶-4-基}吡啶-2-曱腈類似於化 合物C-2步驟2所製備)於450 ml曱醇及500 ml THF中之溶液 中。控制溫度不超過35°C。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接著小 心添加50 ml 1 N HC1且蒸發粗混合物。過滤所得固體,用 水及戊烷洗滌且在40°C下真空乾燥,得到23.8 g(產率為 51.6%)1-(4-{2-[(3-氯苯基)胺基]嘧啶-4-基}扯啶-2-基)乙醇 (化合物A-100)。 步驟2 : 在室溫下將0.063 ml(0.89 mmol)乙酿氣添加至350 mg(0.89 mmol)l-(4-{2-[(3-氯苯基)胺基]嘧啶-4-基}吡啶-2-基)乙醇及0.136 ml(0.98 mmol)三乙胺於5 ml二氣曱烧中之 混合物中。在攪拌隔夜之後,添加水且經由Chemelute濾 筒過濾該混合物。使用二氣曱烷及乙酸乙酯沖洗濾筒且用 矽膠管柱(AcOEt/庚烷梯度)純化所濃縮之有機相,得到 150 mg(產率為43.5%)乙酸1-(4-{2-[(3-氣苯基)胺基]嘧啶-4 -基} °比咬-2 -基)乙醋。 製備N-(3-氣苯基)-4-(2-{1-[(2-曱基丁基)胺基]乙基比啶-4-基)嘧啶-2-胺(化合物A-97) 步驟1 : 在50°C下攪拌2.14 g(3 0.79 mmol)羥胺鹽酸鹽及4 g( 12.32 144135.doc -101 - 201023743 mmol)(l-(4-{2-[(3-氣苯基)胺基]嘧啶-4-基}吡啶_2-基)乙酮 (由4-{2-[(3-氣苯基)胺基],咬_4-基} η比咬_2_甲腈類似於化 合物C-2步驟2製備)於50 ml吡啶中之混合物5小時。在過遽 之後,蒸發反應混合物且用二異丙基氧化物濕磨殘餘物。 過濾所得固體且在30°C下真空乾燥,得到3.5 g(產率為 75.3%)呈黃色粉末狀之1^_(3_氣苯基)-4_{2_[]^_羥基乙醯亞 胺基]11比咬-4-基},咬-2-胺。 步驟2 : 將以上之將N-(3-氯苯基)-4-{2-[N-羥基乙醯亞胺基]。比 嚏-4-基}嘴咬-2-胺溶解於60 ml DMF中且用H-cube裝置在 80°C下在80巴壓力下氫化15小時。在蒸發之後,用二氣甲 烷濕磨殘餘物,得到2.88 g(產率76.7%)4-[2-(1-胺基乙基) 吡啶-4-基]-N-(3-氣苯基)嘧啶_2_胺(化合物A_72)(純度為 88%)。 步驟3 : 將430 mg(1.12 mmol)以上之胺4-[2-(1_胺基乙基)吡啶_4_ 基]-N-(3 -氣笨基)嘧咬_2_胺溶解於1〇 ml無水甲醇及〇 〇8 ml(1.4 mmol)乙酸中。添加〇 〇6 ml(〇 56 mmol)2-曱基丁酸 且回流該混合物3小時。接著添加52 88 mg(〇.84 mmol)硼 氫化鈉且回流所得混合物2小時。 在室溫下經矽藻土過濾反應混合物且用曱醇沖洗。蒸發 濾液,與乙酸乙酯混合且用丨\氫氧化鈉、水、鹽水洗滌 有機相,乾燥且蒸發。 用矽膠官柱(梯度AcOEt/庚烷)純化殘餘物,得到140 144135.doc •102· 201023743 mg(產率為63%)N-(3-氯苯基)-4-(2-{l-[(2-甲基丁基)胺基] 乙基}吡啶-4-基)嘧啶-2-胺(化合物A-97)。 生物實例 實例A :對寄生霜徽(十字花科植 物霜黴病)之活體内測試 所測試之活性成份係藉由於丙酮/Tween/DMSO之混合物 中均質化來製備,接著用水稀釋以獲得所要之活性物質濃 縮物。 在子葉階段藉由用以上所述之水性懸浮液喷霧來處理起 始杯中播種於5 0/5 0泥炭土-火山灰基底上且在18°C -20°C下 生長之甘藍植物(Eminence變種)。 用不含活性物質之水溶液處理用作對照之植物。 在24小時之後,藉由用寄生霜黴孢子之水性懸浮液(每 毫升50,000個孢子)噴霧來污染植物。自受感染之植物收集 抱子。 在20°C下,在潮濕氛圍下培育受污染之甘藍植物5天。 在污染之後5天,與對照植物相比較進行分級。 在此等條件下,對於化合物C2,在500 ppm劑量下觀測 到優良結果(至少70%)或完全保護。 實例B :對芸苔鍵格抱菌(/1/化Arassicae)(十字花科 植物之葉斑病)之活體内測試 所測試之活性成份係藉由於丙酮/Tween/DMSO之混合物 中均質化來製備,接著用水稀釋以獲得所要之活性物質。 在子葉階段藉由用如上所述製備之活性成份喷霧來處理 144135.doc -103 - 201023743 播種於起始杯中之50/50泥炭土_火山灰基底上且在18艽_ 2〇C下生長之蘿蔔植物(pern〇t變種)。 用不含活性物質之丙酮/Tween/水之混合物處理用作對 照之植物。 在24小時之後’藉由用芸苔鏈格孢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 (每立方公分40,000個孢子)喷霧來污染植物。自12至13天 齡之培養物收集孢子。 在約18°C下’在潮濕氛圍下培育受污染之蘿蔔植物6_7 天。 在污染之後ό至7天,與對照植物相比較進行分級。 在此等條件下,對於以下化合物,在5〇〇 ppm劑量下觀 測到優良保護(至少 70%) : IA2、A5、A13、A14、A15、 A16、C5。 實例C.對圓核腔菌(大麥網斑病)之活艘内測試 所測试之活性成份係藉由於丙酿I /Tween/DMSO之混合物 中均質化來製備’接著用水稀釋以獲得所要之活性物質濃 縮物。 在1片葉子階段(10公分高)藉由用如上所述製備之活性 成份喷霧來處理播種於起始杯中之50/50泥炭土-火山灰基 底上且在12C下生長之大麥植物(Express變種)。 用不含活性物質之水溶液處理用作對照之植物。 在24小時之後,藉由用圓核腔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每 毫升12,000個孢子)喷霧來污染植物。自12天齡之培養物收 集孢子。在約20°C及100%相對濕度下培育受污染之大麥 144135.doc -104- 201023743 植物24小時,且接著在8〇%相對濕度下培育丨2天。 在污染之後12天,與對照植物相比較進行分級。 在此等條件下,對於以下化合物,在5〇〇 ppm劑量下觀 測到優良結果(至少70%) : A2、A4、A5、A7、A12、 A14、A15、A25、Cl、C2、C4、C5。 實例D.對隱匿柄鏽菌(褐錢病(Br〇WI1 rust))之活體内測試 所測試之活性成份係藉由於丙酮/Tween/DMSO之混合物 中均質化來製備,接著用水稀釋以獲得所要之活性物質。 在1片葉子階段(10公分高)藉由用如上所述之水性懸浮 液噴霧來處理播種於起始杯中之50/50泥炭土 -火山灰基底 上且在12C下生長之大麥植物(scipi〇n變種)。 用不含活性物質之水溶液處理用作對照之植物。 在24小時之後,藉由用隱匿柄鏽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 (每毫升100,000個孢子)喷霧葉子來污染植物。