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87973Y -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 Google Patents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87973Y
CN2887973Y CN 200620030040 CN200620030040U CN2887973Y CN 2887973 Y CN2887973 Y CN 2887973Y CN 200620030040 CN200620030040 CN 200620030040 CN 200620030040 U CN200620030040 U CN 200620030040U CN 2887973 Y CN2887973 Y CN 28879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ver
inner housing
water inl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300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300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879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879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879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把它安装在地漏及污水井、雨水井等窨井井口上,用来防止臭气和污水从中向外回流。其内壳体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向内凹进的斜面,其上各有一个出水口及出水口盖片;内壳体内有一个或多个压力弹簧及弹簧内、外套,弹簧支撑着进水口顶盖;内壳体底板与外壳体底板间有水封内、外筒。当下水管道中的臭气欲回流出地漏或窨井井盖时,将先后遇到水封机构、出水口盖片和进水口顶盖等三重机构的阻挡,而污水欲回流出来时,将先后遇到出水口盖片和进水口顶盖等二重机构的阻挡。每道机构单独就难以被突破,而三重或二重机构的组合更是万无一失!同时,地面上的积水却能随时一路畅通地排入下水管道中。

Description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多重机构防止下水管道内的臭气和污水从下水管道入水口如地漏、污水井、雨水井等处回流到室内或路面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多少年来,室内地漏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水封式结构,常因水封内的水位太低或者干脆无水而使水封功能不起作用,导致下水管道内的臭气随时回流到室内,令人措手不及,若是下水管道下线堵塞,楼上的污水夹带着大便小便等等冲进屋里,更让人尴尬不已。然而,截至目前,防止下水管道内的臭气从下水管道入水口回流到室内的唯一措施仍是上述传统地漏。这种传统地漏仅对防止臭气回流有效。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水封技术,即在地漏处的下水管端做个碗状的容器,围在下水管端且高于管端约20毫米左右并形成一体,同时,在下水管端向下扣一个杯口边沿有数个豁口的杯状物,杯底高于下水管端约10毫米左右。在碗状物中倒些水,使水平面高于杯状物豁口高度。当下水管中的臭气从下水管端口向上流出时,臭气被杯状物底面阻挡而向下沿下水管外壁与杯状物内壁间的间隙流动,若碗状物内有水且水面高于杯状物豁口高度时,臭气遇到碗内的水平面时便停止流动;若碗内的水平面低于豁口高度时,臭气则穿过水平面与豁口上沿间的间隙向上流出地漏进入室内空气中。因此,一旦碗状物内无水或水平面低于碗状物豁口高度时,地漏的水封功能失效。这样,若地面无水流入地漏以补充碗状物内的水,就要时刻想着往地漏里倒些水,不然,随时都会有臭气从地漏里冒出来,搞得满屋臭气。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在封闭的室内熟睡时,若大量的臭气充满室内,臭气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有些成分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危害极大,使熟睡中的人慢性中毒,后果不堪设想。若下水管道下线堵塞,楼上的污水只能从下层住户的地漏里流出,更让人措手不及;大街上的下水管道的入水口无论是污水井还是雨水井,都无水封机构,因而时常有臭气从中冒出,常常把行人熏的快步绕行;一旦下水道堵塞,大量污水从污水井中回流到路面,使污水满街横流,严重时会影响交通。
