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3617Y -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93617Y
CN2893617Y CN 200620040116 CN200620040116U CN2893617Y CN 2893617 Y CN2893617 Y CN 2893617Y CN 200620040116 CN200620040116 CN 200620040116 CN 200620040116 U CN200620040116 U CN 200620040116U CN 2893617 Y CN2893617 Y CN 28936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cavity
cylindrical shell
boil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401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开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HUI AUTOMATIC 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Original Assignee
GUANGHUI AUTOMATIC 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HUI AUTOMATIC 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filed Critical GUANGHUI AUTOMATIC 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AIZHOU
Priority to CN 2006200401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936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936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936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涉及节能装置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热量难以充分吸收利用,安全性难以保障等技术问题。本锅炉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锅炉的出烟管道上,包括一个中空的筒体,筒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筒体内设有若干根导管,各导管均与筒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贯通,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连接有止回阀,进水口与补水泵相连,在筒体上还设有一个调节压力的安全阀和一个排污阀。本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不仅能够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而且安全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锅炉。

Description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其排出的烟汽温度一般在120℃~250℃。烟汽中的水蒸汽仍处于气态,在排出炉身的同时就会带走大量的热能。而锅炉热效率是以燃料低位发热值计算所得,未考虑燃料高位发热值中汽化潜热量的热损失,因此传统锅炉热效率一般只能达到80%~85%。
为了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锅炉烟道余热利用及储尘装置(申请号:CN02286605.1),其特点是:在炉体顶部的出烟管上面连接的导烟管穿入水箱一端内与公共腔连通,在公共腔上配有数根烟道管与另一端公共腔连通,另一公共腔与储尘管穿通连接,储尘管的两端分别通向水箱体外,储尘管上端连接有烟筒、下端连接有集尘器。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热交换不够充分,难以充分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整个水箱是封闭式的,因此无法及时将其中的水垢去除,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热交换充分,能够有效吸收烟汽中的热量,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热量难以充分吸收利用,安全性难以保障等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锅炉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锅炉的出烟管道上,包括一个中空的筒体,筒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筒体内设有若干根导管,各导管均与筒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连接有止回阀,进水口与补水泵相连,在筒体上还设有一个调节压力的安全阀和一个排污阀。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筒体内设有两块密封隔板,所述的密封隔板将筒体分隔成一个水腔和两个位于水腔两端的气腔;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水腔相贯通,所述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气腔相连。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导管设置在水腔内,导管的两端固连在密封隔板上,将位于水腔两端的两个气腔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在水腔内存储有用于吸收热量的水,从锅炉出来的烟汽从水腔一端的气腔通过导管传输至另一端的气腔。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导管穿过水腔,热量可以通过导管被水腔内的水吸收,排出的尾气中的热量就会大大减少,而吸收的热量又可以被重新利用,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冷水从进水口进入,热水从出水口流出,止回阀用于防止水倒流。在筒内的压力过高时,安全阀工作,将筒内的水放出一部分,以保证正常运行,防止造成危险。此外,长期使用以后,筒内会堆积杂物或者形成水垢,通过排污阀可以将其中的杂物排出,提高了安全性。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进水口和补水泵之间还连接有一个阀门。阀门用于控制进水量,在筒内水压过高时,阀门关闭,在需要供水时,阀门开启。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筒体上还设有一个压力表,所述的压力表与水腔相连。压力表能够及时显示水腔内的压力大小。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筒体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测试水腔内温度的温度计。温度计用于显示水腔内的水温。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水腔的一端,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水腔的另一端。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水腔的两端便于进入水腔内的水充分吸收热量,防止出现冷水刚进入水腔就马上被排出的状况。
在上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中,所述的气腔开设有一个清洁口,清洁口上盖合一道清洁门。开启清洁门即可对其进行清洁操作,清洁完成后将清洁门关闭即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优点在于:1.存储在筒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经过管道的烟汽中的热量,提高锅炉的热效率。2.通过安全阀能够有效控制水压,防止出现压力过大的状况。3.排污阀能够及时将杂质排出,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4.整个装置布局合理,易于实施,密封性能好,适用与各种类型的锅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炉1、出烟管道2、筒体3、进水口31、出水口32、进气口33、出气口34、密封隔板35、水腔36、气腔37、导管4、止回阀5、补水泵6、安全阀7、排污阀8、阀门9、压力表10、温度计11、清洁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卧式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横向设置在锅炉1的出烟管道2上。包括一个中空的筒体3,以及设置在筒体3上的由进水口31、出水口32等组成的水路系统,和由进气口33、出气口34等组成的汽路系统。
如图2所示,筒体3内设有两块密封隔板35,密封隔板35将筒体3分隔成一个水腔36和两个位于水腔36两端的气腔37,两个气腔37之间通过导管4相连通。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与水腔36相贯通。进气口33和出气口34设置在筒体3的两端,且分别与两个气腔37相贯通。
如1和图2所示,出水口32通过管道连接在锅炉1上,进水口31与补水泵6相连。通过补水泵6将冷水送入水腔36内,冷水吸收热量后通过出水口32输入锅炉1。在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上均连接有止回阀5,防止水倒流。进水口31和补水泵6之间还连接有一个阀门9。阀门9用于控制进水量,当水腔36内水压过高时,阀门9关闭,在需要供水时,阀门9开启。进水口31设置在水腔36的一端,而出水口32设置在水腔36的另一端。将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分别设置在水腔36的两端的原因在于使进入水腔36内的水充分吸收热量,防止出现冷水刚进入水腔36就马上被排出的状况。为了随时了解水腔36内的水压,在筒体3上还设有一个压力表10,所述的压力表10与水腔36相连。
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水腔36内的水压过高,一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在筒体3上设有一个用于调节水压的安全阀7,在水压过高时,安全阀7开启,排出一部分水,以降低压力。在水压不够时,补水泵6会补充水量。在长时间使用后,水腔36内会累积杂物或者水垢,因此需要及时清洗,为此在水腔36上设置了一个排污阀8。水腔36内的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水腔36上的温度计11观测。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筒体3内设有44根平行布置的导管4,导管4横贯水腔36。导管4的两端固连在密封隔板35上,将位于水腔36两端的两个气腔37相贯通。这里的导管4是无缝钢管,其两端焊接在密封隔板35的孔上,为了保证能够承受压力,导管4与密封隔板35采用内外焊接。
从锅炉1中排出的烟汽通过出烟管道2由进气口33进入水腔36一端的气腔37。由于水腔36两端的气腔37是通过导管4相连通的,烟汽将沿着导管4穿过水腔36进入另一端的气腔37。由于在水腔36中充满了水,而导管4中的烟汽温度又较高,水就能够吸收其中的热量,加热水腔36中的水。再将加热后的水进行利用就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试验表明,原来一吨蒸汽需消耗143kg煤,应用该装置后只需要105kg,节能效果为30%。
另外,为了便于清洁气腔37内部,在气腔37上设有一个清洁口12,并且在清洁口12上盖合有一道清洁门,见图2所示。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是纵向设置的,即采用立式放置,其余均大致与实施例1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锅炉1、出烟管道2、筒体3、进水口31、出水口32、进气口33、出气口34、密封隔板35、水腔36、气腔37、导管4、止回阀5、补水泵6、安全阀7、排污阀8、阀门9、压力表10、温度计11、清洁口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它设置在锅炉(1)的出烟管道(2)上,包括一个中空的筒体(3),筒体(3)上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筒体(3)内设有若干根导管(4),各导管(4)均与筒体(3)的进气口(33)和出气口(34)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上均连接有止回阀(5),进水口(31)与补水泵(6)相连,在筒体(3)上还设有一个调节压力的安全阀(7)和一个排污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隔板(35)将筒体(3)分隔成一个水腔(36)和两个位于水腔(36)两端的气腔(37);所述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与水腔(36)相贯通,所述的进气口(33)和出气口(34)分别与两个气腔(3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4)设置在水腔(36)内,导管(4)的两端固连在密封隔板(35)上,将位于水腔(36)两端的两个气腔(37)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31)和补水泵(6)之间连接有一个阀门(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3)上设有一个压力表(10),所述的压力表(10)与水腔(36)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3)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测试水腔(36)内温度的温度计(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31)设置在水腔(36)的一端,所述的出水口(34)设置在水腔(36)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腔(37)开设有一个清洁口(12),清洁口(12)上盖合一道清洁门。
CN 200620040116 2006-03-10 2006-03-10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936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40116 CN2893617Y (zh) 2006-03-10 2006-03-10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40116 CN2893617Y (zh) 2006-03-10 2006-03-10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3617Y true CN2893617Y (zh) 2007-04-25