自1〇天齡之 受污染小麥收集孢子且懸浮於含有2.5 ml/1 Tween 80(10%) 之水中。在20。(:及100%相對濕度下培育受污染之小麥植 物24小時.,且接著在2〇。〇及7〇%相對濕度下培育1〇天。 在污染之後10天’與對照植物相比較進行分級。 在此等條件下,對於化合物A4,在500 ppm劑量下觀測 到優良結果(至少70%)或完全保護:。 實例Ε·對禾生球腔菌(小麥葉斑病(Wheat Leaf Spot))之 活體内測試 所測試之活性成份係藉由於丙酮/Tween/DMSO之混合物 中均質化來製備,接著用水稀釋以獲得所要之活性物質濃 144135.doc •105- 201023743 縮物。 在1片葉子階段(ίο公分高)藉由用如上所述之水性懸浮 液喷霧來處理播種於起始杯中之50/50泥炭土 _火山灰基底 上且在12°C下生長之大麥植物(Scipion變種)。用不含活性 物質之水溶液處理用作對照之植物。 在24小時之後,藉由用禾生球腔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 (每毫升500,000個孢子)喷霧來污染植物。自7天齡之培養 物收集孢子。在18°C及100%相對濕度下培育受污染之小’ 麥植物72小時’且接著在90%相對濕度下培育21至28天。 在污染之後21至2 8天,與對照植物相比較進行分級(功 效%)。 在此等條件下,對於以下化合物’在5〇〇 量下觀 測到優良結果(至少70%)或完全保護:A1、A2、A5、A6、 A9、A10、A15、A25。 實例F:小球腔菌測試(小麥預防性 溶劑:49重量份Ν,Ν-二曱基甲醯胺 乳化劑:1重量份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為產生活性化合物之合適製劑’使1重量份活性化合物 與規定量之溶劑及乳化劑混合’且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 要濃度。 為測試預防活性,用規定施用量之活性化合物製劑噴霧 幼小植物。在此處理之後一天,用穎枯殼小球腔菌孢子水 性懸浮液接種植物。將植物在22。(:及100%相對大氣濕度 之培育箱中保持48小時。接著將植物置放於約22°C溫度及 144135.doc 201023743 約90%相對大氣濕度之溫室中。 在接種之後7-9天評估測試。0%意謂對應於對照組之功 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疾病。 在此測試中,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 濃度下顯示70%或甚至更高之功效: A18、A19、A21、A26、A31、A33、A36、A37、A38、 A41 、 A44 、 A45 、 A46 、 A49 、 A51 、 A52 、 A53 、 A58 、 A59、A60、A61、A63、A64、A65、A70、A71、A72、 ❹ A73、A76、A77、A80、A81、A83、A84、A87、A88、 A89 、 A90 、 A91 、 A92 、 A93 、 A94 、 A96 、 A97 、 A98 、 A99、C2。 實例G :梨孢菌測試(水稻)/保護性 溶劑:28.5重量份丙酮 乳化劑:1.5重量份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為產生活性化合物之合適製劑,使1重量份活性化合物 _ 與規定量之溶劑及乳化劑混合,且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 要濃度。 為測試保護活性,用規定施用量之活性化合物製劑喷霧 • 幼小植物。在喷霧之後一天,用稻瘦病(rice blast)致病因 子(稻梨孢菌)之水性孢子懸浮液接種植物。接著將植物置 放於約25°C及約100%相對大氣濕度之培育箱中1天。 在接種之後5天評估測試。0%意謂對應於對照組之功 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疾病。 在此測試中,本發明之化合物C2在250 ppm活性成份濃 144135.doc •107· 201023743 度下顯示80%或甚至更高之功效。 實例Η :旋孢腔菌測試(水稻)/保護性 溶劑:28.5重量份丙酮 乳化劑:1.5重量份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為產生活性化合物之合適製劑’使丨重量份活性化合物 與規定量之溶劑及乳化劑混合’且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 要濃度。 為測試保護活性,用規定施用量之活性化合物製劑喷霧 幼小植物◊在噴霧之後一天,用稻胡麻斑病(rice brown spot)致病因子(宮部旋孢腔菌)之水性孢子懸浮液接種植 物。接著將植物置放於約25°C及約100%相對大氣濕度之 培育箱中1天。 在接種之後4天評估測試。〇%意謂對應於對照組之功 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疾病。 在此測試中’本發明之化合物C2在250 ppm活性成份濃 度下顯示80%或甚至更高之功效。 實例I :層鏽菌測試(大豆)/保護性 溶劑:28.5重量份丙酮 乳化劑:1.5重量份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為產生活性化合物之合適製劑,使1重量份活性化合物 與規定量之溶劑及乳化劑混合,且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 要濃度。 為測試保護活性’用規定施用量之活性化合物製劑喷霧 幼小植物。在喷霧之後一天,用大豆銹病致病因子(大豆 144135.doc 201023743 鏽菌)之水性孢子懸浮液接種植物。接著將植物置放於約 20°C及約80%相對大氣濕度之溫室中。 在接種之後11天評估測試。0%意謂對應於對照組之功 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疾病。 在此測試中,本發明之化合物A14在500 ppm活性成份濃 度下顯示80%或甚至更高之功效。
144135.doc -109·

Claims (1)

  1. 20102374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式(I)之經取代之吡啶基-吖嗪基胺基衍生物,
