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44479A - A method of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lator at predetermined frequency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of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lator at predetermined frequenc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44479A
TW200844479A TW096116556A TW96116556A TW200844479A TW 200844479 A TW200844479 A TW 200844479A TW 096116556 A TW096116556 A TW 096116556A TW 96116556 A TW96116556 A TW 96116556A TW 200844479 A TW200844479 A TW 2008444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requency
angle
energy level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6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2823B (en
Inventor
Chang-Li Hung
Original Assignee
Opus Micro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us Micro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pus Micro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TW096116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52823B/zh
Priority to US12/117,113 priority patent/US795277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84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8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5Scanning systems with one or more pivoting mirrors or galvano-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84447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種扭轉震盪H的控制方法,_是有關於一 種控制扭轉震盪預定頻率產生穩定振幅之方法。 【先前技術】 扭轉震盈器⑽sion oscillat〇r)主要應用於雷射印表機、 插描器、雷射掃描投影機、雷射雷達及雷射掃 成掃插= 震盪器上設置可彈性來回擺動的反射鏡形 鏡可作為雷㈣糾魏。該轉錢胃設置的反射 透:動I,電力或壓電力等方式驅動,反射^ 制。以trr改變例如增加或減少驅動電流或電壓而加以控 預先設置的磁;:生當驅動電流通過反射鏡周圍的導電線圈,與 驅動電流的倾力(L_tz,s F_則,反射鏡得以 —掃描角声,=動,可將人射於反射鏡的雷射光束反射並形成 且扭轉震二的角度與驅動電流大小或磁場強度成正比,而 習知技術中作頻率可隨著驅動訊號的頻率變動而調整。 盪器的振幅穩定如第6,838,661號美國專利案揭露一種使扭轉震 率來運作,由2的方法,其控制方法係根據扭轉震盪器的共振頻 大氣壓力等gj 4振頻率容錢為使用環境(例如溫度、渔度以及 率,而且需要素i的不同而改變’所以必須經常重新決定共振頻 印表機無:正Ϊ震盪器反射鏡的振幅維持在一固定值,否則雷射 決定共振頻率吊運作,雷射投影的影像大小也將隨之改變。然而 率亦可能^的過程因使用環境的變化而相當複雜,另外共振頻 b-因驅動能量的高低而改變。 200844479 新的轉=田扭轉震蓋器的掃插角度偏離設定值時,需要決定 盪/、以 1 對應的驅動能量,接著以該驅動能量來驅動震 即時地依據共振頻率=: 使扭轉震盪器可 運作,係以疊代(iteration)法使運算中的參數 決定扭轉3域參數。#^的共振解決定之後,亦需要重新 附近的頻㈣料j 如以共賴率或是位於共振頻率 調敕驅動处旦、^乍頻率。而且為使振幅維持在固定值,需要 故i難找Γί的料,錢輕㈣可能再錢共_率偏移, 敌很難找出精確的共 維持固定的反射鏡計’、此,上述重複計算共賴率以及 大量的運將使4代法的運算更為複雜,因而耗用 時序:例,雷㈣束的輕(mGdulation) 運作,w ( j如感光鼓)的轉動速度兩者之間必須同步 作頻率在上过二:機列印出正確的影像。然而當扭轉震盪器的工 感作期間發生變動,雷射光束的調變時序以及 共振頻率隨著外:隨著重新調整。特別是當扭轉震盪器的 變工作2Γ 度㈣動而改變,鱗持蚊振幅而改 1下頻率時,雷射 改變作相應的調整,例錢饋送速度亦需依據卫作頻率的 轉,否料表機料正確運=準確控似級的驅動馬達之運 件克服上述問題^致於大多、更昂貴的控制元 此外,請參考第i 扭轉震I器4 2圖,第1圖係繪示習知技術的 第2圖係緣示習知技第。1〇〇a、右感難祕之配置示意圖, 在第2圖之iua、+ n 圖中感測訊號與掃描角度之波形圖。 • ° 仏轴表不時間,縱轴表示感測訊號的振幅, 6 200844479 在第2圖之圖(B)中’松轴表示時間’縱轴表示掃描角度或是掃描 訊號的振幅,此處為掃描角度。當左感測器100a與右感測器i〇〇b 檢測扭轉震盪器102的掃描角度,雷射光束i〇4a進入左感測器 100a的感測區域形成一感測脈衝訊號200,接著雷射光束i〇4a超 出感測區域到達左側掃描極限l〇6a之後重新折返至左感測器1〇〇a 的感測區域形成另一感測脈衝訊號202。同樣地,在第2圖之圖 中,雷射光束104b進入右感測器l〇〇b的感測區域形成一感測脈 衝訊號2〇4,接著雷射光束1〇4b超出感測區域到達右側掃描極限 l〇6b之後重新折返至右感測器函的感測區域形成另—感測脈衝 訊號施。由於雷射光束⑽a、1(Mb)在左感測器跡與右感測器 麵形成的掃描角度θρ小於雷射光束(綱a、祕)的左掃描極限 用右Γ描極限議所形成的掃描角度θ。,故扭轉震盪器102 Γ圖Γ中角度縮小而使其應用受到限制。在第2圖之圖(Α) Μ可者為時Ρ^算掃描角度θ。時,需要先判斷何者為時間差或 二产Θ二差/2’,然後利用時間差^或是時間差t2並且藉由掃 田又pA S十异掃描角度θ〇,其中對應於掃插角产θ的戍測1沪 之週期t係為時 ㈣Μθρ的感測訊唬 步驟才能決定掃插差二:!間“之和’故需綱 述之要發展—種卿的扭轉震盪11之控制方法,以解決上 【發明内容】 穩定目的係提供—種以預定鱗控躲轉《器產生 〜χ 方去,以簡化扭轉震盪器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另1的係提供-種以預定頻率控制扭轉震盪器產生 200844479 穩定振幅之方法,Μ省控制扭轉料__的運算時間。 