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1766Y - Rfic射频卡管理器 - Google Patents

Rfic射频卡管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1766Y
CN2911766Y CN 200520132948 CN200520132948U CN2911766Y CN 2911766 Y CN2911766 Y CN 2911766Y CN 200520132948 CN200520132948 CN 200520132948 CN 200520132948 U CN200520132948 U CN 200520132948U CN 2911766 Y CN2911766 Y CN 291176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da
circuit
resistance
r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329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保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 Houju
Original Assignee
Xin Hou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 Houju filed Critical Xin Houju
Priority to CN 2005201329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1176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176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176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RFIC射频卡管理器,是能够快速采集并及时管理和处理数据的电子产品,可用于物流领域、统计领域、识别领域等。由掌上电脑PDA和RFIC读写器结合而成,其特征在于:RFIC读写器设置在PDA内部,其电源线、数据线、控制线通过PDA的SPI接口与PDA连接,并结合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与PDA形成一个整体,构成RFIC射频卡管理器。采用上述方案后,采集设备和管理设备形成一个整体,可及时采集和处理数据,而且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其功能结合了一维码、二维码技术和接触式IC卡的长处,因而应用更广泛。

Description

RFIC射频卡管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快速采集并及时管理和处理数据的电子产品,可用于物流领域、统计领域、识别领域等。
背景技术
目前一维码、二维码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技术作为非接触式的采集、识别、存储等的手段,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因为其要分为两部分,一个为采集设备,一个为管理设备。采集设备一般为采集枪,一般只起到采集和传输数据的作用,没有处理数据或只具有特定处理数据的能力;管理设备一般为计算机,大多比较笨重,不能搬到现场,因而不具有及时处理数据的能力。更为遗憾的是其只具有读的能力,没有写的能力。而接触式的,如IC卡,虽具有写的能力,但其受环境的限制,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RFIC非接触读写器与掌上电脑PDA结合,再结合相应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形成的RFIC射频卡管理器。可现场对物品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解决了管理物资时采集设备和管理设备分离、管理滞后、设备笨重、受环境限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RFIC读写器设置在PDA内部,其电源线、数据线、控制线通过PDA的SPI接口与PDA连接,并结合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与PDA形成一个整体,构成RFIC射频卡管理器。
上述的RFIC读写器由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FM1702SL及其外围电路,以及发射与接收电路和线圈式天线构成;其中FM1702SL的1、24脚分别接外围能产生13.56MHz的晶振电路的OCSIN、OCSOUT,其2脚接PDA的SPI接口的11脚,其4、6脚为发射口1和发射口2分别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的两输入端TX1、TX2,其5、9、10、17、18脚接电源VCC_SYS,电源VCC_SYS接两个并联的电容C1、C2后接地,其7、8、11、16、20脚接地,其12、14脚分别作为数据输出和数据输入接PDA的SPI接口的17、18脚,其13脚为时钟输入接PDA的SPI接口的16脚,其15脚接PDA的SPI接口的8脚,其21脚为接收口接到发射与接收电路的RX端,其22脚接到发射与接收电路的VMID端,其23脚经电阻R3与电源VCC_SYS连接,并接到PDA的SPI接口的19脚,其3、19脚悬空;其中发射与接收电路为平衡式偶合匹配电路,其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为:接FM1702SL发射口1和发射口2的两输入端TX1、TX2分别经电感L1、L2后接线圈式天线的两接线端PIN2、PIN1,同时分别经电容C11、C14后接地,以及分别经电容C8、C9和并联电容C6\C12、C7\C13后接线圈式天线的中心抽头和地,接收部分为:在天线的接线端PIN1处串接电容C5、电阻R2、电阻R1、电容C4后接地,在电阻R2和电阻R1的中间作为接收端RX与FM1702SL的接收口21脚连接,在电阻R1和电容C4的中间作为VMID端与FM1702SL的22脚连接。