近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型地漏,从材质上划分,有工程塑料、全铜鍍铬和不锈钢等;从结构上划分,有进水口盖固定式、进水口盖按压式、机芯可抽出式、传统水封式、浮球式等;从功能上划分,有仅防杂物式、不防臭气式、防臭气式、不防污水式、防污水式等等。卖价从数元到数十元不等。相比之下,功能各有千秋,比如:进水口盖固定式的,地面积水可随时排走,而且,当水封内的水面较高时,能防止臭气回流,水面较低时水封功能失效,同时此款无防污水回流功能;进水口顶盖按压式的,当把进水口顶盖按下时,能防止臭气污水流出,但是地面上的积水却无法排出,当再次按压其顶盖使其升起一定高度时,地面上的积水能排走了,但是,一旦水封功能失效,臭气就可大量流入室内,污水也会回流入室;而浮球结构的地漏,由于臭气的压力不易顶起浮球达到密封效果,因此,其防污效果可能不错,但其防臭效果不是很理想。总之,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地漏虽然多达一、二十种,但是,有的每种仅具有某顶单一的较为有效的防臭或防污功能,有的防臭或防污功能与排水功能相互矛盾、相互制约,有的还需要人工调换地漏功能,使用起来不但麻烦,而且让人不尽放心,稍不经心,就会随时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下水管道内的臭气和污水从下水管道入水口如地漏、污水井、雨水井等处回流到室内地面或路面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一种装置:其内壳体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向内凹进的斜面,其上各有一个出水口及可上下转动的出水口盖片,该盖片转轴上有扭力弹簧,弹簧扭力可增加出水口盖片对出水口的压力;内壳体中有一个或多个压力弹簧及弹簧内、外套,弹簧支撑着进水口顶盖,使其抵压在内壳体盖上的进水口及其周边,弹簧外套外面套一浮力环;内壳体底板与外壳体底板间有水封内、外筒组成的水封机构,外壳体底板下方有出水管;内、外壳体分别与内壳体盖固定。该装置安装在下水管道入水口如地漏、污水井、雨水井等处。它不仅能利用多重机构极为有效地防止下水管道内的臭气和污水从地漏、污水井、雨水井等中回流到室内地面或路面上来,同时,能让地面、路面上的积水随时顺畅地排入下水管道中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内壳体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向内凹进的斜面(其水平夹角45度左右),斜面上各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外上方各有一个能上下转动的出水口盖片,该盖片转轴上有一扭力弹簧,以增加该盖片对出水口的压力;内壳体中有一对可相对滑动的同轴线弹簧内套和弹簧外套,弹簧内套下端固定在内壳体底板上,弹簧外套上端固定在底面向下的盘型进水口顶盖下方,弹簧外套外面套一用泡沫塑料等轻质材料填充(或中空)的浮力环;弹簧内套里有一压力弹簧,弹簧上端支撑着进水口顶盖下方,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进水口顶盖可沿着弹簧内、外套轴线向上移动,抵压在内壳体盖上的进水口及其周边将其封闭,进水口顶盖和浮力环及弹簧外套三者重量之和,与压力弹簧弹力相当,四者间保持着静态平衡;内壳体底板下面固定着一个水封外筒,当将内壳体装入外壳体中时,水封外筒正好套在固定在外壳体底板上方的水封内筒外,其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间有数毫米的间隙,同样,水封内筒上端与内壳体底板间、水封外筒下端与外壳体底板间各有数毫米的间隙;此外,外壳体下方有一与水封内筒相通的出水管;内壳体盖分别与内壳体和外壳体固定,内、外壳体、进水口顶盖与内壳体盖的接触面间可用密封垫以增加密封性;内壳体盖上方有一栅板。其工作原理是:当地漏附近的地面上有积水流到进水口顶盖上时,水的重量克服弹簧力、打破弹簧力与进水口顶盖和浮力环及弹簧外套三者重量之和所维持的平衡,使进水口顶盖下移一定距离,使水通过进水口与进水口顶盖间的间隙流入内壳体内,然后冲开出水口盖片,从出水口流到外壳体底部,当水位高度超过水封内筒上端面,即超过水封功能最高水位线时,积水经水封内筒和外壳体出水管流入下水管道中。当积水全部排走、进水口顶盖上无水时,进水口顶盖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又立即回复到原位置;当下水管道中的臭气增多时,臭气经过外壳体出水管进入水封内筒,向上遇到内壳体底板后,转而从水封内筒外壁与水封外筒内壁间的间隙向下流动,若水封内水面高于水封外筒下端面,即高于水封功能最低水位线时,臭气则被水面阻挡而停止;若水面低于水封外筒下端面,即低于水封功能最低水位线时,臭气则从水封外筒下端面与水封水面间间隙流入外壳体中。当臭气上升到内壳体上的出水口处时,由于出水口盖片自重力及出水口盖片转轴上的扭力弹簧的弹簧扭力作用,将出水口封闭,同时臭气气压也加大出水口盖片对出水口的压力,使出水口封闭得更严密,臭气则被挡住。万一出水口盖片损坏,让臭气进入内壳体中,在臭气气压的压力下,进水口顶盖更加紧密地抵在进水口及其周边上,使臭气最终无法冲出地漏而进入室内。