本發明又-目的係提供-種以預定頻率控制扭轉:盪y 穩定振幅之方法,當該扭轉震盈器的控制方法應用 二: 時,可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田 機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種,定頻率控制扭轉震逢 穩定振幅之方法,藉由感測雷射光束的掃描極限,以来二生 用的掃描肖度。 n父大可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1簡定頻率控制扭轉 產生穩定振幅之方法,該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統主要包括光束: 器、扭轉錢器、感測器以及控制模組。光束產生器用以產 束。扭轉震1器設有-反射鏡,當—驅動能量驅動該反射鏡,談 反射鏡產生轉動並且反射該光束,以形成掃描角度。感測器^ 來自該扭轉震in的反射光束,並且依據該反射光朿形成感測气 號’、該感測訊號的時間差係對應於該掃㈣度。控制模組連接於 該感測器,依據該感測訊號使該扭轉震龍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例 如不同Μ度之下藉由對應的驅動能量來驅動該反射鏡產生擺動, 亚且控制該掃插角度使其與一標準掃描角度相同。 本I月之扭轉震盪器的控制方法主要包含下列步驟:控制模 、且產生預弋頻率以及初始驅動能量準位,該初始驅動能量準位 的頻率與該預定頻率相關聯,該預定頻率介於兩個驅動頻率範圍 的重豐區域之内,其中每一驅動頻率範圍係表示在不同的環境極 限之下分別以兩個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扭轉震盪器所產生的頻率 範圍’預定頻率的決定方式將以後述的實施例說明之。在影像裝 置中利用相應於該預定頻率的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扭轉震盪器, 使扭轉震盈器轉動產生一掃描角度。然後該控制模組比較相應於 8 200844479 量準位的掃描角度與一標準掃插角度兩者之間的差異, 二、P又該:刀始驅動忐量準位驅動該震盪器產生的掃描角度等 I心於^疋]於該標準掃描角度1後依據比較結果對驅動能 ㈣=進灯調正’當該婦描角度等於標準掃描角度時,控制模組 準驅動能量準位的大小。當該掃描角度大於妓小於標 考二㈣㈣她調整該初始驅動能量準位,使扭轉震盈 器的掃描角度與標準掃描角度相同。 本發明之扭轉震盪㈣㈣方法可以忽略外界環境對扭轉震 2共振解_動,㈣用_震盪器的雜賴結果來決定 疋頻率以及控制輪組在預定玉作環境下所需之最高驅動能量準 ,以控制並穩定扭轉震盪器之振幅。 實%例巾,第一環境限度⑸介於第二環境限度⑸與 滅限度(T3)之間。當扭轉震盈器處於第一環境限度(丁1),利 用不同2位的第-組驅動能量準位(Vu、Vi2)來驅動扭轉震盈器, 曲表轉辰堡器產生複數第_組掃描角度,以形成第—組頻率響應 f、、t(Su Sl2),並依據標準掃插角度形成第一組驅動頻率範圍 (11 “fdl2),其中驅動能量準位vu高於驅動能量準位v12。 〇田扭轉震盪器處於第二環境限度(T2),利用不同準位的第二組 σ動此里準位(V21、V22)來驅動扭轉震盪器,使扭轉震盪器產生複 第-、、且掃描角度’以形成第二組頻率響應曲線(Sn、Sn),並依 σ準掃為角度形成第一組驅動頻率範園(纪21、fd22)。當扭轉震蓋 °處於第二環境限度(丁3),利用不同準位的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 (VU、V32)來驅動扭轉震盪器,使扭轉震盪器產生複數第三組掃描 角度,以形成第三組頻率響應曲線(S31、心2),並依據標準掃描角 度形成第三組驅動頻率範圍(fd31、fd32)。當驅動能量準位過低時, 200844479 驅動頻率範圍fd2jfd32之間並無交集,因此無法取得適合庫用介 於第二環境限度⑺)與第三環境限度(T3)之間的預錢率範圍。 控制模組重疊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中第二驅動頻率 範圍(fd21)以及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V3i、V32)中第三驅動頻率範園 (fd31)’以形成-預絲動解範_一。亦即在第三環境限度㈨ 乂及第一 限度(Τ3)之下’不同驅動能量準位的頻率響應西線 (821、831)形成—重疊的預定頻率範_一。其中第二驅動頻率範 圍㈣0與第三驅動頻率範圍(fd3i)的重疊區域定義為該預定頻率範 圍(。),頻率響應曲線(S21)與頻率響應曲線(S31)兩者具有一交點 (P),該交點位於預定頻率範圍(f〇p0之間。 =後㈣模組縣位於敗驅_率_〜)的初始驅動能 :位立=定頻率,並決定控制模組所應具備的最高驅動能量 動此旦ΐΓν驅動能量準位係為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21)與第三驅 之内⑼者’㈣預定頻率麵就驅動頻率範圍 於第二頻二塑:驅動犯里準位最小化的頻率。具體而言,將對應 三頻率塑二i(n(s21)的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21)以及對應於第 率範==的成第;驅動能量— 最高驅1定頻率’且在預定解之下最小化的 議於-_ 度。 線性行為特性而呈現實施例’主要是針對扭轉震盡器因非 範圍以及第三驅動頻=率:應曲線’例如使第二驅動頻率 二組頻率響應曲線的/均縮減—頻率邊限,並且將對應於第 應曲線的第三組驅心2驅動能量準位以及對應於第三頻率響 形成-初始㈣—θ ^準位最小化,使預定頻率範圍逐漸縮小 犯夏準位頻率,並達到省電的效果。 200844479 因此 各種不同工作環境,σ又冽攻所決定的預定頻率可適用於預設的 際的掃福角度趨近於標=調,初始驅動能量準位的大小即可使實 方法。較佳實施例中,也的掃描角度’以簡化扭轉震i器的控制 降低製造成;^ ⑹控制方法應詩影像裝置時,可有效 根據上述,本發明 日 特性關係曲線,藉由不门疋利用震^器的掃描角度與頻率之間 適當的工作峨圍,並=Γ來取得在預定工作環境下 模組所需具備可提供之最高量準位以決定控制 取阿騙動旎:£準位,進而設定一預定驅動 比應用於w像系統時,控制模組在此預定頻率下,僅需 旦二'H度與標準掃插角度_差異,修正驅動訊號的能 里:位’以將掃描角度調整至標準掃描角度,而不需要同時以疊 戈(ration)打的方式來決定共振頻率並改變驅動能量準位進行 控制,節省控制模組耗用的計算時間。 〜本發明扭轉辰靈器之控制系統的主要優點包括:⑴控制架構 f單’(2)節省計算共振頻率的時間;(3)簡化控制元件;以及⑷提 南掃描角度的使用範圍。 【實施方式】 睛參考第3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的控 制系統之示意圖。該控制系統3〇〇適用於影像裝置,例如雷射印 表機、影印機、傳真機、條碼掃描器、雷射投影機、雷射雷達及 雷射掃描感測器等,控制系統300主要包括光束產生器3〇2、扭轉 震盪器304、感測器306、控制模組3〇8、頻率產生器31〇、振幅 凋整模組312、偏移量調整模組314以及驅動模組316。