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4363A -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4363A
TW200934363A TW97102719A TW97102719A TW200934363A TW 200934363 A TW200934363 A TW 200934363A TW 97102719 A TW97102719 A TW 97102719A TW 97102719 A TW97102719 A TW 97102719A TW 200934363 A TW200934363 A TW 2009343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heat source
open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2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47826B (en
Inventor
Chung-Cheng Chou
Wai Wang
Chia-Hu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TW097102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478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0934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7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7826B/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200934363
TW4165PA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裴 用 晉曰本:明Λ有關於一種散熱模組與應用其之電子 其之電子裝置。縣料加電能之散熱模組與應 【先前技術】 β、”1壬!可電子裝置在運作時勢必會產生熱量而使裝置的 〉皿度’並有可能會影響到電子裝置的運作性能,因而 必須精由適當的散熱機制去排除熱量以維持電子裝置之 正常運作。,然而,現今電子裝置多朝向具有「輕、薄、短、 小^的特性發展,使得電子襄置内部空間被壓縮得更小而 ,熱更為困難,是以,必須輔以更為有效的散熱機制 才行。 日散熱機制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式散熱,另一種 ❹則是被動式散熱。主動式散熱例如是藉由散熱風扇產生足 夠的二氣對流以將熱量主動帶走。至於被動式散熱,其例 如疋藉由與空氣接觸的散熱鰭板將熱逸散到空氣中。目 前,熱電致冷器係可應用於電子裝置之散熱。於散熱時, 熱電致冷器之冷端須靠近欲降溫的區域,而熱電致冷器之 熱鳊則需搭配另一散熱逸散設計以避免熱量回流。 以美國專利號US5040381所揭露的「用於冷卻電路 之裝置」(Apparatus f0r Cooling Circuits )為例,其係將熱 電致冷器之熱端與散熱鰭板結合,以儘可能地加大熱端與 6 200934363
TW4165PA 空氣接觸的面積,才能快速將熱端的熱量排除。然而,由 $電熱致冷器必須外加電能才可運作,且散熱韓板佔有一 定的體積’如此’使運用於電子裝置時的成本較高,同時 亦無法滿足電子裝置小型化之需求。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散熱模組與應用其之電子裝 置’係在不需外加電能的情況下,而藉由一可動的散熱單 疋以隨溫度調整散熱面積’進而產生多段散熱效果。 本發明提出-種散熱模組,此模組包括一熱源接觸元 件、-冷卻槽與-可動單元。熱源接觸元件係用以接收一 熱源。冷卻槽係儲存有-冷卻液,並具有至少一開口與至 V閥門,其中,閥門係以可動之方式設置於開口之鄰側 =開啟或關閉該開口。可動單元係連接至熱源接觸元件以 ^收該熱源4可動單元具有—凸岐熱端顧應閥門設 ,。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根據熱源之溫度而移動並推動闕 ’且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於開口被開啟後與冷卻液接觸, 藉此以將熱源傳遞至冷卻液中。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電子裝置,此裝置包括一敎源產生 讀以及-散熱模組。散熱模組包括—熱源接觸 一 tr與一可動單元。熱源接觸元件係接觸熱源產生元件 液,並具有至少-開σ盘至少一_ 存有一冷部 動之方式設置於開口之鄰侧以開啟或關閉該開口。ΐ動單 7 200934363
