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6774A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1,2-alkylene diol and a dialkylcarbonat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1,2-alkylene diol and a dialkylcarbon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6774A
TW200906774A TW097114538A TW97114538A TW200906774A TW 200906774 A TW200906774 A TW 200906774A TW 097114538 A TW097114538 A TW 097114538A TW 97114538 A TW97114538 A TW 97114538A TW 200906774 A TW200906774 A TW 2009067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reaction
gas
liquid
mix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4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er Heide Evert Van
Cornelis Leonardus Maria Vrouwenvelder
Original Assignee
Shell Int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ll Int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Shell Int Research
Publication of TW200906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677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8/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8/06Preparation of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from organic carbonates
    • C07C68/065Preparation of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from organic carbonates from alkylene 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20090677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自二氧化碳、1,2-環氧烷及烷醇製備丨,2_ 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酯之方法。 【先前技術】 諸如1,2-伸乙基二醇(乙二醇)及1,2-伸丙基二醇(丙二醇) 等1,2-伸院基二醇(通常稱為單烧二醇)可在多種化學方法 中用作特殊溶劑及中間體。而且,12 —伸丙基二醇由於對 人類毒性較低亦具有其他用途,例如藥用藥物及食物之添 加劑。 另外,碳酸二烧酯可在為重要聚合物中間體之碳酸二笨 酯之製備中用作中間體。 該等1,2-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酯可方便地經由中間體 1,2-碳酸伸烷酯製備。 該方法係自(例如)中國專利申請案第CN_A i 528735號獲 知。該文件闡述其中使二氧化碳與環氧院反應產生諸如碳 ^ 酸伸丙酯或碳酸伸乙酯等碳酸伸烷酯之方法。在反應性蒸 餾塔中使用諸如甲醇等烷醇使碳酸伸烷酯經受轉酯化反應 以製備烷二醇及碳酸二烷醋。
產生碳酸伸烷酯之方法已為吾人所習知。例如w〇_A 2005/003 1 13揭示一種其中使-惫,名山彻户尸 從,、τ 1之一虱化奴與裱氧烷在適宜觸 媒存在下接觸之方&。將該觸女某再循至存㈣中(尤其 存於丙二醇(1,2-丙二醇)中)之碳酸伸烧醋製備品中。 美國專利第US-A-6080897號闡述產生單乙二醇之方法, 129989.doc 200906774 其包含使環氧乙烧與二氧化碳在碳酸化觸媒存在下反應以 形成含有碳酸伸乙®旨之反應溶液之碳酸化㈣、用水將該 反應/合液轉換成乙二醇水溶液之水解步驟及獲得經純化之 乙醇及含有乙一醇之觸媒溶液之蒸餾步驟。該碳酸化反 應係在妷酸化觸媒存在下使用泡罩塔反應器實施。如實例 中所示,該泡罩塔反應器係上向流反應器。將反應物自底 部或經由位於反應器下半部之噴灑器供應至反應器中。將 邛分反應溶液自反應器之塔頂再循環至反應器之底部。 韓國申請案第KR20060130395A號闡述藉由在裝備有喷 射益之迴路反應器中使環氧乙烷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碳酸 伸乙酿之方法。按照韓國申請案第Kr2〇〇6〇13〇395a號, 將反應物自塔頂供應至反應器中。將一部分向下流過反應 器之反應溶液自反應器之底部再循環至反應器之塔頂。喷 射器構件位於反應器之上部以使二氧化碳與再循環之反應 液體混合。韓國申請案第KR20060130395A號未揭示1,2-環 氧烧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丨,2_碳酸伸烷酯並隨後使因此獲 得之1,2-碳酸伸烷酯與烷醇反應以生成丨,2_伸烷基二醇及 碳酸二院酯。 吾人期望更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物並防止其未 與盡可能多之1,2-環氧烷反應即離開反應器。 