光束產生 200844479 器302例如是雷射產生器,用以產生光束303。扭轉震盪器304設 有反射鏡(未圖示),當一驅動能量驅動該反射鏡,該反射鏡產生 轉動並且反射該光束303,以形成掃描角度θ〇。感測器306接收來 自該扭轉讀II 3G4的反射光束,並且依據該反射光束形成感測 訊號該感測訊號的時間差係對應於該掃描角度。控制模組3〇8 連,於該感測器3。6,依據該感測訊號使該扭轉震盪器綱在不同 的環境之下藉由對應的驅動能量準位來_該反射鏡產生擺動, 並且控制該反射鏡之掃描角度使其與—標準掃描角度相同。 口頻率產生器31〇連接於該控制模絚3〇8,用以產生預定頻率訊 號振中田調整核組312連接於該頻率產生器以及該控制模組 308用以决疋驅動能量準位,以控制扭轉震蘯器之振幅。偏移量 調整模組314連接於該振幅調整模組312以及該控制模、组308,用 以決疋驅動準位的偏移量,使扭轉震盈器之掃描角度左右大 J對稱驅動板組316連接於該扭轉震蓋器綱,用以產生驅動該 扭轉震304所需之驅動訊號,其訊號頻率為預定頻率,而其 驅動能量準位為振幅調整模組312所決定之準位,驅動能量準位 偏移量為偏移量調整模組314所決定之偏移量。 請參考第3圖、第4圖以及第5β圖,第4圖係緣示依據本發 明實施例中扭轉震盈器的控制流程圖,第5b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 第-實施例中扭轉震|器在不同環境限度㈣鶴加^边叫的 頻率響應曲線之示意圖。在步驟請〇中,控制模組綱產生一預 定頻率以及初始驅城量準位,她㈣能量準位的驅動頻率與 預疋頻率相襲例如初始驅動能量準位的驅動頻率與該預定頻 率相等,且預定頻率介於第二驅動頻率範_21)與第三驅動頻率 _d求間的頻率重疊區域,其中第二驅動頻率範圍⑽^ 12 200844479 三驅動頻率範園&1)係表示在兩 之條件下,分別J的&境極限例如溫度極限 生的頻率範圍。接著在且步1=準中位來驅動扭轉震盈器烟所產 _的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扭轉震盪 生掃描角度。然後在步驟S4G4中 使扭轉展B轉動產 動能量準_細角錢1轉.於該驅 比較驅動能量準位驅動該震 & ♦之間的差異,亦即 然後依_、=== 理,在步驟S406中,杏播抛^ Α » Τ(%2勒犯里準位進仃處 3〇8保持驅動能量準位^1標準掃描角度時,控制模組 或是小於標準掃描角度時,返回步;:::步:掃描角度大, 組308調整驅動能量準位,直至扭轉 =,S4〇4’控制模 描角度相同。 展盈器的知描角度與標準掃 本發明之扭轉震盪器的控制方法 環境變化而造成共振頻率的變動,而利==因所處 結果來決定預定頻率以及在設定工作==的特性測試 又斤=之驅動能量準位,以控制並穩定扭轉震盈器之振幅。 m丨φ / Α圖所述’第5Α圖係緣示依據本發明第 二實Λ 預定頻率的流程圖,第6Α圖鱗示依據本發明第 一實%例中決定預定頻率的流程圖。 參考第5Α圖以及第5Β圖,第5β 座:::軸表示掃描角度⑼。在步驟S5。:中,當: ΓΙ^ 轉展盛器,其中驅動能量準位Vu高於驅動能量準位 13 200844479 〜使扭轉震蘯器產生複數第—組掃描角 度對應於第-組驅動能量準位π〗、%)的驅動頻組掃描角 成第一組頻率響應曲線(Su、S12)。第一 _ 丰乾圍,並且形 分別對應於第-組頻率_ Hi準位(Vll、Vl2) ⑷形成第—組驅動頻率範圍(fdll: 據標準掃插角度 (叫、㈣之内第-_動能量準位動頻率範圍 大於或是等於—標铸料度⑹。具體而言,^應物插角度 曲線(Su、s12)的右侧起始’隨著頻率的下降,掃箱率響應 於第一組驅動頻率範_n、fd12)之内共振頻率(Z A逐漸增加, 大,通過共振頻率之後,掃描角度逐漸變小,形R成對=置達到最 率(fR1)的第-組頻率響應曲線(Su、Si2)。 7、冉於共振頻 在第5A圖之步驟S502以及第沾圖中,當扭轉震靈 二環境限度⑸,利用不同準位的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4弟 來驅動扭轉震盪H,其中動能量準位%高於驅動能量準: V22,使扭轉震盪器產生複數第二組掃描角度,每—第二組掃描角 度對應於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的驅動頻率範圍,並且形成第二組 頻率響應曲線(Sn、S22)。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Vh、分別對應 於第二組頻率響應曲線上(Sh、S22)依據標準掃描角度而形成之第 二組驅動頻率範圍(fd2i、fd22)。 在第5A圖之步驟S504以及第5B圖中,當扭轉震盪器處於第 三環境限度(T3),利用不同準位的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31、v32) 來驅動該扭轉震盪器,其中驅動能量準位v31高於驅動能量準位 V32,使扭轉震盡器產生複數第三乡且掃描角度,每一第三組掃描角 度對應於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的驅動頻率範圍,並且形成第三組 頻率響應曲線(心1、S32)。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v31、v32)分別對應 200844479 於第三組頻率響應曲線(Sn、Sr)上依據標準掃描角度而形成之第 三組驅動頻率範圍(fd31、fd32)。 在上述之驅動頻率範圍之内,驅動頻率對應的掃描角度係大 於或是等於標準掃描角度。本發明之第一環境限度(Tl)、第二環境 限度(το以及第三環境限度(丁3)例如是以溫度、溼度或是兩者組合 而成的環境條件,第一環境限度(Τ〇介於第二環境限度(τ2)與第三 環境限度(丁3)之間。在一實施例中,環境限度例如是溫度範圍介於 -10〜+60°c之間,相對溼度介於10〜85%之間,或是任意的溫度範 圍以及相對溼度。一般而言,環境限度與共振頻率為反比例的關 係,亦即環境限度越高,共振頻率越低。 參考第5A圖之步驟S506以及第5C圖,第5C圖係繪示依據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的預定頻率範圍之示意圖。在步 驟S506中,控制模組308重疊該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γ21、γ22) 中第二驅動頻率範圍(fdai)以及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v31、V32)中第 三驅動頻率範圍(fdsi),以形成一預定驅動頻率範圍(fopl)。亦即在 第二環境限度(T2)以及第三環境限度(T3)之下,不同驅動能量準位 (vn、Vsi)的頻率響應曲線(s〗i、S31)形成一重疊的預定頻率範圍 (f;Pi)。第二驅動頻率範圍(fdn)與第三驅動頻率範圍抑31)的重疊區 域定義為該預定頻率範圍(f〇Pi),頻率響應曲線(S21)與頻率響應曲 線(Sm)兩者具有〆交點(P),該交點位於預定頻率範圍之間。 參考第5A圖之步驟s5〇8、第5C圖以及第5D圖,第5D圖 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在第5C圖的預定頻率範圍之内選取 一預定頻率之系意圖。