RFIC读写器的天线为三圈连续的铜薄线,线的两端分别为PIN2、PIN1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线的中心抽头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地。
为适应增加RFIC读写器,同时延长本管理器的使用时间。在掌上电脑PDA内部增设支持RFIC读写器工作的外置电池及其电源电路。
上述的电源电路由芯片LTC3441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其中LTC3441的1脚通过电阻R34接电池输出正端;LTC3441的2、3、6、7、13脚接电池输出负端作为地;LTC3441的4脚通过稳压管D8后接地;LTC3441的4、5脚间接电感L2;LTC3441的8脚作为系统电源输出,且通过稳压管D9后接LTC3441的5脚、分别接电容C2和C60后接地、串接电阻R4和R6后接地;LTC3441的9、10脚接电池输出正端;LTC3441的11脚串接电阻R5和电容C5后接在电阻R4和R6的连接处;LTC3441的12脚接在电阻R4和R6的连接处。
为了能够监测外置电池的电量还可在电源电路中增加电池监测电路。该电路由芯片MAX6434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其中电池输出正端串接电阻R125、R120、R115、R119后接地;MAX6434的1脚接在电阻R115和R119的连接处;MAX6434的2脚接地;MAX6434的3脚接在电阻R125和R120的连接处;MAX6434的4脚经电阻R121接系统电源,且作为监测输出;MAX6434的5脚接电池输出正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后,采集设备和管理设备形成一个整体,可及时采集和处理数据,而且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其功能结合了一维码、二维码技术和接触式IC卡的长处,因而应用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视图;
图2是PDA背板和外置电池盒;
图3是FM1702SL接线示意图;
图4是产生13.56MHz的晶振电路图;
图5是发射与接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读写器电路与PDA的SPI接口连接电路图;
图7是系统电源电路图;
图8是电池监测电路图;
图9是本管理器操作程序流程图;
图10是读RFIC卡程序流程图。
图中,1、原PDA主机,2、PDA背板及读写器电路板和天线,3、扁平电缆,4、弹性接触插头,5、外置电池及电池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掌上电脑PDA为SAMSUNG2410,其具有32位RISC处理器,工作主频203MHz/266MHz;内存128M Flash,32M RAM,触摸屏为3.5英寸256K彩色TFT液晶显示屏;数据接口USB1.1/红外接口,SPI扩展接口;锂离子聚合物充电电池,1200mAh内置电池,
本实用新型中的RFIC读写器包括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FM1702SL、发射与接收电路和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RFIC读写器采用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FM1702SL,该芯片是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基于ISO14443标准的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采用0.6微米CMOS EEPROM工艺,支持ISO14443typeA协议,支持MIFARE标准的加密算法。芯片内部高度集成了模拟调制解调电路,只需最少量的外围电路就可以工作,支持SPI接口,数字电路具有TTL、CMOS两种电压工作模式。特别适用于ISO14443标准下读卡器的应用。该芯片的三路电源都可适用于低电压。下面就FM1702SL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应用做具体说明。图1是FM1702SL接线示意图,FM1702SL的1脚为OCSIN、24脚为OCSOUT,分别为晶振输入和晶振输出,接外围能产生13.56MHz的晶振电路(如图2)。FM1702SL的2脚是IRQ,输出中断信号给PDA,该脚接PDA的SPI接口的11脚。FM1702SL4、6脚为TX1(发射口1)和TX2(发射口2),输出13.56MHz的调制信号给天线,该两脚分别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的两输入端。FM1702SL的5、9、10、17、18脚接电源VCC_SYS,电源VCC_SYS接两个并联的电容C1、C2后接地。FM1702SL的7、8、11、16、20脚接地,其中7脚为发射器地,8脚为控制信号C0,接高电平;11脚为数字地;16脚为控制信号C3,接低电平;20脚为模拟地。FM1702SL的12、14脚MISO、MOSI分别作为数据输出和数据输入,接PDA的SPI接口的17、18脚。FM1702SL的13脚为时钟输入,接PDA的SPI接口的16脚。FM1702SL的15脚为接口选通信号NSS,接PDA的SPI接口的8脚。FM1702SL的21脚为接收口RX,接收外部天线偶合过来的13.56MHz卡回应信号,该脚接到发射与接收电路的RX端。FM1702SL的22脚接到发射与接收电路的VMID端,输出一个参考电压给接收电路。FM1702SL的23脚为复位信号RSTPD,经电阻R3与电源VCC_SYS连接,并且接到PDA的SPI接口的19脚。FM1702SL的3、19脚悬空即可。其中电容C1、C2分别为10μF/6.3V、0.1μF/16V;电阻R3为100kΩ。