【發明内容】 令人驚奇地’吾人現已發現’上文提及之期望可藉由製 備〗,2-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酯之方法得以滿足,該方法 包含以下步驟: 129989.doc 200906774 • ’ 2環氧院與一氧化碳在碳酸化觸媒存在下於下向流 喷射反應器中接觸以獲得含有丨,2_碳酸伸烷酯之反應混合 物, 其中》亥下向流喷射反應器係包含反應器容器、適宜將氣體 與液體混合並將該所獲得之氣體/液體混合物噴射至該反 應器合器中之噴射器構件及出口構件之反應器,其中該噴 射器構件位於該反應器容器之上部且該出口構件位於該反 應器谷器之下部,該反應器係以下向流方式作業,且其中 '•亥下向机嘴射反應器進一步包含位於該喷射器構件與該出 口構件之間在由該噴射器構件所產生之氣體/液體混合物 流動路徑方向上之偏轉構件; (π)使至少部分在步驟⑴中所獲得之該反應混合物與烷 醇接觸以獲得含有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醋之反應混 合物;及 (in)自步驟(ii)中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回收丨,2-伸烷基二 醇及碳酸二院酯。 按照本發明,二氧化碳氣體與液體1,2-環氧烷及ι,2-碳 酸伸烷酯之混合物在偏轉構件表面上被偏轉。因此,液體 反應;丨質減忮且使存於該液體介質中之氣泡偏轉遠離出 口,由此有利地防止其未反應即離開反應器。 此外,藉由使用本發明方法步驟⑴中之下向流噴射反應 器,可實現反應物充分混合、最佳氣體/液體分佈(因為氣 泡相對較小質量傳遞故可利用較大之介面面積)、有效内 部熱傳遞且僅存在較小死體積或氣體覆蓋層。 129989.doc 200906774 【實施方式】 下向流噴射反應器應理解為包含以下之反應器:反應器 容器(a);適宜將氣體與液體混合並將該所獲得之氣體/液 體混合物噴射至反應器容器(幻中之噴射器構件(b);及出 口構件(C),其中噴射器構件(b)位於反應器容器(a)之上部 且出口構件(c)位於反應器容器(a)之下部,該反應器係以 下向流方式作業。 …,則一乳化碳及1,2-環氧烷供應至反應 ,之上部並藉助噴射器構件向下注射至反應介質中。反應 Γ、°p應理解為·若反應器完全充滿-相則為反應器之 上半部或若反應器含有兩相(例如氣相及液相)則為上面的 =相(例如液相)之上半部。較佳 ,衣氧烷在反應器之塔頂供應。 合反應器裝備有用於將氣體與液體化合物混 噴射盗構件。在高度放熱 反應器具^下優點:由 t化反應巾制该類型 劑量之環纽且可達成較甚二’故可施加較高 應器為佳之熱耗散。 個階式習用氣泡氣室反 替階式氣泡流氣室反應器向流喷射反應器來代 因此需要較低之資本支出及 μ坑之足夠高轉換,且 反應器中’較佳將任何塔0而纟’在該下向流嗔射 器中,由此消除環氧燒在/中氣體連續地再循環至反應 險。 、《聚集且由此降低爆炸危 該 129989.doc 下向流噴射反應器可Α 為被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之 200906774 適用於該目的之任一反應器。適宜之下向流噴射反應器闡 ^^(^J^)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第 B4卷’ 1992 ’ 第 297-299 頁中。
V/ 反應器容器⑷可為適宜作為反應器以使氣體與液體接觸 ^谷器其可為槽式反應器、末端開口之管道或管式 反應可為圓錐形、截頭圓錐形、圓柱形或該等形狀 之任一組合。反應器之長度與直徑間之縱橫比(l/dR)可變 化。杈佳地,縱橫比(1/dR)介於丨至的範圍内,更佳為2至 3 5,尤佳地,縱橫比介於3至1 〇範圍内。 。亥反應裔谷器可進一步包含外部及/或内部熱交換系 統。該反應器容器除噴射器人口外可進-步包含至少一個 氣體或液體人°。反應器容器⑷裝備有至少-個用於將氣 體:液體化合物混合並使所形成之氣體/液體混合物在反 應中循%之切器構件(b)。喷射器構件⑻可製成⑽如) 位於將軋體/液體混合物排放至反應器容器中之末端開口 之吕道内的文丘裏管(venturi)板或(作為另一實例)位於反 應态谷益之塔頂空間内。因&,塔頂空間本身將變為混合 室。喷射器構件(b)亦可製成"氣體輔助,,喷嘴(其中氣體膨 脹用以驅動噴嘴)、或製成兩相注射器喷嘴、喷射器噴 嘴文丘裏官喷嘴或裂縫噴嘴,較佳具有動量傳遞管,如
Wolf Dieter Deckwer^ "Bubble Column Reactors" » Wiley and Sons , i〇〇 r 妨 D’第12頁中所闡述及如Ullmann’s
Encyclopedia 〇f Industrial Chemistry > ^ B4^ » 1992 > % 297-299 1 Φ m m 上、·^ 吓閣述’或製成可使其氣體-液體物流朝向彼 129989.doc 200906774 此撞擊由此形成單—洛μ 乳體-液體物流之兩個或更多個噴秦十 器。此具有將全部氣相 ' '、相連續地循環至反應介質中且無增加 爆炸危險之化合物堆藉 積發生之優點。最佳為噴射器喷 噴射器。 及 喷射器噴嘴或噴射u 对ι§由二個基本部分構成:彙聚,擴 主噴嘴、與反應器之级頂* 。頂二間接觸之混合室及擴散器。高 壓推動之流體進入彙平撼# 士 & 菜鬈-擴政主噴嘴。推動之液體隨後被 壓縮通過主注射噴嘴支隹人,日人
产 贾哭進入混合室中。此在混合室中產生壓 力差1體或虱體_液體混合物(亦稱為存於反應器塔頂空 間中之抽吸液體或抽吸氣體)藉由壓力差抽進混合室中。 在此處,抽吸流體或氣體與推動之流體混合。氣相及液相 形成氣體·液體混合物,其隨後被再壓縮通過擴散器並注 射入反應ϋ中。、组合組份隨後形成氣體-液體混合物,其 藉助擴散器注射入反應器中。如此達成組份之均勻混合: 推動之流體流過注射喷嘴引起反應器塔頂空間中之強氣體 抽吸。如此,使塔頂空間中包括來自反應器塔頂空間之二 氧化碳及環氧烷之氣體循環且與液體及觸媒恆定親密接 觸。注射噴嘴中極高之混合強度使氣體/液體介面上之薄 片層厚度減小且此提高了質量傳遞係數。 適宜地,喷射器構件(b)能夠將氣體物流破碎為氣泡及/ 或不規則形狀之氣體空穴。施加於噴射器構件(b)中之懸浮 液上之剪切力較佳可足夠高以將氣相破碎為直徑在〗nm至 10 mm、較佳 30 nms 3000 μπι、更佳 3〇 μΐΏ 至 3〇〇 範圍 内之氣泡。單一喷射器構件可將包含氣體/液體混合物之 I29989.doc 12 200906774 液體反應混合物排放至反應器容器中。 或者’可在管狀迴路反應器周圍安裝一系列喷射器構 件。噴射器構件(b)可位於反應器容器之内部或外部。在後 一情形下,擴散器可伸出反應器容器壁以將其所含物排放 至反應器容器中,或全部噴射器構件可位於反應器之塔頂 二間中與噴射器構件(b)相鄰處可配備一或多個可引入諸 士裒氧烷及/或—氧化碳等液體或氣體反應物之額外1 口。如 Wolf-Dieter Deckwer在”Bubble Column Reactors",