在步驟S508中,控制模組選取位於該預定 驅動頻率範圍内的預疋頻率,該預定頻率使得第二驅動能量準位 (V2^)與該第三驅動能量準位(V3M)為最小化,並使預定驅動頻率 15 200844479 乾圍(fQpl)縮小形成該預定解,且該最小化後的鶴能量準位 應的掃插角度等於該標準掃描角度•第二驅動頻率範圍洵’ 與第三驅動解範圍撕·⑽交界為_定解。 〜 具體而言,在扭轉震盈器掃描角度維持為標準掃描角声之々 提下’將對應於第二頻率響應曲線(S2ii)的第二驅動能量準:則 乂及對應於第二頻率響應曲線(S3ii)的第三驅動能量準位(u最 !化使預定頻率範圍(f〇pl)逐漸縮小而形成該預定頻率。較佳實 把例中胃第一驅動能量準位(u大於第三驅動能量準位d 時:重新選取第二驅純量準位使交點(p)下降。反之則重新選取 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31.0使交點(p)下降。或者是當第二驅動能量準 位(Vw)等於第三驅動能量準位時,重新選取第二驅動能量 三動能量準位使交點(p)下降,直至第二解響應曲 #準2糌二Γ頻率響f曲線(S3M)的交點(p)對應的掃描角度等於 不田又(匕)’該交點對應的頻率即為預定頻率。 繼續參考第5D圖,依據上述方法產生扭轉震盪器的預定 率以及初始驅動能量準位為設計參數,並且將 上預定頻率的M(p)對;^ *溫(Τι),錢鮮響應錢(、) 震盪i 驅動能量準位(D來驅動扭轉 經過交點P。當摔作;;’使第二頻率響應曲線 雉持不變’將驅動能量重新降為使_ ,響應曲線⑸ (Τ3),為使預々__轉固定,將―量調整為第能皿 16 200844479 量準位(Vm·!),使第三頻率響應曲線(S3M)經過交點P。換言之, 控制模組控制頻率響應曲線始終經過交點P,使預定頻率維持固 定。因此,該預定頻率適用於預設的工作溫度環境,只要調整該 初始驅動能量準位的大小即可使實際的掃描角度趨近於標準的掃 描角度,以簡化扭轉震盪器的控制方法。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控 制方法應用於影像裝置時,可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參考第6A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決定預定頻率 的流程圖,並且配合參考第6B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 中扭轉震盪器在不同環境限度(environment extreme)的頻率響應曲 線之示意圖。在第6A圖之步驟S600以及第6B圖中,座標橫軸表 示頻率⑴,座標縱軸表示掃描角度(0),當扭轉震盪器處於第一環 境限度(丁4),利用第一驅動能量準位(yd來驅動扭轉震盪器,該扭 轉震盈器的第-組掃描角度對應於該第—驅動能量準位(v4i)的驅 動頻率範® ’並且縣第-頻轉應輯(S4i)。頻㈣應曲線(S4i) 以標準掃描角度為基準可形成第—驅動頻率範圍叫)。具體而 吕,由第一頻率響應曲線(S^)的右側起始,隨著頻率下降,掃描角 度逐漸增加,於第-驅動頻率範圍之内共振解(fR4)的位置達到最 大,通過共振頻率之後,掃描角度瞬間產生陡降現象加mp pheno酿。n),此係因扭轉震|器的非線性行為特性而形成非對稱 的頻率響應曲線。為簡單說明域,第6Α圖係以每_組驅動能量 準位對應於-頻率響應曲線,本發明亦可為複數組驅動能量準位 對應於複數組頻率響應曲線。 在第6Α圖之步驟S002以及第6Β圖中,當扭轉震盪器處於第 -ί衣境限度(Τ5),利用第二驅動能量準位π”)來驅動扭轉震盈器, 使扭轉震mu產生第二崎描角度,第二掃料度對應於該第二 17 200844479 驅動能量準位⑹的驅動頻率_,並且職第二鮮響應曲線 (s”)’該解響應㈣以標準掃描肖度為基準可形成第二驅動頻率 範圍(fd51)。 在第6A圖之步驟S604以及第6B圖中,當該扭轉震盪器處於 第三環境限度(丁6),利用第三驅動能量準位(v6i)來驅動該扭轉震盪 器’使該扭轉震㈣產生第三組掃描角度,第三掃描角度對應於 該第三驅動能量準位的驅動頻率範圍,並且形成第三頻率響應曲 線(sd,該頻率響應曲線以標準掃描角度為基準可形成第三驅動頻 率範圍(fd^)。在上述之驅動頻率範圍之内,頻率響應曲線對應的 掃描角度係大於或是等於標準掃描角度(θϊ)。 參考第6Β圖,第二驅動頻率範圍(记^)與第三驅動頻率範圍 (fd01)並無父集,無法形成一預定驅動頻率範圍。為求得一預定驅 動頻率範圍,調整第二驅動能量準位或第三驅動能量準位或同時 調整兩者,使得第二驅動頻率範圍與第三驅動頻率範圍產生交 集,如第6C圖所示,在第二環境限度(το下之第二頻率響應曲線 Ssi係對應於驅動能量準位,該頻率響應曲線以標準掃描角 度為基準可形成第二驅動頻率範圍(fd^)。在第三環境限度(Τό)下之 第三頻率響應曲線係對應於驅動能量準位Vw,該頻率響應曲 線S61以標準掃描角度為基準可形成第三驅動頻率範圍(fd61)。 參考第6A圖之步驟S606以及第6C圖,第6c圖係繪示依據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扭轉震盈器的預定頻率範圍之示意圖。在步 驟S606中,控制模組3〇8重疊第二驅動能量準位中第二驅動頻率 範圍(fdsi)以及第三驅動能量準位中第三驅動頻率範圍(fd61),以形 成一預定驅動頻率範圍(fcp2)。在第二環境限度(T5)之下,驅動能量 準位(V”)對應的頻率響應曲線(S51)形成第二驅動頻率範圍(心), 18 200844479 在第三環境限度(τ6)之下’驅動能量準位(V6〇對應的頻率響應曲線 (s61)形成第三驅動頻率範圍(fd61)。其中第二驅動頻率範圍(fd5i)與 第三驅動頻率範圍(fd61)的重叠區域定義為該預定頻率範圍心士 參考第6A圖之步驟S608、第6C圖以及第6〇圖,第Z圖 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在第6C_預“率範圍之内選取 -預定頻率之示意圖。在步驟謂中’控職組選取位於該預定 驅動頻率範圍的初始驅動能量準位及其對應的預定頻率。該初始 驅動能量準位係為將該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5M)與該第三驅動^ 量準位(V6M)最小化後的驅龍量準位,且該最小化制驅動能量 準位對應的掃描角度等於鮮掃描角度1預定頻率係為該預定 驅動頻率範圍之内最小化後之驅動能量準位對應的頻率。 具體而言’將對應於第二頻率響應曲線(S5ii)的第二驅動能量 準位(ν5Μμχ及對應於第三頻率響應曲線(S6M)的第三驅動能量準 位(veM)最小化,使預定頻率範圍ay逐漸縮小而形成一預定頻 率。較佳實施例中,當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5M)大於第三驅動能量 準位(νόΜ),重新選取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5M)使預定頻率範圍 (f〇P2)縮小。反之則重新選取第三驅動能量準位使預定頻率範 圍(f〇P2)縮小。