    Q2 (I) 其中: W表示苯基或包含至多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的飽 和或不飽和、芳族或非芳族4、5、6或7員雜環; A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 Q1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硝基、經基、氰基、胺基、 硫基、五氟-λό-硫基、甲醯基、甲醯氡基、甲醯胺基、 胺甲醯基、Ν-羥基胺甲醯基、胺基曱酸酯基、(羥亞胺 基烷基、Cl_C8烷基、三(Cl_C8烷基)矽烷基_Ci_C8 烧基、eves環烷基、三(Cl_C8烷基)矽烷基_CrC8環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具有1至$個鹵 素原子之CVC8鹵環烷基、C2_C8烯基、c2-C8炔基、c2-C8 烯氧基、CrC8炔氧基、Cl_C8烷基胺基、二_Ci_C8烷基胺 基Ci-Cs烧氧基、具有丄至亏個鹵素原子之c广匸8鹵炫氧 基Ci-Cs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 基硫基、C2_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2_C8_ 烯氧基、Crc:8炔氧基、具有1至5個_素原子之c3_C8-炔氧基、c!-C8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144135.doc 201023743 函烧基幾基、CrCs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 基、N-Ci-Cs烧氧基胺甲醯基、(^-Cs燒氧基胺甲酿基、 N-CrC8烧基-Ci-Cs烧氧基胺曱酼基、(^-(^炫氧基幾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氧基羰基、Ci_C8 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_C8鹵烷基羰氧 基、CpCs炫基幾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_ 院基幾胺基、CVCs烧基胺基羰氧基、二_(^_〇8烧基胺基 羰氧基、CpC:8烷氧基羰氧基、(^-(:8烷基次磺醯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次磺醯基、Ci_c8烷基 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齒烷基亞磺醯 基、C〗-C8燒基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鹵 院基%酿基、C^-C8院基胺基胺確醯基、二院基胺 基胺續醯基、(C丨-C6烷氧基亞胺基)_Cl-c6烷基、(Cl_c6 烯氧基亞胺基烷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_c「c6 烷基、2_側氧基吡咯啶-卜基、(苯甲氧基亞胺基 烧基、C^-Cg院氧基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鹵烷氧基烷基、苯曱氧基、苯甲基硫基、笨曱基胺基、 苯氧基、苯基硫基或笨基胺基;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 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p表示 0、1、2、3、4或 5 ; R表示氫原子、氰基、甲醯基、曱醯氧基、Ci_c8烧氧 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氧基羰基、 Cj-Cs炫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_院基幾 基、CrC8烷基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 144135.doc • 2 - 201023743 烷基磺醯基、CVC8烷基、c Γ搭p 1 a ., Li-Cs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c丨-C8齒燒基、且古±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 環烷基、c2-c8稀基、c2_C8炔基、C1_C8烷氧基烷基、具 有1至5㈣素原子之c心鹵貌氧基焼基;當化學上可行 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Rb&Rc獨立地表示氫肩;.* ^ ^ ^ 仏1虱原子、鹵素原子、氰基、(^ — (^烷 基、Ci-C8環院基、具右】 八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s齒環烧基;當化學上可 行時’此等基圏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X獨立地表示燒基、Ci_Ci。齒烧基、齒素原子或 氰基,當化學上可料,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 能被取代; η表示0、1、2或3 ; Υ及Ζ獨立地表示q2、〇q2、sq2、NRdQ2 ;或 Y及Z可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4、$、6或7 員碳環’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〇、8組成之群之雜原 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3、4、5、6或7員雜環; 2 L 表不直接鍵、0、8(〇)。3、nr4 CRfRg ; Q2表不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 基、硫基、甲醯基、甲醯氡基、甲醯胺基、胺曱醯基、 N-經基胺甲醯基、胺基曱酸酯基、(羥亞胺基)_Ci_C6烧 基、Ci-c8烷基、三(Cl_C8烷基)石夕烷基_c〗_c8烷基、 C8環烧基、三(Cl_Cs烷基)矽烷基_Ci_C8環烷基、具有丄至 5個齒素原子之Cl_C8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 144135.doc 201023743 C8鹵環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i-Cs烷基胺基、 二-C^-Cs烷基胺基、Ci-C:8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rC8鹵烧氧基、c2-c8烯氧基、c2-C8炔氧基、cvc8烷 