因此说,本实用新型防臭有三重机构;若下水管道下线被堵塞,楼上的污水只能回流到楼下住户地漏的下水管里,当然水封功能无法阻挡污水回流,但是,当污水流到内壳体的出水口处时,污水压力越大,出水口盖片把出水口封得越严,污水则被出水口盖片档在内壳体之外;若出水口盖片出了故障,以致使污水流进了内壳体中,随污水水位的上升,在污水浮力的作用下,浮力环向上浮动而带动进水口顶盖上移,更严密地把进水口及其周边封闭,污水越多,进水口顶盖把进水口及其周边封得越严,使污水无法流出地漏而进入室内。因此说,本实用新型防污有二重机构;由于进水口顶盖与浮力环及弹簧外套三者重量之和与压力弹簧弹力相当,在无水流到进水口顶盖上时,四者达成静态平衡状态,使进水口顶盖刚好抵在进水口及其周边上,达到密封的效果,一旦不多的水流到进水口顶盖上时,水的重量打破上述平衡,至使进水口顶盖克服弹簧弹力而下移一定距离,让不多的积水也能顺利地排入下水管道里,而不象进水口顶盖按压式地漏那样,要么把地漏封闭,臭气、污水防止住了,而积水却也排不出了;要么把地漏敞开,积水能排走了,而下水管道里的臭气和污水却也乘机而出了。因此说,本实用新型排水随时一路畅通。
同样原理,本实用新型技术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下水管道入水口如污水井、雨水井等改建成多重防臭防污的形式,仅需在上述多重防臭防污地漏的基础上将规格做大,外形或园形或方形及其他形状,增加其中的进水口、进水口顶盖、出水口、出水口盖片及相应数量的其他零部件即可。而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设计成三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或二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能够使各种类型的下水管道入水口实现三重防臭二重防污或二重防臭二重防污,或称为彻底防臭防污,而且保证积水始终随时一路畅通地排入下水管道中,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臭气随时冒,污水满地流的脏乱差历史,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整洁,空气更加清新,使人们的心情更舒畅更放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三重防臭二重防污地漏侧视剖面图
图2是三重防臭二重防污地漏俯视局剖图
图3是三重防臭二重防污污水井井盖侧视剖面图
图4是三重防臭二重防污污水井井盖俯视局剖图
图5是二重防臭二重防污雨水井侧视剖面图
图6是二重防臭二重防污雨水井俯视局剖图
图7是在传统地漏上加装二重防臭二重防污地漏侧视剖面图
图8是在传统地漏上加装二重防臭二重防污地漏俯视局剖图
图中:1、栅板,2、内壳体,3、弹簧外套,4、弹簧,5、弹簧内套,6、水封外筒,7、水封外筒下间隙,8、水封内筒,9、传统地漏,10、内壳体盖,11、外壳体,12、进水口顶盖,13、浮力环a,15、出水口盖片,16、出水口,17、外壳体出水孔,18、水封功能最高水位线,19、水封功能最低水位线,20、外壳体出水管,21、栅板进水孔,22、栅板指孔,23、螺孔a,25、出水口盖片轴承座孔,26、螺孔b,27、浮力环b,29、雨水井,30、外壳体出水孔b,31、栅板进水口b,32、传统水封杯,33、水封杯下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内壳体(2)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向内凹进的簸萁形斜面,其斜面上各有一个出水口(16),每个出水口(16)外上方各有一个能上下转动的出水口盖片(15),其转轴能在斜面上的出水口盖片轴承座孔(25)内转动,而且,转轴上有一扭力弹簧,弹簧扭力可增加出水口盖片(15)对出水口(16)的压力;内壳体(2)中部有一对可相对滑动的同轴线的弹簧内套(5)和弹簧外套(3),弹簧内套(5)下端固定在内壳体(2)的底板上,弹簧外套(3)上端固定在底面向上的盘形进水口顶盖(12)下方,弹黄内套(5)内有一压力弹簧(4),它支撑着进水口顶盖(12)的下方,弹簧外套(3)外面套着一用泡沫塑料等轻质材料填充(或中空)的浮力环a(13)。进水口顶盖(12)与浮力环a(13)及弹簧外套(3)三者重量之和,与弹簧(4)弹力基本相当,四者达成静态平衡状态。在无水流到进水口顶盖(12)上时,进水口顶盖(12)刚好抵在内壳体盖(10)上的进水口及其周边上将其密封,而一旦有不多的积水流到进水口顶盖(12)上,进水口顶盖(12)立即克服弹簧(4)的弹力而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以让不多的积水也能通过进水口流经内壳体(2)及外壳体(11)并排入下水管道;当积水全部排走后,进水口顶盖(12)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又立即回复到原位置;内壳体(2)底板下方固定一水封外筒(6),当内壳体(2)装入外壳体(11)内时,水封外筒(6)刚好套在固定在外壳体(11)底板上的水封内筒(8)外,水封内筒(8)的外壁与水封外筒(6)的内壁间有数毫米的间隙,且水封内筒(8)上端与内壳体(2)底板间及水封外筒(6)下端与外壳体(11)底板间均有数毫米的间隙,此外,外壳体(11)底板下方有一与水封内筒(8)相通的外壳体出水管(20);内壳体(2)与内壳体盖(10)用螺钉在螺孔b(26)等处固定,内壳体盖(10)又用螺钉在螺孔a(23)等处与外壳体(11)固定。内壳体盖(10)上面有一栅板(1),上有栅板进水孔(21),可过滤水中的杂物,栅板(1)中部还有1-2个直径约20毫米的栅板指孔(22),可用手指插入,以方便拿放栅板(1)。