或者是當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5M)等於第三驅動能量 準位(VeM),重新選取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si i)以及第三驅動能量 準位(v^-o使預定頻率範圍(f〇p2)縮小,直至頻率響應曲線dh)與 須率響應曲線(S61-i)的交點由P趨近於P,,其中交點P,對應的掃插 角度(Θ)等於標準掃描角度⑼)且交點p,對應的頻率即為預定頻率。 繼續參考第6C圖以及第6D圖,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當 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Vsm)的第二驅動頻率範圍(fdsw)的頻率邊 限以及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o O的第三驅動頻率範圍(纪H i)的頻 19 200844479 率,限相交於P點,縮小第二_頻率範圍(U以及第三驅 率犯圍(fd6M)’以使預定驅動頻率範圍逐漸縮減,但維持頻率塑廣 曲線(S5M)與頻率響應曲線(S61。的交點位於第二驅動頻:; (fd51-〇與第三驅動頻率範圍(fd6i i)的右側邊限在& 中’除了滿足此交點(n㈣㈣料於標特描肖度外:免 扭轉震盈器頻率低於共振頻率時不穩定的陡降現象:p phenomenon) ’父點(p’)的須距誠降彳m預設的頻率裕度 (frequency margln,fM),故此處預定頻率選定為預設的頻率裕度 的右側邊限頻率。 & 依據上述方法產生扭轉震盪器的預定頻率之後,以該預定頻 率以及初始_能量準㈣設計參數,並且將扭轉職器與其驅 動電路同時置於操作環境反應室中以預定頻率作測試、驗證。例 如當操作溫度為常溫(τ4),使用頻率響應曲線上預定頻率的 父點(Ρ)對應的第一驅動能量準位(V4M)來驅動扭轉震盪器。當操 作溫度上升為高溫,為使預定頻率維持固定,將驅動能量調整 為第二驅動能量準位(V5M),使第二頻率響應曲線(S511)經過交點 P。當操作溫度再度下降為常溫,為使預定頻率維持不變,將 驅動能量重新調整為第一驅動能量準位J,使第一頻率響應曲 線(S4M)經過交點P,。 根據上述,當環境的變化(例如溫度或是濕度變化)造成共振頻 率的變化而影響掃描角度偏離標準掃描角度,本發明運用在不同 環境限度之操作條件下產生扭轉震盪器之頻率響應曲線,並且在 兩個極端的環境限度(丁2與丁3、以及丁5與τ6)下,找出一預定頻率 及其在極端環境限度下可達到標準掃描角度的最小化驅動能量。 參考第7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在不同環境下扭轉震盪器之 20 200844479 Μ角度相於標轉料料, 圖,其中橫軸表示頻率 :里皁位與頻率之關係 掃描“… 表不驅動能量準位。其係於桿準 料角度下’各種環境限度(例如Τι Ή 度)之下驅動能量準位對庫於頻”疋更夕、、、且的環境限 準掃插角度所需的驅=之關係圖,當頻率越高時達到標 t及最低驅動能量準位(Vmin)分別對應於=動^位 2而需要重新決定新的驅動能 ::度 _讀率不變而 等同於標準掃描角度。角度大小’使掃描角度趨近於或 線,難ί上述本發明主要疋利用震遺器的掃描角度-頻率特性曲 精由不同環度觀來取得適㈣^頻率範圍,並且在 與頻率補之内藉由將驅動能量最小化的方式決定_預定頻率 =始_能量準位。實際實施於影㈣統於不同環境限度下工 的變ϋ動頻率維持在預定頻率而依據感測器訊號判斷掃描角度 實杉動’以預定_減量準位為起始而修正驅動能量準位,將 的方的麵肖度調整至鮮的掃_度,無需以錢計算⑽加㈣ 、式來決定共振頻率,節省控制模組耗用的計算時間。 扭參考第8圖以及第9圖,第8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第3圖中 本轉展盪器304與感測器的詳細配置示意圖,第9圖係繪示依據 及^月第8圖中感測訊號與掃描角度之波形圖。在第9圖之圖(A) 圖(B)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左感測器3〇仏的感測訊號振 φο 田為週期。在第9圖之圖(C)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掃描 尺或是掃描訊號的振幅。在第9圖之圖(D)及圖(E)中,橫軸表示 時間,/ ’縱軸表示右感測器306b的感測訊號振幅,t為週期。 21 200844479 當利用左感測器306a與右感測器306b檢測扭轉震盪器3〇4 的掃描角度,雷射光束303進入左感測器306a的感測區域形成— 感測脈衝訊號900,接著雷射光束303在左側感測器306a的感測 區域之内折返至另一感測器306b。同樣地,雷射光束303進入右 側感測器306b的感測區域形成一感測脈衝訊號902,接著雷射光 束303在右側感測器306b的感測區域之内折返至感測器306a。由 於左感測器306a與右感測器306b形成的角度ΘΡ接近雷射光束303 的左、右掃描極限,故扭轉震盪器304可供使用的掃描角度接近 雷射光束303的掃描極限。 在圖(C)中’掃描訊號Sb的波形表示為:θρ=θπ〇3(π f h),掃 描訊號sN的波形表示為:ep=eQC〇s(7tftN),其中5為初始驅動能量 準位震盪器的_頻率’ tB、tN為感測訊號的時間差值,θ。為雷射 光束3 0 3的實際掃描角度,θ ρ為感測器的角度。當感測器的角度θ ρ 以及預㈣率f均為已知,本發明藉由量取時縣值h或是^來 計算扭轉震心3G4實際的掃描角度%,並且依據—預定頻率來 調整驅動能量準位的大」 的大】使實際的掃描角度趨近於標準的掃描 角度。 可直==角度e。時,由於感測器角“為-固定角度,故 對應於掃描差Μ Μ計算掃描角度的變化。亦即 的:測替二二SB的感測訊號之時間差tB以及對應於掃描訊號SN 的感劚訊說之時間差4來 掃描角度增加(掃描訊號的振度(掃描訊號的振_匕。當 差tB大於時間差t, ^增加)時,新偵測到感測訊號的時間 盪器的掃插角度二:此:根據感測訊號之時間差來監測扭轉震 小,當時間差二、終二時間差來決定掃描角度變大或是變 、曰動能量準位,當時間差變大則降低驅 22 200844479 動能量準位。 本發明扭轉震盪器之控制系統的主要優點包括:(1)扭轉震盪 器的控制架構簡單;(2)省略控制系統計算共振頻率的時間;(3)簡 化控制系統的控制元件;以及(4)控制感測器的位置,使其位於雷 射光束的折返點,以提高掃描角度可使用的範圍。 雖然本發明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 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 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繪示習知技術中扭轉震盪器與感測器的配置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習知技術第丨圖中感測訊號與掃描角度之波形 圖。 第3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的控制系統之示 意圖。 第4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應用於影像裝置 的控制流程圖。 第5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決定預定頻率的流程 圖。 