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83210Y - 封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封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83210Y
CN2883210Y CN 200520122461 CN200520122461U CN2883210Y CN 2883210 Y CN2883210 Y CN 2883210Y CN 200520122461 CN200520122461 CN 200520122461 CN 200520122461 U CN200520122461 U CN 200520122461U CN 2883210 Y CN2883210 Y CN 288321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ing device
groove
shell
side wall
rec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224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察雯
吴鸿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224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8321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8321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8321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口装置,由包括基部以及侧壁的本体构成,其中侧壁在基部同一侧延伸而出,从而在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远离基部处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基部处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了更好地进行密封,该封口装置可进一步在相对的侧壁上设置辅助密封的部件。为了更方便进行密封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凹槽,本体与外壳通过连接部件而配合在一起。在非使用状态下,沿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彼此靠拢,而在使用状态下,即开口中放入待封装物体时,侧壁与待封装物体的外壁接触,并由于待封装物体的厚度,侧壁向着相反方向被撑开,由于侧壁的回弹性,侧壁向待封装物体施加与其分开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将待封装物体封装于其中。

Description

封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口装置,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袋或盒的开口进行封闭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袋装销售的物品,例如:袋装或盒装的牛奶、味精等。而往往都会遇到一次没有将袋中物品使用完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打开的开口暂时封闭起来,留待下次使用。通常使用夹子等将其封闭。而例如牛奶等液态物质容易流动,对封闭的密合性要求很高。往往夹子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有这样的封口装置,如图1所示。该封口装置1为两个端部连接在一起的长条形,其中第一长条形11具有凹槽13,第二长条形12以连接部分14为基点、相对第一长条形11进行旋转,并且可嵌入第一长条形11的凹槽13。使用时,将待封闭的开口放于两个长条形之间,将第二长条形12嵌入第一长条形12的凹槽13,使得合在一起的两个长条形将开口夹紧封闭。
然而,上述封口装置操作十分麻烦,而且密封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两个长条形互相对合时的操作很容易将待封装物体内部的东西洒落出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更加方便使用同时提供可靠密封的封口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口装置,由包括基部以及侧壁的本体构成,其中侧壁在基部同一侧延伸而出,从而在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远离基部处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基部处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进行密封,该封口装置可进一步在相对的侧壁上设置辅助密封的部件。
为了更方便进行密封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凹槽,本体与外壳通过连接部件而配合在一起。
与现有的封口装置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可以获得如下优越性:
1.在进行密封操作时,由于只需将待封装的物品的一端塞入侧壁之间,之后将本体沿物品开口长度方向滑动即可将开口封闭,因此操作简单;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结构简单,因此便于生产加工;
3.由于两侧壁逐渐靠拢,而且如果在侧壁端部增加例如凸起的辅助密封部分,可以很好地保证待封装物品开口的密封。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封口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截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封口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截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封口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2由外壳21和本体22组成。其中外壳21和本体22都呈长条状,且横截面基本为矩形形状。
外壳21开有第一凹槽23,该第一凹槽23沿外壳2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由内侧凹槽23a和外侧凹槽23b组成,从而第一凹槽23的横截面为两个矩形形状叠放在一起,呈T字形放置。内侧凹槽23a的宽度大于外侧凹槽23b的宽度。
本体22由卡合部分22a和主体部分22b组成,卡合部分22a位于主体部分22b上侧,叠置使得本体22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并与第一凹槽23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卡合部分22a的外周形状与内侧凹槽23a的内周形状相配合,而主体部分22b的外周形状与外侧凹槽23b的内周形状相配合。本体22的主体部分22b与卡合部分22a相反一侧开有第二凹槽24,该第二凹槽24的长度方向与本体22的长度方向平行。
通过将本体22配合入外壳21的第一凹槽23,本体与外壳组合到一起,并且使得本体22可沿第一凹槽23的长度方向滑动,如图2中箭头B所示。
在本体2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5a,该凸起位于本体22的卡合部分22a顶面,该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半球形,类似半个球状体扣在卡合部分22a表面;在外壳21上设置限位凹进25b,该凹进位于外壳21的第一凹槽23的顶壁表面上,位置与限位凸起25a相对应,该凹进的形状也与限位凸起的形状相匹配。
未使用时,将本体22配合入外壳21的第一凹槽23,并将本体22滑入第一凹槽23内,直至其长度完全没入第一凹槽。
使用时,将待封装部件的一头塞入第二凹槽24一端,然后拉动本体的卡合部分22a,使本体从第一凹槽23中向外(图2中右侧)滑出,并由本体的第二凹槽24在待封装部件外壁面上滑动,直至将待封装部件的开口部分完全容纳在第二凹槽24中,从而将待封装部件的开口部分封闭。
当拉动本体到限位凸起25a与限位凹进25b配合在一起时,造成明显的操作完成感觉,此时停止滑动,并由于限位凸起25a与限位凹进25b配合在一起,本体与外壳的位置相互固定,本体不会从第一凹槽中滑出。
实施例2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封口装置,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封口装置与第二封口装置组合在一起。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相同的部件采用同样的标号,并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封口装置2也是由外壳21和本体22组合而成。其中第一凹槽23形成在外壳21中,形成为两侧壁靠近开口23a部分处向内收拢。而本体22中形成有第二凹槽24,第二凹槽24的内部宽度与开口23a处的宽度大致相同,本体外部的宽度与第一凹槽23除开口23a处之外的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从而可以配合入第一凹槽23中。