安装在污水井和雨水井(29)内的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口及进水口顶盖(12)等可有多个,出水口(16)及出水口盖片(15)等也可有多个,以适应大水流量的需要,而且,其外形可做成圆形(如图3、图4)或长方形(如图5、图6)及其他需要的形状,其中图5中的(29)是雨水井、(30)是外壳体出水孔b。在功能选择方面,根据情况需要,即可采用三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如图3、图4),其中图3中的(27)是浮力环b;也可采用二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如图5、图6);考虑到目前使用传统水封式地漏的用户较多,可在原传统水封地漏(9)的上方安置一个二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的本实用新型即可(如图7、图8),其中图7中的(17)为外壳体出水口a、(32)为传统水封杯,其作用与图1中的水封外筒(6)相同、(33)为水封杯下豁口,其作用与图1中的水封外筒下间隙(7)相同。整个机构的其它零部件名称、编号及工作原理与图1、图2基本相同。
下面按照不同功能依次叙述具体实施方式:
1、排水功能:
如图1图2所示,当地漏附近地面有积水时,积水通过栅板(1)上的进水孔(21)流到内壳体盖(10)上的进水口及进水口顶盖(12)上,在水的重力作用下,进水口顶盖(12)克服弹簧(4)的弹力,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积水则从进水口与进水口顶盖(12)间的间隙中流入内壳体(2)内,然后从出水口(16)顶开出水口盖片(15)流到外壳体(11)下部,经水封外筒(6)下端的水封外筒下间隙(7)流入水封外筒(6),当水量增多使水平面高于水封功能最高水位线(18)时,积水就从水封外筒(6)进入水封内筒(8),经外壳体(11)下部的外壳体出水管(20)流入下水管道中。一旦积水全部排走,进水口顶盖(12)在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立即回复到原位置。如图中,内壳体(2)与内壳体盖(10)在螺孔b(26)等处用螺钉固定;内壳体盖(10)又与外壳体(11)在螺孔a(23)等处用螺钉固定。
2、防臭气功能:
如图1图2所示,当下水管道里的臭气增多时,将从外壳体出水管(20)进入水封内筒(8)里,向上流动遇到内壳体(2)的底板后,转而从水封内筒(8)外壁与水封外筒(6)内壁间的间隙向下,此时,若水封内水面高于水封功能最低水位线(19),则臭气被水面阻挡而停止;若水封内水面低于水封功能最低水位线(19),臭气则从水封外筒下间隙(7)中穿过而进入外壳体(11)并到达内壳体(2)外壁上的出水口盖片(15)处,在出水口盖片(15)自重力和出水口盖片(15)转轴扭力弹簧的弹簧扭力及臭气气压力的作用下,出水口盖片(15)紧紧地压在出水口(16)上,将出水口(16)封闭,使臭气无法进入内壳体(2)内。若出水口盖片(15)意外损伤,至使出水口(16)密封不严而让臭气穿过出水口(16)进入内壳体(2)内,但是,在臭气压力作用下,使进水口顶盖(12)更加紧密地将内壳体盖(10)上的进水口及其周边密封起来,使臭气最终还是无法冲出地漏而进入室内。故此称为三重防臭。
3、防污水功能:
如图1图2所示,当下水管道下线被堵塞时,楼上的污水只能从下水管道回流而到下层住户的地漏处,由于水封功能对污水的回流不起作用,污水从外壳体出水管(20)经水封内筒(8)及水封内筒(8)与水封外筒(6)间的间隙流入外壳体(11)底部,由于污水压力较大,污水很快上升到出水口盖片(15)处,在出水口盖片(15)自重力和出水口盖片(15)转轴扭力弹簧扭力及污水水压力的作用下,出水口盖片(15)紧紧的把进水口(16)密封起来,使污水被挡住。假如进水口盖片(15)意外有损,未能把出水口(16)密封好,污水则流入内壳体(2)内,但是,随着污水上升,却把套在弹簧外套(3)上的浮力环a(13)浮起,从而带动进水口顶盖(12)更紧地抵在内壳体盖(10)上的进水口及其周边上,使污水最终无法流出地漏。故此称为二重防污。
4、本实用新型技术在其他下水管道入水口如污水井、雨水井等处的防臭防污应用:
如图3、图4所示,在图1、图2的基础上,把本实用新型规格加大,把进水口、进水口顶盖(12)、出水口(16)、出水口盖片(15)等及相应的零部件的数量增加,安装在污水井井口上,周围密封即可。工作原理与图1、图2相同;如图5、图6所示,将本实用新型按雨水井(29)的形状和尺寸做成长方形,增加进水口、进水口顶盖(12)、出水口(16)、出水口盖片(15)等及相应零部件的数量,将圆形外观做成长方形外观,并将进水口的圆形排列变成长方形排列,安装在雨水井(29)井口上,周边密封即可。其中(30)是外壳体出水孔b,(31)是栅板进水口b。根据具体情况,本实用新型既可采用三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也可采用二重防臭二重污机构组合。