第5B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在不同環境 限度的頻率響應曲線之示意圖。 第5C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的預定頻 率範圍之示意圖。 第5D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在第5c圖的預定頻率 23 200844479 範圍之内選取一預定頻率之示意圖。 第6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決定預定頻率的流程 圖。 第6B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在不同環境 限度的頻率響應曲線之示意圖。 第6 C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扭轉震盪器的預定頻 率範圍之示意圖。 第6D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在預定頻率範圍之内選 取一預定頻率之示意圖。 第7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在不同環境限度下驅動訊號與頻率之 關係圖。 第8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第3圖中扭轉震盪器與感測器的詳 細配置之示意圖。 第9圖係繪示依據本發明第8圖中感測訊號與掃描角度之波 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a、100b 感測器 102 扭轉震盪器 104a、104b 雷射光束 106a 、106b 雷射掃描極限 200、202 感測脈衝訊號 204 > 206 感測脈衝訊號 300 控制系統 302 光束產生器 303 雷射光束 304 扭轉震盪器 306a、306b 感測器 308 控制模組 310 頻率產生器 312 振幅調整模組 314 偏移量調整模組 316 驅動模組 24 200844479 900 902 感測脈衝訊號 25

Claims (1)

  1. 200844479 十、申請專利範圍: 法至少包含下列步之控制方法,翻於影像系統,該控制方 準位與該預定S相^頻率以及一驅動能量準位,該驅動能量 形成==能驅動該扭轉咖’使該扭轉震蘯器 該控制模㈣^ 該與該驅動能量準位成正相關; 準掃描角度兩者之心差:該:能量準位的該掃描角度與-標 盪二來調整該驅動能量準位的大小,使該担轉震 角度與該標铸描角度相等。 產生該預^^利乾^第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組 驟: 解以及該_能量準位之步射,至少包含下列步 組驅動能量準位分別對應於該第一 第一組頻率響應曲線,該第一 电掃線’亚且依據該標準掃描角度形朗應於該些第一 組純角度的第一組驅動頻率範圍; 轉震2=環境限度,利用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該扭 以使該扭轉震盪器產生複數第二 =率::曲線,該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分於該= :第-每境限度’利用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該扭 26 200844479 轉震盪器以使該扭轉震盪器產生複數第三組掃插角度,並且形成 第三組頻率響應曲線,該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分別對應於該第三 組頻率響應曲線,並且依據該標準掃描角度形成對應於該些第三 組掃描角度的第三組驅動頻率範圍; 重疊該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二組驅動頻率範圍以及該第 三組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三組驅動頻率範圍,以形成一預定驅動頻 率範圍;以及 控制模組選取位於該預定驅動頻率範圍的該預定頻率。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組驅 動頻率範圍對應的該些第一組掃描角度係大於或是等於該標準掃 描角度。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組驅 動頻率範圍對應的該些第二組掃描角度係大於或是等於該標準掃 描角度。 $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三組驅 動頻率範圍對應的該些第三組掃描角度係大於或是等於該標準掃 描角度。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環境 限度介於該第二環境限度與該第三環境限度之間。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組 產=驅動能量準位之步驟中,該驅動能量準位係為該第二組驅 動月b里準位與該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中最小化之後的驅動能量準 位。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最小化後 的驅動⑤1準位對應的掃描肖度等於該標準掃描角度。 27 200844479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預定頻率 係為該預定驅動頻率範圍之内該最小化之後的驅動能量準位對應 的頻率。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第二組 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二共振頻率位於該第二組驅動頻率範圍的頻率 邊限X及該弟二組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二共振頻率位於該第三紐驅 動頻率fell的頻率邊限,縮小該第二組驅動頻率範圍以及該第三 、、且驅動頻率範圍,以使該預定驅動頻率範圍遠離該第二丘捃頻率 以及該第三共振頻率。 /、v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組 比車又相應於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掃描角度與該標準掃描角度之步 '中田該掃描角度等於該標準掃描角度時,該控制模組保持該 驅動能量準位的大小。 ...... 味u中請專職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組 驟中又目,於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掃描角度與該標準掃描角度之步 电詷敕當简描角度A於或是小於該鮮掃料度時,該控制模 插角^ 動能4準位’使該扭轉錢㈣掃描角度與該標準掃 比較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組 的^广於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掃描角度與—標準掃描角度之間 極ffI、之步驟中’更包含感測該扭轉震盪器的掃描角度之左掃描 又及右掃描極限。 