Wiley and Sons,1985 ’第1〇頁中所闡述反應之氣體及/ 或液體組份可(例如)經由靜態氣體分佈器注射至反應器容 器中’該等靜態氣體分佈器係例如噴灑器、多孔板、插入 s諸如栓塞或半球形排放口等氣體分佈器環多孔燒結設 備’其可直接位於噴射器出α之上游或下游,較佳為上 游。 在忒下向流噴射反應器+,噴射器構件⑻位於反應器 :二,巾出口構件(c)位於反應器之下部,以此方式將至 %、此s物自反應器之下部取出並隨後藉助喷射器 喷觜再注射至反應器中以產生氣體_液體混合物並使該反 應混合物在反應H中循環。因此,設置下向流噴射反應器 以利用向下流動方式,即喷射器構件⑻位於反應器之上 部,且出口構件⑷位於反應器之下部。 :在噴射器構件(b)中所形成之氣體-液體混合物注射至 質中(較佳反應介質之表面以下)。因此,較佳地, -下向流嘴射反應器之喷射器構件之出口位於存於反應器 I29989.doc 200906774 中之液體反應介質之夹 之入&主 、 下。此會引起可使整個反應器 <〗丨面表面積增大之、览法 . / "IL。隨後該流使氣體-液體混合物 朝向反應器之出口並達成 或反應15中氟泡之均勻分佈並藉助 :快熱耗㈣免否則會導致副產物生成增加之熱點。因 噴射0構件之擴散器或動量傳遞管較佳以可使進入擴 散器之氣體-液體混合物撞擊在擴散器壁上之方式構建。 :使得氣體-液體混合物之一部分動能傳遞至壁表面,使 侍乳泡尺寸減小並再次使氣體液體表面積增大。
。在噴射器反應器+,循環幫浦所經受異常高之損壞及磨 ^超出反應n在-般應用於卫業製程流動及壓力條件下運 行k長時間段預期受到的損壞及磨損。 而且’由於幫浦葉輪及/或幫浦外殼磨損及腐蚀而產生 =循環管道中之顆粒可能損壞噴射ϋ,且通常將導致反應 官道π染及結垢。不欲受限於任何特定理論,吾人認為幫 浦葉輪及/或外殼之腐蝕係由於液體反應介質中所夾帶之 氣泡所致。當該等氣泡到達循環幫浦日寺,其會在液體反應 ”貝物流進入幫浦葉輪室且在《中減速並受到I縮時而立 即發生内爆。吾人普遍習知由該等内爆所造成之空化由於 高速產生之衝擊波而使葉輪及幫浦外殼材料發生嚴重應變 及磨損。 如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IndustriaI Chemistry,第 Β4 卷,1992,第277及280頁中所述,藉助噴射器構件混合 可產生的氣泡大小能使氣體與液體間之介面面積顯著大於 氣泡氣室’且因此達成更有效接觸。 129989.doc 14 200906774
氣體/流體混合物進入反應器時之實際速度將端視噴射 器構件(b)與反應器間之距離、以及推動流體之壓力及流動 而定。喷射器構件(b)可經有利安裝,以使所得液體/氣體 混合物物流與反應器縱軸呈平行或正切之方向進入反應器 容器。將氣體/液體混合物以相當高速度引入擴散器之相 當有限之空間中,確保氣體/液體之混合繼續進行且達最 大程度,並確保氣體/液體混合物以1〇 m/sec或更大之速率 向出口移動。若噴射器構件(b)使物流亦與反應器主軸相 切,則該物流將具有較大之速度旋轉分量,流動在通常螺 旋向下之方向上。由相切引入而造成之塔中流體之旋轉循 環流動可導致在反應料巾,ϋ接喷Μ下形成旋渦。液 體介質經嗔射器構件(b)之壓轉一般在巴範圍内, 較佳為2至30巴,更佳為3至7巴,最佳為3至4巴。較佳 地,在期望反應i度及壓力下所測定之通過喷&器喷嘴之 氣體體積與液體體積之比在〇.5:1至1〇:1範圍β,更佳為 1:1 至5:1,最佳為 i:i 至 2.5:1。 相對於存於系統中之液體之總體#,喷#器_混合喷嘴 中之動能耗散速率適宜為至少〇.5 kw/m3,且 25 kW/m^圍内’更佳在〇 5至1〇 kw/m3範圍β,且尤佳 在〇二至5 kW/m3範圍内,且相對於存於系統中之液體之總 體積最佳在0.5至2.5 kW/m3範圍内。 〜…,,,w π山,較佳自反應器容爭 底部取出,且至少部分通過外部管道再循環至噴身” ’该外部管道之第-末端與反應器容器中反應液體之出 129989.doc •15- 200906774 二目連且第二末端與喷射器之入口相連。自該出口,至小 反應〜物可自反應器之下部(較佳為底 :=嘴射器構件⑻再注射入反應器中以產生氣= 口並使β亥反應混合物在反應器中循環。 將在噴射器構件⑻中所形成之氣體-液體混合物以向下 方向庄射至反應介質中,較佳反應介質之表面以下 此會引起可使整個反應器之介面表面積增大之端流。該向 下*動隨後使氣體_液體混合物以極高速度朝向反應器: 出口,並達成反應器中氣泡之均勻分佈並藉助較 避免否則會導致副產物生成增加之熱點。 …、耗放 反應器所含物較佳藉助在㈣喷射向τ流動方向上 口連接之導管循環’即藉助連接出口與用於再注射之噴 器構件⑻之導管,攜帶組份之液相通過出口退出反應炫 該液體循環管道⑷進-步包含循環幫浦⑴。德環幫_ 可為適於傳送較大液體流量之任一幫浦。此暗示著該幫浦 必須能夠承受為使再循環物流可將反應熱傳遞至熱交換器 而可能需要之高再循環速率以及由於溶解氣體而產生之高 壓力。當局部靜壓力低於氣體組份之蒸氣壓力時,在; 流動系統中通常發生空化,因此二氧化碳及環氧院亦會匕如 此。然而’由於在進入幫浦之供應物流中存在氣泡,當液 體/氣體混合物在幫浦中加速時,空化條件一直存在^此 使得問題更加嚴重。當流體速度減小且幫浦中之壓力增I 時’氣體/蒸氣泡隨後破裂或内爆。已知此空化内爆造成 損壞且引發副反應’並導致幫浦之磨損及撕裂及損壞增 129989.doc -16- 200906774
加,且因此可顯著縮短組件之壽命。通常而言,空化可藉 由工業規模方法中經常應用之降低離心幫浦中幫浦葉輪之 速度進-步降低。然而,此將需要具有可在低速下運行之 巨大葉輪體積之較大幫浦,此在本標的方法工業規模反應 器中係非常不期望的,因為氣體及液體組份之冷卻及混合 需要較高之流體生產量。或者’如(例如)由p CramedC
Sennger在pharm. Chem.,纖年6月巾之論文中所閣述, 可採用應用與離心幫浦原理不同之原理的經特殊設計之幫 浦且因此不經受空化。然而,該等特殊幫浦更為昂貴且通 常消耗更多的能量,且亦愛i # Μ。1 且亦而要複雜且非標準技術操作。因 為該幫浦將暴露於氣體/液體混合物卜因此進人幫浦中 之反應介質加速及減速時幾乎即刻發生空化。 因此,在本發明所用之反應器中,藉由在位於噴射器構 :與出口構件之間在由喷射器構件所產生之氣體_液體混 =流動路徑方向上之偏轉構件上具有氣體/液體混合物 才里擊’可減少或完全避劳 泡。 &進入幫浦中之反應介質中存在氣 :轉構件(d)較佳以可使氣體/液體物流偏轉遠離出口之 万式成形。該氣體/液體混合物在 轉H ^ 初隹肩偏轉構件表面上被偏 而將邛为動能傳導至偏轉構件。 因此’該液體反應介質減愣日由六 泡偏轉遠離出口。因此==於5_介質中之氣 苴密产h 礼泡將具有可使氣泡聚結並由於 八在度較低而向反應器之塔 度。妹喑。頂工間移動且不進入出口之速 、,.贺射氣相/液相之速度於其中被平靜下來之區域在 129989.doc 200906774 進=述為平靜區。因此’在噴射器構件_出 口之間較佳亦存在平靜區,在該平靜區中氣料向 並逸出,或在_(當噴射方式導致旋渦形成時)情形 中二移動。該平靜區與偏轉構件⑷可與出口設計組合: 如形成其中反應器容器之内壁向外膨脹且直徑增大之 j,由此給予反應混合物較大之空間且因此在通:出口: 月'J向下速度較低及/或藉助可使反應混合物速度減慢之阻 流板或類似結構。 