5、本实用新型技术在传统水封地漏上的应用:
针对目前使用传统水封式地漏的用户很多,可在原有传统地漏(9)上面加装具有二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的本实用新型进行改装(如图7、图8),即拿去原地漏上的栅板,在传统地漏(9)的上面,安装一个具有二重防臭二重防污机构组合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其周边密封即可。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体(11)下方的外壳体出水孔a(17)与传统地漏(9)互通,其中(32)是传统水封杯,其作用与图1中的水封外筒(6)相同;(33)是水封杯下豁口,其作用与图1中的水封外筒下间隙(7)相同,其工作原理与图1、图2所示地漏基本相同。(图7、图8中的其他零部件名称、编号均与图1、图2中的一致)。

Claims (7)

1、一种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上部有栅板(1)、进水口,中部有水封机构,下部有出水管(20),其特征在于:它有内壳体(2)、外壳体(11)及内壳体盖(10),内壳体(2)用螺钉与内壳体盖(10)固定,内壳体盖(10)又用螺钉固定在外壳体(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特征在于:在内壳体(2)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向内凹进的簸萁形斜面,每个斜面上有一个出水口(16),每个出水口(16)外上方有一个可上下转动的出水口盖片(15),出水口盖片(15)的转轴可在斜面上的轴承座孔(25)内转动,该转轴上有扭力弹簧,弹簧扭力可增加出水口盖片(15)对出水口(16)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特征在于:其内壳体(2)中有一对可相对滑动的弹簧内套(5)和弹簧外套(3),弹簧内套(5)下端固定在内壳体(2)的底板上,弹簧外套(3)上端固定在底面向上的盘形进水口顶盖(12)的下方,弹簧内套(5)内有一压力弹簧(4),该弹簧支撑着进水口顶盖(12)的下方,弹簧外套(3)外面套着用泡沫塑料等轻质材料填充或中空的浮力环a(13)或浮力环b(27);进水口顶盖(12)和浮力环a(13)或浮力环b(27)及弹簧外套(3)三者的重量之和,与弹簧(4)的弹力相当。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特征在于:内壳体盖(10)上可有多个进水口及相应数量的进水口顶盖(12)、弹簧(4)、弹簧内套(5)、弹簧外套(3)和浮力环a(13)或浮力环b(27);内壳体(2)侧壁上可有多个出水口(16)和出水口盖片(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特征在于:其外形可以是圆形、长方形;其上面的进水口、出水口(16)及相应的零部件的排列依照其外形可分别为相应的圆形、长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特征在于:内壳体盖(10)与内壳体(2)、外壳体(11)和进水口顶盖(12)的结合面间可有密封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其特征在于:栅板(1)上有1-2个栅板指孔(22),手指可伸入其中。
CN 200620030040 2006-02-16 2006-02-16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879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30040 CN2887973Y (zh) 2006-02-16 2006-02-16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30040 CN2887973Y (zh) 2006-02-16 2006-02-16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87973Y true CN2887973Y (zh) 2007-04-11

Family

ID=38046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300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87973Y (zh) 2006-02-16 2006-02-16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87973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686B (zh) * 2008-04-18 2010-06-09 天津智川恒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膜式密封无残液下水封堵装置