應於二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感测對 "、Μ掃插角度的感測訊號之時間差。 15 申明專利乾圍第14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對應於 28 200844479 該掃描角度的時間差大 該驅動能量準位,_=應於該標準掃㈣度的時間差,減小 16.如申請專利度趨近於該標準掃插角度。 該掃插角度_間差小4項所奴㈣料’其巾當對應於 該驅動能量準位,以使2應於該標準掃㈣度的時間差,增加 π. -種扭轉震㈣指角度趨近於該標準掃插角度。 驟: 方法,雜制方料少包含下列步 ==生—預定頻率以及-驅動能量準位; 形成—掃糾度;Μ驅動該扭轉震盪器,使該扭轉震盈器 該控制拉組比較相鹿 準掃插角度兩者之間的^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掃插角度與-標 依據該比較差異來調二兮以及 盪器㈣掃㈣度細標準㈣大小’使該扭轉震 W·如申請專利範圍 組產生該財料以切H項f奴控财法’其中該控制模 步驟: 動能量準位之步驟中,至少包含下列 當處於第一環境限度, 轉震盪器以㈣扭轉震㈣ P組義能量準絲驅動該扭 第—組頻率響應曲線,心j生魏第一組掃描角度,並且形成 組頻率響應曲線,並且依―組驅動能量準位分別對應於該第一 细掃描角度的第-掃描角度形成對應㈣些第一 當處於第二環境限度,=1, 轉震盈器以使該扭轉震㈣ k組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該扭 第二組頻率響應曲線,=產生複數第二組掃描角度,並且形成 x弟一組驅動能量準位分別對應於該第二 29 200844479 組頻率響應A線,並且依據該標準掃描角度形成對應於該些第二 組掃描角度的第二組驅動頻率範圍; 當處於第三環境限度’利用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來驅動該扭 轉震⑻以使該扭轉生複數第三崎描角度,並且形成 第三組頻率響應曲線,該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分別對應於該第三 組頻率響應曲線,並且依據該標準掃插角度形成對應於該些第三 組掃描角度的第三組驅動頻率範圍; 重疊該第二組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二組驅動頻率範圍以及該第 三組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三組軸鮮範I以形成—預定 率範圍;以及 $ 控制模組選取位於該預定驅動頻率範圍的該預定頻率。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 境限度介於該第二環境限度與該第三環境限度之間。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 組產生該驅純量準位之步射,舰動能量準位係為該第二社 =能量準位與該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中最小化之後的驅動能量 2^ =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最小化 後的驅動能ϊ狗讀應的掃㈣度料該縣掃描角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又中該 率係為該就_解_之㈣最小化錢_錢量 應的頻率。 對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控制方法,豆中告該 量準位的第二共振頻率位於該第二組驅動頻率 率邊限以及該第三組驅動能量準位的第三共振頻率位純第三組 30 200844479 驅動頻率範圍的頻率邊限,縮小該第二組驅動頻率範圍以及該第 二組驅動頻率乾圍,以使該預定驅動頻率乾圍运離該第二共振頻 率以及該第二共振頻率。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頊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 組比較相應於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掃描角度與該標準掃描角度之 步驟中,當該掃描角度等於該梯準掃描角度時,該控制模組保持 該驅動能量準位的大小。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戶斤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 、’且比車父相應於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材描角度與該標準掃描角度之 步驟中,當該掃描角度大於或是小於該標準掃描角度時,該控制 模组調整該驅動能量準位,使該拯轉震盘器的掃描角度與該標準 掃描角度相等。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頊戶斤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模 、、且比較相應於該驅動能量準位的該抑描角度與一標準掃描角度之 間的差異之步騍中,更包含感測該扭轉震盪器的掃描角度之左掃 插極限以及右掃描極限。 2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感測對 應於該掃描角度的感測訊號之時間差。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對應於 該掃插角度的時間差大於對應於該標準掃描角度的時間差,減小 該驅動能量準位,以使該掃描角度趨近於該標準掃描角度。 • 29.如申睛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對應於 1掃為角度的時間差小於對應於該標準掃描角度的時間差,增加 該驅動能量準位,以使該掃描角度趨近於該標準掃描角度。 31
TW096116556A 2007-05-09 2007-05-09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 TWI35282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16556A TWI352823B (en) 2007-05-09 2007-05-09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