偏轉構件(d)之尺寸、形狀及材料亦主要端視所採 條件而定。偏轉構件⑷之適宜材料可端視反應介質及其纽 伤之速度、壓力及化學及物理特性而選擇。偏轉構件⑷可 具有適於上述氣體/液體物流偏轉及/或平靜之任何形狀 例如盤狀、圓錐形、截頭圓錐形或碗狀形狀。較佳地,低 轉構件W製成直徑較出口直徑為大之圓錐或碗狀結構 佳地,該偏轉構件具有圓錐或碗狀結構且放置於與流動方 向垂直之方向上以使該偏轉構件之外邊緣放置得與該偏 構件中心相比更接近於該喷射器。 用於本發明方法之下向流噴射反應器較佳具有再循 路且因此為下向流噴射迴路反應器。 此外,較佳地,本發明方法步驟⑴中所用之下向流嘴射 反應器配備有可移除該反應器中之惰性氣體之裝置。若僅 取出液體’則可溶解於以環氧^之惰性氣體(如氮 可能在反應器中堆積。因此,較佳將反應M 氣體相皆抽取出來。 Θ 129989.doc •18· 200906774 圖1繪不可用於本發明 ΤΓ ·ώ ^ ^ c ,走之用於使軋體及液體接觸之 下向流喷射反應器的較佳宭 人.—入Λ 佳實施例’该下向流嘴射反應器包 含.包含液體反應介質(2 ^ ^ ^ 0 . 之反應器各器(1);適宜將氣體 與液體混合並將所獲得 軋體/液體混合物喷射至該反應
益各器中之喷射器構件A L如 ()’出口構件(4);位於直接流動 ::上之在喷射器與出口構件之間在氣體/液體物流流動 會°上之偏轉構件(5);連接該出口構件與該喷射器構件以 循質⑺自出口⑷循環至喷射器構件(3)中之液體 典 S、中之循J衣幫浦(7);位於循環 吕、之熱父換益(8); 一或多個額外流體及/或氣體入口 (9)及位於循環管道中以使至少部分反應介質轉向之液體出 口 (10) 〇 氧炭及/或1,2-環氧院彳完全或部分投配至下向流喷 射迎路反應器之再循環迴路中,例如投配至圖1中所示之 文所提及循環官道⑹中。此外,觸媒補充物流可直接投 配至°亥下向流嘴射反應器中,例如投配至圖1中所示之上 提及反應器谷器(丨)中及/或投配至下向流噴射迴路反 應器之再循環迴路中,例如投配至圖1中所示之上文所插 及循環管道(6)中。 口人涊為,本發明方法步驟⑴中之反應主要發生在由液 體反應介質及氣相所形成之氣體/液體混合物中。 、 田反應開始時,該液體反應介質可方便地由1,2-伸烷美 —醇及經液化之環氧烷構成,然而在該標的方法作業期 間’其較佳由在該反應中所形成之碳酸伸烷酯構成。 129989.doc -19- 200906774 在上文方法中,於步驄ri•、山 乂鄉⑴中不需要存在醇,而且較佳 存在醇。因此’儘管該標的方法在步驟⑴中可容忍水存 在’但在步驟⑴中,基於環氧燒計算適宜存在小於等莫耳 量之水。較佳地,基於斤 、 、反應物之總量計算,步驟(i)係在 於1〇重量%之水總量及/或醇、尤佳小於5重量%、仍更佳 小於3重量%、又更去丨认, 更佳】、於1.5重量%、甚至更佳小於1重 %、且最佳小於0.5重量%之水存在下實施以避免副反應。 此外,基於所存在之環氧燒的量計算,較佳地,步驟⑴之 組合方法填料含有〇重量%至5重量%之水總量,更佳地, :亥等填料含有0重量%至3重量%之水,又更佳小於2重量 。尤仏小於1重里%、又更佳小於〇 5重量%且最佳小於 0曰.1重量%之水總量。因此,在第二反應階段中,可以如下 ^投配醇:可在不需要蒸似分離1,2_伸烧基二醇之無水/ 知:液中獲侍1,2_伸烷基二醇,胃蒸餾及分離i,伸烷基 二醇需要不必要之大量能量。此外,與其中存在水在環: 烧及1,2·伸烧基:醇:者均存在下之方法相比,本標的方 法^選擇性有所提高。本標的方法進—步具有適於以工業 規核連續作業*不涉及麻煩之觸媒精製步驟且無固體處 之優點。 ,^也將至少部分在步驟⑴中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再 /至步驟⑴中’包括任何未反應之環氧烧、所形成之後 申烷自曰及任何烷二醇與觸媒。因此,步驟⑴之反應器蠖 構造成迴路反應器較為有利。 具體而今 芯 s,口人發現,倘若在第—反應步驟中所存在之 129989.doc -20- 200906774 水及/或醇相對於環氧貌不過量,則將碳酸化觸媒自步驟 ⑻之轉醋化階段再循環至步驟⑴之碳酸化階段可有利地 藉由將觸媒溶解於α伸院基二醇中來實施,此並不增加 副產物形成,而同時可與一 β 、日人& 予J b加反應此合物之熱容並穩定所施 加觸媒。與在碳酸伸貌醋之情形下一樣,其存在亦容許簡 單之開始s序並通過其高沸點及低蒸氣麼力控制反應器 熱,且無由於分解而造成之壓力之不適當增大。 i路反應器中’將至少部分包括碳酸伸烷酯及任何 =伸烧基二醇之反應混合物作為運動液體再循環回反應 rl。此容許作為運動液體使用再循環之液體介質以形成 #氣體/液體混合物,且允許運行相對較小之反應器卻達成 產量,同時亦使得可通過外部熱交換器容易地控 市j次·應熱。 可Ϊ二吾人Μ’步驟⑴之反應速率且因此轉換 爯循p ^玄 斤添加之哀氧烷與二氧化碳的 再循%比率以簡單方式控制 W ^ ^ ^ U此用於步驟⑴之反應器設 置軚佳包含在反應器容器之 應器容器之下㈣有出口且 ^、有喷射器構件、在反 步與噴射琴構件…。有使出口與循環幫浦且進一 貝町構件運動流體之 芎容哭。# S/ 連接之再循環管線之反應 為合益。该再循環管線較佳 應熱之熱交換器。在本桿的方、/包3可移除至少部分反 環介質體稽± 、法之步驟⑴中,較佳將再循 农"貝篮積/早位時間盥所 再M P 4玄 ^ y成之碳酸伸烷酯/單位時間之 冉循%比率維持在1至100 r门之 地,比率A 2 s βΛΛ 靶圍内以控制反應熱。更佳 革為2至_,且尤佳地,比率為6至·,又更佳 129989.doc 200906774 地:再循環介質體積/單位時間與所形成之碳酸伸烷酯/單 位時間之比率維持在7至35G範圍内,此容許控制反應器溫 度及周轉率。 使反應此口物再循環之循環幫浦可為適於所需再循環速 率及机動之任-幫浦。具體而言,幫浦必須能夠適應對於 熱又換器之適宜熱傳遞可能需要之高流量。該熱交換器可 為適宜之任—熱交換11。較佳地,該熱交換器係可有效熱 移除反應放熱之營轉_V' &上&
