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56034Y - 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 Google Patents
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56034Y CN2856034Y CNU2005200758773U CN200520075877U CN2856034Y CN 2856034 Y CN2856034 Y CN 2856034Y CN U2005200758773 U CNU2005200758773 U CN U2005200758773U CN 200520075877 U CN200520075877 U CN 200520075877U CN 2856034 Y CN2856034 Y CN 285603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pond
- tunnel
- anaerobic sludge
- filter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02W10/12—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包括池体及拱形的池顶。在池体内设置有复数个串行的空腔,各空腔的上端部设置有相互沟通的气体流通通道,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孔及单向阀,从第二个空腔起的至少一个空腔内设置有天然生物填料,各空腔的水流通过布置于池底的布水管流入池体内腔后,再经过设置于空腔隔板上部的进水管流入下一空腔的布水管中,填料布置于布水管的面层。其优点在于:其克服了UASB需要采用三相分离器所带来的成本高、污泥易流失,同时也克服了AF易堵塞,运行成本高的缺点,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串行式的多反应区结构,这样就可将此反应器埋设于地下,从而减少了需要对反应器采取保温措施所需的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背景技术
对于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降解成份多、废水中含各种微生物、废水易腐败发臭的有机废水来说,采用常规的生化处理往往需要稀释多倍后才能进行,基建投资高,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厌氧反应器对有机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而目前所采用的反应器主要有:(1)第一代厌氧消化工艺:①普通厌氧消化池;②厌氧混合工艺。(2)第二代厌氧消化工艺:③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④厌氧滤床;⑤厌氧流化床反应器;⑥厌氧生物转盘;⑦其它,如厌氧混合反应器和厌氧折流反应器。(3)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和其他改进工艺⑧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ASB+AF);⑩水解工艺和两阶段厌氧消化(水解+EGSB)工艺。不管是第一代、第二代还是第三代的厌氧反应器,其工作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污水通过絮状或颗粒状的污泥床(层),随着污水与污泥相接触而发生厌氧反应,产生沼气并引起污泥床扰动;另一种是在反应器中加入其它介质,形如固体填料、惰性载体颗粒,污水在流动过程中保持与厌氧细菌的填料或载体颗粒相接触;因为细菌生长在填料上,不随出水流失。在短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可取得长的污泥龄,平均细胞停留时间可以长达100天以上,处理能力强。但是它们均有各自的缺点:就是前者在使用时必须配有三相分离器才行,而三相分离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时还需要复杂的布水系统才能保持有效的去污能力,且要求的进水中只能含有低浓度的悬浮固体;而采用固体填料的缺点是填料相当昂贵,据估计载体的价格与构筑物建筑价格相当,其另一个缺点是如采用的填料不当,在污水中悬浮物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短路和堵塞,而采用载体颗粒的话一方面又要增加提升费用,另一面还得使用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需要消耗动力、污泥不流失、不易堵塞、运行成本低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包括池体及拱形的池顶,其结构要点在于:在池体内设置有复数个串行的空腔,各空腔的上端部设置有相互沟通的气体流通通道,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孔及单向阀,从相互串行的第二个空腔起的至少的一个空腔内设置有天然生物填料,各空腔的水流通过布置于池底的布水管流入池体内腔后,再经过设置于此空腔与下一空腔交界的隔板上部的进水管流入下一空腔的布水管中,填料布置于布水管的面层。
由于在池体内设置了复数个相互串行的空腔(相当于反应区),这种相互串行的空腔可以是直线排列的,也可以是左右排列的,(其可根据地形状况,形状、结构、大小任意结合与调整)只要保证其内的水流是逐级流通的即可。且在各空腔的底部设置了便于污泥回流的孔及在污泥不需回流时防止上一空腔的水从池底部流向下一级空腔的单向阀,这样回流后的污泥将会沉淀在首级空腔的底部,保证了首级空腔具有足够的活性污泥以对刚流入的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同时还便于对过量的污泥进行清理。采用这种串行排列的复数个反应区组成的污泥滤床使污水逐级处理,这样就可降低厌氧反应器的立面高度,可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及获得好的处理效果。又由于采用了绿色生物填料,这样一方面就大大降低了填料所需的成本,另一方面还可大大增加填料的比表面积,从而便于微生物的生成繁殖,又由于其质量相对较轻,可悬浮于水中,随着产生的沼气而上下浮动,产生的剪切力致使填料表面的老化生物膜的脱落。结合以上的各种优点,此污泥滤床可设置于地表以下,因此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不同于现有的各种反应器,由于考虑到维修,维护(主要是指反应器中的三相分离器或其它的各配件,填料及污泥的处理)而无法设置于地表以下,同时还需要对其采取保温措施,以达到厌氧所需的25℃~35℃这种理想的温度。
在各空腔的生物填料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将生物填料相对固定的平面网罩。
所谓的相对固定方式是指网罩与填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余量,这样即能保证袋状的填料具有一定的波动空间,又能避免填料到处漂散,从而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避免引起其余配件的失灵。