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鹵烷基硫基、c2· 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2_c8鹵烯氧基、c3-C:8炔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_c8鹵炔氧基、Cr C8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基羰基、 CrCs烷基胺甲醯基、二-C^Cs燒基胺甲醢基、N-CVCg 烷氧基胺甲醯基、C^-Cs烷氧基胺甲醯基、N-CrCs烷基-Ci-C8烷氧基胺甲醯基、Ci-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 鹵素原子之C^C:8鹵烷氧基羰基、Cl-C8烷基羰氧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羰氧基、d-Cs烷基羰 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8鹵烷基羰胺基、Cj-Cs烷基胺基羰氧基、二-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c,-C8烷 氧基幾氧基、Ci-Cs烧基次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1 - Cg齒烧基次確酿基、C1 - Cg烧基亞續酿基、具有1至 5個鹵素原子之CrCs幽烷基亞磺醯基、Ci-Cs烷基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8鹵烧基續醯基、CVC8 烧基胺基胺續酿基、二-C1-C8炫•基胺基胺確酿基、(Ci-C6 烧氧基亞胺基)-Ci_C6烧基、(Ci-Ce歸氧基亞胺基 烧基、(C1-C6快氧基亞胺基)-Ci-C6院基、(2-側氧基》比嘻 咬-1-基)Ci-Cs院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〇比 0各*定-1 -基)C1 -Cg鹵烧基、(2-側氧基α辰η定-1 _基)c j _c8燒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哌啶-1-基)c^-Cs鹵 144135.doc 201023743 烷基、(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丨—基…广。烷基、具有1至5 個鹵素原子之(2-侧氧基氮雜環庚烷_丨_基)Ci_C8_烷基、 (苯曱氧基亞胺基hC^-C6烷基、c^-Cs烷氧基烷基、具有1 至5個i素原子之c^-Cs鹵燒氧基烷基、苯甲氧基、苯甲 基硫基、苯甲基胺基、苯氧基、苯基硫基、笨基胺基或 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5、 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 均有可能被取代; 或者’ L2及Q2可一起形成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 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5、6或7員 雜環; R 、R、R/及Rg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 基、氰基、羥基、胺基、硫基、甲醯基、甲醯氧基、甲 醯胺基、胺曱醯基、N-羥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酯基、 (羥亞胺基hCVC6烷基、(:丨-(:8烷基、三(CrCg烷基)矽烷 基、三(C〗-C8烧基)石夕烷基-cVCs院基、C^-Cs環烷基、三 (C^-C:8烷基)矽烷基-C^Cs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rCs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鹵環烷 基、C2-C8烯基、C2-C8炔基、Ci-Cs烧基胺基、二-q-C^ 烷基胺基、C^-C:8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 鹵烧氧基、cvc:8烯氧基、C2_C8炔氧基、Cl-C8烷基硫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彘烷基硫基、(^-(^烯 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2_c8鹵烯氧基、(:3-(:8炔 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c8鹵炔氧基、(^-(:8烷 144135.doc 201023743 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基羰基、C!-Cs烷基胺甲醯基、二-Ci-Cs烷基胺甲醯基、N-CrCs烷氧 基胺甲醯基、CrCs烷氧基胺曱酿基、N-CVCs烷基-CV C8烧氧基胺甲酿基、Ci-Cg烧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rC8鹵烷氧基羰基、Cl-C8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 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烷基羰氧基、CrCs烷基羰胺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s鹵烷基羰胺基、C^-Cs烷基 胺基幾氧基、二-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CrCs烷氧基羰 氧基、CrCs烷基次磺醯基、具有i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 φ Cs齒院基次磺醯基、Cl_C8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iCVCs鹵烧基亞續醯基、q-Cs烧基確醯基、具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_烷基磺醯基、Cl_c8烷基胺 基胺項酿基、二-C^-C:8烷基胺基胺磺醯基、(q-c^烷氧基 亞胺基)-C「C6烧基、(c^-Ce烯氡基亞胺基烷基、 (C丨-C0炔氧基亞胺基)_q_C6烧基、(2-側氧基《比嘻咬-1-基)Cr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吡咯啶_ 