一 ‘、炙g成式熱父換器,因為環氧烷與二氧化碳 之反應冋度放勃*g路取A、 山 … 所开y成之奴馱伸烷酯在高溫下變得不 穩定。 该循環幫浦使迴路及廡哭山1 + 反應|§出口處之壓力增加以避免幫浦 中發生工化’且可維持兩個反應步驟⑴及(ii)間之壓力 差,因此無需另外手段提供壓力即可進行本發明方法。較 佳地,使用單-個循環幫浦,使反應混合物再循環且為步 驟(11)提供壓力增加,#脾都八 並將邛刀反應混合物傳送至步驟(Η) 之反應器。該循環幫浦較佳 早1证於出口下面,以增加靜水壓 力’減少幫浦中之空化。费杜α 更佳也’ s亥循環幫浦位於反應器 容窃下至少lm,更佳為3m,且最 取仏為5 m。方便地,步 驟⑴之迴路反應器係如美 … πσ 吳岛导利第US-A-5,159,092號中所 述之反應益。此反應器設置 罝比P自式矾泡氧室反應器達成高 得多之混合程度,尤复其a 丁、办/ Α λ其右向下進行注射時,而在氣泡流反 應态中,流動方式及混人幸 要藉由重力及氣泡密度與運動 液體密度之比率決定。 % 適宜環氧燒包括諸如環氣 乳乙烷裱氧丙烷及環氧丁烷等 I29989.doc 22· 200906774 ,低厌數%氧烷’及諸如氧化苯乙烯等較重及官能化之環 二f較仫地’環氧烷含有2個至15個碳原子,尤佳地, β = 3有2個至8個碳原子,又更佳地含有2個至4個碳原 子最佳地’ 1,2_環氧貌係環氧乙烧、1,2-環氧丙烧或 其混合物。 適於步驟⑴之碳酸化觸媒係均㈣媒,即可溶解於反應 "貝中之觸媒。儘官6閣述非均質觸媒亦係適宜的,但是 該等非均質觸媒呈古& π + 2 早,、有由於在噴射迴路反應器中存在較大之 肌體物w該等觸媒顆粒易於相當快速地侵钱自身以及喷射 器構件之0^嘴的他。適於步驟⑴之均質碳酸化觸媒包括 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鹵化物、三級及四級銨、鎸及銃鹽、三 、及膦及氮鹼。ί見已發現’在四級鱗鹵化物家族中,對於用 作本&的方去之觸媒之適宜性端視齒化物抗衡離子以及鱗 部分之結構而定。_子係卜^^认縛^該等 離子中,切化合物由於元素放射性及其低可利用性而不 被使用。同樣,四級鱗氟化物由於含氟副產物之低環境可 接受性而通常不被使用。因&,碳酸化觸媒較佳係四院基 鱗函化物’尤佳係四烷基鱗演化物。該四烷基鱗漠化物可 ”有式R R R R PBr·⑴。在本發明意義内之四烧基意指院 基取代基R1至V料原子共價鍵結。較佳地,院基取代基 意指具有^個至10個碳原子、更佳i個至6個、又更佳2個至 4個碳原子、且最佳4個碳原子之飽和烴基團。 因此’較佳之烧基取代基1^至尺4較佳選自由甲基、乙 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及第三丁基組成之 129989.doc -23 . 200906774 最佳之烷基取代基係正丁基。吾人發現,在四烷基鱗 溴化物中,經對稱取代之四烷基鱗溴化物(即彼等其中四 個烷基取代基係相同之烷基基團者)在類似活性程度上較 經不對稱取代之四烷基鎸溴化物更為穩定。因此,式 R R2R3R4PBr (I)之四烷基鐫溴化物觸媒(其中式⑴中之 、R2、R3及R4代表相同烷基)較佳用於本標的方法。使 用經對稱取代之四烧基鎮漠化物觸媒之額外優點在於與藉 =用經不龍取代之鎸觸媒相比藉由該觸媒可形成較為 簡單之分解產物混合物。此使得對期望最終產物之純化更 加有效。因此’在步驟⑴中,本標的方法較佳使用四正丁 基鱗漠化物作為觸媒。該觸媒具有其可容易地溶解於所形 成之碳酸伸院醋及任何以伸烧基二醇中及一定程度地溶 解於環氧院中之額外優點。觸媒的量可方便地以莫耳觸媒/ 莫耳環氧烷表示。 V.../ 步驟⑴可在不同觸媒濃度下實施。特定有效濃度之確定 要端視方去參數而定;例如反應器中方法填料之停留時 間、填料類型、溫度及壓力。觸媒的量可方便地以莫耳觸 媒/莫耳環氧燒表示。由於副產物量較低,該標的方法較 :、在至v 〇.〇〇〇1莫耳觸媒/莫耳環氧烧存在下實施。尤佳 4&的方法係、使用介於G.GGG1至G.1莫耳觸媒/莫耳環 —、元更锃0.001至0.05、且最佳〇.003至〇.03莫耳觸 耳環氧院範圍内之比率實施。 觸媒’莫 向環 、校isa 之展氣乙烷部分中插入二氧化碳係可逆 即亦可在二氡化护 ‘、、 灭釋放下自碳酸伸烧醋倒退形成環氧貌。 129989.doc •24- 200906774 為使平衡向期望之碳酸伸烷酯移動,該反應較佳在增大之 壓力下實施。除提供二氧化碳之期望剩餘外,在增大之壓 力下作業亦允許基本上呈液相實施該反應,因為尤其環氧 乙炫及環氧丙炫在該等方法條件τ主要保持為液體。因此 步驟⑴較佳在總壓力介於0.5至2〇 MPa(即5至2〇〇巴)範圍内 且二氧化碳分壓較佳介於〇.5至7河1^範圍内、更佳介於 至5 MPa範圍内、且最佳介於⑴服範圍内下實施。更 佳地’步驟⑴係在介MPa範圍内、尤佳介於u至 10 MPa範圍内、且最佳介於18至5 Mpa範圍内之壓力下實 。方便地,在步驟⑴中,將反應器所含物維持在介於150 c至wot:範圍内、尤佳介於16代至副。c範圍内之溫度 下。 該標的方法較佳以在步驟⑴中二氧化碳與仏環氧烧之 莫耳比介於0·6與〇·99之間、更佳介於Q 8_9 : 實施。 』〜乃八 在本發明方法之步驟(Η)中, 邛分在步驟⑴中所 X于之反應混合物與烷醇接觸以獲得 酸-栌沾 ^ ,丨γ也暴一醇及碳 。步驟(U)可用已知適於該目的之任 知•。院醇可為|p A 醇實 地,牛醇或多烷醇,但較佳為單烷醇。更佳 ^驟(11)係用具有i個至4個碳原 如甲醇、乙醇、異W 年烷知實施’例 吁 兵丙醇、正丙醇、正丁醆、铱_ 三丁醇。較俊址 " —丁醇或第 得單烷二醇及分^ 、丙知由此可獲 石反酸二甲醋、碳酸二乙西旨或碳酸二異丙 129989.doc -25- 200906774 酿。最佳之烷醇係甲醇及乙醇。 烧醇可以任何適宜量添加於步驟(丨丨)中。然而,其較佳 僅以等於或僅略微大於存於反應器中之碳酸伸烷酯及任何 環氧烧之莫耳量的量添加。此允許獲得其中丨,2_伸烷基二 醇高度濃縮之反應混合物,此又使得丨,2_伸烷基二醇之分 離及純化具有高能效。 儘官在步驟⑴中所用之觸媒亦可催化步驟(ii)之轉酯化 反應,但後一反應較佳在非均質轉酯化觸媒存在下實施。
適且觸媒包括鹼性或酸性固體(例如離子交換樹脂)或包 含金屬氫氧化物結構之礦物材料(例如氧化鋁或二氧化 鈦)。較佳地,步驟(η)係在非均質轉酯化觸媒存在下實 施。適宜非均質轉酯化觸媒尤其包括三級胺、四級銨、磺 St及緩酉夂g此團之離子交換樹脂;及渗透至石夕石及銨交換 沸石中之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矽酸鹽。其他適宜觸媒包括鹼 金屬化合物(具體而έ為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醇化物)、鉈化 合物、諸如三烷基胺等含氮鹼、膦、銻化氫、砷化物 (arSenine)、硫或硒化合物及錫、鈦或錯鹽。 i⑻可在諸如滴流床反應器等任—適宜反應器中實 施’較佳為具有共連續液相以及氣相、且更佳具有並流向 下流動、尤佳隨後實施氣液相分離之多管式反應器。 若第二反應步驟(Π)需要輸人熱,則此可藉^助填充 有在需要溫度下可在設備運行期間始終連續循環之物流或 ::其他適宜熱傳遞介質之外部及/或内部熱交換器加執 來實現。碳酸伸丙自旨與㈣之反應略微吸熱且碳酸伸乙醋 I29989.doc -26- 200906774 與烷醇之反應略微放熱。 步驟(Π)較佳在介於1_5至25 MPa(即15至250巴)範圍内之 總壓力下實施。更佳地’步驟(ii)係在介於1 〇至丨5 MpaK 圍内、尤佳介於1.5至10 MPa範圍内、且最佳介於2至5 MPa範圍内之壓力下實施。較佳地,在該標的方法中,步 驟(ii)係在比步驟⑴高至少〇.3 MPa(3巴)、尤佳高至少〇5 MPa之壓力下實施。