所述的平面网罩为孔径5毫米的网罩。
孔径5毫米的平面网罩还可作为破壳器对产生的浮渣进行切割。
所述的生物填料用网布以蓬松形式袋装,所述的网布为孔径10~15cm的袋状尼龙塑料网布。
将绿色填料用筛孔状的网布将其以蓬松的形式进行装袋,网布本身还可作为破壳器对产生的浮渣进行切割。
每袋填料的体积约为1M3-1.5M3。
在所述的上拱形池顶的上拱底边设置有用于观察反应床内部的观察孔。现有反应器的观察孔均设置于上拱形池顶的顶部,由于反应床所生成的沼气都流向拱形池顶的顶部,这样观察孔的密封就变的非常的重要与困难,目前均采用蓄水圈方式进行密封,但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不能打开蓄水圈以察看内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此观察孔改设在拱形的底边,这样就避开了沼气的流动方向,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可开启观测反应器内部的反应情况。同时此观察孔还可以做为浮渣的排出孔和人孔,从而起到一孔多用的目的。
在反应器拱形池顶的外部设置水压池,在对着污水流动方向的那一侧池体的外周设置有与反应器空腔相通的集水器、水压池与末级反应器空腔外的集水器通过设置于池体上部的水压间顶返孔相融通。
当然还可在拱形池顶的外部设置沉淀池和花圃。
在池体的外周设置集水器,这样一方面可连接由反应器内溢流出的水进入下一组反应器空腔,另一方面可作为反应器的泄压孔(沼气压力太大超过8000Pa时防止顶裂拱形池顶密封层)在泄压时的安全水封,同时用于接纳池内排出的浮渣。将水压池与末级的集水器通过水压间顶返孔相连通,这样当反应池内的污水漫过顶返孔进入集水器,就会通过集水器流入水压池,从而使反应器的顶部可作为上拱形顶部的污泥沉淀池。
所述的单向阀包括一个锥形的管体及设置在管内的一球状体,球状体的直径略大于锥形体小端的管内径。
这种单向阀结构简单,可自制而成,因此可大大降低此污泥床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
所述反应器的池底为反拱形的薄壳形状,池底的拱形与池顶的拱形是相同的。
池底与池顶采用这种对称的拱形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使整个反应池的受力均匀,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采用方形时发酵死角区的产生。
所述的天然生物填料为毛竹枝及竹叶。
优选竹枝的长度为1-1.5米。
如竹枝太长会不好包装、不易放入池内,入池安装时会碰到池壁,相对比表面积小。如竹枝太短,则容易造成漂散。
优选竹枝的直径为1-2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其结合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厌氧滤池(AF)优点,而克服了UASB需要采用三相分离器所带来的成本高、污泥易流失,同时也克服了AF易堵塞,运行成本高的缺点,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串行式的多反应区结构,这样就可将此反应器埋设于地下,从而减少了需要对反应器采取保温措施所需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外部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最佳实施例的内部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池体 11池体的空腔 12各空腔上的气体流通通道 13单向阀 14填料 15布水管 16溢流口 17水压间连接管 18水压间顶返孔 19沼气管 2池底 3池顶 4集水器 5水压池 6蓄水圈 7平面网罩 8空腔间的隔板 9观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最佳实施例:
如图1、2或3所示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包括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成形、埋设于地下的、呈拱形的池顶3、拱形的池底2及池体1。池体1内分为15个空腔11(反应区),此15个反应区是呈三行五列排列的,它们之间的水流是逐级连通的。在各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污泥回流的回流孔,在回流孔处设置有只允许污泥回流时使用的单向阀13。在污水流动方向上的第二个空腔起的各空腔内设置有长度为1.2米、直径为1.5厘米的有多重分枝的、枝头长满大量青翠碧绿的竹叶、用孔宽为12厘米的袋状尼龙塑料网布以蓬松方式装袋的、每袋体积约为1M3的毛竹枝填料14,在填料14的下方的靠近池子的底部分布有“n”形的布水管15。布水管由空腔污水进入端的隔板上部引入污水后,再由池体底部喷出,先经过污泥层的厌氧处理,而后再经过袋状填料14的处理,经过空腔间隔板上部的进水管流入下一空腔的布水管中,从而形成一股斜向流动的水流。在袋装填料的上方设置有一用于相对固定袋装填料,避免其四处飘动而设置的孔径为5毫米的平面网罩7,网布7四周每隔1M处缝制一条尼龙绳,在每条尼龙绳的另一端固定砖块,砖块全部放在竹枝的外围,当反应器充满水后,由于填料为中空状,在水中浮起,带起网罩拉紧了尼龙绳,使填料全被罩住,以免填料到处飘散,引起布水管堵塞。孔径5毫米的平面网罩还可作为破壳器对产生的浮渣进行切割,各空腔之间的隔板8上端与拱形池顶之间具有距离,以构成沼气的流通通道12,在池顶上设置有供引用沼气用的沼气管19,在沼气管的四周设置有蓄水圈6。在池顶的上拱底边还设置有用于观察反应床内部情况的观察孔9。在反应器拱形池顶的外部设置水压池5(又可作为沉淀池)和花圃(美观),在水压池及池体上设置有溢流口16,池顶上的水压池之间采用水压间连接管17进行连接,各在对着污水流动方向的那一侧池体的外周设置有与反应器空腔相通的集水器4、水压池5与最后一级反应器空腔外的集水器通过设置于池体上部的水压间顶返孔18相导通。。
Claims (10)
1.一种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包括池体(1)及拱形的池顶(3),其特征在于:在池体(1)内设置有复数个串行的空腔(11),各空腔(11)的上端部设置有相互沟通的气体流通通道(12),在空腔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孔及单向阀(13),从相互串行的第二个空腔(11)起的至少的一个空腔内设置有天然生物填料(14),各空腔的水流通过布置于池底(2)的布水管(15)流入池体内腔后,再经过设置于此空腔(11)与下一空腔(11)交界的隔板(8)上部的进水管流入下一空腔的布水管(15)中,填料(14)布置于布水管(15)的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在各空腔的生物填料层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将生物填料相对固定的平面网罩(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网罩(7)为孔径5毫米的网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