1-基)q-C8鹵烷基、(2_側氧基哌啶」基)Ci_C8烷基、具鏐 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側氧基哌啶基)Ci_Cs鹵烷基、 (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_丨_基)Ci_C8烷基、具有i至5個鹵素 原子之(2-侧氧基氮雜環庚烷_丨_基)Ci_c8鹵烷基、(苯甲 氧基亞胺基)_Cl_C6烧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Ν、Ο、S 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 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經取代之基團或取代基係經一或 144135.doc -6 - 201023743 多個以下基團或原子取代: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 基、胺基、硫基、五氟_λ6_硫基、甲醯基、甲醢氧基、 甲醯胺基、胺甲醯基、Ν_羥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酯 基、(經亞胺基)-C丨-c6炫基、C丨-C8烧基、三(CVC8烧基) 矽烷基-CVCs烷基、Cl_c8環烷基、三(Ci_Cs烷基)矽烷 基-C〗-C8環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1_(:8鹵烷基、 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環烷基、c2-c8烯基、C2-C8块基、C2-C8稀氧基、c2_c8炔氧基、Cl_c8烧基胺基、 二-CrC8燒基胺基、d-Cs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iCi-C:8鹵烷氧基、(:「(:8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i-Cs鹵烷基硫基、Cz-C8烯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2-C8鹵烯氧基、Cs-Cs炔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 原子之Cs-C8鹵炔氧基、C〗-C8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之(:「(:8鹵烷基羰基、(^-Cs烷基胺甲醯基、二-Cl_ 烷基胺甲醯基、N-Ci-Cs烷氧基胺曱醯基、Cl_C8烷氧 基胺甲醯基、N-Ci-Cs烷基-CrCs烷氧基胺甲醯基、q-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鹵烷氧基幾 基、C「C8烧基幾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烧基幾氧基、C^-Cs烧基魏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i-Cs鹵烧基幾胺基、Ci-C8烧基胺基碳氧基、二院 基胺基幾氧基、Ci-Cs烧氧基幾氧基、Ci-Cg貌基次項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烧基次續醯基、 Cs烧基亞續酿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烧基亞 續酿基、Ci_C8炫基續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匸广 144135.doc 201023743 C8卣烧基績酿基、Ci-Cg烧基胺基胺續酿基、二 基胺基胺項酿基、(Ci-C6院氧基亞胺基院基、 (Ci-C6烯氧基亞胺基烧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_ C^-C6烧基、2-侧氧基11比洛咬-1_基、(苯甲氧基亞胺基)_ CVC6院基、Ci-Cs烧氧基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j-Cs鹵烧氧基烧基、苯甲氧基、苯甲基硫基、苯甲基胺 基、苯氧基、苯基硫基或苯基胺基; 以及其鹽、N-氧化物、金屬錯合物、類金屬錯合物及 光學活性或幾何異構體;其限制條件為不包括以下化合 物: N-(3-氣本基)-4-(2-甲基π比咬_4_基)嘯咬_2_胺; N-(3-甲基苯基)-4-(2-甲基吡啶-4-基)嘧咬_2·胺; N-(3 -甲基本基)-4-(2-甲基比咬基)嘴咬_2_胺鹽酸 鹽; Ν-(3 -氣苯基)_4·(2 -乙基η比咬_4-基)嘧咬-2-胺; Ν-(3-曱乳基苯基)_4-(2-甲基η比咬_4_基)癌咬_2_胺; 4-(2-甲基》比啶-4-基)-Ν-[3-(三氟甲基)苯基]嘧啶_2_ 胺; 4-(2-甲基吡啶_4_基)_:^_苯基嘧啶_2_胺; 4-[2-(胺基甲基户比啶_4_基]_;^[3_(1,1,2,2_四氟乙氧基) 苯基]權咬-2-胺; 1-甲基-3-{2-[4-(2-{[3-(l,l,2,2-四氟乙氧基)苯基]胺 基}嘧啶-4-基)吡啶_2-基]乙基}脲; 3-[4-(2-{[3-(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胺基}嘧啶·4_ 144135.doc 201023743 基)D比咬-2-基]丙脒; {3-[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4,3,5-三嗪_2_基) 。