此較高之壓力亦似乎有利地減少副產 物之形成。較佳地’步驟(Π)係在較步驟⑴為低之溫度下 實施’此因為形成較少之副產物而達成較高之選擇性。最 佳地,步驟⑴係在^至2 5 MPa之壓力及介於15〇。〇至19〇 C範圍内之溫度下實施’且步驟(b)係在2至3 MPa之壓力 及介於10(TC至14(TC範圍内之溫度下實施。 烷醇較佳以比轉換存在之碳酸伸烷酯及可選環氧烷所需 要之等莫耳量較大的量添加於步驟(ii)中,由此允許較高 轉換。 自步驟(Π)所獲得之混合物可含有丨,2_伸烷基二醇、碳酸 二烷酯、步驟⑴之觸媒及步驟⑴及(ii)之任何反應副產 物。較佳地,在該標的方法中,於步驟(π)之前將在步驟 ⑴中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分離成包含二氧化碳之氣體物流 及包含碳酸化觸媒及任何L2 —伸烷基二醇之液體物流,其 中將該氣體物流返回至步驟⑴中。 較佳地,步驟⑴之反應器裝備有氣體循環塔頂洗滌器。 再循環至步驟⑴反應之二氧化碳可隨後方便地以逆流引入 至通向塔頂氣體中之任何氣體中,且由此將任何環氧烷返 I29989.doc *27- 200906774 回至步驟(〇中。 在本發明方法之步驟(iii)中’自在步驟(Π)中所獲得之反 應混合物回收1,2-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酯。 較佳地,該步驟(iii)包含以下步驟:(iii)(a)將在步驟 (H)中所獲得之混合物分離成包含部分1,2-伸院基二醇之铜 分及包含溶解於部分1,2-伸烷基二醇中之碳酸化觸媒之第 二顧分;及(iii)(b)將在步驟(iii)(a)中所獲得之該第二铜 分再循環至步驟⑴中。 步驟(iii)(a)中之分離可藉由蒸餾(例如急驟蒸餾)或藉由 任何其他適宜分離方法實施。較佳地,並非將全部1伸 烷基二醇自在步驟(ii)中所獲得之反應混合物中分離出來 以溶解觸媒以將步驟(iii) (b)中之觸媒再循環回步驟⑴之 碳酸化反應中。 步驟(iii)(a)中之分離可以數種方式達成。首先,碳酸二 烧酯可藉由蒸餾分離至塔頂物流中以與包含1,2 _伸烧基二 醇及碳酸化觸媒之底部物流分開。隨後將該底部物流分離 成包S 4 /7 1,2-伸院基二醇之顧分及包含溶解於部分1,2_ 伸炫基二醇中之碳酸化觸媒之第二餾分,將該第二餾分再 循環至步驟⑴中。第二種方式係藉由蒸條將碳酸二烧酯及 部分1,2-伸烧基二醇分離至塔頂物流中以與包含溶解於部 分〗,2-伸烷基二醇中之碳酸化觸媒之底部物流分開,將該 底部物流再循環至步驟(1)中。隨後,將包含碳酸二烷酯及 部分1,2-伸烷基二醇之塔頂物流分離成包含碳酸二烷酯之 塔頂物流及包含1,2-伸貌基二醇之底部物流。 129989.doc ,28· 200906774 任何粗觸媒再循環物流含有觸媒及可能之副產物,其可 方便地作為抽取物流自觸媒物流中分離出來。 通常而言,在工業規模方法中使用均質觸媒會伴隨—此 問題。該等問題包括在再循環期間活性失去及需要清理大 量無活性耗盡觸媒,尤其用諸如四烷基銨_化物、四烷美 鎸鹵化物及觚鹵化物等高活性觸媒時。因此,觸媒分解產 物在反應介質中聚集,而反應以較緩慢之速率進行。而
且,在反應產物物流中之該等觸媒分解產物可能使期望產 物之廣泛純化成為必要。 而且,在步驟(π)中所獲得之^―伸烷基二醇似乎可穩定 觸媒,且因此容許在較高溫度下實施步驟⑴且因此具有較 高之周轉率而不會導致副產物顯著增加。丨,2-伸烷基二醇 亦使步驟⑴中所用反應器之反應混合物之熱容有所二加且 因此容許較佳之熱耗散及冷卻,且因此可有助於增加潛在 «量且因此增加步驟⑴反應器之容量。車交佳將觸媒:流 藉由將其與運動液體—起藉助喷射器構件注射再循環至 驟(i)中。 ' 作為另一較佳替代,在本發明方法之步驟⑴中,、丨,2_碳 酸伸烷酯係藉由包含以下步驟之方法製備: 下向流喷射反 1,2-碳酸伸烧 (a)使—氧化碳、;!,2_環氧烷及碳酸化觸媒在 應器中接觸以產生含有二氧化碳、輕組份、 酯及觸媒之粗反應器流出物; 129989.doc -29- 200906774 (C)對在步驟(b)中所形成之該底部物流實施蒸餾以形成含 有1,2-碳酸伸烷酯之第一蒸餾塔頂物流及含有觸媒之第一 蒸館底部物流,並將至少部分該第一蒸餾底部物流再循環 至該反應器中;及 (d)對該第一蒸餾塔頂物流實施蒸餾以形成第二蒸餾塔頂物 流及含有1,2-碳酸伸烷酯之第二蒸餾底部物流,並將至少 部分该第二蒸餾塔頂物流再循環至該反應器中。
按照本發明之闡述,輕組份係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具有較 1,2-伸烷基二醇及丨,2_碳酸伸烷酯沸點為低、更尤其185艽 或更低、且最尤其! 8 〇 t或更低之沸點的化合物。來 酸化反應器之粗流出物中之該等輕組份的實例: 之1,2-環氧烷及在碳酸化反應 ·、、、 μ 搭、烯丙醇及乙_任何輕雜質。MU如㈣、丙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繪示可用於本發明方法 液體接觸之下向流噴射反應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之步驟⑴中之用於使氣體與 的較佳實施例。 反應器容器 液體反應介質 噴射器構件 出口構件 偏轉構件 液體循環管道 循環幫浦 129989.doc -30- 200906774 8 熱交換器 9 流體及/或氣體入 10 液體出口
129989.doc •31

Claims (1)

  1. 20090677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製備1,2_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酯之方法,其勺人 以下步驟: ,、i 3 ,於下 酯之反 (1)使1,2-環氧烷與二氧化碳在碳酸化觸媒存在下 向流噴射反應器中接觸,獲得含有1,2-碳酸伸烷 應混合物, ^其中該下向流噴射反應器係包含反應器容器、適宜將 氣體與液體混合並將該所獲得之氣體/液體混合物喷射至 該反應器容器中之噴射器構件及出口構件之反應器,其 中該噴射器構件位於該反應器容器之上部且該出口構件 位於該反應器容器之下部,該反應器係以下向流方式作 業,且其中該下向流喷射反應器進一步在該噴射器構件 與該出口構件之間位置,朝向該喷射器構件所產生之該 氣體/液體混合物流動路徑方向上,包含偏轉構件; (11)使至少部分在步驟⑴中所獲得之該反應混合物與烷醇 接觸,獲得含有1,2-伸烷基二醇及碳酸二烷酯之反應混 合物;及 (in)自步驟(ii)所得該反應混合物中回收該12-伸烷基二 醇及該碳酸二烧酯。 2.