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5858A - Double triggered logic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Double triggered logic circu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5858A
TW201015858A TW97139123A TW97139123A TW201015858A TW 201015858 A TW201015858 A TW 201015858A TW 97139123 A TW97139123 A TW 97139123A TW 97139123 A TW97139123 A TW 97139123A TW 201015858 A TW201015858 A TW 2010158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clock
signal input
logic circu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39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89457B (zh
Inventor
Ying-Cong Huang
Jin-Fa Lin
Wei-Rong Qiu
Ming-Hua X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Yunlin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97139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94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15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5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9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9457B/zh

Links

Landscapes

  • Logic Circuits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Description

20101585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組合式的邏輯電路,尤其關於一種 雙觸發邏輯電路。 ' 【先前技術】 數位系統越來越多7〇,如何降低晶片的功率消耗是當 前的重大研究方向,在所有的數位同步系統中,通常使用 一組或是多組時脈系統,再利用時脈信號來控制資料的移 9 動,而時脈系統是由系統時脈(clock system)分佈網路及 正反器所組成的,它是整個晶片最耗功率的部分,其中功 率消耗可分為靜態功率消耗及動態功率消耗,動態功率消 耗中又分為切換功率和短路電流功率消耗,而靜態功率消 耗中多為漏電電流功率消耗。 降低功率的技術可分別針對降低靜態功率與降低動態 功率,由於動態功耗一直都遠大於靜態功耗,所以我們設 φ 計之電路主要朝著降低動態功率消耗的目標去執行。其中 降低功率消耗最有效的方式為降低操作電壓,但降低電壓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速度的下降,因此另一可行的方式是採 用雙緣觸發的設計,如此可在不減低輸出產生率 (throughput)的情況下,有效的降低功率,於是實際電路 的組成上,我們採用了脈波觸發正反器的方式,以求進一 步降低系統時脈的電路負載(loading capacitance)和功率 消耗。 請參閱「圖1、2」所示,為習知正反器之架構,其 201015858 由兩個栓鎖器組成,由時脈訊號之正/負緣控制資料取樣 - 和資料保持的動作,如「圖1」中所示,主式栓鎖器 ' (master latch)l做資料取樣的動作,僕式拴鎖器 (slave latch)2做資料保持的動作,使用時,關於資料的 移動,從一資料輸入端(Din)3到一資料輸出端(Q0Ut)4是 同步於一時脈信號輸入端(Clock)5的邊緣信號,而正緣觸 發模式為只取樣該資料輸入端(Din)3於該時脈信號輸入端 ❸ (Clock)5的正緣信號,而負緣觸發模式則取樣該資料輸入 端(Din)3於該時脈信號輸入端(ci〇ck)5的負緣信號,如此 才能完成資料傳遞的工作’因此每一次傳送資料的變動狀 態就必須要用到兩個時脈信號才能完成整個工作。 而「圖2」中所示,為「圖1」中正反器之時序圖, 代表在一時脈信號6的正、負緣作一取樣資料(Sample Data)7與一保持資料8(H〇ld Data),但這就會產生一例 如:訊號競賽(race trough)的問題,故應考慮時間條 ❿ 件’是否符合讓正反器維持正常工作之能力。 而習知雙緣觸發正反器(d〇uble edge triggered flip flop ’ DETFF),意指它能在每一次傳送資料的變動 狀態就只要用到一個時脈信號6就能完成整個傳送資料工 作’典型的雙緣觸發正反器可以在時脈信號的正緣或負緣 做儲存資料’但會有傳遞延遲時間較長,且該時脈信號輸 入端(Clock)5所推動的電容負載較大,雖然還是可以在正 緣或負緣的該時脈信號輸入端(clock)5把資料儲存,因此 該時脈信號輸入端(Cl〇ck)5為原始的時脈信號必須加以倍 201015858 頻而成為另一新的時脈信號,因此雙緣觸發正反器使用的 - 時脈頻率是一般單緣觸發正反器時脈頻率的二分之一,但 是可以達到相同的資料傳輸率,因為功率消耗與操作的時 脈頻率成正比,所以其功率消耗也會跟著降低,因此雙緣 觸發正反器常被提出使用在降低功率的設計。 