CN102426074A (zh) * 2011-08-29 2012-04-25 杨桂芳 双护筒测压管保护装置
CN104196110A (zh) * 2014-09-01 2014-12-10 刘宇洪 一种地漏
CN104213615A (zh) * 2014-07-18 2014-12-17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下水配件及其应用
CN105839769A (zh) * 2016-05-25 2016-08-10 方伟峰 快速排水的防臭地漏
CN106869290A (zh) * 2017-03-28 2017-06-20 永嘉县信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房专用防臭环保地漏
CN110805119A (zh) * 2019-06-04 2020-02-18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防水双重保护地漏组件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686B (zh) * 2008-04-18 2010-06-09 天津智川恒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膜式密封无残液下水封堵装置
CN102426074A (zh) * 2011-08-29 2012-04-25 杨桂芳 双护筒测压管保护装置
CN102426074B (zh) * 2011-08-29 2013-07-24 杨桂芳 双护筒测压管保护装置
CN104213615A (zh) * 2014-07-18 2014-12-17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下水配件及其应用
CN104213615B (zh) * 2014-07-18 2016-07-06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下水配件及其应用
CN104196110A (zh) * 2014-09-01 2014-12-10 刘宇洪 一种地漏
CN105839769A (zh) * 2016-05-25 2016-08-10 方伟峰 快速排水的防臭地漏
CN106869290A (zh) * 2017-03-28 2017-06-20 永嘉县信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房专用防臭环保地漏
CN110805119A (zh) * 2019-06-04 2020-02-18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臭防水双重保护地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87973Y (zh) 多重防臭防污地漏和窨井井盖
US20090184049A1 (en) Trap for Removing Material from a Fluid Stream
CN202590443U (zh) 一种排砂过滤器
CN102373748A (zh) 长方形地漏
CN201416195Y (zh) 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
CN208763133U (zh) 一种具有分离回收性能的厨房用水池
CN101008186B (zh) 直排式坐便器
CN113958071B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排水槽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1817907U (zh) 自动密封式地漏
CN209412958U (zh) 一种自动封闭的地漏
CN211200661U (zh) 一种预埋式防反溢地漏
CN2761711Y (zh) 防止倒流的密封式排水设备
KR20070112595A (ko) 그리스트랩
CN203008063U (zh) 一种直筒式防臭地漏
CN111155606A (zh) 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
CN207110000U (zh) 多用防臭防倒灌下水器
CN2934390Y (zh) 一种排污装置
CN2878547Y (zh) 双浮节水型便器高压冲水器
CN214738493U (zh) 一种下水管
CN2690463Y (zh) 一种浮压式防回流隔器
JP4277083B2 (ja) 排水装置
CN2536658Y (zh) 三防地漏
CN2863935Y (zh) 一种隔臭防菌生活废水和自来水二用节水箱
CN2595897Y (zh) 一种防逆水封阀
CN102720265A (zh) 一种高水封内芯式排水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