TW4165PA 元係連接至熱源接觸元件以接收該熱源,且可動單元具 -凸出散熱端係對應閥門設置。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根據熱 源之溫度而移動並推動閥門,且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於開口 被開啟後與冷卻液接觸,藉此以將熱源傳遞至冷卻液中。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内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 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 請參照第1Α、1Β圖’帛1Α_示依照本發明較佳 實施例的散熱模組裝設於電子裝置之示意圖,第ιβ圖繪 示第1Α圖的散熱模組之局部放大圖。散熱模組刚包^ 一熱源接觸元件110、一冷卻槽12〇與一可動單元。 熱源接觸元件1Η)係用以接收—熱源。冷卻槽12G係儲存 有一冷卻液CL,並具有至少一開口 122 (見第18圖)與 至少-閥門124 (見第㈣)’其中,閥門124係以可動 〇之方^設置於開口 122之鄰側以開啟或關閉該開口 122。 可動單,130係連接至熱源接觸元件11〇以接收該熱源, 且可動單元130具有一凸出散熱端132係對應閥門124設 置,且較佳地,凸出散熱端132之頂部係接觸到閥門124, 以直接發揮其散熱功能。並請參照第1C圖,其繪示第 圖的凸出散熱端移動後之示意圖。凸出散熱端、13B/係用以 根據熱源之溫度而移動並推動閥門124,且凸出 係更用以於開口 122被開啟後與冷卻液CL接觸,藉此以 將熱源傳遞至冷卻液CL中。 曰 8 200934363
TW4165PA 如第1A圖所示,散熱模組100係可裝設於一電子裝 置200中,並與電子裝置200之一熱源產生元件210接觸, 藉此以將熱源產生元件210產生的熱量帶走,如此,可避 免電子裝置200於運作時發生溫度過高的情形。熱源產生 元件210例如是一電子元件,此電子元件可以是一晶片、 一晶片組或一處理器等可執行大量運算之元件。 如第1Β圖所示,可動單元130係設置於冷卻槽120 與熱源接觸元件110之間。冷卻槽120之開口 122與閥門 ® 124係設置於冷卻槽120底部之一平坦底面上。冷卻槽120 之底部亦可被設計為非平坦之形狀,之後將附圖說明。 可動單元130更包括至少一形變元件134。形變元件 134之二端是固定於熱源接觸元件110上,並具有相互貼 合之一第一材料層134Α與一第二材料層134Β。第一材料 層 134Α 之熱膨脹係數(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OF)係實質上異於第二材料層134B之熱膨脹係數,使 二個材料層134A、134B於受熱時會產生不同的膨脹大 小。材料層134A與134B之材質係可為具有不同膨脹係數 之彈性體,例如是相異金屬(金、銅等金屬)、相異組成 比之合金、相異高分子材料(如聚醯亞胺)或金屬與高分 子材料之組合等。 於第1B圖中,第一材料層134A是位於第二材料層 134B與熱源接觸元件110之間,熱源經第一材料層134A 傳遞進入形變元件134,而凸出散熱端132則設置於第二 材料層134B上,並位於形變元件134中央處。其中,第 9 200934363
TW4165PA 料層j34A之熱膨脹係數係實質上小於第二材料層 B之,、,、祕係數。如此—來,當形變元彳a#感受到孰 觸元件U〇之溫度升高時’第二材料層測之膨脹 置會大於第—材料層_之膨脹量。且由於形變元件134 η固定於熱源接觸元件110上,使形變元件 折起來而呈現一棋門狀。此時,設置於形變 =134上的凸出散熱端132會隨著形變元件⑼中央向 ❹ 拱,的部分移動,便得以進一步推動閥門m移動而與 冷部液CL接觸’如第lc圖所示。 第了層U4A與第二材料層134B會隨著溫 膨脹量’形變元件134因而可產生不同 梢效果,以改變凸出散熱端132進入開口 122之大小, :此:調,出散熱端132與冷卻液以之接觸或傳導面 ^ = 不同程度的散熱效果。例如,當熱源接觸元 Ο 牛10接收到向溫時,第一材料層134八與第二材料層 會產生較大程度之膨脹量,使形變元件134產生較大 的彎折量而讓凸出散熱端132大幅度的深入開口 122中以 與冷部液CL產生大面積接觸,而可加速熱量的排除。 較佳地’冷卻槽12〇於開σ 122之周圍係設有一疏水 126。藉由疏水材料126之設置及其疏水的特 間門m被開啟後,可防止冷卻液c L直接由開σ⑵ =去。疏水材料126可以是高分子材料,例如 龍 或光阻膠(漏)或硫醇(Thiol)等。 另外’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凸出散熱端之頂部設置 200934363
TW4I65PA 有親水材料之示意圖。將親水材料136設置於凸出散熱端 132之頂部時,親水材料136可加大冷卻液CL與凸出散 熱端132之接觸面積,以增加散熱的效率。親水材料136 例如是經過常壓電漿表面處理之金屬或高分子材料,或具 有二氧化矽彼覆之表面。另外,於凸出散熱端132表面未 設置親水材料136的部分則可設置疏水材料(未繪示), 以避免冷卻液CL外漏。 以下附圖說明冷卻槽底部為非平坦底面之設計。請參 ® 照第3A、3B圖,第3A圖繪示冷卻槽底部具有凸部之示 意圖,第3B圖繪示第3A圖的凸出散熱端移動後之示意 圖。冷卻槽120’底部具有至少一向外凸出之凸部120A,, 開口 122’係位於凸部120A’上。凸部120A’係具有一 v形 戴面,開口 122’是位於凸部120A’之其中一個斜面上。對 應於斜面之開口 122’設計,較佳地可使凸出散熱端132斜 向進入開口 122’以推動閥門124’移動。 ❿ 形變元件134’具有第一材料層134A’與第二材料層 134B’,且形變元件134’之一端是固定於熱源接觸元件11〇 上。其中,第一材料層134A’係與熱源接觸元件110接觸, 第二材料層134B’則位於第一材料層134A’上方。此外, 第一材料層134A’之熱膨脹係數係實質上大於第二材料層 134B’之熱膨脹係數。凸出散熱端132係設置於第二材料 層134B’上,並實質上位於形變元件134’未固定之一端。 當熱源接觸元件110之溫度升高時,由於第一材料層134A’ 之熱膨脹係數大於第二材料層134B’之熱膨脹係數,使得 200934363