而關於單緣觸發正反器與雙緣觸發正反器的比較上, 由於雙緣觸發正反器的結構比較於單緣觸發正反器時是需 要更為複雜的結構,不只是在使用了更大的晶片面積,同 ® 時更多的内部結點及交換電容,而減少降低頻率的好處。 習知技術應用上,另發展出外加式脈波觸發型正反器 (explicit-pulsed-triggered flip-flop)與欲入式脈波觸 發型正反器(IMPlicit -pulsed-triggered flip-flop),兩 者均可再區分為單緣脈波觸發型和雙緣脈波觸發型正反器 兩大類;外加式脈波觸發型正反器電路在多元串、並聯 時,其脈波產生器電路是可以共用,而嵌入式脈波觸發型 φ 正反器此類電路之脈波產生器是無法共用的,所以外加式 脈波觸發型正反器使得整體的功率消耗就可以被降低許 多,但其在串、並聯時其脈波可能會因為負載電容太大, 而導致脈波無法產生,所以外加式脈波觸發型正反器其優 點並沒有嵌入式脈波觸發型正反器多,且因電路有明顯的 脈波產生器所以會造成較多的能量消耗,嵌入式脈波觸發 型正反器之工作頻率平均比外加式脈波觸發產生器來得要 高。 所以,脈波觸發型正反器因低複雜度的電路設計,使 201015858 其在暫存器的應用中越來越受歡迎;脈波產生器的另一個 *重要的特徵是控制它的操作模式,傳統的脈波產生器只能 固定在一模式’或是請參閱「圖3」所示,為傳統雙= ㈣輯電路,其利用一臓電路9A來控制兩個邏輯電路. 一 AND邏輯電路邪與一腫邏輯電路此,再由一模式選擇 信號輸入E對該臓電路9A傳輸模式選擇信號,但其邏輯 電路組成需要乾費許多的電晶體,儘管其電路組成方式簡 ⑩ β 4在時脈Ί吕號輸入(CLK)9D上的負載電容卻相當 大’而造成極大的功率消耗。 而在關於低功率設計技術發展的同時,經常要求單脈 波觸發或雙脈波觸發的觸發的模式必須有多種工作模式,1 J如在數據通訊電路(data communication circuit)中 在資料同步階段,可以透過雙緣觸發方式使其有效的工作 的頻率加倍,-旦同步被達成,電路可以轉換成單緣觸發 以降低有效時脈來減少功率消耗等等,過去若要設計此種 ❿電路,會設計兩種不同模式的脈波產生器電路,單緣脈波 觸發之電路多用反相器加上AND或㈨邏輯閘組成,來產生 正或負脈波訊號;而雙緣脈波觸發電路則多用反相器加上 XN0R邏輯閘和x〇R邏輯閘組成,再利用另一 Μυχ電路做選 擇。 而習知關於邏輯電路的CMOS電路組成,其中x〇R、 XN⑽、AND、0R和MUX的邏輯電路使用,儘管其電路組成 方式簡單’可是卻另有臨界電壓衰退(thresh〇id voltage loss)問題存在,此為當電路無法在低電壓動作,因此會 201015858 造成較多的功率消耗,由於有臨界電壓衰退(让reshold voltage loss)問題,此問題會使電路出現驅動能力不足 . 和短路電流的問題,故就習知技術研究來說,建立一訂製 電路相當費時費工’且需要時間加以設計、執行、特性化 以及整合,因此,期望提供一更佳的時序規格、最低功率 消耗以提高處理速度。 【發明内容】 爰是,本創作的目的在於利用兩種邏輯電路以組成低 ❹ 複雜度的一種雙觸發邏輯電路。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為一種雙觸發邏輯電路,其供 一時脈信號輸入端與一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連結設置,其 包含有:一第一PM0S電晶體、一第二PM0S電晶體、一第一 NM0S電晶體、一第二NM0S電晶體與一第三PM0S電晶體。 該第一PM0S電晶體與一模式選擇信號輸入Ε連結,該 第一PM0S電晶體與該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連結,該第二 @ PM0S電晶體與該第一PM0S電晶體連結,該第二PM0S電晶體 與該時脈信號輸入端連結,該第一NM0S電晶體與該第一 PM0S電晶體連結,該第二NM0S電晶體與該時脈信號輸入端 Α連結’且該第二NM0S電晶體與一第三PM0S電晶體耦接, 該第二PM0S電晶體、該第一NM0S電晶體、該第二NM0S電晶 體與該第三PM0S電晶體經連結設置並產生輸出訊號。 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創作為一種雙觸發邏輯電路具 有下列優點: 一、這樣的組合邏輯電路,透過少數的電晶體設計為 201015858 邏輯閘,一方面減少電子元件的使用,以低複雜度以降低 • 時脈系統的負載電容設計,可大幅減少電力的消耗,另一 方面為雙重操作模式,不被局限於某一種使用要求。 二、本創作為了降低其電路之複雜度’並無電源直接 到地的路徑,所以當電晶體在轉換的過渡期間不會產生明 顯的短路電流,而造成功率消耗,利用XN0R和AND邏輯電 路的運作差異來當作控制模式的選擇線’藉以去掉習知技 魯 術的該MUX電路,這樣可以使其延遲時間更為降低,並使 得功率延遲積(power-delay-product,PDP )也跟著下降 許多。 【實施方式】 茲有關本創作的詳細内容及技術說明,現以實施例來 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 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創作實施之限制。 請參閱「圖4」所示,本創作為一種雙觸發邏輯電 〇 路’其供一時脈信號輸入端A與一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b 連結設置’其包含有:一第一 PM0S電晶體P1、一第二pm〇s 電晶體P2、一第一 NM0S電晶體N1、一第二NM0S電晶體N2與 一第三PM0S電晶體P3。 