Family

ID=3806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40116 Expired - Lifetime CN2893617Y (zh) 2006-03-10 2006-03-10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9361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756A (zh) * 2017-11-26 2018-04-13 国家电网公司 办公区热水器余热利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756A (zh) * 2017-11-26 2018-04-13 国家电网公司 办公区热水器余热利用装置
CN107906756B (zh) * 2017-11-26 2023-04-07 国家电网公司 办公区热水器余热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5495C (zh) 敞口反水往复烟道式常压锅炉
CN202002078U (zh) 卧式锅炉节能器
CN2893617Y (zh) 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6572752U (zh) 一种高效环保供热设备
CN207621994U (zh) 一种新型节能锅炉
CN214536115U (zh) 一种智能自清洗套筒式燃油气节能蒸汽发生器
CN105276626A (zh) 一种节能燃煤采暖炉
CN105066434B (zh) 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常压一体炉
CN203572005U (zh) 一种锅炉烟气消烟除尘及余热利用装置
CN207335489U (zh) 一种预热型热水锅炉
CN207334768U (zh) 锅炉烟气余热多级回收利用系统
CN205860468U (zh) 一种堆叠式锅炉
CN203443094U (zh) 一种常压热水炉
CN204880676U (zh) 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常压一体炉
CN203384956U (zh) 多功能高效供热系统
CN213237474U (zh) 天然气生物质两用烟气再循环低氮环保蒸汽锅炉
CN209026785U (zh) 一种能够回收热能的蒸汽锅炉
CN220707311U (zh) 一种节能防水垢及防爆的蒸汽热能机
CN205919509U (zh) 一种生物质环保节能锅炉
CN208186300U (zh) 高效换热的热管式蒸汽发生器
CN201811195U (zh) 一种节能燃气蒸汽炉
CN210485661U (zh) 一种立式燃烧炉用热量回收装置
CN221801758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1522102U (zh) 组合式热水锅炉导热油辅助加热器
CN213237472U (zh) 小于50升的直流式d级蒸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