比咬-2-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3-[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1,3,5-三嗪_2_基) °比啶-2-基]丙基}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N-[3-({4-[2-(胺基曱基)吡啶_4-基]-1,3,5-三嗪-2-基}胺 基)苯甲基]-N-甲基-β-丙胺酸; Ν-(3-{[4-(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比啶_4· 基)-1,3,5-三嗪-2-基]胺基}苯甲基)-Ν-甲基-β-丙胺酸第三 丁酯; {[4-(4-{[3-(羥基曱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吼 啶-2-基]甲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3-({4-[2-(胺基甲基)吡啶-4-基]-1,3,5-三嗪-2-基}胺 基)苯基]甲醇; 4-{3-[4-(4-{[3-(2-第三丁氧基-2-側氧基乙氡基)苯基] 胺基}-1,3,5-三嗪-2-基)"比咬-2-基]丙基}娘嗓-1-甲酸第三 丁酯; 4-{2-[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 吡啶-2-基]乙基}哌嗪·1-甲酸第三丁酯; 4-[2-(4-{4-[(3-{[(2-第三丁氧基_2_侧氡基乙基)(曱基) 胺基]甲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比啶-2-基)乙基] 哌嗪-1 -甲酸第三丁酯; {2-[3-({4-[2-(羥基甲基)吡啶-4-基]-1,3,5-三嗪-2-基}胺 基)苯氧基]乙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 144135.doc -9- 201023743 (3-{[4-(2-{3-[(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丙基}°比啶-4-基)-1,3,5-三嗪-2-基]胺基}苯氧基)乙酸第三丁酯; {3-[4-(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 吡啶-2-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4-[2-(2-胺基乙基)吼啶-3-基]-N-(3,4,5-三曱氧基苯基)-1,3,5-三嗪-2-胺; N-[3-({4-[5-(3-胺基丙基)》比啶-3-基]-1,3,5-三嗪-2-基} 胺基)苯曱基]-N-丙-2-烯-1-基甘胺酸; {3-[5-(4-{[3-(羥基甲基)苯基]胺基}-1,3,5-三嗪-2-基) 吡啶-3-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4-(6-曱基0比咬-2-基)-N-(0比咬-2-基)°¾咬-2-胺; 4-[6-(3-胺基-3-甲基丁基)°比咬-3-基]-N-(2,2,6,6-四甲 基哌啶-4-基)嘧啶-2-胺。 2. 如請求項1之式(I)化合物,其中A表示碳原子。 3. 如請求項1之式(I)化合物,其中A表示氮原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其中w表示苯基 或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飽和或不飽和、芳族或非芳方矣 雜環:
    144135.doc -10· 201023743
    5·如明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ΐ)化合物,其中w表示苯 基。 魯6.如請求項I至3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其中Q1表示鹵素 原子、硝基、羥基、氰基、胺基、硫基、五氟众6_硫 基、甲酿基、甲醯氧基、甲醯胺基、(羥亞胺基)_Ci_c6 烧基、(VC8烷基、三(CVC8烷基)矽烷基-CVC8烷基、 Ci-C:8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烷基、c2_ c8稀基、C2-C8炔基、CVCs烷基胺基、二-CfCs烷基胺 基、CrC8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Cs鹵烷氧 基、CVC8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VC8鹵烷 基硫基、(^-(:8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 鹵烷基羰基、CrCs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rCs鹵烷氧基羰基、CVCs烷基羰胺基、具有1至5個鹵 素原子iCi-Cs鹵烷基羰胺基、CrCs烷基胺基羰氧基、 CrCs烷基次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8鹵烷 基次磺醯基、CrCs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 之Ci-Cs鹵燒基亞續酿基、(C〗_C6院氣基亞胺基燒 基、CrCs烷氧基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Cs鹵 144135.doc .11- 201023743 氧H當化學上可行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 均有可能被取代。 7. 如清求項 中任—項之式(I)化合物,其中ρ表示0、 1、2 或 3 〇 8. 如明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⑴化合物,其中ρ表示i。 9.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式⑴化合物其中^表示氣原 子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〇1<8環烷基。 10. 如凊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⑴化合物其中…及尺。獨立 地表示氫原子、齒素原子、氮基、具有⑴個齒素原子 之Ci-C8鹵烷基或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s南環烷 基。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⑴化合物,其中Rb&Rc獨立 地表示氫原子或函素原子。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⑴化合物,其中Q2表示氫原 子、齒素原子、羥基、氰基、胺基、硫基、甲醯基、甲 醯氧基、曱醯胺基、胺甲醯基、N_羥基胺曱醯基、胺基 甲酸酯基、(羥亞胺基)_Cl_C6烷基、Cl-(:8烷基、Cl_c^ 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VC8鹵烷基、(:2-(:8稀 基、C2-C8炔基、(^-(^烷基胺基、二-CVCs烷基胺基、 Ci-Cs炫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Q-C8鹵院氧基、 Ci-Cg炫*基硫基、Ci-Cg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子 之C!