如凊求項1之方法,其中步驟(丨丨丨)包含以下步驟: (iii)(a)將步驟(ii)所得該混合物分離成包含一部分該〖,2_ 伸烷基二醇之餾分及包含溶解於部分該丨,2_伸烷基二醇 中之碳酸化觸媒之第二餾分;及 將在步驟(出)(a)中所獲得之該第二顧分再彳盾環 129989.doc 200906774 至步驟(i)中。 /員1或2之方法,其中在步驟⑴中二氧化碳與該 4如t環氧燒之莫耳比介於〇·6與0.99之間。 』述%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碳酸化觸媒包含 四烷基鱗溴化物。 I Π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偏轉構件具有圓 轉構:狀結構且與流動方向呈垂直方向放置,以使該偏 之外邊緣位置比該偏轉構件中心更接近該噴射 °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 器之哈h 法,其巾訂向流噴射反應 、、态構件之出口位於存於該反應器中之液 介質之表面以下。 應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 器裝備有心 M之方法’其中該下向流噴射反應 _ 可移除邊反應器中之惰性氣體之裝置。 ^述清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 轉酉旨化觸媒存在下實施。 驟(11)係在非均質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f 環 員之方法’其中該1,2-環氧烷係以 乙燒、1,2-環氧丙烷或其混合物。 129989.doc
TW097114538A 2007-04-23 2008-04-21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1,2-alkylene diol and a dialkylcarbonate TW20090677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106705 2007-04-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6774A true TW200906774A (en) 2009-02-16

Family

ID=3866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4538A TW200906774A (en) 2007-04-23 2008-04-21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1,2-alkylene diol and a dialkylcarbonat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70657A1 (zh)
TW (1) TW200906774A (zh)
WO (1) WO20081290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1314A1 (de) 2009-10-27 2011-05-05 Basf Se Verfahren zur koppelproduktion von di- und/oder polyisocyanaten und glykolen
NO333860B1 (no) * 2010-10-08 2013-10-07 Cameron Systems As Innløpsanordning for gravitasjonsseparator
US8735608B2 (en) * 2012-02-28 2014-05-27 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carbonate and diol products
US10131620B2 (en) * 2015-10-20 2018-11-20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methyl carbonate
US9656943B2 (en) * 2015-10-20 2017-05-23 Chang Chun Plastics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methyl carbonate
CN111533236B (zh) * 2020-05-08 2022-05-17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臭氧氧化dmf废水反应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4015511A (zh) * 2021-11-15 2022-02-08 江苏诺盟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CN114225882B (zh) * 2021-12-15 2024-03-26 红宝丽集团泰兴化学有限公司 反应釜、聚醚多元醇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092A (en) * 1989-09-22 1992-10-27 Buss Ag Process for the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production of highly pure alkylene oxide adducts
US6005134A (en) * 1998-06-25 1999-12-21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iphatic nitriles
JP3659109B2 (ja) * 2000-01-19 2005-06-1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と炭酸エステルの併産方法
US6774256B2 (en) * 2001-06-22 2004-08-1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Low corrosive integra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dialkyl carbonates
US20040220433A1 (en) * 2003-03-28 2004-11-04 Evert Van Der Heid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pylene glycol