TW4165PA Ϊ 一材料層U4A,之膨脹量大於第二材料層134B,之膨脹 里’而產生二端向上趣起的情形。然由於形變元件⑼, 之一端固定於熱源接觸元件11〇,使得形變元件m,未固 疋之一端會向上翹起’而帶動凸起散熱端132向上移動, 如此’便得以使凸起散熱端132從斜向進入開口 122,中 推動閥門124’移動。 雖然於第3A、3B圖中是以冷卻槽12〇,具有向外凸出 =為例作說明’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定,於其他實 =中亦可使冷卻槽具有向W之凹部設計。此外, A、3B圖令雖是以凸部具有v形截面作說明,然於其 貫施例巾,6部或是前述之㈣亦可具有U形截面/、 料層开上^個形變元件皆是由二個熱膨脹係數相異的材 狀㈣(如冷卻槽開口位置與形 D去决疋形變兀件之設置位置與方式。如第m ❹ •之冷部槽120具有平坦底面,而形變元件134之二端θ 觸元件110上’且熱膨脹變形較快之材料; ▲ 疋位於上層,一旦材料變形,便可產生向上位蔣 於第Μ圖令’冷卻槽120,具有非平坦表面,為 ^ ^熱端】32斜向進入開口 122,中,僅使形變元件 較快之熱源接觸元件U〇上,且使熱膨張變形 可使妒變]I (34A)疋位於下層’ 一旦材料變形,便 注意的端翹起而產生斜向上升的效果。值得
圖之冷H 變元件134,亦可被制於第1B 7邠槽120以達到散熱之效果。 12 200934363
TW4165PA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前述以兩種材料層組成之形變元 件,亦可直接以單層或多層之熱變形記憶合金提供相同之 效果。由於熱變形記憶合金於高溫時具有一高溫狀形狀, 而於冷卻時會恢復成一低溫狀形狀,因而會根據溫度變化 而產生形變效果,是以可作為前述形變元件之用。熱變形 記憶合金的材料例如是鎳鈦合金、銅鋅合金、銅鋁鎳合 金、銅钥鎳合金、銅金鋅合金等。 當熱源接觸元件110接觸之熱端(如前述之熱源產生 ® 元件210)溫度升高時,形變元件134、134’將產生變形而 與熱源接觸元件110的表面部分分離,此時可提供第一階 段之擴大散熱面積效果。若熱端溫度持續上升,則形變元 件134、134’持續變形,造成凸出散熱端132經由冷卻槽 120、120’之開口 122、122’插入冷卻槽120、120’,而與 槽内之冷卻液CL接觸,則可提供第二階段更快速之散熱 效果。由於開口 122、122’處設置有閥門124、124’,可以 ^ 保持冷卻液CL與外界於未工作時之隔離狀態。 以下舉例說明散熱模組100可應用的實例。請先參照 第4圖,其繪示一打線封裝的晶片之示意圖。如第4圖所 示,散熱模組100係安置於晶片410之上方,並藉由一支 架420與電路板430結合。於晶片410被驅動時,其熱量 將被上方之散熱模組100所帶走而維持晶片410的溫度。 另外,散熱模組100亦可設置於電路板430之下方。 接著請參照第5A、5B圖,第5A圖繪示一顯示裝置 應用覆晶封裝之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的液晶面板 13 200934363 2驅動晶片之局部放大圖。顯示裝置之液晶面板5i〇 ,、驅動晶片520係藉由覆晶封裝於軟性電路板53〇上,再 與液晶面板510之控制雷路f去仏_、 — ㈣4路(树不)作減。較佳地, 母-驅動晶片520具有一對應之散熱模組1〇〇,當然,亦 可視實際運作情形增減散熱模組刚之數量。散熱模組刚 係叹置於驅動晶片52〇上方(或可設置於軟性電路板別 ^方)°多個散熱模組100可共用一相同之支架540以 固疋於顯示裝置500中。 前述之熱源產生元件21Q多是以晶片為例作說明,然 件2H)亦可為其他於運作時會產生高溫的電子 凡件’例如是投影裝置之光機、燈泡等。此外, 間之相對位置,可依實際狀況設賴觸 :„式;只需兩者間可有效傳遞熱量即可(傳導、 動射任—㈣)。再者,於本實施财_是將可 =早兀设置於冷卻槽與熱源接觸元件 ❹ 冷卻槽底部向上移入冷卻押J動早70由 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定。可動單元亦可:冷卻::頂 果或是由冷卻槽側邊移入冷卻槽中,皆同樣具 子μ本發述實施例所揭露之散熱模組與應用其之電 埶^# '料動早元本身可隨溫度變化之特性去改變 =與=液之間的接觸或傳導面積,以產生 二二子加電能,而可省去額外的佈= 子裝置之、、.„構,如此而可降低成本。 14 200934363
TW4165PA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 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 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 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 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5 200934363
TW4165PA f圖式簡單說明J 第1A圖緣示依照本發 於電子裝置之示意《。 車乂佳實_的散熱模組裝設 ΐ 不第1Α圖的散熱模组之局部放大圖。 f 圖的凸出散熱端移動後之示意圖。 一 ®’其㈤凸出散熱端之頂部設置有親水材料之 不忍圖。 ❹ 第3Α圖繪示冷卻槽底部具有凸部之示意圖。 第3Β圖緣示第3Α圖的凸出散熱端移動後之示㈣。 第4圖繪示一打線封裝的晶片之示意圖。 第5Α圖繪示一顯示裝置應用覆晶封裝之示意圖。 第5Β圖繪示第5Α圖的液晶面板與驅動晶片之局部 放大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⑩ 100 :散熱模組 110 :熱源接觸元件 120、120’ :冷卻槽 120Α’ :凸部 122、122,:開口 124、124’ :閥門 126 :疏水材料 130 :可動單元 132 :凸出散熱端 16 200934363
TW4165PA 134、134’ :形變元件 134A、134A’ :第一材料層 134B、134B’ :第二材料層 13 6 .親水材料 200 :電子裝置 210 :熱源產生元件 410、540 :晶片 420、540 :支架 430、530 :電路板 500 :顯示裝置 510 .液晶面板 CL :冷卻液