图2为晶振电路,该电路能产生13.56MHz的载波信号。电路中晶体振荡器采用CXO。CXO的4脚、1脚分别接FM1702SL的1脚晶振输入OCSIN和24脚晶振输出OCSOUT,并分别接电容C3和C10后接地,C3、C10皆为15pF/50V;CXO的2、3脚接地。
RFIC读写器中通过发射与接收电路驱动天线与RFIC卡联系。这里发射与接收电路采用平衡式偶合匹配电路,其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为:接FM1702SL发射口1和发射口2的两输入端TX1、TX2分别经电感L1、L2后接线圈式天线的两接线端PIN2、PIN1,同时分别经电容C11、C14后接地,以及分别经电容C8、C9和并联电容C6\C12、C7\C13后接线圈式天线的中心抽头和地。接收部分为:在天线的接线端PIN1处串接电容C5、电阻R2、电阻R1、电容C4后接地,在电阻R2和电阻R1的中间作为接收端与FM1702SL的接收口21脚RX连接,在电阻R1和电容C4的中间作为VMID端与FM1702SL的22脚连接。这里,L1、L2为0.1μH,C11、C14为136pF/50V,C8、C9为15pF/50V,C6、C12、C7、C13为线间电容(线间距1mm,长度20mm),C5为27pF/50V,R2为1KΩ,R1为820Ω,C4为0.01μF/16V。
RFIC读写器中的天线为三圈连续的铜薄线,大小与PDA背板一致。线的两端分别为PIN2、PIN1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线的中心抽头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地。
原PDA设备的供电电池为1100mAh,由于增加RFIC读写器,其用电量增加,同时RFIC管理器要求使用时间尽可能长,因此,需要增加外置电池,为此增设电池盒,通过弹性接触插头4将外置电池并入供电系统。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一个900mAh的锂电池。
由于增加RFIC读写器及外置电池,需改造原PDA背板,增加背板容积,将读写器电路板和天线安置在背板内,通过24芯扁平电缆3将读写器电路板与PDA的SPI接口插接。读写器的电源通过SPI接口的1、2脚提供(如图6)。同时改造系统供电电路。采用LTC3441芯片作为系统电源电路的核心,该芯片转换效率高,无论电池电压或高或低,皆能给出稳定的电压、电流输出。该芯片的1脚通过电阻R34接电池输出正端;LTC3441的2、3、6、7、13脚接电池输出负端作为地;LTC3441的4脚通过稳压管D8后接地;LTC3441的4、5脚间接电感L2;LTC3441的8脚作为系统电源输出,且通过稳压管D9后接LTC3441的5脚、分别接电容C2和C60后接地、串接电阻R4和R6后接地;LTC3441的9、10脚接电池输出正端;LTC3441的11脚串接电阻R50和电容C5后接在电阻R4和R6的连接处;LTC3441的12脚接在电阻R4和R6的连接处。其中,电阻R34为0Ω,R4、R6分别为348KΩ 、200KΩ,R50为15KΩ;电容C2为6TPCCC33M、C60为0.1μF/16V、C5为22pF/50V;电感L2为4.7μH;稳压管D8和D9皆为LBRM11120LT3。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可靠性,系统电源电路中还包括电池监测电路。该电路由芯片MAX6434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其中电池输出正端串接电阻R125、R120、R115、R119后接地MAX6434的1脚接在电阻R115和R119的连接处;MAX6434的2脚接地;MAX6434的3脚接在电阻R125和R120的连接处;MAX6434的4脚经电阻R121接系统电源,且作为监测输出;MAX6434的5脚接电池输出正端。监测电路的输出接到SPI接口的9脚。其中,电阻R125、R120、R115、R119、R121分别为121Ω、5.76KΩ、348KΩ、1.18KΩ、100KΩ。
本管理器的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根据PDA提供的软件开发包SDK、系统定制工具SCK、Embedded VC 4.0和FM1702SL的指令集编写。
图7是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程序流程图。上电时读写器在掉电状态,主机若需要对读写器操作,必须让TX线上的电平产生变化,可以发送任何数据作到这一点。但为了协议的统一,约定主机必须发送0x00。激活成功MRW-531M2将返回联机成功的应答。第二步需要核对口令,读写器在核对口令正确后才会响应用户的其它命令,在口令核对正确后,若主机需要保持连接可以发送保持连接的命令,发送过连接保持帧之后,主机若不再需要对MRW531-M2操作,务必发送断开连接的命令帧。读写器在激活之后回保持激活状态5秒钟左右。如果主机没有保持连接并且没有任何操作,在5秒钟之后,读写器自动进入待机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读RFIC卡程序流程图。读写器可对S70卡进行读写。主机在发送扇区读/写命令之后,其他操作均由MRW-531M2自动完成。在操作流程上读写器整合了一些操作。虚线框中的操作是由读写器自动完成,如果产生错误则返回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代码。读写器可对多张卡操作,方法如下(假设对两张卡操作):先用请求命令请求所有的卡,然后碰撞出其中一张卡的卡号。再用停止命令停止这张已知卡号的卡。然后再用请求命令请求卡,再用碰撞命令即可碰撞出另外一张卡的卡号,其余操作可参考流程进行操作。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对S70卡操作的命令集:

Claims (6)

1.RFIC射频卡管理器,由掌上电脑PDA和RFIC读写器结合而成,其特征在于:RFIC读写器设置在PDA内部,其电源线、数据线、控制线通过PDA的SPI接口与PDA连接,并结合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与PDA形成一个整体,构成RFIC射频卡管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C射频卡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C读写器由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FM1702SL及其外围电路,以及发射与接收电路和线圈式天线构成;其中FM1702SL的1、24脚分别接外围能产生13.56MHz的晶振电路的OCSIN、OCSOUT,其2脚接PDA的SPI接口的11脚,其4、6脚为发射口1和发射口2分别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的两输入端TX1、TX2,其5、9、10、17、18脚接电源VCC_SYS,电源VCC_SYS接两个并联的电容C1、C2后接地,其7、8、11、16、20脚接地,其12、14脚分别作为数据输出和数据输入接PDA的SPI接口的17、18脚,其13脚为时钟输入接PDA的SPI接口的16脚,其15脚接PDA的SPI接口的8脚,其21脚为接收口接到发射与接收电路的RX端,其22脚接到发射与接收电路的VMID端,其23脚经电阻R3与电源VCC_SYS连接,并接到PDA的SPI接口的19脚,其3、19脚悬空;其中发射与接收电路为平衡式偶合匹配电路,其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为:接FM1702SL发射口1和发射口2的两输入端TX1、TX2分别经电感L1、L2后接线圈式天线的两接线端PIN2、PIN1,同时分别经电容C11、C14后接地,以及分别经电容C8、C9和并联电容C6\C12、C7\C13后接线圈式天线的中心抽头和地,接收部分为:在天线的接线端PIN1处串接电容C5、电阻R2、电阻R1、电容C4后接地,在电阻R2和电阻R1的中间作为接收端RX与FM1702SL的接收口21脚连接,在电阻R1和电容C4的中间作为VMID端与FM1702SL的22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FIC射频卡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C读写器的天线为三圈连续的铜薄线,线的两端分别为PIN2、PIN1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线的中心抽头接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C射频卡管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掌上电脑PDA内部增设支持RFIC读写器工作的外置电池及其电源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C射频卡管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源电路由芯片LTC3441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其中LTC3441的1脚通过电阻R34接电池输出正端;LTC3441的2、3、6、7、13脚接电池输出负端作为地;LTC3441的4脚通过稳压管D8后接地LTC3441的4、5脚间接电感L2;LTC3441的8脚作为系统电源输出,且通过稳压管D9后接LTC3441的5脚、分别接电容C2和C60后接地、串接电阻R4和R6后接地;LTC3441的9、10脚接电池输出正端LTC3441的11脚串接电阻R5和电容C5后接在电阻R4和R6的连接处;LTC3441的12脚接在电阻R4和R6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C射频卡管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源电路还包括电池监测电路;该电路由芯片MAX6434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其中电池输出正端串接电阻R125、R120、R115、R119后接地;MAX6434的1脚接在电阻R115和R119的连接处;MAX6434的2脚接地;MAX6434的3脚接在电阻R125和R120的连接处;MAX6434的4脚经电阻R121接系统电源,且作为监测输出;MAX6434的5脚接电池输出正端。
CN 200520132948 2005-11-16 2005-11-16 Rfic射频卡管理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1176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32948 CN2911766Y (zh) 2005-11-16 2005-11-16 Rfic射频卡管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32948 CN2911766Y (zh) 2005-11-16 2005-11-16 Rfic射频卡管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1766Y true CN2911766Y (zh) 2007-06-13

Family

ID=38133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329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11766Y (zh) 2005-11-16 2005-11-16 Rfic射频卡管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1176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626A (zh) * 2010-08-03 2012-02-08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移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626A (zh) * 2010-08-03 2012-02-08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移动装置
CN102347626B (zh) * 2010-08-03 2015-04-29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移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4050B (zh) 利用rfid芯片记录家电控制器信息的方法及专用装置
CN104217242A (zh) 一种有源13.56MHz RFID装置
CN102402704A (zh) 复合多功能ic卡读写器
CN104700136B (zh) 物品堆放位置自动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5512716A (zh) 一种多功能ic卡
CN2911766Y (zh) Rfic射频卡管理器
CN202153360U (zh) 便携式134.2k赫兹rfid多接口读写器
CN205354084U (zh) 一种多功能ic卡
CN203414523U (zh) 新型智能电能表
CN203414990U (zh) 双频标签卡
CN201084154Y (zh) 一种rfid阅读器
CN205318414U (zh) 一种基于nfc的无线通信设备
CN205028316U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rfid读写器
CN201242752Y (zh) 一种智能卡读写装置
CN208077203U (zh) 多功能ic卡补登机
CN207752488U (zh) 一种rfid手持设备
CN203054879U (zh) 射频识别一体机
CN202189372U (zh) 一种无源rfid读卡器
CN204496239U (zh) 一种具有跟踪识别和定位功能的智能化监管设备
CN104217237A (zh) 感应式票卡
CN209674382U (zh) 一种手持式读写器
CN201654800U (zh) 非接触式读卡器
CN108053007A (zh) 多功能ic卡补登机
CN201111077Y (zh) 一种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部标识号阅读器
CN203689575U (zh) 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数据采集手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