ATE527233T1 (de) * 2003-04-09 2011-10-15 Shell Int Researc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kandiol
KR101151500B1 (ko) * 2003-06-30 2012-05-30 셀 인터나쵸나아레 레사아치 마아츠샤피 비이부이 탄산프로필렌의 제조방법
CN1241900C (zh) * 2003-10-16 2006-02-15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联产碳酸二烷基酯和二元醇的方法
TWI383976B (zh) * 2006-02-22 2013-02-01 Shell Int Research 製備碳酸二烷酯及烷二醇的方法
TW200740749A (en) * 2006-02-22 2007-11-01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alkanediol and a dialkyl carbonate
TWI382979B (zh) * 2006-02-22 2013-01-21 Shell Int Research 碳酸伸烷酯之生產方法及由此生產的碳酸伸烷酯於烷二醇及碳酸二烷酯之製造中的用途
TWI378087B (en) * 2006-02-22 2012-12-01 Shell Int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alkanediol and a dialkyl carbonate
TWI387584B (zh) * 2006-03-13 2013-03-01 Shell Int Research 碳酸伸烷酯之生產方法及由此生產之碳酸伸烷酯於烷二醇及碳酸二烷酯之製造中之用途
CN101605751B (zh) * 2007-01-23 2013-01-02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制备烷二醇和二甲基碳酸酯的方法
TWI414515B (zh) * 2007-01-23 2013-11-11 Shell Int Research 製備烷二醇及碳酸二烷酯的方法
US20100121078A1 (en) * 2008-05-06 2010-05-13 Cyrille Paul Allais Process for preparing alkanediol and dialkyl carbon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70657A1 (en) 2009-10-29
WO2008129030A1 (en) 200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6774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1,2-alkylene diol and a dialkylcarbonate
CN1064659C (zh) 有机化学物质的增强氧化
RU2114818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ерефталевой кислоты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KR100634922B1 (ko) 기-액, 액-액 또는 기-액-고 화학 반응 수행용 반응기
CN101631772B (zh) 用于制备酰基过氧化物的方法
CN101735047B (zh) 一种连续生产醋酸仲丁酯的工艺
RU2467996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лкиленгликоля
JP2006206497A (ja) ジアルキル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ジオー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US8530706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kylene glycol
EP2678374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ther polyols
CN112479812A (zh) 一种氯乙醇法制备乙二醇的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JP4246779B2 (ja) ジアルキルカーボネートとジオール類を工業的に製造する方法
CN102112458A (zh) 制备环氧化物的方法
JP4236275B2 (ja) ジアルキルカーボネートとジオール類の工業的製造方法
US8957257B2 (en) Process for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polyetherols
KR101899608B1 (ko) 활성 수소 원자를 갖는 화학 물질의 연속적인 고온 단시간 알콕시화(에톡시화, 또는 프로폭시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3045370B (zh) 一种磺化方法
CN112723996A (zh) 一种环氧乙烷法制备乙二醇的强化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JP2001516346A (ja) 連続的気液反応法
CN103446967B (zh) 山梨酸聚酯连续鼓泡塔吸收的反应装置
US20160010851A1 (en) Thermosiphon esterifier steam reuse
EP2734570B1 (en) Process for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polyetherols
CN112717847A (zh) 一种环氧乙烷法制备乙二醇的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JP2021041321A (ja) 抽出対象物の抽出方法および液液抽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