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保护型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清洁人体功能的坐便器,尤其是一种电加热水清洁人体的坐便器。
背景技术
对于任何的电器,除了使用方便外,更重要的是使用安全。因此这种采用电加热水清洁人体功能的坐便器,其防漏电装置的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防漏电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安装漏电自动检测装置,其原理是当泄漏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即自动报警,提醒使用者关电源,以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提醒作用,但是并未能及时阻止漏电情况的发生,对报警装置及人的反应要求比较高;若报警装置失灵或没来得及及时关闭电源,依然会危害到使用者,且这种报警系统造价较高。另一种是采用漏电开关,其原理是当泄漏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电源自动切断,以确保电加热的安全可靠。这种方法虽然能自动断电,但是依然对漏电保护装置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如果该保护装置损坏或失灵时漏电,就会危害使用者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利用水自身的电阻控制泄漏电流的大小,从而更安全可靠的实现防漏电保护的坐便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防触电保护型坐便器,包括坐便器器体、电加热水箱,进水口及与其相连的进水管、出水口及与其相连的出水管和喷水装置,出水管为绝缘管,其长度大于其内孔直径平方的266倍。
进水管也可为绝缘管,其长度大于内孔直径平方的266倍。
一般将进水管或出水管内孔直径定在0.35cm到0.45cm之间,此时进水管或出水管长度仅需几十厘米即可。
进水管或出水管可以以直线或折线或曲线的形状设置在电加热水箱与坐便器器体间的空腔内,并且可以设置成套管式绝缘管,进水管或出水管也可以用管接头分段连接。在分段连接的出水管中设置增压水泵,可增加喷水装置喷出水的压力。
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对进水管或出水管,尤其是出水管做一定的限制,即可实现防触电保护的功能,安全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和维修都非常方便。
根据具体试验及参考GB4706的规定,将坐便器泄漏电流定为0.5mA,即可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当加热水箱发生漏电或使用的220V电源直接短接于被加热的水,自来水的介质电阻R=220V/0.5mA=4.4×105Ω。自来水的电阻率ρ=1300Ω·cm,若取进水管或出水管的长度为L,其内孔直径为d,则:
L=R·πd2/4ρ=[4.4×105×3.14/(4×1300)]×d2≈266d2
所以在L>266d2时,无论电加热器发生什么漏电情况,或者坐便器线路发生的各种漏电现象,即使加热器的220V电源直接短接于被加热的水,都可以保证从进水管流入水的一端或出水管流出水的一端对地的电流小于0.5mA,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也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进水管或出水管的各种形状示意图。
图3为直线形套管式绝缘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防触电保护型坐便器由坐便器器体1、电加热水箱2、进水口3及与其相连的进水管4、出水口5及与其相连的出水管6和喷水装置7组成。进水口3和出水口5从电加热水箱2引出。进水管4和出水管6均为绝缘管,且其长度大于其内孔直径平方的266倍,即可同时实现进水、出水的防漏电保护,以防止人手触摸进水管路或清洁人体时触电。出水管6的另一端接有喷水装置7,其上有喷水孔8。进水管4和出水管6以曲线形状设置在坐便器器体1和电加热水箱2之间的空腔内,能更好的减小水管所占用的空间。
使用时,水流从进水管4流入,经进水口3进入电加热水箱2加热,被加热后的温水经出水口5、出水管6,由喷水装置7上的喷水孔8喷出,实现清洁人体的功能。
图2所示为进水管4或出水管6的各种形状,图2中a为螺旋型,b、c为蛇型,d为M型,e为通过管接头将各段管分段连接,f为分段出水管中设置增压水泵。进水管4或出水管6必须满足其长度大于其内孔直径平方的266倍。一般将内孔直径取0.35cm到0.45cm;实际应用时,考虑到满足防触电保护的要求及经济因素,进水管4或出水管6的长度一般取50cm左右最适宜。本实用新型提到的绝缘管的长度,是指水在绝缘管内流动的路程。故可将绝缘管制成直线型以外的M型、U型、蛇型等,满足长度要求且占用空间尽可能小的各种曲线形状。各种形状的管可为单管式的;也可以通过管接头将各段管分段连接,也可在分段出水管中设置水泵,用于增加喷水装置7喷出水的水压。
实施例2
图3所示的直线形套管式绝缘管,可有效的减小绝缘管所占的空间。绝缘管由大孔径管9、一端设有小孔11的小孔径管10组成,两管通过螺栓螺母14连接。小孔径管10通过密封挡圈12固定在固定座13上,固定座13通过螺栓螺母15固定在电加热水箱2壳体上。所有螺栓螺母连接处均用密封垫片以防泄漏。实施例2中未提及的部分同实施例1中所述。这样的变换均可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