图4中,本体22的高度大致与第一凹槽23的深度相同,然而,其高度还可以不同于第一凹槽的深度,例如,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在第一凹槽2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连接凸起25a,而在本体22的两壁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凹进25b,以与连接凸起25a相配合,从而本体22可以容易地配合入第一凹槽23,同时在使用时此两者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连接凸起25a和连接凹进25b各自沿着第一凹槽和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图4的剖视图中,示出的连接凸起25a连接凹进25b穿透了本体22的壁面,此时为了方便制造,连接凹进25b不沿着本体的全长度方向设置,可以设置于其一部分上。并且,虽然本实施例使用了连接凸起和连接凹进,但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也可以不单独设置这样的连接固定部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凹槽23在靠近开口23a处两壁向内收拢,可形成接近直角度突出部分,从而同样可以达到连接固定的作用,从而不用单独设置连接固定部件。
实施例3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封口装置。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封口装置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封口装置3包括底部31以及侧壁32。侧壁32从底部31的两侧伸出,并逐渐靠拢,在两个侧壁32之间形成开口33。
封口装置3的两个侧壁具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扩宽或者缩窄开口33。当开口33中放入待封装物体时,由于开口33设置得比较小,通常小于待封装物体的厚度,因此待封装物体将两个侧壁32向外挤开从而扩宽开口33,并塞入开口33。将封口装置3沿待封装物体开口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将待封装物体开口完全容纳在开口33中。由于两个侧壁32具有弹性,倾向于回复其原始状态,因此向待封装物体开口施加使开口33缩窄的力,从而将待封装物体开口封闭。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壁为平直到形式,但是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例如,在一个侧壁32远离底部31的一端设置辅助密封部件,例如,朝向另一侧壁内表面的密封凸起,另一侧壁32上也设置朝向该侧壁的内表面的密封凸起,从而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密封凸起在待封装物体开口上实施密封。当然,密封凸起也可以仅设置在一个侧壁上。或者,于一个侧壁上设置密封凸起,而另一个侧壁相应位置上设置密封凹进,通过密封凸起和密封凹进的配合将待封装物体密封。
上述实施例中的封口装置可以由具有回弹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橡胶、聚丙烯等,加工的方法也可采用通常这种材料所使用的加工方法,例如:挤出加工法、注塑加工法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操作简单,仅需将待封装物体开口的一端塞入密封凹槽或者密封开口,然后就像拉动拉链一样拉动本体或者封口装置,在操作者的手不触及待封装物体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将待封装物体开口封闭,而不会将其中物体洒出。
虽然上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的形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改变或者改进,或者将上述实施方式互相结合而进行实施,所有这些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封口装置,由本体构成,所述本体包括基部以及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在所述基部同一侧延伸而出,从而在两侧壁之间形成开口,其特征在于:
远离所述基部处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所述基部处的两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口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壁之一或两者内表面上的辅助密封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口装置进一步包括外壳以及连接部件,所述外壳具有凹槽,所述本体与所述外壳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而配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由一对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凹进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凸起或所述连接凹进位于所述本体的侧壁的外壁面上,以及,对应的所述连接凹进或所述连接凸起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上与之相对应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口装置进一步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位于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本体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口装置,其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限位凸起或限位凹进,以及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外表面上与之对应位置处的限位凹进或限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装置,其中:所述本体的材料为具有回弹性的聚合物材料。
CN 200520122461 2005-09-14 2005-09-14 封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8321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2461 CN2883210Y (zh) 2005-09-14 2005-09-14 封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2461 CN2883210Y (zh) 2005-09-14 2005-09-14 封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83210Y true CN2883210Y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6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2246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83210Y (zh) 2005-09-14 2005-09-14 封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83210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0370B1 (ko) 밀폐용기의 뚜껑
USD574241S1 (en) Closure for package or container
WO2007017761A3 (en) Container for consumer article
WO2001056894A3 (en) Cap assembly with applicator
WO2006081360A3 (en) Cohesive packaging material in a shipping container and method
US9266648B2 (en) Integrated bag closure
CA113314S (en) Flexible package having a slide closure
CN104443839A (zh) 带有卡锁罩的包装套
CN2883210Y (zh) 封口装置
ATE420825T1 (de) Verschluss für behälter für kosmetische produkte und dergleichen
CN103565063B (zh) 食品用容器
KR20170083218A (ko) 화장품 용기
CN1907814A (zh) 封口装置
CN202389719U (zh) 一种包装袋
DE602006002779D1 (de) Verpackung bestehend aus einem Behälter, einem Deckel und einer Dichtung
CN205525431U (zh) 插扣式纸箱
CN2446068Y (zh) 带槽型封口线的折边包装袋
CN209973014U (zh) 一种工业物联网用便于密封的包装装置
CA123750S (en) Seal
KR200323612Y1 (ko) 비닐백용 지퍼의 결합구조
CN200939972Y (zh) 一种新型的钻夹头包装盒
CN202624898U (zh) 一种包装盒内盖
CN203237550U (zh) 包装容器
CN203857038U (zh) 螺塞
WO2018188264A1 (zh) 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8

Termination date: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