填料(14)用网布以蓬松形式袋装,所述的网布为孔径10~15cm的袋状尼龙塑料网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拱形池顶(3)的上拱底边设置有用于观察反应床内部的观察孔(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拱形池顶(3)的外部设置水压池,在对着污水流动方向的那一侧池体的外周设置有与反应器空腔相通的集水器(4)、水压池与最后一级反应器空腔外的集水器(4)通过设置于池体上部的水压间顶返孔相融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的池底(2)为反拱形的薄壳形状,池底(2)的拱形与池顶(3)的拱形是一致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生物填料为毛竹枝及竹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优选竹枝的长度为1-1.5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其特征在于:优选竹枝的直径为1-2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758773U CN2856034Y (zh) | 2005-09-21 | 2005-09-21 | 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5200758773U CN2856034Y (zh) | 2005-09-21 | 2005-09-21 | 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56034Y true CN2856034Y (zh) | 2007-01-10 |
Family
ID=37599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52007587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56034Y (zh) | 2005-09-21 | 2005-09-21 | 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56034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5006A (zh) * | 2019-12-10 | 2020-02-28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多床厌氧反应器 |
-
2005
- 2005-09-21 CN CNU2005200758773U patent/CN285603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5006A (zh) * | 2019-12-10 | 2020-02-28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多床厌氧反应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8214B (zh) |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绿地处理工艺及系统 | |
CN102101736B (zh) | 一种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污水处理系统及应用 | |
CN100336745C (zh) | 厌氧跌水充氧人工湿地组合污水除磷脱氮方法 | |
CN202050810U (zh) | 一种龟鳖养殖大棚 | |
CN201439504U (zh) |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0506719C (zh) | 潜-表流复合型人工湿地 | |
CN104496113A (zh) |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1708925B (zh) | 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人工湿地 | |
CN101781061A (zh) | 应用于垂直流-水平潜流复合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方法 | |
WO2007115464A1 (fr) |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anaérobie d'eaux usées | |
CN107162337B (zh) | 一种寒旱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1923924U (zh) | 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反应池 | |
CN102603072A (zh) |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其雨水生态净化方法 | |
CN105217893A (zh) | 一种斜底式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 | |
CN113979603A (zh) | 一种填料可替换双层种植套筒活水式模块化人工湿地装置 | |
CN201605212U (zh) | 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人工湿地 | |
CN2856034Y (zh) | 斜流式隧道厌氧污泥滤床 | |
CN210438584U (zh) | 一种高效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 |
CN101863596B (zh) | 二级厌氧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污水方法 | |
CN102583764A (zh) | 一种组合填料多级梯田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1028955A (zh) | 多元微动力养殖粪水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 |
CN204369725U (zh) |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1056640A (zh) |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人工湿地结构 | |
CN202625932U (zh) |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生态净化利用系统 | |
CN212315704U (zh) | 模块化装配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标准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