-C8鹵烧基幾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齒烧 氧基幾·基、Ci-Cs烧基羰胺基、具有1至5個齒素原子之 CVCs鹵烷基羰胺基、(Ci-Ce烷氧基亞胺基ycVG烧基、 144135.doc -12- 201023743 (C】-C6烯氧基亞胺基hCVC6烧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 CVC6烧基、(2-側氧基吼咯啶-1·基)Ci_c8烧基、具有β 5個鹵素原子之(2-側氧基吡咯啶-1-基)Ci_c8鹵烷基、(2_ 側氧基旅°定-1-基)Ci-Cs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 側氧基哌啶-1-基)C^-C8鹵烷基、(2-側氧基氮雜環庚烷 基)CrC8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2_侧氧基氮雜環 庚烧-1-基)eve:8画烷基、(苯甲氧基亞胺基)_Ci_C6烧基、 Ci-C8烷氧基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鹵烷氧 基烷基、苯甲氧基、苯甲基硫基、苯曱基胺基、苯氧 基、笨基硫基、苯基胺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 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5、6或7員雜環;當化學上可行 時’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當L2及Q2—起形成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〇、s組成之 群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4、5、6或7員雜環 時’所得雜環為非芳族。 13.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式⑴化合物其中…至“獨立 地表示氫原子、函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胺基、 硫基、甲醯基、甲醯氧基、甲醯胺基、(羥亞胺基)_ει_ c6烷基、c^-Cs烷基、三(Cl_C8烷基)矽烷基、三((:广(::8烷 基)矽烷基-CrC8烷基、Ci-Cs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 子之CpC:8鹵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rQ鹵環烷 基、c2-c8稀基、C2_C8炔基、Ci_c^基胺基、二_Ci_C8 烷基胺基、Ci-C8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 鹵烷氧基、CVC8烯氧基、(^-(^炔氧基、Ci_C8烷基硫 144I35.doc -13- 201023743 Φ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基硫基、CrCs烷 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C8鹵烷基羰基、C!-C8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C8鹵烷氧基羰 基、CrC8烧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l_c8_ 烧基羰氧基、Ci-C8烷基羰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 Cj-C:8鹵烷基羰胺基、CpC:8烷基胺基羰氧基、二_Cl_c8烷 基胺基羰氧基、c^c:8烷氧基羰氧基、Ci_C8烷基次磺醯 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i_C8由烷基次磺醯基、(Ci_ C6烷氧基亞胺基)_Cl-C6烷基、(Cl_C6烯氧基亞胺基)_Ci_ C6烷基、(CVC6炔氧基亞胺基烷基、(2_側氧基〇比 咯啶-1-基)Cl-C8烷基、具有丨至5個函素原子之(2_側氧基 吡咯啶-1-基)Cl-C8齒烷基、(2_侧氧基哌啶基)匚丨-“烷 基、具有1至5㈣素原子之(2_側氧基派咬小基)Ci-C^ 院基、(2-側氧基氮雜環庚烧]•基)Ci_C8院基、具有⑴ 個齒素原子之(2_側氧基氮雜環庚燒小基)Cl-C8纽基、 (苯甲氧基亞胺基基或包含至多4個選自由N、 組成之群之雜原子的4、5、6_雜環;當化學上 可種亍=此等基團或取代基各自均有可能被取代。 菌劑組合物’其包含作為活性成份之有效量的 。:項!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及農 體、載劑或填料。 侵又·^戰 1 5.種控制農作物之植物病原性真菌 *農藝學上有效且"上對植=特徵在於 ⑴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請求:之量的如請求項 項丨4之組合物施用於 144135.doc •14· 201023743 生長植物或能夠生長植物之土壤、植物之葉片及/或果實 或植物之種子。 16. —種對抗具植物病原性且/或產生黴菌毒素之真菌的方 法’其特徵在於將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 如請求項14之組合物施用於此等真菌及/或其生境。
    144135.doc 15 201023743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144135.doc
TW098138729A 2008-11-14 2009-11-13 Substituted (pyridyl)-azinylamine derivatives as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TW20102374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356141 2008-1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3743A true TW201023743A (en) 2010-07-01

Family

