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6447Y -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 Google Patents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6447Y
CN2806447Y CN 200520095824 CN200520095824U CN2806447Y CN 2806447 Y CN2806447 Y CN 2806447Y CN 200520095824 CN200520095824 CN 200520095824 CN 200520095824 U CN200520095824 U CN 200520095824U CN 2806447 Y CN2806447 Y CN 280644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ed
bamboo
framework
pla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958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进登
李艳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5200958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644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644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644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有一个采用竹子扎成的框架,框架中扎有多根竹条,竹条上扎上多个竹筒,竹筒的一筒口朝向天空,竹筒的另一筒口朝向水面或没入水面下。该浮床具有无二次污染、材料廉价易得、加工简单、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适用于富营养化自然水域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自然水域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设计,包括构建浮床的材料、规格;浮床的大小、尺寸;水中的固定方法;植物的栽培方法等。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具有发展快、危害大、治理难等特点。目前,我国主要湖泊90%以上已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1],且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国外湖泊[2]。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水中栽培高等植物重建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以其良好的净化效果、独特的经济效益、成本低、简单易行等特点,正日益受到普遍关注[3、4]
人工生物浮床上的植物都使用无土栽培技术,因此作为浮床的基材必须具有质轻、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具有一定的浮力,同时还要保证能承载浮床上的植物根系能深入水下,正常生长[4]。现有的构建方式包括:
(1)泡沫板栽培:选择常用的包装聚苯板做浮床模板,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确定每块浮床模板尺寸及植物栽种孔穴的大小、间距。浮床整体用U型铁钉、竹片和软绳,把设有植物栽种孔穴的浮床模板一块块连接而成[5]。尽管该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存在两个致命问题无法解决:一是泡沫板不可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二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根系往往会扎入泡沫内,在收获植物时,极易将泡沫板弄破,使之失去再利用价值。因此,该方法用于科学试验,在小范围、小面积的使用是可以的,但在大范围、大面积地真正用于生产是绝对不可行的。
(2)人工蛭石袋栽培:用窗纱缝制成袋子,袋内填充蛭石,封口后全袋可漂浮于水面上。每袋厚5cm左右。水雍菜和多花黑麦草等的种子就点在蛭石中[5]。蛭石是生蛭石经高温焙烧,其体积迅速膨胀数倍至数十倍而制成的,具有比重小、隔热、耐冻、抗菌、防火、吸水、吸声等优异性能,广泛用于建筑、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电力、石油、环保及交通运输等部门,国外也用于农业、园艺等方面。实践证明,该方法用于水上栽培植物也是可行的,但蛭石材料在广大农村并不易得,且价格相对昂贵,同样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对比文献:
[1]孙刚,盛连喜.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90-592
[2]谢雄飞,肖锦.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评述.四川环境,2000,19(2):22-25
[3]宋祥甫,邹国燕,吴伟明等.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5):489-491
[4]井艳文,胡秀琳,许志兰等.利用生物浮床技术进行水体修复研究与示范[J].水利科学研究,2003,6:18-19
[5]刘淑嫒,任久长,由文辉.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经济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4):518-522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在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该浮床具有无二次污染、材料廉价易得、加工简单、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适用于富营养化自然水域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在于其适合栽培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蕹菜),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从水中吸收氮磷)的同时又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能吸引广大民众参与,使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难的问题在民众的普遍参与下而变得容易,又能变废为宝,产生良好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有一个采用竹子扎成的框架,框架中扎有多根竹条,竹条上扎上多个竹筒,竹筒的一筒口朝向天空,竹筒的另一筒口朝向水面或没入水面下。
如上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和/或竹条,用木条代替,在浮床框架外围挂上浮桶。
如上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竹筒的高为3-6cm高。
如上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的四周打桩固定,浮床的框架上有连接环套在桩上,连接环的口径大于桩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浮床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浮床全部采用竹子作材料。四周用较大的竹子扎成框架,用较小的竹子沿框架纵向按一定间距扎于框架上(间距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一个有间隙的竹排。在较小的竹子上,按一定间距(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确定)扎上一个5cm左右高的竹筒,用于栽培植物,同时竹筒也可以保护植物的部分根,防止草食性鱼类将植物的根全部吃掉。可以在植物栽培完成后将竹排放入水中,再根据大小需要将一组竹排固定在一起,然后在四周打桩固定;也可以打桩固定后,再栽培植物。
本浮床的所用竹子也可以用木条替代,作框架的较大竹子可用4×5cm的木条较小的竹子可用3×4cm或2×3cm的木条,
考虑到木条在水中浸泡后的浮力较小,可以根据所栽培植物的生长特点在浮床框架外围挂上密封好的废油桶以增加浮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框架1,竹条2,竹筒3。
图2,是图1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图1的横向剖面图。
图4,是图1的平面尺寸图。
图5,是浮床水中固定图。其中,浮床4,桩5。
图6、本实用新型以木条加油桶的浮床示意图。其中,油桶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图以2×3m的一块浮床为例,说明浮床的构建及栽培植物的布局。图1中植物栽培的行距30cm、间距20cm(尺寸如图4所示)。一块6m2的浮床共栽培100株植物。这对于一般的草本植物是较合适的,对于大型草本植物(如美人蕉),可以将行间距分别增加。
图2和图3表示了竹筒3与竹条2之间的位置关系。竹筒3的高取为5cm。
图5以十块浮床固定在一起为例,说明浮床在水中的固定方法。图5a是十块浮床固定在一起的俯视图,图5b是其轴测图。四周靠近浮床打桩,桩要超出最高水位时的水面,浮床与桩之间用软绳相连,软绳要留足够的长度以保证浮床随水位涨落而浮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先在岸上将浮床一块一块地扎好,竹子与竹子之间以及竹筒与竹子可以用铁丝(或耐浸泡得软绳)绑扎。绑扎完成后,将已育好的植物苗栽培到竹筒内。栽培时,可以在植物靠近根部的茎上缠上一定的海绵或稻草,以防植物从竹筒内掉出。将栽培好植物的浮床放入水中,再一块一块地用铁丝或软绳拼在一起,四周插上竹桩固定,浮床构建完毕。为便于收获植物或以后的再栽培,整块固定好的浮床以不超过2m宽为宜,整块浮床之间还要留出足够的间隙。植物的收获,可以坐船(较深水)或穿下水衣在水中进行。由于将固定好的浮床拆开,移出水体费工费时,可以将浮床常年留于水中。在第二次栽培时,坐船(较深水)或穿下水衣直接在水中栽培。
以木条代替竹子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方式完全相同。只是木条与木条之间的固定可以用钉子。此外,浮床固定好后,一般而言,在浮床框架外围挂上几个密封好的废油桶6做浮桶即可保证整个浮床不会沉入水中。