17

Claims (1)

  1. 200934363 TW4165PA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散熱模組,包括: 一熱源接觸元件,係用以接收一熱源; -冷卻槽’係儲存有—冷躲,該冷卻槽且有至少一 開口與至少一閥門,該閥門係以可動之方式設置於該開口 之鄰侧以開啟或關閉該開口;以及 可動單元,係連接至該熱源接觸元件以接收該熱 ❹源’該可動單元具有一凸出散熱端係對應該間門設置,該 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根據該熱源之溫度而移動並推動該閥 門,且,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於該開口被開啟後與該冷卻液 接觸,藉此以將該熱源傳遞至該冷卻液中。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開口與该閥門係位於該冷卻槽之底部,而該可動單元係設 置於冷卻槽與該熱源接觸元件之間。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〇冷郃槽之底部具有一平坦底面,該開口位於該平坦底面。 、_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冷部槽之底部具有至少一凸部或一凹部,該開口位於該凸 部或該凹部。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凸部或該凹部係具有一 V形截面或一 ϋ形戴面。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可動單元包括至少一形變元件,該形變元件具有相互貼合 之一第—材料層與一第二材料層,該第一材料層之熱膨脹 18 200934363 TW4165PA 係數係實質上異於該第二材料層之熱膨服係數。 第一 層申m圍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令該 係數,該第-材料層::小於該第二材料層之熱趣服 端係設置於該源接觸元件接觸’該凸出數熱 β申%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 凸出散熱端係實質上位於該形變元件之中央。、中该 第-㈣圍第6躺叙散減組,其中該 :數:^^大於該第二材料層之熱膨脹 端係設置於該第二源接觸元件接觸’糾出散熱 β jit申請專·㈣9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兮 凸出散熱端係實質上位於該形變元件之一端。 中。亥 ❹ 冷卻二=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令該 7部槽於相σ之係設有—疏水材料。 at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凸出散熱端之頂部係具有一親水材料。 中 可動二trr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模組,其中該 J動早7〇包括一熱變形記憶合金。 14.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熱源產生元件;以及 一散熱模組,包括: ㈣源接觸元件,係接觸該熱源產生元件以接 收3亥熱源產生元件之一熱源; 19 200934363 里 W4165PA 一冷卻槽,係儲存有一冷卻液,該冷卻槽具有 至少一開口與至少一閥門,該閥門係以可動之方式設置於 ^開口之鄰側以開啟或關閉該開口;以及
    ^ 一可動單元,係連接至該熱源接觸元件以接受 該熱源,該可動單元具有一凸出散熱端係對應該閥門設 置,該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根據該熱源之溫度而移動並推動 4闕門’且该凸出散熱端係用以於該開口被開啟後與該;^ 卻液接觸’ n此以將該熱源傳遞至該冷卻液中。、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 2開口與該閥門係位於該冷卻槽之底部, 設置於冷卻槽與該熱源接觸元件之間。 電子裝置,其中 而該可動單元係 P·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❹中該冷卻槽之底部具有至少 該凸部或該凹部。 1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組,其 一凸部或一凹部,該開口位於 18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 该凸#該凹部係具有_ ㊉3 19.如申請專利範圍塗J \㈣截面。 該可動單元包括至少— 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 合之-第-材料層與—第二該形變元件具有相互貼 脹係數係實質上異於Tj層,該第-材料層之熱膨 2。·如申請專利範dr層之熱膨脹係數。 第1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 20 200934363 該第