該第一PM0S電晶體P1的源極與一模式選擇信號輸入e 連結,該第一PM0S電晶體P1以其閘極與該時脈延遲信號輸 入端B連結’該第二PM0S電晶體P2的源極與該第一pM〇s電 曰曰體P1的〉及極連結’該第二PM0S電晶體之閘極與該時脈信 號輪入端A連結,該第一NM0S電晶體N1以其閘極與該第一 201015858 PM0S電晶體P1的閘極連結,該第二NM0S電晶體N2以其閘極 - 與該時脈信號輸入端A連結,且該第二NM0S電晶體N2與一 第三PM0S電晶體P3耦接,該第二PM0S電晶體P2的汲極、該 第一NM0S電晶體N1汲極、該第二NM0S電晶體N2與該第三 PMOS電晶體P 3的源極經連結設置並產生輸出訊號。 另’在該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B前方設置有至少一第 一反相器10,該反相器10於本創作設置數量為3個,該反 相器10之間與該第三PM0S電晶體P3連結設置。 • 請再一併參閱「圖5」所示,為AND與XN0R的真值 表,本創作為了降低電路複雜度,藉由觀察AND和XN0R真 值表’發現兩者之差別只在於當該時脈信號輸入端A與該 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B的信號輸入同時為「〇」時,AND 輸出為「0」而XN0R輸出為「1」,便可利用此差異來當 作該模式選擇信號輸入E的控制選擇方式。 請再參閱「圖6」所示,係為參考「圖5」而設計的 φ AND/XN0R邏輯電路圖,此電路設計當中並無電源直接到地 的路徑,所以在轉換過渡期間不會因為明顯的短路電流而 造成功率消耗,且於「圖6」電路圖也去掉習知「圖3」 中的該MUX電路9A,這樣可以使其延遲時間更為降低,並 使得功率延遲積(power-delay-product,PDP )也跟著下 降許多’但仍具有其缺點;請同時參閱「圖5、6」所 示’當該時脈信號輸入端A、該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B與 該模式選擇信號輸入E的輸入信號為「〇〇〇、011、 111」此三種情況時,輸出還是會有臨界電壓衰退 201015858 (threshold voltage loss)的問題存在,當電路應用於脈 ‘ 波產生器時,其中「〇11和HI」這兩種狀況式產生在時 • 脈正緣「0 — 1」時,請參閱「圖7」所示,此問題只要 在「圖7」中多加一第二反相器20和一電晶體便可解 決,其係為解決臨界電壓哀退的電路圖,若此電路應用在 一脈波產生器(圖未示)時,當該時脈信號輸入端A、該 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B與該模式選擇信號輸入E的輸入信 號的EAB為「000」時’電路並不用產生脈波訊號,因此 罾輸入訊號之問題不會影響到該脈波產生器的電路,所以當 與該脈波產生器連結,因為脈波變得較窄,所以短路電流 所造成的功率消耗也會降低,而沒有臨界電壓衰退 (threshold voltage loss)的問題。 於是,再請同時參閱「圖4、7」中,「圖7」中所 增加的該第二反相器20其實是可以被「圖4」中的該第一 反相器10所取代的’所以實際上共只需如「圖4」中的五 φ 個電晶體來組成雙模式邏輯電路,本創作再由3個該第一 反相器10作為時脈延遲功能並配合「圖7」的電路圖所組 成,即為「圖4」雙模式邏輯電路,其電路之布林代數式 如下: 實施例: 請配合同時參閱「圖5、8」為例,「圖8」中的一 時脈輸入信號ακ、-時脈延遲輸入信號⑽與該模式選 12 201015858 =HE1對照於「圖5」中的該時脈信號輸入端A、 =時脈延遲信號輸人端B與簡式選擇信號輸Μ的輸入 號,其利用本創作設置為一雙脈波模式觸發正反器的電 塔圖’其電路實施動作為: (1)當-模式選擇信號輸入以為“ Γ’(雙緣脈波 觸發產生模式): a· —時脈輸入信號CLK和一時脈延遲輸入信號CLKD 魯 均為“ 0’’時(該時脈輸入信號CLK的下降 緣)·· 一第一電晶體MP1與一第二電晶體MP2為 ON狀態,其產生脈波訊號為“ 1 ” ,以導通一拾 鎖器40,並將資料由一資料輸入端5〇傳至一資料 輸出端60 ; b·該時脈輸入信號CLK和該時脈延遲輸入信號clkd 均為“1”時(該時脈輸入信號CLK的上升 緣):一第三電晶體MN1、一第四電晶體MN2與 一第五電晶體MP3為0N狀態,則產生該脈波訊號 Pulse為“ 1 ” ,以導通該栓鎖器4〇,並將資料 由一資料輸入端50傳至一資料輸出端60 ; c.該時脈輸入信號CLK和該時脈延遲輸入信號clkd 為“0Γ或“10”時(該時脈輸入信號CLK為固 定時):該第三電晶體MN1或該第四電晶體mn2 為ON狀態,則脈波訊號為“ 〇 ” (無脈波產 生)’該栓鎖器40由其一第三反相器70作電路回 授功能以維持該資料輸出端6〇的電壓。 13 201015858 (2)當該模式選擇信號輸入El為“〇,,(單緣脈波 • 觸發產生模式): • a•該時脈輸入信號CLK和該時脈延遲輸入信號clkd 均為“0”時(該時脈輸入信號CLK的下降 緣)··該第一電晶體MP1與該第二電晶體Mp2為 ON狀態,則脈波訊號為(無脈波產生), 該栓鎖器40由該第三反相器70作電路回授動作以 維持該資料輸出端60的電壓; ❷ b·該時脈輸入彳§號CLK和該時脈延遲輸入信號clkj) 均為“1”時(該時脈輸入信號CLK的上升 緣):該第三電晶體MN1、該第四電晶體MN2與 該第五電晶體MP3為ON狀態,脈波訊號為‘‘ 1 ’, (脈波產生)’並導通該栓鎖器4〇,並將資料由 該資料輸入端50傳至該資料輸出端6〇 ; c.該時脈輸入信號CLK和該時脈延遲輸入信號clkd ⑩ 為“01”或“10’’時(該時脈輸入信號CLK為固 定時):該第三電晶體MN1或該第四電晶體廳2 為ON狀態,脈波訊號為“ 〇 ” (無脈波產生), 該栓鎖器30由該第三反相器作電路回授維持該 資料輸出端60的電壓。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使用AND-XN0R邏輯模組之雙觸發 型邏輯電路,其能夠支援兩種脈波觸發模式:單緣觸發 (single-edge triggered)和雙緣觸發(double-edge triggered),且在使用電晶體數和佈局面積上均節省許 201015858 多,所以本創作能夠達到高速且低電力_作期待,因π .