Claims (6)

1、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有一个采用竹子扎成的框架,框架中扎有多根竹条,竹条上扎上多个竹筒,竹筒的一筒口朝向天空,竹筒的另一筒口朝向水面或没入水面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和/或竹条,用木条代替,在浮床框架外围挂上浮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竹筒的高为3-6cm高。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的四周打桩固定,浮床的框架上有连接环套在桩上,连接环的口径大于桩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浮床的四周打桩固定,浮床的框架上有连接环套在桩上,连接环的口径大于桩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其特征在于:多个浮床连接在一起。
CN 200520095824 2005-04-05 2005-04-05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644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95824 CN2806447Y (zh) 2005-04-05 2005-04-05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095824 CN2806447Y (zh) 2005-04-05 2005-04-05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6447Y true CN2806447Y (zh) 2006-08-16

Family

ID=3692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958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6447Y (zh) 2005-04-05 2005-04-05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6447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6880B (zh) * 2008-07-01 2010-10-06 浙江大学 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N102320690A (zh) * 2011-08-29 2012-01-18 华东师范大学 利用速生性水生植物可控式去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4961238A (zh) * 2015-06-26 2015-10-07 湖北大学 一种全竹制生态浮床
CN105794481A (zh) * 2016-04-28 2016-07-2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水生禾草浮体式繁殖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92116A (zh) * 2020-07-22 2020-08-28 微资源(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吸水和过滤特性的湿地及其建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6880B (zh) * 2008-07-01 2010-10-06 浙江大学 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N102320690A (zh) * 2011-08-29 2012-01-18 华东师范大学 利用速生性水生植物可控式去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4961238A (zh) * 2015-06-26 2015-10-07 湖北大学 一种全竹制生态浮床
CN105794481A (zh) * 2016-04-28 2016-07-2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水生禾草浮体式繁殖方法及其应用
CN105794481B (zh) * 2016-04-28 2018-05-1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水生禾草浮体式繁殖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92116A (zh) * 2020-07-22 2020-08-28 微资源(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吸水和过滤特性的湿地及其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868B (zh) 一种苗绳—贝壳复合式人工藻礁
CN103609424B (zh)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CN101960982B (zh) 一种混水海区的大型海藻人工藻场及其构建方法
CN102432108B (zh) 一种超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立体生态修复方法
CN203554994U (zh)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NZ735411A (en) Nicotinic acid riboside or nicotinamide riboside compositions, reduced derivatives thereof, and the use thereof
CN109984071B (zh) 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92014B (zh) 一种生态型牡蛎礁快速构建的方法
CN2806447Y (zh) 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CN101982069A (zh) 集成化海底森林的营造方法
AU2016229172A1 (en) Ephemeral substrates for oyster aquaculture
CN102150608B (zh) 插件式人工藻礁及其构建藻场的方法
CN2773062Y (zh) 生物浮岛框架
CN103918546A (zh) 一种浅海立体浮式藻床装置及其构建方法
CN102630608A (zh) 一种水产养殖筏
CN201563488U (zh) 藻类附着基防波网箱
CN108821447A (zh) 一种河道底栖生态环境系统构建方法及其装置
CN104938323B (zh) 一种混水区马尾藻类幼孢子体渡夏培苗方法
CN202153943U (zh) 人工鱼礁珊瑚快速连接器
CN207404949U (zh) 半封闭型海区的生态修复装置
CN216614192U (zh) 适用于滨海内湾的漂浮式生态湿地系统
CN202857551U (zh) 大围网
CN201962124U (zh) 一种人工漂浮湿地
CN201545731U (zh) 立体人工水草
CN203590793U (zh) 一种人工藻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