    ㈣層之熱膨脹係數係小於該 脹係數,該第一枒粗思# 一材枓層之熱膨 执以,、θ係^熱源接觸元件接觸,該凸$ 熱鳊係3又置於該苐二材料層上。 出政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 該凸出散熱端係實質上位於該形變元件之中央。 今第二:1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 ’人,”之熱膨脹係數係大於該第二材料層之熱賸 脹係數’該第-材料層係、與熱源接觸元件接觸,該凸出、气 熱端係設置於該第二材料層上。 23.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 該凸出散熱端係實質上位於該形變元件之-端。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 該冷卻槽於該開口之周_設有-疏水材料。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 該凸出散熱端之頂部係具有一親水材料。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該可動單元包括一熱變形記憶合金。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 該熱源產生元件係包括一電子元件。 21
TW097102719A 2008-01-24 2008-01-24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47826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02719A TWI347826B (en) 2008-01-24 2008-01-24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02719A TWI347826B (en) 2008-01-24 2008-01-24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363A true TW200934363A (en) 2009-08-01
TWI347826B TWI347826B (en) 2011-08-21

Family

ID=4486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2719A TWI347826B (en) 2008-01-24 2008-01-24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47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39434A (zh) 2012-03-19 2013-10-01 Wistron Corp 離心式風扇
CN106155183B (zh) * 2015-03-30 2019-07-19 研华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压力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7826B (en) 2011-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9165B (zh) 用以有效冷卻一處理器的系統
US20040190255A1 (en) Soft cooling jacket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M416320U (en)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402664B (zh) 用於熱的表面傳佈的嵌入式熱電冷卻模組
JPWO2008126444A1 (ja) 放熱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TWI547235B (zh) 電子裝置
JP2009212390A (ja) 発熱体搭載部品の取付構造
TW201328549A (zh) 電子裝置
TW200934363A (en) Coo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34204B (en) Package device
TW200538021A (en) Heat sink assambley with rotatable fins
JP5144285B2 (ja) 圧接接合式ヒートパイプ
TWI253154B (e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718074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6717246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with integrated conical vapor chamber
JP6109547B2 (ja) Led発光装置
JP2000332175A (ja) フィ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TWI254960B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4499984B2 (ja) 高温対応バルブ
JP2006339325A (ja) メモリモジュール用ヒートシンク
EP1429591A3 (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H04294570A (ja) ヒートシンク
JP2768063B2 (ja) 放熱器
JP2006332148A (ja) 冷却装置
TW201439734A (zh) 平板電子裝置、其輔助散熱構件以及具有上述兩者之組裝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