不論是在產業界推廣或應用,其後續產生的巨大效益,希 • 望能為電子業界盡一己之力。 惟上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 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 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習知正反器示意圖。 ® 圖2係習知主僕式正反器之時序圖。 圖3係傳統雙模式的邏輯電路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之一種雙觸發邏輯電路的電路圖。 圖5係為AND和XN0R真值表。 圖6係依據AND和XN0R真值表而設計之AND/XN0R邏輯電路 示意圖。 圖7係為解決臨界電壓衰退的電路圖。 φ 圖8係本創作設置為一雙脈波模式觸發正反器的電路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習知部份: 1 :主式栓鎖器(master latch) 2 :僕式检鎖器(slave latch) 3 :資料輸入端(Din) 4 :資料輸出端(Q〇ut) 5 :時脈信號輸入端(Clock) 6 :時脈信號 15 201015858 7 :取樣資料(Sample Data) 8 :保持資料(Hold Data) 9 A : MUX電路 9 B : AND邏輯電路 9 C : XN0R邏輯電路 9 D :時脈信號輸入(CLK) E :模式選擇信號輸入 本創作部份:
10:第一反相器 2 0 :第二反相器 3 0 :電晶體 4 0 :栓鎖器 5 0 :資料輸入端 60:資料輸出端 第三反相器 A : 時脈信號輸入端 B : 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 C : 訊號線 C L K :時脈輸入信號 C L K D :時脈延遲輸入信號 E : 模式選擇信號輸入 E 1 :模式選擇信號輸入 P 1 :第一PM0S電晶體 P 2 :第二PM0S電晶體 16 201015858 P 3 第 三 PM0S 電 晶 體 N 1 第 一 NM0S 電 晶 體 N 2 第 _ _ NM0S 電 晶 體 M P 1 第 一電 晶 體 M P 2 第 二電 晶 體 M N 1 第 三電 晶 體 M N 2 第 四電 晶 體 M P 3 第 五電 晶 體
17

Claims (1)

  1. 201015858 十、申請專利範圍: - i· 一種雙觸發邏輯電路’其供一時脈信號輸入端與一 - 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連結設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PM0S電晶體,該第一PM0S電晶體的源極與一模 式選擇信號輸入E連結,該第一PM0S電晶體以其閘極與該 時脈延遲信號輸入端連結; 一第二PM0S電晶體,該第二PM0S電晶體的源極與該第 ^ 一PM0S電晶體的汲極連結,該第二PM0S電晶體之閘極與該 時脈信號輸入端連結; 一第一NM0S電晶體,該第一NM0S電晶體以其閘極與該 第一PM0S電晶體的閘極連結;以及 一第二NM0S電晶體,該第二NM0S電晶體以其閘極與該 時脈信號輸入端連結,且該第二NM0S電晶體與一第三PM0S 電晶體耦接’該第二PM0S電晶體的汲極、該第一NM0S電晶 體汲極、該第二NM0S電晶體與該第三PM0S電晶體的源極經 % 連結設置並產生輸出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觸發邏輯電路,其 中時脈信號輸入端A連結設置於正反器、加法器與多工 器、栓鎖器、暫存器與計數器之任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觸發邏輯電路,其 中時脈信號輸入端與該時脈信號輸入端之間設置有至少一 反相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觸發邏輯電路,其 中該反相器最佳设置數量為3個。 18 201015858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觸發邏輯電路,其 中該反相器之間以一訊號線C連結該第三PM0S電晶體。
TW97139123A 2008-10-13 2008-10-13 Double trigger logic circuit TWI389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39123A TWI389457B (zh) 2008-10-13 2008-10-13 Double trigger logic circu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39123A TWI389457B (zh) 2008-10-13 2008-10-13 Double trigger logic circu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5858A true TW201015858A (en) 2010-04-16
TWI389457B TWI389457B (zh) 2013-03-11

Family