ID=4056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8729A TW201023743A (en) 2008-11-14 2009-11-13 Substituted (pyridyl)-azinylamine derivatives as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94810A1 (zh)
EP (1) EP2356102A1 (zh)
JP (1) JP2012508723A (zh)
CN (1) CN102216286A (zh)
AR (1) AR074339A1 (zh)
BR (1) BRPI0914360A2 (zh)
CA (1) CA2739040A1 (zh)
TW (1) TW201023743A (zh)
WO (1) WO20100551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5421A2 (en) * 2010-09-17 2012-03-22 Purdue Pharma L.P. Pyridine compounds and the uses thereof
EP2468882A1 (de) 2010-12-27 2012-06-27 Bayer CropScience AG Aurorakinaseaktivatorpolypeptide zum Identifizieren von fungizid wirksamen Verbindun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03971A (ja) * 1993-10-01 1996-04-30 チバ−ガイギー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ピリミジン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調製のための方法
WO1999035140A1 (en) * 1998-01-12 1999-07-15 Novartis Ag PYRIDINYLPYRIMIDINE AMINES AS IMMUNOGLOBULINE E (IgE) SYNTHESIS INHIBITORS
GB0014022D0 (en) * 2000-06-08 2000-08-02 Novartis Ag Organic compounds
GB0307268D0 (en) * 2003-03-28 2003-05-07 Syngenta Ltd Organic compounds
US20050130968A1 (en) * 2003-10-03 2005-06-16 Irvine Nicholas M. Fungicidal 4-(2-aminopyridin-4-yl)-N-phenyl-1,3,5-triazin-2-amine derivatives
WO2005099711A1 (en) * 2004-04-13 2005-10-27 Icagen, Inc. Polycyclic pyrimidines as potassium ion channel modulators
AU2007336933A1 (en) * 2006-12-22 2008-07-03 Novartis Ag Heteroaryl-heteroaryl compounds as CDK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inflammation and viral infections
CN101720322A (zh) * 2007-05-04 2010-06-02 Irm责任有限公司 作为c-kit和pdgfr激酶抑制剂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14360A2 (pt) 2015-08-11
US20110294810A1 (en) 2011-12-01
JP2012508723A (ja) 2012-04-12
EP2356102A1 (en) 2011-08-17
CA2739040A1 (en) 2010-05-20
AR074339A1 (es) 2011-01-12
WO2010055114A1 (en) 2010-05-20
CN102216286A (zh) 201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06131T3 (es) Derivados fungicidas de N-cicloalquil-N-biciclometileno-carboxamina
EP2310360B1 (en) Fungicide n-cycloalkyl-n-biphenylmethyl-carboxamide derivatives
TW200847924A (en) Fungicides
KR20110038151A (ko) 살진균제 n-(2-페녹시에틸)카르복사미드 유도체 및 그의 아자, 티아 및 실라 유사체
TW201138624A (en) Fungicide hydroximoyl-tetrazole derivatives
TW201031328A (en) Substituted (pyridyl)-azinylamine derivatives as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WO2010015681A1 (en) Fungicidal n-(2-pyridylpropyl)carboxa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oxa, aza and thia analogues
TW201141381A (en) Fungicide hydroximoyl-tetrazole derivatives
TW201023743A (en) Substituted (pyridyl)-azinylamine derivatives as plant protection agents
TW201021706A (en) Fungicide heterocyclyl-triazinyl-amino derivatives
TW201211005A (en) Novel microbiocidal dioxime ether derivatives
WO2010015680A1 (en) Fungicide oxyalkylamide derivatives
TW201446759A (zh) 殺真菌之3-{苯基[(雜環基甲氧基)亞胺]甲基}-雜環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