US12/117,113 US7952779B2 (en) 2007-05-09 2008-05-08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lator at predetermined frequenc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16556A TWI352823B (en) 2007-05-09 2007-05-09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4479A true TW200844479A (en) 2008-11-16
TWI352823B TWI352823B (en) 2011-11-21

Family

ID=3996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6556A TWI352823B (en) 2007-05-09 2007-05-09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952779B2 (zh)
TW (1) TWI3528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879B (zh) * 2009-05-20 2015-03-21 Funai Electric Co 雷射投影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3449B2 (ja) * 2017-11-24 2020-09-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走査反射器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8661B2 (en) * 2002-03-08 2005-01-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rsion oscillator stabilization including maintaining the amplitude of the oscillator without changing its drive frequency
US6844951B2 (en) * 2002-12-23 2005-01-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tationary coil oscillator scanning system
US6987595B2 (en) * 2002-12-23 2006-01-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Oscillator imaging with control of media speed and modulation frequenc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879B (zh) * 2009-05-20 2015-03-21 Funai Electric Co 雷射投影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2779B2 (en) 2011-05-31
TWI352823B (en) 2011-11-21
US20080278783A1 (en) 200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1813B2 (ja) レーザスキャナ、ならびに光学式スキャンおよびレーザスキャナ環境の測定のための方法
US20110127404A1 (en) MEMS Scan Controller Generating Clock Frequenc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067793B2 (en) Mems reflector system with trajectory control
JP2016148763A (ja) 映像投射装置
US2011028580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0844479A (en) A method of stabilizing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orsion oscillator at predetermined frequency
US20090251756A1 (en) Movable body apparatus and optical deflector using the movable body apparatus
KR102242905B1 (ko) 2차원 방향탐지장치의 방향 탐지 보정 및 정확도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80101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7676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iming for starting image formation,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uch device and method
US20080074718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sonant frequency
US85314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430210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制御装置
US7262895B2 (en) Determining operating point of feedback controller applied to operation of oscillating scanning device
US20080316560A1 (en) Optical deflector
US7855606B2 (en) Oscillator device
US20020149512A1 (en) Radar apparatus
JP2001208786A (ja) 近傍界測定システム
JP2009222857A (ja) 光スキャ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6579B2 (ja) レーダ装置
JP6961502B2 (ja) 光走査装置
JP34682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49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74116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814600A (zh) 一种射频功率的校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