ID=44830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39123A TWI389457B (zh) 2008-10-13 2008-10-13 Double trigger logic circui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945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89457B (zh) 2013-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1412B (zh) 使用低面积和低功率锁存器的集成时钟门控单元
CN106487361B (zh) 具有共享的时钟开关的多位触发器
EP2339752B1 (en) Leakage current reduction in a sequential circuit
US6275083B1 (en) Low operational power, low leakage power D-type flip-flop
Pan et al. A highly efficient conditional feedthrough pulsed flip-flop for high-speed applications
CA2986231A1 (en) Feedback latch circuit
US9372499B2 (en) Low insertion delay clock doubler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lock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same
CN114567296B (zh) 电路单元、逻辑电路、处理器和计算装置
Nedovic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uble-edge versus single-edge triggered clocked storage elements
TW201015858A (en) Double triggered logic circuit
Kumar et al. Dynamic power consumption and delay analysis for ultra-low power 2 to 1 multiplexer designs
EP2364525A1 (en) Synchronous sequential logic device using double triggered flip-flops and method for skewed triggering such state storing registers
Marufuzzaman et al. Design perspective of low power, high efficiency shift registers
CET Review of low power design techniques for flip-flops
Umarani A high performance asynchronous counter using area and power efficient GDI T-Flip Flop
Mochizuki et al. Design of a low-power quaternary flip-flop based on dynamic differential logic
Priyanka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w Power, Area And High Performance 4 Bit Sequence Digital Counter
Kim et al. Dual edge-triggered flip-flop with modified NAND keeper for high-performance VLSI
Nan et al. A single-supply sub-threshold level shifter with an internal supply feedback loop for multi-voltage applications
Hu et al. A new type of high-performance low-power low clock-swing TSPC flip-flop
Ashish et al. Power efficiency and delay reduction of self gated resonant (SGR) clocked flip flop with H-Tree
Linganna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nergy-efficient and very high speed conditional push-pull pulsed latches
Kumari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 (CLB) for FPGA using Various Circuit Topologies
Bhargava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lf-Controllable Voltage Level (SVL) and Power Gating Leakage Reduction Techniqus Using in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 at 45 Nanometer Regime
Sharma et al. Improvement of design issues in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 with Different CMOS Design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